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得體會是教師個人成長和教學質量提升的有力工具,它有助于教師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通過閱讀下面的教師心得體會范文,可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師的角色和職責。
未看《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之前,我心里有這樣的想法,這莫不是又一本“正確的廢話”的集合體吧,看著看著,發現其中還是有些內容觸動我的內心,是“無害”的。這越發激勵我想從書中找到其中能有助于我教學的內容。但可惜的是,這不是非常具體的教學實踐指導,而是一本給教師的精神家園指明方向的書。接下來我就談談讀了這本書之后對教師的精神追求方面的一些感想。
本書第一條談到教師要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那我在想,教師哪兒不完整了?為什么會不完整?怎么樣才能完整?×說到,“教師如何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成為完整的一個人?像豐子愷、夏丏尊,以自己廣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諄諄教誨學子,像季羨林,以人格的無限魅力熏染學生。無限相信書的魅力,多讀書以滋養身心,多經事以歷練處人?!?/p>
可見,教師要成為完整的人,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必須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想賺大錢,就別來教師行業混了。當然也不會苦于生計,衣食是無憂的。既然物質方面我們不能多求,那就往精神方面發展。
[法國]盧梭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是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p>
書中講到教師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
我認為,自由思維是人的本質,追求智慧是思維的樂趣,是人生的主要幸福。恩格斯認為,哲學將我們帶到寧靜的彼岸。伊壁鳩魯認為,對于靈魂的健全而言,任何年齡的人開始思索都不會太遲或太早。
這層追求讓教師將教育工作當成思想的起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太累。我們的精神才是舒展的。
精神追求也可以說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書有有許多好的建議,我羅列一下標題:
比如:讓我們“現代’’起來,教師要繼續學習,講演使人完美,學會傾聽不容易,為自己而教,思索是一件快樂的事,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這些都是從教師工作方面、自身素質方面的自我實現來達到精神方面的追求的。再如:教師要有赤子之心,關懷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教師要有靜氣,要有寬容精神,要學會做減法,捧著良心教書,保存天真,這些都是從教師的修養內涵上要求教師的精神追求,給教師的精神追求指明了方向。另外,書中還將教師置于改革的潮流中,在社會、市場、改革中磨練教師的精神。如:不做改革的看客,合作是競爭的歸宿,把困難當做機會,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為自己的未來投資,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貧乏?!?/p>
我們應該為此而努力。有了自我實現的目標,有了精神追求的大方向,我們才不會在商品經濟社會迷失自己,丟棄我們的本心?!敖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如果教師自己的靈魂都出了問題,那怎么去影響學生的靈魂,使其正確地對待人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講到,要我們為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有兩種可能導致無法承受工作的負擔:
一是你沒有從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影子,二是你有可能過于追求外在價值而不是內在價值。
只有我們的工作輕松,我們的靈魂空靈,我們自己才有更好的發展,學生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我最欣賞里的這樣一段話: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嘗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致。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
這使我想起了《大學》里的一段話印證了上面的觀點: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最后還是能得的啊,所以不要擔心,我們得到的不是物質,我們得到的是心靈的豐富,靈魂的高貴。還有節日里,學生的祝福,課堂里,幸福的微笑。已經夠了。
讀完之后,總之感受頗深,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更加有信心。讓我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書中講道:“真正的學習并不是一個人關起門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梁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借助于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p>
其實成功很簡單,一靠興趣,二靠持久,愿大家在教學事業上取得成功,更上一層樓。
這幾天抽空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里面,談了關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有很多閃光的東西,雖然存在國家、社會、民情、地域等種種因素的差異,但書中許多寶貴的經驗仍然能夠為我們所借鑒。書中有個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很喜歡,他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蔽也唤氲侥切┖筮M生,他們就好象不小心丟失了翅膀的天使嗎,那些學生的心靈,不是更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加倍呵護嗎?這對于我今后如何處理好和推優生的關系指明了方向。
其實,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而問題的根本恰恰在我們為人之師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師的所作所為使得其他學生對差生側目而視,使得差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么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嘲笑、諷刺、漫罵……,干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竭盡搗亂之能事,叫你頭痛沒商量。
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叫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逢年過節,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還是這些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并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為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一起學習,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盡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心里自然對教師積存著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愛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如此可愛,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無窮的!
對于后進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們有一個誤區,就是只是從知識技能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對規章制度方面一樣的要求他們如何照著去做,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培養,頭疼治頭,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復。這樣做只會讓學生甚至是教師越來越疲憊,如果開發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逐步發現自己的價值后,就不再會產生一些影響學習的消極情緒,老師的講解和督促始終是外部因素,學生主動要求進步,要求提高,這樣的形勢下,對后進生的轉化或許不會成為教師們的大難題了。
使學生有意識地從平時的學習中積累那種成功、自信的感覺,使他們保持一種渴望、充實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戰。打開孩子的思維空間,拓展孩子的思維視野,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這是無論多少次老師面對面的補習也無法比擬的提高成績的關鍵策略。這對于我們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內心中喚醒那些所謂的、相對而言的“后進生”,那么他們將很可快成為人人夸獎的佼佼者!我會繼續研讀那些給教師的建議!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愿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象天使一樣在我們的眼前飛起??!
除了后進生的關系處理,本書在教育教學的思想上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談幾點對我觸動最深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建議中提到,“我們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無論我們采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覺如果這種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就是好的方法。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書中,我還讀到這樣一段話“‘批改作業本占去了全部業余時間?!鎸χ化B疊作業本要批改,不止一個教師會不寒而栗,這不僅是因為要耗費許多小時的勞動——令人苦惱的是,這是一種單調的非創造性勞動?!?/p>
這讓我想起一則黑色幽默,說有一位中學語文老師英年早逝,死后在人們辦喪事的時候,突然詐尸,從棺材中坐了起來,邊上的人都嚇呆了,兩股顫顫,手足無措,幸好,這位老師一個熟悉的朋友較為鎮靜,扯起了嗓子喊道:“那個,某某某老師,快來改作文?!痹捯魟偮?,尸體應聲而倒,再沒反應。這當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從中可以看到許多老師在作業堆中疲憊不堪的影子。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減輕老師負擔的三個方法:第一、在每堂語法課上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書寫和記住可能犯語法錯誤的詞語;第二,為家庭作業的完成做細致、周密的準備工作,以防出錯;第三,定期抽查:教師有時收幾個學生的作業本批改,只有測驗時才全面批改所有學生的作業。
前兩個方法是避免學生作業出現大量錯誤,教師批改起來才能健筆如飛,節省時間。我覺得,這是向我們課堂要質量的另一種說法,課堂質量上去了,批改作業的時間少了,等同于我們教師的生命就延長了。所以,可以這樣說:“課堂質量是教師生命的延長線?!焙笠粋€方法的提出,我覺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時分層次、不定期抽樣檢查,測驗時候進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在探討“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個問題時,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非常詼諧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蘭的著名教育家亞努什科爾恰克的話:‘指望別人給你拿出現成的思想,無異于讓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陣痛中去生產出來的,這樣的思想才最寶貴?!绻銈兿氤蔀檎嬲哪芄で山?,那就不要等待‘別的女人替你生產你懷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p>
比喻生動形象,很能發人深省。確實,現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繚亂,我們不能盲目地跟從,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選擇,我想說:“克隆永遠到達不了藝術的高峰?!眲e人好的東西應該吸收借鑒,但決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呢?我個人認為,除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基本準則,那就是能最大程度發展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力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追求的終點,但這個終點不像是高山,我們爬一輩子、幾輩子也不一定能到達頂峰,而且,個人的頂峰又不等同于全社會的頂峰。我覺得,在教學這條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這兩個原則,才可事半功倍。
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老師,更不容易。因為我們要用心去教育我們的學生,不僅在學習上關心他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
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博覽群書,善于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對學習感興趣,這一環節很重要,如果引導不慎,會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督o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的第62條: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能成為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那種熱愛自己的事業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師,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肅靜,使兒童特別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傾聽他的每一句話,才有力量激發學生的良心和羞恥心,這種力量才是一種無可爭議的威信。而那些沒有什么東西好講,學生也感覺出他沒有什么豐富的思想寶藏的教師,確實是很可憐的。我們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駕馭年輕的心靈。我們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愿望。我們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白寣W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需要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學生經過思考和探索,去弄明白問題,會讓學生收獲成就感,感受到思考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要經常找他們談話,鼓勵他們;或者專門為他們挑選作業,鼓勵他們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答問題,體驗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都應當對具體的學生實施個別的影響,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激發他的獨一無二的個性得到表現。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體現者,而是活生生的個性,他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而且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本身。
其實這本書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學習--這并不是機械地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里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這是一種極其復雜的道德關系,在這種關系里起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的特征,就是培養兒童的榮譽感和自尊感,并在此基礎上培養他要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教師的任務就在于,要敏銳而巧妙地、堅持不懈而嚴格要求地培植兒童的智力和道德力量,幫助兒童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要求作出很大努力的勞動,這種勞動只有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而取得成果的時候才是一種愉快的勞動。這里有三個階梯: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勞動取得成果,享受到腦力勞動的歡樂。兒童沿著這三個階梯走上去,就會掌握牢固的、理解透徹的知識。教師對學生來說,是打開事物和現象的世界的人,而在少年時期,教師就是打開思想的世界的人。綜上所述,教師應當記?。好恳粋€兒童都是帶著想好好學習的愿望來上學的。這種愿望像一顆耀眼的火星,照亮著兒童所關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無比信任的心情把這顆火星交給我們,做教師的人。這顆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態度所熄滅。要是我們,做教師的人,在心里也像兒童對待我們那樣,把無限的信任同樣地給予他們就好了!
認真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會使人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么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我總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么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F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我應該如何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本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后,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后,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于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后,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鉆研。
我們應該怎么做教師?這是我們以及社會上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潛心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么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于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學生常常會認為老師無所不知,但是孩子們現在接觸的事情我們卻不見得理解,不見得會。比如孩子們跳皮筋跳得特別棒,但是我就不會。于是在孩子們跳的時候,偶爾我也會虛心地向他們求教,興致高的時候,還會上去笨手笨腳地跳幾下。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并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動畫片,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么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傊?,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說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其實一個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兩種業余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么單調和乏味啊。我的業余愛好是偶爾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郁悶的時候,我會在舞曲中凈化心靈,所以在跳舞的時候我總會不說話,讓情緒靜靜地宣泄,幾曲舞跳下來,總覺得快樂已在我心中。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愿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愿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并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并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狈此际墙處煶砷L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并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著眼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于教師是帶著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我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我讀的書很雜,但最愛讀歷史類的書,也愛讀雜文,專業書籍從不敢丟,雖然也有很多是為了讀而讀,但是常常是一旦拿起,也難以釋手,讀書改變了我內心的寬度,改變了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它讓我變得自信成熟,蘇霍姆林斯基的著述非常豐富,我沒能夠一一拜讀,即使是他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也只是初識皮毛。不過即使如此,該書對我的影響也是震撼的,原來,教師可以這樣當的,書,是可以這樣教的!
此書給我的感觸確實很多,這里,我僅就他的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粗淺體會,即使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更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從別人那里學到更多精彩的東西。
以人為本“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蘇霍姆林斯基將它作為100條建議中的第一條,我想是一定有他的深意的,蘇霍姆林斯基把對人——認同(也就是學生)的關注作為第一條,引導并要求我們應如何去善待每一位學生。他覺得最為重要的不應該是分數,而是去關注每位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說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弊x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那個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的不用,得出的效果也不一樣。
這些建議給予了我很大幫助,讓我在課堂實際操作中更熟練,我還發現了這本書中講的最多的不是理論知識,而是真正傳授給我們一種正能量,一種動力,而這些正是來源于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舉出的真實案例,基本都能讓我對號入座,從根本中找出病因。
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記?。阂粋€月,一本書,讓閱讀成為我們行走的方式;一輩子,一節課,讓課堂成為展示你我生命價值的舞臺!
近來,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新理念》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著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銳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銳,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并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范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范行為的產生與鞏固。但懲戒必須注意幾點:
1、教師懲戒學生應具有教育性;
2、尊重學生人格;
3、懲戒應合理并公正;
4、懲戒要符合相關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群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它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過時,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也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
印象最深的就是前一節《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作者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說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讓我想起了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并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p>
針對這一點,做了思考。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首先,是“察材”,就是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資質等情況。這是最關鍵的一環,是先決條件。如果不能察材,便會像“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了解一個學生,不能看他的分數,與他談幾次話判其是否是可造之材,這幾乎就是武斷。察材不僅重要,而且也不容易。我們必須全面而科學地察材。
我們可以通過家訪去了解學生。這是前輩老師留下的優良傳統,是了解學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家訪并不是班主任的專利,認課教師同樣應該家訪;學生入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問卷調查和利用一系列測驗來察材,旁敲側擊學生的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察材的好方法。學生在參加活動時,最適合教師“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平時教學時,教師也要時時留心,處處在意,盡可能進行雙邊的教學,也能了解學生。
其次,在察材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這是使學生各自的材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施教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的應該是——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和均衡發展。對在學科某些方面資質高的學生采取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力得以順利發展,并成為尖子。對學習各方面都感到吃力,表現得較為遲鈍的學生,我們應該注意在察材中捕獲他們資質中的某些“苗頭”,針對這些“苗頭”加以培育。堅持下去,相信這些學生,必定有大的提高。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更適合現代教學的“因材施教”方法,使教學跟上素質教育的步伐,使教學極大地產生效力,使學生真正都能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1977年,前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寫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里所傳達的真知灼見,到今天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每部分都有許多的精華,給我很大的振動,在這里,我想摘出幾句來,讓我們一起細細地品讀。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圣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絕不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專長和優缺點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卻不認識自己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應該明白自己的優缺點。二是要自己選擇,如果教師這個行當是你自己選擇的,就要無怨無悔的做下去,而且要盡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書,本來就“教無定法”的,只要你守著教學的基本規范,剩下的空間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可以這樣教也可以那樣教,教出你“自己”來。四是自己評價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總結,只有善于總結才會去學習提高。
以前總是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可按現在的局面來看,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教師如果不繼續學習,他將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工作。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以前很少有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近來常有緊迫感,總覺得知識欠缺,“書到用時方恨少”。近一年來,在學習這一塊有了大進步,便覺得自己充實了許多,自信也增強了許多。教育改革的發展指出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學校的發展也體現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隨家庭擇校就讀也同樣指出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F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必須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剛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有些荒誕,不是說事實勝于雄辯嗎,而且現在基本招工單位不是一律看。
簡歷。
榮譽嗎。但讀完這一段話,靜心細想,確實如此,一位教師是否優秀怎么能憑幾節作秀的公開課或論文的篇數來斷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學生你的學生的家長們都“口口相傳”地贊美你敬重你,你有著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個“口碑”很好的教師,鄭校長說的第一條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你終將被時代淘汰。我覺得今后的生活應該把學習擺在第一位,“愛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讓自己活得美麗而開心。
我們都說學習一定要多用腦子,這句話指的就是關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問題。動腦不管對于教師來說還是對于學生本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而關鍵的問題,因為沒有學生的腦力勞動,就不可能有他的發展,也就談不上教育的技巧,因此,蘇霍姆林斯基用了兩個章節來談。他主要是從課堂上來對教師提的建議的。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首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鮮明的、形象的手段(比如現在用的多媒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不合適的運用,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敖涷炞C明:講課當中過分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鮮明的、形象的東西,會使得過度興奮,這時教師不得不提高聲音,壓倒學生的喧鬧聲,學生就會更加興奮。其次,教師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系,因為這關系到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及在頭腦中的保持,同時也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碧崾境鲆阎母碌臇|西之間的內部的深刻的聯系——這是激發興趣的奧秘之一。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用了一個比喻,把課堂的教學活動比作是師生建立的一座高樓,當教師將新的知識這塊磚遞到學生手上的時候,學生應該知道放在哪個位置,并且它還應該站在遠一點看看,這塊磚與上一塊以及整個建筑之間的關系,這樣他才能將這塊磚(新的知識)放好。要將已學過的知識變成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工具。
有些教師認為,知識的鞏固就是重復,因此,做過的題還要反復做,背會的課文還要反復背,會寫的字還要寫上十遍二十遍。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對復習課越來越反感?!叭绻覀兇_知全體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了某一教材,那就既不用著再布置課后去學習它,又用不著以其他方式去復習它。順便指出,檢查家庭作業常常進行得沒有趣味,正是因為它是機械地重復早已不止一次地復習過的東西。生的身上,而要想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須對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須掌握足夠多的知識?!敖處熢谧约旱年P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痹谶@種情況下,教師才有精力去顧及學生,才會根據學生的腦力勞動情況而隨時自己將要采取的措施。
何為掌握知識,如何是將教師所講的內容或課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裝入學生的腦袋,那不叫掌握知識?!白屖挛锖褪聦崿F象和事件在一定童話上成為少年學生自己的東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識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結果。他就能獲得并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币虼?,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思想的自由,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真正領會知識其實質。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我們更是要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并認真分析他們是在哪個思維點了斷了線,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幫他結上。
盡管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我們必須要關注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因為抽象思維是學生認識世界、開拓眼界,持續發展的一條必以之道。有些學生在低年(級學習比較好,而到了高年級學習卻落后了,“這正是由于沒有借助抽象思維來發展他的頭腦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薄耙箤W生識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必要進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學生通過思考和推理而脫離開具體的東西?!币胧箤W生脫離開這具體的東西,必須建立在對事物、事實和現象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沒有理解的識記和在此基礎上的概括對兒童來說都是有害的。
。
第一段:引言(100字)。
"反復思考,勤奮實踐,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一百條建議》的書籍,里面給出了許多生活和學習的建議。在閱讀這些建議的同時,我按照書中的指引,進行了實踐,并從中受益匪淺。今天,我愿意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于其中一些建議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踐、體驗和反思(300字)。
首先,書中建議說,“早起有益于身心健康”。我從小就是個晚睡晚起的人,飽受這個習慣帶來的頭痛之苦。然而,經過堅持每天早起一個月的嘗試,我發現自己擁有了更多的時間來規劃一天的事務,精神狀態也明顯好轉。通過這個例子,我深刻理解到時間的珍貴和良好的作息對于一個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其次,書中提到,“定時休息有利于保持專注力?!蔽乙郧翱偸窍胍M力將自己的時間充實起來,結果導致長時間的學習和工作使我疲憊不堪,效率低下。如今,通過定時休息,我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學習效果。這讓我明白了休息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時間。
第三段:培養積極的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300字)。
在書籍《一百條建議》中,我最深刻地體會到的是培養積極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書中告訴我們,“擁有積極的心態,看問題要從積極的一面看”。我是一個比較容易焦慮的人,經常為小事情煩惱不已。然而,通過踐行書中的建議,我開始學會以積極的眼光看待問題,抱著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困難。
另外,書中關于價值觀的建議也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書中指出,“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影響和引導我們的行為和感受?!蓖ㄟ^思考和嘗試,我漸漸明白,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只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走出真實的自己,走上成功的道路。
第四段:培養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方法(300字)。
在閱讀《一百條建議》時,我也發現了一些關于學習的建議。書中提到,“擁有學習興趣,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這一點讓我深有感觸。曾經,我為了應付考試而拼命記憶,對學習產生了厭煩情緒。然而,通過嘗試興趣培養法,我逐漸發現自己對一些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另外,書中還提到,“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方法”。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我總是陷入了學習無章、效率低下的困境。然而,通過運用書中的方法,我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學習計劃,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讓我覺得自己的學習變得有條不紊,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第五段:總結(200字)。
通過閱讀《一百條建議》并付諸實踐,我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了很多啟示。我明白了時間和積極心態的重要性,學會了放松和休息的重要性。同時,書中的建議也啟發我正確看待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方法。這些經驗不僅使我個人成長,也推動了我的發展和進步。我相信,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才能繼續提升自己,追尋更高的目標。
從教20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做到熱愛自己的工作,并從事業中追求幸福感?卻一直不得其解。直到近來讀了鄭杰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才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言論,沒有生澀的理論,鄭杰校長用自己樸素的文字告訴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去做一個稱職的老師,一個快樂的老師,一個幸福的老師。
正如鄭杰校長說的:“教師要有一桶水,教給學生一杯水還不夠?!币粩嗟目磿鴮W習,給自己充電。充實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稱職的教師。作為教師,我更欣賞的是讀完全書以后感受到的作者思想深處的一種人生境界——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人生境界。鄭杰校長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著我。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之路,默默無聞、無怨無悔。雖然精神可佳,但這多少有點可悲。其實“蠟炬成灰淚始干”并不應該成為我們教師職業精神的寫照。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精神是,發展學生,也發展自己;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教師還應該是一名稱職的員工,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做“減法”,要減掉積壓在我們身上的重壓;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負責,我們要學會團結協作……不要總是在自己的腦袋上方罩上飄渺虛無的神秘的光環,我們得像一般單位的員工那樣,先學會做一個稱職的員工,這是使自己事業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山處煯吘故遣煌谄渌殬I的,因此,接下來對教師的要求就是必須成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為學生節約生命……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做大、做強。
我們相當一批教師,退休了還來教書,因為他少不了學生,他覺得教書就是藝術,在教學活動中,自己的生命神奇的在孩子們身上得以延續,他辛勤工作的回報,就是他塑造了學生的第二生命,學生美好的未來里深深刻上了她的影子。這類老師會把課盡量上得生動些、新穎些,他們和學生有著朋友的關系,他們在他們的藝術作品——孩子們身上傾注了很多的感情,因為愛而無比幸福。
教師,還應有愛心。書中,鄭杰校長告訴我們每位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薄罢樟翆W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睆倪@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掩卷深思,我終于明白:作為一名教師,我工作是因為我熱愛這事業,我教書是為在事業追求中找到自我的價值。工作時間越長,我越應該理解幸福的含義?!督o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地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這本書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去領悟它精髓所在,用它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讀完鄭杰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會因此更從容地的走好未來的職業之路。
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今的教師,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學生完美靈魂的塑造者,培養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潛力的學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與追求。從教十余年,所教學生無數,看著他們學習,成長,感受他們的歡笑,淚水,體味他們的成功,挫折,我深深地體會到肩頭的責任:教師是一項神圣的職業,它能成就學生夢想,國家的未來,人類的進步,我們要塑造學生,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所以這是本為我們指路的書,看一看讀一讀,你會感覺受益頗豐。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層樓的比喻-----登上自己職業幸福的三層樓。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質生活,在作者看來這是幸福的第一層樓。但物質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的,而且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需要人們為此付出代價。如果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一旦成為人的惟一目的時,人將會迷失自己。
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巴爾扎克曾說:“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弊鳛榻處熚覀兯伎几嗟膽墙逃说膯栴},思考我為什么而教、怎樣教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經常求教于書本和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層樓。
掩卷深思,我終于明白:做為一名教師,我工作是因為我熱愛這事業,我教書是為在事業追求中找到自我的價值。工作時間越長,我越應該理解幸福的含義?!督o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這本書充滿了精氣神,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蘇氏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于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這是有道理的??鬃釉?0__多年以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這對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一種體力勞動有的孩子能一口氣順利完成,有的孩子就要分成幾步才能達到要求,而有的孩子則無法按要求做到。這是因為人的體質是有差別的。同樣道理,"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這樣各不相同的。"所以蘇氏認為"不存在什么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就需要個別對待。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他能力范圍之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
提高教學質量,不從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入手,僅僅是一味地靠擠榨教師的能量,能搞到教學嗎一旦老師們都累倒了,學校也就垮臺了!這和部隊作戰一樣,沒有強大而有效的后勤保障,前線的士兵是不能打勝仗的。讓士兵餓著肚子,拿著落后的武器裝備去打贏一場現代化戰役,這不是拿他們的生命開玩笑嗎學生是人,教師也是人。學生受到教育的呵護,教師也應該受到尊重。在要求他們積極工作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要努力免去他們的后顧之憂,這是教育的管理者必須去做而且必須做好的。否則,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頭支票,讓教師個別對待學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確是一本好書,它給我的感受很多,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系,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于字里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并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這本書的確值的得我認真地去讀,認真地去思索。
是的,“沒有時間??!”幾乎是我們每位教師的口頭禪,現在的我們任務重,壓力大,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焦頭爛額,備課、上課、批作業、輔導、寫心得、交論文、發帖子、開展校本教研、組織活動……這件事還沒處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簡直喘不過一口氣來。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教師都應善于點燃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熱愛的火花,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定會使每一個兒童的天賦素質得到發展,使他們的愛好、才能、志向、稟賦確立起來?!边@句話不由地讓我想到他所說的另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但是如果不讓它體驗到認識的歡樂,這種需要就會萎謝,而對知識的興趣也就隨之熄滅?!边@也就是說,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對你所教的知識產生興趣了,那么他也就會熱愛你的學科了。在這里,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應該先熱愛這門學科,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帶有激情,這樣才能影響學生。如果教師的講述缺乏情感,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學不感興趣,對沒有興趣的課程怎么能學的好呢?其次,教師應該對所教課程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對教材、知識點等都必須了解、掌握;上課能夠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做出明確的判斷。最后,教師應該掌握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教師在授課當中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啟發,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
如前段時間,我聽了黃老師的一節研討課,在坐的每一位老師沒有一個不賞識他的才學,正是由于黃老師的博覽群書,才使得他在課堂上縱論古今,揮灑自如,學生學習也自然充滿熱情。由此想到自己,當務之急還是多讀些書。書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潤時間長了,文化積淀就厚實了,久而久之,就會透出書卷氣,一種特有的氣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這樣勤于學習,善于積累,才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才能成為一個博學的老師。只有這樣的老師,學生才會由衷地佩服!
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讓教育處處充滿愛蘇霍姆林斯基說:“做教師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窮盡畢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個最優秀、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正如高爾基說過的:”“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書從愛學生開始,育人從育心開始。無論自己是什么崗位的老師,我們都要熱愛每一個學生,真心的去愛學生,努力把愛的種子種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因為師愛是人類最美好、最圣潔的情感之一,是架設在師生心靈間的一座橋梁,有了愛,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關愛每一個學生要落實在行動上,一個眼神、一句表揚、一聲問候、一次談話、一次家訪、一次輔導、一次提問等等,都可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實,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從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們渴望被喜歡、被注意、被關愛。而問題的根本恰恰在我們為人之師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師的所作所為使得其他學生對差生側目而視,使得差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怎么做得到的總是批評、訓斥,甚至嘲笑、諷刺、漫罵……,干脆將錯就錯,破罐子破摔,竭盡搗亂之能事,叫你頭痛沒商量。
有多年教育體驗的老師都知道,當一屆屆的學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頭腦活絡、吃苦耐勞、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闊路相遇,大老遠跑過來啼聲“老師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逢年過節,跟你貼心地電話拜年或登門探望的照舊這些你眼中曾經的“后進生”!
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在面對這些受傷的天使時,怎能不頓生憐愛之情呢?要關注他們,并給他們更多的愛,甚至更多的偏愛。作為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一起研究,做學生們的大朋友。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盡可能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心里自然對教師積存著一份親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師的一份關愛。
當我們教師用愛的心態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愛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次進步,用愛的目光去關注學生們的每一個閃光點,用愛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時,我們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就獲得了教育的主動權。愛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們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如此可愛,他們的潛力是巨大的,無窮的!
愿教師那暖暖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再生羽翼,教師那深深的愛會讓我們的后進生象天使一樣在我們的面前飛起!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最大的印象就是讀書,不僅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讀書。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备郀柣舱f過:“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脫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里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薄瓡畮椭S許多多的人獲得了智慧,走向了成功。是書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樂趣、文雅和能力。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扎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欲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是不行的,那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說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閱讀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我覺得更是一種責任。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使得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一個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因此,我們教師除了自身刻苦讀書外,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讀書,要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作為教師,要經常告訴學生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課外的閱讀積累。
當我拿著鄭杰校長的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時,本以為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校長,給教師指點這,指點那而已??煽粗粗?,感覺這些建議透露著內心的真誠,條條都說在了我們新時代教師的心坎上,鄭校長認為他容忍不了這本書中有一個字是不真誠的,就沖這一點,這書就該看。細細品讀,確實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感到鄭校長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校長,而是一個素未謀面的知己。他用樸素的文字語言告訴我們:教師做為一個完整的人,要有精神空間,教師也應享受生活,學會做自己的主人,為自己而教;要有寬容精神,為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學會欣賞缺憾等等。
讀了這本書,要對書中的一百條建議,一下子消化可沒那么容易。初次讀感受最深的是:
我們教師面對的是個性不一的幾百個孩子,在學習上,在為人處世上,在特長上我們是不可能做到一刀切的,現今社會不是弘揚個性嗎?如果我們一味的用自己的要求去衡量學生,培養學生,過于追求完美,你會覺得很累,當然,你可以盡量追求完美,但我們要放正心態,學會包容地接納身邊的每!一個學生,學會以每一個學生為基準,用我們那博大的愛去打開他們的心扉,讓我們在愛心中去收獲、追求,對孩子多一份寬容,讓學生學會做自己人生舞臺上的主角,從它的幸福成長中獲得幸福,讓我們用愛心撐起他們希望的綠蔭。
社會在不斷的變化,只有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我們教師如果不愿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淘汰。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困難,我們退縮,還是前進?鄭杰校長做了細致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
鄭校長說到有很多理由支持教師可以不再學習,比如,教師工作量太大,平時工作很辛苦;教師現在掌握的知識用來教學生綽綽有余;教師已過了學習的年齡,記憶力差了等等,但支持教師應繼續學習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條,那就是教師如果不學習,她的學問就會停滯不前,則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就像一股泉水缺少了靈氣。所以只有不斷的補充,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總之,鄭杰校長這本書中安排的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著四個部分,讓我在不經意間的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心靈的萌動,相信以后我還會時不時的翻閱這本書。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6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