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問題是指在社會中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各種不良現象或困境。在寫總結時,要注意語言簡練、表達得當,避免冗長和啰嗦。每一份總結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希望通過范文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不同的啟示和思考。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表內除法(一)課本p13~36頁。
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分兩個層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合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除法運算,說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用口訣求商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解決問題是結合除法計算出現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孕伏解決問題的內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后編入了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內容。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平均分。
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學習平均分。
1、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后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2、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運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1、開火車,說結果。
36÷6=25÷5=24÷6=。
30÷6=5÷5=12÷3=。
16÷4=(大家一起說,并給予鼓勵)。
2、背誦7、8、9的乘法口訣引入課題。(抽生背7、8的乘法口訣,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訣,并給予鼓勵。)。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六月有一個屬于你們的節日,知道是什么節日嗎?
生:“六一”兒童節。
師:恩,那在六一兒童節那一天,你們都會做些什么呢?(抽生說)。
師:你們知道嗎,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經在為六一兒童節做準備了,我們快來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么吧?。ǔ鍪菊n件)。
2、引導觀察,收集信息。
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過觀察,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課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4、學生匯報。
指名匯報問題,教師ppt展示“平均每行掛幾面?”“每個小組分幾顆?”“可以擺幾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從主題圖中點取出例1)。
(1)老師讀題,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獨立試著做做?(學生獨立試算,并和同桌說說是怎么算的?)。
(2)指名匯報(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3)問:“用哪種方法最簡便?(用乘法口訣求商)。
引導學生小結: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訣想,就是()八五十六,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師板書)。
2、口算56÷7。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學生匯報:56÷7=8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師板書)。
3、比較56÷8和56÷7兩個算式的.聯系。
(讓學生明白,這個時候用一句口訣可以解決兩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題圖中另外兩個數學問題。
(1)讓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2)說說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師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數學,解決問題。
1、基本練習。
(1)課件展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讓學生口算。
(2)抽生說答案,問:為什么做得這么準這么快?(每組用的是同一句口訣)。
2、游戲:小豬吹泡泡。
點名完成相應題目。
3、小兔過河。(第39頁第3題)。
(1)出示課件,先說一說如何解決這道題,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幫助小兔子過河。
(2)集體訂正,學生說出答案后,箭頭指向相應的石頭。
4、小鳥回家。
(1)出示課件,先說說如何幫助小鳥找到自己的家,然后發給學生小鳥身上的算式卡片,讓學生貼到黑板上相對應的房子下面。
(2)讓班上其他同學檢查一下小鳥是否已經回到自己的家。
(3)還有哪些算式的結果分別是7、8、9。引導學生說出想口訣說算式。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并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學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
(2)抽生說,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作業。
(1)口頭作業:把乘法口訣背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并讓他們也考考你。
(2)書面作業:完成課本第40頁3、4、5題。
(1)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2)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幾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我們來分一分。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材安排了四個例題,先通過例4引入這種分法。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是另一種分法。然后通過例5的圖畫說明具體分的過程,并說明這種分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過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進一步說明分的方法。最后通過例7過渡到“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要用除法計算”。著重指出12塊餅干,每3塊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說12里面有4個3,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除法的含義。這里還注意用圖表示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
為了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這種分法的含義,在教科書的“做一做”和練習中加強了實際操作。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主要還是采用傳統的板書方式。也就是教師借助黑板、粉筆來為學生講解書本知識點,之后再對相關的習題進行練習。這種單一的上課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會使得課堂的氣氛變得死氣沉沉?;诖朔N學習氛圍之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是無法達到最高點的。不僅如此,對于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也沒有太多的顧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負責知識的傳授,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3]。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也沒有形成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嚴重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二、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情況,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重視教師的“教”對于學生的“學”是缺乏足夠的重視的。教師在教學的不重視實踐活動,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4]。然而,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充分的調動。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的獲取閱讀知識。比如在閱讀教學中“用排比的修辭表示”時,教師可以在屏幕上呈現出一幅輕松活潑的畫面: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有若干條小魚游出水面。
接著,一條小魚游出水面、二條小魚游出水面、三條小魚游出水面……活潑的畫面、美麗的色彩,喚起了學生更多美的情感,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這種教學模式就對學生的聽覺與視覺進行了充分的調動,擺脫了緊張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帶來的桎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輕松愉悅的心情。另外,針對二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要引導學生經常學習寫片段、記日記。通過多寫多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其寫作能力的目的,為三年級能寫好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2)有利于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也不及成年人,在上課堂的過程中注意力很容易出現渙散的現象。這些因素都導致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集中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因而教師在選擇課件的內容時要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點進行分析,要保證教學的內容有利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特征的發揮。因而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精細,不可以出現任何的差錯。在準備課件時,可以采用簡單操作又容易被學生接受的ppt來輔助教學。。比如,學生在多媒體課件上教學《三只白鶴》時,(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伙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后的感受說給小組伙伴聽。其根本目的都是更好的將教學過程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通過技術的輔助來促進學生都抽象知識的具象理解與掌握。
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分為操作與練習、對話以及課堂游戲等模式。一般情況下,教師設計出來的課件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不僅有學習的指導,同時也有練習的對話閱讀以及課程的互動等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后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能力,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诖朔N教學方法下,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的激發,課堂的氛圍也被很好的活躍了。
3)有利于學生閱讀應用意識的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還要讓學生掌握語文閱讀知識的應用。如今,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家庭中,閱讀與溝通應用也越來越廣泛[6]。另外,在加上學校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開設,學生已經掌握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信息進行獲取的能力。因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充分的調動,通過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學習閱讀以及應用在實踐活動中來。利用閱讀發現的課程對學生開展調查實踐活動,比如,小學生對于周邊的認識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父母幫助下載網上查詢童話故事,學生可以結合童話故事記錄并進行溝通與想象。
比如,在學習“觀察鮮花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去觀察一樹鮮花,可以引導他們去觀察花兒的顏色、形狀。然后讓他們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所感敘述出來;還可以讓他們學習去觀察人物,去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觀察到的一切敘述出來。通過以上訓練來達到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父母幫助下在網上下載一些不同的鮮花圖片,找出其中的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比較;并進行描述和想象,寫完之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設一些情境,啟發學生的想象,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父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反復的訓練就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敘述能力?;蛘呖梢怨膭顚W生在生活中對周邊事物的好奇進行搜集整理并主動分享與其他同學進行評賞與傳閱。
一、復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盤,還剩幾個?
17÷3=()盤()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量關系。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2)預設:知道了劃船的人數,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滿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并說說理由,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里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討論中規范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余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1.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6條船,你覺得呢?
2.看來余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現,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劃船的要求。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至少要運多少次???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余法”。
問題:
1.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么想的?
2.還余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面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同時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題。
鞏固練習: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
總結: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
作業: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
我們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
第二,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使零碎的變為系統的,分散的變為集中的,陌生的變為熟悉的。
第四,要引導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相互補充,以強化對生活原型的再認識。
(二)從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入手,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開拓寫作的思路。
第一,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豐富的源泉。
第二,運用統一的“閱讀卡”。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并寫上簡要閱讀批注或感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三,定向的專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定向專題閱讀,就是要求學生閱讀的書籍(或文章)與語文教材的單元閱讀、單元作文的語體相協調,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即時效率。自由閱讀就是根據學生各自的興趣選定材料。
(三)抓小練筆積累,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語言材料的積累還不夠,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學期7-8篇大作文是遠遠不夠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練練出來的。練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練筆,抓小練筆積累,可以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四)拓寬訓練的時空,適當增加作文的訓練量。
從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給學生的思維時間和創新空間都很有限,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必須創造條件,拓寬訓練的時空,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
將班級學生分組,讓其合作交流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語文教師可以根據班內學生數量將其合理分成若干小組,統稱為語文學習小組,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遇到需要互動解決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按小組探討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比如在講《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交流,把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做過的好事或者遇到別人幫助自己的事與其他小伙伴分享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回到課本內容中。小組交流實現了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不僅增進了學生間的感情,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分角色互動學習法。
在部分課文后面的相關習題中經常會有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扮演的要求,某些教師往往忽略此要求,因為他們認為在課堂上分角色會浪費時間。實際上,只要教師組織好學生,適當把握時間,那么學生分角色學習不但不會浪費時間,反而會提高學習質量。比如在講解經典課文《坐井觀天》時,教師可以在上節課布置好分角色朗讀或表演的任務,下節課直接讓學生表演,學生通過扮演青蛙和小鳥,深刻體會到二者間對話的背景和含義,從而正確掌握“坐井觀天”的內涵,并學會使用此成語。除了部分課文要求的分角色之外,教師也可以根據課文情況恰當分角色,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朗讀或表演能力。
3、設計生活化問題促進互動教學。
教師應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實例問題幫助學生學習新內容。教師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要設計生活化問題有效互動。比如在講解《風娃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親身體驗被風吹過的感覺,并提出相關問題,通過這樣的師生互動,讓學生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
摘要:《經濟數學》是廣播電視大學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在經濟、財經類專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當前《經濟數學》教學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困境。
本文分析了電大《經濟數學》課的教學現狀,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一、電大《經濟數學》課教學現狀。
作為廣播電視大學財經類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廣播電視大學《經濟數學課程》所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并且在考核當中,對這些內容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和一些重要的結論都有涉及,考核知識點的覆蓋面比較廣,每一個知識點都可能成為考試內容。
并且近幾年來對于電大學生的知識分析和運用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這就意味著電大學生需要劃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領悟。
并且電大學生絕大多數是在職人員,存在“工讀”矛盾,開課時間過于集中,導致學生自學的時間過短,很難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
學生無法做到有針對性的預習,復習也僅限于套著例題做作業,甚至有的都不能按時完成作業。
其次,電大學生對于《經濟數學》學習目的多為考試及格通過即可,甚至部分學生認為《經濟數學》課程對專業學習的幫助作用不大,他們認為《經濟數學》課程內容較難,自己無法學懂,因此存在得過且過的態度,缺乏學習積極性,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數學學習上,抄襲作業現象十分嚴重,經常出現曠課行為。
總之,廣播電視大學的學生來自于社會各個行業,具有年齡跨度大、數學基礎差及接受、理解能力參差不齊的特點。
并且廣播電視大學的學制較短,不同于普通學校學習,普通學校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教學為主,而在廣播電視大學是以在職業余學習為主,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自我安排學習。
所以,廣播電視大學的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建構應不同于普通院校注重學科性、系統性的做法。
因此,廣播電視大學的數學課程內容的構建應具備下面幾個理念:。
(一)實用性與科學性兼備理念。
所謂的“實用”,也就是遵循數學學科的科學性,盡可能用幾何直觀、經濟背景、物理意義來揭示和展示概念知識內容的內涵,盡量的降低或避開理論性的要求,讓學生學時能握,學后能致用,讓學生在有限的學制期限內學得來用得上,而不是違背認知規律和高職教育的實際情況去追求。
例如對內容做機械的“綜合”,把一元和二元的微積分內容合為一塊,讓普通高校非數學專業的學生都難以接受,廣播電視大學的學生理解更加困難。
(二)知識的應用性和必要的理論相結合的理念。
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目的不是原始簡單或單純技能上的要求,而是需要了解一定的理論背景,是在一定理性層面上的應用。
況且任何現代化的技術應用和管理知識都不能缺少必要的理論支持,如果放棄必要的理論則不僅容易造成認知上的障礙,而且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廣播電視大學的《經濟數學》內容不能放棄必要的理論,但又要體現側重于知識的應用上。
(三)既要重“工具課”的作用又要適當注重發揮基本文化課的教育功能的理念。
廣播電視大學的數學課程當然主要是為專業課程教學服務的。
但如果忽視數學課程基本文化課的教育功能,是不符合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的。
學生不僅需要數學課程作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工具”,而且今后適應社會、適崗轉崗乃至繼續教育、升學深造等都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數學課程在這一方面有其獨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雖然我們不能像中學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那樣要求,但適當注重發揮基本文化課的教育功能,提高學生基本文化素質水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水平,應視為廣播電視大學數學課程的基本功能與作用的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實施《經濟數學》教學任務過程中,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應改作如下探討:。
(一)突出專業特點,重視基本概念。
作為非數學專業的一門數學課,教學的重點不是對數學理論本身的深入研究,不要求對數學概念的精確描述,也無需掌握復雜的定理證明,而是要求對概念直觀意義的理解,對定理的條件和結論以及該定理所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研究它能解決什么問題,即“應用”是教學的重點。
概念是觀念的、抽象的,在現實世界中并不存在,概念的獲得一般是通過兩種基本形式進行的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形成指學生通過直接觀察一類事物,找出這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的特征,并用詞來表示這個概念。
在講解數學概念時,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或與專業相結合的實例中引出,會有利于概念的形成,效果是會很好的。
例如在導數概念的教學中,除“變化率問題”中的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外,再多介紹一些與變化率有關的問題。
例如介紹產品總產量對時間的導數是總產量的變化率產品的總成本對產量的導數就是產品總成本的變化率即邊際成本等。
教師通過學生把與專業有聯系的例子講概念,能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建立起正確的數學概念,進而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從而有效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提高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廣播電視大學培養人才的從業崗位,在課堂教學中,那些不必要的理論推導、公式證明都是可以減免的。
例如函數極限的性質只是作以介紹函數求導的四則運算法則,只推導函數乘積的求導公式,對和、差、商的求導法則就不再一一推導函數極值的必要條件、函數極值的判斷方法,也不去做嚴格的數學證明,只要給出幾何圖形,作直觀的幾何說明就可以了。
因此將節省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做更多的練習,解決具體問題更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用數學發現的方法研究問題的能力。
針對廣播電視大學學生對于《經濟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引導―發現式教學模式。
也就是教師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學生的思想、知識、能力水平將教材劃分為發現過程,然后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主動去研究問題,總結規律,以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認識的目的。
引導一發現式教學模式可以如下實行。
首先是劃分發現過程,確定教學要求。
所謂發現過程就是以教材中的知識點為中心,從提出問題到實現對知識點的發現、鞏固和運用的整個教學過程。
其次是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進行發現的情境。
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進行發現學習的時間,教師要熱情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建立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環境。
最后是積極引導學生的發現活動。
通過設置情境、給出問題、得出結論、運用實際、得出啟示。
例如,“不定積分”作為經濟數學的重要內容,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掌握較為困難。
通過運用引導發現法進行教學,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學習,使各類積分法之間能自然銜接,則可以實現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
(四)優化電大《經濟數學》的考核形式。
長期以來,廣播電視大學《經濟數學》教學考核主要形式是卷面考試,試題的題型與例題內容基本一致。
與高考、研究生考試等相比,廣播電視大學的《經濟數學》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限時完成的規范化試卷是不可能準確地評價出這種質量,也不能評價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
優化電大《經濟數學》考核形式可以通過將學生的總評成績分成三部分內容,即課時成績,包括作業、上課發言成績等;開放式考試成績,主要是通過由學生自由組合,教師事先設計好題目,由學生尋找問題以論文的形式上交評分;卷面考試成績,主要是按傳統的考試方式,限時完成。
實踐證明,這樣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應用程度,又可以改變考試成績表上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現象,幫助學生端正數學學習的態度,克服恐懼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有利于培養學生以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參考文獻。
[1]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學[m],上??萍冀逃霭嫔?。
[2]宮平,電大開放教育《經濟數學》課教學方法探索,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
經濟數學基礎在電大教學中的模式【2】。
摘要:經濟數學基礎是電大經濟與管理學科各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程,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微積分,線性代數基礎知識,重在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理性的邏輯思維,從而形成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處理問題的方法。
數學在當代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習好經濟數學基礎,為更好的處理市場經濟中的經濟管理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么如何才能學好這門課程呢?首先從我們本身出發,合理分析教學模式的本質所在,在依據個人情況,與硬件條件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學模式的優點,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進。
關鍵詞:電大;經濟數學基礎;經濟管理;模式。
一電大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積極情感的氛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語文學習的成功。
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
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伙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
二、重視教育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學習的快樂主要來自于學習動機的激發,即當學生需要學習時,學習才是快樂的。也就是說,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而課堂學習只有在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求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達到樂此不疲、忘我和以苦為樂的境界。
學生的成就動機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取得成功。積極有效的表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完成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二是通過表揚來增加學生的成就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經?;卮鸾處煹膯栴}。
而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各種身體語言、表揚性的言辭、委婉的提問等方法來調整和帶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點頭微笑,或說:你真棒非常好當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可以重復該問題,提供信線索或改問其他問題等進行耐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當學生對問題回答不上時,教師要投以鼓勵的目光,寬慰學生說,你再想一想,很簡單的讓他坐下,聽別人回答,然后請他再重復一遍。
學生在教師的不斷表揚鼓勵下,能漸漸消除因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感,不斷地獲得成功,從而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會產生求知欲,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能把興趣培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向語文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之火。
1、培養學生朗讀和背誦的習慣。閱讀教學,實際上是以閱讀文章為主,將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的綜合訓練。因此,閱讀教學的重心應放在“讀”字上,(包括朗讀和默讀)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促進。課堂上應盡可能多的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盡可能增加學生的讀書機會,創設各種讀書環境,讓學生自由地讀,充分地讀,有感情地讀,使學生讀出情(感情),讀出意(意境),讀出味(品味),讀出神(神韻),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培養學生勾、畫、圈、點、批,以筆助思的習慣。
以筆助思,即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要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意識。一是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用筆在文中的重要或關鍵字句上圈、點、勾、畫、批。二是在讀的過程中,摘錄佳詞妙句。三是會查工具書,除了自覺查閱字、詞典外,還應學會查閱圖書目錄和參考資料。勾、畫、圈、點、批不僅在課內要求,而且在課外要求,逐漸內化為學生的習慣和能力。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他們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F在的二年級是我從一年級跟班上的,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表述一句話的含義。
二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
三、讀練結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低段學生而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特別是一詞多義的練習,讓他們明白同個詞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也不同。其次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圖畫說,用詞語說,想象說,聯系實際生活說等等。如在教學二年級課文《淺水洼里的小魚》最后一個環節里,我進行了兩個拓展訓練:1.出示海底世界畫面,說說小魚會對小男孩說些什么?2.如果你看到了一種受傷的動物,你會怎么做?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啟發了他們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把問題引申到實際生活中。
另外是讀寫結合,如我在教學二年級詩歌《聽聽,秋的聲音》的時候,我就讓學生模仿詩歌的句式,寫一節或多小節,也可以以秋天為主題,寫聲音以外的內容。既是模仿,又不拘泥于形式。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寫秋天的詩,以詩歌感性的語言,天馬行空的想象來表達自己對秋的美妙感受。曾記得劉江濤同學這樣寫道:聽聽,秋的聲音,小青蛙趕緊挖洞,“呱呱”,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還記得方正蕭寫道:秋的聲音,在山坡上,在樹林里,在大地的每個角落里??磥?,只要我們閱讀引導到位,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段的練筆形式則是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曾記得三月份在觀課趙建全老師執教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給學生留下的作業是:以“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寫一片斷。這樣一下子打開學生的想象之門,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練筆的好機會。
四、在閱讀教學中抓住異點,開展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更深地理解課文內涵。
在教學《媽媽的賬單》這課時,我就設計了一個判斷題,以引發求異。媽媽給兒子彼得欠款的賬目上寫下的都是0芬尼,你同意嗎?為什么?結果,同意的說明的理由不同,不同意的寫出了不同的錢數,10萬芬尼、100萬芬尼。。。。。??梢哉f是異彩紛呈。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學生終于明白了0芬尼的含義:母愛無私、無價。
五、巧用錯誤資源,加深對字詞句的理解。
《鳥的天堂》中有“應接不暇”一詞,在聽寫時,我發現有不少學生把“暇”字寫成了目字旁。是什么原因呢?我馬上找出這個詞所在的句子:“我注意的看著,眼皮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痹谶@個句子中,“應接不暇”的意思是眼睛來不及看,由于該詞與“看”有關系,所以學生就跟眼睛有關系,把它寫成了目字旁。
找到“錯因”之后,我就幫學生糾正。我先讓學生在字典中查出“暇”字的意思。學生由此得知“暇”意思是“空閑”??煽闯?,“暇”跟“目”沒任何關系,而是跟時間有關,因此是“日”字旁。接下來我讓學生造句,用“應接不暇”造一個跟“看”無關的句子。學生興趣很濃,說了不少符合要求的句子,如“開學報名那天,班主任老師應接不暇?!薄皝砩痰曩I東西的人很低多,賣東西的叔叔有點應接不暇了?!?。。。。。。通過查字典、造句這兩個環節,學生不僅掌握了“暇”字的寫法,而且真正懂得了“應接不暇”的意思??磥?,錯誤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
六、注意評價的適當性。
教師評價的作用是很大的,一句挖苦諷刺,就會給學生的心靈留下傷疤,一個熱情的目光、鼓勵的微笑又可以點燃學生心靈深處的星星之火,把學生從“黑暗”帶到“光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當評價。我們班上的胡紹朋同學每次讀課文錯字連篇,南腔北調,常常引起學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態百出。遇到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他,下課后,我把他叫一邊,讓他重新讀了一遍,讀錯的字進行糾正,并鼓勵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課我讓他重新讀了一遍,這一次他只讀錯了幾個字,有幾個學生發出了笑聲,但大部分學生為他的進步而贊嘆。借著這個機會,我便“狠狠地”表揚了他一番,讓他在同學間樹立起自信心,并鼓勵他課余時間多向老師和同學們請教,一個星期下來,他便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七、培養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想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書看。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于解答??墒?,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曾記得我們班劉兢煒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么原因?”沒想到竟把我問住了,我連忙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劉雨昕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p>
我問她是怎么知道的,她說是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正是因為學生多看課外書,才豐富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也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
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學生樂于學習的重要基礎,教師應致力于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與興趣,進而讓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回鄉偶書》這一課的教學時。
筆者先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過年回老家時看見那些景物那些親人的想法。很多學生紛紛開始講述過年時老家里“陌生”的親人見到自己的感覺,很多親人長輩叫不出名字,但卻對自己特別好等等。學生通過這樣的回答也就從內心開始貼近一種思鄉的情懷,開始走近詩人的內心。
對于《回鄉偶書》這一首詩的理解就更深,在進行后續教學時,甚至還有學生提問:詩人聽見小朋友問自己從哪里來時,心情應該很難過吧?這明明就是自己的故鄉啊。筆者當場表揚了學生的提問與思考精神,說:你可以想象自己是詩人,當你聽到小朋友這樣問你時,你心里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回答呢?學生興趣一下上來了,各式各樣的答案層出不窮。
詩人在詩中并沒有說自己是如何回答的,這反而給學生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在對詩人心情的想象中,學生已經自然而然地理解與懂得了這首詩里所蘊含的情感。
二、引入寓意式故事,勾起學生探知欲。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喜歡聽故事,喜歡看故事,喜歡去了解不同故事中的情節與人物。而作為教學工作者,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點,就可以直接勾起學生的探知欲,去多問一個“為什么”,去多問一個“后來呢”。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不自覺地進入了學習的狀態,進入了探究的狀態,進入了主動學習、自發提問的狀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教材《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中,筆者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個人總是夢想著發財,夢想著有一天能一夜暴富,于是他每天每夜都虔誠地祈禱:上帝啊,讓我中五百萬吧,讓我中五百萬吧。
每天每天堅持每天每天祈禱,但直到死,他都沒有得償所愿。死的那天,他憤怒地質問上帝:為什么我這樣虔誠地侍奉了你一輩子,你卻連我的愿望都不肯滿足?上帝更憤怒地朝他大吼:“……”同學們,你們猜上帝說了什么?在故事最具懸念的地方停了下來,學生的胃口全被吊了起來,一個個爭先恐后地開始問。
后來呢,后來上帝說了什么啊?我猜上帝應該是說不勞而獲是不對的吧。當課堂氣氛完全進入活躍狀態時,學生們一個個眼睛發亮地看著我時,我說:“上帝說的是:‘你倒是去買一張彩票啊!’”學生哄堂大笑,在笑聲中明白做事情應看到本質,應落實到行動中去,如果你不去買彩票上帝又怎么能讓你中五百萬呢?任何事都是有因才有果的。
進入到課文中后,學生對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只要葫蘆卻絲毫不關心葫蘆葉子葫蘆花狀態的行為也就有了透徹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達到了緊緊抓住學生注意力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導入了課文,讓學生在笑聲中得以感悟深刻的道理,在歡樂的氣氛中得以明白課文的深意。
三、創新教學方法,使用多種教學形式。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識字是其重要的學習內容。針對于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識字任務,筆者特意引入了字謎教學來指導學生寫字識字:例如:(1)守門員――閃;(2)有人偷車――輸;(3)一加一――王。
這樣的教學滲透于每個識字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得以體驗文字的奇妙,并對字形字體有了更深刻的記憶與理解。在長期的熏陶下,學生也會慢慢懂得編字謎的方法,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也來自己編字謎。
這樣的要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覺像在做游戲一樣,同時還讓學生得以自己開動腦筋去聯想去記生字,并且主動地去編寫有意思的謎面。筆者對于編字謎編得好的學生不僅會進行口頭表揚,還會有一些小小的意外驚喜送給他。
精神激勵加上好玩的要求,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涌現了很多很有創意的字謎。例如:(1)一只牛,猜一個字。答案是:生。(2)一邊是水,一邊是山,猜一個字。答案是:汕。(3)九十九,猜一字。答案是:白。(4)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答案是:秋。
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喜歡競爭與比賽,筆者還特意為字謎比賽設置了小組對猜,讓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創意為自己所在的小組加分。當然,也會有學生在家查了資料過來,用已有的字謎來讓對方組猜測。
對于此,筆者不加限制,畢竟學生年紀偏小,要求其全用自己想的字謎來競猜也是過于苛求。筆者只要求所有的字謎都應該是沒有在課堂上出現過的,并且要求其謎底是教材上的生字,同時規定了每組可以出的字謎數量。在這樣的要求下,學生下課后主動去找資料的興趣大大增加,并且學會了如何去拓展自己的語文知識面。
一、“批注式閱讀”的含義。
“批注式閱讀”是一種歷史久遠的閱讀方法,是對傳統“評點”讀書法的繼承發展。批注依據內容可分為基礎性批注、感受式批注、點評式批注、聯想式批注、方法式批注、賞析式批注、疑問式批注、補充式批注以及仿寫式批注。按照批注位置又可分為眉批——批在題目上;旁批——批在詞、句的邊上和書頁右側;尾批——批在文段或全文的后面。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受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收獲。教師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習慣進行指導、規范。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