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師教學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將看到一些經典教案模板的內容,希望能夠啟發你的教學思路。
學科類型與教學對象:語文四年級。
上課時間:9分鐘。
教學目標:掌握反問句轉換為陳述句的一般方法。
教學資源與環境:ppt、錄屏軟件。
1、導入: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怎樣把反問句轉換為意思相同的陳述句。
2、出示句子觀察: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兩組句子,說說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3、通過朗讀我們不難發現,a句和b句所表達的意思相同,但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像a這樣的句子我們稱為反問句,b稱為陳述句。
4、我們再來觀察一下,a句與b句在組成上都有哪些不同?
5、聰明的孩子會發現,a句比b句多出了這些成分?。ㄓ脠A圈圈出疑問的語素),同時,它們的這兩處也有所不同。(標出互為相反的部分)。
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反問句和陳述句都是這樣呢?
2、(逐一出示三組句子。)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組句子,很顯然,a句是反問句,b句是陳述句。a句比b句多出了“難道”、“嗎?”這些表示反問的語素,而且,除去反問的語素后,他們的意思是相反。
3、讓我們接著看看第二組句子,同樣的,a句比b句多出了“怎么”、“呢?”這些表示反問的語素,而且,除去反問的語素后,它們的意思是相反。
4、第三組句子也同樣證明了:a句——反問句比b句陳述句多出了表示反問的語素,除去反問的語素后,它們的意思相反。
2、讓我們來實踐一下吧。出示句子。
3、第一句,我們先去掉表示反問的語素,再反一反,就行了。第二句也是,先去掉反問語素,再反一反。第三句也要記住先去掉反問的語素,再反一反。
1、同學們,如果你們已經記住了反問句轉換為陳述句的方法。就請來動手實踐一下吧!
2、出示一些反問句!
3、別忘了先找到句子中表示疑問的語素,先去掉,再把它的意思反一反哦!
4、做完后,可以對照一下答案。同學們,愿你早日掌握這一知識。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針對本人對教材的理解,結合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這一年齡特征,以及新課標對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將本篇課文安排為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5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理解“呼風喚雨”等16個詞語的意思。
2、了解科學技創造的奇跡及威力。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2、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下面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設計意圖以及教法學法進行具體闡述。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注重課前的有效預習,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預習課文勾畫自學生字詞,標記自然段序號;嘗試理解詞語,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課堂教學過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的好,能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我課件播放20世紀出現了新生事物的錄像資料,引導學生們說一說,從而引出這些是20世紀出現的,有人就把20世紀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師板書,生讀題。理解呼風喚雨和世紀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質疑,為什么說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這一環節我采用創設情境法導入新課,由課題質疑,帶著問題去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要求把預習中勾畫的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后,就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讀一讀,及時糾正讀錯的音,并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地方該注意?如:哲翹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讀到位等,接著讓學生開火車讀、賽讀、齊讀鞏固字音。
3、讓學生交流匯報識字方法及對生字新詞的理解。
4、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字。因為,中年級課標指出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幻”這個字,指出這個字要和“幼”比較注意寫正確,教師邊說邊范寫,需要注意的筆畫用紅粉筆寫出,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學生養成正確寫字姿勢,把字寫工整、清楚,教師巡視指導。
5、默讀課文思考問題。中年級課標中提出,隨著年級的升高,應逐步加重默讀訓練。因此,我讓學生邊默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本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只要進行有效點撥即可,對他們個性化的回答都要給予肯定。對于回答精彩的同學要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們才會增強自信心。學生們通過默讀,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匯報,引導他們找出課文告訴我們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課文是圍繞第一段來寫的,這一句是本課的中心句。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默讀的方式先整體感知課文,帶著問題讀,從而使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精讀課文第1—4自然段,體會變化。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教師范讀第1——4自然段,范讀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能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激起學習課文的欲望。
2、讀一讀,想一想。學生進行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做記號。
3、議一議。學生讀完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感受。
4、根據學生的匯報,我用課件出示重點問題:20世紀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紀使人類的生活發生變化了嗎?怎樣的變化?
(1)讓學生默讀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組內討論。
(2)學生交流,各自談感受,教師做引導。
如:古時候的“千里眼”現在有了,如望遠鏡、視頻。它能讓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還有一些可視電話也是。如:古時候的“順風耳”,現在有了,那就是程控電話,它可以讓兩個相距很遠的人很快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有手機、錄音機都是神話中的“順風耳”。如::古代的人想騰云駕霧,沒能實現,只能靠幻想,而現在我們可以騰云駕霧了。你只要坐上飛機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著飛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F在我們的飛船已經登陸月球,做了很多實驗。
根據學生匯報引導小結后,讓學生展示課前布置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齊讀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話。
(3)20世紀,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自身的生活,這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詩來形容課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币龑W生先從字面上來理解是“忽如”說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很多的梨花都開了。然后聯系上下文體會出20世紀,在整個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導齊讀要讀出變化速度之快,內容之多,范圍之廣。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這一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我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經驗說說二者的區別后就暫且放下,到第四段時又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找出哪些人類登上月球是為了探索奧秘是發現;電視,電話,因特網火車等是發明。這樣學生通過說說、讀讀、找找,主動參與學習,真切、輕松地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5、用贊美自豪的語氣再讀課文,把課文美美的讀一遍。
這一環節我主要采用讀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在讀中感悟,在讀中交流,在讀中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總結、延伸。
師:20世紀,科學技術日益發展、進步,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如何評價這個世紀,如今人們還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們下節課接著學。同時,也請你準備好需要交流的資料,下節課,歡迎你展示。
這樣的疑問,用“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幻想現實。
千里眼視頻。
順風耳電話、手機、
騰云駕霧的神仙飛機。
以上是本人對這節課的初步教學思路,當然,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不能與課前預設的完全一樣,要跟著學情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只有把握學情,“以學定教”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并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并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索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制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閱了許多站,找了許多的有利于本課教學的遠程教育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設備。通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為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索網站,終于找到了視頻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鏈接到課件中,我播放視頻資源,讓學生從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兇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為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絡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頻資源。特別是“凈角”學生平時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些凈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堂課中,我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和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使整個教學非常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盡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教學鵝的步態這段,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并教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學資源資料,用錄像展示、肢體語言的方法啟發學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1、談話揭題,引入本課。
在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把學生興趣提起來,再從舊知識入手,背古詩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布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提出讀書要求,使學生養成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并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
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環節里,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理解凈角出場進一步理解鵝的步調傲慢,我給學生播放凈角出場的視頻,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借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4、體會寫法,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同時注重朗讀指導,借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并布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后面的寫作作準備。
13白鵝。
姿態: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高傲叫聲:嚴肅鄭重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一絲不茍。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了然,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蘋果里的五角星》這是一篇啟智、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且又充滿童趣的文章。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故事: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橫著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五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1-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鄰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新本領,橫切蘋果后里面有顆“五角星”;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講“我”從蘋果中獲得的深刻感受。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是讓學生悟理的部分。
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簡要說說我的設計:
整個教學分三大板塊:
教學一開始,我就從課題入手,直奔重點,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稱這個“五角星”圖案是怎樣的圖案。
這里,我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边@句話,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字“鮮”理解詞語“鮮為人知”的意思,進而讓學生說說這個圖案為什么鮮為人知,人們通常是怎么切蘋果的?聯系學生的實際來感受循規蹈矩的切法,理解“循規蹈矩”。 并過渡:像這樣循規蹈矩的做法、想法,我們平時有很多,文中的“我”也是如此。以此切入,引出文章第一部分的教學,出示對話,抓住對話中的兩個“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對話中小男孩的“別出心裁”,我的“循規蹈矩”。當然,小男孩的“別出心裁”還表現在切蘋果的方法上,在這里,我讓學生親自動手試一試,原因是學生對“攔腰”這個詞理解的不夠透徹,認為橫著切就是“攔腰”,而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對“攔腰”這個詞的意思就有了深刻的體會。接著,引出第四自然段中“我”的想法, “我”看到蘋果里的“五角星”這個圖案后的想法是本文的重點之一。在這里我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交流讀懂了什么,感悟“我”的驚訝之情。這正是蘋果里的“五角星”這個圖案的魅力所在。課上,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竟然”和“果然”這兩個詞的區別,我設計了兩個填空,從而聯系具體的語境體會“果然”乃意料之中,“竟然”系意料之外。
對于“魅力”這個詞,學生通過查字典可以知道指的是很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文中“五角星”圖案的魅力表現在哪呢?這是本文的難點。課上學生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已然了解了這個圖案吸引了“小男孩”也吸引了“我”,那么還吸引了誰?引導學生再讀第五自然段,抓住句子“這個秘密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后……又傳給大家?!边@句話中的三個“傳”進一步理解其“魅力”所在。如果說吸引小男孩的也許是圖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這樣,自然引出圖案給“我”的啟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還是有一點難度的,課上我出示了一個關于李秉哲賣報的故事,讓學生來發現他與其他人做法不同的地方,從而理解創造力,往小處說,有很多種。然后聯系學生已知,通過不同的事例來真正理解創造力,感悟“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整個教學設計的制定,我結合了《名師助學》《補充習題》的有關練習,也嘗試了一些創新的舉動,可以說課上教學基本達成了預定的目標,不過還是有不少遺憾:板書不夠及時,課堂時間沒有把握好……希望各位老師聽課后多提寶貴意見,本人將不勝感謝!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爬山》的第二課時,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大方面進行展示。
本單元的課文重在說理,都是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體事例之中。本課主要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時,父親教育兒子要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這篇課文具體體現了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讓他們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針對學生及課文特點,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
1、我能講出父親說的話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重點)。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體會“青山的沉靜”和“父親的智慧”指什么。(此條預設不呈現在學案的目標一欄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边@節課,我利用導學案的“漁場”功能,在每個環節中充分挖掘適合學生嘗試的學習方法,盡最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交流和反饋能力。借助導學案采用了“三大導學方式”,即:目標導學、學法導學和問題導學,再加上穿插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適時點撥,它們構成了我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統稱為“導學法”。那么,新課改主張的“獨學、對學、群學”就必然成為了本節課的主要學法。
在本節課的重點問題處理上,為了改進閱讀教學結構,我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體裁和寫作思路,準備嘗試運用列表助閱讀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預習、講練和小結。
在“高效課堂”背景下,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定向——導學——合作——點撥——檢測——評析六個環節。具體如下:
第一步:定向(時間大約為5分鐘)。
課堂開始,我設計了“復習鋪墊”這個環節,主要有兩道習題。第一道是復習題“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回憶法來統領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題,考查的是課文第一句話“父親愛,愛,也愛,——尤其是?!庇脕硪鱿挛?,順勢設問“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引入新課,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本課是一篇散文,文章以詩一般的語言向人們描繪出具有“牧場之國”稱號的荷蘭的美麗的田園風情。你看,碧綠的草原,黑白的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的夜,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讀者眼前。作者以描繪荷蘭的自然景物為主要內容,精心選擇一系列意象,營造出寧靜優美的意境,抒發了對荷蘭田園風光以及自由安詳生活的贊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荷蘭風光片的解說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課文描寫的景美、語言美,這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采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詞語引路”為突破口,采用品讀感悟,口語練說,再現情境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品味、感悟課文,體會牧場的美景。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將語言文字轉換成生動形象的圖像,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言語。
本篇課文雖然描述的是外國的異域風情,但是課文所描寫的田園風光和我們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接近的,成群的牛羊、黑色的豬群、成千上萬的小雞……這些都是我們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所以在這方面的理解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的。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契機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荷蘭王國寧靜優美的田園風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不添字漏字,不重復,不破句。了解文章脈絡,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課文中優美的語言,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對荷蘭美景的贊美與向往。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文中的美景和語言美,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
(一)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整體感知。
本課本課是《田園詩情》的第一課時,一上課,我就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并提出讀書的具體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而沒有先進行字詞教學。其實在試教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把文中的生字、新詞和課后四字詞語分層出示,引導學生從字詞的音、形、義三個方面進行學習。如哪個字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等等。我發現,學生通過朗讀、聯系上下文理解和查閱工具書等方法進行預習后,大部分字詞都能理解、掌握,無須教師過多地引導,而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如何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呢?薛法根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中有幾個不講:學生已經懂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讀懂的不講。所以在字詞教學方面,我沒有對每個生字、新詞逐個分析指導,因為通過預習,學生對字詞已經有了一個認知、理解的過程。我們只要抓住學生容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也可與以前學過的字詞進行聯系、比較,來加深對生字的理解,還復習了舊知。在教學課后四字詞語時,我重點指導了“驃悍強壯”的“驃”,從這個字的音、形、意三方面進行學習。因為“驃”字容易誤讀為biao,這個詞的意思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是形容馬兒體魄強健,跑得快,所以借機強調是“馬”字旁。然后用換偏旁的方法復習了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強調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并把“驃悍強壯”的“驃”,和肥膘的“膘”作比較,突出讀音的異同,使學生印象深刻。當學生個別朗讀課文時,我對其他同學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邊聽朗讀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田園風光,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整體感知,進入文本。學習課后四字詞語后,再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說說對荷蘭的印象,這其實也是學生對文本的一個回歸,一個整體感知。這個教學環節這既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對文本的把握程度,同時也為學生的遷移運用文本語言創設了一個情境,盡最大努力落實課堂教學中字詞教學的有效性。
(二)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如何引領學生品讀文字,感受荷蘭牧場的詩情畫意呢?教學第2自然段時,我以“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為切入點,先讓學生欣賞圖片,從“極目遠眺”感受到什么?然后想一想“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讓你感受到什么?腳踩上去有什么感覺?再親手摸一摸絲絨,感受到碧草的柔軟舒適,最后讓學生讀出感覺。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讀一讀這些方法來引導學生感悟荷蘭草原的大、綠、美和柔軟舒適,最后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荷蘭牧場美麗如畫的詩意。
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情境。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即使前方出現了低矮的圍欄,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了溝渠、小溪,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了小山丘、泥沼地,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此時,學生情緒高漲,充滿了對草原、駿馬的向往之情,完全進入了情境。最后想象自己就是這些奔騰在草原上的駿馬!讀出馳騁在草原上的豪情。以圖激情,以讀促悟,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三)關注文章的表達方式。
這篇文章是總分總的構段方式,而“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笔侨闹械闹行木?,其中“牧場之國”則是作者重點描寫的。所以教學時,我先出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荷蘭牧場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學結束時再以“到了晚上,荷蘭的牧場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你又從哪里感受到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呢?”引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最后回歸總結“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一起感受總分總結構的妙處,這就是這篇課文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本堂課重點學習的是荷蘭白天的牧場風光,也就是課文的2、3、4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教學時具體分析指導第2自然段,從具體的詞句中引導感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讀出感情。然后學法遷移,學習3、4自然段,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對文本的解讀除了要知道“寫了什么”之外,還應了解“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運用了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把牛犢比作頑皮的孩子,突出了小牛的頑皮可愛;把老牛比作牛群的家長,寫出了老牛的儀態端莊,這樣寫使文章更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因此,在學習描寫奶牛不同姿態的語句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草原上的奶牛還會干什么呢?你能像作者一樣用“有的奶牛,仿佛?!眮碚f一兩句話嗎?學生掌握了構句方式和規律,說起來有章可依,就不覺得難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還落實到寫,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的讀寫結合。
(一)“讀”領風騷,“讀”中生情。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應該重視朗讀的訓練”。在課堂上,當學生通過默讀,自主學習,充分自讀體會后,我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讓他們讀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我順勢引導“能把你的這種體會讀出來嗎?”學生再讀時已經有了些許進步。接著其他同學可以再補充自己的體會,再讀,這樣,學生們讀得越來越好,而且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體會進行個性化的朗讀。這樣,一節課就在美妙的朗讀聲中度過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感悟到了荷蘭的田園美景。
(二)抓住關鍵詞語悟情。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在教學中,老師如果抓住重點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摒棄繁瑣的分析,取得的教學效果相當好。因為讓學生面對課文一遍一遍地讀書,自感自悟,這種教學手段既簡單,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本課時,當讓學生讀詞語“剽悍強壯”時,剛開始孩子們不理解詞語的意思,我就展示了一幅駿馬奔馳的圖片,接著我繼續問:“你體會到了什么叫剽悍強壯?”學生說駿馬有力、強壯等,然后我引導他們把自己的這些體會讀出來,他們一下子就讀好了……一節課下來,學生從讀中感悟到了荷蘭這個國家的美,連動物都生活得如此愜意,真好!
(三)課件費時,準備不足。
開始的課件播放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讓學生感受體會荷蘭的美麗、祥和、寧靜,但是對學生學習的幫助不大,而且使第一課時的時間更加緊張,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環節在下課鈴聲響了以后才完成。板書時也出現了問題,“田園”寫成了“田原”,這些都說明我在做課件和整個教學過程中還不夠仔細,對教學設計還不是很熟悉,沒有做到熟記在心。特別是過渡語和評價語言還比較欠缺,需要向大家學習。
《尊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2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從內容體會思想。本篇課文抓住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年輕人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學習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現人物的品質。
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在什么時候人都要有尊嚴。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抓住描寫年輕人哈默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為透過年輕人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以及理解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那句話。
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確定為多媒體直觀法、閱讀討論法、以讀代講法、以讀促寫法。
本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質疑問難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讀法、收集材料法。
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課前需做好以下準備:
(一)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尊嚴“的格言。
(二)課文插圖。
這篇課文我計劃1課時完成。我把這課時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饑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么做?(出示課文插圖)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這么做,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求原因的欲望。)。
(二)自學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
1、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書感悟,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讀懂的和不懂的問題。(這個環節是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培養了自學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探究剛才質疑的問題)。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以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重點通過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他自尊、自強的精神。學生在朗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如食物擺在年輕人面前時,從他說的話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當聽說“沒活”時,他會怎么想?當聽杰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又會怎么想?學生在提出問題后又進行朗讀,實現在讀中問、問中讀。(這個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從內容體會思想,加深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學生在讀中問、問中讀,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想,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自讀自問中和文本、教師、同學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情感得到了升華,個性得到張揚。)。
2、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
(1)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出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學生自由暢談后,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和欣賞即興表演“對話”部分。(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杰克遜大叔和年輕人,其余幾個學生扮演逃難人進行現場表演,本課的重難點就在寬松的氛圍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2、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下面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設計意圖以及教法學法進行具體闡述。
課堂教學過程如下: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的好,能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我課件播放20世紀出現了新生事物的錄像資料,引導學生們說一說,從而引出這些是20世紀出現的,有人就把20世紀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師板書,生讀題。理解呼風喚雨和世紀的意思,然后讓學生質疑,為什么說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這一環節我采用創設情境法導入新課,由課題質疑,帶著問題去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并要求把預習中勾畫的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后,就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讀一讀,及時糾正讀錯的音,并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地方該注意?如:哲翹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讀到位等,接著讓學生開火車讀、賽讀、齊讀鞏固字音。
3、讓學生交流匯報識字方法及對生字新詞的理解。
4、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字。因為,中年級課標指出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幻”這個字,指出這個字要和“幼”比較注意寫正確,教師邊說邊范寫,需要注意的筆畫用紅粉筆寫出,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學生養成正確寫字姿勢,把字寫工整、清楚,教師巡視指導。
5、默讀課文思考問題。中年級課標中提出,隨著年級的升高,應逐步加重默讀訓練。因此,我讓學生邊默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本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只要進行有效點撥即可,對他們個性化的回答都要給予肯定。對于回答精彩的同學要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們才會增強自信心。學生們通過默讀,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匯報,引導他們找出課文告訴我們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課文是圍繞第一段來寫的,這一句是本課的中心句。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默讀的方式先整體感知課文,帶著問題讀,從而使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教師范讀第1--4自然段,范讀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能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激起學習課文的欲望。
2、讀一讀,想一想。學生進行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做記號。
3、議一議。學生讀完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感受。
4、根據學生的匯報,我用課件出示重點問題:20世紀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紀使人類的生活發生變化了嗎?怎樣的變化?
(1)讓學生默讀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組內討論。
(2)學生交流,各自談感受,教師做引導。
如:古時候的“千里眼”現在有了,如望遠鏡、視頻。它能讓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還有一些可視電話也是。如:古時候的“順風耳”,現在有了,那就是程控電話,它可以讓兩個相距很遠的人很快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有手機、錄音機都是神話中的“順風耳”。如::古代的人想騰云駕霧,沒能實現,只能靠幻想,而現在我們可以騰云駕霧了。你只要坐上飛機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著飛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F在我們的飛船已經登陸月球,做了很多實驗。
根據學生匯報引導小結后,讓學生展示課前布置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齊讀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話。
(3)20世紀,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自身的生活,這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詩來形容課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币龑W生先從字面上來理解是“忽如”說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很多的梨花都開了。然后聯系上下文體會出20世紀,在整個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導齊讀要讀出變化速度之快,內容之多,范圍之廣。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發現’和‘發明’有什么區別”這一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我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經驗說說二者的區別后就暫且放下,到第四段時又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找出哪些人類登上月球是為了探索奧秘是發現;電視,電話,因特網火車等是發明。這樣學生通過說說、讀讀、找找,主動參與學習,真切、輕松地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5、用贊美自豪的語氣再讀課文,把課文美美的讀一遍。
這一環節我主要采用讀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在讀中感悟,在讀中交流,在讀中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師:20世紀,科學技術日益發展、進步,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如何評價這個世紀,如今人們還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們下節課接著學。同時,也請你準備好需要交流的資料,下節課,歡迎你展示。
這樣的疑問,用“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幻想現實。
千里眼視頻。
順風耳電話、手機、
騰云駕霧的神仙飛機。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筆下生輝。這次的習作要求是把自己搜集的民間傳說寫下來,這既是與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相符合,又是這次口語交際的延續。從教材的安排來看本次的習作設計并非某一節課實施過程的具體設計,而是要把這次習作融在一個“大過程”中,這個過程既包括了課外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又包括了跟大家交流信息,最后才是寫作。
本單元學習課文有神話、童話和傳說故事,學生對于這三類傳說故事的區別有了一定的認識。四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進行獨立寫作文是可以實現的。而傳說故事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學情的分析,以及“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教學維度我設計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知道民間傳說中要介紹清楚:主人公是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兒?
2、激勵學生大膽想象,從而編寫出有趣的、感人的民間傳說。能把語句寫通順、流暢,把有趣、感人的部分寫具體。
3、能相互修改和自己修改民間傳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喜歡讀、講民間傳說。
2、使學生喜歡寫民間傳說。
3、愿意把自己編寫的民間傳說講給別人聽。
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制定教學重點:如何抓住傳說故事的主要情節來寫。教學難點:如何把傳說故事有趣、感人的部分寫具體。
為了創設一個良好的說、學氛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圓滿的完成這次的教學任務,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激趣法:先通過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寫作欲望。
2、點撥法: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適當點撥、誘導。幫學生指出、歸納編童話的方法,而不是將寫作方法強加給學生。
3、分組合作法:學生分成4人小組交流,暢所欲言。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這次寫作任務,我將采用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法:教師盡量少說,大量讓學生說,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氛圍。
2、互說互評法:學生講好的故事,無論句、段、篇,哪怕是一個詞,教師也要及時予以表揚鼓勵。
3、學生修改法:說中改、評中改,提高學生口頭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進一步錘煉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的寫作表達技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應減少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因此,習作教學應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堂,啟迪他們的寫作靈感,大膽想象,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使學生們快樂的寫作文。為此我打算這樣來安排教學:
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渠道收集民間傳說故事。
(一)激趣導入
興趣是學生作文的一種內驅力,習作指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所以,一開始我就興奮地告訴學生:咱們班這段時間有好些同學都在搞創作,出了好些書,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今天。我準備集合全班的智慧共同編一本書叫《美麗的民間傳說》。這樣就會在一開始緊緊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緊接著我的話題一轉,告訴學生:要編好這本書,可不容易。首先,咱們得要收集這些民間傳說。順著這個話題,問學生:課前大家已經收集了不少的民間傳說,誰能給大家說說這個傳說的名字,你又是通過什么方式收集到得。這樣既檢查了課前學生的準備工作,又讓學生了解了可以從什么地方尋找寫作素材,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言語交際,引導自主表達,教給寫作方法
在導入部分學生的寫作興趣已經被很好的激發出來了,所以整個習作課我會順著編書這根線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咱們第一步已經選好了要寫的材料,那么第二步就是要把它寫下來。那怎么的故事你才會喜歡讀呢?引導學生明白一個故事首先必須是完整的,然后還要寫得生動具體,大家才會喜歡。
寫作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還得讓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本單元學習的民間傳說就是學生可仿可學的范文。接著,我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重陽節的傳說》《牛郎織女》兩個故事,想象它們都有哪些內容?我相機引導學生歸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肯定有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這些要素,而這個事件又是由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組成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寫作中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當然故事寫完整了,還是不夠的,要吸引人這個故事必須是生動有趣或者感人的。如何讓學生把民間傳說的有趣感人的部分寫具體呢?這是本次習作的難點。為此我讓學生再回到《牛郎織女》這篇課文中,知道作者之所以把這個故事寫得生動、感人做到了以下幾點:
1.主人公只有兩三個,不多,選擇主要的情節寫。
2.能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言語寫得生動,把故事的經過寫得很具體。
3.大膽的想象,加入了自己創作的情節。
接著要求要學生把自己收集的故事在小組內說說,并按照上一個環節歸納的一個生動的故事要注意的幾點去說故事和聽故事。最后小組選出一個講的最生動的同學在班里說。學生說中評,評中說,充分發揮群體學習的優勢,取長補短,在互議互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也適時提出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下一步寫故事的自信心,并進一步鞏固寫作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讓學生明確寫作要求,激發學生對寫傳說故事的喜愛,又能進一步讓他們感受到說故事的快樂。同時鼓勵好生在說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可以加入自己的設想,又讓后進生生在聽了其他同學的故事后,有內容可寫,讓他們覺得寫作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三)課上評改
在解決了寫什么,怎么寫?這兩個問題后,學生對于民間傳說的編寫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新課標說:要重視學生的評價和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這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是大有益處的。所以在學生寫好后,我告訴學生,好文章是改出來的?,F在把你們寫的故事編成書還不行,必須要進行多次修改。接著指導學生在小組內評改,并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個步驟:
1.組內交流:互聽、互評,看誰寫得最有趣、最感人。
聽評要求:
是否聽清楚主人公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
這篇故事有趣嗎?感人嗎?你最欣賞編寫的哪部分內容?
有沒有介紹不清楚的內容?有沒有說得不通順的地方?幫助同學改一改。
2.根據同學建議,修改自己的傳說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聽的同學能夠有目的的聽,并且在聽過之后幫助同學修改故事;讀故事的同學則能夠將他人提出的建議認真聽取并努力改好自己的小故事。而這些也恰恰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必備的好品質。
(四)成果展示
1、裝訂民間傳說故事集:以小組形式進行,在全班交流,傳閱。讓學生體驗到寫作的成就感。
2、給家長讀一讀自己的杰作,這樣對于激發學生寫作欲望和建立學生寫作信心都會有很好的幫助。
總之,整節課我都注意給學生自由的空間,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盡量激活學生練筆的積極性,讓學生樂說、善說,進而達到樂寫、善寫。
該文是新課標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里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x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第一課時目標如下:
1、通過預習,自主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棚架、風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點:引導生隨文章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難點: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課前布置生熟讀課文,自學字詞,圈點出疑難之處,同時寫下讀文后的感受
(一)開門見山,點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梳理課文
1、導入:昨天請大家回去熟讀課文,你們都讀了嗎?今天有沒有信心在課堂上讀好?接下來就請你們來展示風采了。
[此處激勵士氣]
2、學習1、2兩段
(1)自告奮勇讀1、2兩段,請其他學生說這位同學的優點,并給他一些好建議。
(2)這兩段話描寫了什么場景?(可聯系插圖)
師生小結板書:瓜藤攀檐鮮花輪放雨后春筍(聯系課文具體句子,讀之,簡之)
(3)閉目想象場景
2、學習3、4兩段
(2)這段話又寫了什么場景?
小結板書:雞鴨覓食
[學會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總結經驗,這也是一種自學能力的培養]
3、學習5、6兩段
(1)請坐得最端正的xx同學來讀5、6兩段話,余生閉目想象畫面。
(2)你看見了什么場景?
板書:愜意晚餐蟲唱夢甜
4、回顧全文場景,齊讀板書,找出場景相關時間
齊讀末段,呼應全文
(三)質疑問難
生自由提問,師生討論解決
相機指導一兩個句子,通過讀來體會鄉村之美,感受作者自然而然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喜愛之情。
(四)再書感受
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美妙的句子,請你再把課文慢慢地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補充在昨天預習時寫的感受后面。
(五)布置作業
1、詞語抄寫一遍
2、生字2遍
(此處以檢查自學情況為目的)
1、整理課文,提出場景,或者解決疑難,通通圍繞閱讀展開,總體思路無誤,具體實施后覺得還可多讀,在朗讀指導上多下點功夫,以讀悟文,以讀體情。
2、學生回答問題聲音低沉,是否平時的我過于生硬嚴厲?民主!幽默!
3、某些環節的全體參與度不足,問題設計應更有梯度,教學語言應更生動淺顯,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分分秒秒有事可做。
1.四上教材:
先來說說教材。今年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編版語文教材,我們都知道,部編版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閱讀、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因此,在整個學期的教學當中,應該盡量透過課文,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同時加大學生的古詩詞教學。
在這一冊教材中,共有八個單元。內容涉及自然奇觀、中外童話、觀察發現、神話故事、多彩生活、人間真情、愛國立志、歷史故事等?!队^潮》是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奇觀”,由《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4篇課文和《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組成。本單元的學習要素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
最后的習作是:向同學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因此,我們在整個單元的授課中,要在每篇文章教學中滲透寫景作文的教學,同時也要引入類似寫景文章的學習和寫景古詩詞的積累。
2.《觀潮》這篇課文: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文章。通過作者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文章從“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三個方面寫了錢塘江大潮這一雄奇的景色。
(二)學情分析。
下面是學情分析,簡單講講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
首先,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因此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其次,由于這一課生字詞較多,而且又是開學第一課,學生可能還不能馬上進入狀態,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會在字詞意思的學習上多花點時間,同時也要求學在上這一課之前必須做好預習工作。包括:讀課文、認識生字、查找字詞意思等。
(三)教學目標。
結合小學課標要求、新教材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觀潮》這篇課文我將設計兩個課時的教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寫田字格內的生字,會認綠線格內的12個生字,理解“籠罩”、“逐漸”等詞的意思。
3.學習第一小節的寫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涌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5.通過觀潮人的描寫學習,體會側面描寫的好處、嘗試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
(四)重點難點。
重點:
1.通過學習,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感受大潮涌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難點:1.邊讀邊想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涌來之時的雄偉壯觀。
(一)教法。
1.教學中,我將使用朗讀法,即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老師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進行朗誦。當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使用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視頻感受真實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二)學法。
1.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首先,課前預習一定要學生單獨完成。其次,在上課過程中要通過多提問學生來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后,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寫景的作文能力。
(一)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主要分為:課前預習、課程導入、詳細教學內容、課堂小結、課后拓展、教學板書六環節。
(二)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預習課文。
2.再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詞圈出來,并嘗試通過查字典解決。
3.“——?”用問號劃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課注意聽。
(三)課程導入。
1.在黑板上書寫“觀潮”二字,并分別詢問學生“觀”是什么意思,“潮”是指哪里的潮?然后引出錢塘江大潮。
2.順勢列舉出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的對錢塘江大潮的贊美詩句。
比如: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K軾;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畎?。
3.本文作者是如何贊美錢塘江大潮的?文中有一句話,請學生找出來。從而引出全文主旨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p>
4.板書:天下奇觀。
5.那究竟何種景象能被稱為天下奇觀?作者又是如何來寫天下奇觀的?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四)教學內容。
1.生字詞學習。
教師指名讀,并相機正音。
2.將這些詞語放進文章的句子中,再讓學生開火車讀。
3.從這些句子中,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句子分別是描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這些景象,你一定有印象深刻的畫面,指名讓學生分小節進行朗讀。
第一段學習:主要掌握寫景文開頭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
4.再回到文章第一段:讀一讀、品一品第一段這樣的開頭,好嗎?好在哪里?讓學生自己讀,同學之間交流。然后引導學生回答:這樣的開頭言簡意賅、點明中心、深入人心、讀來簡短有力。
5.引申到寫景作文:其實很多經典的寫景文章,都喜歡使用這樣的開頭。
比如:我們在三年級上冊學習的第十八課《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句就是“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p>
接下來,課文就描寫西沙群島如何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如何可愛。
再比如有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黃果樹瀑布》,第一句就是“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p>
今后我們在寫景時,也可以用這種干凈有力的開篇。
綜上,作者開篇點出“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接著他先寫了潮來前,再寫潮來時,最后寫潮來后。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潮水的變化。(此時板書)。
第二段學習:找關鍵詞,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1.默讀第二段,畫出潮來前,江面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2.除了寫潮來前的平靜,還寫了什么?
3.結合第二段每一句話,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賞析。
第三、第四段學習:
1.朗讀第三、第四自然段。在朗讀前關注文中的小泡泡。引出這兩段的閱讀要關注兩點:樣子和聲音。
2.談談讀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感受。
3.利用表格,讓學生整理第三、第四段時間、地點、潮聲的變化,潮形的變化來感受潮水浪潮撲過來之快、潮聲之響、潮形之壯闊。
時間、地點潮聲的變化潮形的變化。
午后一點左右,遠處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過了一會兒,東邊響聲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很快,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再近些,兩丈多高的水墻。
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
4.引導學生欣賞欣賞第三、第四段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并順勢引導學生看著表格進行背誦。
第五段學習:
1.朗讀第五自然段,提問學生還有哪些詞用得好。引導學生關注“還在”、“依舊”“好久”“已經”等詞。賞析他們的妙處。
2.呼應首段,難怪作者會寫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p>
學習側面描寫——觀潮人。
1.提問學生作為天下奇觀,作者觀到的僅僅是潮嗎?還觀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文中側面描寫的句子。
2.提問學生為何需要側面描寫,從而引出側面描寫的作文。
3.再一次呼應首段,這么多人看,就是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為被稱為天下奇觀?!?/p>
(五)課堂小結。
1.提問學生“寫景文章應該如何讀?”從而引導學生概括出“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
2.提問學生以后如何寫寫景文,從而引導學生概括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第一段開門見山、修辭手法、側面描寫。
(六)課后拓展。
結合自己暑假的經歷,模仿這篇文章的寫作方式,寫一篇寫景文。
(七)教學板書。
1.觀潮。
潮來前——平靜。
天下奇觀——潮來時——洶涌澎湃。
潮過后——余波未平。
1.由于不了解學生學情,因此,很多教學引導布置能否順利進行。
2.學完這篇文章,練筆是個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因此要妥善安排好授課時間。
3.第一次與學生磨合,一定要抓好課前預習工作,并在課程中利用恰當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今天,感謝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的牽線搭橋,讓我們相聚在這里,我代表全體教職員工真誠地歡迎各位老師,你們的到來,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生機,為師生增添了一份幸福。感謝領導給予我們鍛煉的機會,為我們搭建溝通對話的平臺,感謝老師們的認真傾聽。下面我就對這堂課的設計意圖與大家交流。
當初選擇《萬年牢》出于三點考慮。一是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在這樣公開的場合上略讀課文,我需要嘗試。二是因為網上沒有發現這篇課文的課堂實錄,一些教學設計也都是非常簡單的,而我需要的是更具有原創性的教學。三是因為在閱讀教材時發現課文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三個“萬年牢”做,而我的想法是讓我的課堂樸實一點,簡單一點。在研究的過程中才發現其實沒那么簡單。
1、課前讓孩子們聽歌曲《冰糖葫蘆》的mtv,讓他們有一種新鮮感,繼而產生一種好感。然后圍繞冰糖葫蘆歌曲和圖片進行談話,從而進入課文。第一次試講,光讓孩子聽歌曲,然后以一幅誘人的冰糖葫蘆圖吸引孩子,通過說感受讓他們更靠近冰糖葫蘆,喜歡冰糖葫蘆,從而能夠更快地走進課文,走進“萬年牢”??珊⒆觽冋f感受時,涉及的只有一種想法,想吃糖葫蘆。我們教研組的老師認為,給孩子欣賞圖片的時間太短,他們還來不及有什么感受。于是我們設想在聽歌曲時,同時欣賞一組糖葫蘆的圖片,這樣孩子們的想法感受可能會更豐富,可結果還是一樣。孩子的興趣點是吃。再說,這些圖片與課文的內在聯系也不大。那天,王老師給出了主意,就用馮曉泉的mtv。
2、對三個萬年牢的理解,都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是就這個句子本身來理解“萬年牢”,第二步再聯系課文作具體的理解。比如說第一個萬年牢,讀著讀著,張老師覺得很奇怪,父親為什么給糖葫蘆起“萬年牢”這個名字,你再讀讀這個句子,能幫父親說說理由嗎?孩子們說理由的過程,就是對第一個萬年牢的理解。孩子們,父親為什么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在這里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學會針對問題有選擇地圈圈畫畫,并且適當做一些批注。培養學生讀書時眼到、手到、心到、口到的習慣。努力做到多種感官并用,集中精力學習。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字里行間,從具體的描寫中感受父親是個辦事認真、實實在在、講究商業道德的人。
3、在理解第二個萬年牢時有一個環節,讓孩子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走正道的生意人。這是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了解的,一方面讓孩子了解什么是走正道?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挖掘生活中走正道的生意人,感受生活中的美。因為孩子看到太多的坑門拐騙的事情,如果讓他們說說身邊的生意人,他們會羅列出一大堆不正經的生意人。一直以來我都是這么想,我不希望孩子接觸太多負面的東西。所以讓孩子觀察社會生活,總是選取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讓孩子在了解社會過程中,受到健康風尚的熏陶感染。當然,孩子也應該知道“丑”,只是我們的孩子畢竟小了一些,我總想首先用美去占據孩子的心靈,從而引發他們去崇尚美,追求美。
4、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于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把教學內容蘊涵在任務之中,學生的心理得到了滿足,得到了尊重,學生自然會非常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被調動起來了。讓孩子再現父親和老板對話的情景,這個任務驅使孩子去閱讀,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斷,去構思,去創造。任務驅動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一個創造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再現當時的情景,學生必須認真閱讀課文,把父親做人做事的態度鉻記在心。在小練筆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徹底的人文熏陶。學生所寫的內容,是他對道德的一種判斷,是他的真實想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文與道同構共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諧統一。通過對空白點的挖掘,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共落到實處。王崧舟先生說過如何來烹調語文味十足的課,它需要哪些佐料?品詞是的,誦讀是的,練筆也是的。
5、本來在小練筆結束后,我們過渡“面對老板的行為,認真實在的父親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辭去了這份相對走街串巷來講比較安逸的工作,辭去了這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籃叫賣”的日子。孩子們,父親“提籃叫賣”意味著什么?”有的孩子說:“意味著父親的收入得不到保障?!薄耙馕吨赣H會更加辛苦,風里來雨里去?!?/p>
孩子們,父親走街串巷,提籃叫賣,是那么的辛苦,“父親心里苦嗎?”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指引。生活中誰不會碰到困難,關鍵是面對困難的態度??鬃釉浛洫勊膶W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币苍S有人會說,生活就是這樣,窮日子富日子都得過,那有什么辦法?顏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夠忍受這么艱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為苦,哀嘆抱怨的時候,顏回卻不改變他樂觀的態度。我們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了解父親提籃叫賣的辛苦,重要的是父親面對這些困難的態度。父親寧愿過著這種清貧的日子,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的心中自有一番樂土。這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做事的一種態度,做人的一種態度。因為時間有限,再說畢竟是一篇略讀課文,你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那是不可能的,要舍得放棄。于是,我們就把想要表達的內容盡可能地隱藏在老師的評價語里,希望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能夠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一點影子。
5、文本三次出現“萬年牢”,這三處“萬年牢”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
萬年牢的產品質量贏得了生意的萬年牢,萬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誠實、守信的“萬年牢”的人品。父親如何能做出品質上乘的萬年牢?那是因為他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我本來以為,金玉良言不能再三重復,否則,就會成為陳詞濫調。我們要告訴孩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到第三處“萬年牢”已水到渠成,無須再多言,我只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我想,一切盡在不言中。事實上,我們太理想化了。孩子,畢竟才四年級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完全具備這種整合的能力,他們對這三個萬年牢的理解還是一塊一塊的,需要我們引導把分散的珠子串聯起來。所以經過討論,我們對三個萬年牢又進行綜合,三個萬年牢之間有什么聯系?那天我在試講的時候,一個孩子說得非常精彩,做糖葫蘆做生意就是在做人。
有些老師可能會有些疑問,你的教學中哪里體現出略讀課文,抓的點也不少,挖掘得也不淺。雖然,略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么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不加總結與反芻,讀到的東西就會成為過眼煙云。事實上,粗知不等于淺知,粗知不等于少知。我們說,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比如今天讓學生思考“父親為什么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時,我們重點抓了兩個句子,“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薄案赣H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寶盆上的光圈?!睂W生對字詞句進行了品讀,像“一點兒、都要、甩”等,在這個品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明白了父親能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是因為父親選料嚴,工具好,手藝精,這個品讀的過程,更是在為理解父親的認真實在做服務。因為父親的認真實在才會做出這么好的糖葫蘆。通過重點精彩部分賞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粗知”,賦予了“粗知大意”比較豐富的內涵。
做為小學語文老師,我深知語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讀寫;最要進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小學二、三年級的學生是培養其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三、四年級是奠定寫作基礎的關鍵時期;整個小學階段是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可塑時期。錯過了這些機會,學生進入了小學高段或中學,老師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而學生最重要的閱讀就是讀經典,讀那些讀了一輩子也忘不了的經典詩文,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曾經滄海難為水”的閱讀境界。當然了開展經典誦讀,更有利于使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專家認為,“道德”、“品性”、“氣質”等重要價格素養,很難“教”成,靠的是“陶冶”、“熏習”或“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培養出來。
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讀詩,因為古詩教學就是“三分悟,七分讀?!弊寣W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入境入情,“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體察中悟情,在展開想象中融情,在參讀品位中升情。
1、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此,課堂初始,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孩子們,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于轉學、升學等原因兩人要分開了,你的心里會怎么想?直接深入到學生內心,揭開朋友間的不忍離別之情。
師:是啊!我們現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后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送行餞別就成為表達深厚情誼的一種習俗。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兩位朋友,正在惜惜離別。今天我們學習20課《古詩兩首》的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這樣很自然地過渡到學習古詩的情境中,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導法?!按罅空b讀古詩文”的關鍵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誦“量”。因此,在課堂中我采用了古人送別三部曲,既折柳、飲酒和唱詩。抓住“柳”字,讓學生感受渭城柳色的樣子,來表達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接著圍繞千古名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敝械娘嫴煌甑木苼肀磉_兩人的深厚友情。最后進行配樂朗讀《陽關三疊》,進而師生同唱《陽關三疊》一曲。
3、引背。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詩、感悟、配樂朗讀、想象等形式,再加上學生也掌握了一些讀詩方法,平長仄短的規律,在一遍遍的誦讀聲中,在一次次的體驗之際,不斷誦讀進而達到課堂上背會這首詩。
4、活用。就是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體驗,注意創設一定的情境,指導學生在口頭表達中、作文中比較恰當地運用古詩。但教師不作過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規定,以免學生望“詩”生畏。實踐證明,效果還是不錯的,有小部分學生能引用古詩,寫出精彩生動的作文,還有部分學生能嘗試著寫出一些有點詩意的小詩來。
《欲速則不達》一課是北師大出版社四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內容是“快”與“慢”?!翱臁迸c“慢”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快”是相對于“慢”而言,“慢”是相對于“快”而言,主觀感覺起很大作用。在《挑山工》中寫登泰山的人,一路賞景散心,不覺時間匆匆流過;《欲速則不達》中急于往回趕的齊景公盡管有好車良馬,還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來不及。本單元的課文不僅僅向孩子們說明了要正確認識快與慢,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解決“快”與“慢”的矛盾的一些方法,應從主觀上努力,一是要樹立時間意識,有明確的目標,如本單元的課文《和時間賽跑》;二是想方設法提高效率,如果說《效率專家爸爸》是從正面來說明這個問題,那么本篇課文《欲速則不達》則是從反面來揭示不重視方式方法所造成的結果;三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如課文《挑山工》中所提到的挑山工。珍惜時間,合理支配時間,就是珍惜生命,提高生命的價值。
本班學生通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和語文科的學習能力,如:孩子們已經養成了課前預習新課文的習慣,大多數孩子能夠通過預習,借助各種教輔資料,自己認識生字新詞,從而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通過對《增廣賢文》等傳統經典的背誦,具備了初步理解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通過本單元對《挑山工》的學習,孩子們初步建立了珍惜時間,堅持不懈的意識,卻不一定完全明白如果一味強調時間上的快,也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1)掌握七個生字及其組成的新詞。
(2)熟讀古文和譯文,對照著理解古文文意。
(3)了解課文內容,明確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欲速則不達。
(1)通過反復讀,熟悉古文和譯文,對照著理解古文文意。
(2)通過自悟、討論、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蘊藏的深刻含義。
(3)課后延伸閱讀,提高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
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悟出道理,在生活中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1、通過自悟、討論、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蘊藏的深刻含義:欲速則不達。
2、熟讀古文和譯文,對照著理解古文文意。
1、課前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讀懂課文中所講的故事。
2、導入:
前邊我們學習了課文《和時間賽跑》,知道時間對我們每個人的寶貴,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提高效率,不要讓時間老人從我們身邊偷偷滑走后,我們卻還一事無成。這一單元我們的主題是快與慢,那么我想請大家思考:到底是快好還是慢好?從而引出課題并板書。
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和學過的兩篇課文,孩子們都有對“快”與“慢”的認識和理解,老師并不加以評論,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讓孩子們通過讀課文,從中去尋找答案。
3、初讀課文,首先讓學生對文中所記述的人和事有具體的把握——寫了哪些人?哪個人是主要人物?記了一件什么事情?——這是學生閱讀這樣的文章必須完成的任務,其次通過請學生復述課文,檢查學生對課文大意的掌握情況,如果說讓學生對文中所記述的人和事有具體的把握是讀懂文章的基礎,那么請學生復述課文則是對初讀的檢驗和提升。
4、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深一步的哲理理解,這是本課要引導學生理解的重點和難點。而要理解欲速則不達這個成語的深層含義,就首先要讓學生能設身處地的了解景公當時的心情變化,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我是這樣做的,請學生自由讀,用橫線畫出文中表現景公兩次由于焦急而做法不妥的句子,讀一讀,悟一悟,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后再進行反饋:
(1)第一次:
騶子駕車跑了大約幾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騶子駕得太慢,就奪過韁繩,親自趕起車來。(指名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在這里,我抓住了心急如焚這個詞語幫助孩子們理解景公當時的心情。我請學生說說自己找到的句子,并用小黑板出示,把心急如焚一詞用紅筆書寫。理解這個詞語的含義是體會景公心情的關鍵之點,我運用了3w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首先,是什么。我提問學生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你從中讀懂了什么?(心急如焚的意思是心里非常著急,好像快要燒起來一樣。)。
在理解了心急如焚的意思之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景公為什么心急如焚?讓孩子們通過聯系上下文,知道景公心急如焚是因為丞相晏嬰病重,危在旦夕,景公很愛惜人才,想趕回去見他最后一面。
最后,怎么樣。我想學生提問:在課文中找出景公有多急?你覺得景公這樣做聰明嗎?從而讓學生得出這樣的結論:景公性子太急,他親自趕車是很不聰明的,因為韓樞是騶子,騶子就是騎馬趕車技術很好的侍從了,景公平時不駕車,他的技術肯定不如韓樞,所以,景公這樣做不聰明。
在此基礎上,為了訓練孩子們的發散性思維,也為了讓孩子們更加全面的認識景公,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對齊景公的行為你有什么新的理解?(無論后人覺得齊景公如何愚笨,但他的愛才之心是不能否定的,他愛臣如子,很惜才。)。
。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蟋蟀的住宅》。
一、說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看書的習作實踐中去。
二、教學目標。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文,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說明方法,所以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不把學生掌握說明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本節課中重點達到以下學習目標。知識目標: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同時體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
難點:讓學生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說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流程。
如何轉換學生角色,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經過。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學生會非常自豪,能踴躍地說。再加之已經學過《明明上學》一文,學生已經知道蟋蟀的歌聲動聽,對蟋蟀的可愛、有趣早已銘記在心。這樣二者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舊知遷移,為學生轉換角色,改變學習方式作準備,也為學生發展口語作準備。
這樣讓學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聯系起來,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在導入課文后,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每個學生要先認真讀書,體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或怎樣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復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并且估計一下,其它小組的同學有可能向你們提出什么問題,該怎么解答。學生在自讀自悟幾分鐘后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共同推測一下其他組同學會提的問題,一起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樣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就真正達到人人動口讀書,用心體驗,實現人人自主學習,而不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一言堂,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達到設計理念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學生把自己轉換成蟋蟀這個角色,匯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時,就有可能根據自己在讀中的感悟,用朗讀勾畫批注法,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體會介紹,也有可能會根據課文內容繪制示意圖介紹。在聽完介紹后,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這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時更認真,在本小組交流討論時更合作、更投入。在學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難時教師適時點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自主質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實現設計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在此過程中適時出現cai課件,蟋蟀住宅的資料、圖片。)。
由于通篇采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渾厚的興趣,在匯報蟋蟀住宅經過時,學生除了邊朗讀邊談體會,還很可能會自然而然轉換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動作介紹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轉換角色的同時,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就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在這一過程中相機出示cai課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交流,已經激發了學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贊揚之情,就進入拓展延伸、情感升華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于作者的相關資料,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把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鼓勵學生用我筆寫我心,暢所欲言。然后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讓學生有準備地說一段話,實現讀、寫、說結合。
六、說板書。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因此我的板書簡單明了,課文的內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后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里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后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后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后,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4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