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希望這些范文能夠幫助到教師們更好地編寫和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認識周長。
2、結合具體情景,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3、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數學良好的情感態度。
重點難點:
認識周長,深刻感悟周長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直尺、各種實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有兩個小螞蟻由于昨天晚上特別不聽話,蟻爸爸罰他們繞運動場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螞蟻跑后爸爸允許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卻被爸爸罰跑兩圈,這是為什么呢?(出示課件)。
觀看螞蟻爬樹葉的動畫(flas-演示兩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半)。
指名回答,師根據回答,適當板書:一周的長度。
師:真棒!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螞蟻爬了一半(課件顯示樹葉一周的邊線)。
師:這個“樹葉一周的長度”它有一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樹葉的周長)。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么是周長》(板書)。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課件播放,鉛筆繞圖形的一周,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2)課件播放,小明繞著操場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長度就是跑道的周長。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樹葉的邊線(強調從哪起摸,到哪,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3)摸一摸課桌面的邊線。(強調:這一周的長度就是葉面的周長。)。
(4)找黑板的周長。
師:黑板的周長在哪?誰能上來指出來?
請一生用米尺指出來,師在學生起點處做個記號,回到起點時又做記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邊線,初步感知體驗到周長要從起點開始,最后還要反回到起點)。
3、描圖形的邊線。
師:看,這兩片樹葉漂亮嗎?想不想也學學小螞蟻的方法,描出它們的周長?
(1)描樹葉的周長,請學生到講臺演示。
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里開始的,又到哪里結束。
(2)那么,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幾個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斷:下面哪幅圖的周長畫得正確?為什么?(出示課件)。
(3)師:大家拿出自己準備的自己喜歡的作品,用你們最喜歡的顏色來描出它們的邊線!
小組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
4、練一練。
課件展示練習題,畫出下列圖形的邊線。(注意圖形內部的線段不屬于周長)。
三、深化練習。
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師:我這里有一個三角形的框架,請問它的周長在哪兒?
生上臺指出。
師:如果老師把接頭放開,這個圖形還有周長嗎?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
生1:我認為有周長。
生2:我認為沒有周長。
師:我們分兩組進行辯論。(分正方與反方)。
小結:開口的圖形沒有周長,只有封閉的圖形才有周長。
四、智力大比拼——鞏固運用。
1、畫一畫下面圖形的邊線。
2、辨一辨:下面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沒有,為什么?(出示課件)。
五、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什么是周長。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輕輕地飄落下來,(貼樹葉模型)你們看,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一片大樹葉,你們喜歡嗎?(喜歡)一只小螞蟻也非常喜歡這片樹葉,(拿小螞蟻模型)你們瞧,它把這片樹葉當成了運動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小螞蟻是怎樣在這片樹葉的邊線上做運動的?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一圈還可以怎么說?(一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關于一周的問題。(板書:一周)。
二、動手實踐,感悟周長。
1、摸一摸。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采集的樹葉,選擇一片你最喜歡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覺?(滑滑的)那你們能不能像小螞蟻爬樹葉那樣摸一摸它的邊線。
(2)學生進行摸樹葉活動。
(3)誰愿意到前面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摸樹葉邊線一周的?
(4)學生展示,(邊說邊摸)。
2、描一描。
(1)剛才你們摸了樹葉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樹葉的一周描下來?(能)請同學們拿出彩色筆,描一描吧!
(2)學生進行描樹葉活動。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嗎?
(4)你們和他描的一樣嗎?有不同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找一名同學再來描一描,說一說。)。
小結:同學們都看到了不管你們怎么描,都是沿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是嗎?
3、找一找。
同桌之間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
(2)小組匯報。(你找的是什么物體的面?請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畫一畫。
(1)同學們找的可真不少,為了鼓勵你們,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圖形禮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師有個條件,只有正確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這些禮物。請打開桌子上的信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圖形用彩筆描出這個圖形的邊線,開始描吧!
(2)師:你們能得到禮物嗎?(能)現在我們就在小組內互相檢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對不對,如果他描對了,就得到禮物了,如果他描錯了,請你幫他糾正過來。
(3)都有誰得到禮物了,舉給大家看一看!老師祝賀大家。
(周長),你們真聰明,你們的想法和數學家想的一樣,在數學上,數學家把物體有的面或平面圖形一的長度叫作它們的周長。
5、量一量。
你們想不想知道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合適的測量工具,一個人量,一個人當記錄員,剩下的同學當小軍師,為你們的小組出謀劃策,也可以當小助手,幫你們小組完成任務。開始量吧!量后小組匯報測量結果。
(2)量腰圍。
不僅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有周長,我們的身體上也有周長,比如要買褲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長度,這叫圍,誰能估一估老師的腰圍是多少?(生自由發言)到底估的準不準呢?要實際量一量,誰來量一量老師的腰圍?找兩生量老師的腰圍。(邊量邊指導測量方法),量完告訴大家測量結果。你們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圍?同桌互相幫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結果要記在記錄卡上。量后匯報。
6、辨一辨。
(1)剛才,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有周長,你們看這些圖形有周長嗎?(課件出示:幾個封閉圖形和不封閉圖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結:看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7、說一說。
剛才我們又進行了許多有趣的活動,現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呢?(在“周長”的前面板書“什么是”)。
三、拓展認識,激發思維。
1、比一比。
剛才小螞蟻跟老師說,它遇到了一道難題,你們想幫助它嗎?(想)。(課件出示:45頁第三題)下面個圖形哪個周長長?(學生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后通過課件操作驗證)。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們幫小螞蟻解決了難題,小螞蟻非常感謝我們,并且給我們帶來了禮物,(出示智慧寶盒)這些禮物就藏在這個寶盒里。你們想要嗎?(想)可是這個盒子是有密碼鎖的,只有解開密碼,我們才能打開盒子。你們想解密碼嗎?這些密碼就藏在我們書中45頁第二題中,請同學們快快找到吧!(課件出示45頁第二題)。
(2)為了快速解開密碼,我們來分分工。(第一、二小組測量并計算三角形的周長,第三、四小組測量并計算長方形的周長,第五小組測量并計算梯形的周長)開始吧!
(3)誰來解第一個密碼?(先來匯報三角形的每條邊的長度,再說說它的周長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個密碼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碼解開了,智慧寶盒為我們打開了,你們看,小螞蟻又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智慧題,只有解開智慧題,才能得到小螞蟻的禮物。(課件出示智慧題),請同學們快速讀題,誰最先知道答案誰舉手。
(一個長方形,沿著對角的曲線剪開,變成兩個圖形,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2)、送禮物。(每人一顆智慧星)。
四、總結收獲,體驗成功。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你們快樂嗎?老師也為你們的成功感到快樂,今后你們還會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希望你們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五、布置作業:
課后畫一片樹葉,想辦法量出它的周長。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本冊教材圖形與幾何中的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了解了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求法的基礎上的教學。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它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認識了周長,能夠先進行度量,再計算圖形周長。學生個性差異大,課堂學習過程中自控力不強,學生排斥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方法,多樣的互動環節,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做出選擇。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數學的價值。
2、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嚴謹求真、刻苦鉆研的學科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能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說教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擇法”,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將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3分鐘)。
我以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提出學習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二)探索新知(2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為了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分析教材的難點,在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過程中,我設計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總結歸納這三個環節。
1.首先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這一特點,然后利用周長的定義,讓學生獨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長方形周長=長+寬+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周長=(長+寬)×2。
3.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第三種計算公式是最簡便的。在此基礎上,反問: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實踐應用(15分鐘)。
(四)反饋總結(2分鐘)。
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說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對此我設計了如下板書,能夠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本單元是學生初次學習有關質量的知識,它是今后解決有關質量問題的基礎,而本節課又是學習較大質量單位"噸"的基礎和前提。為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學生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物體的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我把"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把"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質量觀念"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為使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領悟到知識的情趣,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收集信息、初步感知。
(三)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四)應用拓展、加深認識。
興趣是激發學生探究的動力,在第一個環節,我創設了"背一背"的游戲,讓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背一背,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這時我給學生提出問題"要想知道物體或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辦?"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為下一步的學習作了良好的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收集信息、初步感知: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于常見的秤和有質量標識的包裝袋學生是不陌生的。所以,我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常見秤的圖片、調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請看,這是孩子們通過從網上下載、查資料、給實物拍照等方法搜集到的圖片,這是其中一個孩子的調查表:
孩子們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不但認識了常見的秤,開闊了視野,并通過任選桌上的物品稱質量,知道了臺秤和天平的使用方法,而且從調查表中初步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
新型的課堂教學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它倡導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因此,在第三個環節,我設計了"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為了讓學生感知1千克和1克的質量概念,我先讓學生用臺秤稱出正好是1千克的物品質量,放在袋子里,在小組內輪換著掂一掂。然后用天平稱出正好是1克的物品質量,再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與1千克的質量區別。又通過讓學生估計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或1克,并進行驗證,不僅使學生感知了1千克和1克到底有多重,同時也體現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求知的基本理念。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千克和克的關系,我讓學生先算一算2袋500克的鹽有多重,再用臺秤稱一稱。使學生在操作中直觀理解了1千克=1000克的關系。為了使學生真正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我又從學生身邊尋找教學素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估計并稱量自己身邊的物品,看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稱出的物品又多又精確。孩子們有的稱書包,有的稱課本,還有的稱尺子,真正達到了習中得趣、習中得知的教學目的,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用數學、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第四個環節,我又設計了一個"慧眼識真"的練習題,再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小明寫給外公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如下:
外公:
您好!
我已經10歲了,身體特別健康,體重已達5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雞蛋2個,250千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饅頭4個,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媽媽一起能把將近1克的米飯吃光。
外孫:小明。
同學們讀完這封信,嬉笑之余,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小明找出并改正了信中的錯誤,在愉悅的氣氛中更好地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整節課,孩子們在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思維不斷被激活,各種感官不斷被調動,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得到了共同提高。
新課程呼喚有生命活力的數學課堂,讓我們放開學生的手腳,放飛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課堂上手常動、腦常思、口常開,為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釋放,請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快樂吧!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上節課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以及對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算法。本節課主要通過“電影院”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讓學生在經歷具體的活動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體驗算法策略的多樣化,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算法。
三、學生狀況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已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對處理乘法的進位,也有一定的經驗,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更進一步的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算法。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電影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計算方法。
(2)對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能進行估算和計算。
(3)能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及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豐富的情感體驗,感知數學的價值,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教學重、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豎式計算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最喜歡看的電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師揭題:今天我們就去電影院發現新的知識。
板書:電影院。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觀察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
1)課件播放情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讓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
a、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b、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估算“電影院的座位夠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班內反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只要學生講的合理就給以肯定。
2)計算。
引導學生進行就算求解“這個電影院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列式:21×26=。
a、學生獨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記錄在練習本上。
師進行巡視指導,特別針對一些用豎式計算的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讓他們注意乘法時的進位。
b、小組內交流、討論算法。
c、班內反饋。
估計學生出現的答案有:
1、26×20=520xx×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重點對豎式計算進行匯報。讓學生進行質疑,并在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有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和算理。
引導學生完整答題。
21×26=546(個)。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3)揭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今天的乘法豎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總結出今天學習的是用豎式計算有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師進行板書:電影院-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讓學生計算24×28。
1)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在班內反饋,重點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班內其他學生進行判斷。
2)學生匯報后,讓班內所有學生同位間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
2、計算15×3635×43。
1)讓學生同位間進行比賽做題,同位的兩位學生每人選擇不同的題目進行計算。
2)學生同位交換,相互檢查,并讓對方講出計算過程,自己進行判斷。
3)班內反饋。
對做正確的學生給以鼓勵和表揚。
3、解決課本29頁第3題。
1)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目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班內反饋。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運動員參加。
重點讓學生說出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過程。
對做對的學生給以鼓勵。
四、班內匯報總結。
1、談談自己今天的收獲,可以是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自己學習方法。
2、評價自己所在小組和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
五、作業布置:
做課本29頁第2、4、題。
六、板書設計:
電影院。
--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
21×26=546(個)。
1、26×20=520xx×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豎式計算。
答:這個電影院一共有546個座位。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2、正確認識和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
3、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4、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
難點: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會直觀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情景導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四、練習。
五、比較大小。
六、拓展。
1瓶礦泉水。
半個蛋糕)。
這三個結果中哪個結果比較特別?
“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分數)。
1、那么什么是分數呢?
(邊說邊課件動畫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一份就是它的(老師指著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著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后,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數。
說說是怎么得來的?(指名說,老師小結,并課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說說,并結合口答板書)。
2、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嗎?
你是怎么得到的?
歸納: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剛才小朋友們找到了,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能用來表示。
最后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你覺得是幾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覺得還可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并板書出分數)。
今天所學的分數有共同的地方,誰發現了?小組里討論。(指名說)。
1表示什么?橫線下的數又表示什么呢?
像、、......這些分數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請大家自學p100。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分子。
分數線。
分母。
我們認識了分數,那下面的圖形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p101第1題)。
最后一幅變為。
同樣涂色部分,為什么分數變了?
1、剛才我們折出了圓的,你還能折出圓形紙的幾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樣,并把一份涂上顏色,說說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較涂色部分誰大誰小?分數誰大誰小?
(師選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這張圓形紙(師出示八分之一),你認為貼在哪里好?為什么?
4、(師選四分之一,不給學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認為放在哪里好?為什么?
拿出圓形紙,驗證。
教學內容:(實驗數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睂W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1、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場嗎?你到游樂場都玩過些什么項目?看來,游樂場可真有意思。這不,淘氣笑笑他們今天也來到了游樂場,咱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題)。
二、合作學習,引導探究:
1、(1)出示主題圖:淘氣他們正忙著買票呢。在這個售票處,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個別提取信息: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電動車2元;淘氣他們16個同學想坐太空船。)。
(3)師:那咱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生獨立列式)16×4=大家同意這樣列式嗎?先請大家靜靜的思考一分鐘,想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4)師:想好的同學可以和你周圍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動筆寫出來和同伴交流一下。(生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小組派代表反饋:
2)豎式計算讓板演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方法:“豎式是怎樣書寫的?計算過程是怎樣的?”然后讓不清楚的同學向板演的學生提問。(多兩位同學說說)剛才幾位小朋友都說的非常棒,我們在用豎式計算16乘4時,先寫上16和4,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后從個位乘起,用個位的6先與4相乘,等于二十四個一,二十是兩個十要向十位進二,所以把進位的2寫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寫小一些,把表示4個一的4寫在個位。接著用十位的1與4相乘,得4個十,再加上剛才進上來的2個十,所以得到6個十。)。
(5)評選出自己喜歡的辦法:小朋友們看這幾種計算的辦法,你最喜歡哪種呢?
2、完成試一試。
(1)、讓學生分組練習,請后兩題的小組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討論:在用乘法豎式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3、看來咱們班的小朋友如果都學會了。假如我們全班同學都去了游樂場,你最想玩什么項目?(請幾個人分別說出這三項)那如果我們全班同學都玩你喜歡的這個項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錢呢?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來嗎?集體訂正時口答,讓學生分別介紹自己解決的是哪個問題。
三、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師:淘氣和笑笑他們坐完太空船,高高興興地來到了海洋館,海洋館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小朋友們,你們想看嗎?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美麗的海底生物吧!
怎么樣?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麗?其實海洋還有許多豐富的物產和知識等待著我們去發現,所以小朋友們從現在起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就有可能成為海洋專家,為人類做貢獻呢!好不好。當淘氣他們戀戀不舍地從海洋館出來,一出門就看見許多人圍在一起,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原來是光明小學的兩位老師帶著31位同學來參觀海洋館,他們正在爭論300元錢買門票夠嗎?咱們也來幫助他們算算好嗎?(強調單位和回答問題)。
2、學生計算并反饋。
四、引導自結,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評價一下自己今天的學習狀況。
通過“買票”這一活動,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了他們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同時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會得到發展,這是我進行課改以來深深體會到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學的關鍵在于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也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每節課的教學,都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本節課也不例外。
整節課我以“買票”為線索,創設了“去游樂場”這一活動情境,同學們能在游樂場里邊學邊玩,邊玩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具體地情境中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孩子們都表現出相當高的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們親自去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新課程改革中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挑戰,要求我們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
我的每個教學環節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戲式的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能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1、基本掌握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基本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表內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復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后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說說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么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做做第1題。
說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46說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
討論并指名回答。
作業。
直接寫得數。
寫完后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三、鞏固練習。。
1、書本第6頁第2題。
將兩個小數組成一個加法算式和一個減法算式,并進行計算。
(2、書本第7頁第1題。
在做此題時,鞏固學生掌握算法的同時理解算理。
3、解決問題。
(1)小明買這兩個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玩具小熊比玩具車便宜多少元?
。
說說在列豎式時應該注意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集體交流。
4、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這三個問題,然后集體交流。
20。
。
設計意圖。
教師注重評價各種方法或策略的特點,便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師也可以作為平等的一員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比較策略,開拓學生的思路。
總結。
談一談這節課你都學到哪些數學知識,有什么收獲。
學生獨立發言。
5分。
作業布置。
豎式計算:5.70+4.28=6.20+3.55=。
設計意圖。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書設計。
買書。
小數點一定對齊。
3.2。
+11.5。
14.7`。
。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口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口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學的口算乘法練習。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教師提出問題:賣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3、教師板書學生的方法,并問:12×3怎樣計算?
4、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5、出示第二個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6、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怎樣計算:15×3。
與12×3有什么不同。
7、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三、練習。
完成p3第1~4題。
1、2題可獨立完成。
2、4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適當的輔導。
四、評價。
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
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中的數學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嘗試解答。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可以用筆算的計算順序來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須掌握扎實,多復述。
做完后小組交流。
學生自評、互評。
板書設計: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容:練習一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鞏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在能夠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1、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3、一位數乘兩位數(進位)。
二、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6題。
1、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2、組織學生看圖,思考,列式,計算,寫答語。
第2問有學生自己提問題并解答,教室可組織小組進行交流。
3、先出示題目,問學生應該先做什么,再比較,哪些題還有其他方法?
4、本題數字信息較多,問題由簡單到復雜,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后再個別輔導。
5、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齡學生計算是沒有問題的,媽媽的年齡,可給與一定的提示。
三、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并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觀察圖片從中獲取數學信息,然后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學生提出問題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組內交流。
比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結果,也可觀察因數的變化。
學生先觀察圖片,獲取信息,再根據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解答??梢哉埱蠼處煄椭?。
學生弄清楚運算順序后再解答,最后訂正。
先獨立思考,在完成題目。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新知識點:
1、理解面積的含義。
2、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
3、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要求:
1、結合實例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測量圖形的面積。
3、熟悉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建議:
1、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加強直觀教學。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加強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特別是通過動手操作,在做中學,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地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應注意選擇各種直觀手段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教具或課件,從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具有更真實的感受,獲得實實在在的直接經驗,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變機械的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
機械的學習往往體現在概念教學中,機械的學習是指學生僅能記住數學概念的描述、符號,卻不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不理解有關概念的聯系,更不會靈活地運用。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學生不僅能記住概念的描述或符號,而且理解它們的內在含義,了解相關數學概念的實質性聯系,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3、讓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結論。
在本單元中,有些內容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于展開直觀操作,因此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老師應當充分發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組織學生形展探究學習。
4、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單元的教材對面積的估算給予較多的關注,不僅在“做一做”中有所體現,在練習中也有較多反映,如很多計算面積的練習,都要求學生先估計,再測量計算出面積。所以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也有助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安安排:
面積和面積單位1課時。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1課時。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1課時。
公頃、平方千米1課時。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千克、克這兩個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新版1角硬幣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紅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蘋果6個、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盤秤6臺。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學生到超市進行有關物品重量的調查活動,并完成下表。
“克與千克”家庭實踐調查表。
物品名稱物品重量。
二、從生活中引入。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調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裝洗衣粉是3千克。
……。
師:剛才同學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一使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學習。
1、認識秤。
(1)師:你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重量。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準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教師課件展示并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詳細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課件展示)。
a、觀察秤面,說說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數。
c、識秤練習。說出課件展示的稱面上重量克數。
2、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
(1)師:同學們調查知道表示物體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單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板書:1克)。
(2)讓學生掂一掂1枚1角錢的硬幣,說說感覺如何?
(3)學生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4)師: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書:1千克)。
(5)讓學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與1枚1角錢的硬幣比較,說說感覺如何?
(6)稱一稱1千克大米,看盤秤指針變化,并在盤秤上做個記號。
3、“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克與千克”小組活動記錄表。
每包重量數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總重量克。
師:從以上實驗你們發現了什么?(板書:1千克=1000克)。
4、小結:生活中較輕的物品我們用“克”作單位,較重的物品我們用“千克”作單位。
三、在生活中實踐。
師:請每個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這袋紅豆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小組合作稱一稱這袋紅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師:請每個小朋友再掂一掂這袋花生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小組再稱一稱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師:請你們再掂一掂這袋沙子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稱一稱這袋紅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師:那1個蘋果有多重呢?請同學們先掂再稱,再說說大約多少個這樣的蘋果是1千克。
四、應用拓展。
師: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片《巧陪玻璃杯》,你們想看嗎?
動畫:星期天,小豬和機靈狗一起到花狐飲料屋去喝飲料。小豬不小心打爛了花狐的玻璃杯?;ê肭眯∝i一筆,要小豬陪100個玻璃杯。面對一地的碎玻璃,誰也說不清打爛了多少個玻璃杯。
讓學生伸張正義,自由發言,為小豬出主意。
再放動畫:機靈狗想出一個巧主意,先把一個完好的玻璃杯稱一稱它的重量(200克),再稱一稱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讓學生算一算小豬應該陪幾個玻璃杯。
五、課后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新的收獲?學了新知識有何感想。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課后反思: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兩個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課前我讓學生到商場進行了一次實踐調查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讓學生了解克和千克單位之間的進率,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讓學生通過做實驗,總結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過程性目標。在練習部分,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對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進一步加深認識,并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課的最后,我讓學生為小豬出主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生活意識,體會知識的應用價值。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由始至終都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兩位數的乘法。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重點: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正確進行估算,為計算結果指出某個取值范圍。
2、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主題圖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2、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3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