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的撰寫過程中,可以探索和思考問題的根本原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和借鑒。
在孩子上學之前,我就讓他慢慢學會穿簡單的衣服,襪子,鞋子;自己吃飯,自己刷牙洗臉,如果他說“我自己穿,我自己吃,我自己做”那你更應該讓他嘗試,如果他不是很情愿,你可以用愉快的方式讓他感興趣,雖然他可能把衣服穿的很滑稽,或者說飯吃的滿桌都是,鞋子穿反,作為父母都不應該笑話,反而應該說說“你真棒,”要鼓勵他,讓他學習,否則難以長大。
培養他的閱讀能力。
從他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有意無意的講故事給他聽。雖然很多時候他不太明白,但是拉直了小腦袋聽的津津有味,我就知道他有了興趣,慢慢長大我就挑些生動的富有道理的故事,兒歌,成語故事,三子經,給他聽。讓他用小腦子思考,回答簡單的問題,或概括的敘述下故事情節,在激發他的想象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記憶力,培養了興趣,知道該做個什么樣的孩子,所以現在我堅持每天晚上都給他講上一遍故事。
培養他的好奇心。
現在滿嘴的為什么。主要是他稍微一點的事情都想知道其中的原理,來滿足他的好奇心,所以千萬不能敷衍他,那就是對他的不負責任,而是盡量找到答案來回答他,哪怕說自己不知道去問問別人或者老師。
平常有空的時候我盡量帶他去玩玩,今年的世博,水族管、動物園,或者到公園走走,主要是想讓他能增長知識,還能呼吸新鮮的空氣,讓他知道各個國家的風情,讓他了解海里的各種生物。
培養他的信心。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用大人的做法來衡量比較,怪他這個做的不好,那個做的不對,哪怕一點點的小事都要力求他完美,這樣反而打擊了他幼小的心靈,讓他對什么都沒信心,覺得都做不好,要得到批評。我們應該適當的表揚,再指出哪里的不足,下次一定會做的更好。讓他不害怕,更自信滿滿。
以上是我在平時生活中積累的一些小心得,當然也許不是很好,很到位,希望能和更多的爸爸媽媽交流,學到更好的育兒知識。把我們的小寶貝們教的更好、更懂事、更健康。
幼兒時期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階段,也是父母塑造孩子性格、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欲望,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茁壯成長。然而,教育孩子又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困難的任務,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我們總結和分享。
第二段:關注孩子的情感發展。
在孩子幼兒時期,情感發展是最為關鍵的。我們要創造一個溫馨、安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到被愛和尊重。同時,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充分的關注和陪伴。在孩子出現不良情緒時,我們要理解和關心他們而不是馬上責備和懲罰他們。
第三段:注重孩子的生理發展。
在孩子幼兒時期,生理發展突飛猛進,我們需要注意孩子的健康和養護。包括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鍛煉等。同時,我們也要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年齡的游戲和玩具,幫助他們鍛煉肢體能力和日常技能。
第四段: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溝通和交流的基礎,我們應該注重教育孩子的語言能力。對于幼兒來說,學習語言的方式并不是通過死記硬背,而是在家庭、幼兒園和周圍環境中慢慢感知和學習。我們可以多跟孩子互動,幫助他們提高聽說能力,學會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五段:鼓勵孩子的探索和創造精神。
在孩子幼兒時期,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都非常旺盛。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孩子們有機會觀察和探索周圍的世界。同時,我們也要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讓孩子們保持自信和積極的心態,激發他們的創造和想象力。
第六段:結語。
在孩子幼兒時期,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需要注重從情感、生理、語言和創造方面去培養孩子,讓他們得到全面的成長。和孩子的陪伴和關愛,相信孩子一定會茁壯成長,成為向往的人生。
劉教授傳達給我們的一句話“一個孩子,經常被你看成怎樣,經常被你說成怎樣,經常被怎樣對待,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現實!”我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要把我們大人的觀點強加給孩子,不要隨便給孩子戴上“笨”“差”“沒用”的帽子。學會傾聽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思想。
我的孩子xx是一個男孩,所以我很注重他毅力和體能的培養以及為人處事。
政政不管吃什么都會想著我,雖然是小事情但是當時我是很感動的',如果孩子能一直這樣下去就好了,現在我們家一直給他養成什么東西都是先給長輩吃的習慣。
這樣長大了心里才會有我們,我覺得現階段我們就要和孩子成為朋友,如果成為朋友那么在青春期和叛逆期,和他們溝通才能更好,我們現在就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用“謝謝”之類的用語,我們要多聽一些孩子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停聽聽孩子在想什么,我們更不能對孩子亂許愿,承諾的事情一定要辦到,不要讓孩子對你失望。
政政從小就養成去超市只要一種東西或者是玩具,他現在不會每天問我要玩具,我們給他規定,如果要東西每天只要一種,不管是玩具還是吃的,他自己來選擇,在價格上也有要求,大的或是貴的玩具,只能當做獎品。
只有在一個月內表現好,或者是得到老師的連續表揚,或是像在走秀時表演時表現出色,可以得到獎勵品,要讓孩子知道玩具的來之不易,讓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別讓我們的男孩太“富有”,富有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父母的溺愛和包辦,一個是物質上的充裕,我們應該適當的窮養他們。
我們每個星期都要帶政政去爬山,每周去游泳1—2次,這樣既增加了我們之間的感情,親子協作的能力,還增強了體質。
做男孩的家長應該不大驚小怪,不怕他們摔跤跌到了讓孩子自己爬起來,不要因為稍微的閃失就驚慌失措,我們不能時時當孩子的保護傘和避難所,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來解決,讓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是個小男子漢,應該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養成事事很依賴的心理。
自由活動時間無疑是孩子們的天堂,美麗可愛的抱枕幾乎成了閱讀前必爭的玩具。一天,區角活動開始不久,隨著一陣驚呼聲,我連忙向聲源望去:只見那只企鵝抱枕,掛在了區角掛飾頂端的鋼絲上,霖霖在一旁哭,寰寰急得趕緊伸手拿,可是怎么也夠不著,急得滿頭大汗,我連忙拿了一個小凳子,幫他們拿下,區角活動似乎又進入了正軌。
過了會兒,寰寰走過來說道:“老師,老師,企鵝又飛上去了?!蔽铱粗壑虚W爍的狡狹,明白他是故意的,于是假裝抱怨到:“這只企鵝真調皮,怎么又飛上去了。你去把它弄下來好嗎?”寰寰端了一個小凳子,大步走去,爬上凳子,自信的伸出小手。夠,夠,再夠,可是怎么也夠不著。于是滿臉疑惑的望著我說:“老師,為什么你剛才拿到了,我怎么拿不到呀?”我忍著笑,剛要開口,燕燕忙說道:“因為你沒老師高呀!”寰寰視乎想到了什么,連忙又端來了一個小凳子重疊上,便向上爬??粗麚u搖晃晃的身影,我急忙要走去幫忙。突然有股力量阻止了我前進的步伐。側身看去,康老師對我搖了搖頭說,“沒事,他們會想到辦法解決的!”
望向寰寰,我靜靜地看著他,努力的一次次嘗試著爬上,嘗試著向上夠。又一次一次的失敗,有種似乎叫感動,又似感染的名詞撥動了我的心弦。又有一群孩子去幫忙,嘰嘰喳喳的提出著自己的建議。霖霖說“還是不夠,要再加高”;瑜瑜說“不行,不行,再高就爬不上去了?!?有人道“那怎么辦呀?”;坤坤想了想說“我們再拿個抱枕,把他撞下來就可以了”燕燕疑惑道:“要是企鵝沒撞下來,這個抱枕又掛上去了怎么辦?”孩子們又陷入了片刻的寧靜。
看到這,我也陷入了深思:真不能低估孩子的智慧,只要我們放手,收獲的會是驚喜;也不能低估了孩子的耐心,只要放手,收獲的是堅持不懈的毅力。
收理了思緒,再次望向那群不知放棄為何物的孩子。不知道他們已經嘗試了多少方法,而屢敗屢戰的嘗試著,努力著。只見寰寰找李老師借來了撐衣干,站在小凳子上,努力的夠著企鵝。有的孩子扶著凳子,有的孩子在旁指揮著:“向上”,“向右點”,“對,再向右點?!?,“呀,動了,再向上用點力?!帮w下來了,飛下來了……”相擁,拍手,歡呼,跳躍,仿佛所有的動作都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喜悅。我看到了那洋溢的自豪,那因為自信而更美麗的色彩。
這樣的故事,每天每時每刻都在上演,尊重孩子思考的權利,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害怕他們受傷害;就是沒有耐心等待。殊不知,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它無意中剝奪了,孩子探究的權利,熄滅了他們創新的火花。學習,生活應該是孩子的自主行為,自主探究是孩子的權利,我們無權剝奪!放手讓他們去思考,去創造,哪怕是一丁點的成功,也將會成為他們自豪的資本,自信的源泉。沒錯“思維的信心來源于自身成功的內在體驗”,只有舍得放手,孩子才能更加獨立,快樂的成長!
如果說課堂教育是你成長的階梯,那么獨立思考的空間,更是你自信、健康,成長的前提。給你獨立思考空間,讓你更自豪,信心。這個舞臺是你的,由你做主!
6歲的男孩明明語言發育遲緩,至今仍不會張口說話,他從不與爸爸媽媽交流,只專注于自己的世界,對遙控器、鐘表等東西尤其感興趣,喜歡看廣告,樂意在地上轉圈兒;他在某些方面記憶力特別好,但理解能力甚為低下,常常詞不達意。
“目前,哈爾濱市兒童孤獨癥發病率已呈明顯上升趨勢,像明明這樣的患兒,每萬人中大約就有18.8例?!惫t大公共衛生學院兒童發育行為研究中心主任、黑龍江省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會長武麗杰教授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們應該對孤獨癥有所認識與警覺,提高早期篩查、康復矯治和干預水平,盡早把這群孤獨癥兒童從封閉的世界中領出來。
孤獨癥被納入精神殘疾。
據武麗杰介紹,孤獨癥也稱自閉癥,是一種起始于嬰幼兒時期、以人際交往障礙、溝通交流異常、言語發育遲滯、興趣和活動內容局限,以及刻板與重復的行為方式為基本特征的廣泛而嚴重的兒童發育障礙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歲前就會表現出來,并會對患者造成終生影響。
武麗杰指出,目前孤獨癥的病因仍不明了,推測與遺傳、感染、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兒童孤獨癥現已超過腦癱及唐氏綜合癥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見的疾病發展為較為常見的發育障礙性疾病。由于其發病情況的特異性和嚴重性,孤獨癥兒童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中殘聯已于20__年初將孤獨癥明確納入精神殘疾。
及早發現孩子異?,F象。
武麗杰提醒,孤獨癥兒童有幾點表現十分明顯,家長和老師應引起注意,及早發現這些孩子的異?,F象。
社會交流障礙:孤獨癥兒童喜歡獨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與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能參加合作性游戲。對父母的多數要求常常充耳不聞,但會愉快地執行某些他所感興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丟垃圾、吃餅干等。他們目光對視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時常常拉著父母親的手到某一地方,但很少主動尋求父母的關愛或安慰等。
語言障礙:這是大多數自閉癥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多數患兒語言發育落后,通常在兩至三歲時仍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部分患兒具備語言能力,甚至語言過多,但是語言缺乏交流性質,表現為無意義、重復刻板的語言,或是自言自語,模仿言語和“鸚鵡語言”很常見,不能正確運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
狹隘的興趣和重復刻板行為:自閉癥兒童可能對多數孩子喜愛的活動和東西不感興趣,但對某些特別的物件或活動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并因此顯現出這樣、那樣的重復刻板行為或刻板動作,例如轉圈、嗅味、玩弄開關、來回奔走及排列玩具和積木、雙手舞動等。他們還特別依戀某一種東西,如反復觀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愛聽某一首或幾首特別的音樂,而對動畫片通常不感興趣。
其他:70%左右的自閉癥兒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圍,約有10%智力超常。部分自閉癥患兒可在某些方面顯得能力較強,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數字、路線、車牌、年代等。多動和注意力分散行為在大多數自閉癥兒童中較明顯,常常成為被家長和醫生關注的主要問題,也因此經常被誤診為兒童多動癥。此外,發脾氣、攻擊、自傷等行為在自閉癥孩子中均較常見,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確有一定關系。
家長怎樣幫助孤獨癥孩子。
“對于孤獨癥患兒來說,5歲前治療、訓練是關鍵。早期干預能使約半數的孩子恢復正常?!蔽潲惤苷f,目前,臨床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訓練為主,藥物為輔的辦法。
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孤獨癥的孩子該做些什么呢?武麗杰建議:
對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長不要事事包辦,可給予思考、表達的時間,否則只會強化其不良行為;多向孩子表達感情,可用哭臉、笑臉等不同表情教孩子識別和觀察,讓他逐漸學習體會別人的情緒;患有孤獨癥的'孩子,一般很難接受新事物、新環境的改變,在一定階段,不妨采取實物獎勵的做法;對于患兒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鬧也不要妥協,時間一長,他發現自己這種行為沒有意義,會自行糾正;多帶孩子進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戲,這對減少孤獨癥兒童的多動行為、增加語言和交流等,有較好效果。
選擇讀《幼兒教育學》的初衷很簡單,這是一本幼教理論的書籍。常常聽一些的講座,反復的強調要幼兒老師讀過讀懂讀通《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幼兒游戲理論》等理論性書籍。其目的在于這些書籍囊括了幼兒教育的一切領域,應該是從事幼教的入門書籍。
這本書在這一學期沒有讀完,下一學期還要繼續讀。其中,想從中外一些幼兒教育的思想與做法入手,來對比今天的幼兒教育。
一福祿貝爾:游戲是生命的鏡子。
福祿貝爾在19世紀中葉在德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他的教育思想有:幼兒的自我發展原理,保育者的任務就是幫助幼兒除去生命發展的障礙,讓自我得到發展,命令式的,強制式的,干涉性的教育方法對幼兒無效。制作的玩具,取名叫做“恩物”。他強調要讓孩子在愛中成長,父母應該多給孩子愛的教育。為此,首先就必須教育母親,所以創立了世界上一個為母親們開辦的“講習會”。
自己的感想:
1福祿貝爾的“恩物”,的確名副其實。孩子們喜歡玩具,更喜歡玩玩具。每一個孩子的家里大大小小都有自己鐘愛的玩具。幼兒園教育的特殊性,更應該為孩子們準備充足的室內外玩具和玩玩具的時間。通過玩具有機的組合,鍛煉幼兒方方面面的能力。我們有責任為幼兒準備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玩具。并且把玩具從玩具架上讓孩子們拿下來,每天都能夠接觸是底線。
2不成熟的想法,我們也準備在下學期醞釀一個例如“講習所”的機構,讓父母成為會員,或者采用會員制。通過對孩子父母的教育,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一些營養方面的講座,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等。打造一個父母參與的平臺。通過組織幼兒家長參與各項文化活動,從而文而化之,以便統一思想,為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打下基礎。我園準備以“讀書”為切入點,來開展幼兒園與家長的活動。
二蒙臺梭利。
自己的感想:
1室內的互動墻飾一直是我園的軟肋。雖然有一些作品,一些內容。但只不過是簡單的墻飾,稱之不上互動。一面墻做好之后,想讓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弄得花里胡哨,或者神神秘秘的,都是老師從自己想當然的角度出發,一點實際的意義也沒有。首先墻飾應該從孩子的角色和孩子的作品出發,讓孩子關注這一面面墻,讓每一面墻會說話。室內的主題墻飾高高在上,孩子看不到,家長看不著,也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今后的工作中,包括氣象角,主題墻,互動墻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真正成為孩子的樂園。
2教師的包辦代替。
老師什么事都愿意做,幼兒的話替幼兒說了,幼兒的事替幼兒做了。不會給自己時間,更不會給幼兒時間。停下來,聽聽他在說什么,停下來,聽聽他在想什么。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展現,自由的說,自由的行,自由的想。什么叫創設?一個劇本,創設就是編劇。什么是觀察,觀察就是攝影。什么是指導,指導就是導演。主角是誰?孩子啊。
三陶行知。
自己的感想:
1當今的在園的幼兒缺少社會實踐,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這條紅線。但是幼兒真的喜歡親身融入到社會之中,他們真的喜歡大自然,喜歡山,喜歡水,喜歡花草魚蟲;喜歡超市,喜歡市場,喜歡風雪雨電等等。我們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給孩子們創設這樣的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們多多親近自然接觸自然。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都有孩子們喜歡的事物,丟掉書本古板的講解,讓他們自己親親,摸摸,嘗一嘗。
2我們敢解放嗎?不敢!首先,不敢解放自己,就更不敢解放兒童的頭腦。你不敢讓他遐想,因為你認為他在瞎想。你不敢解放孩子的雙手,你怕他瞎弄,出傷,弄壞書本,弄壞玩具,弄傷別人。更不敢讓孩子在老師看不到的空間里自由存在,更不敢把充足的時間交給他們。只想大手拉小手,這樣我們心里才踏實。我想,想變革,想創新,最重要的是敢于嘗試,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四陳鶴琴:
陳鶴琴1920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創立了活教育理論,以自動代替被動,自動的學習,自發的學習;做中教,做中學;五指活動,健康,社會,科學,藝術,文學。
自己的感想:
陳鶴琴的“五指活動”就是今天的五大領域,都快一百年了,我們孩子沿用。只不過是把文學換成語言,而我本人更傾向于叫做文學,語言肯定沒有文學的范圍更廣。讓孩子和家長多讀讀書,多看看報,在網絡上,在電視里面擠出一點點時間,有點書香氣。
時光過得真快,轉眼間這個學期又開始了??葱∨笥褌円惶焯斓亩?,一天天地在長大,心里總是樂滋滋的,和在一齊真的很開心,仿佛自我也回到了童年一般,和他們在一齊盡情的玩耍,任何煩惱都被這爽朗的笑聲沖到云外去。這或許就是孩子那顆天真無暇的童心所具有的魔力!這讓我感觸最深,有時甚至想:我不僅僅是在教育他們,其實我也在受他們的影響。真正的生活在他們當中,才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成為他們老師的那份自豪感。
選取幼師,是我的夢想,站在教育的講臺,是我的追求,短短兩年的教育生涯中,讓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教育工作中,讓我學習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雖然,站在教育的講臺上,感到工作壓力之大,工作之累,講好每一堂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務必課前的備課,課前的設想深思等等。但每當想到孩子們那天真的笑容以及未來的期望,一切都是值得。
“三歲定八十”可想而知,的重要性。雖然自古以來,也有“萬事開頭難”的說法,但是作為一名幼兒,在這一個時期中,模仿潛力是十分的強,讓人望之驚嘆,學什么都很容易上手,作為這一個階段的幼兒來說,天真無憂無慮,在對任意事物之中,都是充滿了好奇感,充滿了奇思妙想,所以理解潛力當然是最強的時期,而身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們,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今后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務必先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與幼兒接觸時,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使幼兒有一個好榜樣。
如何去帶好幼兒一向是我們作為幼兒老師研究與討論的話題,俗話說:“世界上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需要全方位的發展,作為教師務必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設計適合幼兒需要的各類科學活動。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均為課程。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是幼兒學習的內容,這種課程的設定是根據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主要是培養幼兒對一切事物的興趣、習慣、良好的性格,而知識上的要求是追求知識的廣度而不是深度。我們許多家長認為“上課”是學習,那你對學習的理解太狹窄了,上課是獲取更多的是知識的學習,生活活動所獲得的行為、生活、衛生等習慣上學習?!皩W習做人、學習生活、學習交往”這些才是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內容,請家長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一味地追求知識的堆積,忽視孩子其他的發展。不同的學習形式、學習內容保證了幼兒的全面發展,身心和諧、心智平衡地發展。
學習做人:在幼兒園里孩子們要學會了禮貌、學會自控、學會分享等等。進了幼兒園,孩子知道向老師問好,課堂上知道聽老師的口令,知道老師上課的時候,不能隨在教室里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老師說話。
學習交往:其實,許多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社交經驗,幼兒園又為孩子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教他們怎樣保持友誼,教他們在沒有教師和媽媽幫忙的情況下自己怎樣獨立解決小伙伴之間產沖突。
學習生活:在家里,爸爸媽媽看到自己的寶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紐扣、梳頭發、拿玩具,總是會忍不住幫一把。但是在幼兒園里,老師不可能像爸爸媽媽一樣對這么多小朋友做這樣的關照,他們會要求孩子們在規定的時間里穿好衣服,要求他們在多少時間內到教室外邊排隊。親愛的家長如果您能學會對孩子“舍得讓孩子吃虧”“舍得讓孩子受苦”“舍得讓孩子受教育”“舍得讓孩子自己成長”。你會發現孩子比在家里的時候乖多了,能干了,各方面能力也提高了,有相當的自信心了,再也不需要爸媽時刻關注著他、幫著他了。讓我們家園攜手共同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空間。
快樂是每個幼兒的本能,當然,在玩耍過程中,必然會有不可避免的沖突、吵鬧、打人。當然,這種打人并不是我們大人們心中想象的暴力毆打行為。孩子們心中認為是一種心理報復。常見的消息不過是抓住對方幾次,打對方幾次,對自己和對方沒有太大的傷害,所以作為我們的老師和監護人沒有必要擔心勢頭。沒有必要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教孩子。那樣的話,只會產生回歸心理,結果會變得嚴重。
在我看來,當類似的情況發生時,老師應該根據情況,心理轉移法的效果會更理想。例如,有一次,我們班周天宇的孩子們憤怒地發現了。我想我告訴王鵬飛的孩子們打他。當我看到這種情況時,我什么也沒說,我給他打了一杯水,說:別生氣,現在喝水,然后告訴老師好嗎?周天宇看著我接著杯子喝,喝完后沒有馬上解決他的問題,對他說:喝水的時候聽到了咚咚的聲音嗎?當時你心中的不滿,想想整個事情仲凱為什么打你?你在哪里做錯了?周天宇低頭好久沒說話了。那么,現在該怎么辦呢?我鼓勵他。老師,我不小心踩到了他的圍巾,他推了我,知道該怎么辦。撒腿出去,我出去的時候,他和王鵬飛玩跳繩。效果很好,他們剛才的煩惱早就跑到了九霄云外。別忘了孩子容易被新事物指揮。
年齡越小的孩子喜歡故事情節簡單、感情對比強烈的書。他們渴望好心馬上得到好報,邪惡必須很快收到懲罰。在短時間內令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地越頻繁、對比越強烈他們就越是喜歡。在聽讀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手捧小臉神情專注,有的則這兒摸摸那兒,似乎很不專心,有的則手舞足蹈情難自已,有的則可能盯著窗外發呆,這時我們大可不必煩惱,無論他們外在表現如何,其實都在豎著小耳朵認真聽呢!可惜很多朗讀者總是希望小孩子安靜些、“專心些”、多思考些,因此常常中斷朗讀過程,去“維持紀律”,實在是大煞風景的做法。如果實在對孩子的聽講狀態很不放心,可以采取聽完后回答問題的做法督促他們認真聽,但要特別注意,所提問題必須非常簡單,最好不要提那種讓孩子發感想談心得之類需要動腦筋的問題,畢竟,保持孩子的聽讀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在給孩子讀書之初,我多方收集各種短小精悍的民間故事和童話,然后再抽出大量時間精心選擇適合孩子的篇章?,F在市面上充斥著粗制濫造的所謂“童話故事”,不但語言粗鄙、構思呆板,有的甚至連思想內容都成問題。于是很多老師推薦繪本。繪本是個好東西,也適合兒童心理特點,但現在的繪本價格普遍很貴,很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如果由老師讀給孩子聽,孩子只聞其聲(文字)不見其影(彩圖),繪本也就不能被稱為繪本了。因此我常常因泥沙俱下珠璣難覓而犯愁。
好在隨著孩子聽讀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逐步向長篇童話過渡,這時可供選擇的范圍就大多了。
新蕾出版社推出的《國際大獎小說》系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非常適合孩子們聽讀。這些作品大豆來自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和國際安徒生獎,語言風趣,格調清新,故事情節新鮮有趣,不只是孩子,只要真正讀進去,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會有欲罷不能之感,比如我特別向家長們推薦過的《一百條裙子》、《時代廣場的蟋蟀》、《親愛的漢修先生》等等,都曾經在我們班掀起聽讀熱潮,不僅孩子百聽不厭,甚至家長們也是大呼過癮,有位家長當天晚上就將《一百條裙子》從頭到尾朗讀了一遍,接著是第二遍、第三遍。
光明日報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六角叢書系列組品也堪稱上乘,我們班級讀書會的親子共讀的《柳林風聲》就是這個系列中的佼佼者,雖然為了降低成本和價格,這套叢書大多是經過刪節的改編版本,但質量還是很值得稱道。當然,如果遇到價格適中的全譯本,我們還是要盡可能地選擇原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一向是質量與品位的保證,一直以來為大家奉獻了不少兒童經典,只要碰到,隨意購買任何一本,都不會有大呼上當的那一天。被很多家長津津樂道的《夏洛的網》、《吹小號的天鵝》等都出自上海譯文之手。
根據我們班級讀書會共讀《柳林風聲》的體會,年齡小的孩子不太喜歡大量的抒情與景色描寫,而對俏皮的對話、活潑的情節特別感興趣,除了剛才提到的那些出版社、那些書之外,我發現林格倫的系列作品可能是最適合孩子們聽讀的作品。這要感謝香雪兒的推薦,以前很少接觸兒童文學的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林格倫這個名字,而且對一向對那種“畫多字少”和“字大版疏”的精美圖書不敢興趣,認為純粹是華而不實的斂財之作。后來還是因為香雪兒老師的推薦,我想反正也不用掏錢,就很隨意地“答應”要一本,于是她就給我挑了一本《淘氣包埃米爾》,于是整個下午我都在咯咯的傻笑中度過,于是兩天之內我將這本書從第一個字瘋狂地讀到最后一個字,于是我專門跑到花園路新華書店買了書店僅有的林格倫作品《長襪子皮皮》、《獅心兄弟》、《米歐,我的米歐》和《吵鬧村的孩子》。這真是一套了不起的好書,想象奇特,語言風趣幽默,沒有一句說教卻每每讓閱讀者心有所悟!這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作家,她竟然對兒童的世界了解地那么深入、對兒童的心理把握得那么透徹!她竟然能寫出那么激動人心、引人入勝的絕妙問題!
當然,無論多么好的作品,如果朗讀水平不高也會使作品的魅力大減。晨軒的母親夏國霞同學就談到過這樣一件事,她說只要她那天累了,朗讀時不認真或者感情不是那么充沛,晨軒就感到興味索然,不能專心,并且一再提醒“媽媽沒有認真讀”。因此我在班級讀書會上向家長們反復強調一定要有美讀意識,這樣才能將作品的魅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美讀者不一定普通話多么標準,但態度一定是認真的,對文本一定是熟悉的,聲音一定是抑揚頓挫、富有節奏的,語速、語氣和語調一定是隨著情節的發展不斷變化的。這樣,哪怕你是用家鄉話朗讀,孩子們也會聽得津津有味。
好讀書,選好書,讀好書,雖然很費工夫,但一想到自己是在為孩子的一生奠基,一想到自己提供給孩子們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生長素,便是怎么辛苦也值了。
自己選擇“怎樣玩,如何玩”【1】。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
孩子們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
如何使游戲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如何在游戲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玩什么,怎樣玩,玩多久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放開手,給予他們自由發揮潛能的機會。
游戲都有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
游戲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也可以在孩子選擇了“今天玩什么”后,再來問問:“你們想怎樣來玩這個游戲呢?”此時,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規則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
當一個游戲提出多種玩法時,我們可以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就會自己得出一個結論——“這樣玩是最好的”。
例如:玩“瓶瓶罐罐總動員”時,幼兒提出了很多種玩的方法,有的可以一個一個套在一起,幼兒可以把它們一個搭起來等不同玩法?!蓖ㄟ^實踐,孩子們提出的規則要求沒辦法完成或是很難完成時,我們也要讓他們去試一試,在試過之后他們自然而然又會得出另一個結論——“這樣玩是不行的!”。
實例證明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了行為方式,才能真實的表現他們的心理狀態,反映他們的發展水平,毫無拘束的表露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他們頭腦中所想到的一切。
總之,撒開手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的去選擇游戲的方式方法、規則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開展游戲過程中,教師做到“放”、“導”結合,會讓幼兒更深地體會“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從而也會體現出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真諦。
聽故事【2】。
在一次即將吃中午飯前的半個小時,當幼兒把小手洗干凈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過后一提問,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將這個故事重復講了一遍,并要求過后誰也來當當小老師,在把聽到的講給同伴們聽。
結果,卻令我很意外,請了兩個聽得專心的小朋友,講得都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
但我還是給予肯定評價,以一些傾向性語言暗示引導幼兒。
例如:”楊xx因為聽得認真,一下子就能聽出故事講的主要內容,””你們看,王xx講得多好啊,是因為他聽得認真,”等等。
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講的孩子,又給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在我再次講故事時,又給孩子們提出要求,孩子們聽得比以前好多了。
我相信教師要有耐心地慢慢培養,對有進步的'幼兒,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定,獎勵,慢慢會培養起孩子們的良好傾聽習慣。
瓜瓜吃瓜【3】。
有個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他叫瓜瓜,就是西瓜的那個瓜。
他干嘛叫瓜瓜呀?原來他生下來的時候,胖墩墩,圓滾滾,就像個西瓜。
他爸爸正想著給他起個名字呢,他媽媽說:“甭傷腦筋了,就叫他'瓜瓜'吧!”
瓜瓜可愛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幾大塊,吃完了,把小背心往上一拉,挺著圓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澎澎澎”地響,說:“西瓜在這兒呢!”
有一天,天氣熱極了,瓜瓜又鬧著要吃西瓜。
媽媽拿出一個小西瓜來,對瓜瓜說:“就剩這個小的了,先吃著吧。
一會兒,外婆要來,說不定會給你帶個大西瓜哩!”
媽媽切開西瓜,上班去了,瓜瓜斜著眼兒瞧了瞧那西瓜,翹起了嘴巴,心想:“哼,這也叫西瓜?”可他怪口渴的,又想:“瓜兒小,說不定還挺甜哩!就拿起一塊,咬了一口。
哎,一點兒也不甜。
他吃完一塊,心里生著氣,一甩手,把西瓜從窗口扔了出去,掉到胡同里的路上了。
剩下的幾塊,瓜瓜氣呼呼地咬上幾口,也一塊接一塊地往窗口外面扔。
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帶個大西瓜來,又大又甜的,那該多好啊!他就趴在窗臺上,一個勁地往胡同東口望著。
外婆每次上他家,都是從東口來。
喲!來了個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沒錯兒,是外婆來了。
真的,還抱著一個大西瓜呢!
瓜瓜大聲嚷嚷:”外婆,我來接你--“然后連蹦帶跳,跳下樓去了。
外婆聽見了,心里一高興,加快了腳步。
走到垃圾箱旁邊,不小心,一腳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手里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個粉碎。
外婆一邊爬起來,一邊說:”哎喲,誰把西瓜扔了這一地!“。
咦,西瓜怎么這么小--壞了,可不是他自己搬掉的嗎?瓜瓜偷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頭,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塊一塊的拾起來,丟到路旁垃圾箱里去。
瓜瓜再看看外婆帶來的大西瓜,瓤兒紅紅的,一定很甜,可惜全都碎了,沾上了泥。
他只好咽著口水,拿起碎瓜塊往垃圾箱里扔。
小朋友,你們猜猜:瓜瓜聽了外婆的話,心里是怎么想的呀?”
故事目標:學習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詼諧。
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疊音詞較多(如“瓜瓜”、“圓鼓鼓”、“氣呼呼”、“嚷嚷”、“猜猜”等)要處理好輕重音。
幼兒園吸引孩子的地方在哪兒?為什么有的孩子愿意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為什么有的孩子幾個月下來還是無法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是最近一段時間,網友們問我的一個主要問題。
和網友們討論幼兒園的利弊,討論孩子對幼兒園的態度,有的網友很困惑,為什么自家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前總是很不情愿,總是要哭上幾聲,等進了教室就一切如常了;有的網友痛訴幼兒園的缺點,比如幼兒園總給孩子看電視,老師讓孩子喝水是給家長看的,而不是為了要讓孩子多喝水;還有的網友羨慕小米的幼兒園總能有這樣豐富的活動,恨不得能轉到小米現在的幼兒園來。
其實,個人認為,任何一個幼兒園,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就如古語常說的“我之良藥,你之砒霜”,可能在我看來是一所很不錯的幼兒園,而在另一個家長的眼中看來,卻是相當差勁的。因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觀點自然就不同了。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滑滑梯的時候,或者奔跑的時候,可能摔了磕了,這在我看來,都是不可避免的,老師的確是該盡好監護的責任,但也不能避免意外發生。別說老師了,就是家長自己帶一個孩子,都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更何況是幾個老師帶二三十個孩子呢?又比如小米的幼兒園在10月底時,出現一例手足口病,在我看來,幼兒園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就通告了大家,采取了消毒、隔離等措施,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可是有的家長卻在研究著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是否要追究幼兒園的責任;比如有的幼兒園教孩子識字、算術等,有的家長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就學這些太遭罪,可有的家長卻恨不得孩子能多學些再學些......
在如何給孩子選一所好的幼兒園時,我就曾經提到過,考察的一個辦法就是和這個幼兒園里的孩子交談,問他們對幼兒園的感覺,肯定是最直觀的。如果孩子喜歡幼兒園的生活,提起幼兒園來是眉飛色舞,那么多半是錯不了的。而幼兒園為什么會吸引孩子呢?不外乎兩點:老師好,對孩子親切;幼兒園玩具多活動多,玩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哭。至于是否真的能讓孩子學到什么,倒還在其次了。
老師好,這點相當重要。畢竟在五天上幼兒園的時間里,和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熱情開朗的,真心喜歡孩子的老師,孩子會很敏感地察覺到的.。這也是為什么家長總會“抱怨”,自己說的孩子不聽,老師說的倒象是圣旨一般,說什么孩子就聽什么。除了幼兒園老師在孩子看來比較有權威性,也懂些心理學外,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多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我喜歡小米現在的幼兒園,是因為小米每次看到老師們,都會很親熱地撲上去,哪怕是暑假里跟著我四處游玩了一個多月,再回到幼兒園的第一天,也是如看到久違的親人一般,抱著老師不放,全然沒有一點想家的心思。而老師們,不管是不是小米班上的任課老師,看到小米都會親切地打招呼。和孩子交談時,老師多半都是會蹲下身子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我也常常會看到一個老師身上撲了好幾個孩子,那樣地親昵,如果不是真心地喜歡著孩子們,孩子們也不會如此“放肆”的。
在幼兒園開張的最初,園里其實還是沒有任何玩樂設施的,可是孩子們依然每天都能在幼兒園里過得很開心。最起碼,小米同學是天天盼著去幼兒園的。盡管幼兒園里的書沒有家里的多,玩具也沒有家里的多,可是小米每天都會唱“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里朋友多,又唱歌來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樂”。因為幼兒園會組織一些活動,老師也會帶著孩子們玩一些游戲,甚至還會變廢為寶。這也是幼兒園之所以會吸引孩子的一大原因。
上一周我們家長就被邀去幼兒園看了一場木偶劇,由幼兒園的老師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半個小時的時間,演了兩出,《小烏龜上幼兒園》和《拔蘿卜》?!缎觚斏嫌變簣@》,大概是給初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看的,象小米這些早對幼兒園生活非常習慣的小朋友來說,對于如何讓小烏龜更快地適應幼兒園,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讓好朋友來幫助小烏龜”!“安慰它!”
《拔蘿卜》的故事,小朋友們那更是耳熟能詳了,但是在看到老爺爺、老奶奶、小姑娘等人抓著蘿卜“嘿喲嘿喲”地拔時,大家都是哈哈大笑。畢竟這樣的木偶劇,比故事書里可是更形象多了!
(演出開始前,孩子們就坐。后頭坐的都是家長??纯葱∶淄瑢W在哪兒,正襟危坐,頭也不回一下的那個,就是咱家小米?。。?。
當然,象這樣的木偶劇可能不是每個幼兒園都會有。但如果在教學中,體現一種親力親為、變廢為寶的理念,就是我相當欣賞的了。只要是有心的幼兒園或老師,都完全能做到。比如小小班的教學中,都會有一期的主題,是認識植物。在小米原來的幼兒園,是直接讓家長買一盆綠植帶到學校,成立一個綠植區。而在現在的幼兒園,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做法。同樣有綠植區,可是那兒的綠植讓你看了是那么地熟悉,幾瓣大蒜、一根胡蘿卜、一個芋頭、兩個柿子......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就能見到的果蔬,生根發芽的樣子,你見過嗎?說實話,最起碼柿子長出的綠芽,我還真沒見過。孩子們一天天地觀察這些芽芽,是不是比現成的綠植帶來的印象更深?而發芽所需要的土壤、水分等條件,也無須再有更多說明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8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