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通過思考和總結后形成的一種體驗與感悟的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通過閱讀他人的經驗和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20xx年xx月xx日青龍一行,無疑是我教育教學思想的一次革命。他使我歡欣鼓舞,又使我手足無措,更使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一個更清醒的認識。以下是我對135互動課堂教學的一點膚淺的認識。
一是“課堂公關”能力。教師必須在“導學卡”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松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是“教學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卡”,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
三是“指導催變”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教研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周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為自主學習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老師只為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為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導學卡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導學卡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后“灌”給學生。而“導學卡”的.不同點就在于,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后,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導學卡,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由此可見,導學卡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后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信息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
“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提煉,盡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
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后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老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最大程度地鍛煉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讓我認識到教師不應“授人以魚”而應“授人以漁”;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導學卡不僅是學生“導學”的老師,更是學生復習的寶典,同時我也會通過教學實踐,完善導學卡,用好導學卡,使學生由學會上升為會學,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堅信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是靈動的,課堂是精彩的,教師是陽光的。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一定會實現質的飛躍。
眾所周知,我國的教育事業現正經歷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重要轉變,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就構成了素質教育的重點,我們如何去理解創新精神呢?我們不能將創新惟一理解成問題解決,應當更加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和思維的開放性。建構主義屬于認識論的范疇,其核心觀點在于:學習并非是學生對于教師所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以其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就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在認識活動中能動作用的肯定而言,建構主義無疑有其積極的方面,并構成了對于傳統教學思想的嚴重挑戰。在數學課上培養創新意識,從原問題創作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果結合多媒體教學能更有效的做出新問題。而教師在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備課是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工作中極其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全面深入的了解學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的、有針對性的確定難點、合理的設計教學過程、有的放矢的進行新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著重了解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掌握的情況,對數學概念是否真正理解,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運用水平如何。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包括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波利亞指出:“解題是智力的特殊成就,而智力乃是人類的天賦,正是繞過障礙,在眼前無捷徑的情況下迂回的能力使聰明的動物高出愚笨的動物,使人高出最聰明的動物,并使聰明的人高出愚笨的人?!痹诓ɡ麃喛磥?,這也就清楚的表明了數學教育應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首要的目標。而問題解決的研究應當集中在啟發法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于解題活動、特別是已有的成功實踐的深入分析總結出一般性的思維方法或模式,而后者在今后的解題活動中就可起到一定的啟發和指導作用,它會給你指出整個或部分解題途徑,它或多或少的清楚地向你建議該怎么做。
數學啟發法的用途不限于任何題目,我們的問題可以是代數的或幾何的,數學的或非數學的,理論的或實際的。這種思維方法是與普通意識十分一致的,沒有任何勉強做作,從而對于一般人來說就十分易于接受,并能自然而然的加以應用。
教學媒體的運用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
多媒體集聲音、圖像、動畫等于一體,能夠更加形象、直觀、生動的將各種數學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有效的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能夠多角度的接受數學知識,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中有些知識用傳統的教學課堂模式很難解釋清楚,而且比較費時間,通過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運用計算機進行幾何圖形的動畫模擬,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但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媒體還是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工具,或是一種手段。事實證明,課堂上恰當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技能,以求學得快,記得牢的效果,是現代課堂教學重要的學習策略。如果在學生觀察了多媒體的演示或借助多媒體而創設的情景后,教師不是越俎代皰式地分析、說明、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探究蘊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理性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結論,這樣就使多媒體的作用發生了質變,由教師的演示轉變為學生的認知。
對于抽象的數學概念而言,當一個概念被提及或當我們接觸到它的某個特例時,就構成了對于人們記憶的一種刺激,處于長時記憶之中的某種東西并因此而得到了激活。概念意象具有豐富性、個體性、相關性,概念意象的各個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互聯系,例如,就函數概念的理解而言,學生往往將其看成是一個輸入輸出的過程,即是由給定的自變量的值進而去求取相應的函數值,但是關于函數概念的心智圖像則又往往表現為一條光滑的、連續的曲線,從而事實上就體現了整合的觀點,也即是將函數看成為一個單一的對象。概念意象還具可變性,概念意象并非某種先驗的、絕對不變的東西,而依賴于后天的經驗和學習,并處于經常的變化之中。例如,上面所提及的,就學生對于函數的理解而言,其心智圖像主要表現為一條光滑的、連續的曲線,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數學教學的一個直接結果,即是由于教學中所呈現的函數具有較大的局限性。然而,這種意象有并非永遠不變的,恰恰相反,隨著學生經驗的增加,特別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通過引入恰當的反例以促進學生的反思,相應的不正確觀念就可能逐步得到糾正。
堅持教學的反與思,積累教學經驗,推進探究的深入,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觀察、發現、探究,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技能不斷提升。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著眼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加快發展自身的主體性,做到自主學習,自我提高。
《“學本式”課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動》學習心得這個暑假非常有幸聆聽了龔雄飛院長的“學本教學”專項講座。短短一天的時間,我感覺自己在不斷地成長,收獲頗多。
龔院長通過結合自己數十年的教育教學與辦學管理經驗,理論聯系實際,針對目前國內中小學校課堂教學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卓越課堂的一個模式,即先學后導、互助展評;三大特征,即先學、互助、展評;三中心,即學生中心、學習中心和體驗中心的核心觀念。給我們思想帶來巨大共鳴的同時,也為我們下一步開展高效教學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結合目前自己課堂教學實際,深入反思龔院長所提出的觀點,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我就自己印象深刻的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關于學生先學。
龔院長在卓越課堂中提出了先學后導的模式。先學即學生自主學習,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自主學習把學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為了避免思維方式的單一化、同質化、模式化。這也是為什么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區別所在,在傳統教育中提倡“先教”,而現代教育中提倡“先學”。龔院長同時提出了在學生先學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好三個問題,即自主學習的時間、自主學習的方式和自主學習的工具。尤其要注重解決好自主學習的工具問題,現行中小學校注重導學案或者導學單,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工具。
二、關于導學案。
在談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龔院長針對目前國內中小學校導學案或導學單開展自主教學進行了剖析,并指出導學單的開發原則是功能導學化,即要做到導學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思維品質化。在導學案或者導學單的運用過程中,要避免其使用泛化和功能虛化兩大誤區,要強化導學案的自學引導功能,要將習題化導學案改為問題化導學案,將學案的后側性檢驗改為前瞻性引導。
三、關于小組合作學習。
龔院長在講座中闡述了小組合作學習,提出了合作學習的三種有效方式——知識互查式合作、活動互助式合作、問題互解式合作。明確了三種合作方式具體應用場合。知識互查式合作主要用于鞏固強化基礎知識,依靠小組,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三種合作方式的運用均需明確分工、強化成員職責,做到人人有事做。明確了適宜合作學習的情形:首先是基本能夠達成共識的;其次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問題要具有一定難度,能激發學生思維興奮點。
合作學習有利于矯正傳統學習方式所帶來的固步自封的缺陷,倡導競爭中的協作,改變畸形的競爭文化;有利于彌補教師群體化教學所帶來的輔導不足與指導不力,確立學生是最大教育資源的新理念,形成“點對點”的精準幫扶機制與管理格局;有利于改變傳統講授型課堂的教師主講、學生接收、生生獨立的局面。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防止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避免合作學習的邊緣化、淺層化、低質化現象。
四、關于展評學習。
展評式的學習即展學,有利于調動學生之間圍繞問題開展討論、互動,具有學習激勵、學習反饋、學習提升職能。龔院長針對目前展學環節存在的優生展示多差生展示少,被動展示多主動展示少,知識性問題展示多思維展示少,簡單展示多有效提升少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一是加強評價指導,走向展評一體,在生生互動中實現展學增值;二是活化導學方式,走向展導一體,在師生互動中實現增值。龔院長帶來的卓越課堂的全新理念和可行的方式方法,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反觀自己的課堂教學,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自己也越來越知道到底該怎么教學。一堂高效的課堂,首先必須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也就是一節課所要解決的主問題。圍繞這個主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諸如小組教學、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式,真正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他們樂學、愿學,做學習的主人。
2016年4月11日至4月14日,本人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前往四川的培訓小組。在為期四天的培訓中,無論是聆聽龔雄飛院長的以“學本式”課堂為主題的專題報告,還是去參觀以“創造教育”為辦學特色的重慶巴蜀小學,或者是參觀“課程整合”改革進行的比較徹底的重慶謝家灣小學等相關內容。我都感觸頗深,不得不說是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粗略地談談我的收獲。如果說去年的廣州“升本教育”之行,讓我樹立了時時刻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注意在平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少教多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課堂模式。那么,在本次的四川“學本教育”之行后,我進一步明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知道關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容易出錯的許多具體細節問題。比如教師應該如何設置需要課堂問題,如何去判定這個問題是否需要小組合作。以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讓每個小組成員都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及通過小組合作,如何保證不同基礎的學生全部學會。
由此,結合本人教學中相關問題,引出以下思考:
一、備課時,避免把“學案”備成“同步練習題“模式。
龔雄飛院長說,我們教師平時上公開課前,總是有種誤區,也往往會下發三樣。
東西:教案、學案、同步習題。他建議“教案“之說法應該消失,我們教師只是需要備一份”教學設計“。備課的關鍵是,我們要備學生怎么學,即把學生怎么去學每項內容的學習方法都背出來。比如,我們呈現一個數字問題,讓每組學生找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如果教師沒有明確規定,那么基本上是每組的每位學生匯報下自己的方法結束。但是,如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出細節,有明確指令,比如讓小組長主持,詢問三個問題:”每個人說說你們怎么找出來的?”、”我們小組的共同意見是。?!?、”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通過這三個問題,每組的每個學生不僅學會了別人的方法,并且會將自己的方法和別人的做出對比,達到意見整合,形成共同觀點。由此,我將在之后的備課中,要刻意關注去備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避免讓學生“假合作”,進行真正有效的“真合作”
1思考,我確實在教學中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知識刻意在乎形式,忘記了合作是否具有必要性。在以后英語教學中,一定認真關注這個問題。
第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教師設計的問題,一定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也即教學的主問題,只有這樣的問題才需要合作。平時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活動為了產生所謂學習效果和氣氛,本人確實有過這種動不動就把一個問題變成了小組合作的模式,從而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從而在練習到重點難點時,學生由于時間不足沒有充分練習和展開,以至于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想,從這次培訓之后,我將力爭避免這種情況,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重重點多合作,非重點少合作,或者不合作。
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小組長較好的主持和引導,小組上臺展示交流就無法達到應有效果。小組長該怎么組織討論,該用什么樣語言來引導談論尤其是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能夠準確的“預設問題“,沒有教師好的預設和引導,學生就沒有”真正的生成“,也不會發現該發現的問題,無法引起小組談論。小組長的職責有兩點,其一是組織有序交流。平時我們的小組合租是讓好學生先講,其余的補充或者聆聽。然后龔院長指出,正確做法是”弱者先講、中者補充、優者總結“。這樣讓后進生有充分學習機會。其二,組長要用教師預設過的準確語言來進行引導,以此來完成學生觀點的呈現,講解和交流互學,從而完成小組意見整合。我們平時小組上臺展示,基本都是方法的一個個羅列,小組內部的談論也只是相互羅列各自觀點,沒有講出觀點形成的過程來讓別的同學學習,也沒有把觀點或方法進行小組內整合。由此,本人清楚了以后的改進辦法:首先設置明確互學任務,小組長帶領依次發言,之后小組意見整合。最后才是上臺交流。
總之,正如龔院長在報告中提到的,真正的小組合作需要有三個過程,即分享思維、整合觀點、解答釋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避免把教師作為傳授者職能排在第一位。努力發揮教師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職能,注意多指導,幫助,而不是滿堂灌。正確的引領需要在課前認真研究學情,備教材,備學生。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沒有好的“教師預設“,就不會有學生”較好的生成“。
三、關于課程整合,我們做為教師個體,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參觀了重慶的巴蜀小學和謝家灣小學后,我深深觸動。真的明白所謂課程整合并不是僅僅一個口號,而是我們這里做的還不夠。我們教師從觀念到行動都沒有到位而已。謝家灣小學的課程設置是上午上文化課,下午校本課程。每天下午學生足不出校園,就可以免費學到自己的愛好,猶如進了培訓班一樣,天天快樂持續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觀完那些教室,我在想如果本人在小時候也這樣上課,那該多開心和樂意??墒欠此嘉覀冞@里,為什么施行的困難那?我想主要是我們自身問題,我們教師素質需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比如每位教師除了專業課還要去帶著學生上一門特長興趣課。我們的問題是,除了專業之外,愛好特長幾乎沒有,更不要說去教別人了。如果能有這樣的平臺和機會讓我么教師自己先提高,學會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我想我將會非常樂意去把她交給學生,因為沒有人不樂意天天去發展堅持自己的愛好。首先有了多才多藝的老師,才會有多彩多藝的學生。
2在培訓期間,看了一節“找規律“的課堂視頻,上課開始,那位教師邊拉手風琴,邊帶著學生享受音樂美好,開始我以為是音樂課,之后一會兒才發現是數學課。覺得這樣的模式真是有創意的好課堂??磥?,課程整合真的需要教師開動腦際,發揮個人聰明才智,才會有好課誕生。課程整合真的不只是口號,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如果每位教師都去嘗試,那會是怎樣的美好畫面。這次的四川之行,本人受益良多,也找到了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增強了信心,爭取以后教學中努力改變自我,并將繼續鉆研教材,踐行“學本“理念,早日讓學生受益。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了蘭山區小學數學本真“新課堂”活動,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會場內氣氛卻熱烈,洋溢著濃厚的學習氛圍。上課的老師們嫻熟的。
教學。
技巧、精致的板書、親切的教態、良好的綜合素質,同學們認真聽課的態度,訓練有素的自主學習與小組討論交流,精彩的發言,都獲得了聽課老師陣陣熱烈地掌聲。
雖然很累,但是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在這次活動中聽了四位老師的課,其中韓老師和薛老師上的是常態課,郝老師和孫老師的課是即將參加比賽的,四堂課都很精彩,而后教研員進行了點評,然后還安排常態課教師介紹了自己是研究“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經驗,讓人受益匪淺。通過學習為我以后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點云撥霧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我的感受比較深的幾點體會:
一、訓練有素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在韓老師和薛老師的常態課上,學生們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非常高效。我覺得這一方面是得益于老師們平時的指導,更重要的是每次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前,老師都會給出明確的提示,連時間和音量都會提示。而討論交流結束時,師生之間會有約定好的結束信號:韓老師的是口號“---我自信----我成長”,薛老師的是“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匯報時會讓學生們按序號匯報。這些細致的提示給學生們的討論交流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依據,讓學生們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思考,交流,匯報。
二、扎實有效的教學。兩位老師上的這兩節常態課都非常扎實,重難點突出,比如韓老師的《按比例分配練習》這一課,韓老師準備了四種不同類型的題目,層層遞進,每一個題目都有針對性,學生結合問題學習、探究、交流,使學生一步步建立模型,并理解應用此類題目的模型。而薛老師的《萬以內加法(連續進位)》一課,在教學算理和算法時,讓學生先自主探究,把探究結果寫在學習單上,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練習時再鞏固,學生在自學、交流、練習中一遍遍鞏固算理和算法。
三、
善于發現與聯系的眼睛。
數學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數學老師要善于發現,善于從生活中找素材,把知識生活化,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課上兩位老師都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而非直接教教材。例如:孫老師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時,把三種情況(一端種,兩端種,兩端不種)整合到一道題目中,讓學生從中發現矛盾點。在對比聯系學習中解決問題,建立模型。在應用練習時,引導學生把模型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如釘紐扣、鐘聲,鋸木頭,裝路燈等等。既訓練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體會是可以記錄的,但心靈的感受可能是無法言語的,只有自己的經歷,才會有認識上的提高。
雖累但幸好有收獲。
2017/11/30。
20xx年10月26日,第17期周末名師課堂,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邀請了杭州市天長小學樓朝輝、馬迎春、吳恢鑾、陸白琦。馬迎春、吳恢鑾、陸白琦分別講授了語文《紙船與風箏》、數學《旋轉》、英語《happyhalloween》三節課,并和在座聽課教師作了互動教學研討。下午,杭州市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作了關于教育個性的主題講座。這三節課和樓朝輝先生的講座蘊含的“做學生喜歡的老師”的教育理念,不時激起所有在座教師的共鳴,不時激起現場熱烈的掌聲。通過這一天的學習,不僅讓我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對這幾節課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扎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薄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就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課前師生互動環節很有特色,每位教師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情景教學,這樣不會讓每位學生一開始上課就覺得緊張,而且還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對教課的老師感興趣,從而也對這位老師的課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注意力集中并且感興趣才是最好的學習狀態,這幾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
三、教師課件制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論從課題教材的搜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的有1創意,引人入勝,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四、練習設計基礎實效,靈活多樣,很具有代表性,教師對學生出錯的地方進行到位的點評,講解,然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課堂上解決掉。這樣學生既牢固掌握了知識,避免了走彎路,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后作業的負擔。
五、討論交流的主題是學生。合作交流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合作交流,很多是師生對話的形式,老師對學生的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匯總或評價訂正,重結果輕和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這幾位老師對這一點處理的很好,讓聽課的老師感受到了學生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
六、上課教師的語言具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到位,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高興地站起來,體面的坐下。在我們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位老師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積極的評價,教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著活力。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是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他豐富的教學經驗、高超的教學藝術讓人望其項背、贊嘆不已。近日讀他的著作《于永正課堂教學實錄》中的《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卷》,其中收錄了11篇口語交際課堂實錄。一篇篇讀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長者在笑瞇瞇地望著面前的小朋友,我的耳邊似乎能聆聽到孩子們爽朗歡快的笑聲。一節節口語交際課不僅妙趣橫生,讓人感覺好玩開心,而且還能啟發思維,培養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
平時在課堂上,對于語文課本中出現的口語交際,我也能夠認真地帶領學生去完成,我比較注重課堂交際環境的輕松及交際雙方的互動,還曾經被王慶華老師親點參加課堂展示活動,但是對于交際環節的設計與交際情境的創設,則過于簡單了,所以,在口語交際課上,時常會有現場失控、學生表達不夠滿意的感覺。在閱讀了于永正老師的一節節精彩的課例后,使我對口語交際課有了更深的認識。
口語交際課,怎樣讓學生愿意說?于老師善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交際的材料,這些材料是學生熟悉的、了解的、喜聞樂見的,因此,不僅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也有話說,所以,交際課堂上學生愿意說、積極地表達、主動地參與。例如《說說,畫畫,寫寫》一課,學生說的是自己同班熟悉的同學,畫的是自己想畫的人物,自然課堂就充滿了靈動?!堵爮V播,打電話,寫緊急通知》一課,教師就從學生明天要舉行的爬山比賽引入,自然就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
很多老師把口語交際做為可有可無的內容,而對于作文指導又一籌莫展,只好拼命讓學生背范文,以求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眼中關注的都僅僅是分數而已,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具備語言表達的能力,僅靠背幾篇范文僥幸取勝的學生不是真正的高素質學生。于老師從提高學生的素質入手,從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出發,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他不僅自己選擇交際的材料,而且還善于用心設計交際的環節。例如《描述人物外貌,轉述通知》一課,一位陌生的老師走進教室要向于老師傳達局長的通知,于老師不在請小朋友們轉告。所以,當于老師一走進教室,學生就紛紛發言,趁此機會訓練學生描述人物外貌與學習轉述通知,當學生能夠完成任務后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于老師的每一節口語交際課都是讓學生在這樣明確的交際目的中進行練習,學生的說、寫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不是為了老師、家長而學,更不是被逼而學,而是為了生活實際的需要,是“我要學”,所以就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益。
在于老師的課堂上,常常會有聽課老師的笑聲與掌聲來表達對學生精彩發言的表揚,但是,學生的精彩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在老師的指導后產生的。例如在《觀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課中,教師挎著籃子走進教室解釋說“中午要招待客人”,并讓學生說說買了什么東西。學生的回答很簡單,僅僅是把于老師買的這些東西羅列出來而已,但是,于老師并沒有停留在學生這樣較低層次的發言上,而是提出“把每樣東西的數量也說出來”,于是,學生的發言就更進了一步,使用了數量詞。之后,教師又繼續引導:“不但說出各種東西的數量,還要說出它們的特點,比如,什么顏色啦,什么氣味啦,什么形狀啦……?!?,學生在練習后表達更準確更生動了。那么,怎樣招待客人呢?訓練又提高了一步。于老師就是這樣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語言表達的規律,循序漸進、步步深入、順理成章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引導,而毫無斧鑿痕跡。而學生在教師這樣一步步的引導中絲毫沒有感覺到表達的難度,在積極參與中提高了言語表達的水平。
很多孩子往往說得頭頭是道,而寫作卻寥寥數語,于老師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說得好而且寫得也很好,于老師是怎樣指導的呢?例如在《說說,畫畫,寫寫》一課中,學生描述班里兩個同學的樣子,于老師根據學生的描述找出這兩個小朋友。接著,老師提出如果我想念他們怎么辦呢?可以讀一讀寫他們的作文,接下來自然轉入了寫作的環節??梢詫戇@兩個同學,也可以寫老師,還可以寫想象的人物——豬九戒,寬泛的寫作空間少了限制多了選擇。教師還出示“習作例文”供學生借鑒。在寫作時可以先寫后畫,也可以先畫后寫。
畫畫即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喜歡的一件事,更別說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所以學生興致滿滿地又寫又畫。因為有上一環節充分地“說”,所以學生在寫時就很輕松。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有困難,于老師也會及時地提醒,例如在學生寫寫畫畫的過程中,于老師在巡視、指導時插話“他畫的豬九戒的耳朵是尖的,并且往上長,他想象的豬九戒臉很長……”老師這樣貌似不經意的幾句話就為其他的同學打開了思路,同時對于這位學生本人也是一種鼓勵。寫作完成后的點評是于老師課堂教學的常態,他以自己敏銳的語感、高超的文學功底指導學生隨時發現不足之處,又及時表揚寫得好的地方,學生在這樣一篇篇的習作點評中也學習到了修改的方法。因此,在教師點評完后學生自己再次修改,抄寫到作文本上。
僅僅從課堂實錄中我就發現了諸多的美妙之處,在于老師的課堂上,肯定還有更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我不斷地學習,希望假期之中借助這本書的閱讀能夠提升一點我的口語交際教學的能力。
孩子們七嘴八舌,眾說紛紜,一首小詩就這樣輕松完成了。接著變魔術般的拿出一幅簡單的畫,顏色只有黑白色,老師用帶著磁性的聲音輕輕發問:
如果有顏色,它是······像······。
我們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想像力,一首題為《如果》的想象詩在不到兩分鐘內輕松完成,作詩如此隨性,跟著長辮子老師的思路我特別想成為一位滿腹經綸的詩人,何況上課都是充滿好奇心愛表達的孩子呢,他們想成為詩人的感覺更強烈吧!這才是剛開始熱熱身。這節課主要是學習人物描寫,我們總是通過已有的詞匯對一個人進行描述,長辮子老師沒有,她讓學生觀察她時髦的著裝,并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運用各種修辭來形容自己,并在林林總總的細節中發現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后孩子們再把這些瑣碎的資料做有序的整理。一節作文課下來,我想學生對人物描寫的方法已了如指掌了。長辮子老師的作文課通過教師的示范,并潛心引導,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再發揮豐富的想象,內容題材隨心而動,用她的話說思想比表達更重要,作文是拼出來的,玩出來的,是合作出來的。這幾節課中我最期待的是竇老師的示范課《阿長與山海經》,因為每到上魯迅先生的課時總是很糾結,總覺得上課時孩子們一臉茫然,我也用盡氣力把魯迅的思想傳達給他們,但還是覺得心里不踏實。我很好奇竇老師怎樣的教法把初中孩子才學的文章放到小學并在兩小時之內完成。
竇老師在講《阿長與山海經》一開始和我們平常老師上課沒什么不同,介紹背景資料,文章講了幾件事,待到關鍵處——怎么通過魯迅平常的語言來體現魯迅對阿長的敬意呢?原來是表演,孩子們輪番扮演這個作者認為沒有文化、迷信、甚至有一點點粗魯,讓人生厭的阿長。加上竇老師適時、有趣的在中間插上一句:“阿長難道不會說我白天累,所以晚上才擺大字?;虬㈤L難道很有錢嗎?”經過一系列的感悟活動,孩子們。
總結。
出阿長其實是誠實善良,不善表達的一個人。魯迅對阿長的感情由憎恨轉化為深深的敬意。
竇老師這節課讓我明白,有些課的意蘊不是講或討論出來的,通過學生身其境的表演、展示,不光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還把深刻的內容變得易學。
如果說長辮子老師和竇老師那里學到的是一種教學方法的話,那從孟強老師講的《漁歌子》當中接觸到的是一種教學理念,他的課樸實豐富,形成了以“組串教學”為代表的師多次以舉一反三,以組促學為切入點,以反三歸一,學以致用為落腳點,在文本內部或文本之間進行有機整合,適度重組,形成“字詞句段篇”多種類型的教學組串,發揮“抱團效應”和“拳頭效應”。如果孩子們從一首小的詞接觸到更多優美的詩,而且詞中所寄托詩人的情感是和其他詩作比之后自然流露出來的。在理解“斜風細雨不須歸”時,找到了和“歸”相近的“還”字,“明月何時照我還”,一“歸”一“還”意境情不同,本節課的主題也自然流露。
課雖結束了,但老師們講課時幽默風趣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我不禁想“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們在臺上看看而談的背后一定付出了幾倍于常人的努力。他們所傳授給我們的,不光是一些教學的方法和技能,他們身上那種知識的魅力,文化的修養,以及對學生傾注的愛,對每一位教師的影響是深遠的!
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市、縣教委的課改要求,有效推進我縣教育新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縣教師進修學校于20xx年7月24至28日舉辦了“秀山縣20xx中學語文教師80學時暑期集中培訓”,為期5天。我作為培訓中的一員對這次培訓感受頗深。下面我就談談此次培訓的感受和收獲。
首先,此次培訓準備充分,領導重視。開班前縣教師進修學校就對此次培訓做了大量的工作。對培訓人員提前通知,培訓內容提前做了安排、訂購,對培訓期間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計劃。同時領導高度重視,并且作了重要講話,對此次培訓也作了嚴格要求。培訓人員從思想上就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每天堅持簽到制度,無特殊情況做到不請假、不遲到、不缺席準時參加每天的學習活動??h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堅持在一線指導培訓學習、廣泛聽取教師意見。
特別是聽了王治宇老師和楊夢蘭老師及陳華老師和倪紅老師的精彩講解,使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知道了我在教學改革中遇到的短板問題。明確了:
(一)解放學生,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改變學生的“被動消極,死水微瀾”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會學、樂學、創學”。
(二)解放老師,提高老師的生活質量。通過新的教育方式,將大大減少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時間,使他們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煥發自身的生命活力,真正體驗職業的內在歡樂與尊嚴,從而提高老師的生活質量。
再次,通過此次培訓充分認識到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因此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實行課堂改革勢在必行。只有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知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還給學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改革時間緊迫,因此課堂教學改革要從你我做起,要從現在做起。
總之,在這次課改培訓中我受到很大啟發,這將給我今后的教學帶來巨大的動力。我深信自己會在這次教學改革浪潮中不斷的成長并有所建樹。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真學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我個人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么備課“備”什么?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币岣哒n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于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于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三、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彼^課后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后,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后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并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縱觀新課程改革實施至今,初中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課堂中的教與學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似乎又走進了一個繁瑣熱鬧化的“技術主義”誤區。很多一線教師已經深切地感受到語文的難教,在教學實踐中常會出現“復雜、繁瑣、臃腫”的現象,導致課前預設的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語文課堂“耗時低效”,甚至被眾人憤怒聲討為“誤盡蒼生是語文”。因此構建“低耗高效”的“低碳語文”課堂已成為社會對語文教師群體的一致呼吁。
閱讀教學課堂作為教師向學生傳遞人類基本價值理念的平臺,理應體現、崇尚這一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與學生應該過一種簡約輕松而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崔巒老師也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努力實現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梢?,簡約化必然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終極歸宿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在簡約中求高效這一理想境界呢?下面,僅結合自己的閱讀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膚淺認識。
教學目標是教師與學生預設教與學所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務,是課堂教學的“航行燈”。若目標定得太復雜,那么每個目標所分配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結果一堂課什么都想抓,卻什么也抓不住。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說:教學的目標要簡明。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夠了,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
《鼎湖山聽泉》安排在蘇教版第五冊“吟哦諷誦”單元之首。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課文內容,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學習吟哦諷誦的基本要領;感悟鼎湖山的優美景色,體味作者通過聽泉而得到的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這兩個目標,一個涉及到本單元學會學習的基本要求,一個涉及到課文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恰好地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也符合崔巒老師提出的教學目標要簡明、實在的觀點。在這篇課文的實際教學中,三維目標得到充分整合,課堂熠熠生輝。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對教學內容平均用力的話,只能是“蜻蜓點水”。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實際等要素,找準切入點,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統領整個課堂教學。
如今,我市廣大一線教師致力于活動單導學模式教學,如何設計一份優質高效,讓學生活得起來又不致于課堂出現零散、混亂現象的活動單,顯得尤為重要。在執教《囚綠記》這一篇散文時,我便設計這樣一份活動單,既囊括了課文的重點難點,又使課堂活動精彩有序,從而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設計如下。
活動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課文,劃出體現行文脈絡的句子,抓住關鍵句理清文章結構,概括各部分內容。
活動二:美點品讀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之歌。請就文中寫綠和抒情的句子,挑選幾處進行圈點批注。然后小組用合作朗讀加評析的形式,展示你們對文字的理解。
活動三:背景探究白居易曾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币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文人,是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關注的時代和事件。其實本文中也隱約交代了當時的寫作背景,請找出關于這些背景的語句,小組內探究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
活動四:拓展升華假設陸蠡臨犧牲時,眼前又閃現出那一抹遠在舊都的綠色,他會想到什么呢,他會對他的“綠友”說些什么呢?請以“此刻,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摯愛的綠友”作為開頭,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心語。
這堂課之前學生們已通過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對課文有了自己初步的閱讀品悟,課堂上主要以小組交流和合作展示學習成果方式為主。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很高,語言品析得豐富深刻,主題也把握得較為深刻。
當然,簡約教學內容是建立在教師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之上,腹中有文本,才能真正使課堂“筆力千鈞任翕張”。
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有些課文很長,很復雜。如按部就班,照情節展開教學,學生往往只會停留在對課文蜻蜓點水般的認識層面上。若將各環節進行整合,作板塊式安排,學生參與的自主性就會更強。
《幽徑悲劇》是文學泰斗季羨林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涉及的內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難免費時低效。因此我首先設法將相關環節進行整合,從而引導學生較深入地走進文本,與作者和文字對話。在課堂設計時,我扣住“悲劇”這一中心這樣安排教學:首先,賞析美景。對于悲劇,魯迅先生說過,就是將最有價值的最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本文中,美具體指哪一事物?他美在何處?作者分別從什么角度表現它的美?品讀交流之后,我緊承上一教學內容,順勢提問:但有一天,美麗的藤蘿被毀了,沒了,永遠地消失了。此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呢?引導學生在此體會藤蘿的悲狀和作者的悲情。在此基礎上,我接著帶出下一環節:這樣一個給人間增添了美麗的生命永遠地消逝了,此時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也和作者一樣悲、惜、憤。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制造了這出悲???進而師生共同探究文章主旨。這樣安排,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既囊括了課文的重點,又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從而使課堂有了情感上的梯度,三維目標也較好地融合在三個環節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現代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課堂有趣情景的創設、學生表演、小組合作學?使現代語文課堂不再寂寞,變得熱鬧非凡。這過多過雜的手段,已嚴重沖擊了我們的語文課堂,讓我們的閱讀課堂無法實現精神與語言和諧共生。于永正老師對語文教學的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他采用的教學方法很簡單,很實用,很有效——讀。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以讀促寫。只有通過讀,學生才能思考語文文字的內涵,才能細細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品味語文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簡約而不簡單。簡約語文,也不是一般理解意義上的簡單、空洞,而是以簡潔、清晰、精練、完美的外在形式具體地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它不是教學環節在形式上的減少,也不是訓練強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固守語文教學的“根本”?!皠h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在語文閱讀教學這顆大樹上,讓我們追求一種更簡約更完美的高效語文課堂,去除不必要的冗枝,讓這棵大樹扎根生長,蒼天聳立,成為學生未來人生的幸福歸宿!
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xx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松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后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游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么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為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于簡單,所以認為這對于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復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并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系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系。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后奮斗的目標。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是關鍵,在這里,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學習與實踐,談談以下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重視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系便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F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二.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要積極營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想說、能說、會交流、會合作、會展示,讓學生在互動的氛圍中激活思維、發展能力、培養個性,真正讓學生樂學、想學,從而為提高教學提供保障。高效課堂的顯性表現,一堂課應該是生動的,活潑的,主動的,動態的。例如,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也就是按“學案導學”所提出的任務先行自學,在課堂上,讓學生盡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答案盡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數學講究的是一題多解),不管答案是對還是錯,老師都應給予極大的鼓勵。這樣學生就會大膽的動腦,大膽的思維,大膽地去展示與交流,進而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從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例如,我在講多邊形內角之和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從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把n邊形分成n-2個三角形求出n邊形內角之和為(n-2)·180°,然而卻有一個學生突發奇想,他不從頂點出發,而是從任意邊上任意一點出發連接其他頂點,分成各三角形,我不但給他投以贊許的目光,和他熱情對話,引導并鼓勵這位學生說理,找出這樣作了(n-1)個三角形后,n邊形的內角和多了180度,應去除多余的180度,結果還是(n-2)·180度。我的教學行為不僅使這位學生受到了鼓舞,也激發了其他同學的探究熱情。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督促,幫助了他從而更加熱愛這門學科,也樹立了他學習的自信心。
三、 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這一節課時,由于它接近于實際生活。在了解學生已掌握
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制作熟悉的立體圖形,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通過動手操作使數學知識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師這樣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化活動,讓學生對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四、關注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三種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例如,我在上空間圖形這一節課之前,安排了六個學生用六個不同方向上的正方形展開圖組合成一個正方體,其中安排的學生各有兩名,告訴他們第二天上課時要展示給其他同學,并比比看誰做得最好,在第二天上課之前,他們都爭先恐后的拿來了自己的作品,特別是兩個差生,他們不但做了,而且做的很好,在我的鼓勵下,他們拿著自己的作品站上了講臺,熟練地操作迎來了其他同學熱烈的掌聲,讓他們自然并踴躍地融入了教學活動中,在教學中,決不能讓優等生剝奪差生思考和權力。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教師要要盡量多留一些時間。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我們盡可能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 . 重視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 如用數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邊形、車輪成圓形等等,這其中固有物理屬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學原因,諸如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圓的旋轉不變性,還有打臺球的角度用到對稱、聚光鏡用到焦點等等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加深了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更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大一下學期以來,我所在的專業老師們為了讓我們這些從未接觸過有關國際經濟與貿易知識的門外漢能夠首先對這個專業有一個基礎的認識,能夠在大二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不至于感到很迷茫、找不到學習的方向和重心,于是便有了針對我們專業的學生的入門指導課——國際經濟與貿易導論。此外,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導論這門課程也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正式上專業課之前的一個傳統,為的也是使各個專業課的老師可以在與同學們正式上課之前有一個認識,相互了解,建立起第一印象,以便以后更好的交流、學習。
通過幾位老師的悉心教導,我學到了很多。
首先,我學到了本專業的學生應該掌握哪些技能。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其次,我學到了本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將要學習的課程有哪些。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學習的主要課程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
再者,我學到了怎樣去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這一專業知識。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正會教書的老師是不會只是管給學生講解那些理論知識,而更重要的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作為大學生,不再是像以前一樣過度的依賴老師,而是要學會獨立自主地學習,這時,老師的角色不過就是給我們方法,給我們釣到魚的方法。要想學好這個專業,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我們要“有耐心的聽講、有針對的閱讀,有疑問的分析,有理想的研究”,這是其中的一位授課老師給我們的忠告,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授課老師總共有8位,但這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范巧老師。范巧老師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他不但博古通今,知曉中外,而且風趣幽默,讓人不得不佩服!當然其他老師也一樣優秀,但我相對更喜歡范巧老師的風格。范巧老師主要給我們講了經濟學是干什么的。他用八個字給我們做了最簡潔、明了的高度概括——描述、解釋、預測和決策。接著他便逐個給我們講解它們各自的含義。描述的是文字,是統計,其中統計又包括統計數據的獲取、統計數據的初步處理和統計指標體系;解釋的行為分析(有生產者、消費者、政府等),結構分析,制度分析,社會福利分析和均衡分析;預測分為計量經濟學預測(按方程、數據形式)和數量經濟學預測兩種;而決策則有很多種,有層次分析法,期望值法,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最大最小后悔值法,決策樹法,馬爾稱夫鏈法,和運籌學決策等。雖然我還不完全明白這些東西,但我能體會到它們對我的重要性。讓我最興奮的是范巧老師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鮮花一定是插在牛糞上的”!這確實是一個能吸引人的話題。范巧老師通過我們已經學過的博弈論來證實這一結論的必然性,既讓我們感到所學知識的有用性,又讓我們對于更深層次的學習有了興趣,同時也是得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最后范巧老師給了我們一個學習,特別是學習經濟的一個口令:有耐心的聽講、有針對的閱讀,有疑問的分析,有理想的研究。這是老師經過長期教學總結出來的經驗,他能無私的講給我們,我們確實沒有不用的道理。學習是不能走捷徑,但好的學習方法是有效率學習的前提條件。
總之,應該就是這種種的原因讓我對范巧老師的印象特別深刻吧!
通過幾位老師的耐心教授,我知道了開設這門課原因,也了解到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基本情況以及它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就業前景,這不僅讓我體會到了老師們的良苦用心,也把握了自己未來的方向,讓自己有一個可以朝之而奮斗的目標,而不是渾渾噩噩的學習,不關心世界甚至周圍的大事小事,到后來都忘了自己所謂的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碌碌無為。我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事不是一味的學習,而是有目的的學習,我相信那將使我永遠地受益匪淺。
在這一年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們口算訓練一直未曾間斷過,每每感到家長有些松懈時,我就會及時溝通、督促。一年的堅持,孩子們的口算速度和準確率越來越高。我們做數學老師的都知道每次考試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原本會做的題孩子們算錯了,而且還常常不是少數學生,我們也常常會埋怨孩子馬虎,做題不細心,實際上這都是因為口算基礎沒打好的緣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堅持。
早在一年級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開始教學生自己讀題,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讀題做題的效率要比老師讀題好的多,孩子們自己讀題時,在讀的過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盡管一開始很困難,畢竟剛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大都比較小,但我沒有氣餒,大概堅持到一個月多一點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讀題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認真讀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非???。
每一個數學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數學教師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識彼此間的溝通,那教給孩子們知識必定也是一個個割裂的知識點,前后聯系不起來。所以,一年來,我在教學中不只是就知識教知識,而是溝通各知識的內在聯系,梳理各類知識的教學結構,然后用結構來教。比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認識之后,有關數的認識的教學結構就逐漸形成,那么在100以內數的認識中,孩子們就不教就會了,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方法。
一年來的一年級教學真的很累,但收獲很大,在一年來的教學之中,讓我逐漸學會了怎樣思考問題,學會了站在孩子角度來認識數學,學會了怎樣解讀教材。在教孩子們的同時,我自己也成長了許多,現在回頭想想,我感覺認真讀教材、教參真的很重要!
這一年是快樂、充實的一年!
透視基層存在的問題,反思領導機關的工作,感到市局在抓基層工作上存在的“六重六輕”問題是導致基層工作不落實的一個重要原因,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重兩頭工作,輕中間環節。開頭工作的布置周密認真,搞動員、訂措施,發文件,抓試點,搞得轟轟烈烈;結尾驗收也很細致,驗收標準少則十幾項多則上百條,驗收工作組接連不斷。從整個工作的過程看,有頭、有尾,似乎工作落實了,但實際上,一些中間環節卻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如基層落實《三基》問題,年初機關幫基層抓計劃制定工作抓得很細,年終機關檢查驗收也很認真,但對基層平時各項工作按《三基》要求的落實卻不重視,導致一些基層單位為迎合機關口味抓開頭工作標新立異求轟動效應,抓結尾工作補添記錄,拼湊尖子應付考核,而平時工作卻松松垮垮,影響了工作的落實和基層建設的質量。
重考評結果,輕過程控制。對基層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檢查評比的名次看得很重,記得很清,考得也很細,但對如何按《三基》的要求,把基層的主要精力引導到把工作干在平時、成績出在平時、問題克服在平時卻考慮得不多。致使基層抓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出“尖子”、爭“第一”上,忽視了經常性工作的落實,出現了一年工作推著干、工作結束一起算、有了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的局面。
重發現問題,輕解決問題。有些機關部門的同志把本部門和自己看成是“檢察專員”,下基層檢查工作瞪大眼睛找問題,檢查得很細致,問題找的也不少,回來后又是講評又是通報,看起來工作很負責任,但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卻拿不出意見建議,更不深入基層去指導幫助解決問題。造成基層類似問題常查常見,常講常有,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重點上先行,輕面上推開。有些領導機關干部只熱衷于抓點上工作,凡抓工作一律找個先進單位點上先行,經驗一出,現場會一開,工作就算完了。對屬于面上大多數單位的實際情況既不調查研究進行分類指導,也不注意把點上的經驗在面上很好地貫徹落實。結果是工作經驗連續不斷,基層面貌依然不變。
重外部供血,輕內功提高。有些領導機關的同志熱衷于為基層送“魚”,把精力用在為基層送錢給物上,甚至一些本屬于應該基層自己動手解決的問題也服務到門,對日常工作安排考慮的比基層干部還細,但對如何提高基層班子領導基層全面建設能力和解決自身問題能力卻考慮的很少,更很少開展授之以“漁”的活動,卻搞“保姆”式服務,結果造成一些基層干部存在依賴思想,養成惰性工作作風,離開機關的具體安排工作便不知如何運籌。
重有形工作,輕無形工作。對那些抓一抓就能出成效的工作舍得下大力氣去抓,而對一些無形的、基礎性的工作卻并不熱心。長此以往,導致基層單位工作急功近利,不注重做打基礎的工作,造成單位建設基礎不實,發展不均衡,影響基層單位全面建設和長遠發展。
抓基層存在的“六重六輕”問題,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領導機關的同志工作指導思想不對頭,工作作風不深入,工作方法不得當。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市區局領導機關處在抓基層“一線指揮”的位置上,對基層實行的是面對面的領導,工作指導思想是否對頭,對基層工作的落實至關重要。有些領導機關的同志片面地理解市區局機關和基層是決策與執行的關系,抓決策意識性強,抓執行意識淡漠。他們認為機關工作就是發文件、下批示至于抓落實則是基層的事。因此,必須教育機關干部認清自身的職責,糾正在抓基層的工作落實中存在的“我說你干”等錯誤思想,正確處理好決策與執行的關系,在抓正確決策的同時,協助基層抓好決策的落實,保證基層工作落到實處。對抓基層來說,存在著多個業務部門一齊抓的現象,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造成政出多門、“亂捅爐子”的現象,使基層工作頻于應付,自然難以落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作為機關首先要樹立大局觀念,切忌為突出自己所分管的單項工作而忽視基層的全面建議。
轉變領導機關作風,深入基層跟蹤問效是解決基層工作不落實的有效方法。工作作風問題從根源上講是思想問題,機關抓基層存在的飄浮作風,其根源在于名利思想在作怪。有些機關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出名掛號上,干工作生怕上級不知道,關起門來搞材料,逼著基層順著自己設計的道路跑,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在這種名利思想支配下,很難形成求真務實的作風。因此,轉變領導作風必須破除名利思想。要教育機關干部牢固樹立為基層建設負責的思想,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一致起來,杜絕抓基層工作“為我所需、為我服務”的傾向,要通過壓擔子、交任務,逼著機關干部下到基層去。規定下基層期間分3次向機關匯報,前期匯報基層自然情況,完成中心工作情況;中期匯報“班子隊伍”建設和經常性工作的落實情況;后期匯報基層的主要特色,存在的主要問題。蹲點結束后聽取基層干警對蹲點干部的反映,查看參加基層活動的記錄,核實蹲點天數,進行蹲點工作講評,表揚好的批評差的。
形式主義的存在,削弱了抓落實的力度。要根除形式主義這個“頑癥”,提高抓工作落實的力度須重點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解決檢查中的形式主義。堅決杜絕在檢查基層建設情況時,習慣于看登記、查記錄和翻本子,只要登記多、記得細和字寫得好,就認為工作落實得好的表面化傾向。二是解決評比中的形式主義。努力克服在開展評比先進基層單位的過程中,輕平時考評、重年終總評和搞一錘子定音的問題。三是解決指導中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糾正在工作指導上存在靠會議推動工作以及口頭布置多、參與幫助少,文件指導多、具體抓落實少等形式主義的做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梢哉f,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
什么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
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首先要“鉆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
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并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背轿谋臼购⒆拥奈膶W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璞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焙沃^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笨v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實現了教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备咝У恼n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創設濃厚思考的氛圍,讓學生一直處在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中,讓他們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加以適時點撥,無疑對學習效率的提高大有好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
總之,只有構建起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昨天今天兩天時間,分別到xx小學、xx一中觀了幾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感覺教師的課改意識還不夠彰顯,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尚不能有效形成。在和領導、教師的座談中從以下幾方面和大家一道共勉、交流。
一、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和新課程課改課堂模式的關聯認識。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是源于上世紀50年代蘇聯班級授課制的引入,那是幾代教師前輩們都沿用下來的一種授課方式,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多體現為教師對課堂的絕對統領作用,教師講解、學生聆聽,時而提問、把握效果,但多是學生群體性的回答與評價,很少伴有學生個性的展示,即便是有個別提問也多圍繞于少數的幾個尖子生。教師的知識素養、精彩的課堂藝術成了支撐課堂的一個著力點,課堂遂顯得“方便、快捷”。但此課堂模式多屬于接受性、被動性的學習方式,像聽報告一般,多適合于成人、適合于高等教育。在中小學校的課堂上,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往往忽略了學生間的互動、學生間情感的交流和相互的感染,極大的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性。時間久了,也便形成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不講、學生不學,一旦離開了教師,學生便什么都不會做了,高分低能大致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剛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尚天真爛漫,可以問好多新奇的問題,有時那是連老師都答不上來的,到小學問題少了,到初中問題更少,到高中、到大學幾乎是沒了問題的,我們的課堂幾乎成了加工統一標準零件的車間,不過“次品率”是蠻高的,所謂的優質成品零件不過是一把精密的卡尺卡出來的,大家都認為那一定就是合格、最優秀的產品嗎?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所謂的好學生,不過都是被灌輸知識,能大量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很少有自己的思想和創造性的。
正是因為認識到了前教育所存在的弊端,新課程、新教材才應運而生的,它的內容編排體現了育人功能的轉變。我們的教師是大可不必驚慌,也不必亂了陣腳的,只需稍加調整一下我們以往的教學思路,或說反其道而行之,便會湊效的。就像勤勞的農民,先前總是自己很辛苦地去割了草,回來規整、扎碎后,喂那老牛;一旦把那老牛引至水草豐美處,它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也是很輕松、很美的一件事嗎?同樣都是吃草、吃飽為目的,做法不一樣,效果也不盡然相同,吃草的過程美和享受陽光的沐浴卻大相徑庭的。我們的教師改變一下自己的思路,以前多是教學生學會,過程多是單向的傳輸;現在是指導、引導學生,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學,多享受追求知識過程的美好;同樣是達到學會知識的目的,別人教會和自己學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境界,教會的大多是“死”的東西,而自己學會的東西可是價值連城的。
二、對課改課堂的探索性認識。
課改的課堂,一個最重要的考察指標就是要看全體學生一節課都干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否學有效果。要看每一個學生是否學的自主,學的主動,學的興趣盎然,學的激情四射;要看學生小組間是否形成了競爭,小組內是否配合默契、既講分工又講協作、更講互幫互助的風格,真是一種完美人格完善的過程。
課改的課堂,要做到教師最大程度的“解放”,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有效地管理和掌控課堂。亦如校長管理學校一樣,忙于雜事的校長未必能管理高效的,相反班子成員若分工具體、責任明確、落實到位了,看教師們忙得熱火朝天,校長才更有時間和精力來謀劃學校的發展,來進一步激發師生學習、工作的潛能發揮。在課改的課堂中,教師那是需要改變以前的主演身份,要以導演、最多加個配角的身份呈現于學生面前的,關注的是學生表演的是否充分、是否有效果、是否成功;課堂上在于能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激情顯現,在于有情境的創設和鋪墊,在于造就課堂的升華之境,在于不斷成就每一個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和愉悅,達到真正的育人功能。
要做到教師在課堂上的充分“解放”或說叫“放手”,功夫可盡在課下,是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精心備課的。一方面要宏觀備課,備學生基礎與現狀、估量學生所能達到的程度,研究課程標準、整體把握教材等;很希望有些教師能從多年教教材的定式中解脫出來,有一個質的升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把很多自己美好的感受和經驗積累多加利用起來;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換位備課,多以學生的角度去把握學習目標制定和學習過程的設計。另一方面要微觀細化教與學的.過程,要從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體系對學習目標進行準確把握;精心設計預習自學提綱或具體題目,保證能涵蓋學習目標的要求,同時要有可操作性、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交流和展示;精心設計安排學生的小組學習與組織,隨后還要專門交流小組學習的重要性與方式;精心設計多梯度的練習安排,這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我和老師們是這樣比喻課改的課堂的:老師是“紅娘”,在學生和知識之間巧妙的牽一根“紅線”,之后老師是需要“淡出”這個過程的;但也不是與老師無關了,老師得隨時掌控這份“姻緣”過程的美好和結果的有效性,而不至于其隨時就“分離”了;可見這個紅娘的責任非同一般,不是很輕松就能夠坐享其成的。
三、在實施課改中,對校長及教師提幾點要求和建議。
首先,學校課改的成敗在于校長的重視程度和參與程度,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校長去謀劃、去實施的,要多為教師進行課改創設條件。一要思想統一,從自身到教師群體,要加強對課改有關理論及知識的學習和認識,保證課改工作的勢在必行是做好課改的關鍵;二要組織保障,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課改工作的有序進行和突出其有效性、實效性、高效性,要組織教師多學習、多研討、多總結、多反思,保證效果的有效提升。
另外,我們的教師要珍惜這次課改的發展機遇,要舍得下苦功夫,要多學習、多研究、多思考、多總結,那絕對是一種對自我的挑戰、是一種突破和超越。如果你去用心嘗試和實施了,其結果定會讓你倍感欣慰的,因為那才是一種奇妙而美好的教育景觀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效果也必定是可觀的。但愿我們的課改之路,能走得順暢而久遠,能讓我們的師生多感美好吧!
“引悟結”課堂教學文化是我在道法課堂一直精心經營的探究式教學風格。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組長王義群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將其作為課題做了進一步的探究和拓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認為這種課堂教學文化有如下優勢:
第一、激發了學習興趣
“引悟結”探究邏輯比較自然,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喜歡。因為喜歡,所以興趣很濃。他們往往對ppt上醒目的“引”、“悟”、“結”更加關注,受其引導,學生思緒方向感強,凝聚了探究力。引,需要素材作載體,所以,課堂上會有適合的有血有肉的鮮活素材,有時候是故事、視頻、詩歌、名言、漫畫等,有時候是一場小活動,一個小表演等,豐富的教學資源進入了課堂,異彩紛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悟,是通過老師設計的問題來推進的,問題的切入很重要,起到對學生的引領和提升。高尚情操的培養由“悟”而開始、美好的理想由“悟”而奠基,科學的思維由“悟”而養成。所悟所得在學生的分析探究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之下,總是熠熠閃光,猶如茫茫大海的一盞明燈指明了學生探究真理的方向。
第二、促進了自主探究
教師借助素材提出探究問題,學生結合素材情境和已有經驗思考探究,從而悟出結論。這種教學文化層次清楚,環環相扣。素材針對目標而選,問題針對素材而定,感悟與探究必然線索清晰、情感凝聚。學生質疑推理的欲望被生動典型的素材情境所激發,在問題的引領下有理有據地思考,結論自然水到渠成、理所當然。在知識的遷移過程中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科核心素養必然有效達成。
第三、提高了學習效率
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在發散中有所聚攏,在聚合中有所開放,所以“形散神不散”,使得知識的習得、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矯正與提升張弛有度,總能有機地達成教學預設的成果。這種文化形成習慣之后,學生分析社會問題也有了基本的經驗和方法?!耙蚪Y”文化猶如思維的綱,對學生一生認識與思考問題都是一種指引和預判。
第四、渲染了課堂氛圍
以前有人說起“道法”學科,總是和枯燥空洞的“政治”相關聯。但是這種“引悟結”課堂文化改變了師生的認識。使得“道法”不再苦澀,充滿了人文和人性,變得生動、有趣?!耙蚪Y”探究邏輯促使師生探究的思緒一會兒由理性向感性回歸,一會兒又由感性向理性飛躍。內化了的習慣性的“引悟結”模式,有一種藝術之美和神奇之力,時隱時現,潤物卻無聲;似有似無,引領方向明,強化了互動的思維魅力,也增添了課堂的文化內涵。
第五、促進教師學習與創新
教師要用活用好這種課堂文化,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平時多多讀書,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經常參加各種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感悟;及時了解時事新聞,掌握社會動態和熱點焦點。只有不斷學習和研讀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思想,才能使“引悟結”教學文化時刻煥發青春活力。
總之,“引悟結”課堂教學文化有很多妙處,更需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相信,這種教學文化會更加適應新時代的課堂教學,并且一定能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供更多可能,也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收獲更大的成績。
20xx年10月
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閱讀了《給教師一生的建議》,當我捧起這本書時,我才懂得“愛不釋手”的真正含義。這本書為我們學習新課程.掌握新課程.感悟新課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特別是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老師的《課堂提問,要問到點子上》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錢老師說:“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應該鍛煉和掌握“善問.巧問.妙問”的技巧,讓自己的提問給學生的思維指明前進的方向,為學生的成長樹一座風雨航程中的燈塔。
是??!“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边@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善問的贊揚。其中“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精辟的指出提問是一門藝術,所以,課堂提問更是一種教學藝術,有效的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評價學習效果.增進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激活學生自主學習潛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為一線的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猶如響鐘重重叩擊我的心靈,“課堂提問要問到點子上”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下面結合培訓會上的兩節數學課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例如,觀摩了張xx老師執教《平均數》的教學,感受最深的是張老師不斷的追問巧妙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一開始張老師設計了“投籃比賽”的情景引入,引出數據3.7.2,學生憑直覺發現4可以表示小剛一分鐘的投籃成績,有孩子就說4是3.7.2這三個數的平均數,老師追問:“這里的平均數4能代表小剛第一次投中的成績嗎?”生答:“不能?!薄澳艽硇偟诙?第三次投中的個數嗎?”“也不能?!崩蠋熡謫枺骸捌婀?,這里的平均數4既不能代表小剛第一次投中的個數,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個數,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個數呢?”生答:“這里的4代表的是小剛三次投籃的平均水平?!蓖ㄟ^不斷的追問,學生對平均數的意義有了較深入的思考和認識。像這樣的追問貫穿整節課,而且問得巧妙,引導得當,有效的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又如一位老師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講完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為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后,出示三個紙袋,里面裝著三角形紙片,并且露出一個角問一“紙袋里面裝著各是什么三角形”?同學們順利地判斷出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分別露出的是直角.鈍角),適時發問:什么樣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什么樣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露出第三個紙袋的一個銳角,有的同答銳角三角形,有的同學猶豫不決。教師適時再問:能根據一個角是銳角,這一個條件來判斷這個三角形嗎?這樣在學生的疑問點上提出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茅塞頓開。
“善者問,如攻堅木”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設問是師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只有問得巧,問得妙,才能讓課堂提問更有效,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理應重視的問題。我們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地總結反思,形成獨特的提問藝術,在師生之間一個一個的互問中探究,揭開一個個數學知識的面紗。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