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心得體會是培訓過程中反思和積累的重要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提升學習效果。上過培訓卻感到困惑于寫作培訓心得體會?不妨看看以下學員分享的經驗和心得,或許會給你一些啟發。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區電教站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堅持不斷創新精神,以教研工作為龍頭,帶動現代教育技術各項工作,緊緊圍繞多媒體輔助教育、教育信息化與教師培訓三項主要工作不斷求新,使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等工作中發揮更大效益,使現代化教育更上新臺階。
二、主要工作:
1、落實各辦公室、教室的電教設備,盡力做到維修及時,服務到位。在預備周為教師辦公室配備安裝好辦公電腦,交由責任人專人負責,注意機器的衛生保養和正常使用。
2、配合課改需要為教師制作相關電教軟件。結合武昌區教育局開展的小學第七屆教學主體質量月的活動,圍繞”這一中心問題,開展教師的教學軟件設計及制作的校本培訓,35歲以下教師要求本學期每人設計制作一個所任教學科的教學軟件。
3、配合學校中心工作,做好攝像、攝影、工作,做好大型集會的音響器材的準備,及時做好音像資料的刻錄和備份。
4、加強與區、市、省電教館的聯系,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技術培訓,參加區信息中心的網管培訓,保障網絡暢通,提升電教人員業務水平,加強動態網的設計與制作,落實學校網站的重建工作。
5、在建立了學校網站的基礎上,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人人參與學校網站的建設,豐富學校資源庫,及時發布校園信息,并準備開通學生園地,家長園地,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我校的網站建設。
6、組織好部分教師參加全省組織的信息技術考核工作。
7、認真組織好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積極參加區信息中心舉辦的網上論文評比、信息技術教案評比、教育電視作品大賽及教育電視論文大賽系列活動。
8、進一步完善學校數字化平臺,切實讓其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
文檔為doc格式。
。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后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局限于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小學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升華”,要進一步加工信息技術教材。
3、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創新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于創新。
4、分層次教學。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布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5、合理選用并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學習、借鑒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采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系,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所以,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經過8月11日至20日為期10日的信息技術培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有很多的感悟。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使我感受到教學工作任務的艱巨。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本知識課件的制作上。使我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
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在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青年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
1、通過培訓使我收獲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特別是董老師的個人專業成長更是一下打開了我心結“做自己的事,認清方向,執著努力,不至于在過程中丟失”“人一怒就變成豬”讓我平息了內心的煩悶。
2、通過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
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3、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可以說終于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信息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4、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5、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
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通過培訓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要盡快團結行動起來,利用現在教育技術和國際互連網,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
文檔為doc格式。
。
各門學科都有美的因素,在其它學科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決不是要將各學科都上成藝術課,也不是要以美育點取代知識點,而是將美育的原則、方法融入到各科教學中,將美育與各學科教學緊密聯系,進行有機滲透。
教師如果能充分挖掘教學中的美育因素,不僅可以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培養學生美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倍受感染,還可以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下獲取學科文化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去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使各個教學環節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1.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敏銳、準確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提煉,讓美凸現出來,例如:幫助學生感知文件夾的結構美、操作系統的界面美、電腦作品的風格美等。只有學生感知美的存在,他們才會在實踐中自覺地去運用和遵循那些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操作規則。
2.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性學科,應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隨著因特網的廣泛普及,信息技術教學中更多地要求學生從網上去獲取所需信息,青少年學生在網絡探索中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信息。信息技術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鑒別網上信息的美與丑、優與劣、真與偽,在審美境界中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冶。
3.形成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教師應培養學生善于將自己獨特的美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實現美的創造。在信息技術中可表現為創設桌面環境的風格美、電腦作品的藝術美、網上交流的語言美、文件管理的結構美等。
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使其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情景,是最好的滲透方式。
1.在導入中營造氣氛美。新課的導入與美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悄無聲息的發生效果,使學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對新課產生了學習樂趣。如,在“信息及其特征”這節課中,我借助圖、文、聲并茂的課件進行導入,在學生進入機房時,音箱里就開始播放“12秒91,劉翔贏了,劉翔贏了,劉翔創造了歷史,一個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創造了歷史…”同時在手機上播放該視頻。在引起學生強烈的關注后,再引出本節課的任務。
2.在交流中體現語言美。語言是進行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工具,一堂課的效果好壞,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很重要的。對信息技術教師而言,教學語言的運用不僅應做到概念準確、邏輯嚴謹,而且應富有情趣,形象生動。如,講到“網站的設計”這一課時,我先問學生:“中國首都哪里?”“北京,這誰不知道呀!”異口同聲,并且臉上多是不屑的神態。我接著又問:“那你們知道北京有哪些旅游景點呢?”得到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許多同學見自己想說的別人已經說了,教室突然靜了下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一致轉向了我。
有同學忍不住懇求我:“老師,那您知道得多,全都告訴我們吧!”“其實老師知道的也不比你們多多少,真是慚愧!那大家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家鄉,并且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外地的人,讓他們也到我們這里來旅游呢?”“想!”同學們的聲音異常響亮。
在老師介紹完網站流程之后,同學們每3人為1組,紛紛以“中國北京,魅力首都”為主題設計自己的網站,內容從北京的人文、地理、歷史等各個方面展示仁懷的風貌。
3.在演示時表現出作品美。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著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與審美水平的兩極分化的現象。很多學生電腦操作水平較高,但制作出的電腦作品無論從整體布局還是從色彩上都缺乏美感。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演示中,要充分體現作品美,多角度地展示美的因素,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恰當補充一些美學知識。如在演示多媒體電腦作品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評價作品的整體風格、色彩運用、結構布局、動靜搭配、聲效運用等處理方法。即使是在文件夾的創建教學中,教師也可不失時機地從審美和方便管理入手,強調擁有一個結構清楚的文件夾的必要性。
各自的個性美。下面兩幅圖是我校四年級8班章清揚同學的參賽作品,作品中成功詮譯美育在學生創作中的意義及作用。作品內容的挖掘,使其在審美境界中有了質的飛躍!
5.在評價中肯定共性美。五彩繽紛的現實世界可容納每一個學生的奇思妙想,評價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尊重美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絕對統一的尺度去度量,更不要簡單地推廣美感的樣板。
評價的角度可以是多維的,如可以從創意、技能、品質、美學等多方位加以評價。評價的主體和對象應是學生,教師應更多地讓學生來自評、互評,學生在評價中應學會自覺地去發現和肯定其他同學作品美之所在。
在充分尊重個性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同學們發現個性美中的共性美,因為只有共性美才能喚起大多數人對美的認同,大自然中各種美都有相通之處,這一點一定要讓學生懂得,否則,過分強調個性,可能會導致某些同學認識上的偏差,弄出一些“印象派”的東西,走向另一個極端。
6.在網絡上強調行為美。信息技術教師應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網絡公約,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做到“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青少年網上文明公約當初是我獨立設計成展板釘到微機室墻上的,我從來都不把它只當作擺設,當作供上級檢查的花樣,而是切切實實應用于實踐,無論在因特網還是校園網上,都讓同學們對照行為,自覺遵守。
信息技術課堂中實施美育教學是必然之路,當今社會已經將人類帶入了嶄新的信息時代,網絡及計算機的飛速發展,更加快了信息時代的前進步伐,縱論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指出信息素養已成為人的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信息技術的教育雖然不像學校教育那樣繁雜,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自然少不了美育的熏陶。隨著我國經濟和教育的發展,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正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其在學生美育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正越來越明顯。
面對人類社會步入21世紀高科技時代,人類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內容的現代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均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信息技術課已作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納入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結合近期上網對新課標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我的體會是:《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取代了大綱,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大綱》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難度和教學程序規定過細的做法,并在理論上追求面向所有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與以前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有兩點,一是課程設置的基點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條件的限制及各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一,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差異很大,這就導致了很大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從農村、鄉鎮來的學生沒有接受過較好的或系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因此當時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以“零起點”為基點的?!傲闫瘘c”保證了信息技術學科基礎差的學生能通過教學逐步提高,但卻造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學習同一或相似教學內容的尷尬局面。這使得有較好基礎的學生,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得不到什么提高。而新課程的設置不再有“零起點”的限制,認為初中生通過學習已經具備了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高中課程是在此基礎上設置。這將使所有同學都會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獲得提高。二是教學內容的不同。從以前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可以看出,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并掌握計算機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word、excel等,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新課程的設置則是在高中階段統一學習必修模塊,并至少選修一門選修模塊。通過必修模塊對初中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升華,讓學生更全面、系統地了解信息技術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合作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單純學習某幾個常用軟件的使用;通過選修模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進行個性發展,讓他們能夠較深入地了解和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某一領域。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要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任務”,是用非計算機手段難以實現的。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課的理想教學環境是人手一機,學生上課的最佳過程是邊聽講(或邊看書)邊操作。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用得最廣的教學方式便是任務驅動式教學。以前的高中教材,主要學的是計算機操作能力,學習操作系統及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等。在教學中普遍采用“操作演示----任務驅動做練習----評價”的方式,在教學中會設計若干任務,通過一個個任務的完成來使學生掌握各種技能。對于信息技術基礎來說,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升華,逐步提高信息素養,培養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獨立主動去學習和探索新的軟件以達到觸類旁通的程度,發揮學生大膽探究的精神,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畢竟是一門新興的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鑒;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我們還只是一個新手,但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卻是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先驅者,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開辟,勇于創新,在探索中尋求道路,在創新中總結經驗,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創造適應二十一世紀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而奮斗!
2017年12月21日在莘縣明天小學召開了小學信息技術優課展示教研會,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老師,我有幸前去參加,聆聽了莘縣實驗小學孫曉敏老師執教的《畫幾何圖形》和另一位老師《藝術字扮漂亮》兩節課。下面我重點談一談孫曉敏老師的《畫幾何圖形》這堂課,談一談我自己的心得體會。
1、孫老師的這節課能夠以學生為主體,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演示”“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設計都非常巧妙,教學環節合理,教材分析準確到位,課前準備充分,基本功扎實,非常自如地駕馭課堂,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好。學生大部分都會了,用logo各種命令,來控制小海龜的移動軌跡。
2、孫老師的課堂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能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實踐學習掌握所學知識點,思路清晰,學習方法靈活多樣,課堂氣氛活躍,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沒有一味的采用“填鴨式”教學,而是通過“任務驅動”出示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要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在操作中學習掌握知識。學生既不覺得累,又學到了不少知識,事半功倍。
3、在課堂教學中,申老師都體現了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學生遇到問題時,并沒有一味的詢問老師,而是更多的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共同探尋解決方法,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培養了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為今后的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聽完這節課后,讓我受益匪淺,但是有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經常浮現著。那就是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呢?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呢?如何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是我對此問題的一些看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手段和工具。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結合這一目標,從以下幾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具體情況,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讓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其次,教師還應當不斷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備出適應學生發展、適應課堂教學需求的好課。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排除學生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學生都喜歡新奇、有趣的事情,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生的記憶效果。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到感興趣的事件或環境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相對突出,而且信息技術理論課的枯燥使得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方法不適應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尋求新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
1、形象教學法。
小學生對物體的感官認知超過了理性認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實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根據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有優勢,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如《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教學開始時,教師應有意識地不說電腦術語,而是讓學生自己接觸電腦。首先告訴學生計算機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名稱與電腦實物配件相結合,接著引導學生看看每個部件的線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小學生不僅可以很快地了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間是如何連線的,更可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提高學習興趣。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在各個學科都得到了運用,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也不例外。任務驅動法是教師提出一系列的任務,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學環節的設計應具有靈活性,教師應當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以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其次,教師應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擔當指導者、引導者的角色,在不束縛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加以指導;最后,教師應做到賞罰分明,及時對學生的作業作出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以便學生能及時地糾正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3、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即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獲得知識。這種方法經常還用于在小學課堂中,而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更加促進了游戲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游戲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識,敢于參與,勇于表現,慢慢地把“學計算機”變成“玩計算機”。如學習“鼠標、鍵盤”一課時,教師可先教會學生使用鼠標,再講一些基本的鍵盤知識,讓他們慢慢地學會控制計算機,同時借助一些益智游戲幫助學生熟悉計算機,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控制鼠標、鍵盤,熟練掌握電腦的開啟和關閉。如此一來,既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電腦基礎知識,又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現“寓教于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
1、“以優助差”,充分發揮優生的作用,同學之間互助學習??梢圆捎眯〗M協作的學習方式,協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成效,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網進行資源共享。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團結協作精神。
2、“能者為師”,讓學生走上講臺,當小老師。例如,學生進行指法訓練時,因為鍵盤指法是計算機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初學者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所以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訓練。但由于有的同學對電腦很陌生,操作時很僵硬,所以我就挑選打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邊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生之間更能溝通,這樣互教互學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對電腦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它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利用不當,它會影響我們的工作生活甚至誘發犯罪。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把一個個天真可愛的孩子帶入因特網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眼光局限于課本,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及時尋找一些比較前沿的富有趣味性的內容來充實信息技術課堂,認真實踐,及時總結,才會有創新,才能提高學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我有幸參加原州區培訓中心組織的為期四天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我心里清楚的這次的培訓和以往不同,因為這一次是帶著任務和壓力來的,目的是讓我們把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課程,如何傳授給我們的學生。
這次培訓共安排了4天的學習時間,11月3日我們聆聽劉志有導師給我們詳細的闡述了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相關問題的說明和要求,同時也說明這次培訓應該注意的問題。接著黃文波導師講述了《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以及《寧夏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的使用說明》,從國際國內等方面說明了信息技術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我知道“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最后祁懷玉導師又對信息技術應用、教材的使用、機房的管理技能、設備的維護等等,進行了很詳細的講解,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11月4日上午,我們(2)班的學員到原州區四小進行觀摩,聽了1節三年級的信息技術課《多邊形和墨水瓶工具的應用》,聽了后,才知道小學信息技術課該怎么上,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并且上好。第二天,我們又分小組進行備課,演練。我們小組對《讓學生學會正確開、關機》這一課進行了演練,由我講給同行們聽,讓同行進行點評,請在信息技術方面教學經驗豐富的周老師給大家評、講。最后經過劉志有導師的指點,使我明白了給學生們上這一節課時應從什么地方入手,該注意什么問題,從而更好的上好每一節課。
經過這幾天的培訓,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操作中,都使我受益非淺,認識到這次培訓的責任很重大。并對自己的信息技術專業進一步提高。
對于剛剛邁進大學校園的我來說,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尤其是對大學的課程,更是一無所知。我學的是測控專業,,連最基本的一些信息技術知識都不知道,所以很是煩惱。而通過上信息導論課,讓我在上專業課之前奠定了一些知識基礎。學到了許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讓我覺得計算機也不是特別的神秘,只要多學習知識,多動手練習,就會有所提高。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讓我對計算機產生了更多的興趣,不再那么迷茫,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wps、word、表格處理軟件。
excel、輔助設計軟件。
autocad等。常見的微機操作系統有:ms-dos:字符型單用戶操作系統。ms-dos的組成(4個模塊):boot、、、。windows:windows95/98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多任務的操作系統。windowsnt/2000是圖形界面的網絡操作系統。unix:是多用戶多任務的分時操作系統。系統本身采用c語言編寫。linux:是運行在pc機上的免費具有unix特性的操作系統。有了這些知識的積攢,使我對計算機有了更多的認識,對它的結構、組成,明白了許多。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電氣信息專業未來的培養方案和大二以后要學的知識。我覺得對我們新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對將來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自己的規劃更加明確了。
以計算機科學理論為基礎,系統地掌握嵌入式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并應用于科學研究、應用開發等領域。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軟、硬件相結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溝通能力的工程型、應用型人才。
學生畢業后可在it行業(信息技術產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門從事嵌入式系統研究、設計、開發、測試、維護、銷售、教學、培訓等工作。
2.軟件工程專業。
培養多層次的實用型、復合型軟件工程技術和軟件工程管理人才。
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知識面較寬,有一定外語應用水平,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應用型計算機專業高級人才。
畢業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也可以從事計算機工程技術的系統工程等技術應用的多層次、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1.信息工程的課程名稱有:數理邏輯、圖論、數據結構與算法、數字邏輯電路、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基礎、嵌入式軟件設計.。
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理邏輯、圖論、數據結構與算法、數字邏輯電路、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
3.軟件工程:數理邏輯、圖論、數據結構與算法、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面向對象分析與uml、軟件過程管理cmm、軟件工程概論、軟件測試技術、軟件項目管理。
我還了解了像數據結構與算法、數據庫、c語言程序設計、匯編語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c++)、電路原理、數字邏輯電路、電子工藝實習、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原理等等,這些專業名詞的概念。
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讓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電氣信息這個專業將要學習什么,和將來的就業方向。使自己看清了未來的路朝向哪里,能更好的為自己做好未來的規劃。
通過小組的上課方式,讓我體會到講課的滋味,在我們做a組時,我提前幾天就開始查我的問題相關的知識,等資料收集差不多后,在進行篩選,保留自己需要的知識,然后做成ppt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知識,而且也知道做每張課件都需要用心去做,在上課前要做好準備,在做課件的過程也是學習的課程,許多沒曾注意的問題在查資料的時候,可能都會涉及到,讓自己學到了許多知識。每個小組都有明確的分工有講課的、有提問的、有打分的。在每節課交流的過程都是我們增長知識的時候,第一次a組對計算機網絡進行了講解,a組的同學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給我們講起: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絡分為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互聯網。局域網(localareanetwork)是在一個局部的地理范圍內(如一個學校、工廠和機關內),將各種計算機。外部設備和數據庫等互相聯接起來組成的計算機通信網。城域網(metropolitanareanetwork)是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網,簡稱man。廣域網是一種用來實現不同地區的局域網或城域網的互連,可提供不同地區、城市和國家之間的計算機通信的遠程計算機網?;ヂ摼W又稱為“英特網”。在互聯網應用如此發展的今天,它已是我們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一種網絡,無論從地理范圍,還是從網絡規模來講它都是最大的一種網絡,就是我們常說的“web”、“www”和“萬維網”等多種叫法。同時又給我們介紹了這些網的功能、特點、拓撲結構和分類等。我們從他們的介紹中獲得了許多知識。
大一信息技術課程是我大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門課,我對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我不僅學會了一些基本的編程知識,還掌握了一些實際應用的技能。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大一信息技術課上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拓寬知識面。
大一信息技術課程開啟了我計算機知識的大門。通過學習,我了解了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基本原理以及最新的技術趨勢。我學習了計算機硬件的組成,了解了中央處理器、內存和硬盤等內部結構,以及它們與計算機性能的關系。此外,我還學習了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Windows和Linux,以及它們的差異。經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我對計算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計算機。
第三段:提高技術能力。
在大一信息技術課程中,我學習了一些編程語言和軟件工具,如Java、Python和HTML。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我不僅學會了基本的編程語法和邏輯思維,還學會了如何使用編程語言解決實際問題。我能夠設計簡單的程序、編寫網頁和實現基本的數據分析。這些技能不僅在課程中有所用處,而且在我日常生活中也能派上用場。通過編程,我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一些重復性、繁瑣的工作,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科技的力量。
第四段:加強合作與溝通能力。
大一信息技術課程中,有很多項目需要我們進行團隊合作。在與同學們一起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與人溝通合作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合理分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確保項目的高效完成。同時,在項目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與同學進行有效的溝通。通過討論和交流,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見,并共同制定解決方案。這些合作和溝通的技能對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第五段:對未來的思考。
通過大一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我對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前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信息技術的發展迅猛,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未來世界將更加數字化,需要更多懂得信息技術的人才。作為學習了信息技術的大學生,我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積極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并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結論:
大一信息技術課程是我大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門課,我不僅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技術能力,還加強了合作與溝通能力。通過學習,我對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前景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相信這門課程的學習對我未來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將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在20xx寒假期間,我認真學習了《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學習過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談一下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建適合新一代兒童自主發展、自主成長的教育環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又能體現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特點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對于技能性很強的信息技術學科,需要對學生進行重復性的技能訓練。但是,在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對信息技術掌握程度的差異性是必定存在的,簡單的重復訓練會引起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反對,學習自然沒有了興趣,而如果只考慮有操作基礎學生的學習進度,則更多的同學將跟不上,導致班級內的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程度差異進一步拉大。這就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術老師要更善于進行教學設計。通過獨特的教學設計,引入更多學生感興趣的教學任務,同時這些教學任務又包含著這一階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復訓練。讓學生在完成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同時,不知不覺地進行著操作技能的重復訓練。而不能用以前那種類似于軟件應用說明快的操作方式來授課。
課堂中教師為切實達成課時目標,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實踐活動。在給出任務之后,通過組織學生共同研討、分析任務,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策略與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對信息技術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教師應密切結合教學實際,收集、組織、開發必要的教學資源,建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資源庫。在教學資源建設中,應面向學生的需要,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多的支持,應遵循相關技術規范,便于交流與共享,應充分利用網上資源,避免低水平重復開發。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在學生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僅體現于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更體現在學生參與的各種評價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充分利用學生的評價能力,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組織學生互評,在互評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幫助學生學會未來社會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評價促學習,以評價促發展已成為信息技術課程目標達成、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確重要手段。實施多元評價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總結性評價(師評——自評——互評——展評——家長評)、過程性評價(電子學檔——成長記錄袋)。實施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僅可以保障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使評價結果真正起到對教學活動的診斷和促進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層次的評價,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各層次學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知識技能和綜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以評促學”。
在教學論層面上,目前信息技術教師的核心問題是要改變基礎教育中單純傳授知識的目標定位,把培養能自主生存、終身學習、和諧發展的人作為首要目標。而問題在于我們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真正予以落實,使課程改革的目標具體化、可操作化。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巨。同時對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了。通過集中的理論學習,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了解了先進的教育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教育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徹到學科教學過程中。
作為教師,我們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在于教學。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們要改變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在這里,我們學習了微課、電子白板與翻轉課堂的相關知識,這些新技術深刻影響著基礎教育。
微課,主要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電子白板是一種國際上新近崛起的替代傳統黑板、粉筆的數字化教學演示設備。它的出現,是對沿襲幾百年的黑板、粉筆、板擦“三位一體”的舊教學模式的一場革命性突破。電子白板技術為課堂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為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奠定技術基礎。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翻轉”讓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認識到,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教育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在這里,我們通過學習,懂得了教學素材收集與加工的方法,學會了多媒體教學環境及課件制作,更加學會了如何制作微課。對于微課的應用來說,技術只是形式,內容才是核心。微課的路在于與學科結合,內容結合,作為微課的使用者,應該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術,又要有專業的學科知識。雖然我們是農村學校,存在不小的城鄉差距,微課、翻轉課堂的使用暫時還很難,但信息時代的變革是相當快的,所以我們要在理論上認識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適當的加以嘗試,當條件具備的時候,我們可以迅速的應用它,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方式,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
此次培訓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運用教育信息技術,豐富自己的學習資源,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積極倡導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以優化課堂教學,推進教師專業化、信息化的協調發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進而促進學校新的發展,緊跟形勢,與時俱進,在校園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文檔為doc格式。
。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光是翻閱書本、備課寫教案,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展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網絡查閱資料、制作課件、開展教學。
在這次的培訓學習中,通過看專家的講座、名師的課堂教學視頻,與同行的交流,我找到了自身的缺乏之處,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開展的原動力,不斷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我會繼續學習深化信息技術根底知識,更好的運用信息技術指導教學。
為造就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扎扎實實練好教學根本功,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我校在校本培訓方面做法是:
我們首先確立了以下理念:
(一)緊緊圍繞師德建立這一核心。始終貫穿了"以人為本,敬業奉獻"。
這樣一個核心內容。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斷強化了這樣一種認識,即:在成認"知識就是力量"的同時,也認識到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產生力量。因此,在全校啟動了"樹形象、鑄師魂"工程,開展了師德大討論和演講活動,交流師德經歷,加強了師德建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師專業化的主要階段。教師教育的基石和精華是終身教育理念。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需要,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推進培養和培訓的一體化進程。同時,教師專業化根本指導思想是以教師開展為本,既要強調教師為社會開展所應承擔的義務,同時也要努力滿足教師個性開展、自我完善的價值需要。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內容,是教師專業開展。明確教師專業開展的內涵,把握教師專業開展的階段,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開展,在較高層次上實現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切實提高教師實施教育素質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搶占信息技術培訓的制高點?;谶@種理性的思考,我們明確提出了"建網就是建學校"的理念,并成為新形勢下開展校本培訓的指針。我校不斷更新計算機網絡,給每個辦公室配備了計算機,購置教學應用軟件,為實施校本培訓鋪設了一條寬廣通暢的"平臺"。
(四)教師繼續教育要迅速搶登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頭班車。新課改是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進展的,在課程的功能、構造、內容、實施諸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為了完成這樣一項艱巨和繁重的任務,教師培訓必須先行。我校不定期出版校內小報《春苑》,登載課改信息,發至教研組,供教師學習。
(五)教師繼續教育應以課題實驗作為載體和支撐。繼續教育必須以科研為先導,把教育科研作為提高繼續教育效益、效率的第一生產力。我校的繼續教育一直以"創新教育"、"作文個性化訓練"課題實驗作為支撐,以階段性研究性成果作為深化繼續教育的動力。重點開展了教師綜合素質、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等培訓工作,提出了達標任務和期限。主要是板書、簡筆畫、word文字處理、表格制作、課件制作。要求教師每人每月10頁大楷、4頁小楷;簡筆畫4張;word文字處理每月1000字。每個教師都必須會用1----3件電教器材,期末由學校進展達標測試驗收,根據各人的熟練程度、技術水平上下同構造工資掛鉤。
1.對現有教師全部輪訓一遍,教師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根本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通過多種形式普遍完成不少于190學時的培訓,部分教師至少承受1次有組織的培訓。
2.全體教師普遍承受計算機根底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大多數教師具備運用計算機的根本能力,能開展不同程度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3.建立一支由高級教師、骨干教師、老教師、專業課教師組成的、有較強培訓能力的教師隊伍。
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和教師隊伍的現狀,完成以面向全體教師的全員培訓。
1.新任教師培訓。
培訓對象:0-1年教齡的教師。通過培訓,使其穩固專業思想,初步掌握所教學科的教學常規,熟悉教學內容,盡快適應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
2.教師崗位培訓。
培訓對象:1年以上教齡的教師。通過培訓,使教師逐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不斷完善知識構造,不斷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3.提高學歷培訓。
培訓對象:取得國家規定合格學歷的教師。
4.計算機全員培訓。
以普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為核心,學習計算機根本知識和操作技能,采取專人指導與課余自學相結合。學校安排計算機專業教師利用每周兩次的課余時間進展專題培訓、技術指導。同時,老師們一方面利用課余時間自學、自練,從而使每個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都有所提高。
強化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的意義、目的。學校要求所有的公開課都必須運用課件,否那么,影響評價結果。平時上課能運用課件的內容要盡量在課堂上使用課件。課后,進展教學反響時,把課件的制作和運用當作重要的一項內容進展評議。將一些制作水平教高的課件上報參加評比。在剛剛完畢的課件制作評比中,我校有課件獲省級獎3個,獲市級一等獎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區一等獎5個。
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利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教師立足于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開發、設計出具有個性化的課件。絢麗的色彩、清晰的畫畫、美妙的音樂,將干巴巴的說教變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變得詳細,靜的變成動的,虛幻的變成真實的,既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又能將學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來,使課堂也"活"起來。
(一)有組織保障校長掛帥,業務副校長主管,教誨處詳細組織實施。
做到"五落實"即方案、內容、時間、地點檢查落實到位。
(二)制度保障。
(三)管理與評價的機制保障。特別是與構造工資掛鉤,期末考核兌現。
(四)經費保障軟件、教材、光盤、講課補助等都能及時開支。通過加強校本培訓,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廣闊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首先,廣闊教師真正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主陣地,第三,廣闊教師的終身教育理念已經初步形成,教師們深切地認識到,承受終身教育不僅是教育改革與開展的需要,也是自身開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過培訓,廣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策略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許多現代教育思想和先進經歷已經轉變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行動,提高了教師迎接課程改革的自覺性。
(二)探索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師繼續教育運行機制。
(三)推進了教育科學研究的進程。
近年來,我校有多名教師參加了省級、市級、區級教學大賽活動并獲獎。
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廣闊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撰寫了大量的教學隨感、案例分析、科研論文。目前已經形成了學校有課題、人人都參與的場面。
作為一門現代化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程在學生學習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期末,我不僅學到了許多關于計算機、網絡和軟件操作的知識,更學到了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切實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信息技術課上,老師不僅會講解相關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會帶我們操作一些實際的軟件和系統。通過這些實踐操作,我們不僅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掌握了相應軟件的使用技巧。在學習過程中,我意識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們的信息素養,讓我們的學習更加高效。
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程也是一個非常強調創新和創造力的課程。在課上,老師會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并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學習HTML和CSS網頁設計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嘗試自己動手設計自己的網頁。這不僅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網頁構成原理,更讓我們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創造力。
三、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不僅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能夠學到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學習網頁設計的時候,老師會讓我們模擬一些實際情景,如創建一份公司網頁。在這樣的情景下,我們需要思考公司網頁需要展示哪些信息,如何設計符合公司氣質的風格。通過這樣的學習,我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開拓眼界,拓寬知識面。
信息技術課程也是一個很好的拓寬知識面、開拓眼界的課程。在課程中,我們接觸到了許多計算機領域中的前沿技術和應用,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等。通過學習這些知識,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些前沿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趨勢,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信息時代的機遇。
五、總結與反思,持續學習。
信息技術課程不僅具有豐富多彩的實踐操作,而且在課程結束后,我們還需要進行總結反思,并形成一篇相應的學習報告。在這樣的報告中,我們可以回顧自己學到的知識、經驗和技巧,同時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正視自己需要繼續提高的方面。通過總結反思和持續學習,我們能夠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實際能力,讓自己更適應這個信息時代的發展。
信息技術課程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實際技能和思考方式的提升。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我相信這些收獲都將為我帶來極大的幫助。
x年11月,在學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x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上網學習,看視頻,做作業,寫評語,相互交流心得體會,順利完成了網上的學習任務。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的信息技術知識得到了提高,特別是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返崗實踐中,我將學到的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培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熟練運用信息工具(手機、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和運用。而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本次培訓中不僅教給我們知識和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致,恰當地滲透一些學科常識,使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學有所獲。在這次培訓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軟件,并在11月初回校在崗研修中嘗試用于自己的教學之中。
此次遠程教育培訓,教育觀念有所更新,教學方法更新,讓我們農村教師也充分享受了運用遠程教育培訓的成果。結合專家講座、作業練習、教師間相互交流等學習方式,更新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
在本次學習中,讓我最貼心的感受是學員們的互助學習和經驗共享精神。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同學們通過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經驗,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已有技術。坊主除了給我們提供技術支持外,還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給全班同學介紹新技術、新資源。同時,學習中一人出現困難時,認識的、不認識的同學都主動支招,幫助解決問題。這點,在以往的培訓班中甚至在學校同事之間都很難看見。在這次培訓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軟件,并在11月初回校在崗研修中嘗試用于自己的教學之中。這些都告訴我在今后的培訓和學習中也需要特別重視培養同伴之間的互助精神。
總之,返崗實踐中,我做到了學以致用,進一步鞏固了學習成果,也促進了自己的工作,收獲很大。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仍感到自己在信息技術能力方面還很不足,與教育發展的需要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與發達城市相比,農村信息技術在教育方面的應用還顯得微不足道,差距很大。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我的教學,使我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只有抓緊時間,認真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新世紀之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的根本任務;轉變教育觀念是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保證。課程的改革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其目的在于“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能做到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跟從,我們應以這場波及全國的新課程標準改革為契機,使我們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更合符科學性,更利于培養適應時代需要和全面發展的人才。
作為一個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老師,首先要明確新課改的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方面目標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即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對教師來說有許多的壓力,但我相信在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下努力探索各種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新課程理念,大膽嘗試各種教學設計,就一定能把新課改穩定的推向成熟階段。以下是本人在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實踐過程的一些體會。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各種素養,新課改特別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并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應編寫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相關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么,我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么呢?本人認為,至少需要把握這幾方面:
(1)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與主體意識的培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
(2)明確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依據,但并不是課堂教學模式化的“美麗借口”,教師必須把以新課程為依托的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使教學在創造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演繹出無窮的生命力。
(3)最為關鍵的是,在思想素質方面,教師應依托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新課程的理念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高中的信息技術新教材,已經向我們提出了挑戰。教材里的內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種“軟件說明書類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為主線,圍繞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需求,強調信息技術與社會實踐的相互作用,這給我們帶來了很深的思考。這樣的課程需要我們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點還是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我們的教材和新課程標準,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將這種興趣遷移到如何學好課本的知識點上,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一些。當然這需要我們老師去發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吸引學生。
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對課程充滿著期待感。新課程帶來了新穎的教材,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理念。每堂課都有固定的一些任務,如何讓這些任務在規定的時間里圓滿完成,是我們需要面臨的問題。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演示法、任務驅動法、主題活動法等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得知識技能。
由于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有的同學家有電腦,對一些簡單的操作、技能都已經自己學會了;但有一些同學是第一次接觸到電腦,要在短短的45分鐘里能完全掌握教學內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存在差異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新課程的到來給我們提出了難題,但是,只要我們能認真對待它,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認真總結,前面的路肯定會越走越平坦。
近年來,信息技術課程在學校中越來越重要。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深深體會到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在一次信息技術課堂實錄中,我學到了很多有關數字化時代的知識,使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數字化化趨勢,也讓我對信息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體會和心得:
第一段:信息技術帶來了更方便的工作方式。
在實錄中,老師介紹了各種有關數字文檔處理的軟件,如Office、WPS等。這些軟件有著非常有用的功能,如排版、圖表繪制、公式計算等,完全不用再為格式、排版而煩惱。并且,文件可以通過網絡協作、同步,多人編輯同一份文檔,不再需要在教室內互相傳遞、修改,使得工作變得大大的方便。
第二段:信息技術帶來了大數據時代的機遇。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讓數據變得更加重要和占據關鍵地位?,F在,數據幾乎是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在使用數據。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可以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做準備。在實錄中,老師介紹了數據的概念和數據處理的方法,讓我們學到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數據,洞察數據背后的價值,從而為我們學業和將來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第三段:信息技術帶來了動態而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市場環境也在不斷變化。如果企業或個人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就可能會被淘汰。信息技術發展對于產業和市場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同時也在推動著產業和市場變革,更好的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在實錄中,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如何看待市場發展和市場變化,為我們的就業和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段:信息技術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
通過使用信息技術,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知識,像隨時隨地查找學習的資料,與老師或其他學生進行實時的課堂互動等。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技術教育更加多元化,因此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這些學習方式讓我們更富有思考性,更富有創造性,能夠開拓新的路徑,時刻追尋新的思路。
第五段:信息技術帶來了無限的潛能。
信息技術雖然已經很先進,但它還有無限的潛力待挖掘。它可以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式,拓寬人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更加美好的未來。信息技術對于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貢獻不可或缺,在我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信息技術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總結: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為社會的進步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我們應該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探索信息技術的潛力和應用,用其改變自己和社會。在信息技術充斥每一個角落的時代中,積極擁抱信息技術,讓我們的創造性和生命力發揮到極致,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培訓, 通過這次培訓,對我今后的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巨。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簡單制作上。使我們認識到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
1、通過本次的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2、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可以說終于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聽了六堂課后,充分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3、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4、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5、學會了先進的ppt制作方法,懂得了鏈接和超鏈接,懂得了如何插入控件,懂得了教語文,學會了欣賞語文,使我在今后以更飽滿的熱情去帶領學生探索漢語言文化的奧秘,領略其獨特的魅力。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更高級的信息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8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