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書心得的寫作,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書籍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思考與他人分享,從而獲得更多的反饋和啟發。推薦以下幾篇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和指導。
。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它既會讓你在每天上課批改作業的單調枯燥中消磨激情,也會時時刻刻發生各種“突發狀況”,充滿挑戰。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些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優先于“成才”,因材等。道不遠人,大道理就不難悟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緣于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經典往往比時尚更接近其實,因為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的實踐。
《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中提到,參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帶著這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體會課堂,將學生真正的放在心上。你每天所要面對的不單單是幾十個學生,他們是幾十個家庭。農村家庭,本就經濟較為拮據,毫不夸張地說,有時候,他們的孩子是他們整個家族“翻身”的希望,他們將一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他們的下一代!而這份寄托,往往需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要把學生讓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用心靈去贏得心靈。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虛空和復雜,但也并不簡單。我們不能使智慧教育簡單化,不能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尋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撐,讓其水到渠成,應運而生,在不經意中讓智慧進入心靈,進入教育過程和生活過程。
“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弊屛覀兟匦凶咂溟g,且行且修煉,讓柔軟從心間滋生,進而蔓延至整個鮮活的個體,用心去陪伴和守護孩子的成長!
。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它既會讓你在每天上課批改作業的單調枯燥中消磨激情,也會時時刻刻發生各種“突發狀況”,充滿挑戰。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些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優先于“成才”,因材等。道不遠人,大道理就不難悟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緣于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經典往往比時尚更接近其實,因為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的實踐。
《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中提到,參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帶著這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體會課堂,將學生真正的放在心上。你每天所要面對的不單單是幾十個學生,他們是幾十個家庭。農村家庭,本就經濟較為拮據,毫不夸張地說,有時候,他們的孩子是他們整個家族“翻身”的希望,他們將一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他們的下一代!而這份寄托,往往需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要把學生讓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用心靈去贏得心靈。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虛空和復雜,但也并不簡單。我們不能使智慧教育簡單化,不能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尋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撐,讓其水到渠成,應運而生,在不經意中讓智慧進入心靈,進入教育過程和生活過程。
“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弊屛覀兟匦凶咂溟g,且行且修煉,讓柔軟從心間滋生,進而蔓延至整個鮮活的個體,用心去陪伴和守護孩子的成長!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讀書活動,我可能很難這樣認認真真、像模像樣地讀這樣一本教育書籍。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在封面反面的折疊處,寫著作者李鎮西的簡介,第一句話是這樣的: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深愛著孩子的老師?!皭邸边@個字,是教師教育里經常出現的,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我有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教育嗎?我真正地愛學生?讀了《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章后,我覺得自己對教育里的愛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愛,是成為教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能為師。在大學里,曾經聽教育學的老師說過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F在,又重新溫習了一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愛心為先?!皼]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絕對站得住腳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有了愛就有了教育”的結論,教育出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當老師需要愛心,作者李老師認為,所謂“愛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現,愛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體罰都離開是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是談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應該根絕的,但是科學而成功的教育卻離不開懲罰。教育懲罰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身邊,如果我做到了這些,我相信我也能夠讓我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把整個心靈都奉獻給孩子吧!他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每一個都是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你們眼里、心里都要裝著孩子……”對于這句話,李老師也給了我新的理解:“把心靈獻給孩子”而不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應該允許我們老師留點心靈給父母、給孩子、給愛人、給自己。對于普通教師來說,捧著一顆心來,帶走半根草也沒有什么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愛,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夠努力做到一視同仁地關注并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因其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愛與冷落。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智慧》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的同時也是紙上談兵,希望能啟發我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我未來教育的方向,以后作為一名老師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如何從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目的。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就如同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
在該書中,就教育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及個體的發展功能,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教育與懲罰的關系。
應該說,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教育,不僅意味著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意味著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范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這種“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與秩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的人學習。這樣,為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暫時“剝奪”個別人的學習權利——也就是說,必須予以必要的懲罰。
什么是懲罰?教育懲罰,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這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警告、記過等等),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甚至可以請出教室讓學生反思其過(對所謂“請出教室”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好簡單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過失補償性行為(比如做衛生不認真而罰其重做等等)。這些懲罰與尊重學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p>
總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罰”應該充滿現代民主精神。這樣的“教育懲罰”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學生與班主任享有一樣的權利,班主任與學生具有同等的義務。在這樣的機制中,學生開始嘗試著自我教育與民主管理的實踐,切身體驗著集體與個人、民主與法制、紀律與自由、權利與義務、自尊與尊他的對立統一關系,潛移默化地感受著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尊嚴與人格的平等。這樣的教育懲罰,實際上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僅僅是“法制”)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而這正是面向未來的現代教育所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義。
經校長向全校教師推薦,利用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學校發的《教育的智慧》一書,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讀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讀完這本書后,我有許多感觸,本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勸學》、《師說》、《學記》,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了剖析,所揭示的教育智慧給我們從教者以無限的啟迪。
最初接觸《勸學》篇是在初中。當時所學是節選的內容,讀完之后,受益頗深。從“學不可以已”知道了學習不可以停止,一個人的一生都應該不斷地學習,也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終身學習”。而今再次接觸《勸學》,并學習全文內容,更是了解到內容的精髓,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環境對人發展影響,以及學習的目的、程序、內容和方法等。為我們為何學習、如何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建議。其精辟之處是無法用一言兩語總結出來的,只有親自通讀全文,才能領會其精華所在。
在《勸學》中,荀子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边@段話很好地說明了學習不是一日之事,而在于日常不斷地積累。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因為心思專一的緣故。同樣道理,學,用心一也。
《師說》主要論述的是關于師道的問題,充分說明了從師的必要性,開篇就以“古之學者必有師”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以圣人孔子不恥從師為例子,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明白了圣賢之道為誰所掌握,誰就是老師。不應該受地位和年齡的限制,從而不去向“老師”請教問題。更應該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边@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定義了教師的職責。這里把“傳道”放在了第一位,“授業”放在了第二位,如果用現在的教育觀點來說,就是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智育放在了第二位,韓愈認為“授業”是為“傳道”服務的,充分說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
《學記》是一個豐富的思想寶庫,字里行間處處都閃爍著教育理論的光輝。它內容的主要精神,是從正反兩方面總結師與生、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及其影響的經驗教訓?!秾W記》里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能夠為人師也”,作為一名教師,在明白自己職責的基礎之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老師,“師”的內涵很廣泛,“師”的底蘊更重要?!秾W記》認為,當教師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敗的原因,才能勝任工作?!肮示又?,喻也”。也就是說,有經驗有修養的教師,總是善于運用啟發誘導的方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引導學生,但不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他們,但不施加壓力;不把道理和盤托出。做到“和”、“易”、“以思”,就算是循循善誘了?!秾W記》中有這么一段話:“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闭J為教師搞清楚了“為裘”、“為箕”、“駕馬”三條道理,也就懂得教育的途徑了。這給我們揭示了兩個道理:第一,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第二,要重視練習,持之以恒,求其得心應手。
面對這么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地發現它、理解它、珍惜它、用好它,感謝《教育的智慧》這本書,讓我的假期不虛度!
合上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回蕩,“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于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于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國26省市、自治區各實驗點的一個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展興趣、顧及氣質、鍛煉性格、養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并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征,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林崇德在第八章也談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作為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后,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系,也引發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凈化和啟迪。
利用課余時間,我讀完了《一節好課需要的教育智慧》這本書。該書通過案例,輔以分析、評點,介紹了讀懂學生的智慧,課堂生成的智慧及構建有效課堂的智慧,使我知道上一節好體育課需要的知識。掩卷長思:我不禁捫心自問,我有教育智慧嗎?我的教育智慧從哪兒來的?那一個個熟悉的案例,都在在提醒著我:教育的智慧來自于研究。遇到問題首先要想為什么,再想怎么辦。如果沒有找到問題的根由,盲目采取教育行為,最終效果是不會好的。
上好一節好課,使學生聽得懂,記得住達到應有的課堂效果,要有一定的技巧。第一、教師要讀懂學生,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抓住學生的疑問,進行有效的擴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第二、講課要把所講內容給交代清楚。教學中要有條理性,抓住關鍵,突出難點,面向全體,突破難點。新舊知識合理銜接、自然過渡,層次清楚。第三、教師應當具備課堂的應變能力。在遇到尷尬或難以回答時,教室要及時化解。如教師說錯話要及時轉掉,剛才老師說的話,對嗎?那么,原話是怎樣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輕輕松松地解決問題,師生均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第四、凡事皆有度。一節課到底要實現怎樣的教學目標,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獲得怎樣的進步和發展,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清清楚楚。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其次,要嚴扣教材,發掘教材價值,然后,針對學生實際,了解學生的已知和已能,思考如何開發學生的未知;最后,進行整合,確定核心目標,分清目標主次。第五、教師教學不能循規蹈矩,應該多考慮一下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使教學多一些創意性和趣味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增強,教學效率自然會提高。
作為教師,一定要自己對自己負責任,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上,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多讀書,多研究,保持對教育的熱情和干勁,這樣才會使自己的教育生命長青。
《教育智慧與學校創新》作者是深圳市寶安區西鄉中心小學張云鷹校長。智慧和創新是全書的關鍵所在。張校長頭腦中有十分清晰、具體、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城市氣息的文明的學生。這個目標促使張校不斷思考、探索,運用創新的手段,彰顯智慧的管理模式,帶領一所學校完成夢想。成績超然。她的魄力和毅力是驚人的。這本書詳細闡述了張校培養城市人的原因、過程和效果。全書以培養現代城市人為主題,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第一戰略,對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小學教育轉型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探索,提出了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如何發展基礎教育的新問題。
讀了這本書后,給我最深的是張校長提出的“三個三”模式。即三格層次、三環道路和三維空間。這個模式給老師指明了道路,讓老師知道“要做什么”“該怎樣做”。特別是三格即入格、升格和風格。給不同層次的老師于不同的指導。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自己定位。樹立明確的目標后努力向更高的層次邁進。還提出了“讀書的女人最美”,組建“學習型師生小家庭”等創新的活動,讓人既感到有趣又得到了提高。
這本書所談的有大道理的理論指導也有具體的事例和具體的實施辦法。是張校把自己所做過的事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是不斷思考和總結的心血結晶?!?7個春夏秋冬,那一本本教學日記和人生雜感都凝聚著我對小語教改和對教育探索的心血?!边@是令我非常感動和佩服的。寫教學日志是有的,但由于種種原因,要及時地,堅持天天寫下來就未必能做到。是需要很大的恒心和毅力的。她那種兢兢業業,鍥而不舍,不屈不撓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的確,外表是很重要的,當老師是應該光鮮整潔一點的。別人看了也覺得賞心悅目,心情舒暢一些。應該給學生這樣的感覺。邋邋遢遢的老師也許是不受歡迎的。形象很重要。衣著端莊,舉止大方,言行得體,張校長對這方面十分注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看了它是獲益良多的,很多地方值得學習。我還要繼續深入鉆研,更好地體會張校長的思想。為自己教學所用,改正不足,提高自己水平。
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通過此書的閱讀,我學習和認識了更多的教學機智。范梅南教授以他獨到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敏銳的教育經驗,從“現象學教育學”的角度,以教師、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原材料,對教育學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書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學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機智”、“教師替代父母的關系”、“教育的情緒”、“教育生活的體驗”、“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驗”,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學書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并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盛行。
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從哪些方面對自己進行提升。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教師究竟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職業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自我批評的開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果斷性……最后,幽默和朝氣蓬勃也很重要。
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教師教學機智而出彩,而兩者的關系是魚水交融、密切相關的。課堂出彩的基礎是教師教學機智,沒有一定的教學機智,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課前預設難以完美,課堂將會失去極好的生成機會。
機智是一種敏感的、全身心的、審美的感知能力,機智不可以事先計劃,受見解的支配的同時又依賴情感,并“打動”他人?!敖逃龣C智表現為克制”“機智表現為‘潤物細無聲’”“機智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機智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機智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機智通過語言來調和”“機智通過沉默來調和”“機智通過動作加以調和”“機智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痕跡”“機智對孩子的興趣感興趣”……從日常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入手,娓娓道來,使我們感受到教育其實是一門藝術,教育需要實踐智慧,教育需要轉向體驗世界,在體驗中開啟我們的理解力和反思力。
總之,《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就像是盞指路明燈,不僅給我們教師還給家長指明了一條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孩子的正確教方法。我真后悔,怎么把如此好的書竟然束之高閣?而且竟然以工作忙,靜不下心來閱讀這種理論性較強的書為由??赐甏藭?,反思自己為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卻總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缺乏“機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強學習,以《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的理論為指導,更新觀念,走進學生,不斷努力去實踐、去探索,做一個有教育機智的教師。
世紀老人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边@是一句至理名言。讀好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集結了100個教育案例,王曉春老師對這一百個案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點評。讀完書給我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王老師的點評(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向我們解釋了如何解決班級管理問題;如何對待特長生、學困生、問題生;教師發展方向;班主任工作;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等。
讀了這本書,我得到了一點啟示:批評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往往在沒搞清孩子們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孩子,而且有把握不傷害孩子?當你理解了孩子,批評孩子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角度,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孩子,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
案例《爬樹**》講的是學校剛剛種植了許多小樹苗,一位二年級的老師對學生們說:“大家要愛護小樹苗”可第二天在樓上看見本班意學生使勁地搖著一個小樹苗,老師頓時火冒三丈,真想狠狠批評他一頓,可轉念一想,還是看看究竟。老師走到搖小樹的學生前,看到一個口袋掛在小樹*上,老師幫學生把口袋拿下來并說:“你這樣搖,小樹會受不了的,他也會流淚,也會疼的?”學生聽了重重地點了點頭。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他就找來木棒挑下口袋,或者找個人來幫忙。這就是有作用的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應該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么做?也就是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使孩子進步。這條思路來解決問題,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探究學生問題的根源,然后對癥下藥,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文檔為doc格式。
。
最近讀了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先生寫的一本書叫《早期教育與天才》。
現在的人并不是不懂得去早期教育,誰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夠出眾,得到全面的發展呢?但是他們對早期教育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和范圍。大多數家長都有早期教育的觀念,而且很多家長是按照自己的早期教育的方式來進行,但是收效并不明顯。為什么呢?其中書中有部分讓我印象深刻,老威特并沒有因為兒子對畫畫工具產生強烈的興趣而開始決定培養小威特的繪畫才能。而是讓小威特盡情地把玩這些畫畫的工具,并不強迫他去畫,也沒有給他定格成為畫家的目標。有些家長很不解,但是老威特說的一句話對現在的許多家長很受用,也很經典:“真正的藝術是來自于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的本能沖動?!笨梢赃@樣說藝術本質是不可學的,或者說藝術本身是無法學習的,能夠學的只是技術和技巧。
早期教育從何開始是最理想的呢?書中介紹了最早可以在懷孕期間就可以開始了。本人非常欣賞音樂教育。并不僅僅是因為根據老維特的經驗“音樂往往能造就天才”,而是因為音樂的確是美妙的東西。因為它不需要語言來解釋其中的奧妙。你可以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甚至是目不識丁的人,還可以是一個身有殘疾的盲人,但只要你有聽力,你就能毫不費力的從音樂中享受到它表達出來的東西。
書中小賽德慈的母親在教小賽德慈“快樂、興奮、幸?!睍r,小賽德慈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覺得這幾個詞都差不多,所以母親在多次講解后仍不能明白他們的差別。母親用迷人的吉他聲告訴他,小賽德慈專注的聽著,母親輕松地彈奏了一連串的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彈奏的:“你明白了嗎?這就是快樂的感覺??鞓肥莻€形容詞,快樂就像一弦上彈奏出來的音符?!薄巴?原來是這樣!”從那以后小賽德慈在對詞匯意義的把握上顯得很輕松。也許有的家長認為那是因為小賽德慈的母親會彈吉他,可以借此教育,如果我們不會音樂那怎么辦呢?在此我想說的是,音樂是能夠直接觸動人心弦的工具,我們可以利用音樂來達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孩子的另一個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
并不是說每個家長必須什么都具備,但是知識面應該做到博而廣。另外我還體會到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必須要注意以下三點:(1)要遵循兒童的天性,選擇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教育,采取啟發、誘導的方式去開啟兒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2)早期教育不完全是一個向孩子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應該在向孩子傳輸知識的同時,讓孩子逐步掌握獲取、發現知識的方法,因為獲取知識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財富。(3)天才兒童既然是早期教育的結果,那么一旦停止早期教育,天才亦會變成庸才,所以早期教育并不是一勞永逸,必須堅持,否則,早期教育就會徒勞無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培養孩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人生重要的一課。父母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自己考慮問題的空間,讓孩子獲得成功的滿足感,極為重要。給孩子增強信心的機會,讓孩子去感受實現自我價值的喜悅,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認識現實世界,培養教給孩子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能力,讓孩子有能力應對困難,面對現實,不受阻力影響的心理。培養良好的性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件漫長的事情,它既會讓你在每天上課批改作業的單調枯燥中消磨激情,也會時時刻刻發生各種“突發狀況”,充滿挑戰。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些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優先于“成才”,因材等。道不遠人,大道理就不難悟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緣于一些古老的智慧。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經典往往比時尚更接近其實,因為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會的實踐。
《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中提到,參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帶著這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體會課堂,將學生真正的放在心上。你每天所要面對的不單單是幾十個學生,他們是幾十個家庭。農村家庭,本就經濟較為拮據,毫不夸張地說,有時候,他們的孩子是他們整個家族“翻身”的希望,他們將一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他們的下一代!而這份寄托,往往需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要把學生讓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用心靈去贏得心靈。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虛空和復雜,但也并不簡單。我們不能使智慧教育簡單化,不能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尋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撐,讓其水到渠成,應運而生,在不經意中讓智慧進入心靈,進入教育過程和生活過程。
“教育是一種詩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弊屛覀兟匦凶咂溟g,且行且修煉,讓柔軟從心間滋生,進而蔓延至整個鮮活的個體,用心去陪伴和守護孩子的成長!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的讀書活動,我可能很難這樣認認真真、像模像樣地讀這樣一本教育書籍。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在封面反面的折疊處,寫著作者李鎮西的簡介,第一句話是這樣的:一位深受孩子喜愛也深深愛著孩子的老師?!皭邸边@個字,是教師教育里經常出現的,也是我經常在思考的,我有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教育嗎?我真正地愛學生?讀了《愛,不是教育的一切》這一章后,我覺得自己對教育里的愛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愛,是成為教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便不能為師。在大學里,曾經聽教育學的老師說過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F在,又重新溫習了一遍這個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愛心為先?!皼]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是絕對站得住腳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有了愛就有了教育”的結論,教育出來愛,還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當老師需要愛心,作者李老師認為,所謂“愛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現,愛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體罰都離開是對學生的愛與尊重,是談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應該根絕的,但是科學而成功的教育卻離不開懲罰。教育懲罰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把教育當作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熱愛這份事業,就會熱愛學生,對學生的那份真情就會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間迸發。既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把學生吸引到身邊,如果我做到了這些,我相信我也能夠讓我的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把整個心靈都奉獻給孩子吧!他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每一個都是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的,你們眼里、心里都要裝著孩子……”對于這句話,李老師也給了我新的理解:“把心靈獻給孩子”而不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應該允許我們老師留點心靈給父母、給孩子、給愛人、給自己。對于普通教師來說,捧著一顆心來,帶走半根草也沒有什么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愛,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夠努力做到一視同仁地關注并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因其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愛與冷落。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智慧》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的同時也是紙上談兵,希望能啟發我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我未來教育的方向,以后作為一名老師如何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如何從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目的。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就如同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
在該書中,就教育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及個體的發展功能,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教育與懲罰的關系。
應該說,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教育,不僅意味著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意味著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范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這種“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與秩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的人學習。這樣,為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暫時“剝奪”個別人的學習權利——也就是說,必須予以必要的懲罰。
什么是懲罰?教育懲罰,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這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警告、記過等等),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甚至可以請出教室讓學生反思其過(對所謂“請出教室”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好簡單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過失補償性行為(比如做衛生不認真而罰其重做等等)。這些懲罰與尊重學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p>
總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罰”應該充滿現代民主精神。這樣的“教育懲罰”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學生與班主任享有一樣的權利,班主任與學生具有同等的義務。在這樣的機制中,學生開始嘗試著自我教育與民主管理的實踐,切身體驗著集體與個人、民主與法制、紀律與自由、權利與義務、自尊與尊他的對立統一關系,潛移默化地感受著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尊嚴與人格的平等。這樣的教育懲罰,實際上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僅僅是“法制”)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而這正是面向未來的現代教育所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義。
合上張平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回蕩,“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于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于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展興趣、顧及氣質、鍛煉性格、養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并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征,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作為一名教師,把“工作就是服務”落到實處,學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務內容,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事事為學生做出榜樣。把認真為學生負責作為自己的左右銘,用自己職業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工作就是服務”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推進到自己的每項工作,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服務。
作為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后,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系,也引發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凈化和啟迪。
暑假有幸讀到《教育的智慧》這本書,收獲真是不少,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中國教育的主流。身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督逃闹腔邸肪腿缤槐K明燈,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特別是書中有一些精典的語句,影響著我: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林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母雞為愛護小雞而奮起,狗為護幼崽而狂吠,這些都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父愛和母愛雖然比動物對幼崽之愛要豐富和廣闊得多,但就其本質來看,也是建立在血緣關系上的本能性行為。然而對學生之師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是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愛,是一種促使學生成才的真情。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是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能長期地堅持這種性質和功能的師愛,我們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边@是我們作教師必須堅持的一種信念。如果一個教師認為:“一個班級的學生中總是有好有壞,教師不可能把每一個學生都教育成好學生?!蹦撬秃芸赡苈艞墝Π嗌蠈W習不好的學生的教育。我們不能武斷定論:“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為這種判斷是與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們應該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并堅持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我們常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魯迅先生因為藤野先生公正無私的精神和崇高寬廣的胸懷而對先生非常敬仰。魯迅每每念及總有說不盡的感激。只有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學習熱情,教育者的指揮之源才能被表現的淋漓盡致,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師才是完美無缺的。
智慧的特征是什么智慧的特征是喜悅,歡樂,幸福。充滿智慧的人總是快樂和幸福的。喜悅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有一種幸福生活,這主要表現在對知識教育和知識化生存的超越上。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
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笨梢妼W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就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決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對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斷的探索、深思,但是閉門搞研究終究是不會有所突破的。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書中的這些精典話語總在我腦海中回蕩,我也想把這些話讀給我的朋友們。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這次有幸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的智慧》,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我們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育的智慧之本則離不開真情、賞識、全面、細心和創新。
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我體味到其實“關愛”是相互的,也是有效的教育資源。學生遇到困難時我照顧過的,在我的課堂上表現積極,對品德課程投入極大的熱情;平時調皮搗蛋的學生,在我同他真誠的、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會時不時地來辦公室問我“老師需不需要我幫忙做點什么?”;走在學校的走廊上,“小精靈們”一句句或恭敬清脆或調皮變調的“老師好”,讓我感到幸福與榮耀……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學會熱愛學生,營造一個關懷體諒,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而良好的環境則恰恰能夠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精神世界,激發學生享受學習、享受生命的生活情趣。
作為老師一定要學會去賞識每一位學生。我們應該心懷這樣一種信念:我一定能教好學生,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只有這樣,教師的身邊才不會存在“差生”,我們才能做到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百p識教育”是承認差異,挖掘閃光點,允許失敗的教育,是讓學生舒展心靈,盡展潛能的教育。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欣賞自己,同時,盡可能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在進行《我也棒》的教學時,我讓很多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夸夸自己,他們有人說:“我會做飯”;有人說:“我是個熱心腸”;有人說:“我跑得挺快的”,這些平日在班里“默默無聞”的學生,在夸獎自己時臉上的表情從羞澀轉為自豪,聲音從輕微轉為洪亮。那節課后,很多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都會在我的課堂上大方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自信讓他們散發出奕奕神采,也得到了其他同學的尊重和肯定。
因此,老師應是學生適宜的點撥者、親切的慰藉者、無私的協助者和誠摯的合作者,使他們感悟到自學的快慰、求真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人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共同追求。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
(一)要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偏于活動,教育要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要培養學生的智力。智力偏于認識,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思維能力是智能的核心,因此應運用思維導圖等手段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要關注非智力因素。注重學生五種基本心理因素(情感、意志、個性、氣質、性格)的科學養成。
(四)要構建學科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某學科的學習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
(五)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緊張、學習壓力和障礙、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體驗。
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身心兩方面都應該得到健康、充分的發展。品德課程教學是以情為本進行品德教育,在學生健康人格形成過程中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程標準更是注重愉快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以知識為紐帶,以情感為基礎,促使學生在態度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得到發展,做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
我們應學會通過科學引導和善意批評來提升學生的人格。在批評學生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因控住不住情緒而言辭激烈,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其實,通過打擊學生自尊實施的批評恰恰降低了學生的人格,當學生的人格因為不恰當的批評而跌至“冰點”時,我們想要幫助他重塑就非常困難了,他也不會再聽老師的任何教導。健康高尚的人格是學生向好向善發展的基礎。
因此,我們應在尊重學生人格和自尊的基礎上,耐心細致地幫助學生分析:他的心理問題是什么,他的智力類型是什么,他的思維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難到底在什么地方,從何處突破可以見到成績、通過什么途徑可以建立信心。教育應該對學生因材施教,不能做表面文章,耐心細致地關懷學生的日常生活,耐心深入地剖析學生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學生的個性引導其發展,使其成為獨一無二人才的自我教育。
“創新”體現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的與時俱進,還體現在要為學生創設一個主動而生動活潑的發展環境,即敬、靜、凈、競。其內涵為:敬:尊重、敬重;靜:安靜、守紀;凈:環境的干凈、心靈的潔凈;競:競爭、競相。同時,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科研,撰寫教育論文和教學反思,堅持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同步發展。
當然,教育需要的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教育需要智慧。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沒有智慧,我們將變得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智慧,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我不苛求自己的學生必須考上怎樣的好學校,以后怎樣出人頭地,坐享權力或財富,我更希望自己培養的學生各盡所能,做到求真、求善、求向上,既快樂自己,又益于他人!
“經驗+反思=成長”,這個教師成長公式很好地指導我們規劃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階段,我們應努力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最終成為一名智慧型教師。
當教師不容易,當一名有教育智慧的好教師更不簡單。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必將無怨無悔、傾情投入,為爭取做一名智慧的優秀教師而不懈努力!
參加工作15年了,與學生的接觸更加密切了,了解更加深入了,同時面對的問題也更多了。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班主任對學生教育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與以往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不僅僅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愛心和精力,更為需要的是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巧妙運用教育智慧、教育機智,達到四兩撥千斤效果的能力。而在這方面正是我所欠缺和急于提高的。于是,利用寒假時間,我仔細閱讀了這本書《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看到這個書名,最初的想法和大家是一樣的,不過是一本優秀教育案例文集而已,但是當我真正翻開它,卻發現這其中別有洞天!
在我曾經讀過的案例中,幾乎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即無論經過怎樣曲折的過程,最終都會得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幾乎都是成功的經驗,完美的典范。而這本書中的案例卻并非如此,它收集的每一件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其中的很多案例是我們曾經經歷過,并希望得到妥善處理的問題。例如:對自私的.孩子怎樣教育,對老師出言不遜的孩子要怎樣引導,對于“評比”容易造成的形式化、瑣碎、短視、虛偽等弊端怎樣克服等等。這不是常規意義上的案例,它不是教師完整地處理一個個案后所思所想的隨筆、札記,而是教師向專家也就是本書作者求助的稿件,它未經任何的修飾、加工,因而也就更加具有真實性和可讀性,使雙方就某個問題,在互動式的問答和回復中,作者為教師們不斷梳理解決思路,激發教育智慧,交流教育經驗,深化教育理念,出主意,提建議。本書中的案例不單單只重視最終的圓滿解決,更側重于解決過程的邏輯分析,不止于激情的燃燒,更重視理智的診斷。
讀罷此書,經過不斷的反思,我認識到一味的“愛”、“表揚”、“找閃光點”并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的是深入的,充滿教育智慧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科學,才不致滿懷著可愛而盲目的熱情,把復雜的教育事業簡單化,把艱巨的教育工作輕松化,把多樣的教育方法單一化。在處理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突發事件時,首先要多做橫向聯系,不能僅僅就事論事,而要認真考察此案例是否具有普遍性、代表性,要放到教育環境的大背景下去分析、思考、解決。其次,還要多做縱向研究,追蹤學生近日想法、做法的根源,個人成長的根源,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響。第三,要保持獨特的視角冷靜地去分析,不能被案例的表象蒙蔽了眼睛,想當然的怎樣就怎樣。第四,遇到問題、狀況,不能開頭就想“怎么辦?”因為沒搞清楚原因,只能亂辦,而是要先多問幾個“為什么?”假設多種可能性,避免因為單打一的歸隱方式而導致的失誤。設想的可能性越少,教育方法就越簡單,而靈活多樣的科學實驗式的教育方法是以多元假設為前提的,對于學生發生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研究者,其次才能做管理者。最后,在教育過程中,處理某些問題時,在一定程度上把孩子當作成人對待,平等地和他們說一些可以理解的大人話,這樣的教育效果可能會優于哄孩子的效果。因為當學生拿自己當小孩的時候,他對自己的期望值,他的責任感,他的意志力,都可以名正言順的降低,這樣會嚴重阻礙他們的成長。
這本書共分5個部分,分別探討了教師、學生、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及管理方面問題,共100篇案例。皆出自教育在線網站班主任論壇的精華集萃,每篇均有精彩點評,對教師當時的處理措施有褒有貶,把案例的原因和結果分析得絲絲入扣,提供的方法和建議切中問題的要害,合情合理,經得起推敲,讓人心服口服。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本真實的好書!
。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先生所著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就如同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
在該書中,就教育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及個體的發展功能,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教育與懲罰的關系。
應該說,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懲罰的因素。教育,不僅意味著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意味著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范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養成教育”。這種“養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則與秩序是很難與人交往的。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的人學習。這樣,為了尊重多數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暫時“剝奪”個別人的學習權利——也就是說,必須予以必要的懲罰。
什么是懲罰?教育懲罰,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這既可以體現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在行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警告、記過等等),對嚴重影響課堂秩序的學生甚至可以請出教室讓學生反思其過(對所謂“請出教室”我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好簡單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過失補償性行為(比如做衛生不認真而罰其重做等等)。這些懲罰與尊重學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確定整個懲罰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要求他?!?/p>
總之,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而且我們提倡的“教育懲罰”應該充滿現代民主精神。這樣的“教育懲罰”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學生心靈:學生與班主任享有一樣的權利,班主任與學生具有同等的義務。在這樣的機制中,學生開始嘗試著自我教育與民主管理的實踐,切身體驗著集體與個人、民主與法制、紀律與自由、權利與義務、自尊與尊他的對立統一關系,潛移默化地感受著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尊嚴與人格的平等。這樣的教育懲罰,實際上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僅僅是“法制”)觀念、平等意識、獨立人格的啟蒙教育——而這正是面向未來的現代教育所應該包含的基本要義。
任何時間都只能是具體的實踐,教育家的成功實踐也只是一種具體時間方式的成功,受時間、空間和文化的約束,所以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更不具備可重復性和可模仿性。我們需要學習而且能夠學習,是蘊涵在成功實踐中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是能夠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局限,超越意識形態、經濟條件和文化背景的局限,尤其是超越教育自身的局限,照亮我們前行之路的學校理想和學校精神。
教育實踐知識的豐富性、多樣性和生成性能開闊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具備改造現實教育的自覺意識,提升我們創造新教育實踐的能力。
教育以人的發展和培養為目的,必須以人化的方式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以人文本的教育,是一種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學,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活動)是一種發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實踐。
人之所以為人,在于清晰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人應有的權利、地位和價值,從而建立應有的尊嚴和個性。人之所以為人,在于具有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創造社會的思想智慧和實踐能力。
早在1948年12月,聯合國大會就通過并頒布了《世界人權宣言》,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發展人的個性并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966年12月16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指出:“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他們同意,教育應鼓勵人的個性和尊嚴的充分發展,加強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毙纬珊团囵B人的尊嚴和個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的普遍意義和基本價值所在。
馬克斯。范梅南:“教育教學要使學生有心靈和精神的‘驚喜’,有‘獲得’的驚喜和‘成功’的驚喜?!?/p>
學生在良好教育的橋梁和跳板上不斷體驗從“放棄過去的自己”到“建構新的自己”的痛苦,并收獲自我充實、自我提升的快樂,享受不斷超越自身限制,逐步登高望遠的幸福。
嚴格的教育不是家長或老師隨意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不是多挑刺、多否定,更不是棍棒之下的教育。嚴格的教育是一種嚴肅的暗示,震撼心靈的教育。嚴格的教育還是一種理性的教育。理性是嚴格教育的標志。缺乏理性的嚴格教育是危險的教育。
你確信什么,這個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很重要,好的教育者必然有自己的信條,甚至如宗教徒對他的上帝一樣確信無疑??墒?,今天很多教育者沒有明確的信條,他們所做的幾乎就是保證每堂課顯性目標的達成,或者叫完成學科教學任務。一個人有怎樣的教育信仰,就會有怎樣的教育行為。信仰在心理上表現為對某種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動上則表現為以某種思想體系為準則去解釋和改造世界。沒有信仰、沒有向往,怎么會有確信的思想、堅定的行動?教育者不確信自己向著偉大的方向努力,而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怎么會是好的教育?所以,如何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教育信仰?這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人生課題。
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問題,認識不一樣,教育就不一樣。孟子確信,人性向善;告子確信,人性本無善惡;荀子確信人性本惡。孟子確信人性向善,所以主張“存心養性”,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引導人反省自己、發現本心,后人稱之為教育的“內發說”。荀子確信人性本惡,所以主張“化性起偽”(意即變化先天的本性,興起后天的人為),強調后天的人為作用,也就是后天對人性的改造,教育的基本主張是隆禮重法,積累熏陶,即教育的“外鑠說”。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過“軸心時代”的概念。顧名思義,它是指一個對全部人類文化史具有控制意義、提挈意義和動力意義的時代。以孟子、荀子為代表的稷下學宮和以“希臘三賢”為代表的雅典學院,都是軸心時代的標志。
。
合上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回蕩,“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展,既要發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于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于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在他主持的全國26省市、自治區各實驗點的一個共同的突出的措施是抓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展興趣、顧及氣質、鍛煉性格、養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并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征,養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林崇德在第八章也談到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方法。作為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后,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系,也引發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凈化和啟迪。
暑假有幸讀到《教育的智慧》這本書,收獲真是不少,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中國教育的主流。身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督逃闹腔邸肪腿缤槐K明燈,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特別是書中有一些精典的語句,影響著我: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林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母雞為愛護小雞而奮起,狗為護幼崽而狂吠,這些都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父愛和母愛雖然比動物對幼崽之愛要豐富和廣闊得多,但就其本質來看,也是建立在血緣關系上的本能性行為。然而對學生之師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是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愛,是一種促使學生成才的真情。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是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能長期地堅持這種性質和功能的師愛,我們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边@是我們作教師必須堅持的一種信念。如果一個教師認為:“一個班級的學生中總是有好有壞,教師不可能把每一個學生都教育成好學生?!蹦撬秃芸赡苈艞墝Π嗌蠈W習不好的學生的教育。我們不能武斷定論:“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為這種判斷是與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們應該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并堅持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我們常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魯迅先生因為藤野先生公正無私的精神和崇高寬廣的胸懷而對先生非常敬仰。魯迅每每念及總有說不盡的感激。只有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_和持久不息的學習熱情,教育者的指揮之源才能被表現的淋漓盡致,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師才是完美無缺的。
智慧的特征是什么智慧的特征是喜悅,歡樂,幸福。充滿智慧的人總是快樂和幸福的。喜悅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有一種幸福生活,這主要表現在對知識教育和知識化生存的超越上。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
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笨梢妼W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就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決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對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斷的探索、深思,但是閉門搞研究終究是不會有所突破的。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書中的這些精典話語總在我腦海中回蕩,我也想把這些話讀給我的朋友們。
約翰。布雷恩曾經說過:“如果一本書不能被大聲朗讀出來的話,它就不是一本好書?!币槐緯挥挟斔粌H能夠給人以心智的啟迪,也能給人以美的陶冶的時候,才能算是一本好書。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次外出學習偶遇的一本好書:《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作者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肖川,國內知名的教育學者,肖川改變了中國數十萬一線教師的閱讀習慣。一本《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在兩年的時間里印到了十萬冊。這是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隨筆集??v觀全書,他的寫作中時時處處飽含著一種責任,一種對社會、對孩子對教師的關切。把人引向對教育,對社會,對時代,深深的,久久的的思考。雖為隨筆集,卻不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的思想火花。書中指出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沒有情趣和藝術,才情就會逐漸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純美的滋養;沒有情趣和藝術,理想、信念、智慧與真情,就缺乏了最有力、最動人的表達方式。記得南方周末有一句話:“總有一種情感會讓你淚流滿面”,我想這種情感中一定蘊含著濃濃的人間真情。每當夜晚燈光下閱讀這本書時,它優美的文字、豐厚的含韻、耐人尋味的哲理,讓我沒有了往日的躁動和不安,沉下心來靜靜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F將閱讀這本書我的收獲和體會淺談如下:
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內容和用什么途徑、策略與手段去培養我們的學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錯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轅北轍,越來越遠離真正的目標。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對于教育的方法選擇、使用和創造。作為教育者你要培養一個怎樣的未來的建設者呢?這是每一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是培養一個有創新,獨立的,大膽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領?激發他的內在動力,用更多的探索學習,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帶給他更多的成功體驗和快樂。讀到這里使我想到,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適合學生發展,適應未來國家需要的一條正確的教育之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決定的,不是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教師決定的。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如果我們只顧埋頭趕路,我們怎么可以欣賞到天空的廣袤和美麗呢?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一個教師只有別人告訴他應該怎樣做,他才會怎樣做,而不會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它的發展前景就很難令人樂觀。古人講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強調的是精神的修養,心性的修養。否則,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變成照貓畫虎、鸚鵡學舌、邯鄲學步的笑柄。能否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能否創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學技藝,取決于我們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取決于我們的學識的積累、眼界、追求。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更多地是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思考和方法的培養,有時在教育學生上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學生的表現所影響,對學生的錯誤缺乏足夠的耐心,遇到問題沒有積極的想辦法,一味的指責抱怨學生,教育收效甚微。試想想如果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于他們的錯誤我們多些理解,包容,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的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是我們理智洞見的成果。你的思想越豐富,你就越加容易變得豐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貧乏的人看不到的東西,你的信息加工能力就比較強,你有更強超越所給定信息而生發出新信息的能力。能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樣,在與學生的的日常交往中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精神的滋養。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有思想,使得我們不人云亦云,不簡單化,使我們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做有思想的教師,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把握課程內容,使我們的教學得心應手,這就需要一種文化的眼光,一種道義的承擔。能創造性的有取舍的使用教材,而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就是我們變得有思想的法寶。很多時候回想自己的工作日復一日簡單重復,我們也付出了大量勞動,卻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學生精神的引領和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缺乏對于“課本知識”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其實就是把教育淺化為庸俗化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構的堆積。這是何等的可悲!有思想的老師,善于明理,善于辨析,善于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采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系、解決沖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思想和行為的深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改革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不斷豐富提高自己。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我們的心靈蕩漾在博大、豐富、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終于有一天,我們的年華會老去,可我們的思想會在足跡中閃光,并將照亮前行的路。
。
孔子說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否則,誨人不倦是無休止的嘮叨、空洞的說教,是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育最可怕的循環是:自己沒趣,還想方設法教導別人沒趣,最后弄個教育都成了受教育者尤其是兒童的苦役。
教師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等。而教師如果沒有向學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前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頭讓他飲水。自我反省,要有理論支撐,沒有理論作基礎,自我反省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說法。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知識的日新月異,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才能活力永駐,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熟知的一些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體現著學與教之間的互動,學與教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因教而日進,而日深;教因學而益精,而益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寬厚仁愛,有理有節,人性豐滿,才是教師的德智情懷。面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面對知識,充盈渴望,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教師的職業道德。
肖川說:書之所以香,大概不是源于油墨的味道。即便是由于油墨的氣味,那也是愛屋及烏。書中睿智的心的跳蕩,純美情懷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詩意盎然的表達,才是書香的真正原因。古人云: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其實,世上能讓思想致遠的,什么比得過那一脈書香呢?書是有生命和靈性的。善待書——從著書到讀書,這是讀書人的本分。著書的人精心打磨,用道義和良知來寫作;出書的人注重品位,寧缺毋濫,精益求精;讀書的人居敬持志,切記體察,讀出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讀出字里行間的意蘊。惟其如此,書中蘊含著歷久彌新的思想、古樸的智慧、永恒的真理,才有可能使書香永駐,是陋室溢滿書香,也使我們的中心蕩漾著書香。
當我們靜靜的閱讀時,我的內心便會有一種莫名的涌動,感受到內心的充盈與溫潤。閱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讀書之樂,樂在精神的相遇。人的生命如逝水,一去不復返。為文學與藝術,往往可以追回人們曾經有過的生命體驗,或進入另一種向往的可能的人生。好書不在厚,也不在深,更不在玄,而在透。著名作家林清玄對于“窗子”和“鏡子”有過精彩的比喻:“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才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或鏡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廣大了,書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备咂肺坏臅鴮τ谖覀兗仁谴白佑质晴R子。明代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皶q藥也,善讀之可治愈。假如能夠經常感謝一本書,想念一本書,是一件多么讓人幸福蕩漾的事。它使我們此時的心情變得溫暖而柔軟。也許,還夾雜著一種絲絲縷縷的想說卻有說不出的感傷,這是所有讀書人的情感。
拜讀了這本《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為伴的信念,啟迪了我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感悟和向往。我將在”流淌著智慧的光華,搖曳著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寬生命的廣度,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豐滿而快樂。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的智慧》,里面有很多的思想讓我印象深刻,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作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班主任,李鎮西老師無疑是我最應該學習的榜樣。他以教育為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樂趣,全身心的奉獻教育,關愛學生。不得不說,我還需要學習很多東西,還需堅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我思考了很多。
首先,教育需要有自己的思想。
李老師提出了很多人也在困惑的一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但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我,著實手忙腳亂。沒有教學的經驗,也沒有管理學生的經驗,只是一味的請教別人,拿老教師的各種經驗運用到我的班級當中去。
可是,越是到后來,越感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而這些理論都是他們在不同的實踐當中得出來的。老教師們對我也特別熱心,都毫無保留的向我傳授這些經驗。但當不同的理念向我襲來的時候,我不知該選擇哪種方法,有時候沒有耐心了,隨便應付了之。
李老師認識到:“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一位教師的教育都是不可復制的,因為教育的魅力在于個性!”學生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也有自己的不同的個性,當兩者相遇形成教育的時候,理應獲得充滿個性的教育。
當半年的緊張工作告一段落,靜下心來思考,才發現我并沒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的過程中,我總是少了些思考的時間。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絕對沒有個性,這正是我缺少的東西。
李老師說:課堂師生關系的新境界為“共享式”。就像面對美味的食物,老師可以和學生共同來品嘗,互相交流美味,分享樂趣。在共享當中,獲得營養,體味分享的快樂。
是啊,雖然比喻并不特別貼切,但卻令人醍醐灌頂。傳統的觀念當中,教師只是需要把知識傳播給學生,是單方面的給予,學生的接收情況,知識到達學生頭腦中產生的化學反應如何,老師是知之甚少。
然而,教育的發展讓我們知道,現代的教學并不再只是一味的灌輸,而是交互式的雙方互動。老師的教,并不只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
這就更需要老師具有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教出有思想的學生。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是擔心學生聽不懂學不會,總怕講得不夠全面。
所以課堂上,我盡量把方方面面都講到,但學生的成績卻非常不理想。經過反思,我想講的過多,讓學生參與互動的過程太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是我最頭疼的問題?;叵肫饋?,為什么我做不好班主任,可能從一開始我就懼怕這個職位,充滿了排斥。
事實也證明,即使盡職盡責,內心的抗拒也讓我把班級管理的并不成功。就像李老師所說的,首先必須享受職業,你才能做好這個職業。職業、事業、家庭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問題就出在我總是希望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但卻總是為工作的事煩心,在拉拉扯扯當中,生活工作皆不開心。
可能是剛入職,工作的經驗有所欠缺,不懂得調整自己,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所以陷入迷茫的境地。我怕學生不怕我,又怕學生不喜歡我,所以總把握不住“度”,想的太多反而更糟糕?;蛟S,在以后的工作當中我會試著找到自己方法,不是害怕做這件事,而是想辦法享受做這件事的樂趣,相信未來總會做好。
做好一個老師,做好一個班主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投入自己的時間、精力、感情、思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將是我人生不懈的奮斗目標,未來請繼續努力。
近年來,隨著電子學習資源的快速發展,教育大智慧作為一款綜合性的電子學習資源平臺,備受學生和教師的青睞。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有幸使用了教育大智慧這一工具,并從中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分享我使用教育大智慧所獲得的閱讀心得體會。
首先,教育大智慧給予我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知識邊界。以前,我要去圖書館借書或購買紙質書籍來進行學習,而現在,通過教育大智慧,我可以在線閱讀各類教材、參考書以及期刊論文等學術資料。這不僅為我提供了更多種類的閱讀材料,也節省了我前往圖書館的時間。在教育大智慧的幫助下,我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取到所需的知識和信息。
其次,教育大智慧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工具與功能。在使用教育大智慧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它不僅提供了標準的電子書閱讀功能,還有一系列的學習工具和功能,比如筆記記錄、高亮標記、關鍵詞搜索等。這些功能的存在讓我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和研究。例如,當我在閱讀一本書時,我可以使用筆記記錄功能將重要的內容做出記錄,便于之后的復習和查閱。
此外,教育大智慧還提供了在線學習社區的交流平臺。在教育大智慧的學習社區中,我可以與其他使用者進行知識分享和學術討論。通過和其他學生或專業人士的交流,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學術見解和觀點,進一步拓寬自己的視野。同時,通過回答其他用戶的問題,也能夠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這為我提供了與更多人互動和學習的機會,使我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化。
教育大智慧還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豐富了我的學習經驗。除了提供電子書的閱讀功能外,教育大智慧還與一些知名出版社和培訓機構合作,開設了線下的講座、講習班和培訓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我可以與專家面對面地交流和學習,獲取到更加系統和深入的知識。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讓我更加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學術素養和知識水平。
最后,通過教育大智慧的閱讀,我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和樂趣。以前,我對閱讀并沒有太深的認識,往往將其視為一種任務或者工具。然而,通過教育大智慧的推動,我開始注重在閱讀中的思考和感悟。我發現通過閱讀,我可以獲得新的知識、打開新的思維觸角,并學會更加批判性地思考問題。閱讀使我不斷成長,讓我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教育大智慧給我帶來了很多學習上的便利和樂趣。通過教育大智慧,我不僅拓寬了自己的學習空間和知識邊界,還獲得了更多的學習工具與功能,并與他人進行了更多的互動和交流。同時,教育大智慧也讓我更加珍視閱讀的重要性和樂趣。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中,教育大智慧會一直陪伴著我們,成為我們追求知識和學習的好助手。
最近有幸拜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的著作《教育的智慧》一書,里面包含了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真誠和熱情,書中字字蘊含著真言,句句滲透著思考的智慧,讀完之后讓人受益匪淺。
在《教育的智慧》一書中,李老師經過幾十年的親身教育實踐歷程,通過對教育的感悟、理解、思考,形成了自己對教育的獨到見解,其中主要包括對于師生關系的理解,班主任如何加強自身修養,以及如何當一名好老師等,李老師都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都在《教育的智慧中》一一呈現,讀完后讓我們這些后輩教師受益匪淺。
《教育的智慧》一書中對于課堂上的師生關系的理解,是建立在民主課堂的基礎上的,而民主課堂在李老師的思想中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因素:充滿愛心、尊重個性、追求自由、體現平等、重視法治、倡導寬容、講究妥協、激發創造等八個方面。
而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充滿愛心與重視法治。充滿愛心就是對每一位學生投注關注與尊重的目光,老師與學生之間懂得互相尊重,也讓學生之間學會彼此尊重。
而重視法治雖然不能等同于用法律手段來治理班級,但精神實質是一樣的,即依靠體現公共意志的規則來實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統一的規則,體現在班級中就是讓學生通過共同制定規則參與班級管理,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從而學會自己管理班級,,而老師也會尊重學生的這個權利,從而形成一種在平等基礎上的共享形式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而在關于班主任的自我修養的方面,李老師在《教育的智慧》中首先提出了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何在?它來自于對于教師職業的享受,尊嚴的贏得,更重要的是學生自覺的愛戴等多方面。
李老師也給我們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議,尤其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更應該吸取其中的精華,要善于向前輩教師學習,多思考、多閱讀、多寫作,讓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進步,化壓力為動力,更好的從事教育教學中的班主任工作。
教師是我們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職責歸屬,不論是不是班主任,不論教的是語文數學英語還是美術音樂,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職業:教師。
而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好老師?如何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尊重的老師?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
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那種一言堂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今的教育現實,作為一名老師,用心傾聽學生,才能讓學生真正信任自己,用尊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尊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使學生獲得愛與尊重,學生最終也會把這種愛與尊重的光芒照射到老師的身上,同時也要注重自身教學素質的提高,通過不斷加強學習,使自身教學素養、教學能力不斷提升,成長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優秀老師,而這也是李鎮西老師傳授給我們的重要的教育思想。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堅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在平日里也要多讀書,讀好書,把教育實踐與書中的思想精華融合在一起,學習做事思考相互結合,才能成為一名不斷前進的老師,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8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