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自己思考和行為的一種反思,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示。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海濱城市,那里風景優美,氣侯宜人。
這幾年我的家鄉變化可大了,新修了許多寬闊的馬路和新建了許多高樓大廈,最有名的要數萬平口旅游區了。當你一直沿著海曲路往東走就來到了美麗的萬平口生態公園,那里有國家水上運動中心和美麗的金沙灘。當你來到海邊遠遠望去,一艘艘漁船在藍天下像海鷗一樣在天空中飛翔,藍藍的大海掀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輕輕拍打著金色的沙灘,一陣陣海風吹來讓人們聞到了魚蝦的鮮美。每到夏天來這里旅游的游客特別多,他們都被這美麗的大海和金色的沙灘吸引住。
我的家鄉特產也很多,綠茶和海產品最有名了。綠茶清香可口,海產品味道鮮美。
我喜歡我的家鄉,我更愛我的家鄉。我的家鄉真美麗。
不該開的花開了,那4102是我的淚花;該開1653的花也開了,那是我的希望?!?/p>
過年回家后,第一次走進弟弟的塑料大棚,眼前頓時被一片綠色吸引,郁郁蔥蔥的葉子間點綴著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頂花帶刺的黃瓜水水靈靈,碧玉一樣晶瑩剔透。弟弟的臉上滿是憧憬,久違了的自信使弟弟再一次找回了曾經丟失的感覺。
家鄉在遼西的一個偏遠的山村,一眼望去,除了山還是山,大部分都是光禿禿的,早就沒有了生機。聽老人們說,遠古的時候,這里風調雨順,村民們大都過著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直到有一年,乾隆皇帝心血來潮,到這里微服私訪,正趕上大雨滂沱,他騎的馬由于不熟悉地形,陷在泥地里動彈不得,皇帝被澆成了落湯雞,大為光火,指著天大罵。玉帝坐在天庭,因為不能治罪皇帝,就對龍王頒旨:讓那個地方十年九旱!自此,家鄉的山失去了往昔的容顏,家鄉的河變成了細細的絲帶,家鄉的百姓嘗盡了旱災的折磨,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弟弟原本也是學習刻苦的好學生,只是由于我先一步在外地求學,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好,父母沒日沒夜地侍弄那些土地,也無法同時供兩個學生,面臨中考的弟弟選擇了退學。弟弟在來信中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姐姐,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擔心,好好學習!直到快放寒假了,才在朋友處知道了實情,弟弟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我。自此,對父母、對弟弟,我的心中一直埋藏著深深的愧疚。
農村人靠天吃飯的年代已經逐漸的遠離,弟弟也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途。憑著勤勞樸實,弟弟蓋了新房,結婚成家,可是弟弟并不快樂。因為在他的心中一直還有一個美麗的夢想:那個夢幻式的田園生活。弟弟放棄了打工的高薪誘惑,一門心思撲在田地間,為了保證充足的水源,弟弟借錢和別人合伙打了一口井,在適合樹木生長的地方栽上了一排排的棗樹、葡萄樹,又借錢建了一個蔬菜大棚,弟弟和弟妹每天都泡在這里,鋤草、施肥、噴灑農藥,蔬菜大棚當年就見到了收益,兩年后弟弟還清了欠款,又從別人手里接管了他們弄不好的蔬菜大棚。似乎上天也被弟弟的執著所感動,當年栽的果樹已經結出了累累的碩果,種植的蔬菜每年都是全村長勢最好的,賣出的價格也是最高的。弟弟手里有了錢,生活就像芝麻開花一樣,房子里外裝修一新,家電該換的都換了,多年沒錢修理的院墻也用紅紅的磚頭壘的整整齊齊。走在村里,弟弟也總是會被欣賞和羨慕的目光所包圍。
看著弟弟的生活越來越好,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當年為了姐姐放棄學業的弟弟如今終于收獲了希望,這是善良的弟弟送給我的最珍貴的禮物。
弟弟家的大門上掛著紅紅的燈籠,像弟弟、弟妹紅紅的笑臉,也像弟弟、弟妹心中紅紅的、紅紅的希望。
合肥是我摯愛的家鄉,走過千山萬水,難舍家鄉親,更難舍家鄉情?,F在我想把我的家鄉故事說給你聽。
北起舜耕山,南擁巢湖,作為長江三角洲和中部地區重要的驛站,“吳頭楚尾”的合肥兼有江南的溫婉柔情和北方的豪氣直爽。它仿佛是一個頗有儒風的將領,溫和包容而又銳意進取,守衛著亙古不變的三國古戰場,開拓著日新月異的科技之城。
關于合肥之名,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里給過這樣的解釋:夏天水位暴漲,南淝河和東淝河在這里相交相匯,所以稱之為“合肥”。這樣看來,“合肥”之名不是人們戲稱的“兩個胖子”,而是對其水系發達的最好詮釋。
東西淝河交匯的津渡,就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逍遙津”。圍繞著合肥的控制權,曹操軍隊與孫權軍隊在這里頻頻交兵,最終以“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進入尾聲。
穿越千余年,南淝河的柳枝依舊窈窕柔嫩,古戰場則變成了“小俠們”(孩子)嬉戲玩鬧的逍遙津公園。在這里,人們白天在河畔的涼亭里感受微風,夜晚在浪漫的摩天輪上俯瞰城市。曾經的戰火紛飛已經在歷史的洪流中被雨打風吹去,只有屹立于古道之上的張遼雕像,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故事。
說到合肥之水,就不得不提包河。其實合肥還有一個很有古韻的名字——廬州。在包公故里廬州的這片土地上,處處散落著歷史長河遺落的珍珠。包河原本是護城河的一部分,之所以“姓”包,和包公“不要廬州府一轉,只取護城河一段”的故事息息相關。包公的后人依水而居,漸漸形成了今天的“包河圈”。包河之畔“德昭古今”的包公祠莊嚴肅穆,在今天依舊警醒著人們要正直、明理、為善。
如果說淝河是環繞在合肥腰上的玉帶,那么大蜀山就是領口上那綠色的盤扣。作為全國唯一一座位于市區的休眠火山,巍峨矗立的大蜀山俯瞰著城市,守衛著合肥西行和北去的咽喉。
而在合肥城內,這里的道路名稱大都取自省內城市的名字,像大蜀山腳下的黃山路、現代繁華的馬鞍山路、熙熙攘攘的阜陽路,以及一條橫貫東西的長江路,等等。這不僅體現了新興省會包容兼愛的城市性格,更像是城市溫情的眼睛,讓來自各地的新合肥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回家的感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襟江帶淮的合肥,烹飪風格既有魯菜的豪放更兼淮揚菜的精致。廬州烤鴨、包公魚、逍遙雞、吳山貢鵝、三河米餃、小刀面……這些都是讓合肥“小俠們”(小孩)一聽到就吞口水的名字。
離開家鄉,最令人回味的還是淮河路上集萬千氣象的“一根面”。把面劑拉成面條,煮好后淋上一勺油亮的高湯,配以青菜、豆腐絲、海帶、大蒜等二十幾種輔料,濃郁的面香鉆進鼻腔,讓人忍不住吞口水。合肥“小俠們”(小孩子)回到家,只要吃上一碗溫暖香濃的“一根面”,就能立刻感受到從腹胃到心靈的妥貼,“真快活”(舒服)!
在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和巢湖文化的交相輝映下,這座歷經千年的古城如今也煥發出新的生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座新興的科技之城。智能語音產業“中國聲谷”從這里出發,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被稱為“皖中硅谷”的科學島在這里發跡,是中國目前主要的核聚變研究基地之一。不僅如此,合肥也有著“ic之都”的稱號,同時也是全國首座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以及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今天的合肥,“大湖名城,創新高地”不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這座城市閃亮的名片。這就是我的家鄉合肥,是積淀千年的三國故地,也是潛能無限的創新高地。這里說著江淮官話,雜糅著南北的文化,有著包容上進的城市性格,富麗而不喧嘩。此刻,我更愛她了。
10月15日,在黃石市愛心滿園義工協會黨支部的組織下,我有幸和協會的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們一起參加這次紅色學習之旅,共同觀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看完后,內心久久不能平復,電影里講述的每一個人都是關鍵的,讓無數個家鄉織成一張網,從個人到家鄉再到國家,一個個“我和我的家鄉”的演繹就是織成一個國家的故事。從農村醫保體系的健全,到鄉村旅游熱的興起,再到農村教育大變樣,又到植樹造林治理生態,最后到脫貧攻堅事業發展,家鄉的變遷、村貌的質變、生活的提升,猶如時光飛逝、,過去的貧窮與落后再也“回不去了”,唯有多姿多彩、喜笑顏開的現實畫卷日日發生,好日子就在眼前!
每一個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鄉,每一個人都有家鄉的情懷。正如影片的主線那樣,有的人通過抖音視頻去表達對家鄉的眷戀、祈禱、祝福、意愿和憧憬,每一個人都在默默為更加美好的生活奮斗,奔跑、前行、和努力!有的回到家鄉擔任了第一書記,用專業特長去改變家鄉,讓鄉親們過上更加精神文明的生活;有的創業致富不忘家鄉,投資沙地蘋果,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留給家鄉一個持久的生態“聚寶盆”;有的利用抖音直播平臺的網絡技術,讓世界看到家鄉!為家鄉代言!每一個人都在為家鄉做力所能及的事,為未來贏得一個精彩和改變!
家鄉不言,滋養了我們;家鄉不語,我們銘記著?;蛟S,我們不僅僅要感謝家鄉那些教育我們識字、算數、寫好自己名字的啟蒙老師,還要感謝家鄉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土,孕育了我們!還要感謝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們曾經包容我們、教導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懂得了禮節、道理、親情,不僅僅要感謝家鄉的種。種好與不好、美與不完美之處,讓我們知道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變,懂得了“學好本事,讓它們不在成為難題”。
結草銜環、烏鴉反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都離不開“愛”這個字。直播網紅回到家鄉,曾經滿臉黃沙的姑娘成了都市時尚女性、一個成功富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回家鄉扶貧農產品帶貨;教書育人幾十載的大山教師,雖然臨近退休,遠在海外,仍舊忘不了家鄉教育的發展。歸來發現家鄉教育早已翻天覆地,那些年含辛茹苦培養的少年,也為家鄉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位水平超群的畫家,為了家鄉發展,也放棄了俄羅斯知名藝術學院,選擇了留在家鄉!放棄了“前途”?!粋€鏡頭、一個人物、一座村子、一段故事,塑造了一個個美麗的家鄉,這些融為一體,組成了我們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國!
家鄉!我的家鄉是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花湖鎮,那是一座美麗的小鎮,我的老家在小鎮上的一個小村里,緊連著花馬湖畔,依山傍水。
從小就生活在村里的我,那時,天還沒亮就要起來上學,記得那時步行上學走路要四十分鐘,每天4趟,一去一回,再去再回!中午就回來匆忙吃了午飯,又趕著學校去。那時候雖然沒有交通工具,但是約著同伴一起來來回回,也很開心,那種感覺再也找不到了。
看著我的家鄉一點點的在變化,自2000年以來,不管是樓房建設還是教育投資都在逐步的發展,變的越來越好了!也就是現在呈現在大家眼中的花湖!交通便利了,購物方便了,醫療也有保障了,教育環境也變好啦,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更有本事。將來也像電影中的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的人兒一樣,努力去回報我的家鄉!
有國才有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祖國媽媽,我愛你!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今日發布《乘風》篇章,再現了歷史上驍勇善戰的“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與兒子馬乘風的抗日故事——前面縱有日本侵略者的機槍厲炮,“父輩”軍人仍舊視死如歸,戎馬沖鋒,上陣殺敵,“冀中騎兵團”旗幟永遠鮮艷!導演吳京不僅用恢弘的戰場場面還原了這對騎兵父子的故事,也在英雄們投身戰場的血性背后,流露父子之間的鐵骨柔情。
影片是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后的“國慶三部曲”第三部,“中國電影追夢人”再次集結,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斗經歷,再現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十月一日,期待很久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了,它成功地把“家鄉”這種情懷,從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喚起,并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這部電影老少皆宜,又輕松又幽默,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深思。簡單來說,就是不完美的小人物成就美麗家鄉的故事,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小角色、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展現了家鄉的變化。五個故事都圍繞民生問題,宛如一股清流,既令人愉悅又令人欣慰。在每段故事里,沒有完美的角色,卻都講述了一個完美的家鄉。
電影里的小人物、小故事,大時代、大主題,與其說是提升整體情節效果的需要,不如說是現實在電影中自然而然的投射。實際上,正是因為祖國不斷的崛起和強大,并在醫療、教育、旅游、環保、扶貧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影人才有底氣用一種輕松、活潑的方式來表現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來闡釋普通人心中最深摯的家國情。每個人不論身在哪里,心里最難忘懷的總是自己的故土。當我們觀看《我和我的家鄉》,感受著電影中的每個人物、每個情節、每個故事,自己又何嘗不是劇中人。
大家常說起:“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家鄉?!奔亦l是生身和養育我們的地方,鄉愁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回憶和想念,當我們遭遇挫折和困難時,內心最深處總是藏著“我想家了”?!耙洛\還鄉”、“落葉歸根”,其實就傳遞著中國人骨子里的家鄉情懷。作為國家的一名普通公民、企業的一名普通員工,或許我的力量很微小,但要力爭做一個有用的人,堅守心中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出人生絢麗的火花,為家鄉、為祖國的美麗富強、繁榮昌盛貢獻微薄力量。
我現在待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我長大的地方,家鄉發展越來越好,科技也越來越發達,看完《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感觸很大,本來當我看到王寶強那一段時,以為又是一場鬧劇,但是一集比一集精彩!無論鄧超還是沈騰的演技都非常棒,讓人捧腹大笑之后又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寓意。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范偉演的鄉村老師,我是全程淚目的看完,劇情講的是在瑞士得了老年癡呆癥的老教師,很想完成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塊拼圖,于是兒子把他帶回了1995年離開鄉村時的老教室,他曾經的學生,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孩子們把那個曾經僅靠豬窩,打雷下雨就嘩嘩漏雨的教室逼真的還原出來,時間定格在那一天,當冒雨為孩子取回的染料時,卻跌到在教室外的水渠里,時空交錯,范老師看到自己當時一幕幕,他臨走時的不舍,對孩子因沒有畫筆而無法完成心中的那個校舍時的愧疚,此時,孩子的手機響了,孩子們捧出了大把的畫筆,可是他再也無法回到過去,去完成他那最后的一分愧疚與不舍。范老師茫然若失,走在全新而陌生的道路上,直到最后來到那個彩畫一般的新學校,見到了那曾經沒有畫筆的孩子已經成才,范老師才最終釋然,與自己的學生緊緊相擁!
我覺得這不是喜劇,這是一部讓人淚流滿面的電影,人強大了,就會感恩過去,而祖國強大了,我們更要感恩過去,如今,無論今后我們是大富大貴,還是平凡普通,我們都不要忘了生我養我的故鄉,不要忘了曾經為我努力指點的鄉村老師!
這些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深刻寓意!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這樣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繁華的都市——北京,我家不遠處有個陶然亭公園,那里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是我很喜歡去的公園。
春天的陶然亭,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公園的小山坡上,小草換上了淺綠色的衣裳。還有幾朵紫色的、黃色的、藍色的小野花從小草間冒出來,更增添了幾分春意。樹上的嫩芽也都爭先恐后地探出了頭。走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我們欣賞著滿眼的春光。
夏天,小山上的樹長出了茂密的樹葉,象搭起了一座涼篷,走在小路上,感到非常涼爽。這時的小草已經變成了深綠色,花兒開的更鮮艷了。小蜜蜂在采蜜,小蝴蝶在翩翩起舞,小松鼠在林間躥來躥去,給夏天增添了許多生機。下雨的時候,我們打著雨傘,漫步在雨中,眼前一片霧蒙蒙的景象,樹上落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把樹裝飾的漂亮極了,仿佛來到了人間仙境。
秋天,小山上落葉紛紛,落葉的顏色有紅的、黃的、棕的,落在地上,鋪成了一個五顏六色的地毯。我走在“地毯”上,“地毯”沙沙地發出清脆的聲音。原來,這就是秋的聲音啊!小草換上的金黃色的毛衣,顯得更加美麗。小野花打了個哈欠,睡在了土里面,下一個春天時,它們會開的更美、更艷。
冬天,潔白的雪給小山坡披上了一件雪白的外套。樹上開滿了“梨花”。我踩著那雪白的“地毯”,漫步在雪中。我的心突然變得純潔、明亮,一下開心起來,我抓起了雪,揉成了一團,和爸爸媽媽打起雪仗來。啊!冬天好快樂呀!
陶然亭公園四季的景色優美,我愛陶然亭公園,我愛我的故鄉——北京!
故鄉很美,是一幅秀麗的畫,一首悠揚的詩。
清晨遠遠的就能聽到小溪清脆的“嘩嘩”的奏響,看見那幾縷爤孏的炊煙,慢慢撕裂彌漫的霧靄,山坡上隱約地顯現幾棟錯落有致的青磚黑瓦。兩條清澈的小溪就象兩緞白色的帶子,左右環抱著村莊,形成一條美麗的“護城河”。
我喜歡故鄉的三月,那溪邊兩岸盛開的桐花開得象櫻花一樣燦爛,迎著春風,飄落在溪的岸邊,飄零在“嘩嘩”的溪水間,仿佛只求追趕空中飄逸的浪漫,讓人頓生葬花的凄涼。
我喜愛故鄉的三月,那布谷鳥的淺嘀穿插著春燕回歸的呢喃,傳來老鄉梨田的吆喝;和煦的春風絮絮送來辛辛泥土的溫暖,滋潤著涌動的希冀。
我渴望故鄉的三月,那滿田滿片的油菜,那一瀉一瀉的淡黃的花瓣,已高過人頭,漫過小溪,薰染在村前,好一道壯麗的景觀。
我喜歡家鄉的五月,我喜歡聞那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隨涼爽的夏風送來陣陣撲鼻的稻花香;我喜歡看那清澈見底的小溪里有小魚排列著休閑地游樂;喜歡觀望太陽下那禿出水面的鵝卵石上趴滿懶惰的螃蟹,一份真切,一份自然,一份安祥。
我喜歡故鄉的八月,溪邊樹上的桂花躲藏在濃郁的樹葉里噴發出淡淡的清香,彌漫在空中,從村頭傳染到村尾;一丘丘金燦燦的稻浪洶涌著收獲的喜悅,感染在村里,涌現在老鄉的臉龐。
我喜歡故鄉的每個季節,怎么看都是一幅畫,一首詩,一種甜美……。
我愛我的家鄉,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是熱鬧繁華的城市,或者寧靜美麗的鄉村……我只對家鄉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的家鄉雖然比不上香港,澳門那么繁華,也比不上桂林山水的秀麗,但是,我的家鄉有外地沒有的小吃特產,比如,香酥可口的芝麻酥,美味的魚丸湯等;還有那擁有一瀉千里的雁蕩山大龍湫,風景優美的城北?,F在,就讓我帶著你們一起走進我的家鄉吧!
我的家鄉位于浙江省樂清市,樂清這個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呢?它源于“樂音清揚”這個成語。
樂清的文人是層出不窮的,比如王十朋,翁卷,南懷瑾等。就說王十朋吧!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主要作品有《梅溪集》,是樂清第一位狀元。王十朋當年到臨安趕考,路過永嘉府時,既想少花錢又想找個安靜的地方,便到甌江的江心嶼上中川寺投宿。寺里方丈有勢利眼,一見到王十朋衣衫破舊,心中先是有幾分不快。王十朋作揖說:“我是樂清縣赴考的舉子,乞求一宿?!狈秸尚刂杏悬c墨水,聽說是文士相求也不便拒絕,便叫王十朋補壁。王十朋聽了,揮手一筆,寫道:“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狈秸梢豢?,無法讀通,十分氣惱地說:“我看你冒充斯文,你平生認過幾個字!”王十朋心里好笑,忙說:“師父莫怒,聽我讀來,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老和尚上前一看,沒地方可以挑剔的,只得讓王十朋讓進了榻房。
樂清的水是“天馬行空”的,是自由的,也是有靈性的。雖然比不上桂林那如明鏡一般的湖水,但是,我們這里的雁蕩山大龍湫瀑布,也算是清澈的了。大龍湫就像一條條要下水的蛟龍一般,如離弦之劍一般的速度從山頂傾瀉而下,時不時還濺起幾米高的浪花,正所謂:“飛流直下三千尺”??!
樂清的特產更是美味無比,芝麻酥用芝麻、白砂糖、油放在鍋里炒出來的,用“色香味俱全”來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當然,最有特色的小吃當屬“燈盞糕”了,用蘿卜絲、雞蛋等作為餡,外面一層面粉團,放在油鍋中炸,老的脆,嫩的香,讓人一看就嘴饞。如果你來樂清玩,可一定不能錯過它哦!
樂清的民俗也有別具一格之處。就像端午節前幾個月人們就開始練習劃龍舟,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粽子香飄十里。最重要的是當地人民勤勞樸素,熱情好客的,只要你來到這里,我們會做最高檔的特色菜給你們享用,就算你吃不飽,也會被當地人民的熱情給灌飽的。
我的家鄉在白鶴山莊,那是我覺得最好玩的地方,有好玩的還有好吃的。我先介紹一下那里,歡迎大家來玩。
那里的鐵索橋就像一條巨龍架在青山之間。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在蕩秋千,也有一種騰云駕霧的感覺。橋下是碧波蕩漾的飛云湖,一條條游船駛過湖面。我忍不住跑下橋去,開著船去玩耍,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我的家鄉物產豐富,春天有清香的茶葉,夏天有紅紅的楊梅,到了秋季我最愛吃的板栗成熟了。板栗種在山坡的果園里,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撐起了一把把大傘。板栗穿著硬硬的盔甲,有的很害羞,用盔甲把身子裹得嚴嚴實實;不過,有的小板栗很好奇,探出了棕色的小腦袋,東張西望,像是在看什么東西;有的張開小嘴,像似跟我們打招呼呢。要是這時候你來這里,保你有口福。
今年的命題作文仍然是徐崢老師交出了最高分的答卷,徐崢也是一個很有自己節奏的導演。
媽媽說它沒有預期的那么好,我自己感覺還好,可能因為本來就沒有什么預期。只是每次聽到《我的祖國》,心里都有一種愛我大好河山的壯闊。
其二是這些命題作文打動觀眾的最大部分在于共鳴,真正去過影片里當地觀眾,以及有相似經歷的觀眾也許會有更深層次的感受。
除了徐崢的《最后一課》,對我來說更親切的是陳思誠的《天上掉下個ufo》。故事背景在貴州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而我們在貴州時,在去苗寨、黃果樹的路上,根本就想象不到在山的那邊會有這樣美麗宏大的村落,有那么壯觀的瀑布。那里真的是一個直線距離一公里也要異地戀的地方。
彭彭太可愛了,知名青年黃渤扮演者。/沈騰也好可愛,怎么還會有人說他太胖不做好形象管理???人演員就不能胖點兒嗎?/章宇染了個黑色頭發我還真認不出來了。/葛大爺也很可愛。/董子健+劉昊然,我又想去刷高能少年團了。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塊兒來到大觀樓影院,觀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是由五個小故事組成,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回鄉之路》。故事講述的是,在陜西的一個地區,那里是一片沙漠,平時經常飛沙走石,塵土飛揚。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在一所學校的教室里,一位老教師正在教孩子們,要好好讀書,將來帶著一身本領回到這里,讓這里的環境變得更美好一些。喬樹林就是這其中的一位孩子,他學會了本領,回到了家鄉陜西,開始帶領著家鄉的人民種上果樹,讓這里變得綠色更多一些,沙子少一些,他們不管多辛苦,都在努力的改變著這里的環境。
看到這個小故事以后,讓我聯想到愚公移山的精神。他們每個人都在盡自己的努力,讓生活的家鄉,居住的環境變得更美好。目前,我知道的能夠改善我家鄉環境的方法是垃圾分類處理,把分類的垃圾變廢為寶,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我覺得人人都有這種信念,堅持垃圾分類處理,就會讓我的.家鄉變得更美好。
家鄉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淺盤。任何一天街道,一條巷陌,一個季節都在記憶里留下了道道痕跡,而夏天就是其中一道最深的痕跡。
夏天在每個人的記憶里都是緊張的、燥熱的,而我的家鄉——都江堰的夏季卻是另一番景象。
都江堰四面環山,水系發達,空氣濕潤,但夏天一點都不悶熱。太陽到了這里,仿佛要把大地考熔似的,毒辣辣地照耀著,樹兒們便撐開巨大的綠傘,肩并肩連成一排和太陽作斗爭。人們一個個都出來了,邊泡著一杯“青山綠水”茶,邊躲在樹蔭下乘涼。有下棋的、打牌的、邊聽收音機邊打盹的,還有閑談龍門陣的。孩子們則不然,這捉捉昆蟲,那爬爬大樹,歡笑聲在原本安靜的環境里碰撞,竟然引來了調皮的夏風——嘻嘻哈哈地笑著,嗖地一生就從人們的耳邊跑過,讓人們徹底地感受到了夏季的可愛。
在夏夜的都江堰,人們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走,喝夜啤酒去!”的確,在夜晚,夏季的都江堰最熱鬧,炒大蝦、吃烤魚、喝酒、唱歌、買小吃等等,都構成了都江堰的河邊文化,酒杯碰撞的清脆聲,店里炒菜的鍋鏟摩擦聲,河浪拍岸的擊打聲,混合形成了一曲夏夜交響曲;燈下的河,幽藍深邃,燈間的人,歡樂祥和,燈上的天,璀璨奪目。走出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每個人的心間都埋藏著幸福。多么閑適的夏夜啊!
我的家鄉都江堰是如此得迷人,那里的夏天時我心中最美好的記憶!
哈爾濱是我摯愛的家鄉,小時候的我在哈爾濱生活成長,那里的每一條街、每一個景都蘊含著它的故事和文化,也布滿了我的足跡。長大后,我因為工作的緣故常年在外,但無論身處何地,心中始終惦記著那座城。
在仲夏之夜,漫步街頭看華燈初上,聆聽音樂的魅力;在冬季,去如夢如幻的冰雪大世界欣賞獨具特色的冰雕風景。每每回想起這些畫面,我腦海里關于家鄉哈爾濱的一切仍記憶猶新?,F在,我想把我的家鄉故事說給你聽。
說起我的家鄉哈爾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冷!地處北緯45°,受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哈爾濱的天氣雖四季分明,但冬季寒冷且漫長。因此,這里也被稱為“冰城”。
雪,是哈爾濱人的眷戀。冬天的早晨,一覺醒來拉開窗簾,窗外明晃晃的亮得刺眼,那準是又下雪了。一眼望去,屋頂、地面、樹枝、窗沿兒上都被白色的“大毛毯”覆蓋,大地一夜換新裝。倏而,一只麻雀停落在枝頭上,震顫下幾片碩大的雪花,那一刻,你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千里冰封”“銀裝素裹”。
高寒的自然環境不僅沒有讓哈爾濱人的生活變得沉寂,反而增添了這座城市的火熱氛圍。五光十色的冰雪大世界內,各式各樣的冰雕作品,是哈爾濱人對冰與雪的所有想象。
除了賞冰燈、看冰雕,越冷越愛吃冰也成了哈爾濱人冬日里的樂趣。冬天的哈爾濱像個天然的大冰箱。凍梨、凍柿子、凍黃桃、凍草莓……明明新鮮的時候就很好吃的東西,哈爾濱人通通都能給凍上。小販們賣這些吃食也很簡單粗暴,因為天氣冷,只要在地上鋪好攤位,隨便把這些凍果兒一股腦兒攤開,就可以營業了,反正化不了。要是遇上個賣冰激淋的,那五顏六色的包裝在雪地上“綻放”,還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不只有冰與雪的饋贈,九曲十折的母親河松花江穿城而過,與黑龍江、烏蘇里江等眾多河流共同滋養了這片肥沃的黑土地。白山黑水間是“一國兩朝”的發祥地,亦是關內人勇闖關東的歸宿之所。
自清代開始,一批又一批的關內百姓跋山涉水,在廣袤的東北平原上扎根、謀生。冬季的西伯利亞寒流長驅直入,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是對人類意志的極大考驗。但這些扎根在哈爾濱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和敢闖敢創、艱苦創業的“闖關東精神”,“硬生生”地將荒原變為良田。關內外百姓在這片黑土地上融合發展,共同開發著生存的家園。
多元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體現在哈爾濱的城市氣質之中。
漫步在中央大街,身側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不同風格的建筑應接不暇。若是在仲夏的夜晚親臨此地,或許你還能在步行街盡頭的防洪紀念塔廣場上,聽一場著名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那一刻,觸覺、聽覺、視覺所產生的蒙太奇效果,讓人不禁陶醉在這座浪漫的“音樂之都”中,品味著屬于哈爾濱這座“東方小巴黎”的獨有魅力。
與中央大街不同,老道外的建筑風格則另有特點。那里有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筑群。這種建筑極具特色,它的立面為巴洛克風格,后院則是中式的四合院,兩種全然不同的建筑風格在“中華巴洛克”身上達到了空前的融合與共生,透露著哈爾濱人的包容與堅守。
從多民族的融合發展到中西文化的碰撞合璧,看似粗獷、豪放的哈爾濱,其實早已把多元并序、友好包容的精神氣質融進了城市的肌理中,重構著自己與這個時代的發展張力。敞亮而直爽的哈爾濱人,也用自己獨有的幽默和樂觀,昭示著這座城市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故鄉的三月,是個多雨的時節。獨自漫步在春意盎然的鄉間小道上,任由風兒輕地拂動衣角,小雨滴便肆意地飄灑在我身上——這是我與故鄉最親近的時刻。環顧四周,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吳川,仿佛沉浸在如煙如霧的蒙蒙細雨中,這個世界完全籠罩在圣潔的氣氛里。我的感官模糊了,心靈在這圣潔中升華。
輕輕翻開記憶的日記本,昔日的故鄉便一頁頁展現在我眼前,是那么清晰,那么熟悉。
走在小時候城里狹長的街道上,總會感覺有點冷清。因為沒有汽車喧鬧的鳴笛,只會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自行車的鈴聲;路旁高大的樹木為行人遮住了陽光,只在坑洼的地上印下點點光斑;在樹蔭下,小販擺著地攤,向陸續過往的行人大聲吆喝;街道旁的小店的灰墻,已在歲月的悄然流逝中,留下了斑駁的苔痕鄉村的小道羊腸般迂回曲折,農民伯伯仍手掄著鋤頭在夕陽的余暉中辛勤勞作,而遠處的小瓦房上的炊煙裊裊,慢慢消散在空中多美的《晚鐘》圖啊!我深深地陶醉了,雖然那時的故鄉并不發達,人民的生活還不富裕,但我卻依然愛她恬靜、溫和的氣息。
或許小時候的故鄉就是一棵顫抖在寒風中的樹苗,在堅強地經歷寒霜凍雨以后,終于外來了明媚的春天。當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時,也喚醒了這棵在沉睡中的樹,于是,她開始抽芽了。
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屹立在故鄉的土地上,車水馬龍的大道穿梭于高樓之間,五彩繽紛的花壇、濃綠的樹蔭點綴其中農民伯伯靠雙手致富起來了,于是鄉村出現了小洋房、空調、汽車一片片碧綠的田野如毯子鋪在大地上,播種機、收割機也動起來了美啊!故鄉更美了,是黨的領導給了我們希望,是改革開放給了我們動力!
謝謝你,故鄉,是您,給了我最美好的回憶。
想采擷一波浪濤,
編織你飛動的裙角;。
想收集一捧星光,
點綴你飄逸的發梢;。
想挽留一抹斜陽。
定格你醉人的微笑。
“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痹谖业募亦l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橋——安平橋。它既有“臥龍”的雄姿,又有“長虹”的氣勢,令人心馳神往。
時隔四年,當我回到安海老家,爺爺約我去安平橋散步,想起記憶中的安平橋,我連連拒絕。爺爺笑著說:“安平橋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現在成了一個風景迷人的公園了,不信一起去走一趟?!庇谑俏冶惆胄虐胍傻馗鵂敔敵鲩T了。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一個甜甜的夢:我夢見自己化成一只美麗的白鷺,守護著祖國的綠水青山。
在我心中,廣州是綠色的,是一座充滿生機的花城?,F在,我想把我們的家鄉故事說給你聽。
廣州之城,在水一方,居于嶺南一隅,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之一。從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在兩千多年的建城史中,廣州逐漸形成了嶺南城市的獨特風貌和山水交融的城市形態,尤以當地的建筑風格為最。西關大屋,東山洋房,麻石小巷,上下九騎樓,處處彰顯著兼容并蓄的嶺南文化。
在過去的廣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山少爺,西關小姐”。說的是在當時的社會,東山的花園洋房多為世家子弟居住,西關的傳統大屋則為富商人家居住。如今,當你漫步在西關多寶路、恩寧路、龍津西路那些百轉柔腸的麻石小巷,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塊水墨青磚,偶爾抬頭,看著那些雖顯破舊但仍精巧的窗欞,仿佛與舊時光打了個照面。
再往不遠處看去,街頭的大榕樹下,人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拉起二胡、彈著秦琴、吹著洞簫、打著揚琴,開起了“私伙局”。阿婆吊高嗓子唱花旦,仔細一聽,唱的就是“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的愛情故事。
盡管傳統的西關大屋與中西合并的東山洋房印證著舊時廣州多元文化并存的歷史,但對于多數廣州人來說,騎樓才是廣州真正的“臉面”。這種“下鋪上居、前鋪后居”的建筑風格,與廣州的商貿文化相輔相成。沿街而建的騎樓,如同“長了腿”的房子,將房屋架在半空中。騎樓下面的空間,不僅能給過往行人提供遮陽擋雨的地方,也擴大了商鋪的面積,方便了買賣雙方直接挑貨、卸貨。有人說,騎樓代表了廣州人的生活態度——風雨無阻。
正如同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這句口頭禪:搵食。在廣東話里“搵食”的意思是謀生,但字面意思卻是找吃的,這也道出了廣州人工作和生活的態度,辛苦工作是為了自在飲食。工作時不怕辛苦,而痛痛快快地“食餐勁嘅”(吃頓好的),則是對辛苦工作的最好回報。辛苦是過程,自在是結果,由此構成了一動一靜、一張一弛的快意人生。
“你今日食左飯未?”(你今天吃飯了嗎)是廣州人二十四小時都能用到的打招呼方式。一句“食在廣州”,說的并非食肆之高檔,而是廣州人對一蔬一飯都絕不含糊對待。隨便走進廣州街頭的一家早餐“鋪頭”(小店),小小的店面里是廣州人火熱朝天的生活模樣。
坐在門口的阿婆總是笑盈盈地問候街坊,收錢、找錢,再從面前花花綠綠的塑料牌子中找出一枚遞給你,揮手示意進去找座位。素不相識的人擠坐在一起,卻不曾尷尬,一碗艇仔粥便能融化因距離近而帶來的局促感。店員用不銹鋼托盤端來了粥,粥里大有文章。里邊裝滿了各種新鮮食材:生魚片、瘦肉、油條絲、雞蛋絲、花生和魷魚,所有食材的味道都充分融進了粥里。而且米水比例恰到好處,既不會干到噎住,也不會稀到沒有嚼頭。整碗下肚,不辭長作嶺南人。
若要問廣州人最愛的食物是什么,也許就是媽媽熬的那鍋老火靚湯了。講究平衡調和之道的廣州人,以天時對人體,深知食材或藥材生克的道理。當這些心思以文火細細熬上四小時,便把媽媽的愛與牽掛也熬了進來,那鍋湯也成了每一位南粵游子的鄉愁。
若你在廣州街頭稍作停留,總能聽到不期而遇的人在臨別時說一句:“得閑飲茶”(有空喝茶)。一句看似客套的話,卻藏著廣州人最地道的人文特色,因為茶樓遠比任何一個地方更能看懂本地生活。熱鬧的茶樓里,有坐在桌前看報的老頭、老太太;有小聚長談的三五老友;有洽談生意的白領;也有家庭聚會的一家老小,等等。幾屜吃食,一壺熱茶,便能偷得浮生半日閑。
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做事,勤勤懇懇的廣州人,在開放與堅守中,依舊保持著滄海橫流的英雄本色。當站在600米高的“小蠻腰”上向下望,珠江如同從兩千年前的遠方奔涌而來,生生不息。而開埠兩千多年塑造出的兼容并蓄、“敢為天下先”的風氣,也使得廣州及廣州人,在大江大海之間,孜孜以求地尋找新時代的定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7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