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范文,我們可以了解各種文體的特點,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寫作的指導。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2022年8月26日,我參加了“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線上培訓會”的學習,其中的理論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復揣摩中才能領會。
關鍵詞一:立德樹人,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葉瀾教授曾說:“每個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價值,除了一個領域知識以外,從更深的層次看,至少還可以為學生認識這個世界和形成、實現(xiàn)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徑和獨特的視角,發(fā)現(xiàn)的方法和思維的策略;提升獨特的學科美的發(fā)現(xiàn)、欣賞和表達能力。”這一描述性定義為我們提供了認識學科育人價值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那就是可以多層次多視角來理解育人價值的內涵。
語文學科的育人要從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傳承三個方面開展,只有這樣育人才能落到實處,德育滲透才能有的放矢。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又要推進整本書閱讀,利用教師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情感滲透、語言熏陶,實現(xiàn)學科教學和德育育人有機結合。
關鍵詞二:從教師的教轉向對學生學習的關注。
如何處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教師的教要落在學生的學上,要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教學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已由教師轉向了學生,由“教”轉向了“學”。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教材是教學的內容,教學手段是進行教學的工具,教師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主導力量,在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發(fā)揮主導作用。
老師要實現(xiàn)教的方式的轉變,要進行主體性教學,就要轉變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更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起的是指導、引導的作用,在教與學關系中,教師千萬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教師是“引導者”,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解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自覺性才能增強,學習品質才能得到培養(yǎng)。
關鍵詞三:主題性、單元性教學。
蔡可教授提出“大”單元學習,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倡導大觀念、大項目、大任務與大問題的設計,其出發(fā)點不是一個知識點、技能點或一篇課文,而是起統(tǒng)率作用的“大”的觀念、項目、任務、問題。
針對這樣的教學,如何設計?蔡可教授提出只要緊扣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加上課程教學的范式轉變,就可以完成大單元的內容教學。如知識向學科思想方法和素養(yǎng)的轉變、教材向學習資源的轉變、知識點向大概念整合教學和項目教學的轉變、行為訓練向主動的學習任務、情境學習的轉變。蔡可教授提出,只要抓住核心問題,以不變應萬變,就不會對出現(xiàn)的各種概念無所適從。
具體到我們怎么做,教授的案例講解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希望我能在往后的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四:情境化-問題化-任務化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作為語文教師應思考如何將任務群要求落實到每節(jié)課中,對教師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
語文教學評價與語文知識相匹配,這就要求教師設置情境化、問題化、任務化的教學,以單元為學習單位,扣住核心問題。
蔡可教授所舉的語言健康報告的案例,真真實實的告訴我們把我們想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想要提升的能力,完全可以設置任務來完成。對于學生來說,剛拿到某一類題目可能不知道從何下手,那就需要我們老師給他們分門別類的設置人物,一步步的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達到訓練某種能力的目的。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的教學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質量觀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語文課堂的教學結構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而在中學階段,隨著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增強,我們教師也應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采用更先進的理念進行教學,特別是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更要緊跟時代,不斷前進。
下面,結合傳統(tǒng)中學語文作業(yè)布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這幾年來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從以下幾面入手,談一談我的觀點和看法。
一是基礎知識中,設計合理的聽說讀寫的技能性作業(yè)。語文教學并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積累上,還應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合理的聽說讀寫的技能性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除了上課時的引導之外,在課后也應該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比如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布置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作為課后的作業(yè)讓學生閱讀欣賞,使學生了解“美文”這一概念;講到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又將魯迅的《朝花夕拾》里的其他篇目介紹給大家,要求學生課后作為欣賞作業(yè)閱讀,使學生對魯迅的散文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
二是因材施教,不同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y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一刀切”的情況比較嚴重,老師布置作業(yè)全班一個模式,要求一樣,內容一樣。這就導致某些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能完成相應任務,一些語文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又覺得沒有發(fā)揮的空間。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地布置作業(yè)。這個學期我布置課文背誦時,就嘗試著用了這種方法。給每個小組長都印有一份背誦表格,包括課內背誦和課外背誦,成績好的能在學期結束前完成全部的背誦任務,程度差的只能完成課內的。通過這個學期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一些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背誦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三是結合課文,布置一些情感教育類的作業(yè)。
心理因素。例如,今年的中秋假期,我布置的作業(yè)是每人制作一份關于中秋的手抄報,假期結束,有一半同學認真完成了,我挑選其中優(yōu)秀習作貼在教室里展覽。受此啟發(fā),我準備寒假我還會布置此類的作業(yè),主題可以設成關于某部名著的,或關于某幾部電影的"(電影最好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或者關于中央電視臺拍的系列詩詞故事節(jié)目等。
五是聯(lián)系生活,布置關系學生日常的作業(yè)。語文教學應當面向學生們的生活,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布置作業(yè)時也應注意要聯(lián)系日常生活。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課》時,我告訴他們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全球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戰(zhàn)爭或局部沖突,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去查找有關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全球發(fā)生的戰(zhàn)爭資料,并對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的作業(yè)充分體現(xiàn)出他們對戰(zhàn)爭的種種態(tài)度,包括對正義的支持,對侵略者的蔑視,對人民的同情,對強權的憤怒??應該說正是學生們去感受生活才能夠有這么多的體會。
總之,語文作業(yè)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應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形成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外作業(yè)觀亟需轉變,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為依據(jù),利用語文學科特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后作業(yè),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yè)觀,使課后作業(yè)成為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為準確把握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特點,根據(jù)學校安排,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2022年春季統(tǒng)編教材網(wǎng)絡培訓會。教育專家作了專題講座。老師們認真學習,對統(tǒng)編教材有了新的認識,為今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更好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提供極大幫助?,F(xiàn)將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是養(yǎng)成每課預習的良好習慣。教材在教讀課文前設置了“預習”,幫助學生熟悉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和寫法上的特色。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學習的必要準備,也是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我們要抓好這個環(huán)節(jié),鼓勵督促自覺養(yǎng)成預習的良好習慣。
2、是養(yǎng)成喜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閱讀對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作用重大,統(tǒng)編教材強調閱讀,加大了閱讀量。教學中要利用教材的這一優(yōu)勢,引導學生從七年級開始有計劃地閱讀名著和報刊時文,通過作品推介、閱讀分享、閱讀展示等活動,激發(fā)興趣,養(yǎng)成喜愛閱讀的好習慣,并在此基礎上學習閱讀方法,發(fā)展閱讀能力。
3、是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識字寫字”是其基本的學習目標。我們要抓好寫字教學,要求學生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美觀地書寫漢字。認真書寫,將會受益匪淺。
二、牢固樹立三個意識。
1、牢固樹立文本意識。使用統(tǒng)編新教材,首先,要研讀文本(課標、教材)。首先,把握整本教科書的脈絡和內容特色。其次,要在不受教參資料的影響下,潛心閱讀教材,與文本進行深入會話(感知文章內容,揣摩語言表達,領悟思想內涵,由此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及其策略)。第三,要善于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將教學當作藝術,主動地實現(xiàn)教學相長,自如地駕馭著教材。
2、牢固樹立生本意識。以學定教、以學論教已成為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首先,要了解學情,因材施教。好的教學必須是適合學生的教學,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促進發(fā)展的教育目標。這就要求教師由關注教師“教”向關注學生“學”的轉變,由“知識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因此,教師的備課既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認知實際、知識結構和個體差異等,對不同年齡段或不同基礎的學生,應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語文能力。教是為了不教,關鍵是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之學會學習,終身受益。第三,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從教育學上說,學生是會學習的個體,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嘗試和鍛煉。
3、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問題不僅是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習的動力。一是要善于通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促進思維活動。這是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學問題不等同于教學問答,問題具有目標性和探究性,對學生思維有驅動作用,對教學流程有牽引作用,而問答更多具有及時性和生成性。從認知的角度說,學習的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二是善于根據(jù)學習內容設置主問題。依據(jù)教學要點設置兩三個主問題,有利于突出重點,讓過程走向目標,使教學清清爽爽一條線,精彩無限。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fā)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創(chuàng)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而這一切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fā)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為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huán)節(jié),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白尷蠋熼]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占據(jù)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
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復習。于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
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yè)“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yè)負擔解放出來后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于是我們要善于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學生得閱讀興趣并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閱讀空間。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后讓大家暢談讀后的心得體會。還可以布置她們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閱好書。還可以借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互聯(lián)網(wǎng)、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fā)他們向高層挑戰(zhàn)的求知心里。
經驗是指在閱讀和練習后寫出的一種接受性寫作。語言的閱讀體驗與數(shù)學筆記的閱讀體驗相似經驗是指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實踐和寫下來反映學習內容,類似于經驗總結。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的教學觀、新的學生觀、新的質量觀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語文課堂的教學結構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而在中學階段,隨著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增強,我們教師也應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采用更先進的理念進行教學,特別是布置給學生的作業(yè),更要緊跟時代,不斷前進。
下面,結合傳統(tǒng)中學語文作業(yè)布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這幾年來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從以下幾面入手,談一談我的觀點和看法。
一是基礎知識中,設計合理的聽說讀寫的技能性作業(yè)。語文教學并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積累上,還應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合理的聽說讀寫的技能性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除了上課時的引導之外,在課后也應該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比如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布置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作為課后的作業(yè)讓學生閱讀欣賞,使學生了解“美文”這一概念;講到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又將魯迅的《朝花夕拾》里的其他篇目介紹給大家,要求學生課后作為欣賞作業(yè)閱讀,使學生對魯迅的散文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
二是因材施教,不同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y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一刀切”的情況比較嚴重,老師布置作業(yè)全班一個模式,要求一樣,內容一樣。這就導致某些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不能完成相應任務,一些語文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又覺得沒有發(fā)揮的空間。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地布置作業(yè)。這個學期我布置課文背誦時,就嘗試著用了這種方法。給每個小組長都印有一份背誦表格,包括課內背誦和課外背誦,成績好的能在學期結束前完成全部的背誦任務,程度差的只能完成課內的。通過這個學期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一些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背誦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三是結合課文,布置一些情感教育類的作業(yè)。
心理因素。例如,今年的中秋假期,我布置的作業(yè)是每人制作一份關于中秋的手抄報,假期結束,有一半同學認真完成了,我挑選其中優(yōu)秀習作貼在教室里展覽。受此啟發(fā),我準備寒假我還會布置此類的作業(yè),主題可以設成關于某部名著的,或關于某幾部電影的(電影最好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或者關于中央電視臺拍的系列詩詞故事節(jié)目等。
五是聯(lián)系生活,布置關系學生日常的作業(yè)。語文教學應當面向學生們的生活,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布置作業(yè)時也應注意要聯(lián)系日常生活。在教都德的《最后一課》時,我告訴他們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全球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戰(zhàn)爭或局部沖突,我要求學生利用星期天去查找有關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全球發(fā)生的戰(zhàn)爭資料,并對此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的作業(yè)充分體現(xiàn)出他們對戰(zhàn)爭的種種態(tài)度,包括對正義的支持,對侵略者的蔑視,對人民的同情,對強權的憤怒??應該說正是學生們去感受生活才能夠有這么多的體會。
總之,語文作業(yè)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應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形成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外作業(yè)觀亟需轉變,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為依據(jù),利用語文學科特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后作業(yè),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yè)觀,使課后作業(yè)成為提高語文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
總結: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是互動的過程,這樣學生們學到的才會記憶深刻。
同學們對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怎么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注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上面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知識講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的哦。
下面是對語文口語交際的內容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講解的內容。
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jù)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jù)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jù)。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通過上面對口語交際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關于新課程標準中寫作的內容講解,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
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4.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
8.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上面對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寫作的知識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的哦。
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是對語文閱讀的相關課程標準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
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通過上面對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知識的學習,相信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內容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下面是對語文識字與寫字知識的課程標準講解,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通過上面對識字與寫字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知識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fā)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創(chuàng)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而這一切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fā)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為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huán)節(jié),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占據(jù)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
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復習。于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
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yè)“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yè)負擔解放出來后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于是我們要善于利用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學生得閱讀興趣并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閱讀空間。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后讓大家暢談讀后的心得體會。還可以布置她們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閱好書。還可以借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互聯(lián)網(wǎng)、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fā)他們向高層挑戰(zhàn)的求知心里。
通過9月20日半天的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fā)展和語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tǒng)性,這對于發(fā)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是我這次培訓的一些學習體會。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jù)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tǒng),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xiàn)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tǒng)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fā)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zhàn)。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為,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fā)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tǒng)一,實現(xiàn)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xiàn)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xiàn)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xiàn)代社會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于這些思考,就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xiàn)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傊?,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前些時候,縣教研室組織全體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回來后,我又通讀了一遍。讀完后,我對語文教育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有了更明確的目的。
在這次新課標中,一些修改過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針對性,對于傳遞祖國的漢字文化無疑是更有益的。現(xiàn)在我針對第二學段的目標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課標在識字和寫字目標上減少了會寫字的數(shù)量,減輕了學生會書寫漢字的負擔,也減輕了一些學習壓力?,F(xiàn)在的學生接觸的新事物多了,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強了。但是我們的教育卻仍然把他們牢牢鎖在應試教育的框框里,讓他們失去了開發(fā)自己興趣和培養(yǎng)自己愛好的時間,適當?shù)臏p輕一些學習壓力,可以讓學生嘗到更多的童年樂趣,在這些童年樂趣中積累的經驗和經歷對他們以后的學習也會有促進作用。
2、在閱讀目標上增加了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的要求。學習貴在有疑,針對疑問可以提出問題,并且找到解決的方法。現(xiàn)在的教育還是停留在教師講授的階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和能力都不足,而發(fā)現(xiàn)學習已經幾經論證,是最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維方式,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在以后的學習中舉一而反三,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這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
3、習作目標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边@個目標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备唧w,也更明確了。使得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于學生把作文寫得生動有趣,在寫作時突出重點,抓住細節(jié)描寫。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出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越來越貼近生活和釋放學生天性以及跟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改進的一面,相信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有更大的進步。
近日,我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我對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學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寫出做為下步語文教學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薄皩W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北局鲜稣n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后鞏固、課外拓展。課前預習具體讓學生做到: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借助手中的工具書或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決。
2、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
3、熟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想一想自己讀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還沒有讀懂。
課內探究過程中做到具體解決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學生問題解決的前提下,再解決老師提出的學生尚未想到的問題。此環(huán)節(jié)的實施,關鍵要做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合作探究學習為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從而做到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課后鞏固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當天學到的內容進行及時鞏固復習,在教學中我采用課堂隨堂檢測卡的形式。課外拓展就即咱們平常所說的以一篇帶多篇,通過學習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發(fā)學生去閱讀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過學習一篇文章推薦、激發(fā)學生閱讀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階段目標中指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中要做到“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睂τ谖覀冇?9人的這個大班怎樣完成課程目標中的這些要求呢?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誦、古詩文誦讀、中外經典品讀三管齊下的辦法。具體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誦。
2、古詩文誦讀。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結合文教局對我們五年級古詩文誦讀篇目的要求,怎樣讓學生的古詩文誦讀做到扎實有效,為此我想盡了辦法,因為我班人數(shù)比較多,如果在課堂上依次檢查學生們的積累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運用古詩文積累過關卡的形式。即在課堂上隨機抽取人員背誦,發(fā)放過關卡,有他們再去檢查他們組其他成員的背誦,并且負責發(fā)放過關卡。過關卡積累到3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學士,積累到40張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院士,積累到50張就可以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小博士,積累到70張則被評選為古詩文積累博士后。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我還采取了與學生共同背誦的形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目前,此種活動的方法還在積極探索之中。
3、中外經典品讀。
對于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我則主要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分期分主題向我校的圖書室借閱圖書,并且保證每本書抽出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內閱讀,其余部分在課外進行閱讀,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睘榇嗽诮虒W活動中,我經常有意識地布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開展課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經常和同學們一起開展課題研究作業(yè),如: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課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課題研究;單元整體推進課題研究、主題學習實驗、經典誦讀實驗等,在研究過程中,我通過調查、分析,明了了實行這些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組撰寫了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并且根據(jù)各個課題的特點,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動。例如,在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方面,我根據(jù)各個節(jié)日的特點,每次活動的開展,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
1)查閱有關節(jié)日的資料;
2)圍繞節(jié)日的特點開展一次活動,寫出活動日記;
3)看有關和活動節(jié)日的文章,根據(jù)年級特點摘抄或寫讀后感;
4)搜集與該節(jié)日有關的名言或俗語等;
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對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清明節(jié)進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們對這些節(jié)日的由來、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并且我們以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對平常的節(jié)假日進行了拓展探究。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內功,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題教育作業(yè),讓學生在感悟中學會做人。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贝_實是,有時一味的說教,講大道理,不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感悟,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為此在平常的作業(yè)中我經常布置一些體驗性的綜合性作業(yè),例如:今天我當家,我被冤枉了,考試時我的鋼筆沒色了,通過這些作業(yè)的完成,學生體驗到了父母的艱辛,體驗到了應該學會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一舉兩得。
3、鼓勵學生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
在活動中,教會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審美,結合活動,學會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通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對于《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xù)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
假期里,我又一次通過河南省新課標線上培訓會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中,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F(xiàn)將這次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jù)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心得體會《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lián)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zhèn)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yè)務修養(yǎng)。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fā)現(xiàn)“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墩Z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yǎng)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zhàn)。通過參與河南省新課標線上培訓會,今后我也會更加努力構建和楷高效的語文課堂。
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教育科學理論(調換詞序)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國外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努力建設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繼承語文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f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wěn)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jié)、更新發(fā)展。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lián)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第一學段為“寫話”,第二、第三學段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lián)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協(xié)調地發(fā)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科書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chuàng)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其中800(-10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用音序檢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改“精彩情節(jié)”)。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原: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qū)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比原減少2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原: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原5條,現(xiàn)4條)。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原屬第一學段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9.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原10條,現(xiàn)9條)。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原第3條)。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原: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原8條,現(xiàn)6條)。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yǎng)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刪:努力用語言打動人)(原4條,現(xiàn)3條)。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原識字、寫字中的目標,調整)(原4條,現(xiàn)5條)。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調整,原第8條)。
3.能借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調整)。
4.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刪原第6條: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原11條,現(xiàn)8條)。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刪:學寫讀書筆記)。
4.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根據(jù)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調整:不提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原7條,現(xiàn)5條)。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jù)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fā)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guī)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qū)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4.根據(jù)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jù)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xù)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
8.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于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于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jù)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jù)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jù)。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fā)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注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一、關于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
1.孔子語錄。
2.魚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4.曹劌論戰(zhàn)左傳。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6.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潛。
8.三峽酈道元。
9.雜說(四)韓愈。
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16.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
17.關雎(關關雎鳩)詩經。
18.蒹葭(蒹葭蒼蒼)詩經。
19.觀滄海(東臨碣石)曹操。
20.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潛。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灣。
23.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王維。
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李白。
25.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國破山河在)杜甫。
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岑參。
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劉禹錫。
32.觀刈麥(田家少閑月)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李賀。
35.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杜牧。
36.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
37.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李商隱。
38.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42.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蘇軾。
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45.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
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47.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如聚)張養(yǎng)浩。
50.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龔自珍。
二、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外現(xiàn)當代童話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詩歌散文作品,如魯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三、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一、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嘆詞。
二、短語的結構:并列式、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補充式。
三、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四、復句(限于二重)的類型:并列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轉折復句、因果復句、假設復句、條件復句。
五、常見修辭格: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科書(原稱教材)編寫建議。
1.教科書編寫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2.教科書應體現(xiàn)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教科書要注重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
4.教科書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
5.教科書選文要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調換詞序),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科書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fā)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科書內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瑣化,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tài)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8.教科書的體例和呈現(xiàn)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9.教科書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10.教科書編寫應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設計的創(chuàng)新和編寫的特色。編寫語言應準確、規(guī)范。(增)(原9條,現(xiàn)10條)。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qū)、學校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學校應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fā)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增)。
3.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qū)建立穩(wěn)定的聯(lián)系,給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的環(huán)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原: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鉆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為一體的,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五)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應該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同時注意不同學段之間的聯(lián)系和銜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六)具體建議。
1.關于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教學。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對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要貫徹多認少寫的識字教學原則,講究教學方法,以減輕學生負擔。
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
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于閱讀教學。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
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如詞類、短語結構、句子成分、常見修辭格),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些知識。
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wèi)生和用眼衛(wèi)生)。
3.關于寫作教學。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第一、第二學段可從寫話、習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fā)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少寫命題作文。加強對平時練筆的指導,提倡寫日記、書信、讀書筆記等。
(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4.關于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5.關于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
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
四、評價建議。
(一)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
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應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fā)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功能。
(二)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發(fā)展的資料,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表揚、鼓勵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
要堅持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方式除了分數(shù)或等級以外,還應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議。
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瑣、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三)促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讓學生家長、社區(qū)機構等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實施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四)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語文課程評價要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lián)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體現(xiàn)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要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以不同學段的目標為參照,抓住關鍵,突出重點。
(五)具體建議:
1.識字與寫字。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
2.閱讀。
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要關注其閱讀興趣、方法與習慣,也要關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朗讀、默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jù)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可從語音、語調和情感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評價默讀,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精讀的評價。
要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xiàn),重視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
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學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第四學段,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古詩文閱讀的評價。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3.寫作。
寫作評價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fā)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例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表達是否得體恰當。對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
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材料的豐富性、真實性,也要考察他們獲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等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材料。
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要注意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
提倡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外,還應有關于寫作態(tài)度、主要優(yōu)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寫作實際情況和發(fā)展過程。
4.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tài)度。評價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5.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jù)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xiàn)。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不同于常規(guī)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恰當?shù)脑u價。
2022年8月26日,我有幸通過網(wǎng)絡參加了新課標的培訓學習,這次培訓安排得非常及時,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從培訓內容上看,本次培訓主要是對新課標的一個研讀,首先從語文課所面臨的問題出發(fā):1。教與學過于依賴教材,只有課堂“半截子”語文課,教學內容缺少社會、生活的關聯(lián);2。讀書方式引導缺失,教學幾乎都只是針對單篇精讀精講;3。學生閱讀行為難以發(fā)生,實踐活動形式方式單一;4。將語言文字運用簡單地等同于言語形式,忽略與內容的有機結合;5。閱讀量過小,缺少對長文章的閱讀;6。學生缺乏閱讀興趣;7。寫作的程式化、與生活無關聯(lián);……實際這些問題也是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困擾,所以,培訓的開頭就已經深深吸引了我,句句說在我的心坎里。
接著提到了核心素養(yǎng),實際上“核心素養(yǎng)”這四個字我早都聽說過,而且還參加過一次關于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培訓會,但是我始終不理解這四個字所包含的內容,此次培訓,蔡老師用一個簡單的例子:生活中學車的問題。輕而易舉地就解釋了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為什么要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給我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
是啊,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就反映在: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上,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成果,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中駕馭好語言文字,以必備的語文知識、典型的語用現(xiàn)象、經典的文本篇目教文化、語用、思維、審美。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把語文學習中的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在平常生活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錯別字、能與人溝通、能在一定的場合特定的環(huán)境等學會據(jù)理力爭,把語文學習真正的融入生活從而產生成就感。這就反映了老師的教也決定了老師的教。老師在教之前要先研究學生掌握了這類知識后能獲得什么?在生活中能實現(xiàn)什么?這才是語文這門學科真正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后面蔡老師又列舉了一系列的案例幫助我們如何把新課標理念融合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去,比如,在作業(yè)設計中可以更加開放地吸收先進的理念,努力設計出更具有挑戰(zhàn)意味的創(chuàng)意作業(yè),讓作業(yè)也成為語文學習的亮點等。
總之,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定要認真研讀、領會內涵、認真貫徹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
20__年,新冠疫情反反復復,終是擋不住,萬千企盼的目光。在新版課程標準落地的那一刻,許多飄忽的心也落地了。他告訴我們,不必追,守住本心,踏實前行。
守正,以“學”為中心。
“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樹人的根本底線,守住語文學科的特有屬性和育人價值,追求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培養(yǎng)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中國人。在中央作出關于義務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雙減”工作決策部署后,大家就開始有了各種探索,但全面檢視課程修訂體現(xiàn)的改革方向,究其本源,還是“以學為中心”的理念。
語文教學的本位意識已由“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知識已不再是傳遞性的,是基于活動而生成的,它需要我們將之轉化為幫助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學習。落實全面育人、面向全體、素養(yǎng)導向、加強綜合、突出實踐、減負提質等,就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即“以學生為中心”。
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聚焦,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就成了根本任務。這就得將教師從過去的單一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歷程,由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教師一篇一篇地教”轉變?yōu)榱恕皩W生一組一組地學”。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活動的豐富,探究空間的開放,都是要求“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
創(chuàng)新,以“思”作根基。
語文新課標將思維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思維能力是一個整體性概念,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之間是互為融合甚至互為促進的?!八仞B(yǎng)”則是長期養(yǎng)成并在生活中自然表現(xiàn)出來的,這都指向學生能力的養(yǎng)成。此前教育部表示,現(xiàn)行的語文教學較多地關注形象思維,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所欠缺。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急需不斷“創(chuàng)新”。如此“創(chuàng)新”,都是以“思”作根基。
“創(chuàng)新”就需要教師自身多“思”、能“思”、善“思”。教師的教學思維會成為學生被潛移默化感染的“范本”。新課標對語文教師職能和職業(yè)修養(yǎng)的要求都有了變化,在堅守語文課程性質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我們就得多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更新自我、發(fā)展自我、豐富自我。
要強化思維能力培育,首先要求教師提高文本解讀與獨立思辨的能力,能以貼合文體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文本,并得出具體閱讀指導的程序和策略,讓自己的教學清晰且有深度,嚴謹而有趣味,方能讓學生深入而快樂地學習語文,發(fā)展思維,提升素養(yǎng)。
其次,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創(chuàng)設真實具體的學習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多種課型相互結合,真正激發(fā)其內驅力,讓學生多“思”、會“思”、樂“思”。每一節(jié)課都要有思考軌跡,有序、有邏輯,“起承轉合”,由淺入深,由此及彼。每一節(jié)課都應有明確的思維培育目標指向、方法策略和評價機制。同時,這些學習活動要貼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帶有思維力挑戰(zhàn),使學生學習行為、邏輯思維能力均得推進到鍛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思維得以重塑、建構,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更推動“樂”思習慣的養(yǎng)成。
研讀新課標,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入腦入心。我們當守住立德樹人之本,以“思”作根基,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用“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培育有“文化自信”的新時代接班人。
新的一學期開始,學校為了更好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樹立起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握好新課程的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學校組織進行了新課標的學習.通過學習,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好多地方遠沒有達到課標的要求,也從中清楚了在語文教學中還需要去做什么.這里就將學習的體會做如下總結:。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jù)時代的需要,對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新課標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標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但同時又要求,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病句和錯別字的訂正,可以從招牌、標語、廣告、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3.新課標中要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是要摒棄舊理念,樹立新理念,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要積累性閱讀、信息性閱讀、審美性閱讀。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
4.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是“學”,教師發(fā)揮充分的導學作用。語文課堂要提倡積累應用,注重體驗,回歸生活,可采取“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多學少教、以學論教”等多種方式實施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導學作用。
5.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A知識的掌握和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常抓不懈,同時各種知識要學得準,理解得深,記得牢,用得活,不應該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舉一反三,增強遷移能力。
6.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偠灾?,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得我的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都能有所收獲,既學到語文知識,又有能力的提高,為學生的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zh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下面,筆者就學習新課標過程中談幾點個人的體會和看法。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xiàn),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fā)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tǒng)一,實現(xiàn)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二是面對新課標,面對新教材,面對新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學習,甘當一名小學生。要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區(qū)別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點,重構新的`教學體系。而不能自以為是,要不然在教學實踐中只會“新瓶裝舊酒”,或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載體,還有必要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充當教研的先鋒。邊教學,邊研究,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同時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還要注意充當不同的角色。既要當學生的教練員,又要當學生的陪練員,有時還是學生學習中的伙伴。
三是改變觀念,樹立全新的人才觀。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
四是尊重學生,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各種學習途徑“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探究學習的主要特征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
不斷的反思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xiàn)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以及與其它學科、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學習新課標以后在教科書的使用上就要具備一種開放的理念。打破原來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這是。
教學。
中的基本任務。再說語文課,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結合其它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資源。并且要結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資源的整合是一個極為廣泛的概念,它包括學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就學習的方式而言,有整體學習,合作學習,個人學習三種。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人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教學資源的整合問題,是一篇大x。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是漫長和艱巨的?!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睂W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于傳統(tǒng)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chuàng)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以上是本人在新課標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比欢谌粘5膶嵺`中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讀文章語感較差,口語表達詞不達意,寫作文是錯字連篇,詞匯貧乏想象力不豐富,就連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較高的學生也存在視野狹窄,文章空洞,而美感欠缺的問題。這一切無不反映出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低。由此看來,語文素養(yǎng)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發(fā)展尤其重要。我們應該從平時的語文教學入手,尋找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合適的途徑與方法。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注,深入思考,甚至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會變成一種苦役。教師應努力采用有新意的教學方法,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以此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求知欲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充分利用教材,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積累和吸收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因為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例子。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于經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則能讓學生接受現(xiàn)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而上好閱讀課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
再次,重視誦讀。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在誦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現(xiàn)在的學生缺乏充分的誦讀訓練,朗讀的時間、次數(shù)太少,這正是學生語感能力弱的癥結所在。因此要多讀典范課文,對精彩段落,精粹詩文一定要熟讀成誦,潛心揣摩。通過誦讀揣摩,得其意旨,知其意味,領略語言之美,這正是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而熟讀成誦的文章,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個潛滋暗長,積少成多,由感到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良好的言語習慣養(yǎng)成了,語言修養(yǎng)加強了,語感也就具備了。
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語文習慣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語文習慣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這種習慣對語言功能的發(fā)展,語文規(guī)范的形成,語文能力的提高都會起到直接的作用。
我們的語文教學著眼于學生的終自發(fā)展,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因而,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喜歡我國的經典子籍以及我們的國文,扶著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力爭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讀書有鑒別,學語文有“靈氣”,寫文章有個性。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在今天的講座中,作為文化傳承人,有幸了解到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特點、編寫意圖、編寫歷程,通過溫教授接地氣的解讀,撥云見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傳遞的新理念。語文不再是學科語文,而更多的是生活語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要與學生的生活和實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課程內容實現(xiàn)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交融,讓學生在“融教育”的滋養(yǎng)下感受學習語文的作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xiàn)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新課程設立之初,我們就要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文情境,統(tǒng)籌單元的學習主題,設立典型的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我們要關注差異性,增強情境性和實踐性,探究學科與生活的結合?!白裱?、“尊重”、“用好”,言簡意賅,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有很好的指導性,我相信今后的語文教學會更加靈活。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已愈十個年頭,但是,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是否平心靜氣地認真去解讀,去反復推敲呢?在語文教學中,是否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來武裝我們的語文課堂呢?在這里,筆者斗膽,對新課標進行簡要的解讀,就算拋磚引玉吧,以飧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
本文就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教學的內容作簡要的解讀。
新課標對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識字與寫字教學,總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要完成這一目標,課程標準分四個學段來實施的。
第一學段(一、二年級),這一學段是學生識字與寫字的起始階段,在學生一生的學習中,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萬事開頭難,開好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識字與寫字上。
首先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與寫字的興趣,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識字與寫字。這就給我們的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靠注入式、滿堂灌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其三是漢語拼音的要求,要學會漢語拼音,這就包括會讀聲母、韻母、聲調、整體認讀的'音節(jié)。會拼,就是能準確拼讀音節(jié)。會寫,包括正確地書寫聲母、韻母、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注意,這里只是認識,沒有過高的要求。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這里是熟記,要能熟練背誦,快速默寫,嚴格要求,人人過關。
其四是運用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并且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學習獨立識字。往往被我們的語文教師忽視,大部分學生沒有的習慣。也是獨立識字的前提,不會,獨立識字就是空話。
其五是寫字的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正確的寫字姿勢,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學習心得:
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tǒng)轉變?yōu)椤叭恕h(huán)境”系統(tǒng)。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學養(yǎng)。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chuàng)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解讀了《音樂課程標準》感受頗深。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學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怎么突破,教學難點怎么解決都需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一節(jié)課中怎樣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怎樣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怎樣讓學生享受情感審美,這還得靠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不論從事哪一科的教學工作,我們的專業(yè)基本功都要勝任你所教的專業(yè),要本著學習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但是,專業(yè)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過短期的訓練就能達到,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勤奮練習才能在不自覺中體會到進步的快樂。在唱歌的基礎上,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感審美,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這是學習唱歌的最基本靈魂!這樣一來,師生同樂的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既學到了應學的音樂知識和歌曲,又使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極好的發(fā)展。同學們在中小學時代學習到了各個學科的知識,又具有多才多藝的高雅素質,我們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我們的學生數(shù)年后在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績時,做為他們的老師高興而愉悅的心情是他人不會理解的。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共有十點,每點都是精華,如果細細品味對我們的教學很有幫助。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jù)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xiàn)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fā)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
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chuàng)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對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著眼于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過程。
7、提倡學科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xiàn)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xiàn)為評價的出發(fā)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采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tài)度和程度。應善于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在以往的音樂課中我對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學科整合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課堂上應注重這及方面對學生的培養(yǎng)。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日前,教育部正式發(fā)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則按照“一大修”的節(jié)律,先后公布了20xx年版、20xx年版和20xx年版。認真研讀深刻理解新方案新課標精神,對于特殊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xx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盲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是在20xx年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基礎上,結合特殊教育實際調整增減確定的。
20xx年教育部發(fā)布了《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是國家首次專門為殘疾學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統(tǒng)的學習標準,是以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下簡稱普通學校課程標準)為藍本,遵循特殊教育規(guī)律研制而成的,這也是特殊教育學校目前依據(jù)的標準。特殊教育20xx版新課標對特殊教育課程建設給出了教學要求、教學評價和實施建議。
特教學校課程設置、課程標準源于普教,又是普教相應成果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延伸和創(chuàng)新,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研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充分吸收普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精華,是一門基本功課。這次新頒布的新方案新課標,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育人功能等深刻內涵,堅持育人導向、問題導向、創(chuàng)新導向,對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和系統(tǒng)完善。從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有許多重要的創(chuàng)新和亮點,值得認真研究、借鑒和應用。
深刻把握特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內涵。
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回歸教育本真,激發(fā)特殊學生活力。教育的本質就是文化與精神的傳承,不斷地欣賞、不斷地激勵、不斷地指導,學生才能在一個個原點中得到進步和提升。特殊教育學校應趨向校本化和人本化管理,教師不但要履行好教育教學的重要責任,更要引領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價值導向。
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特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實現(xiàn)最大限度發(fā)展,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家庭福祉?!八刭|教育就是教育的核心?!笔糯筇岢觥鞍l(fā)展素質教育”,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遵循特殊教育規(guī)律,以適宜融合為目標,堅持尊重差異、多元融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特殊教育學校的主要任務。
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實現(xiàn)特殊學生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fā),不斷提升特殊學生獲得感。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20xx年版),推進盲、聾、培智學校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是特殊教育學校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
工作室成立以來,我不斷和反思教育現(xiàn)狀,基于特殊教育新課標開展教學和評價,努力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積極開展“1236”愛慧課堂教學模式實踐探索,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
強化新三項基本功訓練(即教學設計能力、特教基本功和信息素養(yǎng)),實現(xiàn)課程、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師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為特殊教育和學生發(fā)展提供資源支持。
因地制宜發(fā)展特殊教育職業(yè)教育,探索職教新路徑,逐步增強特殊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不斷提升學生歸屬感。
在鞏固發(fā)展基礎教育的同時,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發(fā)展殘疾人職業(yè)教育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精神,在教育教學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破解難題,進一步擴大中職招生規(guī)模,不斷優(yōu)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師資配置,逐步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符合殘疾人就業(yè)需求的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多方利用社會資源堅持走好“就業(yè)+升學+職業(yè)能力提升”之路,滿足特殊學生就業(yè)需求和進入高等院校就學需求,不斷增強特殊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
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優(yōu)化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努力實現(xiàn)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不斷提升學生幸福感。
廣泛運用教育資源,形成了以教育、服務、管理、文化育人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健康發(fā)展提供多元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滿足學生知識獲取、能力發(fā)展、人格成長和社會融入等多方面的需求,使他們收獲自我價值感,享有美好的心靈體驗。
作為一所全日制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要給學生開辟大量實踐性作業(yè)的機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yōu)勢,發(fā)揮有效的育人合力。
20xx年5月,教育部發(fā)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明確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暑假剛剛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對于新版課程標準的學習,參與了專家的解讀培訓。通過此次培訓,我們共同了解了新版課標的一些具體的變化,也感受到了其重點改革的一些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一大變化在于凝練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把文化自信放在核心素養(yǎng)的首位,可見其重要性。要在厚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加大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閱讀、體悟。其實,語文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大語文觀”,很久之前就已經提出了。語文學習,尤其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積累,越來越重要。未來語文與各個學科的結合會更緊密,傳統(tǒng)文化知識也將糅合在學科中加以重點考查。
新課標帶來的另一大變化在于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即: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guī)劃,根據(jù)學段特征,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求,體現(xiàn)連貫性和適應性。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在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用語文的方法去解決真實的問題,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發(fā)展未來學習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養(yǎng),而不能僅僅局限于背誦、刷題。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基礎閱讀之外,還需增加整本書閱讀,必須要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新課標還研制了語文學業(yè)質量標準,即:依據(jù)義務教育四個學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運用情境,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描述學生語文學業(yè)成就的關鍵表現(xiàn),體現(xiàn)學段結束時學生核心素養(yǎng)應達到的水平。
20xx版新語文課標的學習,讓我深深認識到語文老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尤其是在新課標剛剛頒布實施的當下,加強語文老師自身的跨學科學習實踐尤為重要。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wenmizhishi/17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