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教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并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參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聯系生活,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學規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造重現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里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一)點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平移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后輪支架支起,在后輪輻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輪,觀察彩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旋轉曲線。)。
師小結并板書:點動成線。
(二)線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么運動?形成了什么圖形?
(三)面的平移。
小結:長方形平移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設計意圖:本著“數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轉。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后分別會形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轉小棒進行觀察,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臺、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并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現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現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臺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著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并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應用——提升。
1、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設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設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并且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復習了數的讀寫等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通過運算進行解決。(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復習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板書課題)。
二、主體內化。
1.承上啟下,引出知識點。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關于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1)學習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2)學習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
2.合作整理、形成網絡。
(1)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系合作整理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與法則,并把整理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2)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匯報時有的可根據對知識的理解,自己的經驗舉例說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關的知識。
a、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
加法: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數乘小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b、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法則。
3.比較異同,深化知識。
(1)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有什么相同點?他們相互間有什么聯系?(討論)。
相同點:都是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
聯系。
1.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2.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
(2)計算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數乘、除法要正確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分數除法轉化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數…。
(3)加減乘除這四種運算之間的聯系。
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運算。
加法―――――――――――――乘法。
逆運算逆運算。
減法―――――――――――――除法。
三、綜合應用。
1.第一題,可加上幾道與0和1有關的口算題。
(1)計算后可挑選幾道題說一說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2.計算各題并驗算。
349+25652.8-45.7。
7.2×4.36.25÷0.25。
(加法可用減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認真想一想,不用計算,你能填上“”“”“=”嗎?
師生共同完成前兩道題,讓學生回想積與被乘數、商與被除數大小關系的規律。然后讓學生完成后面的練習,并說出理由。
4.根據算式,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
5.解決實際問題。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只?小兔有幾只?小狗有幾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計表或方塊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并能正確口算有關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二)過程方法:
1、經歷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
2、在對比中發現豎式的簡便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2、滲透學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2、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
1、口算:
2、出示:0÷5=?設置懸念。
3、引入課題板書: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含義。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興趣,引入主題圖。
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酷暑難耐。走著走著,孫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買來了4個西瓜,準備分給大家吃,你們看(課件出示主題圖)。孫悟空說:“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1個?!必i八戒搶著說:“師兄,這樣分不好,你們去休息吧,我來分?!必i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塊,他一邊分一邊嘗,嘴里還不停地說:“真好吃!真好吃!”吃著吃著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氣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著了。孫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氣,孫悟空氣憤地說:“啊?你全吃光了,我們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們,你想對豬八戒說什么嗎?(豬八戒你太貪吃了,你應該分給大家吃。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舒服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除法算式。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48個人呢?誰會列式?等于幾呀?
3、引導學生發現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請你認真觀察上邊的兩個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發現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為什么要強調“不是0”呢?也就是說被除數可以是0,但除數不能是0,為什么要規定除數不能是0?等明年你們讀到四年級就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數學書里。
還記得課前的那道關于0的除法嗎?現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嗎?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引導學生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我們先算張明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你會算嗎?趕快拿出草稿紙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2)剛才我們算出了張明每分鐘跳203下,接下來我們算李紅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呢?你還會算嗎?趕快動手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3、引導學生觀察商的特點,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他們的商都有0,一個是商的中間有0,一個是商的末尾有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小朋友們,在筆算這種除法時要注意什么呢?(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哪一位的數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張明和李紅每分鐘跳繩的次數,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他們誰跳得快。
三、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四、課堂練習,內化新知。
五、課后延伸,拓展應用。
p30練習七第1、2、4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掌握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一、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1、開火車,說結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說,并給予鼓勵)
2、背誦7、8、9的乘法口訣引入課題。(抽生背7、8的乘法口訣,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訣,并給予鼓勵。)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六月有一個屬于你們的節日,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生:“六一”兒童節。
師:恩,那在六一兒童節那一天,你們都會做些什么呢?(抽生說)
師:你們知道嗎,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經在為六一兒童節做準備了,我們快來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課件)
2、引導觀察,收集信息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過觀察,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課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4、學生匯報
指名匯報問題,教師ppt展示“平均每行掛幾面?”“每個小組分幾顆?”“可以擺幾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從主題圖中點取出例1)
(1)老師讀題,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獨立試著做做?(學生獨立試算,并和同桌說說是怎么算的?)
(2)指名匯報(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3)問:“用哪種方法最簡便?(用乘法口訣求商)
引導學生小結: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訣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師板書)
2、口算56÷7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學生匯報:56÷7=8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師板書)
3、比較56÷8和56÷7兩個算式的聯系。
(讓學生明白,這個時候用一句口訣可以解決兩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題圖中另外兩個數學問題。
(1)讓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2)說說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師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數學,解決問題
1、基本練習。
(1)課件展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讓學生口算。
(2)抽生說答案,問:為什么做得這么準這么快?(每組用的是同一句口訣)
2、游戲:小豬吹泡泡
點名完成相應題目。
3、小兔過河。(第39頁第3題)
(1)出示課件,先說一說如何解決這道題,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幫助小兔子過河。
(2)集體訂正,學生說出答案后,箭頭指向相應的石頭。
4、小鳥回家。
(1)出示課件,先說說如何幫助小鳥找到自己的家,然后發給學生小鳥身上的算式卡片,讓學生貼到黑板上相對應的房子下面。
(2)讓班上其他同學檢查一下小鳥是否已經回到自己的家。
(3)還有哪些算式的結果分別是7、8、9。引導學生說出想口訣說算式。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并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學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2)抽生說,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作業。
(1)口頭作業:把乘法口訣背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并讓他們也考考你。
(2)書面作業:完成課本第40頁3、4、5題。
2、跳高和長跑是比賽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
項目合計跳高長跑。
只數。
3、除了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還可以根據什么來統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合計狗兔猴。
只數。
4、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完成上述兩張統計表。
5、交流:看了兩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行統計,雖然統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人數應該不變。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情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薦最合適的統計表(小組討論)。
交流:
生1:我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因為小豬是個廚師,它應該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只,才能決定買什么菜,什么多買些,什么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如果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么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薦的是統計項目的這張。因為當裁判員就應該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選手參加,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比賽。
8、小結:
通過剛才的統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計結果具有多樣性。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環節。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環節。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環節。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800=450+3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差+減數減數=被減數-差。
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教學目標:
1、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進一步熟悉平時學過的圖形。
2、發展空間觀念、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認識、辨認各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拼圖。
教學過程:
一、借助七巧板,認識平行四邊形。
1、出示七巧板,講解,這叫做七巧板。
2、5號圖是什么形?――――號圖是三角形。
3、3號圖是平行四邊形。
4、說說七巧板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二、拼一拼。
1、剪下附業頁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導學生進行拼圖。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還能有不同的拼法嗎?
三、練一練。
1、拼出書中圖形,想一想這些圖形像什么?
2、講“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還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圖形。
四、小結。
這節課你覺得有趣嗎?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圖形游戲,它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教學內容包括:四則運算,運算定律,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觀察物體(二),三角形,圖形的運動(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雞兔同籠和綜合與實踐等。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數,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其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5.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7.進一步探索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會畫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
(四)教學難點:圖形的運動,三角形是本冊的難點。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第一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說明:這一單元是這冊書中一個重點單元。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旌线\算前面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整理。其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順序,教學并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順序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有關0的運算。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加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四)教學難點: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學習。
(五)教學建議:
本單元中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整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標中學生既要掌握運算順序,又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步驟。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因此建議:
1、以應用題型為經,以運算順序為緯。視學生情況,各有側重。
2、加強基礎運算,保證計算的正確率。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章節名稱四則運算課時。
課標要求。
教學目標1、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理解乘除法的意義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對學習過的四則運算知識進行較為系統的概括和總結。
3、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內容分析這一單元是這冊書中一個重點單元。本單元主要教學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旌线\算前面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整理。其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順序,教學并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順序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有關0的運算。
學情分析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在一到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較多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運算的作用,體會運算順序。在第二學段本冊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已經具備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能夠較好的理解比較抽象的運算順序,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加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學習。
學生課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教學策略。
1、知識與技能: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畫銳角和鈍角。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找角、畫角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創造性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課堂中創設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發展空間觀念。
一、魔術導入,復習鋪墊
師:關于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生:我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一個角。
生:像國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1、給“角”分類。
師: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學具卡片,先獨立思考,你按什么標準分類?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說一說。
(1)分成兩類:一類是直角,一類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類:直角分一類,比直角小為一類,比直角大的可以為一類。
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1號角和3號角就比直角大?而4號角和5號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較。(驗證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頂點和所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直角邊和角的一條邊重合,這樣就可以比較這個角的開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稱。
師:在這三類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實其他兩類也是叫的兄弟,一個是直角的弟弟,一個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說4號角和5號角是直角的弟弟嗎?(比直角小)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銳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像這樣,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鈍角。今天我們就老學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師:角家族我們認識了銳角、直角和鈍角。
師:那么給這3個兄弟排排隊吧,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板書:鈍角直角銳角)
第1個問題:什么樣的角水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
第2個問題:用什么辦法開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
師:(得出結論)和直角比,開口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來,但開口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我們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來驗證。
師:既然大家已經找到好辦法了,我們在來用一用,看看我們的高招靈不靈。(課件出示幾個不用的角,請同學來判斷)
教師出示兩張實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請同學們到前面來驗證。
師:看來這樣的問題難不倒大家,課件出示,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倒題。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實數學知識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等待大家去發現。
4畫“角”。
師:既然我們認識了銳角和鈍角,想不想畫一畫,那誰來說一說,你想怎么畫一個銳角或鈍角呢?(先畫`````后畫`````)(課件出示畫法,請學生來畫)
師:你能試著畫一個盡可能小的銳角和一個盡可能大的鈍角嗎?
三、教畫人物簡筆畫
師:角在美術中也有妙處!在美術中有一種畫叫人物簡筆畫,它是非常簡單的圖形拼擺起來表示人物的一些簡單動作,像這樣用圓表示頭部,用線段表示身體,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師:請同學試著創造,用我們學會的角來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創造出那些姿勢。(學生作品展示)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出示課本第1頁放大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圖上畫的是雞和免。
師:根據這幅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指名回答,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只要學生能提出合理的數學問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免一共有多少只?雞一共有多少只?
二、探索新知。
1、列出算式,說明依據。
師:怎樣列式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免的只數:2+2+2=6(只)雞的只數:3+3+3+3=12(只)。
師:你能說一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列式的依據:圖中免子都是2只一組,有3組,雞都是3只一組,有4組。
2、觀察算式,發現特點。
讓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算式。
師:誰能說說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發現:每個算式的加數都相同。
3、學習用“幾個幾相加”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3+3+3+3”可以用4個3相加來表述。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2+2表示3個2相加是多少;
3+3+3+3表示4個3相加是多少。
讓全班同學把上面的兩句話齊讀一遍。
4、質疑。
師:“3+3+3+3+3+4”這個算式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嗎?為什么?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只有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才能用“幾個幾相加”來表述。
三、鞏固應用。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頁“試一試”中的練習題。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小棒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再填一填。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2、“試一試”第(2)題。讓學生按題意要求擺一擺,并填一填,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四、拓展練習。
五、全課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二年級(上冊)已經教學了米和厘米,本單元繼續教學分米和毫米。這樣,學生就認識了常用的各個長度單位。教學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們有多長;要能應用分米和毫米,根據具體物體選用恰當的單位表達長度;要知道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全單元內容分三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再教學毫米,最后教學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
設計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會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確的概念。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長,單憑聽講接受是不夠的,需要通過活動體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教學活動。
1、在引出單位時產生鮮明的第一印象。教學長度單位時首先要引出單位,教材在原有認知背景和新的認知沖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學生產生比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引出分米時,出示了一個長大約20厘米、寬大約10厘米的文具盒,告訴學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這樣引出新的單位分米,能讓學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長、寬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單位還能用分米作單位,同時還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時,用直尺量數學書的厚,發現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小的長度怎樣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2、看直尺首次感知1個單位有多長。直尺是度量長度的工具,尺上的刻度比較準確。因此,通過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讓學生準確地感知它們的實際長度。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時,教材承接前面的“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的上面用紅線括出10厘米長的一段,并注上1分米,便于學生觀察。還要求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再次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在看直尺上的1毫米時,教材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在教材的指點下感知1毫米是很短的。
3、找相關的物體豐富感性認識。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準確,但往往不牢固,離開了直尺或間隔了一段時間,首次感知的印象會淡忘。因此,教材讓學生“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通過說可以有兩點收獲:一是反饋、檢查學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可以從他們說的物體是不是大約長1分米看出來。二是借助學生身邊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體幫助長時記憶1分米是多長,以后在回憶1分米有多長或判斷其他物體的長是不是大約1分米時,可以把熟悉的物體的長作為參照。1毫米是很短的,讓學生尋找長1毫米的物體比尋找1分米的物體難。所以,教材編排作了相應調整。先列舉了一些實例,如1分硬幣、銀行卡或電話卡、10張紙疊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約1毫米,讓學生知道1毫米的物體還是比較多的。然后改變問題的提法,不是問學生“哪些物體的長或厚是1毫米”,而是問“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凡是比較短的、薄的,不到1厘米的物體的長或厚,如米尺的厚度、螞蟻的身長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顯然,后面的問題容易回答。
4、用手勢比畫1分米和1毫米。學生進行了觀察直尺、尋找實物等感知長度的活動,這些感知對象的共同特點是長1分米或長1毫米。用手勢比畫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關概念的活動。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用手勢比畫,把直尺上的、物體長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來,這樣的動作拉動了思維就是形成概念。學生在用手勢比畫時,還可以經歷“比畫—在尺上驗證—修正比畫—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盡可能地準確。另外,學生掌握了用手勢比畫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隨身帶了一把尺,便于他們隨時進行估測。
5、和1米、1厘米建立結構性聯系。1分米的長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間,比1米短、比1厘米長。1毫米的長度比1厘米短得多。把新教學的長度單位和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聯系起來,從小到大、從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有益于學生在熟悉的1米、1厘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整理長度單位,可以結合第28頁第5題或第30頁第4題進行。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26~28頁的內容。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義。
課件、米尺、一分硬幣、銀行卡、光盤、固體膠水、磁帶等。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來我們班聽課,是不是有點緊張???沒關系,我們先來輕松一下,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一起來聽,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后面一起唱。
談話:好聽嗎?那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吧?看來小朋友們都挺喜歡這部動畫片的。談話:認識他嗎?大名鼎鼎地懶羊羊。
談話:最近懶羊羊開始寫數學日記了,寫得可有意思了,你們想不想看???這就是他的日記本,我們隨便來看其中的一篇吧。談話: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來讀一讀,誰愿意的?(清晨,我從2厘米長的床上起來。拿起13米長的牙刷,擠出1米長的牙膏刷牙。吃完飯后,走了90厘米遠的路來到學校參加升旗儀式??吹锦r艷的五星紅旗在15厘米高的旗桿上,我心里真高興呀?;氐浇淌掖蜷_長23米,寬17米的數學書,開始學習。
談話:小朋友,你們為什么會笑啊。別急,先把你的發現悄悄地告訴同桌。然后商量怎么改正,開始吧。
談話:好,小朋友往這兒看,誰來當小老師幫他改正的。(請同學改正)談話:這個小朋友已經改完了,同意的小朋友點點頭。都同意。那再請你比劃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談話:再請你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
談話:米和厘米是我們上學期認識的兩位老朋友了,誰來說一說他們之間的關系。談話:小朋友們的表現真不錯,看,喜羊羊也來了,他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有沒有信心迎接挑戰。
談話:誰愿意當喜羊羊來提問呀?
(1)要測量教室的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請你選一位小朋友來回答。
(2)要測量文具盒的長和寬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請你選一位小朋友來回答。
2.實踐操作,主動探究,認識分米
談話:說到文具盒,昨天美羊羊買了一個新文具盒。她想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于是就量了量。
談話:我們一起來看它量的過程。首先,用學生尺量了量文具的長,又量了量文具盒的寬。
談話:10厘米還有一種說法,誰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談話:我們來聽聽村長是怎么說的吧。村長的話還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誰知道?談話:請小朋友把這個關系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
談話:那一分米有多長呢?請小朋友在學生尺上看一看吧。誰愿意上臺指給小朋友看的。
談話:再請你1厘米1厘米的數,數出10厘米。其他小朋友在心里和他一起數。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談話:你們能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畫好后,同桌交換量一量,看看畫得是不是1分米。
談話:剛才我在巡視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畫1分米的,他從刻度1畫到刻度11,他說這樣也是1分米,你同意嗎?為什么?談話:小朋友通過剛才的畫一畫,已經對1分米有了一定的印象,現在請小朋友學著老談話的樣子,這樣拿著學生尺。用這個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這兩個手指要固定不動,然后輕輕拿開學生尺。同桌兩個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誰比劃的1分米最準確。
談話:我們還可以請學生尺做小幫手,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兩個小朋友先討論一下。
談話:誰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談話:接下來,我們來驗證,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們的米尺,請同學們數一數,米尺里有多少個1分米。
談話:通過剛才的驗證你發現了什么?這個驗證的結果小朋友們同意嗎?談話:請小朋友大聲把這個關系說一遍。
3.實踐操作,主動探究,認識毫米
談話:前面我們幫助懶羊羊糾正了數學書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接下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估計一下這本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呢?誰敢來估一估。
談話:喜羊羊他們實際去量了量,你們想不想看他們測量的結果?
談話:需要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毫米。當測量的物體長度不到1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來做單位。
談話:那1毫米究竟有多長呢?我們還是請村長來介紹介紹吧。
談話:聽了村長的介紹,誰來說一說這本數學書的厚度可以用什么來做單位?談話: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厘米和分米的關系,分米和米的關系,那厘米和我們現在學的毫米有什么關系呢?先來聽一聽村長的要求。用鉛筆尖指著小格數一數,1厘米有幾小格。
談話:請小朋友數一數,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聽聽村長的答案。談話:誰來確定的說說,1厘米等于幾毫米。談話:請小朋友把這個關系在心里默默的說一遍。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物品,量一量他的厚度。
談話:請小朋友用食指和拇指捏著你的物品,用另一只手輕輕地把他抽掉,小朋友看,兩根手指都快怎么樣了?差不都合上了,手指之間有一個小小的縫,這條小縫的寬度就是1毫米。感受一下。
談話:還有不同排法嗎?你是按照什么順序排的呀?
談話:在國際上為了書寫方便。這四個長度單位還可以用符號來表示。誰當小老師來介紹介紹。你知道哪一個就說哪一個。
4.全課總結。
談話:小朋友,現在請大家在腦海里把這四個長度單位固定一下。
談話: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的毫米并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還有原來學的米也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查一查資料。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法運用:
講解法分析法引導法練習法。
學法指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預習)復習。
1.能填幾?(指名口答)。
二、初學新課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尋找信息:有22人、每條船限乘4人。
2.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是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4.讓生仔細觀察圖弄懂題意。
5.讓生獨立思考。
三、引導釋疑。
(合作學習)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2÷4=5(條)……2(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2人。4×5+2=22。
(2)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3人,一條3人。4×4+6=22。1.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2可讓學生在草稿本上用紙畫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據擺的圖列出算式。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四、拓展學習。
(深入探究)。
1.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于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2.全班交流總結。
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進行交流。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當堂檢測、練習鞏固。
(學習診斷)完成練一練1,2,題。
1.先弄懂題意。
2.在列式解決。
3.指名匯報。
4.集體訂正。
5.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六、課堂小結。
(梳理歸納)。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你學的好嗎?
1.小組交流。
2.指名匯報。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板書設計:
租船。
22÷4=5(條)。.....2(人)。
答至少要租6條船。
(課件出示主題圖)談話引入:“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同學們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地布置著教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正在做什么準備吧!
提問:
1、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與準備工作有關的數學信息?誰能說一說?
2、我們一起來看這個信息,你們能用手中的學具把結果擺一擺嗎?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
(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小結:剛才我們在計算這兩道除法算式的時候,先看的是除數,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捌甙宋迨边@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看來乘法口訣真的很重要啊!
4、教師出示課件題目,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
(1).誰能用乘法口訣很快算出它們的得數?
(2).第一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訣?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小結:看來同一句口訣可以幫助我們口算出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口訣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運用口訣,鞏固練習。
1、做一做。
7÷7=32÷8=48÷8=56÷7=64÷8=21÷7=49÷7=40÷8=。
2、算一算。
5×()=356×()=4249÷7=()。
32÷8=()24÷8=()6×()=42。
3、拔河比賽(出示圖)。
(1).獲勝隊員平均每人可得幾本書?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個星期。
四、布置作業。
1、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2、第40頁練習八,第3題。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教學反思:
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沒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學,而是根據本班情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1、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3、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4、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間的聯防聯系。
1、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2、用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的情況。
3、根據統計圖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斷。
4、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后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于,其他讀法不變。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就被除數,除號后面的數叫除數,所得的數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訣求商。
2、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和幾相乘的被除數。
四、解決問題。
1、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
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商、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2、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所求問題要求求出總數,用乘法計算;。
(2)所求問題要求求出份數或每份數,用除法計算。
認識時間知識點:
1、1時=(60)分。
2、鐘面上游(12)個數,這些數把鐘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每個大格又分成了(5)個相等的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3、鐘面上有(2)根針,短粗一點的針叫(時)針,細長一點的針叫(分)針。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從12走到6,走了(30)分;時針從12走到6,走了(6)小時;時針從12開始繞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時。
4、(30)分也可以說成半小時,(15)分也可以說成一刻鐘。如8時30分是8時半,9時15分是9時一刻。
5、(3或9)時整,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成直角。
6、寫出鐘面上的時間,畫分針:教材p101第3題,p105第12題。
數學廣角知識點:
1、在排列和組合中,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才不會選重或選漏。排列與順序有關,如數字的組成,衣褲、早餐搭配,排隊等;組合與順序無關,如給數字求和,握手,調果汁等。
2、3個人中,每兩個人進行一次比賽或握手、照相等,共要進行3次。
3、用3個不是0的數,能組成6個十位與個位不相同的兩位數,如4、5、7能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個是0,能組成4個兩位數。如:0、4、7能組成40、47、70、74。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一、正確的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抓住課堂。
理科學習重在平日功夫,不適于突擊復習。平日學習最重要的是課堂45分鐘,聽講要聚精會神,思維緊跟老師。同時要說明一點,許多同學容易忽略老師所講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而注重題目的解答,其實諸如“化歸”、“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遠遠重要于某道題目的解答。
二、高質量完成作業。
所謂高質量是指高正確率和高速度。寫作業時,有時同一類型的題重復練習,這時就要有意識的考查速度和準確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時能夠對此類題目有更深層的思考,諸如它考查的內容,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的規律、技巧等。另外對于老師布置的思考題,也要認真完成。如果不會決不能輕易放棄,要發揚“釘子”精神,一有空就靜心思考,靈感總是突然來到你身邊的。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成功會帶來自信,而自信對于學習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敗,這道題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問。
四、總結比較,理清思緒。
(1)知識點的總結比較。每學完一章都應將本章內容做一個框架圖或在腦中過一遍,整理出它們的關系。對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識點應分項歸納比較,有時可用聯想法將其區分開。
(2)題目的總結比較。同學們可以建立自己的題庫。我就有兩本題集。一本是錯題,一本是精題。對于平時作業,考試出現的錯題,有選擇地記下來,并用紅筆在一側批注注意事項,考試前只需翻看紅筆寫的內容即可。我還把見到的一些極其巧妙或難度高的題記下來,也用紅筆批注此題所用方法和思想小學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小學輔導。時間長了,自己就可總結出一些類型的解題規律,也用紅筆記下這些規律。最終它們會成為你寶貴的財富,對你的數學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五、有選擇地做課外練習。
課余時間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十分珍貴的,所以在做課外練習時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兩三道題,天長日久,你的思路就會開闊許多。
正確的小學數學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更為重要。只要你刻苦努力努力,就一定可以學好數學。相信自己,數學會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奪目!
1、出示課本第2頁例題教學情境圖。隱去圖中的問題。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有意識地追問:怎樣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
2、列出算式,說明算法。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2+2+2+2=8(臺)。
接著,讓學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3、引入課題。
師:求4個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運算----乘法。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計表或方塊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讓學生經理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只?小兔有幾只?小狗有幾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1、如何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2、跳高和長跑是比賽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
項目 合計 跳高 長跑
只數
3、除了根據比賽項目來統計,還可以根據什么來統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 合計 狗 兔 猴
只數
4、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完成上述兩張統計表。
5、交流:看了兩張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行統計,雖然統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人數應該不變。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情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薦最合適的統計表(小組討論)
交流:
生1:我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因為小豬是個廚師,它應該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只,才能決定買什么菜,什么多買些,什么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薦統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如果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么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薦的是統計項目的這張。因為當裁判員就應該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選手參加,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比賽。
8、小結:
通過剛才的統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計結果具有多樣性。
(1)結合數一數、擺一擺的具體活動,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知道寫法、讀法,并能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2、乘法的初步認識。
(1)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比較簡便,為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3)能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3、5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經歷5的乘法算式的計算過程和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體驗運用乘法口訣的優越性。
(3)能用5的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4、(2、3、4)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2、3、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2)能夠發現每一組乘法口訣的排列規律,培養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逐步的發展數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訣,會用已經學過的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們平時多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
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于學習相對落后的同學,我總是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
有時候,一個孩子忽然學習進步很大,老師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學習退步了,一問原因,一般就是家長最近很忙,沒時間管他。學生學習退步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老師不希望有一個學生掉隊。
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采取這樣的方法:先復習這一星期所學的知識,理通脈絡;然后再把這周的作業做出來,并進行檢查;最后把下周要學的知識進行預習。如果采用這樣的方法并堅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1、能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2、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有余數的除法。
1、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積累正確的試商方法。
4、能用豎式正確計算有余數除法,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5、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分蘋果(豎式除法)。
知識點:
1、掌握表內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2、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分橘子(有余數的除法(一))。
知識點:
1、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會用豎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分草莓(有余數的除法(二))。
知識點:
1、掌握正確的試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又比被除數小。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租船(有余數除法的應用(一))。
知識點:
靈活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派車(有余數除法的應用(二))。
知識點:
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認識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寫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寫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寫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間的換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2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