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師為了實施一節課所制定的詳細計劃,它對于教學的有效性和有序進行起著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和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操作,判斷所給圖畫是從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過觀察、操作,能根據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猜測可能是什么物體。
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像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
教師揭示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2、學生觀察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好在哪里?
五、隨堂練習
單元教學目標:
1.在觀察簡單物體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觀察簡單物體的過程,體會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直觀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單元教學分析: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課時:本單元課時安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
重難點。
1、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贊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右,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右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師: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個面?你示范一下,行嗎?
(生站到桌子上)。
師:你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錯。通過實地觀察,發現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對于長方體來說,最少可以看到它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個面。
師:(打開書本第26頁)圖中老師、淘氣、笑笑分別看到講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連一連,做完后把你的想法與同桌進行交流。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師: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不論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F在每人都拿出一個自備的長方體,看看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的,然后,再打開書本第26頁,找一找怎么稱呼所看到的三個面。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師: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觀察物體》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
教師揭示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2、學生觀察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好在哪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1、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抽象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在操作活動中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會直觀比較角的大小。
3、讓學生認識直角,能在物體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確表象,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及抽象思維的發展,感悟抽象的數學方法。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請學生仔細看大屏幕,根據照片來猜猜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學生猜測。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學生相應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圖),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你們要是看見哪個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來呢?
剛才同學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請一位學生站起來向全班學生說說?
結合學生發言,讓學生進行描述,同時教師進行板書:前面、側面。
為什么觀察的是同樣的玩具小熊,大家剛才說的卻不一樣呢?
結合回答,教師歸納: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活動一:照片找位置。
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個面,并連一連吧!
剛才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壺的一個面。如果能讓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壺的上下兩個面,那才好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看到它的上下兩個面嗎?請大家開動你們聰明的腦袋想想吧!請看幻燈片試一試3中的(2)。
大家發現了:要全面的觀察物體可以圍著它轉,從四處看;也可以讓它給我們轉一圈來進行觀察。 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同學們想一想,那應該怎么辦呢?對于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老師準備了一些練習題,大家一起拼一拼。
課件出示圖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們分別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嗎?
請小朋友積極動腦,猜一猜吧!
學生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今天我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養學生辯證、縝密的數學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傾聽、大膽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幻燈片、玩具小熊、水杯,長方體盒子。
教學過程:
一、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學生活動:將長方體盒子放在講臺上,讓三名學生分別站在長方體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觀察到的盒子的形狀畫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拋出疑問,引發沖突,促使學生思考。)
生:因為剛剛三名同學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小熊的正面、側面、背面。
(二)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小熊。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小熊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小熊拍了照片?;脽羝来纬鍪舅膫€面的小熊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三)觀察上下認識上面、下面感知物體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出示圖片)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五、書本練習,課堂作業本練習做,反饋
板書設計: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2、學生觀察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最好,好在哪里?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讓學生知道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2、使學生感受對稱美、滲透美育。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每人準備一面小鏡子。
說一說本單元學習了那些知識?
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1、練習十六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知道了什么?
2、練習十六第2題。
判斷下面三幅圖分別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3、練習十六第3題。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數學書,分別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書上連線。
4、練習十六第4題。
觀察老師準備的圖片,分別看看是在哪個位置拍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5、練習十五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通過做練習你學到了什么?
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以后再觀察物體的時候,要多從幾個方向看一看。
再往桌面上擺一個立方體,讓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看到的形狀與上次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請說出看到的具體形狀?
(2)分別把你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教師逐個檢查。
教學內容: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和立體圖形。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操作,判斷所給圖畫是從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過觀察、操作,能根據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猜測可能是什么物體。
能力點: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像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課時:3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材第68頁例1,“做一做”。
知識與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4)通過活動,能正確辨認從物體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熊貓玩具、汽車玩具、小黑板、動物卡片等。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0)播放多種動物叫聲的音樂請學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動物,同時問:“低估是怎樣猜出來的?”
(11)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請同學們猜是什么動物。
(12)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么猜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2)學生畫看到的熊貓形狀。
(3)展示圖畫。請小組長把本小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大家畫的熊貓形狀都不一樣?
(13)請同學們交換位置再觀察,再畫一畫所見到熊貓的形狀。
三、應用拓展
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汽車玩具擺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自己所看到的汽車形狀。教師同是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四、評價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放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
側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后面
課后反思
觀察物體是課程標準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同時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激發學生觀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第三、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觀察物體的結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體與視圖間的聯系。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8頁。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養學生辯證、縝密的數學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傾聽、大膽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
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幻燈片、玩具小熊、水杯,長方體盒子。
學生活動:將長方體盒子放在講臺上,讓三名學生分別站在長方體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觀察到的.盒子的形狀畫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拋出疑問,引發沖突,促使學生思考。)。
生:因為剛剛三名同學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一)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小熊的正面、側面、背面。
(二)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小熊。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小熊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小熊拍了照片?;脽羝来纬鍪舅膫€面的小熊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三)觀察上下認識上面、下面感知物體。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出示圖片)。
配一個練習上面、下面。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板書設計: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和立體圖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操作,判斷所給圖畫是從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過觀察、操作,能根據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猜測可能是什么物體。
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1、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像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3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感受數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先給你們講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用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教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說的非常好,每個小組都發給你們一個獎品,趕快打開看看吧。(學生的獎品有玩具小熊、鬧鐘、模型等)。
仔細觀察你們桌上的獎品,你看到了獎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組的同學說說。
2、學生觀察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請各小組選一名代表說一說你們組的同學看到的各是獎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組輪流說一說,說完之后,讓學生把獎品變換位置,再依照上述過程仔細觀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引導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頁上的恐龍圖:這是小亮、小紅、小明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獎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動。
2、出示不同的物體,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從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圖片,請學生說一說哪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哪位同學表現,好在哪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四、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的出發點,本課伊始,創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不僅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二)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么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
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為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為下一環節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么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問題是探究的出發點,本課伊始,創設兒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誘發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不僅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的學習,而且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
(二)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么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熊貓玩偶為直觀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交流,學生的思維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在想象活動中激活,在推理活動中建構,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為下一環節的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運用表象,發展觀念。
剛才我們在不同位置對熊貓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圖:
1、情境模擬。
(1)看一看:對照情境圖,先請每組的四位學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再到小紅、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請學生靜靜地想一想上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的圖是什么樣子的。
2、運用表象。
(1)說一說: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四個不同側面的熊貓圖片,學生說一說下面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相應的圖片下板書四位同學的名字。
(2)辨一辨:課件任意出示上圖中的一張熊貓照片,判斷是哪個座位上看到的,請快速站到相應的座位旁。
3、自主遷移。
找一找:除了從前、后、左、右四個位置觀察,你還可以從什么位置去觀察?又會看到什么?(例如,從上面觀察,看到熊貓玩偶的頭頂。等等)。
4、反思提升。
(1)啟迪反思: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歸納提升: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板書: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方法遷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觀察者與熊貓之間的位置關系,從而較好地實現由實物到形狀圖的轉化,明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建立空間觀念。
(四)聯系生活,應用拓展。
1、連一連。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第68頁做一做)。
(2)觀察推理:圖中的四位同學看到大卡車的哪一面?分別是右邊的哪幅圖?
(3)獨立解答:學生各自在書上連一連,然后匯報,同時課件顯示答案。
2、站一站。
(2)活動判斷:課件分別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個不同位置拍的四張圖片,學生想一想在哪個位置上能看到這一面,就馬上站到相應的位置。
3、填一填。
(1)課件出示下圖:(教材練習十六第4題)。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學生分別站在3個序號所在的位置,為城樓拍照,右邊的三幅圖分別是哪個位置拍的,請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3)交流匯報:學生回答后顯示照片的序號。
4、猜一猜。
(1)課件依次出示:電腦的背面圖、盤子的底面圖、茶壺的頂面圖、兔子的背面圖、儲蓄罐的側面圖、鬧鐘的正面圖。
(2)大膽猜測:可能是什么物體?分別是物體的哪個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激活經驗儲備,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大膽猜測、合情推理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著智慧的挑戰,負載著豐富的體驗,學會數學思考,感受數學美。
(五)全課總結,遷移延伸。
1、暢談收獲。
2、小結延伸。
同一物體,如果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時,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樣只憑某一方面的了解來判斷,這是不準確的,必須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來觀察,才能全面地認識事物。
【設計意圖】課尾小結呼應課始,有意識地將學生的思維由課內引向課外,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同時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感受生活數學的魅力。
《觀察物體》這節課的知識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兩點把握較好。
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與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
新授開始要求學生在4個相同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基礎上再添一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怎樣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擺放物體的多樣化,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空間想象得到訓練,大部分同學擺出了6種,而且說出理由和擺法。因此我們上每一節課都要充分去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當然教師備課時也要把問題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體會物體與視圖之間的聯系。
課一開始就要學生觀察由4個同樣小正方體擺出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平面圖形,要求學生用鼠標在課件里指出來,同時教師畫在黑板上的平面圖形要學生上來填出是從什么方向所觀察到的,逐漸升華到給出6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來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先從正面、側面畫,發現正面和側面的平面圖形是相同的,但從上面看的平面圖形比較難畫,學生通過細心觀察,不要老師指導也能畫出,效果很好。
這節課我讓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進行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圖形,通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又在拼擺中體會多種擺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想像、觀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觀察、比較,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2)能正確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或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和觀察活動;能克服困難,努力追求成功。
教學重點:
1、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2、能根據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的角度。
教學難點:
能根據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的角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出示《盲人摸象》的畫面,選用成語《盲人摸象》的故事導入新課。
師:故事中的盲人們分別把大象說成什么,為什么?引發學生討論。(設計意圖:激發學習興趣,由“摸”過渡到“觀察”。既能為新知做好鋪墊,又能滲透本課的重點內容,從而使學生初步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二、體驗感悟,探索新知。
1、猜一猜。
運用課件出示一個小猴的照片,先出示從前面拍的讓學生說一說都看到了這個猴子的哪個部位,再出示猴子的后面、側面的照片,分別讓學生說一說都看到了什么。師:拍的是同一個猴子,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知道嗎?(設計意圖:這部分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從物體的不同角度去觀察,初步感受觀察點不同,所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我這樣的做得主要目的是以身邊的實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觀察物體的角度,如正面、側面、背面)。
得出結論:同一個物體,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分別從正面、側面和后面觀察,看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出示課本例1。
讓學生觀察圖1,趙亮、王麗、丁一、江分別看到水壺的哪一面?并說一說為什么。
小結:為什么他們看到的圖形不一樣呢?(同一物體,從不同方向觀察,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想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的形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
2、實物觀察教學。
教師在教室中間的桌子上放一個水杯,全體同學面向水杯進行觀察。
(1)同桌之間說一說自己看到水杯的那些地方。
(3)剛才我們坐在自己的面只能看到水杯的一個面,怎樣才能看到水杯的其它面?(小組討論)請對面的兩組同學交換位置,說說所觀察到得結果跟剛才一樣嗎?你知道為什么?(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思考,位置的變化對觀察結果的影響)。
小結:站在各個位置觀察到的水杯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得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出示課本例二。
進一步讓學生仔細觀察,說出小女孩的正面、左面、側面分別是小紅、小軍、小明畫的。
3、觀察驗證。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觀察的方法以后,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拿出準備好的一個實物(如長方體,正方體,玩具車等特征較明顯的)放在桌面上,小組四個人分別在自己的位置觀察,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是實物的哪一個部位。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自主探究,總結出“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這一結論。(板書)。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下面的圖形分別是誰看到的?
利用多媒體出示課堂活動第一題,說一說圖中三個人看到的小汽車分別是什么樣的?然后匯報,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練習。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說一說在這節課中,你們都學會了什么?回家后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物體從不同位置觀察,所看到的物體形狀都不相同呢?(設計意圖:本節課重點介紹了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得到的形狀不同,然而,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有一些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形狀是相同的,因此,可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去尋找,觀察,如球、蘋果等,這樣既體現了知識的嚴密性,同時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臺。
2、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說,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說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作業布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4)通過活動,能正確辨認從物體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熊貓玩具、汽車玩具、小黑板、動物卡片等。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0)播放多種動物叫聲的音樂請學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動物,同時問:“低估是怎樣猜出來的?”
(11)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請同學們猜是什么動物。
(12)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么猜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2)學生畫看到的熊貓形狀。
(3)展示圖畫。請小組長把本小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大家畫的熊貓形狀都不一樣?
(13)請同學們交換位置再觀察,再畫一畫所見到熊貓的形狀。
三、應用拓展。
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汽車玩具擺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自己所看到的汽車形狀。教師同是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四、評價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放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正面。
側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后面。
課后反思。
觀察物體是課程標準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同時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激發學生觀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第三、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觀察物體的結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體與視圖間的聯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0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