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反思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從而對未來有更好的規劃和期許。小編整理了一些精選的心得體會范文,方便大家作為寫作參考。
忽然發現最近讀的書都是沖著作者而去的??催@本書,是因為于丹。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作為古代文化研究者和傳播者,試圖用一種“下里巴人”的表達方式,讓觀眾走進“陽春白雪”的世界。
這本書很薄,讀完它只花了2個多小時。但給予人的啟發與感觸卻猶如海寧潮,恢宏而洶涌。光是于丹在飛機上寫下的自序,就讓我感嘆許久。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精致的序了。說是精致,并不是因為它短,而是因為這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似乎都經過精雕玉鐲。于丹的文學修養和思想境界在這些字里行間不經意流露。大三獨攬泰山,她想到的是“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頓悟的是儒家的踐行之道,千里之行,積于跬步,直至天下擔當。想到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開悟的是鮮有碑銘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對生命的另一種成全,陽光中折射出莊子的微笑。
接受《百家講壇》的邀請,于丹說是愿意把心中那雙翅膀放飛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講將她所謂的一己之得,以莊子之名給她自己一些華麗豪邁的夢想,暢意一回天地遨游。
對于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淡對死亡,是了的。但是,如何將這些哲理與生活之道融為一體,確實悟性不夠。于丹,為我們大眾點亮了一盞燈。
“認識你自己”。這是千古以來一個最難解決的命題。據說,在西方的神話寓言體系里,這被表述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謎。于丹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有向外發現和向內觀看的兩種能力。向外可以發現一個無比遼闊的世界,向內可以發展一個無比深邃的內心。而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審視自己,有自知之明。
于丹在談到莊子關于“心態和狀態”的觀點時,有一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科學家帶著10個實驗者在不同的環境下過橋。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他的生活的狀態。而就自己而言,我總無法抵消外界的各種恐懼。這兩天看斯諾克世錦賽,最愛的奧沙利文就是憑借純熟的技術和良好的心態第三次問鼎冠軍。我想,如果是我在打147最后一桿的時候,一定會全身發抖。但他每次都那么坦然,所以在這次世錦賽他迎來了第8個147。自省一下,高考理綜的時候緊張地腦子一片空白,那真是慘不忍睹??墒堑降子卸嗌偃四軌蜃龅綐s辱不驚呢?有多少人能夠像莊子那樣豁達,與世無爭啊。這個現實的社會,已經是赤裸裸的了。
畢竟我不是莊子,除了感嘆和佩服他高超的覺悟之外,實在不能真的根據他的理念去效仿什么。估計莊子也沒想到現在的社會是如此的世俗與混雜。當然啦,記得自己最后的那頭羊,最短的那塊板還是很重要的。扁鵲的故事富含哲理,可是在這個利益當頭的社會,你有見過爭著當治感冒的醫生的?人人都渴望作大手術揚名立外。那能不能盡可能的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呢?“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庇浀?,這是所謂的人生大智慧。
正如馬列主義之后,有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任何真理還是要在時代的檢驗下與時俱進的。把莊子的遨游之心與我們的世俗生活相融合,才是大智之道吧。
讀了《于丹〈論語〉心得》,讓我領略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一種處理領導關聯、同事關聯的心態,是一種融入在此刻社會中的理性道德。讀到于此,想到以前讀過的《菜根譚》,兩者皆有:
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
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
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正所謂“性定菜根香”。
書中有一段對于理想與現實關聯的分析,很是經典?!吧裼谔?,圣于地?!奔扔幸黄硐胫髁x的天空,能夠自由翱翔,而不妥協于現實世界很多的規則和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潛質,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區進行他行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是夢想主義者不是理想主義者;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實主義者?!蔽覀兂3牭接腥吮г股鐣还?,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就自然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懷著樂觀和用心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刻,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刻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刻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刻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刻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是很緩慢地感知、明白和識記所學教材的學生,他們一樣東西還沒懂另一樣東西就要學了,這邊剛學會,那邊又忘了。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蔽以囍屛业膶W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好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時時刻刻讓當年我眼中所謂的“差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延續著。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己之短,又要發奮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讀書無用”那個年代,當時的大街小巷、機關、學校無處不見“打倒孔丘”的標語,但對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來有機會讀到《論語》,卻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讀,對其中精深遠遂的思想未能體味,更對那些個“之乎者也”提不起興趣而束之高閣。直到看了央視《百家講壇》,于丹老師以其清新流暢的風格,散文般和緩優美的語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為我們帶來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語》解讀后,我買來了《于丹論語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時間靜心閱讀了這本書,讀后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有一種心靈的觸動。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錄??鬃拥娜寮宜枷?,備受歷朝歷代君主的推崇,也一直影響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就是在物欲橫流、信息爆炸的當今社會,仍然閃爍著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樸素平和、謙虛賢達,博學睿智,平易近人,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博大、仁愛和快樂。于丹老師用其獨到的眼光和快樂的感悟解讀《論語》中深刻而又廣博的人生哲理,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個方面分別闡述自己的心得,如“《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老師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溫暖的、快樂的生活?秘訣就是去找到內心的安寧。于丹老師講了個小故事: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們只經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蓖ㄟ^這個故事,我把內心的安寧理解為:平和。以樂觀向上、閑適超逸的性情融入環境;主動積極、坦蕩曠達的胸襟投入工作;快樂愉悅、真實自然的心情擁抱生活,我們的心靈深處就會充滿陽光、自信,生命就會快樂豁達許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那樣,去尋求內心的安寧。當然,要達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師所說的那種和緩、從容談何容易,必須經歷千錘百煉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斷地“修身養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讓我們少一點煩惱,多一些快樂,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讓心靈找到歸宿地與棲息地。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泵鎸Α斑@樣浮躁、競爭又這么激烈”的當今時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我們應該向內尋求心靈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生的缺憾與苦難,“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心情和態度”、“既然生死、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意,一帆風順,總會遇上種種溝溝坎坎,有如行駛在海上的船,一定會遇到風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確面對,學會接受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應該是以一種積極的、樂觀的心態去彌補、去看待。沒完沒了地糾纏其中,一遍遍地呼天號地,一股腦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無補。該放下時且放下,就像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故事,換一種寬容的心態去面對,就會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寬容,就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
《于丹論語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據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娓娓道來,循循善誘,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凡人,把閃爍著真理光芒的樸素語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傳遞給人們一種溫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長。雖然對于丹老師的觀點不能百分之百的認同,但讀后讓人豁然開朗,淡然微笑,還讓人掩卷而思,浮想聯翩,真可謂服了一劑“心靈雞湯”。
最后借用于丹老師的一句話為結束語:“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p>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事作了經典的詮釋。使我們對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再認識,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們的眼中變得清晰、親切而溫暖。對我們的生活觀、為人處事觀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說實話,看《于丹論語心得》之前,我是懷著走形式應付的情緒。沒想到開卷有益,越看越想看,這本書仿佛有一種魔力引人入勝,因此我也就下決心要讀好這本書。于是手捧該書,我都覺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許多,仿佛自己變得有學問了。讀后雖不能大徹大悟,但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能夠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边@是于丹給我們講述《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應對人生的遺憾,不好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遺憾,將使你錯過彌補遺憾的最好時機。承認現實的不足,透過自己的發奮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情緒。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倡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下面是本站帶來的于丹論語心得心靈之道。
讀后感。
歡迎大家閱讀。
心靈之道。這章講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遺憾后悔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事情,人生難免會有缺憾,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沒有挑戰性的是無法激勵人前進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運不發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種,即使花朵結不成果實,不遺憾千百次的凋零,因為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當一個人失敗后,延其繩索找其導火的源頭,后悔自己的一步之遙,后悔自己的擦肩而過,后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遺憾。后悔無濟于事,天下沒有買后悔藥的。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就如同也許在這回的高考中你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但并不意味著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要只是沉積在后悔后悔,后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對一道選擇題呢,也許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F在抱著后悔去看待以后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有缺憾,那就讓自己的努力去填補那個缺憾,不要讓缺憾的漏洞越來越大,直到無法補救。所謂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所謂“三省吾身”于丹說:“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辈诲e,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做錯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后卻不知悔過,還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與借口來推托,這是懦弱的表現。要做一個勇于承認錯誤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遺憾,勇者即表現為面對錯誤勇于承認的勇氣,體現出的是理性制約下內心的自信與鎮定。
我喜歡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辈诲e,魯迅曾說:“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边@種脊梁背后的風骨之氣,那種形于天的風然之骨。所謂:“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彼^:“富莫富于常知足;貴莫貴于不求人;貧莫貧于無才能;賤莫賤于無骨氣?!卑凉遣豢晌?,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于鄙夫,有傲心不的為君子。我記得一位學者是這么說的:“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近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憋L骨也許是為中國人所驕傲的資本吧。
其實這章主要講人生多有不順,要如何去彌補不順,自信心,勇敢的勇氣,風骨的氣節。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結果也有所不同。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做到的。
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鬃诱f,“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對他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那是一種內心的約制??鬃诱f,“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后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說: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這個故事適用于我們每個人。大家想想,為什么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歡欣而溫暖,有些人卻整天指責抱怨?他們的生活真的相差那么遠嗎?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則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于心態不同。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君子因為有心態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因為他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閑。
其實,是什么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愿意把美好的東西告訴你;但是如果你與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無類的孔子,他也不見得會對牛彈琴。
孔子說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你要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這就是《論語》中所提倡的“坦蕩蕩”的心境。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飽滿、充盈,讓你有一種大歡心,讓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分疏導給他人。
《論語》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人生動態的系統,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這些古圣先賢的思想精華,當在你的血液中流動起來的時候,你歡欣的態度本身就是我們今人對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們放大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們將永遠活在陰影之中,《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孔子倡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就是說:當所有的不順心都壓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厚仁達、智慧聰穎、勇敢無懼。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而這種勇敢是心靈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張揚,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現代社會中,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往往感到無力應對。于丹教授通過幾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無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難。但是只要我們自己有一顆從容鎮靜的內心,有一種心靈的勇敢,我們就可以變得堅強,就可以表現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你就會擁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許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改變原有原想法和思維方式,致使問題一直懸而難決,須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決心繼續下去,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那種悲觀郁悶的心地也會變得樂觀豁達!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而且大家所擁有的實際生命長度基本相同,但為什么卻有的偉大,有的卑瑣,有的卓爾不凡,轟轟烈烈,有的碌碌無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為生命拓得多寬,風景便有多寬,人生也會有寬。就象我們一個人的思想意識,站在什么高度看待問題,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而我們只有站的高才會望的遠。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那樣的缺憾在所難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處處都是鮮花和掌聲,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處。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夠的自信,需要有那份來自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記下一段于丹的話與朋友們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我從來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為呼風喚雨的能人或日進斗金的富人,那樣的念頭從未在我的內心出現過。不是悲觀,也不是篤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樣的“抱負”罷了。如果真要說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做一個善良、高尚、與人很好相處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對君子的界定是這樣的,姑妄借之)。
我就要這樣的幸福。我只要這樣的幸福。
。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開解現代人的心結嗎?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有一天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
他的同學子夏就勸導他說:“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夏自稱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話分幾個層次: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
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盡管這段話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刊的轉載,寫的是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曾經經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一會兒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心臟病的??赡芩膵寢屩皼]有檢查出來存在這種隱憂,結果讓小女孩看到的是驚人的一幕:她的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也許她沒有想到要看心理醫生,也許她從沒有想過應該根治這個傷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遠回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
后來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她,就請牙醫到家里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里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生,還有所有親人陪著你,你還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請來了牙醫。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記述這件事情時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會面臨上述這種極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的時候,如果用一個測量儀來檢測你呼出來的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會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量是會有所損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有一個寓言,它說在某小鎮上有一個非常窮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親,跟媽媽相依為命,靠做手工維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為從來沒穿戴過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在這樣極為貧寒的生活中,她長到了十八歲。
在她十八歲那年的圣誕節,媽媽破天荒給了她二十美元,讓她用這個錢給自己買一份圣誕禮物。
她大喜過望,但是還沒有勇氣從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過。她捏著這點錢,繞開人群,貼著墻角朝商店走。
她就這樣一路嘀嘀咕咕躲著人群來到了商店。一進門,她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臺上擺著一批特別漂亮的緞子做的頭花、發飾。
正當她站在那里發呆的時候,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亞麻色的頭發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她看到價簽上寫著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她的內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接過售貨員找的四美元后,轉身就往外跑,結果在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紳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聽到那個老人叫她,但已經顧不上這些,就一路飄飄忽忽地往前跑。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著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著你來取。
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對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別在乎。
孔夫子曾經調侃說,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這個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時還能跟隨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聽到這個話非常得意。結果老師后面還有一句話說,我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子路這個人除了勇敢,別的什么都沒有。(《論語·公冶長》)“好勇”是子路的特點,但他的勇敢又缺少點內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說:“君子尚勇乎”?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那么這個“義”、“道義”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種內心的約制??鬃诱f,“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后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說: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
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我們經??吹降氖沁@種情況:
其實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你每復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頓,意味著事情過去之后,你每天還在繼續挨打。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宋人的筆記中記載過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
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則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于心態不同。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君子因為有心態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因為他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閑。
我曾經在鈴木大拙的書中讀到一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日本江戶時期的一個著名的茶師,這個茶師跟隨著一個顯赫的主人。大家知道,日本提倡的是茶禪一體,茶道與參禪是二而一的過程。
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辦事,舍不得離開茶師,就說,你跟我去吧,好每天給我泡茶。
那可是一個社會很不穩定的時期,浪人、武士依恃強力橫行無忌。
這個茶師很害怕,對主人說,您看我又沒有武藝,萬一路上遇到點事可怎么辦?
主人說,你就挎上一把劍,扮成武士的樣子吧。
茶師只好換上武士的衣服,跟著主人去了京城。
一天,主人出去辦事,茶師就一個人在外面。
這時迎面走來一個浪人,向茶師挑釁說,你也是武士,那咱倆比比劍吧。
茶師說,我不懂武功,只是個茶師。
浪人說,你不是一個武士而穿著武士的衣服,就是有辱尊嚴,你就更應該死在我的劍下!
茶師一想,躲是躲不過去了,就說,你容我幾小時,等我把主人交辦的事做完,今天下午我們在池塘邊見。
浪人想了想答應了,說那你一定來。
這個茶師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館,他看到武館外聚集著成群結隊的前來學武的人。茶師分開人群,直接來到大武師的面前,對他說,求您教給我一種作為武士的最體面的死法吧!
茶師把與浪人相遇的情形復述了一遍,然后說,我只會泡茶,但是今天不能不跟人家決斗了。求您教我一個辦法,我只想死得有尊嚴一點。
大武師說,那好吧,你就再為我泡一遍茶,然后我再告訴你辦法。
茶師很是傷感,他說,這可能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
他做得很用心,很從容地看著山泉水在小爐上燒開,然后把茶葉放進去,洗茶,濾茶,再一點一點地把茶倒出來,捧給大武師。
大武師一直看著他泡茶的整個過程,他品了一口茶說,這是我有生以來喝到的最好的茶了,我可以告訴你,你已經不必死了。
茶師說,您要教給我什么嗎?
大武師說,我不用教你,你只要記住用泡茶的心去面對那個浪人就行了。
這個茶師聽后就去赴約了。浪人已經在那兒等他,見到茶師,立刻拔出劍來說,你既然來了,那我們開始比武吧!
茶師一直想著大武師的話,就以泡茶的心面對這個浪人。
只見他笑著看定了對方,然后從容地把帽子取下來,端端正正放在旁邊;再解開寬松的外衣,一點一點疊好,壓在帽子下面;又拿出綁帶,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緊;然后把褲腿扎緊……他從頭到腳不慌不忙地裝束自己,一直氣定神閑。
對面這個浪人越看越緊張,越看越恍惚,因為他猜不出對手的武功究竟有多深。對方的眼神和笑容讓他越來越心虛。
等到茶師全都裝束停當,最后一個動作就是拔出劍來,,把劍揮向了半空,然后停在了那里,因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該怎么用了。
此時浪人噗通就給他跪下了,說,求您饒命,您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有武功的人。其實,是什么樣的武功使茶師取勝呢?就是心靈的勇敢,是那種從容、篤定的氣勢。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東西則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悟。
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每個人都愿意把美好的東西告訴你;但是如果你與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無類的孔子,他也不見得會對牛彈琴。
孔子說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你要想做一個別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關鍵的是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這就是《論語》中所提倡的“坦蕩蕩”的心境。
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飽滿、充盈,讓你有一種大歡心,讓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分疏導給他人。
《論語》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人生動態的系統,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不可以僵死地去理解。這些古圣先賢的思想精華,當在你的血液中流動起來的時候,你歡欣的態度本身就是我們今人對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近期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透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應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刻內接收下來,不好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正因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正因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這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愛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齊參加工作,你這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發奮、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職責、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稱之為“君子”的第一標準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所謂善良是攻于身,行于義。真正善良之人是渺小的,是默默無聞的,待人處世皆以善為本。所謂:“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說一善話,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睘樯普卟辉评?,逐利者不見善。善良之人是不求回報的,這種善是發于內心的。如果你挖掘它將不斷涌出來。善良的心靈是園,善良的思想是根,善良的語言是莖,善良的行為是果,善良之人會使靈魂變得高尚,會對生活充滿勇氣,會對未來充滿自信。
稱之為“君子”的第二個標準是要做一個有恒心的人。所謂“無恒產而有恒心”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成大事不再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堅持多久。一朝開始便永遠能夠將事業繼續下去的人是幸福的。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坏珱Q定去做,就要把事情做到底,那怕是一件不大的事情,每有這種恒心的力量,就不可能認真的建設工作。有神么比石頭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軟?然而,只有堅持不懈,軟水可以穿透硬石。
稱之為“君子”的第三個標準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币簿褪钦f君子會人真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但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而小人呢,在別人提出意見時,只會高屋建瓴,深謀遠慮,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能提出實質性的問題。
如果具備以上三個標準,那么應該可稱一為“君子”,要具備以上三點決非易事。
這章隨談君子之道,似乎有些人會認為與生活太遠,格格不入,不切實際,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要具備的一些品質,是息息相關的。
君子之道。這章主要講如何做一個君子,能夠稱為君子的標準又是什么。下面是本站帶來的于丹論語心得君子之道。
讀后感。
歡迎大家閱讀。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現,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與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后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司馬牛曾經問過孔夫子,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稱為君子呢?孔子答:“君子不憂不懼?!彼抉R牛又問:“不憂不懼,就可以叫君子嗎?”
他可能覺得這個標準太低了??鬃诱f:“反躬自省,無所愧疚,當然沒有什么可憂可懼的?!蔽覀儼芽追蜃拥囊馑嫁D換成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一個人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這個標準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說高就是個至高無上的標準,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經得住推敲,實在又是極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為君子的人格標準。
孔子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很認真地跟他們討論過君子的問題,他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p>
在區區半個世紀之前,一個人一生可能就在一個單位,婚姻基本上不會有任何變動,從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個大雜院里。人們的煩惱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選擇性太小。
但在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帶給我們的迷惑。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當我們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煩惱也就沒有了,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知者不惑”。
什么叫“勇者不懼”?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兩強相遇勇者勝”,也就是說,當你的內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個真君子做到了內心的仁、知、勇,從而就少了憂、惑、懼??鬃诱f這三條我做不到。子貢說“夫子自道也”―――您說的不就是您自己嘛!大家看,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來“苛責”內心。
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
因此,只有真君子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了解我。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今人學習是為了炫耀于人、取悅于人。
真正尊崇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而且內心忠誠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學習的目的就是完成這么一個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為人之學”又是什么呢?它是把學到的知識當成工具,當成一種技能,以之謀一份職業,為自己謀一份福利??鬃釉浿苯亓水數馗膶W生子夏說:“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就是說,你要想著提高修養,不要老惦記眼前的一點點私利。
孔子從來不說做君子就要像誰誰誰那樣,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因為只有你的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了一百多次。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小人”??鬃诱f:“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
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用孔夫子的說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們大家在一起爭論問題,不可能意見都一致,君子會很平和的跟每一個人都能交流,但是他會堅持自己的主張,他不會茍同別人。小人沒主見,別人一說什么好像都對,但是還經常跟人打起來,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處事,但你很難取悅于他,但他對人了解是非常準確的,能夠量才用人。而小人難處事,你卻很容易取悅于他,但他對人卻常常是求全責備。
于丹教授認為,孔夫子描述的這個現象它遠嗎?這肯定不是遠古的事,這一切現象其實今天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如果你要把這個標準想明白的話你會發現,孔夫子給了我們一個考察人品的標準??追蜃舆€說,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時為何要“戒色”?中年時又為什么要“戒斗”?老年時“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這一講--《君子之道》中將為我們詳細講解這三戒的內容和它對人生的重要影響.
大家讀《論語》會發現這里面做人最經常出現的一個標準就是兩個字“君子”,其實這是我們在今天也經常說到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們今天就說說《論語》中的君子之道。
畫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們怎樣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將為我們講授《于丹論語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其實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現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個標準,君子都是那些內心完滿富足,先自我修繕了修養,而后才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說,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內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風格永遠都是相關的,當我們說一個人在風格上表現為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與世無爭與人恭敬的氣度,這種風格的力量一定來自于人格。
學生很不以為然,一下子沒聽明白,覺得這么簡單,就又追問了一句說:“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這就能叫君子啦?老師還是淡淡地跟他說:“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也就是說,我們老百姓的語言系統說,半夜敲門心不驚。一個人夜里面睡得踏實,這就叫內省不疚。一個人內心反省自己的行為,反省自己在社會上所作的一切的時候沒有愧疚,這就可以做到不擔憂不恐懼。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這就是一個君子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呢,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說高,這也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標準。
孔子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很認真地跟他們談過這個問題??鬃右簧蟻硐群苤t虛,他說“我們今天來說說君子”。說“君子道者三”,做一個君子有三點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氣的先謙虛了一下說“我無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點呢?叫做“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p>
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每天行于世間百態之中,真正要做到內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種仁義的大胸懷,讓自己沒有那么多的憂傷、憂思、憂恐、擔憂,全都沒有,這一切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你內心的仁厚。由于你寬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細節不計較,由于你心懷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糾纏于這個世界給你小的得失。
第二點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實我們看漢字的構成很有意思。這個“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個或者的或,下面一個心字底,對吧?其實“或者”,數學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此為“或者”。那么當世界面臨眾多的抉擇,你可以這樣走,也可以那樣走的時候,就要看你這個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夠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斷,有定力,你明確,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諸多的選擇壓垮。
對于我們當下的人來講,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也是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在過去有人說區區半個世紀之前,每一個人從職業上一生可能就在一個單位,從婚姻上一生不會有任何變動,從居住上一生就是一個大雜院的鄰居,但是在今天選擇太多,視野廣闊,這是一個繁榮時代給我們帶來的迷惑。怎么辦呢?我們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們能夠讓自己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智者。
那么第三點就是“勇者不懼”。
“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使許多人正在努力的方向與動力。提到“君子”一般都會與男子相聯系,誰說女子中就不能有“君子”?!熬印辈⒉皇悄凶拥膽T用名詞,所謂“君子”就是在星光大道上奪放異彩的人物,并不是從外表能看出來的,而是內心散發的一種無可彼及的光輝。
稱之為“君子”的第一標準是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所謂善良是攻于身,行于義。真正善良之人是渺小的,是默默無聞的,待人處世皆以善為本。所謂:“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說一善話,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睘樯普卟辉评?,逐利者不見善。善良之人是不求回報的,這種善是發于內心的。如果你挖掘它將不斷涌出來。善良的心靈是園,善良的思想是根,善良的語言是莖,善良的行為是果,善良之人會使靈魂變得高尚,會對生活充滿勇氣,會對未來充滿自信。
稱之為“君子”的第二個標準是要做一個有恒心的人。所謂“無恒產而有恒心”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成大事不再力量的大小,而在于堅持多久。一朝開始便永遠能夠將事業繼續下去的人是幸福的。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币坏珱Q定去做,就要把事情做到底,那怕是一件不大的事情,每有這種恒心的力量,就不可能認真的建設工作。有神么比石頭更硬?有什么比水更軟?然而,只有堅持不懈,軟水可以穿透硬石。
稱之為“君子”的第三個標準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币簿褪钦f君子會人真的聽取別人的意見,但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而小人呢,在別人提出意見時,只會高屋建瓴,深謀遠慮,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能提出實質性的問題。
如果具備以上三個標準,那么應該可稱一為“君子”,要具備以上三點決非易事。
這章隨談君子之道,似乎有些人會認為與生活太遠,格格不入,不切實際,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要具備的一些品質,是息息相關的。
。
我從來沒有讀過論語,僅僅是上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里學到過幾則,感覺孔子是用很簡練的話說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顯得很有學問。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喜歡用一兩句話來闡述一種人生法則,似乎這樣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處,人也顯得成熟些,結果卻因為這樣被同學們評論為“大尾巴狼”(比喻喜歡裝深沉的人)。
孟老師說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他是語文老師,熟讀論文,頗有發言權。他說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讀過她的論語心得,感覺孔子就像是鄰家的長者,完全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運用生動地故事,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我也喜歡這樣的哲理故事,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應用于政治課一些哲學原理的講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經講給學生聽過的,但是她從另一種視角對故事進行了剖析,讓我仿佛從自家的后院發現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驚喜。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F僅按照于丹心得的順序,談談個人讀后的所感所想。
一、天地人之道。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我的快樂很簡單,記得曾經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們為什么而活?”我笑著告訴他:“為了感受生活而活!”這是我的觀點,如果你知道我的qq號碼,就能看到我的個人說明是:活著就是享受。我覺得人活著就是為了感受活著所能體驗的一切一切,包括:饑寒、痛苦、貧窮、疾病、悲傷等等一些我們試圖回避的體驗。因為正是這些體驗才讓我們了解溫飽、愉悅、富有、健康、快樂的美好,也正是這些體驗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還記得去看大病初愈的表姐,她不幸患了腦瘤,又萬幸手術成功。她抱怨手術后面部麻木,我最大的感觸是,體驗麻木也是值得開心的事,因為還活著。同時自己也感到擁有健康是多么富有啊!
二、心靈之道。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本人并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卻在很小的時候因為在一個動畫片里聽到一個魔法師說過“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話,而把它作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銘。這一觀點并不是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現在細想起來,不過是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钡牡览?。我還清晰地記得動畫片里的情景:一個男孩學會了魔法,馬上施展在平地上開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卻被魔法師制止了,他告訴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這里開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就會有泉水枯竭的?!蔽覉孕拍Х◣煹脑?,并把這句話化成自己心態的一部分,每當我遇到讓人沮喪的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懷著一顆期待的心,期待著“塞翁失馬”之后的“?!?而每當我有“?!笨上淼臅r候,也會提防著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失馬”之“禍”。這種心態讓我變得超脫了,不會“喜極”也不會“大悲”,心態平和。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我很同意這句話,工作是做給別人看的,也是做給自己看的。我在學校里算不上什么先進,而我對先進這種東西看得也很淡,我總覺得人追逐太多東西,必定會因為失敗而感到沮喪,而且這種沮喪的情緒會蒙蔽人的雙眼,讓人失去發現美的能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會獲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能從事我喜愛的工作,成為教師是我兒時的夢想。當我真正站在這三尺講臺上的時候,我被這種感覺深深吸引了。我為能和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而感到快樂,為能幫助他們戰勝自我、體驗成長而感到滿足,為能傳授他們豐富的知識而感到自豪。在校園里的每天我都收獲著成就感,孩子們每一個笑臉、每一個問候都是我的興奮劑,能讓我上8節課之后仍能對他們笑臉相迎。我愛我的工作,用愛這個詞并不過分,所以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為我人生價值的體現,為學生輝煌的將來,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也許在某些領導那里我不能獲得公正的評價,問心無愧是我的工作準則。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會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么會成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剛正不阿就不可能與那些獻媚的人成為朋友,倘若與這類人能相處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卻都是真誠的摯友。我選擇朋友沒有特別的標準,脾氣秉性大多與我相同,至少我們的價值觀主線是一致的,否則,我決不會與之稱為朋友。大多數情況下,我交友都會有一個篩選的過程,初次見面——互相了解——決定是成為朋友還是僅僅是認識。朋友是你主觀確立的關系,他與同事、同學這種客觀環境確立的關系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可以和同事、同學友好相處,但我們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理想是一個人價值觀的充分體現,我沒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個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記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個同學過生日的時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禮物,同時會讓班級里所有的同學送他一句祝福的話。結果到我過生日的時候,他們也如法炮制,最有趣的是有個學生祝福道:“祝您從班主任升到年級組長——主任——校長!”哈哈,我當時只是覺得好笑,現在想來,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認真的快樂的體會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課前的緊張;作課后的輕松;忙碌時的疲憊;輕松時的暢然;感動時的淚水;愉快時的歡笑;親人的關懷;朋友的調侃。。。。。。我生活中每一個點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保持著一顆欣賞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內心的聲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一個樣子,它成為我們的不朽,成為我們的墓志銘。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長,我不知道。二十多年的成長歷程,讓我對人生的看法變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銘上究竟鐫刻些什么內容,我只關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沒有充分感受這個空間。三十能不能立起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知道,和家人一起努力創造的溫馨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學生共度的愉快學習生活是我人生的意義,和朋友一起攜手的溫情時光是我人生的意義。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樂在其中。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與其說是觀后感,倒不如說是自我心情的梳理,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記。雖然我并不完全贊同于丹的觀點,但還是感謝她讓我從幾個方面全方位地審視了一下自己。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我算是給自己做了一次簡單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結果是,我更加熱愛生活!
孝敬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到過很多關于孝敬的言論。于丹老師在《論語》的課程中特別強調了孝敬之道的重要性,并從不同角度詳細闡述了孝敬之道的內涵和意義。
孝敬之道的內涵很豐富,它不僅限于家庭關系,還包括在社會中的關系。于老師提到的孝敬之道包括尊重和傾聽父母的意見,關心和照顧老人,對年長者和權威人士表示尊重,對別人的感受和需求表示關注和照顧等等。這些都是孝敬之道的具體表現。
實踐孝敬之道需要付諸于行動,需要通過具體的行動來表現孝敬之心。例如,尊重和傾聽父母的意見可以通過仔細聆聽和積極回應父母的話語來實現;關心和照顧老人可以通過定期拜訪和幫助老人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來實現??傊?,孝敬之道的具體實踐需要注意具體情況和個人能力。
孝敬之道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同時也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在這個過程中,個人能夠獲得更多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孝敬之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提高自我修養,擁有更高的生命品質,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和實現自我價值。
第五段:總結。
總的來說,孝敬之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性規范和行為準則。在現代社會中,由于快節奏的生活、數字化的社交方式和人際聯系的跨度越來越大,很容易疏遠親情、友情和愛情。因此,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孝敬之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孝敬之道可以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并讓我們更好地面對人生的挑戰。
。
這是一把豎琴,是快樂!我們同是龍的傳人,長著烏黑的頭發,黃色的皮膚??鞓吩谀睦?一個明亮的星球又被那人類遭蹋。我會像楊利偉一樣環繞地球十圈,!同學們慶賀著,好象李先永的成功就是大家的勝利。我們看見操場外邊有著一圈冬青樹,它們像一位位正待檢閱的士兵,排得整整齊齊。
《論語心得》主要講述的,就是于丹對于孔子的《論語》的感悟。內容分別有: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鬃右簧羁粗氐?,就是“恕”、“仁”與“智”。然而,快樂也悄悄地隱藏在這三個字中。
“恕”,寬恕他人的錯誤行為,機能體現出自己博大的胸懷,又能感受到在寬恕了別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悅和清爽??鬃诱f:“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p>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婦的兒子因車禍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機撞人后立刻駕車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婦倆悲痛欲絕,有人問:“你們恨那個你們兒子的司機嗎?”夫婦倆說:“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兒子命不好?!边@一信息傳到了司機的耳中,司機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多么強大!
。
我要跟大家品談的是一道心靈雞湯。讀過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的朋友們,或許都有一種觸動心靈的感覺,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認真工作著,面對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時候,早已把煩躁變成無奈,把無奈變成習慣,總是多了幾分負重,少了幾分快樂,因而也經常把“郁悶”當作自己的口頭禪。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論語心得》,竟然讓我感覺自己豁然開朗,雖不能說是大徹大悟,但也深深觸動心靈。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靜些,包容些,仁愛些。
我原本是不喜歡《論語》的,更準確地說是我不喜歡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還記得上中學那會兒,老師給我們講解論語的開篇“學而第一”時,我就表現了厭煩情緒。那時,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兩千多年了,兩千多年前的人類,別說區區幾句話,即使再精華的東西,也會被幾千年的歷史車輪碾的灰飛煙滅,我就不信他還能在幾千年前指導影響現代的人類社會?于現在想來,是非常羞愧的,緣于我對文化的理解,對個人的修養,以及對學習的態度。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這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靈。她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師在該書序言中所寫“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是只適用于一時一地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性?!蔽蚁脒@也就是孔老夫子為什么能在幾千年后仍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書中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勵志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人人都希望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認為,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追蜃咏探o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內心的安寧。
書中談到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他曾經夸獎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艱苦的生活對于別人來說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自得其樂,于丹老師說,顏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貧困,而是他的生活態度,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柏毝鴺?,富而好禮者”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這是于丹老師品位的另一心語。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在家看《濟公新傳》,濟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問原因。原來老婆婆有兩個女婿,一個是賣雨傘的,一個是賣鞋的,晴天時,老婆婆擔心賣雨傘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傷心哭泣;雨天時,老婆婆又擔心賣鞋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也傷心哭泣。道濟師傅開導她說:“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時候,賣鞋的女婿來了生意,賺到了錢;雨天的時候,賣傘的女婿又來了生意,賺到了錢,你是不是應該為他們高興才對呀?一個簡單的換位思考,讓老婆婆喜笑顏開??鞓啡绱撕唵?,活佛如此渡人,讓我釋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個人的無名火撒向無數人,把上班的無名火帶到下班,把單位的無名火帶給老公,這是我常干的事兒,我想也是大多數人常有的事。我們顛倒了生活的本質,之所以工作,正是為了更快樂的生活。有人問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說“無憂是佛”??鞓返纳罹褪侨松哪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上班時盡心,下班時開心,我們就會在平衡中快樂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那份安寧。
如果說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論語心得》,章章都會散發濃香。讀罷之后所感悟到的,絕不僅僅是寫下的這些,寫下的也好,未寫的也罷,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愿我們都能為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一個出路,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孝敬在中華文化中一直被視為家庭倫理道德的核心。于丹作為一位儒家文化的傳承者,對于孝敬這一主題也有著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于丹在《論語·學而》中提出了“父母之年,不可不思也;朋友之交,不可不謀也”這一名言,從而以孝敬為核心,談論了對于他人的關懷和支持。在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經驗和于丹的觀點,從三個方面探討孝敬之道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關于孝敬。
首先,為了理解孝敬之道,我們要先明確什么是孝敬。于丹認為,孝敬是對于父母的尊重和關懷,在情意相通的基礎上,與父母建立起平等、尊重和信任的關系。真正的孝子,應該關愛父母的身心健康,為父母著想、分擔他們的憂愁與痛苦。而不只是在孝敬大典上虔誠地叩首,聲言自己的孝心。
第三段:孝敬在實踐中的意義。
其次,我們可以從個人實踐中來觀察和實踐孝敬之道。作為現代人,在城市的紛繁高樓中忙碌奔波,時刻掛念著父母,但卻常常顧不上距離遙遠的父母。盡管我們常給父母打電話、視頻,但真正化繁為簡,為他們實現更好的生活質量,或者減緩他們的壓力,卻往往身在遠方的我們所能做的卻很少。于丹的孝敬之道,是真正從內心出發,多一分牽掛,少一分無助。唯有在實踐中,我們的孝心才能真正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第四段:孝敬與傳承。
最后,孝敬之道在傳承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中,傳統家庭倫理的重要性愈發受到關注。孝敬之道,是一種積淀深厚的文化基因,能夠在現代化的社會中,發揚光大。同時,我們應該在教育子女中注重孝敬之道的傳承,讓他們從小懂得尊敬和關懷父母,同時也從孩提時代就樹立起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關注和思考。
第五段:結語。
總之,孝敬不僅是傳統中華文化的核心,也是當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價值觀念。于丹的孝敬之道,源于真摯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理念,是我們需要繼承的寶貴財富。實踐孝敬之道,是要從我們自己做起,從自覺中開始,從孝敬父母到匯聚孝悌之德,以孝敬之心踐行“以德立身”之路。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開解現代人的心結嗎?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有一天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
他的同學子夏就勸導他說:“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夏自稱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話分幾個層次: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
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盡管這段話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刊的轉載,寫的是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曾經經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一會兒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心臟病的??赡芩膵寢屩皼]有檢查出來存在這種隱憂,結果讓小女孩看到的是驚人的一幕:她的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也許她沒有想到要看心理醫生,也許她從沒有想過應該根治這個傷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遠回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
后來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她,就請牙醫到家里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里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生,還有所有親人陪著你,你還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請來了牙醫。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記述這件事情時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會面臨上述這種極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的時候,如果用一個測量儀來檢測你呼出來的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會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量是會有所損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有一個寓言,它說在某小鎮上有一個非常窮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親,跟媽媽相依為命,靠做手工維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為從來沒穿戴過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在這樣極為貧寒的生活中,她長到了十八歲。
在她十八歲那年的圣誕節,媽媽破天荒給了她二十美元,讓她用這個錢給自己買一份圣誕禮物。
她大喜過望,但是還沒有勇氣從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過。她捏著這點錢,繞開人群,貼著墻角朝商店走。
她就這樣一路嘀嘀咕咕躲著人群來到了商店。一進門,她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臺上擺著一批特別漂亮的緞子做的頭花、發飾。
。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笨桌舷壬嬖V我:父母健在時就不要長時間離家遠行,如果不得已要離家遠行,必須要有一定的去向。我似乎還沒有獨自遠行的經歷,但在外時父母的牽掛,卻深深地牽引著我。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笨桌舷壬嬖V我: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守信用、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好處。同虛假做作、諂媚奉承、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我喜歡交朋友,但有因為交友標準有些“偏”,所以至今也只有幾個“死黨”而已。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敖械揭粋€知心朋友,受益一生,正直的人教會我不偏袒他人,守信的人教會我言而有信,見聞多的人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家共同進步。原來,與朋友談天說地、互訴衷腸是一種幸?!瓗浊昵?,孔子用一字一句,記下了人生的真諦,幾千年后,我從這一字一句中,感受幸福的氣息。論語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2、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于現實世界上很多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3、人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4、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5、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本來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是老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后就在不斷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傷害。
6、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7、一個人的自信來自于他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8、要做到內心的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9、做一個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遺憾。
10、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11、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是讓它過去,這樣你才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2、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13、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14、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
15、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16、慎言,就是說話要小心,不要說自己做不到的事。
17、可以忽略很多細節不計較,可以不糾纏于小的得失。
18、能理解和尊重每一個人觀點的合理性同時又能堅持自己的的觀點。
19、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這是為人處世很重要的一點。要想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處理好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懂禮節。
20、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
21、我們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愛之心,愿與人親近,有結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別能力。我們應結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養,豐富你的內涵的人。
22、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榮與隱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輕易去觸及他的隱痛。
23、你千萬不能要求對方必須如何如何,每一個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間尤其要保留這種尊重。
24、要學會用減法生活。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后就會累于得。
25、一個人志向至關重要,決定他一生的發展方向。
26、我們往往不缺乏宏圖偉志,而缺少通向那個志愿的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切實的道路。
27、成功的職業,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28、要學會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29、恒心與定力--心理的依據與底線。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論語》,真的能開解現代人的心結嗎?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有一天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
他的同學子夏就勸導他說:“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子夏自稱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話分幾個層次:
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并且順應。
但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卻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做到的。
一個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會愛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個有良好修養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
盡管這段話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
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一種遺憾,其實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刊的,寫的是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曾經經歷過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著媽媽去看牙醫,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情,她以為一會兒就可以跟媽媽回家了。但是我們知道,牙病是會引發心臟病的??赡芩膵寢屩皼]有檢查出來存在這種隱憂,結果讓小女孩看到的是驚人的一幕:她的媽媽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著。也許她沒有想到要看心理醫生,也許她從沒有想過應該根治這個傷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遠回避,在牙痛的時候從來不敢去看牙醫。
后來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實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勸她,就請牙醫到家里來吧,咱們不去診所,這里有你的私人律師,私人醫生,還有所有親人陪著你,你還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請來了牙醫。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準備手術的時候,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當時倫敦的報紙,記述這件事情時用了這樣一句評價:吉姆·吉爾伯特是被四十年來的一個念頭殺死的。
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個遺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為你生命中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
當然很多人不見得會面臨上述這種極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在憤怒或憂慮的時候,如果用一個測量儀來檢測你呼出來的空氣,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會特別多。所以,長期困擾于人生的遺憾不能自拔,對一個人的生命質量是會有所損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有一個寓言,它說在某小鎮上有一個非常窮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親,跟媽媽相依為命,靠做手工維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為從來沒穿戴過漂亮的衣服和首飾。在這樣極為貧寒的生活中,她長到了十八歲。
在她十八歲那年的圣誕節,媽媽破天荒給了她二十美元,讓她用這個錢給自己買一份圣誕禮物。
她大喜過望,但是還沒有勇氣從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過。她捏著這點錢,繞開人群,貼著墻角朝商店走。
她就這樣一路嘀嘀咕咕躲著人群來到了商店。一進門,她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臺上擺著一批特別漂亮的緞子做的頭花、發飾。
正當她站在那里發呆的時候,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亞麻色的頭發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她看到價簽上寫著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她的內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接過售貨員找的四美元后,轉身就往外跑,結果在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紳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聽到那個老人叫她,但已經顧不上這些,就一路飄飄忽忽地往前跑。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著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著你來取。
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正當她站在那里發呆的時候,售貨員對她說,小姑娘,你的亞麻色的頭發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綠色的頭花,肯定美極了。她看到價簽上寫著十六美元,就說我買不起,還是不試了。但這個時候售貨員已經把頭花戴在了她的頭上。
售貨員拿起鏡子讓她看看自己。當這個姑娘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時,突然驚呆了,她從來沒看到過自己這個樣子,她覺得這一朵頭花使她變得像天使一樣容光煥發!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她的內心無比陶醉、無比激動,接過售貨員找的四美元后,轉身就往外跑,結果在一個剛剛進門的老紳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聽到那個老人叫她,但已經顧不上這些,就一路飄飄忽忽地往前跑。
這個女孩子簡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回去再給自己買點東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那個老紳士就微笑著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著你來取。
這個故事結束了。真的是一朵頭花彌補了這個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嗎?其實,彌補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歸。
而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
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經說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
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樣的區別?《論語》中對于“勇敢”有怎樣的詮釋?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個學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對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別在乎。
孔夫子曾經調侃說,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這個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時還能跟隨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聽到這個話非常得意。結果老師后面還有一句話說,我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子路這個人除了勇敢,別的什么都沒有。(《論語·公冶長》)“好勇”是子路的特點,但他的勇敢又缺少點內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問老師說:“君子尚勇乎”?君子應不應該崇尚勇敢呢?
孔子對他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
意思是說,君子崇尚勇敢并沒有錯,但這種勇敢是有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一個君子會以勇犯亂,一個小人會因為勇敢淪為盜賊。
我們想想,小偷劫匪穿門打戶,甚至越貨殺人,你能說他不勇敢嗎?但是這種沒有道義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那么這個“義”、“道義”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種內心的約制??鬃诱f,“以約失之者,鮮矣”!(《論語·里仁》)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假如一個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就做到了約制。而能夠反省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這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后來蘇軾在《留侯論》中也曾經論述過勇敢,他把那種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說: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
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者有一種“過人之節”,他們能夠忍受像韓信那樣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輔佐劉邦決勝千里、掃平天下那樣的大業。他不會像平常人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這是因為他的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我們經??吹降氖沁@種情況:
其實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你每復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頓,意味著事情過去之后,你每天還在繼續挨打。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宋人的筆記中記載過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
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
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0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