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的編寫需要精心安排教學活動的時間、空間和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并提高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分享:以下是一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編寫的四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變化的觀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掌握直線、射線和角的含義;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三角板、小組討論表單。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孩子們,現在的你們已經了解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發現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是從什么地方開始的。請孩子們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圖片(有明顯的太陽光,建筑物的線條很明顯),學生認真觀察。
師:這圖是從生活中拍攝的,很美吧。我們今天探究的數學知識就藏在這些圖里面,畫面上藏著許多的線,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劃一下你找的線。(生比劃)。
師:你比劃的是哪些線?(請2-3名學生說)。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復習線段。
出示有線段圖,從圖中抽象出線段。
教師:剛才有孩子找到了這些線,這種線的名字叫什么?線段。
教師:孩子們認真看看,線段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有兩個端點,是直直的,有的線段長,有的短等等。
2.學習射線。
板書射線,認識射線的特征。
3.學習直線。
出示直線,動畫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畫一條直線。
4.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師:現在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他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呢?
接下來就需要大家一起認真觀察,討論找一找他們三線的區別和聯系,活動之前請大家聽清楚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
請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報告單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組團結探索找出三種線的區別和聯系。
報告單:
關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試畫角等)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書36頁自學。
(1)自學,可以說一說、畫一畫、比一比。
(2)小組探討,確定交流內容。
4、集體交流。(視學生交流情況,老師及時引導)。
(1)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你也來畫幾個角。
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說說你是這么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p36做一做。
2練習四1、2。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最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的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列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看圖上的信息:
誰能說一說圖上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誰能根據這些信息找出等量關系?
分組討論:
小組匯報:
先畫線段圖。
根據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這個等量關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這樣寫: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想: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
4x=60是4個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姐姐有135張郵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樣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誰能說一說你是根據哪個等量關系列的方程。
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由于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在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個x與3個x合起來就是4個x”。
三、運用新知,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第100頁試一試:
選兩題進行板演。
第101頁試一試:第二題:
生列方程,說等量關系。
這一題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101頁試一試:第三題,第四題。
生說等量關系列方程。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問?
>一、創設情境。
出示91頁的天平圖:
如果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你們發現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發現。
現在左側放的砝碼的質量用x表示,右側放10克砝碼,天平兩邊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兩邊平衡的狀況。
如果兩邊都加上10克呢?會出現什么情況?怎樣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過上面的游戲,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等式的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學生回答說明什么。
天平兩邊的質量相等。
天平兩邊的質量仍然相等。
同學們分組做實驗,列算式。
推選一個同學匯報。
每人在紙上寫一寫。
一個同學匯報。
在紙上寫一下。
一個同學匯報。
同桌兩人互相研究一下。
得出結論:等式的兩邊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通過天平實驗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天平平衡所需的條件,從而為方程意義的理解做好鋪墊。
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
。
。
1. 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 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 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 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4.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5. 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6.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7. 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
慣。 教學的重點: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書的一個重點。
第一單元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混合運算;第二節:應用題;第三節: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
過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有所不同,特點是未知量可以隨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教學時,要從求未知量與兩個已知量的聯系人手,分析數量關系,得出兩種解題思路,進而列式解答。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從解題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學時,應加強兩種類型題的聯系,通過對比練習強化數量關系,并要求會用兩種方法解答,能列綜合算式解答。
應用題部分還安排了比較容易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這是原來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發展。這部分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近,數量關系簡單,學生利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通過類推,可以比較容易掌握三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學時,可以從兩步應用題引入教學,讓學生利用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主要數量關系,從與兩步應用題的對比中確定運算步驟。應用題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同時,教材還介紹了檢驗的方法,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但檢驗方法只要求學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寫檢驗過程。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是統計的初步知識。教材在以前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從本冊開始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數據整理包括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對數據整理有初步認識,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把不完整的簡單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填寫完整。求平均數是一種統計方法,要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注意與平均分的區別,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據的方法。本單元的統計知識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理解即可。
在本單元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知識間的遷移、類推、比較、拓展,將新知識點與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聯系起來進行教與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要多動手、多討論、多交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要調動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特別是學習應用題的樂趣。此外,在知識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掌握括號內含有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能夠計算較復雜的三步式題。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及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計算和做事要仔細認真。 ’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美,提高審美意識。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準確計算三步運算式題。
卡片、 課件
(一)鋪墊孕伏
1.練習:(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同桌各選一題,互相說一說:題中含有哪些運算,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為什么按這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訂正并強調: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含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
3,計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說運算順序,并口算出結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觀察剛才的兩道題,能不能把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式題呢?(教師邊提問邊用色筆在30和540÷18下面畫上線。)
學生組題,老師板書:100—(32+540÷18)
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混合運算的例題1。
板書課題: 混合運算 例1
(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2.對照例1與復習題,討論:例1與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混合運算題有什么不同?
3,學生自己直接試做例題,做完后同桌對照,并互相訂正。
4.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形成板書:
例1 100—(32+540÷18)
四年級個別學生思維活躍,聰明好學,學習興趣較濃,但個別學生由于基礎知識的問題,接受能力較差,理解新知識和計算較慢,還有一小部分同學比較懶散,對待學習熱情不高。從紀律及其它方面看,學生都不錯,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現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識,不求理解等等。教師必須加以正確、有力的指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課都上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材總共分為七單元。一是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二是認識圖形。三是小數乘法。四是觀察物體。五是小數除法。六是游戲公平。七是認識方程。其中第一單元,第三單元,第五單元屬于數與代數;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屬于空間與圖形。第六單元屬于統計與概率。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本單元是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學習"元、角、分與小數"的基礎上,擴展對小數的認識,把小數和分數初步聯系起來,進一步了解小數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小數加減法和加減混合運算,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三單元"小數乘法"。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經歷探索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運用小數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五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將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了解循環小數;會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認識圖形。通過分類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過對三角形分類,了解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通過操作,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會運用學過的圖形設計一些簡單的圖案。
2、觀察物體。通過實際觀察,學生體會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畫面不同;能辨認從不同位置拍攝的相應照片和先后順序;能辨認從觀察點高低、遠近拍攝到的相應照片和先后順序。
(三)統計與概率。
游戲公平。通過游戲,學生初步體驗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設計公平的簡單游戲規則。
1、提供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學習素材,使學生能借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2、創設探索數學規律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探索數學規律的意識。
3、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是每個學生都能在設計方案中獲得成功。
4、重視在多種活動中培養空間觀念,發展空間觀念。
5、設計富有特色的綜合應用活動。使學生自覺地將各方面的經驗、知識、策略進行綜合應用。
6、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周圍的事物,培養對數學美的理解,展示數學發展的歷史,滲透數學的文化價值。
1、了解學生原來的學習情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
2、多利用課余時間,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充分發揮班干的帶頭作用,以優扶差。
3、密切與其家長聯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們的學習。
4、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學中,結合課后練習的一些帶思考性的題目,引導學生啟動思維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掌握科學、靈活的方法。
5、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計劃教案,優化課堂結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加強實際操作,只管教學,發揮學生的空間觀念,多加強實際操作,直觀教學,發揮學生的空間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斷、推理、遷移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總結規律,使他們自發性創造性地學習。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周2.25~3.4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4。
第二周3.7~3.11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4。
第三周3.14~3.18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4。
第四周3.21~3.25認識圖形4。
第五周3.28~4.1認識圖形4。
第六周4.4~4.8認識圖形、小數乘法4。
第七周4.11~4.15小數乘法4。
第八周4.18~4.22小數乘法4。
第九周4.25~4.29小數乘法4。
第十周5.2~5.6觀察物體4。
第十一周5.9~5.13小數除法4。
第十二周5.16~5.20小數除法4。
第十三周5.23~5.27小數除法4。
第十四周5.30~6.3小數除法、游戲公平4。
第十五周6.6~6.10認識方程4。
第十六周6.13~6.17認識方程4。
第十七周6.20~6.24認識方程4。
第十八周6.27~7.1認識方程4。
第十九周7.4~7.8總復習4。
第二十周考試。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運動會排名次和購買體育用品等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知識技能目標: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
1.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學校都舉行運動會,在運動會中你都參加了哪些體育項目?成績怎樣?(學生說)
2.老師收集了一張上次運動會的跳遠成績記錄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 名
小 明
小 紅
小 莉
小 軍
成 績
3.05米
2.84米
2.88米
2.93米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結合老師的要求將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們先來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個人在交流中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2.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匯報小組的想法,如果你認為小組代表說的不完整,本小組或其他小組可以給予補充。)
1.獨立思考。
2.小組內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導思
1.學生匯報,反饋后問: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暫不評價)
3.學生匯報并說比較方法。
4.總結?,F在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的經驗總結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比較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若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都相同,就比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依此類推。)
(四)學以致用
1.按照慣例,運動會結束前學校要公布各班級的總成績,你們想知道各班的成績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年 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得 分
93.45
92.84
95.84
92.80
97.50
96.85
>三、反饋矯正。
第91頁試一試。
教師進行個別輔導。
第92、93頁的解方程。
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
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練習第92、93頁的解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
通過練習適量的題目,提高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和靈活性。
。
。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先算括號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加強小組合作。
3.靈活運用所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口算:100+0=0÷100=。
2.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順序計算。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小結:在含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3.我們學過的()、()、()、()四種運算統稱四則運算。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它的運算順序。(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1.出示:96÷12+4×2。
(1)小組內討論,說說計算順序。
(2)匯報討論結果。(指名說,師板書。)。
2.變式:96÷(12+4)×2探究有小括號的計算順序。
(1)問: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數學符號?(小組合作探究)。
(2)小組合作完成計算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3)點評,明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3.介紹中括號“[]”,變式:96÷[(12+4)×2]探究有中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1)認識中括號。
(2)在老師引導下明確運算順序。
板書:96÷[(12+4)×2]。
(1)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計算,師巡視輔導。
(2)指名板演后,師生共同訂正,明確運算順序,并在書上找出來齊讀兩遍。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9頁的做一做。
2.一個車間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產了320臺洗衣機,以后每天生產45臺。4月份(按30天計算)共生產洗衣機多少臺?(要求列綜合算式解答)。
四、擴展提高:
根據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含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96÷12+4×296÷(12+4)×296÷[(12+4)×2]。
=8+8=96÷16×2=96÷[16×2]。
=16=6×2=96÷32。
=12=3。
>二、扶放結合。
同學們推想一下如果天平兩側都減去相同的質量,天平會怎樣?你設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兩組游戲,你發現什么數學規律?
我們利用同學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x是多少。同學們試一試,如何求出x+8=10中的未知數x。
x+8=10。
x+8-8=10-8。
x=2。
教師:想一想,如果在等式兩邊都乘一個數(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還成立嗎?與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
教學目標:
1、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教學重難點:
1、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教具準備:
直尺、小棒。
教學過程:
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四組小棒,課上組織學生擺一擺,讓學生邊操作邊把有關的數據記錄在表內。當學生完成操作活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組小棒的數據,并在填出“”“”或“=”。
一、數學活動。
1、出示一組長短不一的幾根小棒,請你挑選幾根圍成三角形。
不重復,你還可以怎么圍?
2、三角形形路線,從郵局到杏云村,走哪條路最近?為什么?
3、是不是任意兩條邊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條邊大呢?畫一畫,算一算。把計算結果填寫在第33頁的表上。
二、運用知識模型。
1、第1題:下面各組線段能圍成三角形嗎?
2、第2題:組織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并填入表中。
3、第3題:擺一擺,填一填。
4、第4題:如果三角形的兩條邊的長分別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條邊可能是多長?有多個答案,第三邊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板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系。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學生獨立填表,并組織反饋,說明數量關系式,怎樣列豎式。
指出: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試題,在列豎式計算時,交互兩個乘數的位置后再乘比較簡便。
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3648128。
×5×16×16。
比較前兩個式子和第三個的聯系。
區別。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等常見數量關系,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并能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遷移到多位數的乘法運算中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圓規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在能用圓規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在聯系。
1)討論:相同在什么地方?
釘子就是……線就是……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成確定。
師:畫了那么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生上臺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征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里,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里,能畫無數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相等)。
為什么?
教師小結:(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征,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回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的培養。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于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會發現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是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也是進行單位換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數的另一性質,它與前面所學的小數性質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是學習小數知識的重要內容。為了突破難點,我選擇了金箍棒的變化這一情境展開教學,有助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思考和理解問題。同時以完整的、學生熟悉的、又非常感興趣的情境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自主探究規律、發現規律,更重要的是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因為這一變化規律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根據,也是單位名稱換算的重要基礎。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的有關知識,特別是十進制計數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之后學習的,所以學生對于小數的大小是有認識的。學生能發現小數點移動后,蘊含什么規律,學生還不清楚,還不能把小數點移動和小數的大小變化規律建立聯系。因此,我在設計時,用的是金箍棒變化的情境,借助長度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規律;能應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進行計算。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新知。
3、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探索并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發現并歸納變化規律。
多媒體課件;圓形磁鐵等。
(1)出示例5:
師:同學們喜歡看連環畫嗎?(喜歡)、大家請看:這是西游記里的故事,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生講:一只小妖手持大錘對孫悟空說:猴頭,交出唐僧!孫悟空說:休想,看我金箍棒!他邊說邊從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長0.009米。孫悟空說:變!他邊說邊把金箍棒拋向空中,金箍棒變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孫悟空又說:變!金箍棒又變成了0.9米。小妖驚呆了。孫悟空再大聲一吼:看棒!金箍棒變成了9米長。小妖還來不及反映,“哇!”的一聲,就被金箍棒-。)。
這里有一組數據顯示金箍棒變長的過程,誰發現了?
師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觀察這組數據,看看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數字相同、位數不同,大小不同、小數點的位置不同)說的不錯,這主要因為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也發生了變化.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規律。師板:小數點移動(齊讀)。
我們接著來研究,師問: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嗎?你能比劃0.009米的長度嗎?為了更清楚的知道這些小數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把這些小數換算成整數,用毫米來表示。
師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組根據大屏幕的提示進行合作,組長主持,記錄員做好記錄。
出示大屏幕;快樂合作:
(2)小組討論。
(3)小組交流匯報。
小組一:(以第1式為標準,第2式同第1式比較,0.009米變為0.09米,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等號右邊的9毫米變為90毫米,擴大到原數的10倍-----)。
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3、拓展延伸,小組合作。
(1)猜想。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小數點向右移動會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那么小數點向左移動,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小數會縮?。?。
我們一起來驗證。
(2)驗證猜想。
討論:
(3)小組合作。
(4)小組匯報交流。
小組1(以第4式為標準,第3式同第4式比較,9米變為0.9米,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等號右邊的9000毫米變為900毫米,縮小到原數的1/10----)。
把書打開到61頁,完善書下面的內容。
為了方便我們記憶,老師把它編成兒歌,大家請看。
(5)出示四句歌。
談話:剛才咱們班同學發現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現在能有信心用規律解決碰見的數學問題嗎?咱們來個小比賽,誰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數點移到位數字的左邊后填空。
(1)36.8變為(),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2)5.41變為(),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3)128.6變為(),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2、判斷。
(1)把5.6擴大它的10倍是560。()。
(2)把1.502的小數點去掉,它的值就縮小10。()。
(3)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
3、選擇。
(1)把5.08的小數點去掉,這個數就()。
a、擴大到原數的10倍b、縮小到原數的。
c、擴大到原數的100倍d、縮小到原數的。
(2)把的一位數先擴大10倍,再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后是()。
a、9b、0.9c、900d、9000。
(3)把0.717的小數點去掉后,再向左移動三位,這個數與0.717比較()。
a、縮小到原數的b、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c、相等。
4、思考題:
把一個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向左移動一位得4.02,原來的小數是()。
1、探索乘法的結合律要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為依托。下面請老師們見教材19頁探索部分,教材是通過比較2個學生的不同解題方法,發現規律的。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指群體策略的多樣化,通過比較不同學生的不同策略,來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
2、猜測、舉例、驗證必不可少。與學習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一樣,乘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也要經過猜測、舉例、驗證的過程。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已有所滲透。
3、運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嘗試放手。在教學第一單元時,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本學習本單元時,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式規律的經驗,所以教師可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表達。
4、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基礎,找準遷移點。學生有了第一單元學習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的經驗,再來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應該說難度不大。因此,教師要盡量放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組織教學方面,由于本單元教材的呈現形式及教法滲透方面,與上單元很相似,因此,可參照第一單元的教學流程去組織學習活動(比如說,猜想——舉例——驗證)。
5、運算律的探索、理解、運用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規律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數學課程標準對運算律的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從字面意義上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是學會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義。當然作為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要求,也即規律的記憶,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6、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學會用網格法來比較難以數清的對象的數目進行估測。
讓學生認識我們所選的對象的大致個數。
選取適中的格子作為樣本。
1、出示畫面:木材廠堆放著一批圓木,數一數有多少根木材?
2、學生在數的過程中發現:數量太多,數不清楚,怎么辦?
3、引導學生畫上網格線,進行估算。
用估測的方法算出圓木的數量。
劃分成同樣大小的格子。
數一數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數。
湊成整數。
(1)木材在方格線上怎么算?
(2)湊成什么樣的整數,是整十數,還是整百數?
(3)每個人選取的格子一樣嗎,估算的結果一樣嗎?
小結
(1)記數對象正好在框線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計算。
(2)湊成什么樣的整數,看實際需要。
(3)每個人選取的樣本不一樣,在估測前要說明選取的是哪一個。
1、書p83,分別選取不同的格子進行估測。(學生獨立作業,注意書寫格式)
左上格 左中格 左下格
右中格 右上格 右下格
教師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計算過程。
2、大約有多少顆糖?
小胖數的是紅框線的格子,進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顆,
小亞數的是綠框線的格子,進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顆,
自己選一個格子,進行估算。
板書設計:
數學廣場--通過網格來估算
(1)記數對象正好在框線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計算。
(2)湊成什么樣的整數,看實際需要。
(3)每個人選取的樣本不一樣,在估測前要說明選取的是哪一個
教學目標:
3、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小數的含義是屬概念教學,較為抽象、凝煉,根據學生對概念的認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這一規律。
1、從生活中了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
2、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
3、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于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4、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學法:
1、學會通過觀察、測量、歸納,可以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匯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設“5.1”假期情景,使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買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錢?
2、老師買了一本書,同學們猜一猜要多少元?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歸納出不能用整元數表示的這種數,要用小數表示。引入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明確目標探索新知。
同學們都知道小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學們想了解小數的什么?
我預設學生的提問(預設)。
1、小數是怎么來的。(怎么產生的)。
2、什么叫小數?(小數的意義)。
3、小數是怎么讀的,怎么寫的?
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師生分析問題。
1、師生小結小數的意義。
(1)象“0.1、0.3、0.9”這些小數叫1位小數。(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1位小數。1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象“0.01、0.04、0.18”這些小數叫2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2位小數。2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象“0.001、0.015、0.219”這些小數叫3位小數。(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3位小數。3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2、學習小數的寫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考考你”;(練一練)第1題。
2、用米做單位測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場買菜統計表。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小結。
1、了解小數的歷史。(小資料)。
【了解小數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學了小數這節課,能談談你知道了些什么嗎?
五、作業布置。
1、從生活中記錄一些小數,明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2、完成《作業本》。
布置實踐性的作業,使學生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及筆算方法。掌握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滲透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正確筆算,提高一次計算的正確率。
2、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15×6=140×3=29×2=。
56×10=17×30=80×5=。
140×6=240×2=5×24=。
2、筆算下面各題。
629×53=408×75=1200×40=。
注意:為防止丟進位數,在沒有達到熟練之前可以標出進位數的方法,但必須在練習中逐漸鍛煉用自己的腦子記住進位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在學習中更容易出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在訂正時可以增加對比。
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要問清學生,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進行簡便運算。以1200×40為例,可以這樣理解。
1200=12×100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這就是”因數末尾有0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的道理。
二、綜合練習。36頁第1題。
30×616×712×3050×60。
300×616×7012×300500×60。
1、比一比誰算得快。
48×2372×124102×1556×456。
603×3425×112460×1835×440。
2、不計算,判斷對錯。
58×18=4534()88×34=318()。
150×40=600()350×70=2450()。
三、課堂作業設計。
36頁第4題、5題、6題。
板書設計:
體育場。
3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這四個方面。
“數與代數”領域的教學內容包括:計算器、用字母表示數運算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五個單元;“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又包括:認識多邊形、觀察物體這兩個單元;“統計與概率”領域包括統計這一個單元;“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教學內容包括:圖形的密鋪、消費知多少兩部分。
學生數學課上能積極思考,能積極搜集有關的數學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約有80%的學生能及時完成作業,90%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業的學生影響了他們的數學上的發展。掌握基礎知識較好,能通過自主練習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數學的眼光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并將所學的知識用于數學實踐。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生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較高,約有30%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較好的發展。大部分學生能通過各種學習方式自己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這學期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特別是不愿寫作業的學生及不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應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使他們樂于學數學。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與代數:
1.初步認識計算器,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并通過計算探索與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過觀察、類比等活動理解小數的意義。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學會小數加、減法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運算律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并能用字母表示。學會比較小數的大??;能夠運用所學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算式的變換,理解和掌握加減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結合具體事例探索小數的性質,并利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問題;借助計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經歷小數加、減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了解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通過解決問題,學會十進制復名數與小數的改寫。會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會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3.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數思想。體驗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性,體會數學的價值。在學習小數意義和性質的過程中,培養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識的能力。
4.感受數學與科技知識的聯系,培養愛科學的情感。
空間與圖形:
1、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過程。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感知這些圖形的特征。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了解從不同方位觀察同一組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運用三角形是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分類思想。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組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3.在觀察、操作、驗證等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
統計與概率:
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較復雜平均數”的方法,能運用平均數分析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具體統計活動中,學會同時對兩種數量進行數據統計,認識一般復式統計表和復式分段統計表,能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情境中,通過整理數據、分析數據,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實踐活動:
鞏固收集數據的一般方法,并在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研究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運用統計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用字母表示數運算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認識多邊形。
教學難點:用字母表示數運算律、
啟發教學法直觀教學法。
教學改革設想:概念教學要聯系實際,加強探索性,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加強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使學生形成初步的代數意識。把握好動手實踐的“度”,開展有效的操作活動。用好教材,做教材“再開發”的智者。重視小數口算、估算的平日練習。全面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課時安排建議。
本冊教科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學期大約有25%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便于教師創造性地安排教學。教科書中各部分內容的教學課時數建議如下,供參考。
一泰山古樹—計算器2課時。
二節能減排--用字母表示5課時。
三快樂農場—運算律9課時。
四巧手小工匠—認識多邊形9課時。
圖形的密鋪1課時。
五動物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2課時。
六趣味拼搭--觀察物體2課時。
七奇異的克隆牛--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課時。
智慧廣場1課時。
八我鍛煉我健康—平均數6課時。
消費知多少1課時。
九回顧整理--總復習6課時。
1、在課堂上做作業時應該聽清要求,明確格式,不擅自離開座位或竊竊私語,保持教室的安靜。
2、作業格式規范、行款整齊,獨立、按時完成。
3、作業若有差錯,需要更改之處,不可亂涂亂改,只須在錯誤部分劃兩條斜線或直線,刪去即可,再在規定區域訂正。
4、作業姿勢要端正,左手按住作業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自覺保護視力。
5、作業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亂扔、亂寫、亂畫與撕毀,保持作業本的衛生與整潔。
教學目標: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
2、出示“填一填,說一說?!敝械囊唤M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學生發現有困難,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數據,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觀察,直至他們發現“四舍五入”的方法為止。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三、作業。
練一練1、2、4。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
萬公頃。
億公頃:約2億公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通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并說出他們的特征.(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么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別的,你們發現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并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并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么三角形?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課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5)全課小結。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3.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7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