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可以為企業、組織或項目提供重要的依據和參考,以支持決策和改進工作??傊?,以下調研報告范文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調研報告的寫作要點和技巧。
局黨組多次研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認真對標對表,將工作任務分解到各個股室,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由分管領導牽頭,各股室負責人抓好工作落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1、扎實推進村務公開工作。建立村委會及時更新各項政策以及財務、項目、各項救助等情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讓群眾心里敞亮,把推進村務公開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件大事來抓。
2、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指導各村修訂完善村(居)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居環境整治、掃黑除惡、信訪維穩、保護環境、開展生態環境自治管理、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節地生態安葬、厲行節約等寫入村(居)規民約。用村規民約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指導調整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成員,并切實履行職責,健全村(居)民自治制度,拓寬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3、深化“一事一辦”改革,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配合縣委組織在全縣200個村(居)建立村級“一門式”公共服務平臺,制定村級服務事項清單,對村級操作員開展培訓,打通聯系服務對象“最后一公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4、規范村(社區)證明清理治理。為貫徹落實《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省民政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改進和規范全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結合我縣實際,就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出具證明專項清理整治行動,xx縣民政局聯合6部門制定下發了《關于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的事項,并將《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第一批)》在村(社區)服務大廳、村(居)公示欄等醒目位置張貼、公布??h政府各部門也積極對照清單進行了排查清理整治,第一時間落實了該項工作。逐步建立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規范化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改變“社區萬能章”、“社區成為證明大本營”等現象。
1、自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啟動以來,我縣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堅持黨的領導,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嚴格資格審查,依法規范操作,全縣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平穩有序、風清氣正、高質高效。全縣村(社區)199個,共選舉產生村(居)委會委員846名,其中村委會委員760名、居委會委員86名。新一屆村(居)委會班子結構大幅優化,整體素質大幅提高,其中村(居)委會主任199名、副主任46名,女性委員252名(村委會202名、居委會50名),35歲及以下人數224人,大專以上學歷310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100%,全面實現了年齡、學歷“一降一升”目標和組織意圖。
2、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升基層干部基層治理能力和綜合素質。組織全縣新當選村(社區)干部參加縣委組織部和縣民政局共同舉辦的村(社區)“兩委”成員集中培訓,進一步提升新任村(社區)“兩委”干部綜合能力,全面加強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
1、高標準、高質量完成20xx年度全縣鄉鎮級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任務。一是制定《xx縣20xx年度鄉鎮級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實施方案》。二是啟動20xx年度鄉鎮邊界線聯檢,牛(田)招(攜)線、萬(崇)湖(坪)線、招(攜)金(竹)線、增(田)南(村)線、龔(坊)湖(溪)線,5條鄉鎮級行政區域界線、9個界線三交點(起止點)。
界樁及11個雙面界樁進行聯合檢查,及時上報了聯檢工作報告等成果材料。三是配合做好了撫州市贛州市宜(黃)寧(都)行政區域界線的`聯合檢查工作。
2、積極做好《江西省民政廳關于開展區劃地名深化研究年活動的通知》(x民電[20xx]23號)要求部署,我局立即邀請黨史辦、地方志辦、博物館、文化館等單位精干力量和老專家組織討論、選題、調研,最后選定中央紅軍大湖坪整編舊址、紅三軍團駐地——xx縣湖坪鄉湖坪村國寶公祠,全省首家以紅軍標語為主題的博物館。進行歷史學、古建筑學和藝術史的價值和紅色革命斗爭史的遺存、地名文化保護研究等各方面進行調研。經過一個月的調研,高質量完成了《紅旗紅標映古村——xx縣湖坪鄉湖坪村地名調研》報告。
一是完成了農村低保、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提補工作;二是按時足額發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資金;三是按時足額發放高齡(80-99歲)補貼及百歲老人長壽補貼;四是實現特困供養人員有意愿集中供養的已全部入住龍源老年公寓;五是推進低收入家庭救助幫扶試點工作。
目前,我縣有專業社工人才28人,開展社區活動110多場,服務人次7800余人,為各鄉鎮的矛盾糾紛化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激勵保障機制,充分支持志愿服務組織發展,每個鄉鎮都設有志愿服務站。今年開展的主要志愿服務活動有:防溺水巡河保安全志愿服務活動、疫苗接種宣傳活動、文明創建志愿服務活動等,為我縣的社會穩定和安全起到了促進和鞏固作用。
1、我縣于2016年成立xx縣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領導小組,20xx年7月更名為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建立了縣、鄉(鎮)、村(居)三級關愛保護隊伍,確保每個鄉鎮有一名以上兒童督導員,每個行政村(居委會)有一名兒童主任。目前,我縣鄉鎮有兒童督導員22人,村(居)兒童主任216人。在縣民政局事務服務中心增掛“xx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新建了xx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建筑面積2157,現主體工程已全部竣工,內部裝修基本完成。
2、全面落實基本生活保障。一是保障了孤兒基本生活。2013年起將符合孤兒保障條件的兒童全部納入孤兒保障,20xx年1月起,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也納入了孤兒保障。目前全縣孤兒19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25人,20xx年1月起,為15名殘疾孤兒、殘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落實了照料護理補貼每人每月1200元。二是助力了孤兒教育。2019年開始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將全日制在校大中專生孤兒納入救助范圍,現有7人享受了“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每年補助1萬元。三是加強困難兒童生活保障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保障范圍,確保符合條件的兒童全部納入保障和救助范圍。目前全縣兒童享受城市低保289人,農村低保2324人,臨時救助12人,特別救助3人,城市特困2人、農村特困5人、殘疾人生活補貼327人,護理補貼279人。
20xx年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與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存在差距,我局將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加大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力度,為xx的試點工作貢獻民政的力量。
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在市域范圍的具體實施,是國家治理的中間層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旨在突出其承上啟下、以城帶鄉的輻射作用。全會還把堅持發展“楓橋經驗”作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這兩項工作均成為當前中央高度重視的工作,且兩者緊密相關、息息相通。因此,可以“楓橋經驗”為特色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一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時代特色。
與時俱進是“楓橋經驗”不變的精神品格。進入新時代,“楓橋經驗”已經從單純的矛盾化解的經驗拓展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從政法綜治戰線的經驗拓展為貫穿社會治理各領域的經驗,從鄉村治理的經驗拓展為城鄉社區治理的經驗。以2018年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年周年暨***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紀念大會作為里程碑,“楓橋經驗”從地方經驗向中國經驗跨越。紀念大會結束后,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先后被寫入《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等黨和國家重要政策文獻。據不完全統計,習總書記先后50多次強調“楓橋經驗”,要求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梢哉f,新時代“楓橋經驗”已經從“一鎮之計”上升為“一國之策”,成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黨和國家制定政策的重要決策依據,成為了“中國之治”制度優勢的有機組成部分。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可以充分利用“楓橋經驗”的獨特優勢和品牌效應。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最大特色,是“堅持五個根本”,即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根本立場,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需要;堅持把自治、法治、德治作為根本方式,努力構建基層社會善治新體系;堅持把預測預警預防作為根本任務,努力打造矛盾風險防控新模式;堅持把基層基礎建設作為根本支撐,努力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這“堅持五個根本”高度概括了“楓橋經驗”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核心要義。
二
新時代“楓橋經驗”
新時代“楓橋經驗”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范疇,適用于社會治理的各個層級。因此,推進市域社會治理是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范疇屬性看,二者具有一致性。新時代“楓橋經驗”被界定為“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屬于社會治理的范疇,是中國特色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套社會治理方案沒有層級的限定,也適用于市域。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在市域層面的具體實施,重點針對社會治理領域,而非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所以兩者屬性基本一致,都屬于社會治理范疇。
從功能價值看,二者具有相似性?!皸鳂蚪涷灐钡暮诵墓δ苁蔷偷仡A防化解矛盾,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社會治理的最重要功能也是維護社會穩定。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包含十三個制度體系,其中第八個制度體系是社會治理體系,即“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梢?,社會治理的功能與“楓橋經驗”基本相同,都是防范化解矛盾風險。而且作為市域層面的社會治理,擁有解決社會治理中較大矛盾問題的資源和能力,能更有效地把矛盾風險化解在萌芽、控制在市域,避免矛盾向更高層級上交。
從方式方法看,二者具有同一性。無論是新“楓橋經驗”,還是市域社會治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或推進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化“四化同步”。這些方式方法是傳統社會治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的重要途徑,因此也構成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法論。
三
堅持“楓橋經驗”特色。
因此,可充分發揮新時代“楓橋經驗”五大特色,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盡早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市域特征、時代特點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
1.堅持“黨建統領”,加大市域社會治理的統籌協調。從實踐針對性來看,目前地級市的統籌能力相對較弱,相較于擁有完整立法權、系統規劃能力和強大人財物統籌能力的國家治理、省域治理,以及相較于一直保持良好聯動傳統、相對緊密推動的縣域治理、鎮域治理,市域層級處于較為尷尬的層級,其“中間層級”有時甚至變成“懸浮層級”。本次中央強調市域治理,其政策意圖就是要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統籌功能、資源和力量,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以一市一地的現代化助推省域和國家治理現代化。
2.堅持“人民主體”,突出市域社會治理的共建共享?!皸鳂蚪涷灐笔恰耙匀嗣駷橹行摹钡慕涷?,把“楓橋經驗”與市域社會治理相結合,可以使市域社會治理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目前“楓橋經驗”已經從鄉村社會治理延伸到市域社會治理,其中包含了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比鄉村治理更能集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多元化治理主體,更有利于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市域社會治理共同共體。
3.堅持“三治融合”,強調市域社會治理的綜合施策?!叭稳诤稀笔切聲r代“楓橋經驗”倡導的基本方法。在治理情境更為復雜的市域層面,恰恰需要多樣化的治理方法,以達到綜合施策的效果。為了讓“三治融合”更富有操作性、更好貫徹落實,要充分利用好地級市新獲得的立法權,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三治”的各自范圍、邊界、清單,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在推動“三治融合”中的各自職責,不斷完善市域社會善治新體系。
4.堅持“預測預防”,加強市域社會治理的源頭治理?!皸鳂蚪涷灐碧岢傲⒆阌谠?,立足于小,立足于激化前”解決矛盾。市域層級有著相對較強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能力,有著相對整合的信息功能平臺,有著相對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能夠把好源頭關、監測關、管控關,能最大限度把各類矛盾和風險防范在基層,控制在市域。
5.堅持“基層基礎”,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的重心下沉。市域社會治理的重心依然在基層。要突出基層基礎導向,從基層最小單元、最小細胞抓起,推動重心向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傾。要充分發揮市級層面的統籌協調作用,真正實現市、縣、鎮三級聯動和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環相扣,不斷夯實市域社會治理的基層基礎。要把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理念在市域治理情境中拓展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信訪不出縣,上訪不出市”,牢牢守住市域安全穩定底線,有效防止矛盾風險向上傳導、向外溢出。
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包括組織體系、制度體系、運行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以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重大風險和難點問題為突破口,著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xx建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和“重要窗口”建設添彩。
(一)健全政治安全體系。堅持把維護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深入開展反恐怖反分裂斗爭,鞏固提升路地警務融合改革、人員密集場所“四聯三防”建設、“xx”快速反應圈建設等工作。深化反邪教斗爭,扎實推進“關愛之家”規范化建設。推進全市“智慧防線”建設,提升人民防線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二)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和合化解體系。完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制度,推動社會風險防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動、重大敏感案(事)件“應評盡評”??偨Y提升推廣我市防疫維穩工作經驗。健全領導干部下訪接訪機制,實行信訪積案和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包案化解”。深化訴源治理,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調聯動,全力打造調解工作xx品牌。
(三)健全經濟金融涉穩風險綜合治理體系。建立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健全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風險回溯、打擊經濟犯罪聯席會議等機制,創新推動防控措施向前端治理延伸。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行為,深化政法機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一)深化經常性專項打擊整治。項目化推進掃黑除惡,深入開展十大行業亂象整治,出臺落實長效性、規范性的綜合防控措施。持續推進“掃黃打非”“緝槍治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專項打擊整治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重點問題掛牌整治機制,完善落實人員密集場所常態化安全防范措施,推動各類治安案件不斷下降,社會治安管控能力明顯提升。
(二)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構建城鄉統籌、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控一體的“大防控”格局。健全“精密智巡”機制,完善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基礎管理制度,實現對人、地、物、事、組織、網格等基礎要素的精準掌控。完善市級統一指揮、合成作戰、專業研判、分類打擊機制,建立跨區域、跨部門合成作戰平臺,提高對大要案、多發性案件的防范打擊能力。健全網格綜合治理體系,堅決打擊遏制各類網絡違法犯罪。
(三)深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政策舉措,健全流動人口綜合治理工作格局。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吸毒人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重點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懷幫扶體系。深入推進預防“民轉刑”全民大行動,“民轉刑”命案得到有效防范。
(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入推進“十大標志工程、百個重點項目、千個樣本點位”的“十百千”工程,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聚焦深化治理體制性機制性難題、基層基礎工作短板、影響市域安全突出問題精準施策,積極探索具有xx特色、時代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模式。不斷完善“黨建引領、全民參與,鄉村聯動、三治融合,全科網格、責任捆綁,源頭管事、就地了事”的xx版新時代楓橋經驗。到2022年,達到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要求。
(二)推進“一四一”工程。構建市級統籌、縣級實施、鄉鎮(街道)主抓的工作運作機制。加強縣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規范化建設。規范提升鄉鎮(街道)“基層治理x臺”運作管理??偨Y推廣抗擊疫情網格管理經驗做法,嚴格落實全科網格地方標準,持續深化網格責任捆綁制度,強力推進“黨建+網格”工作,健全完善專職網格員職業保障。
(三)推進“兩智融合”。一方面,依靠群眾智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完善民主協商體制,全面落實鄉鎮(街道)、城鄉社區協商,畫好“同心圓”。探索“群團+”工作模式,培育壯大一批社會治理領域的社會組織。健全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等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另一方面,突出智慧治城,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能效。加快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推廣應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協同應用系統,實施政法一體化辦案體系。推進xx市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依托城市大腦提升雪亮工程整體效能,加快推進網格地圖和標準地址庫建設,建立社會治理風險監測預測模型,提升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四)推進“三治融合”。加大“三治融合”模式建設推廣力度,推廣運用“三化十二制”“民主協商議事制度”“社區治理委員會”等社會多元參與機制,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平臺建設,推動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墾荒精神”等優秀文化資源,建成一大批“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區)。深入推進執法司法規范化,探索完善執法司法公正評價制度,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一)規范提升大平安建設機制。加強黨委對平安xx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堅持把平安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開會議,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健全風險共防、難題共破、責任共擔的部門協作“大聯動”機制。完善市縣鄉三級平安建設協調機制。堅持和完善平安建設定期通報、重點約談、掛牌整治等制度,完善常態化平安暗訪機制,加大考評結果運用,切實發揮平安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二)規范提升精準化行業監管體制。深化基層和系統平安創建工作。加強“智慧消防”建設,全面排查整治各類火災隱患。持續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整治行動,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全面摸排危險化學品全鏈條安全風險,促進多類事故持續下降。重拳整治“三無船舶”“兩船”等隱患,深入實施海上“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完善環境安全管理體制,提升技術水平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探索“全災種、大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全面落實防汛防臺搶險救災措施,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規范提升平安隊伍建設。實施以“凝心聚力工程”“戰斗堡壘工程”“雁陣領航工程”“素質提升工程”“品牌創優工程”等“五大工程”為主要載體的政法隊伍建設。推動鄉鎮(街道)黨組織配齊配強政法委員,完善司法輔助人員、警務輔助人員、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的管理制度,健全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仲裁員等法律服務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的政策,完善社會治理領域專門人才培養機制,發展平安巡防隊、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推動平安建設力量下沉到基層,進一步提高平安建設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晉城、法治晉城,按照政協晉城市委員會2020年度協商計劃安排,2020年11月—12月,由市政協副主席崔守安帶隊,社會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對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去年12月3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召開,部署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會后,我市對標一流,迅速行動,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中央、省委關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城市的決策部署,立足我市連續八年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名列全省第一,三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的優勢,提出創建試點城市目標。有關部門結合我市實際,積極申報,完成了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今年5月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市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標,緊盯治理難題,聚焦基層基礎,突出晉城特色,整合資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督導考核,形成了黨建聯片共建、矛盾聯調共治、信息聯通共享、部門聯手共創、城鄉聯動共贏的互聯共建態勢,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暨“雪亮工程”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充分體現了省委對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從進展情況看:。
一是制定了明確細化的目標體系。堅持市委統一領導,出臺了三個指導性文件:《中共晉城市委、晉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晉城市委平安晉城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2020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任務分解表》。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結合實際,認真對照各項目標任務,逐條細化工作措施,印發了工作方案,建立了目標評價體系。目前,市縣兩級已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全市平安建設考評和市委目標責任考評體系,與各級表彰獎勵、干部提拔使用、晉升晉級、文明單位創建掛鉤,以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地。今年5月20日我市召開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動員部署大會。市委書記張志川作動員講話,要求“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晉城經驗”、提供“晉城樣板”。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石云峰就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安排部署。9月11日我市組織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觀摩交流會和工作推進會,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抓好任務落實,完成工作進度。成立了市委黨校骨干教師組成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課題組,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了黨校教育。同時,還召開3次建言獻策座談會、7場“法學沙龍”。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就試點中的目標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深入研討、開展交流,提出工作建議。當前,全市目標導向明確,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二是形成了有效運轉的責任鏈條。按照市委關于試點城市創建和文明城市創建“雙輪驅動、雙創并重”的要求,我市把試點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市級統籌協調、縣級組織實施、鄉鎮(街道)強基固本的市域社會治理鏈條。根據工作需要,我市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組,在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試點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和黨建引領工作推進小組、法治工作推進小組、德治工作推進小組、自治工作推進小組、智能化工作推進小組。各縣(市、區)按照市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目前市、縣“一辦五組”工作專班都已按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要求,發揮牽頭作用,加快組織實施。為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實,建立了試點工作聯絡員報告制度和督辦制度。同時注重宣傳推動,在主流新聞媒體和“一網兩微三號”晉城政法新媒體宣傳群組開設市域社會治理專欄,反映工作進展,總結特色經驗,創造良好氛圍。
三是推出了具有特色的典型經驗。在自治方面,城區洞頭村、陵川縣小召村、沁水縣下沃泉村等,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式,廣泛開展村民議事、民情懇談等基層民主協商活動。在法治方面,積極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沁水縣龍港鎮派出所、城區白水街派出所、陽城縣鳳城鎮派出所、高平市城南派出所爭先進、創亮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陵川縣縣城老干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發揮離退休干部專業知識和經驗優勢,32年服務平安陵川建設,受到中組部表彰。沁水縣組建了以縣矛盾調解中心為龍頭、區域調委會為依托,鄉、村兩級調委會為前沿,有關調解室為補充的人民調解網絡,“司法確認”和“調援對接”機制調動了調解糾紛的主動性積極性。澤州縣川底法庭建立和事佬工作室,開展訴前調解,打造“川底模式”。在德治方面,陽城縣演禮鄉獻義村重視道德教化作用,堅持以德治村,堅守和諧之道。城區黃城社區挖掘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精髓,打造陳廷敬文化品牌,為社區治理提供精神動力。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創新開發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智能化工作平臺?!把┝凉こ獭弊咴谌∏傲?,已接入7720路一類監控視頻、4000路二、三類監控視頻,聯通了視聯網,具備省、市、縣、鄉視頻會議功能。市大數據局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的智慧政務、智慧停車等16個集成建設項目,獲2019—2020年度數字政府建設卓越實踐獎。高平市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支撐,打造出縣域社會治理“高平新樣本”。城區實行全科網格管理,劃分網格682個,為每個網格落實了每年6000元的績效補貼,提高了網格員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在心治方面,澤州縣實施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工程,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實現一般人員不脫節、重點人員不失控兩個確保,社會心理健康水平整體提高,社會治安案件連年下降。
我市在試點工作中激發了活力,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1.黨建引領有待加強。有的黨組織黨建理念和工作方式陳舊,不適應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創新意識不強;有的弱化、虛化、邊緣化,領導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工作機制不適應治理需要,街道社區和農村統籌協調能力弱,共治共建未形成常態;有的工作行政化、停滯化、務虛化傾向嚴重,創建積極性不高,內生動力不強。
2.治理主體參與不夠。政府職能部門民主決策不夠到位,依法行政仍有差距,提供的公共產品不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行業監管存在失位缺位現象,齊抓共管矛盾風險機制未形成常態;群團組織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預防違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仍需進一步拓寬,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全市1100多個社會組織整體上發育不健全,城鄉基層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專業調處類、治安維穩類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協同作用不夠明顯;青年參與缺乏支持?;鶎由鐣卫碇贫葴笥谇嗄耆找嬖鲩L的參與熱情,還沒有為青年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的空間,對青年參與社會治理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增強。相關部門對青年公益社會組織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在經費保障、業務培訓、孵化支持、聯系對接等方面缺少有效舉措;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不完善,尚未建成平行、互動、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網絡問政剛剛起步。如何有效引導各界人士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社會治理,也成為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3.多元解紛尚未形成。思想認識存在偏差。社會普遍關心、支持、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氛圍不濃,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的志愿者占人口比重較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信訪不信法”的社會心態依然存在;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各部門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定位和職責散見于各級各類文件中,糾紛解決的工作機制、程序設置及資源配置等具體規定多是基于各縣(市、區)實踐經驗的總結,針對多元糾紛化解途徑、化解流程、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等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調解工作發展不均衡。司法調解發展迅速且相對規范,行政調解較為被動且實效不強,人民調解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社會組織調解尚在探索起步中。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人民調解員絕大多數都是兼職的,整體年齡偏大,政策法律素質不高,工資待遇低,人員流失現象明顯。調解經費保障落實難,有預算無經費的情況普遍存在;人案矛盾非常突出。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73件,陽城法院人均結案276件,反映出訴前調解還有很大空間。潛在矛盾風險還很突出。我市房地產領域的違規預售和延遲交房風險、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處在集中爆發期,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信訪積案化解困難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站在更高層面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提前布局解決問題。
4.信息共享還有差距。多年來,相關部門都建有平臺,但基礎數據信息共享共用難、相互流轉難,存在“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各自為政”現象,缺乏統一規劃、聯動協作,信息平臺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如市法院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探索開展訴調對接和繁簡分流工作。市檢察院依托“12309”檢察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市公安系統正在推廣建立“立體化信息化治理防控平臺、智慧大腦、晉治安app、掌上派出所”為主的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司法系統建有統一的指揮平臺。市大數據局也建立了“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但這些平臺未執行統一標準,數據資源共享體系不完善,社會治理有關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存在困難。在網格化管理中,許多訴求和問題上報到街道或縣級指揮中心后,因為事權問題無法及時處置,而指揮中心又無法聯動相關職能部門,導致事件流轉不暢通、群眾不滿意。
5.保障機制仍需完善。在調研中,通過對社會治理組織體系、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社會治理配套設施、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指標的分析,反映最為強烈的是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最需要的是資金和人才。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的支持,遠遠不能到位。市縣兩級財政緊張,費隨事轉的經費投入機制未有效建立,用于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資金有限。市級財政2019年安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費82.8萬元,2020年安排專項經費85萬元,要完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行動計劃所列項目還有很大困難。從對社區的支持力度看,城區財政每年列專項經費,而其他縣相對較差。在社會資金投入方面,由于相關支持政策不完善,目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和農村服務嚴重不足?;鶎幼陨怼霸煅惫δ芨堑拖?。人才制約較為突出。我市注冊志愿服務組織2000余個,志愿者35萬余人,我市也為所有在職黨員頒發了《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證》。但這兩支隊伍主要是在創文中組建的,如何以常態方式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從組織和制度上進一步完善。社區和農村骨干人才隊伍選、育、管、用“成長鏈”不健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人難選、人難留問題突出。普遍面臨工作人員不足,很難抽出專人開展工作,加之薪酬待遇、職業發展所限,社會工作者青黃不接。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探索具有晉城特色、時代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子。一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錨定目標、先行先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試點建設為牽引,以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風險為著力點,以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腳點,堅持統一性與創造性相結合、試點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統一、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銜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使市域社會治理更好體現試點要求和晉城特色;二要按照市委黨建“四句話”要求,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厚植市域社會治理優勢。打破思想觀念、行政級別、行業分割籓籬,統籌兼顧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治理合力;三要以良好政治生態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環境。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零”單位創建等重點工作,不斷促進政治生態、社會生態山清水秀;四要創新黨建模式,增強市域社會治理活力。在黨建引領方面,推進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包括縣級黨群服務中心、街道社區商圈樓宇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驛站,構建“15分鐘黨建服務圈”,打通最后“一公里”,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在街道社區,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和兼職委員制。開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社會治理活動。在鄉鎮農村,推進“村村聯建、村企聯建、產業聯建、城鄉聯建”大黨建格局,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村級治理體系。
(二)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構建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一要健全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機制,完善政府社會治理考核問責機制。以人為本,解決好群眾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公平正義和發展短板等問題,集中做好基礎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為民謀劃、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牢牢抓住基層基礎這一本源,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明確鄉鎮推動社會治理具體任務,最大限度將各類社會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廣泛開展行業依法治理,加強全過程監管,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機制,重點對道路交通、勞動爭議、婚姻家庭、土地、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旅游、醫療等糾紛多發領域進行排查,及時發現不穩定風險隱患;三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推動民主協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機制,推動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廣泛動員組織群眾投身市域社會治理實踐。發揮基層社會組織的獨特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健全激勵補償機制,鼓勵社會組織積極依法參與社會治理。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展,讓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還要發揮青年日益增長的參與積極性,為他們充分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空間。發揮律師在協調解決社會矛盾、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發揮新媒體網絡人士在傳達公共意見和利益訴求、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四要堅持晉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說、大家干,開展美好社區、美好鄉村示范創建活動。及時總結、廣泛宣傳基層社會治理的做法和經驗,以示范創建帶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先行先試帶動各地普遍創新,形成爭創一流的良好氛圍。開展電視問政和網絡問政。加大群眾意見在社會治理績效考評中的權重,讓人民群眾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最終評判者。
(三)建設多元解紛平臺,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一要充分認識多元解紛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基礎性作用。廣泛宣傳多元解紛的典型案例和特點優勢,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非訴訟方式調解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提高群眾認可度;二要完善政策規定,進一步明確黨委政府、司法機關、基層組織及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糾紛化解主體的職責任務。對多元解紛的資源配置、途徑渠道、程序設置、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以及多元主體參與調解的渠道、不同調解類型的銜接配合等作出總體設計。探索引入市場化運營模式,將調解、仲裁、公證等多元解紛服務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力度。重視引入“兩代表一委員”、心理專家、社區工作者、社會志愿者等力量參與解紛工作;三要建立統一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推動地區、部門之間技術兼容、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探索提供線上咨詢、評估、調解、仲裁、訴訟等專業服務。當前應以各縣(市、區)為主體,推動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融合,建設集受理接待、協同指揮、分流轉辦、調處化解、司法確認、跟蹤督辦為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一個窗口”受理群眾提出的各類糾紛化解訴求。采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或引導政法部門、行政部門、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法律咨詢、心理服務、仲裁、鑒定、公證、評估、保險等調解主體和社會力量入駐中心。建立受理窗口與入駐部門協調對接機制,對有非訴訟方式調解意愿和可能的矛盾糾紛,依據糾紛性質分流至不同調解組織和主體予以化解。對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及時出具調解協議書,如有必要可引導當事人依法申請司法確認,提高調解協議履約率。對調解不成或不適合調解的矛盾,導入仲裁或訴訟程序,構建閉環化解流程,做到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四)注重科技創新支撐,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快速推進。一要有效運用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把智能化建設上升為重要的治理方式,為市域社會治理提供新的工具;二要積極推進市域信息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增強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科學性、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和公共服務的便捷性。依托全市統一的“一云”“一網”“一中心”整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突出在線政務服務、智能便民服務、智能決策指揮、智能政務辦公等重點應用,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門戶網站、移動app,推動實現“網上辦”“掌中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大數據應用獲得感和幸福感。鞏固“雪亮工程”領先優勢,加強指揮機制、綜合平臺和基層網絡建設,統一調配市縣兩級軟硬件資源,實現數據共享;三要發揮我市大數據優勢,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在風險防控前置化、矛盾預警智能化、專業服務精細化上出成果。運用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廣泛匯聚社情、警情、案情、輿情,發掘和完善新的指標和評價體系,提高網絡安全態勢感知、事件分析、追蹤溯源能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五)加強資金人才保障,確保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任務落實落地。一要以“財政支撐+社會挖潛”強化社區、農村治理資金保障。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工作的要求,將基層組織活動和公共服務運行經費、社區工作者基本報酬、人民調解經費、社會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資金補助、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支持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基層開展社會治理的資金。積極發展根植社區、農村的社會企業,補充資金來源;二要以注冊志愿者和進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為依托,組織開展各種社會治理志愿活動。同時發揮新社會組織人員、流動人口、新媒體從業人員等參與社會治理;三要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培育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強對城鄉社區工作者和網格管理員隊伍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職業保障、表彰獎勵,有效激發工作積極性;四要堅持統籌推進,重點攻堅。將創建工作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在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中破難題、開新局、創特色,全力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在新賽道上開創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創造良好環境。
區委平安王益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今年以來,我單位能認真貫徹省委關于建設平安陜西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區委工作要求,積極抓好平安創建工作,根據《銅川市王益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2)》的文件精神,組織部高度重視,立足組織部門實際,迅速成立區委組織部平安王益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實施方案》,夯實措施,多點發力,有效維護全區政治社會穩定,現將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揮職能作用。一是率先完成鎮(街道)政法委員配備工作。按照中共陜西省委政法委員會《關于推動落實全省鄉鎮(街道)黨組織配備政法委員的工作意見》文件精神,王益區迅速開展1鎮、6街道政法委員配備工作,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由各鎮(街道)黨委副書記兼任政法委員,負責本轄區政法及綜治維穩工作,此項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將綜治維穩作為干部考察的重要考量標準。在干部醞釀時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把選人用人關口,堅持把“對黨忠誠”作為領導干部第一政治品質來要求,將“干凈干事”作為干部立身之本、創業之基,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建立綜治工作領導責任追究制和“一票否決”制,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綜治各項舉措落實不力,導致群體性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堅決做到“一票否決”。同時,按照《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的要求,在職級晉升考察環節征求紀檢監察機關意見的同時核查信訪舉報,對發現有問題沒有查清的,不得晉升職級,有效防止“帶病提拔”。三是納入目標年度考核體系。區考核辦已將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考評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年度任務兩項指標納入2020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
(二)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強化保障落實。按照《關于印發銅川市加強社區基礎和服務保障實施細則的通知》要求,落實每個社區每年1.5萬元黨建工作經費,嚴格執行經費支出審批和標準,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主導作用,防止黨建工作經費“不亂用”,用得其所。二是全面推行網格黨小組建設。充分借鑒紅旗社區經驗,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網格黨小組建設工作的通知》(銅王組發〔2020〕49號),在全區推進“黨建網格”建設,以現有社區網格為基礎,依托轄區單位、居民小區、商務樓宇、社會組織等,以單建或共建形式,在每個網格中建立黨小組。將20個社區劃分為261個責任網格,形成了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黨小組為主體、網格黨員為支撐的三級網格組織管理體系,并將黨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務代辦、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網格,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區20個社區261個網格,單建網格黨小組77個,聯建53個,轄區單位在職黨員、社會組織黨員和黨員志愿者等共1400余名參與社區網格服務。
三是全面實行“兼職委員”。聚焦破解城市基層黨建統籌協調難、資源整合難、工作推進難的問題,在全區推行駐區單位負責人擔任社區“兼職委員制”,通過簽訂共建協議、交叉任職、人才結對培養等加強組織共建,通過共同開展活動、加強黨員教育等推進活動共聯,通過整合盤活信息、陣地、文化、服務等實現資源共享,構建黨員“一方隸屬、多重管理”的黨建共同體,做到組織融入、工作融入、感情融入,真正變“兩家人”為“一家親”。目前,全區已有48家駐區單位到社區擔任兼職委員,共同研討黨建、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重大事項。
(三)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增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
一是持續抓好社會組織黨員隊伍發展。緊緊圍繞“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工作方針,在年初制定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重點任務,細化任務目標,層層壓實責任,扎實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不斷壯大社會組織黨員隊伍。二是積極引導社會組織人士、黨員參加各類黨建主題活動。堅持以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雙提升、雙融入、雙服務”為抓手,扎實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年活動,在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的同時,開展“黨建指導員選派”、“黨員微課”、“評星晉級、爭創雙強”和“黨建引領強堡壘、爭當先鋒作表率”書記講堂競賽等主題活動8次。三是制定社會組織黨組織“梯形進階”動態考核管理制度。以“梯形進階”分級管理制度為著力點,按照黨組織制度建設、主題活動開展、黨員隊伍發展、黨組織作用發揮、典型培樹等重點內容,對每個星級黨組織實施梯形動態分級管理,切實抓實抓細黨組織各項工作,使每項工作看得見、推進穩、有成效。
(四)持續深化“六聯六送六必看”行動。充分發揮老干部作用。為保障全區離退休老干部“學有組織、樂有場所、養有保障、為有平臺”,區委老干局在全區離退休干部中持續深化“六聯六送六必看”行動,以社區資源為依托,在云夢堤社區開展“四就近”服務試點工作,成立離退休支部及老年大學分校,為離退休老干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照顧、就近發揮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積極引導離退休老干部自覺自愿為平安建設獻計獻策,引導參加居住地所在的社區(村)、周邊小區的平安建設義務宣傳服務,切實有效提升全社會的平安建設參與率、滿意率、知曉率。
全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保障機制落實還不到位。目前,全區20個社區都根據網格分布和各自工作實際建立了網格黨小組,但在落實保障黨小組活動經費和陣地建設方面還不到位。二是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工作成效不明顯。各街道在推進此項工作中缺乏思路,可復制、可借鑒的辦法不多,黨建聯席會議質效不高,兼職委員推行不力,共駐共建活動缺乏載體,雙向融入互動格局未有效形成。
一是全面發揮好網格黨組織作用。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織密為民服務網絡,延伸黨建工作觸角,真正變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網兜。同時,推進智慧化體系建設,切實整合現有信息化服務平臺,打通壁壘,讓管理服務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真正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二是大力推動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工作。針對聯建共享機制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落實好社區“兼職委員”制,完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深化與駐區單位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做、活動共聯,著力構建融入式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是加強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著眼明年換屆,加強社區“兩委”班子研判,培養接班人,為提升“紅旗經驗”提供人才保證。著力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結合示范點打造同步推進講解員隊伍建設,為全面提升“紅旗經驗”注入生機和活力。
四是強化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強化對社會組織黨員群眾的宣傳教育,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好“三會一課”制度,不斷優化黨建工作環境。扎實開展“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培育黨建工作示范點,通過示范點的帶動效應,以點帶面,促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了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現實,強調了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準了城市的復雜性、異質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市域社會治理的核心命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有生活、有品位、穩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年來,xx市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年年初市委印發《關于實行“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市“x號改革創新工程”強力推動,逐步形成“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套體制機制迅速響應、持續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礎工作;關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安全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發起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基礎上推出諸多志愿服務品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共有xxxx支志愿團隊的xxxxxx名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管控、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工作中,等等。但是,與全國的基本情況一樣,xx市的市域社會治理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待提升。
城市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質、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既面臨全球化的總體競爭,又面臨本區域的復雜性,一定要處理好“系統化治理與單項問題解決的關系”“政治邏輯、市場邏輯與生活邏輯的關系”“黨建引領與社會建構的關系”“城市整體與局部的權責關系”“政治、德治、法治、x與智治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鏈接未來。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頂層設計,建成現代化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認識不足。要確定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與機制,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勢能,建構符合直轄市特質的統領全局的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形成總體改革的浩大聲勢,發揮總體推進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確立市域社會治理的戰略路線,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直轄市立法權優勢,改革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深入總結、宣傳和推廣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鼓勵全市各領域、基層進行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補齊社會治理的“社會短板”?!包h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的總模型。從現實來看,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域社會治理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一核、兩化、三步走”的路線,其中,“一核”是黨的領導為核心,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統籌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兩化”是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政治化和社會化,特別是將黨的建設與社會建設充分融合起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維持基層秩序,第二步是引導社會、培育社會、撬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最終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黨建引領下做好對社會力量的“賦權增能”。近年來,xx市在社會組織培育方面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社會組織的數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氣,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能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申請服務專項的范圍,對準居民需求,撬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第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分類確權”,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不清,各個部門散兵作戰,諸多權責分散而缺乏整合。據統計,城市治理至少由九類部門牽頭:政法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部門、住建部門、愛衛辦、城管部門、食安辦等,分別牽頭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和小區治理、園林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等等。單就社區治理一項工作,就有四十多個黨政群部門與之有關。如果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則不利于總體落實社會治理的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要求,市域社會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會治理的黨政群部門權責,根據不同層級的特點分類確權,明確市級、區級、街鎮三個層面的“有差異的”職能,推動基層“屬地責任”轉向“有限責任”,嚴格執行“權責清單”。推動政府與基層社會(社區)的權責體系改革,街道(鄉鎮)轉向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主責,統一調度、安排行政執法力量,探索上級部門在區市一把手委托下“聯合檢查”“聯合考核”,避免多頭領導、職責交叉。推出并嚴格執行“社區準入制”,為社區減負,使基層工作聚焦社會治理。
第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治理。城市之治最終要落地于社區,而社區之治往往要落腳于小區。不同的小區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利益訴求,一套止步于社區層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對情況復雜的小區,社會治理重心勢必下移至最微觀的治理單元,以小區治理為重心撬動整體社會治理改革,推進小區分類治理。與此同時,要破除過度的行政依賴和市場依賴,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邏輯、全能主義,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更多地推廣項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第五,動態掌握“國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是抓準國家與社會的“兩維需求”,在此基礎上把脈問題,提出科學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忙于事務性工作,對市民就業、居住、安全、環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無意識、缺乏認知,一些決策和行政過程存在“代理主義”,因而在治理過程中失焦、失聰、失效,做無用功。要真正理解“堅持人民性”的意義,將政治話語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人民性統領社會治理,通過大調研、大數據等技術動態、精準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會治理的供需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供需平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了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現實,強調了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準了城市的復雜性、異質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市域社會治理的核心命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有生活、有品位、穩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年來,xx市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年年初市委印發《關于實行“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市“x號改革創新工程”強力推動,逐步形成“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套體制機制迅速響應、持續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礎工作;關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安全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發起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基礎上推出諸多志愿服務品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共有xxxx支志愿團隊的xxxxxx名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管控、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工作中,等等。但是,與全國的基本情況一樣,xx市的市域社會治理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待提升。
城市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質、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既面臨全球化的總體競爭,又面臨本區域的復雜性,一定要處理好“系統化治理與單項問題解決的關系”“政治邏輯、市場邏輯與生活邏輯的關系”“黨建引領與社會建構的關系”“城市整體與局部的權責關系”“政治、德治、法治、x與智治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鏈接未來。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頂層設計,建成現代化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認識不足。要確定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與機制,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勢能,建構符合直轄市特質的統領全局的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形成總體改革的浩大聲勢,發揮總體推進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確立市域社會治理的戰略路線,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直轄市立法權優勢,改革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深入總結、宣傳和推廣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鼓勵全市各領域、基層進行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補齊社會治理的“社會短板”?!包h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的總模型。從現實來看,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域社會治理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一核、兩化、三步走”的路線,其中,“一核”是黨的領導為核心,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統籌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兩化”是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政治化和社會化,特別是將黨的建設與社會建設充分融合起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維持基層秩序,第二步是引導社會、培育社會、撬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最終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黨建引領下做好對社會力量的“賦權增能”。近年來,xx市在社會組織培育方面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社會組織的數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氣,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能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申請服務專項的范圍,對準居民需求,撬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第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分類確權”,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不清,各個部門散兵作戰,諸多權責分散而缺乏整合。據統計,城市治理至少由九類部門牽頭:政法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部門、住建部門、愛衛辦、城管部門、食安辦等,分別牽頭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和小區治理、園林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等等。單就社區治理一項工作,就有四十多個黨政群部門與之有關。如果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則不利于總體落實社會治理的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要求,市域社會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會治理的黨政群部門權責,根據不同層級的特點分類確權,明確市級、區級、街鎮三個層面的“有差異的”職能,推動基層“屬地責任”轉向“有限責任”,嚴格執行“權責清單”。推動政府與基層社會(社區)的權責體系改革,街道(鄉鎮)轉向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主責,統一調度、安排行政執法力量,探索上級部門在區市一把手委托下“聯合檢查”“聯合考核”,避免多頭領導、職責交叉。推出并嚴格執行“社區準入制”,為社區減負,使基層工作聚焦社會治理。
第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治理。城市之治最終要落地于社區,而社區之治往往要落腳于小區。不同的小區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利益訴求,一套止步于社區層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對情況復雜的小區,社會治理重心勢必下移至最微觀的治理單元,以小區治理為重心撬動整體社會治理改革,推進小區分類治理。與此同時,要破除過度的行政依賴和市場依賴,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邏輯、全能主義,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更多地推廣項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第五,動態掌握“國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是抓準國家與社會的“兩維需求”,在此基礎上把脈問題,提出科學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忙于事務性工作,對市民就業、居住、安全、環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無意識、缺乏認知,一些決策和行政過程存在“代理主義”,因而在治理過程中失焦、失聰、失效,做無用功。要真正理解“堅持人民性”的意義,將政治話語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人民性統領社會治理,通過大調研、大數據等技術動態、精準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會治理的供需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供需平衡”。
通過這些年來的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我認為穩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其它工作都無從談起。中央明確提出“抓發展是政績,抓穩定也是政績”,賓縣歷屆黨委政府一致認為:抓不好穩定工作,是對黨、對事業不負責任,也是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只有抓好穩定工作,才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才能做到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認識,**鎮把維護穩定作為鎮黨委、鎮政府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針對新時期穩定工作既要有效解決群眾的現實困難,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還要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實際,針對過去穩定工作條塊分割、各自為戰、成效不明顯的弊端,我們堅持用改革的思路、系統的辦法,全面推進穩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幾點做法及建議:
今后,我們應本著“服務居民、凝聚人心、強基固本、加快發展”的宗旨,按照“休閑有去處、活動有場所、愁事能解、難事能幫”的原則,以便民、為民、富民、安民為目標,大膽改革城鎮管理體制,經過反復調研,并廣辟籌資渠道,新成立了功能齊全的成了社會事務服務管理中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和群眾組織的作用,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使社區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新型社區。在政府職能向社區延伸上,本著“小社區,大服務”的思路,組織民政、勞動、公安、計生等職能部門進駐社區,開展扶貧濟困、就業安置、民事調解、醫療保健、政策咨詢等便民利民活動,使部門工作重心下移,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和作風轉變。黨組織覆蓋社區,政府職能延伸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體系配套社區,使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距離拉近了,群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解決的速度快了,從而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形成了“不進大院進小院,不找政府找社區”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逐步使社區成為教育群眾的前沿陣地。一方面,依托中小學校的場地和人員優勢,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教育居民、服務居民,提高了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發揮社區文化陣地作用,組建晨練隊、秧歌隊、合唱隊、詩歌協會、書畫協會等文體團體,這樣既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又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三是成立扶危濟困的基礎平臺。在完善社區文教、便民、治安、救助、就業、衛生、環境、法律八大服務體系基礎上,廣辟門路開展了以黨員干部就業指導“一助一”、在職黨員扶貧解困“一幫一”、先進分子志愿助殘“一聯一”、居民百姓善待老人“一贈一”、單位便民利民“一對一”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使群眾在生活中感受黨的溫暖和關懷。
我們積極改革信訪工作體制,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努力構筑信訪工作大格局。針對**鎮因哈東新城建設信訪量大,矛盾突出的現狀。堅持“兩條線”、“三個依靠”的工作機制努力化解、減少社會矛盾?!皟蓷l線”即:一條是遺留問題及政府自身的社會矛盾;一條是新城建設維穩?!叭齻€依靠”即依靠新城建設指揮部,化解一切可以化解的矛盾;依靠各村各單位排查化解轄區社會矛盾;依靠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化解社區內各類矛盾。組建新城建設信訪維穩工作專項工作組,集中解決各類新城建設中引發的各類矛盾。政府自身實行案件集中與分類相結合的矛盾調處工作機制,設立信訪接待室,案件集中受理,按職責分到各對應相關負責人,建立包案制度,一包到底,限期將案件處理情況匯總到信訪接待室。努力創造小案不出村(社區),要案不出鎮,大案不出縣的工作局面。過去信訪部門人員不夠、經費不足、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不僅無法應對日益嚴峻的信訪形勢,而且很難協調處理各類信訪問題,導致信訪工作陷入被動。針對這一狀況,我們抽調精兵強將充實信訪力量,集中解決信訪問題,全力應對信訪高發勢頭。二是實施“六聯責任單”,強化責任落實。責任不落實、落不實,是信訪問題久拖不決、小事拖大的主要癥結所在。我們今后是否能夠實行信訪“六聯責任單”,對一些重大信訪問題和復雜疑難問題,由縣信訪辦代縣信訪領導小組下達一式份的群眾信訪問題處理通知單,分送發案部門主管縣領導份,信訪人份,縣委辦、政府辦、縣委組織部各份,信訪辦備存份,鎮領導通知單附信訪人反映問題原件,信訪人通知單附主管鎮領導、發案部門負責人聯系方式。以此來推動信訪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我們應把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作為穩定工作的重點之一,堅持以“平安創建”為統領,狠抓了各項基礎性工作。一是以社區為基礎,完善城鎮治安防控網絡。按照干部出機關、警務進社區、巡防上街面、聯防成網絡的思路,全力做到警力下沉,警務前移,構建社區警務體系;按照專群結合、群眾為主的要求,在社區建立了專職治安員為主體的群防群治體系;按照抓薄弱、抓盲區的要求,在縣城出城口建立功能完備的警務工作站治安卡點,構建了城鄉共防體系。從而形成了廣覆蓋、全天候、立體化的防控格局。
。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的堅強領導下,中心管委會深入推進市域社會現代化治理工作,在推進鄉鎮賦權賦能,強化鄉鎮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上取得一定成果?,F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是穩步推進鄉鎮賦權工作。做好事項下放,按照省市要求,依法將97項賦予首批縣級審批服務執法權限賦予到鄉鎮。做好業務培訓,2月23日,組織11個鄉鎮以及20個有關縣直單位分管領導,召開賦權工作推進會,要求各部門加大與鄉鎮的對接力度,做好賦權事項的.業務培訓工作,確保鄉鎮接得住、做得好。
二是健全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全面推進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建設。全縣92個村(社區)均建設好了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實現全覆蓋,切實補齊了基層服務短板。
三是延伸“一窗式”綜合服務平臺。20xx年6月,全縣11個鄉鎮“一窗式”綜合服務平臺已全部部署完成,評價器、高拍儀等服務設備全部配備到位,實現“一窗受理”。
四是開展“全市通辦”改革。在吉安市“一窗式”綜合服務平臺開發“全市通辦”系統,打通縣鄉辦事渠道。目前,已將住院費用報銷、社會保險費繳納、異地就醫備案等56項服務事項已部署到“全市通辦”系統,下沉至鄉鎮辦理,實現市縣鄉三級聯辦。
五是探索政務服務事項前置到村。加強基礎建設,強化村便民服務陣地建設,提升軟件網絡環境和硬件基礎設施。目前,馬埠鎮已將第一批醫保繳費、門診特殊慢性病申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參保等19項高頻民生事項前置到各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辦理,切實解決邊遠村居群眾辦事難點。
鄉鎮政務服務能力還有欠缺。部分鄉鎮辦事大廳服務能力需加強,群眾辦事體驗度不高。
全面推進鄉鎮便民服務中心三化建設彌補基層服務短板。加強辦事流程一體化建設,規范鄉鎮政務服務中心事項進駐工作,強化鄉鎮賦權事項落地,統一制定賦權事項辦事流程。建設一流工作隊伍,積極開展對基層政務服務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和交流,強化工作指導,確保做到政策熟悉,業務高效有序辦理,不斷提升鄉鎮公共服務職能。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
xx省xx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省委提出的“建設和諧xx”目標,深化平安建設,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奮力打造社會治理強市,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xx。
一、強化系統理念,健全社會治理體制。
高效、現代化的社會治理需要健全、順暢、管用的治理機制,必須強化黨建引領、清晰治理權責、凝聚各方合力。
政治引領要更強。xx市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出臺若干貫徹措施,推動黨的全面領導、絕對領導落到實處。完善市縣鄉三級黨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定期議事、督導、考評等運行制度,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
治理權責要更清。建立市縣政府每年列出社會治理目標計劃制度,將工作任務清單化、項目化。建立規范的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事項清單,完善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制度,加強鄉鎮(街道)與縣直部門協調配合,擰緊壓實屬地主體責任、部門牽頭主管責任和配合責任。制定新形勢下深化涉穩問題分類歸口處置機制,從制度層面破解地方和部門責任不明、職責不清的問題。
社會協同要更優。發揮群團組織助推作用,建立完善市域、縣域內黨領導社會組織制度,加大對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的支持。完善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運行機制,聯建“一站式”矛盾多元化解、網格化管理服務等工作平臺,整合平安志愿者聯合會、社會公益組織協會等社會組織,實現市縣兩級綜治中心“組團式”運行服務。
公眾參與要更廣。建立動員群眾廣泛參與社會治理的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等制度,推行“群眾糾紛群眾解、群眾矛盾群眾調、群眾事務群眾商”機制,讓群眾參與到事關切身利益的問題決策中。大力創新網上群眾工作機制,搭建互動靈活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鼓勵群眾及時反映自身訴求、報送身邊隱患、表達監督意見。
二、強化底線思維,防范化解社會風險。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市域社會面臨的各類風險挑戰不斷增加,安全穩定形勢嚴峻復雜,必須樹牢底線思維,將各類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在市域。
提升防范政治安全風險水平。xx市落實市域內各級黨委(黨組)相關責任,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各類滲透破壞活動。健全完善重大活動、重要節點等時期安保維穩機制,強化風險研判預警。加強市縣兩級反恐怖機構力量建設,強化重點目標分類分級管理,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市縣兩級黨委定期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健全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追究機制,防范意識形態領域安全風險。密切關注新技術和新業態,防范相關風險向經濟社會運行和政治安全領域傳導。
提升防范社會治安風險水平。抓好反有組織犯罪法實施和宣傳,推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走深走實。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社會面防控,強化警務與網格管理聯動、聯防。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領域的突出違法犯罪,縱深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守護人民群眾“錢袋子”安全。
提升防范社會矛盾風險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列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一級指標,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高標準、全覆蓋打造縣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只跑一地”化解矛盾糾紛。健全矛盾糾紛分類歸口處置機制,解決好涉眾型經濟案件、涉房地產等領域和特定利益群體的信訪維穩問題。
提升防范公共安全風險水平。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完善改進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機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建立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任務清單,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推進學校、幼兒園、醫院、超市等公共場所安全防控和隱患治理,防范化解道路交通、消防、突發自然災害等領域公共安全風險隱患。
提升防范網絡安全風險水平。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清理網絡違法違規信息。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弘揚社會正能量,處理重大敏感事案件時,做好依法處理、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工作,嚴防網絡負面輿情發生。
三、強化實效導向,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基層安則天下安,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必須堅持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夯實基層基礎。
基層社會治理要有法度。xx市開展法治鄉鎮(街道)創建活動,選優配強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司法所長等基層政法骨干隊伍,提升基層政府依法決策、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落實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制度,監督基層政法單位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建設,抓實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推動基層綜治中心深入融合專業性力量,集成調解、仲裁、訴訟、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功能,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基層社會治理要有溫度。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本地主流媒體特別是網絡新媒體主陣地作用,講好新時代社會治理故事。設立專項資金,定期表彰見義勇為英雄模范,規范完善見義勇為及時評先表彰獎勵機制。聚焦農民建房、鄰里糾紛調解等“關鍵小事”,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以干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安全指數。在全社會倡導共建共治共享“大平安”的理念,維護公序良俗。
基層社會治理要有深度。加強村(社區)組織規范化建設,落實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資格聯審機制,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按照“權隨事走、費隨事移”原則,建立村(社區)權責事項清單,規范村(社區)公共服務和代辦政務事項。健全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經常性入戶走訪機制,提升村(社區)組織、動員、服務群眾能力水平。優化網格化服務管理,配強網格力量,推動城區網格員定人、定崗、定責專職化,并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推動社會治理走深走實。加強智慧治理建設,突出數字賦能,推動數據整合共享,打造一體化社會治理智能化綜合平臺,以便捷、高效、精準的數字治理,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認真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的總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激發社會活力與推進智能化建設雙輪驅動,不斷加強和完善社會矛盾預防化解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堅持黨政主導。將社會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工作重點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深改組會議每年定期聽取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的工作匯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定期針對社會治理熱點、難點、亮點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幫助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升級。
二是抓好統籌結合。注重將國家治理的大政方針、制度安排、決策部署和市域社會治理相結合,注重將社會治理工作與平安創建、文明創建、精準扶貧、“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設等中心工作相結合。
三是注重改革創新。市委、市政府相繼研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應用的實施意見等四個文件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各項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推動社會治理的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創新。
一是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蕪湖市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市綜治委專門召開了現場推進會,推動建立各類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重大不穩定問題清單制度,使大量社會穩定風險得到有效預防、大量矛盾糾紛得到源頭化解。健全多元主體參與平臺,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調處服務。近三年來,全市各級各類調解組織年均調解矛盾糾紛約4.5萬件,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二是積極培育推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新成立反邪教、禁毒、心理危機干預、平安信使群防群治志愿者、物業糾紛調處、**人員未成年子女關愛等6家公益性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兩辦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社會組織積極有序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見》,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化解矛盾糾紛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堅持把加強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作為平安建設的源頭性、基礎性工作來抓,定期組織心理專家、村居干部、公安民警等對等重點人員開展全面深入篩查和心理風險評估,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電視專欄、微信公眾號,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心理氛圍,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防范治安風險。
一是推進社會治安基礎大數據建設。依托綜治組織統籌協調的職能優勢,堅決打破各部門信息壁壘,持續推進基礎大數據建設應用。全面整合現有的云計算平臺、綜治“9+x”平臺、網格化平臺等各類政法綜治維穩專業數據資源,構建扁平化、實戰化、專業化的智能分析平臺。
二是加快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數據聯網應用,全市已建成各類視頻監控探頭近10萬個,基本實現對交通要道、重點地區、復雜場所、居民聚居區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全覆蓋。
三是有效管控公共安全風險。推進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建設,開展危險場所遠程監控預警系統應用。建立加強熱點區域人流量監測機制,依托全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加強對重要時段熱點區域人流量監測,有效預防了擁擠踩踏等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
四是推進政法綜治業務智能化應用。我市政法機關不斷探索人工智能輔助司法實踐。審判機關運用語音識別技術,實現庭審語音自動轉寫,庭審筆錄完整度達95%,庭審時間縮短20%;檢察機關通過語音多媒體示證系統,實現示證材料靈活展示、示證過程全程留痕;公安機關在全國首創綜合運用識別、聲紋和指紋“三合一”技術,探索“實名實人身份認證”項目建設,加快實現“全程數據跑,居民一趟不跑”。
一是推進四級綜治中心國標化建設。按照國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有效整合資源建立綜治中心,與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實行一體化運作,建立網格化巡查、報告、解決、督查的閉環運行體系。完善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平安建設聯創等工作機制,讓基層綜治中心成為政府治理社會、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
二是開展社會治安群防群治工作。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強全市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見》,通過完善舉報獎勵等激勵機制,有效將城鄉群眾發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平安建設工作中,全市共建立各類社會治安輔助力量3.4萬人。
三是積極構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以政治為統領,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把基層黨建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以自治為基礎,把基層事務的決策權交給群眾。以法治為保障,發揮警官、法官、檢察官、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作用,以德治為引領,促進形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以智治為支撐,不斷拓展網上公共服務領域和內容,讓群眾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
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承上啟下的一環,是統籌城市與鄉村治理的關鍵。黨建引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事業的鮮明特征和最大優勢,是統籌解決市域社會治理問題的重要政治保障與組織依托。**區圍繞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方面,進行了豐富的基層創新,形成了一些重要經驗,亟待認真總結、深入剖析,為形成更加成熟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制度提供基礎支撐。
1.政治引領具體化。**區堅持把講政治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第一要求,建立基層黨建責任清單,推動黨建工作重心向社會治理領域轉移。常態化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發揮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組織群眾表率作用,解決各類矛盾問題,加強了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群眾凝聚力和號召力。
2.組織引領網格化。加強“網格化黨建”工作,“點、線、片、面”結合,科學布局網格,織密基層黨組織體系,實現黨建網格全域覆蓋。將人、物、地、事、情、組織全部納入網格管理,確保發現問題在網格、服務群眾在網格、化解矛盾在網格。抓好社區“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打造“紅色黨建聯盟”,實現區域黨建+治理的協同。創新“掌上云社區”把網絡空間變成黨的工作空間。
3.機制引領系統化。**區創新基層黨組織引領治理模式,探索“紅色物業”與“三社聯動”的結合,形成黨組織主導,以居民骨干為主,物業公司、社會組織和業委會共同參與的“五方共治”工作格局。依托網格治理精準化、智能化優勢,及時發現、上報、處理問題,突出“早、快、實”,及時就地化解矛盾。提高基層各級黨委政府和主要負責人綜合考核中基層社會治理指標的權重,將群眾滿意作為主要衡量標準。
4.能力引領精準化。**區實施“頭雁強翼”工程,選拔大批優秀干部到基層任職,把產業帶頭人、創業精英等積極分子,放到一線黨組織重要崗位鍛煉培養。將應急管理、矛盾化解等能力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重點培訓內容,精準提升專業能力。建立掌上云社區培訓平臺,運用區塊鏈積分制,激勵培訓學習的積極性。
1.對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認識有待提高。有些地方尤其是基層黨組織缺少發揮黨組織政治引導作用的意識,或完全放手讓其他治理主體“自由發揮”,導致部分基層社會治理失序,或缺乏多元治理思維,唱“獨角戲”,致使基層社會治理缺少生機。
基層各領域、各部門黨組織融合共建力度不夠,資源與力量分割的問題仍然沒有根本解決;
“互聯網+黨建”還存在技術瓶頸,信息化平臺整合能力不足。
3.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機制有待創新。黨組織領導多元參與、多元共治機制尚不成熟;
一些黨組織柔性引導渠道不暢通,參與矛盾化解、利益協調等深層問題的長效機制欠缺。
一些黨員干部尤其是農村黨員能力素質不夠高;
網格黨建工作人員對治理新模式新技術的適應能力不夠強。
(一)轉變思維,科學把握黨建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的內涵。辯證認識黨建與社會治理的關系,對方向性領域加以引領,準確把握和調整黨建對社會治理引領的“度”。完善黨建引領下的“三事分流”制度,區分大事、小事和私事,有效引導政府部門協同解決轄區“大事”,引導轄區社會力量參與共治解決“小事”,引導基層群眾自治解決“私事”,實現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的良性互動。
(二)強化共建,夯實市域社會治理的組織基礎。建立區縣黨組織管總、街道黨工委牽頭、社區(村)黨組織執行、網格黨組織“微操作”的四級聯動組織機構。依托網格化黨建,實現各部門黨組織干部職工的交叉任職,建立常態化信息交流和人員互動機制。進一步織密網格化黨建中的“網”,既要注重實體空間的網格化治理,也要探索虛擬空間的網格化治理,把黨組織觸角充分延伸到社會末梢神經。全面推行建設基層“大黨工委”,建設“紅色黨建聯盟”,逐步形成區域化黨建聯盟圈、協同圈、朋友圈。
(三)加強共治,實現黨建與市域社會治理的有效融合。賦予網格化綜合治理服務中心部分財權、人權、事權,增強網格化黨組織對社會治理的領導和服務能力。打造涵蓋基層社會治理各領域、各層級的綜合性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依法有序推動人口、住房、就業等數據端口與綜合信息平臺的對接。優化線上線下雙網融合模式,探索以政府購買方式,將部分社會治理業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擔,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利益驅動機制。
(四)實現共享,全面激發市域社會治理活力。推動各類組織和機構的黨建融合發展,充分發掘和引導基層各類組織中的精英、專業人員等人才,為提升公共治理能力和水平獻智獻力。建立各類組織的“契約合作”機制,強化責任共擔、資源整合、利益共享。拓展“網格化黨建+治理”范圍和領域,形成教育聯管、治安聯防、群眾互助、環境聯治、文明聯創等大治理、大服務、大共享格局。
(五)加強人才和科技支撐,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抓關鍵少數,重點培養一批黨性強、業務精的基層黨組織書記。拓展引才渠道,內育外引,打造具備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本領的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選優配備基層黨組織黨建專職人員,在編制和崗位設置上形成制度化安排。加強網格長和網格員隊伍建設,將其工資交由社區考核發放,擇優者選拔為社區干部,拓寬上升渠道。引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基層干部科技支撐智能治理的培訓。
近年來,安徽省蕪湖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的總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激發社會活力與推進智能化建設雙輪驅動,不斷加強和完善社會矛盾預防化解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堅持黨政主導。將社會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工作重點和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深改組會議每年定期聽取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的工作匯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定期針對社會治理熱點、難點、亮點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幫助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升級。
二是抓好統籌結合。注重將國家治理的大政方針、制度安排、決策部署和市域社會治理相結合,注重將社會治理工作與平安創建、文明創建、精準扶貧、“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設等中心工作相結合。
三是注重改革創新。市委、市政府相繼研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應用的實施意見等四個文件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各項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推動社會治理的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式方法創新。
一是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蕪湖市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市綜治委專門召開了現場推進會,推動建立各類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重大不穩定問題清單制度,使大量社會穩定風險得到有效預防、大量矛盾糾紛得到源頭化解。健全多元主體參與平臺,為群眾提供“一站式”調處服務。近三年來,全市各級各類調解組織年均調解矛盾糾紛約4.5萬件,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二是積極培育推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新成立反邪教、禁毒、心理危機干預、平安信使群防群治志愿者、物業糾紛調處、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關愛等6家公益性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兩辦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社會組織積極有序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見》,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化解矛盾糾紛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堅持把加強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作為平安建設的源頭性、基礎性工作來抓,定期組織心理專家、村居干部、公安民警等對等重點人員開展全面深入篩查和心理風險評估,開通心理援助熱線、電視專欄、微信公眾號,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心理氛圍,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防范治安風險。
一是推進社會治安基礎大數據建設。依托綜治組織統籌協調的職能優勢,堅決打破各部門信息壁壘,持續推進基礎大數據建設應用。全面整合現有的云計算平臺、綜治“9+x”平臺、網格化平臺等各類政法綜治維穩專業數據資源,構建扁平化、實戰化、專業化的智能分析平臺。
二是加快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數據聯網應用,全市已建成各類視頻監控探頭近10萬個,基本實現對交通要道、重點地區、復雜場所、居民聚居區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全覆蓋。
三是有效管控公共安全風險。推進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建設,開展危險場所遠程監控預警系統應用。建立加強熱點區域人流量監測機制,依托全市智慧城市管理指揮平臺,加強對重要時段熱點區域人流量監測,有效預防了擁擠踩踏等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
四是推進政法綜治業務智能化應用。我市政法機關不斷探索人工智能輔助司法實踐。審判機關運用語音識別技術,實現庭審語音自動轉寫,庭審筆錄完整度達95%,庭審時間縮短20%;檢察機關通過語音多媒體示證系統,實現示證材料靈活展示、示證過程全程留痕;公安機關在全國首創綜合運用識別、聲紋和指紋“三合一”技術,探索“實名實人身份認證”項目建設,加快實現“全程數據跑,居民一趟不跑”。
一是推進四級綜治中心國標化建設。按照國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有效整合資源建立綜治中心,與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實行一體化運作,建立網格化巡查、報告、解決、督查的閉環運行體系。完善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平安建設聯創等工作機制,讓基層綜治中心成為政府治理社會、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
二是開展社會治安群防群治工作。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強全市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見》,通過完善舉報獎勵等激勵機制,有效將城鄉群眾發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平安建設工作中,全市共建立各類社會治安輔助力量3.4萬人。
三是積極構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以政治為統領,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把基層黨建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以自治為基礎,把基層事務的決策權交給群眾。以法治為保障,發揮警官、法官、檢察官、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作用,以德治為引領,促進形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以智治為支撐,不斷拓展網上公共服務領域和內容,讓群眾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晉城、法治晉城,按照政協晉城市委員會2020年度協商計劃安排,2020年11月—12月,由市政協副**崔守安帶隊,社會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對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去年12月3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召開,部署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會后,我市對標一流,迅速行動,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中央、省委關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城市的決策部署,立足我市連續八年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名列全省第一,三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的優勢,提出創建試點城市目標。有關部門結合我市實際,積極申報,完成了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今年5月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市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標,緊盯治理難題,聚焦基層基礎,突出晉城特色,整合資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督導考核,形成了黨建聯片共建、矛盾聯調共治、信息聯通共享、部門聯手共創、城鄉聯動共贏的互聯共建態勢,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暨“雪亮工程”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充分體現了省委對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從進展情況看:。
一是制定了明確細化的目標體系。堅持市委統一領導,出臺了三個指導性文件:《中共晉城市委、晉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晉城市委平安晉城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2020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任務分解表》。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結合實際,認真對照各項目標任務,逐條細化工作措施,印發了工作方案,建立了目標評價體系。目前,市縣兩級已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全市平安建設考評和市委目標責任考評體系,與各級表彰獎勵、干部提拔使用、晉升晉級、文明單位創建掛鉤,以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地。今年5月20日我市召開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動員部署大會。市委書記張志川作動員講話,要求“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晉城經驗”、提供“晉城樣板”。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石云峰就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安排部署。9月11日我市組織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觀摩交流會和工作推進會,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抓好任務落實,完成工作進度。成立了市委黨校骨干教師組成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課題組,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了黨校教育。同時,還召開3次建言獻策座談會、7場“法學沙龍”。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就試點中的目標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深入研討、開展交流,提出工作建議。當前,全市目標導向明確,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二是形成了有效運轉的責任鏈條。按照市委關于試點城市創建和文明城市創建“雙輪驅動、雙創并重”的要求,我市把試點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市級統籌協調、縣級組織實施、鄉鎮(街道)強基固本的市域社會治理鏈條。根據工作需要,我市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組,在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試點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和黨建引領工作推進小組、法治工作推進小組、德治工作推進小組、自治工作推進小組、智能化工作推進小組。各縣(市、區)按照市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目前市、縣“一辦五組”工作專班都已按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要求,發揮牽頭作用,加快組織實施。為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實,建立了試點工作聯絡員報告制度和督辦制度。同時注重宣傳推動,在主流新聞媒體和“一網兩微三號”晉城政法新媒體宣傳群組開設市域社會治理專欄,反映工作進展,總結特色經驗,創造良好氛圍。
三是推出了具有特色的典型經驗。在自治方面,城區洞頭村、陵川縣小召村、沁水縣下沃泉村等,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式,廣泛開展村民議事、民情懇談等基層民主協商活動。在法治方面,積極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沁水縣龍港鎮派出所、城區白水街派出所、陽城縣鳳城鎮派出所、高平市城南派出所爭先進、創亮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陵川縣縣城老干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發揮離退休干部專業知識和經驗優勢,32年服務平安陵川建設,受到中組部表彰。沁水縣組建了以縣矛盾調解中心為龍頭、區域調委會為依托,鄉、村兩級調委會為前沿,有關調解室為補充的人民調解網絡,“司法確認”和“調援對接”機制調動了調解糾紛的主動性積極性。澤州縣川底法庭建立和事佬工作室,開展訴前調解,打造“川底模式”。在德治方面,陽城縣演禮鄉獻義村重視道德教化作用,堅持以德治村,堅守和諧之道。城區黃城社區挖掘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精髓,打造陳廷敬文化品牌,為社區治理提供精神動力。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創新開發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智能化工作平臺?!把┝凉こ獭弊咴谌∏傲?,已接入7720路一類監控視頻、4000路二、三類監控視頻,聯通了視聯網,具備省、市、縣、鄉視頻會議功能。市大數據局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的智慧政務、智慧停車等16個集成建設項目,獲2019—2020年度數字政府建設卓越實踐獎。高平市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支撐,打造出縣域社會治理“高平新樣本”。城區實行全科網格管理,劃分網格682個,為每個網格落實了每年6000元的績效補貼,提高了網格員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在心治方面,澤州縣實施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工程,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實現一般人員不脫節、重點人員不失控兩個確保,社會心理健康水平整體提高,社會治安案件連年下降。
我市在試點工作中激發了活力,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1.黨建引領有待加強。有的黨組織黨建理念和工作方式陳舊,不適應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創新意識不強;有的弱化、虛化、邊緣化,領導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工作機制不適應治理需要,街道社區和農村統籌協調能力弱,共治共建未形成常態;有的工作行政化、停滯化、務虛化傾向嚴重,創建積極性不高,內生動力不強。
2.治理主體參與不夠。政府職能部門民主決策不夠到位,依法行政仍有差距,提供的公共產品不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行業監管存在失位缺位現象,齊抓共管矛盾風險機制未形成常態;群團組織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預防違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仍需進一步拓寬,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全市1100多個社會組織整體上發育不健全,城鄉基層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專業調處類、治安維穩類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協同作用不夠明顯;青年參與缺乏支持?;鶎由鐣卫碇贫葴笥谇嗄耆找嬖鲩L的參與熱情,還沒有為青年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的空間,對青年參與社會治理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增強。相關部門對青年公益社會組織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在經費保障、業務培訓、孵化支持、聯系對接等方面缺少有效舉措;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不完善,尚未建成平行、互動、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網絡問政剛剛起步。如何有效引導各界人士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社會治理,也成為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3.多元解紛尚未形成。思想認識存在偏差。社會普遍關心、支持、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氛圍不濃,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的志愿者占人口比重較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信訪不信法”的社會心態依然存在;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各部門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定位和職責散見于各級各類文件中,糾紛解決的工作機制、程序設置及資源配置等具體規定多是基于各縣(市、區)實踐經驗的總結,針對多元糾紛化解途徑、化解流程、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等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調解工作發展不均衡。司法調解發展迅速且相對規范,行政調解較為被動且實效不強,人民調解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社會組織調解尚在探索起步中。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人民調解員絕大多數都是兼職的,整體年齡偏大,政策法律素質不高,工資待遇低,人員流失現象明顯。調解經費保障落實難,有預算無經費的情況普遍存在;人案矛盾非常突出。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73件,陽城法院人均結案276件,反映出訴前調解還有很大空間。潛在矛盾風險還很突出。我市房地產領域的違規預售和延遲交房風險、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處在集中爆發期,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信訪積案化解困難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站在更高層面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提前布局解決問題。
4.信息共享還有差距。多年來,相關部門都建有平臺,但基礎數據信息共享共用難、相互流轉難,存在“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各自為政”現象,缺乏統一規劃、聯動協作,信息平臺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如市法院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探索開展訴調對接和繁簡分流工作。市檢察院依托“12309”檢察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市公安系統正在推廣建立“立體化信息化治理防控平臺、智慧大腦、晉治安app、掌上派出所”為主的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司法系統建有統一的指揮平臺。市大數據局也建立了“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但這些平臺未執行統一標準,數據資源共享體系不完善,社會治理有關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存在困難。在網格化管理中,許多訴求和問題上報到街道或縣級指揮中心后,因為事權問題無法及時處置,而指揮中心又無法聯動相關職能部門,導致事件流轉不暢通、群眾不滿意。
5.保障機制仍需完善。在調研中,通過對社會治理組織體系、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社會治理配套設施、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指標的分析,反映最為強烈的是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最需要的是資金和人才。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的支持,遠遠不能到位。市縣兩級財政緊張,費隨事轉的經費投入機制未有效建立,用于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資金有限。市級財政2019年安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費82.8萬元,2020年安排專項經費85萬元,要完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行動計劃所列項目還有很大困難。從對社區的支持力度看,城區財政每年列專項經費,而其他縣相對較差。在社會資金投入方面,由于相關支持政策不完善,目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和農村服務嚴重不足?;鶎幼陨怼霸煅惫δ芨堑拖?。人才制約較為突出。我市注冊志愿服務組織2000余個,志愿者35萬余人,我市也為所有在職黨員頒發了《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證》。但這兩支隊伍主要是在創文中組建的,如何以常態方式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從組織和制度上進一步完善。社區和農村骨干人才隊伍選、育、管、用“成長鏈”不健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人難選、人難留問題突出。普遍面臨工作人員不足,很難抽出專人開展工作,加之薪酬待遇、職業發展所限,社會工作者青黃不接。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探索具有晉城特色、時代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子。一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錨定目標、先行先試。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試點建設為牽引,以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風險為著力點,以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腳點,堅持統一性與創造性相結合、試點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統一、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銜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使市域社會治理更好體現試點要求和晉城特色;二要按照市委黨建“四句話”要求,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厚植市域社會治理優勢。打破思想觀念、行政級別、行業分割籓籬,統籌兼顧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治理合力;三要以良好政治生態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環境。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零”單位創建等重點工作,不斷促進政治生態、社會生態山清水秀;四要創新黨建模式,增強市域社會治理活力。在黨建引領方面,推進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包括縣級黨群服務中心、街道社區商圈樓宇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驛站,構建“15分鐘黨建服務圈”,打通最后“一公里”,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在街道社區,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和兼職委員制。開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社會治理活動。在鄉鎮農村,推進“村村聯建、村企聯建、產業聯建、城鄉聯建”大黨建格局,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村級治理體系。
(二)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構建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一要健全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機制,完善政府社會治理考核問責機制。以人為本,解決好群眾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公平正義和發展短板等問題,集中做好基礎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為民謀劃、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牢牢抓住基層基礎這一本源,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明確鄉鎮推動社會治理具體任務,最大限度將各類社會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廣泛開展行業依法治理,加強全過程監管,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機制,重點對道路交通、勞動爭議、婚姻家庭、土地、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旅游、醫療等糾紛多發領域進行排查,及時發現不穩定風險隱患;三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推動民主協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機制,推動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廣泛動員組織群眾投身市域社會治理實踐。發揮基層社會組織的獨特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健全激勵補償機制,鼓勵社會組織積極依法參與社會治理。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展,讓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還要發揮青年日益增長的參與積極性,為他們充分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空間。發揮律師在協調解決社會矛盾、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發揮新媒體網絡人士在傳達公共意見和利益訴求、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四要堅持晉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說、大家干,開展美好社區、美好鄉村示范創建活動。及時總結、廣泛宣傳基層社會治理的做法和經驗,以示范創建帶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先行先試帶動各地普遍創新,形成爭創一流的良好氛圍。開展電視問政和網絡問政。加大群眾意見在社會治理績效考評中的權重,讓人民群眾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最終評判者。
(三)建設多元解紛平臺,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一要充分認識多元解紛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基礎性作用。廣泛宣傳多元解紛的典型案例和特點優勢,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非訴訟方式調解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提高群眾認可度;二要完善政策規定,進一步明確黨委政府、司法機關、基層組織及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糾紛化解主體的職責任務。對多元解紛的資源配置、途徑渠道、程序設置、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以及多元主體參與調解的渠道、不同調解類型的銜接配合等作出總體設計。探索引入市場化運營模式,將調解、仲裁、公證等多元解紛服務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力度。重視引入“兩代表一委員”、心理專家、社區工作者、社會志愿者等力量參與解紛工作;三要建立統一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推動地區、部門之間技術兼容、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探索提供線上咨詢、評估、調解、仲裁、訴訟等專業服務。當前應以各縣(市、區)為主體,推動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融合,建設集受理接待、協同指揮、分流轉辦、調處化解、司法確認、跟蹤督辦為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一個窗口”受理群眾提出的各類糾紛化解訴求。采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或引導政法部門、行政部門、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法律咨詢、心理服務、仲裁、鑒定、公證、評估、保險等調解主體和社會力量入駐中心。建立受理窗口與入駐部門協調對接機制,對有非訴訟方式調解意愿和可能的矛盾糾紛,依據糾紛性質分流至不同調解組織和主體予以化解。對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及時出具調解協議書,如有必要可引導當事人依法申請司法確認,提高調解協議履約率。對調解不成或不適合調解的矛盾,導入仲裁或訴訟程序,構建閉環化解流程,做到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四)注重科技創新支撐,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快速推進。一要有效運用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把智能化建設上升為重要的治理方式,為市域社會治理提供新的工具;二要積極推進市域信息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增強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科學性、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和公共服務的便捷性。依托全市統一的“一云”“一網”“一中心”整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突出在線政務服務、智能便民服務、智能決策指揮、智能政務辦公等重點應用,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門戶網站、移動app,推動實現“網上辦”“掌中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大數據應用獲得感和幸福感。鞏固“雪亮工程”領先優勢,加強指揮機制、綜合平臺和基層網絡建設,統一調配市縣兩級軟硬件資源,實現數據共享;三要發揮我市大數據優勢,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在風險防控前置化、矛盾預警智能化、專業服務精細化上出成果。運用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廣泛匯聚社情、警情、案情、輿情,發掘和完善新的指標和評價體系,提高網絡安全態勢感知、事件分析、追蹤溯源能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五)加強資金人才保障,確保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任務落實落地。一要以“財政支撐+社會挖潛”強化社區、農村治理資金保障。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工作的要求,將基層組織活動和公共服務運行經費、社區工作者基本報酬、人民調解經費、社會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資金補助、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支持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基層開展社會治理的資金。積極發展根植社區、農村的社會企業,補充資金來源;二要以注冊志愿者和進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為依托,組織開展各種社會治理志愿活動。同時發揮新社會組織人員、流動人口、新媒體從業人員等參與社會治理;三要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培育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強對城鄉社區工作者和網格管理員隊伍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職業保障、表彰獎勵,有效激發工作積極性;四要堅持統籌推進,重點攻堅。將創建工作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在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中破難題、開新局、創特色,全力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在新賽道上開創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創造良好環境。
日前,我市出臺《關于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將以開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抓手,積極探索具有時代特征、承德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今年全面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2021年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基本成型,到2022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國家和省試點任務,平安承德、法治承德建設躍上新臺階,市域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五個機制”。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建立健全黨委領導社會治理制度。進一步理順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在社會治理中的權責關系,構建市級統籌主導、縣級組織實施、鄉鎮(街道)抓好落實、村(社區)源頭治理的工作架構。完善網絡民意收集機制和協商互動機制,使議事協商有序化、制度化,以共商促共治。健全開放多元、互利共贏、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網狀治理模式。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工作機制,暢通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打造推進社會治理新的增長點。
實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防范化解社會矛盾、心理服務疏解干預、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公共安全防控保障“五項工程”。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嚴密防范和有效打擊各類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注重防范化解非法吸儲、非法集資等涉眾型金融風險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次生風險。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機制,把矛盾糾紛吸附在當地、化解在基層。解決好信訪問題,力促案結事了“減存量”,壓實首接首辦信訪責任“控增量”,堅決遏制越級信訪“防變量”,推行領導干部每月下基層大接訪制度,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問題解決在當地“降總量”。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心理疏導、危機干預機制,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堅持“打、防、管、控、建”并舉,著力治亂點、補短板、消隱患,加快推進立體化、專業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升基礎防范和源頭管控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水平。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和“全周期管理”意識,把好公共安全源頭關、監測關、管控關,提高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和水平。
發揮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作用。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凝聚市域社會治理的合力;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強化市域社會治理的定力;發揮“德治”教化作用,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內力;發揮“自治”強基作用,激發市域社會治理的活力;發揮“智治”支撐作用,增強市域社會治理的動力。
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以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重大風險和難點問題為突破口,著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xx建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和“重要窗口”建設添彩。
(一)健全政治安全體系。堅持把維護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深入開展反恐怖反分裂斗爭,鞏固提升路地警務融合改革、人員密集場所“四聯三防”建設、“xx”快速反應圈建設等工作。深化反邪教斗爭,扎實推進“關愛之家”規范化建設。推進全市“智慧防線”建設,提升人民防線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二)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和合化解體系。完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制度,推動社會風險防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動、重大敏感案(事)件“應評盡評”??偨Y提升推廣我市防疫維穩工作經驗。健全領導干部下訪接訪機制,實行信訪積案和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包案化解”。深化訴源治理,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調聯動,全力打造調解工作xx品牌。
(三)健全經濟金融涉穩風險綜合治理體系。建立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健全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風險回溯、打擊經濟犯罪聯席會議等機制,創新推動防控措施向前端治理延伸。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行為,深化政法機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一)深化經常性專項打擊整治。項目化推進掃黑除惡,深入開展十大行業亂象整治,出臺落實長效性、規范性的綜合防控措施。持續推進“掃黃打非”“緝槍治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專項打擊整治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重點問題掛牌整治機制,完善落實人員密集場所常態化安全防范措施,推動各類治安案件不斷下降,社會治安管控能力明顯提升。
(二)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構建城鄉統籌、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控一體的“大防控”格局。健全“精密智巡”機制,完善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基礎管理制度,實現對人、地、物、事、組織、網格等基礎要素的精準掌控。完善市級統一指揮、合成作戰、專業研判、分類打擊機制,建立跨區域、跨部門合成作戰平臺,提高對大要案、多發性案件的防范打擊能力。健全網格綜合治理體系,堅決打擊遏制各類網絡違法犯罪。
(三)深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政策舉措,健全流動人口綜合治理工作格局。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吸毒人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重點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懷幫扶體系。深入推進預防“民轉刑”全民大行動,“民轉刑”命案得到有效防范。
(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入推進“十大標志工程、百個重點項目、千個樣本點位”的“十百千”工程,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聚焦深化治理體制性機制性難題、基層基礎工作短板、影響市域安全突出問題精準施策,積極探索具有xx特色、時代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模式。不斷完善“黨建引領、全民參與,鄉村聯動、三治融合,全科網格、責任捆綁,源頭管事、就地了事”的xx版新時代楓橋經驗。到2022年,達到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要求。
(二)推進“一四一”工程。構建市級統籌、縣級實施、鄉鎮(街道)主抓的工作運作機制。加強縣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規范化建設。規范提升鄉鎮(街道)“基層治理x臺”運作管理??偨Y推廣抗擊疫情網格管理經驗做法,嚴格落實全科網格地方標準,持續深化網格責任捆綁制度,強力推進“黨建+網格”工作,健全完善專職網格員職業保障。
(三)推進“兩智融合”。一方面,依靠群眾智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完善民主協商體制,全面落實鄉鎮(街道)、城鄉社區協商,畫好“同心圓”。探索“群團+”工作模式,培育壯大一批社會治理領域的社會組織。健全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等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另一方面,突出智慧治城,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能效。加快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推廣應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協同應用系統,實施政法一體化辦案體系。推進xx市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依托城市大腦提升雪亮工程整體效能,加快推進網格地圖和標準地址庫建設,建立社會治理風險監測預測模型,提升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四)推進“三治融合”。加大“三治融合”模式建設推廣力度,推廣運用“三化十二制”“民主協商議事制度”“社區治理委員會”等社會多元參與機制,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平臺建設,推動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墾荒精神”等優秀文化資源,建成一大批“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區)。深入推進執法司法規范化,探索完善執法司法公正評價制度,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一)規范提升大平安建設機制。加強黨委對平安xx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堅持把平安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開會議,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健全風險共防、難題共破、責任共擔的部門協作“大聯動”機制。完善市縣鄉三級平安建設協調機制。堅持和完善平安建設定期通報、重點約談、掛牌整治等制度,完善常態化平安暗訪機制,加大考評結果運用,切實發揮平安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二)規范提升精準化行業監管體制。深化基層和系統平安創建工作。加強“智慧消防”建設,全面排查整治各類火災隱患。持續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整治行動,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全面摸排危險化學品全鏈條安全風險,促進多類事故持續下降。重拳整治“三無船舶”“兩船”等隱患,深入實施海上“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完善環境安全管理體制,提升技術水平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探索“全災種、大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全面落實防汛防臺搶險救災措施,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規范提升平安隊伍建設。實施以“凝心聚力工程”“戰斗堡壘工程”“雁陣領航工程”“素質提升工程”“品牌創優工程”等“五大工程”為主要載體的政法隊伍建設。推動鄉鎮(街道)黨組織配齊配強政法委員,完善司法輔助人員、警務輔助人員、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的管理制度,健全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仲裁員等法律服務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的政策,完善社會治理領域專門人才培養機制,發展平安巡防隊、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推動平安建設力量下沉到基層,進一步提高平安建設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區委平安王益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今年以來,我單位能認真貫徹省委關于建設平安陜西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區委工作要求,積極抓好平安創建工作,根據《銅川市王益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2)》的文件精神,組織部高度重視,立足組織部門實際,迅速成立區委組織部平安王益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實施方案》,夯實措施,多點發力,有效維護全區政治社會穩定,現將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揮職能作用。一是率先完成鎮(街道)政法委員配備工作。按照中共陜西省委政法委員會《關于推動落實全省鄉鎮(街道)黨組織配備政法委員的工作意見》文件精神,王益區迅速開展1鎮、6街道政法委員配備工作,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由各鎮(街道)黨委副書記兼任政法委員,負責本轄區政法及綜治維穩工作,此項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將綜治維穩作為干部考察的重要考量標準。在干部醞釀時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把選人用人關口,堅持把“對黨忠誠”作為領導干部第一政治品質來要求,將“干凈干事”作為干部立身之本、創業之基,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建立綜治工作領導責任追究制和“一票否決”制,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綜治各項舉措落實不力,導致群體性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堅決做到“一票否決”。同時,按照《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的要求,在職級晉升考察環節征求紀檢監察機關意見的同時核查信訪舉報,對發現有問題沒有查清的,不得晉升職級,有效防止“帶病提拔”。三是納入目標年度考核體系。區考核辦已將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考評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年度任務兩項指標納入2020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
(二)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強化保障落實。按照《關于印發銅川市加強社區基礎和服務保障實施細則的通知》要求,落實每個社區每年1.5萬元黨建工作經費,嚴格執行經費支出審批和標準,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主導作用,防止黨建工作經費“不亂用”,用得其所。二是全面推行網格黨小組建設。充分借鑒紅旗社區經驗,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網格黨小組建設工作的通知》(銅王組發〔2020〕49號),在全區推進“黨建網格”建設,以現有社區網格為基礎,依托轄區單位、居民小區、商務樓宇、社會組織等,以單建或共建形式,在每個網格中建立黨小組。將20個社區劃分為261個責任網格,形成了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黨小組為主體、網格黨員為支撐的三級網格組織管理體系,并將黨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務代辦、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網格,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區20個社區261個網格,單建網格黨小組77個,聯建53個,轄區單位在職黨員、社會組織黨員和黨員志愿者等共1400余名參與社區網格服務。
三是全面實行“兼職委員”。聚焦破解城市基層黨建統籌協調難、資源整合難、工作推進難的問題,在全區推行駐區單位負責人擔任社區“兼職委員制”,通過簽訂共建協議、交叉任職、人才結對培養等加強組織共建,通過共同開展活動、加強黨員教育等推進活動共聯,通過整合盤活信息、陣地、文化、服務等實現資源共享,構建黨員“一方隸屬、多重管理”的黨建共同體,做到組織融入、工作融入、感情融入,真正變“兩家人”為“一家親”。目前,全區已有48家駐區單位到社區擔任兼職委員,共同研討黨建、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重大事項。
(三)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增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
一是持續抓好社會組織黨員隊伍發展。緊緊圍繞“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工作方針,在年初制定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重點任務,細化任務目標,層層壓實責任,扎實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不斷壯大社會組織黨員隊伍。二是積極引導社會組織人士、黨員參加各類黨建主題活動。堅持以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雙提升、雙融入、雙服務”為抓手,扎實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年活動,在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的同時,開展“黨建指導員選派”、“黨員微課”、“評星晉級、爭創雙強”和“黨建引領強堡壘、爭當先鋒作表率”書記講堂競賽等主題活動8次。三是制定社會組織黨組織“梯形進階”動態考核管理制度。以“梯形進階”分級管理制度為著力點,按照黨組織制度建設、主題活動開展、黨員隊伍發展、黨組織作用發揮、典型培樹等重點內容,對每個星級黨組織實施梯形動態分級管理,切實抓實抓細黨組織各項工作,使每項工作看得見、推進穩、有成效。
(四)持續深化“六聯六送六必看”行動。充分發揮老干部作用。為保障全區離退休老干部“學有組織、樂有場所、養有保障、為有平臺”,區委老干局在全區離退休干部中持續深化“六聯六送六必看”行動,以社區資源為依托,在云夢堤社區開展“四就近”服務試點工作,成立離退休支部及老年大學分校,為離退休老干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照顧、就近發揮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積極引導離退休老干部自覺自愿為平安建設獻計獻策,引導參加居住地所在的社區(村)、周邊小區的平安建設義務宣傳服務,切實有效提升全社會的平安建設參與率、滿意率、知曉率。
全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保障機制落實還不到位。目前,全區20個社區都根據網格分布和各自工作實際建立了網格黨小組,但在落實保障黨小組活動經費和陣地建設方面還不到位。二是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工作成效不明顯。各街道在推進此項工作中缺乏思路,可復制、可借鑒的辦法不多,黨建聯席會議質效不高,兼職委員推行不力,共駐共建活動缺乏載體,雙向融入互動格局未有效形成。
一是全面發揮好網格黨組織作用。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織密為民服務網絡,延伸黨建工作觸角,真正變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網兜。同時,推進智慧化體系建設,切實整合現有信息化服務平臺,打通壁壘,讓管理服務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真正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二是大力推動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工作。針對聯建共享機制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落實好社區“兼職委員”制,完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深化與駐區單位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做、活動共聯,著力構建融入式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是加強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著眼明年換屆,加強社區“兩委”班子研判,培養接班人,為提升“紅旗經驗”提供人才保證。著力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結合示范點打造同步推進講解員隊伍建設,為全面提升“紅旗經驗”注入生機和活力。
四是強化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強化對社會組織黨員群眾的宣傳教育,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好“三會一課”制度,不斷優化黨建工作環境。扎實開展“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培育黨建工作示范點,通過示范點的帶動效應,以點帶面,促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了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現實,強調了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準了城市的復雜性、異質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市域社會治理的核心命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有生活、有品位、穩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年來,xx市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年年初市委印發《關于實行“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市“x號改革創新工程”強力推動,逐步形成“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套體制機制迅速響應、持續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礎工作;關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安全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發起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基礎上推出諸多志愿服務品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共有xxxx支志愿團隊的xxxxxx名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管控、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工作中,等等。但是,與全國的基本情況一樣,xx市的市域社會治理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待提升。
城市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質、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既面臨全球化的總體競爭,又面臨本區域的復雜性,一定要處理好“系統化治理與單項問題解決的關系”“政治邏輯、市場邏輯與生活邏輯的關系”“黨建引領與社會建構的關系”“城市整體與局部的權責關系”“政治、德治、法治、x與智治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鏈接未來。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頂層設計,建成現代化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認識不足。要確定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與機制,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勢能,建構符合直轄市特質的統領全局的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形成總體改革的浩大聲勢,發揮總體推進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確立市域社會治理的戰略路線,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直轄市立法權優勢,改革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深入總結、宣傳和推廣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鼓勵全市各領域、基層進行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補齊社會治理的“社會短板”?!包h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的總模型。從現實來看,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域社會治理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一核、兩化、三步走”的路線,其中,“一核”是黨的領導為核心,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統籌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兩化”是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政治化和社會化,特別是將黨的建設與社會建設充分融合起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維持基層秩序,第二步是引導社會、培育社會、撬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最終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黨建引領下做好對社會力量的“賦權增能”。近年來,xx市在社會組織培育方面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社會組織的數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氣,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能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申請服務專項的范圍,對準居民需求,撬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第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分類確權”,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不清,各個部門散兵作戰,諸多權責分散而缺乏整合。據統計,城市治理至少由九類部門牽頭:政法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部門、住建部門、愛衛辦、城管部門、食安辦等,分別牽頭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和小區治理、園林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等等。單就社區治理一項工作,就有四十多個黨政群部門與之有關。如果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則不利于總體落實社會治理的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要求,市域社會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會治理的黨政群部門權責,根據不同層級的特點分類確權,明確市級、區級、街鎮三個層面的“有差異的”職能,推動基層“屬地責任”轉向“有限責任”,嚴格執行“權責清單”。推動政府與基層社會(社區)的權責體系改革,街道(鄉鎮)轉向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主責,統一調度、安排行政執法力量,探索上級部門在區市一把手委托下“聯合檢查”“聯合考核”,避免多頭領導、職責交叉。推出并嚴格執行“社區準入制”,為社區減負,使基層工作聚焦社會治理。
第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治理。城市之治最終要落地于社區,而社區之治往往要落腳于小區。不同的小區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利益訴求,一套止步于社區層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對情況復雜的小區,社會治理重心勢必下移至最微觀的治理單元,以小區治理為重心撬動整體社會治理改革,推進小區分類治理。與此同時,要破除過度的行政依賴和市場依賴,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邏輯、全能主義,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更多地推廣項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第五,動態掌握“國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是抓準國家與社會的“兩維需求”,在此基礎上把脈問題,提出科學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忙于事務性工作,對市民就業、居住、安全、環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無意識、缺乏認知,一些決策和行政過程存在“代理主義”,因而在治理過程中失焦、失聰、失效,做無用功。要真正理解“堅持人民性”的意義,將政治話語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人民性統領社會治理,通過大調研、大數據等技術動態、精準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會治理的供需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供需平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了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現實,強調了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準了城市的復雜性、異質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市域社會治理的核心命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有生活、有品位、穩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年來,xx市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年年初市委印發《關于實行“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市“x號改革創新工程”強力推動,逐步形成“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套體制機制迅速響應、持續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礎工作;關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安全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發起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基礎上推出諸多志愿服務品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共有xxxx支志愿團隊的xxxxxx名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管控、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工作中,等等。但是,與全國的基本情況一樣,xx市的市域社會治理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待提升。
城市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質、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既面臨全球化的總體競爭,又面臨本區域的復雜性,一定要處理好“系統化治理與單項問題解決的關系”“政治邏輯、市場邏輯與生活邏輯的關系”“黨建引領與社會建構的關系”“城市整體與局部的權責關系”“政治、德治、法治、x與智治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鏈接未來。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頂層設計,建成現代化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認識不足。要確定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與機制,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勢能,建構符合直轄市特質的統領全局的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形成總體改革的浩大聲勢,發揮總體推進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確立市域社會治理的戰略路線,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直轄市立法權優勢,改革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深入總結、宣傳和推廣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鼓勵全市各領域、基層進行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補齊社會治理的“社會短板”?!包h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的總模型。從現實來看,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域社會治理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一核、兩化、三步走”的路線,其中,“一核”是黨的領導為核心,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統籌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兩化”是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政治化和社會化,特別是將黨的建設與社會建設充分融合起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維持基層秩序,第二步是引導社會、培育社會、撬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最終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黨建引領下做好對社會力量的“賦權增能”。近年來,xx市在社會組織培育方面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社會組織的數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氣,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能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申請服務專項的范圍,對準居民需求,撬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第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分類確權”,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不清,各個部門散兵作戰,諸多權責分散而缺乏整合。據統計,城市治理至少由九類部門牽頭:政法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部門、住建部門、愛衛辦、城管部門、食安辦等,分別牽頭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和小區治理、園林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等等。單就社區治理一項工作,就有四十多個黨政群部門與之有關。如果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則不利于總體落實社會治理的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要求,市域社會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會治理的黨政群部門權責,根據不同層級的特點分類確權,明確市級、區級、街鎮三個層面的“有差異的”職能,推動基層“屬地責任”轉向“有限責任”,嚴格執行“權責清單”。推動政府與基層社會(社區)的權責體系改革,街道(鄉鎮)轉向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主責,統一調度、安排行政執法力量,探索上級部門在區市一把手委托下“聯合檢查”“聯合考核”,避免多頭領導、職責交叉。推出并嚴格執行“社區準入制”,為社區減負,使基層工作聚焦社會治理。
第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治理。城市之治最終要落地于社區,而社區之治往往要落腳于小區。不同的小區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利益訴求,一套止步于社區層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對情況復雜的小區,社會治理重心勢必下移至最微觀的治理單元,以小區治理為重心撬動整體社會治理改革,推進小區分類治理。與此同時,要破除過度的行政依賴和市場依賴,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邏輯、全能主義,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更多地推廣項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第五,動態掌握“國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是抓準國家與社會的“兩維需求”,在此基礎上把脈問題,提出科學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忙于事務性工作,對市民就業、居住、安全、環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無意識、缺乏認知,一些決策和行政過程存在“代理主義”,因而在治理過程中失焦、失聰、失效,做無用功。要真正理解“堅持人民性”的意義,將政治話語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人民性統領社會治理,通過大調研、大數據等技術動態、精準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會治理的供需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供需平衡”。
通過這些年來的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我認為穩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其它工作都無從談起。中央明確提出“抓發展是政績,抓穩定也是政績”,賓縣歷屆黨委政府一致認為:抓不好穩定工作,是對黨、對事業不負責任,也是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只有抓好穩定工作,才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才能做到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認識,**鎮把維護穩定作為鎮黨委、鎮政府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針對新時期穩定工作既要有效解決群眾的現實困難,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還要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實際,針對過去穩定工作條塊分割、各自為戰、成效不明顯的弊端,我們堅持用改革的思路、系統的辦法,全面推進穩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幾點做法及建議:
今后,我們應本著“服務居民、凝聚人心、強基固本、加快發展”的宗旨,按照“休閑有去處、活動有場所、愁事能解、難事能幫”的原則,以便民、為民、富民、安民為目標,大膽改革城鎮管理體制,經過反復調研,并廣辟籌資渠道,新成立了功能齊全的成了社會事務服務管理中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和群眾組織的作用,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使社區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新型社區。在政府職能向社區延伸上,本著“小社區,大服務”的思路,組織民政、勞動、公安、計生等職能部門進駐社區,開展扶貧濟困、就業安置、民事調解、醫療保健、政策咨詢等便民利民活動,使部門工作重心下移,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和作風轉變。黨組織覆蓋社區,政府職能延伸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體系配套社區,使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距離拉近了,群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解決的速度快了,從而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形成了“不進大院進小院,不找政府找社區”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逐步使社區成為教育群眾的前沿陣地。一方面,依托中小學校的場地和人員優勢,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教育居民、服務居民,提高了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發揮社區文化陣地作用,組建晨練隊、秧歌隊、合唱隊、詩歌協會、書畫協會等文體團體,這樣既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又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三是成立扶危濟困的基礎平臺。在完善社區文教、便民、治安、救助、就業、衛生、環境、法律八大服務體系基礎上,廣辟門路開展了以黨員干部就業指導“一助一”、在職黨員扶貧解困“一幫一”、先進分子志愿助殘“一聯一”、居民百姓善待老人“一贈一”、單位便民利民“一對一”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使群眾在生活中感受黨的溫暖和關懷。
我們積極改革信訪工作體制,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努力構筑信訪工作大格局。針對**鎮因哈東新城建設信訪量大,矛盾突出的現狀。堅持“兩條線”、“三個依靠”的工作機制努力化解、減少社會矛盾?!皟蓷l線”即:一條是遺留問題及政府自身的社會矛盾;一條是新城建設維穩?!叭齻€依靠”即依靠新城建設指揮部,化解一切可以化解的矛盾;依靠各村各單位排查化解轄區社會矛盾;依靠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化解社區內各類矛盾。組建新城建設信訪維穩工作專項工作組,集中解決各類新城建設中引發的各類矛盾。政府自身實行案件集中與分類相結合的矛盾調處工作機制,設立信訪接待室,案件集中受理,按職責分到各對應相關負責人,建立包案制度,一包到底,限期將案件處理情況匯總到信訪接待室。努力創造小案不出村(社區),要案不出鎮,大案不出縣的工作局面。過去信訪部門人員不夠、經費不足、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不僅無法應對日益嚴峻的信訪形勢,而且很難協調處理各類信訪問題,導致信訪工作陷入被動。針對這一狀況,我們抽調精兵強將充實信訪力量,集中解決信訪問題,全力應對信訪高發勢頭。二是實施“六聯責任單”,強化責任落實。責任不落實、落不實,是信訪問題久拖不決、小事拖大的主要癥結所在。我們今后是否能夠實行信訪“六聯責任單”,對一些重大信訪問題和復雜疑難問題,由縣信訪辦代縣信訪領導小組下達一式份的群眾信訪問題處理通知單,分送發案部門主管縣領導份,信訪人份,縣委辦、政府辦、縣委組織部各份,信訪辦備存份,鎮領導通知單附信訪人反映問題原件,信訪人通知單附主管鎮領導、發案部門負責人聯系方式。以此來推動信訪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我們應把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作為穩定工作的重點之一,堅持以“平安創建”為統領,狠抓了各項基礎性工作。一是以社區為基礎,完善城鎮治安防控網絡。按照干部出機關、警務進社區、巡防上街面、聯防成網絡的思路,全力做到警力下沉,警務前移,構建社區警務體系;按照專群結合、群眾為主的要求,在社區建立了專職治安員為主體的群防群治體系;按照抓薄弱、抓盲區的要求,在縣城出城口建立功能完備的警務工作站治安卡點,構建了城鄉共防體系。從而形成了廣覆蓋、全天候、立體化的防控格局。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晉城、法治晉城,按照政協晉城市委員會2020年度協商計劃安排,2020年11月—12月,由市政協副主席崔守安帶隊,社會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對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去年12月3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召開,部署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會后,我市對標一流,迅速行動,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中央、省委關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城市的決策部署,立足我市連續八年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名列全省第一,三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的優勢,提出創建試點城市目標。有關部門結合我市實際,積極申報,完成了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今年5月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市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標,緊盯治理難題,聚焦基層基礎,突出晉城特色,整合資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督導考核,形成了黨建聯片共建、矛盾聯調共治、信息聯通共享、部門聯手共創、城鄉聯動共贏的互聯共建態勢,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暨“雪亮工程”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充分體現了省委對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從進展情況看:。
一是制定了明確細化的目標體系。堅持市委統一領導,出臺了三個指導性文件:《中共晉城市委、晉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晉城市委平安晉城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2020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任務分解表》。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結合實際,認真對照各項目標任務,逐條細化工作措施,印發了工作方案,建立了目標評價體系。目前,市縣兩級已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全市平安建設考評和市委目標責任考評體系,與各級表彰獎勵、干部提拔使用、晉升晉級、文明單位創建掛鉤,以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地。今年5月20日我市召開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動員部署大會。市委書記張志川作動員講話,要求“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晉城經驗”、提供“晉城樣板”。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石云峰就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安排部署。9月11日我市組織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觀摩交流會和工作推進會,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抓好任務落實,完成工作進度。成立了市委黨校骨干教師組成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課題組,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了黨校教育。同時,還召開3次建言獻策座談會、7場“法學沙龍”。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就試點中的目標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深入研討、開展交流,提出工作建議。當前,全市目標導向明確,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二是形成了有效運轉的責任鏈條。按照市委關于試點城市創建和文明城市創建“雙輪驅動、雙創并重”的要求,我市把試點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市級統籌協調、縣級組織實施、鄉鎮(街道)強基固本的市域社會治理鏈條。根據工作需要,我市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組,在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試點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和黨建引領工作推進小組、法治工作推進小組、德治工作推進小組、自治工作推進小組、智能化工作推進小組。各縣(市、區)按照市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目前市、縣“一辦五組”工作專班都已按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要求,發揮牽頭作用,加快組織實施。為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實,建立了試點工作聯絡員報告制度和督辦制度。同時注重宣傳推動,在主流新聞媒體和“一網兩微三號”晉城政法新媒體宣傳群組開設市域社會治理專欄,反映工作進展,總結特色經驗,創造良好氛圍。
三是推出了具有特色的典型經驗。在自治方面,城區洞頭村、陵川縣小召村、沁水縣下沃泉村等,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式,廣泛開展村民議事、民情懇談等基層民主協商活動。在法治方面,積極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沁水縣龍港鎮派出所、城區白水街派出所、陽城縣鳳城鎮派出所、高平市城南派出所爭先進、創亮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陵川縣縣城老干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發揮離退休干部專業知識和經驗優勢,32年服務平安陵川建設,受到中組部表彰。沁水縣組建了以縣矛盾調解中心為龍頭、區域調委會為依托,鄉、村兩級調委會為前沿,有關調解室為補充的人民調解網絡,“司法確認”和“調援對接”機制調動了調解糾紛的主動性積極性。澤州縣川底法庭建立和事佬工作室,開展訴前調解,打造“川底模式”。在德治方面,陽城縣演禮鄉獻義村重視道德教化作用,堅持以德治村,堅守和諧之道。城區黃城社區挖掘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精髓,打造陳廷敬文化品牌,為社區治理提供精神動力。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創新開發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智能化工作平臺?!把┝凉こ獭弊咴谌∏傲?,已接入7720路一類監控視頻、4000路二、三類監控視頻,聯通了視聯網,具備省、市、縣、鄉視頻會議功能。市大數據局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的智慧政務、智慧停車等16個集成建設項目,獲2019—2020年度數字政府建設卓越實踐獎。高平市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支撐,打造出縣域社會治理“高平新樣本”。城區實行全科網格管理,劃分網格682個,為每個網格落實了每年6000元的績效補貼,提高了網格員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在心治方面,澤州縣實施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工程,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實現一般人員不脫節、重點人員不失控兩個確保,社會心理健康水平整體提高,社會治安案件連年下降。
我市在試點工作中激發了活力,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1.黨建引領有待加強。有的黨組織黨建理念和工作方式陳舊,不適應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創新意識不強;有的弱化、虛化、邊緣化,領導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工作機制不適應治理需要,街道社區和農村統籌協調能力弱,共治共建未形成常態;有的工作行政化、停滯化、務虛化傾向嚴重,創建積極性不高,內生動力不強。
2.治理主體參與不夠。政府職能部門民主決策不夠到位,依法行政仍有差距,提供的公共產品不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行業監管存在失位缺位現象,齊抓共管矛盾風險機制未形成常態;群團組織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預防違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仍需進一步拓寬,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全市1100多個社會組織整體上發育不健全,城鄉基層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專業調處類、治安維穩類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協同作用不夠明顯;青年參與缺乏支持?;鶎由鐣卫碇贫葴笥谇嗄耆找嬖鲩L的參與熱情,還沒有為青年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的空間,對青年參與社會治理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增強。相關部門對青年公益社會組織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在經費保障、業務培訓、孵化支持、聯系對接等方面缺少有效舉措;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不完善,尚未建成平行、互動、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網絡問政剛剛起步。如何有效引導各界人士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社會治理,也成為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3.多元解紛尚未形成。思想認識存在偏差。社會普遍關心、支持、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氛圍不濃,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的志愿者占人口比重較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信訪不信法”的社會心態依然存在;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各部門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定位和職責散見于各級各類文件中,糾紛解決的工作機制、程序設置及資源配置等具體規定多是基于各縣(市、區)實踐經驗的總結,針對多元糾紛化解途徑、化解流程、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等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調解工作發展不均衡。司法調解發展迅速且相對規范,行政調解較為被動且實效不強,人民調解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社會組織調解尚在探索起步中。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人民調解員絕大多數都是兼職的,整體年齡偏大,政策法律素質不高,工資待遇低,人員流失現象明顯。調解經費保障落實難,有預算無經費的情況普遍存在;人案矛盾非常突出。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73件,陽城法院人均結案276件,反映出訴前調解還有很大空間。潛在矛盾風險還很突出。我市房地產領域的違規預售和延遲交房風險、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處在集中爆發期,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信訪積案化解困難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站在更高層面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提前布局解決問題。
4.信息共享還有差距。多年來,相關部門都建有平臺,但基礎數據信息共享共用難、相互流轉難,存在“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各自為政”現象,缺乏統一規劃、聯動協作,信息平臺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如市法院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探索開展訴調對接和繁簡分流工作。市檢察院依托“12309”檢察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市公安系統正在推廣建立“立體化信息化治理防控平臺、智慧大腦、晉治安app、掌上派出所”為主的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司法系統建有統一的指揮平臺。市大數據局也建立了“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但這些平臺未執行統一標準,數據資源共享體系不完善,社會治理有關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存在困難。在網格化管理中,許多訴求和問題上報到街道或縣級指揮中心后,因為事權問題無法及時處置,而指揮中心又無法聯動相關職能部門,導致事件流轉不暢通、群眾不滿意。
5.保障機制仍需完善。在調研中,通過對社會治理組織體系、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社會治理配套設施、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指標的分析,反映最為強烈的是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最需要的是資金和人才。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的支持,遠遠不能到位。市縣兩級財政緊張,費隨事轉的經費投入機制未有效建立,用于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資金有限。市級財政2019年安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費82.8萬元,2020年安排專項經費85萬元,要完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行動計劃所列項目還有很大困難。從對社區的支持力度看,城區財政每年列專項經費,而其他縣相對較差。在社會資金投入方面,由于相關支持政策不完善,目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和農村服務嚴重不足?;鶎幼陨怼霸煅惫δ芨堑拖?。人才制約較為突出。我市注冊志愿服務組織2000余個,志愿者35萬余人,我市也為所有在職黨員頒發了《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證》。但這兩支隊伍主要是在創文中組建的,如何以常態方式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從組織和制度上進一步完善。社區和農村骨干人才隊伍選、育、管、用“成長鏈”不健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人難選、人難留問題突出。普遍面臨工作人員不足,很難抽出專人開展工作,加之薪酬待遇、職業發展所限,社會工作者青黃不接。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探索具有晉城特色、時代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子。一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錨定目標、先行先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試點建設為牽引,以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風險為著力點,以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腳點,堅持統一性與創造性相結合、試點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統一、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銜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使市域社會治理更好體現試點要求和晉城特色;二要按照市委黨建“四句話”要求,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厚植市域社會治理優勢。打破思想觀念、行政級別、行業分割籓籬,統籌兼顧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治理合力;三要以良好政治生態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環境。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零”單位創建等重點工作,不斷促進政治生態、社會生態山清水秀;四要創新黨建模式,增強市域社會治理活力。在黨建引領方面,推進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包括縣級黨群服務中心、街道社區商圈樓宇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驛站,構建“15分鐘黨建服務圈”,打通最后“一公里”,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在街道社區,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和兼職委員制。開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社會治理活動。在鄉鎮農村,推進“村村聯建、村企聯建、產業聯建、城鄉聯建”大黨建格局,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村級治理體系。
(二)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構建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一要健全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機制,完善政府社會治理考核問責機制。以人為本,解決好群眾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公平正義和發展短板等問題,集中做好基礎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為民謀劃、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牢牢抓住基層基礎這一本源,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明確鄉鎮推動社會治理具體任務,最大限度將各類社會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廣泛開展行業依法治理,加強全過程監管,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機制,重點對道路交通、勞動爭議、婚姻家庭、土地、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旅游、醫療等糾紛多發領域進行排查,及時發現不穩定風險隱患;三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推動民主協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機制,推動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廣泛動員組織群眾投身市域社會治理實踐。發揮基層社會組織的獨特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健全激勵補償機制,鼓勵社會組織積極依法參與社會治理。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展,讓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還要發揮青年日益增長的參與積極性,為他們充分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空間。發揮律師在協調解決社會矛盾、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發揮新媒體網絡人士在傳達公共意見和利益訴求、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四要堅持晉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說、大家干,開展美好社區、美好鄉村示范創建活動。及時總結、廣泛宣傳基層社會治理的做法和經驗,以示范創建帶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先行先試帶動各地普遍創新,形成爭創一流的良好氛圍。開展電視問政和網絡問政。加大群眾意見在社會治理績效考評中的權重,讓人民群眾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最終評判者。
(三)建設多元解紛平臺,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一要充分認識多元解紛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基礎性作用。廣泛宣傳多元解紛的典型案例和特點優勢,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非訴訟方式調解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提高群眾認可度;二要完善政策規定,進一步明確黨委政府、司法機關、基層組織及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糾紛化解主體的職責任務。對多元解紛的資源配置、途徑渠道、程序設置、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以及多元主體參與調解的渠道、不同調解類型的銜接配合等作出總體設計。探索引入市場化運營模式,將調解、仲裁、公證等多元解紛服務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力度。重視引入“兩代表一委員”、心理專家、社區工作者、社會志愿者等力量參與解紛工作;三要建立統一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推動地區、部門之間技術兼容、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探索提供線上咨詢、評估、調解、仲裁、訴訟等專業服務。當前應以各縣(市、區)為主體,推動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融合,建設集受理接待、協同指揮、分流轉辦、調處化解、司法確認、跟蹤督辦為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一個窗口”受理群眾提出的各類糾紛化解訴求。采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或引導政法部門、行政部門、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法律咨詢、心理服務、仲裁、鑒定、公證、評估、保險等調解主體和社會力量入駐中心。建立受理窗口與入駐部門協調對接機制,對有非訴訟方式調解意愿和可能的矛盾糾紛,依據糾紛性質分流至不同調解組織和主體予以化解。對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及時出具調解協議書,如有必要可引導當事人依法申請司法確認,提高調解協議履約率。對調解不成或不適合調解的矛盾,導入仲裁或訴訟程序,構建閉環化解流程,做到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四)注重科技創新支撐,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快速推進。一要有效運用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把智能化建設上升為重要的治理方式,為市域社會治理提供新的工具;二要積極推進市域信息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增強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科學性、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和公共服務的便捷性。依托全市統一的“一云”“一網”“一中心”整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突出在線政務服務、智能便民服務、智能決策指揮、智能政務辦公等重點應用,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門戶網站、移動app,推動實現“網上辦”“掌中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大數據應用獲得感和幸福感。鞏固“雪亮工程”領先優勢,加強指揮機制、綜合平臺和基層網絡建設,統一調配市縣兩級軟硬件資源,實現數據共享;三要發揮我市大數據優勢,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在風險防控前置化、矛盾預警智能化、專業服務精細化上出成果。運用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廣泛匯聚社情、警情、案情、輿情,發掘和完善新的指標和評價體系,提高網絡安全態勢感知、事件分析、追蹤溯源能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五)加強資金人才保障,確保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任務落實落地。一要以“財政支撐+社會挖潛”強化社區、農村治理資金保障。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工作的要求,將基層組織活動和公共服務運行經費、社區工作者基本報酬、人民調解經費、社會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資金補助、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支持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基層開展社會治理的資金。積極發展根植社區、農村的社會企業,補充資金來源;二要以注冊志愿者和進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為依托,組織開展各種社會治理志愿活動。同時發揮新社會組織人員、流動人口、新媒體從業人員等參與社會治理;三要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培育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強對城鄉社區工作者和網格管理員隊伍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職業保障、表彰獎勵,有效激發工作積極性;四要堅持統籌推進,重點攻堅。將創建工作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在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中破難題、開新局、創特色,全力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在新賽道上開創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創造良好環境。
。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了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現實,強調了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準了城市的復雜性、異質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市域社會治理的核心命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有生活、有品位、穩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年來,**市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年年初市委印發《關于實行“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市“x號改革創新工程”強力推動,逐步形成“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套體制機制迅速響應、持續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礎工作;關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安全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發起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基礎上推出諸多志愿服務品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共有****支志愿團隊的******名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管控、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工作中,等等。但是,與全國的基本情況一樣,**市的市域社會治理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待提升。
城市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質、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既面臨全球化的總體競爭,又面臨本區域的復雜性,一定要處理好“系統化治理與單項問題解決的關系”“政治邏輯、市場邏輯與生活邏輯的關系”“黨建引領與社會建構的關系”“城市整體與局部的權責關系”“政治、德治、法治、x與智治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鏈接未來。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頂層設計,建成現代化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認識不足。要確定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與機制,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勢能,建構符合直轄市特質的統領全局的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形成總體改革的浩大聲勢,發揮總體推進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確立市域社會治理的戰略路線,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直轄市立法權優勢,改革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深入總結、宣傳和推廣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鼓勵全市各領域、基層進行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補齊社會治理的“社會短板”?!包h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的總模型。從現實來看,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域社會治理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一核、兩化、三步走”的路線,其中,“一核”是黨的領導為核心,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統籌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兩化”是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政治化和社會化,特別是將黨的建設與社會建設充分融合起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維持基層秩序,第二步是引導社會、培育社會、撬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最終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黨建引領下做好對社會力量的“賦權增能”。近年來,**市在社會組織培育方面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社會組織的數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氣,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能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申請服務專項的范圍,對準居民需求,撬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第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分類確權”,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不清,各個部門散兵作戰,諸多權責分散而缺乏整合。據統計,城市治理至少由九類部門牽頭:政法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部門、住建部門、愛衛辦、城管部門、食安辦等,分別牽頭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和小區治理、園林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等等。單就社區治理一項工作,就有四十多個黨政群部門與之有關。如果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則不利于總體落實社會治理的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要求,市域社會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會治理的黨政群部門權責,根據不同層級的特點分類確權,明確市級、區級、街鎮三個層面的“有差異的”職能,推動基層“屬地責任”轉向“有限責任”,嚴格執行“權責清單”。推動政府與基層社會(社區)的權責體系改革,街道(鄉鎮)轉向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主責,統一調度、安排行政執法力量,探索上級部門在區市一把手委托下“聯合檢查”“聯合考核”,避免多頭領導、職責交叉。推出并嚴格執行“社區準入制”,為社區減負,使基層工作聚焦社會治理。
第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治理。城市之治最終要落地于社區,而社區之治往往要落腳于小區。不同的小區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利益訴求,一套止步于社區層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對情況復雜的小區,社會治理重心勢必下移至最微觀的治理單元,以小區治理為重心撬動整體社會治理改革,推進小區分類治理。與此同時,要破除過度的行政依賴和市場依賴,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邏輯、全能主義,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更多地推廣項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第五,動態掌握“國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是抓準國家與社會的“兩維需求”,在此基礎上把脈問題,提出科學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忙于事務性工作,對市民就業、居住、安全、環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無意識、缺乏認知,一些決策和行政過程存在“代理主義”,因而在治理過程中失焦、失聰、失效,做無用功。要真正理解“堅持人民性”的意義,將政治話語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人民性統領社會治理,通過大調研、大數據等技術動態、精準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會治理的供需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供需平衡”。
通過這些年來的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我認為穩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其它工作都無從談起。中央明確提出“抓發展是政績,抓穩定也是政績”,賓縣歷屆黨委政府一致認為:抓不好穩定工作,是對黨、對事業不負責任,也是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只有抓好穩定工作,才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才能做到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認識,**鎮把維護穩定作為鎮黨委、鎮政府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針對新時期穩定工作既要有效解決群眾的現實困難,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還要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實際,針對過去穩定工作條塊分割、各自為戰、成效不明顯的弊端,我們堅持用改革的思路、系統的辦法,全面推進穩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幾點做法及建議:
三是成立扶危濟困的基礎平臺在完善社區文教、便民、治安、救助、就業、衛生、環境、法律八大服務體系基礎上,廣辟門路開展了以黨員干部就業指導“一助一”、在職黨員扶貧解困“一幫一”、先進分子志愿助殘“一聯一”、居民百姓善待老人“一贈一”、單位便民利民“一對一”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使群眾在生活中感受黨的溫暖和關懷。
我們積極改革信訪工作體制,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努力構筑信訪工作大格局。針對**鎮因哈東新城建設信訪量大,矛盾突出的現狀。堅持“兩條線”、“三個依靠”的工作機制努力化解、減少社會矛盾?!皟蓷l線”即:一條是遺留問題及政府自身的社會矛盾;一條是新城建設維穩?!叭齻€依靠”即依靠新城建設指揮部,化解一切可以化解的矛盾;依靠各村各單位排查化解轄區社會矛盾;依靠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化解社區內各類矛盾。組建新城建設信訪維穩工作專項工作組,集中解決各類新城建設中引發的各類矛盾。政府自身實行案件集中與分類相結合的矛盾調處工作機制,設立信訪接待室,案件集中受理,按職責分到各對應相關負責人,建立包案制度,一包到底,限期將案件處理情況匯總到信訪接待室。努力創造小案不出村(社區),要案不出鎮,大案不出縣的工作局面。過去信訪部門人員不夠、經費不足、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不僅無法應對日益嚴峻的信訪形勢,而且很難協調處理各類信訪問題,導致信訪工作陷入被動。針對這一狀況,我們抽調精兵強將充實信訪力量,集中解決信訪問題,全力應對信訪高發勢頭。二是實施“六聯責任單”,強化責任落實。責任不落實、落不實,是信訪問題久拖不決、小事拖大的主要癥結所在。我們今后是否能夠實行信訪“六聯責任單”,對一些重大信訪問題和復雜疑難問題,由縣信訪辦代縣信訪領導小組下達一式份的群眾信訪問題處理通知單,分送發案部門主管縣領導份,信訪人份,縣委辦、政府辦、縣委組織部各份,信訪辦備存份,鎮領導通知單附信訪人反映問題原件,信訪人通知單附主管鎮領導、發案部門負責人聯系方式。以此來推動信訪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我們應把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作為穩定工作的重點之一,堅持以“平安創建”為統領,狠抓了各項基礎性工作。一是以社區為基礎,完善城鎮治安防控網絡。按照干部出機關、警務進社區、巡防上街面、聯防成網絡的思路,全力做到警力下沉,警務前移,構建社區警務體系;按照專群結合、群眾為主的要求,在社區建立了專職治安員為主體的群防群治體系;按照抓薄弱、抓盲區的要求,在縣城出城口建立功能完備的警務工作站治安卡點,構建了城鄉共防體系。從而形成了廣覆蓋、全天候、立體化的防控格局。
(二)理念困境。
(三)體系困境。
一是權力邊界模糊。
二是參與主體單一。
三是科技支撐無序。
(四)服務困境。
(一)以組織現代化為根本保證,優化組織架構、工作流程。
1、筑強組織“引擎”
2、打破條線“壁壘”
一是整合治理力量。
二是整合網格力量。
三是整合執法力量。
1、強化自治基礎。
2、強化法治保障。
3、強化德治引領。
(三)以體系現代化為活力源泉,促進主體多元、協同共治。
1、政府權責明界化。
2、參與主體多元化。
3、智能技術高效化。
(四)以服務現代化為價值基石,落實民生為本、服務為先。
1、精細管理增效能。
2、巡辦分離顯作為。
3、規范服務提水平。
一是組織建設實效化。
二是服務建設效能化。
三是法治建設制度化。
四是功能建設實質化。
治理是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為和通過某種方式調節政府行為的機制。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了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現實,強調了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準了城市的復雜性、異質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市域社會治理的核心命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有生活、有品位、穩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年來,xx市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年年初市委印發《關于實行“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市“x號改革創新工程”強力推動,逐步形成“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套體制機制迅速響應、持續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礎工作;關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安全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發起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基礎上推出諸多志愿服務品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共有xxxx支志愿團隊的xxxxxx名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管控、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工作中,等等。但是,與全國的基本情況一樣,xx市的市域社會治理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待提升。
城市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質、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既面臨全球化的總體競爭,又面臨本區域的復雜性,一定要處理好“系統化治理與單項問題解決的關系”“政治邏輯、市場邏輯與生活邏輯的關系”“黨建引領與社會建構的關系”“城市整體與局部的權責關系”“政治、德治、法治、x與智治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鏈接未來。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頂層設計,建成現代化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認識不足。要確定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與機制,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勢能,建構符合直轄市特質的統領全局的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形成總體改革的浩大聲勢,發揮總體推進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確立市域社會治理的戰略路線,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直轄市立法權優勢,改革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深入總結、宣傳和推廣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鼓勵全市各領域、基層進行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補齊社會治理的“社會短板”?!包h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的總模型。從現實來看,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域社會治理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一核、兩化、三步走”的路線,其中,“一核”是黨的領導為核心,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統籌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兩化”是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政治化和社會化,特別是將黨的建設與社會建設充分融合起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維持基層秩序,第二步是引導社會、培育社會、撬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最終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黨建引領下做好對社會力量的“賦權增能”。近年來,xx市在社會組織培育方面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社會組織的數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氣,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能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申請服務專項的范圍,對準居民需求,撬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第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分類確權”,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不清,各個部門散兵作戰,諸多權責分散而缺乏整合。據統計,城市治理至少由九類部門牽頭:政法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部門、住建部門、愛衛辦、城管部門、食安辦等,分別牽頭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和小區治理、園林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等等。單就社區治理一項工作,就有四十多個黨政群部門與之有關。如果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則不利于總體落實社會治理的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要求,市域社會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會治理的黨政群部門權責,根據不同層級的特點分類確權,明確市級、區級、街鎮三個層面的“有差異的”職能,推動基層“屬地責任”轉向“有限責任”,嚴格執行“權責清單”。推動政府與基層社會(社區)的權責體系改革,街道(鄉鎮)轉向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主責,統一調度、安排行政執法力量,探索上級部門在區市一把手委托下“聯合檢查”“聯合考核”,避免多頭領導、職責交叉。推出并嚴格執行“社區準入制”,為社區減負,使基層工作聚焦社會治理。
第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治理。城市之治最終要落地于社區,而社區之治往往要落腳于小區。不同的小區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利益訴求,一套止步于社區層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對情況復雜的小區,社會治理重心勢必下移至最微觀的治理單元,以小區治理為重心撬動整體社會治理改革,推進小區分類治理。與此同時,要破除過度的行政依賴和市場依賴,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邏輯、全能主義,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更多地推廣項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第五,動態掌握“國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是抓準國家與社會的“兩維需求”,在此基礎上把脈問題,提出科學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忙于事務性工作,對市民就業、居住、安全、環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無意識、缺乏認知,一些決策和行政過程存在“代理主義”,因而在治理過程中失焦、失聰、失效,做無用功。要真正理解“堅持人民性”的意義,將政治話語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人民性統領社會治理,通過大調研、大數據等技術動態、精準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會治理的供需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供需平衡”。
通過這些年來的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我認為穩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其它工作都無從談起。中央明確提出“抓發展是政績,抓穩定也是政績”,賓縣歷屆黨委政府一致認為:抓不好穩定工作,是對黨、對事業不負責任,也是對人民群眾不負責任。只有抓好穩定工作,才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才能做到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認識,**鎮把維護穩定作為鎮黨委、鎮政府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針對新時期穩定工作既要有效解決群眾的現實困難,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還要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實際,針對過去穩定工作條塊分割、各自為戰、成效不明顯的弊端,我們堅持用改革的思路、系統的辦法,全面推進穩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幾點做法及建議:
今后,我們應本著“服務居民、凝聚人心、強基固本、加快發展”的宗旨,按照“休閑有去處、活動有場所、愁事能解、難事能幫”的原則,以便民、為民、富民、安民為目標,大膽改革城鎮管理體制,經過反復調研,并廣辟籌資渠道,新成立了功能齊全的成了社會事務服務管理中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和群眾組織的作用,上為黨委、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使社區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新型社區。在政府職能向社區延伸上,本著“小社區,大服務”的思路,組織民政、勞動、公安、計生等職能部門進駐社區,開展扶貧濟困、就業安置、民事調解、醫療保健、政策咨詢等便民利民活動,使部門工作重心下移,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和作風轉變。黨組織覆蓋社區,政府職能延伸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體系配套社區,使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距離拉近了,群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解決的速度快了,從而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形成了“不進大院進小院,不找政府找社區”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逐步使社區成為教育群眾的前沿陣地。一方面,依托中小學校的場地和人員優勢,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教育居民、服務居民,提高了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發揮社區文化陣地作用,組建晨練隊、秧歌隊、合唱隊、詩歌協會、書畫協會等文體團體,這樣既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又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三是成立扶危濟困的基礎平臺。在完善社區文教、便民、治安、救助、就業、衛生、環境、法律八大服務體系基礎上,廣辟門路開展了以黨員干部就業指導“一助一”、在職黨員扶貧解困“一幫一”、先進分子志愿助殘“一聯一”、居民百姓善待老人“一贈一”、單位便民利民“一對一”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活動,使群眾在生活中感受黨的溫暖和關懷。
我們積極改革信訪工作體制,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努力構筑信訪工作大格局。針對**鎮因哈東新城建設信訪量大,矛盾突出的現狀。堅持“兩條線”、“三個依靠”的工作機制努力化解、減少社會矛盾?!皟蓷l線”即:一條是遺留問題及政府自身的社會矛盾;一條是新城建設維穩?!叭齻€依靠”即依靠新城建設指揮部,化解一切可以化解的矛盾;依靠各村各單位排查化解轄區社會矛盾;依靠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化解社區內各類矛盾。組建新城建設信訪維穩工作專項工作組,集中解決各類新城建設中引發的各類矛盾。政府自身實行案件集中與分類相結合的矛盾調處工作機制,設立信訪接待室,案件集中受理,按職責分到各對應相關負責人,建立包案制度,一包到底,限期將案件處理情況匯總到信訪接待室。努力創造小案不出村(社區),要案不出鎮,大案不出縣的工作局面。過去信訪部門人員不夠、經費不足、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不僅無法應對日益嚴峻的信訪形勢,而且很難協調處理各類信訪問題,導致信訪工作陷入被動。針對這一狀況,我們抽調精兵強將充實信訪力量,集中解決信訪問題,全力應對信訪高發勢頭。二是實施“六聯責任單”,強化責任落實。責任不落實、落不實,是信訪問題久拖不決、小事拖大的主要癥結所在。我們今后是否能夠實行信訪“六聯責任單”,對一些重大信訪問題和復雜疑難問題,由縣信訪辦代縣信訪領導小組下達一式份的群眾信訪問題處理通知單,分送發案部門主管縣領導份,信訪人份,縣委辦、政府辦、縣委組織部各份,信訪辦備存份,鎮領導通知單附信訪人反映問題原件,信訪人通知單附主管鎮領導、發案部門負責人聯系方式。以此來推動信訪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我們應把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作為穩定工作的重點之一,堅持以“平安創建”為統領,狠抓了各項基礎性工作。一是以社區為基礎,完善城鎮治安防控網絡。按照干部出機關、警務進社區、巡防上街面、聯防成網絡的思路,全力做到警力下沉,警務前移,構建社區警務體系;按照專群結合、群眾為主的要求,在社區建立了專職治安員為主體的群防群治體系;按照抓薄弱、抓盲區的要求,在縣城出城口建立功能完備的警務工作站治安卡點,構建了城鄉共防體系。從而形成了廣覆蓋、全天候、立體化的防控格局。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晉城、法治晉城,按照政協晉城市委員會2020年度協商計劃安排,2020年11月—12月,由市政協副主席崔守安帶隊,社會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市政協常委、委員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對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去年12月3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召開,部署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會后,我市對標一流,迅速行動,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中央、省委關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城市的決策部署,立足我市連續八年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名列全省第一,三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的優勢,提出創建試點城市目標。有關部門結合我市實際,積極申報,完成了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今年5月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市以“三零”單位創建為抓手,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標,緊盯治理難題,聚焦基層基礎,突出晉城特色,整合資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督導考核,形成了黨建聯片共建、矛盾聯調共治、信息聯通共享、部門聯手共創、城鄉聯動共贏的互聯共建態勢,試點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暨“雪亮工程”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我市召開,充分體現了省委對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從進展情況看:。
一是制定了明確細化的目標體系。堅持市委統一領導,出臺了三個指導性文件:《中共晉城市委、晉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中共晉城市委平安晉城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印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2020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指引任務分解表》。各縣(市、區)及市直有關單位結合實際,認真對照各項目標任務,逐條細化工作措施,印發了工作方案,建立了目標評價體系。目前,市縣兩級已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全市平安建設考評和市委目標責任考評體系,與各級表彰獎勵、干部提拔使用、晉升晉級、文明單位創建掛鉤,以考核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地。今年5月20日我市召開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動員部署大會。市委書記張志川作動員講話,要求“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晉城經驗”、提供“晉城樣板”。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統戰部部長、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石云峰就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安排部署。9月11日我市組織召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觀摩交流會和工作推進會,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抓好任務落實,完成工作進度。成立了市委黨校骨干教師組成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課題組,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納入了黨校教育。同時,還召開3次建言獻策座談會、7場“法學沙龍”。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就試點中的目標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深入研討、開展交流,提出工作建議。當前,全市目標導向明確,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二是形成了有效運轉的責任鏈條。按照市委關于試點城市創建和文明城市創建“雙輪驅動、雙創并重”的要求,我市把試點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市級統籌協調、縣級組織實施、鄉鎮(街道)強基固本的市域社會治理鏈條。根據工作需要,我市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組,在市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試點工作組下設辦公室和黨建引領工作推進小組、法治工作推進小組、德治工作推進小組、自治工作推進小組、智能化工作推進小組。各縣(市、區)按照市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目前市、縣“一辦五組”工作專班都已按年度重點建設項目要求,發揮牽頭作用,加快組織實施。為推動各項任務落細、落小、落實,建立了試點工作聯絡員報告制度和督辦制度。同時注重宣傳推動,在主流新聞媒體和“一網兩微三號”晉城政法新媒體宣傳群組開設市域社會治理專欄,反映工作進展,總結特色經驗,創造良好氛圍。
三是推出了具有特色的典型經驗。在自治方面,城區洞頭村、陵川縣小召村、沁水縣下沃泉村等,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式,廣泛開展村民議事、民情懇談等基層民主協商活動。在法治方面,積極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沁水縣龍港鎮派出所、城區白水街派出所、陽城縣鳳城鎮派出所、高平市城南派出所爭先進、創亮點,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陵川縣縣城老干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發揮離退休干部專業知識和經驗優勢,32年服務平安陵川建設,受到中組部表彰。沁水縣組建了以縣矛盾調解中心為龍頭、區域調委會為依托,鄉、村兩級調委會為前沿,有關調解室為補充的人民調解網絡,“司法確認”和“調援對接”機制調動了調解糾紛的主動性積極性。澤州縣川底法庭建立和事佬工作室,開展訴前調解,打造“川底模式”。在德治方面,陽城縣演禮鄉獻義村重視道德教化作用,堅持以德治村,堅守和諧之道。城區黃城社區挖掘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精髓,打造陳廷敬文化品牌,為社區治理提供精神動力。在智能化建設方面,創新開發晉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智能化工作平臺?!把┝凉こ獭弊咴谌∏傲?,已接入7720路一類監控視頻、4000路二、三類監控視頻,聯通了視聯網,具備省、市、縣、鄉視頻會議功能。市大數據局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的智慧政務、智慧停車等16個集成建設項目,獲2019—2020年度數字政府建設卓越實踐獎。高平市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支撐,打造出縣域社會治理“高平新樣本”。城區實行全科網格管理,劃分網格682個,為每個網格落實了每年6000元的績效補貼,提高了網格員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在心治方面,澤州縣實施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工程,加強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工作,實現一般人員不脫節、重點人員不失控兩個確保,社會心理健康水平整體提高,社會治安案件連年下降。
我市在試點工作中激發了活力,取得明顯進展,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1.黨建引領有待加強。有的黨組織黨建理念和工作方式陳舊,不適應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創新意識不強;有的弱化、虛化、邊緣化,領導作用發揮不充分;有的工作機制不適應治理需要,街道社區和農村統籌協調能力弱,共治共建未形成常態;有的工作行政化、停滯化、務虛化傾向嚴重,創建積極性不高,內生動力不強。
2.治理主體參與不夠。政府職能部門民主決策不夠到位,依法行政仍有差距,提供的公共產品不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行業監管存在失位缺位現象,齊抓共管矛盾風險機制未形成常態;群團組織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預防違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仍需進一步拓寬,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全市1100多個社會組織整體上發育不健全,城鄉基層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專業調處類、治安維穩類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協同作用不夠明顯;青年參與缺乏支持?;鶎由鐣卫碇贫葴笥谇嗄耆找嬖鲩L的參與熱情,還沒有為青年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的空間,對青年參與社會治理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增強。相關部門對青年公益社會組織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在經費保障、業務培訓、孵化支持、聯系對接等方面缺少有效舉措;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不完善,尚未建成平行、互動、多樣的群眾參與網絡平臺,網絡問政剛剛起步。如何有效引導各界人士發揮自身優勢參與社會治理,也成為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3.多元解紛尚未形成。思想認識存在偏差。社會普遍關心、支持、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氛圍不濃,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的志愿者占人口比重較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信訪不信法”的社會心態依然存在;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各部門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定位和職責散見于各級各類文件中,糾紛解決的工作機制、程序設置及資源配置等具體規定多是基于各縣(市、區)實踐經驗的總結,針對多元糾紛化解途徑、化解流程、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等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調解工作發展不均衡。司法調解發展迅速且相對規范,行政調解較為被動且實效不強,人民調解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社會組織調解尚在探索起步中。特別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人民調解員絕大多數都是兼職的,整體年齡偏大,政策法律素質不高,工資待遇低,人員流失現象明顯。調解經費保障落實難,有預算無經費的情況普遍存在;人案矛盾非常突出。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73件,陽城法院人均結案276件,反映出訴前調解還有很大空間。潛在矛盾風險還很突出。我市房地產領域的違規預售和延遲交房風險、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處在集中爆發期,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信訪積案化解困難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站在更高層面完善多元解紛機制,提前布局解決問題。
4.信息共享還有差距。多年來,相關部門都建有平臺,但基礎數據信息共享共用難、相互流轉難,存在“信息孤島”“數據壁壘”“各自為政”現象,缺乏統一規劃、聯動協作,信息平臺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如市法院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探索開展訴調對接和繁簡分流工作。市檢察院依托“12309”檢察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市公安系統正在推廣建立“立體化信息化治理防控平臺、智慧大腦、晉治安app、掌上派出所”為主的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司法系統建有統一的指揮平臺。市大數據局也建立了“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但這些平臺未執行統一標準,數據資源共享體系不完善,社會治理有關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存在困難。在網格化管理中,許多訴求和問題上報到街道或縣級指揮中心后,因為事權問題無法及時處置,而指揮中心又無法聯動相關職能部門,導致事件流轉不暢通、群眾不滿意。
5.保障機制仍需完善。在調研中,通過對社會治理組織體系、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社會治理配套設施、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指標的分析,反映最為強烈的是社會治理保障舉措,最需要的是資金和人才。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的支持,遠遠不能到位。市縣兩級財政緊張,費隨事轉的經費投入機制未有效建立,用于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資金有限。市級財政2019年安排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費82.8萬元,2020年安排專項經費85萬元,要完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行動計劃所列項目還有很大困難。從對社區的支持力度看,城區財政每年列專項經費,而其他縣相對較差。在社會資金投入方面,由于相關支持政策不完善,目前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和農村服務嚴重不足?;鶎幼陨怼霸煅惫δ芨堑拖?。人才制約較為突出。我市注冊志愿服務組織2000余個,志愿者35萬余人,我市也為所有在職黨員頒發了《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證》。但這兩支隊伍主要是在創文中組建的,如何以常態方式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從組織和制度上進一步完善。社區和農村骨干人才隊伍選、育、管、用“成長鏈”不健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人難選、人難留問題突出。普遍面臨工作人員不足,很難抽出專人開展工作,加之薪酬待遇、職業發展所限,社會工作者青黃不接。
為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探索具有晉城特色、時代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堅持黨的統一領導,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子。一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錨定目標、先行先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試點建設為牽引,以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風險為著力點,以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腳點,堅持統一性與創造性相結合、試點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相統一、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相銜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使市域社會治理更好體現試點要求和晉城特色;二要按照市委黨建“四句話”要求,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厚植市域社會治理優勢。打破思想觀念、行政級別、行業分割籓籬,統籌兼顧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治理合力;三要以良好政治生態優化市域社會治理環境。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零”單位創建等重點工作,不斷促進政治生態、社會生態山清水秀;四要創新黨建模式,增強市域社會治理活力。在黨建引領方面,推進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包括縣級黨群服務中心、街道社區商圈樓宇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驛站,構建“15分鐘黨建服務圈”,打通最后“一公里”,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主陣地。在街道社區,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和兼職委員制。開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社會治理活動。在鄉鎮農村,推進“村村聯建、村企聯建、產業聯建、城鄉聯建”大黨建格局,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村級治理體系。
(二)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構建市域社會治理共同體。一要健全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機制,完善政府社會治理考核問責機制。以人為本,解決好群眾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公平正義和發展短板等問題,集中做好基礎性、普惠性民生工作,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為民謀劃、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牢牢抓住基層基礎這一本源,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基層,明確鄉鎮推動社會治理具體任務,最大限度將各類社會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廣泛開展行業依法治理,加強全過程監管,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機制,重點對道路交通、勞動爭議、婚姻家庭、土地、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旅游、醫療等糾紛多發領域進行排查,及時發現不穩定風險隱患;三要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推動民主協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機制,推動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廣泛動員組織群眾投身市域社會治理實踐。發揮基層社會組織的獨特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健全激勵補償機制,鼓勵社會組織積極依法參與社會治理。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發展,讓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還要發揮青年日益增長的參與積極性,為他們充分參與社會治理開辟足夠空間。發揮律師在協調解決社會矛盾、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發揮新媒體網絡人士在傳達公共意見和利益訴求、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四要堅持晉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說、大家干,開展美好社區、美好鄉村示范創建活動。及時總結、廣泛宣傳基層社會治理的做法和經驗,以示范創建帶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先行先試帶動各地普遍創新,形成爭創一流的良好氛圍。開展電視問政和網絡問政。加大群眾意見在社會治理績效考評中的權重,讓人民群眾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的最終評判者。
(三)建設多元解紛平臺,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一要充分認識多元解紛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基礎性作用。廣泛宣傳多元解紛的典型案例和特點優勢,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非訴訟方式調解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提高群眾認可度;二要完善政策規定,進一步明確黨委政府、司法機關、基層組織及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糾紛化解主體的職責任務。對多元解紛的資源配置、途徑渠道、程序設置、法律效力的確認、組織保障,以及多元主體參與調解的渠道、不同調解類型的銜接配合等作出總體設計。探索引入市場化運營模式,將調解、仲裁、公證等多元解紛服務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力度。重視引入“兩代表一委員”、心理專家、社區工作者、社會志愿者等力量參與解紛工作;三要建立統一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推動地區、部門之間技術兼容、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探索提供線上咨詢、評估、調解、仲裁、訴訟等專業服務。當前應以各縣(市、區)為主體,推動綜治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融合,建設集受理接待、協同指揮、分流轉辦、調處化解、司法確認、跟蹤督辦為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一個窗口”受理群眾提出的各類糾紛化解訴求。采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或引導政法部門、行政部門、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法律咨詢、心理服務、仲裁、鑒定、公證、評估、保險等調解主體和社會力量入駐中心。建立受理窗口與入駐部門協調對接機制,對有非訴訟方式調解意愿和可能的矛盾糾紛,依據糾紛性質分流至不同調解組織和主體予以化解。對調解成功的矛盾糾紛,及時出具調解協議書,如有必要可引導當事人依法申請司法確認,提高調解協議履約率。對調解不成或不適合調解的矛盾,導入仲裁或訴訟程序,構建閉環化解流程,做到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四)注重科技創新支撐,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快速推進。一要有效運用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把智能化建設上升為重要的治理方式,為市域社會治理提供新的工具;二要積極推進市域信息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暢通、平臺貫通、數據融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增強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科學性、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和公共服務的便捷性。依托全市統一的“一云”“一網”“一中心”整合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突出在線政務服務、智能便民服務、智能決策指揮、智能政務辦公等重點應用,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門戶網站、移動app,推動實現“網上辦”“掌中辦”,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大數據應用獲得感和幸福感。鞏固“雪亮工程”領先優勢,加強指揮機制、綜合平臺和基層網絡建設,統一調配市縣兩級軟硬件資源,實現數據共享;三要發揮我市大數據優勢,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在風險防控前置化、矛盾預警智能化、專業服務精細化上出成果。運用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廣泛匯聚社情、警情、案情、輿情,發掘和完善新的指標和評價體系,提高網絡安全態勢感知、事件分析、追蹤溯源能力,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五)加強資金人才保障,確保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任務落實落地。一要以“財政支撐+社會挖潛”強化社區、農村治理資金保障。按照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工作的要求,將基層組織活動和公共服務運行經費、社區工作者基本報酬、人民調解經費、社會服務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資金補助、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支持更多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展公共服務。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基層開展社會治理的資金。積極發展根植社區、農村的社會企業,補充資金來源;二要以注冊志愿者和進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為依托,組織開展各種社會治理志愿活動。同時發揮新社會組織人員、流動人口、新媒體從業人員等參與社會治理;三要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培育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加強對城鄉社區工作者和網格管理員隊伍的教育培訓、規范管理、職業保障、表彰獎勵,有效激發工作積極性;四要堅持統籌推進,重點攻堅。將創建工作與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在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中破難題、開新局、創特色,全力推進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在新賽道上開創新時代美麗晉城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創造良好環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聚焦了我國已經進入“以城市型社會為主體”的現實,強調了市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對準了城市的復雜性、異質性、矛盾性,突出了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獨特性、差異性。市域社會治理的核心命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有生活、有品位、穩定有序、有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年來,xx市在市域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例如,20xx年年初市委印發《關于實行“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的實施方案》,作為全市“x號改革創新工程”強力推動,逐步形成“一元領導、一體運行、一網覆蓋”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這套體制機制迅速響應、持續有力地做好疫情防控基礎工作;關于“放管服”改革的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持續推進平安城市建設,安全指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發起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基礎上推出諸多志愿服務品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市共有xxxx支志愿團隊的xxxxxx名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管控、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服務工作中,等等。但是,與全國的基本情況一樣,xx市的市域社會治理還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待提升。
城市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能力、居民素質、資源稟賦密切相關,既面臨全球化的總體競爭,又面臨本區域的復雜性,一定要處理好“系統化治理與單項問題解決的關系”“政治邏輯、市場邏輯與生活邏輯的關系”“黨建引領與社會建構的關系”“城市整體與局部的權責關系”“政治、德治、法治、x與智治的關系”。這也決定了,要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示范樣本,既要立足現實,又要鏈接未來。
第一,做好符合市域特性的頂層設計,建成現代化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長期以來,人們對城市的特性把握不清、對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認識不足。要確定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領導體制與機制,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的政治勢能,建構符合直轄市特質的統領全局的社會治理政策體系,形成總體改革的浩大聲勢,發揮總體推進的巨大能量。要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進行全域性、全局性的頂層設計,明確市域社會治理的價值導向,確立市域社會治理的戰略路線,統籌謀劃、科學布局,系統化、有步驟地推進全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直轄市立法權優勢,改革不合時宜的法律法規,深入總結、宣傳和推廣我市的成熟做法并上升為制度規范,鼓勵全市各領域、基層進行社會治理創新。
第二,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作用,補齊社會治理的“社會短板”?!包h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的總模型。從現實來看,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市域社會治理需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一核、兩化、三步走”的路線,其中,“一核”是黨的領導為核心,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統籌各層次、各方面的積極力量;“兩化”是推動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政治化和社會化,特別是將黨的建設與社會建設充分融合起來;“三步走”中的第一步是維持基層秩序,第二步是引導社會、培育社會、撬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最終邁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三步。
要在黨建引領下做好對社會力量的“賦權增能”。近年來,xx市在社會組織培育方面雖然有所進步,但是社會組織的數量和能力仍然有待提升。要下大力氣,培育更多的社區社會組織,提升社會工作者和居民參與能力,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申請服務專項的范圍,對準居民需求,撬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第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領域“分類確權”,建構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在大多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的權責體系不清,各個部門散兵作戰,諸多權責分散而缺乏整合。據統計,城市治理至少由九類部門牽頭:政法委、組織部、宣傳部、民政部門、住建部門、愛衛辦、城管部門、食安辦等,分別牽頭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建設、社區治理、智慧城市建設和小區治理、園林城市建設、城市綜合管理、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等等。單就社區治理一項工作,就有四十多個黨政群部門與之有關。如果各個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則不利于總體落實社會治理的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要求,市域社會治理亟需全面梳理涉及社會治理的黨政群部門權責,根據不同層級的特點分類確權,明確市級、區級、街鎮三個層面的“有差異的”職能,推動基層“屬地責任”轉向“有限責任”,嚴格執行“權責清單”。推動政府與基層社會(社區)的權責體系改革,街道(鄉鎮)轉向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主責,統一調度、安排行政執法力量,探索上級部門在區市一把手委托下“聯合檢查”“聯合考核”,避免多頭領導、職責交叉。推出并嚴格執行“社區準入制”,為社區減負,使基層工作聚焦社會治理。
第四,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推動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治理。城市之治最終要落地于社區,而社區之治往往要落腳于小區。不同的小區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利益訴求,一套止步于社區層面的治理模式不能面對情況復雜的小區,社會治理重心勢必下移至最微觀的治理單元,以小區治理為重心撬動整體社會治理改革,推進小區分類治理。與此同時,要破除過度的行政依賴和市場依賴,打破自上而下的行政邏輯、全能主義,引入“社區需求導向”機制,更多地推廣項目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
第五,動態掌握“國家需求和居民需求”,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是抓準國家與社會的“兩維需求”,在此基礎上把脈問題,提出科學對策。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忙于事務性工作,對市民就業、居住、安全、環境、交往、x等六大需求無意識、缺乏認知,一些決策和行政過程存在“代理主義”,因而在治理過程中失焦、失聰、失效,做無用功。要真正理解“堅持人民性”的意義,將政治話語轉換成實際行動,以人民性統領社會治理,通過大調研、大數據等技術動態、精準地掌握居民需求,全面梳理社會治理的供需體系,推進社會治理的供給改革,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供需平衡”。
區委平安王益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今年以來,我單位能認真貫徹省委關于建設平安陜西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區委工作要求,積極抓好平安創建工作,根據《銅川市王益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2)》的文件精神,組織部高度重視,立足組織部門實際,迅速成立區委組織部平安王益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實施方案》,夯實措施,多點發力,有效維護全區政治社會穩定,現將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揮職能作用。一是率先完成鎮(街道)政法委員配備工作。按照中共陜西省委政法委員會《關于推動落實全省鄉鎮(街道)黨組織配備政法委員的工作意見》文件精神,王益區迅速開展1鎮、6街道政法委員配備工作,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由各鎮(街道)黨委副書記兼任政法委員,負責本轄區政法及綜治維穩工作,此項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將綜治維穩作為干部考察的重要考量標準。在干部醞釀時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把選人用人關口,堅持把“對黨忠誠”作為領導干部第一政治品質來要求,將“干凈干事”作為干部立身之本、創業之基,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建立綜治工作領導責任追究制和“一票否決”制,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綜治各項舉措落實不力,導致群體性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堅決做到“一票否決”。同時,按照《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的要求,在職級晉升考察環節征求紀檢監察機關意見的同時核查信訪舉報,對發現有問題沒有查清的,不得晉升職級,有效防止“帶病提拔”。三是納入目標年度考核體系。區考核辦已將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考評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年度任務兩項指標納入2020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
(二)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強化保障落實。按照《關于印發銅川市加強社區基礎和服務保障實施細則的通知》要求,落實每個社區每年1.5萬元黨建工作經費,嚴格執行經費支出審批和標準,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主導作用,防止黨建工作經費“不亂用”,用得其所。二是全面推行網格黨小組建設。充分借鑒紅旗社區經驗,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網格黨小組建設工作的通知》(銅王組發〔2020〕49號),在全區推進“黨建網格”建設,以現有社區網格為基礎,依托轄區單位、居民小區、商務樓宇、社會組織等,以單建或共建形式,在每個網格中建立黨小組。將20個社區劃分為261個責任網格,形成了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黨小組為主體、網格黨員為支撐的三級網格組織管理體系,并將黨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務代辦、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網格,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區20個社區261個網格,單建網格黨小組77個,聯建53個,轄區單位在職黨員、社會組織黨員和黨員志愿者等共1400余名參與社區網格服務。
三是全面實行“兼職委員”。聚焦破解城市基層黨建統籌協調難、資源整合難、工作推進難的問題,在全區推行駐區單位負責人擔任社區“兼職委員制”,通過簽訂共建協議、交叉任職、人才結對培養等加強組織共建,通過共同開展活動、加強黨員教育等推進活動共聯,通過整合盤活信息、陣地、文化、服務等實現資源共享,構建黨員“一方隸屬、多重管理”的黨建共同體,做到組織融入、工作融入、感情融入,真正變“兩家人”為“一家親”。目前,全區已有48家駐區單位到社區擔任兼職委員,共同研討黨建、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重大事項。
(三)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增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
一是持續抓好社會組織黨員隊伍發展。緊緊圍繞“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工作方針,在年初制定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重點任務,細化任務目標,層層壓實責任,扎實做好黨員發展工作,不斷壯大社會組織黨員隊伍。二是積極引導社會組織人士、黨員參加各類黨建主題活動。堅持以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雙提升、雙融入、雙服務”為抓手,扎實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年活動,在落實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基本制度的同時,開展“黨建指導員選派”、“黨員微課”、“評星晉級、爭創雙強”和“黨建引領強堡壘、爭當先鋒作表率”書記講堂競賽等主題活動8次。三是制定社會組織黨組織“梯形進階”動態考核管理制度。以“梯形進階”分級管理制度為著力點,按照黨組織制度建設、主題活動開展、黨員隊伍發展、黨組織作用發揮、典型培樹等重點內容,對每個星級黨組織實施梯形動態分級管理,切實抓實抓細黨組織各項工作,使每項工作看得見、推進穩、有成效。
(四)持續深化“六聯六送六必看”行動。充分發揮老干部作用。為保障全區離退休老干部“學有組織、樂有場所、養有保障、為有平臺”,區委老干局在全區離退休干部中持續深化“六聯六送六必看”行動,以社區資源為依托,在云夢堤社區開展“四就近”服務試點工作,成立離退休支部及老年大學分校,為離退休老干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照顧、就近發揮作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積極引導離退休老干部自覺自愿為平安建設獻計獻策,引導參加居住地所在的社區(村)、周邊小區的平安建設義務宣傳服務,切實有效提升全社會的平安建設參與率、滿意率、知曉率。
全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保障機制落實還不到位。目前,全區20個社區都根據網格分布和各自工作實際建立了網格黨小組,但在落實保障黨小組活動經費和陣地建設方面還不到位。二是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工作成效不明顯。各街道在推進此項工作中缺乏思路,可復制、可借鑒的辦法不多,黨建聯席會議質效不高,兼職委員推行不力,共駐共建活動缺乏載體,雙向融入互動格局未有效形成。
一是全面發揮好網格黨組織作用。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織密為民服務網絡,延伸黨建工作觸角,真正變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網兜。同時,推進智慧化體系建設,切實整合現有信息化服務平臺,打通壁壘,讓管理服務更智慧更有效更便捷,真正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二是大力推動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工作。針對聯建共享機制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落實好社區“兼職委員”制,完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深化與駐區單位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做、活動共聯,著力構建融入式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是加強社區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著眼明年換屆,加強社區“兩委”班子研判,培養接班人,為提升“紅旗經驗”提供人才保證。著力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結合示范點打造同步推進講解員隊伍建設,為全面提升“紅旗經驗”注入生機和活力。
四是強化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強化對社會組織黨員群眾的宣傳教育,進一步規范社會組織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好“三會一課”制度,不斷優化黨建工作環境。扎實開展“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培育黨建工作示范點,通過示范點的帶動效應,以點帶面,促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
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以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理重大風險和難點問題為突破口,著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xx建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和“重要窗口”建設添彩。
(一)健全政治安全體系。堅持把維護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境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深入開展反恐怖反分裂斗爭,鞏固提升路地警務融合改革、人員密集場所“四聯三防”建設、“xx”快速反應圈建設等工作。深化反邪教斗爭,扎實推進“關愛之家”規范化建設。推進全市“智慧防線”建設,提升人民防線智慧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二)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和合化解體系。完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制度,推動社會風險防范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活動、重大敏感案(事)件“應評盡評”??偨Y提升推廣我市防疫維穩工作經驗。健全領導干部下訪接訪機制,實行信訪積案和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包案化解”。深化訴源治理,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調聯動,全力打造調解工作xx品牌。
(三)健全經濟金融涉穩風險綜合治理體系。建立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健全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風險回溯、打擊經濟犯罪聯席會議等機制,創新推動防控措施向前端治理延伸。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行為,深化政法機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一)深化經常性專項打擊整治。項目化推進掃黑除惡,深入開展十大行業亂象整治,出臺落實長效性、規范性的綜合防控措施。持續推進“掃黃打非”“緝槍治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專項打擊整治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重點問題掛牌整治機制,完善落實人員密集場所常態化安全防范措施,推動各類治安案件不斷下降,社會治安管控能力明顯提升。
(二)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構建城鄉統籌、網上網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打防控一體的“大防控”格局。健全“精密智巡”機制,完善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基礎管理制度,實現對人、地、物、事、組織、網格等基礎要素的精準掌控。完善市級統一指揮、合成作戰、專業研判、分類打擊機制,建立跨區域、跨部門合成作戰平臺,提高對大要案、多發性案件的防范打擊能力。健全網格綜合治理體系,堅決打擊遏制各類網絡違法犯罪。
(三)深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政策舉措,健全流動人口綜合治理工作格局。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吸毒人員、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重點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懷幫扶體系。深入推進預防“民轉刑”全民大行動,“民轉刑”命案得到有效防范。
(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入推進“十大標志工程、百個重點項目、千個樣本點位”的“十百千”工程,建設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聚焦深化治理體制性機制性難題、基層基礎工作短板、影響市域安全突出問題精準施策,積極探索具有xx特色、時代特征的市域社會治理模式。不斷完善“黨建引領、全民參與,鄉村聯動、三治融合,全科網格、責任捆綁,源頭管事、就地了事”的xx版新時代楓橋經驗。到2022年,達到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要求。
(二)推進“一四一”工程。構建市級統籌、縣級實施、鄉鎮(街道)主抓的工作運作機制。加強縣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規范化建設。規范提升鄉鎮(街道)“基層治理x臺”運作管理??偨Y推廣抗擊疫情網格管理經驗做法,嚴格落實全科網格地方標準,持續深化網格責任捆綁制度,強力推進“黨建+網格”工作,健全完善專職網格員職業保障。
(三)推進“兩智融合”。一方面,依靠群眾智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格局。完善民主協商體制,全面落實鄉鎮(街道)、城鄉社區協商,畫好“同心圓”。探索“群團+”工作模式,培育壯大一批社會治理領域的社會組織。健全舉報獎勵、公益反哺、以獎代補等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另一方面,突出智慧治城,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能效。加快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推廣應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協同應用系統,實施政法一體化辦案體系。推進xx市基層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依托城市大腦提升雪亮工程整體效能,加快推進網格地圖和標準地址庫建設,建立社會治理風險監測預測模型,提升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四)推進“三治融合”。加大“三治融合”模式建設推廣力度,推廣運用“三化十二制”“民主協商議事制度”“社區治理委員會”等社會多元參與機制,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和網絡平臺建設,推動法治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墾荒精神”等優秀文化資源,建成一大批“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區)。深入推進執法司法規范化,探索完善執法司法公正評價制度,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一)規范提升大平安建設機制。加強黨委對平安xx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堅持把平安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定期召開會議,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健全風險共防、難題共破、責任共擔的部門協作“大聯動”機制。完善市縣鄉三級平安建設協調機制。堅持和完善平安建設定期通報、重點約談、掛牌整治等制度,完善常態化平安暗訪機制,加大考評結果運用,切實發揮平安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二)規范提升精準化行業監管體制。深化基層和系統平安創建工作。加強“智慧消防”建設,全面排查整治各類火災隱患。持續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整治行動,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全面摸排危險化學品全鏈條安全風險,促進多類事故持續下降。重拳整治“三無船舶”“兩船”等隱患,深入實施海上“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完善環境安全管理體制,提升技術水平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探索“全災種、大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全面落實防汛防臺搶險救災措施,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規范提升平安隊伍建設。實施以“凝心聚力工程”“戰斗堡壘工程”“雁陣領航工程”“素質提升工程”“品牌創優工程”等“五大工程”為主要載體的政法隊伍建設。推動鄉鎮(街道)黨組織配齊配強政法委員,完善司法輔助人員、警務輔助人員、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的管理制度,健全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仲裁員等法律服務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的政策,完善社會治理領域專門人才培養機制,發展平安巡防隊、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推動平安建設力量下沉到基層,進一步提高平安建設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
時報訊(記者李曉娟)9月29日,海東市召開市委平安海東建設暨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動員部署會。會議傳達學習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及市委二屆九次全會和市委平安海東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精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伯林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桑文俊對全市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工作進行了安排,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潘鋒,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佐龍出席會議,市政府副市長白萬奎主持會議。
會議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首批試點為全國社會治理現代化探路的政治責任,堅持高點定位、強化頂層設計、整合各方資源,對標找差、揚長補短,創新實干、先行先試,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亮點。要把握地域特點,切實增強創建市域社會治理國家首批試點城市的針對性,牢牢把握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要求,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努力打造一批可借鑒、可示范、可推廣的區域性樣板。
會議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履行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國家試點城市政治責任。各級各部門要拿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過硬擔當,落實領導責任、健全組織機構、強化考核督導,對應重視不夠、推進不力的地區、行業、領域,要采取通報、約談、掛牌督辦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要聚焦解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問題,提升復雜局面下的風險抵御力、多元趨勢下的矛盾化解力、動態條件下的治安管控力、精細需求下的公共服務力,確保實現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海東貢獻,提供新時代地方治理海東樣本。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