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上,總結是我們行進路上的里程碑。寫總結時應盡量客觀公正,避免個人情緒和偏見的色彩。通過閱讀這些總結范文,相信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寫出一篇完美的總結。
2020年大年初一,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十科科主任王拱辰剛下夜班,接到通知,便主動請纓,第一時間進入應急病區,勇擔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大連第一機動隊隊長的重任?!霸谀瓿?,這個疾病在武漢剛爆發的時候,所有的人包括我們,無論是對這個疾病的了解,還是對這個疾病的防控,都知之甚少?!?/p>
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護士長裴霞說:“我記得特別清楚,他推著呼吸機進來的,看著他,我確實特別特別激動?!边@臺呼吸機是專門為救治第一例重癥患者準備的,雖然用不上最好,但是王拱辰和他的呼吸機一樣,給病區帶來了希望。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于明芳說:“主任當時就跟我們說‘跟我干沒有問題’?!?/p>
王拱辰從事傳染病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29年。從剛踏入臨床的住院醫師到主任醫師,從一個普通醫務工作者到科室主任,一心撲在病人救治上。2003年,作為重癥救治醫師,全程救治了大連市危重癥的“非典”病人,為了精準判斷非典病情變化,他時刻堅守在患者有創呼吸機旁直到患者病情平穩;2009年,作為應急病區主任,他成功救治出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27人??墒沁@一次的病毒,實在太特殊了?!皦毫Ψ浅4?,尤其是聽到當我們的隊員,有發燒的時候,我甚至晚上要做噩夢?!?/p>
對每個住院患者進行面對面問診,親自給患者進行床邊ecg、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這些令普通人費解的專業術語,意味著身為醫生的王拱辰,獲取了第一手資料,也意味著他一次次與危險的正面較量,一次次與死亡的零距離博弈?!芭?,當然怕,在治療的選擇方面,失之毫厘,謬之千里?!?/p>
在40多天的救治后,經過王拱辰救治的25例新冠肺炎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包括遼寧省前3例治愈出院患者,全病區工作人員無一例院內感染?!澳挠惺裁从⑿?,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醫生,這也是我們傳染病醫生應該做的本職工作?!?/p>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要帶著護士守護好自己的家園,那么我們就要做好院內的疫情防護工作,包括我們的預檢分診,包括發熱病房以及普通病房的防護工作?!?/p>
史鐵英,大連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2020年1月19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到上級通知,啟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史鐵英立即帶領全院1848名護士堅守在了抗疫的各個“戰線”上。
規劃新冠病毒肺炎專門診區;協調應急物資、調整人員班次;規范發熱門診消毒隔離流程……在醫務、院感、住院部、門診部等各個部門,都能看到史鐵英忙碌的身影。
“對我來說,主要是做好人員的培訓,調控以及整個布局的調整。培訓工作的流程、防護的技能以及咽拭子的采集?!?/p>
抗疫以來,史鐵英始終保持著斗志。她知道,主帥的精神決定了護理部這支部隊的斗志。然而這位在工作中雷厲風行的“鐵娘子”,也曾有過難以抉擇的時刻?!霸?個小時之內報了279名護士積極地申請去武漢,那么對我來說不是要選擇誰去武漢,而是選擇不讓誰去?!?/p>
“她握著我的手,當時我發現她已經眼含熱淚了,哽咽地跟我說,‘永寧,麻煩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隊員安全地帶回來’?!背霭l前往武漢前,史鐵英握著她的手說的這句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科護士長劉永寧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最終,大醫援鄂護理團隊以在院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成績,給援鄂任務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白罡吲d的事情,就是護士告訴我,‘主任,我下班了’‘主任,我平平安安回來了’?!?/p>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中醫藥的一次大考。如果說近兩百年的中西醫碰撞和半個多世紀的中西醫結合、中醫分科等,奠定了中醫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革,那么從這次“戰疫”來看,中醫藥經受住了百年大考。面對百年不遇疫情,中醫藥在防控和救治方面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結合中醫理論制定中醫診療方案。在疫情暴發早期,尤其是病因不明確、病理機制有待研究、特效藥物和疫苗尚未出現的階段,中醫深入臨床一線,通過望聞問切快速發現疾病共性規律,確定診療方案,緩解短時間內劇增的醫療系統壓力。
制定以“中醫通治方+社區+互聯網”為框架的“武昌模式”進行社區疫情防控?!拔洳J健睂⒎揽刂匦那耙?、下沉至社區,不僅降低了高危人群發病率、遏制輕癥病情加重,還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實時的數據支撐。
中西醫結合治療危重患者。針對住院病房的危重癥患者,實行中西醫聯合查房、聯合會診制度,在給予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個體化中藥治療后,重癥患者的病亡率下降。
設立康復驛站指導恢復期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制定頒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引(試行)》,并在武漢及其他主要城市開設了專門的中醫康復門診,建立了全國恢復期協同工作網絡,指導康復工作。
在這次疫情中,從預防、治療到康復,中醫藥積累了豐富經驗和科研能力,提升了針對急性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
面對新發突發傳染病時,中醫藥可提供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療策略和方藥。尤其是社區防控的“武昌模式”,中醫通過快速發現疾病的共性規律,向社區居民大面積發放中藥,直接從源頭遏制了疫情的蔓延。還有中醫康復門診的開設,為出院后恢復期患者提供中醫綜合治療方案指導,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了體質。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防治理念是非常有意義和值得借鑒的。
解決中醫基礎理論問題是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的前提。傳統中醫思維整體觀重視當下證候,缺乏對疾病全程認識;“調態”治療重個體化,缺少對群體化的研究過程,缺乏對疾病的規律和共性的提煉和歸納;治未病重視調整狀態,缺乏指標的靶向治療。如何有機結合病和證,實現宏觀與微觀、抽象與具體、模糊與客觀的有機統一,是發展中醫藥需要思考的突出問題。
對此,我建議,首先在推動中西醫結合上下功夫。針對“病證結合”,我們引入“分類—分期—分證”思想,重構現代科技背景下的中醫診療體系,實現中西醫結合在“診斷”上的突破;針對“宏觀與微觀”,我們以“態靶結合”思想指導中醫藥在現代疾病宏觀證候和微觀指標中的應用,實現中西醫結合在“用藥”上的突破。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其次,強化中醫科研思路的“六化”,即“難題的課題化,課題的成果化,成果的專利化,專利的產業化,產業的標準化和標準的國際化”?!傲崩砟钍前óa學研用協同發展在內的一整套完整的中醫科研思路,其特點在于問題從臨床中來,成果到臨床中去,循序漸進,加快成果轉化速率,提升中醫藥的療效級別。
再次,抓住新時期中醫藥發展的科技機遇、政策機遇和此次新冠肺炎抗疫時機,推動中醫藥更廣泛地走向世界。
具體來講,需要進一步完善中醫教育體系,培養中醫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所需要的中醫藥高級人才;建立涵蓋中醫藥各學科領域的重點研究室和科研實驗室,組織開展國家級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及中醫藥防治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臨床科研體系建設;深化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堅持“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這名青年男子叫朱華林,是軌梁廠一名普通的職工。今年4月,他主研并成功開發“鋼軌矯直扭矩數字模型”,實現了對鋼軌矯直扭矩的自動控制,大大提高了矯直效率,同時降低了電能消耗和設備損耗,在國內同行業中尚屬首創。
一名普通的崗位工人,是如何成為技術人才的呢?
朱華林1996年畢業于機電學院軋鋼專業,2019年到軌梁廠萬能生產線矯直機崗位工作。
矯直機崗位處于重軌生產線的中間位置,對重軌質量控制意義重大。萬能生產線的平立復合矯直機是從意大利引進的一套先進設備。面對全新的設備、全新的技術,朱華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遇到不懂的就看書學習,或向專家請教。
愛琢磨,是領導和同事對朱華林最深刻的印象。
玩電腦游戲是很多年輕人的愛好,朱華林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朱華林在玩游戲的同時更注重對電腦知識的學習,思考得更多的是游戲的設置和開發。幾年下來,他不僅掌握了常用軟件使用,能排除電腦常見故障,而且學會了編程等知識,為開發數字模型打下了基礎。
平立復合矯直機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來,隨著產能的不斷釋放,鋼軌在長時間連續矯直時,矯直輥的線速度出現了不匹配現象,使各輥之間相互干擾,產生較大的扭矩值,造成矯直機電機電阻出現過熱、燒損現象,嚴重時造成設備直接停機,不能連續生產。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軌梁廠的科研人員和崗位人員采取一次次調整輥徑等方法,減少扭矩干擾,但效果并不理想,矯直輥的線速度不匹配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能不能結合計算機數據來控制?”2019年的一天,朱華林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緊接著,他開始進行大量的數據收集和推演。同年底,他撰寫了《矯直扭矩干擾淺探》論文,包括圖形、表格、計算公式等。這篇論文中提到的“矯直機各輥線速度匹配公式”,引起了軌梁廠領導和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
“當得知廠里提供支持,驗證我提出的公式時,我高興壞了,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沒有因為我是崗位工人就不重視我的成果?!币堰^去一年多時間,朱華林講起當時的情景依然興奮不已。
正是靠著這股鉆研的勁頭,朱華林和該廠型材首席工程師陶功明,以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在鋼軌生產過程中大量收集數據,反復對數字模型進行分析、模擬試驗,成功研制開發出與矯直機線速度相匹配的“鋼軌矯直扭矩數字模型”。
今年4月,“鋼軌矯直扭矩數字模型”經過多次上線調試,成功實現了矯直扭矩調整的計算機數字模型控制,解除了人工調整扭矩時因畫面顯示工藝參數不真實而無法準確判斷故障的難題,確保了計算機操作畫面上的顯示參數就是實際值。參照實際值,工程技術人員和崗位人員能夠快速、準確判斷矯直工藝對鋼軌質量的影響,從而快速進行調整,使設備得到保護,保證矯直機電機無過熱現象,有效延長矯直機電機及傳動機械的使用壽命,大大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和鋼軌矯直效率,實現了鋼軌矯直生產高效率、低成本。
今年初,軌梁廠本著“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成立“首席工程師研發團隊”,朱華林成為其中一員。
當興趣愛好與工作結合時,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如今,朱華林不僅要在生產現場收集設備運行數據,還要通過電腦軟件對生產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參與研究的項目有四五項。
“加入‘首席工程師研發團隊’,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好機會,我沒有理由不努力?!睆闹烊A林不多的言語中,記者深深地感受到他在本職工作中的不懈追求。
姬,2019年任魯橋鎮科協辦公室主任。兩年來,該同志通過政策推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措施,全鎮的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訓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2019、2019年,全鎮共引進有關人才56人,組織科技培訓15期、83個班,參訓人數近萬人。人才的引進與科技培訓成果顯著:全鎮形成1.8萬畝烏鱧養殖基地,3000畝湖蟹養殖基地,1000畝泥鰍養殖基地,6000畝蘆筍種植基地,3500畝杞柳種植基地,50畝番鴨育種基地,100畝雙孢菇種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協命名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是科普工作由虛向實轉化的重要載體。為此,姬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全鎮科技工作全面推廣的基石。
首先,審時度勢把握市場走向,強化政策引導。該同志每年兩次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調研分析,面向市場,提出對策。202019年底,通過考察,引進了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賃100畝土地包費租給群眾發展雙孢菇種植。鎮農技站、農經站、水利站等部門的同志在姬帶領下發展雙孢菇種植。目前,全鎮共發展大棚86個。202019年初,在漁業養殖效益走低的形勢下,姬協調人員與韓國客商合資,引進優質泥鰍,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畝的泥鰍養殖場。
其次,多層次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引導。一是建立科技示范與周圍農戶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學用科技的積極性;二是成立技術顧問組。姬聘請山農大動科院的教授、江蘇雙孢菇種植大戶、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顧問組,以專家為依托,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服務,所以在品種引進、技術培訓及試驗示范項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六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
第三是引進人才,多渠道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強化市場引導。兩年來,姬通過各種形式引進人才56人,不斷充實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時,組織成立了烏鱧養殖協會、蘆筍種植協會和漁業總支麻鴨養殖協會,不定期地向全鎮農戶發布產品信息,供農民作市場決策參考。在產品銷售方面,協同縣有關部門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自1978年考取吉林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開始,李玉就踏上了菌物研究的拓荒之路。
李玉和團隊深入全國所有省市區開展菌物資源調查,系統開展菌類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和利用等基礎研究,獲得1.2萬份標本與菌株。其中僅黏菌就報道了400余種,占世界已知種的2/3,發現并命名36個黏菌新種,開創了我國黏菌分類學研究的新領域。
除此之外,李玉等人還完成《中國真菌志—香菇卷》編研,制作了全球98%以上的黏菌分子生物學標本,建成了我國首個菌類種質資源庫。
由于我國菌物學研究起步晚,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因此李玉對于人才培養一直牽腸掛肚。
他和弟子們挑起了建設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的重擔,在一堆廢舊的物資中揀回了這個專業所需的儀器設備,并較短時間內在吉林農業大學設立了菌類作物自主設置博士授權學科和碩士授權學科。30多年來,他累計培養菌物學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上百人,大部分已經成長為菌物產業的領軍人才或骨干力量。
李玉又推動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首個菌物類本科專業。
為食用菌產業打好根基。
在披荊斬棘的科研道路上,有人問:“你們老研究這些菌有什么用?誰關心多一種少一種?就不能研究點兒讓百姓掙錢的事嗎?”
李玉有些五味雜陳,但也更堅定了信念,“一定要讓菌物進入公眾的視野,進入科學家的教材,進入大眾的讀本,進入農民的田間地頭,進入企業家的工廠,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
食用菌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專業,近年才發展成為大產業。李玉對比了兩組數字:1978年我國食用菌產量才5.7萬噸,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食用菌產量已近4000萬噸。
如今,中國食用菌產量已占全球75%以上,然而,我國是食用菌大國,卻不是強國。李玉介紹,目前我國食用菌菌種基本來自荷蘭、美國等國,木耳、香菇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就連加工設備也需要進口?!耙虼?,全產業鏈創新是迫在眉睫的大事?!?/p>
以創新成果為依托,李玉先后主持完成“973”“948”科研項目50余項,創新和改進了全日光間歇迷霧栽培黑木耳、小孔出耳等8項關鍵技術,顛覆了食用菌需棚室遮光保濕栽培傳統理念,解決了北方食用菌發展中的工程技術難題,真正實現了國家“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的食用菌發展戰略,促進了菌物科學的發展及食用菌產業化升級。
李玉認為,食用菌產業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重要的產業環。他和團隊建立起食用菌原生質體制備和遺傳轉化技術體系,選育黑木耳、玉木耳等廣適性品種45個;集成創新出兩棚制花菇生產、米菇間作、全株高值化利用等9項生產工藝,改變了食用菌產業低水平徘徊的局面,產生經濟效益達300億元。
他們見證了我國食用菌產業從簡陋的地溝、菇棚,到花園式的基地;從傳統的庭院式生產,到現代化的工廠化生產的發展過程。
“食用菌產業是我們的根基,應用真菌學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離不開生產一線?!崩钣駮r常對學生說。
國內國外科技扶貧。
“小木耳,大產業?!蹦?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這樣點評。這正是李玉團隊對口科技幫扶的成果。
由科技部牽線李玉團隊奔赴柞水縣開啟了科技扶貧行動。團隊為柞水選育的5個木耳移栽品種都實現了大面積推廣柞水木耳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兩年后柞水縣正是依靠木耳產業實現了脫貧摘帽。此后為了避免產業總體效益不高、“增產不增收”的情況發生李玉團隊又開始了深加工產品的研發。木耳冰淇淋、木耳脆片、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等等產品已相繼研發成功在柞水木耳全鏈條產品矩陣已見雛形。
“脫貧攻堅完成后還不是終點,我們得繼續幫助當地考慮如何轉入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崩钣衽d奮地表示。
事實上,李玉自起就開始積極投身全國脫貧攻堅事業,吉林汪清、云南瀾滄、浙江慶元、山西臨縣、貴州銅仁、河北阜平……李玉團隊在全國40多個貧困縣(市)留下足跡,帶領農民精準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建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31個,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示范推廣60億菌袋,帶動上萬貧困戶依靠食用菌穩固脫貧。
食用菌栽培技術還通過中國援助項目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到達了贊比亞。李玉團隊針對贊比亞高原熱帶氣候特點,集成創新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食用菌品種8個和配套生產技術體系,幫助當地人民全年都能吃上蘑菇,更是以食用菌改變了贊比亞的種植業結構和種植面貌。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提出,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翱倳浀狞c贊,肯定了包括木耳在內的食用菌產業在國民經濟主戰場,特別是在國家精準產業扶貧方面發揮的實實在在的作用,更是中國食用菌產業邁向全新里程的進軍號?!崩钣竦穆曇粲l鏗鏘。
對于科技這個詞語,大家都很熟悉,電腦、電視都是科技的饋贈,自從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整個世界就邁入了科技時代;自從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我們就離開了黑暗并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頓因為樹上掉下來的一個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又讓科技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著這樣幾層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規律是充滿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過程,揭示自然規律的過程也是趣味無窮的。其三,科學一旦與人生碰撞,在科技與人類社會關系——無論是正面與反面,也是趣味橫生的。
科技無處不在,科技讓人類無比自豪!
由此看來,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相信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也在時時刻刻的對科技的發展以自我的方式探索著,貢獻著……我雖然頑皮,但也著實體驗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蘇打粉放進被子里,然后加上白醋,這時“火山爆發”了!立刻,白醋冒起了潔白的泡泡。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于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我曾參加省級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榮獲二等獎的好成績,也曾參加市級的科技創新發明活動比賽,也獲得了三等獎,這些成績和老師的辛勤培育是離不開的。參加科技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信息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搞笑的現象,越來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愿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禮貌,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
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一樣領域里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納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禮貌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瞧,那不就是我們班新來的“大家伙”——等離子多媒體嗎?它可是我們老師上課的好幫手哦!
一個銀灰色的多功能講臺,里面竟然安裝著一臺電腦,真是神奇,一個正方形的中央控制器嵌在桌面中間,拉開多功能講臺左面的拉手,里面竟然藏著一個白色的實物展示臺,別提多奇怪了!這套多媒體的顯示器是一個高50厘米,寬45厘米的49寸的等離子電視,一個黑得發亮的外殼外面還套著一個水晶似的履膜框,真是氣派!
它不但外觀精致,內部構造新穎,還挺實用,大大提高了我們上課的效率。記得有一次學一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圓明園被毀滅之前是怎么樣的,所以覺得這篇課文也沒什么意思。誰知上課時裘老師神秘地打開了它,不一會兒,大屏幕上竟然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有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富麗堂皇的宮廷、仙境般的蓬萊瑤臺……同學們看得一次又一次地張大了嘴巴!當然學課文也變得津津有味,甚至到了下課還意猶未盡呢!本來不喜歡上語文課的同學,現在也天天盼望上語文課,期待著這個“大家伙”的精彩亮相。
我們班的“大家伙”猶如一位“大神仙”讓我們感到神奇。沒想到我們農村小學也能用上高科技,同學們還天天盼著用它呢!
姬慶軍,任魯橋鎮科協辦公室主任。兩年來,該同志通過政策推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措施,全鎮的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訓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為此,姬慶軍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全鎮科技工作全面推廣的基石。
首先,審時度勢把握市場走向,強化政策引導。該同志每年兩次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調研分析,面向市場,提出對策。20年底,通過考察,引進了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賃100畝土地包費租給群眾發展雙孢菇種植。鎮農技站、農經站、水利站等部門的同志在姬慶軍同志的帶領下發展雙孢菇種植。目前,全鎮共發展大棚86個。年年初,在漁業養殖效益走低的形勢下,姬慶軍同志協調人員與韓國客商合資,引進優質泥鰍,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畝的泥鰍養殖場。
其次,多層次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引導。一是建立科技示范與周圍農戶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學用科技的積極性;二是成立技術顧問組。姬慶軍聘請山農大動科院的教授、江蘇雙孢菇種植大戶、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顧問組,以專家為依托,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服務,所以在品種引進、技術培訓及試驗示范項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六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
第三是引進人才,多渠道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強化市場引導。兩年來,姬慶軍同志通過各種形式引進人才56人,不斷充實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時,組織成立了烏鱧養殖協會、蘆筍種植協會和漁業總支麻鴨養殖協會,不定期地向全鎮農戶發布產品信息,供農民作市場決策參考。在產品銷售方面,協同縣有關部門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在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工作中,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劉弘濤老師獲得20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全省共10人)稱號。
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旨在選樹、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爭做貢獻。今年8月以來,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聯合開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經過推選、公示等環節,劉弘濤等10位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脫貧攻堅一線、科技創新一線的四川科技工作者作為杰出代表脫穎而出,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
據介紹,作為西南交通大學米蘭理工大學世界遺產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劉弘濤主持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自2018年開始,劉弘濤加入四川省“科技扶貧萬里行”活動,作為第68組的首席專家負責鄉村振興和文化遺產保護,先后赴阿壩州理縣、茂縣、九寨溝縣開展工作。
劉弘濤深入參與四川省科技扶貧工作,帶領團隊以專業實力和科研精神助力四川省的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他長期深入調研當地文化遺產資源,為理縣編制《理縣佳山村旅游扶貧重點村規劃》,提出以少數民族建筑遺產的保護利用帶動區域旅游發展的思路。年九寨溝地震發生后,劉弘濤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工作,形成九寨溝災后調研專項報告,參與世界遺產地九寨溝藏族村寨的災害治理、預警監測,最大限度降低了自然災害對當地可能造成的損失?;诂F場工作基礎,劉弘濤申請到了四川省科技廳重點課題、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課題、科技部十三五課題的支持,開發了“九寨溝村寨預防性保護監測平臺”,并申請了多項專利。
科技可以推動社會發展。一個集體,一個國家,如果有一個強大的科技體系,那么它一定很強大。放眼望去,現在的世界大國不出中國、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幾個國家。而這些國家的科技都是非常強大的。且科技還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輕松。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設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科技的時代。滿天都有飛車,一進家門就有機器人給我們脫衣服、倒水,那么這樣的生活是多么舒適、多么愜意、多么方便的。
計算機是當今社會上普遍引用的高科技。第一臺計算機于1946年的美國誕生后,人們便無法停止對計算機的研究,不斷提高它的性能。2020年12月4日,當“九章”量子計算機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誕生后,就標志這計算機業將更上一層樓。這個計算機領先于世界絕大多數的計算機,它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的只需200秒,領先其他計算機近百億倍。中國從此走上計算機行業的強國。
人們渴望觀天,現在就有了天文望遠鏡。以前的中國,根本無法拿天文望遠鏡去與別的國家比較。而現在不一樣了,中國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天眼”。它坐落于溝壑山嶺之間,孤獨的望著天空,永不停息。迄今為止,它已經發現了300余顆脈沖星。它的誕生,標志著中國不在是落后國,中國已經站起來了,它已經走向世界巔峰了。
科技引領著時代,科技強則時代進步,則國家富強。我們應該穩扎穩打,好好學習,為科技鋪路,為國家爭光。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文學上需要創新,產業上也要創新。只有學會創新,才能不被潮流落下,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錢鐘書先生曾在《論中國詩》一文中提到“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边@僅僅是因為中國詩一蹴就達頂峰,而后來的詩人多是沿用前人的套路來吟詩作賦,很少有人能夠突破前人的束縛而學會創新,所以后來的很多詩也就失去了其意義所在,讓人覺得空洞、乏味。文學也是如此,一旦有什么掀起了浪潮,那么就會有更多的人去爭先恐后的追逐。而這其中更多的是忘卻了其本身的價值,盲目追隨。事實證明,這些套用別人的東西,不自主創新的東西往往經不過時間的沖刷,就被遺落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見天日。要學會創新,來提高作品的內涵,使之不落于俗套之中。
在中國的動漫市場也可見創新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很顯然,上個世紀的動漫也早已不再適用于這個時代的需求。我們不僅要在歷史中尋找素材,更要立足于生活,從實踐中學會創新。只有那樣,才能與外來動漫有底氣競爭。如果沒有創新,我們的動漫產業必然會在世界的浪潮中被淘汰,跟不上前進的步伐。所以,學會創新,是競爭的必備條件。
在產業中,因為不斷創新而取得輝煌成就的企業不在少數。而也有許多企業因固守傳統,不懂得去創新,依靠自己原來的東西,完全適應不了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也許曾經輝煌過、燦爛過,但是逐漸走向衰亡是必然的。而國內的很多自主創新企業,如海爾、奇瑞,它們之所以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超過更多的企業,是因為懂得創新的意義所在。所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對一個人來說,創新很重要;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創新也很重要。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只有不斷創新,自力更生,不依靠別國,才能立足于世界不敗之林!
于敏,蘑菇云下的蓋世英雄,是他讓氫彈成為了“中國關鍵詞”。
從1961年開始,他隱姓埋名28載,進行氫彈理論探索工作,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僅用26個月就帶領科研團隊取得了氫彈試驗的成功,創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記錄。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計算紙帶,以嚴謹求真且務實的態度,一絲不茍地進行著優化設計,憑借著超強的記憶力與計算能力,實現了氫彈試驗結果與計算數據的完全一致。
在那些甘坐冷板凳的日子里,他守護著自己真心熱愛的科研事業,不聲不響地潛心做著自己的研究。在大西北核試驗場,他吟誦《出師表》時愴然涕下的畫面還歷歷在目,一句“親歷新舊兩時代,愿將一生獻宏謀”是他真實而光輝的人生寫照。
于老曾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4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驚天的事業之下,于老無悔地度過了沉靜思索、奉獻堅守的一生。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這款科技產品能解決你極大部分的問題。
這款光子芯片外表很普通,和硬幣差不多,但是它的厚度讓人預料不到,僅僅只是一微米,讓人多驚訝。光子芯片會陪伴你一生。從你一出生,它就會被放置在你的手腕內,這個位置非常方便。想要拿掉它,必須經過監護人的同意。
光子芯片這樣的科技產品,誰不想要呢?我相信,未來即使沒有這樣的光子芯片,也會出現更多的高科技!
姬xx,2003年任魯橋鎮科協辦公室主任。兩年來,該通過政策推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措施,全鎮的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訓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2003、2004年,全鎮共引進有關人才56人,組織科技培訓15期、83個班,參訓人數近萬人。人才的引進與科技培訓成果顯著:全鎮形成1.8萬畝烏鱧養殖基地,3000畝湖蟹養殖基地,1000畝泥鰍養殖基地,6000畝蘆筍種植基地,3500畝杞柳種植基地,50畝番鴨育種基地,100畝雙孢菇種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協命名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是科普工作由虛向實轉化的重要載體。為此,姬xx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全鎮科技工作全面推廣的基石。
首先,審時度勢把握市場走向,強化政策引導。該每年兩次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調研分析,面向市場,提出對策。2003年年底,通過考察,引進了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賃100畝土地包費租給群眾發展雙孢菇種植。鎮農技站、農經站、水利站等部門的在姬xx的帶領下發展雙孢菇種植。目前,全鎮共發展大棚86個。2003年年初,在漁業養殖效益走低的形勢下,姬xx協調人員與韓國客商合資,引進優質泥鰍,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畝的泥鰍養殖場。
其次,多層次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引導。一是建立科技示范與周圍農戶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學用科技的積極性;二是成立技術顧問組。姬xx聘請山農大動科院的教授、江蘇雙孢菇種植大戶、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顧問組,以專家為依托,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服務,所以在品種引進、技術培訓及試驗示范項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六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
第三是引進人才,多渠道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強化市場引導。兩年來,姬xx通過各種形式引進人才56人,不斷充實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時,組織成立了烏鱧養殖協會、蘆筍種植協會和漁業總支麻鴨養殖協會,不定期地向全鎮農戶發布產品信息,供農民作市場決策參考。在產品銷售方面,協同縣有關部門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時光匆匆,轉眼來昆山六院工作已有11年余。在這段歲月里,見證著昆山六院的發展與榮光,經歷著世間的溫馨與真情,感動著衛生人的那份執著與堅持。懷著這份濃重的情感,一抹身影總是讓我記憶深刻,感激感動之余,更添一份崇敬,她就是看似嬌小,實則干練真誠的***科長。
記得和她第一次接觸是我在上輸液室夜班,有個1歲多的男孩來輸液,孩子哭鬧家屬心疼配合不到位,導致輸液過程很不順暢,頭痛心焦之時,當時還是內科護士長的她正巧值班,就趕緊過來幫忙,一邊安慰家屬一邊耐心哄孩子,親自給孩子輸液,看著她鎮定自若一針見血,把孩子家屬安撫得露出笑顏的時候,我不禁驚訝于她的內心強大與技術高超,更是折服于她和病患及家屬溝通技能。怎么也沒想到她也不過29歲的年齡,當聽說她27歲已經做了護士長,小兒頭皮針技術更是院內無人能及時,瞬間肅然起敬。
當我終于有幸在她所管理的科室,和職業偶像近距離接觸的.時候內心忍不住竊喜。走近她才發現工作中的護士長對己對人都很嚴格,在執行三查七對、晨間護理、床頭交接班、醫患間溝通、病區內對患者家屬進行常見病知識科普、患者出院后的回訪等方面,她都會親自帶教,事事都要盡力做到最好。她也一直要求我們由于內科患者年齡相對較大,病情也比較復雜多變,24小時一定要不定時巡視,尤其是夜間凌晨的危重患者。當時我有點不以為意,覺著自己工齡比她長,經驗比她豐富,也沒發生過這類情況。一天科內同事夜班,巡視時突然發現二級護理的老人出現呼吸急促意識模糊等癥狀,即刻告知醫生進行搶救,成功挽救了病人生命,事發之時陪伴老人的家屬還在酣睡。當她的預言與提醒一次次得以證實的時候,科內所有的醫護人員無不對她充滿信任、崇敬與折服,她是我們科室真正的風向標和核心力量。
生活中的她簡單隨性真誠熱情,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她總能用樸實的言行讓我們真切領悟到何為雪中送炭。記得科室有位同事發生家庭矛盾,被趕出家門,她積極說服領導一起去幫忙解決了難題。她也時常會和我談天說地,海闊天空,成為彼此信任的知己,向她敞開心扉對她傾述生活的過往與迷茫,對于漂泊在外的我們心里暖暖的。她是一個喜歡挑戰自我,不斷進取的人。一路提升自身素質,20xx年取得碩士學位,成為我院年齡為數不多的高學歷管理人員。從20xx年開始走上行政管理崗位,一直做開荒牛,不斷突破自己。先后創建了院感科、病人服務中心、科教科、預防保健科,自身熱衷科技工作,20xx-2018年期間每年完成昆山市哲學社會科學應用課題研究一項,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和社區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領域取得較好成績,并在20xx年科協調研報告中榮獲三等獎1項(關于基層醫院管理融入人文關懷的調研報告)。20xx-2017年間連續評為昆山市衛計委優秀管理人員,而我也有幸追隨了9年,見證了她刻苦自律努力奮進的拼搏精神。
在她的努力與引領下,我院的科技教育取得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刷新歷史。鄉鎮醫院醫護人員可以跨出昆山,到蘇州、上海等三甲醫院進修,邀請上海、蘇州三甲醫院專家坐診。引進萬方數據庫與教考訓平臺軟件用于日常專業學習和三基考核,其中電子專業書籍達一萬多冊期刊達兩千多冊,每年更新和增加內容,各科室都能在內網查閱,方便快捷有效。建成了各類教育合作平臺,20xx年3月與南京中醫藥大學簽訂社區教育實踐基地協議,并于當年12月10日正式授牌;20xx年6月和8月分別與蘇大附一院、附二院簽署全科醫師社區教育實踐基地協議書,于11月19日完成蘇大附一院全科醫師社區教育實踐基地掛牌;20xx年在全科社區規培基地考核中排名蘇州市第二,協助配合蘇大附一院、蘇大附二院順利通過國家規培基地考核。在她的指導下我院科研課題也是碩果累累20xx-2017年課題立項25項,其中蘇州市級課題3項。陸科長為張浦鎮科協委員,自20xx年至今,立足本職工作兢兢業業甘于奉獻,每年下企業社區開展科普教育工作,從未間斷。
年華老去,她依然如初,容顏未改,步履堅定。在我們心里平凡偉大、積極豁達,猶如一位將軍帶著新兵開疆拓土不知疲倦,為醫院為科技教育工作貢獻她的光和熱。平凡如涓涓細流終匯入大海,成就波瀾壯闊一望無垠的胸懷;平凡如水滴石穿駐扎心田,留下點點溫暖漸漸燎原的希望。感恩這份緣,感恩讓我追隨這樣的你。
有人說,醫護人員是白衣天使;也有人說,老師是園丁....我聽到了許許多多地對各種各樣的勞動者的贊美。我想說的是,勞動人都是美的。
沒錯,我們先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了勞動,世界會怎末樣?如果沒有了勞動,我們就吃不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果沒有了勞動,家里就會很亂,如果沒有了勞動,世界就會變得一片混亂??這簡直無法想象。
在一個假日的早晨,我早早的走在大街上閑逛,我又一次看到了勞動人的身影。是一位清潔工,清晨人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他們早已在街道兩旁清掃垃圾。望著他們辛勤的勞動,我不禁想贊美他們。春天,他們迎著春雨,冒著強風去;夏天,他們在烈日下,不停地工作;秋天,他們會遇到落葉鋪撒到每一個角落和道路;冬天,他們會遇到大雪,當人們在暖氣和和的屋子里,他們卻還堅持在雪地里費力地清理。清潔工是美的!
走過街道,在建筑工地里,我看到了攀沿鋼鐵柱子上的建筑工人。他們是多么強壯,有力,她們又是多么樸實,善良。他們的背已被鋼架壓斜,她們的容顏早已抹上石灰,但他們還是美的....
同學們,當你還在浪費糧食時,你想過沒有,這些糧食可能是農民伯伯早早的起來勞動產生的,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蔽覀儾粌H要學會勞動,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沒有勞動就沒有我們這個繽紛的世界。
只有辛勤勞動,才能點燃智慧的熊熊大火;只有辛勤勞動,才能獲得寶貴的生活、生產知識;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攀上成功的巔峰。勞動人都是美麗的光芒。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