教案模板是教師為了教學準備而制定的一種規范化的文檔,有助于教師有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以下是一些備受好評的教案模板,供廣大教師參考和學習。
《軸對稱圖形》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二章的內容。是在一年級認識簡單的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并為五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的在認識做準備,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對于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對稱現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結合民間藝術的剪紙圖形,讓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
接下來,我來談談我班學生情況。接下來,我來談談我班學生情況。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好表現。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處于抽象思維的初步形成時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具備軸對稱性質的圖形,這也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感性基礎。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到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精心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能夠判斷軸對稱圖形,能夠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過程,培養動手能力、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或者圖形的對稱美,培養審美情趣。
本著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重難點:
【重點】
能夠判斷軸對稱圖形,并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難點】
制作軸對稱圖形。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采用啟發式、探索式教學方法,意在幫助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手,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出示圖片,美麗的花叢里,飛來了一直小蝴蝶和一直小蜻蜓。仔細觀察,交流發現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簡單交流之后,再出示經過電腦修改的,一半被修改過的圖片。再讓同學們交流,和之前相比,有發現了什么?讓學生用之前學過的知識來描述你的發現。通過對前后的對比,發現對稱美。很多圖像不再對稱,也就沒有那么美。進而給出課題。
通過具體情景,讓學生自己經過對比,發現美的奧秘,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新課開始,讓同學們拿出已經準備好的剪刀和a4紙,把a4紙進行對折。拿出剪刀進行裁剪創作。要求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折紙進行裁剪。小組之內交流自己的交流自己的作品,每個小組選取一個最優特點的作品,在班級內交流。
分析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共同的特點:沿著某條直線對折,圖形兩邊相互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教對稱軸。教師板書。
通過動手操作,把同學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發揮到極致。在創造中學習,在審美中學習。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深化新知
教師出示在ppt上出示太極圖、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圖形,讓學學們辨識那些是軸對稱圖形,那些不是軸對稱圖形,并說明理由。以此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強調定義的關鍵字“對折”“重合”。
(四)鞏固提高
影子游戲。每個小組的同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做作為人的身份,另一部分作為影子部分。人做出各種動作,影子保持和人的動作一致。
通過這種游戲,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發現數學的趣味性。實現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
(五)小結作業
而作業環節,我會要求學生在復習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基礎上,做好多邊形外角和知識的預習工作。
為了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采用圖表式的板書,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
對稱軸:
把紙對折。
剪成2半。
取其中一半,將長邊對折。
將對折后的折紙,再依樣對折。
在對折好的折紙上畫上小人形狀。
剪去小人同邊多余的部分,注意頭部不下方不要剪斷。
8
剪好后打開,就大功告成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數學第六冊第115頁的《對稱現象》。
2、說教材編寫意圖
這節課內容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和現實題材,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軸對稱圖形做好準備。
3、說教學目標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實物或圖片,知道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經歷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對稱現象,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判斷對稱現象。
情感目標: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4、說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難點:認識對稱現象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使學生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采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是他們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及初步認識的簡單圖形,如學生已經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是學習對稱圖形的知識基礎。對稱這一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還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學生也看見過,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動心理和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
本節課主要采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
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創設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與電教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新知欲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等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針對新課程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動手操作,驗證討論,讓學生帶著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3、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和圖形讓學生觀察、操作,既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對稱圖形的認識。
總體思路 :“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北@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訂為“初步感知——實踐驗證——操作應用”努力構建操作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畫出對稱軸。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認識、發現、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辨認對稱圖形,并能畫出對稱軸。
教學準備。
學生:剪刀、直尺、折紙。
教師:各種對稱的圖案、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圖片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一些非常漂亮的圖案讓你們欣賞。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覺得漂亮嗎?
二、認識對稱圖形。
1、認識對稱圖形的特征。
這些圖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講得很好,形狀、顏色……都一樣。
當學生說出“兩邊一樣”時,再出現課件演示(演示圖形完全重合――開啟――完全重合)。
引出課題:你看到了什么?(多了一條直線在中間)(直線兩邊是一樣的)象這樣的圖形就叫做對稱圖形。
板書課題:對稱圖形特征:兩邊一樣。
老師這里有些圖形,不知道是不是對稱圖形,你可以幫幫我的忙嗎?
出示所剪教具讓學生判斷,問為什么是,為什么不是。
2、書68頁做一做――找出對稱圖形。
請同學們打開書68頁判斷一下哪些是對稱圖形嗎?是對稱圖形的在下面打個勾。
對答案時小組內互相評價交流,多人錯的拿出來講。
3、動手剪一剪。
二(2)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剛學會的知識馬上就能運用了。
這么美的圖案你們想自己剪出來嗎?(邊說邊板貼自己剪的對稱圖形)。
指著心形問“你知道心形是怎樣剪出來的?”(把會剪的同學請上來邊說邊示范剪)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折――畫――剪――展(如有學生說不出畫,老師可以提醒:先畫出圖可以使剪出來的圖案更美麗)。
請你用剛才說的方法剪出一個你喜歡的對稱圖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并評出最美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三、認識對稱軸。
板書:對稱軸(對折的折痕其實就是對稱軸,因此剪出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1)請你觀察書上的對稱軸畫在圖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線表示的?
(2)畫對稱軸其實就是畫在圖形的折痕上。折痕就是對稱軸。(師邊說邊在黑板上示范畫對稱軸)。
(3)你們能在自己剪的圖案上畫出對稱軸嗎?畫完后請四人小組互相檢查。
學生在自己所剪的圖形或學具上畫對稱軸,互相檢查,評價。
小朋友太棒了,對稱軸在圖案的中間(也可以說是畫在折痕上),用虛線表示,(邊說邊指黑板上的對稱軸)老師一教就會。
拿出長方形問:這是對稱圖形嗎?試一試,你能找出長方形的對稱軸嗎?
讓學生上來說,邊說邊折。(重點是看兩邊是否一樣)還有其他對稱軸嗎?
也就是說,圖形里的對稱軸可以是一條,也可以是兩條。
(4)正方形也是對稱圖形,它有幾條對稱軸?試一試,找出一條畫一條。
一會兒老師讓畫對的小朋友上來當老師說。
讓學生邊說邊折。
跟他一樣的同學請舉手,不一樣的同學你現在明白沒有?
(5)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圓形,你能找出它的對稱軸嗎?象剛才一樣,也是。
找出一條畫一條??纯茨奈恍∨笥颜业米疃?。
(課件演示)。
也就是說,對稱圖形不一定只有一條對稱軸,還可以有兩條、三條……。
甚至是很多條對稱軸。
二、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2、欣賞對稱的美。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想看看對稱圖形到底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嗎?點擊課件。
3、這節課你學得開心嗎?你開心,老師就開心。哪個地方你學得最開心?
開心之余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如果學生說最喜歡剪紙,就問她:你是怎樣剪的?剪紙可以裝飾房間、教室等,把周圍的環境布置得更漂亮,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
4、畫出另一半。
不過老師覺得你們學會這些知識后還要會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得問題。
才是最厲害的。
說完再畫畫。
展示幾幅畫得好的。
老師小結。
板書:
經觀察發現,孩子對于彩色的圖案很感興趣,每次有孩子拿到一張精美的圖案或者小人書之類時,一大堆孩子都會擠在一塊玩,很是熱鬧。孩子對于彩色圖案都充滿了好奇心里,這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對于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以對稱圖形為目標來進行教學。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找出對稱圖形,并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重點難點。
1.認識對稱現象,繪畫對稱圖形。2.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畫出簡單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有趣的對稱圖案,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
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教學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涂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涂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本節內容是在小學學過的一些圓的知識以及魯教版九年級下冊教材第四章第一節圓的有關概念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探索和圓有關的性質(垂徑定理及逆定理),在新教材中要求有所下降,新課標中要求應為理解圓有許多重要性質,其中最主要的性質是圓的對稱性(軸對稱性和旋轉不變性,它是探索其他性質的基礎前提。本節內容正是利用圓的軸對稱性來研究垂徑定理幾逆定理。垂徑定理及其逆定理反映了圓的重要性質,是圓的軸對稱性的具體化,是證明圓中線段相等,角相等,垂直關系的重要依據,同時也為進行圓的計算和作用提供了方法和依據。所以這節內容是本章的重要也是全章的基礎,更是學好本章的關鍵。
學習了圓的基本概念以后,研究圓的軸對稱性,可以由軸對稱性自然過度到用軸對稱性探索垂徑定理。在概念講完后安排了針對性練習,來鞏固與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在垂徑定理得出后,安排了兩道例題,例1是直接利用定理來解,為例2實際應用題的教學降低坡度,并且在例題后都做了些小結,歸納方法,也配套相應的練習。
基于以上幾點本節課目標設定如下:
知識目標;1。經歷探索圓的對稱性及相關性質的過程;
2.理解圓的軸對稱性及相關性質;
能力目標:1。進一步體會和理解研究幾何圖形的各種方法;
2.經歷知識探索與應用的過程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圓的對稱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審美觀,并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重點:圓的對稱性以及利用圓的 軸對稱性研究垂徑定理及其推論;
難點:垂徑定理的探索及應用
a) 教學過程設計
i. 復習上節內容,并自然過度到本節中的與圓有關的概念學習;
iv. 安排兩道例題對所學垂徑定理加以應用;
v. 想一想:探索垂徑定理的逆定理;
b) 重難點突破方法
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索圓的軸對稱性及利用軸對稱性來探索垂徑定理,應用垂徑定理解題。由于這兩個知識聯系緊密。因此在教材上作了適當整合,這樣從圓的軸對稱性得出后可以直接過度到研究垂徑定理這一內容,過度自然也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在例題安排上也注重了突出重點,設計了兩道例題,都是為了鞏固和加深對垂徑定理的認識和理解。安排的針對性練習也能讓學生及時得到訓練,提高解題能力。發現并證明垂徑定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尤其是弧的相等是利用軸對稱圖形對應元素相等的性質得出。學生不易想到,也難以理解。因此,本節課在對這個知識的處理中,注意了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實驗、形成感性上的認識,然后再過渡到理性的思考。這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本知識的興趣信心,而且也降低了認識這個圖形的難度。結合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c) 導入過渡設計
本節的復習引入,復習上節內容并為本節內容作出鋪墊,由圓的對稱性過渡到對垂徑定理的探索比較自然,另外在探索例題分析之間穿插了適當的小結與相應的練習,使得各個環節環環相扣,順理成章。
d) 媒體的運用
本節課是性質探索課,需用到各種圖形以及圖形的變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運用了許多可以提高學生興趣和便于學生認知的課件,同時也增大了課堂容量。
1。圓的有關概念(復分式)
2。探索垂徑定理(折疊式、復分式)
3。例題1
4。例題2
5。配套練習
在學這一章之前,學生已經通過折紙對稱、平移、旋轉、推理、證明等方式認識了許多圖形的性質,積累了大量的空間與圖形的經驗,而學習本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已有的經驗的作用。例如,用折疊的方法探索圓的軸對稱性,用軸對稱變換的方法探索垂徑定理及其逆定理,然后用推理證明的方法進行證明。應該說本節知識的學習是對前后所學體系知識的一個運用,因此不僅要使學生學好本節知識,而且還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知識。
學生在學習本章時,常常會因為以前某些知識掌握不牢或遺忘造成學生上的困難,這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對垂徑定理的證明學生可能不會想到用軸對稱的觀念去思考,而證明又較困難,因此探索垂徑定理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學時應盡量考慮學生實際情況,適當復習,并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獲得知識。
a) 在與圓有關的概念學完后,安排一道針對性的概念鞏固加深題;
c) 設計了知識拓展以及變式練習,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d) 課堂測評:
e) 課后作業:a類
b類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因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以及對稱軸、對應點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區別和聯系.
3.通過具體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變化和綜合運用能力。
4.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觀察,增強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增強鑒賞美的能力。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軸對稱》,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時的教學進行闡述。
《軸對稱》這堂課是人教版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軸對稱,知道了軸對稱的特點,本課將進一步學習軸對稱,教材注意創設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適時的提出疑問,并引導學生探究和發現,同時啟發學生進行思考。
這部分知識主要是對軸對稱圖形的再認識,要求學生掌握對稱軸的畫法和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步驟,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圖形方面知識的基礎。
根據這一部分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第一點,知識技能: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用“折疊”“重合”這樣的詞語準確的描述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能識別軸對稱圖形并能確定它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第二點,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欣賞想象、操作發現等數學活動過程,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其空間觀念。
第三點,情感態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意識。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性,學會用世界的眼光來觀察、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識別軸對稱圖形并能確定它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外一半;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是: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構建、動態形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數學學習過程理應成為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中采用以情景教學法、觀察發現法為主,以多媒體演示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注意創設情景,設計啟發性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適時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讓學生更直觀地學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狀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并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將根據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達到人人學數學的目的。給學生充足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易于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并體會學習的樂趣。并且我根據教材內容自制的多媒體課件以及圖畫紙等教具。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即:復習鋪墊——探究新知——練習鞏固——總結反思。
第一環節:復習鋪墊。
首先,我用ppt展示旅游景點引出軸對稱。接著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教師指出本課要重點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樣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活動一:讓學生嘗試說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并點名讓學生動手對折,繼而在學生總結時給出軸對稱的定義。
活動二:讓學生動手嘗試畫對稱軸后,自己動手在書本上畫,在察看學生完成情況時及時糾正。
活動三:出示兩幅表格上的圖讓學生判別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嘗試在表格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后,進行步驟總結。
第三環節:練習鞏固。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組(畫圖題、判斷題、連線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我先讓學生在總結畫圖步驟后進行一次作圖,及時進行鞏固;接著讓學生畫出常規多邊形的對稱軸,讓學生明白有的圖形對稱軸可能會很多;但我又擔心學生搞不清平行四邊形和任意三角形不是軸對稱圖形,設計了兩道判斷題;緊接著又讓學生從軸對稱一半想象整個圖形,從整個軸對稱圖形想象其一半,從生活實際出發,又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最后我設計了一道一張紙多次折疊后能剪出什么圖形的題型,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想象能力,又有簡單的引導語將學生的抽象思維表象化,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第四環節:總結反思。
這一環節,我利用課件展示以下兩個問題: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疑惑?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讓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
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評,接著讓學生互評,最后教師表揚全班學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數學。
八、說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兩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畫圖等練習則在右邊進行??茖W的板書設計往往對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軸對稱。
對折后完全重合。
1、找關鍵點?2、標對應點3、順次連線。
我今天的板書設計既條理清楚、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幫助作用。
九、說教學反思。
不足之處:學生在畫軸對稱圖形時,不按照畫法去做,而是照葫蘆畫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畫,雖然有的同學能畫對,但是也存在個別學生出現錯誤的畫法。再教設計:強化畫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僅僅畫對就可以,還要知道依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這樣才能加深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理解。
以上是我對軸對稱這部分知識的分析與教學設計。由于時間短促,有很多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西安考辦咨詢電話:(029)87895809、87811822、87816947。
考試時間:2007年4月21日、22日。
報名時間:2007年2月1日——2月12日(雙休日不休息,周六、日也可以報名),逾期不再辦理補報名。
報名地址:北郊文景路3號(西安教育考試中心北院)。
乘車路線提示:601、33路公交車中聯家居下車即到。18、37、38、211路公交車,702中巴車至城北客運站下車,向西向北約100米即到。
(考生也可以選擇下半年10月參加考試。西安市每年安排4月、10月兩次考試,注意提前報名。)。
《軸對稱圖形》這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材在編排上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指導同學們感知圖形的軸對稱現象,層次分明,循序漸進。
對稱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同學們對于對稱現象并不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筑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美感。
教材從同學們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同學們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為同學們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以及利用軸對稱方法對圖形進行變換或設計圖案打好基礎。教材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先通過天安門、飛機、獎杯的實物圖讓同學們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將這幾樣物品抽象為平面圖形,引導同學們通過對折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教材還在圖中出現了“對稱軸”這一名詞,但沒有給“對稱軸”下定義或作出描述,只是讓同學們有所認識。
第二道例題則讓同學們利用剛掌握的軸對稱圖形的初步知識,“做”出軸對稱圖形。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積累感性認識,豐富對軸對稱圖形的體驗,鍛煉同學們的實踐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過一系列的習題,加深同學們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其中第3題在方格紙上提供一個軸對稱圖形的一半,要求畫出它的另一半,使同學們有機會再一次在操作中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后面,還安排了“你知道嗎”,介紹自然界中一些對稱現象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對稱的建筑,以進一步拓展同學們的知識視野,幫助同學們體會“對稱”的科學與美學價值。
學情分析。
軸對稱現象是同學們新接觸的一個知識點,這種現象廣泛蘊涵在大自然中,學習這部分的知識,要求同學們具備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同學們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軸對稱現象。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求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理解對稱軸的含義,感受數學的美。
2.能力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同學們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回到具體的思維方法。培養觀察、操作、表達、思維能力與探索意識,發揮同學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激發同學們的審美觀點,培養同學們創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鼓勵他們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同學們學好數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辨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二.說教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痹跀祵W教學中,從生活中同學們感興趣的物體出發,強有力的吸引住了同學們,讓同學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同學們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同時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這節課準備采用觀察發現,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發現的方法,培養同學們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同學們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同學們成為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本課從具體的同學們感興趣的物體中,讓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有層次的練習,提高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我先從孩子們感興趣的玩導入,在教師與同學們共同玩的過程中拉近我和同學們的距離,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這節課的一開始,我先通過剪出一個“愛心”圖,來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并且也能比較自然地揭示這節課的課題。
接下來,出示例題中的圖片,讓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并且自己動手折一折,來發現這些物體是對稱的,揭示出“完全重合”這樣一個概念,使同學們初步感知到平面圖形的對稱性,隨后,讓同學們繼續動手折紙,進一步揭示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以及讓同學們初步了解對稱軸。
然后給出一些同學們知道的幾何圖形和其他圖形,即課本中的“試一試”,同樣采用小組合作,共同探討的學習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設計,能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同學們的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同學們的發散思維,同時一定難度的圖形判斷,讓同學們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實,激發同學們愛動腦筋,勇于探索。
同學們學習完了“試一試”,此時同學們對軸對稱圖形已經有了不少的認識,這時,就需要一些習題和游戲來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個環節,“找一找”就是課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五題和第六題,主要是讓同學們來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這兩道題主要是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的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能準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白鲆蛔觥本褪钦n本中的例題2,讓同學們自己動手來制作出軸對稱圖形,給了同學們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數學的親切感,也有利于培養同學們對美的感受能力?!安乱徊隆笔窃诮o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的基礎上,讓同學們猜出這個圖形的形狀。在這一題上是由簡到難,層層遞進。這既能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又能使同學們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以及對稱軸的認識。
最后,我安排了一個“欣賞圖片,情感體驗”的環節,用課件展示出一系列美麗的軸對稱圖形,讓同學們充分地享受這些美麗的軸對稱圖形帶來的視覺上的沖擊,感受美、欣賞美。在這節課的最后,我用一個軸對稱的漢字——“美”來進行總結,并將課題補充完整,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全課設計,力求做到符合同學們的認知特點,想方設法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使同學們始終處于好奇、好學的學習情緒中,讓每一位同學們都學有所得,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對稱》。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在編寫時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蜻蜓、樹葉、蝴蝶、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引出對稱的概念。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軸對稱現象,找準并會畫對稱軸,在處理教材的時候我準備把原教材進行靈活的調整,力求體現新知識的層次與深度,將主題圖蜻蜓、樹葉、蝴蝶、臉譜揉合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找準并會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嘗試、觀察、比較和概括中合作學習、交流學習。幫助學生感受對稱美,學會欣賞數學美。依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對稱。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景,豐富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認知,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嘗試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獲得知識。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節課中本著“嘗試——發現”的思路,讓學生通過嘗試操作、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議一議、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畫一畫、拼一拼等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征。
在一個美麗的花園里,蝴蝶和蜻蜓發生了爭執,都認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給它們出了個主意:讓它們一人分一半,組成的圖形也許就是最漂亮的。我讓學生觀察組合成的圖形,發現和原來相比,并不漂亮,從而自然地引出課題——《對稱》。通過這樣的情景,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另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達到課始趣生的效果。
嘗試和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改革的理念。為了突出“了解對稱的特征”這一重點教學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四個層次:剪一剪,說一說,折一折,變一變。一開始我告訴同學們:蝴蝶和它的小伙伴們也飛到了我們身邊,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同時將它打開并貼在黑板上。告訴學生,它的小伙伴愿意伴隨每一位熱愛學習的孩子。這樣設計,可以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同時蘊含著將小蝴蝶作為后面認識對稱軸的學具的意圖。
接下來我組織學生小組交流:怎樣剪才是一個對稱圖形?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法。然后讓他們合作嘗試剪出對稱圖形。孩子們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也會參與其中,利用學生善于表現自我的特點讓他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說一說是怎樣剪的。當他們回答“先對折再剪就是一個對稱圖形”時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
接著我將引導學生把剪好的圖形再對折一下看看,發現了什么。估計學生通過嘗試操作都能夠發現對折后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形狀大小一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指出對稱的概念并板書(板書:對折——完全重合——):對折后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圖形大小一樣,我們說他們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經知道什么是對稱的,這時讓學生進行嘗試性的練習是必要的。我利用課件出示一些圖片,從形象的生活圖案到抽象的圖形,讓學生來辨別哪些圖形對稱的。
現代課程論認為,教師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這個環節中我結合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征,選擇貼近生活的蝴蝶做成小書簽,作為認識對稱軸的學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樂此不疲。這時我先對剛才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給予肯定,并獎勵每一個人一個蝴蝶小書簽,問他們它是不是對稱圖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計學生會回答通過對折發現的,接著請全班同學把圖形進行對折來驗證。再讓學生把它打開,發現中間有什么?估計學生通過觀察能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痕,我會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贊許,并告訴學生中間這條折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折痕——對稱軸)。接著我示范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小書簽上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在小組內互相評一評誰畫得更準確,并相互糾正錯誤。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書本是知識的重要載體,組織學生看書提問,去了解學生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判斷對稱、畫對稱軸。第二個層次是通過折一折找出一條到多條對稱軸。第三個層次是再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欣賞老師搜集的對稱現象,讓學生感受對稱美,幫助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第四個層次是游戲《找朋友》:通過游戲來找到對稱的臉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對稱知識、感受國萃的魅力。
為了幫助學生完整構建本課知識要點,通過“你有什么收獲?”來建立知識體系,保證課堂的完整性。
板書設計兼顧知識性、實用性和美觀性,使學生一目了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數學八年級上冊12.2作軸對稱圖形》,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從課件中的資源整合的設計理念、教學策略、如何使用等方面進行展示和陳述。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作軸對稱圖形,要求學生能夠作出簡單圖形經過一次或者兩次軸對稱得到的圖形,能夠利用軸對稱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所以在尋找資源的過程中,使用一些圖片、動畫等。前面的一節內容中學生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對稱,它們都是講一個圖形成或兩個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我們選用的圖片比較多。作軸對稱圖形是由一個圖形得到與它軸對稱的圖形的過程,是一個運動的過程,所以在本節課的課件中,我將用動畫去展示軸對稱變換的過程。
從心理特征來說,八年級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選取適當的教學資源,利用課件中好的視覺效果,如圖片、動畫、視頻等,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使用“班班通”的教學設備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技能:
1、能按要求做出簡單平面圖形經過一次兩次軸對稱后的圖形。
2、能利用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
過程與方法:
利用軸對稱作圖和圖案設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欣賞軸對稱圖案,形成學生了解數學、應用數學的態度。
2、通過作軸對稱圖形、設計圖案,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創新精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作軸對稱圖形。
難點確定為: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
本節課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溫故知新。
提問:1、軸對稱圖形的定義。2、兩個圖形關于直線對稱的性質。
設計意圖:用提問的方式,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為后面作已知圖形關于直線軸對稱圖形的方法提供理論基礎。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先展示一組圖片,這是中國民間的剪紙藝術,也是作軸對稱圖形生活中的運用。
課本中原先所畫的并不是手印,而是選擇作左腳印關于直線對稱的圖形,在課件的設計過程中,我選擇了用手印來取代。因為我覺得學生可以利用左手直接畫出手印,而畫腳印本身難度就大多了。
通過畫左手掌印,得到相應的右手掌印,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同時,讓學生明確:折痕所在的直線就是它們的對稱軸。
再次展現一組圖片,這些圖形都是通過軸對稱變換而得到的。其中,喇叭花圖案除了可以運用軸對稱變換得到,也可以通過平移得到。這時我運用ppt動畫的形式來進行展示,讓學生能體會到這一過程。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從上面圖形的變換過程中,教師總結出軸對稱變換的定義。
再展示一組變換,通過改變對稱軸的位置,讓學生體會得到圖形有什么不同。這個設計過程先讓小雞嘴巴對著嘴巴,然后改變對稱軸后,小雞變成背靠背了。學生明白改變了對稱軸的位置,得到的圖形的方向和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觀察下面的圖形,探求新知。
通過動畫的演示,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總結,課件中盡量把圖案中的對應點突出來,讓學生更容易得出結論。
先作一點關于直線對稱的圖形。
然后再作一條線段關于直線對稱的圖形。
最后講解例題。
在例題的課件設計中,每作出一點的對稱點,應出現這個點的作法,這樣學生就能明白作圖的順序。
這一部分內容,我進行了分步設問,便于引導學生理解作圖方法。
通過教師演示課件,讓學生體驗作圖的準確性和規范性。
通過歸納,讓學生掌握做一般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4)變式訓練、鞏固雙基。
由例題演變而成。
設計意圖:變式訓練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5)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學生自己總結,不全面的由其他學生補充完善,教師重點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
提煉對作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全員參與,體現集體的智慧。
(7)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偟脑O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本節課盡量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教學情境,以豐富的圖片和動畫形式呈現有關內容。重視動手操作,實踐探究??傊?,借助多媒體,把生活中的物體圖形和軸對稱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從生活中引入軸對稱,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每一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受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有效的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軸對稱圖形,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區別和聯系。
(3)了解軸對稱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以及動手操作,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觀察,增強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的美,同時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學重點】。
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以及區別和聯系。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主體探究-合作交流-應用提高.。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直尺、剪刀和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片,感受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
我們生活在圖形的世界中,利用圖形的某種特征我們想像和創造了許多美麗的事物.
(1)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對稱給人以平衡與和諧的美感,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對稱的世界里,你平時有注意到嗎?
(2)你能舉出幾個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嗎?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紙,剪出具有對稱特征的圖案嗎?
二、動手操作,教師組織,合作交流,歸納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師生互動操作設計:
1.經過學生討論,找到特征后,引導學生歸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2.出示教材圖片,下面的每對圖形有什么共同特點?你能概括這些特點嗎?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進行歸納.。
3.觀察,類比軸對稱圖形和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對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進行討論交流,加深理解:
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而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1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