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的總結既是對過去工作和學習經驗的梳理和總結,也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參考。
我對百家講壇曾經一度癡迷,總覺得看此節目的都是文人,也曾追逐著去看,直到易中天被像超女一樣炒得火熱的時候,我心里的火熱倒是一下子涼了,總覺得一下子出名的就像暴富一樣缺乏積淀。
《于丹論語心得》用bt下載在電腦上,常常拿來欣賞品位女性厚實而充滿自信的演講,只有對自己絕對自信的人才有可能如此鏗鏘有力地講述國學的經典,也只有勤奮的人才有可能練就如此流暢明晰的口才,只有達到這種社會地位的人才敢如此淡定地跟全國人民談論關于“淡定”的話題。
也許是過于自信和自我的表現讓我并不欣賞這本書的呈現方式。不多的文字卻用了過于稀疏的排版方式;原本并不特別和獨到的思想只因為“在圣賢的光芒下”而顯得分外華麗試想,如果將書中所闡釋的這些觀點和故事聯系在《讀者》或者某些有關心靈雞湯的圖書,也是完全沒有什么不妥的;過于頻繁的簽名售書也讓我感覺到過于急功近利的商業氣息?!霸谑ベt的光芒下”這樣的語調讓我從靈魂里感到自己的卑賤,用圣賢的思想啟迪心靈是有可能的,但只有當自己的心靈能夠釋放光芒的時候,可能才能快樂,在圣賢的光芒下,便永遠無法自己取暖。
換句話說,如果照書中所說的那樣,快樂只決定于人對世界的認識態度,是不是過于唯心了呢!“中庸”是解讀中國哲學或者說儒家思想的一個關鍵詞,如果我可以解讀“中庸”之美,那么應該是一種和諧,一種融合,如果用新名詞來解釋應該是一種“共贏”,人與社會的共贏,人與自然互惠互利。在這本書中,我卻感到作者過分強調了內省,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所呈現出來的做社會中的人與道家所崇尚的自然我的狀態是兩種我們都需要體驗和感悟的。
處世之道,猶如在生命之軸上添加潤滑劑。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則要靠人際關系和他做人處事能力。處世立身,學問精深,不可不學,不可濫學。不學則易生橫逆,濫學則易成世故。不可不問,不可濫問。不問則難以自通,濫問則無所適從。
懂得人情世故是很重要的,立足于現在社會,無不要接觸各種各樣的生活,如何去處理好人際關系,是做一切事情的先決條件,如果人際關系不能很好的處理,脫離群體,一個人就算是再努力的工作也無法獨身立足于社會,這樣一來就會被社會所排擠,漸漸的一切變得黯然神往。
人類就是在相互交往中尋求安危,價值和保護。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不僅會增加信息,知識和忠告的渠道,而且可以編織你事業的關系網。
其實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也是有訣竅的,所謂:“過猶不及?!碧^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好一個“度”。如果靠阿諛奉承,隨聲附和來拉攏人際關系,那樣只會反其道而行,過度的積極只會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所謂:“事軍數,斯辱矣,朋友數,斯殊矣?!彼^:“君子和而不同,小認同而不和?!本褪钦f君子會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小人則是一味的在別人面前說:“是?!北憩F出諂媚的表情,卻在背后指指點點,說那人的壞話。
相反,獨自一人不去與朋友交談,不去參加一些朋友的聚會,脫離群體,總是形單影只,那樣的冷漠,只會使人與人之間更難溝通。那樣只會把自己捆綁在一個狹小的世界里,無法呼吸,最終就會窒息而死。
過分理解或過分不了解,同樣妨礙彼此接近。所謂:“花未全開月未圓?!本褪钦f:“花一旦全開就要凋零,月一旦全園就馬上要殘缺?!彼匀f事萬物都不能過于急功近利,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滿,要留有余地。所以遇到不認識的人無需瞠目結舌,僅他們打開話匣子,你會受益匪淺。
把握好“度”,也表現在處世時要慎言。所謂:“不妄言,不多語,不到人隱事,不責任微過,不言己無干涉事,不言人有關系事,論人毋舍短而棄長,論異毋登枝而忘本?!闭f話也是一門學問,話猶如樹葉,在樹葉太繁密的地方,很難見到智慧的果實。對不同的人,說話的度也是不同的,所謂:“交淺著無與深言,調別者無與強言,陰刻者無與言哀情,輕疏者無與言密事?!闭沁@個道理吧。古時臣子上述進諫,有多少直言不諱的人,最后只落下個家破人亡的下場,難道這樣的例子還少嗎?這讓我想到了《觸龍說趙太后》,觸龍就能夠很好的處理好說話的技巧,說話的角度。所謂:“蕓蕓眾生,無量其度,寸步難行,跨其度則必其反,適其度則必其行?!彼园盐蘸谩岸取?,為處理好人際關系,在社會中立足的關鍵。
這章所講的人際關系其實是比較實際的話題,步入社會,無論自己有多努力技術多過硬,沒有朋友的幫助,也不可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假期中,有閑暇時便捧起書來讀,讀后有一下幾點體會:
一、于丹把《論語》變成了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書。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但是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讀過它,知道它的大多數典故呢?我們都知道,中國臺灣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視這方面的教育,注意古代文化對人生的影響意義,許多的小學生從小就讀《論語》,而國內情況就不容樂觀。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飘厴I,對于《論語》也是知只甚少,想學也無從學起。于是在我的心中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讀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便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象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讓我們普通人對《論語》都能有一種感知的認識。
二,小故事反映大道理,體現永恒的真理。
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用最樸素語言,講述了兩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們說過的最簡單的道理。例如:同為花崗巖,臺階不服氣地向佛像抗議:“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同一個山體,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們只經過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备嬖V我們內心的從容緩和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一個抑郁癥患者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建議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戲劇演員的演出,忘懷得失,那個患者滿面流淚地說,我就是那個戲劇演員。質疑我們在角色之外,還留有多大的空間,真正認識自己的內心呢?這樣的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凝神靜氣地閱讀,心領神會地頷首?!凹核挥?,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都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八 弊质侵v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其實,《論語》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有所樹立的,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也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社會競爭激烈,越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要調整好與他人的關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三、“讓我們重新審視以什么樣的心態來重塑自己的人生觀。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我們對圣賢與經典的概念也變地逐漸模糊,如何為人處世、以何種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似乎都已變的摸棱兩可。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全部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下子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演變而出的是一種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墩撜Z》里面教給我們要有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里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與其怨天憂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某日到朋友家里探訪,朋友妻子正在專心看百家講臺中于丹講《論語》、《莊子》。朋友見我到來就主動讓出電腦的位置。我搶占了電腦的位置就沒有離開。我在目不轉睛地注視這屏幕上的于丹,一個相貌平平、樸素大方的女教授,卻時時處處迸發出觸動我心里神經的語句。我哦當時被于丹的講解折服了。
朋友說你又看上了于丹了。我說,不是看上了,就是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偶像。我心底里暗自發誓要研究于丹的《論語心得》《莊子心得》。于是我在他的電腦上收集了這兩本書的文字以word的文檔原用保存在我的郵箱里。
其實,說來慚愧,因為工作單位離家里比較遠,而且又是忙于教學工作,每天就一直少看電視,幾乎沒有看過百家講壇,也不了解于丹。所幸幾年來一直或主動或被動地在買《思維與智慧》《讀者》《雜文選刊》《南方周末》等雜志,閱讀的習慣就一直保持著??墒侵钡浇裉?,我還沒有引起對于丹的理解和重視。曾經聽別人介紹于丹的書籍,但我還是沒有引起興趣。知道今天我們鎖定了目標要看這兩本書。于是下決心捧起這本書。
全書由“序”“心得”“《論語》原文”“后記”四個部分組成。序是易中天寫的,我很喜歡,標題為《灰色的孔子與多彩的世界》,短短一篇序言既介紹了睿智的于丹又介紹了于丹眼中的孔子。接著,于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個角度談自己的心得,她娓娓道來,旁征博引,將論語的意義解說得淺顯而精妙。而后是《論語》原文。再后面是于丹自己寫的后記。初看時我的速度很慢,只在陪兒子睡覺時翻幾頁,像喝茶一般,閑時呷一口;但越到后來速度越快,及至看完后還不忍釋卷。于是又再度捧起書本,拿起筆細細地看了一回。剛好我接上了一個新的班集體,班級是由一群特殊的孩子組成,都是學校里成績一般搞藝術特長的學生。當時我本著“挑戰極限”的人生原則,我勇敢地接納了這群可愛的孩子。我開始為他們寫文章建立博客營造文化氛圍。在博客中我經常寫一些文章,但寫什么呢?倒是由于心靈的悸動而寫下了兩篇日志,但那也不是筆記。我開始從于丹身上學習教育的東西,開始從《論語》《莊子》書中則取小故事來教育孩子們,真正的從心靈出發來規范孩子們的學習習慣。讓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的學生很興奮。因為于丹在講解中,讓人怦然心動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語拙的我無法一一表述。想想還是要借用于丹后記中的話,“我眼中的《論語》,就是這樣一眼溫暖的活水泉?!薄肮庞小氩俊墩撜Z》治天下’之說,那是將《論語》奉為中國文化思想的淵源;而我寧愿說‘半部《論語》修自身,半部《論語》治班級’,人人皆可以視之為一眼溫暖的‘問病泉’?!?/p>
在后記中,于丹將《論語》比作“問病泉”,而她自己則是一個體驗者,“以身體之,以血驗之?!薄坝米约旱纳眢w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溫泉的恩惠?!蔽姨矚g這比喻了!感謝于丹,用她的智慧和真誠引領凡俗眾生接近了這眼千古活水泉,讓我們有機會沐著圣賢的神光,有機會或多或少感知自己身體的病灶所在?;蛟S我們也可以說,《于丹論語心得》就是凡俗眾生的一眼“問病泉”。在我們“以身體之”時,我們能感覺到自己最敏感的部位,如果我們也能“以血驗之”,并在漫漫歲月里不斷覺悟,我想于丹教授應該會“緘默微笑”。下面,我謹從一個問病者的感受出發,記錄《于丹論語心得》觸動我敏感部位的句子。
“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p>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p>
“孔子說,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你沒去跟他講,就叫‘失人’,你就把這個人錯過了,不好;相反,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p>
“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p>
“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p>
“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薄吧僦肛?,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p>
“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虧了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p>
“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p>
“這種境界,用中國文化的一個詞來表述,就是‘悲天憫人’,在真正理解所有人的利益與出發點的前提下,實現理解和包容?!?/p>
于丹強調修身,強調從自身出發尋找個人與社會的契合點,只要自身不斷完善,就能與社會與他人和諧共處,就能提高生命效益,就能成為一個君子。在這個競爭激烈,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的時代,讀《于丹論語心得》會使我們的內心獲得一種恒定的力量,從而更加快樂地生活。如果我們在讀此書時得之于心,時時自省,我們就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我愿意和于丹一道能點開學生學習中的困惑,能為愚笨的我找到學生身上的“問病泉”。
節期間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古老的論語,傳承了上千年。流傳到我們手里時,卻僅僅只是在課本上涉獵?,F在,總算是有一個人站出來,告訴我們在現代化的社會中,如何利用老祖宗老圣人們留下的筆記,立足于社會。
于丹的心得,讓有機會和沒有機會讀《論語》的人,都近距離的接觸了一次圣人,這個在我們心中只有個圣人形象的孔子,忽然變得親切,成了一個可以去觸及,可以去請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觀點再加上于丹的再次理解與創造,成了一種可以修身養性的處事原則。在緊張的社會生活中,這種觀點的介入,可以讓很多人學會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舒緩。
初讀于丹的心得,在讀到某一句,某一個故事的時候,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瞬間覺得很多事情是不用去計較的,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一種凈化。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喜歡用最快的最簡捷的方式去接受東西,電視,廣播,互聯網,書的傳播速度似乎慢了些,但是,于丹的七天論語心得,讓人們又重新拾起了書本,去領略古圣人的至理名言。讓人們拾起書來,學習一種處事原則,讓更多的人重新去樹立一種平和的心態,我想這個作用是任何批評都掩蓋不了的。
書中有一個小故事我很喜歡,說的是對待事情不同的態度有不同的回報.幾個工人挑轉頭去建造教堂,其他的我就不說了,其中有一個工人說:“我所看到的是一座教堂?!睂Π?,你對待事情不同的.態度,付出的努力就各不相同,得到的回報自然也會各不相同。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經典的小故事,于丹教授用7天的時間,用這些簡單平凡的故事,圣人口中的道理,相互結合,教給我們為人處事之道?,F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在罵于丹教授,說她不懂論語。指出了很多硬性的錯誤,在我看來,錯誤確實是存在??墒撬鞣覀兊牟⒉皇且槐菊撜Z,而是她個人獨到的見解,是她個人自己總結出來的結論。并不是那些硬性的論語的翻譯。
真正了解論語這本書的人,不是那些為了一點錯誤而跳起指著別人鼻子罵的人,他們的本事無非就是挑錯誤。真正了解的,是孔圣人,是孔圣人的弟子。
有一句很俗的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讓那些雪亮的眼睛,去評價,熟是熟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我們學習閱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重新認真領悟我們古老理論精華,心里產生許多共鳴,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精神和魅力。本文是讀于丹論語心得之心得,歡迎閱讀。
《論語》,我在中學時候就曾通讀過了,那時候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對孔夫子的世界觀和理論抱著一種審視的態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譏笑的眼光看。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嘗不誨焉”,覺得迂得可以。用這樣的心情讀書,得到的收獲可想而知。今年初丁檢在會上推薦讀《于丹論語心得》,于是在網上下載了認真看,看了后,有了嚴肅的思考和心得。于丹是北京大學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讀《論語》為引領,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動通俗的語言中,抓住了論語的核心要義,剖析并展開來,結合我們當前的社會,很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對《論語》重新認識的體會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把握自我,不為外界表象所迷惑。忠孝禮儀是《論語》對“士人”的基本標準和要求。以前的人一聽到“忠孝”,立刻肅然起敬,乃至于“流涕”。但文革后我們根據學到的理論對這些看法有了變化,對“忠”,認為是愚忠,封建禮教的產物,“孝”是封建社會家長專制的工具,“禮”是偽善。于是,我們沒有了文化行為標準,沒有判斷是非的鏡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們的工作關系、家庭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社會關系,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上沒有,法律上除了基本準則外也沒有。于是,種種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現在我們身邊。有些掌握了機密的國家工作人員通敵,出賣國家機密,背叛了黨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詐老人的錢財;生意場上,有的不講誠信,要么貨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發貨;官場上,買官買官,拉幫結派,做一些昧著良心的事情,乃至貪污受賄。搞得來使人們對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壞的,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了。其實,《論語》早就把這問題解決了,只是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處理好各項關系,就是要講求“忠孝”。對黨,對國家,對事業,對領導,要“忠”;對朋友,對工作,要“誠”,對父母,對老人要“孝”,對子女,對孩子要“悌”,對他人,乃至敵人,要有“禮”。把忠深深植入到心中,不是說說了事,有時候要用生命來解讀,有時候要用幾十年的苦難解讀。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愛其才,要其歸順,蘇武拒絕。單于為了瓦解蘇武意志,將蘇武發到北海牧羊,一去就是十九年。蘇武“渴飲雪,饑吞氈”,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終將漢武帝賜的使節拿在手上。十九年后,單于兒子即位,突發善心將蘇武放歸漢朝。漢武帝開始聽說的是蘇武已經投降匈奴,大為震怒。后來得知真相后,非常感動,動員了全京城軍民出城迎接蘇武。蘇武仍拿著當年漢武帝賜的使節,衣著襤褸,儀態從容,他的赤膽忠心感動了所有的人。
二是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思想。我們工資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實,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但有的人卻很不適應,有的甚至口出狂言。所謂“靠山吃山,靠樹吃樹”,“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等等,言論既已如此,行為上必然出現偏差。所以看見一些“勾兌”現象,也就不奇怪了。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超越了度,事物本質就發生了變化?!胺稍试S范圍內”、“違紀”、“違法”懸殊往往在一線間,有的人偏就喜歡在這鋼絲上走,思想根源上還是不能正確看待“安貧樂道”思想。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我認為人要真正獲得自在、寧靜、最要緊的就是安貧樂道??鬃拥膶W生顏回家境貧寒,住漏雨破屋,三天兩頭缺糧,“瓦灶繩床”,都還朝不保夕,還得經常依靠子貢的周濟??鬃臃Q贊顏回能在貧困中“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清朝有個清官任滿回家時候,因為沒有收受賄賂,覺得不好意思,在行李里裝了很多石頭,以示“宦囊豐富”,居然還被人舉報,上面居然還派員“調查”,結果查出了一個清官。笑話之余,這個清官清政不留名,體現了安貧樂道思想。我們不排斥富裕,我們不崇尚貧窮,但如果在富貴中,要學子貢一樣,要同情、周濟貧困的人,并且不要名利。如果在貧困中,不能怨天尤人,要有安貧樂道精神。
三是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鬃雍苤匾暼粘I钪械亩Y節。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F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愛、得到他人的尊敬。但自己付出了什么呢?卻很少去思考。有的人挺起個冬瓜一樣的大肚,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在眼里;有的人“出口成臟”,開口就是粗話臟話,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有的人不講社會公德,隨地亂丟臟物,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喧嘩、吸煙、吐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沒有別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本來有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于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愛,并對他人的付出。美國原總統里根說他在中國的一次經歷是他一生中最受教育的事。里根訪華到西安,當然是微服私訪式??匆娊诌呌袀€小女孩賣甘蔗,里根突然想買根甘蔗來吃,一根甘蔗一毛錢,里根沒零錢,拿出一張10元“大團結”付錢,小姑娘找不起,漲紅了臉。那時候中國還沒有開始改革開放,人們生活水平不高,對賣甘蔗的來說,10元相當于巨款了。里根也知道這個事實,于是以一種“周濟”的心情,“美國式的寬容”,搖手說不要了,然后懷著一種對第三世界國家作了貢獻的滿足離開。沒料到一會兒小姑娘叫喊著,迅速追上來,把該補給的錢補給里根。里根后來說,他感到了自己的感情貧乏和空虛,他以一種施舍的心去施舍,反而到是自尊自強的中國小女孩對他進行了施舍。使他先前的施舍成了一種不尊重他人,不禮貌的行為。里根之所以受人尊敬,除了總統因素外,他以尊重他人心做事,尊重的對象不光是經濟巨頭、國家首腦,對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注意到細節,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誠敬的心,真心贊揚他人,真誠對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對待不友好的人,要“以德報恩,以直抱怨”。用《論語》精神指導我們的行為。
看于丹論語心得,重新認真領悟古老理論精華,心里產生許多共鳴。在多年忽視文化、漠視文化之后,終于發現文化的重要性;在感受了人生百態、生活艱辛之后,更深刻感受到文化的精神,文化的魅力,文化調節社會行為的作用。但要真正達到論語的境界并不容易,還要靠自己繼續深入學習,勇敢實踐。以前只要一談論語,或者引用一句古話,馬上有人說“寶氣”,更不用說身體力行了?!熬用粲谛卸G于言”,我們應該重新解讀論語,重新認識論語,讓論語成為一面鏡子,時時對照自己的行為。
我不相信什么權威,也不刻意追隨什么名人的“真理”,但今年寒假學習組織我們學習閱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卻深深地吸引了我,一打開書,我即被其深邃的思想深深地震撼著我,使我沒有任何拒絕看下去的理由。
一個禪師對前來問道的人說:“你拿起來吧!”那人一愣,問:“拿什么?”禪師說:“那你還是放下吧!”于是那人便有了頓悟。我沒有那么深的智慧,但我想,人活在這個世界總得面對許多事情,樂也好,苦也罷,人總得前進,但前進不是用三言兩語說出來的,你得戰勝自己,我沒有經歷過生死與噩夢交集的文革洗禮,也沒有經歷過硝煙彌漫的戰火熏陶,正如于丹書中講到的:我們的時代政治最為穩定,經濟空前繁榮,但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年代,猶如足球賽場一樣,正因為有著激烈的競爭,所以也就有著慘烈的淘汰。鮮花與淚水同在,進步與落后共存,想要認識世界就得先認識自己;想要不敗就得自強。身在教壇的我們應敞開心扉,放下顧慮,拋棄那些沉積在心底的虛無縹緲的幻想,尋找一種更為實在的生活方式,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情的釋放自己的能量,在踏過黑夜的沉寂以后,笑一笑,天亮了!
生活中我們總有太多不盡人意,重要是我們要用正確心態去面對所有問題。一個猶郁的人是不會有快樂的。每個人都是哭著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那意味著我們從來到這個世界的一刻開始,苦難艱辛就伴隨著我們。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無缺的,正如觸手不及的明月,它有圓有缺。因為有它的缺,才能感受到它圓時的惟美。
《論語》的部分章節,過去曾經讀過,但由于古文功底有限、社會閱歷有限,總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來偶然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看到北大教授于丹講的《論語心得》,于是在網上下載下來,認真學習,并結合這些年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對工作、對做人有一些初淺的感受,在此向領導和同志們匯報,請批評指正。
一是把握自我,不為外界亂象所迷惑。忠孝禮儀是《論語》對“士人”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同樣也適用于今天的普通人、公務員。我小時候是在批林批孔的氛圍長大的,對“忠”,認為是愚忠,封建禮教的產物,“孝”是封建社會家長專制的工具,“禮”是偽善。而在改革開放以后,各種思潮百花齊放,特別是由于地區、行業等收入差距拉大,社會階層分化明顯,這些都給人們傳統的固有觀念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價值觀、是非觀比較混亂,各種非主流的東西泛濫,人們的行為標準缺少廣泛遵循的主流道德規范。道德標準降低,是非觀念混淆。有的掌握了機密的國家工作人員通敵,出賣國家機密,出賣國家利益;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詐老人的錢財;生意場上,不講誠信現象屢見不鮮。人們對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者說明知故犯。除了法律因素外,我們的工作關系、家庭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社會關系,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沒研究這些,法律上除了基本準則外也沒有。而《論語》恰恰把這問題解決了,只是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處理好各項關系,就是要講求“忠孝”。對黨,對國家,對事業,對領導,要“忠”;對朋友,對工作,要“誠”,對父母,對老人要“孝”,對子女,對孩子要“悌”,對他人,乃至敵人,要有“禮”。如果能夠用仁、義、禮、智、信來規范我們的日常行為,社會就一定是個和諧的社會,單位一定是和諧的單位,家庭一定是和諧的家庭。
二是培養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思想。我們工資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實,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但有的人卻很不適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等觀念很有市場。我們的軟環境不好是個不爭的事實,近幾年,縣委、縣政府著力加強軟環境建設,開展了很多活動,出臺了很多問責措施,承諾制、公示制、責任追究制等等,但是為什么領導大會小會講,百姓街頭巷尾議,但權利尋租的問題屢見不鮮、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我們處于一個物質至上的社會環境,而公職人員工資長期徘徊不前,確實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以致于有的人在物欲面前不能把持自己,不再堅守“安貧樂道”的思想。
在一個鼓勵創造財富、享受財富的大背景下,再提“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呢,我想不能這么理解。我們說“安貧樂道”,更多的時候應該是一種對待現實的態度。我們所說的貧,也不再是缺吃少穿,不再是生活沒有保障,而是相對于一擲千金的侈奢。我們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有能力創業,有能力創造財富,我們盡可以心安理得地獲得財富,享受財富,拉動消費,帶動就業,扶貧濟困,這是一種對社會有貢獻的大作為。孫中山先生曾經崇尚實業救國的理念,但這是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層次和境界。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沒有這樣的機會,沒有這樣的運氣,我們選擇了公職人員的崗位,那就要安于本職崗位,樂于平凡瑣碎的工作。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代表個人,更多的是代表部門形象,再說大一點,代表黨的形象,我們不僅要為自己負責,還要為部門負責,為黨負責。不能因為我們的行為不檢點,讓自己這樣一條魚,腥了全黨的一鍋湯,不能因為我們的行為不當,砸了我們黨這個“百年老店”。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有的時候難免會覺得位卑言輕,所以我們更需要調整好心態,需要養成一種安貧樂道、淡薄名利的心態。這不是唱高調,不是為了高尚而高尚,而是我們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保持平和快樂的精神動力,是一種面對現實提升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如果沒有這種安貧樂道的心態,那我們看著別人奔馳寶馬,一擲千金,難免不眼紅,如果手里再有一點權利,就難免搞點權錢交易,難保不犯錯誤。
三是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鬃雍苤匾暼粘I钪械亩Y節。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F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關愛、得到尊敬。但這種尊敬、關愛是相互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沒有別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投桃報李,授人玫瑰手有余香,都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習慣于頤指氣使,習慣于唯我獨尊,習慣于說上風話,別人就會敬而遠之,決不會敬重你、愛戴你。如果我們感覺到周圍的氛圍不好,人際關系不和諧,那首先應該檢討自己,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已待人不夠寬容,是不是自己態度不夠溫和,是不是自己對他人不夠關照,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就會多一份快樂,多一分寬容,多一點進步。我覺得我們的氛圍非常好,從領導到同志,都非常謙和,非常平易近人,非常寬容包容,非常容易相處。能夠生活工作在這樣一個集體,成為這個團隊的一份子,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幸福,我也會更加珍惜這種氛圍,珍惜這種幸福,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努力地合作,為這個集體增加榮譽,增加合力。
看《于丹論語心得》,重新認真領悟我們古老理論精華,心里產生許多共鳴,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精神和魅力。但要真正達到論語的境界并不容易,還要繼續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境界。
。
《于丹論語心得》中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缺憾和不如意,用不同的態度去看哪些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那就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將錯過星星了?!?/p>
遺憾,是可大可小的。如果把遺憾放大,你就將失去很多。書中講述了英國著名網球明星吉姆·吉爾伯特的故事:
這個女孩子小的時候經歷過一次意外。有一次,她和媽媽去看牙醫,這應是很小的事情,她認為媽媽很快就可以跟她回家了??伤齻儾恢姥劳词强梢砸l心臟病的,結果女孩的媽媽死在了手術椅上。
這個陰影在她的心里伴隨她成長。在她牙痛時只能做到回避,回避,再回避。多年后,她成了著名的球星,過著富裕的生活,一天她牙病得受不了了,家人就勸她請牙醫到家里,“有所有的親人陪著,你還害怕什么?”于是請了牙醫。正當牙醫在一旁整理手術器械,做手術準備時,意外發生了:牙醫一回頭,吉姆·吉爾伯特已經死去。
為什么有這種結果?因為在她心里有一層陰影、許多遺憾,而她的死正是起源于那一個念頭和多份遺憾。
遺憾會影響你什么?它會影響你的生活,你的快樂,你的生命!
遺憾會帶來什么?會帶來很多痛苦,很多悲傷。
長時間被困于遺憾的人,會對一個人的生命有所損害的。
要做到不遺憾,就要用美好的心靈去面對現實!
《論語》的部分章節,過去曾經讀過,但由于古文功底有限、社會閱歷有限,總是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來偶然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看到北大教授于丹講的《論語心得》,于是在網上下載下來,認真學習,并結合這些年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對工作、對做人有一些初淺的感受,在此向領導和同志們匯報,請批評指正。
一是把握自我,不為外界亂象所迷惑。忠孝禮儀是《論語》對“士人”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同樣也適用于今天的普通人、公務員。我小時候是在批林批孔的氛圍長大的,對“忠”,認為是愚忠,封建禮教的產物,“孝”是封建社會家長專制的工具,“禮”是偽善。而在改革開放以后,各種思潮百花齊放,特別是由于地區、行業等收入差距拉大,社會階層分化明顯,這些都給人們傳統的固有觀念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價值觀、是非觀比較混亂,各種非主流的東西泛濫,人們的行為標準缺少廣泛遵循的主流道德規范。道德標準降低,是非觀念混淆。有的掌握了機密的國家工作人員通敵,出賣國家機密,出賣國家利益;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詐老人的錢財;生意場上,不講誠信現象屢見不鮮。人們對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都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者說明知故犯。除了法律因素外,我們的工作關系、家庭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社會關系,如何處理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沒研究這些,法律上除了基本準則外也沒有。而《論語》恰恰把這問題解決了,只是我們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處理好各項關系,就是要講求“忠孝”。對黨,對國家,對事業,對領導,要“忠”;對朋友,對工作,要“誠”,對父母,對老人要“孝”,對子女,對孩子要“悌”,對他人,乃至敵人,要有“禮”。如果能夠用仁、義、禮、智、信來規范我們的日常行為,社會就一定是個和諧的社會,單位一定是和諧的單位,家庭一定是和諧的家庭。
二是培養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思想。我們工資收入不高是多年的事實,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但有的人卻很不適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等觀念很有市場。我們的軟環境不好是個不爭的事實,近幾年,縣委、縣政府著力加強軟環境建設,開展了很多活動,出臺了很多問責措施,承諾制、公示制、責任追究制等等,但是為什么領導大會小會講,百姓街頭巷尾議,但權利尋租的問題屢見不鮮、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我們處于一個物質至上的社會環境,而公職人員工資長期徘徊不前,確實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以致于有的人在物欲面前不能把持自己,不再堅守“安貧樂道”的思想。
在一個鼓勵創造財富、享受財富的大背景下,再提“安貧樂道”、“淡薄名利”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呢,我想不能這么理解。我們說“安貧樂道”,更多的時候應該是一種對待現實的態度。我們所說的貧,也不再是缺吃少穿,不再是生活沒有保障,而是相對于一擲千金的侈奢。我們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有能力創業,有能力創造財富,我們盡可以心安理得地獲得財富,享受財富,拉動消費,帶動就業,扶貧濟困,這是一種對社會有貢獻的大作為。孫中山先生曾經崇尚實業救國的理念,但這是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層次和境界。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沒有這樣的機會,沒有這樣的運氣,我們選擇了公職人員的崗位,那就要安于本職崗位,樂于平凡瑣碎的工作。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代表個人,更多的是代表部門形象,再說大一點,代表黨的形象,我們不僅要為自己負責,還要為部門負責,為黨負責。不能因為我們的行為不檢點,讓自己這樣一條魚,腥了全黨的一鍋湯,不能因為我們的行為不當,砸了我們黨這個“百年老店”。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有的時候難免會覺得位卑言輕,所以我們更需要調整好心態,需要養成一種安貧樂道、淡薄名利的心態。這不是唱高調,不是為了高尚而高尚,而是我們在平凡瑣碎的工作中保持平和快樂的精神動力,是一種面對現實提升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如果沒有這種安貧樂道的心態,那我們看著別人奔馳寶馬,一擲千金,難免不眼紅,如果手里再有一點權利,就難免搞點權錢交易,難保不犯錯誤。
三是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鬃雍苤匾暼粘I钪械亩Y節。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F代人一般都希望能得到關愛、得到尊敬。但這種尊敬、關愛是相互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己心中沒有別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投桃報李,授人玫瑰手有余香,都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習慣于頤指氣使,習慣于唯我獨尊,習慣于說上風話,別人就會敬而遠之,決不會敬重你、愛戴你。如果我們感覺到周圍的氛圍不好,人際關系不和諧,那首先應該檢討自己,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已待人不夠寬容,是不是自己態度不夠溫和,是不是自己對他人不夠關照,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就會多一份快樂,多一分寬容,多一點進步。我覺得我們的氛圍非常好,從領導到同志,都非常謙和,非常平易近人,非常寬容包容,非常容易相處。能夠生活工作在這樣一個集體,成為這個團隊的一份子,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幸福,我也會更加珍惜這種氛圍,珍惜這種幸福,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努力地合作,為這個集體增加榮譽,增加合力。
看《于丹論語心得》,重新認真領悟我們古老理論精華,心里產生許多共鳴,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古老文化的精神和魅力。但要真正達到論語的境界并不容易,還要繼續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境界。
于丹白衣白裙,坐在一張黃色的長沙發上,旁邊是紅衫的央視主持人柴靜。我灰不溜秋地坐在她們的對面,準備提一些刁鉆古怪的問題。
誰知于丹并不上當,應聲答道:我不主張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好聰明的小妮子,好精彩的回答!我也立即回應:那我今天就有點兒像孔子了。我這一身灰,等于沒有色彩。不過,灰色也有灰色的好處,那就是和任何色彩都能搭配,比如你們的鮮紅和潔白。
觀眾大笑。
答案其實就在剛才的笑談中:一個大家都需要的孔子應該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對于“色彩”和“溫度”的定義,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色彩。所謂“沒有色彩”,無非就是灰色?;疑纳矢胁粡?,可以視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適性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所謂“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無非是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位最具普適性的孔子。
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只適用于一時一地或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的意義,也應該具有普遍的意義。人們喜歡譏諷地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往往是灰色的。他們不知道,理論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沒有普適性;而沒有普適性,也就沒有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希望孔子是灰色的?;蛘哒f,我們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
但是,沒有人會喜歡只有灰色的世界?;疑仓挥性诤推渌蚀钆鋾r,才能顯示它的普適性,顯示它的高貴和純粹。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姹紫嫣紅,千姿百態,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疑嵘肺?,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學者的孔子,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歷史的孔子,更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孔子。但我知道,這是我們的孔子,大眾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
我們需要這樣的孔子。我們歡迎這樣的孔子。
。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說的體現,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
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后,在必須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嘛!
多么勤奮的人,多么樂觀的人,多么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值得我們學習。學后復習,不僅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齊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齊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就應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能夠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仁德,就能夠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僅是此刻,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后,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用心進取,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用心的作用。
今天看到了于丹的論語講座,感觸頗深;她對論語深刻、透徹的理解,睿智、淡定的演講風格,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極富個性的講解視角給了我太多的啟迪,太多的思索,太多的收獲;雖然言辭之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的心得延伸一定有著他自己的色彩,不過真的受益匪淺,然面《論語》也有了新鮮別樣的風味。不想尋章摘句、引經據典,只覺得她讓灰色的孔子鏈接了多彩的世界,讓《論語》在她獨具個性的視角下,變得通俗易懂、意蘊悠長,體現出了經典的平凡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不器”。
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天天看那些《羊皮卷》、《需求層次論》《心靈雞湯》等等;卻從不曾注意過這超越了兩千年時空的儒家之道,竟然處處精辟;掩卷而思,做一個《論語》的信徒也不錯!
于丹在《論語心得》講座中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墩撜Z》講座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看了于丹教授的講座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也不是孔子和學生那么不經意的談話記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痹诋斀褚越洕鏋橹鲗У纳鐣绷髦凶x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于患者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在寬容中獲取喜悅和快樂,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想收獲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和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所以,當我認認真真地聽完這次講座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論語》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我們從事的是醫療行業,面對的是社會特別需要人性關懷,人性溫暖的人群,更需要自己有一個寬容樂觀陽光的心態,才能夠把,愛和溫暖傳遞給病人,所有對于今天的《論語》學習對于我來說,正是當其時當其人當其事。對國學大師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講義,我不敢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近期,我翻閱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看到了鏈接多彩世界的孔子,感悟了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的永遠的孔子,他的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生之道真是讓人如飲醍醐。
現摘錄幾條,與大家共勉:
1、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
2、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3、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4、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
5、人間最好的境界:“花未全開月未圓”,這使你的內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6、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這是為人處世很重要的一點。
7、世上最追不回來的三件事:射出之箭、說出的話、失去的機會。
8、益友有三: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損友有三:諂媚拍馬的朋友、兩面派的朋友、夸夸其談的朋友。
9、保持快樂的方法:常想一二。
也不知幾時,喜歡上中央電視臺10套的《百家講壇》節目,節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也正是通過《百家講壇》認識了一位白衣白裙的中年女子——于丹教授。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記得在上學時就學習過很多《論語》篇章,聽過很多教師的教學分析,背誦了很多章句,總覺得枯燥乏味,對于其中的儒家思想真的了解不深,但是看了于丹《論語》心得,不得不感慨《論語》,不得不驚羨于丹!兩千多年前的《論語》,在于丹清新別致的現代講解和辨析下,竟然變得那么的上口,變得那么的深入人心,從不表現為外在的灌輸,而是用一些簡單而樸素的語言喚醒每個人內在的心靈!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不僅是對論語的詮釋,而是作者的人生體驗,應該說是與時俱進。
通過讀于丹的論語心得,感覺自己收獲很大,就像《論語》里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讓我一個剛剛加入審計戰線不久的年輕小伙子,也從自己的視角里,明白和懂得了許多干好審計工作與如何做人做事的啟迪。也從自己的本職工作中悟出一些道理,很高興在此與大家共同分享、探討。
一、“在其位謀其政”,做愛崗敬業的審計人。
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里面隱含著一個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那就要先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既然選擇了審計這個職業,就必須熱愛它,并為之而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積極奉獻,爭取榮譽。一名合格的審計人員,必須是做到愛崗敬業、勇于創新、扎實工作、求真務實、依法審計、廉潔自律、服務大局。要把審計崗位既作為干事創業的平臺,又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才能使事業與人生完美結合。進了審計門,就是審計人,投身到審計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其樂融融,其苦也是甜;獻身于自己追求和熱愛的審計事業,在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無怨無悔。
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勤學善思的審計人。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審計人就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審計工作者,切實處理好工作和學習的關系,不斷加強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強“人法技”的本領。崗位需要技能,干事需要本領,創新需要學習。我們正處在改革創新的時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當帶頭加強學習,做學習的榜樣、工作的標兵、創新的楷模,不斷提高素質,增強本領,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審計工作需要。一名合格的審計人員,必須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斷探求新知識,總結新經驗,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面對當前的審計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計算機審計、效益審計還處于發展初期,迫切地需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成績的取得不是閉門造車的結果,而是需要我們大膽的去嘗試、去探索、去學習、去總結。如果每參加完一個審計項目,就去及時的總結經驗和教訓,從中汲取對自己今后工作和學習有價值的“養分”,及時的總結歸納,舉一反三,必然會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鬃铀^的知天命,其實就是把握學習的各種道理,最后達到了一種融會和提升。
三、“重禮”、“守仁”、“懷義”
文明審計是審計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溫家寶總理和原李金華審計長關于文明審計的指示,深刻理解文明審計的內涵,科學地把握開展文明審計的特征和發展規律,這也符合孔子倡導的“重禮”、“守仁”、“懷義”。爭做一名合格審計人員,不但在機關里要尊敬領導、尊重同事,外出審計時也要尊重被審單位的工作人員,不能有自己高高在上的心理,一定要保持平等且尊重對方的心態,要懂得換位思考,要把審計監督寓意于服務大局之中,這樣做不但能夠得到對方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加強溝通,更好的開展審計工作?!拔拿鲗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作為一名審計人員我認為要在遵守文明禮儀的基礎上,從創建和諧審計機關入手,進而將維護國家行政機關的形象、維護國家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終目的,將文明禮儀的基本原則貫穿于審計工作全過程當中,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使文明具體化,爭做文明的審計人。
讀于丹論語心得,感悟著圣人的智慧,領會著于丹和她的《論語心得》教會我們的東西。她將這些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春天播種、秋天收獲一樣樸素的真理,在日益繁盛而充滿迷惑的物欲世界中,將經典轉換成樸實、易懂的語言喚醒我們內在的心靈,找到一種平和卻又溫馨的歸宿地與棲息地。而我們也將在圣人的智慧照耀下學會怎樣去學習、怎樣去工作、怎樣去生活,同樣用一句樸素的話來表達我的真切感受,那就是讓我明白了要怎樣去爭做一個合格的審計人。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機場無意中看到,于是買了一本閱讀,一解四小時枯燥的飛機旅程。
閱讀完,很受啟發??鬃诱f,“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在紛繁復雜、節奏快、壓力大的現代社會,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遺憾。要做到內心強大,在孔子看來,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鄙夫,意義幾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臺面的鄙陋的人??鬃釉浾f過,像這樣的小人你能讓他去謀劃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會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會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這種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購,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亦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于丹接著解讀《論語》中,指出知命、知禮、知言,這三個境界在人生中的順序是倒著的:我們都是最先知言,在與人交談和讀書中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他人。但是知言還不夠,還不足以在社會上立足。還要懂得禮儀,能夠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會少一分抱怨。更高的一個層次是知命。知命就達到了孔子所說的君子的境界,他已經建立了一個自循環的系統,他內心會有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這種內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為外物所動了。
希望我們都能不斷成長,在歷練中強大內心。
這本書是作者于丹讀完論語后,結合社會情形抒發的一些感悟,可勵志、可銘心、可學習、可解惑。書的第一章節講的是“孝敬之道”。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鬃右簧暮诵乃枷胍匀手寥?,對孝的大意自然不言而喻。
書中有一段弟子的求問,何為孝。答曰“老者安之”。意思是父母感到安得其身,是不是就說讓父母生活有保障,豐衣足食就可以了。大多數人也覺得就是這樣,起碼是一項標準吧。書中明確指出了,如果這樣對待父母,跟養牛馬之類的,有什么區別嗎??墒?,在我們的生活中養寵物的家庭不算少數,在寵物上的花費、投入的精力也相當可觀,對父母的關懷呢,有時候真的還不如寵物的待遇。
一個殘酷的事實,所有的愛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對孩子們的愛。社會中有很多書,處世學,職場學,愛情學,勵志學,卻沒有孝敬學。孝敬,孝為行,敬為心。我們對父母的行動是有了,但內心是否足夠重視,在言談話語中是否尊重。我們在外面工作中,受到了困擾,回到家里跟父母發泄發泄,甚至是發脾氣??稍氲礁改嘎牭胶?,是從內心著急孩子是否過的順心,怎么才能把困難解決。做孩子的我們總覺的嘮叨厭煩。我們真的應該像祖先們那樣,耐心的對待父母,說話的聲音、語氣低一些,耐心一些。畢竟在她們心中,牽扯著心頭肉。最親的人是最愛我們的人,她們不該淪落成為我們情緒垃圾桶,應該得到尊敬和愛戴。當父母的思想看法與我們不一致的時候,大度一點,認真一點,即便那些真的是錯誤的,保持自己的看法就好,畢竟我們生活在新時代,接受的東西更多一些,思考的也更全一些。就像書中提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最無私的人,最愛的親人,更應該得到最好的回報。慢慢的去改變想法、態度,也是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記的影視巨星成龍在談自己的家人時提到,母親病逝當時,父親非常傷心,成龍回去之后看到后事安排的井然有序,走到父親身邊說:“不要太過傷心,我們在她生前努力的做著一切,她過的很好,我們內心無憾了,爸我去工作了”??梢娚氨M孝,生后無憾才是最實際的孝?,F在就開始改變吧,慢一點、耐心一點,對最愛你的人走心一點。
論語,一個遠隔我們幾千年的老先生——孔子,所說的哲言。在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后,我的心豁達、坦然了不少。
1.天地之道——。
至盤古開天辟地的那刻,人世間就有了天與地,有了天與地,人也便就誕生了。我們所誕生在這個世界上,任何萬物都逃離不了自己的命運。譬如:金錢、情愛、權利等誘惑。但,我們所懂的,也是必須要懂的就是要學會做人。做人,既要做好自己,也要尊重他人。所謂做好自己,就是從內心發現自己,認識自己;而尊重他人,就是對他人所表示的一種理解與寬恕、仁慈。(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而看心靈的,太少?!诘ば恼Z。在這個時間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也不能延遲——于丹心得)。
2.心靈之道——。
人生有太多不順,就好比行走在一條陡峭的山路,既漫長又坎坷。但是,我們作為一代炎黃子孫,作為一代龍的傳人,每每面臨心靈所帶來的恐懼與壓力,勇敢面對這起事件,才等于你克服了你自己給自己所帶來的困難。如若一味地去逃避而不敢接受現實,那么你將會錯過終生的遺憾。(做一個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于丹心語)。
3.處世之道——。
人與人之間要隔閡著一種距離,才會產生美。所以做人做事既要獨立,也要飽含著尊敬。在人處事時,要處守著一種本分,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立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可以跨越出離位置外的一點點界限。我們要知道,世界上從來沒有后悔藥吃,既然做過了,也不要去抱怨什么、指責什么,否則這只會讓自己的心里有更多的創傷。把握分寸、表示信仰與尊敬,這既是為自我,也是為他人??鬃右嘣f過:“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君子對于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人的中間,也應該保有——于丹心語)。
4.君子之道——。
看一個人是否是位真君子,首先會從言行、態度與胸懷上得以確認。作為一個君子,我們都須用祥和的態度,寬廣的胸懷去處事,而不是像小人那般斤斤計較。做君子,就是做一個坦坦蕩蕩,不干偷雞摸狗的事的人。俗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地走下去,那么你就會發現,你的每一天都是一個值得去紀念的日子。做君子既要走正路,也要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用言語夸夸其談。做好自己的事,端正好自己面對每件事的態度,眼界遠廣不貪小便宜,做到這三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5.交友之道——。
朋友是自己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著你度過危難的伴侶。要想結交上好朋友,首先要把“仁”與“智”放在心中,如若學會這兩者,那么交友的人品與范圍將會大大提高。當結交了好朋友,我們應該學會尊重朋友,而不是利用朋友對自己的信任去背叛朋友。朋友是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若想持續這段友誼,我們就必須深刻去理解身邊的這位知音。(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蹦銖纳鐣鲜斋@友誼,收獲金錢,收獲情感,收獲你的功勛,此時你已經收獲了很多,就像是一個新家,逐漸被東西堆得滿滿當當一樣。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后就會累于得——論語)。
6.理想之道——。
對于如何去追求宏偉遠大的理想,我覺得這是我們人生必須邁出的一步。但事實上,追求理想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它的所處主要中心是:在出發點如何做好自己,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或許,那些不以為然的小事正式我們一步步走向理想道路中的坎坷??纯瓷磉吥切┢椒矡o味的事情,它們或許會是你淡定的起點。有時候,你得到了成功,一份莫大的榮譽,可才發現這不是你想要的時候,千萬不要氣餒,因為這條道路中所收獲的,正是你自己給面對成功或失敗的心靈增添的一些資源。伸出一雙手化解了小事,其實你已經向成功的大道邁出了一大步。
7.人生之道——。
走在人生大道上,我們經歷過惶恐、失敗、愉悅等成功與挫折。漫步在這條長長大道上,我們不僅付出了許多,也領悟了很多,收獲到很多。因此,思想也會隨著年齡欲加開放。每每步上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就必須去懂得一個道理。30歲,仿佛就是在暗示一場青春徐徐謝幕,轉而代之的將會是一部美滿的人生展開序幕,在這個如流水般淡淡的歲月,人生教導我們的是:要相信自己,在心靈上建立對自己的一種信任。才是你所明白的淺道理開端。步入40歲,我們得到的物質東西也會慢慢積少成多,例如金錢、地位、情感……那一種種患得患失的東西但凡被迷惑了,將會失去自我,失去理智,心靈也將會慢慢慘敗。其實,對于這種誘惑,你大可不必擔心,只要客觀地認識到世間的丑與美,善與惡,并平靜地把握、面對、應付,一切便會順其自然。50歲,大衍之年,做到知天命,不怨天、不尤人;要知言,懂得溝通、交流;要知禮,學會尊重他人;要知命,用淡定的態度與自身的力量應付外界帶來的情況。60歲,一個世人所俗稱的花甲之年,這時,我們所懂得的該是理解與包容,虛心吸取別人的教訓,謙虛聽取別人的意見,要學會耳順,學會領悟別人的長處。70歲,古稀之年,在那刻來臨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慢慢走向枯萎、凋零。那個白發蒼蒼的年代,我們或許已經懂得了,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方能把任何壓力都變成一種張力,在體內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在我們現在這種成長的年紀,所追隨的是:先把現在的事情做好,珍惜上帝所給予的時光,不可流逝一分一毫。
人人都想過上幸??鞓返纳?,而幸??鞓分皇且环N感覺。如何使自己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呢?《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每一個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滿懷理想和憧憬,希望能有所作為,但在現實中往往事與愿違。要使自己的理想變為現實,工作并快樂著,必須有良好的工作心態和自信心??鬃诱f:“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勇敢挑起工作重擔,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回歸于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心態,把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經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抱怨工作的勞動強度、收入的不公,產生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心理,從而喪失工作的信心,偏離人生的目標方向。
快樂工作,不能僅僅把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而要當作一項事業來做,當作生命和精神的需要來做。這樣才會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讓每個人都能夠從內心深處承認并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現實面前,應調整好與同事,取長補短。當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待工作,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在快樂工作的同時,更要快樂的學習,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社會中、工作中學習,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要把學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績和收益。人人都要面臨新時代、新發展、新變化、新要求、新環境和新崗位,必須堅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高效工作。向領導、同事、老師及身邊的人學習,要認識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你學到的東西越多,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就會感覺到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一起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去工作、學習,使自己使他人都成為快樂和幸福的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讀了《論語六則》后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使我有很多感觸。
如果能拜能者為師不容易,那“不恥下問”就更難了。首先,你得虛心,放下架子,誠心誠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今天正是“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斷地擴大。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做不到不恥下問是不可能到達光明的彼岸的。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而又不恥下問吧,成功的大門向我們敞開著!
幾天來我如饑似渴的讀完了于丹老師所著的《于丹〈論語〉心得》一書,書中于丹老師借助自己豐富的學識與深厚的閱歷,又結合當下人們的生活,圍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較全面的向我們詮釋了論語中那些簡單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在仔細研讀于丹老師的講解時,我體會到了,她所闡述的思想,其實《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于丹老師認為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象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于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每每運用這些穿越了千古塵埃的簡單真理來,解讀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困惑時,都會產生陣陣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頓悟。
于丹老師在書中有著這樣一段關于處世之道的心得: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p>
孔子給出的答案讓我們乍聽起來有點出乎意料,其實這正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世的分寸。
孔夫子在這里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
他當然不贊成以怨報怨?!?/p>
而以德報怨同樣不可取?!?/p>
在兩者之外,還有第三種態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坦然面對一切?!?/p>
閱讀到這一段時,不由的在腦海中閃現出班上那幾個被家長嬌慣的已無任何道理可講、“無藥可救”的學生來,縱使各科教師多么耐心地循循善誘,不計前嫌,也無法祈得他們的改變,老師們只能被他們的不可理喻一遍遍的踐踏著的尊嚴,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想,我是老師呀,我怎能和孩子一般見識呢?于是在繼續的關愛中,繼續遭到這幾孩子的踐踏,懂事的孩子有時會來勸我,“老師別和他生氣,不值得?!?/p>
片刻一陣驚醒,孔夫子在兩者之外的第三種態度是多么的恰如其分啊,老師也是有尊嚴的人呀,為什么對待如此這般的學生要無謂的浪費你的情感、用不值得的仁厚對待那些有負于你的人呢。這樣的人當然也包括學生啊,我想孔子的這個在態度就是要告訴,應該把有限的情感,用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6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