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我個人職業發展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我不斷成長和進步的動力所在。以下是一些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而進行的教學反思和改進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五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收集查閱陸游的相關資料,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一、激趣導學。
(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大家知道宋朝嗎?(知道)在那茍延殘喘的南宋,一個除夕之夜,一位85歲的老人,在燭光明滅之中,僵臥病榻,老淚縱橫,手指北方,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斷斷續續地說出了自己的遺囑(學生如不明白,可改為臨終遺言),大家猜猜,他遺囑的內容是什么呢?(學生猜測:可能是擔心子女,也可能是財產的分配)。
教者評價正確與否。
是啊,他臨終之時,只寫了一首七言絕句,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卻包含了他最熾熱的情感!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老人——陸游,學習他的絕筆詩——《示兒》(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這是一首特殊的詩,描寫的是陸游臨死時瞬間的感受,流露的其實是作者一生情感的積淀,可謂一首詩,一個人。用當時的情景再現,學生的猜測開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奠定了他們的感情基調。
二、自主學習。
(一)文識。
1、交流預習:說說你對陸游的了解吧!請你把收集到的有關陸游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詩言志,歌詠懷”,陸游在詩中流露的深沉情感與他所處的環境的有著極大的關聯。因此,想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就必須了解詩人及創作詩歌的背景。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笆緝骸笨梢哉f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教師配樂范讀,正音,句讀(多媒體課件)。
祭(???)乃(????)。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播放音樂)。
遵循老師的讀法,朗讀詩歌,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注意詩句的內部停頓。
4、學生代表有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從教師范讀到學生練讀,再由學生匯報讀到正音,掃清字詞障礙,為感情朗讀做好準備。
(三)釋義:
粗通詩意:
1、組織學生再讀古詩,自學古詩,體會詩意。
2、教者引導釋義第一句(多媒體課件)。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2、學生結合書下注釋,參考書自主完成釋義,教師糾錯。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熬胖萃敝溉珖y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岸ā逼蕉?,收復?!爸性被春右员北唤鸨碱I的地區。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盁o”同“勿”,不要?!澳宋獭蹦銈兊母赣H。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指名朗讀。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釋義第一句,然后學生遵循教師的方法,以自學為主,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查字典、看注釋、查找資料,學生是完全可以讀懂詩句,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合作探究。
1、細品詩意。
了解了詩意,那么現在請大家再認真讀詩,仔細品味,從詩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詞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學生先自己品讀畫出有關的詞句,然后小組交流,教者指導,參與其中。
2、組織全班交流。
(1)從“元知”“但悲”對比寫出詩人愛國之情,死對他來說無所畏懼,唯一掛念的是祖國的統一大業。
a、課件出示地圖,用色塊標識淪陷的土地:此時的中原大地是怎樣的情景?
b、此時在陸游的心中只有一個聲音,那是什么?(板書:悲)。
c、體會詩人“悲愴的心境”:
師:看我這一生立志為國破敵----。
出示:少年陸游---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壯年陸游---天下可憂非一事,書生無地效孤忠。
老年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設計意圖:出示詩人在不同時期的卻擁有共同主題的詩句,師生引讀,使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下感受貫穿詩人一生的愛國情懷。
d、激情引讀。指導朗讀:面對死亡,坦然自若,體現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但對國家他卻念念不忘,這種愛國之情是多么執著、深刻呀!讓我們帶著這種敬佩之情讀一讀。(師讀前部分,生接讀后面詩句)。
(2)三、四句詩文表達出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了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引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a、師: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淚胡塵,大好河山無顏色,而今就要撒手歸去,只盼得——(生讀)。
b、師:想我神州陸沉之恨猶未雪,平生志業百無一酬,而今就要撒手歸去,只盼得——(生讀)。
c、師:一切都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只盼得——(生讀)。
3、最后小結:一個“悲”字讓我們體會到了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讓我們從他的“悲之切”中體會到了他對國家的“愛之深”。
(板書:忠)詩人胡應麟曾謂此詩“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毕旅婢妥屛覀冿柡钋樵賮碜x這二十八字。)。
4、此時此刻,陸游的二十八字愛國詩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學能飽含深情的背誦一遍。
設計意圖:當閱讀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學生的目光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強烈地想去追究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更豐富的內容,新的閱讀期待由此產生。在閱讀過程能隨陸游的悲而悲,隨陸游的盼而盼,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真正進入學生心中,這份因語言文字而帶來的感動最終沉入學生的生命,達到誦讀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陸游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他的詩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我們里看一下他的另外兩首愛國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課件出示這兩首詩并出示部分注釋,引導進一步了解陸游的愛國情懷。)。
你讀,你看,無論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著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情和壯志難酬的悲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這位偉大的人,這位感動中國的先輩。
設計意圖:巧妙地引用一些相關詩詞作為補充。這樣,課內的知識就和課外的知識互為補充,構成完整的結構。這無論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是對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都有很大的好處。這種做法同時還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向縱深處挖掘課文的內涵。
五、總結全文。
結束語:(播放音樂)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這位老人留下的遺囑是什么了嗎?它是陸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是對祖國重新統一熱切地盼望,是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的愛國激情?。ò鍟簮蹏椋?。
設計意圖:言為心聲,有如此詩歌,必有如此詩人。結尾處,再贊詩人,再讀詩歌,詩人合一,與開篇照應,余音裊裊。
六、課后作業:會默寫《示兒》,收集有關愛國的詩歌。
設計意圖:讓愛國情感在孩子們的心中得以升華。
示?????兒。
陸游。
不見統一。
示兒????悲????????????????????忠???愛國之情。
渴望統一。
【整體設計意圖】:
1、以讀代講,追求潤物無聲。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緊緊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齊讀,教師引讀,熟讀成誦等形式,體會詩的內容,領會作者情感,促使學生的愛國之情得到升華。
2、加強誦讀指導,追求多元共振。
對《示兒》這樣的詩,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會有不同的誦讀,所以在誦讀指導上我將盡量追求多元化,反復引讀加強記憶;但是我相信每一個人的感悟又會有其共同的基礎和共同的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們追求這樣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華。
古詩以凝練的語言敘事、寫景、抒情、構境,因其凝練而形成了許多極富美學張力的空白處。這種空白是需要讀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補、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的。這正是古詩的魅力所在。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課外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為補充材料。以古詩補充古詩,以古詩拓展古詩。這種拓展,是鑒于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基礎上,通過對文本加以創造性的變式、擴充,對詩中的“悲”做了一個情感上的延伸。另外,盡量把詩意的解釋進行淡化處理,而著力于引導孩子們去體驗、把握詩歌情感的脈搏,讓他們與詩人的心靈作一次近距離的直接的對話。
評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堪稱是愛國詩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夠準確把握詩的愛國情感,整個教學設計都體現了以“情”為主線,將詩人的愛國情懷品味的淋漓盡致。
首先,開課的導入,以猜測一個生命將息的老人臨終的遺囑內容為線索,使學生初步體會了詩人臨終前心中沒有家事唯有國事的情懷,為體會全詩奠定了感情的基調。
接著,緊扣“悲”字,讓學生去體會詩人臨終前無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結。這既是對詩句理解的過程,對語言魅力品析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過程。學生在學詩,在學語言,也是在領悟情感。同時教者設計的幾處感情引讀,感情朗讀也很到位,學生通過反復吟詠,來體會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情感。對于詩人的情感學生不是聽來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設計的環節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謂水到渠成,如泉眼無聲惜細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師:同學們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許多詩文都流傳千古,陸游和杜甫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詩人,他們的詩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里有著極大的影響詩也是古詩中的名篇,它們是在什么情況下誕生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已經有著豐富學詩經驗的學生,這時關注的已不僅是課文的外在語言,詩歌內在的魅力對他們有構成了極大的吸引。
(就古詩引導同學們討論)示兒教學實錄教案精品。
下面我們學習一首感人至深的詩。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板書題目:示兒)。
輕聲的讀這首詩,想想你有什么問題要你要提的嗎?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這首詩的作者陸游是怎樣一個人?
2、這首詩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得?
3、對這首詩中的理解上的一些問題。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教師歸納。
第一步:把這首詩讀正確。
第二步、能過重點的詞語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第三步、體會詩句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1、指名詩本詩,讀后評價有無讀錯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話?
(1)說說詩的意思。
(2)你還想說些什么?
(3)你能把它讀好嗎?
師:當時北宋被金兵占領,南宋小朝廷無意北進收復故土,北宋人民處于國破家亡、水深火熱的空難中,/soft/日日盼宋軍收復失地,統一國家。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在臨死前也不忘收復中原,同學們談的體會真好,能不能把你的體會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教師配上音樂。
1、自由讀。
2、小組內相互讀,然后選一個讀的最好的同學代表本組來進行表演。
3、小組代表讀,讀后評議。
4、全班讀。
5、嘗試背誦。
同學們,此時此刻陸游的兒子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現在你就是陸游的兒子,請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
在這次的班班通教學賽課活動中,我選擇了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的課文《空城計》。這篇文章堪稱三國演義中的經典。也是最能體現諸葛亮才能的名篇之作。對于這篇課文,我們有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講過,同樣的教材,同樣的知識。怎樣才能上得具有新意?怎樣才能把我們的白板教學與課堂緊密結合起來?怎樣才能讓學生能在教學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在課堂中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這些問題我反復琢磨、研究,最終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以期能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反思與體會:
一、 如何將白板教學熟練地運用于教學之中
白板教學是一門新生的教學方式,它讓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更強。但如何熟練地運用好這門工具,還需要我不斷的去學習與探究。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白板中的拖動功能、遮擋功能、播放功能等形式展開教學。在教學中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其互動,但我認為互動的時間還不夠。在運用白板時還有些功還不能準確熟練的掌握,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運用并改進才行。
二、 學生的課堂活動還要加強
在本節課,學生的課堂活動除了對字詞的檢查之外,其余就是學生對問題的探討。整個過程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的參與性比較強。但在問題的設計上,我認為并不十分完美。梯度感不是很明顯。在教學中,如能加上學生的主動表演可能效果會更好,但這需要老師更多的參與與指導。
三、 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及時評價
初中學生,需要是得到他人的真誠評價,特別是老師的評價他們會更在意,這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在課堂上,我及力的去做到這一點,但由于時間的關系,對于個別學生的評價還是不夠及時,語言不夠豐富。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另外,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進行引導,讓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按自己的意思表達想表達的內容。
總之。通過這節白板公開課的教學,使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應不斷學習,力爭把白板教學掌握得更好。讓其真正能為老師服務,為我們的學生服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古詩。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背誦并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導入新課。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借助資料,并講給同桌聽,并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并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并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后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為什么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著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并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愿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于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說,也沒有什么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為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為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為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為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
3、表演完后,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發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注意收集有關資料。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原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布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陸游的資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況,收集他的愛國詩篇。
教學設想:注重朗讀指導,讀出“詩味”,讀出“情味”。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詩人陸游的一首詩歌《示兒》,根據你們的預習,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板書課題)。
3.師相機總結。如這時有學生愿意讀收集到的詩歌,注意在“正確”“停頓”方面作些評價,不作高要求,正為下面的初讀詩歌奠定基礎。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結合課本上的注釋,把字音讀準,注意停頓。
2.指名讀詩。相機評價。
4.相機指點。(大多會先說三四句,再說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點:同學們有說“宋朝”的,有說“南宋”的,這有區別嗎?(學生匯報)你的預習真全面啊,你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資料,對,北宋被金兵滅亡,南宋建立后只守著半個江山,那個時候,陸游才兩歲,而今,他85歲高齡,從他記事起,盼祖國統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我們一起隨著他的心愿讀讀這句詩吧。
第四句的指點:詩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這是古今字意的變化?!澳恕弊衷撛趺磿鴮??(橫折折折鉤,撇)。
第一句的指點:詩中的“元”同“原”字,對,是通假字,理解為“原本,本來”。
第二句的指點:調換語序作比較:只是悲傷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只是為沒能看見祖國統一而感到悲傷。語序變換都讀得通順,祖國語言的內涵是豐富的。
5.指名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6.帶著對詩歌的理解讀詩。
7.體會詩人的感情:詩人臨終作詩,沒有說別的家常話,這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學生交流)。
小結:是啊,有了“國”這個大家,才會有我們的小家,作者憂國憂民,短短四句詩,抒發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應麟稱此詩是“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p>
題目:通過本次課程的培訓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
要求:
1.內容要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其中教學過程中要把每一個環節使用的媒體及設計意圖寫清楚。
2.字數不少于500字。
3.作業內容必須原創,如出現雷同,視為無效作業,成績為“0”分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框題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四之《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八課
第一節內容。重點讓學生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結合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說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展中;理解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區分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區別。
二、學生分析
高中生處于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有探究能力而且易于接收新事物。但他們不能全面認識事物,看事物只會停留在表面,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質,再加上哲學枯燥難懂,所以,需要教師運用現代信息媒介把晦澀哲學生動有趣,給予正確引導讓他們對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把握可能不夠全面、準確和理性。
三、教學策略
貫徹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教與學的雙邊互動。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讓學生感受到哲學比不是哲學家的事,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愛智慧之人。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懂得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理解發展的實質,能夠區分哲學上的新舊事物;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分析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多媒體,使哲學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學道理過程化、自主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樹立起發展的意識和觀點,自覺抵制形
而上學的靜止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2、難點:發展的實質
六、教學過程
2.問題:結合你們課前的調查資料和觀看以下視頻看那個小組能找出世界有哪些事物是發展的。
播放視頻:生物進化論
3.學生小品表演:電腦算命pk傳統算命
通過小品讓學生理解把握新舊事物的本質,讓學生自己來總結,老師加以點撥,然后在做題加強鞏固,突破本框難點——發展的實質。
4.知識點小結。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5.集體朗誦詩歌《我相信》,不僅僅學習本框知識,而且用發展觀指導學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以本詩歌激發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七、教學反思
1運用現代信息媒體運用網絡資源,讓知識生動具體,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帶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2探究合作還有小組榮譽,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但也容易促發小團體思想,老師要加以引導。
3這個課堂貫徹了以人為本思想,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顯現,學生思維和課堂都活躍,這就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準備更高。
八、板書
1、認識、會寫"祭"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熏陶。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感情陸游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準備:
1、收集陸游的相關資料,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2、課件。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理解遺囑。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遺囑嗎?遺囑一般都會寫些什么內容?
二、讀題,解題,了解詩人。
1、教師:同學們,800年前,在一個秋風瑟瑟的黃昏,點點細雨在哭泣,一位85歲的老人在彌留之際給自己的兒女們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遺囑--一首詩《示兒》。板書課題。
2、讀題。
3、引導說說題意。
4、這位老人就是陸游。提起陸游大家一點兒也不陌生,誰來給我們介紹介紹?學生說完后,課件出示[陸游簡介]。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過渡:陸游在臨終之際對兒女們交待了什么?讓我們來聽一聽。[播放錄音]。
1、我會讀。
(1)、學生自由讀詩句。
(2)、同桌讀,你讀我認真聽,注意糾正字音。
(3)、指名讀,其余學生評價,教師相機指導。
(4)、齊讀。
2、我會認。
學習生字"祭"。讀字音,記字形,說字義,會運用。
四、交流學法,自主學習。
(一)、回憶學法。
1、交流學法。小學階段咱們已經學習了近60首古詩,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相信你一定積累了很多好的學習方法,老師想聽聽。
2、學生介紹學法。
(二)、自學古詩后小組內解疑。
(三)、匯報交流。
1、說:你理解了哪些字詞的意思?說得不確切的,其他的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2、疑:你還有什么疑惑?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幫幫你。
3、連:根據對字、詞的理解,說說詩句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課件出示:[詩意],生齊讀。
五、想畫面,悟詩情,吟詩文。
(一)、悟詩情。
1、詩里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板書:悲。
2、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課件出示:[歷史資料]。
3、用"悲"組能夠體現陸游心情的詞,聯系陸游說一句完整的話。
4、感情朗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6、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課件出示:[陸游資料]。
7、感情朗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9、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愛國。
(二)、想畫面。
1、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陸游寫這首詩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學生回答。
3、教師激情。
(三)、吟詩文。
面對這種情景,你感動嗎?你在想什么,不要說,通過你的朗讀,把你的心聲告訴詩人,也告訴我們。
六、拓展延伸。
1、一位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著他的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渴望南統一的愿望實現了嗎?(學生討論)。
2、課件出示[歷史資料]。
七、升華,結課。
1、歷史終歸是歷史,南宋最終還是滅亡了。但是幾百年后,新中國成立了,我們祖國日益繁榮富強,九七年香港回歸,九九年澳門回歸,舉國為之歡慶??墒?,還有一個海外游子--中國臺灣至今還未回到祖國懷抱。這使無數炎黃子孫朝思暮想、翹首期盼。
2、下課鈴聲即將響起,可我們的心早已飛到了祖國寶島臺灣。聽,國歌奏響,全體起立,讓我們高唱國歌,牢記肩負的重任,盼祖國早日統一,愿祖國永遠強盛。
示?兒。
/悲\。
囑???????愛國。
\盼/。
教學反思: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這首詩通俗易懂,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通過背景的介紹,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痛”“悲憤”等心事。在此基礎上,確定朗讀基調:要求學生用深沉的語氣表達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五年級的學生對古詩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這首古詩也較為淺顯易懂,所以上課伊始,讓學生初讀詩文后,讀準確、流利后,介紹學法,自己去弄懂關鍵字詞和詩句的意思,然后讓學生緊扣全詩的情感基調,感受詩人的“悲”,然后通過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憂國憂民,讓學生理解詩人陸游的臨終之“悲”,再找出隱藏在文字后的另一種感情“盼”,從而感受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用堅定的激情表現出詩人一生為多難的祖國吶喊的愛國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上完之后才感覺自已頗多方面沒有落到實處,如下:
1、對情感朗讀的引導雖有層次,但沒有很好的拓展開,有些問題也沒有很好地深入下去。
2、有些依賴課前的教案設計,使得課堂生成還不是很自然,顯得各環節的銜接不流暢,對于過渡語應該再好好斟酌斟酌。
3、課堂上的發言機會不夠民主,許多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沒有或是較少有發言的機會。
4、朗讀忽視了古詩里應該強調的節奏和重音教學。再好好想想,覺得《示兒》的朗讀指導應該更細些,而且應該做到不是為了讀而去讀,讀是為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該把朗讀與理解、分析古詩融為一體。朗讀第一句時,“死”字應讀得急促,很快地帶出“去”字,以顯示詩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霸?、“空”二字要讀得強勁有力,以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中的“悲”字是詩眼,朗讀時,可輕讀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耙姟弊趾笠nD長一些,然后一字一頓地讀出“九州同”三字,把詩人難以平靜的悲愴心境表達出來。朗讀第三句時,在重讀了“王師”二字后,即以流暢而充滿信心的語調,以及較快的速度朗讀完全句,句尾的“日”應稍微上揚延長,以引出下句。朗讀第四句時,句中的“無忘”要讀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強力度,適當延長,以表達詩人不忘中原光復的強烈感情?!澳宋獭币x得莊重沉穩。
教學反思是教師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思考、探索和解決尋找解決方案。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統一起來,努力提升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付諸于實踐后,再不斷地進行反思調整。只有通過反思,才會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只有通過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造性的見解;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不斷地克服被動性、盲目性,掌控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性、目的性。
在備課時,光靠經驗或一本教材、教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深入鉆研、領會教材,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創造性地處理教材,駕馭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把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許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感受,科學的教學設計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效果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學科特點,努力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把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淵源于現實生活。這樣獨特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通過學習《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彌補了我十七年教學生涯中的許多不足。我知道了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創新設計,那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在基于實踐的教學研究中經驗的不斷積累,新的教學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逐步確立。從有經驗的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條件是教師對教學不斷地進行研究與反思。設計教案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最好經歷。
《煙臺的?!肥且黄獙懢吧⑽?。生動地描寫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獨特景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為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本文的語言很美,寫法上也著鮮明的特色:(一)構思精巧,結構嚴謹。文章寫“景”也寫“人”,“景”與“人”交相暉映?!翱偂帧偂钡慕Y構,又突出了文章的重點。(二)語言凝練,生動形象,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達力。
我設計的是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語言文字來感悟煙臺的海四季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特點。于是這堂課我設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欣賞煙臺四季的海的獨特景觀。2、了解煙臺人多彩的生活。3、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一)品詞析句教學煙臺冬日的海時我主要采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從作者是如何來描寫的角度去品重點詞,析重點句。并通過朗讀來感悟冬日海的壯觀。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品析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語感。
(二)借圖促情學生對于四季海的變化會產生疑問,在學生從文本中找答案的基礎上,出示地圖以及四季不同海景的圖片,幫助學生對課文語言理解得更為透徹。
(三)朗讀感悟美文欣賞,一是從作者的語言文字中去賞,另外要從朗讀中去賞,所以教學時我設計了多種朗讀,以情感朗讀來體現語言文字的美妙,從而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大家好!上完go straight on.一課,我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進行了反思,現在和大家交流一下: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 離開了生活和經驗就沒有成長,也就沒有教育?!毕胂胛覀兊挠⒄Z課堂是不是很多時候僅限于對課文文本的學習?所謂的自主學習也僅限于對課文中的詞、句的預習和鞏固。學生們大多是為學而學,而非為用而學。當“所學”不能為“所用”服務時,學生們當然提不起興趣。所以,本課中我盡量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生活中也能運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感受學習所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比如,在課堂中我設計了“爭當優秀小導游”這一活動。我發現當學生們看到鳳凰湖、法華寺、海濱公園等自己熟悉的景色時,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急切的想參與、想表達。我還觀察到一位平日十分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今天也非常興奮的在組內說著自己的想法。相信,在生活的土壤里學生們一定會學的更快樂、更有效。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又特別喜歡表現??啥潭痰恼n堂40分鐘,怎么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表現和發揮呢?這時候小組互助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往往不能讓人滿意。有的小組“你爭我奪”搶著發表意見,有的小組“安安靜靜”誰也不肯說話,有的小組把“討論會”變成了“茶話會”,看似熱熱鬧鬧,談論的卻是教學以外的話題。 所以,本節課的每個小組活動,我都設計了“任務引領”,讓學生圍繞著“任務”進行活動。而且我還設計了“目標達成評價表”對每一次活動都有評價,通過自評、組評、師評,對學生的活動起到了監督和引導的作用。也讓學生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任務達成情況。
活動前有“引領”,活動后有“檢測”整節課的小組活動做到了“忙”而不亂,“鬧”而有序。每個小組都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有人曾經說過:歌曲于靈魂就像水于我們的身體一樣重要。孩子們是天然的音樂愛好者,他們的音樂感與節奏感較強,學一首歌往往比學一段話更容易。所以在本課之初,我利用歌謠引入新課。讓學生們跟著熟悉的兔子舞的節奏,配合活潑的動作在較短的時間內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迅速進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中??粗⒆觽儦g快的表演動作,聽著他們甜美的童音回蕩在教室的上空,我不由自主的問了一句“are you happy?”我相信那句聲音響亮,又充滿激情的“yes”是他們由衷的心聲。也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英語學習的環境中。同時也在無意識中記住了本課的重點單詞left ,right和straight。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大約15分鐘左右就會分散精力并對學習內容產生厭倦。所以,在學習turn left.和turn right時,讓學生們站起來邊轉邊讀。讓學生邊做,邊學,邊體驗,孩子們學得更快了,記得更牢了,體驗的也更深刻了。
在對本課重點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進行機械操練時,我再次設計了一個小chant。熟悉的音樂,郎朗上口的節奏,孩子們像背兒歌一樣,輕松的掌握了這些句子。
在本節課中,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快樂”中求知,在“活動”中學習。雖然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1.交際活動操練不足
2.作業設計層次不足
在作業環節,我的設計是:畫出你家到學校的小地圖,并和你的朋友進行交流。從第二天的檢查情況來看,很多孩子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有的孩子畫不出來,有的孩子談論不出來。是不是我應該設計一定的分層作業,讓孩子們“跳一跳”都能“夠到桃子”。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1、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語文教學,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人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再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學中要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達到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理解課文的境界。
2、抓住古詩中的感情線索,體現古詩感情豐富的特點。
古詩乃作者情感抒發的產物,因此,抓住那些意蘊深刻的字詞,體會詩人的情感,體驗詩詞描述的意境。應該是古詩教學的重中之重。
3、把教材作為一種載體,用好教材,重視積累。
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要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為一種載體,帶領學生掌握方法,以點帶面,去遨游知識的海洋。
古詩教學從小學低段就開始了,高年級出現古詩,在教學中應該把握教學的目標和定位呢?
我想,一是要注意對古詩知識點的歸類,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古漢語的言簡意豐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對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的熱愛。二是要以一首古詩為切入點,以點帶面,讓學生了解一類古詩及他們的特點。第三,高段的古詩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在古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和詩人及文本的對話。
《示兒》這首詩,詩人的感情豐富而深刻,陸游在古詩中除了抒發強烈的愛國之情以外,又有對南宋政權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對故土老百姓身為亡國奴,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擔憂和同情,以及對自己“壯志未酬”的遺憾……所以,引導學生走進陸游,走進古詩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應該作為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線索。
另外,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借此首詩可以讓學生復習、積累、學習,并且加深對陸游這個愛國詩人的認識。
1、激發與詩詞內容相適應的情感,力求讓學生的情緒與詩詞產生共鳴。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營造感人的場景,回憶事物情境。只有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把他們帶入特定的境界之中,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到學習中去。
2、古詩詞由于語言精煉含蓄,要引導學生從語言入手,理解字、詞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深刻含義。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對凝煉含蓄的句子主要是把它們形象化。采用想象,把含蓄的古詩轉化成圖畫,音樂、故事,使學生易于接受。
3、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在學生理解句意、詩意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使詩詞所塑造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栩栩如生的圖畫,使他們進入詩意境,從而得到美的陶熏。
4、加強朗讀吟誦。古詩詞音韻鏗鏘,節奏鮮明,通過反復朗讀吟誦有助于體會感情,進入詩的意境。這種效果是教師分析講解無法達到。
1、 了解示兒的寫作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 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3、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進行背誦和默寫。
4、 感悟詩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簡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
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對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的了解和認識。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
《滿江紅》一詩及譯文
一、 溫故而知新,背誦學過的古詩詞,創設學習情境。
二、 開展文學常識競賽,了解作者概況及時代背景。
三、 學習新詩《示兒》
1、 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請同學自由讀一讀,說說是什么意思。
2、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3、 教師導語過渡,出示《示兒》
4、 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把它讀正確,讀熟練。
5、 結合注釋和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這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
6、 學生逐句理解體會,教師指導朗讀。
8、 讀課外短文《示兒》。
9、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背誦。
10、練習在綜合本上寫一寫。
11、 在聽寫本上默寫,同位互相檢查,統計全對人數。
四、 課外延伸
朗讀岳飛的《滿江紅》
五、 布置作業
1、 賞讀另外一首陸游的愛國詩,和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2、 學習歌曲《滿江紅》。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四、各自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六、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七、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四、各自背誦課文。
五、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六、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七、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讓詩的教學充滿詩意,煥發魅力;讓課堂語言與思維齊飛,激情與智慧共舞,《示兒》教學設想。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熏陶。
3.背誦并默寫全詩。
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設想:
(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詩人是誰?簡單說說原因,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示兒》教學設想》。
( 二)導入激疑:
1. 引出南宋詩人陸游,你們了解他嗎?(交流搜集信息)
2. 小結交流情況。出示資料(陸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后把國都開封都被金兵占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們茍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陸游就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親自上戰場參加抗金戰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導讀達標:
1.初讀感知
(1)配樂詩朗誦: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自由讀
教科版第五冊35頁。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
2、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范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悲”從何來?
師:你怎么理解“萬事空”?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里”“五千仞岳”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么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死
教科版第五冊35頁。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范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悲”從何來?
師:你怎么理解“萬事空”?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里”“五千仞岳”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么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板書設計: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死
《示兒》(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詩的前兩句寫詩人臨終時感到悲哀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見不到祖國的統一;后兩句寫詩人相信失去的家園一定會被收復的堅定信念。這首詩言辭悲壯深沉,巧妙地運用詩人臨終前這一特殊情況下的特殊心理設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詩人渴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1、知識教學點
學會“祭、乃”兩個生字;理解詩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3、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4、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2、理解詩意,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懷。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作業練習卡、板書設計材料等。
1課時。
一、背誦古詩,激趣導入新課
教師隨意背誦一首古詩讓學生猜題、作者及朝代。師:同學們,古詩是華夏文明的精髓,是傳統文化的奇麗瑰寶,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背背,看誰背得又多又好,師:剛才幾位同學都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將學習另一首古詩,它就是陸游的《示兒》。
1、板書課題:15課 示兒(全班齊讀課題)
2、渲染氛圍,聽配樂詩朗誦(課件展示),讓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知道《示兒》這首詩是誰寫的嗎?那么,你對陸游有多少了解呢?請你把收集到的關于作者及所處的時代背景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師課件展示補充資料及陸游圖像。
二、學習這首古詩
1、學習鞏固“祭、乃”兩個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讀詩句,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詩句讀通順(注意節奏、語速、聲音的高低等)。
3、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說說以往我們學習古詩有什么要求?提示學法: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文。
4、再讀這首詩,初步領會詩意,并思考以下問題(小黑板出示:問題)
(1)想一想,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學習
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注、畫圈、思考。咱們古人所說的很好“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經過你剛才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或許也有一定的疑問吧?沒關系,我們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F在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
6、匯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哪些內容(結合課后注釋或工具書,說說你讀懂了哪些內容,說得不準確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笆緝骸笨梢哉f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霸笔潜緛砭椭赖囊馑?。
“萬事空”是什么都沒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國?!巴笔墙y一?!熬胖尥笔侵溉珖y一。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從“但悲不見九洲同”這句詩中尼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詩人唯一牽掛的是祖國的統一。
7、自讀自悟
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后兩句詩。
(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的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指收復的意思?!氨倍ā敝甘諒捅狈?。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們的?!拔獭敝父赣H。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祀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從“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詩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詩人對祖國統一的殷切期望,雖然死了,還希望聽到統一祖國的消息。
剛才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現在誰能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指名答)
三、 總結全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陸游臨終時對兒子們囑咐的動人悲壯的場景吧(課件展示當時情景)!
1、現在你理解陸游去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洲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祀時別忘了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同學們,讓我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長大后報效祖國。最后,讓我們全班同學帶著對這位偉大詩人的崇敬之情朗讀他的這首愛國詩篇吧!
一、教學內容:教科版第五冊35頁。
二、教材和學情分析。
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三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較好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會默寫。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詩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感情低沉的音樂。
課前口語訓練,《滿江紅》導入該課。
師:1、自由朗讀《示兒》把詩讀順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句所要表達的含義,再來練讀。
3、教師范讀,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兒》視頻。
5、按老師劃分節奏練讀。
6、找生讀,齊讀,(適當評價)。
7、師生合作讀。
師:作者“悲”的是什么?“悲”從何來?
師:你怎么理解“萬事空”?
師:介紹戰亂是背景。指導讀好“悲”和“不見”兩字。
師:指導讀前句,“三萬里”“五千仞岳”從后兩句你讀懂了什么?
師:多媒體出示《題臨安邸》。
師: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首詩,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師:帶著不同語氣指導讀。(生氣,傷心,憤怒)。
師:詩人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國,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
多媒體出示三四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個字概括是?(盼)你是從哪個感受到的?(無忘)。
假如你就是陸游,你會怎樣交待兒女呢?
師:他到死都盼望祖國能夠統一,這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師:導讀《示兒》。
師:讀著讀著,你終于認識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呢?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詩人陸游說些什么呢?請用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師:總結。用清末梁啟超對陸游的評價結束。
示兒。
(宋)陸游。
悲盼。
不見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愛國不變。
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4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