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作過程中,借鑒范本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組織結構和語言表達。范本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寫作的技巧和要領,讓我們的文章更具魅力。
1、通過看圖、熟字比較等方法,認識“霜、吹”等8個生字和雨字頭、雙耳旁2個偏旁;會寫“春、風”等7個字和橫斜鉤1個筆畫。
2、通過朗讀、看圖和動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詞和短句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點,體會四季的美好。
借助形聲字特點以及熟字比較的方法識記8個生字;借助插圖和動作演示理解詞義。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2課時。
一、談話激趣,出示詞語。
1、教師談話:小朋友們,一年有哪幾個季節?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
2、出示圖片,做游戲。猜猜出示的圖片分別是哪個季節。
二、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出示課文中的四季圖。認識“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說一說,然后告訴老師。
(2)根據交流出示詞語:春風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詞語。
(4)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其中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風冬翹舌音:霜。
2、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景物,說出這些景物的特點。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們生活中見到過“霜、雪”這兩種自然現象嗎?
(2)教師講解有關霜的小知識。雨字頭的字大都是一種天氣現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們還能認識這些字。
(3)相機識記生字。認識部首“雨字頭”。
(4)仔細觀察,說說“雨”作部首時,在寫法上有什么變化。
(5)教師范寫生字“雪”,學生書空,并口頭說出筆順。
4、教學詞串:春風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飄。
(1)出示短語。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2)說說春風吹過來的感覺。
(3)比較被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說說夏天下雨的情景,讀出雨下得大的感覺,讀好“落”。
(5)了解“霜降”。認識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積累的帶有這個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說說下雪時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輕盈。
(7)有感情地齊讀第二組詞串。
5、教學詞串:青草紅花游魚飛鳥池草青山花紅魚出水鳥入林。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觀察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交流。
(3)出示詞串三和四。
(4)小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讀詞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讀,開火車讀,齊讀。
6、仔細觀察,自主識記生字。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
(換偏旁法,如“雪”,可以通過換偏旁變成“霜”識記;比較識記法,如“入”字,通過和“人”比較識記;通過形象演變進行識記,如“飛”字,可以想象成鳥的形狀等;加一加法,如“落、飄”,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2)小組內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鞏固練習。
1、朗讀課文,想一想你還了解四季的哪些景物?
2、背誦課文。
一、復習導入。
1、說一說你知道的四季的景物。
2、比一比背一背課文。
二、示范指導,書寫生字。
1.指導書寫生字“春、冬、花、入、風、雪、飛”。
(1)學生抽讀生字,復習鞏固生字的讀音。
(2)分析生字,記憶生字,了解結構。
(3)示范指導,學生書空筆順,認真練寫。
重點關注“春、冬”:兩字的撇和捺要舒展?!岸钡膬牲c要在豎中線上?!叭搿钡牡诙P要長,并且要出頭。
“風”和“飛”的橫斜鉤要寫得穩當。
復習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學生當小老師給老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3、學生完成書中的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點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三、課后練習。
1、正確書寫生字。
2、用“春天來了……”開頭寫幾句話。
教學目標:
1、通過研讀,讓學生體會到《月光曲》的旋律,體會貝多芬《月光曲》的創作激情、靈感。
2、能理清楚《月光》的內容旋律與皮鞋匠兄妹的聯。
教學過程:想之間的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月光曲》錄音。
教學重點:體會《月光曲》的旋律、內容,以及體會貝多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靈感。
教學難點:理清《月光曲》的內容、旋律與兄妹聯想之間的聯系。
小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導課。
今天我們要講哪一課?
師:《月光曲》的“曲”是什么?
學生談話。
2通過皮鞋匠兄妹的聯想感受《月光曲》的旋律。
我讀了很多遍課文,可怎么也找不到有關《月光曲》的內容。
課文第九自然段描寫月亮和大海的哪些景色?
板書:月亮升起波光粼粼。
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月亮照耀波濤洶涌。
這些描寫月亮和大海的景色與《月光曲》有什么關系?
板書:柔和徐緩。
有力快速。
高昂激情。
學生朗讀課文第九自然段,用簡單的的語言描繪當時的景色。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各抒已見。
(貝多芬面對著月光,彈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貝多芬面對著月光,彈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
體會貝多芬《月光曲》的創作激情、靈感。
板書:觸動感動激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7自然段。
學生反饋,發表意見。
正確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學到這里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內容是什么?
學生各抒已見。
根據板書理清《月光曲》的內容、旋律與皮鞋匠兄妹的聯想之間的聯系。
板書。
心情旋律聯想。
觸動柔和、徐緩月亮升起、波光粼粼。
感動有力、快速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激動高昂、激情月亮照耀、波濤洶涌。
樂曲的第一樂段,是描述他在小樹林里散步,聽見了斷斷續續的琴聲,心里產生了一分觸動,所以彈出曲子來就是柔和的,徐緩的,這樣的曲子聽在兄妹倆的耳朵里,使他們產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后貝多芬看到兄妹倆如此貧窮,然后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動,手下的琴聲有力,加快了,兄妹倆想象成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最后是貝多芬覺得自己遇到了知音,萬分的激動,然后手下的琴聲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倆聯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學生發言。
生4:《靜夜思》這首詩中也寫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p>
師板書課題。
師: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請同學們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生1:文章寫了他與窮兄妺倆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
生3:貝多芬在這首曲子里要表達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這種感受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生5: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二、整體感知,暢談所得。
生自由讀。
師:讀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談一談?
生1:姑娘很喜歡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窮,她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生3: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對窮人有同情心。
生4: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倆都陶醉了。
師:問得好,真會動腦筋!
生7:老師,我知道為什么?
師:請講。
生7:這首曲子是他現想出來的,
師:這叫即興創作。
生7:對,他即興創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飛奔回客店連夜把剛才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生8:他為什么能夠即興創作?
師:也就是說是什么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呢?問得太好了,抓住了最關鍵的問題?,F在咱們就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三、分節細讀,探究貝多芬創作靈感的產生。
師:請同學們先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仔細體會一下貝多芬的心情。
生讀。
師:從“幽靜”一詞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師: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3:彈得斷斷續續的,肯定不熟悉,有沒有人教他?
師:體會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師:接下去讀第三小節,繼續體會他的情感。
生讀。
師: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親耳聽一聽貝多芬是怎么彈的。
生2:兄妺倆相互體貼。從哥哥的話中我體會到他很傷心,因為他不能滿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覺到了,就連忙安慰他,說自己不過是隨便說說罷罷了,實際上她非??释苈牭截惗喾业难葑?。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師: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
生:很激動,我會進去為他們彈奏一曲。
師: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正你們所想,他推門進去要為這位盲姑娘彈奏一曲,滿足她的心愿。請同學們讀課文第四、五、六三個小節。
生讀。
生1:盲姑娘覺得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么好。
生2:從兩個嘆號可以看出盲姑娘聽到貝多芬演奏的音樂太激動了。
生:很激動師:此時對貝多芬來說,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為姑娘再彈奏一曲。
師:是的,他想為姑娘再彈奏一曲,以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彈一曲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請讀課文第八小節。
生讀。
四、體會月光曲的內容。
師:借著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動的貝多芬開始即興彈奏了,他的琴聲帶給這對窮兄妹什么感受呢?練習讀課文的第九小節。
生讀。
師:請同學們再重點練習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
生練讀,指名讀,師范讀,生再讀。
師:同學們讀這幾句話,語氣由輕而重,由緩而急,你能想像到樂曲的旋律嗎?
生:樂曲的旋律也應當由輕而重,由緩而急。
師:能由樂曲的旋律想像到貝多芬彈奏時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嗎?誰來表演表演。
生表演,開始動作優雅舒展,面帶微笑,后來動作迅速而有力,整個身體都晃動起來。(眾笑)。
師:演得好。能由此領會到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嗎?
生:老師,我明白了,貝多芬表達的正是自己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
師:真聰明!結合貝多芬見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變化再來讀一讀皮鞋匠所聯想到的。
生再讀。
五、巧設情境,說寫訓練。
師:月光曲多美??!請同學們讀最后一小節。
(生讀)。
師: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從“蘇醒”一詞我覺得“陶醉”是說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貝多芬走都沒有發覺。
師:真會動腦筋。等他們醒來之后,兄妹倆會交談些什么?前后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
(生討論)。
表演過程略。
六:作業:
1、搜集《月光曲》,認真地欣賞欣賞。
2、練習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貝多芬傳》。
板書設計:
(好奇)。
聽到琴聲————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輕柔、舒展。
(感動)。
史妹對話————進屋演奏月下海嘯圖——急促、劇烈。
(激動)。
巧遇知音————再彈一曲。
2、學生簡介大禹。請學生在課文中是怎么介紹大禹的?讀一讀。
古代部落聯盟的.領袖,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3、請學生對課題質疑。(大禹為什么要治水?大禹是怎樣治水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催@些問題在那些自然段告訴我們了?(1、3、4自然段)。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詞認讀。(糾正字音。)。
三、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這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四處逃荒”是什么意思?
3、指導朗讀。
要用急切的語氣讀出洪水兇猛的態勢。
四、過渡。
洪水如此兇猛,造成的災難如此嚴重,老百姓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悲慘生活。為拯救天下苦難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現了,他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制服了洪水。我們就一起來看大禹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五、細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自讀要求:
(2)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3)同桌就以上問題討論一下,然后再試著讀一讀。
2、匯報學習結果,出示第三自然段。(表示動作的詞語用紅色標注)。
3)指導朗讀。想像大禹治水時的千辛萬苦和聰明才智。
學生練讀,齊讀。
3、默讀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為了治水,大禹三十歲(才)結婚,在家(僅僅)住了四天,(就)告別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卻)顧不得進去看一看。
這些詞和表示數量的詞強調了什么?突出表現了什么?如果沒有這些詞,行不行呢?
想像一下他三次過家門時感人的情景,說說當時他會想什么?指導朗讀。
4、細讀第五自然段。
(1)齊讀。
(2)小組討論:大禹為什么會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聯系三、四自然段討論。)出示討論的提綱:
在長達十年的治水是建設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怎樣的奉獻精神?
(3)匯報討論結果。
六、總結課文。
板書:
10奉獻。
聰明才智、千辛萬苦。
制服洪水。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3、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想像大禹一心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會是怎樣感人的情景。
4、識字11個,寫字11個。積累運用。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讀文,展開聯想,體會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搜集大禹的資料。
教時: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16。
這是本冊第一個識字單元,編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謎》4篇識字課。內容豐富,有看圖識字、韻語識字、字族文識字、字謎識字等,體現了識字的多樣性。課文編排充滿傳統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傳承中華民族文化。
學情分析。
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認識了300個字,會寫100個字,掌握了36個常用偏旁,了解了反義詞識字、對對子識字、象形字和會意字識字等識字方法,并初步接觸了形聲字,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在本學期識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識字方法和已學的生字、偏旁開展自主識字,不斷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在這個單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圖識字;《姓氏歌》是根據《百家姓》改編的韻語識字,將識字與生活緊密結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識字,集中體現了形聲字識字的特點;《猜字謎》的內容和前一課的《小青蛙》有密切聯系,教學時可以聯系前面的內容開展學習,鞏固識字效果。
單元目標。
1.認識44個生字和8個偏旁;會寫28個字和1個新筆畫。
2.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感受形聲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及插圖、字謎、形聲字規律等識字。
4.朗讀課文。背誦《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了解傳統姓氏文化,激發對中華傳統文化喜歡之情。
教學方法。
在識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自主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讀音,既發揮漢語拼音的識字功能,又在識字過程中鞏固漢語拼音的學習。教學時要借助生動直觀的手段,幫助學生建立生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對形聲字構字特點的認識,提高識字的效率。
本單元是集中識字,教學時仍應充分借助文本進行識字教學。在誦讀兒歌、韻文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在識字的同時,要重視引導學生了解漢字文化,如,百家姓、字謎等等,激發兒童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
課時安排。
3.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初步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心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學習目標(一)。
1.出示1“學習目標”,指名讀。
1.我要學會8個生字,掌握相關的重點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學習貝多芬為兄妹倆彈琴的經過;
3.體會貝多芬豐富的心理和情感,初步感受他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2.出示2“自學提示”
二、先學(一)——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
三、后教(一)——評價與指導。
(一)交流自學情況。
1.出示課件3——“重點詞語”,檢查生字、重點詞語。
指名讀,重點詞義交流。
重點釋“譜寫”:“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引深,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p>
2.檢查自學課文情況。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提示,讀第一自然段)。
(旨在理解第一自然段:《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即《月光奏鳴曲》,或叫《月光》,傳說是貝多芬譜寫的。)。
先交流資料,再出示4“貝多芬的生平資料”,指名讀后,“請同學們不僅要了解這位世界級的音樂大師的生平,我們更要走進他的美麗的心靈?!?/p>
(3)這一段中出現了一個詞“傳說”,什么叫“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4)《月光曲》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待交流后,出示6“文意”)。
(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從同學們總結出的課文的主要內容來看,第一段屬于總起(也就是總的介紹),作用是——?為了引出下文——《月光曲》的傳說。那么第二段(從第二自然段起至尾),主要寫幾件事?提示文意中的兩處藍色加粗的字。第一件事:“為他們彈琴”;第二件事:“即興創作《月光曲》”(快速找出相關的段落)。
這樣同學們就非常明晰了課文的層次。再指名講一講。
小結:分兩段:第一段(首段),總的介紹;第二段,寫《月光曲》的傳說,又先后寫了兩件事。
同學們,還有需要交流的地方嗎?那么,這節課我們就重點學習課文的第二段中的第一件事。
四、學習貝多芬為兄妹倆彈琴的經過;
1.出示7“自學提示”:
2.先學(二)——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
3.后教(二)——評價與指導。
4.交流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簡要的經過,并從貝多芬的言行中,你體會出什么?
先簡單地交流,引導:
指名讀描寫第一件事的第一節后,問:“你讀出了什么?”
理解“幽靜”
——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著,貝多芬在一條幽靜(板書)的小路上散步。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的感覺是既——(美麗),又——(靜寂)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說“這兒多么幽靜??!”這小路就可以說“幽靜的小路”。
5.引導“貝多芬為什么給窮兄妹彈曲子?”
(1)追問“貝多芬聽到了什么?”——是什么樣的琴聲?(好奇——“走近”板書)。
理解“斷斷續續”。
從那所茅屋里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皵鄶嗬m續”(板書)是什么意思?能體會出來什么嗎?(時斷時續,琴聲不連貫。彈奏者彈得不熟練)。
(2)引導: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誰能猜想到。(喜歡自己的樂曲,而且生活一定不富裕。)。
(3)引導: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又聽到什么?(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哥哥的對話。聽到哥哥說音樂入場券太貴,家里太窮。板書“聽——太貴?太窮”)。
試著男女生分角色讀。
(4)讀后指導:
姑娘說了幾次話,第一次(出示8)指讀,體會出什么?(渴望能聽到貝多芬的彈琴),誰能把這“渴望”的心情讀出來。第二次說話(出示9)是真的“隨便說說”(板書)嗎?(不,而是夢寐以求的愿望。)為什么這樣說?(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理解此時哥哥的不安和痛楚的心情,對剛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后悔)。能把妹妹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讀出來嗎?那么,這是一對怎樣的窮兄妹?(相依為命,互相體諒)。
——同座對讀。
——指名分角色再讀。
——推開門“走進”(板書)去。又是怎么說的?(板書“說——彈曲?再彈”)這也就充分說明他“同情窮苦人民”(板書)。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動?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一支、微弱、正在、舊、失明)。
小結: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吧,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原來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同桌分角色讀貝多芬和兄妹的對話。這次老師不指導,你們能不能讀好。
9.指名分角色讀描寫第一件事的4、5兩節的對話。
讀后指導:
指點(結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經聽得入了神,她是那樣激動地說(出示句子10)。
應該怎么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釋“純熟”(板書):技術高超而又熟練。
10.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這兩個“您”讀起來語氣一樣嗎?為什么?
——技術這么熟練,感情表現得這么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會是誰呢?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而后來她作出了判斷,既然能彈得這么好,就只有貝多芬了,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教師示范,指名讀。
五、當堂訓練。
1.讀自己喜歡的語段(三個人物的話語)。
2.抄寫詞語。
教學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導課。
今天我們要講哪一課?
師:《月光曲》的“曲”是什么?
板書:月亮升起波光粼粼。
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月亮照耀波濤洶涌。
這些描寫月亮和大海的景色與《月光曲》有什么關系?
板書:柔和徐緩。
有力快速。
高昂激情。
學生朗讀課文第九自然段,用簡單的的語言描繪當時的景色。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各抒已見。
(貝多芬面對著月光,彈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貝多芬面對著月光,彈起琴鍵來,一開始,他的琴聲是柔和的、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聯想。)。
板書:觸動感動激動。
心情旋律聯想。
觸動柔和、徐緩月亮升起、波光粼粼。
感動有力、快速月亮升高、風卷巨浪。
激動高昂、激情月亮照耀、波濤洶涌。
這節課你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學生發言。
。
1、課文之美能夠意會,卻很難言傳,而讀則能充分發揮出表情達意的作用:
所以說,語文課堂教學中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对鹿馇凡粌H故事發生的環境美,而且《月光曲》的內容更美。教師如果圍繞《月光曲》內容的講解、分析就枯燥乏味了,而且學生也難以理解,即使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本教案避免了這一點,讀是貫穿始終,默讀、輕聲朗讀、自由朗讀、范讀、配樂朗讀等舉措,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再現課文的意境,從而把課文的內容、詞句的理解、感情的體會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也逐步獲取了朗讀的技巧,提高了朗讀的水平。
2、訓練設計要有內在的邏輯序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步步深入,環環緊扣,如此方能實現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發展意義。本教案就具有這個特點。通過讀課文、看畫面,進行想象說話訓練,讓學生融進自己的思想,移位動情,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
當我讀第九自然段時,仿佛聽到了什么音樂?
此時此刻,當我聽著這美妙的音樂時,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貝多芬拿起筆飛快地記錄著曲譜,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這三道題目的設計,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調動學生形象思維的積極性,題目由文字到音樂、由音樂到畫面,從語言文字中發揮想象,體會《月光曲》的旋律,又從想象中入境理解語言,體會感情,從而拉近了與作者情感的距離,同時語言與思維的緊密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俗話編筐編籮,全在收口是因為好的收口,筐、籮才會結實耐用。一堂課的收口也是如此。同時閱讀教學既要以課文為范本,又要超越課文,盡可能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我結課時出示貝多芬的畫像及其名言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中心的領悟,對貝多芬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拓寬了知識領域。這樣的結尾有如品嘗香茗,讓人滿口留芳,回味再三。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來,走到一塊玉米地里。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下。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見滿地的西瓜又大又圓,非常高興,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走著走著,他看見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愛,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兔子跑進樹林里,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窮兄妹:斷斷續續聽一聽多好多純熟??!陶醉(聯想與想象)。
設計思考:除了常態的識字識詞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側重在引導學生體會“通過想象和聯想的方式來進行藝術欣賞”,就課而言,就是通過閱讀聯想和想象部分和欣賞樂曲,來體會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所表達的體會情感欣賞的審美方式;同時,通過分析文章的表達思路,來體會作者是如何表現貝多芬與窮兄妹成為藝術知音的,同時學習作者以曲為軸,表現人物關系的方法。
本文教學的特點:概括——在概括的過程中讀懂主要內容;從形式切入,在研究表達形式的同時,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表達方法。
就文章的表達方法的學習而言,我在這里主要采用了增刪調改的方式,增刪調改,其實是一種探究性學習的方式,——體會“增刪掉改”之后與原文表達方式方法相比較,效果有啥不同,這是個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地從課本中找出答案的問題,也不是簡單地結合自己生活實際、上下文實際就能得出結論的話題,必須建立起文本整體的聯系,揣摩作者表達意圖,結合自己已有的語言表達實際來體會,是一個綜合的語文學習過程,是一個調動自己已有語言文字實踐的實際來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需要自己思考,同時需要與班上其他同學合作交流來進行自己觀點的驗證和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因為要體會作者表達效果的獨特性,學生感覺到了學習過程的挑戰,挑戰結束,學生內心挑戰困難的欲望得到了滿足,再加上對表達方法進行了賞析,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逐漸濃厚起來。
本文的第二課時,我在引導學生研讀“如何成為知音”的行文思路的時候,只在幫助學生建立文本的整體聯系——文章各個部分內容是如何聯系成為一個文章整體的,在這個過程中,再進一步體會聯想與想象,與知音的關系,對表現知音的作用,這樣,學生一方面學會了在整體的聯系中讀懂課文,而且學會了閱讀中去抓聯系的閱讀智慧,提升了閱讀能力。
說課:
一、教材特點:
一是通過聯想與想象的方式來欣賞藝術作品——體會在本文聯想與想象的作用——很好的詮釋了貝多芬《月光曲》的藝術內涵;而是作者是如何表現“貝多芬與窮兄妹”成為知音的——知曲——知情知人——知音;通過聯想與想象來表現知音。
二、目標:
1、學習聯想與想象對表現藝術作品藝術魅力所起的作用,感悟:用聯想與想象的方法來欣賞藝術作品。
三、思路:
1、讀書,整體把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針對概括的過于籠統,提出聯想與現象部分,認識聯想與想象這部分,體會文章所寫內容的主要特征——月光曲的主要內容,從而初步讀懂課文。
2、認識聯想與想象的不同點,體會不同的人是如何用不同方式來欣賞的。
3、研讀課文的思路,體會作者是如何表現“知音”這一主題的。
走近——走進——彈一曲,再談一曲,想象與聯想。
4、體會這一部分對表現知音所起的作用。
5、并不十分在行的哥哥能夠聯想,并產生情感變化;盲姑娘,能夠先想出樂曲表現的情景并為之動情。(研讀寫窮兄妹神態的詞句)。討論:不寫行不行——用增刪調改的方式,來體會寫法在增強表達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
6、總結后,再次配樂朗讀這一部分。
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教學反思】。
“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喚醒、激勵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礪碰撞中,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幸福和快樂,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識當成禮物送給學生!下面我就《坐井觀天》一課的教學進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個學生都是富有創造性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只要教師給以適當的引導,一定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就會激發起來,綻放出創造性的火花,讓人驚喜!本課我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教學過程的,通過自主識字、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展示交流等形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頓悟,在讀中培養語感。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學會了讀書。
二、預設和生成的有機統一。課堂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設,但上課又不能局限于預設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的靈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時機里,隨著學生的思維潮流,師生如果有靈感出現,而且是吻合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那么應及時捕捉,并付于實踐,及時轉變為教學行為。況且,一篇課文的學習主題可以是多元的,學生的思考可以豐富學習的主題,提升本課的教學價值。如以上教學結束時教師問“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不懂就要問!”也許有一些學生會提問:“青蛙是否愿意跳出來?青蛙有沒有錯?”這是一個涉及到價值選擇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問題,我們應辯證地處理。隨著課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預約的精彩更需要我們理智地守望。
三、小組合作,強化了主動參與、相互交流。教學中,我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旨在拓寬學生之間交流的信息空間,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強化主動參與。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啟發,情感和認識水乳的交融,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群體的主體性和合作意識。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電子課件
一、檢查預習、簡介貝多芬、進入新課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情?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電子幻燈片]
出示貝多芬的名言
3、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課文從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從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紹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講關于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學生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二、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為什么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2)、貝多芬走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兄妹的談話)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面感到深深的遺憾。
(3)、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本段話的含義。
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證券交易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有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的相互體貼,這種感情非??少F,十分感人。)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讀出感情。
(4)、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會怎么想?(其實她非常想聽到我的演奏。只是因為窮。買入場券。我何不為他們彈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進茅屋彈琴。)
(5)、貝多芬走進茅屋,他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會想到什么?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燭光,有架舊鋼琴,一位盲姑娘。
聽到:皮鞋匠的問話。想到:這兄妹倆很窮,但愛好音樂。)
(6)、找找書上的語句,貝多芬怎樣做的?(懷著這種感情,他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
(7)、找找盲姑娘的反應,讀一讀。
重點理解“純熟”的含義。(很熟練,本文指彈琴的技術熟練,功夫過硬。)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當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就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是發白內心的贊美;“感情多深哪!”,表現她對曲子有了共鳴;“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表現她內心的激動。
練讀盲姑娘的話。注意兩個“!”
(8)、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后會怎么想?(這盲姑娘不但喜歡音樂,而且懂音樂,她能從琴聲里判斷出彈琴的人是誰。我找到了知音。我要為她再彈一首。)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9)、貝多芬用什么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的?(琴聲。)
(10)、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們來欣賞貝多芬彈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錄像]
2、出示[語段閱讀1]“一陣風……按起琴鍵?!?/p>
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環境怎樣?[電子幻燈片]“一陣風……格外清幽?!弊钅芡怀鲞@個環境的—個詞是什么?(清幽)
(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風景)秀麗而幽靜。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覺沉靜、安閑。
課文里還有一個帶有“幽”字的詞,是什么?(幽靜——地方僻靜,光線暗。)
查字典:“幽”?!坝撵o”的“幽”應選擇“深遠;僻靜;昏暗?!薄扒逵摹钡摹坝摹睉x擇“沉靜”。
(2)、“格外”什么意思?(超過尋常)??蓳Q什么詞?
(3)、自由讀,體會當時的環境,讀出“清幽”的感覺。指名讀、齊讀。
3、恢復幻燈片:“一陣風……按起琴鍵?!?/p>
師:蠟燭被風吹滅了,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屋里屋外一片銀白的世界,仿佛進入仙境般。在這種環境中,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窮兄妹倆)
5、(結束音樂)這么動聽一曲《月光曲》,課文是通過什么來寫它的內容的?
(通過窮兄妹倆聽琴聲產生的聯想來寫的。)
6、在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聽著美妙的琴聲,好像看到什么?
(1)指名答。
(2)出示[語段閱讀2]“皮鞋匠靜靜地聽著……涌過來……”
《小猴子下山》低年級小學生對表演特別感興趣。教學時據此設計小猴動作的表演、積累詞語的練說,掀起了課堂教學小高潮。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此為線索學習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并會遷移運用。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動詞。
2.能正確朗讀故事,并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像小猴子那樣犯些錯做些傻事,而事后難過后悔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訓為基礎,用積極的心態展望明天。
課前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預設: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猴”的書寫。
2.游戲中復習回顧。出現大量故事中曾出現或沒有出現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復習故事中的要點。
游戲過程中,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圖片貼到黑板上。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帶“子”的輕聲。
二、整體讀文,明確路線。
1.接讀全文。
師:小猴子下山來(板畫:山),它先后走過了哪些地方?(板畫:路線)咱們請幾位小朋友來接讀這個故事吧?(接讀課文,正音)。
2.排列圖片。
師:聽完故事,你能把這些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里嗎?
3.練說量詞。
排圖片后,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樹下,接著走過一()西瓜地,最后看見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見為線索,積累并學會運用“又()又()”的詞語。
1.找出課文中“又()又()”的`詞語。
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
2.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哦!
3.拓展運用。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又()”方式來說一說它嗎?
四、以“小猴子所做”為線索,積累并學會精確地使用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認讀并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師:哇,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等什么呢!我們趕快一起出發吧!看,玉米地到了!(課件出示)咦,畫上怎么沒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課文中寫小猴子來到玉米這部分沒有配插圖,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想想,這幅圖上該畫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別急哦!還是先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動作)隨機學習:掰、扛。(指導書寫:掰)。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繼續走啊走,來到桃樹下,走過西瓜、還看見了一只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去讀讀寫這三部分的課文吧!拿起筆,邊讀邊圈一圈像這樣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
2.回饋。教師故意打亂順序貼動詞。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討論要點:
(1)區別: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應該扔了三樣東西。老師把這些動作都貼到了。(正是所有的東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沒追上,小猴子才會兩手空空回家去。趁機將另一只垂頭喪氣的猴子貼圖貼上去)。
五、體會小猴子當前所感,并能積極展望未來。
1.復述故事。
2.所有的好東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粗『镒觾墒挚湛?、垂頭喪氣的樣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裝滿了后悔和難過。其實啊,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些錯,做些傻事。經歷過一次次的教訓,我們才會變得聰明能干起來啊!
3.課件中出示配樂動畫:今天,太陽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可太陽下山還會升起,瞧,新的一天又來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會發生怎么的故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編一編吧!(課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20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