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我們進步的動力,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盡早改正錯誤。如何分析和欣賞古代詩詞是我們在學習文學時面臨的挑戰。3.這些總結范文包含了不同領域的經驗和教訓,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節新課的導入可作如下設計:讓學生觀察教科書中的臺灣島地圖“或一幅其他地區的地圖,問:”你能在地圖上看到什么?你能從這幅圖中獲得哪些信息?“直接讓學生讀圖用圖,這種設計是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采取直接通過閱讀、使用地圖的方法,讓學生邊用邊學,以用促學,了解地圖的特點和如何使用地圖,初步形成從地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學生閱讀地圖、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讓學生表達他們獲取信息的方法,尤其要讓那些能從地圖中獲取較多信息的學生歸納,總結自己在使用地圖過程中采用的各種方法和體會,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哪些從來未用過地圖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把他們推到自學的第一線。
(1)如何量算地圖上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
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都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完成。這兩個問題的設計都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地圖要素(地圖提供的基本直觀的信息)。經過思考,討論讀懂地圖的內涵,獲得更多的隱蔽的信息。
由于線段比例尺更加直觀,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首先讓學生利用線段比例尺進行量算。并且,教師要告訴大家用這種方式表現的比例尺,叫線段比例尺。
這個問題的提出,是要讓學生通過對線段比例尺的簡單計算活動,理解比例尺的本質特征,就是實地距離縮小的倍數,即縮尺。
(4)根據你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地圖上的比例尺除了這種線段式,還會有什么表示方式?
根據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己推導和說出比例尺的其他方式:數學(比例)式、文字(表達)式。然后,教師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現形式不同的地圖,使學生體驗自學成功的喜悅。
(2)教師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圖,例如世界圖、中國圖、北京市區圖等,讓學生思考應如何確定地圖上的方向。
(3)啟發、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在不同類型地圖上確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以上活動設計,仍然以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為指導思想。
在教學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可以從已學過的地球儀的方向辨別入物,讓學生復習用經緯線確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圖上同樣可以用經緯線確定方向。這種方法適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圖,而大比例尺地圖的經緯差比較小,這類地圖往往沒有經緯線。這時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規劃。還有的地圖標有“指向標”,“指向標”批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2)請學生自己想辦法,盡快記住一些重要的圖例(參考教科書提供的圖例),然后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也要指出,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圖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必死記硬北,關鍵是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
總之,地圖是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應使學習地圖的過程變為一個使用地圖的過程,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要培養學生閱讀及獲取信息的能力。
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師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反思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角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并升華到自由精神的需要。反思學生是否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學生是否到達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本事。例如:我在講到“長江沿江地帶”和“黃土高原”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讓學生自己分析和思考,爾后學生紛紛發育,各抒已見。這樣不僅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供給互相交流的機會、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并且使學生自己感悟出環境教破壞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經常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自己的預期設計有比較大的差異,課后分析,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過于夢想化,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夢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進取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針對學生認識現狀和理解本事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景,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取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益。
比如“季風”這節資料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學生往往忽視它的存在,這節資料的知識很重要并且涉及到有關確定風向、其他洲的景觀等,怎樣把要學的知識點與學生的興趣有機結合并很好的調動起來我設計跟我們本土有關的問題導人,先示西亞、非洲和上海的景觀圖,再問:和上海同緯度的西亞、非洲是沙漠景觀,可我們上海怎樣是河湖密布,耕作業發達,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對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有這樣與眾不一樣之處,學生一下子興趣大增,議論紛紛,想立刻明白個究竟。我公布答案:這是歸功于受季風(夏季風)的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學生帶著找謎底的心境去探究、主動學習的成效顯而易見。
教師的反思也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進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樣才能更合理的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怎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我認為,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師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還必須有較高的教育和研究本事。有較強的設計本事和控制本事,并有利于展開教學、經過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本事的發展,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和分析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教學設計時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對教學資料進行合理化處理,制定出目標、重點與難點等。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碰到設計的目標與學生的掌握有較的差距。在進行“地球的運動”章節的教學設計時,原先我是這樣的:課時定6課時,按照教學設計的步子走,循規蹈矩,知識點全部講好后再上一節練習課。結果,做到關于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的知識點時,絕大部分的學生無法解題,把課堂上學的都“忘記”了,其實是當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據的實際,我首先把基礎打好,一步步扎扎實實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把知識點傳授。
在后的'實際教學中我用經緯儀演示把學生初中學過的地球、地圖知識點重新熱一下,這樣的實物演示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大有幫忙并且充滿好奇。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黃赤交角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一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緯度變化一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邊畫邊講結合經緯儀實物演示,并且講練組合,每一個難懂的知識點講好就練習。講練組合一來能夠檢驗學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講解。二是就某些練習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三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經過我適當點拔能順利的攻克難題,自信大增,不知不覺中學生很好的掌握比較難懂的知識。所以,對于那些抽象理解性強的知識,教師應當根據每屆學生的實際情景進行設計而不是一個教學設計使用終身。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反饋最主要來源于練習,練習也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經過練習。不僅僅能夠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并且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本事、探究本事、創新本事和自主學習本事。所以,反思教師給學生的地理作業是否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是否對學生終身本事發展有幫忙。所以作業反饋要注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訓練和培養,正如吉語所說“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課堂教學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能夠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己超越。
進入高三以后,學生的心情開始變得急躁,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盡量靠近既定目標?作為高三教師都緊緊圍繞如何教學,如何端正學生思想,如何抓學生的身心健康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地理教學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學中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幾點思考。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高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每年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都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首先要讀懂《高考說明》?!陡呖颊f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高考說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陡呖颊f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9的綜合題中的部分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志、互聯網、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參加高考研討會,除了聽取有關專家講解外,還可以同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單獨交談,那樣收獲會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討會我都會盡可能和主講人單獨交談。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極盛探討了二十多分鐘的“怎樣把體育鍛煉和心理教育結合起來,以及關于中學生腦神精衰弱的一些解決方法”。這對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作用是巨大的。
3.教給。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邦A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涂的,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據調查,的學生會預習的不足六分之一,這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重視。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地理老師都只專門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學,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么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復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并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俞潔嵐:經過省單科質檢后,對即將開始的文綜考試,在復習中指導學生注意如下問題:
1.重視主干知識教學,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復習中主要抓住地球運動和經緯網,大氣運動和天氣、氣候、世界和中國地理,各種地圖和統計圖表,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等。
2.重視區域地理知識復習,加強讀圖能力培養。
區域空間定位是地理學習中的重點,今后要有意識地強化區域地圖的訓練,包括填圖、繪圖、分析地圖三種方式。要多了解近幾年高考區域地理試題的變化特點,并結合最新材料,預測今年的考查重點,指導高三的學生進行復習。
胡建倉:省單科質檢的結果已經出來,這次省質檢的題目出的非
常好,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偟膩碚f,這次學生考
的不好,反映了過去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一、基礎知識強調的還不夠。本次考試有些題目材料來自課本,但學生卻無法做答,反映了該記憶的東西很多學生沒有很認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質檢要再強調。
二、學生分析材料和運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師再進一步指導,今后在分析題目時,側重點應放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分析這一方面。
三、學生回答不夠規范。接下來的任務應該強調學生答題要規范。有些問題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課時板書出來,以便加深同學的記憶。
翁雪征:本月的省質檢和期末考試給我帶來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要夯實學生的雙基,題目上不求新,備課組今后要盡量選擇一些基礎較強的題目,訓練夯實雙基。
二、強化學生和綜合思維能力。在上課時要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高三課堂也可采用新課程的教學模式,讓同學構建自己復習模式。
三、指導學生規范答題。
20_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但作為一名送過這一屆高三學生的地理教師而言,我的工作并沒有完成,還有好多東西是我必須反思的。比如,認真總結今年高考試卷的特點和思路,分析自己在復習中的不足之處,為明年的高考提出一些參考意見,并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總體看來,今年高考地理卷比較平穩,基礎知識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難,但得高分卻不易。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現在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最后五個大題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試卷的特點為,首先,整張試卷強調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線,海水的鹽度,氣候,鐵路線等,這些都是書本中的主干知識,尤其是試卷的最后一題,太陽高度的計算與運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與學生的雙基。第二,試卷更關注社會生活,體現出開放性滲透性,重視探索性與聯系實際。今年高考地理卷的幾道綜合題都是如此,一道關于西部大開發的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東經108度以西農業以及基礎設施;一道江蘇海洋開發的題目,要求學生從中拓展開來,談談海洋資源,灘涂,港口等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一道紅色旅游的題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熱點,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第三,充分體現出地理的學科特點,強調圖文并茂,地圖知識考得較多,符合地理學科特點,這對于基礎扎實,有較強的地圖分析能力,特別是各大洲經緯度意識強的考生比較有利;第四是新題比較多,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新。以往關于地球運動等都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但今年卻都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盡管內容相差不大,但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紅色旅游,這個內容教材里并沒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選修教材,必修教材,初中地理等,知識面比較廣。在今年的地理考試中,還出現了空間定位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有此類試題的考前專項訓練,是屬于教材沒有明確要求但考生應該掌握的高要求試題。第五,江蘇地方地理知識考題不多,只有一道試題涉及到江蘇海洋資源內容。
從我們學生的高考分數來講,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間,雖然比幾次模擬考試都有了進步,但與我的期望還差了一些。由于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這對我們學生來講是極為不利的,我們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都不占優勢。比如,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一直以來是難點,以往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所占分值不大,而今年作為最后一道綜合題,就有12分。而這道題的得分情況在我估計是極低的。氣候內容也是難點,今年考的也比較多。選擇題除外,綜合題就占19分。但由于是我們復習的重點,平時也練了很多,估計得分情況比上述一題要好得多。當然,學生的考試情況與教師的復習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綜合題第34題是有關海洋資源的,雖然我們在復習基礎知識時一一過關,但平時缺少綜合練習,也沒有引起重視,所以這道題中第一小題海洋開發利用的這張圖表填起來有些費勁。另外,我們關注了,紅色旅游就考到了,而我們復習時反復地繪制了鐵路分布圖,這應該給學生答題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的復習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然而,地理考點何其多,出題又千變萬化,抓基礎還是最根本的。
認真研究今年地理高考試卷的命題特點與思路,對指引新高三的地理復習有重大的意義。
重視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考查,在今年的高考試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印度的陸上鄰國、我國的重要鐵路與城市的分布、海洋資源的分布與開發等?;A知識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萬不能忽視。高考試題一般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考查的落腳點依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在今后的高三復習中,夯實基礎永遠是地理復習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圖的考查功能,是歷年地理試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對地圖的精確認讀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題要求學生對六大板塊的邊界范圍有準確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題,需要學生能用直接或間接給予的經緯度大致判斷出所在的區域,從而結合該區域的地理特點解答各地理問題。面對高考,讀圖訓練必須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線圖、示意圖、區域地圖的閱讀等都要掌握其閱讀的方法與步驟。特別重視各類變式地圖的判讀,熟悉世界和中國區域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線)等。學好用好地圖是復習地理的基礎,經常動手畫圖填圖可以幫助你建立空間概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把重要的地圖變成"心圖"、"腦圖"。因此加強地圖的教學,強化地圖的精確記憶,形成較為清晰的"心理地圖",是提高地理能力的關鍵之一。
其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徑流量應在7月,因為7月氣溫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實際上,考慮到冰雪融水匯入河流有一個時間的過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徑流量應在8月。再如第32題中的第(2)小題,要求表述a城市的氣候特點。由于該城為地中海氣候,因此答案極容易寫成"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這也是一種過分拘泥于模式或思維定勢的結果。實際上從題中所給的7月平均氣溫圖中,不難讀出a城7月的均溫低于20℃,因此a城夏季氣溫特點應寫成"涼爽或溫和"而不能是"炎熱"。這兩題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與規律,又要能在實際運用中對原理與規律進行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關心社會現實、聯系生活實際,用所學地理知識與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覺地嘗試發現問題、評價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新課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試題中有所體現。如世界能源問題、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用手表定方向等。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視野,又需要引導學生參加一定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
新的一學年又來到了,應該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開始新的教學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做好地理教學工作。
首先,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探究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其次,強化地圖教學。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應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動教學?;顒邮菍嵤┱n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活動精心設計組織,力圖每一項活動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學聯系學生現實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理科班的文科課程教學對于許多文科任課教師都是比較頭疼的事。在當前考試制度和考試形勢下,上好一節理科班的地理課也實屬不易,可以說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理科班的課堂教學更需要生本教育。怎么能讓學生上課能聽進去是我備課時考慮最多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本學期我在理科班的一節課為例,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
一、背景描述。
本節課為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節課,由于課時緊張,所以課前簡單了介紹了本學期學習內容和新學期要求后就正式進入新課的學習。本學期主要學習區域可持續發展,教材以案例的形式介紹了區域生態問題、資源開發問題、工農業發展問題。核心思想是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而第一節主要介紹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在本學期所學的知識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介紹了區域發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二、案例過程。
導入新課:新聞“新西蘭南島7.1級大地震零死亡”,介紹基本的新聞信息,提出問題:為什么新西蘭地震零死亡?(時事新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學生表現活躍,特別是一些愛讀書,關注身邊生活和新聞的同學對此問題比較熟悉,回答問題中表現出閱歷廣的優越感和自豪感)。
教師。
總結。
:新西蘭地震零死亡與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人們抗災防災意識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過渡承轉:與新西蘭一樣,在防震減災方面比較成熟的還有哪個國家?(日本)。
新課學習:設置討論問題——新西蘭和日本兩個國家地理特征有哪些異同?
(不同學生知識面不同,很多學生對于不太熟悉的地區有天生的好奇感,學生討論交流效果良好)。
教師補充拓展:新西蘭和日本的國旗、國徽、旅游勝地、風俗文化(包括飲食文化)等,讓學生思考總結這些特定的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與國家地理特征的哪些方面相關。深切的體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地域差異。
過度承轉:由此可見區域的發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所以分析一個地區的發展問題,首先要從自然地理特征入手,從地理位置、土地、氣候、礦產資源等方面分析,建立其與其農業、工業、人口及文化景觀的聯系,即樹立地理環境整體性思想(人地辯證統一的思想)。閱讀教材,比較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和發展差異,驗證這一理論思想。
學生思維拓展:討論交流南北、東西差異(南甜北咸、南船北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南繁北齊、東辣西酸等等)。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
三、
本學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比較以往的教學教訓和經驗,本節課通過精心設計,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為出發點,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目的展開教學。實踐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比較活躍,激發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有所獲?;径沤^了上課睡覺、說閑話、做理科高考科目作業練習、擺弄電子產品、看閑書等現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培養健全的科學素養,我覺得我們教師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態度,提高自身素質,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
教師本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和思想認識,切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服務,站住課堂主陣地,發揮教師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維素養。
2、更新知識結構,豐富課堂內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師屬于理科專業出身,所以在高中階段偏文科性質的地理教學中,理科邏輯推理的思維能力均比較強,但是缺乏文科知識底蘊。為了使課堂教學充實有趣,地理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的充電,博覽群書,特別是加強對區域歷史、政治背景知識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識間的聯系,體現地理學科綜合性特點,培養學生用綜合的觀點看問題。
3、改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不參加高考,也沒有會考的理科班學生來講,如果地理課堂毫無趣味,學生肯定不會買賬。教師要想讓學生能聽進去,課堂中參與進來,就更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以講授為主的死板教學模式。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設置課堂有趣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時事緊密聯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學方式。
4、改變傳統的學習評價方式。
雖然新課程改革后評價方式中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評價,但是很多的時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統一考試為主要的評價方法,而且考試多像曾經的會考一樣,發復習提綱和試題,然后選取比例很高的原題考察,不僅埋沒了很多學習認真同學的成績,也給很多學習開小差的同學開了“綠燈”,顯然有失教育評價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變不合理的評價方式也是促進理科班地理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為旗幟,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突破口,讓學生釋放鮮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悅,讓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體現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的“樂學、好學、善學、巧學”為第一要務,才能讓理科班的地理課教學之路越走越寬。
“對話”體現了“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新課程核心理念?!耙灾R為中心”、“以文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無人”、“心中無人”,剝奪了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環境、學生與社會的對話機會,排斥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真實體驗。任何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必須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在學生的真實體驗中孕育、生成、發展,這是教師無法包辦代替的?!皩υ挕眲撛O了生動、真切的交往情境,構建了學生具體、真實的體驗平臺。沒有對話,也就沒有人的發展。
教師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要堅持“課前問”,就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多向自己發問,例如,“為什么這樣上課?”“應該怎樣上這堂課?”“還可以怎樣上這堂課?”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課堂效率。還要堅持“課中問”,就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課堂中發生的出乎意料的問題捫心自問,及時調控教學策略。這樣,可以克服教學預設帶來的機械呆板的弊病,讓課堂教學隨時產生智慧的火花,充滿生機與活力。再要堅持“課后問”,就是在課堂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反省,反思本節課的效果,著重反思課堂中出乎意料的創造性收獲和需要改進的地方等兩方面的問題,便于今后教學揚長避短。
教師要詢問學生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意見,包括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聽課的情緒、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需要教師怎樣教學的愿望等,這樣便于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理念,便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方式可以兼顧個體,注重教學的多樣化,盡最大力量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當然,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教學過程,對待學生幼稚的意見,教師不要簡單適從,要善于傾聽意見,去偽存真,否則,反而會降低教學績效。
學生與教師對話,是教學民主的真誠呼喚。我們應轉變自己的角色,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我們必須將民主、平等意識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將自己看作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學生建立平等、親和、友善的合作關系。在學生與教師對話中,教師又應該發揮一定的主導作用?!捌降葘υ挕?,并不是說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完全不要了。教師對文本的感悟,一般要比學生深刻。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對精心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時,既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恰當的評價(應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又要隨時發現、揭示對話雙方存在的意義差異,以達成師生心理資源的互補和共享。
教師應傾聽同行和領導對所聽或所了解到的有關自己課堂教學情況的意見,這是站在專家角度提出的觀點,這種意見科學性強,便于自己長善救失,有利于教師很好地改進教學工作。這種方式要求教師要有謙虛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給你提看法,讓大家坦誠交流,這種意見的含金量較高,教師要去粗取精,為我所用。
20xx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但作為一名送過這一屆高三學生的地理教師而言,我的工作并沒有完成,還有好多東西是我必須反思的。比如,認真總結今年高考試卷的特點和思路,分析自己在復習中的不足之處,為明年的高考提出一些參考意見,并反思自己在新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做得更好。
總體看來,今年高考地理卷比較平穩,基礎知識考得比去年多,粗看不難,但得高分卻不易。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主要表現在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最后五個大題中,有四道是涉及自然地理的。試卷的特點為,首先,整張試卷強調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比如海洋航線,海水的鹽度,氣候,鐵路線等,這些都是書本中的主干知識,尤其是試卷的最后一題,太陽高度的計算與運用,主要就是考查能力與學生的雙基。第二,試卷更關注社會生活,體現出開放性滲透性,重視探索性與聯系實際。今年高考地理卷的幾道綜合題都是如此,一道關于西部大開發的題目,要求考生分析東經108度以西農業以及基礎設施;一道江蘇海洋開發的題目,要求學生從中拓展開來,談談海洋資源,灘涂,港口等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一道紅色旅游的題目考的更是今年的熱點,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第三,充分體現出地理的學科特點,強調圖文并茂,地圖知識考得較多,符合地理學科特點,這對于基礎扎實,有較強的地圖分析能力,特別是各大洲經緯度意識強的考生比較有利;第四是新題比較多,從內容到形式都比較新。以往關于地球運動等都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但今年卻都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盡管內容相差不大,但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紅色旅游,這個內容教材里并沒有完整答案,其涉及選修教材,必修教材,初中地理等,知識面比較廣。在今年的地理考試中,還出現了空間定位題,這類試題要求考生有此類試題的考前專項訓練,是屬于教材沒有明確要求但考生應該掌握的高要求試題。第五,江蘇地方地理知識考題不多,只有一道試題涉及到江蘇海洋資源內容。
從我們學生的高考分數來講,缺少高分,大部分集中在60-80分之間,雖然比幾次模擬考試都有了進步,但與我的期望還差了一些。由于試卷在難度上比去年略有增加,人文地理的試題內容大幅減少,而自然地理的考察內容顯著增加,這對我們學生來講是極為不利的,我們學生在空間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綜合能力都不占優勢。比如,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一直以來是難點,以往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所占分值不大,而今年作為最后一道綜合題,就有12分。而這道題的得分情況在我估計是極低的。氣候內容也是難點,今年考的也比較多。選擇題除外,綜合題就占19分。但由于是我們復習的重點,平時也練了很多,估計得分情況比上述一題要好得多。當然,學生的考試情況與教師的復習有很大的關系。比如,綜合題第34題是有關海洋資源的,雖然我們在復習基礎知識時一一過關,但平時缺少綜合練習,也沒有引起重視,所以這道題中第一小題海洋開發利用的這張圖表填起來有些費勁。另外,我們關注了,紅色旅游就考到了,而我們復習時反復地繪制了鐵路分布圖,這應該給學生答題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的復習思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然而,地理考點何其多,出題又千變萬化,抓基礎還是最根本的。
認真研究今年地理高考試卷的命題特點與思路,對指引新高三的地理復習有重大的意義。
重視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考查,在今年的高考試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印度的陸上鄰國、我國的重要鐵路與城市的分布、海洋資源的分布與開發等?;A知識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千萬不能忽視。高考試題一般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學科能力。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考查的落腳點依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因此在今后的高三復習中,夯實基礎永遠是地理復習的"主旋律"之一。
突出地圖的考查功能,是歷年地理試卷的特色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且對地圖的精確認讀有了更高的要求。如第2題要求學生對六大板塊的邊界范圍有準確的把握;第3、4、10、11、12、26、27題,需要學生能用直接或間接給予的經緯度大致判斷出所在的區域,從而結合該區域的地理特點解答各地理問題。面對高考,讀圖訓練必須常抓不懈,比如等值線圖、示意圖、區域地圖的閱讀等都要掌握其閱讀的方法與步驟。特別重視各類變式地圖的判讀,熟悉世界和中國區域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線)等。學好用好地圖是復習地理的基礎,經常動手畫圖填圖可以幫助你建立空間概念,培養空間思維能力,把重要的地圖變成"心圖"、"腦圖"。因此加強地圖的教學,強化地圖的精確記憶,形成較為清晰的"心理地圖",是提高地理能力的關鍵之一。
其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塔里木河的最大徑流量應在7月,因為7月氣溫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但實際上,考慮到冰雪融水匯入河流有一個時間的過程,因此塔里木河的徑流量應在8月。再如第32題中的第(2)小題,要求表述a城市的氣候特點。由于該城為地中海氣候,因此答案極容易寫成"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這也是一種過分拘泥于模式或思維定勢的結果。實際上從題中所給的7月平均氣溫圖中,不難讀出a城7月的均溫低于20℃,因此a城夏季氣溫特點應寫成"涼爽或溫和"而不能是"炎熱"。這兩題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既要能掌握基本的原理與規律,又要能在實際運用中對原理與規律進行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死搬硬套。
關心社會現實、聯系生活實際,用所學地理知識與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覺地嘗試發現問題、評價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新課改革的方向之一,在今年的地理試題中有所體現。如世界能源問題、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用手表定方向等。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視野,又需要引導學生參加一定的地理綜合實踐活動。
新的一學年又來到了,應該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開始新的教學工作,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做好地理教學工作。
首先,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探究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其次,強化地圖教學。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并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應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培養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第三,注重活動教學?;顒邮菍嵤┱n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活動精心設計組織,力圖每一項活動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等等。
第四,教學聯系學生現實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時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大多數都能快速、準確回答每一個知識點后面的問題,還有一些學生能上臺準確指出三級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主要是因為做到了如下幾方面: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我是這樣組織的:相關基礎知識(地形、地勢的概念,三類地形圖、五種地形)——我國地勢總特征——各級階梯概況(界線、主要地形區、主要地形類型)。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我也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直至得出結論。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征”的學習,從四個角度分析:1、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閱讀;2、示意圖的判斷;3、地形剖面圖的驗證;4、對應的選擇題練習。通過四次強化,學生在課堂上就對我國的地勢總特征掌握牢固了。
1、由近及遠。
例如:本課導入,我以鎮江的地形地勢為材料背景,用語文題目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回答,從而讓學生悟出了地勢、地形的概念區別。
2、化難為易。
例如,“地形剖面圖”的閱讀,我首先利用多媒體介紹了剖面圖的繪制,其次教學生在分層設色圖上繪制32°緯線,然后讓學生對照分層設色圖填上剖面圖中括號里的地理事物名稱,并判讀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這一結論。
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的學習,我先讓學生分階梯找出這一階梯的主要地形區,再讓學生歸納主要地形類型;在找主要地形區時,又利用標字母的方式讓學生一一對應著找。這樣,學生就很快找出來了,也就很容易歸納出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
3、細化知識點。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征”的學習,我細化為2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概況”的學習,我細化為3個知識點:界線(位于階梯分界線的主要山脈名稱)、平均海拔、主要地形類型和地形區。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思考,我采用了“學案”的授課方式。在啟發引導的過程中,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動筆寫下答案,便于形成連貫的思維,得出結論。采用“學案”,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要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緊扣重點,落實知識點,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和探究問題的興趣。
進入高三以后,大家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盡量靠近既定目標。地理教學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就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出的幾點思考。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高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要讀懂《高考說明》?!陡呖颊f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陡呖颊f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7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志、互聯網、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邦A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涂的,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老師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么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復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并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也要精選,我們應該讓學生做“以一當十”的題。歷年的高考題目、地理課本中每個單元后的“練習篇”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歷年高考題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復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應作為經典題來處理。
我連續四年在高三帶畢業班,今年下來了。我想應該沉淀了很多的東西,利用這個暑假好好總結總結。希望大家一起提出問題討論,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到了高三,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之前沒有重視地理,所以導致有些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很差,更可怕的是有個別學生根本就對地理“不開竅”:不感興趣也不知道怎么學。我的辦法是上課時我盡量把課本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個別基礎薄弱的同學只能利用課下單獨給他們輔導。
自然地理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每年都花很多的時間講解,練習自然地理試題,可是到四五月進入模擬試題階段后,學生們錯誤率最高的還是自然地理。有時候覺得自己花那么多時間給自然地理不值當。所以每年都壓縮自然地理的學習時間。不知有沒有教授自然地理的高招。
人文地理考的比較簡單,很多題目都是課本上的藍點后一句話,或者是書中的某句話。我基本上是根據大綱,經驗把書中的重點告訴學生,然后讓他們自己背。不知道還有何高招。
區域地理我放到最后講,先講中國,后講世界。上課的重點是畫圖,讀圖,梳理各種問題的答題點。
比較簡單的總結了以下,希望和大家針對某個問題討論。
細細分析今年高考廣東卷地理試題,xx年高考地理卷體現了新課標下新高考的新要求,是一份質量較高的高考試卷。具體來說有以下特色:
3、相比往年,地理語言更豐富多樣;
4、各種解題信息在題干圖表中清楚體現,沒有多余的信息;
6、依據課程標準出題巧妙解決了一標多本之間的問題;
7、首次設計“二選一”的選做題,是一大亮點;
8、注重對“有用的地理”的考查,吻合新課標中“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全卷也有些不足之處,如:
1、全卷(包括選擇題和綜合題)對“變化趨勢”的考查有些過多,如選擇題的第14、15、16、17、29題,綜合題的第34題的第(1)、(2)、(3)小題,第35題的第(1)小題,第37題的第(1)小題。
2、綜合題中的選擇題數量比往年明顯增多,不過幸虧題目不是太難,否則這些不定項選擇題會增加難度。
3、第35題似乎也屬于“環境保護”的問題,與選做題“環境保護”加在一起,有些過多的味道,換成考其他的調查,可能會更好些。
4、第36題本屬“旅游地理”的題目,但感覺上第(2)、(4)小題不像旅游地理的題目,當然,這樣其實也沒什么不好,只不過與預計有差別。
5、答案中如果寫上評分標準就更好。
總之,今年的廣東卷地理試題比較簡潔、明了,立足于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原理和規律,更突出了對學生地理理性邏輯思維和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思維能力的考查由淺入深,難度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反思這一學年來的地理教學,本人以為在今后的高三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如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鉆研考綱。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新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分析對比考綱的變動情況,重點研究近兩年高考地理試題,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復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標,夯實雙基。
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干、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輪復習階段,切不可盲目追求進度,要穩扎穩打,注重立足課標、夯實基礎,突出主干知識,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學科語言的運用,力求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在第二輪復習階段,則要以專題復習的形式進行知識的重組,突出知識點的聯系和遷移,力求使學生在原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
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地理試題的信息往往來源于圖表,從地理圖表中正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是高考地理試題的一個重點。但地理圖像繁多、龐雜,在教學中教師應對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維能力、最能體現地理特色的地圖,如:等值線圖(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壓線圖等)、日照圖、經緯網圖、(中國和世界)區域圖、地質構造圖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指導考生進行圖文互換、變換角度,學會從圖表中提取對解題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從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達能力。當然,對地理圖表的分析、簡圖的.繪制也應該成為考生經常性的練習。
四.優化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并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范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五.適當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在高三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近年來社會上發生的影響較大的事件以及長期以來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傾注較多的關注,要指導考生學會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原理以及正確的思維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這樣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擴大考生的視野,但不宜過多過早地追逐熱點。
六.值得注意的幾點問題。
1、后期的模擬題特別多,應該加強選題,不搞偏、難、怪的題目;
2、注重綜合訓練,注重融會貫通,加大對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3、注重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區域地理的融合,切不可孤立地去對待;
4、加強對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
5、提高學生的閱卷速度,規范學生的ii卷答題;
6、認真出好后期的每日一練題,并抓好學生的落實,全批全改,做好講評。
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
本年度我承擔了高三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年工作結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
日記。
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本學年教學反思如下:
2、對。
教學設計。
的反思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征。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1)、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表現信息多樣性和集成性的優勢,拓展地圖的教材內容,優化地圖要素的呈現方式。大綱指出,"按照大綱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地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電子地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電子圖》,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2)、發揮多媒體計算機交互性和快速反應的優勢,構建人機對話的電子地圖,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優化地圖的教學環節設計。例如在高二復習西亞和北非的位置教學設計時,利用flash的文本響應交互功能,構建學生可從鍵盤三洲兩洋名稱、計算機快速判斷正誤的《西亞和北非的位置》電子地圖。
二、不足之處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后還要不斷反思。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壓,肩上擔子的沉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厥滓荒陙淼墓ぷ?,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持。面對今年高考“文綜”的成績,既有喜悅又有失落。下面,結合高三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師為師傅。通過師徒培訓活動,虛心地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很有人格魅力。他講課時的幽默風格、知識的嚴謹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回味無窮。
認真參加高三教師新教材培訓、及市、區、校級教科研等繼教活動;與李老師認真研討近幾年高考文綜卷“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了解學生。針對a、b班的學生實際,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高三入學摸底考試、聯考、摸底、文綜考試的成績及試卷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
認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試成績的緣由(從自身和學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可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好每一節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好“地理改錯本”,教會并督促學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地理解題方法的積累。
從復習資料《三尺講臺》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課的地理知識點。
其次,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范圍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中學地理教參》、《北京四中的地理題》中為學生挑選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為“培優班”的學生選好練習題,做好“培優輔導”工作。
可見,選好地理練習題,并訓練學生,是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一個途徑。
首先,向學生講明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即,從文綜的考核目標和要求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
從高考試題的命題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重在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而結構性的知識易于遷移和重組。
其次,用實例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復習。
在此環節,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標準答案。
考前沖刺階段,“文綜”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幾次測試。老師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學法輔導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極不穩定。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空或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好狀態,迎接高考。
綜上所述,只有學習,總結,地理教師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心理上的相容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對象只有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觀點?!币虼?,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式關系,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你指導的學習方法,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高三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狀態差異很大,基礎參差不齊。2019年的高考試題地理首次達到100分,與歷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師遇到了機遇和挑戰。如何讓學生愛學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點滴做法,愿意與感興趣的同行一起探討。
地理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它囊括的知識與大千世界緊密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恰當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身邊的環境、日常生活融合起來,進而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本文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具體實施的策略和方法。學生通過學習豐富的地理知識,可以打開視野,認識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從地理這門學科本身所具備的特性來說,其蘊含的科學和知識,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其知識點的涵蓋面能細致到我們的住行吃穿,甚至是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問題。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懂得走出課本,走入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進而真正實現地理這一學科的功能和用處,讓學生實現學以致用。
反觀如今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一般采用的還是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在課堂的參與中只是作為接受知識的客體。在這種單一枯燥的課堂模式下,原本在實際的生活中具有靈活性的知識點,變得固定和死板。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了解和觀察,只注重自己對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的印象中變成了一門理論化的科目。教師沒有將知識的運用引導到生活中來,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會死記知識點。而機械的記憶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靈活地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學中來,讓學生深化自身的學習。
(一)生活化教學是順應時代的需求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只著力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耙粋€巴掌拍不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習方式。多參與課外的實踐和活動,走出課堂,走出課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學生地理上冊的《認識各類巖石和地理地貌》時,我會利用學校在對學生集體組織的郊游的時間,布置給學生課外的學生任務。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在郊區采集比較常見的巖石的標本,然后再在課堂上讓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選取其中一種表述該巖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點和區域。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在玩與學中探索知識的欲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融入到學生的日?;顒又衼?。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課堂筆記的抄錄和記背,而是在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下,學會自我調整和積極探索,這樣有利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創設輕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度,和教師創設的課堂環有著直接的聯系。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輕松、有代入感的課堂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發表自己的言論和意見,激勵他們個性化學習的發展。例如,我一般會在學期期中時開設一個地理的趣味知識點問答競賽,學生們的座位以圍成一個面向講臺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講臺前方是一行評委和主持競賽的同學。教師在競賽過程中的作用只是一個輔助的調節者和引導者。這種競賽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地理知識,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離感。為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保持起著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將課程內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的而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誤解和誤區,有利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學會利用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同時,教師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下,要合理地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記硬背,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應該要更加靈活。地理這門學科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在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施中,還需要教師不斷結合自身經驗和學生實際的課堂反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從而真正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通過這一學期的教學,總體感覺這屆高三的學生與以前教過的學生相比,有明顯的梯度差異感,特別是沒有尖子生的特點比較突出,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的教學工作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另外,由于我所教的這個班級不是接班的,所以我不存在學生不適應本人教學的問題,一年來,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本人的教學工作。
針對學生“梯度差”這一現實問題,我首先要做的不是從研究教材知識這個層面去解決這一問題,而是在心態上做一個積極地調整,如果仍抱著一種老觀念,那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出現問題。具體來講,比如對學生上課的效率,僅限于學生安靜地聽講是不夠的,還要求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及時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要點,消化老師所講的知識重點,理解教師分析的知識難點。如此,學生可能會有更大的進步。
由于時間上已進入高三,所以不允許用一個長的時間段去了解學生,在短時間內至少要對學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了解學生的成績;另外一方面要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認知態度,對教師上課方式的要求,可以肯定地說,有一部分學生已習慣了我的教學方式,對于我而言,學生各有各的特點,不可能標準一致,如果這個環節沒處理好,可能會導致教與學存在脫節現象。這里就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把握學生的特點,構建橋梁,使學生能與我密切配合,度過這最后的高中學習階段。
學生在對待學科學習的態度上,班級里的學生可能存在著分化,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一般不會因為教師的不同而存在學習上的好惡,而學生在對待學科的學習興趣上,受學科教師的影響是較大。雖然這不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根本原因,但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還是要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是不能忽略這一方面的因素,怎樣做到與學生更好地融合,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學科教師是教學效果狀況的重要條件?;谶@一點,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自己的優勢特點,從非教學方式上吸引學生。
對于總體學生基礎較薄弱這一現實問題,作業的布置技巧更是值得研究的方面,作業布置首先要因學生而異,而這一方面在作業大統一的大環境當中,也是最難處理的一個方面,客觀地說,教師也不大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針對班級里不同群體布置不同的作業,而且這樣會帶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批改作業的時效上必然降低,作業分析課怎么上,下一個教學環節的銜接上等等。所以,所謂技巧,其實是要以顧及大多數為標準即可,而且要從心理入手,不能讓學生形成你這門課作業“特多”的觀念,一旦形成,那么在布置任何量的作業上學生都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至于作業效果上就可以想象了。
以上是本人對本年度教學的一些個人感受和粗淺的認識,具體實施過程中得失共存,但總的感受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