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規劃未來的發展路徑。下面是一些深入淺出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運用。
作為年輕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外出聽課機會又少,更本不知道什么課是好課,上課時就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不知道對與錯。今天經過他們的指導,真是如醍醐灌頂一下子心里亮了很多。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以前不知道什么課是好課,今天才明白好課有三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在一堂課中教師要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學生是接受者、參與者,課堂上要主動地與教師互動起來;課堂上要體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滲透能力。如果這三點做好,這就是一堂好課。
語文的教學的實效性主要體現在四種能力上:聽、說、讀、寫。
1、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學目標的體現,重點要突出。
2、要重視有口語表達向書面表達的轉換,重視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
3、在課堂評價上要多表揚,少批評。
寫作的“根”是閱讀。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遍喿x與寫作是一體的。
首先,應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和報刊,培養學生一有空就翻書的好習慣。希望學校能給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秀書籍。
其次,應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語言的積累內化,做到厚積而薄發。在課外閱讀中,對于自己喜歡的語言,可以摘抄下來,鼓勵他們將喜歡的語段記錄下來,在班內定期交流、評比。
最后,多組織一些作文活動或口語交際等實踐活動,并且對優秀學生要進行適當的物資獎勵,近而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1、勤讀書,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币灿腥苏f,教師應該是“職業讀書人”。讀書與教師成長之間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系,閱讀會讓我們從更寬廣的層面理解教育,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教育與教學。只有通過閱讀,我們的教育理念才會得以提升。
2、積極參與語文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學研究能力,面對新的形勢,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教學研究的.能力,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教育理論,又要研究學生。作為年輕教師,我們的經驗尚淺,所以積極參與各級教育教研活動是我們專業提升的重要途徑。
3、及時反思,加快自己專業成長,作為年輕教師應積極的汲取教學經驗,掌握反思的方法,懂得怎樣反思,深刻領會教學反思的內涵,掌握其內在本質和實施策略,從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三個方面做好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專業素養才能不斷得到充實與提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青年語文教師,應該更新觀念,不斷求知,善于實踐,積極反思,學習教學方法,努力實現自己的主體式的發展與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
語文學科作為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和學生所關注的重點之一。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能夠為學生的中學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小學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學科的成績就成為了每個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在這里,我將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談談一些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成績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針對理解能力的提高。
作為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中,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閱讀文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文章的結構和思想。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思考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首先,要閱讀各種形式的文章,如古詩、現代詩、小說、報告等,多角度、多層面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其次,要注重閱讀的方法,比如可以從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找出文章的關鍵詞匯、分析文章結構等方面著手。通過不斷地練習和總結,逐漸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成績的關鍵。
第三段:針對寫作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學科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寫作能力能夠展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呢?首先,要注重積累生活和學習經驗,多讀書、多看報,積攢素材。其次,要注重寫作規范,注意詞匯的準確使用,句子的結構和邏輯的合理性,文章的層次和框架的構建。最后,要注重寫作的技巧,如開頭和結尾的處理、段落的劃分、修辭手法的應用等。通過不斷地練習和總結,逐漸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成績的關鍵。
第四段:針對課文的牢記和理解。
小學語文的課文作為基礎,在學習中更是重中之重。恰當的背誦和理解課文,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領會課文的精髓和思想。在學習課文時,可以根據教材,按照課文的序列,逐個板塊地背誦。正確認識課文難度,遇到難題要及時請教老師和同學,多和老師和同學討論課文,不斷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和學習廣度,從而提高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力,為小學語文學科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五段:學習計劃和心態調整。
最后,提高小學語文學科成績,還需要我們制定學習計劃和調整學習心態。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任務,避免盲目做題。此外,學習心態也非常重要。我們應該要有自信心,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和每一個學習任務,抱著積極的態度和迎接挑戰的心態去面對學習的各種挑戰。只有克服了種種困難,才能逐一攻破,提高小學語文學科的成績。
結尾:總結。
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和持之以恒。只有從多方面入手,理解和掌握其規律,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語文學科的成績。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和閱讀面,堅定信心,自信滿滿地面對考試,相信一定能在小學語文學科上獲得優異的成績。
近日,在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后,義務教育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普通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為廣大語文教師帶來了“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專題講座。聽完講座后,我受益匪淺,下面就講座內容,淺談我對新課標的理解與體會。
此次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指引,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強調和凸顯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并依據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
那么,身處新課標時代下的語文教師應如何“學”和“做”呢?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弊鳛橐幻陆處熤挥袑W而不厭,明白學無止境,才能學以致用。新課標時代下的每位語文教師,都是新課標的研究者,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學習并適應新課標,以迎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自覺投入新課標時代。
其一,轉變觀念。觀念指揮著行動,作為語文教師要主動改變固守舊課標的經驗的觀念,時代在不斷地進步,教育觀念也要不斷地發展變化,我們應主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比如,我們可以主動去了解新課標的“新”在什么方面,只有做到轉變觀念,主動接受新課標的新變化,才有可能付諸正確的行動,才能夠準確達成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
其二,細致研讀。當我們從心態上接受了新課標時代已經到來的事實后,就可以主動、細致甚至于是熱情地研究新課標標準,這也是后續實施新課標教學的前提與保障。比如,本次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從三個層面設置6個學習任務群,義務教育階段“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與現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形成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銜接。全新的6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任務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評價?新課標中均給出了細致的指導,語文教師應認真研讀,才能將新概念融入自己的認知領域。
主動學習并適應新課標,這是新課標時代下語文教師的一個方面——“學”的方面。
當然“知之不若行之”,新課標時代下語文教師還應知道另外一個方面——“做”的方面。
新課標下語文教師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踐行新課標的內容,溫儒敏教授在此次講座中提出了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值得廣大語文教師借鑒學習。
其一,在日常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具體落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將標準中提出的具體方法與實施建議轉化為與學生的互動與交往,無疑是踐行新課標的一條最佳途徑。比如新課標提出的“以文化人”,這是對語文課程概括的補充,這也是社會發展提出的嚴峻要求,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做到“潤物無聲”。再比如新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群”,統編版的教材是以單元教學為主,這些單元都是有人文主題的,也有語文的要素,這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在落實任務群。日常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落實新課標的'陣地。語文教師可以在一陣地中,讓每一次扎實的教學指導,成為學生發展進步的臺階。
其二,在教學實踐中勇于創新。新課標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包括四個方面: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這四個方面協調發展,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此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創新以適應新課標的變化。而“作業作為占據學生大量課余時間的學習任務,對學生學業質量、診斷改進教學、家校關系、學生素養發展等至關重要?!币虼苏Z文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應有所創新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作業設計中可以更加開放地吸收先進的理念,努力設計出更具有挑戰意味的創意作業,讓作業也成為語文學習的亮點。
總之,隨著各學科新課程標準的的正式頒布,預示著義務教育進入了新課標的新時代。語文教師應有強烈的使命感,主動迎接新課標,勇于實踐。
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語文學科的基本知識點。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是提高語文學科成績的必要條件。家長和老師應該在孩子小學語文學習的初期,就要注意對孩子基本知識的鞏固。比如,小學生應該正確理解字、詞、句和段落的各種構成方式,掌握基本的語言規則,同時還要注重語文常識的鞏固。
第三段: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除了基礎知識的掌握,閱讀理解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語文技能。閱讀理解能力是指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或故事,能夠理解、分析和總結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因此,家長和老師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建議家長和老師多給孩子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如課外讀物,又或者,可以引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多做筆記,并提高文章的理解。
第四段:多練習,掌握應試技巧。
在學習語文學科時,除了文化素養的積累與認識提高外,還需要積極掌握應試技巧。對于小學生,在應試技巧方面主要是考試時的策略。首先,小學生需要在考試前多練習,如做模擬題、專項測試、期末考試等,以便更全面地掌握考試的內容。同時,應該在模擬考試中運用積累的方法來巧妙地回答各種考題,從而加強對學習的了解和認識,為更好的應對新考試做好充分準備。
第五段:結論。
從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中,需要家長、老師和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對于學生來說,打好基礎是提高分數的基礎,閱讀理解能力的缺失也是大家需要注重的問題。家長和老師也需要積極配合,多提供閱讀材料和輔導,同時,應當幫助孩子鞏固應試技巧,學以致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語文學科成績一定會取得更高的成就。
小學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我深刻認識到語文學科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如何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取得更好的成績,是每一位語文老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逐漸總結出了一些小學語文學科提分的心得體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單一的語文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為此,我逐漸采用多種語文教學方法,如閱讀教學、短語分析、故事情感教育、寫作指導和口語練習等。通過這些方法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語文素養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體現,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環境,重視語文修辭的表達能力等方面。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語文素養,提升寫作能力,而且可以更有效地理解文學作品。并且,我們也會經常舉辦詩歌朗誦比賽和小論文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有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提高了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家庭作業是小學語文學科提分的重要環節。我們主要通過課后閱讀、打字練習、語法題和作文等各種作業方式來輔助教學。此外,我們也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家庭作業計劃,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語文學習難點。在家庭作業方面,我們也注重及時反饋,幫助學生及時查漏補缺,為提升成績打下基礎。
小學語文學科提分,還需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在教學中,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語文文化的修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語文競賽活動,并參加校內外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同時也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取得更好的成績。
語文學科提分是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需要老師不斷地努力和創新,也需要家長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合作。我相信,通過學生們的不斷努力和老師們的精心指導,小學語文學科提分會不斷得到優化和提升,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更好的未來。
重點句子:
1、xx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
2、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
3、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4、地上鋪滿了火紅的鳳凰花瓣,空中回響著歡樂的象腳鼓點。
一、照樣子,寫句子:(句子特點:誰愛吃什么東西。)。
例子:
1、小貓愛吃魚。
2、小狗愛吃肉。
3、小馬和小牛愛吃草。
1、老虎愛吃_________。
2、__________愛吃__________。
3、________和_________愛吃____________。
二、照樣子,說一說:(句子特點:誰在干什么。)。
例子:
1、爸爸在看報紙。
2、媽媽在洗衣服。
1、奶奶在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在喝茶水。
3、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三、讀句子,找特點,再說幾句:(提示:3個句子都含有什么字?)。
例子:
1、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
2、江上有一座大橋。
3、屋子里有一臺電腦。
1、辦公室里________一本臺歷。
2、書包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里有五支筆。
4、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
二、照樣子,寫句子:
例子:
1、蘋果是水果。
2、我是一年級的小學生。
1、小明是我的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是文具。
3、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
語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要求教師認識到語文課程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價值所在,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改革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對“課程意識”“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審視和積極建構,是非常必要而且極為關鍵的。
一、發展核心素養,從目標制定開始。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起點,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更是教學所要達到的最后歸屬點。設立科學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數,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需要發展的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實。因此,制定好學習目標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
那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做到1.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準確地把握學段目標(課標中本學段的目標、實施建議、評價建議;本冊教材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要培養的能力點。2.認真學習“單元導讀”,明確本單元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要培養的能力點;3.認真研讀文本,明確本課包含的知識點和能力培養點,明自我們可以用這篇課文來訓練學生的哪些能力,引導學生掌握什么方法;4.深入了解本班學生實際學情(學生能力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
二、發展核心素養,在課堂實踐中落實。
語文教學要思考教學的切入點和課型選擇兩個問題。找準教學切入點是簡簡單單教語文,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一篇文章,往往有多個教學切入點。一個切入點就是解讀文本的一個角度。如深圳的劉俊祥老師在《窮人》一文中挖掘出了10個教學切入點,認為可以圍繞文本內容、環境描寫、“情節”描述、情節脈絡、小說的情節重點來展開教學,也可以抓住文章的描寫方法、文章的語言特色來展開教學,還可以尋找作家創作源頭展開教學或是對比閱讀展開教學。選擇切入點時,和和要考慮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學情、師情等,努力選擇一個最有價值的教學點。選擇好課型。在了解各種課型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在琳瑯滿目的課型中找到一個最適介的很重要。而“以文帶文”“讀寫聯動”這兩種最基礎、最實用的課型?!耙晕膸摹笨梢浴耙黄x帶一篇略讀”和”一篇精讀帶多篇略讀”。這里的略讀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整篇的文章,也可以是一個片斷。內容要優化整介,取舍要得當。讀寫聯動課就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讓讀與寫相互聯系,小斷輪動,相互交林?!白x寫聯動”讀一篇寫一篇(片段)。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結介,讀中學寫。要說明的是,“讀寫聯動”課一定要尋找讀寫之間的價值點。
三、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培養。發展核心素養,就是要努力實踐“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首先是重視閱讀教學的三個轉變,一是變“講課文”為“學語言”。二是變“讀課文”為“學閱讀”。根據小同的文本特點或文體特點,教給學生閱讀該類文體的閱讀策略。
三是變“悟課文”為“學表達”。好的文章和和蘊含著表達的方法與藝術,閱讀教學并不僅僅要學生“悟”思想、“悟”意境,而要更好地“悟”寫法、“悟”如何表達更加貼切、更加具有表現力。其次重視練能,我們教師要學會放手,盡量多設計一些讓學生扎實練能的課,鍛煉“規劃綱要”強調的三大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重視語言文字運用。
我們可以構建三大板塊來進行教學,著力語言文字運用。第一板塊:讀通課文,把握整體。課前自學、預習課文時,要引導整體感知文本,了解文本大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想,寫寫批注,課文承載了哪些信息—從哪些字、詞、句、段接收了哪些信息。上課伊始,要檢查是否讀通了課文,接收了哪些信息(讓學生聯系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讀通再解決疑難問題。
第二板塊:刪繁就簡,突出重點。選找課文中有特點的表達方式的內容開展教學—積累語言,了解、感悟有特點的語言表達方式。第三板塊:依托表達特點,讀寫結合。
四、發展核心素養,依托大閱讀推進。
“大閱讀”有兩重涵義一是大內容,即大量閱讀、廣泛閱讀、大量實踐;二是大環境、大的閱讀群體的形成。無論是古人學習語文的實踐經驗、一些名家的讀書名言、新課標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以及當今中國人的讀書習慣,都說明了大閱讀的重要性,迫切需要我們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開始就推進大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常態。郭思樂教授說:一堂語文課的優劣要看大閱讀推進未否,所以我們要努力地做到以大閱讀為中心,依托課堂,帶動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們的做法是圍繞“一個中心,二條原則,三大抓手”來推進大閱讀。一個中心指的是“大閱讀”。二條原則是:“短線閱讀”與“長線閱讀”相結合的原則和課內與課外相結介的原則。三大抓手是:課前3分鐘;40分鐘課堂;課外活動。
核心素養成為了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個關鍵詞,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素養是指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其核心素養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習慣,在平時教學中,我著眼于改革和優化現有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通過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科關鍵能力,進行了一些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積極嘗試。
一、著眼能力,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
(一)引導質疑,激活思維。
(二)文本對話,讀中悟情。
(三)想象入手,入文入境。
二、品味語言,積累中學會審美與文化傳承。
三、習得語言,練筆中學會運用與創造。
四、探究實踐,多元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1、走進教材,開展實踐活動,提供展示平臺。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實踐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在這些教學嘗試中,我體會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反復的實踐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才能讓語文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落地生根。
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思維啟蒙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于他們日后的數學學習大有裨益。小學生不具備任何的數學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思考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我對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
一、在核心素養視角下,激趣引入,樂于參與。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也是如此。在《有余數的除法》一課中,上課之初,創設情境,通過氣球的謎語引入:受到吹捧就自大,不吹不捧便疲塌,外表看來圓又壯,一遇打擊便爆炸。然后出示以紅、黃、藍三種顏色為一組的氣球圖片,讓學生說號碼,教師來猜顏色,學生會思考老師為什么猜得這么準,其中一定有奧秘。這時,筆者恰當地抓住學生的疑問,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快速進入數學學習狀態。在結尾時,教師給出了紅、黃、藍為一組出現的氣球圖片,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是老師“猜”顏色,此時就可以運用本節課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讓學生自己來推斷氣球的顏色,讓學生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體驗,加深了對有余數除法的認識,效果顯著。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提升技能,激活思維,也激發了學生的數學興趣。
如在《元、角、分》一課中,為了讓學生理清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運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兌換錢的方法進行教學,這一教學方式貼近學生生活,既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一年級的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之內,還要運用到課堂之外。
二、在核心素養視角下,設置沖突,樂于思考1.復習舊知,引起認知矛盾。
新的知識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后來的知識又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因此,在數學學習中,當新知識和舊知識有著緊密聯系時,就可以從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發現“暗藏”的新知識,當學生不能順利地從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時,就會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引發思考。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組織學生計算:14÷7;15.5÷5;15÷9;10÷3。學生們順利地完成了前面兩題,但在計算后兩題時,怎么也除不完,還發現商的小數部分中的一些數字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情況,這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的思維指向了新知識。
2.基于經驗,引發思考。
小學生如果能以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數學學習,就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學習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獲得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就能相互交流和進行積極的思考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主動探索,不斷提高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時,創設了這樣的情境:甲、乙兩杯水,水杯的容量相同,水杯中的水量也相同。在甲杯中加入半勺糖,在乙杯中加入同樣的一勺糖,問哪杯水會更甜?基于生活經驗,學生很快得出結論:同樣容積的水中,加入的糖越多,含糖量越高,水就越甜。接著繼續出示,在甲杯中有20克的水,加入了3克的糖。在乙杯中有25克的水加入了4克的糖,問哪杯水更甜?這就引發他們的思考,從而引導到本節課百分數的主題中。
三、在核心素養視角下,自主探究,樂于鉆研。
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更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理解知識的本質,形成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重視學生探究的過程。只有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才能體驗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感悟到知識的來龍去脈,深刻領會到知識的本質,靈活地運用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關鍵就是教給學生新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主動權。例如在教學圓柱、圓錐的側面積時,老師如果只是在黑板上進行繪制,學生就很難想象展開的過程。根據這種情況,教師如果充分利用幻燈片進行動態的演示,就更加方便學生進行獨立的探索。
2.探究方法的指導性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機會,便會自由討論,合作活動。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組織和合作能力還有待提高,他們并不會完全順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探索,這就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例如在幾何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比較適合用“操作—發現”的方法,在數的整除特點的總結、周長概念的得出等一般采用“分析—歸納”法,而在乘法交換律、商不變性質等性質得出過程中一般可采用“類比—遷移”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把這些方法加以滲透、運用,學生就會逐步養成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探究的習慣,從而進行有效的探究。此時教師必須扮演好“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適時啟發滲透方法;及時指導,糾正偏差。
3.探究過程的體驗性。
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知識,更要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讓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所以要重視探究過程的體驗。好的探究過程可以使知識化繁為簡,突出其中的數學因素,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厘米的認識》一課中,在學生認識完厘米這個長度單位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段1厘米長的繩子,再用尺子量一量繩子的長度,看看自己剪的是否接近1厘米,如果誤差較大,還可以剪一次。如果還不行,就再剪一次。這樣做一方面讓學生在探究、體驗中鞏固了1厘米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估測能力。
4.課堂氛圍的和諧性。
師生關系比較融洽的課堂,學生會自主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師生關系的培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課堂氣氛。
課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營造出良好的心理環境,消除學生的學習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于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激起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并且能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四、鼓勵學生勤提問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勤思考、勤提問,敢于發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提高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時,教師問:“動物園里的駱駝占所有動物數量的1/4,斑馬占2/7,鴕鳥占1/5,請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予以解決?!睂W生提出了很多問題:動物園里總共有幾只鴕鳥?鴕鳥和斑馬占所有動物數量的幾分之幾?駱駝和鴕鳥占所有動物數量的幾分之幾?鴕鳥占斑馬總數的幾分之幾?通過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認真思考,積極解決問題。
五、重視數學課堂的實踐活動。
數學的實踐活動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數學成績?,F在新版本的數學教材,每個數學模塊之后都有相應的實踐內容,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比如,時間優化的知識,具體來說是要求學生明確同時做幾件事情時,怎樣做所用的時間最短。這主要涉及數學統籌方面的知識,這方面的知識不是教學任務的內容,所以只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解決,教師盡量放寬限制,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決,以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鼓勵學生在家長的監督下對這類問題進行嘗試,還可以就這些問題尋求家長的意見。在這樣實際的操作與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綜合能力以及數學核心素養。
六、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善于反思,樂于總結。
在反思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知識的理解過程中,又可以促進能力的提高,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
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加法運算律》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以后,引導學生反思“剛才我們在探索加法交換律時經歷了哪幾個步驟?”。學生通過反思交流后,總結出經歷了“在解決問題中發現規律,然后提出猜想,通過計算、觀察、比較驗證規律,用字母表示規律”這六個步驟。由于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歸納過程有了深刻的感悟,本節課的后一環節“加法結合律”的學習可以根據前面總結“加法交換律”方法來自主學習。這樣的反思和總結環節,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提高,數學素養也得以提升。
數學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著數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有序、邏輯性的數學思維,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游刃有余。
小學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它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思維發展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命題是至關重要的。從命題的角度出發,本文將探討小學語文學科命題的心得體會,以及如何設計一道好的語文命題。
首先,一道好的語文命題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成人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的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烈,但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此,在命題時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容易理解的話題,盡量避免抽象晦澀的內容。同時,命題中要注重情境的設置,通過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一道好的語文命題應該注重思維的啟發。語文學科強調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命題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考??梢赃\用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研究、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的分析、歸納、總結等思維能力。同時,命題中的答題要求要多樣化,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再次,一道好的語文命題應該注重閱讀的培養。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命題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梢栽O計一些閱讀理解題目,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理、歸納、判斷等閱讀操作,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歸納總結、推理推斷等能力。同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閱讀實踐,如讀書筆記、讀后感等,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和理解能力。
再者,一道好的語文命題應該注重實踐的融入。語文學科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堆積,更要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因此,在命題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與現實生活和實際問題相關的題目,要求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實踐探究。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最后,一道好的語文命題應該注重素質的培養。語文學科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在命題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與道德、藝術等相關的題材,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通過這樣的命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和藝術觸覺。
總之,小學語文學科命題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環節。一道好的語文命題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思維的啟發,注重閱讀的培養,注重實踐的融入以及注重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命題,通過命題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只有做好了命題工作,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
我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課標、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于“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總之,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做主人。我只做隱形的導向作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會越發明顯的表現出來。這是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觀在發揮他的優勢。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于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并快樂著。
通過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我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了解了課改的一些內容。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
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發興趣——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變換形式——“玩”中學。
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
日本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為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干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為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才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度更為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為,人的發展取決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于先天遺傳,后天培養并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于后天的歷練和培養。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么是學習素養的核心呢?我們認為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和試題,并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與“學科關鍵素養”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為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取向”。
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鉆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日常行為中的教師,培養優秀學習品格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皩W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素養統整”下的課程與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征。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為本、能力為本、道德為本、評價為本。
“素養為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回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為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范將成為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于“核心素養”來講,作業里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語文既代表著遣詞造句等語法類、語言組織類的能力,又代表著我國幾千年傳統優秀文化的積淀,學好語文,將會培育孩子豐富的文化認知能力和優秀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必須承擔起這份教育的重任,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語文教學素養,創新語文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樂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之中,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通過有效的語言教學來培育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是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的教育概念,它主要指的是通過語文教學來提高學生們的內在文化素養。針對這一教學要求,相關學校在進行課改的時候發現了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這些教學方式區別于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主張通過針對性的教學策劃來綜合提升學生們的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完成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習而言,學生們因為缺乏足夠的語言積累,所以他們對于字典的需求遠遠大于高年級的學生,字典既是他們認識新字的工具,又是遣詞造句的標準典范。因此,老師就需要立足于小學生們的學習現狀,仔細地分析小學生們的自學模式和自學習慣,在此基礎上,針對小學的識字語言教學特點,給予學生們個性化的語文教學,充分培育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觀潮》時,因為本課是一篇典型的寫景文,文章里關于景色描寫的句子非常多,生字詞也較多,那么老師就應該抓住行文的特點,引導學生找到那些描寫非常巧妙、傳神的句子,讓他們充分地朗讀和背誦,然后進行臨摹描寫,培育他們的語言素養。老師可以首先要求學生速讀課文,分出文章的三個層次--潮前、潮中、潮后,然后要求學生們仔細對應不同層次中的語句描寫,找出生動傳神的句子,如:“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墻……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弊寣W生充分感知這些描寫,有條件的還應該提前準備好ppt課件,向學生們播放浪潮的視頻,將抽象的語句描寫直觀地轉化為自然景象,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鍛煉他們的描寫技能。
二、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傳統的語文教學有一個特點--教學和生活發生一定程度的脫節,這一特點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老師只進行課文教學,而對于社會時事缺乏延伸,而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興趣,讓語文教學變得單一且枯燥。所以,在當下的語文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做到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不脫離生活化的軌道,這樣才能夠保證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才能夠讓語文課堂更加豐富、更加充盈。例如在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時,文章的主題是感恩和回報,所以老師就可以在課堂里面穿插講述社會上的一些信息,還可以向他們播放一些感人的視頻,如《感動中國》,讓課文的內容延伸到生活實際之中,不僅如此,在完成這篇課文的欣賞之后,老師還應該布置課后實踐作業,可以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出一種合適的方式向自己的親人們表達自己的感恩,完成一篇活動有感,記錄自己的經歷。通過這種有機地延伸,能夠切實地幫助學生們將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之中,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提升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繼而優化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通過習作教學來培育學生們的核心素養。
作文在語文學習中所占比例很大,習作能夠直觀地反映學生們的語文綜合能力,因為一篇良好的習作需要學生們有足夠的語文功底,這主要表現為良好的語言描述能力、一定程度的文化積累和一定層次的思考水平,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就必須強化學生們的習作能力。小學生的學習會表現出非常強的階段性特點,他們隨著年齡的上升,對于語文詞匯的運用和表達會呈現跳躍式的成長,這都和他們的語文積累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老師在習作課程的設計中也需要充分迎合學生們的階段性特征,要保障每個階段的教學都要符合他們的認知能力需求。在具體的習作教學中,老師應該創建主題式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們都充分進入習作學習的情境之中,然后積極引導學生們思考,要通過一個論點來引發學生們多元化的思考,這種思考不應該拘泥于一個方向,應該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語文思維的寬度。在保證學生足夠思考的基礎之上,老師要通過切身的輔導幫助學生們找到合適的詞語來和諧地表達出思維,完整地描寫出一件事、一個人、一片景。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達到上佳的效果,所以老師一定要順應學生們的成長,讓他們逐漸地成長進步,切忌過于追求效率而違背了和諧教學的原則。
簡明扼要地來說,要想有效地培育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養,絕非一時之功,這需要老師立足實踐,進行長期的探索。無論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老師都應該充分順應小學生們的認知需求,要順應他們的天性,將教學趣味化、多元化、實踐化,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他們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鄒麗華.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17(z2):48-49.[2]萬智微.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之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3):0170-0170.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里面提到:學生生理、學生心理和學生語言水平在不同階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而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會表現出其獨特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按照學生的發展特點及教學內容的演變規律,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給學生學習成果提供科學性的教學評價機制。
一、對核心素養的基本理解。
素養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如果按照廣義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質、言談舉止、知識層次以及能力狀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而素養這個概念同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等概念的區別在于:素養更加關注的是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的內化調整,指出了學習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應當注意對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培養,也就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致力于使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適應性更強的語文學識修養、文風情趣狀態。這和傳統意義上僅關注知識記誦與應用的小學語文教學比起來,更具深度與廣度。所以,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注意傳統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養成之外,還要關注學生對這些目標的真正內化,使之上升到語文審美情趣與良好個性、健全人格構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學識字寫字訓練時,應一方面注意到學生能力訓練,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對學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優勢。
二、核心素養觀照下的教學評價原則。
在核心素養觀照之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應當遵循下述幾個原則:首先,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要考慮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整個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用相對重要。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當關注到其全局性和動態性,不能僅僅局限在某個問題、某個階段上,使評價囿于狹隘是不科學的。其次,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要考慮前瞻性。小學語文教育的時間較長,而且學生始終處在心理的變化過程之中,因此評價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到學生未來發展走向,考慮到評價可能給學生帶來的影響。第三,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需要考慮客觀性。這一原則是所有評價的基礎,如果沒有客觀性,則無論評價語言如何優美、評價方式如何花哨,都難以真正發揮作用,且容易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學生某次成績取得進步,教師應當認真分析其進步的深層次原因,是偶爾的發揮,還是長期堅持的結果,是主觀的進步,還是客觀條件的促進等??傊?,只有堅持了這三個原則,才能使接下來的教學評價更富現實意義。
三、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三個結合(一)口頭評價同書面評價結合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陬^評價具有直接性與快捷性優勢,而且富于情景表現力,易于使教師進行價值引導以及情感渲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評價應當與課堂教學相始終,從而為促進學生興趣提升服務。同時我們應當注意到:口頭評價過于隨機、難以記錄,這使得該種評價方式的范圍和效果受到了限制。因此,只有將口頭評價同更具穩定性的書面評價結合起來,才能使評價發揮更大作用。而在進行書面評價時,則要注意語言的積極性,多鼓勵,以滿足學生的心理期待,使之有更大熱情進行后續學習。
(二)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結合主觀評價指學生自主評價,客觀評價指教師、其他學生與家長評價。傳統教學評價模式下,教師評價處在核心位置,這種局面需要得到調整,讓師、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才是未來趨勢。首先,學生自我評價可以使其主動了解自身優勢及不足;其次,學生同伴評價,能夠基于同齡人的視角達到能力審視效果;第三,教師評價會以富有鼓勵色彩的語言對學生表現加以說明,其科學全面的。
總結。
依然具有難以取代的優勢;第四,家長評價能夠從家庭角度對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給予提示,形成與課內評價的良好配合。
(三)過程評價和最終評價結合在語文課程標準里面提到:無論過程評價還是終結評價都很有必要,其中過程評價的意義更加突出,實際也正是如此。過程評價涉及到學生行為、心理興趣、習慣特點等。出于評價方便的角度考慮,教師可以將過程評價分階段實施,并將多個過程評價統一起來,共同構成最終評價的一部分,以保證評價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小學語文教學若想真正構建同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相一致的課堂,就一定要致力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語文教學評價策略的改革。改革的中心任務在于以學生為本體、以教材為指導,使評價內容基于閱讀、寫作、思考等多種能力考察而構建,真正做到尊重語文教學發展規律、尊重學科目標及內容漸進發展的要求。
馬玉春,教師,現居江蘇連云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教學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币虼?,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理解與實踐。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素養,它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干等各個方面。素養與知識(或認知)、能力(或技能)、態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強調知識、能力、態度的統整,強調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動與學習。小學語文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這同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只講語文能力相比較,教學目的的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培養聽說讀寫能力,還要有整體素質培養要求。所以,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如現在教小學生識字寫字,既是一種能力訓練,又是文化熏陶,還是一種習慣、修養的生成,特別是要同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相結合,才是針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教學的有效活動。
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
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做法總體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說:“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逼渚唧w做法我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點:
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小學語文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區,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所在地。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讓學生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回答;而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四是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作者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等。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教師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讓學生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學習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的做法就是如此。
教學要立足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新課導入新穎,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語文。二是要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習慣。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很大程度上與自我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教師教學需要構建對語義的理解,要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三是要重視朗讀品評感悟。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閱讀中要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在品評要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李時珍》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p>
教學要給學生正確與美妙的語言。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有正確教學語言,不能出現病語、冷語、臟語、咒語、浮語、煩語。同樣,教學更需要教師有多方面美妙語言的教學。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例子。利用好的例子教給學生對美妙語言的感悟與體驗的方法是最為重要的。面向生活的教學是結合多向社會生活,將“時文”作為美妙語言學習的主要載體,對報紙、雜志、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時新內容選入教學語言的學習中。教師不時可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語言草地上去盡情享受語言的美妙。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培養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一代新人,教師就應當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以生為本,以讀促學,讀中悟寫,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自主合作,積累創新等等小語針對核心素養的教學,需要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體現學科目標和內容的循序漸進要求。
小學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思維邏輯和文化素養的重要學科之一。命題心得體會是教學實踐中對學科命題規律與方法的總結和探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在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積累了一些關于小學語文學科命題的心得體會,如下所述。
首先,小學語文學科命題要具有連接性。小學語文學科注重素質培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目標。因此,在命題時要注意將不同知識點和能力要求進行有效連接,使學生能夠形成完整的思維鏈條。比如,在命題中設置問題、設定情境等,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將知識點進行有效應用和運用。
其次,小學語文學科命題要具有適應性。不同年級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在命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發展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命題可以強調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例如通過選擇填空、連線等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命題可以注重表達能力的提高,例如通過作文、辯論等形式要求學生進行自由創作和論述。
再次,小學語文學科命題要具有循序漸進性。知識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每個知識點都有其前置知識和后續知識,命題時要注意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地設計題目。如在閱讀理解中,可以逐步提高文章的難度和問題的復雜性,引導學生逐漸培養更高層次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寫作中,可以從簡單的描寫開始,引導學生逐步提高寫作的技巧和表達能力。
此外,小學語文學科命題要具有啟發式。啟發式的命題更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在命題時,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例如,在作文命題中,可以要求學生根據一張圖片進行創作,通過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寫作中展示個性和獨創性。
最后,小學語文學科命題要具有針對性。針對性的命題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目標。在命題時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命題要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突出重點和難點,衡量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只有做到針對性命題,才能更好地推動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學科命題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思維邏輯和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連接性、適應性、循序漸進性、啟發式和針對性的命題,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我將繼續總結經驗,不斷探索,為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與提高做出更多貢獻。
#語文學科素養校本培訓心得體會1#開學初的小學語文教師校本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面對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復雜的學生思想道德,很多時候讓我們覺得有些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無所適從。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有了如下感受:
吃透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
教學。
經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要從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
過去我們只重視教學實踐,忽視了教學理論上的升華。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應向個性化,研究型,創新型教學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研究—升華,培養科研意識,對教學問題跟蹤研究,使之課題化,并。
總結。
成果,形成個性和特色的理論,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理論支撐。在培訓期間,我以學校的研究課題《學科教學中實踐活動的設計研究》進一步跟蹤研究,并總結階段成果,形成書面材料,上交進修學校,并與其他教師探討,交流經驗,確實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飛躍。
尊重學習個體,了解學生,有的放矢,促進差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課時要了解學生的真實起點,從現有水平起步,從學生學得角度預設教學活動方案。讓學生親歷有淺入深,由偏到正的過程,課堂上要變個體活動為全體活動,練習分層,要求有別,差異發展,讓所有學習成果都得到展現,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還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語文學科素養校本培訓心得體會2#一、人的“核心素養”到底有哪些日本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為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干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為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才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度更為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為,人的發展取決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于先天遺傳,后天培養并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于后天的歷練和培養。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么是學習素養的核心呢我們認為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和試題,并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與“學科關鍵素養”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為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取向”。
1.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鉆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日常行為中的教師,培養優秀學習品格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皩W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
“素養統整”下的課程與教學?“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征。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為本、能力為本、道德為本、評價為本。
“素養為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回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為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范將成為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于“核心素養”來講,作業里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語文學科素養校本培訓心得體會3#通過幾個月的網上研修學習,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獲很多,盤點收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這培訓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優秀教師好的教學方法,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獲得了教育專家的珍貴講評。雖然每天在線學習感覺有些累,但與收獲知識無法比擬。業務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短暫的培訓學習即將結束,在此就與大家交流我的一點心得與體會:一、轉變教育理念,實施差異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于只看眼前,不顧將來,以剝奪學生個性為代價換取教師的師道尊嚴。創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個性的人,創造力越突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把個性多樣性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種財富來加以接受和引導,我們眼中就會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義,這是一種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其階段性,不能強求一致,無法整齊劃一。而真正能夠給學生以偉大啟迪和深刻影響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細節。一個好老師受同學歡迎,其實并沒有什么法寶,也許就是總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真誠地賞識他們。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變單純的“責任”為豐富的“情感”,去面對學生之間出現的各種情況。
三、定位班主任的角色,以前就知道班主任應該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但卻只是停留在知道有這么個說法,而從沒去考慮過如何去把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轉換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該轉換定位到哪個方向上。如今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深的意識到班主任應該做到:。再次,根據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現教學法等。
實踐證明: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師應該在自己全部歷史教學活動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并且要擁有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鮮活起來。
為了更好地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學習課改精神,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去改進之,完善之。在此,我們真心地祝愿歷史教學能真正發揮她應有的價值,歷史教育亦將青春永駐。
#語文學科素養校本培訓心得體會4#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聆聽了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決定細品所學,總結所得,把此次培訓的所學、所得用于現實教學中?,F將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更新理念、提高認識。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新課程改革作好對于一個小學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
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性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適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改進方法、提高效率。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小學語文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小學語文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小學語文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新課程。整體把握新課程不僅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于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
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于我們的新課程、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語文的主線,對于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是把握語文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F實而深遠的意義。
不斷反思、積累經驗。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我苦笑了一下說:“市民做不到什么,社會才提倡什么的?!币驗榻處煹氖杖氲?部分家長急功近利僅僅關注學生得的短期成績對老師求全責備等原因,教師得不到社會的真正重視,壓力太大。礙于自己的所謂“面子”,普遍的現象是有了心理問題不會疏導又不去找專業人士治療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況下教師有了心理障礙和疾病卻不自知!積勞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現在的輿論開始紛紛關注教師的”亞健康”狀態,不僅是身體的,更多的問題來源于心理。那么,教師怎么樣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呢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業余生活豐富起來。就我個人而言運動是一個調節身心的好方法找幾個朋友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后不僅疲勞的身體得到了鍛煉有資料指出:運動時身體內部會分泌一種物質俗稱“快樂物質”dd會讓人們放松高興。
二、要有知心朋友教師素養培訓心得體會及感受心得體會。時常和他們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傾訴,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對于平時假期少的教師,可以選擇附近的地區游覽,逛逛市區,或者去家鄉有名的景區游覽。當然。教師的兩個長假是你放松自己調節情緒的最佳時間。
。
本次參加江西金太陽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師的我培訓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分成小組討論教學。要注重學生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著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于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并采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進步教學質量的途徑。本人現詳細的把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首先,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伙伴,愿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用活”教材,明確具體目標。
首先,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其次,課程設置——學科權重變化,課時再分配;課程開發——課程多樣化、個性化、考驗課程開發能力;走班選課——走班或成為必然,滿足多樣化成才升學需求;發展規劃——教會選擇,學生職業和生涯發展指導成為必須;師資提升——課程開發能力和對學生指導能力是否具備。
再次,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系。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制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成績不良、有過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還特別要尊重意見和自己不一致的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學生,又贊賞他,學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學習,才有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四、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審慎思考信息技術背景下本學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新特點、新變化。不崇拜、不跟風、不過分追求時尚。讓我們的學生跟上時代步伐。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對常規教學方式的重要補充,可以豐富現有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之一。借助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改變評價方式,使個性化、交互式學習成為可能,使學習過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元。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獲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學方法的培養下,孩子們的學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2017年6月21日。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4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