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讀書籍的知識。以下是一些讀者寫的讀書心得,通過閱讀這些心得,我們可以對書籍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認知。
。
注重親情,讓家充滿愛。高爾基曾說過:“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最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p>
在每一個教學班級里,都存在一些潛能生,他們或者頑皮好動,惹是生非,或者膽小怕事,萎糜不振,在學習上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令各科教師頭痛不已。
對這些具有問題行為的兒童,我們要關心愛護,給予他們相應的幫助和教育。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更要有一顆仁愛之心,用愛心造就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為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班主任老師要認真分析每一個潛能生的落后情況,找出其落后的原因,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歧視、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同時,對問題學生多給一些偏愛,因為他們不象優秀學生那樣集百般寵愛于一身,不能充分享受愛的陽光雨露,我們要將更多的師愛分給更大的需求者,用愛心激勵他們求知上進?!皭蹖W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鎮西)。
實際上,后進生非??释玫嚼蠋煹睦斫?、指導和幫助。當他們想傾吐自己的心里話、傾訴自己的感受時,我們一定要用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耐心體察他的心情,及時給予必要的安慰、指導和幫助。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缺點,潛能生也并非一無是處,對于潛能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哪怕很微弱的閃光點,很微小的進步,我們教師要及時加予引導肯定。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幫助他們。經常找他們談心,班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要把機會讓給他門讓他來完成,并且讓班干部在管理班級時,有意識地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還開班會讓同學們幫助他們,讓他們感覺到集體的關心和溫暖,不再感到被歧視與冷落。教師對于自己所教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相信他們、尊重他們。應給他們充分的愛,經常鼓勵、幫助、督促他們,使他們產生欣慰、幸福的內心體驗,增強榮譽感、自信心、上進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內在的動力。當一個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與動力,他住就會自覺地發奮學習了。
李鎮西告訴我們:“孩子們與教師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后,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多次諄諄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而且長期與頑童們打交道的經歷告訴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著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對”后進學生”的成功轉化,與其說是教師向他們“灌輸”(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輸”),不如說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我經常與‘后進學生’談心的話題,便是讓學生談‘我有什么優點’;如果某一“‘后進學生’因為長期受斥責而喪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氣和能力,我便讓全班學生幫他找優點。注意,教師這樣做,決不是僅僅是一種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種對‘后進學生’由真誠熱愛而產生的真誠信任?!?/p>
教育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泰戈爾說過,不是錘的擊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日臻完美。愛非萬能,但若缺少愛,教育的成功便無從談起。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做一個有愛、懂愛、會愛的人,三尺講臺便會變成愛的花園!
有幸在閑暇之余將《愛的教育》讀完,此書為日記體小說,記載了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九個月生活和學習中,發生在他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書中所描寫的那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祖國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此書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無影無形而常常被我們所忽略。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如影隨形一路上邊走邊看,邊看邊學,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投入更多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這就是《愛的教育》吸引人之處和告訴我們的道理,它所訴說的是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將使愛得到升華。
如今初為人師的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責任。一個好的老師不能僅僅上課,或者做思想教育,還要真正懂得學生們的心理,要了解他們在想什么,理解他們的喜好和行為。我們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啟蒙人,我們教育中的一點一滴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只有不斷地與孩子溝通和反思,審視自己的行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確立新的目標,使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讀了《愛的教育》后,我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平時對學生的教育方法,說實話,雖是同樣的為學生好,同樣的去用心愛他們,但自己靜下心細細品味時,才會發覺自己對學生愛的方式缺少方法、缺少溝通。教師對學生既應當成自己的親人去愛,又當成自己的朋友去交流,應該是一種關心、一種理解。我們必須用教師的職業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在孩子有困難時,在孩子做錯事時,在孩子得到進步時,作為教師都能一視同仁的對待,教師的愛就是滲透在平時的點滴之中,貫穿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就學校而言,我們期待教育的雨露陽光能夠滋養幼小的心靈,讓愛的傳播成為學校努力追求的一種至美至純的境界。我們一些校園總能看到諸如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類口號,乍看似乎很全面,對孩子關愛備至,然而內容很空洞,沒有實際意義。在學校里,人人是平等的,而平等的前提是要尊重每一個孩子,并對孩子充滿愛與信任,用愛交換愛,用愛滋養愛,用愛培育愛,只有如此,我們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找到真正的歸宿。
《愛的教育》雖然只是一本小說,但是其中我們所能感悟到的東西卻實在不少,而作為一個老師,我能感悟到的是怎樣把每個孩子,教育成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
冰心曾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愛是一種情感教育,讓孩子心中有愛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它需要滲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像春雨潤物細無聲般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滲進孩子們的心田,讓他們的心中充滿愛!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于意大利少年的故事。
我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的。我走進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的生活,目睹了他和他的同學們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是怎樣去愛的,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生活的追求!
小說記述了主人公恩里科在三年級整整一學年中所經歷、觀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間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寫給他的話及老師給學生抄寫的每月故事,通過他們來頌揚愛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教誨青少年愛祖國,愛人民,愛大自然,愛學習,愛勞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保護弱者,同情不幸的人。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讓我同樣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不加虛偽,不加冷藏,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名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主角是亞力克周圍有教育的小故事,我就是從這些故事中體會到的心得。
從中我知道了不論某些困難是否發生在你身上,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一定要伸出援手;學會取長補短,不要太過于自卑或驕傲,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和奉獻的心來感謝曾經關心過我們的人等等。
其實認真讀這本書的同學會發現,主人公亞力克的生活、遭遇的困難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會讓我們將來更能在世上立足。就如亞力克的母親,為了孩子到遠方做保姆,讓小亞力克苦苦尋找。當然,對于像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來說,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可這篇故事不單單只是表面意思,更深層含義是讓我們體會到災區孩子的艱難,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
快來看《愛的教育》吧,它會讓你發掘出許多生命中更多有愛的事物!
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份純潔與美麗的愛,愛是陽光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世界里,才會慢慢地享受愛。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到了愛的真諦。
這本《愛的教育》里有一篇描寫了父親與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就是父親在看抱紙的時候,看到了20年以前的老師,父親看到了就高興了一場。晚上,父親還在回憶老師的往事,到了早晨九點,父親來到火車站,進去以后,一小時就到了父親老師的住了世界,接下來,父親就打聽老師的住所,最后,正走著,對面走來一個頭戴大帽子的老人在我們前面,父親一看,就說,是他,就是他,我的老師,父親驚喜地說著。在這篇課文里面,有著學生對老師的愛,還有許多愛如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我們有了父母與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要上學了,在上學了時候,又有老師的愛與同學們的愛。愛就像空氣,隨處都有。最后,我體會了愛,愛是永遠都在我們身邊。
兒童小說《愛的教育》原名是《心》。它是奧大意的業米契斯這個人寫的。
我最喜歡一篇課文:“打架”。這個故事。
內容是弗蘭諦被學校開除以后,他對斯代懷恨在心,一直想報復斯代,他知道斯代都去女子學校去接妹妹回家,就故意在女子學校等斯代。他一見到斯代領著妹妹,就一把抓住妹妹的小辮子。斯代就上前保護妹妹,與弗蘭諦扭在一起打起了架,旁邊的大姐姐們都在為斯代加油。這時弗蘭諦拿出刀子,恰好被幾個大哥哥與叔叔看見了,連忙從弗蘭諦手中奪下來,斯代已經被弗蘭諦打得耳朵破了,眼睛腫了,鼻子流出了一大堆血。旁邊的人都說斯代勇敢,保護妹妹。
我看了這故事知道了斯代是一個勇敢、善良的人,是一個好人,為了保護妹妹,與弗蘭諦打架。我們應該斯代舍己救人的精神。
寒假期間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一書,通過閱讀該書,感觸頗深,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教育之路還很漫長,能有這樣的材料給予幫助,我想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之中將會完善我的的工作,現就對這本書的感受總結如下:
《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1998年獻給走向21世紀中國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記。書中用一篇篇獨具愛心和思想性的記實文章,折射出他高揚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旗幟的教育思想歷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探索和不斷的創新。我陸陸續續地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很多事例對我可謂受益匪淺?!爱斠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李鎮西老師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自問:你為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優生”,當然應該是指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在現在不少教師、家長的眼中,所謂“優生”更多的是指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也被稱為“尖子生”)。
培養“優生”的意義顯然是不言而喻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師不但只注重“優生”的學習分數,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們其他方面的優點也有意無意地夸大了;相反,他們所獨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教育者忽視了。他們認為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因為教師對“優生”的愛幾乎是天生的。但我們對“優生”的認識卻未必正確而且全面。
當我們第一次從新生報名冊上認識“優生”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他們并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學生家長和小學老師共同教育的成果。說明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對他們同樣需要從零開始的教育。而且,這種“從零開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據是這些“優生”的'兩重性:一方面,他們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以及各種能力對一般學生相對(注意:只是相對)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們除了仍然存在著一般學生在這個年齡容易出現的毛病外,也存在著他們作為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p>
1、由于智力狀況比較好,課內學習較為輕松,因而容易自滿,不求上進。
2、“優生”長期處于學生尖子的位置,比較自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3、從小就處在受表揚、獲榮譽、被羨慕的順境之中,因而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及一般普通學生。
李老師在培養優生時,首先就“優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后指出了“優生”的培養方法,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幫助“優生”認識自己,指出: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李老師筆下的程樺的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后進生”是指在學習、思想都比較落后的學生。后進生”的轉化,一直以來是令人頭疼的事,而李老師又是怎么做的呢?李老師講:“后進生”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心靈。愛,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對“后進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師對“后進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師真誠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后進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李老師要工作中也正是這樣去做的,在教育后進生的同時更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用母親般的愛使其轉化,用班級的集體力量改變他們溫暖他們感悟他們。萬同同學就是在李老師的這種感召下,由一個“后進生”成長為一名“世界上最可愛的人”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p>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愿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于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為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爸灰銈冇杏職獬姓J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良的人,是一個好人,為了保護妹妹,與弗蘭諦打架。我們應該斯代舍己救人的精神。
《愛的教育》這是意大利聞名小說家亞米契斯寫的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同時,這也是世界文學史中最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小說以一個意大利小學生的口吻,記錄了一學年的生活和學習。書中,愛貫穿始終,敘述了家庭成員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也有對祖國、家鄉的熱愛,對社會的責任感等等。
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書中講述的各種愛使得文章一步步升華,小到朋友的友誼,大到祖國的熱愛,這一切的愛就像空氣一樣,充斥在生活的四周,布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翰紳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患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老師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天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作者企盼的是這個世界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有的只是在愛的充盈下所展現出來的美好景象!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愛的教育》對于我們教師而言,就應稟著自己心中那份無私的愛與學生相處,包容他們、愛他們。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是被愛牽引著,整個班級和學校也是被愛包圍著!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愛比珍珠更寶貴,愛比咖啡更香濃,愛比玫瑰更熱烈!愛,人人都需要,但是愛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它能使嫉妒、憤怒和軟弱化成勇氣、寬容和力量。愛,是一種犧牲,是一種獲得,更是一種耕耘和收獲;愛,也正如哲人所說的那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迸笥褌?、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被李老師的愛心與耐心感動著,更被李老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
一、巧抓時機,建設班級輿論的智慧。
健康的班級輿論可以增強學生行為的自覺性,增強教育的力度和說服力,對個人的不良行為有很好的制約作用,有利于學生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集體榮譽感,養成良好的品質,改正不良的作風。
李老師在對“后進生”進行教育時,善于抓住一切時機促進良好班級輿論的形成。用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對學生表揚和批評轉化為集體輿論的褒貶”。萬同作弊后李老師沒有采取簡單的批評、處分,而是不動聲色的對全班同學進行了一次深入心靈的集體主義教育:先發動同學們組成“幫助萬同小組”幫助腳骨折的萬同去看話劇,以及萬同平常遇到的困難:像上樓進教室、課間上廁所、放學回家等,全包給“幫助萬同小組”了。還號召其他同學尋找機會隨時向萬同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讓萬同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安排好這些事,李老師巧妙地把萬同的作弊放到影響班級榮譽的高度,讓全班同學每人給萬同寫一封信談談對萬同作弊的看法。大家從集體主義的高度,用真誠的.話語批評了萬通的作弊行為,并勸說萬同改進缺點。通過這些做法已經促進了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級輿論的形成。但是李老師利用此事進行班級輿論建設的活動還沒有結束,在萬同傷好后,李老師又組織全班同學討論關于萬同作弊的處理辦法。同學發言非常積極,他們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萬同這段時間的進步,也誠懇地指出了他還存在的一些不足。絕大多數同學都希望再原諒一次萬同,不再給他處分,可以看出同學們團結友愛、扶持正氣、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阻止不道德現象的班級輿論已初步形成。
我們做班主任的都應該學習李老師,在看似平常的“小事”中挖掘教育的契機,促進良好班級輿論的建設。
二、巧用班級輿論教育“后進生”的智慧。
李老師在教育“后進生”時,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巧妙地利用班級輿論,使他們揚善棄惡,在班級輿論的軌道上健康的成長。
萬同由于脫離了昔日的“兄弟伙”而被“兄弟”們暴打,在這個可能使萬同動搖決心的時刻,李老師發動全班同學給萬同寫信,安慰萬同、鼓勵萬同堅決與“兄弟伙”決裂,回到集體中來。在這種正氣、溫暖的,來自整個班集體的真誠關懷中萬同堅定地回到了班集體中。
最讓我佩服的是李老師為了轉化萬同,提前兩個月布置期中考試作文題《我為萬同的進步而高興!》或《我為萬同的退步而痛心!》,巧妙地把萬同置身于全班同學的監督之中,又讓每一位同學有意識的關注萬同的表現。別出心裁的作文題目成功的讓萬同的成長搭上了集體輿論的快車,使他不得不成長。
每個“后進生”都有向善的一面,只是缺少動力。巧妙利用班級輿論可以給他們改進缺點、積極向上的動力。
三、慧眼看問題的智慧。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細節都沒有逃離李老師的思索。經常被我們當成無可救藥的、不可改變的“雜癥”,經過李老師的分析都找到了“解藥”。萬同上進后的一次反復——上英語課時往同學生身上貼了一張糖紙。這種現象在大多數老師看來,是很正常的,像萬同這樣“頑劣”的學生能取得那么大的進步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些做小動作的毛病是改不了的??墒抢罾蠋焻s看著這張糖紙悟出了大道理:如果不讓萬同在學習上產生愉悅感,僅靠意志來維持紀律是不可能的!
萬同在當學?!凹m察員”期間,對一位批評他的初一班主任進行了“報復行動”星期六,學校沒有上課,他一人溜進學校,到初一年級辦公室。一腳把門踢開,進去以后,在初一2班班主任老師的辦公桌抽屜里亂翻,把幾本書撕碎了,把墨水瓶砸碎了……最后,偷了一支圓珠筆、兩瓶沒吃完的咖啡和三袋土豆片,揚長而去!遇到這種情況,很多老師都會對萬同失望的。真是“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呀,遇到這樣反復犯錯的學生,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會放棄,覺得這樣的學生無可救藥。李老師卻對萬同的所有表現進行分析,找到了癥結所在:萬同的反復是因為脫離了班級輿論的監督!
教育是個平凡的事業,在這平凡的工作中,在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李老師總是能智慧的掀起驚天動地教育的浪花,凈化學生的心靈,堅定學生的意志。我們每個肩負教育重任的班主任,都應該學習李老師的這種用不平凡的思維分析平凡事情的精神,學習李老師用個案促進班級良好輿論形成,又用班級輿論糾正每個學生行為的智慧,做個智慧的班主任!
沒有夸夸其談,書中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系,快樂的校園生活?!皭邸?,正是本書的主調?!爱斠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被A教育階段的兒童處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于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并善于開發其生命潛力。
書中所描述的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而這些一般的老師恐怕難以做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余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復復讓人揪心,最后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于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他是那么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書中的手記里,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里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扎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p>
書中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
最近又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讀了書中的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后進學生”的轉化這部分內容。自己被李鎮西老師那顆熱愛學生的心所感染,特別是對后進學生那種不離不棄,持之以恒,充滿信心的工作精神所感動。
后進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后進生的轉化,一直是令人頭疼的事。李老師講“后進生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后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是,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倍罾蠋熢诠ぷ髦幸彩沁@么做的。
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那樣對待萬同這樣一個學生和生活頑童學生,難!萬同,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可憐的孩子,物質和情感上的缺失,讓萬同便成了一個人間人怕的壞孩子,可萬同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李老師,這個像父親一樣的班主任,在別人已經放棄他的時候,卻給他信心和鼓勵。不僅如此,李老師還發揮了集體的力量,讓同伴的愛喚醒了他沉睡的心靈。正因為有這樣一位好老師,有這樣一群集體,才讓萬同的人生軌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長大后的萬同是一位光榮的有志氣的解放軍。我想,如果沒有李老師的堅持和執著,萬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一路閱讀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致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復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當我面對班級里讓人頭疼的后進生,我也曾試著去愛這些孩子,可是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在感嘆之余只能責怪孩子為什么這么難管,不懂事?,F在想來,以前所謂的對他們的“愛”,放在李老師那里,他微不足道了。也我該試著向李老師學習,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讓自己的心靈走進他們。只有贏得了他們的認可,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從手記二中我還學到了不少轉化后進生的辦法:如寫《家校聯系本》、填《報喜單》、集體評價、安排當班干部等方法是老生常談,但是李教授也賦予了不同的內容,使得自己又有了新的認識;更有一些自己感到很新穎的措施,如寫“每日九問”、學生作文表揚、游玩等等,這些對自己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啟發。
假期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通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愿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于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為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爸灰銈冇杏職獬姓J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愛的教育這篇文章很好這本書是意大利亞米契斯寫的,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里一個11歲的少年。他為了自己祖國的尊嚴,拋棄了那三個旅客給他的金幣。并怒氣沖沖地對那三個旅客說他們侮辱了他的祖國,他一分錢也不要。為了自己祖國的尊嚴而放棄了自己的利益,這一點很然我肅然起敬。
書中還有一個文章叫弟弟的女老師,我非常尊敬文中的女老師,她代替這些這本書是意大利亞米契斯寫的,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里一個11歲的少年。他為了自己祖國的尊嚴,拋棄了那三個旅客給他的金幣。并怒氣沖沖地對那三個旅客說他們侮辱了他的祖國,他一分錢也不要。為了自己祖國的尊嚴而放棄了自己的利益,這一點很然我肅然起敬。
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時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不能缺少的。
本學期是由冬季轉向夏季的,所以,在走走跑跑這一單元的安排中,設定了由耐力訓練轉向短程的加速跑訓練這一總的路線。
走是人日常生活、學習、勞動中最基本的活動能力。通過走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走的方法,形成走的正確姿勢和良好的身體形態,提高走的能力,為接下來的跑做好準備,所以在學期開頭安排了兩節“走”的基礎課:
1、自然走、直線走、兩臂放在不同部位走。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郊游”的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享受“走”的快樂。配合兒歌“兩臂前后擺,腳要向前邁,腳跟先著地,腳掌蹬腳面,抬頭又挺胸,身體不能歪?!毙蜗笊鷦拥倪M行教學,再讓學生進行兩臂放在不同部位的創想活動。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腳的著地動作、上體姿勢和上下肢地配合,強調抬頭、挺胸、直腰的身體姿勢地培養。
2、模仿各種人物、動物走。
這節課的主題是“模仿”,讓學生模仿各種人物(解放軍、老奶奶、老爺爺、運動員……)、各種動物(鴨子、螃蟹、猴子……)走的形象,通過模仿練習,增進學生走的能力。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學生變得更生動、更活潑了。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踏步走時,通過對解放軍叔叔的學習,己經能很好做到精神飽滿、動作有力。一(3)班朱某某、張某某、李某某等同學模仿的老爺爺、老奶奶十分形象、生動,表現出老爺爺、老奶奶年老彎腰、步履蹣跚的樣子。一(4)班陸某、馬某某同學的鴨子走很有創意,他們做出了鴨子走時的搖搖擺擺、晃晃悠悠的形象。
※自然地形跑是利用校園里比較好的自然環境,配合校園的基本設施(樹叢、臺階、橫杠……)進行的一種耐力訓練,學習氛圍比較寬松,容易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前兩節課中我主要是創設了“春天”這一個情境,通過找春天、郊游等情節,讓學生在比較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走、跑結合的慢速跑,新鮮的刺激使學生不容易覺得累。第三節課中在自然地形跑中安排了找寶藏的游戲,課前把寶藏藏在校園的花壇,樹邊,課上把學生分成相同數量的小組,在找寶藏前先安排一段必跑的路,然后再進行找寶藏游戲。這樣練習下來,效果比較好,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參與練習,充分體現了“玩中學、樂中學”的特點。
※在“短程跑”中這個學期安排了30米跑和自然站立式起跑,學習自然站立式起跑前先安排各種姿勢的起跑的自然跑,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在實踐中摸索比較快的起跑方法,再進行自然站立式起跑的練習,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在跑中還安排了很多游戲,像接力跑、追逐跑、繞物接力跑,在游戲中鍛煉了學生的跑的能力,又培養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練習,而且比較投入,在一開始學生之間的合作還很差,學生輸了,會怪某個同學,后來經過教育,學生的這種現象有所改善,能很好的合作。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我來說,家庭生活和學校工作,讓我閑暇時間不在向學生時代那么充實,讀書自然無疑是開闊我個人視野最好的捷徑。尤其是讀教育類的專著時,經常便會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可以在書中學習到怎樣教育教學,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的確很真實也很充實。
回顧教書生涯,已走過了18個年頭。隨著現今教育發展的態勢,當前要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蔀槭亲鳛榻裉斓娜嗣窠處煹囊粋€終極目標。近些天里,我在一個星期內,細細研讀了當代堪稱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感受頗深,在書中受到了很多啟迪。
體會之一:教師更應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鑒。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給楊守豐書信中的結尾推薦他閱讀陳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以及《傅雷家書》。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著積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時,才能活學活用,信手拈來,對于教師更能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體會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并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里,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一節課的時間,他們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么天真無邪呀!今后,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并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鑒。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學,性格憨厚,思維緩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業,所有同學都能當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納,錯誤率高。面對這樣的孩子,我時常表現急躁催促,對他大發雷霆,可是于事無補,成效不佳。時后與他拉近距離,細心談話,加以耐心輔導,發現他的數學思維不是我之前個人認為那樣不可救藥。所以我們對學生真正了解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關愛他。你才會體會到我們的孩子是懂事的,是會對老師有種莫名的感激之情。
體會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么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復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閑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制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并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并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今天復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復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今年寒假,我和媽媽一起讀《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們一段一段,逐字逐句地高聲朗讀。讀到精彩感人的地方,還會停下來,交流討論一番。
開始,我覺得很麻煩。但是,隨著故事的展開,我越來越喜歡《愛的教育》。書中,我認識了勇敢的洛貝諦,堅持正義的卡隆,刻苦用功的斯代地,還有高尚的老校長,善良的羅巴尼老師……,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受到許多真摯的情感——母親對孩子的關愛、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朋友間的友誼,還人們對祖國的崇敬與熱愛。
《愛的教育》使我開始思考:什么是愛?怎樣去愛?讓我懂得:愛使人們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使世界更加溫暖和美麗。而我也決心怎樣成為柯萊蒂那樣的小男子漢。
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真諦。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感受到愛的溫暖和力量。愛,經常在我們身邊,而經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沒有愛的人,就等于沒有了靈魂,缺少愛,就缺少了心靈的一半。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剛出生,就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愛;上學了,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就像那次我發燒了,沒去上學,同學們一放學就來我家,幫我帶作業、補習,并且帶來了許多好吃的,讓我多喝水,我多么感動,這,就是愛,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多么偉大!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
愛,是大樹、城墻,讓我們依靠;愛,是火焰、陽光,讓我們溫暖;愛是我們一生的守護者,是我們受傷時的安慰。多感受一份愛,就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讓我們沐浴在愛的溫泉里。
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閱讀書中的字里行間,我多次被李老師對學生的用心和愛心所感動,為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細細品讀,我深感李老師就是一本書,一本用愛心鑄就的書,耐人回味。
假期里,他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愿意與他在一起,愿意與他交流,說心里話,當孩子們與他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后,激發和點燃了學生心中“想做好學生”的愿望,這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這樣就為教育學生鋪好了基石。記得書中記敘有一個學生早戀了,經過李老師的悉心教育,那個學生竟然讓李老師幫他寫回絕的情書,多么讓人佩服啊??磥碛眯撵`贏得心靈是教育致勝的法寶。李老師對那些后進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學習。
書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師要學生怎樣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過談話等等想辦法讓學生從心里自己想要怎樣做。比如他在轉變一個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時,想讓一個好的同學幫助和監督他,李老師首先與該學生談心,讓那個學生有了強烈想改掉不良習慣的意念,然后學生誠懇地說,想改但是擔心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怎么辦呢?李老師告訴這位學生可以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幫助和提醒自己,讓他記錄自己每天的表現,然后給家長看。如果是學生從心里想改過,又是學生自己選的幫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為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于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為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愛學生,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我自己非常贊同書中的這些話語。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書中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也曾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為什么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讓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里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艷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廣闊和博大的胸懷啊!《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所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實踐、思考和探索。我也會永遠記住要用熱心、童心、愛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讓我們也像李老師一樣,在解讀童心的同時將愛心深深的融入孩子們的心間,如甘泉般滋潤著學生,而我們也將期待著收獲春天般的希望。
。
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她通過一個小學生記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很多小故事,從中感受到看人類是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呀,而這種關心、理解,都離不開一個最核心的東西--愛!
整部小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壬午,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買菜婦女、賣菜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運和感情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尤其是那些講述同齡人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羅內,他不僅評學兼優,而且樂于助人。當一個朋友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街上大哭時,他就把自己的錢給了他??_內更是個同情弱小,能為朋友敢于犧牲自己生命的人。她非常愛他的母親,他會花幾天時間給媽媽寫一封長達八頁紙、四周還畫上花邊的信,作為生日禮物給媽媽。還有……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愛。正因為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嘴邊的字,可是,有時候我們會忽略周圍的愛: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的體會。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我們遇到挫折,常常會怨天尤人,甚至沒有人愛自己,有的向的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們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
當你能感受到那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作風建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背景下,作風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人民群眾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毫無疑問的是,作風問題關系到人心向背,也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更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的成敗。黨中央已經感受到了整個社會對作風建設的強烈訴求,也充分認識到了作風建設對發展大局的推動作用。所以這兩年來才開展了一系列從上至下、內容詳實的作風建設活動。從根本上講,這是國家之福、人民之福、發展之福,也說明了黨在自身建設和治國理政方面的愈發成熟。
當然,作風建設并非一日可成。目前所存在的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這一點眾所周知。但黨的決心也是顯而易見的,黨的態度更是堅定和明確的。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還是基層的“小貪小占”,都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懲。社會各界在為此而欣喜的同時,更要堅信黨的力量。不管作風建設之路有多少荊棘,只要有黨的領導,定能攻堅克難。最為關鍵的是,不能因為取得的成績而忘乎所以,要牢記,作風問題像彈簧,“問責弱了它變強”。唯有認識到作風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堅持對“四風”問題的高壓打擊態勢,確保所有的整改和監督措施不放松,才能夠使作風建設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向人民交出優異的答卷。
不得不提的是,作風建設不是空談,更不是空想。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要想使其穩固,那么就不能出現“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等問題。要牢記,廣大干部群眾最渴望的是要形成一個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的作風建設體制機制。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廣大黨員干部不能“干瞪眼”,更不能抱有闖關思想。必須構建更完善的監督制度、更科學的決策制度和更合理的用人制度,切實回應這一訴求,使作風建設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我們黨是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所肩負的是13億多人口的期待。在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黨建工作,特別是作風建設也要聚精會神抓起來,打好、打勝作風建設這場硬仗,以更好的作風保障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贏得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作風建設,是一個政黨自我進化、強筋壯骨和自我調適、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踐行和實現政黨的宗旨及執政目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