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一大家的血脈相連之情,畬族悠久的歷史底蘊與人文風情讓人久久難以忘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員干部助力鄉村振興黨日活動心得體會3篇,希望大家閱讀之后有所收獲。
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生活富裕為根本,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公共服務在農村優先發展,推動人才下鄉、資金下鄉、技術下鄉。河南作為全國農業大省,實現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發揮我省“三農”優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抓住機遇,著力解決好鄉村發展中的諸多短板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一、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是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及農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各種設施,作為農村公共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從總體上看,我國鄉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田水利等生產性基礎設施普遍存在嚴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損壞嚴重等問題,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生活性基礎設施極度缺乏,與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水、電力、通訊、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質量差、標準低,重建設輕管護,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需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此為抓手,加快建設和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首先,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財政要給予大力傾斜支持,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實施的原則,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訂優惠政策,積極推進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市場化融資,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開辟多元化融資渠道。其次,要結合鄉村振興規劃,統籌建設好鄉村道路、水電、網絡、醫療、文化等基礎設施項目。要把農村飲水安全擺在優先位置,統籌規劃農村飲水工程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證飲用水質量;要重點解決農村低電壓、“卡脖子”、重過載等用電方面的問題,加快電網改造升級和用電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全面提升農村用電服務水平;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時,繼續推動農村公路向家門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盡快實現互聯網在農村的全覆蓋,提升農村地區網絡服務質量,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實施“光纖入戶”工程和數字鄉村戰略,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深度融合,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新動力。
二、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城市和工業的環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農村和農業的環境問題,在思想重視程度、人財物投入力度、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很多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當前,農村“臟亂差”的現象還很普遍,環境污染相對比較嚴重,垃圾亂倒亂放、污水橫流、廁所臟臭等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成為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農業生產中,農膜、農藥、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嚴重,導致農產品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超標。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態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現象突出。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齊農村生態環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沒有生態宜居的農村,就會失去對人才、產業等各種生產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農村環境頑癥,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全面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和農民生活環境,保護好農村清新的田園風光、獨特的鄉土風情,打造綠水青山、空氣潔凈、環境優美、服務完善的美麗鄉村,讓美麗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底色。一是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建設和完善農村各類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統、污水處理設施、環保衛生廁所等,奠定農村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的硬件基礎。二是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農村清潔工程,普遍建立村級保潔員制度,建立衛生長效保潔機制,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城鄉統籌垃圾處理模式。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速生物農藥、綠色飼料推廣運用,積極開展畜禽糞便還田、秸稈綜合利用、農膜回收處理等,全程無死角推進清潔生產和加強污染防治,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四是加快特色鄉村建設,注重文化傳承,塑造鄉村風貌,建設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打造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田園,讓鄉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閑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三、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目前,我國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絕大部分都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留守農村的老人和婦女,以及來回奔波的農民工,他們多數缺乏文化知識和現代農業技能,靠體力和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粗放經營,缺少科技含量。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也比較薄弱,存在人員嚴重不足、視野不寬、年齡老化、本領恐慌等問題,尤其是農技人員數量少,能力參差不齊,復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農民更多的是選擇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務農,更加劇了鄉村勞動力和人才的匱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實現鄉村人才的振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農村人口回流,通過人才流入促進農村發展,并創造條件鼓勵越來越多的各類人才參與鄉村建設,讓農村的產業、環境、機會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斷的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優惠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城市的科技人員下鄉等,鼓勵他們到農村去創業,發展現代農業、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二要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特別是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創新鄉村人才引進使用機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人才到鄉村掛職兼職制度,建立城鄉、區域、校地之間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機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員等定期服務鄉村機制。四要重視提高鄉村人口素質,加強鄉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扶綏縣人民法院按照“三個面向”“三個便于”“三個服務”總體要求,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創新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推動“無訟”村屯創建,從源頭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萌芽狀態,為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法治力量。
創建“法官+網格員+特邀調解員”矛盾糾紛化解網絡,“線上+線下”筑牢糾紛預防屏障
在人民法庭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在全縣11個鄉鎮設立法官工作站,在136個行政村(社區)掛牌法官聯系點。員額法官定期到工作站、聯系點進行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糾紛化解,指導轄區“兩委”、網格員開展調解工作。充分發揮“法官工作站”、“一村一法官”作用,推動各法庭、站點工作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對接,“線上+線下”“一站式”多元解紛,做到基層力量全覆蓋,實現預警、分流、調解、司法確認、進展跟蹤、指導督辦全流程在線辦理。
20xx年初,網格員通過法官工作站反映,轄區內村民鄧某將土地轉租給傅某種植茂谷柑果樹,但傅某已拖欠租金近兩年,要求收回該地塊經營權。彼時正是果實采收季節,雙方因租金、租期問題爭執不下,經村委會、鄉綜治辦、鄉司法所多次調解,均未能妥善解決。
渠黎法庭獲悉相關案情后,決定啟動訴前聯動調解機制,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該案委派給特邀調解員——“都老”何叔,與岜盆鄉司法所進行聯合解紛。何叔充分發揮其十多年的農村土地糾紛調解工作經驗,從土地流轉的利弊、流轉價格差異、以往流轉典型案例等,進行分析說理,司法所從土地租賃合同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充分釋明。在“都老”調解員和司法所共同調解下,雙方當事人達成續租協議,并提出司法確認申請。
近年來,扶綏法院注重聘請退休干部、教師、老支書、族老等威望高、知民情、解民意、熟悉村規、處事公道的“都老”,作為鄉村調解員,調解員調解成功案件可通過調解平臺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或出具調解書,調解不成功案件即刻在線轉立案,“分調裁審”一步到位,達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的訴源治理效果。
今年以來,共受理一審民事案件3046件,通過調解平臺化解糾紛2104件,調解成功1298件,調解成功率61.69%,多元解紛訴源治理的“扶綏模式”成效明顯。
構建“人民法庭+”源頭解紛機制,聯動聯調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
扶綏法院深入推進“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與鄉鎮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民政、市場監督管理、人事勞動、村委等部門構建“人民法庭+七站八所”、“人民法庭+村委、行業協會”等工作機制,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調解“多調聯動”。20xx 年“人民法庭+”聯調模式,在全區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創新示范交流會上作推廣介紹。
扶綏縣山圩鎮某農資店經營買賣肥料、農藥等業務,因多數農民購買農資長期賒賬不還,使得該店資金壓力過大難以維系,農資店老板找到山圩鎮司法所,希望能夠進行調解。因涉及群眾人數多,為提高調解效果,山圩鎮司法所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向法院申請協助調解。當天,各方當事人到達山圩司法所調解室,由司法所鄭所長主持調解,東門法庭蘇法官通過調解平臺視頻在線方式開展調解指導。最終,經過蘇法官與鄭所長“線上+線下”聯合調解,農資店與多位農戶達成調解協議,并當場通過調解平臺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近年來,扶綏法院將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向基層延伸,人民法庭依托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進園區、進企業“五進”活動,聯合各基層治理單位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0余起,提供法律咨詢1900余人次,幫助企業避免經濟損失上億元。
組建壯漢雙語巡回法庭送法下鄉,以案釋法促推鄉村治理“五治融合”
踐行“一個團隊、一個國徽、一條橫幅、一輛車、一張板凳”,通過“下村法律指導、下村送達、下村調解、下村開庭”以及“多上門、多走訪、多調解、多普法”的“四下”“四多”司法服務,把贍養、鄰里、侵權糾紛等鄉村典型性糾紛案件庭審,搬到村頭巷尾、田間地頭,變“坐堂審案”為一線調解,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
20xx年9月,扶綏縣人民法院壯漢雙語巡回法庭深入渠舊鎮馱迓村,以“零距離”方式審理一起金融借款糾紛案件。該案系因村民甘某未按照合同約定向銀行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引起的糾紛??紤]到甘某現獨居在扶綏縣渠舊鎮的一個偏遠村屯,今年已70歲,早年喪妻,兩個女兒也外嫁多年,文化程度較低,只會講壯語,經濟較為困難,情緒起伏較大,對司法工作較為抵觸,不愿到法庭調解,巡回法庭深入被告所在村,以“零距離”方式審理該起案件。
庭上,法官在征求雙方當事人同意后,對雙方當事人進行面對面的釋法說理,一開始原被告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氣氛緊張。法官使用“雙語”切換進行釋法說理,地道的鄉音,親切的問候,緩和了庭審氣氛,拉近了法官與當事人的距離,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分期付款的調解協議。
近年來,該院通過建設特色法治教育基地、組建黨員法治指導團隊巡回法治宣講、開展“三月三”歌坡送法、參演法治宣傳文藝節目等形式,下鄉入村開展各類“送法”活動70余場次,樹立各鎮村(居)“兩委”班子法治思維、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和依法解紛能力,深入推進“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助力社會和諧和鄉村振興。
“十四五”啟程,鄉村振興是重頭戲,今日來到寧國市云梯畬族鄉,看到了滿山遍野的核桃樹,接觸了當地特色的民族文化,深刻感受到當地黨員干部的良苦用心,他們依托當地良好的生態資源,通過旅游創收、農業轉型等方式,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改革之路,用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振興的使命。鄉村振興離不開黨的引領,黨的力量來自紅色基因的傳承,寧國盤樟村就承擔著賡續紅色血脈的偉大使命,此處的紀念館以中共寧國特支的光輝歷史為主線,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影像、浮雕、場景再現等形式,展示了仙霞地區革命斗爭史跡,給每一位來訪黨員帶來心靈上的紅色洗禮。
過去的革命先輩為人民安身立命而舍生忘死,如今的黨員為了人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奮勇拼搏,初心未曾改變,使命召喚未來,作為黨的一份子,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初心、踐行使命,沿著黨指引的航向奮勇前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