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實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能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建議和指導。
1、活動開始,教師結合圖片和聲音導入活動,從視覺和聽覺刺激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孩子們在用語言描述看到、聽到的春天過程中也為后面理解詩歌、仿編詩歌奠定基礎。
2、在引導孩子們理解詩歌環節中,教師采取了先整體欣賞——分段理解的方法,在分段理解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死教孩子,而是通過提問、觀看圖片、表演等方式引導孩子們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的美景。特別是教師注重詩歌中細節以及詞匯方面的理解,如引導孩子們通過動作表現“垂柳飄蕩”。
3、教師有一定的課堂機智,在教學過程中能耐心等待幼兒,能智慧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如在引導孩子們理解“垂柳換上嫩綠的春裝”中,教師提問:春天還有什么也換上了嫩綠的春裝?有一個孩子回答:小河。這時教師能及時追問:為什么你認為小河會換上嫩綠的'春裝?孩子回答不上來,這時教師適時給予提醒:春天到了,小河會有什么變化?從中孩子們思考:春天來了,小河里的水草變綠了,小河就像是換上了嫩綠的春裝。
4、在仿編環節中,教師給予孩子們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在仿編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并引導孩子們朗誦仿編的詩歌,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感,感受仿編的樂趣。
1、導入環節以及理解詩歌內容環節所用時間有點長,導致后面活動比較緊湊。
建議:活動中教師要學會把握課堂節奏,張弛有度,詳略得當。
2、在引導孩子們朗誦環節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孩子們至少朗誦2——3次,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理解詩歌內容以及結構特點。
3、在第一次執教過程中,由于分析教材中只分析到了詩歌具有循環反復的結構特點,在教學活動中也只引導孩子蜜察、發現這一結構特點,漏掉了詩歌“問答”的結構特點,因此導致后面孩子們在仿編環節中不能正確按照詩歌結構進行仿編。
建議:
(1)重新分析教材,改為:《春天的秘密》是一首以“循環反復、問答的句式”為主的詩歌。
(2)教學活動中通過圖譜等方式引導孩子們發現并了解詩歌:循環反復、問答兩種結構特點。
(3)如果孩子們在發現結構特點時說:“詩歌前面和后面是一樣的?!苯處煈穯枺骸澳睦锸且粯拥??”鼓勵孩子們將反復的句式朗誦出來,加深了解。
(4)鼓勵孩子們分組以問答的形式朗誦詩歌,進一步理解詩歌結構特點。
4、教師示肥誦詩歌時每段之間注意可以有一定的停頓,使幼兒在傾聽中能更加明顯地感受到段與段之間區別。
5、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采取了原來詩歌的前三段,但是發現孩子們對于“河水淅瀝淅瀝”不是很能理解,而且“小河里的冰融化了”與現在氣候特征差異太大,因此建議再次重組教材,選取原教材中的第2、3、4段開展教學活動。
本活動是五月主題探索活動水的一個幼兒生成活動,源自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后會發生溶解現象的好奇。
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我主張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重點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細致的觀察力。
首先把活動室布置成實驗室,投放大量的實驗材料。以幼兒到實驗室做實驗的形式展開活動。
嘗試1:幼兒自行實驗記錄結果并進行比較交流討論。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幼兒,傾聽幼兒的想法,但并不真正加入實驗,旨在培養幼兒的獨立操作能力。
得出結論:
1.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
嘗試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行實驗交流討論。
教師以平行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實驗,進行個別輔導。
得出結論:容器內水位升高,投放的物品卻不再溶解于水,這種現象叫飽和。
在活動中,幼兒對顏色鮮艷、常見的實驗材料興趣較濃,使用頻繁。(banzhuren)同時,幼兒獲得多次嘗試機會,運用一定的觀察操作方法,能將所獲取的經驗用記錄的方法表述。
四.延伸活動。
在嘗試2中,幼兒發現飽和現象,提出許多解除飽和現象的方法,鼓勵幼兒進行嘗試,看看是否會解決飽和現象。
活動反思:
采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了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顒又薪處熗ㄟ^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溶解的秘密,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很多幼兒活動中多以聽和記錄為主,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個幼兒都進行操作。
活動目標:
1、對各種各樣的旗子有濃厚的興趣。
2、能獨立設計自己心中的旗子。
3、大膽地運用色彩和圖形進行表現。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認識常見的國旗、少先隊隊旗、流動紅旗等的意義及用處。
區角活動:《自制小旗》小朋友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自制小旗。
(鼓勵幼兒選擇多樣的形狀和圖案制作,豐富幼兒有關旗子的知識經驗。)。
2、環境準備:
活動場地內分別懸掛三角形、長方形的彩旗兩條。
3、教具準備:
教師:音樂光碟、ppt課件;紅綠手搖旗各一個。
幼兒:各種各樣的實物小旗;自制旗子操作材料每組一份;。
畫紙、畫筆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我和旗子做游戲》:幼兒隨音樂伴奏、在老師揮動的旗子指揮下變換隊形。
提問:1、老師手里的旗子什么顏色?有什么用?
2、你還知道什么樣的旗子?
環節評點:
游戲《我和旗子做游戲》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且在輕松的游戲中獲得對旗子意義的認識。
1、幼兒自由觀察。
2、集體交流:
1)你看到的旗子是什么形狀?旗子和旗子之間有什么不一樣?
環節評點:
旗子展覽會的學習方式為幼兒的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較好地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
選擇有代表性的、不同類型的旗子,供幼兒觀賞學習。
討論:喜歡什么樣的旗子,為什么?
環節評點:
ppt課件制作注意精簡和分類,方便幼兒學習、討論和交流。
環節評點:
對旗子的繪畫技能要求并不高,但要進行旗子的創意設計,實際上是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一次挑戰。
從顏色、形狀、旗子的用處等方面進行介紹。
環節評點:
引導幼兒多角度地分析評價作品。既能幫助幼兒向學習同伴,又能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成功之處。
活動反思:
美術活動《彩旗》的內容選擇源于幼兒喜聞樂見的生活。繪畫過程中,對旗子的繪畫技能要求并不高,但要進行旗子的創意設計,實際上是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挑戰。幼兒在繪畫前,要對旗子的知識經驗有較多的積累,畫前要有思考并且將自己不同于別人的想法表達出來,這也是該活動的重難點所在。
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懸掛彩旗來營造良好的活動環境氣氛,發揮環境潛在的教育功能。游戲《我和旗子做游戲》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且在輕松的游戲中獲得對旗子意義的認識?;顒又杏變褐潦贾两K保持高昂的熱情,從幼兒的繪畫表現來看,活動開展得較為成功。
問題很快就得到解決,陳允頡摸到了自己的頭發,一下子意識到男孩也有頭發。
第一階段:男孩和女孩的頭發有什么不一樣?
通過討論,幼兒發現男孩和女孩的頭發有很多不同之處:長短,扎辮子和不扎辮子,辮子還有很多的不同花樣……幼兒就開始把自己看到過的頭發或自己的頭發畫下來。
第二階段:卷發,染發的奧秘。
在“理發店”里我擺了幾個假發套,一本發型書,引起了幼兒的注意。他們都對卷發和染發感興趣。于是我們來到了真正的理發店里,請阿姨為我們講解卷發、染發的奧秘。
第三階段:設計發型。
幼兒對女孩子的各種發型感興趣,通過繪畫來表現各種發型。
第四階段:嘗試理發。
當設計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后,幼兒想嘗試幫別人理發(梳辮子)。于是,我們了梳子,發夾、摩絲等。幼兒在嘗試中發現:怎么辮子扎不緊呢?卷過的頭發過了一會兒就不緊了?自己梳的頭發和畫的怎么不一樣呢?然后再集體討論,反思失敗的原因:手沒力氣,辮子的花樣太復雜等。
預設(教師)。
生成(幼兒)。
主題。
主題絡。
男孩沒有頭發長。
男孩也有與女孩不同短。
各種各樣的頭發。
環境與材料。
1、發型書一本。
2、增設理發店用具。
3、假發套一個,自制的三個。
4、為美工區材料:紙、記號筆、蠟筆、塑料繩等。
1、俞逸菲、嚴影、朱琛楷從家里帶來了嬰兒時的頭發照片。
主題活動。
1、觀察各種發型。
2、講述活動:頭發。
3、角色游戲:理發店。
1、參觀理發店。
2、繪畫活動:各種各樣的頭發。
表達分享。
陳允頡:好象頭上有一點點頭發。
教師:一點點,是有頭發嗎?孩子自己肯定,男孩也有頭發。
姚心宇:為什么戴老師的頭發是咖啡色的?
教師:怎么會有咖啡色的頭發?孩子們不知道染發,教師建議孩子去理發店看看。
李輪家:外公的頭發是白色的。
劉蕾:爺爺的頭發也是白色的。
目標達成與經驗獲得。
1、在合作游戲時,幼兒能邊玩邊討論:如理發店中各用具。幼兒先討論用具的玩法,再玩,或向教師求證和請教。
2、在討論中,能力強的幼兒能主動他人的經驗:如王心瑤說:年紀大了頭發都會白的。
3、在活動中,幼兒能主動向家長或其他人獲得資料:如主動將照片帶到幼兒園。
幼兒作品。
朱一琳:想表現卷發,就直接用單色筆畫。(我問她為什么要畫卷發,她說:“我的頭發太短了,卷卷就長了?!?/p>
龔孜詣:像花瓣一樣的頭發。頭發像花瓣一樣就多了。
楊軻禹:黑頭發。(表現的較為真實。我問他為什么不用其他顏色,他說:“我的頭發就是黑色的呀?!碑嬛械膱A圈表示卷發。)。
盧政峰:弟弟的頭發很短的。
陳允頡:染過的頭發。
文檔為doc格式。
。
設計意圖:
在上學期上《樹葉寶寶去旅行》時,我們班幼兒就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學會發現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作為教師,利用教學活動來讓幼兒注意身邊不起眼的東西,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并對其進行了解,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機。這樣支持與鼓勵幼兒,非常有利于幼兒培養觀察與分類能力。讓幼兒在與同伴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以對話形式來引導幼兒在探究中思考,嘗試簡單的推理和分析發現事物之間明顯的關聯。進而讓幼兒關注和了解自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漸懂的熱愛、尊重自然。因此,我根據幼兒日常所能接觸的樹葉來對幼兒進行一個簡單的科學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綠樹葉和干樹葉的基本特征。
2、嘗試用各種感官去感受兩種事物的不同,并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3、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征。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綠樹葉若干、黃樹葉若干(事先帶幼兒去撿樹葉)。
2、干的廢舊報紙若干。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在幼兒園是不是都要喝水呀?(幼兒自由作答)。
師:那你們喜不喜歡喝水呀?(幼兒自由作答)師:那你們知不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喝水呀?請小朋友們說說。
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告訴幼兒因為小朋友要長身體,長高長壯。
1、將樹葉裝入托盤中放到桌子中間,其中有干樹葉、綠樹葉,另一托盤中裝入廢舊的報紙,請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并嘗試找到樹葉的水分。
2、引導幼兒觀察報紙是干的,將樹葉放到報紙中,用力壓。
提問: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看你們的報紙和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樣呢?哪兒不一樣呢?為什么?
師:你們看,是不是壓綠色葉的報紙是濕的(向幼兒展示壓綠樹葉的報紙),壓干樹葉的報紙是干的呀?(向幼兒展示壓干樹葉的報紙,并將兩張報紙一同展示,讓幼兒更能直觀的去觀察。)師:所以,綠樹葉里面有水分,干樹葉里面沒有水。
師:那你們說大樹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幼兒自由作答)。
師:哦,原來大樹的水分跑到綠樹葉、大樹里面去了。
3、請幼兒到戶外找找哪些樹葉有水分,哪些樹葉沒有水分,將沒有水分的樹葉撿回來?;顒友由欤涸谙乱淮位顒訒r制作樹葉粘貼畫。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1.發現畫面中花園的秘密,嘗試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2.用多種感官感知散文所表現出的大自然的詩意美,樂意親近大自然。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重點:發現畫面中花園的秘密,嘗試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難點:觀察畫面,依據畫面線索想象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
1.前帶幼兒去花園里散步,讓幼兒觀察花園里的動植物。
2.香水的假花一枝。
3.用書第1冊封二、第1頁。
4.掛圖(《亮眼找秘密》)。
5.音樂cd(柔和的音樂,風聲、蟲鳴聲的錄音)。
1.傾聽教師講述,理解對話內容。
丁丁家的花園又大又漂亮,小伙伴們可想去玩啦,可是丁丁說:要能找出花園里的秘密才可以進去做游戲。(教師講述,幼兒傾聽后回答。)。
你們聽到了什么?丁丁怎么說?
2.教師小結:丁丁家的花園里到底有什么秘密?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設計意圖:在尋找花園里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時,先引導幼兒去猜測、去想象,給幼兒更為廣闊的空間。再呈現圖片,引導幼兒嘗試從圖片中尋找答案,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交流,彼此分享觀察的經驗和感受。)。
1.用眼睛尋找畫面中看得見的東西。
猜一猜,花園里會有什么?(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自由猜想。)。
在丁丁家的花園里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掛圖。)。
2.豬猜花園里有哪些眼睛看不見的東西。
除了你剛才看到的。
花園里還有別的東西嗎?
3.觀察掛圖,發現泥土中的秘密。
你看到泥士中有什么?(嘗試用有有還有句式進行講述。)。
除了圖上的東西,還會有什么藏在泥土里?
4.教師小結:原來花園里還有很多我們眼睛看不見的東西,要翻開土地才能發現。
5.觀察掛圖,發現畫面中隱藏的小動物。
草叢里有一些小動物在跟我們捉迷藏,都有誰?為什么我們要仔細看才能發現它們?6.運用多種感官,探索、感受花園里看不到的東西。
丁丁家的花園里藏著好多秘密,用眼睛能看到很多東西,要是把眼睛閉上,你還能找到什么嗎?我們閉上眼睛,找找花園里還會有什么。(播放蟲鳴聲的音頻,拿出噴了香水的假花悄悄地從幼兒跟前走過。)。
你找到了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7.教師小結:花園里沒有看到的東西又被我們用鼻子聞到、用耳朵聽到了。
(設計意圖:活動中音頻、ppt等多媒體課件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去感知,并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不同感受,可解決活動的難點:透過畫面想象看不到的東西。)。
1.完整欣賞散文詩,說說最喜歡的詩句,再次感受散文詩美的意境。
你最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說給你的好朋友聽聽。
2.跟著教師朗誦詩歌,完整欣賞散文詩。
3.教師小結:花園多美呀!只要我們用眼睛多看、用耳朵多聽、用鼻子多聞、用手腳多觸摸,就能發現更多的花園秘密。
(設計意圖:最后環節使用畫面和聲音的有機結合讓幼兒體驗閱讀的美感和韻味。)。
活動中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充分給幼兒探索的材料和機會,激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發現。通過總結和知道上好一節課,最主要的是目標定位要準確,充分了解幼兒,要為幼兒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環境,教態要好,有強烈的應變能力,其次要熟透教案,對每個環節的設置都能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這樣,在任何場合都能把一節課上好。
本班學生對于春天不是很熟悉,特別是不能抓住春天的特點進行描繪。為了讓小朋友們能夠掌握春天的特點,學會用色彩來表達對春天的愛,設計本案例。
1. 根據歌曲《春天的秘密》讓幼兒以繪畫的形式想象表達出春天的景象,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2.繪畫時注意顏色搭配、涂色要均勻。
3.培養幼兒合作精神。
1、 顏色搭配、涂色要均勻
2、孩子們想象能力的培養。
1.熟悉幼兒歌曲《春天的秘密》(已有的知識經驗)
2.材料:彩筆、油畫棒、圖畫紙6張
1. 集體唱幼兒歌曲《春天的秘密》,從中引導幼兒想象春天的景象。
2.提問:
(1)“你們先閉上眼睛想一想歌曲中都說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2)啟發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是春天的秘密?(小燕子、小草、小動物)
3.討論繪畫春天的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4.分組討論:設計本組繪畫內容,并進行分工(誰畫什么自己要說出來,最好不與別人重復)商量時小聲點,不要把自己的內容讓別人聽到,要不然就不是秘密了。
5.在《春天的秘密》的歌聲中,幼兒開始分組畫,每名幼兒都要參與,一個一個的畫,畫好了的就可以涂色。
6.在指導過程中,注意要將各組內容保密,每組的內容都有不同的特點,為以免重復,老師可以提一些建議。
7.啟發引導幼兒想辦法,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畫成為秘密?
8. 講評幼兒的繪畫作品
裝訂好幼兒的作品放到表演區編故事。
幼兒在以往的繪畫中都是自己畫自己的,這次不同的是分小組創作,集體圍繞一個主題來設計,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更增添了孩子們繪畫的興趣及創作的欲望。如:黃塵她們組:黃塵、天宇畫畫比較好,黃塵畫了一棵開滿桃花的桃樹,天宇畫了2只小鳥和3只蝴蝶,萬良畫的花,胡煒玉畫的太陽,何鴻才畫的大柳樹,底色為粉色,顯得畫面干凈清新,很有特點。每副作品都體現了孩子們團結合作的精神,大家在一起涂底色,一起選顏色,互相指導,都想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最好的。最后一項怎樣使大家的作品成為秘密,孩子們想了許多的辦法。
如:用布蓋上、放在窗簾后面、反過來擺放等。最后大家一致認可的是張天鑫的辦法:在上面蓋一層紙,上面寫上“春天的秘密”。經過大家同意后,我將作品整理完成,幼兒看了很高興,使孩子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在活動中,繪畫與音樂的結合引導不夠,只是針對歌詞進行了簡單的繪畫,聽曲作畫還要進一步加強。
1.在爬爬滾滾、找找猜猜、玩玩說說中發現地毯下面的秘密。
2.感受與同伴一起玩的樂趣。
1.地毯一塊,上面覆蓋一塊大布,布上有需要用各種方法開啟的洞口,布下藏有各種玩具和生活用品。
2.生活用品若干,如百潔布、浴花、硬刷子、響聲玩具、硬球、軟球等。
3.雞、兔、貓的大幅畫片。
1.教師和寶寶在大布上自由爬、滾2~3分鐘,引導寶寶說說身體的什么部位碰到了東西。
師:哇!我碰到什么東西了。寶寶,你們的身體有沒有碰到東西?
2.我們的身體(可以具體說出身體的某個部位)碰到了東西,那是什么東西呢?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1.教師和寶寶一起在大布上找洞口,重點觀察寶寶開啟洞口的方法。
師:寶寶,你們都找到了什么?
2.寶寶各自拿著找到的東西玩玩、說說,教師適時與寶寶一起說說找到的是什么東西,可以派什么用場。
3.教師和寶寶一起再去找大布下的東西,讓寶寶反復感受開啟洞口的不同方法,并說說找到了什么。
4.寶寶把找到的東西放入旁邊的盒子里,教師視情況要求寶寶分類擺放。
師:寶寶的本領真大,找到那么多東西,我們現在把它們送回家。
5.教師和寶寶一起把大布疊好。
教師和寶寶在地毯上隨意玩、爬2~3分鐘。
師:咦!大布的下面是什么呀?(地毯。)我們再到地毯上玩吧!寶寶玩累了休息一會兒吧!
1.(教師帶領寶寶來到地毯前面)哇!我好像聽到了聲音。你們聽見了嗎?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2.教師先卷開地毯的一小部分,露出小雞的腳,讓寶寶猜猜、說說是什么,然后一起卷地毯露出小雞加以驗證,引導寶寶學學小雞的動作和叫聲。
3.教師和寶寶一起卷地毯,露出小兔的耳朵,讓寶寶猜猜、說說是什么,然后一起卷地毯露出小兔加以驗證,引導寶寶做做小兔的動作,嘗試說說小兔的特征。
4.教師和寶寶一起卷地毯,露出小貓的尾巴,讓寶寶猜猜、說說是什么,然后一起把地毯全部卷起來,露出小貓,引導寶寶學小貓的叫聲和老鼠的動作。
5.可以根據需要給動物喂食。
提示:
1.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季節,教師可以在布袋里放置不同材質的玩具和生活用品,在地毯下放些孩子熟悉和喜歡的動物圖片。
2.如果孩子對卷地毯的動作感興趣,可以在活動延伸部分讓孩子再卷一次。
“地毯下的秘密”是一個綜合活動,其主旨是讓孩子在爬爬滾滾、找找猜猜、玩玩說說中,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從這個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非常熟悉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組織爬、卷地毯等活動,滿足孩子喜歡模仿和重復游戲需要。教師所選用的材料既貼近孩子生活,又需調動孩子的原有經驗,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設計的活動內容和方法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且特別關注活動過程中的細節處理。如大布上有需要用不同方法開啟的洞,孩子可以摸摸、看看、講講;地毯下的動物圖片可以適時更換,便于孩子重復游戲。在活動中,教師與孩子共同游戲,氣氛和諧自然。孩子從中體驗到快樂,獲得了發展。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桿物的根基本上可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根有儲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有各種各樣的根的植物若干。
(一)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么?(蔥、青菜……)
(2)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為幼兒創設了輕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請你們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訴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樣的?(在這里體現了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
2、教師總結: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通過桌面上實物的對比,讓幼兒從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樣性。)
(二)根的吸收。
1、聽故事“小鹿和大樹的對話”。
(通過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明白了:根吸收營養,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看圖片“根的吸收”。
(通過圖片的直觀讓幼兒形象地了根的吸收過程)
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在這里主要是鞏固幼兒對植物根的認識)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紅薯、山藥、胡蘿卜、白蘿卜……)我們一起來嘗嘗(進一步在實踐中鞏固對變態根的認識)
b、好吃嗎?(好吃)這些根我們有時也要吃,(出示各種中藥的根)但它們好吃嗎?(不好吃)那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對,是中藥,給我們人類治病的。
(四)延伸活動
“根的秘密”:帶領幼兒將桌子上的植物放進透明的飲料瓶中,觀察根的生長和吸收情況。
線條是視覺形式中最基本的語言,也是最簡便、最直接用于表現形象的繪畫手段,《線的秘密》這節課以線繪畫為造型訓練的手段,引導學生發現組織的秘密,感受線排列組合產生的節奏、韻律美。而活動一強調對視覺感受的積累,讓學生憑感覺和自我經驗去了解線的性質。
1.知識與能力
引導學生欣賞、觀察生活中及自然界的美麗圖形和紋理,了解線的排列與組織可以切割空間、傳達情感和氣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欣賞、對比、分析身邊和自然界的紋理與線條的聯系,掌握用線條的粗細、長短、速度等組合形式表現畫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領略大自然的美,感受線的節奏美、韻律美,培養熱愛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線條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十分熟悉,只是缺乏對多種線條的組織和練習,而對周圍的環境沒有目的性的觀察和表現,對二者之間沒有有意識的展開聯想,因而對線的表達比較單一。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分析自然界的美麗圖形和紋理與線條表現的聯系,掌握用線表現畫面的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和應用線條的性質靈活組合表現畫面。
1.啟發探究策略:通過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線條、欣賞大自然的圖片和范圖比對,由淺入深啟發學生發現用線條表現畫面的方法。
2.操練法策略:通過嘗試練習進而掌握線的表現方法。
八、
《線的秘密》這一課,我先是將學生隨意的用線排列引至有目的的用線排列與組織,如果提供給學生幾幅線描的示范作品,然后就導入到線的練習,讓學生感覺好像是為了學這一課而學習,學生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因此不愿意用心去動筆去作畫,甚至干脆就隨意的畫,畫一些亂糟糟的線條,顏色也隨意亂搭配,絲毫沒有美感,因為他們缺少興趣和信心。
上本課之前,第一環節的情景導入很重要,加上對美景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目的就是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擁有百分百的興趣和自信,并提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使得一開課,孩子那原本不安分的心一下子就被老師的語言和大自然那優美流暢的線條所吸引,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從而學生們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并順利的進行下一步——初步認識幾種線條。
在“認識線條”這一基礎知識的教學環節里,我通過讓學生觀看攝影作品、學生作品的視覺體驗,用肢體表達、用手描繪不同線條的切身體驗,豐富學生對各種線條初步的認識,緊扣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吸引學生從視覺體驗中尋找到線的秘密,讓學生發現原來各種線條組合在一起可以變成多種美妙的花紋裝飾圖案。
我的主思路就是從陶罐入手,通過賞陶罐、美陶罐到評陶罐,一步步引導學生認識線條的區別、掌握線條的組織、使其來美化陶罐。整個環節清晰明了、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美術氛圍濃厚。學生整體作品效果不錯,對優秀的作品給予表揚和肯定,少部分欠佳的作品給予指導和鼓勵。學生們也都很喜歡自己畫出來的作品,有的還說回去送給爸爸媽媽。
一、很多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敢大膽表現自己心中所想,少數學生回答得過于片面。
二、有些問題的設置上偏難,(比如觀察裝飾好的陶罐,請學生說一說紋樣排列規律)這樣不利于他們的發揮。
通過以上反思,我會彌補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反思教學得失,這樣才能更好的運用到今后的教學當中,也希望自己能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
1、通過研究擺鐘的構造,了解擺鐘,發現擺是擺鐘的控制核心。
2、通過研究擺速與擺線、擺錘之間的關系,認識擺的運動規律——擺臂越短,擺的越快;擺臂越長,擺的越慢;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無關。
3、能夠對影響擺速有哪些因素作出猜想;能夠根據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收集數據;能夠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據,并選擇有效的數據作為證據。
4、懂得人只有認識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規律。
掌握鐘擺的運動規律。
:學習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
支架、鉤碼(3個)、線繩、秒表、直尺、記號筆等。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講伽利略發現鐘擺的規律的故事引入新課;由課件展示擺鐘及其內部結構,引出鐘擺是擺鐘的運動控制核心。
2.玩自制擺,練習操作
老師展示自制的鐘擺,讓學生上臺啟動,教師介紹鐘擺的三要素(擺線、擺錘、擺角)和擺的實驗注意事項;全班一起數一數10秒鐘內擺動的次數。
學生分組自制鐘擺并測量10秒內擺動的次數,
3.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教師板書不同小組三次實驗數據,發現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一樣,不同小組的不同的擺擺動快慢卻不同,從而提出:“為什么有的擺擺得快,有的擺擺得慢?”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做出猜想:可能與鐘擺的擺線長短、擺錘輕重、擺角大小有關。
4.設計實驗,分組驗證
各小組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重點討論如何利用變量控制法進行對比實驗。
全班交流實驗,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對分組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實驗結論: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越長,擺動越慢;擺線越短,擺動越快。),與擺錘輕重和擺角大小無關。
6.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探探家的擺鐘走得太快了,怎么調一調?
(3).課下自制一個1分鐘擺動60次的擺。
7.分享收獲,器材
讓學生談談各自的收獲,教師順便稱贊同學們經歷了一次偉大的科學探究過程,介紹400多年前伽利略發現鐘擺的規律的故事,介紹后來慧更斯利用伽利略的鐘擺的規律發明了擺鐘,讓學生明白偉大的科學發現總是來源于生活,然后又服務于生活,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勇敢探究,就會有科學的發現和偉大的創造。
教法:課件導情、實驗導疑、活動導練;學法:全班參與、分組討論,“提問——猜想——驗證——分析——”。
第一步,講述伽利略發現鐘擺的秘密的故事引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第二步,揭開擺鐘的神秘面紗,讓學生發現問題。我用課件出示擺鐘的內部結構圖,因為同學們四年級學過有關齒輪的相關知識,對齒輪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通過仔細觀察,能夠發現因為有了擺的擺動擺鐘的指針才會走,可見擺是擺鐘的控制核心,同學們在頭腦中立刻就會產生“為什么要用擺來作為時鐘的控制核心”或“為什么要用擺來控制時鐘的快慢”這樣的問題。發現問題是學生想進一步解決問題,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原動力,激發同學們探求新知的濃厚興趣。
第三步,認識擺,玩擺。教學中往往有這種情況,當學生已經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若教師沒有抓住時機而是讓一些抽象的、枯燥的概念或問題占具學生頭腦,就會抹殺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在課堂上強調這個“玩”字。教師先來玩,在玩中介紹了擺的構造(擺線、擺錘、擺角),說明了怎樣計擺的次數,接下來讓學生自由玩,從桌上隨意選擇材料,動手組裝,制作成一個擺,小組內先來玩一玩。接下來在玩中學生分組測出10秒時間各自的擺擺動多少次,老師把同學們的數據板書在黑板上。學生會發現不同小組的.擺擺動的次數是不同的,從而提出“為什么有的擺擺得快,有的擺擺得慢”這個本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第四步,針對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為什么有的擺擺得快,有的擺得慢”,讓學生提出猜想,放手讓學生設計實驗,最后動手實驗來驗證猜想。這是本節課的核心,是突破重難點的教學關鍵。
我先是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無論學生猜想的是否正確,只要敢于猜想就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教師千萬不能用“你猜的對嗎?”這樣的置疑來限制學生的思維。這里學生會猜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擺錘輕重、擺角大小、手對擺的推力等等因素有關,這些猜想都值得肯定,但根據擺的構造這節課就只研究擺的快慢跟擺線長短、擺錘輕重、擺角大小這三個因素的關系。
接下來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在匯報交流中我有意引導學生明白自己設計的其實就是對比實驗,明白應控制哪一個變量,怎樣控制這個變量,明白哪些條件要保持不變,這樣才能探究出某個因素跟擺速之間的關系。同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記錄表,會設計表格的小組,他們對控制變量的這個實驗掌握得會更牢固。這一環節會讓學生明確任何探究活動必須要有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從而逐漸形成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的習慣,并且還要學會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最后各小組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動手實驗,教師強調各組要注意合理分工。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明確分工,因為五年級學生能夠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進行合理分工,細心的同學來數數,會用秒表的同學來計時,動作標準的同學來放擺,語言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記錄并匯報,充分給學生以信任。在匯報交流各組的實驗結果時,我強調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的實驗數據,并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分析歸納的時間,這是完成這一單元二級目標“能對搜集到的眾多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和”的教學環節,所以從時間、空間上給了充分的重視。經過數據與分析,學生就會得出結論: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越短,擺的越快;擺線越長,擺的越慢。),與擺錘輕重和擺角大小無關。在這一過程中,有的組會因實驗誤差導致無法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這時我適時地讓該組同學反思誤差產生的原因,建議他們重做一次。目的是強調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一些細節,如:計時與放擺的同學動作要一致,手要把擺錘輕輕松開等,這樣才能減小誤差,提前教會學生下一步的實驗時應掌握的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
第五步,應用自己探究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掌握了擺的運動規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小明家的擺鐘走得太慢了,怎么調一調?學生很快就能說出解決辦法。第二個問題:公園里,8歲的究究和爸爸分別坐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秋千上要比賽蕩秋千,比一比相同時間內誰蕩的次數多。小明說:“我身體輕,肯定比你快!”爸爸說:“我力氣大,肯定贏你!”對他們父子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怎么能讓小明比爸爸蕩得快?然后我又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讓學生挑戰自我,課下制作一個1分鐘擺動60次的擺。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明白科學來源于生活,科學最終還要服務于生活。
第六步,課堂結束時大力贊揚學生,激發科學探究欲望,培養科學。我讓學生談談各自的收獲,在同學們共同分享成就感的基礎上,動情地說同學們的發現其實就是科學家的發現,400多年前的伽利略也發現了擺的規律,另一個科學家惠更斯在伽利略理論的基礎上發明了擺鐘,用擺作控制核心,使擺走得快慢均勻,走得更精確,同學們其實都具有科學家的潛質。在激發情感的同時,照應開頭,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用擺作為時鐘的控制核心,因為擺的運動有一定的規律(同一個擺的擺動有等時性),它可以讓鐘走得快慢均勻。
第七步,實驗臺。送上老師衷心的祝福:祝同學們幸??鞓?!
鐘擺的秘密
快慢
擺線長短的影響:有關(越長,越慢;越短,越快。)
擺錘輕重的影響:無關
擺角大小的影響:無關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我是遵照科學探究活動的步驟設計的:情景引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既獲得知識,有鍛煉多種能力,同時培養濃厚的學科興趣和情感。但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好課永遠是下一節。力求完美,將是我永恒的追求。
1、了解一些物品的不同包裝及其各自的作用。
2、通過觀察發現各種包裝的異同,發展觀察能力。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了解物品的不同包裝及其各自的作用;
細心觀察,發現其中的不同之處。
家鄉特產圖片、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一、談話引出特產的包裝
1、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特產嗎?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家鄉有的一些特產。)
2、教師:如果這些特產你要把它送給外地的朋友或親戚的話,你會怎樣帶去呢?
1、教師: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觀察這些特產的包裝,它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的呢?
(讓幼兒大膽討論,說明自已的看法。)
3、教師小結:各種物品的包裝要根據這種物品的特點來選擇適合保存它的材料。比如罐子的密封性好,所以用它裝茶葉可以更好的使茶葉防潮保鮮,真空包裝減少了袋子里的氧氣,用它來裝醬鴨可以防止醬鴨變質;塑料代輕便、透明,用它裝蜜橘便于人們購買;盒子能將很多小東西集中在一起,方便攜帶,在盒子里做一個硬紙槽,用來裝瓷器,可以更好的固定,防止瓷器破碎。
三、觀察這些包裝發現它們的相同點
1、教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雖然這些包裝的材料不一樣,但是它們上面都有什么呢?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教師小結:包裝上都有文字和圖案,是用來介紹該產品的名字、配料、生產日期及使用方法等。
四、啟發幼兒根據包裝的不同材質來分類:紙包裝、塑料袋包裝、罐包裝、真空包裝等
教師:原來各種物品的包裝都它們各自的特點,我們現在把包裝材料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我們一起來分分類,看看有多少材質的包裝吧!
五、討論:平時生活中你見過還有哪些物品用過這些包裝呢?為什么用這種包裝呢?
教師示范邊講解;
教師:老師還見過小朋友的玩具有很多是用紙盒包裝的,因為紙盒可以減少對玩具的碰撞和磨損。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就是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以孩子的主動觀察、探索為主。以及教師的退位。在活動中,從最初幼兒找出各種標志,通過觀察猜想它們的含義到在表格中檢查標志,分類找出食品,處處體現出教師在活動中的退位,使幼兒成為了本次活動的主體。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主動觀察和主動探索。
1、初步了解雞蛋的特征,想象并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雞出殼的情景。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重點)知道雞蛋是從哪里來的。
(難點)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1、雞蛋若干,每組以盤打開的雞蛋。
2、材料包:大、小規格的貓、狗、雞的形象圖各一個。
1、邊出示動物形象邊聽教師講述故事《雞媽媽和她的寶寶》。
2、雞媽媽為什么傷心?(她生下的寶寶沒有小手小腳,不會叫媽媽)
3、后來雞媽媽還傷心嗎?為什么?
1、雞蛋真神奇,它的里面會鉆出小雞,我們來看看它的秘密吧。
2、幼兒人手一只蛋,摸摸看看,感覺蛋的外形。
3、幼兒分小組觀察打開的蛋。
4、黃黃的、白白的各是什么?
5、引導幼兒用光溜溜、圓圓的、白的、黃的等詞語描述雞蛋的特征。
1、請幼兒扮演蹲在蛋殼(呼啦圈)里尚未孵出來的小雞。
2、教師邊描述情景,邊帶領幼兒表演小雞出殼時的情形。
3、根據幼兒興趣,可重復模仿小雞出殼的過程。
有這么多小雞寶寶出生了,媽媽真高興,媽媽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吧!
1、初步了解不同的動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
2、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表達及探索動物秘密的興趣。
1、松鼠、金魚、馬、蜥蜴、鱷魚的圖片。
2、動物的秘密調查表。
3、動物捕食的錄像。
師:"今天本來有很多小動物來跟我們做游戲,可是因為它們太淘氣,要和我們捉迷藏,讓我們來找它。(出示各種小動物的圖片遮住身體露出尾巴)師:"請小朋友猜猜看它們是誰?"小結:"每種動物都有尾巴,從它們的尾巴不同,就可以猜出它是誰?"
1、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小組討論動物尾巴的用處。
3、師:"那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尾巴本領也很大呢?(請個別小朋友說一說)
4、師:"剛才我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尾巴在它們身上用處都非常大,其實這是小動物身上的一個秘密。
2、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是如何捕食的呢?"3、小組討論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捕食的過程。
師總:小動物在捕食的過程中都非常的小心,它們在攻擊獵物的時候也非常的殘忍。
活動延伸:
師:"動物王國里面的小動物身上都有它們自己的小秘密,需要我們小朋友自己發現,探索。小朋友可以回家自己查一查小動物身上還有哪些小秘密,然后來告訴其他小朋友。"
設計意圖: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口腔健康作為人類健康十大標準之一。兒童牙齒與口腔的正常生長發育是口腔健康的基礎,口腔健康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也可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是兒童整體健康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設計本次活動,首先是結合本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5——6歲的幼兒正處于換牙階段,牙齒的話題是幼兒很關注的。同時,本次活動也針對齲齒在幼兒中也廣泛存在,口腔衛生狀況普遍比較差的現象設計,讓幼兒能做到從現在,從自我做起,健康人生從擁有健康的牙齒,燦爛的笑容起步。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動畫課件、和實驗使幼兒了解齲齒形成的原因以及預防齲齒的有關知識。
2、使幼兒感悟到不良飲食習慣、不注意口腔衛生會造成的不良后果,知道應該堅持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3、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活動前兩天把洗凈的蛋殼浸在醋里備用;
2、餅干;
3、《愛吃糖的老虎》flash課件,《牙齒的秘密》flash課件,《講衛生》音樂磁帶。
4、每人一面小鏡子。
[教學對象]幼兒園大班幼兒
[教學過程]
一、利用課件引出主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播放《愛吃糖的老虎》課件。
提問:
1、小朋友能猜出故事的結尾嗎?
2、森林中原來誰的牙齒最厲害?它后來怎樣了?
3、小狐貍給大老虎送什么禮物了?
4、大老虎的牙齒怎樣了?
引出齲齒。
二、找齲齒
1、用小鏡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齒有沒有變黑或壞掉的?
2、觀察長有齲齒的幼兒的牙齒。
3、變黑壞掉的牙齒叫“齲齒”。
三、利用實驗探索齲齒形成的原因
那小朋友的齲齒是怎樣形成的呢?(請幼兒討論)
出示神秘物品——普通雞彈殼和醋浸泡過的蛋殼,請幼兒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會發現什么?(幼兒自由發表意見,對的給與肯定,不對的加以引導)
那我們就請個小朋友帶我們到東東的牙洞里面看看吧?。础堆例X的秘密》課件)
四、討論如何保護牙齒,預防齲齒
那我們既然知道了齲齒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牙齒哪?(請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總結保護牙齒的方法:少吃甜食、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并延伸到注意個人衛生的方方面面。
五、課外延伸
隨音樂《講衛生》做律動出教室。
幼兒都乘過交通工具,但是對于公共汽車上的各種設施,他們卻未必會關注。通過本活動,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梳理關于公共汽車的相關經驗,以此讓幼兒體會到公共汽車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
本活動第一環節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興趣;第二環節:觀看錄像;第三環節:拓展幼兒經驗。
1、觀察公共汽車上不同的數字、標記和設施,初步了解它們與人們的關系。
2、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1、物質準備:教師事先拍攝公共汽車上部分設施的照片和錄像。
2、幼兒經驗準備:幼兒有過坐公交車的前期經驗。
一、提出問題(已有經驗回顧,激發幼兒的興趣)
重點提問:
1、平時你們出門經常會乘什么車?
2、你在乘公共汽車時看見車上有些什么東西?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變化”現象。(幼兒邊講,老師一邊用照片呈現)
3、你知道車上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嗎?
小結:公共汽車上有許多的數字、標記和設施,它們都表示不同的意思。
二、觀看錄像(通過觀察、討論,進一步了解公車上的設施及其作用)
重點提問:。
1、公共汽車車頭上的數字表示什么?
2、乘公交車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小結:公共汽車車頭上的數字就像它的名字,我們乘坐公交車必須看清楚,坐上車以后要買票。
1、車上的座位為什么要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黃色的座位為什么要靠近車門?
2、車上為什么要裝電視?
3、乘車時,你如果不知道哪一站下車,可以借助車上的哪些設施進行查詢?
4、后車門旁扶桿上的紅按鈕有什么用處?
5、車頂上一個長方形的東西是什么?
小結:原來公共汽車上的許多設施有不同的用處,工人叔叔在造車時為大家想得真周到,讓每一位乘客都覺得方便。
三、拓展經驗
1、看看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了解逃生錘和滅火器的用處)
2、請你們看段錄像,發生了什么?如果是你怎么辦?
3、在公共汽車上還會發生哪些事情?你會想什么辦法解決?
小結:當你坐在公共汽車上的時候,如果碰到突發事情一定要想各種方法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調整4、你在馬路上還能經??吹侥男┸囎??它們長得有什么不一樣?你們知道它們有哪些用途嗎?)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xindetihui/10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