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不僅可以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還可以與他人分享經驗教訓。在這段時間里,我學會了如何平衡學習和休息的關系,發現只有注重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
自從學習了《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這本書以后,對教學評價有了新的認識。教學評價是一種中觀和微觀的教育評價。語文教學評價,即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新課程評價理念的指導下,系統、科學地收集、處理教學信息,對語文教學活動以及成果,給予價值判斷并以求改進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有考試評價、即時評價、作業評價、成長記錄評價等多種形式。
新課程的評價改革提倡發展性評價,講究方式的多種多樣。除了一般考試測驗外,還有訪談、觀察、文獻研究、范例考查、個人經歷記錄時。然而有的教師誤以為任何一種語文學習都需綜合運用各種形式的評價。他們在實施過程中不顧學生實際,不顧學生的起點、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無限擴大評價界面。如一篇作文寫好后,先自改自評,再小組評,班級評,然后家長評,寫評后反思評后報告,再呈交老師評。殊不知學生作文在眾多的評價中已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初寫的影子,學生自己已耗掉了多少快樂自由的時間,有種疲于應付之感。長時間的折騰,不僅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加大了心理壓力,也致使學生喪失了寫作激情,反而失去了評價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為增加學生的知識占有量,每天利用晚自習的時間讓學生介紹文學作品、講解詩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組織進行演講比賽和詩詞背誦比賽,培養學生的興趣。
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新課程評價計劃。細致周詳、切實可行的計劃是教學成功與否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因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備課不充分,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因此,我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備好每一節課,廣泛搜集材料并與老教師交流。抓住教學的重點,采用最佳的教學策略。認真備課對課堂教學十分重要。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復雜的工作,在今后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特別是當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教材、與教師的理解有偏頗時,我們如果能用寬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護孩子純真的心,那我們的評價語言才會寬容、親切、真誠,才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與賞識,從而增強他們繼續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對學生錯誤的理解,有一位教師這樣說:“我佩服你!你有已見、有思想,有個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佩服你敢于發表意見的勇氣?!崩蠋煹脑捼A得了學生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學生的成功感受。
在農村小學從教多年,當過班主任也教語文,積累了一些經驗,我想結合自己以往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談一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點心得。農村小學雖然沒有先進的設備,但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有著更多的與動物、植物親近的機會。
老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開放教學空間,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學習,把課堂搬到外面去,這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我通常在兩種情況下采取這一做法:一是教學內容與自然環境有聯系的情況下,將課堂搬到相宜的環境中進行教學;二是教學內容與自然沒有聯系,但學生處于一種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狀態時。我也讓學生到外面去。
比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一堂課的后半段往往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情況,這時,我就會對他們說:“走,到外面去啊?!睂W生會很樂意,他們拾樹枝,采樹種,立刻有了精神,這時我說,讓我們用自己采集的東西來擺畫我們剛剛在課堂上學習的字,看誰擺得快、畫得好!
結果學生興趣大增,在游戲中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引起學生興趣,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也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這一問題時,讓學生回憶體會在生活中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叫自己正在干活的父親回家吃飯,每一次的語氣語調不一樣,都收入到什么樣的效果。
結果學生都來了興趣,積極討論、認真思考、到最后,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這一問題,深刻地認識到語氣語調在語言中表達的重要性,并能在朗讀中根據思想內容恰當地把握好語氣語調。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如果學生長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知識被強制性的往頭腦中灌輸,久而久之必定失去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感覺到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在課堂中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是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學生主動去思考、討論、去活動。比如,在教學拼音和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加強理解記憶。又比如我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時,問學生假如你遇到這種情況時將怎么辦,結果學生設想出了很多情形,以及每種情形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辦法。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與思考的積極性,主動動到學習中來。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可以說是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之本,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始終要以學生為主本,才能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恒。
到了西峽,我才了解到了關于西峽第一高級中學的一些歷史,該校跟我們鹽中一樣,地理位置不占優勢。20xx年以前,該校的教學質量連年在南陽市排名靠后,經常是市教育局點名批評的對象。20xx年學校實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以后,初步改革教學環節,并在全市中小學推行,改善了學生學習難的問題,學校教學質量大大提升。學校不僅摘掉了教學落后的帽子,還讓學校在全國聞名遐邇,成為高考名校。我也終于明白我校領導讓我們深入“三疑三探”教學課堂的良苦用心,適當的改革也許會讓我們鹽中向“教師高質量教學,學生高質量學習“改變。
走到西峽第一高級中學校外,映入眼簾的是該校20xx年高考考入重點大學學生的照片,把整個校園的外圍墻面都鋪滿了。走進西峽一高,我感覺學校整體學習氣氛比較好,到處都激勵學生學習的標語“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型人才”、“全世界都在等你成功的消息”“如果要挖井,一定要挖到水為止”……,每個班級的文化建設也很好,“班級簡介”“追夢未來”“教改之窗”“學習園地”……,還有學校每次統考月考學習功勛榜都張貼在教學樓墻面上,很有激勵學生“永爭第一”感覺。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在西峽一高學習參觀了3天,我總共聽了11節課:7節新授課,1節試卷講評課,1節復習課,2節隨堂聽,讓我更加了解“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下面就是我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認識: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老師把握整個課堂流程,這種教學法看似老師講的少了,其實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要求更高,老師也要有很強的應對突發事件和學生偏難怪問題的能力,以確保課程高效的完成。
”三疑三探“課堂教學的授課步驟可以體現為:1、老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大多都是老師多媒體展示問題情境);2、學生自主探究(學生自主探究找出本節課要學習和重點掌握的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組合探(小組全部學生站立起來發揮小組智慧,補充自主探究的遺漏);4、學生展示和評價(小組代表展示探究問題的答案,其他小組根據評分標準打分評價并補充);5、再質疑(評價不足的地方,還需要補充擴展的地方,還有的疑問);6、拓展運用(高考題,學生自主編題,變題);7、學生總結評價課程結束。
西峽第一高級中學根據高中上課類型,針對課堂教學研究出了新授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習題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試卷評講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復習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
新授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
1、設疑自探(10—15分鐘),教師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或老師直接提出問題,學生獨立自探。
2、解疑合探(17分鐘),圍繞自探提綱,發揮小組智慧,對自探中的難點進行探討整理并達成共識,來使用多媒體展示出展示小組和相應的評價小組,由規定小組完成展示(板書展示和口頭展示),再由評價小組打分并強調關鍵點和其他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老師在獎分榜上及時給評價人記分,對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可雙倍加分。
3、質疑再探(5分鐘),學生針對展示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爭相回答,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或錯誤直接由老師回答。
4、運用拓展(7—13分鐘),引導學生編題或老師拓展出高考題,學生爭先搶答,最后由學科班長總結評價,確定展示之星、評價之星、質疑之星、得分最高的小組和需要努力的小組。
因為我此次參觀學習聽得大多都是新授課,所以對“三疑三探“新授課還是有很深的體會,首先可以感受到學生在此中教學模式下學習的熱情都很高,對新知識的探究具有積極主動性,而且該校學生認為這樣學習很有趣,有趣的學習才是學生學好的前提。再者,就聽得幾節課而言,我感覺高一學生在展示、評價、搶答環節沒有高二高三的的學生表現好,所以高一的老師都在適當的提醒和訓練學生“三疑三探“各個環節的應答模式。最后,我感覺學生通過這種新授課模式能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小組學習和探究讓學生有什么問題在小組內及時解決,沒有學習負擔。我覺得這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讓他們有趣的學,也讓老師走出了”滿堂灌”、學生“學習難”的困惑,也讓傳統的教學模式走上改革之路。習題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1、明確課標和考綱要求(4分鐘)。2、學生編題和練習(24分鐘)。3、老師出示高考題,與學生自編題作比較(6分鐘)。4、教師出示變式習題給學生解決(8分鐘)5、總結與評價(3分鐘)。
雖然這次西峽一高之行我沒能聽到習題課的這種教學模式,但從我聽到的其他課中感覺到了這種習題課肯定調動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腦能力,在新授課時學生基礎知識把握得好,有些學生能很快的編出題,并說明編題意圖,以及并出題所考知識點的透徹分析,真是讓學生用心用腦的去學習和運用知識了。試卷講評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1、設疑自探(6分鐘);2、合探、質疑和拓展(37分鐘);3、小結(3分鐘)。
試卷講評課時老師會分析考試的總體情況,讓學生總結在本次考試時的優缺點,然后老師根據考試展示出試卷要質疑解答的題號,并讓學生再充分審題,學生解答疑惑,說明并解答出該題的考點,錯誤點。然后老師再進行變式訓練。聽了這節課后,這讓我想起了我教的平行班的學生,他們考完試有些同學知道答案后,只在試卷上標上正確答案就完事,沒有用心、用時去想自己為什么錯,錯在哪里:知識點沒把握好?審題出錯?馬虎?還是自己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不好?平行班學生學習很少有主動性,基本都是被動的,學各科知識結構也都是混亂的。所以真的應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入手,學生想學了主動學了他才能很好地把握知識,才會運用,學校的教學質量才會提高。
復習課“三疑三探“教學流程:1、設疑自探(5分鐘);2、合探質疑和拓展(38分鐘);3、小結(2分鐘)。
學生能很快的整理出復習內容,并運用知識做典例題,或學生自主編題考其他同學,或老師出示高考題進行小組合探并搶答,這里讓學生充分的發揮他們的才能,使他們有趣的學習,并在學習中體會自己的優越感。
總之,不管是新授課,講評課,習題課,復習課,用”三疑三探’教學法上課是把課堂大膽的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趣的學習,自主的學習,合作的學習,學生長期受“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影響,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模式和思維模式,不僅會做題,還能說出題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么做。學生的自學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當然學習起來輕松快樂,沒負擔。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長期以來,教師教作文難,學生寫作文也難。
作文難,究竟難在哪里?總結過去,我認為,作文難固然有其寫作本身的難度,但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原因。
多年的“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學生看分”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抑制了小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而學生無話可說,無話可寫。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囿于課本本身,忽視了教學與客觀世界的聯系,學生視野狹窄,詞匯貧乏,認識水平低,學生感到有話不會表達。
多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沒能從整體上把握小學各年級作文教學的階段特點,忽視了小學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要求普遍偏高,沒有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因而收效不大。
如何解決作文教學中這一難題呢?
大綱指出,小學作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是“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認識事物的能力。小學生作文就是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水平”的體現,作文教學應促進這兩種能力的和諧發展。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币虼?,要讓學生有話說,就要求教師把作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喜歡寫作文。
2、先實踐后作文。我們有計劃地設計游戲,編導小品。學生親眼觀看了實踐活動,所以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這個小品所表現的故事,自然興趣盎然。由于小品假發了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素材,因而學生寫作起來會有興趣。
3、抓時機寫作文。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善于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寫作文,學生就會感覺不到困難。在學生觀看了小品以后,及時指導學生復述小品內容,并把各個環節敘述清楚。在此基礎上,連段成篇。
本節作文訓練的指導設想是:其一,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先觀察再寫作文。豐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觀察真真實實色的櫻桃,觀看貼近學生生活的小品。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其二,從閱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么寫的難題。(1)在作文指導時,先聽聽別人的描寫。(2)指導學生在評價和鑒賞其他同學的作文中學習作文。
在本次作文指導過程中,要突出進行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本節課,突出抓好五個方面的訓練:(1)細致地觀察;(2)有序地觀察;(3)抓住重點觀察;(4)用多種感官觀察;(5)邊觀察邊想象和聯想。
要真正認識事物,不僅要靠觀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老師在執教時,充分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特別要加強想象和聯想能力的訓練。注意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初步的抽象思維,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達到言之有理。
通過本節課設計到課堂實際操作,我們深深地認識到,一定要堅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中的事情,寫出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把作文與生活聯系起來,做到“源頭時有活水來”。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于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于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長春版四年語文上冊的《甘羅》一課時。我首先啟發學生:課文要介紹羅甘德什么事?經過讀文后,學生大部分認為是寫了甘羅替爺爺上朝的事。其實其理解與編者的享圖大相經庭。但是我沒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把學生四人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并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是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甘羅巧使妙計,讓皇帝說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這一事實,從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為自己尋找公雞蛋的錯誤命令。這正是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體驗。最后學生終于認識課文的故事表現了甘羅善于動腦想辦法、聰明機智。從而達到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于動腦、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于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于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于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沖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
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于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如在讓學生為長春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單元《關愛》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條小魚在乎》讀寫課文時,全班同學幾乎都圍繞小魚得救后向小孩表示感謝來讀寫。但在我得引導下,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著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別的游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后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
20__年10月27日―28日,由中國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昭通市教育局主辦,四川省中基教育服務公司、昭陽區第三小學承辦的“百師講壇聚焦新版課標展望未來十年全國小語最具影響力名師有效課堂觀摩活動”在昭通市一中禮堂舉行。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員有市教育局平錦局長及來自昭通市各縣區的800余名小學語文老師,聆聽了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崔巒老師、福建省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黃如老師、江蘇省無錫市南湖小學校長武鳳霞老師、重慶市科研型骨干教師劉曉波老師、昆明市首席教師陳潔老師的精彩課堂教學及專題報告。
二、學習體會。
這一次,我有幸參加了云南省昭通市教育局主辦的“小學語文名師有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聆聽了黃如、劉小波、武鳳霞、陳潔等幾位名師的課堂精彩表演和講座以及崔巒老師的報告,收獲頗多。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深刻的認識到新課標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崔巒老師在他的講座上對語文新課標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釋。他主要是從以下五個大方面進行闡釋的:
(一)成績與進步。
1、課程理念上。
__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__課程特點: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
__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__教學建議: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2、課程內容上。
__引入語文綜合性學習;引進相關的課程資源;規定課外閱讀量等。
3、教學方法上。
__努力將先進理念轉化成教學行為。
4、教學評價上。
__認識到評價改革的重要性,進行了一些改革實驗(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方式全程、評價主體全員)。
(二)問題與原因。
1、問題。
(1)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上:一度割裂,而非統一:;(2)在主體與主導的關系上:一度出現形式主義;(3)在教科書與其他資源的關系上:出現了忽視文本和只教教科書兩種傾向。在這一點上,崔老特別強調最突出的問題是: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師生負擔仍然很重,幸福指數不高(老師的幸福指數不高,孩子沒有了幸福童年)。
(2)原因。
__教育體制:全名應試。
__人才觀:唯學歷(必過高考這座獨木橋)。
__語文課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
崔老強調:我們必須找準問題,綜合治理。
(三)、20__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了什么。
1、堅持課程的基本理念。
a、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全面: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各個方面。
語文素養:核心是語文能力,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道德、思維方法、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的融合。
b、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的能力(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漢語言文字自身的特點(六書: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漢字一字一形,數量多,多音多義字多,形近字多,漢字教學要注意辨析。
c、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核心:鼓勵自主,每個學生都要動起來,不否定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
克服“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樹立教師“服務”意識,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學習。
鼓勵自由閱讀,激勵自由表達,適當開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確立有價值的內容、問題,有明確的任務,有具體的指導,人人有事做,人人動起來。
d、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核心:三級課程管理。實施好中央課程;開發好地方課程;建設好校本課程。
語文課程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
2、堅持“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
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構建語文的目標體系。
3、堅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質疑,允許出現“雜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4、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學習語文正如呂叔湘說的:“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激發閱讀興趣,加強閱讀的指導、交流、展示。小學生小學六年下來閱讀量高達1000萬字。(新課標要求課外閱讀量為145萬字)。
(四)、20__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更加強調了什么。
1、更加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要重視理解,學是為了用。培養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落腳點在于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a、為學好其它課程打下基礎。
b、為培養良好個性打下基礎。
c、為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更加強調識字和寫字。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a、識字寫字的教學在課標后附錄中,收錄了300個基本字表,17個部首,300字多數是獨體字,是出現頻率高的字,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學這300個字。
b、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個常用字,表二1000個次常用字;3500個字是義務教育階段識字要求,小學階段認識3000個,會寫2500個。
c、小學每天語文課安排10分鐘練字,指導孩子寫字。毛筆字每周一節,日常書寫中增加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關注作文書寫質量。將作文書寫當做練字的過程,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要強化練字(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
第一學段: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按筆順規則寫字。
第二學段:要求能用硬筆熟練的書寫正楷字開始用毛筆臨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潔。
第三學段: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速度,用毛筆寫字,感受漢字的優美。
對姿勢、習慣的要求是史無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20xx年的xx月我帶著一顆渴望而又真誠的心來參加小學語文國培培訓。在這次培訓的過程中我聆聽的多位教育專家的生動、形象而有精彩的講座,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知識。同時我也深深地干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決定細品所學,把此次培訓的所學、所得用于現實教學中。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打心底熱愛教育事業,既然以教育事業為生,就得竭盡心力搞好本職工作,以保證生活來源不受影響,并盡可能地體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我總是想,做一個普通教師未嘗不可,但是,能做一個好老師更是夢寐以求,若能如愿以償,演繹出的人生肯定會更加精彩。
順應對好老師的向往,教師才能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啟發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而醞釀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和諧環境。常說萬策之首,攻心為上。這就啟示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得先把學生的心拴住,學生才能在向師性的驅動下健康成長。只有這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可能性才會更高,落實好素質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常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此理一點不假。通過參訓,我從名師專家的誘導中領悟到,教材是學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藍本并非圣旨;教改勢在必行而非雁過無跡,教改是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學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攆不動,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綠草去喂。學生之所以遠離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把他們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我們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學的餡餅,但是我們可以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源,以多方力量為推動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照樣可以熠熠生輝。如果我們用心尋找到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交叉的點,那個點即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金鑰匙,進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無限的知識將迎著方法之刃而解。
兒童步入小學就意味著閱讀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實現這一跨越必將對它們日后的閱讀,包括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等產生深刻的影響。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階段目標,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著重落實以下幾方面的目標: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注重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第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第二,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切實過好認讀關,體會文中的感情和語氣。第三,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了解課文中的意思,并達到樂于與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要順利達到以下目標,我覺得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貫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強認讀,逐步提高。
入學前學生的認識的字都很少,入學一段時間后,他們就逐漸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從而為閱讀奠定了一點基礎。但由于低年級學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課文中沒有生字,好多學生也會一字一頓地讀,或者回讀,難形成連貫的語流。因此教師應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重點。課堂上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可以采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對于較難讀的句子,教師可示范甚至領讀。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習的經驗,切實過好認讀關,從一字一字地讀到以詞或以詞組為單位進行閱讀。
2.感受樂趣,啟發對話。
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加工處理課文的符號信息,與課文和作者對話交流,受到課文豐富內涵的影響。于是學生體會到閱讀可以跨越時空,將世界各地的風光盡收眼底,將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來,其樂無窮。漸漸地,這種閱讀的樂趣轉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進行實踐活動的原動力,是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源泉。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梢姷湍昙夐喿x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然而文字畢竟是抽象,對初學兒童來說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借助課文插圖、實物、音響手段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向往進入閱讀,啟發學生與文本對話。
3.自主閱讀,感受語言。
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過程是在教育影響下與客體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的,而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又使體驗、感悟這種心智活動成為可能。因為閱讀是一種個體行為,學生是閱讀主體,是閱讀行為的發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終決定著閱讀的目的、任務、方式和效果,所以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理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位置。
總之,這次我收獲的不單單是專家們講解的內容,更是一種理念,一股動力。我會抓住這次機遇,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努力實踐,在教學崗位上積極進取,銳意創新,力爭成為一名新時期的優秀教師。
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鄉村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每期都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今日我們怎樣讀經典"、"當名家名篇進入教材"、"用聲音復活經典"等,對每個話題都有深入地研究,給我許多思想上的啟迪,教育教學上的引導和幫助。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問題。"問訊處"這個欄目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如偏旁筆畫、語音文字、詞語句子、語法修辭、標點符教材教法、常識資料等方面為讀者做解答,為我的教學提供方便。如20xx.12期的"問訊處"欄目中,有一位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號?"這個問題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幾次問訊其他老師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當我看到令怡老師的解答后,一下子感覺很明了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師,非常感激《小學語文教師》。
《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從閱讀精品課堂、備課室、案例與反思這些板塊,可以為我們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益的幫助。今年寒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20xx.01期刊。其中"備課室"中的"寒假備課專輯"深受我的喜愛?!堆嘧印肥且黄浀湔n文,我去年時教過這篇課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來,可在課堂上的教學卻并不盡人意,沒能讓學生和我一道進入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潑機靈、可愛,春天的美好。我讀了賀秀麗老師的《一支春天的贊歌》時,對自己以往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雖然對《燕子》這一課非常熟悉,但是對文本的解讀卻不夠,造成了教學方法上運用不當。沒有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沒有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強課的趣味性,作業設計也不夠開放性。我想再次教學這一課時,我的課堂肯定會煥發出以前沒有的光彩。
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了"園丁故事"、"封面人物"等,這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竇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潤著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汲取。
《小學語文教師》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園丁故事動人,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靜下心來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教育雜志,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以《小學語文教師》為導航,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尋到教學的"亮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通過有關資料的補充學習,使我初步的認識到“生本教育”那就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給我的感受就是這樣,把課堂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其實這也正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
在小組合作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幸福。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結合自己的課堂,合適、適時的運用小組合作、交流、回報的形式來構建我的課堂,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育的討論、學習中,真實感受生本教育的快樂和幸福。
推薦“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托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吧窘逃彼枷?,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不是“教”決定“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少預設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在課前,課堂上是反饋、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課堂只是起到調度和調整學生學習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讓學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學習下去。然而,我們的課堂往往是老師教,學生聽得課堂,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卻不知學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學會了,哪里還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沒有機會表達。相比較一下,的確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其產生動力,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調控,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學活動形成良性循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才會彰顯其獨特的人文魅力。
今天我們全校老師認真傾聽了二中副校長林梅關于生本課堂教學的有關講座,他講座的主題是《生本讓孩子的思緒飛起來》,聽了他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關于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復復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愿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后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林副校長說指出:“教育的本質-。
-是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生本課堂對于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林副校長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吧窘逃彼枷?,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么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說些什么不該說些什么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盡量不敢多說話,但是后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并不是什么都不說,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后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著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么這么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么這么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么總是說不在點子上,還那么啰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并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沖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
希望大家喜歡。
眾所周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孩子們到三年級下期已經掌握了20xx左右的生字,生字教學法已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作為過渡性的一個階段,閱讀和寫作教學作為初步的滲透,課標中也未將其列為教學的重點。但是,鑒于語文課程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教學中必須堅持“興趣先導,學會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以保證知識的連貫性和滾動提高的特殊性。教學中我牢固堅持以詞句教學法為重點,以生字,閱讀、寫作教學為依托,貫穿始終,環環相扣,互為促進,滾動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可以概括為做好“五四三二一”。
第一“五”即強化“五字訓練法”。
五字就是“讀、標、注、劃、思”即讀五遍課文,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的拼音注到文當中,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后問題。這是我對課前預習提出的要求。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做好預習,也可以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四”即每天積累四個好詞語。
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四個好詞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該詞語說一句話。對程度好的同學,外加好句子兩個。允許在課文中摘抄,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
第三“三”即強化“三步生字學習法”。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叭缴謱W習法”的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里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在書上用紅筆圈記的方法,縮小復習范圍,不定時抽查。
第四,“二”即堅持每天20分鐘課外閱讀。
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堅持20分鐘閱讀,內容不限,可以是優秀。
作文。
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報刊雜志。讀后填寫讀書卡家長簽字每周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學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發問。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在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一”即每天一篇。
日記。
每周一篇作文。
歸根結底,學生寫作能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所以,盡管新課標對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但結合學科特點和新教材的需要,從孩子們入學之日起,我就把作文教學始終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實踐證明其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作用十分有效。
最初,我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詞”的方法選職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讓學生擴詞,多多益善,然后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詞說一句簡單的話,這一學期,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為主。
口頭說句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引導學生邁出了第二步-----寫句。這一階段分三步走:先寫簡單完整的一句話,再適當地擴句。即為句加入一些恰當的定語、狀語、補語(當然給學生不講這些語法知識),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進一步將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原句分解成一段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使學生興趣盎然,愿意去學。
有了寫詞組句的能力,我就指導學生摘錄片斷和寫日記。這個階段我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我指導學生觀察季節變化,指導寫景物,寫水果。對照家庭成員和班級同學,指導學生記人物。結合節日慶典,學?;顒?,指導寫敘事。二是明確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數要夠,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優美的詞語適量的修辭。第三步,指導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這一步主要通過作文講評課,由師生在講討論中完成。我重點抓住寫作前的指導和批閱后的講評兩個環節,向學生滲透列提綱,多次修改,結構分段等寫作基礎知識,為學生們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感到有一點要特別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堅持把握教材和開發課程資源相結合,我們現在用的北師大版教材,每一冊書中都有一個開放性單元,比如本冊有一個單元即“特產”。我們教學這樣的課文,一定要發揮地方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課下做大量的工作,自己編排一些本地的特產的小文章,小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他們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教育。
北師大版的教材特別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文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但傳統教材中的一些常規性的訓練的內容大大減少了。大家有個突出的感覺是現在教材越來越不會教了。其實是編排簡單了,但是老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平時僅僅按部就班照本學科遠遠不夠了,平時我們要穿插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如修辭手法的訓練,修改病句的訓練,句子變換的訓練等,以使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心得,以此向大家學習。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于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并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借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后,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么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里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里。于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于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里——聽和看。于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F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于“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
四、教給課外閱讀的方法,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
好學的人總能吃苦,我們也是,一聽說楊鳳秀老師下午有課,我們午飯后就趕了過去,下午是滿滿的兩堂語文課,前后分別夾了一節寫字和數學課。下午的課真是精彩,兩位老師和全班五十幾位學生讓我第一次親眼見識到久聞其名不見其形的生本課堂。這一下午的學習,有太多值得我分享的收獲:
第一堂寫字課,居然是作為班主任的數學老師親自指導,我所在的學校,關于書法和寫字的課從來都是安排給語文教師,而南鷹則是點在班主任頭上,不論學科。這讓我意識到,不管教什么學科,作為教師都要有過硬專業知識和職業本領才行,班主任更是如此。上級分派工作給我們時,用自己的真功夫展現能力才是體現自我價值的最好回應,而不是抱怨推諉為做不好工作找理由和借口。
楊老師的課,著實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下面我回憶著將楊老師的第一堂課做一個簡要的分享和記錄:
組長組織全組為全班表演節目,其余學生認真傾聽,準備好聽后的交流。
組長:大家好,今天有我們組為大家表演節目。(該組分角色讀文,肢體語言配合朗讀表達,直至完成朗讀)。
組長:大家有沒有想和我們交流的?(組長組織全班交流,可以是評價臺上同學,可以說自己從中學習收獲、感受體會等。別人提出中肯的建議臺上者要勇于正視并承諾改進)。
組長:好,我們的節目到此結束,謝謝大家?。ńM員下臺準備上課)。
楊老師一進教室就用紅色粉筆在黑板上給學生描繪出一朵漂亮的梅花,隨著她“也許是梅花的香氣太誘人,所以我們今天還要在這里停留一節課”的語言描述,她在梅花中間寫上一個“魂”字。形象的繪畫告訴我們本堂學習的課題——梅花魂;簡潔的語言喻示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時應是第2或第3課時。
“上一節課我們有的同學從這篇課文的字上與大家進行了交流,有的從詞上進行了交流,還有的從句上進行了交流,不過,同學們很少從文章的段、或者是篇上去交流,今天我希望大家能站在篇的角度,與大家進行分享,交流這篇課文帶給你的感受,或者體會,或者欣賞,或者觸動,或者思考?!彪S著楊老師詳細的描述,她已迅速在黑板上板書好“字”“詞“句”“段”“篇”和關鍵詞“感受(體會)”、“欣賞”、“觸動(思考)”。如此詳細而快速的教師行為,為學生節約出更多的自學時間,讓她所提要求成為本堂課學生的學習目標。
這樣一番描述后,楊老師再次完整地復述學習要求——從篇的角度,與大家進行分享交流這篇課文帶給你的感受,或者體會,或者欣賞,或者觸動,或者思考。這樣的表述,準確地向學生傳達出學習任務,確保每位學生真正明白本堂課的學習要求。
學生首先帶著要求自讀《梅花魂》整篇文章,然后自己在書中做好筆記寫好自己的感受、體會,接著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最后兩分鐘老師在巡視學生情況后相機提示關鍵詞“《古詩詞三首》”“懷念、贊美”,指導學生可以從關鍵詞方面著手談感悟。這個部分里,全班每一個同學都積極主動自覺地在做自己的事,他們忙的不亦樂乎,老師巡視得細致有效,不時走進學生組內參與他們,給以指導點撥。老師和學生做的事都實實在在,為學生的學服務,沒有一個人在做面子工程。楊老師只在這個環節向全班說了一句話——你們可以結合《古詩詞三首》,圍繞“懷念、贊美”的主題交流。
1、以組為單位的學生在全班內展示、交流學習收獲。
請一組同學上臺展示,組長組織全組成員分別發言.組長:大家好,下面由我們組與大家交流。首先有請本組一號發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一號與全班交流),有請本組二號發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二號與全班交流)。
有請本組三號發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三號與全班交流),最后,由我與大家交流。
2、組長請全班其他同學和組內同學交流,交流的形式多樣,內容不限,可以是對發言者的點評和建議,可以是說自己學習收獲,可以適當地把機會讓給表現少的人,自己覺得讓大家受用的東西,學生可以主動請求上臺板書。
組長:臺下的同學有沒有愿意和我們交流的?(臺下學生舉手,組長和組員隨意抽取臺下學生發言)。
3、我們組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4、老師抽臺下學生在班級內進行交流反饋,老師組織學生和學生進行交流。
學生交流一會兒后,楊老師相機提示關鍵詞“無論……都”“雖然……但是”,讓學生可以用上他們說。這樣的要求,讓學生的說又提高了一級,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學會了正確使用關聯詞說話。
5、師提問:你還能從哪些方面想到故鄉?
這篇課文表達的就是思鄉情,為什么課題不用“思鄉情”而用“梅花魂”?
6.學生交流。
如果說,這個部分的1至4環節是學生自我表現、盡情綻放的主要時刻,那么5、6環節則是由楊老師的一石激起學生心中千層浪,學生的情感和自主被激發到最高處,看著那一雙雙高舉的小手,聽著那一句句你爭我搶、酣暢淋漓的能言善辯,我感覺自己擠進了斗賽場,群雄爭霸,分外妖嬈。
布臵作業的環節有學生專人負責,老師只是聽該學生布臵。
聽畢這堂課,我驚詫不已又感慨萬千。我終于真真實實看到了一堂生本課,原來生本課堂可以讓老師和學生這么perfect。整個課堂都是學生的舞臺,他們在課堂里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他們積極勇敢,樂觀上進;他們善于傾聽,樂于表達自我;他們能言善辯,巧舌如簧,他們對老師、對同學彬彬有禮,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都平等而相互尊重。整個課堂呈現出來的都是學生自主管理下的學習模式,老師成了旁觀者,一個不可缺少的旁觀者,她觀察、巡視學生學習情況,適當提示關鍵詞,個別組給以輔導點撥。
看似學生天地的課堂,蘊藏著楊老師課堂后面的嘔心瀝血。一堂課下來,楊老師話雖不多,但字字精妙,無一句重復多余,關鍵字詞她抓得精準,對學生導向性極強,問題的設置更是相當精妙,她設計的課堂環節環環相扣,緊密鑼鼓,高準高效。而她對學生,也愛護有加,實實在在踐行著平等的原則。在她的引領下,整堂課充滿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真實體現著“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精神。
生本,你離我這么近,不知我何時才能追上你??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和教師開始將教學活動轉移到線上,語文教學也不例外。線上語文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具有豐富的多媒體和互動性,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掌握。本文將結合個人的實踐經驗,探討一下線上語文教學的教研心得。
首先,線上語文教學具有課堂資源豐富的優勢。傳統的語文教學主要依賴于紙質教材和黑板,而線上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和互動式教學,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生動的學習體驗。
其次,線上語文教學具有學習方式自主的優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興趣自主選擇課程和學習方式,同時可以根據自身學習進程隨時調整學習進度,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線上語文教學具有空間和時間自由的優勢。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無需受到課程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更加靈活自由。
線上語文教學雖然具有很多優勢,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挑戰。首先,線上教學的互動性和溝通效果往往會受到限制,這需要教師采用更加有效的交流方式和工具。其次,在線學習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而這往往是很多學生所欠缺的。
第四段:線上教學的應對策略。
為了更好地應對在線學習的挑戰,教師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首先,教師需要做好網課的設計和準備,包括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其次,教師需要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利用直播、互動、小組學習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最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監控和管理,例如通過在線調查、出勤記錄等方式,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五段:總結。
在線教學已經成為未來教育的趨勢,掌握好在線教學和教育資源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對于語文教學而言,線上教學可以豐富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但同時也需要針對一些挑戰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創新,不斷推動線上教學的發展和完善。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線上教育逐漸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青睞。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本文主要探討在線語文教學中教研方面的心得體會,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
第二段:教學的優勢與挑戰。
在線語文教學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具有許多優勢,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動教師教學水平、豐富課堂教學方式等。然而,線上教學也面臨一些瓶頸、挑戰,例如學生上網安全問題、交互性不足、網絡連接不穩定,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積極應對。
在線語文教學的教研需要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與偏好、學情的多樣性等。要積極探索線上教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挖掘數字化語言資源,如發揮網上語料庫的作用,精選帶有互動性的教學軟件,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線上教學互動性的不足是線上教學存在的一個難題,互動性的減弱降低了教育效果。教師需要注重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如利用討論區和在線答疑等方式建立學生與教師間的互信機制、提高課堂氛圍;教師實行群體化的教學方式、組織團隊活動、采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學等,建立更好的互動平臺,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第五段:結語。
通過本次探討,我們對線上教研心得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提高了線上語文教學的教研能力。我們應該抓住網絡時代帶來的機遇,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充分利用網絡工具,創新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更優的教育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為教育事業和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育的本質不僅是讓學生學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終身發展。通過三天“生本教育”的學習,我深刻的感受到,教育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項任務,促進人發展的艱巨任務,擺在教育者面前的不僅是工作與職業的選擇,更肩負著塑造人格,促進人全面發展的神圣使命。作為從教二十多年的我,或許會重新認識教育,認識學生,認識課堂。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育是讓我們相信學生,相信學生生命個體所賦予的精彩。讓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個性特長在課堂上閃光。
生本教育著眼學生終身發展。不再乎學生“一節一時”的收獲,立足長遠,關注未來。生本教育是發展人的教育,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便重要的促進學生的情感、表達、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終身發展所需的技能。從目標教學到啟發式教學,總是努力讓教轉變成學,而結果還是把教師的思維強加給不同層次思維的學生,讓學生長期處于基本被動的接受學習當中,教師把持著課堂,把持著學生的發展。在生本課堂中,還課堂于學生,還教育主體于學生,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時間與空間。教育是人的素質提升的活動,而生本教育是讓學生素質提升和知識形成同步發展,或先素質后知識,即“授漁”與“授魚”的關系。學生不再猜測老師的設計,而總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思維自由的靈動。不同的基礎,不同的文化底蘊的學生,都能結出鮮艷的果實。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全面提高的原則。
學科知識的要求,還有對課堂教育教學藝術的要求,都有了質的提升。在“慧根”的尋求上,更是對一個教師專業水平的考量。在生本課堂上,雖然看不到教師的魂動,聽不到教師的聲動,但完全可以感受到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指引著學生向前走,向著一個目標飛奔,這個魂,就是教師智慧的魂,就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魂。
(一)沒有教師的教育不是生本教育。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要想主體表現得好,關鍵是主導得好。沒有主導,就沒有主體。教師從臺前退到臺后,不是主導作用的弱化,而是主導作用的充分展現。學生的展演,并不代表教師可以不講。而是教師要精講,要講到關鍵點,關鍵時間。是對學生演講的歸納、深化、延展。
(二)生本教育不是簡單的課堂形式改變,重要的是課程思想的改變,教育理念的改變。生本教育要有一個過程,有一個時間,“一促而就”的不是生本教育,“一令而行”的更不是生本教育。要從思想到行動,從理論到實踐,從臺前到臺后實實在在的轉變。給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磨合的時間,給教育者智慧提升的空間。
(三)生本教育應著眼長遠,不能就一堂課,一次考試成績而論生本教育得失,這既是對教師的考驗,也是對教育管理者的考驗。只有我們堅信生本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我們就應努力去學,努力去做。
20xx年4月25日,我參加了師校舉辦的小學數學教研會,在這次活動中,真可以說是開了眼界,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更讓我從中發覺到了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這四位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動畫片的形式導入新課,有的以引用名人話的形式導入,有的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有的以生活實際導入。楊芳老師用了學生們喜歡的動畫片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了電器世界--《買電器》,逯東波老師用了講故事的方式導入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擺一擺》,孫舒蕾老師用了孔子的話:溫故而知新導入了《長方體(一)復習課》,李廣寶老師以展示本校的情境導入《分數混合運算(二)》。他們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在這幾節課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擺一擺》時,逯東波老師讓學生動手去擺一擺,量一量,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教師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尤其是在聽李廣寶老師的《分數混合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李老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語言、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著。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鼓勵和贊揚不斷,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你的問題提的真好!”“你知道的可真多?!钡鹊?。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里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省時間,二是為了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制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無論從課題材料的搜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20xx年8月14日——16日,我有幸在神頭中心小學參加了我鄉小學教師業務能力培訓研討會,在這3天的時間里,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教學理念,觀摩了幾位數學教師的精彩講課,并聽了我鄉名師的相關報告,及有關縣教研室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培訓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么,你了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在講課時,多數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積極采用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通過這次為期三天的培訓學習,令我大開眼界,使我領略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師的精彩報告及教研員的精彩點評,為我今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在今后的課堂中,我將以這次所學的教學模式為前提,不斷學習,積極嘗試,潛心理出屬于自己、符合我們學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打造更優異的學生。
小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么,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說,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松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于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獲成果的樂趣。難并快樂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標準中又說: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借助課外閱讀來完成。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閱讀教學,了解學生閱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后,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么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里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閱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里。于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閱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領悟了。
課外閱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閱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閱讀興趣應處于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說:“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說:“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說:“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說:“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里——聽和看。于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閱覽室里,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里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著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周一次,去閱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課外閱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
2、卡片摘錄法。即在閱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
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
4、批語注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注的文字。
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
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閱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閱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閱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3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