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長與進步。以下是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其中的觀點和見解都很獨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2004年成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一晃快二十年,我國課程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社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從國家層面訴清了育人目標,校準了改革方向,優化了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再動員再部署。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是課改的響應者,實踐者,是把一句句理論的東西化為每一節課程的踐行者。每一次的課程改革,都是國家從大政方針層面要求我們培養這一時期,這一時代需要的人才。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共有9000多學時。每個學時,每一節課都連接著學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構成學生人生底色的重要時光。不同的學習方式,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就算是相同的學習內容也會引起不同學生不一樣的思考,我們的教學就是將知識、能力、體驗、思維、情感、思想方法等等有機融合在一起,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厚重且有力量。促進由教師講、學生聽,一問一答看似“順暢”的課堂學習轉向開放的、有挑戰性的、真實建構的學習過程。
又是一個一年級,今年的一年級和以往的所有都不同。雙減下,沒有書面作業,沒有書面測試。課改在學習內容和形式上要加大活動和體驗性學習,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我們克服那種以“講授、提要求”為主的單一方式或路徑,創造更加貼合初入學兒童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教學活動。那些對一年級新生看似“好用”的“立竿見影”的紀律要求,也要轉型為喚醒學生內在動力、激發好奇心的新型教與學關系,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習慣,逐漸建立起穩定的自主行為。人的一生,不論你喜歡不喜歡學習這件事,我們都會被動或主動學習不同的知識。而優秀學生和后進生的區別大部分就在于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整個學習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效學習的堅實基礎。
英語學科在很多年前就一直強調核心素養。強調它作為一門工具的作用。英語教師是要通過這一工具,在漫長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思維品質,最終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很多年前,人們總感慨學啞巴英語。很多學生能做題,會答卷。就是不敢開口?,F在學生學英語,是有很多機會走出國門,真正運用這個工具為他的生活服務。這是這一時代學生的幸運和幸福。新課改的要求也是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
時代在前行,時代在呼喚,時代在要求我們作為教書育人的排頭兵,響應時代號召,落實課改政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在仔細閱讀了2022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之后,我看到了在當前新時代新環境下,英語學習方式等均發生了變化,其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
新課標強調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圍繞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內涵,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六個方面的理念,確立課程目標。具體表現為:
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完善了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著力培養核心素養。
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選出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強化實踐性。
三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根據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差異,充分考慮學習起點、學習時限以及學習條件的不同,建立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的義務教育英語分級體系。
為貫徹新課標理念,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努力做到:
在新課標中,傳統三大主課里的外語的比例只有(6%-8%),和道德與法治持平,在所有學科中排名倒數第三。雖然英語課時占比不多,但是它對于升學還是有很大的影響。英語滿分是一百五十分,學好英語對于孩子的升學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現在新出的政策對于學生的英語水平是越來越高的,而且不少地區都進行口語課和口語考試,因此學好英語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2022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分為三個學段,一級為3-4年級學段應達目標,二級為5-6年級學段應達目標;各學段目標之間具有連續性、順序性和進階性。課程內容還設置預備級和三個“級別+”。預備級主要滿足1-2年級教學需要,以視聽說為主?!凹墑e+”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選擇。這就意味著國家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扎實學好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做一定的提升,去滿足“”部分的能力需求。新課標要求三至四年級課外閱讀量達到1500-2000詞,五至六年級課外閱讀達到4000-5000詞,初中課外閱讀量達到150000詞。新課標對閱讀要求的字數變多,難度變大,突出強調了孩子對英文文章要求更深層的理解。
除了閱讀要求更高,新課標的英語寫作要求學生要有批判性思維,一定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因此,加強課外閱讀要從小抓起,長期堅持。
從雙減再到新課標,國內的英語教學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不管是校內校外,還是國內國外,英語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都在朝著“真實課堂”的思路在轉變,體現素質教育觀念。
隨著20xx年版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下文簡稱為新課標)的推出,容桂城西小學英語科組團隊以集體教研及個人細讀的形式,對新課標展開了深刻的解讀。新課標具備:“明”、“新”、“實”、“活”,四大特點。
從前言、指導思想、修訂原則到主要變化,我們能感受到新課標的確立是基于以人為本出發,從更高的站位,進一步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以及對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反饋的實際問題作了回應。課程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課程性質十分清淅體現育人本質。課程目標非常明確地對從核心素養的內涵、總目標以及各學段目標的分級描述。
課程理念無論從教學觀還是學習觀都作了創新性的指導。提出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以主題為引領,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實現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英語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技術深度整合。的確,在發展迅猛的時代,教師應確立世界觀,明確要面向未來,培養出時代需求的人才來。所以,新課標引領下,我們必須從多方面加強學習,開闊視野,提高教研教學能力。
新課標中對課程內容描述具體、實在,還增加了一項學業質量。從課程內容的主題及相應內容與要求,再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達到什么要求,都分年級細細列明,并加強了學段銜接,有很強的指導性與可操作性。
課程實施,這關鍵到落實的一大環節,內容豐富,指導性強。從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以及教學研究與教研培訓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與指示。整體體現靈活度甚高。
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它們相互滲透,融合互通,協同發展。我們課程內容主題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或人與自然三大范疇。每個單元反映一個主題,每個單元最前面都配有一個主情景圖,有本單元的重點句型與單詞,這是一個基于真實情景下,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我們應把握住這條單元的主線,貫穿于詞匯教學、對話教學、語音教學、語篇甚至與主教材深度融合的繪本教學中去。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無疑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學小學英語pep五年級的u5whosedogisit?單元時,在未曾接觸單元整體教學前,我對它的理解是ab兩部分水火不容。物主代詞與現在分詞,是本教材的重難點,為何放在一塊兒呢?該如何解讀教材,更好地處理教材呢?當試以單元整體教學的視角來看待這單元以及整本書時,我們英語團隊發現這個單元變得十分有趣!本單元從主情景圖到parta再parta、b&c,都是圍繞以動物為話題開展的,歸納于人與自然這一大主題中。學生的學習經歷著遇見寵物——飼養寵物、觀察寵物活動——與寵物相處,放歸自然的過程??梢韵胂竦綄W生學起來有多好奇。
在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的基礎上,我們成功地把看似碎片的知識,串聯在一塊,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學與用無縫對接,英語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撞個滿懷。主題明確化,課時深度融合化并賦予了學習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創設情景,設計調查類實踐性活動,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學習并運用語言,通過實踐分享、跨文化討論溝通,提升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層層推進的過程中實現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雖然兩天的培訓很短,但聽到許多優秀同仁的講座,讓我深受教育、啟發。通過這次培訓,聽了專家鮑金芬老師的精彩講座,豁然開朗,讓我對文本及文本解讀有了初步的認識。
文本定義頗多。文本解讀來自西方的文本一詞,本意是波動、聯結、交織、編織,并因此衍生了構建、構成、建造或制造等意義。解讀是指通過自己的分析來理解編者的意圖,了解編者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也就是與文本編者對話,讀懂編者意圖。教師要對教材內容作出分析研究,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內容的重新建構,從單元目錄入手,了解教材編寫內容。要對教材文本(標題、圖片、課文內容、問題設計、語法總結等等)的研究,以及由此產生的眾多教學構想。不僅要讀懂文本的顯性信息,也要讀懂文本的隱性信息。不僅要讀出知識與技能信息,也要能讀出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與文化意識。讀后能形成單元技能樹與知識樹。要分析學情,要將目標細化、分層,并準確定位課時目標。
但教師平常對文本解讀中有很多認識不足,如對認知價值,情感價值,思想價值,智慧(思維)價值,藝術(審美)價值,語言開發價值,寫作模仿價值等認識會有很多欠缺。而且,由于我們平常教學中過分依賴“教參”和“資源庫”而導致沒有獨立鉆研課文,沒有認真“傾聽文本”,沒有對文本語言內涵的深刻理解,沒有對編者意圖的準確把握。再說,還存在著文本解讀難度大與教師文本解讀力有限這一矛盾。
在文本解讀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從目錄入手,了解本單元核心知識內容、地位和作用及基本學習要求。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基本內容,并梳理出單元知識結構框架。
2.研究教材各部分編寫意圖,完成第一階段的文本解讀。參考單元技能樹和知識樹,分析學情,挖掘教材蘊含的價值(包括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等方面的意義),形成課時目標。
3.要研究本單元圍繞技能目標達成所設置的知識內容的構成、聯系及可拓展內容,形成單元知識樹,完成第二階段的文本解讀。還要按技能目標在文本中的體現整理形成技能樹。能夠準確描述知識的縱向與橫向的聯系,并能將知識置于某一個知識或能力框架內進行解讀。
4.要深入挖掘本單元知識在學生發展中的教育價值。
5.要科學確定教學內容。能夠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夠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基礎,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夠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基礎,整合教學內容。
6.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并分析出學生在新知識形成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了解學生學習已有的基礎;找準學生閱讀文本時的關注點;分析學生學習的困難。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調研,根據調研資料和數據,對學生在新知識形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認知和情感上的困難進行理性分析。
為了提高文本解讀能力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從教學現象中審視自己。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價值取向。其次,要多途徑走進文本。再次,要多層面審視文本。最后,要多渠道豐富文本,提高自身的素養。
英語新課程把新時期培育同學終身進展必備的基礎學問與基本技能作為重點,以德育為中心,從創新精神、實踐力量作為素養教育的總目標,面對全體同學,提倡同學從機械性、被動性、灌輸式、應試型的學法中解脫出來進行探究性學習,主動性學習,討論性學習。并從實際理論為指導,以實際活動支配為特色,能從課題結構,實際功能相結合,體現了素養教育的思想,老師的觀念得到了轉變,詳細表現為,從語言學問的傳授向語言學問與語言技能并重轉變;從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同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從單純的模式訓練和語法講解向培育同學的綜合語言運用力量的多樣化評價方式的轉變;單一的黑板媒體向多媒體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轉變??傊蛇^去對語言結構學問的講解、翻譯轉變為重視培育運用語言實際溝通的力量,英語老師要樂觀參加英語教研活動,同學要以劇烈的動機,深厚的愛好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來提高聽、說、讀、寫的'力量。
課本作為同學的幫助學習材料,不少老師反映教學操作難度大,有完成不了規定的教學任務,同學學習困難,有一部分同學實際功能達不到要求,針對這種狀況,老師要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仔細鉆研大綱和教材,接受新的教學思路,敏捷把握和運用結構―功能教學思想,制造性的運用教材,要脫離舊的教學模式,要使英語教學過程成為以同學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語言實踐活動的過程,要依據同學特點,確定教學方法,構建同學自主學習的模式,營造進行實際實踐的學習環境,組織開展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從而使同學通過眼看、耳聽、口說、腦想、手動等綜合活動進行交際性訓練,總之,我們應遵循一條比較切合實際的教學思路,將實際法、翻譯法、誰知法的可取之處融合起來,關心同學熟悉語言的基本規律,轉變同學“聽講——接受——記憶——習題”的傳統學習模式,盡可能地創設情景,開展豐富的英語活動,為同學供應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同學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不斷體會、熟識、把握英語。
(1)課堂教學中要以培育同學的語言力量為動身點,精講多練重點語言項目,大膽削減詞匯和語法的繁瑣講解。
(2)語言學問點處理的時機要視狀況而定,應放棄逢生詞就講練,句句語法分析等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方法,多給同學運用語言機會,少搞脫離語境的語言練習。
(3)培育同學的自主學習的力量,要求同學做好預習,自習單詞閱讀課本等。
(4)集中力氣完成教科書的教學任務,不加無效的習題和考題。班級人多,同學的學習力量參差不齊,我們應實行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同學多關懷,多關心,多組織適應他們力量水平的教學活動,讓他們有參加實踐機會,老師應多采納pairwork和groupwork的方式進行各種語言操練活動。這樣可以為同學供應均等而又充分的訓練機會。照看到每一位同學。在教學活動中,應當發覺和確定同學的成果,對于同學的進步要鼓舞和表揚,讓同學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和滿意,從而強化學習的動機和愿望,培育同學的學習愛好,有位教育家說過:“假如同學有了一門寵愛的學科,那么你不必為他沒有在這一學科上取得滿分而擔心”。
同學通過學習英語把握基礎的英語學問,培育他們聽說讀寫力量,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學會與人溝通溝通,了解異國文化,傳播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有效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要求同學通過學習英語開拓視野,豐富生活經受,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加愛國主義精神,進展創新力量。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要有“大教育觀”要“大氣”,要注意培育同學綜合語言運用力量的培育;要為同學的可持續進展服務。不要做“目光短淺”的老師,只注意考試分數,不注意同學學習語言的感受,不去體會考題以外,經典文本對同學的影響。所以我們英語老師要以同學為本,注意英語課程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統一。老師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把握相關的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對教學的理解力推斷力和建構力??傊?,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于為同學的終身進展奠定基礎。
最終,我們英語老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首先要參與連續教育培訓,加強基本功訓練,多爭取參與高層的業務進修,樂觀參加教學教研活動,研讀教學論文,吸取別人的好閱歷,好方法,應用于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其次多進行橫向聯系,同科老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習其它學科的教學閱歷,拓寬學問面,再次加強英語教學,以促進學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時間過的真快,高中英語遠程培訓過了好些時間了,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英語教學有了新的熟悉。通過這次培訓我熟悉到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同學)和教育主體(老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這種教學是一種同學主動參加的、敬重同學共性的、參加教學環境中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到:
一、在教學中把時間還給同學,合作學習前給同學獨立思索的時間。沒有獨立思索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質量不高。有預備的爭論溝通,才可能是高質量的溝通。
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同學思維空間。給同學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老師對時間如何安排,直接反映這個老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加性和開放性打算了探究學習必需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二、細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同學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需要老師細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仿照、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同學學習英語的愛好,激活同學的思維,激起同學的情感,使同學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雖然我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依據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
三、既要看到同學的個體差異,又要利用他們的個體差異:在以往的課堂上,假如老師對同學的要求整齊劃一,就束縛了同學創新潛能的發揮。老師要重視敬重同學的共性,滿意同學的不同需求。同學的共性差異,不僅表現在同學的個體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獨特的精神世界和愛好特長,這種獨特性是人的共性完善的內在資源。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同學。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同學,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行能的。要敬重同學的不同理解和熟悉,讓課堂成為同學發揮共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通過這次培訓,自己學到了許多新的理論和學問,同時觀看了許多課堂教學實例,在線溝通也吸取了許多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思想,我會以這次培訓為契機,將所學到的學問逐步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并應用到日常應用教學實踐中去,爭取取的更大的進步。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發布了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的發布,同時也意味著最新中考改革政策的落地。這份新課程標準,就是我們全國教材編寫以及中考試卷編寫的唯一官方標準。為了更好的指導自己的英語教學以及今后中考復習的方向,我認真研讀了201頁的新課標,并在網上和視頻號里看了很多專家的解讀,感悟良多。
一,新舊課標的變化。
1、新舊課標的分級標準不一樣了。
在2011版本中,義務教育階段被分為5個等級,3-4年級為一級,5-6年級為二級,初一初二初三分別為三級四級和五級。而在2022版本中,3-4年級為一級,5-6年級為二級,初一到初三不再詳細劃分,而是統一被歸為了難度內容三級。以前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英語是沒有要求的,而現在有了。同時,一二三級出現了加號級別,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選擇。所以今后的中考試卷會有難度區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本內容之上一定要有培優和拔高,不能再“一刀切”了,不然加號里的孩子們會感到非常難和吃力。
2、對于詞匯量的要求。
在舊課標里,對于參加中考的學生,詞匯量要求是1600個,而在新課標里,三級加的標準變成了1800個,再加200個單詞,也就是2000個單詞的詞匯量。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詞匯量上面要下更多的功夫,擴充閱讀,擴大詞匯量。
3、閱讀和寫作的變化。
舊課標對于閱讀和寫作一共提了7點要求,而新課標對于閱讀提了13加3點要求,也就是16點要求,初中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5萬詞。對于閱讀要求的數量不僅變多了,而且難度也變高了。關鍵一點是要求學生“理解多模態語篇中非文字資源傳達的意義”,這就意味著中考閱讀理解難度會大幅增加,而且會成為主要的拉分項。在舊課標里,對于寫作只提了5點要求,要求相對簡單,而在新課標里,提出了11加3,也就是14個要求,寫作的考查形式和話題會更加靈活多變。以前寫作用的固定模板也將不再適用??傊?,對于寫作的要求也是數量變多,難度變大。
4、增加了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認同。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樹立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學生要學會用英語這個語言工具,向世界展現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也將是考試出題的方向。這要求教師在篩選閱讀材料時,要多傾向于中華文化方面的文章,擴展此方面的詞匯量。
二,我的感受及今后教學方向。
新課標正在無限接近國際標準,這次官宣不僅意味著語法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刷題黨,技巧黨,背模板黨將不再拿高分了。詞匯量的增加會導致農村學生想提高提高不了,而城市學生卻能通過多渠道讓詞匯量猛增。增加口語考試也將會是農村學生面臨的難題,英語必將成為一個拉分科目,我們農村英語教師將會面對巨大的挑戰。我們要避免焦慮慌亂,靜心研讀課標,積極進行課堂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體做法如下:
1、新的課程標準著重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培養學生要從英語知識學習轉變為實際運用能力。平時教學要使課堂教學靈活多樣,多設置情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而不是簡單會答卷就可以。
2、閱讀訓練不能再用傳統的應試技巧了,要有針對性的訓練,擴充學生詞匯量,要指導學生深入讀懂了解文章內容,理解文中的顯性和隱性邏輯關系,要會讀懂圖表、海報等非文字資源,才能拿到最難的那些分。
3、寫作訓練要創新思維,打破常規,要多積累常用話題,訓練多種形式的寫作模式,以不變應萬變。
4、對于學生要分層教學,轉差培優同步走。讓學困生抓牢基礎,普通學生有所提高,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加餐”,拿到加號里的那部分能力和分數。
總之,有幸加入課改大潮中,我們英語教師面對的挑戰不亞于學生,我們要擺正心態,積極樂觀,勇敢探索,奮勇前進。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的英語素養一定會得到提高!
對于每位老師而言,這句話一定不陌生:你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而且還要是一桶活水。今年的四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這,猶如一聲驚雷使每一位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開始思考該如何依據新課標調整自己的教學。
課標是基石,奠定了我們前進的步伐;課標是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在這個烈日炎炎的暑假伊始,我有幸能得到專家引領,聆聽了專家們對于課表深刻的解讀。從通識教育開始,專家們緊扣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從文字積累、閱讀、跨學科學習、學業質量、學業水平檢測等方面,理論為先,再結合實際案例,讓我受益匪淺。
教授們將理論進行分解,變成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一個個知識點,讓我耳目一新的是,教授們將每一個知識板塊變成一個個的任務群,而且每個任務群之間的銜接是非常密切的,比如,徐鵬教授的講座,他就將每一個要點分成了“整體定位、學習內容、教學提示”三方面來進行任務群的闡述,使老師們在聽的過程中既指導依據是什么又知道該如何操作。
在這兩天半的培訓中,教授們深入淺出,為我們一線老師指出了改變與創新的方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魏星教授的講座——《“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案例及思考》,魏星教授的開篇就提出一個問題:語文學習任務是什么?每個年段對應課程標準都會有相對應的學習任務,可是他卻告訴我們,語文的學習任務其實就是真實的語言環境下語言的運用,說白了就是用語言做事。這樣給語文一種新的定義,也讓我們一線的語文老師心中有了基石,我教孩子們語文究竟是為了什么。
在具體的案例分享時,關于閱讀,他提出的策略更是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如,閱讀主題的確定,不僅可以正面思考,還可以逆向思維。這讓我突然想到了,曾經聽過一位資歷非常深厚的語文老師講《西游記》,她說,這本書不僅可以正著讀,還可以反著讀。這樣的火花思維就是多角度的打開孩子自身對閱讀的興趣。
在操作板塊,魏教授就如何充分打開閱讀與交流,如何構建真實的閱讀情景,如何真正地解決閱讀過程的問題,如何用大任務來引領教學?讓我對于今后孩子們的閱讀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在這次培訓中,各專家對課標的各個板塊都有一定的深度解讀,最為詳細的就是閱讀板塊。這讓我意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課堂中學到的僅僅只是皮毛,老師要傾囊相授的是方法,要扶持的是過程,孩子們對于語文學習的深度,更應該是在日常的閱讀中去獲取。就如人們常說的,喜歡讀書的孩子,他的語文成績一定不會差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崩蠋熤R的構架經歷了四年的專業學習,但時代在變化,想要適應時代,讓自己一直被學生信賴,仰慕,那一定是在往后的教育過程中,自己也不斷地學習,常換常新。
《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新論》是一部由賴瑞云先生主編的一部詳細介紹“文本解讀”的理論與實踐,同時又明確提出“寫作和口語交際乃文本解讀的兩翼”的語文教學新論著。孫紹振先生對本書做了前序,高度肯定了其理論與實踐的成就。本書既有理論的廣度與深度,又有近60個案例的具體分析與評價,結構嚴謹,理論是依據,案例是理論指導下的巨化,無論是理論還是案例,都對一線的語文教師有很大的啟迪意義的。
孫紹振先生說:本書可能是新語文教學學科建構的開始,那么本書語文教學的“新”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想表現在“多元有界”“文本解讀”等方面。
下面從本書的核心、具體案例分析、讀后啟迪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本書的核心——“文本解讀”“多元有界”
1.從理論上進行論證。
本書先談了一些必要的理論,然后進行探討“多元有界”說,最后強調“語文學科的突破口,即文本解讀?!?/p>
本書具體闡釋了叔本華“自失”論、王國維“秘妙”論,并以此理論探討“自失于對象之中”“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審美狀態與閱讀狀態。該書著重在秘妙論里探討在這一閱讀狀態下的文本解讀。
“秘妙論”包含兩方面的“秘妙”(藝術奧秘):一方面“秘妙”是“不朽文字”,這文字不僅再現直觀,而且那直觀中蘊涵的意蘊是“我心中所有的”,還表現在文字的唯一之表達(如福樓拜所說的“一詞說”)、藝術表現形式;另一方面“秘妙”是作者把那轉瞬即逝、靈光一現(所謂須臾之物)的境界,即“呈于吾心又見于外物”的境界捕捉到了。
“不朽文字”“須臾之物”是“筆下無”的內涵,而“心中有”包括表層共鳴與深層共鳴。比如學習《背影》僅僅體會出“父愛”這一層面是表層共鳴,而解讀出“力不勝任而心甘情愿”的父愛、“父親保護我,而我卻不能體諒父親的心情”的父愛、“父親考慮周到,兒卻不領情”的無功利心的父愛、“不計子女錯處”的永恒之愛的父愛,這些是深層共鳴。表層共鳴是共性的,而深層共鳴是個性的,是本文的個性藝術表現所在。
引導學生感受、發現、揭示乃至學習這個秘妙,然后轉化為寫作教學是語文學科和語文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夠成為一門學科乃至科學,賴以立身處世的根本依據。
緊接著該書又談到歌德的“秘密說”、魯迅的“秘訣觀”,繼續觀照揭秘式文本解讀以及“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秘妙的有關探討。
歌德說:“內容人人都看得見,其含義則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卻對大多數人是秘密?!薄懊孛堋敝痪褪亲罹弑憩F力的藝術手段、表現方法,可稱之為“最具有表現力的選擇法則”,具體說就是敘述方式、描寫方法、章法、句法、詞法、修辭手段等,這是歌德所稱的“形式秘密”;“秘密”之二就是內容中的意蘊,也就是前面所說的“深層共鳴”。
歌德關于“秘密說”的重要論斷解釋了文獻學藝術最值得驕傲也是最困難的任務:解釋形式秘密,找到深藏意蘊,無論讀、寫都應如此。按此,語文學科也能與數理學科一樣,成為能揭示奧秘、發現未知、帶來愉悅興奮感的一門科學。
魯迅的“秘訣觀”就比較直接易懂些了(體現在《不應該這么寫》《致董永舒》等文中):成功之作中存在這種“應該這樣寫的極要緊極精彩處”,多看別人作品的學習法就在于看出這一極要緊極精彩的寫作道道;還鄭重推出“必須知道‘不應該這么寫’”的還原解讀式的“極有益處的學習法”,因為知道了“不應該那么寫”,才會明白原來“應該這么寫”的藝術奧秘、語言奧秘。至于如何知道“不應該那么寫”,可以將作者的未定稿與定稿進行對比發現表達的奧秘。
由歌德、魯迅的理論進行進一步觀照,可以得出:閱讀教學就是要發現作品的“形式秘密”與“深層意蘊”,或者更明白地說就是要“作者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或為什么不那么寫”。本書依據如此理論,結合實踐,也指出了幾個具體的操作方式:形象三維組合分析法(情感特征、生活特征、形式特征的三維結合)、還原法、比較法、關鍵詞語換詞法、錯位美法、藝術形式分析法等。
在引述歌德、魯迅的創作理論之后,本書又簡要地闡述了康德、李澤厚的“智慧審美論”。這是從讀者的接受反映的角度進行分析的?!爸腔蹖徝勒摗笔恰芭袛?理解為主)在先,愉悅在后”的審美理論。審美是要先理解的,但審美中的理解不同于簡單的生理快感,不能簡單等同于抽象思維的理解,而是一種“確定與不確定的統一”。揭秘式文本解讀就是要尋找那個“確定與不確定統一”中的那個“確定”?!爸腔蹖徝勒摗币箝喿x教學要開發學生智能,使學生對此有自覺意識,不斷提高學生內在的理性水平,達到課標要求的“啟迪學生智慧”。
簡單地說,就是文本解讀是一種理解活動,是一種提高理性認識,感悟、把握、領會作品的秘妙的活動。
從以上理論觀照下探討揭秘式解讀使語文閱讀教學有序化成為可能,也就是說語文學科的突破口在文本解讀。
那么如何解讀呢?這就涉及本書的重點——“多元有界”。
2.具體闡述“多元有界”說。
該書運用了矛盾論、系統論分析了文本的分析方法——具體分析(這是核心)?!熬唧w分析之所以值得強調,就是因為這個核心在近年的教學理論,甚至初期的語文課程標準中都一度被幼稚地歪曲、甚至被排斥了”(孫紹振語)。如何具體分析呢?分析的對象乃是矛盾,即“文本內部矛盾、關聯的深入分析”和“文本外部的矛盾、關聯的分析”。作品中列舉了各個矛盾的層次。比如顯見內容與藝術奧秘的矛盾關聯、興奮點與全文的關系(點面矛盾或點面統一,因果關系)、美與真善的錯位矛盾、常態與超常態的矛盾等,以“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中為例發現其中的矛盾:為什么是“鬧”字好,為什么是“紅”字而不是“白”“綠”字,為什么用“紅杏”而不用“桃花”,為什么又是“紅杏枝頭”而不是“紅杏滿樹”等等。而發現的矛盾即前面所說“人人筆下無”的秘妙之處。
矛盾的來源還是與文本有關,包含文本內部、與文本相關的背景、文本間的比較等。這里就顯示了該書的理論取向——“有界”,即矛盾的來源與分析要以文本為基礎,或者說以文本為界。
什么是“多元有界”呢?
形象地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是“多元”;但無論如何解讀,它還是“哈姆萊特”,這就是“有界”。
簡要地說,“多元有界”就是立足文本,作出多元解讀,“界”就是文本本身。
該書談到一些對“界”的錯誤認識:一是認為“界”是對“多元”之“多”的限定,二是將文本解讀混同于批判性閱讀、創造性閱讀。實際上文本解讀是找到原文中的所“有”,批判性閱讀是不同意原文中的所“是”,創造性閱讀是產生出原文中的所“無”。批判性閱讀是在文本解讀基礎上進行批判;而創造性閱讀可以是在文本解讀基礎上,也可以不立足于文本解讀,就文中的某一點生發聯想,得出很個性的并且可能同時是很精彩的見解(即六經注我),或者于原文本是片面的,于藝術、思想而言卻可能是很有見解的(即我注六經)。
而“多元”是由于讀者的閱讀視野及能力、文本的不確定或空白等生成的。該書運用了多爾的《后現代課程觀》中“用混沌理論建立的‘不確定而有界限’”的教育觀點、古今中外關于多元有界的論述等理論,從讀者接受的角度,探討“期待視野”改變的大小帶來的接受影響問題。運用伊瑟爾的召喚結構以及空白理論強調“文學文本是一種召喚讀者來填補空白的結構”。
每次教研,都是思想的碰撞。每次學習,都有成長的收獲。5月21日下午,在xx市地理教研員李娟老師的倡導下,我有幸聆聽了韋志榕老師《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xx版》解讀講座?!皩W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我越發深刻的認識到了教研與學習的重要性。
面對新課標改革,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與時俱進,新課標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韋老師的講座無疑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地理教學的方向。
韋老師主要從課標修訂思路的確定、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內容的重組、學業質量的`研制、課程實施的細化五大方面詳細解讀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xx版》,令人受益匪淺,我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談談我的認識與收獲。
課標在修訂思路上,高度重視育人途徑的表達,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以綜合育人,實踐育人。這就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地理學科對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意義表達,可以從情境教學、深度學習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和實踐。
初中階段的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旨在引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樂善樂學、不畏困難,觀察和認識地理環境,體驗感悟人地關系。
形成系統、動態、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和諧觀、共贏觀、發展觀,可以從空間視角、區域視角認識人地關系,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行動力和意志品質。
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遵循基礎性、綜合性、時代性、實踐性、靈活性原則,在地理活動中,突出地理實踐性特色。在“課標的內容”要求中,突出地理工具的使用和“做中學”的要求;在“教學提示”中,結合主題內容,從情境設計、素材選擇、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提示。
地理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依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綜合評定學生面對不同情境時,在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反映出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和課程目標實現的程度。
這就對我們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核心素養培育的整體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要聚焦重點內容、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要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學活動要強化基于真實體驗的地理實踐活動,然后通過一步一步的診斷、評價,不斷矯正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向,改進細節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學業質量要求。
講座的最后,韋老師勉勵教師們要轉變觀念,深刻領會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突破難點,推動義務教育地理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守正出新,創造性地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
從師路漫漫,任重而道遠?!爸蛔?,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通過此次學習,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挖掘知識背后的素養意義,達成核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希望通過地理老師們對課程標準要求的落實,能夠共建出一個生動、智慧、高效的地理課堂,助力學生成為活躍的、負責任的時代新人。
通過學習《2022英語新課程標準》,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僅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也讓我對學習新課標有了新的體會。新標準全面梳理了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明確了實施的要求,增強了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分為三級呈現,兼顧了小學英語開設起始年級區域差異,而1-2年級被定為預備級,以試聽為主。而新標準對于預備級時期的英語解讀和提示,對于現處于小學低段英語教學的我來說,受益匪淺。
新課程的教學提示指出:低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興趣都會很濃厚,語言學習以視、聽、說為主。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自然、地道的視聽語言輸入,引導學生注意傾聽,樂于模仿,大膽表現,幫助學生在理解意義的前提下,初步累積聽說詞匯,積極開展簡單的日常交流,注重學生的體驗,感知和實踐,激發興趣,保持注意力。采用以激勵為主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樂于參與學習活動。
對于喜歡新鮮事物、對外界事物充滿無限想象的小學生而言,千篇一律的英語教材形式,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對學習的排斥甚至厭倦的情緒。我們需要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采用能夠體現英語文化特色的英語材料,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英語詞匯,發揮英語教材對小學生良好的語言語感形成的積極作用。
而在作業布置方面,一年級的作業得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在本階段的孩子剛接觸英語,興趣濃厚,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但由于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我們在作業布置中,盡量會布置唱、跳、演和一些互動游戲等有趣味性的梯度作業。
在學習了module4colour的內容后。我們為孩子布置的基礎作業有:熟讀課本20-23頁課文內容。同時也布置提升作業:colouryourownkami。andtellyourparents:whatcolourisit?之后,還可以布置動手(科學)作業: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在以新的角色呈現,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養成包容開闊的性格。面向未來,開創屬于他們自己的時代。
這些年,一直不間斷地學習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但總覺得理解不夠,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沒能很好地達到教學要求。本學期,在同伴們的指引下,我買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__年版)案例式解讀初中英語》一書重新閱讀學習。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辈⑵渥鳛槭滓砟?,凸顯了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稑藴省愤M一步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庇⒄Z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系,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由此可見,語言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本次閱讀,我主要針對《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促發展》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節寫作課,寫作任務是:writeapassageaboutawonderfulplaceyoulikebest.核心教學環節分為三部分:首先,教師給出四幅世界奇觀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前兩個單元所學內容進行口頭描述,為降低難度,教師提供了相關信息表進行輔助提示。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采取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回歸教材內容,結合課后練習,總結和提煉課文內容寫作手法,梳理寫作框架,品讀其中的優美語句,思考寫作框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已有短文總結和提煉出寫作框架,找出能夠幫助自己寫作的好詞好句。第三個環節該模仿寫作了,這也是本節課的核心所在??简瀸W生學得是否扎實,就看他們能否寫出漂亮的文字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采取了指令型寫作和開放型寫作兩種方法。其中,指令性寫作屬于機械性的話題寫作,寫作的內容和要點已經給出,無需想象。而開放型寫作則是在指令型寫作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它不僅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能力,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第一種方法完成任務。由于寫作前學生對于已給出的圖片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加上教師給出的信息以及對寫作框架的`歸納,大大降低了寫作的南多,學生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寫作任務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第二種方法完成寫作任務。這種安排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群體差異的關注,給學生創造了時間語言和展示自我的空間。
斯賓塞說過:“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盡量多些?!北景咐械慕處熣前选扒楦?、參與、合作、策略”等視為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同等重要的教學目標,并通過目標分級的方式,讓學生不僅發展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的多種素質,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回想自己平時的寫作教學,感覺總是教師講的多,學生說的少。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語言輸出的機會不多,因為教師總是擔心學生不會說,結果經常出現替代行為,事實上,盡管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東西也總是不盡人意。再者,課堂教學中,不太注意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布置的任務梯度不大,有時甚至沒有梯度。這就導致了能力較低的學生擔心自己寫不好而去參照同伴的文字,這一部分學生不愿意動腦思考,即使有個別學生愿意去思考,也只是在別人成果的基礎上做了少量修改。而對于那些有能力去拓展延伸的同學,也只好在老師的引導下寫區分不大的作文。他們的成果,有時僅僅是教師作品的復制品而已。
通過本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理解了新課標的核心,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備課,相信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以新課標為中心,認真備課,從多種渠道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全體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新課程標準進行解讀,對于我們教師群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參與培訓和研討會,并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的文字,我有了一些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感悟。下面我將分別從思維方式、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能力培養以及學生綜合素質五個方面來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傳統教學往往注重知識的灌輸,以考試成績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導向,以實踐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我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意味著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在學習中能夠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使他們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實踐和體驗。在新課程標準中,實踐與體驗教育被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游戲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實踐和體驗。通過實踐和體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第四,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僅關注學術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教師要從學生的個性、思維方式、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入手,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通過文化課程的設置,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
最后,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具備更高的教學能力和價值觀。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在過去,教師只需要懂得傳授知識即可,而現在的教師需要具備更多的技能和能力,如課堂管理、情緒管理、教學設計等,以應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作為教師,我們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等。
總的來說,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只有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環境,更好地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服務。
暑期全員培訓結束后不久,就領到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是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由學校統一配發的課標書籍。曾經自己也買過《課程標準(20xx年版)》,但是沒有詳細讀過。因為此次暑期全員培訓有一個微型講座,也在網上看了很多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但就像王崧舟老師說,當我們聽別人的解讀時,已經是二手貨了,缺失了自己的理解,還是要自己一字一句去認真品讀。于是假期里,我把20xx年版的和20xx年版的來對比讀,看看這十年的時間,我們有了哪些新的改革方向。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
與20xx年版不同的是,這一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以人民為中心,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落實勞動教育。反映時代特征,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就課程性質的表述而言,兩者都有提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特別強調:語文課程應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性質的具體表述,就是圍繞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展開的。而這一點也是在20xx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提到的。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我們需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文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深化。其中,新課標的出臺無疑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新課標以其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理念,引導教師端正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對新課標的解讀和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新課標的要求,并在實際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本文將從五方面對新課標進行解讀,并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新課標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在教育的傳統模式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學生往往被動接受知識。而新課標則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我意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通過設立小組活動、課堂討論等形式,我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他們能夠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積極構建知識體系。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
其次,新課標注重綜合素質培養。與傳統教育相比,新課標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技能。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采用了更多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項目研究等活動,使他們能夠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也通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他們不僅在學科知識上有了更好的掌握,還具備了更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第三,新課標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與過去幾十年教育中的教師主導、學生被動相比,新課標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新課標指導下,我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材料,鼓勵學生主動尋找和探索知識。在教學中,我多采用啟發式、探究式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有效的調動和激發,他們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
第四,新課標注重學科的整合教學。傳統的學科教學很容易造成知識的碎片化,學生缺乏對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而新課標則強調了學科的整合教學,通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框架的全貌。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入跨學科的內容和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思考和分析。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關聯性,掌握學科的核心概念,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新課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成功的關鍵在于創新。而新課標則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鼓勵他們提出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我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機會和創新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他們在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時能夠更加靈活和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
總之,新課標的出臺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方向。通過對新課標的解讀和體會,我深刻認識到了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落實它們。我相信,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將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的新一代學生。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征是從分子層次認識物質通過化學變化創造物質?;瘜W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物理學共同構成物質科學的基礎,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瘜W是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應對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課程,具有基礎性和實踐性,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質及其變化等基本化學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此次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突出的課程理念為:
1.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瘜W課程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反映人類探索物質世界的化學基本觀念和規律,融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國主義情懷,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社會進步而奮斗的崇高追求。
2.整體規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對核心素養的要求,既重視與小學科學課程和高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又關注與義務教育階段其他有關課程的關聯?;瘜W課程既強調化學學科及科學領域的核心素養,又反映未來社會公民必備的共通素養,倡導學會學習、合作溝通、創新實踐,從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方面,全方位構建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體系。
3.構建大概念統領的化學課程內容體系精心選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化學課程內容,注重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反映化學科學發展的新成就,體現化學課程內容的基礎性、時代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科內的`融合及學科間的聯系,明確學習主題,凝練大概念,反映核心素養在各學習主題下的特質化內容要求。
每個學習主題圍繞大概念選取多維度的具體學習內容,既包括核心知識,又包括對思維方法、探究實踐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充分發揮大概念對實現知識的結構化和素養化的功能價值。
4.重視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聚焦學科育人方式的轉變,深化化學教學改革?;诖蟾拍畹慕?,整體設計和合理實施單元教學,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樣化探究活動;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開展項目式學習,重視跨學科實踐活動?;诿總€學習主題的特點與核心素養發展的具體目標,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建議、情境素材建議和學習活動建議。
5.倡導實施促進發展的評價樹立科學評價觀,重視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依據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設計學業質量和各學習主題的學業要求,為評價的設計、實施提供依據和指導。改進終結性評價,探索核心素養立意的命題,科學設計評價工具,重視評價學生的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核心素養;加強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化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基于證據診斷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實現“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深化綜合評價,探索增值評價,注重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導教師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教學,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對比舊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發現此次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為以下幾點:
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是優化了課程設置。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在保持義務教育階段九年9522總課時數不變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人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將勞動、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茖W、綜合實踐活動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
三是細化了實施要求,增加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課程實施職責、制度規范,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具體要求;健全實施機制,強化監測與督導要求。關于課程標準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诤诵乃仞B發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系,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征,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在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之際,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認真、行而不輟,不斷創新實踐,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課標要求學生熱愛科學,逐步形成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大膽質疑、追求真理、反對偽科學的科學精神及勇于克服困難的堅毅品質;學習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認識科技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信念自覺融人人生追求之中。贊賞化學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具有安全意識和合理選用化學品的觀念,提高應對意外傷害事故的意識;初步形成節能低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遵守與化學、技術相關的倫理道德及法律法規,能積極參加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并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和綠色發展觀,具有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化學的志向和責任擔當。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并在課堂上不斷實踐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赐晷抡n程標準,對于閱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
閱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說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
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
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于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
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4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