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在一學期或一學年內對教學內容和目標進行規劃和安排的重要工作。以下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大家編寫教學工作計劃時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掌握利用連乘、連除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列式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說出算列算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調整補充意圖。
課前口算。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生態園,在這里,到處是五顏六色的花,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板書學生梳理出的數學信息)。
教師適時評價。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1、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2、每個花架擺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你說我講。
1、教學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1)師:要解決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通過分步列式,先求出1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分布計算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兩個算式所表達的含義。
師:你能不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
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操作的信息。
組內交流,討論綜合算式的列法,并講解出該綜合算式的含義。
12&&&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然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綜合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的理解。
2、教學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再看情境圖,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導學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學生自主學習、列式的基礎上,師: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學生:96÷2=48(盆),表示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個花架有四層,每層有12盆。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對,先算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層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師利用課件進行演示講解。
師:誰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小組內可以進行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板演展示。
學生板演:96÷2÷4。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提升:對,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個花架上,每個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個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層,每層有多少盆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講解。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2題,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做一張這樣的畫需要多少個貝殼?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每箱8個什么?每盒6個什么?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出示教材豐收園圖)。
學生可能回答: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節最積極?學生可能說:擺一擺,操作方面。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課件會問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都問什么問題了?)。
&&。
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
學生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回答。
學生選擇學具,利用擺一擺,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操作,利用小紙板擺一擺,學生組內討論交流,小組內列出綜合算式。
小組交流,解決問題12&&&。
“連除解決問題”中是否有必要讓學生說出每一步計算的是什么?這是我們教學到這一課時,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先舉一個例子:學校有4層教學樓,每層6個教室,一共放了120盆月季花,問每個教室放了幾盆花?這是一個連除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用乘數綜合解決問題,我在教學這一題時,我是讓學生說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因為我想通過學生說出求出是什么的過程讓學生理清題意,更好地解決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先計算出教學樓每層放了多少盆花,再由每層樓有6個教室,得出用得到每層的盆數除以6,得到每個教室放了幾盆花?;蛘呶覀兛梢韵扔嬎愠鲆粋€有多少個教室,再用120除以教室數得到每個教室有幾盆,當然第二種算法中出現了我們沒有學過的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時候就可以用我們前面學習的連續除以兩個數相當于除以這兩個數的積的知識了,我們可以讓學生將24看成4和6的積、3和8的積等,進行計算。上課時,我教學的也是這樣兩種方法。至于我能不能先用120除以6得到20,再用20除以4,同樣得到結果是5,但再說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的時候,學生幾乎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為,這一種方法,我們不應該提倡學生用,我們應該讓學生先理清題意,再進行計算,而剛說的這種方法,可能很多學生式子列完了,卻不能說出是什么意思,對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絲毫沒有幫助。
理解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能根據具體問題找到對應的轉化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了解轉化思想在數學課程中普遍存在。
通過轉化比較兩個不規則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提高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屏幕出示學習多邊形面積時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比較兩個圖形面積時,用到數方格、平移等方法。
教師指出前面接觸的圖形相對簡單,本節課進一步學習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引出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大屏幕出示教材圖片,并提問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一些?
學生根據之前學習經驗,直觀的會提出數方格,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其中涉及不滿一格的情況,若按照前面數方格時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不夠準確,并且較為繁瑣,引發學生思考更為確切的比較方法。
學生根據導入中的情境,能夠想到可以通過平移將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進行比較。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活動,5分鐘時間,探究圖片中的不規則圖形可否轉化為較為規則的圖形,若可以,思考如何轉化。小組代表做好討論記錄,探究結束找小組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巡視,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導。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兩個圖形都可轉化為規則的矩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的方法得到。通過比較轉化后的圖形面積(數方格、數邊長)得到兩個圖形面積相等。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圖形多種變化過程。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上述圖形變換前后的區別與聯系,總結圖形轉換的方法與特點,同桌之間交流分享。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
(1)變換前后圖形的形狀改變了,由復雜變為簡單熟悉,但面積的大小不變;
(2)圖形轉化可通過平移、旋轉、翻折、拼接等方法;
(3)經過轉化之后將無解變得可解,將復雜問題變成簡單問題。
教師講解其為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即將未知事物轉化為已知事物,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組織學生回憶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的學習中用到了轉化的策略,小組間進行交流總結。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探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時;代數領域學習異分母分數運算、小數乘法等。通過回憶學習過程,感受數學知識間的聯系。
算一算下列三個圖形中陰影部分面積占整個面積的幾分之幾。
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作業:課后練一練。
1、學會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會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講解法、練習法
說一說、做一做、練一練
小黑板
一、鋪墊練習,揭示課題(5分)
1、口算:
2+2+2= 3+3+3= 4+4+4=
5+5+5= 6+6+6= 7+7+7=
二、出示目標(1分)
1、學會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14分)
出示主題圖。
他們在做什么呢?
1、從這幅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匯報,板書。
3、怎樣求一共折了多少個星星呢?討論
匯報板書6+6+6=18(個)
口答:他們一共折了( 18)個小星星。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課“用連加解決問題”
4、這道題為什么是用連加的方法來解決呢?
學生發言,說自己的想法。
5、跟蹤練習:
媽媽買了3盒鉛筆,每盒10支,一共買了多少支鉛筆?
四、鞏固練習 (10分)
課本第77頁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1分)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 學生說一說今天的收獲
六、堂清練習(9分)
練習十八第1、2題。
板書設計:
用連加解決問題
6+6+6=18(個)
口答:他們一共折了( 18)個小星星。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有意識的將知識置身于同學們熟悉的、喜愛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從中挖掘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在課堂上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才與、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的指導、啟發,對每個知識點的處理都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
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由于學生年齡和生活體驗限制,感覺在課堂設計上為學生提供的素材比較少,往往只是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原則在課堂中體現得不夠好。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這一點,切實聯系生活,從生活現象出發,幫助學生來認知。另外,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該加強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第78頁的例3,練習十九第1、2題。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根據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匯報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數的和的乘法應用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用乘法和所學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法:談話、討論法。
學法:小組探究法。
多媒體課件。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常規練習,齊背8的乘法口訣。
(2)聽算:
第一組:2×8,3×8,8×2,4×8,5×7
第二組:8×4,4×7,7×4,6×8,8×5
(3)課件演示:教材例3。
(小軍和小紅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專柜有許多的文具:文具盒每個8元,鉛筆每枝3元,橡皮每塊2元,日記本每個4元……)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請同學們仔細看圖,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同桌互相說一說。
全班匯報,交流。
(2)提出問題。
你能根據這幅圖說出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文具盒每個8元,買3個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錢?
橡皮每塊2元,買7塊橡皮,一共多少錢?
鉛筆3元一枝,要買5枝一共多少錢?
日記本每個4元,買6本,一共多少錢?
……
(3)解決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問題。
匯報學習過程。
三、練習鞏固
(1)比一比,算一算。
出示練習十九的第2題:讓誰算得又對又快。
(2)看圖列算式。
出示練習十九第1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列出算式,再集體交流。
(3)每橫排有6顆星,4排有幾顆星?
每列有4顆星,6列有幾顆星?
(3)第橫排有7個圓,3排有幾個圓?
每列有3個圓,7列有幾個圓?
四、拓展學習
(1)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學們說一說。
分析:這是一道先乘后減的應用題,首先利用乘法口訣算出小蘭花錢總數,再用媽媽給的錢數減花掉錢數求剩余。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板書設計
用乘法解決問題
文具盒每個8元,買3個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分析:求3個文具盒的價錢總數,可以用1個文具盒的價錢乘買的個數。
解答:3×8=24(元)
答:買3個文具盒要24元。
本節課充分讓學生難過擺、看、想、說、算等實踐活動感知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理解數量關系。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完成了新知識的主動建構。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知識不僅僅是教會的,而更應該是由學生自己摸會的。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解題步驟,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體會畫圖、列表等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
2、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覺“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替換策略的優越性。
教學難點:對替換前后數量關系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有誰帶了鋼筆嗎?
老師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帶鋼筆,誰能借老師用一下?
要不這樣吧,有誰愿意讓老師用一枝鉛筆來換你的鋼筆?(學生困惑)。
(嚴肅,讓學生覺得真換)。
怎么啦?(學生說說)。
是啊!
那你倒是說說看希望老師拿幾枝鉛筆,你才肯和我交換?
為什么?(老師:成交!)。
用鉛筆換鋼筆依據。
板書:十枝鉛筆---------換(黃色粉筆寫)---------一支鋼筆(價格相當)。
那你說說看為什么非要老師用十支鉛筆才肯換呢?
(引導學生說出價錢差不多)。
緊接板書:價格相當。
十枝鉛筆和一支鋼筆價格相當,這正是公平交換的前提和依據。
板書:依據。
二、溫故知新:
課件打開到曹沖稱象圖片。
(他用什么替換了什么?)。
你能聯系上面情節講一講它替換的依據是什么呢?
(鼓勵性評價:真聰明)。
石頭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為替換的依據。
那曹沖是怎樣來保證石頭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書:一堆石頭---------替換----------一頭大象(重量相同)。
曹沖稱象的故事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替換確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之。。。對,替換。
板書:添上----替換兩字。
三、協作創新。
曹沖是三國時期的人物,談到三國,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戰吧。這場著名的戰斗主要是在水上進行的。
三國時期的水上兵器比較多,有走舸,艨艟,斗艦和樓船等等,教案《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
(簡略介紹其中的走舸和樓船。)。
題目看不清楚的話,可以拿出老師發給你們的紙,上面也有。
生一起讀題。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這道題目能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嗎?
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題目下面的要求,來親身體驗一下替換。
同桌合作:
1用什么替換什么?(把題目中替換的雙方圈一圈)。
2替換的依據是什么?(在題目關鍵句的下面畫一畫)。
3替換前后的數量關系各是什么?(分別把替換前后的數量關系寫一寫,也可以用圖畫或者線段圖表示)。
小組交流:
知道怎么替換了的同學請舉手。
你們在替換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替換有什么好處???
請你在四人小組里面和同學交流一下??纯赐瑢W們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樣?
1替換有什么好處?
2你替換的方法和其他同學完全一樣嗎?
結合課件畫面講解,板書。
一艘樓船--替換--5艘走舸(每條走舸乘坐的士兵數量是樓船上士兵人數的1/5)。
課件展示:
替換前。
(10走舸與1樓船橫排,出示數量關系:10艘走舸和1艘樓船上一共裝了105名士兵)。
替換后。
(15走舸,出示數量關系:15艘走舸一共裝了105名士兵)讓學生計算。并講一講過程(數量關系)。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見解):還有其他的替換方法嗎?(課件要可以在兩種方法間自由切換)。
兩種方法都講解完后,讓學生說說替換的好處。
四、鞏固立新: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個問題還能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嗎?
請學生說說如何替換?
板書:一條運糧船----------替換----------(一輛馬車+15袋)。
讓學生在自備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實物投影展示替換方法。(最好選文字和圖畫各一份)。
數學是需要簡潔和凝練的,看趙老師怎么來做。。。
強調計算的時候是個倒推的過程,是先減還是先除,不能忘記什么?
課件演示思考過程。
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替換前后的數量關系分別是什么?
學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請學生說說替換的好處。
五、博古通今:
學校閱覽室為了讓大家能閱讀三國的故事,進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國演義》,一共花費了410.4元。每本《三國演義》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別求《三國演義》和《四大名著》的單價。
學生獨立完成。
讓一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圖)。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把四大名著換成三國演義。
并讓學生體會把三國演義換成四大名著雖然也可以計算,但是比較繁瑣。
六、自編自演:
大家家里都買過名著沒有?小紅她也想買些書來閱讀,所以她就把平時的零花錢都放到儲蓄罐里儲存起來。
請大家開動腦筋,根據5角硬幣1元硬幣儲蓄罐三個詞語,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換策略解決的應用題。(可適當加上數據條件)。
七、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準備以后經常使用這個策略嗎?說說原因。對于這個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學的呢?經驗也可以。
1、運用畫線段圖的方法整理已知條件和問題,理解和差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和差問題的解題方法。
2、掌握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感受畫線段圖的策略在分析問題中的好處,培養學生運用線段圖進行分析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激發自主探究、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和差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和差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線段圖進行分析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
一、談話引入
1、課件出示:小明買3本故事書用了27元,小軍買了5本同樣的故事書需要多少元?
(1)將題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確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明確: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書多少元,再計算出5本故事書多少元。
(3)學生獨立解答。
一本故事書:27÷3=9(元)
5本故事書:9×5=45(元)
2、談話導入。
剛才我們采用了哪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
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同學們想學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例題1。
讓學生讀題,說說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已知條件:小寧和小春共有72枚郵票;小春比小寧多12枚。
所求問題:兩人各有郵票多少枚?
2、交流解題策略。
提問:想一想:這道題我們用列表的方法來分析,能找到解題思路嗎?
學生交流得出:由于兩人的郵票數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進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題思路。
引導: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用畫線段圖的策略來分析這道題。
3、根據題意畫線段圖。
(1)提問:題目中有幾個相關聯的量?應該用幾條線段來表示呢?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
小寧:
多()枚()枚
小春:
(2)追問:你能根據題意把線段圖填寫完整嗎?
讓學生在教材的線段圖上填一填,完成后組織匯報交流。
小寧:
多(12)枚(72)枚
小春:
4、看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提問:觀察線段圖,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后,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解題思路。
匯報預測:
解題思路一:先算出小寧有多少枚郵票。兩人郵票的總數減去12枚,等于小寧郵票枚數的2倍。
解題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郵票。兩人的總數加上12枚,等于小春郵票枚數的2倍。
5、學生獨立解答。
引導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
6、組織檢驗。
(1)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進行檢驗?
(2)追問:檢驗要分幾步進行?
(3)學生獨立進行檢驗,并寫出答案。
7、回顧反思。
引導: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有什么體會?
先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再組織全班交流。
8、交流討論。
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一練”。
這道題和例題1相似,只不過要讓學生自己從線段圖中獲取已知條件,通過這樣的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八”第1題。
這道題也和例題1相似,但題目要求先把線段圖補充完整,組織練習時要把重點放在線段圖的畫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八”第3題。
這道題練習的重點應放在觀察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上,引導學生從線段圖上看出下層圖書的2倍就是60×2=120(本)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今天這節課是在學生已學乘法口訣表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運算,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掌握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的運算順序,并力求學生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課始我讓學生口算,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連加、加減、連減、乘加、乘減的題目,讓學生自己算一算,這樣的練習學生是熟悉的,學生也能很快地完成。然后組織學生觀察這些算式,發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并體會運算順序。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讀法和運算順序與加減法差不多,所以復習時安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讀法、計算方法有助于學習新知。
在學生發現連乘、連除與乘除混合這些算式的不同點后,又追問:你發現這些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嗎?也許學生沒有領會我這一問題的意思,學生的回答都沒有回答到位,于是讓學生分別說說這些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經這么一點拔,立即明白也能體會到它們的運算順序的相同點——從左往右進行運算。
呈現幾道算式過程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注意一個細節,2×3的連接線上沒有箭頭,36÷4的連接線上有一個箭頭。我讓學生說一說原因,學生表現很積極,我肯定了他們的回答:因為乘法中乘數交換位置積不會變,除法中卻只能用被除數去除以除數,不能把被除數和除數的位置交換。放手讓學生自由發言,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發現。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1、學會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會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講解法、練習法。
說一說、做一做、練一練。
小黑板。
一、鋪墊練習,揭示課題(5分)。
1、口算:
2+2+2=3+3+3=4+4+4=。
5+5+5=6+6+6=7+7+7=。
二、出示目標(1分)。
1、學會獲得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14分)。
出示主題圖。
他們在做什么呢?
1、從這幅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匯報,板書。
3、怎樣求一共折了多少個星星呢?討論。
匯報板書6+6+6=18(個)。
口答:他們一共折了(18)個小星星。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課“用連加解決問題”
4、這道題為什么是用連加的方法來解決呢?
學生發言,說自己的想法。
5、跟蹤練習:
媽媽買了3盒鉛筆,每盒10支,一共買了多少支鉛筆?
四、鞏固練習(10分)。
課本第77頁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1分)。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說一說今天的收獲。
六、堂清練習(9分)。
練習十八第1、2題。
板書設計:
6+6+6=18(個)。
口答:他們一共折了(18)個小星星。
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88~89頁。
1、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
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一)教學例1
從題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甲倒給乙40毫升后,什么不變?什么變了?怎么變的?我們可以用以前學過的什么相關策略我們解決呢?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在小組交流。先想好的同學可以幫助組里其他有困難的同學一下。根據小組的交流,發現你們有以下這么幾種想法:
(1)示意圖 請畫圖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
(2)畫線段圖
他這樣做也是先求什么?然后再把甲倒給乙的40毫升還回去,求出原來甲
乙各有多少毫升。
(3)表格
剛才同學們用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畫線段圖、畫示意圖、列表等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想一想,不管你用的是哪種方法,都是先從什么出發?然后再根據原來到現在的變化過程求出什么?這就是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8頁把例1看一遍,再體驗一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教學例2
這種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請看大屏幕例2。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想個辦法來信息,清晰地表明郵票變化情況嗎?先自己試一試,再與同組同學交流?,F在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是怎樣信息與解答的呢。
教師板書
原有?張 收集24張 送走30張 還剩52張”
“原有?張 去掉24張 要回30張 還剩52張”
說出意思。
我剛才在下面發現有個同學也是用箭頭表示,不過不象我們用文字敘述,而是用符合來表示的,請同學們看黑板,你們看得明白嗎?來那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同時這掌聲也是送給你們自己,你們的想法都不錯,表現讓我非常滿意。
剛才在解答時同學們用了什么策略? 現在大家有信心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
請看書上89頁的練一練。甲、乙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做,其他同學在下面自己獨立完成。
請黑板上板演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我剛才發現有兩個同學是這樣列式的.,25*2+1,發現這種解法錯在什么地方,做錯的同學能不能自己主動站起來勇敢地說一說。同學們你看這位同學說得多好,我們不怕犯錯誤,關鍵是錯了能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及時地改正過來,這是最珍貴的,我希望同學們在有錯誤時都能象這位同學一樣,勇敢地承認自己錯誤,并改正過來,做一個誠實的人。掌聲送給他,勇敢的人。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堂練習本,把書上90頁的第1、2題做在本子上。
:通過剛才的作業我發現同學們這節課掌握得不錯,只有兩個同學計算時粗心錯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對用倒過來推想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已知結果,求原來。用這個策略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借助示意圖、線段圖、表格、箭頭圖等分析題意,如果對剛才課上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同學們下課與我交流,好,這節課就到這里, 謝謝同學們的配合,下課。
例5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的最后一個內容,主要討論乘、加兩級運算中常用的簡便計算。教材將簡便方法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方法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測發現,學生大多可以自主設計兩種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列式計算”的方法;部分同學具有初步的策略選擇意識。這表明學生有進行新學習的基礎和優化算法的需要。
教材的例5較完整地展現了該類問題的思考、解決過程,甚至給出了兩種算法,壓縮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空間,也不全面。我們考慮,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課以豐富學習材料,擴大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把“練習八”中的2、7兩題作為學生應用簡算知識、強化簡算意識的練習。
1、進一步鞏固關于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知識。
2、能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及相關知識,選擇合適的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其中,對中上學生要求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對中下學生只要掌握一兩種即可,個別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嘗試與交流,體會不同的簡便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及數周數的方法。
3、月歷表:供學生研究問題時使用。
通過討論,明確第22次南極科考的起止時間。
自主探索“這次南極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簡便方法。
準確解釋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參與對多種方法的評價,優選出“自己的”最簡方法。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1、材料:課本p46第二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1、材料:課本p47第七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和組合圖形(菜地)的分割、旋轉、拼接。
1、能通過對月歷表的觀察,策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運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計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列式計算”、“按周列式計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優選出最簡方法。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第19~20頁。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例3主題圖,“做一做”插圖),獎品“智慧鳥”(不同顏色和大?。?。
創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2.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后,問學生:“你提的數學問題想請誰來回答?”(讓學生合作解答所提問題)
1.教學例題,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
a.教師:春天來了,小樹長出了新葉,花兒也開了,大自然里美極了!小朋友們興高采烈地到公園里游玩。瞧,他們玩得可開心了?。ㄟ呎f邊演示主題圖。)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b.小組討論:根據公園里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你會解答嗎?(喜歡說哪個活動就說哪個。)
c.小組匯報,提問并解答問題。(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2.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自主練習,鞏固所學。
a.教師:小朋友們做完游戲后,準備去參觀動物園,你們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看,動物園到了?。ㄟ呎f邊演示“做一做”的插圖。)
教師: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b.課件演示: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
教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c.課件演示:跑來了15只小鹿。
出示課件:有15只小鹿。
教師:你能根據這個條件提出問題嗎?
學生:有15只小鹿,跑了9只,還剩幾只?
有15只小鹿練習跑步,其中有6只在休息,請問跑走了幾只小鹿?
……
d.教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有13條魚,游走了7條,還剩幾條?
左邊有6條魚,右邊有7條魚,一共有幾條魚?
……
e.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若干個進行板演。
教師:你喜歡解答哪題就解答哪題,你也可以自己提個問題進行解答。
f.教師請個別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
1.教師:今天,哪位小朋友得到了“智慧鳥”,請你把它高高地舉起來。
真能干,有這么多的小朋友得到了獎品。觀察這些美麗的“智慧鳥”,你能不能也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從顏色、大小等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2.觀察其中一個組的人數。提問:仔細觀察,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1.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用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的生活實際問題。(邊說邊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提出課后建議,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伸
教學過程:
1.引入:剛才的游戲有意思嗎?我們再來玩個游戲好嗎?(課前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
2.要求:剛剛我們根據比劃來猜測是什么事物,現在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題目的意思。
4.從圖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操場是一個長方形,長40米。在擴建校園時,長增加了20米,這樣操場面積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來操場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審題激需:你能想個辦法讓大部分同學都能理解題意順利闖關呢?(畫圖)
3.看誰能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都在圖中表示出來?(1)學生畫圖, (2)對比交流:
4.現在圖有了,你能根據圖來求出原來操場的面積嗎?
(1)學生嘗試,教師巡視。(2)討論交流:
5.小結:從開始審題我們覺得有點困難,至現在大部分同學都能做出來,你有什么感受?(畫圖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畫圖能幫助我們思考……)
三、再次體驗
2.審題后問:長方形操場是怎樣變化的?(寬減少)你能把寬減少在圖上表示出來嗎?
3.學生畫圖,嘗試解答后交流:把題意表示清楚了嗎?能指著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嗎?(可能會有幾種方法,重點指出寬減少了,長不變,減少的長方形的長就是現在長方形的長。)
4.小結揭題:我們順利闖過了第三關,你能談談畫圖對我們解決問題有什么幫助嗎?(清楚地找到數量之間的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之一畫圖(板書)。
四、深入體驗
(一)第四關:
1.引入:應用畫圖的策略,我們來闖第四關。
2.分層出示:
(1)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長增加了20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2)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寬增加了15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學生猜測。先獨立畫圖,再討論驗證。(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應該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學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體”和“分塊”兩種思路)
3.反思小結:從用經驗猜測,到畫圖驗證,最后到解決問題,你有什么啟發嗎?
(二)第五關:
1.引入:第四關我們都闖過了,下面我們要挑戰——第五關!
(1)審題后問:與第四關有什么區別?(一個是“同時”,一個是“或者”)
(2)學生畫圖解答后交流:(讓學生指了圖來說思路。重點交流長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寬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原來長方形的長)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么收獲?
1、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
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結合情境,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一)教學例1。
從題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甲倒給乙40毫升后,什么不變?什么變了?怎么變的?我們可以用以前學過的什么相關策略我們解決呢?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在小組交流。先想好的同學可以幫助組里其他有困難的同學一下。根據小組的交流,發現你們有以下這么幾種想法:
(1)示意圖請畫圖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
(2)畫線段圖。
他這樣做也是先求什么?然后再把甲倒給乙的40毫升還回去,求出原來甲。
乙各有多少毫升。
(3)表格。
剛才同學們用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畫線段圖、畫示意圖、列表等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想一想,不管你用的是哪種方法,都是先從什么出發?然后再根據原來到現在的變化過程求出什么?這就是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8頁把例1看一遍,再體驗一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教學例2。
這種策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請看大屏幕例2。
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想個辦法來信息,清晰地表明郵票變化情況嗎?先自己試一試,再與同組同學交流?,F在請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是怎樣信息與解答的呢。
箭頭法教師板書。
原有?張收集24張送走30張還剩52張”
“原有?張去掉24張要回30張還剩52張”
線段圖說出意思。
符號表示我剛才在下面發現有個同學也是用箭頭表示,不過不象我們用文字敘述,而是用符合來表示的,請同學們看黑板,你們看得明白嗎?來那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同時這掌聲也是送給你們自己,你們的想法都不錯,表現讓我非常滿意。
剛才在解答時同學們用了什么策略?現在大家有信心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
請看書上89頁的練一練。甲、乙兩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做,其他同學在下面自己獨立完成。
請黑板上板演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我剛才發現有兩個同學是這樣列式的,25*2+1,發現這種解法錯在什么地方,做錯的同學能不能自己主動站起來勇敢地說一說。同學們你看這位同學說得多好,我們不怕犯錯誤,關鍵是錯了能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及時地改正過來,這是最珍貴的,我希望同學們在有錯誤時都能象這位同學一樣,勇敢地承認自己錯誤,并改正過來,做一個誠實的人。掌聲送給他,勇敢的人。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堂練習本,把書上90頁的第1、2題做在本子上。
通過剛才的作業我發現同學們這節課掌握得不錯,只有兩個同學計算時粗心錯了。這節課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對用倒過來推想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已知結果,求原來。用這個策略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借助示意圖、線段圖、表格、箭頭圖等分析題意,如果對剛才課上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同學們下課與我交流,好,這節課就到這里,謝謝同學們的配合,下課。
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得能力。
4、培養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多媒體課件等。
1、創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明明想要給自己買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對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明明嗎?現在,就讓咱們一起跟著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ǔ鍪窘滩膱D片)。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預設:知道了一些商品的價錢。玩具熊6元1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1個。汽車的價錢被遮住了。要幫助明明求出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組交流匯報:需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錢)。
(1)請同學們思考,根據以上的數學信息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
預設:一個地球儀8元,求能買幾個就是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
這屬于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如何列式計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獨立思考,驗證結果。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那么我們做得正確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個地球儀8元,7個一共78=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乘法來驗證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4、想一想,如果24元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師:誰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計算小汽車輛數的?
預設:(1)24元錢可以買6輛車,就是將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計算??梢粤惺?4÷6=4(元)。
(3)一輛4元,6輛就是46=24(元),計算正確。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還能夠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內2人合作,一問一答,其他小組成員看一看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錯誤的相互改正,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發現的問題多。
1、完成“練習九”第2題。
先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圖中的數據信息,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指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1)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后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解決第1、2小題分別需要哪些信息,應該如何解答。再在小組內探討根據所知道的信息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完成“練習九”第6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分小組討論,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呢?說一說,算一算。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課里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說明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6÷8=7(個)。
56=30(元)。
36÷9=4(個)。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31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我將課本中兒童商店里購物的情景替換成一群學生在公園游玩,以此為主線貫穿全課,并結合學生即將參與的春游活動,緊密聯系學生喜愛的游樂活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并解決游玩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興趣、主動參與探究,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使學生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2.在學生會用分步列式計算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解答,使學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會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運算。
3.使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使學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會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運算。
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
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吧!(播放視頻)。
在這美麗的季節里,你最想做什么?
師:同學們說的這些活動,我也很喜歡,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播放課件)。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
師:來聽聽他們說些什么?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他們要租6條船,10元錢可以租2條船)。
我們來幫他們算算要多少錢,請寫在隨堂本上。
在學生寫完后,指名說說是怎樣算的。
(生:10÷2=55×6=30)。
師: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還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嗎?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沒有列綜合算式解答的,教師可引導:“能將6×4=24,24÷3=8合并成一個算式嗎?”使學生能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用整體的較為簡潔的綜合算式來解決上述問題。當然在這里并不要求每一個學生一定要列出綜合算式來解。)。
123。
引導學生比較這二種列式:
師:像這種10÷2×6把兩步運算合并到一個算式的式子,我們叫做綜合算式。
師:這道題我們應該先算什么?象這樣乘、除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從左往右依次來計算。
計算綜合算式還有另一種格式,稱為脫式計算,請大家注意看,老師是怎樣做的。
邊說邊板書如下:
10÷2×6。
=5×6等號寫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這時再計算什么?
=30把乘號和6照寫下來,計算5×6,所得的結果在下一行寫等號及得數。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象這樣列綜合算式,用這樣的格式算一算。
(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體會,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結果。)。
2、師:我們的同學真聰明,幫助他們解決了租船的問題,看,他們玩得多開心!(播放課件)。
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有6條船,每條船上有4個同學)。
3、劃完船后,他們還想去坐碰碰車。(播放課件:一群圍在售票處前,門前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碰碰車,每輛坐3人。)。
讓每一位學生先觀察兩幅圖,然后在組里說圖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在小組說題意的基礎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學生對題意有清楚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在學生列式的過程中,老師可做適當地提示,讓學生主動嘗試用綜合式來解答。)。
在巡視的基礎上,指名一位學生上臺列式。(在這個學生上臺板演時,讓其它的學生停下來,注意觀察這個學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別是他的書寫過程)。
1、師:精彩的木偶戲開始了!(播放課件:一個學生說:我們需要坐5排,另一個學生說:2排可以坐12個同學)。
你能算出他們一共又來了多少人嗎?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讓學生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做的?
互相檢查你們的書寫格式,如果不對,請你?他指出來。
1、師:這次出來,他們還準備了一些好吃的東西(播放課件)。
們帶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個蘋果)。
123。
(課件中的小朋友說:我們每人能分幾根火腿呢?)。
你能幫他算算嗎?
學生列式,可能會有如下列式出現:
18÷9。
18÷3×3。
18÷3÷3。
18÷(3×3)。
無論怎樣列式,都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對于18÷3×3這樣列式的學生,讓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況下,要加上小括號。
師:看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能列式解答嗎?
1、師:還有一部分同學,他們來到了快餐店(播放課件)。
師:他們選擇了漢堡,如果是你,你想買什么?
師:如果讓你來給小組的同學買另一種食品,需要多少錢?請你算一算。
(讓學生自由選擇,小組內交流,然后指名說如何計算。)。
課堂練習:見教學過程中。
作業安排:結合生活實際,自找作業。
附錄(教學資源及資料):教師教學用書,課本,課件。
根據《標準》(第一學段具體目標)要求,本單元教學,應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或用學生身邊的實例),為學生創設發現數學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獲得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的機會,應用已掌握的表內乘除的知識來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我將課本中兒童商店里購物的情景替換成一群學生在公園游玩,以此為主線貫穿全課,并結合學生即將參與的春游活動,緊密聯系學生喜愛的游樂活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并解決游玩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興趣、主動參與探究,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使學生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在最近這段時間的教學中,呈現了很多問題,我也在積極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心態。
第一個是有的學生數學基礎很差,非常簡單的推公式會卡在數學問題上,物理知識大體上沒有問題,但是只要呈現推公式的題就不會,剛開始會很仔細的去講數學的問題,隨著次數的增多,我也很氣憤,不知道怎么解決才好,便去請教指導老師,與老師交流后,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此刻學生處于的.階段,因為初二大家剛接觸物理,上半學期計算上的問題很少,這學期的難度跨度很大,大家剛開始數學物理只是結合,很多學生不能很好的運用數學知識去解答物理問題,需要時間讓學生慢慢適應。
第二個問題是很多學生急于去做題,知識基礎打得不堅固,計算上的難題不會出問題,反而概念上的簡單問題有很多。我也發明了這種孩子很很簡單因為一個很小的問題被絆住,解題思路并不清晰。我思量了很久,也和物理組的其他實習教師還有指導老師進行了討論。指導老師先告訴我的是孩子好學是好事情,不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再來解決問題。最后我總結了大家的建議并開始改進講題的方式。不再直接把整個思路和答案教給學生,而是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思路,用思路來代替直接的答案,并且通過提問側面的來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學生是哪一部分的知識出了問題并適時提醒他們去仔細閱讀課本復習相關知識。
第三個問題是隨著教學的進行,從開始壓強到浮力的過程,知識的難度在慢慢加大,計算中用到的物理量越來越多,包括上一學期學到的密度,這一學期學到的壓強重力浮力受力分析,上一次強調受力分析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月,學生們開始忽略這個力學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很多孩子反饋題中的已知量越來越少,需要求的未知量越來越多,思路就很簡單亂。我認為問題出在學生學了知識,但是不會運用,碰到實實在在的題的時候無從下手,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始突破。請教了指導老師,也結合了我做學生的時候的經驗,總結出了大題的解決方案,從需要求的量入手,求它需要什么量,然后一句一句讀題,題上從來都沒有沒用的信息,一句一句一個點一個點推出中間信息,最后求出未知量。強調后大家的反饋情況有好轉。
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收獲很多,很開心與學生一起成長!
“兩步連除”一課,主要是要讓學生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在列式計算時盡可能的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的意義,努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此,在另一個班上課時我打破以往常規,而是聯系實際以三年級準備組建數學活動小組這一學生身邊的事情入手,在這個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信息,讓學生充分采擷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選擇構建、歸納、處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與應用性的連除應用題的知識,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課應用題的起點。這種內驅力表現在課堂上就是學生的大膽提問.積極思考.合作交流.主動實踐的學習過程。在冷靜的思考與激烈的碰撞中,隨著這些源于生活、源于學生的問題一一解決,知識脈絡也逐漸清晰起來。而后,我把例題作為反饋練習讓學生獨立解決。
教材中安排了兩種類型的問題,這節課解決這一種類型問題就到時間了,看來合理利用教材、選好教學目標很重要。
原來這個單元的知識是休閑假日——混合運算,講授分步計算和綜合運算兩種方法。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加、減、乘、除四種基本數量關系,但是一步計算到兩步計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小的跨越。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關鍵是先根據題中的信息和問題之間的聯系找到中間問題,分析與尋求中間問題的策略方法也是以后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基礎。如果直接跨入綜合計算,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有點拔高了,所以本單元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了處理,只講授分步計算。在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學會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通過學習,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發展數學思考。
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減、乘、除四種基本數量關系,并會運用這些數量關系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分步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是學生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開始,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并為以后學習綜合運算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本單元教學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和關鍵點。
1、結合具體情境,學會分步解決兩步計算的乘加(減)、除加(減)問題,初步了解用乘加(減)、除加(減)解用解決問題的思路。
2、經歷用乘加(減)、除加(減)分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問題,掌握一些解題思路。
3、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感受數學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理解兩步計算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分步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一般思路和解題策略。
學會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試著找出中間問題,掌握分步解決兩步計算問題的一般思路。
我主要是通過用圖片擺一擺直觀的呈現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學生更容易發現中間問題。
1、結合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選取的素材是學生們都非常喜歡的,也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大部分學生有外出旅游的經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親身體驗簡單談談最難忘的一次旅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關系,掌握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2、注重相關信息的選擇,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本單元的兩個信息窗都提供了較多的信息,有的呈現的是對話,有的是標示牌,有的是需要學生親自數一數的圖畫信息。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仔細觀察主題圖,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有用的信息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整理能力。
3、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求什么”的思路進行,還體會到要確定“先求什么”也是有章可循的,既可以從信息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繼續豐富學生的體驗,讓學生運用剛剛獲得的經驗和方法嘗試解決“自主練習”中的問題,并讓學生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4、對學生進行多角度評價。
本單元的評價,要注意考查學生是否能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分步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考查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愿意與同伴交流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件、圓片等。
休閑假日——解決問題
課本101的信息窗1和相應練習。
(1)讓學生學會觀察圖畫,理解圖畫內容,知道圖上加括號和問號的用意,能從圖中看清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創設親身經歷用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時空,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3)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5)滲透環保教育,使學生熱愛我們的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生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1)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道大括號、小問號的意義。
(2)理解畫面內容表達的意思,根據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選擇適當的方法算出要求的問題。
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就數的認識來看,一年級的學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但一年級學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很難作出正確的回答,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律,結合“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自主學習和問題探究的策略
課件
一、激情導入:
1、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數字朋友6和7,今天我們接著和它們一起去數學王國中探索奧秘。
板書(6和7)
2、明確目標
師:今天的課上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們嗎?同學們想認識他們,那得先闖過老師這關。
第一關:快速搶答。出示題卡
第二關:想一想,填一填??创笃聊唬ㄕn件)
3、效果預期
師:好,同學們都已經掌握了學過的知識,你們都是認真聽講的好學生。
二、探究新知:
任務一:引導學生學習加法圖文應用題。
1、任務呈現
(1)師:接下來,我們有請第一位好朋友。幾只可愛的小白兔。我們先看一下畫面上的小白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數學信息?(左邊有4只小白兔,右邊有2只小白兔。)
(2)師:根據這兩個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幾只小白兔?)
(3)引出大括號、問號并解決問題。
1、這個問題在圖上怎樣直觀地表示出來呢?我們的數學家找到了一種簡潔明了的方法,你們想知道嗎?(想)好,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兩個新的數學朋友吧!
2、(出示、粘貼大括號)我們的這個新朋友叫大括號,它表示把兩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貼“?只”)這是我們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它表示我們提出來的問題。
2、自主學習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先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師巡視)
3、展示交流
生交流,師板書:4+2=6(只)。
任務二:引導學生學習減法圖文應用題。
1、任務呈現
(1)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幫老師解決了一個問題,而且認識了兩個新朋友?,F在,老師帶你們去池塘邊看看,認識第三位新朋友。(一些青蛙)
(2)師:此時,你們找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想到了什么數學問題?快說出來大家一起來分享吧?。ㄒ还灿?只青蛙,跳走了2只,還剩幾只?)
(3)師:那怎樣表示?怎樣解決呢?
2、自主學習
小組討論。
3、展示交流
匯報交流。師適時粘貼圖畫,并讓學生說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要這樣解決?
(5)小結:比較異同。
提問:這兩幅圖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號”和“問號”;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圖的“?”表示把兩部分小兔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求一共有幾只。第二幅圖的“?”表示兩部分中的一部分,求還剩幾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體,用加法計算,求部分,用減法計算。)
(三)說兒歌學數學
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和大括號、小問號成為了好朋友。好了,又到了我們說兒歌學數學的時間了。(課間出示)大括號,小問號,在一起,我會算。小問號,在尖尖,求一共,用加法。小問號,在兩旁,求部分,用減法。
三、知識運用:
師:你們還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繼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嗎?
1、目標檢測
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后,再集體訂正。(選一小題讓生說說想法。)
2、結果反饋,集體訂正
3、反思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師講述:同學們真聰明,這節課大家發現了許多數學信息,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并解決了它們。記住你這節課交到的好朋友,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我們要用好數學知識并用心學好它。
板書設計:
6和7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一)
解決問題
1、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除法的計算,那么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板書課題)
1、先獨立思考解答。
2、小組內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說說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說說。
1、“做一做”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說說不同的解題思路。
2、完成p343
師:你從此題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思考?
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匯報分析過程。
師小結,解答問題時要找準有直接關系的條件或信息。
3、獨立完成p341、2、4,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多媒體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你能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場景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5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