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自我激勵的方式,讓我們對自己的成長有更清晰的認識。寫總結時要注重對關鍵問題的分析和總結,不要過多陳述細節和瑣事。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有關總結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思考和靈感。
這是我在片區教學中上的一節數學公開課,經過片區小組的聽課、評課活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使我在教學中多了些體會和思考:
《等式和它的性質》這節課的學習,我主要采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知識、方法去探索與發現等式的性質,使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抽象的數學定理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新知,使學生的學習變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后獲取知識以及探索和發現打下基礎。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把握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的討論時間成正比。難一點的操作問題,應多給點時間,反之則少給點時間。這樣既保證了實驗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費時間。但在探索等式性質1中用天平實驗的時間過長,而且總是停留在一個層面上,使活動沒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
2、學中沒能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數學教學的探究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最終結果應是一個從“求異”逐步走向“求同”的過程,而不是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沿著教師預先設定好方向去思考,這樣控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如在研究等式性質1的過程,我是步步指導,層層點拔,惟恐有所紕漏,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
3、對于性質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釋。
4、對于性質的運用,我采用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參與。
改進方法
1、個一小組做完實驗后可以采取四人活動,讓學生自己先去想你從實驗中發現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由組長做好每一個組員的發言記錄,通過觀察思考、交流討論體會實驗中所能發現問題的多樣性,由每組派代表回答,從學生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等式性質1。這樣的合作討論,能使學生討論的答案不再統一在教師事先限定的框框中,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多是老師始料不及的,但也可能是精彩獨到的。
3、對于等式性質的應用,可讓學
生在獨立思考前提下進行小組活動,這樣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有表達和傾聽的機會,每個人的價值作用都能顯現出來,在這個過程,學優生得到了鍛練,而學困生也在互補、互動中學到了知識,促進了發展。
讓學生掌握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逆定理的運用,對這兩個定理的學習進行以下設計:用數學語言給出條件和結論,讓學生熟悉這兩個定理的條件和結論后,再拿一些具體題目讓學生在情境當中運用這兩個定理。用數學語言敘述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條件:點p是角aob平分線上的一點,pd垂直oa,pe垂直ob。結論:pd=pe。用數學語言敘述角平分線性質定理的逆定理。條件:點p是角aob上的一點,pd=pe,pd垂直oa,pe垂直ob。結論:點p在角aob的平分線上。具體題目設計,第22頁第2,3題,第26頁第5題。讓學生看到題目后指出該用哪個定理。
一、成功之處。
1、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的運用這兩個定理。
許多學生學習了某個定理后,遇到相對應的題目往往不知道該用哪個定理,通過一些對應的題目,或者用數學語言給出條件,讓學生得出結論,并說出用的是哪個定理,可以強化學生對定理的運用能力。
2、注重分析思路,學生學會思考問題,注重書寫格式,讓學生學會清楚的表達思考的過程。在證明的選題上,注意了減緩坡度,循序漸進。在開始階段,證明方向明確,過程簡單,書寫容易規范化,這一階段要求學生體會例題的證明思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題目的復雜程度,小步前進,每一步都為下一步做準備,下一步又注意復習前一步訓練的內容。通過精心角平分線的證明問題,減緩學生幾何證明的坡度。
二、不足之處。
1、學生缺乏具體的自主探究幾何的機會,只是培養了學生的幾何證明思路。
2、沒有理論結合實際生活。教材有通過確定集貿市場的位置的問題引出“到角平分線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的結論,使學生看到理論來自實際需要。但是教學上并沒有體現。
我上的“三角形”這節課,研究三角形按邊的特征認識三角形并進行分類。整堂課的設計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操作,積極思考,與同學之間交流,展示自我的過程,是讓學生用內心創造與體驗學習數學。
教學三角形這節課,探究新知階段我認為處理得比較好。我主要采用“實驗操作法”。為使學生學會有目的、有規律地探究,采用“引——扶——放”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探究中體驗感悟三角形圍成的過程,并感受到學會用科學的數學思維進行有規律地探究,能圍出盡可能多的不同種類的三角形,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探究能力。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歸納出三角形按邊分類及三角形按邊特征命名,真正讓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從中感受、體驗到一個探索者的成功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與信心。
最后讓學生在猜想中探究、生成。本節課中學生用三根小棒圍出了盡可能多的不同種類的三角形,為防止知識的負遷移,我提出了猜想的話題: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嗎?然后讓學生帶著對問題結論的不同猜想和對正確結果的渴望,再次實驗操作,得出不是任意三條邊都能圍成三角形的,催發學生生成了對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關系正確而又具有個性的認識,使學生意識到三角形中還藏著好多知識,正等待我們去探究。
存在的問題:交流的時間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學生及弱勢群體學生按邊分時,交流的時間少,特別是三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沒有上學生先說一說,教師再作補充完善。
通過這節課的公開教學,加深了我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的理解:作為教師,應傾心于每一節課,每一篇教案,每一個教學環節…...
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機械反映論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是實現對上述問題的樸素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把壑杏腥恕笔侵戈P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并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么?”“做什么?”怎樣做?”鼓勵學生敢于反駁,挑戰權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于上一學期的初一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注定打敗仗。對于我們新分教師來說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于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可測,不足夠具有全面性、開放性。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發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斑@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點撥,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合拍;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形成良性發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個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舊知識分析應用的螺旋上升的應用設計;
(4)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校里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后,就凸現出來。 現的初二學生中,有一部分新同學就是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初二后,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希望參加我們的輔導班來彌補的。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我們這里先列舉一下在初一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伴]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么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梢坏娇荚?,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煉。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
我們的建議是:把“做作業”當成考試,把“考試”當成做作業。
以上,我們就初一數學經常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建議,但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學們在學習中千萬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實效。任何考試都是考人的頭腦,決不是考大家的筆記記的是否清楚,計劃制定的是否周全。
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一個多月來,我透過不斷發奮,欣喜地看到傳統的理解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代替。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一樣的學生依據不一樣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出圖形,制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明白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齊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超多存在。下方,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能夠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用心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數學上冊的作業為課題資料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資料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取”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務必透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透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資料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好處,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1、營造有利于新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注重新型師生關聯的建立,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聯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聯,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師主角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4、發奮提高自己的業務潛質,個性是駕馭堂的潛質和教材的潛質。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5、不斷學習和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潛質,能制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袁鵬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并在之后的學習較為用心。而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理解潛質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主角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為了適應21世紀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推進素質,持續的提高教育教學成績?,F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過去的觀念和做法進行重新審視,現將在教學中反思得到的一些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新課程標準從形式到資料上都作了較大變化,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舊觀念,樹立新意識,轉變主角,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不僅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1)教師應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帶給學生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刻,這是學生自己學習最重要的學習資源環境。在教學中,教師能夠采用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形式就為學生創造帶給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同時教師還務必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帶給充足的時刻,讓他們有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
(2)教師應變知識的傳播者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傳統教法認為“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思維活動完全受教師的支配,這種不能發掘學生的潛能,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的知識,更就應成為學生自主探索并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引導的資料不僅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能夠表現為一種啟迪,一種激勵,在學生迷路時,引導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難時,激勵他們勇于戰勝困難。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距離無法縮短,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師生關聯,民主的課堂氣氛無法構成。要改變這種形式,教師就應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為“走到學生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以交流、合作、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么問題都愿意與老師講,互相交流。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資料;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構成具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潛質把問題簡明地闡述出來,同時也要有潛質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資料,教學資料大于教材。教學資料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能夠是課內的,也能夠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作為。教師“教教科書”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在課前,我在教材的基礎知識上,設計了幾個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讓學生去詢問和調查,讓他們帶著問題,透過自己的發奮,解決問題,體驗了“做數學”的過程,加強他們實踐探索潛質。在課上,同學們都踴躍地展開了自己的調查結果,引出了學生學習欲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
(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主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明白、開發教材、此刻則能夠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像的資料。以發展學生的和各種不一樣的思維取向。教材中帶給了超多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去詢問、調查、閱讀,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另外,一方面,也要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培養他們去解決問題的潛質。
教學活動務必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解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取、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好處。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代替的,是由內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家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弊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以往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边@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闭莆樟诉@個標準以后,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了,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法。
重視教學評價是新課標的一大特點,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也是教師教學反思和改善教學的有效手段。只有透過對學生的評價,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有知識、有潛質、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評價要全面,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激勵是評價的最終目的,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始終要堅持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好數學,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要淡化考試的功能,淡化分數的概念。
(2)數學學習評價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明白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構成和發展,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做的發奮,要看到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所取得的進步,全面公正地評價一個學生。
(3)要注意評價手段的多樣性,評價形式的靈活性,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性差異;教師要盡量鼓勵每一個學生,使其建立的信念,認真學習,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能忙著上新課而是首先教會學生如何學數學?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有些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就不喜歡學數學,其實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聯系非常密切的,只要我們對它感興趣了,學習它就非常輕松來了。
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六年級,通過大量的練習,可使你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這是因為小學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淺顯,更易于掌握,通過反復練習,提高了熟練程度,即可提高成績,既使是這樣,對有些問題理解得不夠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初中數學的理論性、抽象性強,就需要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學生在校期間,在課堂的時間占了大部分。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著學習的成績的好壞,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
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新知識,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聽講;預習后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合理安排聽課過程
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以使得上課時不至于出現書、練習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對于課堂中講的知識及時的回顧、反思
有的同學覺得上課老師講的我也都會,可過幾天在做題就忘記了,問題的關鍵在于做題不夠多,沒能及時的鞏固,所以要想學好數學就應多做題,才能達到靈活運用。
1.728精確到千分位,這種題學生能注意能做正確。
1.728乘以10的3次方精確到幾位,往往學生還是認為是精確到千分位,計算失誤。
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注意這兩種情況的區別,沒有站在學生的位置去考慮問題,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教學問題,造成教學與實際脫節,而且講評不及時,等到講評時,學生早已把試題和自己的解題思路忘得差不多了。教師應針對該題所涉及的有關知識內容、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編制一些練習或變式練習讓學生練習,以便及時鞏固與提高,教師要避免“就題論題,淺嘗輒止”的做法,要通過題目的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式、發散式講解,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寬、加深,形成系統,完善其認知結構。
我們要善于或勇于從中發現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及時改進。這不僅有利于我們的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形成師生間的共鳴,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培養和發展。
讓每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去實踐、探索,不斷積累經驗,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方向,完善自我。
眼半年時間即將過去,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本期自己所教班學生成績不是很理想,我對我初一的數學教學做了如下的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注定打敗仗。對于我來說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于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發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斑@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我們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等等;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以后的教學中輔導后進生應向其他教師學習。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抓住知識本質特征,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3)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后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范,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4)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5)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6)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潛心于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征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后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征,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后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以前我認為教師講得清,學生就聽得懂?,F在覺得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于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余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在課堂的業余時間段內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后發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要及時反饋學生,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我常常埋怨學生,“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范,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能忙著上新課而是首先教會學生如何學數學?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有些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就不喜歡學數學,其實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聯系非常密切的,只要我們對它感興趣了,學習它就非常輕松來了。
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六年級,通過大量的練習,可使你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這是因為小學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淺顯,更易于掌握,通過反復練習,提高了熟練程度,即可提高成績,既使是這樣,對有些問題理解得不夠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初中數學的理論性、抽象性強,就需要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學生在校期間,在課堂的時間占了大部分。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著學習的成績的好壞,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新知識,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聽講;預習后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以使得上課時不至于出現書、練習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有的同學覺得上課老師講的我也都會,可過幾天在做題就忘記了,問題的關鍵在于做題不夠多,沒能及時的鞏固,所以要想學好數學就應多做題,才能達到靈活運用。
一個多月來,我通過不斷發奮,欣喜地看到傳統的理解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代替。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一樣的學生依據不一樣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制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明白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齊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超多存在。下方,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能夠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作業為課題資料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資料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取”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務必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資料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好處,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1、營造有利于新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注重新型師生關聯的建立,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聯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聯,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師主角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4、發奮提高自己的業務潛質,個性是駕馭堂的潛質和教材的潛質。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5、不斷學習和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潛質,能制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袁鵬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并在之后的學習較為用心。而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理解潛質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主角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一個學期下來,從學生的變化來看,課堂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制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查閱資料的同時,精心指導,以七年級數學下冊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1、營造有利于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的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所教班級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個多月來,我通過不斷努力,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制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師角色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袁鵬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并在之后的學習較為積極。而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關于總結,以供各位老師交流和分享,我們一起共勉吧!
在這個學期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下面,我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對本學期教學進行反思: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圖形認識初步”這節課中,有一道題問一個正方體的盒子有幾個不同的展開面,我想,如果直接給學生答案有11種基本圖形,他們不但不明白為什么,也想象不出來這11種基本圖形會是怎樣形成的,于是我讓同學們從家帶來正方體圖形,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剪,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由于在新教材中沒有 “代數式”這節課,但在選學內容中,卻有“代數的故事”為了讓學生能簡潔地明白代數式,我采用了由生活實際出發,只要讓學生能明白代數式實質就是用數來代替字母,就完成了教學目的,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我說一個事實,如“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學生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在本學期習題中有關 “幾何體的切截”的問題,我想沒有實踐學生是不會有立體感的于是,我就讓學生帶來土豆,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四:在本學期中我還采取了激勵政策,我從家中拿來印泥,如果某個學生回答的問題比他本人的能力強,就獎勵給他一個大獎,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論什么檔次的學生都有獲獎的可能,使學生能抬抬腳就得到滿足。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反思,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繼續努力,邁上新的臺階。
本節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是后面幾種判定方法的基礎,也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看似簡單,仔細研究后才發現對學生來說有些困難,處理不好可能難以成功。備課時發現本節課的難點就是處理從確定一個三角形到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這個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學生相互交流驗證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圓滿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反思整個過程,我覺得做得較為成功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整體化,內容生活化。在課題的引入方面,讓學生動手做、裁剪三角形。既提問復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又很好的過渡到確定一個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的問題上來。把知識不知不覺地體現出來,學得自然新鮮。數學學習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2、把課堂充分地讓給了學生。我和學生做了些課前交流,臨上課前我先對他們提了四個要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嘗試,踴躍發言。其實,這是一個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也是激勵彼此的過程。在上課過程中,我盡量不做過多的講解,通過引導讓學生發現問題并通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
3、在難點的突破上取得了成功。上這堂課前,我一直擔心學生在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上出現理解困難。課堂上我通過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兩邊長分別為6cm和8cm,并要求相互之間互相比較發現制作的三角形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即三角形都全等,最后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但也有幾處是值得思考和在以后教學中應該改進的地方:
(1)、在課堂上優等生急著演示、發言,后進生卻成了觀眾和聽眾。如何做到面向全體,人人學有所得,也值得我們數學教師來探討。
(2)、課堂學生的操作應努力做到學生自發生成的,而不是老師說"你們比較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應換為自發地比較更好。
(3)、教學細節需進一步改進,教學時應多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后,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掌握了,但有少數后進生仍然是不理解。
從學生的作業中反饋出:對去分母的第一步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是不是說明過程的敘述不太清楚,部分學生摸棱兩可,真真自己做的時候就會暴露出不懂的,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學中在關鍵的知識點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輕易的解決問題(想當然)。備課時應該多多思考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后再修改初備的教案,盡量完善,盡量完美。
在周三的公開課中我帶領學生們一起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二課時,涉及到的重要知識點是含有分數的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解法。在這個探討過程中主要探討到底是先去分母方便還是先去括號方便。
學生們最終通過討論多個題目給出了最正確的理解:具體題目具體分析。課程結束后我看了達標測試50名同學每名同學都很認真的完成了達標測試??墒前l下他們的成績單的時候就發現了很多問題。達標的同學只達到了26人,其中滿分的10人,另外的未達標的同學中有一人是0分,也就是四道計算題全部錯了。我覺得不可思議怎么會有零分的呢,就拿出來看了一下,感觸很多。因為得零分的同學陳本昇,他在上次的單元測試中考了90分在全班也是名列前茅的,這次達標卻是唯一一個全錯的。耐心看了下他的題目并不是真正的不會計算,其中有一道是移項沒有改變移動的項的符號,一道是系數化為1的時候除錯了,一道是去括號的時候前面是負號沒有改變符號。這些錯誤都是所有同學們易犯的錯誤,我覺得在這堂課中肯定是當堂掌握情況不扎實。接下來第二節課我在上課前告訴他們課堂結束的時候我們還會進行一個當堂測試。測完之后再看了陳本昇的五道題目,全部做對了。也就是上節課他犯的錯誤通過這節課的再次強調和訓練,再一次做到的時候就解決了。
去掉括號之后遇到了分數之間的合并同類項。這就體現出來了先去分母的優越性,在這個時候補充給學生是最關鍵的。對于教材的前后聯系還是掌握的不是很好。比如等到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節課之前我們第七章第一節內容是等式的基本性質。為什么學習等式的基本性質呢,是因為系數化為1中用到了等式的基本性質2,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上或除以(除0外)一個共同的屬這個等式仍然成立。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等基本步驟,但是在這節課的達標測試里還是有學生移項時沒有改變符號。所以知識的扎實才是接下來的學習的基礎,接下來希望能抓住孩子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步驟小組內形成互幫互助,一號同學能幫助四號同學,小組內的學習氛圍也很關鍵。
一月來,我通過不斷努力,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一、成功的經驗和感受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制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學中應注意
1. 營造有利于新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注重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師角色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5.不斷學習和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有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并在之后的學習較為積極。而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初一是我校學究將用新模式的試點年級,所以我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缺乏意識或者有時候抓不住重點和難點,缺乏對教學診斷、調整、糾錯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逐漸提高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養成對教學的自覺反思,階段經驗總結,遵循“先學后教”的教學原則,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是實現對上述問題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對于初一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注定打敗仗。對于我們新分教師來說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是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于形式。
二是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是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發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斑@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相符合;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形成良性發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生活中的數學。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的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后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
潛心于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征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一是要抓住知識本質特征,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二是要注意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后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見解。有時學生的解法獨具一格,對此,教師應將這些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
以上是本人上完初一課程之后的幾點感悟,我一定會緊跟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步伐,抓住學校學究將用模式廣泛推進的契機,努力實踐、勇于創新,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作為一名學從教數學多年的教師,不斷摸索和學習中開展教學工作是我的工作本色。對于本學期的初一數學教學工作,我有所收獲,也遇到了許多問題?,F將本學期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教材是如此安排,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遵循教材的編排原則,先易后難的教授學生。提到教授學生,目標新課標要求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應該說成教學生方法,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教師應該總體了解整個初中數學中所學習的內容有哪些,以便有針對性地教學。
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學生是主體,教會他們方法才是重要的。以畫圖為例,尺規作圖法,不是教他們如畫角平分線,而是教會他們用尺規作圖的方法,學會了這種方法,無論是畫角平分線,還是畫中線,高線,或者找中點等等,提示他們用尺規作圖法,學生便知道怎么做了。再如等式的性質,只要教會他們用等式的性質的方法,在解方程時他們就覺得簡單了,就算是解不等式時遇到移項,提示一下,他們也能夠想到借用等式的性質。
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我這里重點要講的是后進生的話題。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優點,他們中有先進、中間、后進的不同層次和狀態。后進生變差的原因又很復雜,多是外在的、客觀的,很難憑借他們自身的力量去解決。作為一名負責任的老師,要充分了解后進生,正確對待后進生,關心熱愛后進生。千萬不能置之不理,將其邊緣化。
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潛心于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征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后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征,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范,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七年級學生大多數是歲的少年,處于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我談談這一學期來我對七年級數學的幾點體會:
七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學習動機所決定。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有了“興趣”這位良師,他的知覺就會清晰而明確,記憶會深刻而持久,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利用課本每一章開始的.插圖,提出一般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了解每一章的學習目的;此外,我還利用學生每天的作業反饋和單元測驗成績的反饋,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往往直接受到課堂氣氛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在心理調動起來,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數學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為了適應學習注意里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生理特點,每節課授課不超過分鐘,剩下的時間看書或做練習。
是數學科學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是數學科學的靈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課本中沒有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的教給學生,這有益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有理數這一章特別突出了數型結合的思想,緊扣數軸逐步介紹數的對應關系,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方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練習時引導學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結論,從中滲透歸納的思想方法,促進其思維能力的形成。
其實,數學思想滲透到概念的定義、法則的推導,定理的問題證明和具體解答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站在方法論的高度講出學生在課本的字里行間看不出的奇珍異寶,講出決策和創造的方法,精心提煉,著意滲透,經常運用。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練習也做了不少,可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個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后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面,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為怪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柏琛奔疵曰蠖鴽]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么要進行解后反思了。事實上,解后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收獲希望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例題教學的解后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本學年我所教的班級是初一(3、4)班的數學,兩個班的學生的基礎有差異,3班優生少,差生多是這兩個班的顯著的不一樣特點。剛接到他們,覺得他們還比較乖。再之后,慢慢熟悉了解之后,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這學期第一次、其中考試后,要求每位同學分別寫了一份書面的考后反思材料。本學期第二次月考考試后,除優生外,每位同學寫一篇考試總結。結合他們說到的和我自己的一些感悟,我總結出了一下幾點:
在教學中,我發現好些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較高,很重視數學學習,表現出很多用心的心理。絕大部分學生數學課認真聽講,用心回答問題。他們認為自己過去學得不錯,此刻只要完成正式作業就行,更有一些同學認為數學家庭作業做或不做沒有關聯,反正上課聽懂就行。于是,數學家庭作業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應對這些狀況,半學期后,我采取了一些,改變自己對家庭作業的檢查方式,和家長一起檢查、批改。此刻看來,很多同學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仍有小部分同學我行我素,讓人很是頭疼。
對于初一的學生,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比較守紀律,比較愛回答問題。但是過了一段時刻后,學習用心性越來越差,思想越來越渙散,有的同學簡直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還有一種現象,老師提問,下邊就鴉雀無聲,即使有人知道問題的答案,他們也悶著不說,但是一旦教師說一點課外的東西,那他們興致特高。還有就是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很盲目,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怎樣學習。他們只知道混幾年后就能夠去打工掙錢,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在這個人才競爭激烈的年代,知識的重要性。沒有知識,那就等于是文盲,即使打工,別人也只能把你當苦力,而有知識,即使去打工,別人也會把你當有的人用。
有些同學憑自己小學階段基礎好,到初中后學習就?!靶÷斆鳌?,平時做作業時,做題粗枝大葉,回答不完整,考試的時候,不認真讀題,完全沒有弄清楚題意。如,數學選取題無特殊說明,只有一個答案,但是有些同學選取多個答案;題目叫選說法錯誤的,有同學就以為是選正確的;解題沒有格式;選取題留空等等,這些,老師在平時上課的時候都反復強調,但是還有同學犯這些錯誤。
一月來,我通過不斷努力,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制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1.營造有利于新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注重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師角色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5.不斷學習和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有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并在之后的學習較為積極。而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初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個學期下來,從學生的變化來看,課堂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制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查閱資料的同時,精心指導,以七年級數學下冊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并說明你想表現什么。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后,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于觀察生活、樂于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1、營造有利于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的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所教班級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實數》第一課時授課后,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達到教的輕松、學的專心的教學目標,就必須用教學語言,營造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我在開課前鼓勵學生道:雖然這是下午第一節課,但同學們的精神狀態很好,希望我們合作愉快。接著,我與兩位同學交談,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說;只要同學們放松心情,放活思維,我們會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的,同學們加油哦。幾句鼓勵贊美的話,就能使學生樹立起克服困難、積極進取的信心和志氣,因而在課堂上同學們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活躍。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由于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其直觀性、成因動態性使學生對于知識重點的掌握、難點的突破,就容易多了,也減少了教師課堂上寫、畫的工夫,節約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較多的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有效地解決了內容繁多課時不足的矛盾。多媒體手段的使用確定好最佳時機,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在這節課中我恰當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設置練習、到新知的歸納,尤其是在數軸上找表示點時,采用直觀演示,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了任意一個無理數都可以在數軸上找到一個點和它對應,降低問題的難度,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從而擴展了數學空間。
在這節課中,有這幾個問題提的很好:1、化成小數是一個什么樣的數呢?你能根據有理數的分類方法對實數進行分類嗎?2、有理數可以在數軸上表示出來,那么無理數又如何?實數呢?這些提問在教學中一方面為學生提問起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
當然,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看我知道了我自身的欠缺。
一是時間安排較緊。對學生而言,只看問題的表面,不能夠舉一反三,同一題目不能歸類去解決,造成做練習時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對我而言,由于第一次給這些學生上課,把學生的程度估計太高,題量大、難度也有點大,致使有些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不能及時回答問題,造成時間的浪費。
二是鼓勵性語言使用得不夠多,沒有大面積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另外,有的同學回答問題后沒有及時給予肯定。
總之,本次教學,我堅持從興趣入手,從差異入手,做到了在細致處求真求創意,真正地使學生表明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觀點,大膽表現自我,張揚個性,體現出他們這個年齡應有的特點,因此,我認為這節課不僅很好地實現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對于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的實現也非常到位,是比較成功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追求更高目標,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真正在快樂中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
“0是表示有還是沒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這是一種常見的問題教學的設問方式。
在具體施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的局限性仍然不時地蠶食著我們依然幼稚的創新思維。其一,原有初中數學教材、大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殘存,或多或少地抑止了教師思維發展的進程,束縛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十分不利于初一數學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也與時代的創新發展格格不入。其二,原有的以考試為目的、以灌輸為手段、以教師為中心、以死記硬背為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初一數學教學中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其現實的殘缺存在與“強調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的理念大相徑庭,已經越來越變成一種遏制學生自由探索、發現或提出問題的障礙。其三,不少教師的七年級數學“問題教學”采取的是簡單的“教師問與學生答”或者“學生問與教師答”的'問答式教學,有的是教師一問到底,或者放羊式地、不加指導地、單一地讓學生泛化提問,因此不可能使學生在疑問與釋問的自主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創新精神。
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策略,我覺得可以按照以下邏輯思維展開探討: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習者個體在學習認知活動中,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所產生的一種困惑、焦慮與主動懷疑、探究的心理狀態或傾向。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牛頓就不可能從“蘋果落地”的簡單常見問題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梢?,“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現階段,不少地方已經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我們的數學課堂如果依舊殘存“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勢必就會造就沒有問題的課堂:七年級老師“滿堂灌”、學生“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喜歡提問或愛提問、好提問。例如,在“正數和負數”教學中,為了加深對該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可以預先讓學生收看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氣溫圖、觀察溫度計上的刻度、查找地圖冊中的地形高低地形圖、查閱父母親存折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介紹他了解的知識,同時要求其他學生向他提問,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相互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意識。
為了有效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教學,必須積極超前準備與目標提問相關的設問因素。這里的設問包括教師如何提問與如何引導學生提問。
1.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教師必須努力轉變教育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鼓勵學生鍛煉提問的勇氣或膽量。
2.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善于提問,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疑問,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和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想問問題或想提問題。
怎樣設疑激發學生探究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碧骄渴加趩栴},問題源于情境。因此,教師要高度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諸如利用熱點、多媒體、小實驗、生產生活趣事等,改革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呈現契機,動搖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平衡狀態,引發其認知沖突,誘發其問題意識,從而使其確實感到有問題需要去解決。例如,我們可聯系鳥巢體育館的建筑構造談圖形等,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質疑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必須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問題教學時“學生為本”理念的真正踐行?
其一,我們必須保證在學生有時間思考、有時間提問,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認真品嘗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其二,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參加數學教學實踐,包括觀察、實驗、參觀訪問、調查、室外考察、圖形制作等活動,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自思、自疑、自問。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需要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時期的問題教學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有待于我們去摸索、去探討、去解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