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評價方法要多樣化,能夠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一份經過反復修改和實踐檢驗的三年級教案,希望可以為大家的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體積和體積單位(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是占有空間。
的,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能直觀比較物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展觀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課前準備:直尺,木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6。
1.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教師按書中過程操作。問:為什么會剩一些水?引導學生認識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間。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體呢?再實驗。
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想一想,兩個杯里都裝了物體,為什么倒進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學生交流。
小結: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體積的含義。
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同組的同學交流。
通過剛才的三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揭示體積的含義,并讓學生舉例。
二、教學例7。
教師講述容積的含義,并問: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么?
2.完成“試一試”。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2題.
先做第1題:直接判斷,并讓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說明原因。再做第2題,讓學生從容積的含義上進行解釋。
2.完成練習三第1-4題。
四、全課小結: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
教學反思。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億以上數的認識,學會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億以上數的讀寫過程,體驗類推、遷移的思想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大數的認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上數的讀、寫方法。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2教學難點:
掌握中間有0的大數的讀寫方法。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游戲——數字魔法,有一個數非常難讀,你們想試一試嗎?
出示:0。
生回答后,師說:這么難的數也會讀,真不簡單!接下來它要變了,請仔細看:3004,誰會讀?真了不起!請繼續看,變變變,507000,這個數好大,你們會嗎?(生回答)。
這么難的數還難不倒大家,看好了,80409000,這下不會了吧?
也會呀,你讀吧!你們真聰明!讀得又對又快,一定知道它們的讀法,誰來說一說億以內的數如何讀。
看來同學們對億以內數的讀法掌握得很好,在我們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比一億更大的數,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億以上數的認識)。
2新知探究。
(一)億以上數的讀法。
1、讀一讀下面畫橫線的數。
2、試讀出下面各數。
3、怎樣讀億以內的數?
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4、讀出下面各數。
(三)億以上數的寫法。
1、寫出下面橫線上的數。
2、試寫出下面各數。
3、億以上數的寫法。
先寫萬級,再寫個級;哪個數為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個數位上寫0。
4、試寫出下面各數。
二十五億寫作:2500000000。
四百九十億六十萬寫作:49000600000。
五千零四億零七百萬寫作:500407000000。
5、讀寫比較。
讀法與寫法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相同點:從高級起,按級讀數,寫數。
不同點: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位上有一個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
3鞏固提升。
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有一只機靈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氣,想考考大家,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闖關練習。
第一關:學以致用。
1.我國平均每月生產和丟棄的一次性筷子大約是3700500000雙。讀作:(三十七億零五十萬)。
2.四億零五百九十萬四千二百。這個數寫作:(405904200)。
第二關:火眼金睛。
1.6008007200中的每一個0都不讀。(錯誤)。
2.由三十、三十萬、三十億組成的數300030030。(錯誤)。
第三關:精挑細選。
1.用7個十億、8個千萬、5個萬和4個十組成的數寫作(d)。
a、780050040b、708050040。
c、708005040d、7080050040。
2.下面各數中,所有的0都不讀的是(c)。
a、906307000b、1080060000。
c、52072004500d、5883000600。
課后小結。
(一)學生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小組說--組內總結--組間交流)。
(二)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這么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同時我們還發現很多數學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的。我們在學習時要做到舉一反三,運用舊知識來學到更多的新知識。
板書。
億以上數的認識。
1、億以內數的讀法、寫法。
2、億以上數的讀法、寫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內容:p7例5和“練一練”,練習二第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學會運用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求物體的4。
個或5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增強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指名回答。
提問:長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讀題。
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選擇一種想法算出結果。
集體交流訂正。
2.出示練一練。
讀題后啟發學生思考:
這兩個紙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紙板是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5題。
直接在書上填寫。完成后集體核對。
2.完成練習二第6題。
學生自己讀題。
啟發思考:解答這個問題是求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根據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獨立解答。
3.完成練習二第8題。
先畫出昆蟲箱的示意圖。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需要木板和紗網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別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哪幾個面?
4.完成練習二第9題。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說說如果要給教室進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積?再結合題目進行解答。
學生列式,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五、作業。
練習二第5、7題。
思考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學反思。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1、通過實踐活動,感知、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一千米的長度觀念。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旗桿的高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硬幣的厚度。
思考;測量三元到豐都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三元到豐都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三元到豐都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觀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書上4頁四幅圖)。
a圖一:汽車時速表。
b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30千米。
c圖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三、聯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課件出示食堂到周轉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分)。
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米)。
4千米=()米3000米=()千米。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新莊小學操場:這是新莊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兩圈半是是多少?
讓學生嘗試算一算兩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400×2=800(米)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公里)=1000米。
學生齊讀。
想一想:從校門口大約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幾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體驗1千米的長度?
(1)三元中學操場: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學,你知道沿著它跑道走一圈時多少米嗎?老師做了實地測量,是200米,那走幾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楊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從我們校門口出發一直醫院背后,大約是1千米。
(3)從校門口到向家壩鋪的水泥路大約是1千米。
現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4)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六、實際運用。
小帥在早鍛煉,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訓練。
改一改:。
(課件出示)小明的日記。
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廣場放風箏?!倍《≌f:“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三(6)班的整體情況還比較好,但得拔尖的學生不多。部分學生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還有些不盡人意,有一小半學生不善于學習,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能力不夠,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學生無論做題速度上還是正確率上,都有待提高;學習方法上,更要進一步加強,他們面對問題,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當然兩個班都也有一部分學生思維敏捷,考慮問題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基礎知識較好,思維比較發散,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容易形成兩級分化的現象,因此,復習時要抓好兩頭,既要補差,又要注重培優。
二、復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等得到發展,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三、復習內容:。
復習共分為八部分: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年、月、日,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
復習的重點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本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主要是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中安排的課時盡量減少,可讓學生通過練習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四、總復習時注意突出以下幾點:。
1.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頁的第1題,既復習了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北、南、東或西)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向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同時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另外,也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等知識打下了基礎。
2.注意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加強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如第112~113頁的第2、4題,第2題設計了估算和筆算3個家庭平均每月用電數的題目,讓學生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3.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如第113頁的第5題,既復習了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也復習了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同時滲透了環保教育。
4.加強空間觀念的培養。如第114頁的第7、8題,既復習有關面積的基本知識,也復習了估計給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能夠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
5.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總復習中,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的應用本身就是解決問題;另外,也單獨安排了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解決問題的內容,如第115頁的第11、12題,讓學生了解用連乘、連除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五、各單元復習:。
1、復習位置與方向時,先讓學生自學教材第一單元,總結出這一個單元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再結合教科書第112頁的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用八個方向詞語說一說小清家的周圍有什么;然后再進行小組和全班交流,結合學生表達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說一說怎樣識別方向和用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看懂簡單的路線圖。再做一些關于第一單元知識的習題。
習題做完以后采取同桌之間互相批改,老師再收上來查閱,對于那些沒有過關的同學采取相應的幫輔措施。
2.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通過讓學生做第112頁的第2題,了解學生計算時還存在什么問題,啟發、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并通過反思自己糾正;然后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
3.復習統計時,讓學生分析第113頁第5題中的數據,對近年來該地區沙塵天氣的發展變化趨勢有一個判斷;讓學生談談感想,有什么辦法減少沙塵天氣,使學生受到環境保護的思想教育。
4.復習年、月、日時,要注意全面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和有關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5.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結合第113頁第3題復習口算,結合第4題復習估算和筆算。教師針對計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訂正,再通過有關練習或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全體學生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6.復習面積時,先讓學生回憶課本第六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進行知識的梳理。再針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進行相關題目的訓練,爭取每個同學都能達到運用這些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7.復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除了結合第115頁的第9、10題外,再運用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基本含義,體會到小數與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數的聯系。
8.復習解決問題時,結合第115頁的第11、12題,了解學生是否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能否正確列式計算。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不要求一個學生掌握多種方法。
六、復習措施:。
(一)教師方面:。
1、針對班級的學習情況,制定好復習計劃,備好、上好每一節復習課。
2、采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注意知識的整合性、連貫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3、在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總結與反思的態度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復習題的設計體現層次性、綜合性、趣味性和開放性,及時批改,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做到知識天天清。
5、注重培優補差工作,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
(二)學生方面:。
1、要求在態度上主動學習,重視復習,敢于提問,做到不懂就問。
2、要求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發言,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
3、要求按時、認真地完成習題,及時進行自我反思。
(三)補差措施。
1、對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對癥下藥,從態度、習慣、知識、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標,目標要小、細、實。
2、將課內課外補差相結合,采用“一幫一”的形式,發動學生幫助他們一起進步。
3、時刻關注這些學生,做到課上多提問,練習多講解,多表揚、鼓勵,多提供表現的機會。
教學目標:
1.梳理本單元知識內容,理清豎式計算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估算,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2.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分層次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在練習中及時查漏補缺。
3.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的區別和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回顧。
。
同學們,第二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呢?請你結合下面的提綱,回憶一下吧?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
師:我們一起學習了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你還記得方法嗎?
生1:在口算的時候可以把幾百幾十看作幾十幾個一。
生2:在做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時,可以拆成簡單的口算題。
2.幾百幾十數加、減幾百幾十(筆算)。
師:那筆算方法是什么呢?
生:筆算時要注意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在計算加法時每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在計算減法不夠減時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決問題。
師:我們還一起認識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
生1:在解決問題時,有時候不一定非得需要準確數,知道約數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時候要注意找這個數的近似數。
生3:在估算時,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據實際問題,具體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提問引起學生回憶,師生一起總結計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1.列豎式計算。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請你先估一估,再連一連。這三位同學應該上哪輛車呢?
設計意圖:在基礎練習中回憶起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2.這兩位同學的家相距多少米?
3.我來當醫生。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理清豎式計算的主要事項,會分析解決問題,減少出錯率。
1.我今年8歲,媽媽今年36歲。當媽媽50歲時,你多大。
2.電扇245元,電飯煲187元,媽媽有400元,買這兩件商品夠嗎?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練習,培養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根據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筑物的課件。
2、布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方法:展示,講授,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一筐蘋果約重20()小蘭體重約25()。
一個雞蛋約重50()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互動合作。
二、初步認識“噸”
噸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漸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板書:1噸=1000千克,1t=1000kg。
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為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三、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3噸=()千克8000千克=()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根據本班的人數)。
展示交流。
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
品種水泥黃沙石子磚頭鋼材。
重量2500千克4噸6噸9噸2500千克。
四、鞏固拓展。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布置作業。
練習三:2.3。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量或載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8、常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質量單位: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并認真執行計劃。
為使復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準重點、難點,大綱(課程標準)是復習依據,教材是復習的藍本。復習時要弄清學習中的難點、疑點及各知識點易出錯的原因,這樣做到復習有針對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學會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歸類整理,理清每一個單元的重點是什么,形成知識網絡體系。
三、一定要在反饋矯正上下功夫,正確對待錯題本。
把你做錯的題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錯,再進行分類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針對錯題的錯因對癥下藥。千萬不要認為訂正麻煩,要養成習慣,學習成績優秀穩定的同學,往往很重視訂正和收集錯題。如果針對錯題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補缺,那復習的效果會更好!
四、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有些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解題的能力。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同時也給其他同學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有些應用題,雖題目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故在復習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這樣才能使所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靈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創新。
機械的重復,什么都講,什么都練是復習大忌,復習一定要有目的,有重點,要對所學知識歸納,概括。習題要具有開放性,創新性,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要正確評估自己,自覺補缺查漏,面對復雜多變的題目,嚴密審題,弄清知識結構關系和知識規律,發掘隱含條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經驗。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中的第1至第3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度的方法。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米尺、學生尺、長短兩枝不同的鉛筆、寬1厘米白紙條若干條、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明顯不同的鉛筆,然后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些?哪枝短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我們的數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
讓學生用帶來的學具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指出:今天我們來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量米”做單位。
二、新授。
1、教學例1(1)認識米尺。
(2)教師拿出放大的米尺,講講如何量紙條的長度。
三、練習。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量的。
2、完成課本練習一第1至3題。
3、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1)沒有對準0刻度的。(2)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刻0刻度線,怎么辦?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先讓個別學生說,然后教師再小結。
1、填空。
(1)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作單位。(2)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鉛筆長()厘米。(2)數學課本長()厘米。(3)你的筆盒長()厘米。教學反思: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發現你們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褲子是誰買的嗎?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一個有關買衣服的問題。(板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媽媽帶著玲玲去買衣服的情境。出示褲子標價“28元”,營業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绷崃岬膵寢寙枲I業員:“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提問:從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買一套衣服的意思嗎?
談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數學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先用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的價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圖)。
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學生討論)。
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讓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畫。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格一共是多少,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問題(畫出括號,寫上問號)。
這樣線段圖就畫完了,誰能指著線段圖的每一部分說說表示的意思?
談話: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來解決?你會解答嗎?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會解答,可與同桌討論后再解答。
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指名說,教師板書)。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計學生一般先求上衣的價錢,再求一套衣服的價錢)。
提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沒有不同的算法,教科書上的第二種解法不再教學。如果有學生說到第二種解法,先讓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再讓學生指著線段圖說一說“1+3”表示的意思,即褲子的價錢是1個38元,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一套衣服的價錢是4個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價錢。
2.教學“試一試”。
(1)談話:媽媽想考考玲玲,她把問題改了改。(出示問題: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指名讀問題。
(2)談話:我們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改線段圖。
會解答嗎?做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問:有用第二種方法解答的嗎?如果沒有,不再教學這種解法,如果有第二種解法解答的,讓學生板演,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比較。
提問:這兩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學生回答時,把課題板書完整。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帶子圖,說說問題是求什么。
獨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樣解決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說說線段圖所表示的意思。獨立解答。
交流并訂正。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做什么?
學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對。
4.補上合適的條件。
養牛場里有黃牛25頭,奶牛和黃牛一共有多少頭?
(1)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問題。
(2)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圖。
編一道用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創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106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二十的第4、6、10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可能性的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獲取數據、利用數據進行猜測與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情感目標: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試驗、收集和分析試驗數據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難點:利用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兩個轉盤、盒子、紅球24個、藍球6個、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幣、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顏色筆。
教學過程:
1、聽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1)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聽故事,特意準備了一個《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聽嗎?
(動畫播放)。
2、猜測:請同學們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結果會是怎樣呢?
學生猜測: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師:那追到的可能性會……很小。
3、有些同學認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學認為小猴還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來,事情的發生不僅有可能性,而且發生的可能性還有大、有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關可能性的問題。
(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實踐是的老師,下面我們就通過摸球試驗來研究,好嗎?
1、試驗準備。
(1)介紹試驗材料。
師: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盒子,盒子里都裝有紅球和藍球。
(2)說明試驗要求。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師:請同學們根據屏幕上的要求進行摸球試驗,摸球20次,根據摸球的情況完成好摸球情況統計表和統計圖,然后觀察統計圖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3)提出注意事項。
師:最后還請同學們特別注意:摸球時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試驗結束后不要打開盒子,能做到嗎?下面請小組長拿出記錄表和統計圖,就可以開始試驗了。
2、合作試驗、初步推測。
(1)各小組試驗,教師巡視。
(2)觀察、匯報。
師:誰把你們組的試驗結果給大家匯報一下?
學生匯報。
3、推測、驗證、歸納。
(1)觀察。
(集中展示各小組的摸球情況統計圖。)。
師:這是我們6個小組的摸球情況統計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什么呢?(學生匯報)。
(2)思考。
師:這都是你們的推測,到底對不對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打開盒子看看。)。
師:好!莫老師數三聲,我們就一起把盒子打開吧!
師:也就說,在摸球試驗中,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呢?
(與球的數量有關。)。
師:如果讓你在自己小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覺得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可能性大?為什么?好,請6個小組長一起來摸摸看。
(3)歸納。
1、轉轉盤。(課本106頁的“做一做”。)。
(生可能會選黃色)你為什么會選黃色格呢?
轉轉試試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們贏,我得換個轉盤,這次如果你還是轉到黃色格的話,我就送你一張更漂亮的圖案,誰來轉?(指名3名學生上臺轉)。
師:為什么只有()個同學拿到圖案?
真聰明!那就把這張圖案送給你吧?
3、拓展。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轉盤(出示幸運轉盤)。
師:你們能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真是棒極了!
2、設計轉盤。(練習二十第4題。)。
師:看了這個轉盤,你們想不想也來設計這樣有趣的轉盤?
(1)課件出示設計要求。
轉盤由藍色和紅色兩種顏色組成。
要求一:指針指在紅色的可能性大;。
要求二:指針指在藍色的可能性大。
請同學們在書本109頁上涂一涂。
(2)誰想上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學生作品)。
問:在設計轉盤時你是怎樣想的呢?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
(3)小結。
4、解決問題。
師:今天還有一位我們非常熟悉的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看誰來了?(課件出示小貓撲蝴蝶)。
師:小精靈明明帶著他的魔棒來了,還有誰來了?(小貓)。
師:那我們就來看看小貓是不是撲到黃色蝴蝶的可能性大。(課件演示小貓撲到了一只黃色的蝴蝶。)。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小貓撲到了一只紅蝴蝶。)。
師:(疑惑地)咦!不是說小貓撲到黃蝴蝶的可能性大嗎?怎么會撲到一只紅蝴蝶呀?
師:撲到紅蝴蝶的可能性小并不是說不可能撲到紅蝴蝶。
聽!小貓又有問題想問了:你能想辦法讓我撲到紅蝴蝶的可能性大嗎?(增加紅蝴蝶的只數,讓它的只數比黃蝴蝶多。)。
(師用課件演示:小精靈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紅蝴蝶。)。
5、猜一猜。(練習二十第10題。)。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怎么樣?這里有四個盒子,其中只有一個盒子里面放著一個硬幣,你來猜一猜,可能會在哪個盒子里?下面我們來統計一下,注意:每個同學只能選擇一次;認為在一號盒子里的舉手,認為在二號盒子的,三號盒子,四號盒子。
匯報:因為硬幣只能在四個盒子中的一個,有三個盒子中沒有,所以猜錯的人數多,猜錯的可能性就大。
師補充:雖然猜對的可能性小,但我們也是有可能猜對的。
1、延伸。
2、小結。
(3)師:剛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還沒講完,想聽完嗎?
出示錄音:小兔子看到小猴追上來,馬上竄進草叢里不見了,這時太陽快下山了,小猴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
師:看了這個故事結果后,你們有話要跟小猴子說嗎?
小朋友們,我們可不要像小猴那樣喜新厭舊哦!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體的長度。
2、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3、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會換算質量單位。
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并牢記它們之間的進率。
1、能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和表示物體的質量。
2、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7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數學書的寬。
數學書的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七、鞏固發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并且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還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內容:教材第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3、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4、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1、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加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歷用萬以內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一)復習舊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二)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去過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三)新課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并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么?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并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么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可要養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么共同點?
連續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的呢?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么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后要及時驗算。
(四)練習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并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課收獲。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后研究一下,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作業布置。
第38頁做一做,4題。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2、導入新課。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4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