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案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要。以下是一些優秀教師編寫的教案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的教學實踐。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1、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加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歷用萬以內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一)復習舊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二)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去過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三)新課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并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么?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并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么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可要養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么共同點?
連續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的呢?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么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后要及時驗算。
(四)練習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并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課收獲。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后研究一下,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作業布置。
第38頁做一做,4題。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過程,學會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一、情境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樂園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為下面學習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提出問題:坐碰碰車20元,3人需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式呢?
預設:20×3=。
提出問題:要怎樣計算呢?
預設1:可以用加法計算,20+20+20=60。
預設2: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提出問題:那200×3=多少呢?
預設:2個百乘3是6個百,也就是600。
2.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提出問題: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呢?
預設1:12+12+12=36。
預設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預設3:用3乘2等于6寫在個位,1乘3等于3寫在十位,就是36。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3寫到十位上呢?
預設:因為1表示1個十,1個十乘3就是3個十。
提出問題:想一想,12×4=應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2乘4等于8寫到個位上,1乘4等于4寫到十位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200×7=700×2=。
21×4=23×2=32×3=。
2.一輛兒童三輪車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多少錢?
3.一共運來多少千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預設2:兩位數乘一位數,把兩位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乘一位數后把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理清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小棒,卡片。
指名發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你有什么收獲?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實踐體會。
合作交流。
東、南、西、北卡片。
一、導入新課:
1、創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1、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畫、涂、拼等活動,體會“數形結合”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策略之一。
4、體驗數學活動充滿創造與探索,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掌握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的計算方法。
幫助學生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
課件:一個西瓜被分成了8塊,弟弟吃了兩塊,從圓中分出兩個西瓜到弟弟的頭像,再分出一個西瓜到姐姐的頭像上。
師: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分數的?
(2/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兩份,就用2/8來表示)最好不說“取”
(1/8表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來表示)。
師:那根據剛才的畫面內容,你能提出哪些與分數有關的數學問題呢?
(剩下的西瓜是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
姐姐和弟弟誰吃的多?多多少?)用紙蒙住,學生說一個,取一個。
師:咱們同學真會提問題,這節課咱們就先來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數學問題。(ppt,板書課題:吃西瓜)。
師:先來看看他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ppt展示)你會列算式嗎?
(2/8+1/8,板書)。
師: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來,所以用加法)。
師:請你觀察這兩個分數你發現了什么?
(兩個加數的分母都是8)。
師:對,我們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數叫做同分母分數(板書)今天咱們就先來研究同分母分數的加法。
師:那你能試著說說這個算式等于多少嗎?
生:````````````````````。
師:那看來大家的意見都等于3/8,那這個結果究竟對不對呢?我們想個辦法,你能用圖形來說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師給同桌兩人提供了一張被平均分成8份的圓紙片,同桌進行角色分工,一個當弟弟,一個當姐姐,用斜線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據你們涂的這張紙片和你的同桌說說2/8+1/8到底等于多少。開始吧。
生活動并交流。
誰愿意拿著你的作品到前面來說一說你們的想法。
(假設:請兩組來說。
師:你們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們是數出來的。
師:你能給大家數數看嗎?
生數。
師:那你數的這一份是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生:1/8。
師:那兩塊呢?
生:2個1/8。
師:我們再數數看一共有幾個1/8呢?
生:3個1/8。
師:那用一句話來總結你們的過程,那就是:2個1/8加1個1/8就是3個1/8就是3/8。
師:哪一組再拿著你們的作品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說的真好,同桌再說說3個1/8是怎么來的?
師:全班一起來說說。
課件邊展示請學生邊敘述過程。
師:那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剛才的過程(電腦演示)。
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個1/8,1份是姐姐吃的1個1/8,合起來就是3個1/8,也就是3/8)。
師:結果就是3/8,(板書)。
師:解決了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答(板書)。
師:這個問題解決了,現在老師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說說為什么等于6/7呢?(2個1/7加4個1/7等于6個1/7)闡述算理。
學生口答。
師:這么能干???你們是怎么算的,怎么會這么快呢?
(分母不變,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師:哦~是這樣的嗎?我們再來看看,分母不變,分子加在一起。(板書)。
師:說的真好,那誰來歸納總結一下,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到底該怎么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板書。
板書計算過程。
師:注意加號,等號,分數線要對齊,這樣才好看。
師:知道了怎么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我們再來解決一道問題?
師:一張長方形紙,做小旗用取3/5,做紙花用去2/5,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呢?請你自己的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師:3/5+2/5=5/5。
師:有不同的結果嗎?
生:也等于1。
師:為什么呢?
(因為5/5的意思也就是整體1)。
師:為什么用減法呢?
(求一個數比另外一個數多多少,應該用減法)。
師:那再請你觀察這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數)。
師:那我們今天還要研究同分母分數的減法(板書)。
請一生板演。
請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跟黑板上一樣的同學請舉手,那我們再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ppt)請一生說。
師:誰再把剛才的過程說一說。
(2個1/8減去1個1/8還剩1個1/8,就是1/8)。
師:2/8-1/8你會算了,那4/7-2/7你會算嗎?
師出題學生口答。
師:那同分母分數的減法該怎么計算呢?
(分母不變,分子相減)板書。
總結。
全班說。
師:那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一共吃了這塊西瓜的3/8,這時候小熊說了:我們不要吃了,也給媽媽留點???,小熊真是個孝順的孩子,那這個西瓜還剩下幾分之幾呢?(ppt)。
你會列算式嗎?同樣,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組內說說你想法。
師:你是怎樣列的算式?
(8/8-3/8=5/8,板書)。
師: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這個西瓜。
師: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1-3/8)。
師:那這個1是什么意思?
師:那么也就是說這個整體你也可以用“1”來表示。(劃等號)。
師:那8/8-3/8你會算嗎?
板書結果5/8。
師:我們再來看看整個思考的過程。
(1就是8個1/8,先把1劃成8/8,8個1/8去掉3個1/8,還剩5個1/8就是5/8)。
做答。
師:那如果這道題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師:那為什么這里把1劃成7/7而沒有象剛才一樣劃成8/8或者是6/6呢?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算式跟前面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師:那象這種1減幾分之幾的減法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師:那么也就是說要把1劃成跟減數分母相同的一個分子分母都一樣的分數來計算。這樣其實就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的減法。
師:其實如果孩子們計算熟練了,中間的步驟可以省略不寫。
五、練習。
a.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組口算題,看算式直接寫得數,(打開書完成)。
選其中一道題請學生說想法。
注意:3/4-3/4(用圖解釋)。
b.師:這是一條線段圖,認真觀察,現在發生了什么?(ppt線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著又怎么樣了?(閃現紅色部分,紅色部分是這段的3/10,閃現蘭色部分,蘭色部分是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閃現“?”,算一算一共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決,并口答。
師:接下來看下一個線段圖,
師:那你會列算式嗎?
8/9-2/9=6/9。
c.再來看一個線段圖,請生解釋。列算式解決。
同學們,吃西瓜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了一些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同學們真是好樣的,看來只要我們用一雙充滿智慧的,善于發現的研究去細心觀察生活,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發現你們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褲子是誰買的嗎?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一個有關買衣服的問題。(板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媽媽帶著玲玲去買衣服的情境。出示褲子標價“28元”,營業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绷崃岬膵寢寙枲I業員:“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提問:從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買一套衣服的意思嗎?
談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數學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先用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的價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圖)。
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學生討論)。
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讓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畫。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格一共是多少,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問題(畫出括號,寫上問號)。
這樣線段圖就畫完了,誰能指著線段圖的每一部分說說表示的意思?
談話: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來解決?你會解答嗎?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會解答,可與同桌討論后再解答。
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指名說,教師板書)。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計學生一般先求上衣的價錢,再求一套衣服的價錢)。
提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沒有不同的算法,教科書上的第二種解法不再教學。如果有學生說到第二種解法,先讓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再讓學生指著線段圖說一說“1+3”表示的意思,即褲子的價錢是1個38元,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一套衣服的價錢是4個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價錢。
2.教學“試一試”。
(1)談話:媽媽想考考玲玲,她把問題改了改。(出示問題: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指名讀問題。
(2)談話:我們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改線段圖。
會解答嗎?做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問:有用第二種方法解答的嗎?如果沒有,不再教學這種解法,如果有第二種解法解答的,讓學生板演,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比較。
提問:這兩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學生回答時,把課題板書完整。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帶子圖,說說問題是求什么。
獨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樣解決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說說線段圖所表示的意思。獨立解答。
交流并訂正。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做什么?
學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對。
4.補上合適的條件。
養牛場里有黃牛25頭,奶牛和黃牛一共有多少頭?
(1)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問題。
(2)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圖。
編一道用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一、導入。
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為什么想家。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發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顒拥募o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顒?,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顒?。
(三)學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創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時計時法的特征,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并能正確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
2.經歷認識、收集、應用24時計時法的過程,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
3.在探索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換中,促進思維發展。
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理解和發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2.揭示課題 :24時計時法
1.關于24時計時法你有哪些了解?
2、.談話交流。
a.晚上12時 談話:春節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是什么時候敲響的呢? 思考:這是夜里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刻稱為0時。閉上眼睛想一想,時針一天正好走幾圈呢?接著演示時針是怎樣走的。
b.上午7時 思考:現在是幾時?你在做什么?
d.晚上7時怎樣用24時計時法表示?有什么電視節目?(思想教育:關心國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時
思考:這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呢?1日=()時?
3. 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嗎?
4.反饋練習
a. 0時指什么時候?
b.上午7時,用24時計時法怎么表示?中午12時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
1.做第108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然后讓學生改變題目的問題,口頭改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
2.做第108頁的第5題.
然后,讓學生改變第三個條件口頭編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改編,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學生口頭改編的應用題的要點寫在黑板上.如:
(2)……總數多38噸……
(3)……存的玉米是小麥和大豆的總數的2倍.……
(4)……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比存的玉米多38噸.……
(5)……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比存的玉米少38噸.……
3.做第109頁的第6題.
練習二十六的第7~9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第21*題.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2、導入新課。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鐘面,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整5分的),知道1時=60分。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
3、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時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鬧鐘。
教學過程:
師:對,鐘表,有了鐘表,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時間。
師:同學們,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了整時,誰能舉手說說鐘面上的時間,(投影逐個出示9時,11時)(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小朋友真能干。
2、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時間,(邊說邊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來讀一遍課題。二、自主探索,認識幾時幾分。師:孩子們,請看大屏幕。
1、(投影展示鐘面。)師:下面請你們仔細觀察鐘面,和同桌說說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學生觀察后匯報。)(時針、分針、數字等)。
師:哪位小朋友來說說你的發現?(提問三人),你觀察得真到位。
2、認識時針的運行。
師:鐘面上有12個數字,我們把連續的兩個數字之間叫一大格,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面馬上數一數,鐘面上一共有幾大格?(生:12大格,請2至3名學生說)是嗎?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時針走2個大格,是幾時?時針走一圈又是走了幾時?3、認識分針的運行。
生:5小格。
師:兩大格呢?(10小格)。
師:那整個鐘面一共有幾個小格呢?請小朋友再數數,和同桌交流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數完了嗎?(提問2人)你是怎么數的?
師:下面跟老師數一數。(優化5格5格數的方法)并和學生一起演示一遍。
師:如果分針從12走到3,是幾分?分針從12走到6,是幾分?
師:對,當分針從12走到6,是30分。我們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時,因為這個時分針剛好走了半圈,所以我們叫它半小時。師:下面老師再來考考大家,分針從12走到9,又是幾分?師:好,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90頁,完成鐘表的鐘表的填空。
師:做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填得對不對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里填幾...(課件顯示答案)。
4、探究時分的關系。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1分。那分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60分)師:分針走1圈有的認為是60分,有的認為是1時,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觀察“分針走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
師:現在時針和分針都指著12,睜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課件:學生觀察并思考)。
誰再來說一說?師:看來孩子們都發現了“分針走1圈的同時,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走1圈是60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所以1時=60分,反過來:1時=60分。(板書:1時=60分)師:請同學們現在把課本合上,再來讀一遍1時=60分。
5、讀寫時間。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現在是幾時幾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時5分。我的方法是:時針走過4就是4時,分針指著1就是5分,所以是4時5分。師:這位同學說得很棒,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師:我們除了會讀時間,還要會寫時間。同學們還記得一年級學的兩種方法嗎?一種是普通計時法(板書),一種是電子計時法,(邊板書邊說)是幾時就在左邊寫上幾時,中間寫2個小圓點,是幾分就在右邊寫上幾分,特別要注意,如果分不夠10,就要在這兩個小圓點后面加上一個0,然后再寫分。
(電腦出示4:30,4:45鐘面)。
師:下面再來考考大家??吹竭@兩個鐘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用兩種方法來表示這2個時刻,1、2組寫左邊的時間,三、四組寫右邊的時間,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巡堂)從一、二組找一個代表,從三、四組找一個代表上黑板書寫。之后教師評講。
師:一、二組同意你們代表的這個答案嗎?三四組呢?
師:這位同學寫4時30分,除了這種寫法,同學們還有其它寫法嗎?
生:4時半。
師:為什么?
生:因為分針這時候剛好走了半圈。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學會了讀時間的方法,這就是先看時針,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師:同學們再來看看這三個時間,注意到它們的時針了嗎?4:05的時針只是剛剛走過了4一點點,4:30的時針則是在4和5的中間,4:45,時針非常的接近5,但還沒有走過5,所以不是5:45分。
師:撥完了老師所說的時間,接下來同學們再拔一個你們喜歡的時刻,并和同桌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時間。
師:好了,同學們,撥鐘時間結束,請同學們把手中的鐘面放好。
三、生活中的時間。
向學生展示升旗和動車票,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四、提高題。
課本95頁第8題。讓學生寫時間,并能根據規律畫出時針和分針。
五、總結:時間總是匆匆走過,今天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時間的哪些知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非常的寶貴,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認真學習。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現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生說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屬于數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課中多媒體的出現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了學生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學的效果。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一、理解平均數。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必然聯系。
課件。
一、知識再現。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