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教師規劃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認為我們應該制定一份二年級的教案了。接下來是一些二年級教學設計案例的精選,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新的歌曲《大頭娃娃》。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大頭娃娃的形象很感興趣,但學習歌曲的旋律并不是特別有勁。于是我選擇了兩段分開式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孩子對歌詞的記憶就明顯增強,但對于兩段的連接性卻還不夠能分辨出來。為此,我覺得單獨的一首歌曲教學是不太可行的。因為學生的前提基礎沒有鋪墊,有點突然蹦出一個新知識點的感覺,從而導致學生出現強制機械的記憶。
因此,我覺得學校音樂活動應該情景化、主題化。以學生喜歡的文學作品、體育競賽、勞動、節日等為核心創設情景,并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形式多樣的音樂作品,開展唱歌、律動、游戲、欣賞、打擊樂等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體驗音樂與人、環境、材料的關系,促進音樂與學生之間互動。創設的情景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疊加的。這樣每個作品再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集中體現了音樂作品與生活情景的聯系。
另外,創設的情景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學生的世界是亦真亦幻的.,他們常常把想像當成現實,把童話等同于生活,因此創設的情景可以是虛擬的,這樣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更容易喚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完全沉浸在一個虛擬情景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各種情感,用形體和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和想像。
歌曲《郊游》是一首曲調流暢、輕快從容的臺灣童謠。歌曲2/4拍,全曲分三個樂句,第一、三樂句節奏比較緊湊,生動地描述了小朋友郊游的欣喜之情。第二句節奏比較舒展,表現了美麗的大自然景色。本首歌短小有趣,形象鮮明,易于二年級學生演唱。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指導學生用優美、真摯的聲音歌唱。
2、能力目標: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和進行創造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與大自然的感情。豐富其對音樂的感受。
(三)重難點的確定及分析。
重點:引導學生用悅耳動聽的歌聲和富有情感的動作去表現和感悟音樂的內容。
教學難點:一字多音的音準問題。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帶、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將精心組織開放而有力的課堂教學,努力讓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創造為目的”的教學原則,發展學生的能力。在歌曲教學中,我還注重透過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法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全面發展。
(二)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教學思路: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美麗的郊外景色,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氣氛,把他們帶入悠然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同時,激發他們用語言表達的愿望,導出本課歌詞,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為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唱歌曲、體會情趣。
1、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
12下一頁。
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受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課件呈現于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欲望。
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導學生用輕聲哼唱,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2、學習歌曲,難點教唱。
首先對學生的哼唱表示鼓勵、贊揚,樹立學生自信心,為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然后,帶領學生節奏游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歌曲節奏;接著隨琴用聽唱法學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的部分,找出難點,即一字多音的音準問題。
難點學習:
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將難點部分的節奏展示給學生,通過做聽辨游戲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并且用反復教唱和畫旋律線相結合的方法對難點部分進行學習。
3、歌曲處理:教師設疑:“大家想一想,郊外的天空是怎樣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歌唱呢?”學生通過討論、共同探究、得出結論,并且由教師找出一兩名學生進行示范唱,加深情感體驗。
4、完整地歌唱全曲。
設計這一環節,我有兩個目的:
(1)歌曲學習的總結。完整的、準確的演唱歌曲,可以使學生有成就感。
(2)創編表演做過渡。
(三)音樂活動即興創編。
本環節,我運用課件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創造欲,鼓勵學生根據對音樂的理解,進行即興的創編表演。教師應做好組織工作,力求為學生創設輕松、開放的空間,使活動愉快、有序的進行。
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游戲相互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并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
(四)德育滲透自制樂器。
在歌曲中注重教材的引申,對學生進行德育、法治、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是我從教以來一直采用的教學方法,在本節課中我在環境保護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滲透,并順勢引導學生利用‘郊游’活動中用過的飲料瓶、易拉罐來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即興伴奏,既鞏固了歌曲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將課堂推向高潮。
《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是一首兩段體結構的西班牙兒歌,歌詞有四段。歌曲中既有間奏的呼應,又穿插著動物的模擬叫聲,更增添了兒童們演唱、表演的興致,但是難度也相對大了。
根據這首歌的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我讓學生聽錄音后模仿動物的叫聲,在這一環節,我與學生互動一唱一答,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跟錄音模仿動物叫聲時,提醒學生在襯詞句時拍手,為下一步學習做準備。然后,教唱結尾襯詞句,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先帶領學生按節奏讀,然后跟琴演唱,學生很輕松便學會了。最后,讓學生跟教師隨錄音演唱并表演,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學習的很輕松,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在課結束時用簡短的.語言,教育學生關愛小動物,今后在唱歌時遇到喚氣記號時,要注意換氣,并且要做到自然。
整節課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現在回想起來,說實話,當我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真有點不敢講,因為害怕學生不會模仿個別動物的叫聲,有些動物不太好模仿,我也有點膽怯,放不開,害怕學生笑話,但事實證明,學生不但沒有笑話我,反而非常感興趣,這讓我信心百倍啊。感謝孩子們!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并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并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并且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才是最難最難的。
我帶的是一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畫出六顆星星,作為孩子們上課是時的過程性評價,獎勵給上課學習態度認真,歌曲表演完整等優秀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一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于將音樂術語轉化成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松快樂的游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于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己。
隨著動感十足的《星光恰恰恰》音樂表演進教室,馬上引入了同是星光題材的樂曲《星光圓舞曲》,鋼琴演奏出動人的三拍子旋律。我請孩子們參考圖上的動作和同桌跳一跳自創的雙人舞。有幾組孩子跳得真的'很不錯,雖然是即興的,卻味道十足。也發現了幾處問題,比如有幾組同桌想要在跳的時候轉個圈,卻不知道應該松開一只手,結果轉來轉去總覺得別扭。在我的稍稍提點下,他們又高興地跳開了。
這時一個男孩子跑過來拉著我的手,眼睛透過眼鏡的玻璃片看著我,“老師,我不會跳?!彼耐栏谏砗?,無辜地看著我?!澳氵@么乖,怎么會呢,來老師跟你一起跳?!比缓笪覡恐氖?,跟著音樂帶著他跳了幾步(雖然只是簡單地隨音樂扭著),并教給他怎么樣可以順利地轉圈?;緯撕?,把手交給他的同桌,“來,你們來試試?!蔽疫€沒轉身呢,又拉著我的手,輕聲得說“可是,老師,我害羞!”哈哈,真是可愛的孩子,他認真的表情,真讓人不舍得走開?!昂?,那你們跳,老師在旁邊看著?!彼谔鴷r,一直拿眼睛看我,我給以肯定的眼神,并用微笑鼓勵他,終于我覺得他不再害羞了。在別的舞蹈者中間穿梭時,并不忘時時來看望他,他開始放心大膽地跳了。
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增加了“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的教學過程。我覺得音樂教學中,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表達情感,同時對節奏的掌握也尤為重要。
一、身體動作能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幼兒身體動作前提是孩子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節奏的快慢、節拍的輕重,也理解了歌詞的內容,根據歌曲的節奏和歌詞的內容來表現動作。本次教學中我出示節奏圖,請幼兒隨歌曲節奏進行拍打,在節奏練習中,剛開始孩子并不能一下子就能拍打出來,我通過啟發、引導,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動作表現。
二、身體動作能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身體動作也是藝術的創作一部分,幼兒有意識的用身體動作表達他們聽到的、感受到的音樂,結合自己的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采取身體動作動作來表現,創造出有想象力的動作。在本次教學中,我們用拍手、跺腳等來表現音樂中的歡快部分,用手臂的擺動來表示音樂的優美部分。這首歌曲是aba的結構,我讓孩子邊唱歌曲邊做不同的身體動作,通過歌曲旋律的變化產生動作,這也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三、身體動作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
節奏在打擊樂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音樂活動的重要元素,是體現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所有的節奏都是通過身體動作來感知,人們的節奏感也依賴于動作。幼兒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自選樂曲進行歌曲演奏,幼兒通過身體動作反復練習節拍,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
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的性質與結構,學習用鈴鼓、小鈴、圓舞板演奏歌曲。
2、探索歌曲的表演動作,以及演奏時樂器的配置方案。
3、集中注意看指揮,演奏時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準備:
1、在日?;顒又幸咽煜じ枨敖加巍?,幼兒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2、幼兒座位排列成雙馬蹄形。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小樹葉》,師生隨著音樂表演唱。
二、復習歌曲“郊游”,進一步感知歌曲的結構和性質。
(1)“這首歌曲有幾段?哪幾段是一樣的?”第一、三段歌曲聽起來怎么樣?
(2)第二段歌曲聽起來怎么樣?
三、根據歌詞內容做動作。
四、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看教師指揮,隨樂徒手練習樂器模仿動作。
(2)幼兒分聲部隨樂徒手練習樂器模仿動作。
五、用樂器看指揮演奏。
在準備活動中,我準備了節奏譜,在活動中,我先讓孩子學會歌曲,然后在看節奏譜,看看節奏是怎么樣的,讓孩子看節奏譜拍手。最后我讓孩子邊唱歌邊看節奏譜邊拍手。下一次活動再配上小樂器。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剛開始孩子們并沒有積極的投入,歌聲也不是很優美,這時我出示了節奏譜,孩子們一下子精神起來了,看著節奏譜自己拍起來了,雖然孩子節奏快慢還看不懂,但孩子能看懂什么時候該拍手,什么時候該搖手。(鈴鼓揮動)后來經過我講解后,孩子們很快的就掌握了節奏,并且把歌聲也帶動起來,聲音很優美,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去了。
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于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學會“聽”音樂。
二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于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并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圣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甭犃撕⒆诱嬲\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庇谑?,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干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占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導游,小朋友扮游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總之,通過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們將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情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為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尊敬的老師:
接到孩子本學期遲到三次的通知,讓我很吃驚?!斑t到三次,共遲到6分鐘”簡單的一句話,說明了很多問題。首先,說明班級的管理很嚴格,遲到已經是很嚴重的過錯。第二,說明了班級管理嚴謹細致,三次六分鐘的記錄足以說明問題。第三,遲到通知這種方式將會讓老師——學生——家長三者之間得到充分的溝通,對錯誤和過錯有一致的認識。
說到這里,作為學生家長既臉紅又高興。臉紅的是,在我們成人的世界里,在我們的工作單位,管理方面也達不到如此嚴格,如此細致。高興的是,我們的孩子處在一個管理嚴格有效的團隊里。
鑒于此,作為家長我們要積極支持班級管理,不講任何理由,不找任何借口。在未來的日子里和老師們一起杜絕遲到,杜絕一切不利于我們共同目標的壞毛病,把孩子培養成學習好、嚴謹、自律、具有團隊精神的未來人才。
檢討人:
日期:
《猴子種樹》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地拔掉快要成活的果樹,最終一事無成的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的特點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猴子急于吃果實而沒有一點耐心的情態,同時注意讀出三種鳥的語言特點,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中,以“導(引導:(1)猴子種了些什么樹?結果怎么樣?(2)為什么每當猴子種的書快成活時,都輕易聽信別人的話,把辛辛苦苦種的樹拔掉呢?))----說(小組合作交流說說“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是什么意思?“耐心”是什么意思?)----讀(分角色讀讀烏鴉、麻雀、杜鵑說的話,)-----疑(猴子為什么沒種成樹?)-----演(讓學生戴上動物頭飾表演猴子種樹的故事)”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學習課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啟發誘導,展開討論,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對猴子的評價可以多元化。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老師的引導、小組的合作交流、表演等,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貪圖眼前利益、一心想著省事的人,最終會一無所獲。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要有自己的主見,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讓學生以這個寓言故事來教育自己,使自己不犯類似猴子種樹這樣的錯誤。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節奏鮮明、段落重復的特點,嘗試用不同形式表達樂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
2、在熟悉掌握樂曲旋律、節奏的基礎上,運用身體動作藝術性地表現樂曲中的“故事”情境。
3、樂意參與游戲,能按規則游戲,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能運用身體動作富有藝術性地表現樂曲中的“故事”情境。
活動準備:
1、事先玩過韻律游戲《蹦擦擦蹦嚓》。
2、樂曲《瑪魯序卡舞曲》。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蹦擦擦蹦嚓》。
2、師幼聽音樂一起做律動。
3、耶,你們做的真不錯!后面的老師給點掌聲吧!
二、談話活動:《我的愿望》。
1、哎,我呀,我!你們知道我和你們一樣大的時候,那時候我的夢想是什么嗎?(沒猜出來吧)我和你們一樣大的時候,在幼兒園特別想當一名幼兒教師,我的愿望實現了嗎?實現啦,都實現好幾年了,我特別開心!
2、對了,你們有愿望嗎?你們的愿望是什么?
3、講述故事:《小黑的故事》。
(1)有這么一只小貓,要記住它的名字哦!叫“小黑”,叫什么呀?小黑也有夢想!小黑有什么夢想呢?因為這個小黑呀,特別特別喜歡各種各樣的樂器,所以它的夢想呢,就是長大當一名音樂家。
三、欣賞樂曲。
1、播放樂曲《瑪魯序卡》。
今天,我帶來了一段音樂,我們來讓音樂講講這段故事。
2、誰聽出來,這里面有一個什么故事?
(你們的耳朵真靈,聽出了這么多:鋼琴、木琴、架子鼓等等)。
3、播放音樂,師完整表演。
小黑高不高興?現在我把這個故事表演一下,看看,和你們說的一樣嗎?
4、和你們說的一樣嗎?那你聽出來什么?
(彈鋼琴、踢球、跑步……)。
四、學習律動游戲。
1、師邊分段講述故事邊用動作表示,幫助幼兒初步回憶理解。
小黑呀,推開門一看,這么多樂器,高興極了!首先看到了鋼琴,彈起了鋼琴;接著是木琴,用打錘敲了起來,它的'琴聲太好聽了,森林里有好多小伙伴呢,聽到琴聲會怎么樣?來我們試一試(跑的動作)。什么聲音這么好聽呀?跑過來推開門,哇!原來是小黑?。ㄎ覀兺崎_門試一下)那,我這是在干嘛?(小木屋外擠滿了人,我爬上小梯子爬到天窗往里看一看,我們試一試。)。
2、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
現在我們坐在小椅子上,把這個音樂故事做一做?
3、分段學習動作。
真棒!給自己鼓鼓掌,是不是我們的身體也會講故事呀?是呀,我們的身體都會講故事。
我們來試一試。
師邊唱邊做彈鋼琴動作,你們見過朗朗哥哥彈鋼琴嗎?很投入,頭也甩起來,我們跟著音樂試試。
(2)木琴:咱們聽聽下面的音樂到什么了?那你聽這木琴是有節奏的敲打呢還是沒有節奏?伸出我們的食指來試一下,要有節奏的敲!再來一次,這回把這架勢擺擺好啊。
(3)小伙伴:繼續下面的音樂。干嘛了這段?那我們也隨音樂去看看。那你想想小動物聽到這么好聽的聲音跑出來,一推開門看到小黑很驚奇啊,那驚奇時的表情是什么樣的?誰來做一做?張大嘴巴,還要怎樣?瞪大眼睛,你也想試試啊。我一起來坐坐這個驚奇的樣子,好,我們跟著音樂試一試。
男孩來,抬頭挺胸,宮廷禮;女孩宮廷禮怎么行?你來做一做,穿的什么?裙子?
來,聽音樂,小黑,我們行禮,音樂一起來我們就做。
4、完整表演故事。
(1)師幼跟著音樂完整表演。
(2)起名字。
真不錯,先回到小椅子上。好,給我們今天這個活動起個名字吧?小黑,你想起什么呢?
五、不同形式表演。
1、用樂器動作表演。
2、師表演,用不同樂器動作。
提問:我又拿起了什么?試一試,跟著音樂學學樂器動作。
3、線條表演。
(2)放音樂表演線條畫。
今天,我還想用線條來講講這個故事,你也可以跟我試一試。
(3)師幼用食指聽音樂、看圖譜畫線條。
怎么樣?我可以用線條畫出來,有沒有做過這個游戲?好,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六、結束活動。
2、師幼邊做動作邊聽音樂出教室。
活動反思:
《小小音樂家》設置了兩首必唱歌曲和三首聆聽歌曲,以及編創活動。孩子們通過學習,領會了本課的主題,并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很好地表達出來。
對于歌曲的學唱,孩子們都掌握的比較好。都能夠用自然、輕松的聲音,歡快、活潑的情緒及稚嫩、可愛的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及歌曲所表達的內涵。
在聆聽樂曲選擇拍擊方式時,部分孩子沒有選擇準確。在這種情況下,我就采用多次聆聽分別拍擊的方法,引導他們辨別樂曲的拍子,用正確的拍擊方法為其伴奏。
在編創活動中,我采取“辨別身邊聲音的長短”這一環節,鼓勵他們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和學習中的“音的長短”,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這一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學是引導學生審美發現的過程,美的教學環境可以成為有效的潛在教育手段,而美的感受這個過程的基礎是聆聽,在這一課中我緊抓音樂本身特點以快樂的郊游為主線,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模式設計開一系列的活動:在山谷中向大山問好——在山頂上贊美秋天——開一場山頂音樂會等,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聽中感悟音樂,聽中理解音樂從而表現創造音樂的過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感受有: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上課時我先讓孩子們走進一個事先創設好的情境中,他們對課堂中教師創設的每樣事物感到好奇,并希望自己能參與到其中來,去揭開謎底。我在設置教學情境時,創設了“山谷——山頂”的情境,以“到郊外去看看秋天、感受秋天”為切入口,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而一系列的音樂活動均在情境中完成,進而讓孩子們感受美麗、成熟的秋天,……這些對于生性好動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塊德芙巧克力,誘惑他們為了得到美食而全力付出。
二、突出音樂本體,感受音樂美。
這節課的各個教學環節我都突出了以音樂去引導和感染孩子們,讓他們體驗到音樂韻律感與肢體結合的快樂。在去“山谷”和“山頂”的路中,孩子們在《郊游》的伴奏音樂中踏著節拍去旅行,他們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就已經對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初步感知。同時也便于歌曲的教唱,事實證明學生到后來真的已經會唱了,而且都能有感情地演唱《郊游》這首歌。
在各個活動中始終突出音樂的本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音樂展開,孩子們有充分體驗音樂的時間和空間,加上老師親切的教態和語言,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他們從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三、寓教寓樂,化解歌曲難點。
15|56|5—|5—||。
向你問聲好!
來解決八度音程的困難,效果非常好,孩子們在扮演回聲的過程中有了很準確的感受。這種感受不是教師強制性的,是孩子們自愿的,而且還非常投入的去體會和感受,同時也為解決歌曲的難點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緊接著在山頂上,完全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通過大石頭上的詩句“白云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來對秋天景色的贊美,我用歌唱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同時讓孩子也唱唱這幾句,結果孩子們唱的有滋有味,音準基本得到解決。
四、語言渲染,感受歌曲情緒。
教師優美動聽的教學語言不但能給學生美的享受,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督加巍犯枨械牡谝?、三樂段和第二樂段的演唱情緒是不同的。我用兩個小朋友和白云的圖標出示在每一樂段歌曲的開頭部分,我問:“歌曲中有個秘密,你發現了嗎?”,結果孩子們找到了相同的樂段。我又接著引導:“今天你們和老師一起到郊外,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高興、快樂!”這時我順勢:“那你們把這種快樂用歌聲表達出來吧!”。孩子們唱的非常投入,演唱的音樂很有彈性。在中間優美抒情的樂段,我是這樣引導的:“秋天的陽光照在身上是什么感覺?”孩子們有的說是暖暖的、柔柔的,我又順勢:“那你們的歌聲也唱出柔美的味道,一起來試試!”結果孩子們唱的很有韻味,“錦繡”的尾音拖的也很到位。
五、創編歌詞,體驗快樂。
創造是課標作為一個重要內容來闡釋的。這節課最后的歌詞創編,孩子們不斷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如“溪水清清、橘子甜甜、楓葉紅紅”等,我讓他們把創編的歌詞一起唱唱,顯得很興奮和自豪。孩子們在創編中感受到了因創作成功而帶來的喜悅,并體驗到了音樂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
最后,用一個比喻結束。好的一堂課,教學內容是菜,教學思路是火,教師是廚師,而教師根據學生在課上的反應所做的及時引導調整就是調味料,只有四合為一,才能烹飪出“美味佳肴”!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
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
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解境界。
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呈現,而不是老師單方面效應的體現。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爭論,告訴我們不要像青蛙那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要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看問題、認識事物才全面。之前我們已經學過兩篇寓言,學習《坐井觀天》這一課,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這一課的銜接作用顯而易見。
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處在初級階段,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年齡特點和限制,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占主體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二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在課堂紀律上具有趨向性,活躍性的課堂內容能夠領導學生,但要注意學生過于發散的思維容易使課堂跑偏。除了個別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其他同學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
二年級學生對于學習新知識有很高的興趣,樂于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需要動手、小組合作、競賽性質的活動。但是在遇到需要細心思考的問題時,存在畏縮現象。
1、會認會寫課后八個生字,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的意思。
3、能夠正確地,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會認會寫本課生字,掌能夠區分“渴”與“喝”,并熟練分析生字結構。
教學難點:理解這個成語故事所包含的哲理。
在課文內容教學上多使用情景教學,在探究問題和哲理理解上使用啟發式教學。
多媒體設備及相關的課件、彩圖、動畫等。
一、揭題解題。
(一)談話導題:
(二)學生齊讀課題后教師提出下列問題:
“坐井觀天”中的“觀”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又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是寫誰坐井觀天?結果怎樣?(啟發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暫不討論。)。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一)讓學生借助拼音小聲自讀課文,邊讀邊想:
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用筆在段落前標記序號。)。
(二)提問:
青蛙與小鳥共有幾次對話。
三、分段學習課文。
(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有幾句話。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青蛙、井里。并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只青蛙坐在井底的卡通圖片。)。
2、小鳥從哪兒飛來?落在什么地方?(教師板書:小鳥、天上。并將小鳥圖片粘貼在上一張圖片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邊。井沿,就是井口的邊沿。教師指著圖片中的那口井來講解。)。
拓展:很多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都有“沿”。(先由學生舉例,再出示課件中收集的圖片。)。
(二)青蛙和小鳥之間一共有幾次對話?(3次。)。
1、學習它們的第一次對話。
(1)青蛙問了小鳥什么問題。(指導朗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2)小鳥是如何回答的?為什么小鳥要從天上飛下來,落到井沿上?(小鳥說自己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渴。)。
(3)小鳥說“我飛了一百多里”說明什么?(說明:天很大很大。)。
2、學習第二次對話。
(1)青蛙聽完小鳥說的話后,又說了什么?(有感情地讀青蛙說的話,要讀出不信任的語氣。)。
(2)青蛙說小鳥說“大話”,這里的“大話”指的是什么?(大話是吹牛的話,是不符合實際的話。)。
(3)青蛙認為天有多大?(認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錯”是什么意思?(是把事情搞錯誤的意思)什么叫“無邊無際?”(“無際”就是沒有邊,“無邊無際”在本課是形容天很大,沒有邊際。)。
3、學習第三次對話。
(1)讓學生小聲自讀第六、七自然段。
(2)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后是什么樣的表情?這里的“笑了”指什么?(嘲笑。)。
(3)青蛙認為自己不會弄錯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
(4)小鳥為什么“也笑了”?小鳥這時心里在想什么?它是怎樣勸告青蛙的?(朗讀小鳥說的'話,指導學生要表現出“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誠懇。)。
(5)如果青蛙真的從井底跳出來,(用幻燈片展示青蛙跳出井口的圖片。)看看天,它會發現什么?會怎么說呢?(展開豐富的想象。)。
4、讓學生齊讀課文,讀后提問。
在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上,青蛙和小鳥各是什么看法?它們的看法為什么會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到小鳥是在天空中飛翔,見識的東西多,所以它看到的天確實是無邊無際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井口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四、課堂小結。
(1)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什么道理?(啟發和引導學生認識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盲目自信、自以為正確,不肯接受小鳥的幫助,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全面看問題,要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
(2)分角色朗讀課文。
注意讀出青蛙、小鳥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五、練習作業。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把“坐井觀天”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本課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我在導入新課時,讓孩子們齊讀課題,鼓勵他們大膽質疑課題。有的孩子提出“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提出是誰坐井觀天;有的提出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樣子的……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讓孩子們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課文。讀書時思考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都交代清楚,大部分內容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
我認為課堂是必要預設和隨機生成的有機統一。上課不能沒有備課,一定的預設是我們教學的依據,這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預設,那么課堂教學勢必會上到哪兒算哪兒。我覺得我的課堂有點局限于預設的方案,忽略了教學的靈活性。有時,隨機生成的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發教學高潮。比如拓展的,“想想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我作為作業布置,如果讓孩子們接著說,想象小鳥和青蛙的第四次對話,課堂一定更精彩!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喚醒、激勵和鼓舞!
一堂課下來雖然發現了一些問題,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匪淺。相信語文的教學不在于一時,而在于日積月累,我將繼續努力,讓自己在新課改中成長起來!
一. 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示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示自身保護動物,維護大自然的心情。
二、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地與音樂 一起開始和結束。
重點、難點
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學唱歌曲,并感受音樂的情緒和歌曲所表達的含義。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
1. 聽歌曲《洗手絹》,并輕輕跟著唱。
2. 跟著音樂復習歌唱歌曲《洗手絹》,教師指導同學要唱地輕柔、聲帶要放松。
3. 進行歌曲的檢查。
1. 出示歌曲圖片,請小朋友們想想,這些小青蛙在干什么呀?它們為什么找不到自身的家了呀?同學展開想象積極發言。
2. 再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聽音樂。
3. 再次聽歌曲音樂,小青蛙最后找到自身的家了嗎?
4. 我們一起學一學小青蛙跳的樣子,并跟著音樂一起扮演。
5. 同學自由扮演,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6. 歌曲采用聽唱教學法。讓同學多聽范唱,輕輕地跟著音樂拍節拍,跟著唱。
7. 歌曲第一句是敘述性的,要唱地輕快?!疤?,呱呱”的襯詞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喚,要唱動身那種急切的心情。
8. 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學唱歌曲,教師進行指導。
9. 跟著音樂一起邊扮演邊唱,再請局部同學上臺進行扮演。
根據二年級學生存在的好奇心、愛模仿的特點,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用表情和動物表現《大鹿》里的兔和鹿以及為歌曲編創歌詞及表演的環節,為學生展現自我個性、發揮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設置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的平臺。用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演唱歌曲、為歌曲伴奏時,通過師生合作、男女對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不僅使師生融為一體,更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大鹿》一課是希望通過兒童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去探究音樂。但由于上課時小的細節還不是很注意,學生分組表現歌曲時剩下同學的大喊大叫、不認真觀看表演,不舉手點評等等壞習慣較多,所以在今后的課堂上多強調課堂紀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