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快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引發了一些問題。編寫總結時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讀者易于理解和吸收。下面是一些總結的步驟和要點,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對學習者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過程,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聯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直觀材料和生活實例,誘發思維,引導思路,增強探究的內驅力。
如教學“分一分”,教師引導學生從整理文具與學具人手提出問題:“那些東西放在學具盒里?哪些東西放在文具盒里?”這樣設計比較符合低年級剛入學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愿意動手擺弄進行分類。再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讓學生說出三角形的任意兩個角的度數,教師馬上準確無誤地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老師連看也沒有看到我的這個三角形,怎么就知道第三個角的度數?學生心中充滿好奇和疑問,都想知道老師有什么“法寶”,這樣就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之中。
注重合作探究
然后,教師讓學生針對這三種情況分小組進行討論、比較、交流,使學生明白前兩種算式含有加減運算,不能算為一個乘法算式,只能算為一個簡便算式,只有第三種算式才符合要求。這一過程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一)問題解決型的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將老師和學生放在共同的起跑線上,一般情況下是設置適當的情境,讓學生深處這樣的教學情境中,老師和學生一起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加入一些互動和實踐由師生共同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身臨其境地鼓勵學生自主性探索能力。在使用這種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溝通和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另外,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如在學生思路出現卡頓的時候適當提點,解開疑惑,使其順利進行后期的學習;培養學生總結錯題的能力,在總結中不斷提高。
2.組織討論
給定學生固定思考空間,使其思路正確,主題明確;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使全部學生參與進去,保證討論效果,將討論結果及時總結并與老師交流。
3.實際操作
數學課中也有許多實驗課,學生在做實驗之前,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確每一項實驗用品的作用。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
自主型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發揮主導作用,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學習過程是教師設置一個問題情境,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獨立或在教師輔導下完成問題,從而構建知識樹,形成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
(一)更新教育理念
如前所述,教育理念是改革的先導、行動的靈魂,教育理念對教學行為起著指導和統帥的作用。因此,沒有理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教法上的創新。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是構建創造型教學策略的前提。新課程改革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因此,教師應真正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把課堂教學看成一種生命化活動的過程。
教師應自覺地以教材為平臺和依據,充分地挖掘、開放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注重書本知識向生活的回歸,向兒童經驗的回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交互、積極主動、共同發展或探索的過程。教師不應僅僅把教會學生知識作為唯一教學目標,而是把教學目標融入“讓學生掌握方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探索發現中掌握知識”“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知識同樣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多元化
實現教師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是教師構建創造型教學策略的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應該也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而應該是各層次的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協調發展。數學課堂教學應體現出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通過課堂教學,充分挖掘數學教育的潛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因此,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應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即“以人的發展為本”。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數學教學目標,應包括兩大方面的目標:首先是數學知識技能領域的目標,其次是發展性領域的目標,包括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情感體驗、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等幾方面。
聽講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很關鍵的一步,因此我要求學生上課一定要專心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在這方面上,我善于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課件,在教學上,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我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只要看到有學生特別認真聽講,我就適時表揚,一年級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某某學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其他孩子也會不由自主地向他學習并做好。這樣學生就會慢慢形成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除了讓學生認真聽老師講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一年級的小朋友都天真無暇,當老師提問時,都會高高舉起小手不停地喊:“我來,我來?!钡钱斃蠋熃辛似渲幸粋€同學回答,其他同學就會馬上泄氣并開始說小話、隨心所欲地看書、玩東西等等。此時,我會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并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準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或是“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边@樣多次及時地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同時讓學生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
數學很注重的是思維思考,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是滿堂灌,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學、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復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另外,有些小孩在幼兒園就已經學過20以內的加減法,每次一說到沒學過的內容,他們便很快說出答案。別以為這些學生已經理解了具體的計算方法,其實他們根本上就不懂得是如何思考出來的。于是我問他們:“你算得真對,是怎么算出來的?你能當小老師說給其他小朋友聽聽嗎?”這樣一來,很快算出答案的學生就會沉下心來思考如何解釋。而對于其他不會算的小朋友我會這樣去引導:“同學們,其他小朋友都會算那么多算式,我們可不能輸給他們哦,趕緊想辦法試試看?!边@樣一來,其他同學也會積極地去動腦筋思考。之后,我再請小老師說說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學進行驗證、補充,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
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了,大部分同學都能積極大膽地回答問題,但是總有那么一小部分學生膽小,不敢回答問題或是沒有信心回答問題,說話的聲音很小。對于這種情況,先是表揚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對于那些不善發言或是怕發言的學生,我總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以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會覺得非常開心,增加說的勇氣和信心。
在《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中,吳正憲老師說過:好課不是靠說出來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來的,好教師不是靠教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所以說看到這本書,我愛不釋手,雖說平時的工作很多,沒大有時間讀書,但是每個星期都拿出一點時間,看看這本書,然后寫寫讀書筆記。
上次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中的提問和理答的策略,這次重點介紹一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策略”這個策略。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評價,教師運用怎樣的評價語言,能夠適時貼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到學生的積極性,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又該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評價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促進學生積極地思維,最終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帶著這樣的問題,我細讀了“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這個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佛洛姆說過;‘人性最深刻的稟賦,就是被賞識的渴望”小學生渴望受到表揚,贊賞的欲望更加強烈,作為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善于欣賞的眼睛,捕捉每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然后用語言將他放大,將他點燃。
1、關注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行激勵評價:
例:劉德武老師所執教的《厘米的認識》中,有一個片段:在尺子上從幾到幾就是1厘米。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從左到右進行觀察并分別說出,在尺子上從0到1是一厘米,從1到2是一厘米,從2到3是一厘米,??這時候,有個學生從右到左觀察,說出從4到3是一厘米,這時劉老師,豎起了大拇指,贊賞的說道:有新意,有創意,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一般人都習慣從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說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從4到5是一厘米,可是這個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他不僅會順著想,還會倒著想,從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
學生簡簡單單的回答’從4到3也是一厘米,”對于我來說,這就是孩子們應該掌握的知識,不會過多的去表揚孩子,只會一帶而過。而劉老師卻能夠抓住這一個細節,對學生的發言用贊賞的語氣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有新意,有創意,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眾不同??!”這樣的贊賞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喜愛與欣賞,他給學生帶來的是肯定,是愉悅,是自信,給予了他成長中需要的營養與動力,也許未來的小發明家會由此誕生。想想自己是不是斷送了許許多多小發明家的前途。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像劉老師一樣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然后用語言將他放大,將他點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抓住學生瞬間的閃光點進行激勵評價。
策略中介紹了劉德武老師在教學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口算2.5*4和2.4*5,孩子們紛紛搶答,有一名學生稍微提前了一點,劉老師對這個孩子提出了特別的表揚:“我特別清楚地聽到那個穿紅衣服的男同學最快說出得數,特別的敏捷,盡管也許就快出了零點零幾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機。思維敏捷可以帶動語言敏捷,當然前提是觀察敏捷,2.5*4=10,2.4*5=12,這兩道題也容易混?!?/p>
思維敏捷的教師帶動思維敏捷的學生,語言敏捷的教師教出語言敏捷的學生,觀察敏捷的教師發現觀察敏捷的學生。雖說在我的課堂中,也捕捉到不少學生的閃光點,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常規課堂中,如果是公開課,心里想著下一個教學環節是什么?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會不會完成。而對學生的發言,有時候沒有仔細的去聽,就像上次王康的課堂,教師沒有仔細的去傾聽學生的發言,更沒有對學生的表現給出一個很好的評價。
3、適當的延遲評價給予學生自悟的空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不應該急于得到結論,更應該關注學生獲取結論的過程。
文中介紹了吳正憲老師在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學二分之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自己所發現的二分之一。有的用一半表示,有的畫圖表示,如:畫個圓,平均分成2半。等等各種方法。這是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二分之一,并說明,這就是你們生活中見到的一半,現在你們對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得可以擦掉,愿意保留的頁可以保留。這時有兩個孩子不愿意擦掉,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其中一個孩子把自己的圖畫擦去了,只剩下一個孩子還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吳老師耐心的等待他并出示了百分之一,這個孩子畫著畫著,放下筆:說:不畫了鵝,畫圖太麻煩了!此時吳老師握著這個孩子的手微笑著說:感謝你,你終于接受了這個分數。
這一點是不是值得的我們老師所借鑒,給每個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間。有效地課堂教學評價源自于正確的學生觀,教師只有從內心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接納學生,才能夠通過自然,誠懇,真摯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地評價。
一、基礎知識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
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總是教學的出發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狀況是教師導學、導思的依據,教師要通過對話、作業分析、了解學生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能力水平、了解阻礙學生學習的困難。
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初步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揭示矛盾,從中提出新的問題?;蛘邚膶W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選取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提出新課題。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工作總結調研報告講話稿事跡材料心得體會策劃方案。
和分相加滿十時,就是1角,就在角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當角和角相加滿十時,就是1元,就在元的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類推。這樣,學生對小數的退位減法也就能輕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難,因為他們在計算時想到了買東西找錢的情景。
二、培養能力要重視基本能力的訓練。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因此,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各年級教學的始終,既要循序漸進,又要突出重點,注意基本能力的訓練。
如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加強基本計算訓練,如果基本計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較復雜的計算能力也會隨著提高。
一般地說,口算與估算是計算的基本能力。隨著各年級教學內容的不同,計算能力也有所不同。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有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首先通過觀察、比較,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這是一種基本能力。
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還要鼓勵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運用簡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工作總結調研報告講話稿事跡材料心得體會策劃方案。
三、
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教材為學生提出了許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要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真正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學以致用。
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因素,讓學生做一做、量一量、驗一驗、用一用,學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小組協作,動手操作“割”、“補”、“拼”、“擺”,自行探索,發現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四、要重視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從小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嚴格認真、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還應鼓勵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盡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工作總結調研報告講話稿事跡材料心得體會策劃方案。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探究活動無疑需要問題的參與,否則無法進行探究與發展。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才可以驅動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教學《圓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自己提出問題思考:(1)圓可以轉化為什么圖形來計算面積;(2)轉化前后圖形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己發現了圓的面積公式。在教學中,不妨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引導他們向老師提問題。引導學生質疑,幫助學生釋疑,這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途經。
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竟提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長方體有6個面,一個面4條邊,為什么長方體的棱不是24條,而是12條?”“一條棱有2個端點,長方體有12條棱,為什么只有8個頂點?”“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討論中,有一位學生對“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個頗為生動新穎的例子,他說:“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即長方形,它有長和寬,沒有高,我把這長方形剪下來,這時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長方體了?!蓖ㄟ^質疑問題,自由討論,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數學課堂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教師要靈活。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
精致閱讀。
如需請下載!
演講稿工作總結調研報告講話稿事跡材料心得體會策劃方案。
精心收集。
精心編輯精致閱讀如需請下載!
1、本班共有學生39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25人,插班生3人;從上學年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的知識、概念掌握還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訣掌握還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較差。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但接受能力不強,學習態度較端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等,對于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里,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加強培養他們的各種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2、本班級有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今后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預習、課后的復習等。在書寫上還要繼續提高要求,只有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認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探尋良好的學習方法,采用各種激勵機制,讓孩子迎頭趕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數字編碼)等。
這學期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愿學。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4、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4、會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轉載自 fanWEN.CHaZidIAN.cOM
7.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體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盡量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另外,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1、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忽視了學生的重要作用: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以老師為主體。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卻沒有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機會,老師利用黑板和粉筆進行教學,對課本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講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關注了黑板上的畫面,并沒有去認真的思考問題,更是沒有對其進行獨立的研究。學生只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課文進行了簡單的和表面的了解,在老師的牽動下對問題進行回答。雖然這種學習方式能很快的將學習內容講解完畢,但是卻忽略了學習的漸進性特點,學生也沒有從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習到什么技能和思維方式。
2、學生缺乏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的難點就是由于小學生還處在一個心智發展的階段,在此時缺乏一定的想象力,所以很難將抽象的數學圖案和理論知識結合起來。但是數學知識他本就有具體性,即如果把抽象的數學圖案轉換成一定的數學模式,就會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有助于學生將數學概念形象化,容易將數學概念和數學現象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接受復雜的幾何圖案和數學公式,并且很清晰的找到彼此之間的聯系,也培養了小學生們獨立自主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3、教學資料單調,學生缺乏探索的領域:
小學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資料基本上都是來自于教材,教師并沒有去利用其他的工具進行詳細的了解,即這樣獲取的數學知識的內容就會很少,根本不足以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走不進數學的天地,也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甚者會給學生造成一知半解的局面,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師也不知道如何將知識講的具體化,所以學生就會一直處在懵懵懂懂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
4、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真正地懂得學習的真諦:
像數學這種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科,需要學生進行定時的預習和復習,并且需要多做一些課外的輔導功課。但是小學生面對著大量的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只是一心的進行做題,并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本來學好數學就需要大量的學習時間,但是學生卻在故意和不經意中減少了原本屬于學習數學的學習時間,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數學效果不佳的現狀。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里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于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1、故事導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
成功地導課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訓練狀態,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課堂興趣,關鍵是教師課要上得有趣,因此我們要把愉快的有效的東西跟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創造,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師可設計引入一些于內容密切相關故事,笑話等等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師:今天我們班可真熱鬧!你們看,老師還把誰帶來了。課件出示藍貓。藍貓: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藍貓,今天我想帶你們一起去冒險島尋寶,想去嗎?一看到熟悉的藍貓要帶自己去尋寶,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被激發起來了。接著我又安排他們在與藍貓出發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鳥大哥分餅引起大家的不滿的情節,創設了這一問題:要怎么分才能兩人一樣多,才公平。你有什么辦法?有學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師: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一半嗎?學生被問住的同時,他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被激發了,求知欲望也增強了。
2、創設操作性情節,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
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分一分)時,我安排了兩個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樹葉、衣服、六邊形紙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圓、長方形、正方形紙片,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創造出其他的分數來。
兒童往往是在操作中進行思考的,學生提高操作親身經歷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認識和掌握了探索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能,增強實踐探究的欲望,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3、營造競爭情境,激趣樂學。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情境,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大多數學生,恰當地開展一些游戲競賽的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競賽活動中,通過游戲競賽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做到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常有的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第四冊的混合運算后,我安排了這樣的游戲環節:四人一組,每人出一張撲克牌,看誰先湊出 24,誰算出來牌就歸誰,最后誰的牌最多誰就獲勝。這不僅讓學生復習了表內乘除法和運算順序,而且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勝心,讓他們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于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學《旅游中的數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活動,學生馬上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學生當導游,告訴大家離目的地還要多長時間,有的學生負責租房子,有的學生負責景點的門票,有的學生負責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你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你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你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要準確、清晰、精煉,更重要的是要親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勵性。低年級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教師過多地指責和過高的要求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們的創造興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好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誰有更好的辦法?你能當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等等富有激情的語言。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于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
記得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生狀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帶有規律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當數學活動結束后,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善于創造條件,讓教學準備的預設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彈性,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使學生能習;改進數學教學方法,不斷加強教與學的反思,使學生會學。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和完成教學內容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理論支撐。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小學生的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但普遍好動、好奇心強,尤其對新奇動人的事物較敏感。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捕捉學生的興趣點,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數學的學習不再枯燥無味?,F就新課程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策略談談我的觀點與做法:
一、讓數學回歸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加強數學課本材料的實用性.
從學生日常的買菜、買學習用品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無非是為了用,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了長大后能在社會上生存。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不能遠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于是,我在備每一節課時都要想到所講知識與哪些生活的實際例子有聯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們農村小學的孩子,生活中到處與數學聯系在一起。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做到不干巴巴地講;有學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課本例題;能動手操作發現學習知識的,就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總之,數學教學就要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例如:我讓學生“創作”應用題,學生們積極思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雞翅9元,一個漢堡包比它貴3元,我吃了一份雞翅和一個漢堡包,你們說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媽媽上午買了一斤青菜,買的蘿卜是青菜的三倍,請問我的媽媽一共買了幾斤菜?;《西游記》有62集,《西游記續集》比它多5集,《西游記續集》有多少集?”學生們編應用題時眉飛色舞的神態,夸張的動作,幽默風趣的語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題材來自學生所熟知的事物,學生發言積極、語言流暢,思維呈多極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創造而倍感興奮,更能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合理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币虼?,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合理創設有趣味性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異?;钴S狀態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就必須精心創設情景,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異?;钴S狀態。但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是有價值的、有效的,應蘊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數學問題,即能讓學生“觸景生思”,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或挖掘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問題。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兩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利用生活知識感悟數學內涵。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進行設計。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里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薄扒榫场睂嵸|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于其中的環境。低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傳設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兒童對學習的興趣。
三、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這一方法。采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币虼?,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采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時優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中等生得到了鍛煉,學困生得到了幫助的提高,學生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口頭表達能力、自學、思維、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公平競爭,促進了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于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币虼?,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四、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于學習。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讓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實現預定發展目標。在課堂評價中要主要采用真誠的言語鼓勵評價:如很好,很棒,不錯,會動腦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視覺刺激評價:如在黑板上評紅旗,畫笑臉娃娃,在黑板上畫蘋果等;溫馨的體態暗示評價:如對表現好的孩子豎起大拇指無聲的示意;孩子回答完問題后摸摸他的頭、對他進行肯定或安慰。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適度的評價,不是無原則的夸獎,對于學生錯誤的回答,老師還是應該給予糾正,在鼓勵下糾正,在表揚中糾錯。因為我知道,錯誤的做法往往蘊涵創新的思維,錯誤的行為往往會孕育創新的火種。在給予鼓勵的同時,再指出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新課改中,我們必須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策略,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在課后用心總結修改,就會找到很多有效的教學策略,但都必須簡單易操作,自然適合。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逐漸養成勤于思考既動腦又動手的良好習慣。服務于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這對于學生來說終身受益。讓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尋找、探索、挖掘各種教學策略,不斷地拓展、總結、完善,以更好的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精心打造一把打開知識之門的“金鑰匙”.
學生閱讀數學課本能力提高了,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導讀設計要更有針對性。
例如,在教學“體積單位的換算”時,通過讓學生課前實際測量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和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觀察并獲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大小的表象,并測量教室的長、寬、高,推算出教室的體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生應用數學或數學地思維的意識和能力不強,較難自覺地聯系實際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變化現象。因此,有針對性的導讀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質疑、歸納、類比、抽象、概括、推理、猜想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力求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或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例如“正比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采用讓學生課前自學,課堂上組織討論就自行解決了問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讓學生一一區別開來.用對比法、扣子法、換子法對知識加以鞏固.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否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圓的面積與半徑是否成正比例?圓的周長和半徑呢?2/5米與40℅米能比較大小嗎?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嗎?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回憶以往知識進行小組討論,互相激發、互相完善,將課程理論推向了一個新的重要階段.
二是開拓視野.在數學復習中,老師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反饋教學,進行知識的開拓.這樣,就為我們以后解應用題打下了堅固的基礎了.
三是公式推導,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嘗.把沒有學過的新知識轉化成已學過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小數乘法包括小數乘整數、一個數乘小數,分數乘整數包括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學生們容易混淆.對一些較容易的知識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整理.這樣不斷對照、反省、既可以完成對實踐理論的的提升,又有機會對先前學習的理論進行加深理解.
五是計算能力.老師普遍認為學生做題太粗心、不認真.追根溯源,原因還是在我們老師.因為學生連計算題都做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反饋教學,讓學生把知識掌握了,應用更靈活,計算準確率就高了.
二、能力的培養。
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要求學生抓住問題,抓住問題的關鍵詞.數學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抓基礎知識,解題的基本技能.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教學時,要有意識地進行“一題多變”的練習,包括一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啟發學生多思考,從而達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善于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并啟發學生在多解中找聯系,找出最簡捷、最巧妙的解法.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充分重視學生的活動與實踐,充分重視學生的領悟與體驗,才能夠實現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個性發展同步提高.認真學習、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實現從“要學會”到“要會學”的轉變,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讓學生積累自己的錯題,不斷翻閱、并讓學生互相交換指正錯誤,定期將全班學生的典型錯題出一份試題進行測試,一是促進學生學習,二是將知識加以鞏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后進生轉化工作。
作為教師要善于分析后進生知識差的的原因,到底差在哪里?為什么差?用什么手段解決知識差的問題?這要求我們每個教師必須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科學訓練,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把學生分成幾類,最差的分兩步走:第一步讓他們學習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后作業留一些簡單的計算,并對他們進行鼓勵教育.這些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慢慢地開始動腦筋了,第二步:讓他們和其他學生聚在一起互相討論、交流.對一些較差的學生,作業不要太多,讓他認真完成,教師批改作業時,不要看他的作業全對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檢查他的作業是否會做,這樣督促下,他認為自己不認真完成作業是躲不過去的,這部分人慢慢照抄作業的習慣改掉了.另外在班里成立幾個小組,每小組選擇一個學習好的負責,成績好的學生教成績差的學生,這樣成績差的學生進步了,成績好的成績更好了,整個班掀起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學生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有時我把后進生結為一組讓他們商討一些簡單的問題,他們在一起是在一個起跑線上,他們暢所欲言,有了他們的用武之地,敢想敢說發展了能力,然后用抽簽的形式進行檢查,這樣對學生公平公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成績慢慢提高了.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后進生經常想得到教師的幫助,因此作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真正做到誨人不倦,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感到自己是一個有價值、有能力的個體,他們才可能下決心轉化自己,才能使我們的轉化工作真正成功,形成優良班集體.
四、教學反思。
一是課堂上的反思.在課堂上,如果學生的手腦沒有動起來、沒有大膽發言、課堂氣氛不濃厚,那就不是一節好課,學生把知識點弄清了,題會做了,他們會高興,點頭.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反映,找出自身教學方法、教學方式上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完善、提高.不斷地進行反思,就是不斷地學會教學,把教師的教學實踐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是考試后的反思.考試的過程,是我們查漏補缺的過程.考試的結果,能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閱完卷后,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找出原因,一一解決.首先教師先評價試卷,再讓學生互講試卷,教師找出一些學生易錯的試題進行檢查、考試.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也豐富了老師的教學經驗,既養成了良好的反思習慣,又減少了盲目探索,使經驗得以提煉和升華,缺陷之處得以彌補.
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素養是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關鍵.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展。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與學生平等對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討論交流過程中,只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通過一段時間對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策略的研究性學習,我從網絡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練習課的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進一步明確了練習課的任務、功能,了解了其基本流程和教學模式。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獲和體會。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的獨立練習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課型。我認為小學數學練習課教學設計應遵循以下特點。
一、要有“情趣”。練習課也要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習題的單調或者說習題的模仿與套用等,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等,所以練習設計也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創設情景,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并有一定趣味的練習,一定能讓學生樂此不疲,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干的成功樂趣。
二、要有“坡度”、有“智慧挑戰”。練習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練習課要根據知識的結構特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課的課堂設計要合理地選擇范例和練習題。一要典型,有助于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題的能力。二是難度要適當,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承受能力,將影響課堂教學的進行,過多不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三是要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也要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成功的喜悅,情感得到滿足,有收益。
三、要有“生活味”。多一些問題解決,少一些機械操作。新課程標準指出:練習的設計要圍繞著問題解決而設計,而且問題解決也成為考試考查的內容之一。問題解決與常規練習的主要區別之一是:練習著重尋求答案,而問題解決著重解決問題的過程,著重如何尋找創造性的方法。
四、要有“內涵”。練習課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泡制“題?!?。一要深入鉆研新課標確定本階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二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練習課的課堂教學計劃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進行。選擇重點練習題、設置疑問、分析講解、啟發指導,都應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防止無重點的滿堂練,轉移和干擾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學習。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練習題。認真鉆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明確每一道習題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據班級特征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里的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對每一道習題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發揮習題的價值。
要注重解題后進行反思或小結。學生完成題目的解答,還不能算結束,要使解題的方法牢固樹立,融會貫通,必須進行反思或小結。這部分最好由師生共同完成,應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后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和技巧。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年級,運用不同的小結方式。如,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比較弱,歸納、概括能力尚未形成。由于“圖示”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形象性,運用圖示法進行小結,適合低年級學生。
五、要有“個性”、有“自我”。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索、練習和交流時間。要讓學生感覺是“我在練”、“我在思考”,“我在用‘心’來練習的”,而不是老讓學生感覺“老師在統治課堂,我是在為老師而練”,要避免“匆匆過場”的現象。
總之,無論是什么課型的課,我們在教學時既要充滿智慧挑戰,能發揮數學的思維價值又要有生活性,發揮數學的應用價值。
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新課程理念已經深入課堂,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卻擺脫不了傳統教學的束縛,一些具體細節方面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有些甚至是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的。為此,我感到迷惘和困惑,選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希望通過學習此書,能夠幫我解開心中的一些困惑。
本書的學習中我重點學習了第五至第八章,這幾章分別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策略,邊讀我邊和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對照,確有收獲。
在數與代數教學策略中,書中介紹了以問題解決為主的實施策略,以信息探索為主的教學策略,以實驗操作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以自學嘗試為主和以小組討論為主的教學實施策略,這些策略我在課堂中大多用過,但并沒有發揮出最佳效果,看了書中“認識人民幣”的教學實錄,真正明白成功在于細節。這節課體現了如下幾個主要特征。教師運用看錄像,然后聯系現實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課。在實施策略上,以活動為主,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皵祵W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边@是《標準》對數與代數教學的實施建議。本節課的實施,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想一想;認一認,說一說;分一分,理一理;猜一猜,擺一擺;算一算,買一買”等幾個活動串聯在一起,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實施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自考。在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實現了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教學中能創造性的運用教材,緊密聯系實際。教師把課本中三幅各自獨立的主題圖設計為有一定故事情節的動畫。
課件。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創設情境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程目標的實施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形成。課中許多看似是“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安排的結果。如看完動畫片后一句“從小要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認識完人民幣后的提示“為了保障小朋友的健康要養成用完人民幣及時洗手的衛生習慣”為了提醒開小差的學生及時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這一小組的同學不僅說得好而且還能認真聽別人發言……”等等教學過程中多處細節的實施都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深入地解讀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吃透新課程的理念。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觀念隨著新課標的誕生,已經逐漸淡出了教學陣地?!稊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币龅竭@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觀念不改變,相當于換湯不換藥。
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說的是這兩個方面:一是學習內容有價值,二是學習方式有價值。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如聽一位老師上的“與11相乘的速算”,這個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中經常碰到的。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思考、討論、交流找出規律,運用規律進行計算,在獲得與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時感悟到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樂趣。
(二)領會教材意圖。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筆者曾聽過一節“認識整時”的課(數學第一冊第91-92)。講課的老師從第91頁的主題圖引出了課題,接著在師生互動中認識整時,動手操作撥“整時”后教師指導正確寫整時,最后以第92頁的插圖來鞏固對整時的認識。整節課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落實得很扎實??芍v課的老師對插圖并沒有物盡其用,只是看一幅說一幅,缺少了有機的結合起來觀察與討論,難免令人感到浪費了珍貴的教學資源。實際上,教材中的插圖都是經過編寫教材的老師精挑細選,幾乎每一幅圖都不止一層意思。筆者建議授課的老師把第92頁的插圖(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學習時間的安排)以“先分后總”方式加以詮釋,即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插圖講解圖意,鞏固對整時的認識,再讓學生綜合起來看這幾幅圖談談自己的感受。盡量讓學生主動的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結合起來,體驗到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并有意識的建立學生的時間觀念,滲透要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數學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以外,還有應用廣泛的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往我們的數學教學忽略了這一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盡量使問題更實際,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找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
例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課時,學校忽然停電了,鬧鈴不響了,大家不知道下課了沒有,于是我就說道:我們使9時25分上課的,一節課40分,現在使10時7分,你們算算看下課了沒有?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而且又在應用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第一中學)。
人們有了美的感受、美的感悟、美的認識和獲取,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人的發展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初中數學美無處不在,美的信息無處不顯。數學美是數學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具有實際意義。本文簡單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人們善于捕捉美感,才有可能有興趣投入其中,愛其所好,愛其所美,因美而愛,因美而執著。初中數學中,每個公式,每個圖形,甚至每個字母和符號也都將美隱藏其中。只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感悟,所蘊含的美都會折射出熠熠光彩,使數學深深吸引學生,學生愛上數學,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美,從而形成數學價值觀。
1.滲透數學圖形美。
初中數學中“圖形美”隨處可見,關鍵在于去欣賞、去感悟?!熬啊痹倜涝俸?,如果人沒有審美能力,美景也黯然失色,意義不復存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圖形與現實生活美景的結合點,讓學生感受數學美。例如,學習“拋物線”時,借助于高臺跳水,運動員的跳水動作和跳水的美姿,感受拋物線之美;借助于噴泉之美,感受拋物線之美;()借助于運動員實心球的投擲和運動行程等感受數學美到處可見。
2.挖掘數學的抽象美。
數學的抽象美是指數學的概念、公式等所反映的自然現象、自然規律的實質。因此,滲透數學的抽象美可以從日常生活著手。如,學習“有理數的運算”中的“分數運算”,因為倒數,使乘法和除法相互轉化,而乘和除是矛盾的整合體,形成既對立又辯證統一,數學所表現出的是人類的.無窮智慧。
3.突出數學的對稱美。
數學的對稱美更是普遍存在。如中心對稱、軸對稱;在平面幾何中,結合“黃金分割”這一對稱美在生活中的運用:建筑設計、藝術繪畫等;學習“函數的圖象”時,對稱美更給人美的感受;數學運算也可以見其“對稱美”.教學時,利用這些對稱美,可以加深和記憶、理解這些知識點。
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美融于教學中,在教學中滲透數學美,抓住數學美和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興趣的切入點,將數學和美聯系起來,將知識和文化結合起來,這樣使學生既能掌握數學知識也能提高欣賞美的能力,更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傊?,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美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張軍。數學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2(08)。
互動交流、提高課堂效率方面有了很大幫助。
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善于與人合作和交流在當今世界變得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之間不僅僅依靠個人的自主建構,更為重要的是在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下不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實現的。
1、在交流中要給學生思考和做出判斷的時間,正如杜威所說:“許多兒童由于緩慢,由于不能迅速作出回答而受到指責,其實,他們那時正花費時間積聚力量以便有效地迅速處理他們面臨的問題,在這種場合下,若并提供給他們時間和閑暇,從而不能做出真正的判斷,那就是鼓勵迅速的但卻是倉促的淺薄的習慣?!?/p>
2、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并捕捉價值。在學生發言時,教師要學會傾聽,特別是當學生的想法和教師不一致的時候,首先要尊重,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想法,其次就是捕捉學生想法中的`價值。
3、促進生生交流要保證互動的廣度和深度對于有價值的想法,老師可以通過追問等方式激發生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做法進行比較,在交流中突出不同做法的價值之處。()另外還要鼓勵學生親自實踐,讓精彩的做法每個人都能試一試,在做一做中加深學生的認識。
4、對學生出現的困難提供有效幫助。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老師往往不希望看到學生出現困難和錯誤,實際上學生的困難和錯誤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果我們能關注,并在課堂中巧妙利用,同樣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推動和深化作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要回避學生的錯誤,對于學生的錯誤要正確面對,不但能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還能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和靈活反應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這本書中,吳正憲老師說過:好課不是靠說出來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來的,好教師不是靠教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所以說看到這本書,我愛不釋手,雖說平時的工作很多,沒大有時間讀書,但是每個星期都拿出一點時間,看看這本書,然后寫寫讀書筆記。
上次介紹了《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中的提問和理答的策略,這次重點介紹一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策略”這個策略。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評價,教師運用怎樣的評價語言,能夠適時貼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到學生的積極性,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又該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評價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促進學生積極地思維,最終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帶著這樣的問題,我細讀了“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這個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佛洛姆說過;‘人性最深刻的稟賦,就是被賞識的渴望”小學生渴望受到表揚,贊賞的欲望更加強烈,作為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善于欣賞的眼睛,捕捉每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然后用語言將他放大,將他點燃。
1、關注學生的求異思維進行激勵評價:
例:劉德武老師所執教的《厘米的認識》中,有一個片段:在尺子上從幾到幾就是1厘米。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從左到右進行觀察并分別說出,在尺子上從0到1是一厘米,從1到2是一厘米,從2到3是一厘米,……這時候,有個學生從右到左觀察,說出從4到3是一厘米,這時劉老師,豎起了大拇指,贊賞的說道:有新意,有創意,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一般人都習慣從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說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從4到5是一厘米,可是這個同學的想法與眾不同啊!他不僅會順著想,還會倒著想,從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
學生簡簡單單的回答’從4到3也是一厘米,”對于我來說,這就是孩子們應該掌握的知識,不會過多的去表揚孩子,只會一帶而過。而劉老師卻能夠抓住這一個細節,對學生的發言用贊賞的語氣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有新意,有創意,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眾不同啊!”這樣的贊賞是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喜愛與欣賞,他給學生帶來的是肯定,是愉悅,是自信,給予了他成長中需要的營養與動力,也許未來的小發明家會由此誕生。想想自己是不是斷送了許許多多小發明家的前途。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像劉老師一樣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然后用語言將他放大,將他點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抓住學生瞬間的閃光點進行激勵評價。
策略中介紹了劉德武老師在教學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口算2.5*4和2.4*5,孩子們紛紛搶答,有一名學生稍微提前了一點,劉老師對這個孩子提出了特別的表揚:“我特別清楚地聽到那個穿紅衣服的男同學最快說出得數,特別的敏捷,盡管也許就快出了零點零幾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機。思維敏捷可以帶動語言敏捷,當然前提是觀察敏捷,2.5*4=10,2.4*5=12,這兩道題也容易混?!?/p>
思維敏捷的.教師帶動思維敏捷的學生,語言敏捷的教師教出語言敏捷的學生,觀察敏捷的教師發現觀察敏捷的學生。雖說在我的課堂中,也捕捉到不少學生的閃光點,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常規課堂中,如果是公開課,心里想著下一個教學環節是什么?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會不會完成,。而對學生的發言,有時候沒有仔細的去聽,就像上次王康的課堂,教師沒有仔細的去傾聽學生的發言,更沒有對學生的表現給出一個很好的評價。
3、適當的延遲評價給予學生自悟的空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不應該急于得到結論,更應該關注學生獲取結論的過程。
文中介紹了吳正憲老師在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學二分之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自己所發現的二分之一。有的用一半表示,有的畫圖表示,如:畫個圓,平均分成2半。等等各種方法。這是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二分之一,并說明,這就是你們生活中見到的一半,,現在你們對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得可以擦掉,愿意保留的頁可以保留。這時有兩個孩子不愿意擦掉,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其中一個孩子把自己的圖畫擦去了,只剩下一個孩子還是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吳老師耐心的等待他并出示了百分之一,這個孩子畫著畫著,放下筆:說:不畫了鵝,畫圖太麻煩了!此時吳老師握著這個孩子的手微笑著說:感謝你,你終于接受了這個分數。
這一點是不是值得的我們老師所借鑒,給每個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間。
組織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注意,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行為方式。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跟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還和老師組織課堂紀律的好壞有關。它不僅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與學生思想、感情、智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課堂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級學生喜歡比賽,表現欲強,所以在課堂上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男女同學比賽,小組比賽和大組比賽,激發學生的激情,同時,一年級學生容易產生喜新厭舊的情緒,我經常換著形式比,有時進行爬山比賽,看看誰最快爬到山頂;有時進行摘果游戲,看看誰摘的果子最多;有時進行互吃蘋果比賽,誰表現好就可以吃對方的蘋果一口,直到把對方的蘋果吃完算贏等等,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比賽中充滿激情,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另外,一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很難在一節課里都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也設計了一些整頓紀律的兒歌,比如:一、二,拍拍手;三、四,點點頭;五、六,拍拍肩,(雙手交叉拍);七、八,扭扭腰,(雙手掐腰);九、十,快坐好!如果課堂上有人講話,我就會說:小鳥小鳥在哪里?學生:小鳥小鳥飛走了。(雙手做飛的動作)如果有人做小動作,我就會說:小猴小猴在哪里?學生:小猴小猴溜走了。(雙手做溜走的動作)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有效組織課堂,使課堂充滿激情。
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表明:興趣是最活躍的心理成份,是一種帶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內容是抽象、枯燥、無味的,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把他們的心理狀態調節到最佳狀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學“0的認識”時,我創設了一個故事情景: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小猴最喜歡吃桃子,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會工夫就摘了2個桃子,你們看,他吃了幾個?(1個)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2個桃子,吃了1個,還剩1個:2-1=1)??墒?他吃了1個桃子后覺得不夠飽,于是,他又吃了一個。你們看,現在還有幾個?(0)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1個桃子,吃了1個,就沒有:1-1=0)你能說說0表示什么嗎?(什么都沒有)這樣設計,把原本生硬的數字變成學生喜歡的故事,吸引他們到故事中,并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把思維的過程說出來,使學生樂學、易學。
(二)利用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一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比如:我在教學“5的認識”時,設計“搶凳子”這個游戲: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后,學生們奮力搶屬于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復習了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
(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語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動、形象和有趣的語言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完“10的組成”后,我把10的組成的數編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幫助學生掌握: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親密;4646,一起走;55,湊成一雙手。這樣,學生在形象易懂的兒歌中很容易記住10的組成。
(四)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及操作學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10的認識”時,教師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出現聲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苯處焼?“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又比如我在教學“9的組成”時,我讓學生擺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分成兩份,看看有幾種分法并與同桌交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把9的組成這一抽象內容變成具體的操作,從而很輕松、容易的掌握9的組成。
三、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學習。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同時,《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必須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變“接受性學習”為“創造性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要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從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教學《分類》時,使學生理解同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的同一性后,讓學生對水果、顏色和平面圖形不同的圖形進行分類,探究其中分類的多樣性,并通過小組的交流和集體交流感受到在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而在一道有平面圖形,有立體圖形,有大小圖形,有不同顏色圖形的題目里,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看看能有幾種分法,只要學生是同一標準分類就可以,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又比如在教學“10的認識和組成”時,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動物森林里舉行“保齡球大賽”,邀請了8個小動物參加,讓學生猜一猜小動物們有可能一次打中幾個保齡球?沒打中幾個?學生可以動手畫畫,然后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再通過匯報總結出10的組成,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讓你參加比賽,還有可能是什么情況?最后按照成績給小動物排隊、發獎(找規律)。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也使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了到提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