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稿的撰寫應該遵循明確的結構和邏輯,有針對性地調動聽眾的興趣,并通過論據和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在發言稿的準備過程中,可以請教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以提高內容的質量和觀點的準確性。最后,希望通過閱讀以下發言稿范文,能夠更好地了解發言稿的寫作要領和技巧,為自己的創作提供一些參考。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除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作為新年的前夜,除夕有著豐富的民俗活動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親身參與和觀察,我深深感受到了這一獨特的民俗風情,積累了許多關于除夕的體會和心得。
第二段:買年貨
除夕的準備工作通常從一個多月前就開始,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買年貨。很多人會提前去超市或集市購買食品,如糖果、水果、餃子等,以及年年有余、如魚得水等吉祥物品。在人來人往的購物場所,我看到了濃厚的節日氣氛和人們喜悅的笑容。通過購買年貨,我深刻體會到了中國人對新年的期望和熱忱。
第三段:貼春聯、打掃衛生
在除夕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掛畫,彰顯新年的喜慶和祥和。我曾幫家人一起貼春聯,用紅色的紙條寫下吉祥的祝福,并且將春聯貼在門上。這種活動既是一種傳統的習俗,也是對新年的美好期許。此外,打掃衛生也是除夕的一大重要環節。我親自動手,和家人一起清掃房間,打掃庭院,以祛除舊日的頹廢和迎接新年的希望。
第四段:團圓飯與慶?;顒?/p>
除夕的晚上,家人會聚在一起,共進團圓飯。這一飯局不僅是祝福新年的開始,也是家人相聚的時刻。在飯桌上,每個人都有機會向家人表達新年的祝福,并且分享去年的快樂和困難。隨后,家人們會一起觀看春晚,參與不同的慶?;顒?,如燃放煙花爆竹、放鞭炮等。這些慶?;顒映錆M歡聲笑語,給人帶來一種無比喜悅的感覺。我作為一個參與者,也深深體會到了家庭團圓與歡慶的重要性。
第五段:反思與展望
通過親身參與和觀察,我對除夕這一傳統民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除夕不僅是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也是體現家庭團聚、互祝福并表達對新年的美好期盼的重要時刻。隨著時代的變遷,除夕的形式也在不斷發展和改變,但其關鍵的內涵和價值始終沒有改變?;厥走^去,我為自己能經歷并參與到這一傳統中感到驕傲;展望未來,我希望將這種傳統繼續傳承下去,并給下一代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和記憶。
總結:
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我對除夕這一傳統民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體會。買年貨、貼春聯、打掃衛生、團圓飯和慶?;顒拥拳h節,都展現了中國人對新年的熱情和期盼,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團聚與歡慶的重要性。除夕不僅是一種傳統風俗,更是一種聯系親人、傳承文化、表達情感的紐帶。我希望未來能繼續參與和傳承這一傳統,將除夕的美好傳遞給更多的人。
除夕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也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時間節點之一。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度年夜飯是人們最為重視的傳統習俗之一。作為一名年輕人,今年我有幸與家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夜。通過這次親身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除夕民俗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對家庭和社會的價值。
二、回家的欣喜
在除夕的前幾天,我就開始為回家做準備,心情也因此而愉悅起來。離開了家鄉已經有好幾個月了,過年是我返鄉最期待的時刻?;丶业穆飞?,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樣懷著欣喜之情的年輕人,我們敞開了心扉,相互分享著在外奮斗的辛酸與快樂。當我踏進家門的那一剎那,一股樸素和睦的氛圍立即撲面而來,讓我陶醉其中。
三、年夜飯的味道
年夜飯是除夕晚上最為重要的一餐,也是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在我們家里,準備年夜飯是一項莊重且重要的工作,由母親親自主廚。她認真研究每道菜的制作方法,只為讓我們一家人能夠共享到一份美味和健康。晚飯開始的時候,桌上擺滿了誘人的佳肴,我們暢所欲言地談笑風生,一邊品嘗著美食的同時,也品味到了家的溫暖和濃濃的愛意。
四、熱鬧的文化活動
在除夕晚上,許多地方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比如,舞獅表演、雜技大賽和煙花表演等。這些活動給了我們一個熱鬧喜慶的過年氛圍。我參加了附近社區舉辦的文藝晚會,欣賞了一場高水平的歌舞表演。除了欣賞表演,我還參與了一些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比如制作年畫和掛對聯。通過這些活動,我更加了解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獨特之處。
五、心靈的寄托與真情的傳遞
除夕夜,家人團聚一堂,是一個可以表達親情和友情的珍貴時刻。我們在這一晚相互問候、彼此祝福,分享自己的近況和未來的期許。這個特殊的時刻,讓我們拋開一切煩憂和紛爭,用心聆聽彼此的內心話語,增進了家庭成員間的感情。這種真情的交流和寄托,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滿足,也讓家庭更加和諧和美滿。
六、結語
通過這次除夕的親身體驗,我對中國傳統的除夕民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除夕不僅僅是老人們陪伴在兒女身邊,也是年輕人回家與家人共度時光的重要節點。這種團聚、親情和傳統文化的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溫暖,也讓我更加珍惜與家人的每一次相聚。除夕民俗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正是因為它蘊含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于家庭和親情的珍視和關懷。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將繼續傳承和弘揚這些傳統,將家庭和親情的重要性傳遞給下一代。
在不知不覺中,辭去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鮮紅的對聯用力一蹬,依附在雪白的`墻壁上,艷紅的燈籠也不甘落后,也跟著躍上了街道的樹上。街與街之間,巷與巷之間,都有著一種食物的香味,噢,原來今天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除夕啊。怪不得街上的人都喜氣洋洋,歡天喜地的。這一切一切,都添了幾分新春的氣氛,無不給人帶來喜慶的感覺。
太陽漸漸落下,這時的太陽,亮得刺眼,把一切都變成了黃色??山稚系娜巳焊静蛔⒁膺@一點,只顧著快回家吃團圓飯。很快暗夜就織滿了天空,家家的燈都亮了起來。屋里傳來奶奶的叫聲“開飯了”!家人便圍坐在桌子旁,等著“開動”。不一會兒,飯菜也都盛上來了。飯菜把整張桌子都擺滿了,整間屋子里洋溢著香味。我數了一數,哇,有整整十八道菜呢!比以前的九大簋還要隆重!一家人坐在桌前足膝暢談,其樂融融。在談話中,奶奶舉起了酒杯,和藹地說:“來,祝我們在這一年中心想事成,笑口常開,更祝小孩們學習進步!”接著便碰了一下桌子?!昂?!”接著周邊傳來了附和聲和。一時間。祝福聲在耳邊不?;仨??!皝?,吃這個,讓你招財進寶!”奶奶說著把餃子夾到了三叔的碗里。三叔立即夾起來吃了,還滑稽地說“夾一只大的嘛!”全家人哄堂大笑。雖然飯菜很豐盛,但我們這些小孩子也是匆匆夾幾根菜,亂扒幾口飯就走了。因為我們要“執行”一個重要的“任務”——放煙花?!暗鹊?,紅包不拿就走啦,不那就算啦!”聽到這句話的我們,立即撤回了屋子,笑嘻嘻地接過了紅包,往袋子里一放就奔出去了。背后傳來大人的哄笑聲。
我們來到了一片空地,發現已經有很多人在放煙花了。我們也不甘落后,趕緊拿出煙花來放。陸續有人來空地放煙花。一時間,天空變得多彩斑斕。十幾支煙花同時綻放,橙的,綠的,黃的,紫的,紅的,藍的,這時的天空就像一個穿著彩裙的姑娘,優雅極了。一簇簇的煙花從天空往下落,讓人不自覺地聯想到了“天女散花”的傳說故事,戛然煙花又消失得無影無蹤,令人遐想連篇。那一串串的煙花,如同一條威猛的龍在天空徘徊,又如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花園。在空地里的每一個人,都沉浸在這迷人的大花園中,在煙花的世界里遨游,依依不舍。
終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我在燦爛的星空下,祝愿,在這片大地生活的人民生活步步高升,和平安康!
一、對于老年人來說,除夕的民俗有一種儀式感,是對傳統的尊重和承載。他們會提前打掃房屋,整理庭院,準備煙花爆竹,粘貼春聯,貼窗花,廚房里準備除夕年夜飯,貼福字、貼剪紙等等,每一件事情都蘊含著年味。席間他們將全家團聚在一起,一邊品味著美食,一邊談笑風生,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這種傳統民俗讓老年人感到溫馨和滿足,實實在在的傳遞了一種鄉愁之情,讓人們更加珍惜家人團聚的時光。
二、對于年輕人來說,除夕的民俗則更像是一種娛樂活動。他們熱衷于制作燈籠、剪紙和煙花爆竹,到處散發歡樂的氣息。年夜飯過后,他們會聚在一起玩骰子、撲克和麻將等游戲,互相攀比,歡聲笑語不斷。在鐘聲敲響的那一刻,他們都會集體放煙花爆竹慶祝新年的到來,將歡樂傳遞給彼此和家人。年輕人以富有創造性的方式繼承了除夕民俗,讓春節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活力。
三、對于孩子來說,除夕的民俗就意味著一種期待和快樂。他們會親手制作剪紙、燈籠和剪紙,用自己的創意和勤奮的雙手展示出個人的才藝。他們會興高采烈地將燈籠掛在窗臺上,讓家里充滿著喜慶的氛圍。同時,他們也會等待著父母和親戚們拿出紅包,充滿期待地揣在懷里,憧憬著新年的到來。除夕的民俗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家人的愛和關懷,也讓他們從小就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對于城市人來說,除夕的民俗意義更多地彰顯了對鄉愁的追求和向往。他們無法回到家鄉和父母身邊,卻努力在異地打造父母年輕時的春節氛圍。他們會整理公寓和工作室,買年貨、貼福字,準備豐盛的年夜飯,邀請好友一同共度除夕。在歡聲笑語中,他們一起吃團年飯,分享各自的故事和近況,希望能夠在異鄉找到身邊人的陪伴和溫暖。這種距離感和溫情感,反而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家鄉和家人的重要性。
五、對于新一代年輕人來說,他們的心得與體會更多地體現了變革和創新的精神。他們尊重傳統,卻也不忘給傳統添加新的元素。他們可能會選擇親友或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旅行,或是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以過不同尋常的方式迎接新年。他們用他們的行動和創造力使傳統民俗煥發出新的活力和魅力,推動著傳統和現代的融合。
除夕的民俗以不同的方式和形態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中,帶給了人們不同的體驗和感受。老年人感受到了傳統的鄉愁和家庭的溫暖,年輕人體驗到了歡樂的娛樂活動,孩子們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的愛和關懷,城市人發掘到了鄉愁的追求和向往,新一代年輕人則以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在傳統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除夕的民俗在不同的人群中傳遞著不同的情感和價值觀,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隆重的節日,也是歷時最久的。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爺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地讓人熱鬧了一個月。
老北京愛說臘七、臘八兒,凍死寒鴉兒。清代,雍和宮內就有熬制臘八粥敬獻佛、皇室權貴的傳統,謂之佛粥,目的是與佛結緣,寓意像佛祖一樣,喝了牧女施舍的雜豆粥而得道成佛。
農歷二十三,傳說灶王爺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間善惡,玉帝依此降福禍,家家忙著祭灶。這天晚上,供上關東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口)等,由家長主祭上香行禮,而后連將灶神連龕帶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點火焚化,謂之送祭。這天晚上,鞭炮齊鳴,北京人說是過小年除夕是全中國的'狂歡夜,一切的辭舊迎新、祈福迎祥都在這一夜。全家團團圍坐舉行家宴,互相祝福盡享天倫,稱之為圍爐。飯后,小孩會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稱之踩歲。老北京有守歲至午夜時分,鳴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輩要給長輩叩首拜年,討要壓歲錢,全家再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說是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北京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民俗,加上豐富多彩文藝節目,喜慶氣氛更加濃郁。1994年,北京禁放煙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區的幾個定點地方去看喜慶的新年煙花,但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在嘗試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來渡過這中國人的新年。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
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初二請姑爺、姑娘回門、初三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民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边@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疤鹑骸焙?,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愿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爐中,叫“添旺”,象征更加興旺。
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民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在北方年貨一半都會在年三十前準備齊全,但是在南方人們喜歡新鮮的果蔬和鮮活的海味,冰凍 過的海鮮河鮮已經失去了鮮活的口感,用來制作年夜飯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年三十一大早,最后一次年貨采購正在火熱進行中,過了上午10點之后菜場小販就陸陸續續回家過年了。
貼春聯掛紅燈籠
除夕當天除舊迎新是重要的事情,將屋里里里外外紅紅火火裝飾一新,貼上新的對聯和福字,還有各種生肖貼畫看著都很喜慶。至于貼春聯的時間各地都有不同時間觀,有入夜之前貼好的,還 有吃年夜飯之前貼好的,還有在中午十二點之前貼好的,各地習俗不同,說法也不同。
放鞭炮
雖然現在城里禁鞭,但是農村過年哪里有不放鞭炮的呢,除夕這天放鞭炮的次數很多,習俗不同講究也多種多樣。有些在貼完春聯之后要放一掛鞭炮,祭祖的時候也要放鞭炮,在吃年夜飯之前要放一掛鞭炮,還有晚上十二點新舊交替的時候準點放一掛鞭炮,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掛鞭炮了。而20__年除夕也是立春,在立春吉時也要放一掛鞭炮,這是春天到來萬物開始復蘇的時 候。
祭祖
一年中祭祖的時間很多,但是年三十是重中之重,在堂屋的香案上或者是去到墳頭擺好貢品,與祖先一起過年。祈求祖宗保佑新一年能家宅安康,風調雨順。在家族繁盛的人家,祭祖從早上就要忙到下午。女人不能參與祭祖就負責準備年夜飯。只有祭祖過后年夜飯才會開始,這是對祖先的尊重。
吃年夜飯守夜
可以說除夕忙活一天就是為了準備這一頓飯的,喜慶的團圓飯是很多人一年到頭的心愿,這一頓 年夜飯可以吃幾個小時的時間,大家談天說地,搓麻將,打牌,看春晚。一直到新一年的到來, 在新年的祝福聲中才逐漸散去休息了。
在我的`老家安慶,有一個習俗,那就是“春節祭祖”,別認為這很普通,其實我們全家人對其是非常重視的。
在離老家幾十公里處,有一個小鎮——許嶺鎮,是我們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許嶺,安葬著我們徐氏幾十代先人們。
山上,數不清的樹木,荒草和荊棘,證實了他的古老??墒撬沧璧K了我們前進的腳步,為了祭拜祖先,我們也不會屈服,折斷多余的樹枝,踩平多刺的荊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墳地,我們看見了大大小小的墳。爺爺帶路,先找到我們最親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墳上的荒草,爸爸拿著三根香串上六張紙錢插在墳頭上,接著叔叔拿出一疊紙錢在墓碑前點燃,我當時親眼看見墓碑上玄孫一欄里有我和兩個弟弟的名字,還有幾個沒見過面的堂兄弟的名字,當時我的心情很沉重,為什么他們沒有來祭祖呢?也許是他們在外地過年,沒有回來。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著我們就要給祖先叩頭了,叩頭時,先要雙膝跪下,然后雙手觸地掌心向上,叩頭三次,這樣重復三遍才是對祖先最恭敬的禮節——三拜九叩大禮。最后,我們要把祖先“請回家”。
回家后,要將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還要擺上供品,這供品也是有講究的,雞、魚、肉、豆腐、糕點、水果、酒、茶等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雞和魚的頭要向著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時,餐桌上也要空一個座位,那是留給祖先享用美食的。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斷的,否則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們就要送祖了,送祖時要將供品移到餐桌上,雞和魚的頭也要向著門外,我們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門外拜三拜,以示將祖先送回到極樂世界。這樣整個春節祭祖儀式才算結束。
就像奶奶祈禱時說的那樣,祖先們時時刻刻在身邊保佑我們,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讓我們也時時刻刻懷念他們吧!
清晨最后一次年貨采購
在北方年貨一半都會在年三十前準備齊全,但是在南方人們喜歡新鮮的果蔬和鮮活的海味,冰凍 過的海鮮河鮮已經失去了鮮活的口感,用來制作年夜飯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年三十一大早,最后一次年貨采購正在火熱進行中,過了上午10點之后菜場小販就陸陸續續回家過年了。
貼春聯掛紅燈籠
除夕當天除舊迎新是重要的事情,將屋里里里外外紅紅火火裝飾一新,貼上新的對聯和福字,還有各種生肖貼畫看著都很喜慶。至于貼春聯的時間各地都有不同時間觀,有入夜之前貼好的,還 有吃年夜飯之前貼好的,還有在中午十二點之前貼好的,各地習俗不同,說法也不同。
放鞭炮
雖然現在城里禁鞭,但是農村過年哪里有不放鞭炮的呢,除夕這天放鞭炮的次數很多,習俗不同講究也多種多樣。有些在貼完春聯之后要放一掛鞭炮,祭祖的時候也要放鞭炮,在吃年夜飯之前要放一掛鞭炮,還有晚上十二點新舊交替的時候準點放一掛鞭炮,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掛鞭炮了。而20_年除夕也是立春,在立春吉時也要放一掛鞭炮,這是春天到來萬物開始復蘇的時 候。
祭祖
一年中祭祖的時間很多,但是年三十是重中之重,在堂屋的香案上或者是去到墳頭擺好貢品,與祖先一起過年。祈求祖宗保佑新一年能家宅安康,風調雨順。在家族繁盛的人家,祭祖從早上就要忙到下午。女人不能參與祭祖就負責準備年夜飯。只有祭祖過后年夜飯才會開始,這是對祖先的尊重。
吃年夜飯守夜
可以說除夕忙活一天就是為了準備這一頓飯的,喜慶的團圓飯是很多人一年到頭的心愿,這一頓 年夜飯可以吃幾個小時的時間,大家談天說地,搓麻將,打牌,看春晚。一直到新一年的到來, 在新年的祝福聲中才逐漸散去休息了。
吃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中國人過春節,或稱過農歷新年,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主要是吃年糕,尤其是江浙一帶的老百姓。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調味品中,喜歡放一點糖。感到更好吃!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古人對米糕的制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于杵臼凈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奔磳⑴疵渍羰煲院?,趁熱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
過年吃火鍋
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過年不少人喜歡吃火鍋,一來無論葷素,各種美味都可以在火鍋中吃到;二來過年吃火鍋寓意紅紅火火,討了個好彩頭。很多火鍋餐廳特意在春節期間推出春節套餐,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特色火鍋,暖意融融,氣氛也不錯。
吃魚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愿。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里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夸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梁。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后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彩”,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彩”),隨后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吃湯圓
元宵在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余帖》記: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濒嗳绶ǘ?,嫦娥果然降臨??梢娫澇栽?,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除夕與春節的差異要從春節的含義說起,廣義上所指的春節其實包括除夕與正月,而除夕、大年三十、過年、大年夜都是同一天的不同叫法。而狹義所指的春節是大年初一,即農歷新年的第一天。除夕夜通常是農歷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也就是農歷年的最后一個晚上,所以又叫做大年三十?!皻q除”和“除夕”是這一天在古時候的稱呼。除夕當天,不僅要將家里家外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對聯、貼年畫、貼門神、掛燈籠,人們也要換上色彩喜慶和圖案吉利的新衣,點亮燈火徹夜不熄滅甚至是徹夜不眠,這種行為被叫做守歲。
而狹義的春節舊時稱為“年節”,古代也叫“元旦”。從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人們就將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當做“歲首”(也就是“年”),這就固定下來了年節的日期。公歷(陽歷)計年從民國開始采用,此后人們便將公歷1月1日稱作“元旦”,而將農歷正月第一天稱為“春節”。
1、紅燒魚——年年有余
中國傳統有年年有余的說法,所以魚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
除夕夜吃鯉魚,鯉同“禮”諧音,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鯽魚,鯽同“吉”諧音,吉祥如意。除夕夜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連年有余。
做一條魚,年夜飯吃中間,大年初一吃頭尾,連年有余有頭有尾,寓意豐收富裕。
2、口水雞——金雞送福
之前就推薦過這道菜口水雞,中國人有句說法叫“無雞不成宴”,因此不管大小宴席,雞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菜色,年夜飯就更不例外了。
有雞“有計”,寓意生財有計,逢兇化吉。
推薦口水雞,以往的做法多為清蒸,煲湯,或鮑魚等食材同煮,但是這道菜更爽口不油膩可以試試。
3、紅燒豬蹄——手到財來
這道菜很多酒店套餐都有,叫“發財就手”“橫財就手”“手到拿來”等,除了好的寓意,富含膠原蛋白的豬蹄加上花生和發菜等一起煮熟營養豐富,味道好。
4、一鍋燉——盆滿缽滿
這其實不是一道菜,而是一個做法,主要是將很多美味放在一起,川蜀的火鍋,廣東的盆菜,福建的佛跳墻,上海的全家福,東北的豬肉燉粉條,這種“大雜燴”的做法,寓意著豐收,富足,來年一樣盆滿缽滿,年夜飯都會有的一道菜。
5、肉丸子——團團圓圓
在湖北年菜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各種丸子,象征著團團圓圓,而其他地方也會有一些肉丸子,牛肉丸子,四喜丸子,黃燜肉丸,糯米丸子,除了單獨做成菜,也可以放在第一道菜里,豐富內容,增丁添口更團圓。
6、清炒四季豆——四季平安
四季豆角,因為顏色亮眼及口感爽脆成為了很多人年夜飯的首選蔬菜,加之其筆直的形狀與竹子相似,所以通常會被賦予“平步青云”“百尺竿頭”“扶搖直上”“欣欣向榮”“四季平安”的意義。而且這道菜清淡,可符合現代人的膳食需要。
7、蔬菜沙拉——生財有道
生菜讀起來與“生財”諧音,討個口彩,是過年必備的蔬菜。本來想配上耗油生財,既然是生財有道,就改變一下,嘗試一下這沙拉的吃法也是可以的。
8、鹵水金錢肚——金錢滿地
鹵味在菜單中一般都有一道,又叫毛肚,形如銅錢而牛百葉色澤金黃,加上其他鹵味,或者形如元寶的香菇一起配盤,成為了年夜飯桌上的“財富擔當”,寓意財運滾滾,招財進寶。
9、排骨年糕——步步高升
年糕同“年高”,有著一年比一年高的意思,過年吃年糕寓意著喜慶。年糕有白年糕和黃年糕,象征著白銀和黃金。
年糕則是有甜有咸,我在北京吃過紅棗鑲的黃金糕,回家就沒有了,在上海等地有排骨年糕、毛蟹年糕等菜味道不錯。
10、餃子——招財進寶
吃餃子是除夕守歲年夜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餃子又稱作“交子”,“交”是新舊交替之意,“子”為“子時”,寓意著嶄新的一天的開始。
另外,餃子形似銀元寶,因此也有著招財進寶、財源廣進的意思。
餃子的餡料選擇也有講究,一般餡料會加韭菜、白菜以及香菇,韭菜和“久財”諧音,白菜與“百財”諧音,兩者都代表著富貴、財富,而香菇與“鼓”諧音,給人一種飽滿的感覺,有著鼓財的美好寓意。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2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