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并不是簡單的羅列經歷,而是要有深度和思考,給讀者以啟發和思考的余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心得體會的優秀范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靈感和思路。
為期七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培訓班在緊張、充實而又滿滿的收獲中落下帷幕。本次學習既是必然也是偶然,說是必然是因為我們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受益者,我個人看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結合自己的專業,立志成為一名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說是偶然是我在百度中不斷尋找這樣的培訓平臺,眾里尋他千百度,終于在浩瀚的國學平臺中找到了_x。為了參加這次培訓班,我放棄了年休假,帶著幾分忐忑,幾分惶恐只身來到山東淄博。一下飛機,就直奔山東省首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驗交流大會現場,見證了全國首次省級大會的宏大場面,聽到了政府的聲音,學習了培訓機構的辦學經驗,認識了赫赫有名的呂導和部分外省的縣級領導,進一步堅實了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決心。在__七天的學習中,我的收獲如下:
一是學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博學儒雅而又親切的袁校長帶我們盡情遨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我們《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承傳者三項修煉》、《儒釋道的核心精神與聯系》、《禮在生活中的運用》、《游學齊文化景觀》、《演講培訓實用技巧》等等。尤其《孝行天下,福滿人生》這個宏大的專題讓我們深刻領會了什么是道德,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孝的內涵、孝的重要性、父母的十大恩德和怎樣踐行孝道,通過認真學習,我越來越明白我在踐行孝道方面的差距,譬如在父母的面前,恭敬心和順承做的遠遠不夠,隨著自己的學識和地位提高,慢慢在父母的面前賣弄自己了,傲慢心增長,對父母的教誨,有時不屑一顧,說話變得不耐煩,想起來是何等慚愧。同時,以為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樂就好了,不知道即時這樣也做了很小的一部分,我們更應該去養父母之志和養父母之慧,讓父母能頤養天年,有個祥和和快樂的晚年。
二是學會了怎么樣經營國學培訓機構。袁校長傾囊相授,把這幾年經營_x的成敗得失,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丶液?,我們借鑒_x的經營模式,籌備國學培訓機構,修身為本、正己化人,點亮自己,照亮別人,真正扛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旗。
三是結識了來自全國13各省時的學長們。部分學長在傳統文化中浸染多年,有較深厚的國學功力,有的自己創辦了培訓機構,有的是做國學傳承,有的做了多年的義工等等,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治學的嚴謹,學到了一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承傳者應有的品質和品德。七天來,他們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服務周到的禮儀,讓我無不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德的美好。
為了讓自己在國學培訓的路上走得更遠,我建議學苑在未來師資培訓的路上可以在當地或異地(外省)(方便游學)組織不同的專題學習,如研習道德經、如父母規,怎么樣籌辦家長學校等,一次研究一個經典專題,講深講透,不斷豐富我們這些承傳者的專題課程,能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上走得更遠、更久。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學習傳統文化尤為重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傳統文化教育。
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公園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體教職工在學雍多聞學堂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全封閉式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本次由教育專家李英慶老師主講,我感到收獲頗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騰的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學不知道,古圣先賢早已為子孫后代把做人的準則,教育的理論全部總結好了,這些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認,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點學的《。
弟子規。
》中知道這是一本古代供入學兒童必讀的書,書中以儒家思想為理論來教育后代,在讀完后我以此書為鏡,發現當代在家庭、學校的教育中有相當沒能做到書中所言,甚至以誤為對,以至出現許多的問題。將思想回到學校教育,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常自問我們為學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還有學生反其道而為之,教學不出效果的癥結所在何處?這是不少老師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你爸爸愛你,但他不會愛你?!?/p>
我不盡自問,我愛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這次學習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我們中職學校一直以來以傳授技術為重,這有悖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職教育應從德育入手,試想一個技術優秀的數模加工畢業生沒有用他的技術來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來造福社會,而是用來做槍,那技術越精湛對社會危害就越大,所以課堂上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道?!?/p>
職業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為先”說法,意思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愛的根源在于愛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那就不能指望這個人會愛別人,如果學生不愛父母,他說他愛祖國、愛老師、愛學習那就是沒有根基的,是空中樓閣,令人覺得蒼白。對于一個老師,如果不愛父母,那他一定不會愛學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在學校的教育中老師是實施者,老師實施的方法應以身教為重,輔以境教、樂教、禮教,李英慶老師說:“學生不一定記得你說過什么,但一定記得你做過什么?!苯處熑绻旧頉]有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在平與學生接觸的舉手投足中展現傳統美德,學生就不能從中受到傳統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說進而再去效仿,那老師落口人義道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枉然,這樣的說教是不能使學生信服的,所以說到底德育教育還得先從老師本身學習從而提升個人修養開始,才能做好學生的榜樣。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師的教育方法也讓我深感共鳴,因為我中學時本身也是一個差生,在得到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后慢慢樹立了信心,慢慢得到進步,所以我認為老師在言傳和身教中面對大多數學生須以尊重、賞識、重視入手,以我接觸學生的經驗,問題學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貧寒、身體有缺陷。
等等,這些學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緒化,或容易自暴自棄,或叛逆,這一類學生常表現出紀律散漫,有些還容易跟同學發生沖突,不尊重老師,我想這是因為缺乏關愛,缺乏鼓勵,增廣賢文中有云“大家禮儀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有大家風范的老師,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引導,靠自己的諄諄語言教誨,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有禮有節,如果老師一味采取強硬方式去壓學生,倒會激起青春期學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結果學生越走越遠,迷失自我,無法挽回。每個問題學生心理都有癥結,每個學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樣,那老師深入學生,關心學生生活學習,多鼓勵,多贊揚,多賞識這樣的學生,特別要當眾的進行,這無疑是使他們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這樣老師和學生才能建立信任,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老師,會聽這樣老師的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堅苦的工作,我們要學習《弟子規》這一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但《弟子規》并不是金庸小說里的《九陰真經》,隨便落到誰手里只要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進,一爪把人爪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美德是一項長期巨大的工程,在學習《弟子規》后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只用嘴皮子動動了事,要付諸實踐,身體力行,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真的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我們要戰勝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次學習我不敢說我有質的飛躍,但至少在思想上啟發我有意識的去探索德育這條路,德育這條路永遠是教師永遠探索的道路,會有挫折,有會驚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是碩大的、甜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生源滾滾來。愿我們的學校茁壯成長。
時間飛逝,我從一名學生,到息縣進入工作崗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更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學習中成長,成長中學習。由于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以前經常搜集一些。
名言。
警句來激勵、警示自己?,F在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贊嘆、令我折服。針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學以修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自身來講,重點在于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激勵精神。而傳統文化學習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靈魂升華的過程?!暗匆悦髦?,寧靜而致遠”。以利為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古人倡導溫、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我們做到了,人際關系就和諧了。弟子規中“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之”就是要求我們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親近,向他們學習。
(二)學以致用。弘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學習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鄰里和睦、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敬父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學以濟世。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攀升,自殺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長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歷史長河積淀下來的金子,是治療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道家的“無為”等等就是要弘揚孝道、張揚仁愛、謳歌善良。用經典詮釋智慧,用智慧啟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們先祖留下的經典智慧來治療當下人性的疾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我們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敬畏黨和國家授予我們的職責崗位。我們理應當好人民公仆,不求在這個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這個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體教職工在學雍多聞學堂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全封閉式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本次由教育專家李英慶老師主講,我感到收獲頗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騰的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學不知道,古圣先賢早已為子孫后代把做人的準則,教育的理論全部總結好了,這些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認,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點學的《弟子規》中知道這是一本古代供入學兒童必讀的書,書中以儒家思想為理論來教育后代,在讀完后我以此書為鏡,發現當代在家庭、學校的教育中有相當沒能做到書中所言,甚至以誤為對,以至出現許多的問題。將思想回到學校教育,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常自問我們為學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還有學生反其道而為之,教學不出效果的癥結所在何處?這是不少老師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你爸爸愛你,但他不會愛你?!蔽也槐M自問,我愛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這次學習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
我們中職學校一直以來以傳授技術為重,這有悖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職教育應從德育入手,試想一個技術優秀的數模加工畢業生沒有用他的技術來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來造福社會,而是用來做槍,那技術越精湛對社會危害就越大,所以課堂上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道?!甭殬I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為先”說法,意思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愛的根源在于愛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那就不能指望這個人會愛別人,如果學生不愛父母,他說他愛祖國、愛老師、愛學習那就是沒有根基的,是空中樓閣,令人覺得蒼白。對于一個老師,如果不愛父母,那他一定不會愛學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在學校的教育中老師是實施者,老師實施的方法應以身教為重,輔以境教、樂教、禮教,李英慶老師說:“學生不一定記得你說過什么,但一定記得你做過什么?!苯處熑绻旧頉]有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在平與學生接觸的舉手投足中展現傳統美德,學生就不能從中受到傳統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說進而再去效仿,那老師落口人義道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枉然,這樣的說教是不能使學生信服的,所以說到底德育教育還得先從老師本身學習從而提升個人修養開始,才能做好學生的榜樣。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師的教育方法也讓我深感共鳴,因為我中學時本身也是一個差生,在得到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后慢慢樹立了信心,慢慢得到進步,所以我認為老師在言傳和身教中面對大多數學生須以尊重、賞識、重視入手,以我接觸學生的經驗,問題學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貧寒、身體有缺陷等等,這些學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緒化,或容易自暴自棄,或叛逆,這一類學生常表現出紀律散漫,有些還容易跟同學發生沖突,不尊重老師,我想這是因為缺乏關愛,缺乏鼓勵,增廣賢文中有云“大家禮儀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有大家風范的老師,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引導,靠自己的諄諄語言教誨,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有禮有節,如果老師一味采取強硬方式去壓學生,倒會激起青春期學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結果學生越走越遠,迷失自我,無法挽回。每個問題學生心理都有癥結,每個學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樣,那老師深入學生,關心學生生活學習,多鼓勵,多贊揚,多賞識這樣的學生,特別要當眾的進行,這無疑是使他們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這樣老師和學生才能建立信任,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老師,會聽這樣老師的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堅苦的工作,我們要學習《弟子規》這一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但《弟子規》并不是金庸小說里的《九陰真經》,隨便落到誰手里只要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進,一爪把人爪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美德是一項長期巨大的工程,在學習《弟子規》后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只用嘴皮子動動了事,要付諸實踐,身體力行,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真的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我們要戰勝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次學習我不敢說我有質的飛躍,但至少在思想上啟發我有意識的去探索德育這條路,德育這條路永遠是教師永遠探索的道路,會有挫折,有會驚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是碩大的、甜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生源滾滾來。愿我們的學校茁壯成長。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
規章制度。
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國學。
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里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蒙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復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繼續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里,痛苦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于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于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后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后,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圣。
。
20_年8月12-13日,我隨黨校學員一起,參加了東蘭革命傳統教育學習活動。東蘭—-右江革命的腹心地,這里不僅有著綺麗的風光,更因它獨特的歷史背景和啟人緬懷的革命勝跡成為令世人敬仰的紅色革命圣地。我是東蘭人,這次又有幸成為黨校研討班的一員來到東蘭,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接受了兩天的學習和教育,在革命紀念碑前、拔群墓前、拔群廣場、拔群紀念館、列寧巖,我們重溫了革命歷史,瞻仰了鄧小平、韋拔群等革命先烈偉績,全身心地融入到了東蘭的紅色文化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充分領悟學習了東蘭的精神和真諦。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淺談我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靠的是無數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敢于奪取勝利。我們要象韋拔群等革命先輩那樣,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確保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社會主義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第二、要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但是,廣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難,團結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畏艱難,勇于開拓,善于創新,全面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我們黨組織的先進性。
第三,要學習革命先輩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的歷史。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黨的十六大剛開過不久,胡錦濤同志帶領中央書記處的領導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溫_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要求全黨要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艱苦奮斗精神,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義。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革命品格。牢記歷史責任,自覺加強黨性鍛煉,弘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情,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經受住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考驗,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共產黨人,做清正廉潔的黨的干部。
當前,要推動建設開放發展、文明法治、和諧安康的河池,實現河池跨越發展的宏偉目標,我們必須保持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第一、要加強黨性鍛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根本要求,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理想信念尤為重要。堅定理想信念,首要要加強理論武裝,關鍵是要加強黨性修養,按黨性原則進行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完善,使黨性不斷升華,腳踏實地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要做到“三破除、三樹立、一立足”,即組織、激勵和引導黨員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破除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不適用的“過時論”,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破除認為共產主義遙不可及的“渺茫論”,樹立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破除對社會主義產生懷疑的“動搖論”,樹立對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堅定信心;要立足當前,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前進動力、工作思路,使黨員既胸懷崇高理想,又在本職崗位上創造新業績,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
第二、要恪守神圣職責,增強執政為民責任。責任是一種奉獻,一種使命。責任往往同奉獻乃至犧牲聯系在一起,與顧全大局、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等優良品德聯系在一起,真正反映一個黨員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貌,反映日常工作中的責任心。共產黨員的責任就是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體來說就是要樹立居安思危、為黨盡心的政治責任感,樹立無私奉獻、為國盡力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愛崗敬業、為民盡責的工作責任感。我們必須圍繞肩負的歷史任務,真抓實干,出色做好本職工作。要堅持做到“五帶頭、五帶領”:帶頭勤奮學習,帶領群眾提高素質強本領;帶頭執行政策,帶領群眾遵紀守法保穩定;帶頭發展經濟,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帶頭弘揚美德,帶領群眾樹立新風講文明;帶頭履行義務,帶領群眾完成任務做貢獻。
第三、要加強學習實踐,提高促進發展能力。一個共產黨員能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他是否具備出色的能力和過硬的本領。共產黨員的能力,關鍵是具有帶領廣大群眾前進的本領。一是要提高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做本職崗位的行家里手;二是要提高履行黨員義務的能力,有效地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發揮領頭羊作用;三是要提高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在復雜的環境和危難關頭能正確判斷局勢,分清是非,挺身而出,帶領群眾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能力,一靠學習,二靠實踐。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社會的要求,需要養成終身學習知識的習慣,要真正為國為民作實事、作貢獻。成為人民群眾信賴的帶頭人要注重實踐。只有加強學習和實踐,才能提高駕馭全局和領導經濟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能力,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第四、要堅持廉潔自律,塑造干凈干事形象。形象是執政黨的威信所系,魅力所在。樹立良好的共產黨員形象,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思想作風、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共產黨員要樹立干凈干事、親民愛民、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的形象,必須在實踐中落實群眾路線,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做群眾的貼心人、工作的熱心人、作風的踏實人;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必須嚴守黨紀國法,廉潔自律,清正廉明,牢記“兩個務必”,做到“六戒”,經受執政考驗,以良好形象增強自身的號召力和感召力。
黨員的理想、責任、能力、形象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理想是責任、能力、形象的源泉,責任是理想轉化為具體行動的橋梁,能力是實現理想、落實責任的基本條件,形象是理想、責任、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們必須把四者統一于實踐,統一于立足本職崗位、建設現代化新河池過程中,用堅定的理想、強烈的責任、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去實踐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縱使通向革命義士精神家園的道路很漫長,過程很坎坷,但我們始終堅信:只要在英靈們精神光芒的照耀下繼續前行。下面是關于傳統文化教育清明節。
范文,歡迎閱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扎實推進“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繼承傳統,倡導文明風尚,根據晉教明電〔201*〕101號文件精神,我園積極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活動,現就活動情況總結心得體會如下。
首先利用清明節前的星期一舉行莊嚴、隆重的升旗儀式,大力宣傳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利用班隊會時間,號召隊員搜集了大量關于清明節的由來和革命傳統知識,讓隊員們更加了解清明節的意義,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祭掃活動的深刻意義;利用課余時間,讓孩子們走訪、慰問身邊的老干部、老黨員、老同志,聽他們講講過去的革命故事。
各中隊組織隊員誦讀了革命愛國詩篇。隊員們在誦讀活動中情緒高昂,他們被革命英雄的偉大事跡鼓舞激勵?;顒又荚谶M一步促進少先隊員繼承優良傳統,做創新創優的新時代少先隊員,樹立從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高尚理想。
勵志。
報效祖國。
4月1日下午,在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的組織下,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少先隊員代表手捧自制的白花,懷著對烈士無限崇敬的心情來到陸蔭祥烈士墓,開展以“接過先輩的旗幟”為主題的清明掃墓活動。
為貫徹落實如皋市文明辦《關于“加強館校銜接,共建第二課堂”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3月22日-24日,港城實驗學校組織四—九年級2019多名師生來到李昌鈺刑偵紀念館、李漁紀念館和絲毯藝術博物館,開展了“館校銜接”校外教育實踐活動。
此次“館校銜接”活動的順利開展,使同學們由衷感受到家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效地激發了同學們“愛我家鄉,學習科技,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同學們誓將發揚“騰江越海,登高致遠”的新時期如皋精神,為建設美好的未來發奮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教育活動,全體師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今后我園將繼續對小朋友進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庇忠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的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英雄們的事跡在身邊回溫,的確,他們用行動注解了對人民的赤誠。他們強悍的手臂永遠指向遠方。太陽從東方升起,照耀一個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穿過空間的縫隙,同學們的臉上寫滿了剛毅與堅強:永遠不讓英雄們失望。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存死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拼搏。新中國的今天,更離不開我們最可愛的人們——英雄先烈們。如果沒有你們,我們的國家就不會如此迅猛發展,我們也不會有現在的幸福生活。
作為當今的大學生的我們,要以先烈為榜樣,深切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明晰黨史,雙肩擔使命,心頭記責任,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把握現在,為新世紀祖國建設貢獻力量,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
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
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至于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一般活動程序是:全體肅立在紀念碑前聆聽領導講話;代表在碑前演講;全體向烈士宣誓;向革命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奏樂默哀三鞠躬;瞻仰烈士墓;參觀事跡展,緬懷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
注意的禮儀事項: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神圣,是革命英雄長眠的地方。革命烈士為了我們的今天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我們到烈士陵園舉行祭掃活動,首先穿著整潔,要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活動中態度要莊嚴肅穆,不能在烈士陵園中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要懷著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認真觀看了解烈士事跡;注意衛生不能在陵園內亂吃零食,亂丟垃圾;不能在陵園內亂跑,行走要按順序,不破壞青草綠地。
。
中華傳統文化是文明的結晶,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熟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學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系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熟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始終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家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始終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由于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始終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民對于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受、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后人所一一品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期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頭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留意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見。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行知的部分,但是學識可以增長才干,學識可以轉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歡快,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學識,溫習舊學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養、增長才干。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鬃釉凇墩撜Z》這部書中,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法規。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普素,這些方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行以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壞的。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推斷和準時訂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行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園長面對老師,尤其女性,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行收回,不行反悔。對員工提出的看法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擔當責任。
身為一名老師,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必需首先做到;要求同學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給同學做出表率,正確引導員同學的行為,樹立良好的風氣,只有員工心平氣順,工作才能有積極性,才能達到和諧共處,更好的工作。
公園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體教職工在學雍多聞學堂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全封閉式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本次由教育專家李英慶老師主講,我感到收獲頗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騰的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學不知道,古圣先賢早已為子孫后代把做人的準則,教育的理論全部總結好了,這些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認,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點學的《弟子規》中知道這是一本古代供入學兒童必讀的書,書中以儒家思想為理論來教育后代,在讀完后我以此書為鏡,發現當代在家庭、學校的教育中有相當沒能做到書中所言,甚至以誤為對,以至出現許多的問題。將思想回到學校教育,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常自問我們為學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還有學生反其道而為之,教學不出效果的癥結所在何處?這是不少老師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你爸爸愛你,但他不會愛你?!?/p>
我不盡自問,我愛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這次學習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我們中職學校一直以來以傳授技術為重,這有悖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職教育應從德育入手,試想一個技術優秀的數模加工畢業生沒有用他的技術來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來造福社會,而是用來做槍,那技術越精湛對社會危害就越大,所以課堂上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道?!?/p>
職業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為先”說法,意思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愛的根源在于愛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那就不能指望這個人會愛別人,如果學生不愛父母,他說他愛祖國、愛老師、愛學習那就是沒有根基的,是空中樓閣,令人覺得蒼白。對于一個老師,如果不愛父母,那他一定不會愛學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在學校的教育中老師是實施者,老師實施的方法應以身教為重,輔以境教、樂教、禮教,李英慶老師說:“學生不一定記得你說過什么,但一定記得你做過什么?!苯處熑绻旧頉]有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在平與學生接觸的舉手投足中展現傳統美德,學生就不能從中受到傳統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說進而再去效仿,那老師落口人義道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枉然,這樣的說教是不能使學生信服的,所以說到底德育教育還得先從老師本身學習從而提升個人修養開始,才能做好學生的榜樣。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師的教育方法也讓我深感共鳴,因為我中學時本身也是一個差生,在得到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后慢慢樹立了信心,慢慢得到進步,所以我認為老師在言傳和身教中面對大多數學生須以尊重、賞識、重視入手,以我接觸學生的經驗,問題學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貧寒、身體有缺陷。
等等,這些學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緒化,或容易,或叛逆,這一類學生常表現出紀律散漫,有些還容易跟同學發生沖突,不尊重老師,我想這是因為缺乏關愛,缺乏鼓勵,增廣賢文中有云“大家禮儀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有大家風范的老師,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引導,靠自己的諄諄語言教誨,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有禮有節,如果老師一味采取強硬方式去壓學生,倒會激起青春期學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結果學生越走越遠,迷失自我,無法挽回。每個問題學生心理都有癥結,每個學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樣,那老師深入學生,關心學生生活學習,多鼓勵,多贊揚,多賞識這樣的學生,特別要當眾的進行,這無疑是使他們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這樣老師和學生才能建立信任,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老師,會聽這樣老師的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堅苦的工作,我們要學習《弟子規》這一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但《弟子規》并不是金庸小說里的《九陰真經》,隨便落到誰手里只要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進,一爪把人爪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美德是一項長期巨大的工程,在學習《弟子規》后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只用嘴皮子動動了事,要付諸實踐,身體力行,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真的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我們要戰勝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次學習我不敢說我有質的飛躍,但至少在思想上啟發我有意識的去探索德育這條路,德育這條路永遠是教師永遠探索的道路,會有挫折,有會驚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是碩大的、甜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生源滾滾來。愿我們的學校茁壯成長。
時間飛逝,我從一名學生,到息縣進入工作崗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更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學習中成長,成長中學習。由于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以前經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來激勵、警示自己?,F在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贊嘆、令我折服。針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學以修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自身來講,重點在于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激勵精神。而傳統文化學習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靈魂升華的過程?!暗匆悦髦?,寧靜而致遠”。以利為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古人倡導溫、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我們做到了,人際關系就和諧了。弟子規中“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之”就是要求我們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親近,向他們學習。
(二)學以致用。弘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學習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鄰里和睦、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敬父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學以濟世。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攀升,自殺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長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歷史長河積淀下來的`金子,是治療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道家的“無為”等等就是要弘揚孝道、張揚仁愛、謳歌善良。用經典詮釋智慧,用智慧啟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們先祖留下的經典智慧來治療當下人性的疾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我們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敬畏黨和國家授予我們的職責崗位。我們理應當好人民公仆,不求在這個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這個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體教職工在學雍多聞學堂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全封閉式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本次由教育專家李英慶老師主講,我感到收獲頗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騰的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學不知道,古圣先賢早已為子孫后代把做人的準則,教育的理論全部總結好了,這些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認,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點學的《弟子規》中知道這是一本古代供入學兒童必讀的書,書中以儒家思想為理論來教育后代,在讀完后我以此書為鏡,發現當代在家庭、學校的教育中有相當沒能做到書中所言,甚至以誤為對,以至出現許多的問題。將思想回到學校教育,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常自問我們為學生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還有學生反其道而為之,教學不出效果的癥結所在何處?這是不少老師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你爸爸愛你,但他不會愛你?!蔽也槐M自問,我愛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這次學習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
我們中職學校一直以來以傳授技術為重,這有悖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職教育應從德育入手,試想一個技術優秀的數模加工畢業生沒有用他的技術來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來造福社會,而是用來做槍,那技術越精湛對社會危害就越大,所以課堂上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道?!甭殬I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為先”說法,意思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愛的根源在于愛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那就不能指望這個人會愛別人,如果學生不愛父母,他說他愛祖國、愛老師、愛學習那就是沒有根基的,是空中樓閣,令人覺得蒼白。對于一個老師,如果不愛父母,那他一定不會愛學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在學校的教育中老師是實施者,老師實施的方法應以身教為重,輔以境教、樂教、禮教,李英慶老師說:“學生不一定記得你說過什么,但一定記得你做過什么?!苯處熑绻旧頉]有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在平與學生接觸的舉手投足中展現傳統美德,學生就不能從中受到傳統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說進而再去效仿,那老師落口人義道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枉然,這樣的說教是不能使學生信服的,所以說到底德育教育還得先從老師本身學習從而提升個人修養開始,才能做好學生的榜樣。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師的教育方法也讓我深感共鳴,因為我中學時本身也是一個差生,在得到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后慢慢樹立了信心,慢慢得到進步,所以我認為老師在言傳和身教中面對大多數學生須以尊重、賞識、重視入手,以我接觸學生的經驗,問題學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貧寒、身體有缺陷等等,這些學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緒化,或容易,或叛逆,這一類學生常表現出紀律散漫,有些還容易跟同學發生沖突,不尊重老師,我想這是因為缺乏關愛,缺乏鼓勵,增廣賢文中有云“大家禮儀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有大家風范的老師,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引導,靠自己的諄諄語言教誨,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有禮有節,如果老師一味采取強硬方式去壓學生,倒會激起青春期學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結果學生越走越遠,迷失自我,無法挽回。每個問題學生心理都有癥結,每個學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樣,那老師深入學生,關心學生生活學習,多鼓勵,多贊揚,多賞識這樣的學生,特別要當眾的進行,這無疑是使他們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這樣老師和學生才能建立信任,學生自然會喜歡這樣的老師,會聽這樣老師的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堅苦的工作,我們要學習《弟子規》這一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但《弟子規》并不是金庸小說里的《九陰真經》,隨便落到誰手里只要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進,一爪把人爪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美德是一項長期巨大的工程,在學習《弟子規》后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只用嘴皮子動動了事,要付諸實踐,身體力行,我們都知道知易行難,真的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我們要戰勝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次學習我不敢說我有質的飛躍,但至少在思想上啟發我有意識的去探索德育這條路,德育這條路永遠是教師永遠探索的道路,會有挫折,有會驚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是碩大的、甜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生源滾滾來。愿我們的學校茁壯成長。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心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里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訴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蒙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復雜,抱怨這個社會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繼續追尋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里,痛苦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于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于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非常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醒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后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后,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家都能夠踐行圣。
時間飛逝,我從一名學生,到息縣進入工作崗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更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學習中成長,成長中學習。由于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以前經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來激勵、警示自己?,F在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贊嘆、令我折服。針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學以修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自身來講,重點在于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激勵精神。而傳統文化學習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靈魂升華的過程?!暗匆悦髦?,寧靜而致遠”。以利為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古人倡導溫、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我們做到了,人際關系就和諧了。弟子規中“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之”就是要求我們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親近,向他們學習。
(二)學以致用。弘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學習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鄰里和睦、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敬父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學以濟世。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攀升,自殺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長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歷史長河積淀下來的金子,是治療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道家的“無為”等等就是要弘揚孝道、張揚仁愛、謳歌善良。用經典詮釋智慧,用智慧啟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們先祖留下的經典智慧來治療當下人性的疾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我們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敬畏黨和國家授予我們的職責崗位。我們理應當好人民公仆,不求在這個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這個崗位多做事、做好事。
天還沒有亮,遠方的路燈散發著昏黃微弱的光,今年的清明節并沒有下雨,然而風卻異常的大,沒有了雨陪伴的風卻絲毫不影響他肆虐前進的腳步,“啪”黑暗中,分明是甚么被刮翻了,我快步向前,“不!”我拾起那塊木板,又小心翼翼的重新插好,上面赫然刻著我的名字,是,是我的名字,而我此行前來,正是為了祭奠那已逝去的我。
“不!”我把那塊牌子拔出來緊抱著,我再也不會失去你了,永遠不!太陽出來了,刺眼的陽光將快要淪陷的我一點一點拉了出來,心中的陰霾被和煦的春風吹得不見蹤影,抬頭看看天,依舊蔚藍,這只是我青春生活的一段小插曲罷了,我緊抱著金牌,踏上了新的征程,那路上,灑滿了金子般的陽光!
“兩學一做”是每個黨員始終堅持的一項事業。要做合格黨員,先從學開始。學是基礎,做是關鍵。只有學得深、學得透,才能做得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開班講話中指出,“好學才能上進”,“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學黨章、學系列講話,一定要下苦功夫,才能得其真諦。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后指出,我們這個時代,是歷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民族的復興,必然伴隨著民族文化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_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提倡學習、弘揚傳統文化?!饵h員紀律準則》也提到要努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那么,什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和做合格黨員有怎么樣的聯系?先從文化說起。
文是紋理、花樣,化是教化。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文化是自然孕育,各民族有各民族自己的文化和花樣,可以彼此學習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那么高,人這么低,天人怎么合一?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就是自然。自然中的一切,包括陽光、空氣、水等都是無私奉獻的,那么,做為自然的一部分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習無私奉獻呢?人一無私奉獻,不就“天人合一”了嗎?因為天也是公正的、無私的。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員是人民群眾的先鋒模范,帶頭踐行無私奉獻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宗旨是一致的。做合格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無私奉獻,是對做合格黨員的有力支持。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兩學”一做也應該是學做合一,即學即做。知道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這個高標準、高境界在,但不去力行實踐,是永遠到不了的;或者到了以后,不再堅持,也會退步的。正如_同志說,“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習近平總書記也說,“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不會隨著黨齡的增長、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需要終身努力?!蹦敲?,怎么樣才能永葆黨員的先進性呢?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指出,“為道日損”。道生萬物,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道。為了要修道,提升人生境界,老子給了我們一個好答案,每天減損自己不合理的_。吃飯、喝水,維持生命的正常不是_,但一頓飯吃10萬元就是_了。每天堅持、減損自己不合理的_,“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等有一天,真的一點私欲都沒有了,那個時候你的理想和信念就出來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的動搖和喪失是很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缺鈣”。為什么會有很多黨員走上腐化墮落之路,就是因為私欲太多,喪失理想、信念,而最終不能抵擋_。常聽老一輩革命家說,他們最初沒有入黨前,因為沒有理想和信念和痛苦、徘徊,但當他們黨組織并入黨以后,他們的人生從此有了方向,并愿意為之犧牲一切?,F在,一些黨員入了黨之后,根本沒有理想和信念,這是很可怕的。我們只有每天像打掃屋子、洗臉一樣把自己的私欲掃掉,真正做到“為道日損”,那么那個時候,為共產主義奮斗的遠大理想就會真正根植在黨員的心中。
《黨員紀律準則》中提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洞髮W》中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一是以修身為本”。要想家治、國齊、天下平,就一定要修身。修身貴在自省,“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其中,黨員要對照黨章時刻要求自己,反省自己。黨章要求的,要努力做到;黨章不準的,就一點不為。
上善若水,老子認為水是最無私、最美的,她滋養萬物不居功,她洗滌臟物無怨言。黨的優秀干部焦裕祿、楊善洲、孔繁森等正是這樣無私無我的優秀干部,值得我們學習?!叭》ê跎?,則得其中”。普通黨員沒有他們那么高的境界不要緊,但可以通過努力工作、學習、實踐來向他們學習,向他們看齊,從而最終成為合格黨員。
“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努力學習黨章、系列講話,相信成為合格黨員的一天,終會到來。
最近,我學習了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校長李成泉專家的《傳統文化進校園之學校方略》的講座視頻,我很受鼓舞,收獲很大。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當今學生中,有不少人在家受親人寵愛,儼然是家中的“小太陽”、“小公主”,
因而他們身上毛病很多,缺少合作、奉獻精神,缺少“謙讓”、“友善”等品質,為人很自私。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教師應從傳統文化中取其精華,教育學生,促其成長,使他們成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建設者。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是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需要,也是廣大學生個人成長發展的需要。
二、孔子教育思想理應走進現代學校,生根,開花,結果。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就是文明禮儀之邦。中國現代的教育理應具有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風格和色彩??鬃邮俏覈糯鷤ゴ蟮乃枷爰?、教育局,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一些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啟發、指導意義。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現代學校中的運用。
孔子曾言“有教無類”,并將此言落在實處??鬃觿撧k私學,打破了官府、貴族壟斷學校教育的特權,使普通大眾有了學習的機會。今天,我國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為目前教育上還存在著不公平現象,如城鄉差異,東西差異,沿海與內地的差異等。
孔子說:“仁者愛人”。教師應用“仁”去熱愛學生,感化學生,激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從而受到好的啟示。關愛學生是師德的要求。
孔子云:“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今天的教師要認識到傳統文化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要明白:只有彌漫著儒雅文化氣息的校園才能造就溫文爾雅的一代君子。教師要從孔子思想等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教育學生,使其成為我國現代的“四有”新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孔子的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言論,啟示我們:教師要告訴學生學習方法,要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這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取得好的效果。
孔子提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對我們今天的師生仍然具有啟發、教育意義。教師要研究教法,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師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學中體會到成就感、幸福感,從而更加熱愛教育事業。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中國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應當將其應用在教書育人這份事業上,努力做好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這項工作。
經過為期三天的傳統文化培訓,使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深度的洗禮。無論是蔡禮旭老師、鐘茂森博士的"孝"主題講座,還是肖陳穎老師的運用弟子規來教育感化學生,無不使我受到深深的震撼,心靈得到了凈化,心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讓我在聽講座的同時,一遍遍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和教育理念,不禁感到深深的汗顏。
在幾位名師的講座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專題講座。肖老師親切、大方,還有那發自內心的迷人微笑一下子把我帶入了她的講述中。肖老師體態優美,語言流暢,講話速度比起一般語速要慢些,卻顯得更加穩重,臉上始終面帶笑容,讓聽課的人心里很舒服,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們這樣面帶笑容上課,學生一定也會感覺上課是種享受吧。
肖陳穎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率先用《弟子規》教學法,喚醒了孩子們心中的愛與感恩,使得孩子們的道德素質與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雖然肖陳穎老師講述的是如何用弟子規來教育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在聽了講座,重新拜讀了國學經典《弟子規》之后,引發了我作為一個女兒,一個老師的深刻的反思。
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
“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边@些足以讓我心悅誠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薄兜茏右帯纷屛覀冎栏卸?。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于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讀了《弟子規》之后,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蜃约赫J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肖老師說,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話真是一點也不錯。尤其是現代社會中快速的節奏和浮躁的氛圍,不僅讓學生也讓我們老師內心不再是那么沉靜。尤其是在中職學校中任教,由于學生生源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課堂秩序不盡如人意。但這不能成為我們忽視學生成長和在教學工作中懈怠的借口。我原來在教學中總是容易“三分鐘熱度”,在剛開始的時候信心滿滿,干勁十足,但時間長了,當學生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的.時候,就會心生懈怠,只重視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做班主任工作時,一開始也是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但當學生一再犯錯時就容易失去耐心?!胺彩侨?,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蔽椰F在明白了,我就是缺乏對學生的一份真正的愛心。沒有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自己的孩子。而且只注重對學生智育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品行道德的教育。今后我一定要在這一方面努力改進,因材施教,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自信的不斷成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后,不會因為道德的缺失而遭受挫折和失敗。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后,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就像肖老師說的,教育學生最有效的就是:以身作則。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相信,在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下,只要我們用心、用行動去做每一件事,不僅僅能讓我們的生活幸福,最重要的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會培育出許多有幸福感的孩子。而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功。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做一個真正幸福的教師,讓我們把所教的每一個孩子都培育成幸福的孩子!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民祭祖的重要日子。然而,作為紀念先烈的節日,清明節有著深厚的革命傳統,讓人們銘記歷史,緬懷英烈。在這個節日當中,我不僅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也深刻體會到了他們為國家民族所做出的偉大犧牲。
首先,清明節是緬懷革命先烈的日子,讓人們通過祭拜祖先表達了對逝者的尊敬和懷念之情。每年的清明節,人們前往祖先的墳墓,向他們獻上鮮花、祭品等,有的還會燒紙錢,以此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和感恩之情。這種文化傳統不僅能夠讓后代了解自己的來歷,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激勵著人們將先烈的精神延續下去。
其次,清明節也是銘記革命先烈的日子。革命英烈以其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鑄就了偉大的歷史篇章,為國家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在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中英勇奮斗,為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清明節正是人們懷念這些英烈的日子,激勵每一個人時刻保持堅定的信念,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貢獻自己的力量。
再次,清明節也是回顧歷史教訓的時刻。中國近現代歷史中,革命先烈們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他們的犧牲換來了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但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是來之不易的。透過回顧先烈們的奮斗歷程和經歷,我們能夠明白革命的道路是曲折艱難的,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忘歷史教訓,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加深自己的力量。
最后,清明節也是培養革命精神的時候。我們常常提到革命精神,它包括為民族利益奮斗的勇氣、對崇高理想的追求,以及團結、進取、奉獻、崇高、純潔的品質。正是這種精神力量,推動著我們前行。我們在清明節祭掃時,不僅要緬懷先烈,還要思考他們的精神所蘊含的意義,通過培養革命精神,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清明節是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具有深厚的革命傳統。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我們不僅要緬懷和紀念革命先烈,更要通過思考他們的奮斗歷程和精神意義,堅定理想信念,積極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革命傳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系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后人所一一品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干。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傳統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先輩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把傳統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現實當中,與時代結合,讓五千年來祖輩的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熠熠生輝,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龍的傳人背后的悠久歷史帶給我們的力量!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體教職工在學雍多聞學堂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全封閉式中國傳統文化。本次由教育專家李英慶主講,我感到收獲頗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騰的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學不知道,古圣先賢早已為子孫后代把做人的準則,教育的理論全部總結好了,這些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認,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點學的《弟子規》中知道這是一本古代供入學兒童必讀的書,書中以儒家思想為理論來教育后代,在讀完后我以此書為鏡,發現當代在家庭、學校的教育中有相當沒能做到書中所言,甚至以誤為對,以至出現許多的問題。將思想回到學校教育,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常自問為付出了時間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卻得不到的理解,還有反其道而為之,教學不出效果的癥結所在何處這是不少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你爸爸愛你,但他不會愛你?!蔽也槐M自問,我愛嗎我會愛嗎這次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
中職學校一直以來以傳授技術為重,這有悖于“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職教育應從德育入手,試想一個技術優秀的數模加工畢業生沒有用他的技術來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來造福社會,而是用來做,那技術越精湛對社會危害就越大,所以課堂上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道?!甭殬I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為先”說法,意思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愛的根源在于愛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如果連父母都不愛那就不能指望這個人會愛別人,如果不愛父母,他說他愛祖國、愛、愛那就是沒有根基的,是空中樓閣,令人覺得蒼白。對于一個,如果不愛父母,那他一定不會愛,因此他一定不能成為一個好。在學校的教育中是實施者,實施的方法應以身教為重,輔以境教、樂教、禮教,李英慶說:“不一定記得你說過什么,但一定記得你做過什么?!苯處熑绻旧頉]有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在平與接觸的舉手投足中展現傳統美德,就不能從中受到傳統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說進而再去效仿,那落口人義道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枉然,這樣的說教是不能使信服的,所以說到底德育教育還得先從本身從而提升個人修養開始,才能做好的榜樣。
在看《小孩不笨》中,的教育方法也讓我深感共鳴,因為我中學時本身也是一個差生,在得到的賞識和鼓勵后慢慢樹立了信心,慢慢得到進步,所以我認為在言傳和身教中面對大多數須以尊重、賞識、重視入手,以我接觸的經驗,問題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貧寒、身體有缺陷等等,這些或羞怯自卑,或情緒化,或容易自暴自棄,或叛逆,這一類常表現出紀律散漫,有些還容易跟同學發生沖突,不尊重,我想這是因為缺乏關愛,缺乏鼓勵,增廣賢文中有云“大家禮儀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有大家風范的,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引導,靠自己的諄諄語言教誨,培養出來的往往有禮有節,如果一味采取強硬方式去壓,倒會激起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結果越走越遠,迷失自我,無法挽回。每個問題心理都有癥結,每個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樣,那深入,關心生活,多鼓勵,多贊揚,多賞識這樣的,特別要當眾的進行,這無疑是使他們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這樣和才能建立信任,自然會喜歡這樣的,會聽這樣的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而又堅苦的工作,要《弟子規》這一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但《弟子規》并不是金庸小說里的《陰真經》,隨便落到誰手里只要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進,一爪把人爪死。中國傳統文化美德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弟子規》后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只用嘴皮子動動了事,要付諸實踐,身體力行,都知道知易行難,真的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要戰勝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次我不敢說我有質的飛躍,但至少在思想上啟發我有意識的去探索德育這條路,德育這條路永遠是教師永遠探索的道路,會有挫折,有會驚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是碩大的、甜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生源滾滾來。愿的學校茁壯成長。
時間飛逝,我從一名,到息縣進入工作崗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中成長,成長中。由于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以前經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來激勵、警示自己?,F在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贊嘆、令我折服。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學以修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自身來講,重點在于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激勵精神。而傳統文化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靈魂升華的過程?!暗匆悦髦?,寧靜而致遠”。以利為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古人倡導溫、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做到了,人際關系就和諧了。弟子規中“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之”就是要求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親近,向他們。
(二)學以致用。弘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鄰里和睦、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敬父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學以濟世。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攀升,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長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歷史長河積淀下來的金子,是治療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道家的“無為”等等就是要弘揚孝道、張揚仁愛、謳歌善良。用經典詮釋智慧,用智慧啟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先祖留下的經典智慧來治療當下人性的疾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基層公務人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賦予的權力、敬畏黨和國家授予的職責崗位。理應當好人民公仆,不求在這個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這個崗位多做事、做好事。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祭掃先烈的日子。作為共和國的建立者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參與者,我們在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園的過程中,深感傳統與革命的結合對于我們黨員干部的教育和引導起到的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對于清明節革命傳統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清明節的革命傳統是一種深入人心的紅色基因。作為中國革命的參與者,我們要深入了解和感受先烈們為了革命事業獻身的精神和犧牲。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解放,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的偉大目標,英勇地擔當和奮斗,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堅定信念是我們黨員干部學習和宣揚的榜樣,也是我們青年一代的前輩們對我們的期望和寄托。
其次,清明節的革命傳統是我們黨員干部的精神寄托。在革命傳統的感召下,我們要把先烈們的精神和革命家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我們要以先烈們為榜樣,堅定共產主義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打造廉潔奉公的為民服務的黨員干部隊伍,做到對黨忠誠、為民奉獻、勤勉敬業,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再次,祭掃烈士陵園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紀念。祭掃是我們緬懷革命先烈、表達對他們敬意和紀念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傳承和弘揚革命傳統的一種形式。在烈士陵園中,我們要虔誠合祭,向烈士們獻花,敬獻鮮花和焚香,表達我們對他們的崇敬和敬意。同時,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我們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黨和人民的要求。
最后,清明節的革命傳統是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和擔當。青年一代應該以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理解和繼承革命傳統,不斷砥礪自身的意志和品質,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固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為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立足于現實,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清明節作為傳統節日與革命傳統的結合,對于我們黨員干部來說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在祭掃烈士陵園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感受革命先烈為革命事業所做出的犧牲和奉獻,將紅色基因融入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同時,我們要自覺弘揚和傳承革命傳統,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青年一代更是要以先烈們為榜樣,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在清明節革命傳統中汲取力量,不斷進取,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為我們后人所一一品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干。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暗茏右?,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承擔責任。
來公司第三周,有幸學習培訓了將近一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我覺得這個學習真的去除了我心里的嬌貴,浮躁,把我引向純正的文化道路上,讓我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成長為成功的自己。
作為一部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_x》繼承了五千年優良傳統文化,對做人的基本原則做出了詳盡的闡述,總體概括為: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中國自古信奉百善孝為先,萬惡懶為首。而回顧自身,每天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讓我嬌貴,懶散,父母做的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把父母辛勤換來的我們所謂的學識、素養當成了輕視父母,驕傲自滿的資本。學習弟子規,讓我明白何為孝,為人子就要有兒子的作風,嚴于律己,躬身實踐,不已小得而自得,不已父母不識而嫌鄙。人之所以為人,因為懂得感恩,不忘本,并能為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承諾付出終身。父母要求的不多,一句問候,一介幫扶,多順承,少冷淡,人這一輩子什么都能丟,不能丟了父母之命,感恩之心。從小事做起,踐孝,積德。
如果說孝悌是根本,那謹信就是枝干。從小到大聽過了太多太多的勤奮奮斗故事,也聽聞了很多的成功人士,因誠信得人心,對于我而言,不應該單單停留在聽說過這樣的道理,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正如“五項管理”里面所說的,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門,就是將工作分類,分輕重緩急,在最有效的時間內解決最重要的事,勤奮沒有那么高深莫測,就是做好時間管理,生活管理,讓每一秒都忙碌起來。一天比別人多一小時用來學習,一年就是365個小時,這可以多讀很多書,多學很多知識。以前總是感嘆聰明人腦袋聰明,學得快,其實不然,聰明人只是善于抓住被人忽視的時間。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忘記了信必達的重要性,把許諾當成了一句玩笑話。辦不到的事,就安慰自己,下次來做到吧,這次就算了。和《弟子規》的信相比較,真是差的太多了。我是銷售,更應該注意誠信贏天下,凡事凡話需三思而后行。突然想起來朋友圈流行的一句話,形容夫妻間的,一次出軌,終身不用。雖然有些決絕,但用在何時何地都值得銘記。
某一天晚上,我們的培訓學習播放了一部有意思的電影《秘密》。這是一部宣講宇宙間萬事萬物關聯的電影。吸引力,有別于萬有引力,卻是實實在在存在于人和人,人和事物之間的念力。小時候,我總是喜歡猜測考試的結果,比賽的結果,并試圖尋找外因來尋找規律,但是并不成功。直到看了秘密,才發現,原來念力的作用如此之大。意念就是這么奇特,當我吧目標設定好之后,并不斷的為之思考,期盼,其實潛意識里就是告訴自己要達成什么樣的努力標準,當我全身心投入到實現目標的努力中去的時候,我的心態,我的狀態會感染到身邊的人,我的行動也會為我贏得很多的肯定和支持,冥冥之中,很多人都回來幫助我,這就是所謂的運氣吧!“秘密”讓我解決了多年困擾心頭的謎題,成功的規律,成功的誘因,全在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意志。行道者,多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浪子知錯,回頭是岸。長那么大,做過很多很多錯誤的事情,但是有兩個人一直沒放棄我,就是我父母。二十多年來含辛茹苦,從沒一句怨言,反而一次次的寬恕我的座位。天下間賢明如大儒,寬容當父母。父母用小愛教育我,啟迪我那個大愛匯報社會,回報國家。觀看了圣賢教育的幾個片段,我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淚。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情有愛,或者才不虛妄。臺上那一個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可能相比他們,我的故事沒有那么動人心魄,但是我有我的感動,我的情,報之父母,我的愛,服務社會。教授,企業家,記者,普通民工,無論何種職業,都在以小愛塑造社會的大愛,用義工的實際行動,去闡釋傳統文化大愛無疆,“泛愛眾,而親仁”的主旨,將傳統文化愛的種子一粒粒播撒到民間,他們的行為和精神,值得我學習,并應該為之努力,齊頭并進。
有目標,有憧憬,有感動,有仁愛,但惟獨不能缺少了毅志。最后觀賞的紀錄片《玄奘大師》,三藏法師用二十年拜學印度,更用畢生精力宣揚佛法,匡正教義,其中艱辛遠非常人能忍受。沒有堅強的毅志,也許早在過沙漠,渡凌山的時候就死于非命了;在印度期間,沒有強烈的求學毅志,十五年時間,何能修得佛法,被拜“解脫天”;回歸大唐,接連遭遇弟子被斬,佛法遇冷的事件,沒有堅挺的毅志,我想一千三八多卷梵文經書,從此便無人能翻譯了吧。三藏法師求學傳教之路,體現的是中華民族不畏艱險,求真求義的脊梁。
自此,培訓學習的課程才算圓滿完成。原則,目標,仁愛,毅志,成功四要素,我想缺一不可。感謝公司舉行的入職傳統文化學習課程,我受益匪淺,并將以之戒律終身。
一個國家要興盛發達,離不開強大精神力氣的支撐與滋養。一個民族要進展富強,有賴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宏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追求“真善美”精神為目標,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討論和訓練推廣,共同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奉獻才智和力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共有精神家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訓練對廣闊同學的文化認同、倫理共識、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各級各類訓練都應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訓練,推動同學學習傳統美德,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讓同學在經典的浸潤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夠弘揚中國精神,分散中國力氣,走好中國道路。
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必需承接傳統美德。因此,今日的傳統文化訓練應當是新文化視野下的傳統文化訓練,是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的傳統文化訓練,應當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訓練的范疇,成為國民訓練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學校來說,傳統文化訓練是學校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訓練,是新時期全面實施素養訓練的內在要求和新的突破口。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訓練,對于提高同學的人文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多元包涵、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其深邃的精神內核、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優秀傳統美德,假如能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開展訓練,可以浸潤同學的心田,哺育同學的精神生命。對全國1500多萬名各級各類老師而言,它們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都說世界上有最悠久的三大文明,我兩次考察過埃及的文化訓練,也多次到兩河地區參觀訪問,那里的文化特別絢爛和輝煌,而今隕落了,唯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經久不息,并且在得以發揚光大。我們沒有理由數典忘祖,沒有理由妄自菲薄,作為中國人,我們應當感到驕傲。
深化開展傳統文化訓練的理論討論,是推動傳統文化訓練健康進展的重要基礎。當前的傳統文化訓練面臨很多亟待討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需要仔細總結傳統文化訓練勝利的閱歷,分析存在的薄弱環節,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比如學什么就要精學,各級學校的課程內容已經較多,同學的負擔已經偏重。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要精選傳統文化中最優秀、最經典、最基礎的內容,讓同學把握,有的甚至要熟記熟背,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創新傳統文化訓練的方式方法,探究傳統文化訓練的實施策略和評價體系,構建大、中、小、幼乃至掩蓋全社會的傳統文化訓練理論和實踐體系,取得生動活潑、特色鮮亮、富于成效的討論成果,從而引領和推動全國的傳統文化訓練健康有序進展。至于說,在學校開展傳統文化訓練,要不要有特地的教室,要不要穿長衫長袍,可不做統一要求,各地依據本地本校的實際,制造性地開展,只要有用、有效,就是好的方法。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民長期創新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精確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圍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伴侶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確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文化有確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悟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培訓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弟子規》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養有涵養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始終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家立命之文化根基,也始終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由于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始終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盛發達。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行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推斷和準時訂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行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我們。
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當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培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經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心情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賜予勸慰,置之不抱負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懷太少了。
從校內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頭的時候,總是懷念象牙塔里的單純的奇怪,懷念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總是不想告知自己要向前看,總是把自己蒙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總是埋怨周邊的環境太過復雜,埋怨這個社會是多么的世俗,忘了連續追尋生活的奇怪。生活在回憶里,苦痛在現實中。在不遇到問題的時候,布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于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于市的心境,也只不過是俗人一個。所以特殊感謝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會參與傳統文化的學習,提示自己應當如何連續以后的人生。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后,就越來越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期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紹自己四周的伴侶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期望大家都能夠踐行圣。
通過這次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從認識上加深了的理解。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
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弟子規》、《論語》等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是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結晶。因此,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愉悅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胺渤鲅?,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本褪侵阜彩抡f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言既出,行必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來的影響,對中國傳統文化變得冷漠起來:他們愛吃的是“肯德基”、“麥當勞”;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奧特曼;總是談論著一些日韓卡通人物;大多數幼兒在家以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來消磨時光,很少外出散步、與小伙伴們玩戶外游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0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