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寫作比賽的參考資料,通過研究和借鑒范文,我們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競爭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和借鑒。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學生的說話、識字能力和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而興趣是閱讀的內驅動力,有了這個動力,學生就會擠時間讀,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近日,在秀水小學參加了關于“課堂讀書時間不少于10分鐘”的集中培訓,有幸聆聽了三位教師的閱讀指導課,下面就結合“課堂讀書時間不少于10分鐘”這一主題,談一點粗淺的認知:
朗讀歷來是小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課程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薄墩憬⌒W語文學科教學建議》第13條更是對課堂讀書提出了明確要求:“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一般應達到10分鐘左右。朗讀與默讀并重,能根據教學需要并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p>
然而語文課不聞讀書聲和少聞讀書聲由來已久,至今亦然?!皾M堂灌”時代也好,“滿堂問”時代也好,一節課讀書時間不足10分鐘,一篇課文學過大部分學生都難得讀上一遍,一年課堂閱讀時間不足幾十個小時,然后分析訓練做題、合作討論交流,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小組活動熱熱鬧鬧而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閱讀課不是好的閱讀課。語文學習不讀書,沒有了感受,聯想、思考、領悟、積淀、提升的過程也就偏離了語文教學的軌道。
有老師認為讀還不容易?不就是10分鐘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鐘給你看,我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挨個兒上演;我讀句、讀段、讀全文輪番上演,別說10分鐘,就是30分鐘也不在話下。確實,有心湊這10分鐘并不是難事,但《教學建議》提出的10分鐘讀書是“質”與“量”的統一,10分鐘只是完成了“量”的問題,而“質”則要求在這不少于10分鐘的讀書時間里達到“讀通、讀懂、讀好”這三個層次的目標,并且在達到這樣目標的過程中能結合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因此,我所理解的課堂不少于10分鐘的讀書時間應是有效的讀而不是機械的讀。然而要做到有效讀書,現今的語文課堂除了讀書時間太少之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1、朗讀的目的性不強。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
3、教師的朗讀指導單一。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帶著__x語氣讀一讀”,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2、注重朗讀評價。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
2、擴大朗讀訓練面。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分角色讀,表演讀,分小組比賽讀,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老話說得好“先學做人,再學做事。你做人都不會,怎能干好事?!边@里的“做人”就是做一個好人,這個“好”就是要有修養、有品德。學生的修養、品德不能一朝一夕就塑立起來,它需要我們幫學生慢慢滲透,慢慢提高。我已從教十年有余了,深知小孩子品性如果不在小學階段扶正,就有可能危害學生的健康成長。結合本人的教學經歷,自認為在語文中滲透品德教育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呢?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幾點小觀點。
10月17日,我在班上上語文公開課,課題是《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內容大致是:地球美麗而渺小――地球資源有限――人類無法移居――人類要精心保護地球。如就按這個流程來設置教案,輕而易舉就完成了。但我不想讓學生只學習書本知識。我就跟學生講到這么久發生在學校的小事:男生寢室水龍頭沒關緊經?!凹毸L流”,早上都八九點鐘了教室的燈還在亮著,食堂的剩飯剩菜經常是大桶大桶的,包子只吃了里面的餡就丟掉了等等,于是我在教學中導入課文時,我就讓學生反思自己是否有這些現象,同學們大多數低下頭保持沉默了(其實我知道這種現象在六年級比較嚴重),有幾個同學卻能自告奮勇的承認“有”.接下來,我繼續教學“地球資源有限,地球資源枯竭了,我們該何去何從?”學生從課文中知道無法移居,只有保護好地球資源、節約地球資源,我們才能生活得更好。
“光有書本上的知識和同學們的口號還不夠,必須要有行動,從今天開始,我就要求同學們在生活中珍惜保護資源,如有違反,就是地球的小罪人,你們愿意嗎?”效果當然是好的。
二、品德教育應該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縱觀小學1―6年級的語文書,幾乎每篇課文都在教育我們該怎樣做人,老師在教學中,不能只膚淺地教兩個字,做一些內容分析,而應該結合實際滲透品德教育。
如一年級13課《平平搭積木》。里面有一句“平平搭的積木不只是給家人住還可以給大家住,”由此,我們教學的時候還要延伸到課外,教育學生做一個心中有他人的人。14課《自己去吧》則要聯想我們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百般疼愛下長大的,自私自利、經不起一點挫折、沒有一點獨立能力。在語文課堂上則需老師們教育孩子學會堅強,學會自食其力,學會鍛煉自己的翅膀。
一年級課文如此,二年級的《坐井觀天》、三年級的《一次成功的實驗》、四年級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等,哪篇課文都滲透了品德教育,老師們則要好好把握,相機滲透。
三、“口語交際”、“小練筆”是滲透品德教育的好鑰匙。
現在的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設計了“口語交際”這活動,這不僅是一個提升學生口才和膽量的活動,更是滲透品德教育的前沿陣地。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祖國在我心中》,這個活動對于瑤山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些抽象,但聯系到瑤山老百姓的生活來說:前可能還在煮紅薯飯,吃的是“自家菜”,但現在國家富強了,瑤山同胞也可餐餐吃白米飯了,每隔兩天還有肉可吃,孩子們則體會到了國家的'日益富強,老百姓越來越幸福,“祖國”在孩子的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了地位。
另外的“小練筆”就是學習這篇課文后,要求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與課文相符,是否“油水分離”,而寫的一片小作文,既可以反思自己,又可以提升寫作水平。
《師說》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的形象尤為重要,做為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時,思考過自己是否是個高素質、高品質、高修養的人呢?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明辨是非,言行一致,教育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當好學生的鏡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滲透品德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老師只要把握好契機,每堂課都滲透品德教育,相信在笨拙的孩子也會“朽木逢春”.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那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都有哪些隨筆呢?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希望你喜歡。
一年級孩子天真可愛,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紀律,于是我思考怎樣才能低年級的課堂紀律。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后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崩脤W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
謎語。
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聽講?!闭n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毙∨笥褜Α靶σ恍?,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后,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么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后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于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傊欢ǖ枚紫屡c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傊?,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最后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那么教師在課堂上該怎樣組織好學生,使其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學習呢?以下是我對一年級組織課堂教學的幾點想法和做法: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后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崩脤W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
字典。
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并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只馬跑進門了?!薄安皇沁@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沖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庇械膶W生說:“這是“門”跟門有關系就是沖進門或沖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根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制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聽講?!闭n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毙∨笥褜Α靶σ恍?,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后,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么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后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和一年級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認識了什么是天真、活潑。他們那沒有修飾,沒有掩飾過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對于小學老師來說,更應該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時,孩子問“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們這個字卻不那樣寫呢?為什么會發明象形字呢?”這樣一問下面的孩子都哄動了。對于孩子的這些問題我首先給予肯定,表揚了他善于思考,并給他們講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鼓勵他們以后自己去發現探索。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因為趕進度生氣或者直接不答的話,或許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從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簡單、質樸。
一年級孩子不同于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傊?,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因此在課堂中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學生對老師都有益處,作為教師應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形象!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最后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小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
一年級孩子天真可愛,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紀律,于是我思考怎樣才能低年級的課堂紀律。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后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游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崩脤W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說“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嘩);“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耳朵耳朵看哪里?耳朵耳朵在聽講?!闭n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毙∨笥褜Α靶σ恍?,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說“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后,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么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后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于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傊欢ǖ枚紫屡c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說:“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說?”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傊?,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最后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多數教師教學時沒有過多地考慮教學目標,只是盲目地從教參上摘抄現成的教學目標,實際教學中,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目標意識淡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要么偏高,要么偏低。有的教師課堂容量大,節奏快,拔高要求,貪多求全。如“語文園地”中的“讀讀背背”,本來只要求學生背誦積累便可,有的教師卻要學生記住意思。對于低年級的兒童詩教學,本應大致了解詩意即可,有的教師偏偏要讓學生逐字逐句地解釋、記憶。還有的教師低估學生的現有水平,目標定位過低。如,中年級的認讀生字教學,仍然像一年級一樣,由老師帶著學生拼讀識記,目標定位不是“學”,而成了“教”。
(2)教學目標定位不全。課程標準在目標制定上從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三個方面應該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共同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總目標。但從教師的教學過程看,多數教師只注重知識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忽視對所習得方法運用上的指導,忽視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引導。
2.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有所加強,但在課堂上落實不夠
近幾年,盡管我們一直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滿堂灌”的現象依然較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教師講得太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有的教師甚至用不著邊際的提問,代替學生的訓練。這樣的提問,是教師按照課文情節或順序編排的,既不考慮學生懂不懂,也不考慮有無啟發性,以問代講,以問代讀。提問當然重要,但是提問要有針對性、啟發性,有些提問既無語言價值,也無訓練價值,卻擠掉了學生思考的時間,讀書的時間。
3.基本知識訓練不扎實,語言訓練不到位
大多數教師只注重課堂流程的完整性,對基本知識和語言訓練不夠重視。難認的字不多讀幾遍,難寫的字不多寫幾次,該辨析的字形不辨析,該解釋的詞語不解釋,該品味的句子不反復品味,該積累的不積累,該歸納的不歸納等等,造成了寫字質量不高,錯別字增多,詞匯量下降,語言匱乏,用詞不當等現象。識字寫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低年級識字教學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語文教師沒有把識字、寫字教學擺在突出位置,缺少時間保證、指導保證、練習保證,小學各年級都應重視識字、寫字,都應重視詞句教學,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工程、基本任務,決不能馬虎。
4.閱讀教學效率不高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所謂的效率不高,主要是指語文課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沒有運用好課文這個例子,面面俱到,蜻蜓點水,勞而少功;另一方面是教學過程過于繁雜,內容多,環節多,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其次是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多數的語文課堂,還不能激起每個學生的興趣,還不能給每個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靜下心來“潛心會文本”,還不能抓住課文重點語句和可學可用的寫法,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和內化積累,導致了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學習效率不高。
1.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明確各學段教學目標,深入領會《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建議。結合課標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編寫特點,并結合學生實際,準確定位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目標的科學、全面、合理。具體地說,教師要依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確定每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先要作為一般讀者閱讀教材,“鉆進去”潛心會文本,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和目標,諸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等,即找準語言訓練的重點。如果教學內容比較精當,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展的生長點,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學內容“泛化”和“不確定化”的問題,真正做到“該教該學的就教就學,不該教不該學的就不教不學”。確保了教學目標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2.閱讀教學要增效。要處理好精讀、略讀的關系;單篇課文教學與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的關系;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的'關系。要有較長遠的整體規劃,做到長計劃,短安排。要重視單篇課文的教學,充分利用課文這一例子,扎扎實實地教能力,教知識,教方法,要有明確的語文訓練點。如教必要的語文知識、組句成段或組段成篇的能力等。課堂中要精心設計有質量、有效果的學生活動,以此引領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要使閱讀教學增效,還要做到簡化教學程序,簡約教學內容,簡便教學方法。要下決心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3.夯實識字學詞的基礎。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字詞又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崔巒老師曾經說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所以,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想辦法夯實學生識字學詞的基礎,并且要努力做到寫字要提速,識字要提質,學詞要增量。教學中要加強寫字指導,保證天天練字的時間和質量。同時,要關注詞匯教學,使學生掌握足夠量的積極詞匯,有足夠的支撐書面和口頭表達的詞匯,為學生的語言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厚實的底子。
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焙芏嗑实奈膶W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完成的。介紹史實,既能讓學生了解寫作的背景,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如:在學習《飛奪瀘定橋》時,我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入手:
1935年5月底,紅軍北上抗日,來到大渡河邊。先頭部隊已攻占了安順場,并繳獲了兩條渡船,僅靠兩條船,幾萬紅軍是渡不過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沒法架橋,當時國x黨反動派的軍隊圍追堵截紅軍,揚言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為了北上抗日,工農紅軍必須迅速渡過大渡河,粉碎敵人的前后夾擊、四面合圍的陰謀。所以只有飛速奪下瀘定橋,才能避免重大傷亡,繼續北上抗日。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如果說教師能有效地利用這一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方法運用到教學上,通過設置疑難,引起懸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導入新課。通過有目的,有方向的設置疑問,留下懸念,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激化學生釋疑而探索的心態。這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丟棄一切私心雜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如我在教《金色的魚鉤》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這樣一個普普通通魚鉤,它已經長滿紅銹,卻閃爍著金色的光芒,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魚鉤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發生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時,注重以情感人,用情意盎然的導語導入新課,能感染學生,也會產生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利用引人入勝的幻燈、錄音、錄像、計算機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聽音樂、背誦古詩、講笑話等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情景,渲染氣氛,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想,產生共鳴,未入其文,先動其心,激勵學生進入新的教學情景。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學。
文學獨白就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就是教師課前醞釀感情的一種難以自禁的傾瀉,它讓人深思,讓人警醒,讓人振奮,極富魅力的語言表達,很容易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
這種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題目上做文章,分析標題含義,引起學習興趣。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簡潔明快,三言兩語直切正題。如:在教學《鯨》一課時,我采用了這種導入法:“鯨這種動物,同學們可能在電視或電影中親眼目睹過。但它到底有多大,分為幾類,吃什么食物,怎樣睡覺,怎樣生長呢?同學們學了《鯨》這篇課文后就會有所了解。下面我們默讀這篇課文?!?/p>
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源泉,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苯處熃又鴨枺骸罢l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后,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斷的,斷了以后又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后的事?!睂W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并且很快地找到了答案。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種導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即用已知知識做鋪墊,促進知識的延伸,順勢過渡。這種方法注重知識銜接,一舉多得,極有實用價值。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的導入也是如此。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雖是短短的幾分鐘,引人入勝的導語卻如漁人手中的“網”,總系全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學生情操,給學生以知識和美的享受。讓我們從精彩的導入邁向成功課堂的殿堂。
時間毫不停息地走著,我擔任一年級(5)班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一個學期了,我也在迅速地成長著。這一個學期的工作給了我很多磨練的機會。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著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于教師這個神圣的職責?,F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自身素質的提高
1、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參加學校、組內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教學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虛心請教
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向同組老師學習。開學一段時間,堅持每天聽年級組長周老師的.課,以便盡快掌握一年級的新的教育教學的方法,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自己遇到不夠明白的地方虛心向組內老師請教。平時作業的布置都向組內老師請教,得到了組內老師的好評。
3、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上好每一節課:
充分利用資源,為自己上課作好準備。同時,我經常上網尋找有關的教學資源,如課件、教案、教學實錄、教學經驗論文等,與年級老師共享,從而不斷為自己的教學水平“充電”。
二、具體教學工作
(一)打好漢語拼音知識的基礎
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與年級里、科組里的老師經常交流,并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并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動學生家長與學生一起,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如和孩子用卡片做讀拼音的練習。用各種方式來激發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要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所謂“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個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提醒學生“注意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p>
(三)培養學生的朗讀
我自己是很喜歡讀書的人,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有所收獲。而書讀出感情了,也就說明把握了文章。這也可以有利于建立我們的班級風格。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學生讀書的指導。
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有感情地讀書也是我的樂趣,與孩子們一同感受讀書帶來的快樂,使我的課堂豐富而生動。
(四)注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
在開學初,班級給學生推薦了《365夜兒歌》,鼓勵學生利用學過的拼音,自己讀兒歌,在讀兒歌的同時又更好的掌握了拼音,一舉兩得。在此基礎上,我們每天請2個孩子來教大家讀自己喜歡的兒歌,激發了學生濃濃的讀兒歌的興趣。
(五)做好培優補差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一個班級64個孩子,64個孩子都不一樣,接受能力也有不同,面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性,我努力抓好培優補差工作。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后進生,都以良好的心態接納他們,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適合的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特別是班上一個小男孩,開始時還很不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我和副班主任找來他的爸爸媽媽,通過個方面的努力,他的學習進步是各位科任老師有目共睹的。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雖然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因為年齡問題,在教學中還沒有完全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多加以引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2、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這還需要我不斷地努力,掌握更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實踐,多向其他老師學習。
3、教師機智有待提高,面對課堂上學生的不同問題,要求我們更要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注意預設和生成。
4、注意對不同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縮小學生間的差異。
5、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語言條理性、完整性,也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
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而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也知道自身存在著許多不足,我會利用各種機會,不斷的充實自己。今后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不辜負學校對我的期望和培養。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小學語文課堂考核總結。
一、教師與學生建立互動合作關系。
在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中,我們必須意識到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的參與者,課堂互動的過程就是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合作過程,在相互信賴、協同合作的心理前提下,建立起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伙伴”,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控制、單向傳輸與被動接受的課堂教育局面,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變為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師生、生生在語文課堂的互動交通中共同進步。通過合作交往,學生從與教師、與學生互動中實現主客體的轉換有效地促進自身的發展。有效的小組合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互教互學,能者為師,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同時有利于學困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與學生建立互動合作的關系給每個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平等參與,自我表現,展示個性的機會,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真正體會到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的研究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課堂上,師生互動應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的設計,應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為學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空,確保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蹲下來”跟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距離,使教師成了學生可親、可信、可依的學習伙伴。此外,課堂師生互動還應提倡生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包括組內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解決,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三、教師要善待學生的質疑,鼓勵探究。
教學是師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感悟、互動的過程。語文課堂教學的多邊互動,實質上就是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巧妙啟發引導,引爆學生思維火花,培養學生深入探索、大膽質疑的學習品格。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啟發質疑:“你們發現哪些問題,需要大家幫助的?”一位學生提出:“我覺得課題上的‘吃’字用的不恰當,應該是‘喝’字?!彼脑捯魟偮?,課堂上便熱鬧起來。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這是他們身上閃現出來的求異思維的火花。
于是我抓住契機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組織討論。他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發展求異思維,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質疑解疑,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根本改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讓學生學會探究,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從而達到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在課堂上,師生互動應關注下層學生。
后進生往往在課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機會相對較少,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多給中下等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也嘗受到成功的喜悅,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對教師的畏懼,讓他們在一種和諧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是興趣的支柱,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有了學習的勝任感,也就有了求知欲,這時教師應當及時予以表揚、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消除他們的自卑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誘發思維,使他們想學、樂學。這樣他們會受到鼓舞,激起上進心,從而努力學習。此外,教師應當布置多層次分類的自選作業,讓學生會學、樂學、學會,提高作業的完成質量和學習效率。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積極營造師生研究性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學會探索,研究和總結;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可行性學習方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氛圍。
一、朗讀兒歌,激起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日常生活與我們形影不離的“小尾巴”是什么?
生:我們的影子。
師:同學們還記得在一年級語文課中學過的《影子》的兒歌嗎?
生:記得。
師:讓我們一起回顧這首兒歌吧!
生:好!
師生: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像個小黑狗,你走它也走。
師:同學們朗誦真不錯。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探究《旗桿的影子》吧!板書課題。
二、設問置疑,探究新知,搜集事實。
(一)所有的物體都有影子嗎?是不是“立竿見影”?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和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結論,在小組交流前,請同學們說說交流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組內的同學要一個說完,另一個同學接著說。
生:一個同學說的時候,其他同學要仔細聽。
師:學會傾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還有不同的建議嗎?
生:如果自己的資料比發言同學多,我還可以對他的發言做一補充。
師:老師給你們提兩條建議。首先,我們要把查到資料和觀察的結果變成自己的話說給其他同學聽。其次,小組長匯報總結歸納同學們的資料,挑選整理出一套詳細、完整的資料在班內匯報。
師:請各小組向全班匯報。
生:我們組經過交流認為“立竿就能見影子”。
生:我們組不同意“立竿見影”這種結論,它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
師:說說你們的理由。
生:當高樓或高山擋住太陽光時,旗桿就沒有影子了。
生:我們觀察過陰天和雨天,晚上旗桿沒有影子。我們的結論是:旗桿和其它物體只有在光照情況下才能看見影子。所以“立竿見影”必須有個前提條件:“在光照的情況下?!?/p>
師:大家同意他們的結論嗎?
生:同意。
師:既然旗桿在光照情況下有影子,是不是所有物體在光照情況有影子呢?
生:所有物體都有影子。
師:其它小組有不同的看法嗎?有的沉默有的組默許。
師:請各組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物品:透明玻璃、手電做一個實驗??从惺裁窗l現?
小組做實驗,教師指導。
生:我們通過實驗,當手電的光照在透明玻璃上、在屏幕上沒有影子。
生:對啦!每天下午當陽光下透過玻璃照在教室里,我們在地上只看到防護網和窗扇的影子,沒有看到玻璃的影子。
師:哪個小組能總結一下?
生1:不透明的物體在光照情況下有影子。
生2:透明玻璃(也就是透明物體)在光照下沒有影子。
師:板書結論。
(二)探究一天中影長和方向的變化與太陽的運動的關系。
師:上周老師在布置讓同學們來觀察旗桿影子的長度、方向與太陽在天空運動關系,現在請大家匯報一下。
師;你們是如何測量旗桿的長度的?
生:我們將皮尺一關綁在升旗桿的繩子上,然后拉上頂端,那么皮尺長度就是旗桿的長度。
師:哪一位同學能描述一天中太陽的運動軌跡?
生:早上在東方—東南方—中午正南方—西南方—落日時西方。
師:一天中影子運動軌跡是如何變化的?
生:早上在西方—西北方中午正北方—東北方—落日時東方。
師:一天中什么時間旗桿的影子最長?
生:我們測量旗桿的影子早晚最長。
師:什么時間旗桿的影子最短?
生:中午11:40最短。
師:什么時間影長與旗桿長相等?
生:下午12:40影長與旗桿相等。
師:請同學們將觀察到的情況記錄表格中。
時間影子的長短影子的方向。
三、交流表達,形成概念。
師:同學們按小組討論歸納旗桿影子的變化規律。
(生分組討論,師巡查參與交流。)。
生:一天中太陽由東到西。
生:影子由長逐漸變短,再由短逐漸變長。
生:影子方向由西慢慢移向北,再由北方慢慢移向東方。
生:一天中11:40影子最短,方向正比。
生:一天中12:40影子長度與旗桿的長度相等。
師:以上同學總結交流的結果,就是旗桿影子的變化規律,請大家總結在書上。
四、知識運用拓展。
師:在日常生活中人、動植物經常利用影子為自己服務的?
生:夏天,人們在大樹下高大建筑物影子下感覺涼爽。
生:人們利用生姜喜陰的特性,在棉花地里種生姜獲得高產。
生:海洋中章魚、烏賊當遇到勁敵,常吐出墨汁變幻成自己模樣,然后逃之夭夭。
生:深受同學們喜愛我國北方的皮影戲藝術,就是利用光照射下有影子產生的藝術效果。
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日影的長短發明可以測定節氣和一年時間長短的圭表。
……。
師:同學們知道真不少,像測定節氣圭表、皮影戲藝術等,這都是利用影子的活生生的事例,所以老師希望大家學好科學,讓科學為我們更好的服務。
一次要上語文課了,我們歡快地走進教室。坐好后,我們卻看到尚老師臉色蒼白,嘴腫了,眼圈黑了。
只見她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孩子們,今天尚老師不能說話,只能用粉筆和手勢給你們上課,請同學們保持安靜??吹竭@同學們都靜了下來。
然后就開始上課了,尚老師忍著疼痛在黑板上給我們對話:老師在黑板寫上要求背的部分,我們立刻背誦完一、二單元要求背的課文。背誦好了,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上提問的問題,同學們一一回答。
我們看著尚老師極力想說,但是說不出來,只有不停地板書著粉筆字和我們交流??粗蠋熯€需要猜一猜的手勢,同學們今天讀書格外認真。我在心里想:祝尚老師早日康復,能夠用語言給我們上課。
不知道過了多少分鐘,黑板密密的就快寫滿了,但尚老師好像還有好多說不完的話要給我們講。我感到黑板都快爆了,但尚老師還在不停地寫著。過了一會兒下課了,老師才停下了筆,走出了教室。
我感受到了老師的嗓子都發不出聲了,但她還堅持給我們上課,這樣無私地付出,多么博大的愛??!
過去“以老師為中心,教育為核心”的教與學的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自主。過去不論是對課文的理解、閱讀、提問、作文,都是課前老師預先設計好的,基本上是封閉的,小學教師實際上成了幼兒園的阿姨―――牽著學生向前走,顯然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不論是新老教師,都認為舊的教學模式容易操作,好把握??陀^上,對新的教育觀念不自覺地產生了抵觸情緒,對新課標的推進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然而形勢又不容許你抱著舊觀念不放。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新課標,弄懂讀懂它。
國外有位專家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庇盟鼇碜⑨屝陆逃^念有入木三分之妙。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自我發展的地方。新課標把教師定位于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參與者,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和力,沒有畏懼和壓抑。教學的效果自然就體現出來了。當然,老師在課前就如何上好一堂課進行精心設計,利用一堂課去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過程,主要還是在課堂上完成的,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如何體現新的教育觀念,是不是舊的教學模式就真的一無是處,相信很多老師都感到困惑。我認為,只要是真正體現學生去研討,去發現,并且有所得,就是體現了新的教育觀念。
其實,任何時候,課堂上都離不開教師講、學生聽,關鍵是你怎樣講、學生怎樣聽、講的質量如何、聽的效果又如何?,F在流行一種問答式教學模式,一節課涉及多個問題,教師問,學生答,“答完”了下課鈴也快響了。這樣做就真的那樣成功嗎?我認為未必。課文的篇章文體不同,采用的教學方式也不同。當講解的要講解,當提問的要提問。例如對古典文學,你設計的問題再好,學生的'回答也很是答非所問。還有一種“分組討論”形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幾個人展開討論,課堂十分熱烈,其實學生是否真正討論,試問教師一個人能把每個組都監控得到么?恐怕多數流于形式,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現在的一些成功的教學方法未必都適用,而舊的一些教學方法也未必都不可取。
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的理解,在教的過程中,注意發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加上教師的情感參與和調節,利用各種手段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或學生與教材的情感交流,對學生學好語文調動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促進作用。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發掘課文內在的語言美、情感美,小學生對語言的體會往往只停留在意義上,很少去體會其內在的更深層次的意思,教師要在這方面有意識地幫助他們去發現、去體會,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作文能力都有幫助。例如在《窮人》一課中,有一句話是:“吃的只有魚?!苯Y合這句話,我把“吃的只有魚”和“吃的有魚”,同時板書在黑板上,讓同學們仔細體會一下這兩句話的含義有何不同。同學們在閱讀思考后,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兩句話含義的區別,從而深刻體會到了桑娜一家生活的困境。就一個簡單的“只”字,深刻反映了作者表達的內涵,同學們對作者使用語言的能力有了深刻的了解,提高了同學們的習作能力。
其次,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努力感受和把握文章作者的感情基調,努力發現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沿著作者的感情軌跡運行,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置身于課文中,又能超然于課文之外,有語文教學的蓬勃生機與活力??梢?,面對新世紀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要贏得挑戰,抓住機遇,就必須進行思想觀念的更新,要用正確、先進的教學觀取代片面、保守的教學觀,用的創造觀點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
課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吹揭恍┑胤?、一些學生的“課改”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只注重表面而忽視內核、只講究熱鬧而忽視效益的時候,我們有些懷念被一些人大加指責的傳統教育,懷念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學。當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風起云涌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呼應,積極投入,但對那些沿襲多年的“舊”,我們不能簡單地一否了之,而應冷靜反思,精選慎取,那些歷史的積淀其實有些是永葆活力、永具魅力,我們不能用簡單的一句話就否定舊的教學方法。
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以、后”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這個童話。
3、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林認養活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動物小衛士——松鼠。(教師板書:松鼠)
你對這種小動物有哪些了解?松鼠最愛吃松果了,(教師板書:松果)學生齊讀課題
那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由讀課文,注意本課所要學的生字。要求:
(1)借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
(2)思考:這篇課文寫了個什么故事?
2.指名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3.自主選擇生字進行學習,并讀出該字所在的句子,教師隨機選擇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并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練讀。
例:如總
(1)讀: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2)用“如果”說一句話。
以:講解字形、間架、筆順、筆畫,并練寫。
4.指名認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進行練讀。
例如:第二自然段的練讀可以采用師生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進行。老師讀陳述的句子,學生讀心里想的句子;或者學生讀陳述的句子,老師讀心里想的話。
4.小組之間采用互讀或者齊讀或者組長指名朗讀等方式練讀。
5.質疑解疑。
(1)松鼠、松果、松樹之間有什么關系?
(2)你喜歡小松鼠嗎?為什么?
可以讓學生自由提問,自主回答,教師引導。
6.再讀課文,把你所體會到的用朗讀體現出來。
7.戴上頭飾表演。(松樹、松果、松鼠)
四、復述課文
1.教師出示提示:吃松果——想松樹——種松果——長松樹
2.小組之間復述后全班交流。
五、指導書寫
“意”和“總”中“心字底的寫法。
六、擴展練習
1.師:以后這里會是怎么樣的呢?
2.小組討論,說一說,議一議。
3.看看在我們學校的哪些地方栽上什么樹木會讓學校更加美麗?(出示校園平面示意圖)
七、布置作業
1.把你剛才的想法在圖上畫出來。
2.除了松樹和松鼠,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和動物?回家之后,運用各種方式調查了解。
語文教學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對其他學科進行學習的前提條件。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應根據不同的時代要求和具體的教學現狀進行教學。因而,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運用不同而有效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培養與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概括起來有三種:吸收(讀、聽、看)、表述(說、寫)和思考。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就是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究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梢哉f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了心理障礙后,就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開展學習競賽、引導學生展開爭論、師生角色互換、以教師之情激發學生之情 、運用多種教學媒體,或隨手畫上幾筆,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的良好手段。
可讓學生讀讀課文,通過對課文某些方面展開積極大膽的討論,進一步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如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文章景物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想象事物各個狀態的樣子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了事物的特點,同時,具體感受到語言大師用詞的精妙,激發了同學們對自然各種事物的喜愛之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就如中國的漢字,似乎每個字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學多了,知識復雜了,我們的學生突然變得不扎實起來。良好的文化底蘊需要扎實的語文基本功,于是在工作中我時時處處關注著學生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課堂上圍繞預設,通過提問、提名板演、巡視檢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堂發現問題,當堂解決。當堂解決不了的,課后一定抽出時間專門解決。課后細心批閱學生的作業,并針對作業反饋出的情況,或單獨交流或集體訂正或進行練習課的設計,絕不留知識死角。
講讀課文時我們常常為文章里的一個字不斷推敲,反復琢磨,交流中學生們不亦樂乎;生字教學中我采取復講、普探、簡放的原則授課,即復雜的字重點講解,普通平常的字學生們探討完成,簡單的字則由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我還會和學生們根據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一步一個腳印地帶著孩子們學習,他們樂此不疲,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養成,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夯實。
養成的習慣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到定勢的作用,會成為很自然的一種行為。因此,小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俗話里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毙W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為小學生沒有辨別能力,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要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不光如此,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會促進其他行為習慣的養成,好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的。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時,教師不要馬上告訴他們答案,應熱情地鼓勵學生自己試一試,通過查找工具書,查閱舊知識等去想辦法解決。 其次做筆記是學生學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在說記筆記的必要性。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記筆記有助于學生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便于課后復習鞏固。最后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摘抄課外讀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處圈點,記上自己的體會。教室的墻上可以掛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設計成圖書閣,使學生逐漸養成積極閱讀的好習慣。在課堂書本閱讀的基礎上,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寬思維和開闊視野,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為了提高語文能力,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背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故事會、辦墻報、手抄報、書法比賽、作文大賽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更加主動自覺地學習,經常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一些競爭條件。如在板報中設立作文、小楷、周記、古詩、活動等欄目,將每周的周記、每次作文以及每天小楷定期進行評比,評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每次每項各級設若干名優秀,逐步積累,準備到期末時評選出獲得優秀次數最多的學生,適當給予鼓勵。在此類活動中,學生踴躍參與,競爭激烈。尤這對一部分后進的小學生尤其有好處,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作文寫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寫不好的就在古詩背誦上下工夫,平時作文寫一篇的都爭著寫兩篇。在各種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由此可見,參與競爭活動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而言之,教學是培養人的過程,不是把知識教給學生這么簡單的,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只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獲,得到發展。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教師要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學生,研究教學方法,做到教法有效,才能有的放矢地展開高質量的教學工作。
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凹とぁ睒O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霸谏钪凶R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視頻,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的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并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時,我們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欲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學《荷花》這篇課文時,我創設了以下幾個問題不把學生帶入情境。.荷花開得怎樣?長得怎樣?形狀和顏色怎樣?白荷花剛開、全開和沒開時各是什么樣子?.滿地的白荷花開得怎樣?.圖上除了荷花、荷葉還有什么?想想它們與荷花有什么關系。學生會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進行深入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對課堂效率的提高無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我們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索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但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但教師在設計或選用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說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大部分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自己質疑并解疑的。但是,對那些差生的學習情況不容忽略,也要予以關愛,進行協調,對他們遇到的個別問題要進行個別解決,以此促進差生的學習進程,讓全班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發展,都能分享收獲學習成果的喜悅。
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也是語文課堂的氣之所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動的伴生者,是作者感活動的外觀和升華。研讀就是要扣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準確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軌跡,并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從而實現教師情、學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和諧共振。以語言為介、以情感為媒,在濃濃的研讀中,我們能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素養。
總之,“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關于有效教學,仁智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相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有的學者認為,凡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有的學者則認為,讓學生學的輕松愉快、發展良好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檢驗是否“有效教學”,當然是再正確不過的了,這也是最終標準。
師:上一節課,我們大致疏通了《赤壁賦》的文意,解決了一些重點字詞的意思。掌握了這些,只是為進一步學習《赤壁賦》打下了基礎,因為這篇文章是蘇軾的代表作,是一篇千古“文賦”,值得我們學習和探究的東西很多。有人從中分析蘇軾的人格品質,有人由此追溯蘇軾當年所經歷的政治斗爭,有人伴文就如和蘇軾一起探討廣闊的宇宙和無垠的時空以及渺小的人類。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感受一下蘇軾在這篇文賦里所融注的情感。
生:間接抒情。
師:間接抒情又分為議論抒情和……。
生:描寫抒情、敘述抒情。
師: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對人、事、景物等的敘述、描寫和評價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所設置的每一個元素都是為抒情服務的。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體會蘇軾是怎樣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在人、事、景物中的。下面,請同學們認真地自讀課文,將你認為能體現蘇軾的情感的文段找出來,在旁邊寫上批注。
生讀文章,師巡視指導。
生:請大家看這一段:“客有吹洞簫者,依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边@一段是描寫客人聽到蘇軾的歌聲時所和的音樂,這個音樂非常的悲涼,像是一個人在埋怨,在思慕,在哭泣,在訴說,作者還夸張地說音樂使幽壑里的蛟龍都無法安生,使孤舟上的寡婦更感身世的悲涼,哭了起來。我覺得蘇軾是想通過這段對簫聲的描寫來反映他自己的處境非常的悲涼。
生:因為我看過有關的資料,說這里的“客”其實就是當時政治失意而又悲觀的蘇軾自己,是作者潛意識里的自己。
師:你是個會學習的人,知道自己去查閱資料。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尤其是古文言文的學習中,查閱相關資料是非常必要的。
生:我接著他剛才的問題。他說剛才的這段對簫聲的描寫反映了蘇軾悲涼的心情,除了剛才的解釋,我們還可以這么理解:這個簫聲是“倚歌而和”的,簫聲悲涼,是因為歌聲悲涼,而歌聲是來自蘇軾的。說明蘇軾所唱之歌就已經有悲涼的感覺在里邊了。
生:不是真正的“樂”。
教師板書:“樂”非真“樂”。
師:表面在寫樂,其實在寫“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樂景寫哀情”……。
生:使“哀情更哀”。
師:可不是!蘇軾連自己以為“樂甚”的情形下都唱出了讓人落淚的歌,唱歌的時候都是這么地不痛快,平時是怎么樣的?可想而知了。那么,課文中還有沒有類似的抒情方式,我們大家再找一找。
生:第一自然段的“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一句也有這種味道。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結合書下的注視,蘇軾當時所“誦”、所“歌”的《月出》這首詩,是描寫一個男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意中人的詩歌,仿佛那個意中人就在月亮之中,可是他永遠得不到,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思念。所以這里的描寫也有“悲”的意思。
師:很好,結合書下注釋,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習慣。尤其是學習古詩文,因為文章離我們的年代久遠,一些字詞在在流川和使用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當然,還因為我們對古代文化知識的匱乏,我們更不能忽視的作用,他們是我們正確理解文章的'得力助手,是教科書的編寫者辛辛苦苦地找來幫助我們學習的,你看,很多時候,書下的注釋和文章所占篇幅一樣,可見它的作用非同小可了。還有一個關涉到你們切身利益的事情就是:書下的注釋常常出現在考卷中。
我還要補充一點,其實這里的“明月”、“窈窕之女”我們也可以將她理解成是蘇軾美好的政治理想,可是這種政治理想卻因為當權派的阻撓無法實現,這樣,這種寄托在明月中的愁思就更深沉了。古代的文章,因為政治斗爭,又因為常常牽扯到“文字獄”,所以文人們都小心翼翼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對當局不滿的思想。好了,我們接著交流我們對文章的理解。
生:我覺得第一段的景物描寫很美,這些景色描寫反襯出蘇軾的心情非常愉悅。
師:很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請你先將景物描寫的句子給大家讀一遍。
生:“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p>
生讀,師板書: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一切景語皆情語”
(借景抒情)“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p>
師:請你談談蘇軾是怎樣通過這些景物描寫把他的愉悅心情表達出來的?
生:“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一句,描寫了一種清風輕拂人面,江上風平浪靜的寧靜、優美的環境,而這應該是作者內心怡然自樂的內心寫照?!霸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一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既是對當時明月當空的真實寫照,我想作者可能還想通過月亮的“徘徊”反襯人間的美景,你看月下赤壁是多么的美好,連月亮都舍不得離去。而“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一句描寫了一種白露“橫跨”江面,而水光與天色溶為一體的朦朧美,使人陶醉。
生:都不是。是白茫茫的霧氣的意思。那把“橫跨”改為“籠罩”或者“彌漫”吧。
生查字典,師巡視。
師:好,下面請一位同學把字典對“橫跨”的解釋念一下。
生:“橫跨”有兩個意思,
1.在…上形成拱形;從一個界限展開、伸展或延伸到另一界限。如:一道彩虹橫跨湖上;2.跨越(如距離,時間,空間),如:一座古代橋梁橫跨這條河流。
師:請同學仔細分析,這兩個解釋有什么共同特點?請結合例句來思考。
生:……。
生:好像不能。
師:那就是霧與江融為一體了。我們既用上“橫”字,又能把當時的情形準確地表達出來的話,應該用一個什么詞語好呢?你還是可以借助字典。大家討論一下。
生討論,師巡視。
師:我需要一個詞語。
生:橫貫。
師:理由?
師板書:橫跨、橫貫。
生:“橫貫”就是橫向貫穿的意思。這樣,既有橫向的空間感,也有霧與江融為一體的畫面感。
生:“‘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荊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這一段表現了蘇軾功業難在,英雄易逝的感嘆。
師: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
生:‘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說的是人才無所適從的無奈,蘇軾借用在這里的目的也是為了表達自己這個人才不被朝廷重用反而屢遭貶斥的壓抑和苦悶。緊接著說的是曹操敗于周瑜的慘況,與當年的霸氣和英雄業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具有悲劇意識。
生:關于赤壁之戰的文字應該沉重一下,后邊寫曹操的英雄形象的應該豪邁一些。
師:好!請你試著將這種感覺讀出來,其他同學也想一想怎么該怎么讀。
生讀課文,前面的文字低沉,后邊鏗鏘有力。
師:讀的不錯,基本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基調??墒俏矣袀€建議,如果把“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荊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這些文字讀的不但鏗鏘有力,而且語速加快一些,是不是會更好?大家還要注意“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這句話的感情轉變,這里是一種感嘆,而且是一種反問的語氣,要慢下來。大家試著讀一讀。
生讀課文,師范讀,生再讀課文。
師:第二個問題:我剛才發現這一段里也有一個“橫”字,我想聽聽大家對這個“橫”字的理解,請大家先把這個字所在的句子找出來。
生:“橫槊賦詩”。
師:誰來說一說?
生:注釋上說是“橫握長矛賦《短歌行》詩”。
師:我覺得這個注釋有點局限了,我們把這個解釋還原成一幅畫,我總覺得這個畫面有些呆板和單調,可能沒有把蘇軾對曹操這個人物的感情寫出來。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
生:他能文能武,文武雙全。
師:那蘇軾要說的僅是“橫握長矛賦《短歌行》詩”這樣一件事嗎?
生:不是,這只是一個縮影。
師:還有,他只是“橫握”著長矛嗎?在如此壯觀激烈的生死之戰中,這個動作好像有點僵硬。
生:應該是“縱橫”的意思,“縱橫天下”,馳騁疆場?!伴谩币仓皇且环N兵器的代表。
師:好!好!那我們接著往后看,還有哪些句子中包含蘇軾的情感,我們把它們找出來。
生:“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边@一段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短暫、個體渺小以及仙愿難成的感慨,是一種個體面對廣袤的宇宙和無窮的時空時常有的感慨。
師:你有哲學家的氣質。這段話我覺得很熟悉,好像我們學過的那篇文章中也有類似的描寫:“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
生:“……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p>
師:出自——。
生:張岱:《湖心亭看雪》。
師:你看,多相似呀,舟小,人更小。
師板書:舟:一葉、一芥。
人:兩三粒、一粟。
師:那,就一直這樣悲下去了嗎?
生:不是。
師:是就不是蘇軾了。蘇軾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政治失意者,不會贏得后人如此多的贊譽了。我們具體看一看。大家先一起把最后一段話讀一遍。
師生齊讀課文。
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師:好。我們一起來總結。
生:第一對是“變者”和“不變者”。
師:可不可以再簡練些?
生:“變”與“不變”。
師板書:“變”與“不變”。
師:你再具體談談,“變”的是什么?“不變”又指什么?
生:從“變”的方面來說,“逝者如斯”,一切就像這眼前的水一樣,從來沒有停止過向前流去,誰也阻擋不了,“盈虛者如彼”,月亮也按照它自己的規律一直陰晴圓缺,不因人的主觀意愿而有絲毫的改變,而從“不變”的角度來說,“而未嘗往也”,“水”還是水,無論怎樣變幻,它仍然是這條江里的水,“而卒末消長也”,而月亮,穿越了多少時空,它仍然是哪個月亮,沒有絲毫的缺損或者增長。
師:說的多好??!可是為什么不說完?留著我說是不是,那我說吧:“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一句是一個結論性的句子,把從眼前的“水”與“月”中得出的道理普遍化了,談到了“天地萬物”,包括作者自己,都是一個“變”與“不變”的結合體,時刻在變化,但又終將歸于永恒。那作者要通過“變”與“不變”表達什么???試著說一說。
生:從“而又何羨乎?”這一句可以看出蘇軾將自己融于宇宙萬物間,在他眼里,自己和眼前的水、月、乃至萬物都是一樣,既時刻變化,又歸于永恒,沒有什么可羨慕的,非常的曠達。
師:很好。我們接著看下一對矛盾。誰來試著說一說。
生:“取”與“不取”。
師板書:“取”與“不取”。
師:來,你分析一下。
生:“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边@一句是“取”。
師:不是說“雖一毫而莫取”嗎?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萬物,一切都有他們自己的主人,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想“取”,據為己有,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師:你我注定無緣,強求也沒用。
生笑。
師:接著說。
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說的是“不取”,作者不刻意地去追求身外之物,陶醉在大自然的“清風”、“明月”之中,而這些東西,恰好是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可以隨時隨地供我們享用,作者完全醉身于大自然之中了。
師:“不取”反而比“取”得到的更多。
我們上面所說的都是在挖掘文字中潛藏的感情,這些我們前面說了,都稱為間接抒情,《赤壁賦》這篇文章中有沒有直接抒情的文字???請同學們首先將文章中文章中明顯地表達情感的句子找出來,分別有哪些?請同學們按照順序來說。
生:“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薄疤K子愀然?!薄翱拖捕Α?。
師板書:
“飲酒樂甚”——“蘇子愀然?!薄翱拖捕Α?。
師:結合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其實這是這篇文章的情感變化過程,我們各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三個短語。
生:“樂、悲、樂”。
師板書:“飲酒樂甚”——“蘇子愀然?!薄翱拖捕Α?。
(樂)(悲)(樂)。
師:很好。而且我們知道“飲酒樂甚”時的“樂非真樂”,“愀然”之后的“悲”是真悲,直到后來通過對宇宙萬物之間的“變與不變”、“取與不取”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蘇軾才真正“樂”了,終于敞開胸懷,一醉方休,“相與枕藉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p>
板書:“飲酒樂甚”——“蘇子愀然?!薄翱拖捕Α?。
(樂)(悲)(樂)。
(樂非真樂)(悲為真悲)(樂為真樂)。
師:關于《赤壁賦》這篇文章,我們暫時學到這里,但是這篇文章的可探討之處,不僅于此,有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自己找找其他的資料看看。有一本書、一篇文章我推薦大家讀一讀,或許對這篇文章會有更深的理解:
師板書:林語堂:《蘇東坡傳》。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后,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感悟到: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兩大主要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做到評價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新課改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引誘”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但就“研討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反思如下。
我首先談一下教師的激勵功能。以往教學中常常在研討課乃至國家級研討課上,聽老師帶有鼓勵性的語言:“誰還能比他更好?!毕绕饋淼耐瑢W需要有勇氣才能站起來,壓力很大。后起來的同學也必須有比前一位同學更好的本領和更大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試問:作為老師將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學的勇氣做底嗎?這看似鼓勵的做法,恰恰給予全盤否定。導致的結果是參與的人越來越少?!袄首x小能手”等的選拔,也恰恰反應了評價應避免的“選優”的要求。我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就可以了。評價的時候,只評價哪個地方讀得好,發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但不盲從。然后有針對性地讀出你的感悟。讓人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同學的音質不同、理解不同,允許他們各有千秋。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
1、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學生的主動發展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并重。
教學設計要做到“虎頭豹尾”而不是“虎頭蛇尾”。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欲望,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去細讀、精讀,把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思想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后再美讀,讀后再談收獲。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讓語文課堂學習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
2、課前準備和課后作業也應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我課前讓同學做充分的準備,把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利于教學時,我引導:你是怎么做到的?學生從他們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資料,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收獲遠遠大于所獲得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小學生必備的素質。
我還利用“日記”,發揮導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寫得好的同學的文章,讓他們讀給同學們聽,包括具體描述、發表自己想法的、摘抄優美片段、警句、讀后想法的。學生明白日記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記錄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心聲的。從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鼓勵學生勤于寫日記,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有的教師片面理解為一味表揚,不說一個不字,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揚的評價,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響鼓還需重錘敲”。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響應的措施。如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滿懷激情。用欣賞的目光看學生,降低要求。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從而轉差。中等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中心發言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優等生在肯定成績后讓學生敢于挑戰“權威”,和他們比讀,讓他們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勵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有的研討課教師按照預先做好的課件,設計好的思路上的很順利??此普n堂容量大,效果好。實則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發展的主人。研討課上成成果展示課,內容貪多,只展示教學成果,表演意味濃。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課上講求熱鬧,但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什么?課堂教學應展示教師的引導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堂好課總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環節有不足之處。講求一課一得,毋須面面俱到。還經常聽到教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課后再練等之類的話。因研討課老師顧忌多,易束縛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往往精心準備卻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應“以學定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看哪些是關鍵處、疑難處。在這些地方有重點地讓學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如有的研討課上,老師請小組長課內做記分員。哪個教學環節,誰得了多少分,都要記錄。這樣,不僅隔斷了正常的教學思路,還嚴重影響了記錄人員的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問題。
誠然,研討課,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借鑒。但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反思,敢于向自己、向“權威”挑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向著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評價應本著“省時高效”的目的,“評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語文課堂提問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實施,并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要在哪些地方設問呢?我們經過組內實踐研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在主要內容上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整體性的問題。
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在矛盾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不少課文從內容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這正是誘發學生思維的亮點。在此發問,會促使學生思維興奮,弘揚自主探求的學習方式。如《窮人》一文,先寫古老的鐘嘶啞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后說“睡覺還早”。已經深夜,睡覺還早嗎?在此預想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對矛盾的探求中,進一步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對出海打魚未歸丈夫的牽掛之情,擔憂之心。
3、在課題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
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圍繞課題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如《落花生》一文,簡介作者時,告訴同學們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筆名就叫“落花生”為何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呢?簡潔的問題恰到好處,為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筆。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題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騙”來的,為什么偏偏用“借”呢?這不但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暗示了這些“箭”在以后的對曹作戰中是要“還”的。抓一字而動全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4、在反復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5、在關鍵處、空白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統領性的問題。
學習一篇課文,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缺乏針對性,不僅費時低效,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教師若抓住教材的關鍵,在關鍵處設問,提出富有統領性的問題,則教學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緊扣“神機妙算”設問,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扎實。
二、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在課堂中注重提問方法與技巧的運用,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得意較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有煥發出勃勃生機。
2.自開展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公開課,將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融入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組員和學校領導的肯定。
經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進步,師生關系融洽,學習趣味增強,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較之采用傳統教學法時更為樂學。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題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問題切入點不合適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
課堂上,有時老師的問題范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于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性,想到什么就問什么。
2.教師提問多,學生主動提問少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發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教師很多時候不敢把課堂提問權力放手給學生,怕學生打亂了教學進程,這其實是一種畫地為牢。
3.不充足的期待時間。
四、今后的設想。
當然,本次課題研究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還有許多深層次的任務和問題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與解決,更需要教師在這次課題研究中認識的提高和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完善。轉變觀念是一個艱難而復雜的過程,而渡過這個階段的惟一途徑只能是教師對新理念的不斷學習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當然,事物是在發展中不斷地完善、充實、提高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9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