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反思和思考自己的學習或工作方法是否科學有效。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精彩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寫作的靈感和創意。
近年來,高中生新課程制度已逐漸在許多地方得到推廣和實施。與傳統的課程設置相比,新課程制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了更寬廣的空間。下面,我將以個人的親身經歷為例,從課程設計、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學業負擔減輕和成長感受五個方面,分享一些對新課程制度的心得體會。
首先,新課程制度的課程設計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運用。在傳統的課程設置中,課程內容多是理論知識,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的動力。然而,新課程制度突破了傳統框架,設置了更多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課程,如科學探究、實驗技術、藝術創作等。這些課程能夠讓我們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嘗試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我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其次,新課程制度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往往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被動接受。而新課程制度下,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學生能夠更自由地選擇學習的方式和學習的內容。我們有機會通過個人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形式深入研究學科知識,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培養了我們的團隊合作和獨立思考能力。
第三,新課程制度的評價方式更加全面公正。以前的評價方式多以考試形式為主,只注重學生的書本知識和應試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新課程制度注重全面評價學生的成長,并引入了多元化的評價方法。除了傳統的考試外,還有課堂表現、文獻報告、展覽展示等多種方式,通過多樣的評價,能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四,新課程制度能夠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在過去,我常常因為課業繁重而焦慮和壓力過大。然而,新課程制度的實施,使得我們的學業負擔有所減輕。課程設置更有針對性,課時配比更合理,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更多時間進行興趣愛好的發展。此外,新課程制度的課程設計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探究,培養創新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
最后,新課程制度讓我有了更多的成長感受。在新課程制度下,我們高中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創造和實踐。這其中的辛苦和付出也換來了自己的成長和提升。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我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我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進一步的提高。
總之,高中生新課程制度給我帶來了許多積極的體驗和收獲。課程設計的改變、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評價方式的全面公正、學業負擔的減輕和成長感受的增加,這些都使我在學習中更加自主、積極和有動力。相信在新課程制度下,我們高中生的發展會更加全面和均衡,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具有競爭力和適應力。
8月24日上午,我在縣教研室參加了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此次的培訓精神是“學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經過這次培訓我得到了許多啟發。下面談談我在這次培訓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新的課程標準共分為五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和附錄,這次培訓主要是對課程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整體目標,強調了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并且強調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2、強調了物理學習與生產、生活及時代發展的聯系。如:在內容標準中“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等大量的課程內容目標體現了這一點。
3、進一步強調了“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已將“科學探究”寫入了內容標準。這一次,同樣將“科學探究”寫入了課程內容中,強調了“科學探究”不僅是物理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4、內容目標中的行為動詞更明確。
課程標準在認識領域中只設立了了解、認識和理解三個層次,沒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較含糊的動詞,并對用到的行為動詞都劃分到了對應的三個層次,教學要求更為明確,使老師們教學心中有底。
5、對物理實驗的要求更為明確相比實驗稿中的要求,在內容標準的三級主題中明確了實驗條目(如:通過實驗,理解密度;通過實驗,認識浮力等),并且在附錄中補充了20個學生必做的分組實驗,消除了教師們對實驗要求的疑慮(哪些實驗需要分組,哪些演示),也明確了實驗要求。
6、刪去了部分內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實地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比如:刪去了“顏料的混合”、“波長、頻率和波速關系公式”;對“機械效率”、“我們是怎么聽到聲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實施建議。
教學建議更切合了教學實踐、注重了多維課程目標的落實,不僅強調了知識,更強調了“過程”和“情感”兩個維度的目標。
教學評價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樣化,讓學生參與評價,家長、教師、學校共同評價學生,改變評價方式,用學習檔案等手段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為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而不只是為了選拔。
二、對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動的開展,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反映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具有時代性,有一定的彈性,為不同的學生發展提供空間。
1、內容次序進行了重大調整。
將原來八年級下學期的電學內容放到了九年級進行了,將原來九年級的“機械運動”調整到了第一章,先學習測量知識和速度。相當于將力放到了八年級,九年級重點是電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的調整降低了八年級下學期學習電學的難度,待學生能力有所發展再在九年級突破電學的難點。
2、刪去了部分內容從第一冊看,將“我們怎樣聽到聲音”整合到了“科學世界”、刪去了“顏料的混合”,將“看不見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節中等,這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
3、修改了部分習題。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車時刻表”相比老教材,學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內容。
比如: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增加了“測平均速度”的實驗。
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課標理念的一些想法。
1、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物理課程過分重視知識結果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操作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新課程改革中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上的變化很大。由于教學理念的變化導致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教師們重視探究式教學,同時教學方式又是多樣化的。物理教學要教什么?物理學不僅僅是指知識、概念和規律,是一個更寬泛的范圍。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導致學生的變化。使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都有提高,學生視野得到拓展。教學方式的變化以教學理念上的變化為基礎?,F在我們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們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再就是,我們提倡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當中,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閱歷,精心設計教學的引入,使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是與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是來源于生活的。課堂引入,這是決定學生是否用心聽你一堂課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所以盡可能要出奇制勝,可以采用各種有趣的實驗,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謎語或者是生活中很鮮活的例子。
4、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這是在初中物理教學實施當中,最引起老師們重視和關注的一個環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事實上主要體現在科學探究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在探究過程當中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得出自己的結論。盡管有的結論還是比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體驗到了物理學習的快樂,能夠在動手、動腦以及和同學們的交流、分析過程當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其意義并不在于他們探究的內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復雜、多深奧,而是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動手、動腦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要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確認識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注意把握實驗教學的特點,合理開發實驗教學的課程資源。除了正規的教具外,我們還要利用身邊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這也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
經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認識到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學中找準自己的出發點和位置,并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師如何實施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一)課程的實施者之一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每堂課的發展方和目標,要設計好引導學生學習的若干問題,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要求學生,規范學生的行為及語言表述。教師的靈活度可以更大,教學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精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較容易片面地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聽與不聽”,也很容易根據教師講課的“有趣或無趣”來選擇自己“聽與不聽”。如果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努力讓學生直接接受認識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也是很多老師在課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實驗的原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放下教師的架子,參與到學生實驗中,在實驗活動中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從實驗現象歸納出物理結論或規律。這樣才能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理解透,記得牢。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課堂內容的實施。
3、收尾總結,很多老師忽略這一環節,容易造成“虎頭蛇尾”,對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網絡有阻礙。以上三點實施得好了,一堂課的條理性,規范性就可得到充分體現,課堂的氛圍就會較好,學習的成效也會較高。
(四)教師要努力汲取知識,不斷吸收“百家之長”。
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教師有了淵博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就顯得得心應手,學生也會因為教師“淵博的學識”,而更樂于與教師接觸,這樣反過來也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高中生們面臨著新課程制度帶來的變革。在新課程制度的指引下,高中生們接受著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這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在新課程制度的學習環境下,我深有感觸,今天我將以身為一名高中生的角度,談談我對新課程制度的心得體會。
首先,新課程制度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我們更多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在新課程制度下,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尤其是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環節,我們能夠與同學們一起合作,互相傾聽和學習,不僅能夠深入了解知識,還能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這種主動學習的模式讓我們更加主動地掌握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
其次,新課程制度強調學科之間的聯系。在過去,我們的學科知識往往是孤立地被教授和學習的,缺乏綜合性的思考和應用。而在新課程制度中,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被更加重視,這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交叉點。比如,在學習物理的同時,我們也會涉及到一些數學的概念和公式,這樣的學習方式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和應用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科之間的綜合素養。
再次,新課程制度注重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培養。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下,知識更新速度飛快,學生們需要具備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在新課程制度中,我們不再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們學會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學會了如何高效地記憶和總結知識,這使我們在學習上更加得心應手。這種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它能夠為我們的學習成績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新課程制度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過去,我們的學習主要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的機會。而在新課程制度下,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開展實際的實驗和實踐活動,培養我們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從書本中獲取信息,還能夠通過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培養了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我們的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高中生的新課程制度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它為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多有益的機遇和挑戰。在新課程制度的學習環境下,我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科之間的聯系,并且培養了一系列對我們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能力。新課程制度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挑戰性,讓我們的成長和發展變得更加全面和完善。希望在新課程制度的指引下,我們能夠更好地發展自身,取得更好的成績和展示更多的潛力。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組成生物體的分子與細胞、從細胞到生物圈的生命結構層次、細胞的分類、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組裝細胞之閱讀內容、研究元素與化合物、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人工合成蛋白質、人類的蛋白質組計劃、核酸的結構和功能、糖類的分類和功能、脂質的分類和功能、無機物的類型和功能、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細胞質、細胞器、細胞核、細胞探微、物質輸入與輸出、跨膜運輸、膜流動鑲嵌模型、運輸方式、通道蛋白質研究、細胞能量供應和利用、降低活化能的酶、酶作用的本質、酶特征、atp、細胞呼吸、光合作用、色素的結構、光合原理和應用、細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變等內容。
下學期要學習的內容有:遺傳和進化、遺傳因子、孟德爾實驗、減數_、受精作用、基因、染色體、伴性遺傳、基因本質、dna、指紋技術、基因表達、生物信息學、密碼破譯、基因突變和其他變異、人類遺傳病、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基因工程及應用、生物產業人員、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由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基因頻率變化與進化、隔離與物種的形成、化石標本的制作與產業、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針對以上教學內容,我準備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從宏觀上把握生物教學內容。只有從宏觀上加以把握,才能更好地抓住教學的主動權,了解章節內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否則,教材不能系統性地把握,就會陷入盲目性。
第二,從微觀上細心揣摩章節內容。將章節內容放在整個教材體系的大背景下考慮,使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節內容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
第三,辨證地對待新教材體系,用揚棄的方法剖析教材。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點,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學生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學習、探討性學習的方法,同時也要使教學更富有人文色彩。對老教材的優點也要充分繼承,因為新教材也還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
第四,認真把握教學的基本環節。備課要多花時間,要離得開書本,要洞悉書本內容,只有深入才能淺出。上課要精神抖擻,與學生加強互動性。批改作業和試卷要細心認真。不靠搞題海戰提高成績,要高度重視書本知識,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上布置適量的配套練習使之提高。
第五,要充分利用好教室內的教學平臺和實驗室的設施,進一步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第六,在教學上,要注意向他人取經學習。珍惜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做到有付出一定要有收獲。善于聽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專家教授的講課更要細心領悟學習。
第七,生物科學是非常人文的一門學科,自己要認真研究高一學生的心理狀況,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學生的情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學上真正的主動。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會取得教學上更大的進步。
文檔為doc格式。
。
20xx年5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明確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暑假剛剛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對于新版課程標準的學習,參與了專家的解讀培訓。通過此次培訓,我們共同了解了新版課標的一些具體的變化,也感受到了其重點改革的一些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一大變化在于凝練了語文核心素養,即: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把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養的首位,可見其重要性。要在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大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閱讀、體悟。其實,語文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大語文觀”,很久之前就已經提出了。語文學習,尤其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越來越重要。未來語文與各個學科的結合會更緊密,傳統文化知識也將糅合在學科中加以重點考查。
新課標帶來的另一大變化在于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即: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劃,根據學段特征,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在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用語文的方法去解決真實的問題,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發展未來學習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養,而不能僅僅局限于背誦、刷題。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基礎閱讀之外,還需增加整本書閱讀,必須要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新課標還研制了語文學業質量標準,即:依據義務教育四個學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運用情境,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成就的關鍵表現,體現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應達到的水平。
20xx版新語文課標的學習,讓我深深認識到語文老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尤其是在新課標剛剛頒布實施的當下,加強語文老師自身的跨學科學習實踐尤為重要。
近年來,我國的高中課程改革持續推進,新課程制度正式落地。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在新課程制度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不禁有了一些體會和感悟。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經歷,從課程設置、學習方式、評價方式、興趣培養和思維培養等方面進行闡述和探討。
首先,新課程制度下的課程設置更加靈活多樣。在過去的傳統制度中,我們的課程設置更多是以分科為主,學生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或擅長的科目進行學習。而在新課程制度下,課程設置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基礎學科,還設置了德育、藝術、體育、實踐、創新等課程。這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不同的課程內容,更全面地發展自己的身心,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
其次,新課程制度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傳統的課程制度下,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導,學習內容單一,缺乏實踐和探索的機會。而在新課程制度下,我們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解決問題。例如,在實踐課程中,老師鼓勵我們走出課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我們能夠更加主動地思考和學習,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新課程制度下的評價方式也得到了改變。傳統的課程制度下,我們的學習成果主要通過考試成績來進行評價。而在新課程制度下,考試并不是唯一的評價方式,更多體現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例如,在實踐課程中,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如綜合實踐報告、實驗設計報告等不同形式的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另外,新課程制度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在過去的傳統課程制度下,課程內容單一,學困生較多,學習興趣的培養往往被忽視。而在新課程制度下,鼓勵學生在興趣健康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學科探究。新課程制度鼓勵廣大同學通過選修課程開拓視野,培養興趣愛好。通過實踐與實驗,我們實際感受到學科知識的魅力,培養了對知識的強烈好奇心,使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最后,新課程制度注重思維培養。新課程制度不再注重死記硬背,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老師鼓勵我們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同時,通過項目式學習,我們需要進行團隊合作,培養了我們的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我們在思維上得到了鍛煉,思維方式得到了改變。
總之,新課程制度通過靈活多樣的課程設置、探究式學習、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興趣培養和思維培養等方面的改革,讓我們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我們在實踐和探索中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真正意義上地得到了全面發展。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深切感受到新課程制度的意義和價值,相信新課程制度將會為我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給傳統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變革。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要求體現教學有效性,具體表現為要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在探究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及概念,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作為一名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從新課程標準目標出發,探究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促進教學有效性得以發揮。
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1.確保教學分析工作有效。
教學分析工作是做好教學設計工作的前提,作為教學設計的前期工作,需要分析的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能夠達到教學目的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來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因人制宜,找準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梳理出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和層次關系,明確每一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學習內容。
的種類、結構、分布和功能,還要學會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并會用結構圖、流程圖來處理信息。只有在這個教學目標之下,教學模式才是實踐與理論相統一的,教學方法也才是自主、合作相配合的,因而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實施與教學設計不同,是學生與教師共同促進、影響和進步的過程,因此需要在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步驟的同時,注重處理好與學生的互動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加以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有效性的發揮。
1.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問策略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但是,這里的課堂提問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問、學生答的簡單過程,也并不是單純地提問一些能用是或者否就能回答的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提問才是能夠促進課堂有效性發揮的呢?(1)提問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性,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可以拋出。(2)提問應該注重層次性和科學性,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引導式提問。(3)提問應該注重處理好提問與思考的關系,在提問之后要為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4)提問和學生回答之后要注重對學生觀點的反饋行為,避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損。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用“你的觀點很新穎!”“那么,我們如何來驗證這一說法呢?”“還有哪一位同學想做一下補充”等積極性評價來引導學生繼續思考。
2.確保課堂管理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管理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堅實后盾。一般來說,高中學生的自制力和自覺性都比較強,不需要教師做太大的教學課堂管理,適度的約束和建構性的引導就可以發揮好課堂管理行為的作用。例如,當生物教師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失敗的時候,教師應該立即叫停,對這種錯誤及時做出評價和教育,抓住有利時機,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后,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有效性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認知自我,發現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性錯誤和方法性失誤,進而達到立即改正的效果。而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分析總結的過程,對于繼續發揮教學中的優勢之處和改善不足之處,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評價可以從談話評價、提問評價等診斷性評價,觀察評價、測試評價等過程性評價,作業考核、實驗考核、活動制作考核、書面測試考核等終結性評價方式出發,還可以從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內容的多元化出發,提高評價的有效性。而教學反思則需要教師注重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學期望與教學效果的關系,從中合理分析教學程序、方法、內容等,進而不斷完善教學措施,推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j]。江蘇教育:小學版,2006(09)。
[2]譚桂榮。試論有效教學的生命特征[j]。保山師專學報,2006(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已愈十個年頭,但是,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是否平心靜氣地認真去解讀,去反復推敲呢?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來武裝我們的語文課堂呢?在這里,筆者斗膽,對新課標進行簡要的解讀,就算拋磚引玉吧,以飧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
本文就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教學的內容作簡要的解讀。
新課標對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與寫字教學,總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要完成這一目標,課程標準分四個學段來實施的。
第一學段(一、二年級),這一學段是學生識字與寫字的起始階段,在學生一生的學習中,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萬事開頭難,開好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識字與寫字上。
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與寫字的興趣,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識字與寫字。這就給我們的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靠注入式、滿堂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其三是漢語拼音的要求,要學會漢語拼音,這就包括會讀聲母、韻母、聲調、整體認讀的'音節。會拼,就是能準確拼讀音節。會寫,包括正確地書寫聲母、韻母、音節。認識大寫字母,注意,這里只是認識,沒有過高的要求。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這里是熟記,要能熟練背誦,快速默寫,嚴格要求,人人過關。
其四是運用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并且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學習獨立識字。往往被我們的語文教師忽視,大部分學生沒有的習慣。也是獨立識字的前提,不會,獨立識字就是空話。
其五是寫字的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正確的寫字姿勢,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學習心得:
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為“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庇眯慕?、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我校去年開始新課程改革,高一開設生物課,迄今為止,整整一年時間,在這期間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我是今年八月開始接受新課程培訓的,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結合學習和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系和情感關系。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系,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倫理關系是師生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主、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真正使師生關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系,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互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系,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系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于教學而言,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且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蹦敲?,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臺階!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里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獲。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日前,教育部正式發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則按照“一大修”的節律,先后公布了20xx年版、20xx年版和20xx年版。認真研讀深刻理解新方案新課標精神,對于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xx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是在20xx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基礎上,結合特殊教育實際調整增減確定的。
20xx年教育部發布了《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是國家首次專門為殘疾學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學習標準,是以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下簡稱普通學校課程標準)為藍本,遵循特殊教育規律研制而成的,這也是特殊教育學校目前依據的標準。特殊教育20xx版新課標對特殊教育課程建設給出了教學要求、教學評價和實施建議。
特教學校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源于普教,又是普教相應成果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延伸和創新,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研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充分吸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精華,是一門基本功課。這次新頒布的新方案新課標,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育人功能等深刻內涵,堅持育人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對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和系統完善。從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有許多重要的創新和亮點,值得認真研究、借鑒和應用。
深刻把握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回歸教育本真,激發特殊學生活力。教育的本質就是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不斷地欣賞、不斷地激勵、不斷地指導,學生才能在一個個原點中得到進步和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應趨向校本化和人本化管理,教師不但要履行好教育教學的重要責任,更要引領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價值導向。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特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最大限度發展,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家庭福祉?!八刭|教育就是教育的核心?!笔糯筇岢觥鞍l展素質教育”,發展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遵循特殊教育規律,以適宜融合為目標,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特殊教育學校的主要任務。
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實現特殊學生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不斷提升特殊學生獲得感。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20xx年版),推進盲、聾、培智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是特殊教育學校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
工作室成立以來,我不斷和反思教育現狀,基于特殊教育新課標開展教學和評價,努力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積極開展“1236”愛慧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不斷優化課堂教學。
強化新三項基本功訓練(即教學設計能力、特教基本功和信息素養),實現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師生信息技術素養,為特殊教育和學生發展提供資源支持。
因地制宜發展特殊教育職業教育,探索職教新路徑,逐步增強特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不斷提升學生歸屬感。
在鞏固發展基礎教育的同時,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精神,在教育教學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破解難題,進一步擴大中職招生規模,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師資配置,逐步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符合殘疾人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多方利用社會資源堅持走好“就業+升學+職業能力提升”之路,滿足特殊學生就業需求和進入高等院校就學需求,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優化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努力實現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不斷提升學生幸福感。
廣泛運用教育資源,形成了以教育、服務、管理、文化育人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多元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滿足學生知識獲取、能力發展、人格成長和社會融入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他們收獲自我價值感,享有美好的心靈體驗。
作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要給學生開辟大量實踐性作業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勢,發揮有效的育人合力。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有效性被提上了日程,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已經成為高中生物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比欢谌粘5膶嵺`中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讀文章語感較差,口語表達詞不達意,寫作文是錯字連篇,詞匯貧乏想象力不豐富,就連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較高的學生也存在視野狹窄,文章空洞,而美感欠缺的問題。這一切無不反映出學生語文素養低。由此看來,語文素養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發展尤其重要。我們應該從平時的語文教學入手,尋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合適的途徑與方法。
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會變成一種苦役。教師應努力采用有新意的教學方法,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以此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求知欲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因為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例子。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于經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則能讓學生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而上好閱讀課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
再次,重視誦讀。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在誦讀中培養語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F在的學生缺乏充分的誦讀訓練,朗讀的時間、次數太少,這正是學生語感能力弱的癥結所在。因此要多讀典范課文,對精彩段落,精粹詩文一定要熟讀成誦,潛心揣摩。通過誦讀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領略語言之美,這正是培養語感的過程。而熟讀成誦的文章,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個潛滋暗長,積少成多,由感到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良好的言語習慣養成了,語言修養加強了,語感也就具備了。
最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語文習慣對提高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語文習慣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種習慣對語言功能的發展,語文規范的形成,語文能力的提高都會起到直接的作用。
我們的語文教學著眼于學生的終自發展,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因而,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國的經典子籍以及我們的國文,扶著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力爭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讀書有鑒別,學語文有“靈氣”,寫文章有個性。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結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學習【七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已經實施多年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我相信課程改革這個詞在我們的腦海中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進了我們的課堂,走進了數千萬師生的現實生活。為了完成這項輝煌而艱巨的任務,不被歷史趨勢淘汰,我們的教師必須改變舊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舊的傳統教學方法,不斷學習,永遠成為一名新教師。在學習了新的課程改革和在教學中的應用后,我對新的教學改革有了更高的理解。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其總體思路是面向所有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滿足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在教材的編寫中,我們放棄了過去困難、復雜、部分、舊的內容和專業、成人的內容,真正反映了義務教育的普及、基礎和發展的特點。在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設置中,我們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品味、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在一起。把握時代的脈搏是歷史課程改革的主要特點。改革要求知識的建設與學生的個人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與社會現實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生活。把握時代的脈搏是本次歷史課程改革的主要要要要求,不僅要把知識的建立與學生與學生的個人世界緊密切相連,而且要把學生的個人世界緊密相連,而且要把歷史知識的建立起來,把歷史知識與學生的個人世界與社會的社會的現實際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現實際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社會知識與學生的現實踐相連,提升,提升,提升學生的綜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評價的過程、學生的過程的過程、自我們的過程、自我認知識與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的過程、自我評價,而且要更加注重視,而且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偉大和偉大。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0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從別的實驗區反饋的信息看,這些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從不同的途徑力求解決問題,這就為開展研究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4.由“專業課”向“綜合課”轉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事實上,有的實驗區已經開始了綜合課的實踐,如深圳南山區開設的《歷史與社會》,就綜合了各學科的知識。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糾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分組或集體討論;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布置的作業是諸如觀察、制作、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在活動課上放手發動學生,從組織、主持到課程的實施都交給學生,老師在旁邊協助;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當中等。教材第一課的活動建議:“想象北京人的一天”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
2.合作學習:新的課改中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在活動課中,要求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學生有明確的分工,在共同的任中有個人的責任;小組的成員要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建立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等。這種合作的學習完全有別于以往的學習。
3.探究性(創新)學習: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強調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在新的課程改革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都發生著根本性的轉變的今天,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既感到欣喜更感到壓力的巨大和責任的巨大。成為改革中的“弄潮兒”不容易,成為其中的勝利者更難。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轉變觀念,充實自己,迎接挑戰。
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我們已開始嘗試。課堂中真正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還需要我們教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師的輔助作用。我們還需不斷的探索和總結。
歷史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施已有好年多的時間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相信“課改”這一名詞在我們的腦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進我們的課堂,走進千萬師生的真實生活.為完成這一光輝而艱巨的任務,不讓自己被歷史潮流淘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陳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永遠做個新老師。經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以及在教學中的運用,我對新的教學改革有了更高層次認識。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鞍盐諘r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改變過去那種“一考定終生”的單一評價模式,轉而關注對學生的綜合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再是老師出題學生做,而是將教師的評價、小組的評價、學生的自評和家長的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更關注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不僅要重結果,但更注重過程,要看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真偉大”、“很了不起”。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0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從別的實驗區反饋的信息看,這些內容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從不同的途徑力求解決問題,這就為開展研究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4.由“專業課”向“綜合課”轉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事實上,有的實驗區已經開始了綜合課的實踐,如深圳南山區開設的《歷史與社會》,就綜合了各學科的知識。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糾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通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分組或集體討論;通過各種方式查閱資料;布置的作業是諸如觀察、制作、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在活動課上放手發動學生,從組織、主持到課程的實施都交給學生,老師在旁邊協助;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當中等。教材第一課的活動建議:“想象北京人的一天”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
2.合作學習:新的課改中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在活動課中,要求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學生有明確的分工,在共同的任中有個人的責任;小組的成員要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建立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等。這種合作的學習完全有別于以往的學習。
3.探究性(創新)學習: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強調用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在新的課程改革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都發生著根本性的轉變的今天,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我既感到欣喜更感到壓力的巨大和責任的巨大。成為改革中的“弄潮兒”不容易,成為其中的勝利者更難。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轉變觀念,充實自己,迎接挑戰。
課程改革迫在眉睫,我們已開始嘗試。課堂中真正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還需要我們教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師的輔助作用。我們還需不斷的探索和總結。
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育部出臺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睘榇?,新課標在文本結構、課標內容及其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進和完善。
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相關要求,將歷史課程結構的構建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吸收歷史研究的新成果和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以及國際歷史教育的優秀成果基礎之上,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采用通史與專題史相結合的方式。必修課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讓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發展大勢;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采取專題史方式,旨在讓學生從多角度進一步了解人類歷史的發展。這樣的結構,既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使高中歷史課程與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有所區別和銜接。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結構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與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高中歷史三類課程和與其他高中課程之間的關聯,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新課程不僅只研究過去,更強調歷史與現實密不可分的聯系,關注當今,面向未來;不僅只研究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社會精英,同時關注普通民眾在社會變遷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僅研究影響人類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同時關注每個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變化將會使學生真切體會到歷史發展與每個人之間的聯系,同時會認同接受對普通公民提出的適合時代發展的要求。例如,通過學習工業革命后的人類歷史,學生不僅會對人類文明取得的重大進步,有充分的感受,同時也對因為迅速發展帶來的巨大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有清醒認識,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樹立環保意識,自覺采取環保行動。
人類思想文化豐富多彩,成就輝煌,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和特征,新課程重視歷史知識中的人文背景知識的社會價值,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些都將成為歷史教學中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提升東西方社會思想文化史的內容和地位,學生就會有更大的學習空間,更開闊的觀察事野,更能充分發揮人文精神的教化功用。
課程標準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規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基本任務是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履行期育人的職能,他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通過重大歷史事件人物現象展現人類發展進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實現下列目標:了解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新課程倡導的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有效地學習歷史,還有利于學生處事智慧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新課程的學習過程方法重在探究、表達、交流,強調過程,體驗、共享,目的是鼓勵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學習知識的能力時才能真正學好歷史,這不僅是歷史學習所需要的,也是現代公民終身學習的要求。
結束語。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旨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是歷史視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這些都將成為日常教學的指導思想,體現在日常教學的每一個步驟和環節,我們相信,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將會真正把關注學生成長,服務于社會作為歷史責任,為培養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現代公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認真閱讀新課標讓我受益匪淺,我認識到初中生只有對自己、對歷史及其文化、對歷史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歷史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歷史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通過教師與學生身份的轉變能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也不再只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這樣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于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于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對于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秘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
新的課程體系給教師留出了充分的駕馭教材的空間和余地,而新課標的目的也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們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師、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角色都要隨之發生變化。
通過這次對新課標的學習,更加認識到歷史應該是不斷反思,更新觀念,腳踏實地才能做好的一門學科。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該課程標準強調人文精神和歷史感,力圖以綜合的視野突破原有的學科界限,聯系國內外不斷變化的現實,整合歷史、經濟、政治、社會等多領域的知識,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辯證地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間。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對新課標的理解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
通過學習我清楚的認識了歷史教學內容的增減與知識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即,專家們提醒把握給學生講解時的尺度。要在新課改下備好課上好課,首先必須要不停地為自己充電。要不斷更新知識,對考綱上的增減,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建立各個章節的聯系,吃透教材,選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必須和比照舊大綱舊教材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棄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我認為在聆聽專家進行新課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最好是能組織教師將本學科新舊課標與教材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進行比較研究。
通過學習,使我明確了教師不再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建設者、調適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因此,新課程對教師在決策、開發、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許多要求。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的變化:
1、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作為促進者,其角色行為表現為: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悅;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過失和錯誤。
2、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地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討論得機會。要經常仔細地檢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要常常了解學生得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查,隨時修正。
3、教師在課堂的位置,將不再是知識傳授著的固定位置——講臺,而在教室里流動起來,將參與道學生活動之中,與學生分享知識并獲得情感體驗。
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充分利用多種地圖、圖表、歷史年表、文物模型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更要適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網絡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社會、人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總的感受,新“課標”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科學簡明、清晰客觀的特點。它給我們的歷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給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值得我們細心領會,精心貫徹。
認真學習了新的課程標準,聆聽了專家的報告,我體會很深。以下是我學習《新課程標準》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學習新課程,體驗教學目標的變革。
傳統的教學大綱以學科體系為中心,從知識、能力、情感三的方面來表述本學科的教學目標。新的課程標準則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的教學目標,它與以往的大綱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是有區別的。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覺得教師講,學生聽是最適合的教學方式,而新課程標準在以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指導下,不再是師問生答的傳統方式了。它主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課堂上要求教師盡可能的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而且,這樣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再次,學習新課程,品味“以人為本”思想。
新課程的教學關注的是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新課程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課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通過參與學習過程,給他們深刻的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便得到了豐富;有了親身的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的價值等的認識就可能有了進一步發展。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耙匀藶楸尽?、“以學生為主體”已經成為新課程標準的主要思想。
要發現、發展學生的多方面潛能。
通過新課程學習,使我明確了教師不在是課程的執行者,而是課程的建設者、調適者,是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協商者、解決者。。2、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作為引導者,教師要記住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因而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3、教師在課堂的位置,將不在是知識傳授著的固定位置——講臺,而在教室里流動起來,將參與道學生活動之中,與學生分享知識并獲得情感體驗。
與以往歷次課程改革相比,此次課程改革的最大區別就是不僅課程體系有了巨大調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變化:即通過課程改革促使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轉變,使學校教學工作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歸納起來,此次“課改”具有以下顯著特點:(1)轉變教育功能,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落實到課程標準之中。新的課程標準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2)突破學科中心,加強學科整合并設置綜合課程。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現狀,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3)強調課程目標,增大學校和教師在課程執行中的自主權。新課程標準重視對不同階段目標的刻劃,以及對實施過程的建議,對達到目標的內容與方法,特別是知識的前后順序,不做硬性規定。(4)強調學習方式的改善。各學科課程標準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及對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5)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新標準力圖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使評價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新課程的學習讓我們教師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要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們要身體力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我知道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較原來的課程,有著重大的創新和突破。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的幾點心得。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三國鼎立》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三國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么,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释私飧嗾n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么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為什么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
。
傳統的教學,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開拓自己的思想。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實驗、觀察、參觀和實習都是很好的實例式教學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實驗的同時,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多觀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生命現象,把觀察到的生命現象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從事于生命科學的熱情。
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給傳統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變革。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要求體現教學有效性,具體表現為要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在探究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及概念,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作為一名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從新課程標準目標出發,探究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促進教學有效性得以發揮。
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1.確保教學分析工作有效。
教學分析工作是做好教學設計工作的前提,作為教學設計的前期工作,需要分析的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能夠達到教學目的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來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因人制宜,找準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梳理出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和層次關系,明確每一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學習內容。
的種類、結構、分布和功能,還要學會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并會用結構圖、流程圖來處理信息。只有在這個教學目標之下,教學模式才是實踐與理論相統一的,教學方法也才是自主、合作相配合的,因而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實施與教學設計不同,是學生與教師共同促進、影響和進步的過程,因此需要在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步驟的同時,注重處理好與學生的互動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加以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有效性的發揮。
1.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問策略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但是,這里的課堂提問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問、學生答的簡單過程,也并不是單純地提問一些能用是或者否就能回答的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提問才是能夠促進課堂有效性發揮的呢?(1)提問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性,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可以拋出。(2)提問應該注重層次性和科學性,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引導式提問。(3)提問應該注重處理好提問與思考的關系,在提問之后要為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4)提問和學生回答之后要注重對學生觀點的反饋行為,避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損。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用“你的觀點很新穎!”“那么,我們如何來驗證這一說法呢?”“還有哪一位同學想做一下補充”等積極性評價來引導學生繼續思考。
2.確保課堂管理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管理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堅實后盾。一般來說,高中學生的自制力和自覺性都比較強,不需要教師做太大的教學課堂管理,適度的約束和建構性的引導就可以發揮好課堂管理行為的作用。例如,當生物教師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失敗的時候,教師應該立即叫停,對這種錯誤及時做出評價和教育,抓住有利時機,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后,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有效性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認知自我,發現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性錯誤和方法性失誤,進而達到立即改正的效果。而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分析總結的過程,對于繼續發揮教學中的優勢之處和改善不足之處,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評價可以從談話評價、提問評價等診斷性評價,觀察評價、測試評價等過程性評價,作業考核、實驗考核、活動制作考核、書面測試考核等終結性評價方式出發,還可以從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內容的多元化出發,提高評價的有效性。而教學反思則需要教師注重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學期望與教學效果的關系,從中合理分析教學程序、方法、內容等,進而不斷完善教學措施,推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j]。江蘇教育:小學版,(09)。
[2]譚桂榮。試論有效教學的生命特征[j]。保山師專學報,2006(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
當代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不僅要教,而且要導?!币欢魏玫囊阅苁箤W生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貫注于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如在學習《伴性遺傳》時,老師可先根據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給學生講述這樣的故事:在某山區,一個婦女連續生了四個女孩,鄰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為自己沒本事,生不了兒子,無奈之下,她便自殺了。故事講完后老師可問:她為何要自殺,生女孩是女人的錯嗎?人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通過這樣的一個實例引入新課,營造了一個吸引人的課堂情境,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引發學生對學習遺傳學的渴望。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的重要性。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的主要脈絡,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線,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于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于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于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線,對于一個高中生物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F實而深遠的意義。
優秀作文推薦!20xx年暑假開始了新課程改革,所有高中任課教師就參加了高中新課程的通識培訓,主要學習新課標。2008年暑期又參加了新課改通識培訓以及各學科教材教法的培訓,并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關于課改的許多信息。新課程改革不只是課程的改革、教法的改革,課程改革是個系統工程,它在給老師教法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怎樣加強班級、學生、教學、教師的管理工作,怎樣使年級的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務于課改的進行,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工作,是一個重大課題,我們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循,只能在原有的管理方式的基礎上,一邊摸索一邊前進,一邊總結一邊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國的教育總體上還存在著不相適應的狀況,尤其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動手實驗操作綜合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的難點。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踐性與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因此高中生物教學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對一個高中生的生物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公民的科學素養主要包括:科學觀念,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的實踐能力等方面。生物科學作為由眾多生物學事實和理論組成的知識體系,是在人們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生物課程是自然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有著重要任務。
實驗是一種以認識為直接目的的探索活動,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事物、性質和規律,從而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進入21世紀以來,生物科學的發展尤其以現代生物科學理論和現代生物學實驗作支撐。因此,生物學實驗是生物科學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中學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達成高中生物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和方法。21世紀的人才應該是具有創新意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高素質的人才,高中生物課程承擔著培養具有實驗、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未來社會人才的任務。所以,生物學實驗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基礎,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方法。
實驗內容是高中生物新課程“內容標準”的重要組成之一。與現行教學大綱相比較,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實驗內容、數量和類型都有顯著地變化?!稑藴省分斜匦?模塊列有實驗5個,探究4個,資料搜集和分析2個,參觀1個?!洞缶V》中列有實驗6個,研究性課題1個?!稑藴省分胁粌H實驗數目多,而且有各種實驗類型,通過這些多樣的實驗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例如,通過《標準》中的《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實驗,培養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觀察能力;通過5、6、8和9等實驗,接受科學探究方法的訓練,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通過5和10,培養其實驗創新能力;通過11和12搜集有關細胞研究和應用方面的信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其中實驗和探究,一方面緊扣學習的核心內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種方法和技能。但是,《大綱》中的6個實驗基本上都是驗證性實驗,在能力培養方面比較單一。
另外,在必修2“遺傳與進化”和必修3“穩態與內環境”的《標準》中包含的實驗內容和類型也都明顯多于《大綱》,它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領悟假說――演繹、理解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取樣調查等方法,而且對于學生全面領悟科學方法也十分重要?!稑藴省分羞x修1“生物技術實踐”的內容全部是實驗課,共選擇了13項課題,其中包含的具體實驗內容,多數將設計成探究性實驗,以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收集證據等科學探究的能力,增進學生對生物技術應用的了解。而《大綱》中選修部分僅列有實驗2個,實習1個,形式和能力培養方面都很單一。
新課程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非常重視能力目標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能夠根據觀察所得的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學論文)在實驗中,經常存在著對實驗最后結果的記錄,而輕視對實驗過程中間出現某些現象的記錄,重視結果而不重視分析結果,重視對成功實驗的肯定,而不重視對實驗中的失敗查找原因等現象,這些都非常不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在顯微鏡的某個視野中,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看到的細胞多數為間期的細胞。在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中要讓學生了解液泡的體積大小、顏色變化如何。在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四種色素彼此分離的原理是什么,這一原理單靠高中教科書中的知識還不夠,應讓學生了解濾紙是一種吸附劑,四種色素的化學結構和性質不同,它們在濾紙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種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就不同,胡蘿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擴散速度快,葉綠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擴散速度慢。
新課程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例如,讓學生明確實驗儀器的原理和藥品的特性,掌握選擇實驗儀器、實驗材料的方法,是培養學生使用它們的能力的基礎。對儀器的原理、藥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來就會帶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學生在對低倍鏡和高倍鏡的選擇上,經常不能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和觀察目的進行合理的選擇,學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驅使和對低倍鏡、高倍鏡特點的不了解,總是一開始就用高倍鏡,認為高倍鏡總比低倍鏡觀察清楚。這種盲目性,是由于學生不了解顯微鏡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鏡放大倍數高,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視野小。因此,高倍鏡只適宜觀察局部和細節。低倍鏡放大倍數低,但看到的細胞多,適宜觀察材料的整體結構,以及尋找觀察目標。只有學生了解了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確選擇和使用低倍鏡、高倍鏡。
新課程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非常注重強化過程訓練。實驗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各項基本技能,如顯微鏡使用、臨時裝片制作等,還要求學生能使各項實驗基本技能系統化、整體化,并達到融會貫通,熟練運用到新情境中去解決新問題。因此,實驗教學必須強調過程訓練。以探究性實驗為例,具體要求是:觀察要仔細、客觀;根據觀察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假設是經過周密的思考,針對問題提出的一種答案,用來解釋觀察的現象;實驗要設計正確的方法和步驟,為了增強說服力,還需要設置對照組,實驗常常要重復多次,結果才可靠;得出結論要有充分的事實依據。
新課程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注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在實驗的過程中伴隨著豐富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比記住科學結論更有價值,這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社會的發展告訴我們懂感悟、會評價、能表達是一個未來社會人的必備素質。所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并認真傾聽別人的感受,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在培養學生學會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更應懂得如何去正確的評價學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貫穿整個活動的始終,在活動過程中評價學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在活動結束后評價學生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另外,教師評價要注意不能用同一尺度來評價所有學生,不同的學生其興趣、能力、特點都會有所差異。因此,不能用同一標準來評價。否則,會影響某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適當的評價對于那些在活動中存在嚴重不足的學生來說,可以激起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
新課程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實施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實驗教學要想實現三維目標絕不是短時間、幾次實驗就可以奏效的,它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要抓住每次實驗的機會。有時侯知識性內容的教學占據了課堂的大多時間,使得探究性實驗的時間不充足,難度也加大。教師的認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考試分數和升學率的問題,仍有一部分教師只重視實驗理論的教學,只關心學生能否做好高考生物實驗題,對實現教學中學生的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積極性不大,要求也不高。教學設備不充足,尤其很多學校的實驗設備落后、陳舊,根本無法滿足新課程下高中生物實驗的需要。缺乏社會的支持,尤其是缺乏學生家長的配合。家長們往往認為高考不考察實驗操作,生活中也不注重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這些都限制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實驗意識的提高。不管目前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困難有多大,我們高中生物老師應該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開展實驗,讓學生的能力在實驗中得到提高。
總結。
”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我深深體會到在今后的課堂上,我急于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一、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
教學。
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范優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我們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二、經過細細研讀新課標,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大致內容。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于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于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三、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生物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生物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于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于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于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生物新課程、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生物的主線,對于一個高中生物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是把握生物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師生情感關系,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系,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系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我認為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
五、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澳敲?,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臺階!
暑假的培訓,我的腦海里充斥著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獲。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機會繼續參加類似的活動。
。
首先,是對教師和教學工作的管理。新課改要求教師實現角色轉換,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每個老師都應該是一個教育家。戰斗在教育第一線的各科教師是直接參與教改的主力軍,他們的戰斗能力與戰斗熱情直接關系到教改的成敗,所以,提高教師的能力與熱情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開學初,學校和年段就召開高一全體教師大會,統一思想,明確責任,以多種形式加強教師的教育,不斷增強教師開展教改工作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同時,由于教改工作任務重、持續時間長,各科教師都是在學習摸索階段,備課時也不像以前那樣輕松,加上大量的教學研究工作,無形間便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上要不斷地給教師關心、鼓勵,或者是心理上的平衡乃至聽取教師偶爾的宣泄,都是必須且重要的,年段應及時地把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向學校反映。另外,還需要各種方式來增強團隊凝聚力:課改是一項工程,不是哪一個人能獨立完成了的,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與團結協作性才可能使課改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并取得更大的進展。
為此,學校盡可能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克服困難創造有利的教學硬件設施。如隨時通報各校之間聽課交流學習的情況,鼓勵教師互相聽課、評課,到外校交流;加強集備組工作,加強科任教師與班主任的交流;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反饋,及時了解教學情況與學生的接受情況,進行各種形式的問卷調查……但是,不可否認,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加強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求集備組要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并且要在每次集備時多進行教學方法的交流,上課時發現什么方法對學生學習更有好處,要及時在組內互通經驗。集備組內的老師互相聽課評課,要對教材內容和課堂教法進行調整,打破授課的固定形式,根據各位教師的不同特點、各部分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安排,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將與課本聯系密切、學生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鮮活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拓寬學生的視野,開發思維潛質,提高他們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師生互動式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在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我們希望,通過良好的集備活動的開展,能夠形成一支團結協作、素質不斷提高的教師隊伍。
學校教學設備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圖書館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利用社區課程資源,包括社區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動植物標本館、動物園、植物園、少年宮、科技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良種站、養殖場等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無形的課程資源。充分重視信息化課程資源的利用,包括各種生物教學軟件、網絡上的生物科學教育資源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讓學生產生創造的欲望,勇于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綜合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認真努力貫徹落實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出更加光彩奪目的人生。
本學年我擔任高三(1)班和(4)班、初一(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學工作。周課時14節,教案7個。課雖說不太多,但是兼顧中學里最大和最小的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不同,需要不斷地調整角色和情緒。初一和高三各有一個a、b班,進度也不盡相同,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第二學期,高三有單獨的模擬考試重新調整課表,要做到兩頭都不耽誤,確是煞費苦心,但是我卻做到了。為了不影響初一的期末復習,我毅然犧牲了高三教師享有的云南之旅。
雖然主任跟我說,工作重點在高三,但是初一學生剛接觸《生物學》,對生物有著很高的熱情,我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求心理,認真上每一節課,尤其是實驗、實習更是馬虎不得,必須有板有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學習習慣。但是我與初一的學生接觸得少,溝通少,學生有問題不能及時找到我,多少會對學生的成績有影響。10月,劉國華老師因為處理交通事故,他所教的初一、初二的生物課也是由我代上,每周二十多節,幾乎到了極限,繁忙并充實著。
對于高三的教學工作我總結以下幾點:
一、夯實基礎,全面復習,狠抓落實。
接受20xx年高考的教訓,深入理解課本,全面復習,絕不漏掉任何一個知識點。我清晰地記得,去年高考理綜卷中考到了“細菌生長曲線”的縱坐標表示的含義,在昌平區所抽取的幾百份試卷中竟無一人做對。我敢說,沒有一個高三生物老師、沒有一個高三考生沒有復習到“微生物的生長曲線”。但結果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只有一個: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不夠。高考與會考的角度不同:我認為會考考的是主干知識、重點知識,覆蓋面廣;而高考中生物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較偏,所考的知識未必是重點或者說是人們認為不太重要的。比如05年考到的“微生物接種方法”。所以在本學年的復習中做到夯實基礎,全面復習,不管是課文還是旁欄思考題或是實驗,都認真對待,認真理解。
二、絕對不搞題海戰術。
通過做適量的精選的習題和考試狠抓落實,對錯題不僅更正,還要做出書面分析,并建立檔案。20xx年10月20日成功為全區生物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推出的生物校本教研課題研究課《典型錯題講評》,在20xx年高中生物示范校復評中講了一節復習課《基因工程》,并獲得聽課教師的好評。我們學科組分工合作,把精選的試題編成昌平二中練習冊,我負責《高三生物》(必修第一冊)的編寫工作,近2萬字。
三、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我深信教學是一種很好的雙邊活動,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知識向來釘是釘,鉚是鉚,從不“抹稀泥”。遇到疑惑的問題總是保持一顆亢奮并渴求的心態,有時為了一個名詞查閱大量的書籍、報刊或借助網絡或求助于學識豐富的專家,把問題搞定,并且抄寫下來或打印出來留做資料。有了這種心態,我喜歡學生向我提出問題,提出質量高的問題。有時就是學生的某個問題或是想法,激勵我不斷地學習、積累,加深了我對知識的理解或是使我對問題有了新的理解。即使不是我教的班的學生也經常來向我問題,我也樂于占用休息時間多和學生交流。
利用課余時間,我收集大量整理了大量的`歷年生物高考題和各城區的模擬試題,并進行分析。制作教學課件,在學校的評比中獲得校級評比一、二、三等獎;課件《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開發基地舉辦的“第二屆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多媒體課件評比”活動中獲得二等獎。
四、團結合作,加強學科間溝通。
在高三復習的后一階段,就要進行理科綜合訓練,我們主動與物理、化學教師溝通,從題型訓練,時間安排等方面進行調整。在某些城區的模擬卷子的使用上意見達成一致。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有效的。
五、關于實驗。
實驗題目高考必考,對于實驗必須專題復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高考試題,而且高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盡量做,沒條件看來可以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于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借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復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高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高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于時間的原因,在最后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后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臺階。
生物新課標有四十七個核心概念?!巴怀龊诵母拍睢笔菫榱藥椭鷮W生用重要概念構建起一個知識框架,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一些事實性知識有條理存儲在這個框架中,又可以為日后接受和建立新的科學概念提供平臺。由此可見,“突出重要概念”是為了幫助學生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間的內存聯系形成一個科學的知識體系,關注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發展性認識,保障了生物學知識在認識層次、范圍深度上的連續性,體現了生物的科學性和發展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2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