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經驗的提煉和歸納,有助于我們積累和成長。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是提高社交能力的關鍵??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接下來是一些關于如何提高自我學習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中理應發揮好先鋒作用。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整合各類有利資源,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優化農村創業環境,進一步暢通優秀人才到農村創業的渠道。為此,以欠發達地區蘇北a縣為例,總結了金融支持農村創業現狀,分析了金融支持農村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了金融支持農村創業的路徑選擇。
20xx年10月18日,習在黨的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七大戰略之一。為從金融上支持鄉村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xx年初印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安排。實施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有效支持。鼓勵和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到農村創業成為緩解就業壓力、向農村輸送高素質人才、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1]。蘇北a縣經濟水平較為落后,推動鄉村改革、促進經濟發展、進入金融發展新常態,是蘇北a縣當前發展的重點。本文根據目前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來尋求鄉村振興的可行性道路。
(一)加強政府引導支持,助力農村創業首先,當地政府組織建立了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此平臺是以省級國有持牌征信公司征信服務、各項政府扶持政策、金融機構中小企業金融支持中心為支撐,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的公益性金融服務平臺。此平臺面向全市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且在運行階段成效顯著,其中也接入了本地農商行,重點拓展“三農”金融服務,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其次,當地政府意識到扶持創業關鍵在于資金扶持,實施鼓勵返鄉就業創業的“一攬子”政策,包括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者兌現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場地租金補貼、帶動就業補貼等扶持政策,其中面對農村電子商務越來越好的態勢,專門印發了《口徑解釋和補充規定》以及《網絡創業認定和扶持操作辦法》,在補貼范圍中新加入了網絡創業這一項,在政策上對農民電商的覆蓋提供支持,進一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對經認定登記注冊的城鄉網絡創業商戶享受與實體經濟同等創業扶持政策。同時,經過一系列文件的明確,提高個人創業貸款額度和貸款期限,并部分實行由財政給予貼息、給予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等。此外,縣區還成立了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鄉鎮創業服務所、社區(村)創業服務站,要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專家指導、手續代辦、創業培訓、政策咨詢、項目推介、融資服務、開業指導、創業貸款、全程跟蹤”等多層次的指導與服務。
(二)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深化基礎金融服務一是繼續下沉金融服務和金融網點。a縣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推進金融普惠為指導思想,持續加大普惠金融力度,為中小微企業、創業者提供金融上的有力支持,致力于發展社區金融、消費金融,讓金融融入普通民眾日常生活,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F階段支付網絡已經在農村地區實現了全覆蓋,手機支付還有網絡支付等支付方式的推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以某縣域銀行為例,轄內共6個網點,其中鄉鎮網點1個,具有信貸功能的網點2個。員工數共102人,35周歲以下員工共計45人本科生占比100%,員工素質較高。截至20xx年年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9.1億元,20xx年新增6.5億元;新增農戶貸款6300萬元,其中個人112萬元。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數量新增353戶、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新增9850戶、手機銀行開通數新增24250戶,新增pos機商戶283戶且有效使用的收入額呈增長趨勢。二是積極創新農村金融產品。為滿足創農村創業的金融需求,加大對農村創業的信貸支持,a縣對涉農貸款方式以及流程進行了創新和優化,不僅有力推動了農村金融產品的銷售方式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形成了有力支持。持續推進農村“兩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創新推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貸款產品,加強農家樂、農民安家貸等特色產品營銷推廣。開發涉農信貸產品,從目前的“苗圃+花鋪”、“綠化工程企業+基地”、“花木龍頭企業+花農”等模式來看,為推動花木產業的外向化、集群化、專業化發展,20xx年度某國有銀行對花木產業貸款發放超過8億元。創新采用信用擔保信貸模式:某國有銀行在“天鵬智慧市場”這一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升級調試銀行支付接口,致力于建設物業管理費、商戶租金、商品交易一體化交易平臺;“一項目一方案一授權”白名單中共有167名商戶入選,總共授信3億元,由26家商戶構成的首批用戶已收到3830萬元的貸款。通過推進金融產品的創新滿足農村創業的融資需求。三是建設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加強全民金融基礎教育。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主要建立在村一級單位,依托現有的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在原有小額取現、轉賬、消費等功能基礎上,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實施,拓展小額貨幣兌換、公共事業繳費、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金融知識宣傳普及等功能。通過建立該綜合服務站,深化農村支付環境建設,零距離普及金融知識。截至20xx年6月,a縣已有274個服務站,其中36個精品站,3個特色站。
(三)提供健全風險保障,促進農村創業保險也是金融支持的一個方向,特別是保險可以在農業、農村的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方面提供科學有效的風險保障[2]。a縣某銀行發放首批個人保險保證貸款,這種個人保險保證貸款業務模式有別于目前小貸市場上的pop模式,它是由保險公司與銀行開展“總對總”合作的“信?!蹦J?,客戶投保個人貸款保證保險,即可獲得銀行1—3年期、最大額度30萬元的無抵押、無擔保的小額貸款。這一創新模式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三農和廣大創業者的融資困難,并為缺少抵押和擔保的借款主體提供了新的貸款途徑。
(一)金融體系不健全a縣金融體系存在以下四個問題。一是農村金融機構配置比例低。a縣共有12個鎮,而該縣域一級支行轄內的6個網點中僅有1個為鄉鎮網點,且20xx年剛開業,因此金融服務配置仍然存在不足。二是存貸比較低??h域內6個網點中,具有信貸功能的僅有2個,且20xx年度5個網點的存款余額均大于貸款余額,1個網點的存款余額與貸款余額持平。三是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較低。例如,20xx年度該支行手機銀行開通數累計新增24250戶,但20xx年度累計未使用手機銀行客戶數為12050戶;20xx年度新增pos機商戶283戶,但是待清理商戶數為242,低效終端使用數為295。以此來看,鄉鎮居民開通手機銀行但不使用,商戶購入pos機但有效使用較少,對物理網點的依賴度仍然較高。四是金融機構的人才短缺。該縣域支行35周歲以下員工共計45人,本科生占比100%,但沒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說明農村金融機構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夠完善良好的農村信用體系可以推動形成規范健康的農村金融氛圍。a縣社會信用制度體系建設已然邁上新臺階,但是農村創業人員仍然存在信用信息缺失方面的問題。金融機構對農村創業人員的基本信用情況和財務狀況缺少了解,無疑增大了貸款風險評估的難度。并且,目前農村信用環境亟待改善,由于沒有完善有效的獎懲機制,惡意逃債的行為屢禁不止。問題在于,對于農村逃廢債務,金融機構沒有行之有效的制裁手段,傳統的取消貸款、建立不良信用記錄檔案、訴訟等制裁手段沒有明顯的效果,甚至即使法院對逃債人實施制裁,也會存在實際落實的難題。
(三)農村創業人員存在缺乏規范性、金融意識淡薄等問題當前,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鼓勵和支持農村創業,但金融機構支持農村創業也面臨諸多制約。一是農村創業人員創業缺乏規范性。有的人員手續不全,相關證件缺失,逐漸拉低了設立公司或個體工商戶的門檻。大量的個體工商戶缺乏管理,銀行很難對其經營實力進行準確判斷。創業初期,公司規模相對較小,缺少有效的資產作為抵質押品。二是創業公司的工作人員主要來自本地,人力資源缺乏,沒有高素質的會計以及資產管理者,經濟管理體系需要改善。集中表現在其經濟支出收入賬單大多是以流水賬的方式記錄,相關金融公司對此很不認可,在缺少財務材料的情況下,貸款業務只能以個人身份進行。三是農村創業人員對當地的優惠補貼政策和金融機構了解較淺,沒有享受到政府的政策以及金融機構的支持。因此,農村創業人員的素質也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農村創業金融支持。
(一)健全農村金融支持體系第一,完善農村金融基礎建設。首先,要進行金融服務寬度的擴展。對每個鄉鎮具體的經營類型和創業主體的數量進行初步了解,根據以上有效信息評估實際金融需求來調整發展戰略,對農村網點進行科學分析,調整農村金融服務網點的數量。為解決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要適當增設epos、atm等金融服務設備,提高金融服務在農村居民心中的滿意度。其次,要提高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除了支付結算服務的滲入,還要再掌握基本信息的情況下適當增加投融資顧問、資金管理、金融租賃、期貨、保險、匯兌等服務。在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促進金融服務與產品類型的多元化發展,根據地區金融需求加大貧困地區金融供給,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理財品牌,還可以設計行之有效的的app等,共同促進欠發達地區金融體制改革。比如在欠發達地區市場中加入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平臺,進而利用網絡來提供各項服務,更好的迎合鄉鎮企業以及農村居民在資金方面的需求[3]。第二,創新優化貸款評估體系??蛻粜庞孟到y的建立有助于金融機構的信息交流??梢栽谡暧^調控的條件下促進信息交流良性化發展,將農戶信用信息入檔,對其貸款類型、貸款周期、貸款次數和貸款不良記錄等信息進行詳細登記。一是對創業主體的信用信貸行為進行有效監督,控制違約風險。二是為客戶的評估提供更加系統全面的信息參考,降低金融機構在對客戶信用評級時的難度。在提供金融服務時,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創業主體的信用信貸信息,對無不良記錄、貸款周期不長、貸款次數多的客戶采用分級貸款政策來適當調整利率[4]。第三,對貸后管理進行升級。農村創業主體沒有科學合理的資金管理體系以及財務系統,這就造成金融機構掌握創業主體經濟運營情況時缺少財務報表。為解決這一問題,金融機構要在貸后管理中加入定期回訪、隨期暗訪的工作內容,改善與農村經營主體的有效信息交流,既可以為創業主體提供金融支持,又可以了解具體資金去向,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5]。
(二)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設農村信用體系主要是對農村創業主體的信貸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入檔,對信用信貸的聯動機制進行加強,進一步完善、創新電子信用檔案[6]。為有效促進欠發達地區信息建立檔案的進程,有關部門要改善激勵懲戒機制,對逃債人進行行政、司法上的制裁,通過懲戒力度的加強來改善農村金融體系環境。建立電子信用檔案可以為金融機構評估信貸風險提供參考材料。重視電子化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運用,以電子化建設來加強信用宣傳,營造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7]。在進行了對農業創業主體信貸基本情況的采集之后,建立合適的農村信用體系來進行農戶信用信息的錄入,讓“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的評定在鄉村生根發芽,以動態管理的方式來增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對當地金融服務的積極影響,穩步推進“農村信用工程”。
(三)發揮政府的中介職能僅靠金融機構的一己之力是很難長期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政府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發揮職能作用,維護從企業到農村,進而到銀行與政府的聯動機制,加強各個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流[8]。政府要活化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對創業扶持政策進行本土化改造,構建科學的農村創業政策機制,構建農村就業創業服務、崗位開發、社保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稅費減免、財政支持的有機整體;通過普及農村就業創業相關的知識宣傳,改善目前農村創業的環境氛圍[9]。在這過程中改善就業創業風險評估的管理機制,強化欠發達地區就業創業資金受理制度化、申請常態化,對資金的流動、支出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普惠金融貸款方面,地方可以考慮設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保障金融機構的緩釋功能和風險分散[10]。釋放農村金融產品方面的供給需求壓力,促進金融服務在農村的深入發展。政府要深入農村,掌握農戶金融需求,發揮紐帶和橋梁的作用,制定更貼合群眾的金融服務政策。
[1]蔡娟,王勇.農村創業環境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蘇省13個地級市農村調查[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xx,(6).
[2]李岳云,楊寧.農民創業與鄉村發展[j].現代經濟探討,20xx,(4).
[7]何廣文,劉甜.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戶創業的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20xx,(9).
近年來,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成為中央農村政策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響應領袖的號召,投身于鄉村建設。在我看來,這體現的是新時代青年們的熱血赤城與責任擔當。
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責任擔當的群體,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富則國富。領袖曾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鼻啻喝绯醮?,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當代青年正生逢最偉大的時代,該勇擔重任,志存高遠,積極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在奮斗中釋放出具有時代價值的青春激情。
一代人有一代的責任和擔當,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翻看歷史,五四運動發端于青年,陳獨秀、魯迅站在時代的潮頭振臂高呼,點起科學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個時代;戰爭年代,千百萬有志青年、英雄兒郎投身革命,在毛澤東、周恩來的帶領下,拋頭顱灑熱血;建國伊始,華羅庚、錢學森等一批青年學者沖破重重阻礙,回歸祖國,為國鑄重器。而我們,身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應積極投身于鄉村建設,學習秦玥飛,學習李忠凱,像280多萬駐村干部一樣,扎根鄉村,奮戰在脫貧一線,讓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犧牲能壯志,浴血堅持創小康。
也許有人認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機會,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但在我看來,“事業靠人,業由人興”,在農村,在基層,有著更廣闊天地,更大的舞臺。如今,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開局,鄉村振興的嘹亮號角已經吹響,正是有理想、有本領、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腳,建功立業的時候。廖俊波為官一方,腳下有泥土,心間有真情,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群眾中去;海歸學子秦玥飛放棄優渥的工資待遇,回到鄉村,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師支教一鄉,為閉塞的鄉村帶來朗朗讀書聲;一批批大學生村官回到基層,為鄉村振興帶來新鮮血液。領袖16歲到鄉村插隊,與鄉親們一起摸爬滾打,他曾說,在他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輩,一是我那陜北的老鄉們”。在沃土上施展才華,在基層一線揮灑汗水,投身鄉村,大有可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時代的青年們,讓我們將責任握在手中,擔當放在心頭,用赤城熱血澆灌出一片美麗鄉村。
5篇現如今,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樂至縣作為四川省的“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笨傄?,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農業、農村、農民現狀。
(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滯后。
全縣農業基礎條件差,田地分散,地塊較小,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多,水利設施老化嚴重,近年來,雖然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項目,但從全縣來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仍不完善,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項目支撐能力不強,缺乏統一規劃,項目打捆使用,農口部門之間沒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為陣,造成有項目無產業,有產業無項目支撐。
(二)農業經營者素質不高。
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我縣農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小農生產方式居多,農戶經營較為分散,直接導致產業規模小,很難進行規?;N植、集約化管理和標準化生產。農村人員結構老化,18-60歲真正意義的勞動力資源嚴重不足,人才斷代現象突出,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已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要;農業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雙雙短缺,部分鄉鎮農技部門有的農技人員往往身兼數職,無法全身心投入農村技術推廣工作,同時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我縣龍頭企業(業主)發展規模較小,示范引領作用不強,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不規范、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社會化組織程度不高、輻射帶動效果不顯著,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未能充分發揮示范作用。目前我縣農產品交易市場平臺建設滯后,交易方式單一落后,市場信息不對稱,農產品產銷難對接,農產品產業鏈的各環節基本是分離的。農產品流通市場、農產品銷售還缺乏全方位的信息引導,缺乏及時、準確、系統、權威的生產、技術、價格和供求信息,其指導生產、引導銷售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基層政府服務能力不強。
鄉鎮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對艱苦,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加上進人渠道窄,影響了干部補充,且優秀人才容易被上級部門挖走,造成鄉鎮干部隊伍結構失衡、人員老化、青黃不接、斷層嚴重。部分鄉鎮中年干部由于學歷和知識層次偏低,對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認識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新知識的能力較弱,習慣于用傳統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在落實示范帶動、農業產業開發中,缺乏創新能力,點子不多,辦法不實用。部分鄉鎮年輕干部,由于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組織動員群眾能力差,面對實際困難時往往顯得辦法不實用,與群眾打交道存在障礙。部分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想,缺乏勇于擔當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貽誤了發展良機,造成了工作被動。
二、建議意見。
(一)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
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干部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建設丘區現代農業強縣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證。一要扎實推進思想政治建設。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農業干部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二要扎實推進紀律作風建設。深入開展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持續開展正風肅紀,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大興敢于擔當、狠抓落實、為民服務、調查研究、清正廉潔之風,在全縣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牢固樹立農業系統干部良好形象。三要扎實推進業務能力建設。堅持在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等業務知識學習的同時,引導農業干部職工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法治、信息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不斷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加快建立教育培訓、規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培育一批專業化程度深、分工明細、服務水平高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職業農業經理人,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經營主體,推行“保底收益+二次分紅”“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專業農戶”等模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運作市場化,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使農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堅持示范引領、創新推動,創建一批省市級示范社、示范農場。
(三)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一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綜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設施覆蓋行政村比率、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水質達標率,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能力建設。二要推廣和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加強對生物質節能爐具、秸稈固化綜合利用、沼氣、太陽能節能房等新能源、新技術的推廣利用,積極引導農村能源結構的轉變。三要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和村社通水泥路項目,完善“田網、路網、渠網”等配套設施,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格局。四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實保障農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
充分利用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項目資金整合,注重產業發展的科學合理規劃和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實現產業化基地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安全的原料,實現種植業產業鏈更加緊密有效。積極爭取各級政府、部門對我縣畜牧業綠色發展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合理利用政策、打捆項目資金、科學安排落實,最大化發揮政策和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市場資本,助推全縣畜牧業發展壯大。加快推動生物有機肥廠項目建設,建立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各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農業廢棄物無害化綜合利用,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根本,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是關鍵?,F階段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仍面臨政治素養不過硬、思想認識不到位、隊伍結構不合理、后備力量不充足等挑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切實把政治領導放在黨對農村工作領導最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加強黨的建設、組織開展學習培訓、改善農村基層干部的隊伍結構、注重人才培育等方法,提升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水平,落實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引領鄉村的全面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提升。
一、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進入新時代,國家更加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人才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鄉村振興,沒有人才帶頭不行。需要挖掘人才、培育人才、鍛煉人才,讓人才引領和推動鄉村的振興。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其他關于農村發展的論述中也多次強調,要造就懂農業、愛農村和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一要求對鄉村振興人才也同樣適用,人才支撐是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關鍵要素?;鶎痈刹恐挥卸r業,才能在農村基層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農村發展才有保障,這也是“三農”隊伍的必備素養?!叭r”隊伍作為農村基層業務的實際開展者,必須了解農村農業狀況、領悟和熟悉國家政策、熟悉農業有關業務、掌握一定的農業技術、熟悉農業農村市場規律,這是農村基層干部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基本要求。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國家的基礎性產業和關鍵性產業,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重要產業,事關國家安全穩定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叭r”隊伍必須結合當地農業特色、農村現狀、農民基礎,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對當地的發展建設作出合理且科學的規劃設計并大力推動,充分整合各項有利資源,努力實現建設目標。愛農村,體現的是使命擔當,是“三農”隊伍的首要特征,也是順利做好農村各項工作的必備的思想依據。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各類人才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必然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叭r”隊伍要做產業興旺的推動者、生態宜居的愛護者、鄉風文明的引領者、治理有效的貢獻者、生活富裕的促進者。要立足于農村實際狀況,深刻領會政策,堅定發展農村信念,堅持從地方特點出發,克服自然條件的不足,不畏艱難帶領群眾走致富道路;愛農民,即為農民謀幸福,是“三農”隊伍的基本要求。此外,農村干部還要要深入群眾之中,聽群眾的“心里話”、撥群眾的“心頭霧”、做群眾的“奔康事”。與農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為質量興農、綠色富農、品牌強農建設建言獻策,促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見效,造福廣大農民群眾。要與農民群眾交朋友,把農民群眾視為親人朋友,作農民群眾農務耕作的勤務員、農業產品的推銷員、品牌建設的培育員、鄉村振興的引領員、脫貧攻堅的工作員、農民困惑的化解員。推動鄉村振興,關鍵在農村基層隊伍,關鍵在農村基層組織引領。
二、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政治素養不過硬影響了基層組織的領導力政治素養是每一個基層干部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一定要把政治領導放在黨對農村工作領導最首要的位置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落實,在各方面、各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但在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村組織上,政治素養不夠硬的問題依舊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別在一些農村基層尤為突出。這些突出問題,集中表現為一些農村基層干部政治意識淡漠、理想信念不堅定、不守黨紀國法、為政不廉、為政不為等問題市場表現在實際的工作中。個別農村基層干部無視自身責任,罔顧黨紀國法,肆意侵吞國家資源、集體利益和群眾財產,對農村的宗族力量沒有很好地引導,甚至加以放任,使得宗族力量成了鄉村的一種勢力,控制著一個村的資源,影響了農村農業的和諧有序發展。更有甚者,部分農村基層干部不僅縱容黑惡勢力,有的則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或本身就是黑惡勢力的代表,與黑惡勢力為伍,截取大量非法利益,將農村基層作為黨紀國法的真空地帶。在工作表現方面,有的農村基層干部不敢擔當、不會擔當、不愿作為,懷著無為而治的理念,浪費和錯失了發展的大好時機;有的基層干部則是置法律法規于腦后,利用職權亂作為,將權利作為替少部分人截取利益的工具;有的則是缺乏引領能力,面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缺乏進取動力和開拓創新意識,工作推進緩慢;有的基層干部群眾意識和法治觀念淡薄,不按規章制度辦事,主觀的理解和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敷衍了事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饷芎图m紛不是運用法律和政策去調解,而是以勢壓人,以權欺人,失去群眾的信任,導致工作推進愈發艱難。上述種種問題的存在,造成一些農村基層干部政治不夠過硬,難以有效貫徹落實黨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政治領導。
(二)思想認識不到位影響了基層組織的引領力鄉村振興需要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創新能力頑強、敢擔當、勇進取、協作好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引領群眾共同推進。但一些農村基層干部沒有把鄉村振興戰略與“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重大戰略聯系起來,沒有認識到鄉村振興是實現“中國夢”重要的一環。當然也有一些基層干部缺乏主動學習精神,對國家政策了解不多、參悟不透,政策水平不高,使得依法依規開展說服教育不到位,而且影響凝聚民心作用,進而失去群眾信任與擁護;面對村莊現狀、資源狀況、產業特色、發展優勢和短板沒有很好地去了解把握,全憑個人主觀臆斷和猜想;服務群眾意識薄弱,對群眾的訴求無動于衷,對群眾子女教育就業、醫療社保等問題關心幫助不夠;對與群眾利益的有關的事項不能實行有效和合理的監督,村務財務公開流于形式,沒有維護好群眾的正當權益;個別視野狹窄、盲目自大、保守自負,工作方法守舊單一,對引領推進鄉村振興沒有新方法新思路,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不強,習慣于沿用老經驗、老辦法、想當然的解決新問題;在面對鄉村振興中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多樣化的需求把握不準,引領文明鄉風建設、特色鄉土文化建設的成效不顯著,使得群眾心無所寄、沒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隊伍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品質優秀、結構合理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當前在農村基層干部中出現了一些結構不合理、品質參差不齊的現象。在干部年齡結構上,目前二、三產業高度聚集于城市和城市集群化發展的背景下,大批中青年農民長期在外經商務工,農村普遍缺乏新生力量,大批青壯年移民導致農村基層組織普遍存在黨員老化、干部年齡偏大的現象正在逐步加劇。后備力量青黃不接,參差不齊人,基層農村組織亟須有效補充年富力強又敢于擔當的干部;在學歷結構上,經過多次的村級組織換屆選舉,農村基層干部文化結構逐步得到了優化,總體水平有所提升,但總體結構還不夠理想。據報道,截至2017年底,我國有54.4萬名村黨組織書記,但大專及以上學歷僅占17.4%;抽樣數據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農村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僅有13.9%。顯然,村黨組織書記這一特定群體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的比例與全國人口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的平均水平相比也高不了多少,人才水平的結構和層次明顯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更不符合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在干部類型結構上,鄉村人才持續流失的情況也有日趨嚴重化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的大量遷徙,導致鄉村出現人才“荒蕪化”的現象,既懂農業、懂經營、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這嚴重削弱了基層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
(四)后備力量不充足影響了組織帶頭人的選拔根據人口統計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城鎮常住人口為813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了2049萬人,城鎮人口占比為58.52%。城鎮常住人口的提高,顯然是鄉村人口流入所致,這導致了鄉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有效勞動力缺失。據統計,目前中國農村各類實用人才只有1690多萬人,僅占農村勞動力的3.3%,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村人才總量不足,農村人才總量和結構與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也導致了農村基層組織普遍呈現黨員老化、干部年齡偏大的現象,后備力量青黃不接,參差不齊,選人難和選優秀的人才更難現象的產生。目前農村人才的不足難以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服務、支撐與引領帶動作用。
三、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提升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黨的建設,提升基層組織的領導力實現鄉村振興,農村基層組織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力也是關鍵之一。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地提升基層組織的活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基層組織領導力的核心作用,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力,必須從多方面入手齊頭并進。一是強化對基層干部的理論教育學習,深刻且積極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維護黨的先進性,保持黨的純潔性;二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認真開展黨內組織生活。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下的各項組織生活制度,提高黨員黨性和積極性。三是強化黨組織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偉大事業融合起來,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進一步明確農村“兩委”職責,規范村級重大事務決策和管理程序,農村“兩委”共同組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把村級黨組織建設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強戰斗組織。
(二)組織學習培訓,提升干部隊伍的執行力農村基層干部素質關系到黨在農村執政基礎,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開展農村基層干部培訓,把其納入干部素質提升工程,為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夯實基礎,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引領鄉村的全面振興。培訓中,一要完善培訓內容,針對地方特點設計培訓課程。根據地方實際,積極開展理想信念、群眾觀念、群眾工作方法和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學習教育,增強政治覺悟,筑牢農村基層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堅持分級分類培訓與鄉村振興工作實際相結合,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專題培訓,為基層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添磚加瓦。二要改進培訓方法,針對學員特點設計培訓方式。培訓中要注重能力的提高,積極探索干部培訓的新方法,使農村基層干部的能力在學習中提高,素質在學習中增強,觀念在學習中更新,技能在學習中掌握。通過形式方法多樣的學習培訓,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干部在鄉村振興中引領和處理事務的能力與水平。三要加強實踐體驗鍛煉,開拓學員視野。學習培訓中注重先進典型的借鑒和引領作用,通過安排農村基層干部到先進示范村參觀學習、培訓交流、幫扶掛職,讓他們在交流學習中借鑒成功的先進經驗開拓視野,找到本村的優勢、特色和與先進典型的差距,切實提升其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能力。
(三)改善隊伍結構,提升基層組織的戰斗力科學、合理、完整的干部隊伍,是農村工作能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更是黨的方針政策在農村得以落實和推動的客觀需求。改善隊伍結構,一要持續優化干部年齡結構。破除唯年齡、唯資歷傾向,鼓勵不拘一格,大力選拔優秀年輕人才。對表現突出、業績優秀的年輕干部,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勇于打破條條框框,敢于善于提拔任用。把年輕干部選出來,培養出來,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在設定干部隊伍各年齡段組成比例時,要合理且科學地安排使用各年齡段的優秀干部,不僅注重干部“年輕化”,而且體現干部隊伍“老中青”模式的合理搭配,發揮各年齡段干部的最佳效能,保證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二要持續優化干部學歷結構。開展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學歷提升,有助于他們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貢獻者、科技興農的帶頭人、先進文化的領航員,從而有效促進鄉村振興工作。學歷提升,提高他們綜合素質。通過正規化學習,讓他們學習農村實用科學技術,增強用科學發展觀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統領和指導農村工作的本領。學歷提升,促使他們進一步增強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清形勢,查清問題,明確方向,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同時,不斷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大局意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三要持續優化干部類型結構。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優化農村基層干部的人才類型結構,堅持依事擇人,多渠道、多領域選拔使用不同類別干部。進一步拓寬選人視野,突破地域、行業、身份等界限,堅持內選與外引結合,積極探索不同地域、行業、身份優秀人員的交流任職模式,吸引社會優秀人才加入農村基層組織,推動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四)注重人才培育,充實后備人才庫的儲備人才作為順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因素之一,必須注重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養,必須探索和建立對農村干部的長期培養機制,充實鄉村振興人才儲備,為鄉村振興的更好實施做好充足準備。做好人才的長期培養機制,要持續完善、優化和充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后備人才庫,對人才實行動態管理和跟蹤培養,加大從后備人才中選拔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帶頭人的力度。做好人才培養,一是要堅持科學選拔,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吸收各路優秀人才。對內要拓寬人才準入門檻、廣納賢士、轉變觀念、革除舊弊,要善于把政治思想素質強,事業心強,具有責任感和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有一定群眾基礎的人員吸收到后備干部隊伍。對外可以從農村致富能人、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和大中專畢業生中積極選拔和培養農村基層組織后備干部,從而打破地域、區位的限制,做到不拘一格選人才。二是要強化培養鍛煉人才機制,通過人才機制的優化,積極有效的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后備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通過提升學歷、崗位培訓、強化鍛煉等方式,不斷提升后備干部的學歷,提高后備干部農業經濟、鄉村治理、黨紀國法、政策措施、鄉村振興、廉政建設等方面知識的認識,幫助其早日適應農村工作環境,為今后工作打好夯實的基礎。三是要做好科學合理考核,建立健全干部激勵機制。不僅要切實加強日常監管、動態管理,常態化做好后備干部儲、備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跟蹤培養工作,還要實行動態化管理,堅持優勝劣汰,保持人才合理高效的流動,始終保持后備干部隊伍數量充足、素質較好、結構合理,對優秀的后備干部按程序及時充實到農村基層組織班子隊伍中,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生機與活力,為后備干部的成長搭建好舞臺,做到真正讓后備干部有盼頭、有望頭、有勁頭。
參考文獻。
[2]張藝博.農村基層黨建模式創新的實踐與思考——基于四川省廣元市基層聯合黨支部建設的調查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8(3):61-65.
作者:林月丹單位: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逐漸從靜止的狀態向開放流動轉變,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扎根于城市,鄉村空心化的趨勢愈發嚴重。逐漸空心化的鄉村,振興無從談起,人才的流失和緊缺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最大難題。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6月在山東考察時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山東省作為教育大省和人才大省,人才流失成為阻礙山東全面發展的絆腳石,為了更好的留住人才,各地市紛紛出臺各種吸引人才回流的措施。山東省j市2018起開始實施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廣泛吸納本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本文將以鄉村振興助理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鄉村治理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在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困境。
鄉村在我國社會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兩個一百年目標中的過程中,任務最繁重的環節在農村”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戰略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是鄉村的人才振興。鄉村的人才振興要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人才作為鄉村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全面振興來說意義重大。鄉村的產業發展靠人才,鄉村的文明建設靠人才,大到國家的繁榮發展,小到鄉村全面振興無不需要人才的引進。當前,農村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農村的空心化和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具有生機與活力,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主體作用的青壯年流向城市。各地為了將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紛紛出臺各種引進人才的政策措施,實現人才的外引與內造相結合,為鄉村產業的振興、文化的振興、生態的振興和組織的振興積聚力量。
1.2鄉賢理論。
“鄉賢”一詞最初是指鄉村社會中有作為的官員,或者具有一定影響力,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去世后獲得的榮譽稱號。隨著時代的發展,鄉賢文化的內涵不斷向外延伸。如今人們將具備德行、才華和愿意為故鄉及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稱之為“新鄉賢”。鄉賢曾在基層治理中發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古代有“皇權不下縣”的政治傳統,縣級以下社會治理主要依賴于以鄉賢為代表的地方精英進行管理。黃宗智將這種治理方法概括為“簡約治理”,這種結合了村莊社區和地方精英的治理模式不僅沒有破壞傳統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反而對鄉村的治理秩序起到了正向的作用。在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沉的大背景下,由于國家對村級治理的要求提高,村干部失去了鄉村治理的主動性,進而出現了治理內卷化的問題。我們應該認識到鄉村秩序的動力來源是生活在鄉村中的本土人才。眾多學者的研究也表明,“嵌入型人才”雖然對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如若只是不斷的吸納外來人才,忽視對本土人才或新鄉賢的培養和發掘,就會陷入人才流失的窘境。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2.1鄉村振興助理員機制的內涵和優勢。
為補齊鄉村振興人才缺乏的短板,進一步選優配強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積極引導廣大青年人才投身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中,不斷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山東省j市探索打通本土青年人才回引的新渠道。自2018年起,j市充分發揮山東作為一個教育大省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面向社會廣納具有鄉土情懷,熱愛鄉村工作的社會人才,實施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鄉村振興助力員簡單來說就是基層培養的一批有膽識能干事的“儲備村官”。j市各區縣招聘鄉村振興助理的政策文件尤其突出本土屬性,選聘條件的“硬杠杠”是“具有與報考崗位一致的鄉鎮戶籍”,旨在將發掘“本土型人才”與引進“嵌入型人才”融會貫通。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指出“鄉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是由一個天然的“信任”網絡編織而成,在這樣一個“知根知底”的環境中,陌生人是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成員之間的信任,以大學生村官和駐村書記為代表的“嵌入型人才”由于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且因為自身的關系網絡和語言等問題很難融入其中。陳毅在上海金山區關于大學生村官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中發現,“有近兩成的大學生村官在入職后短期內無法實現與村民的正常交流”。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因其方言的種類繁雜,導致大學生村官在開展工作的第一個環節便遭遇了挫折。而鄉村振興助力員憑借著“熟人”的身份,用最短的時間和適應期開展工作。j市l區對鄉村振興助理員的考核也表明“擁有本鎮/村戶籍的人對村情民情了解得更多、更深入、鄉土情結也更濃厚。實踐表明,選聘出來的本村戶籍人員有著更強的責任感與歸屬感,融入村級工作的狀態更加高效良好?!?/p>
2.2鄉村振興助理員的人才“引用留”機制。
鄉村振興必須要突破人才短缺的制約瓶頸,中國的人才群體非常龐大,關鍵之處在于如何將人才從城市吸引至農村,農村的人才振興關鍵是要“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讓人才在鄉村有事可干、有情可托、有利可得,j市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創新人才的管理方式,為更好的留住人才打下基礎。
2.2.1引才:突出“本土”屬性。
j市各縣區在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情況的基礎上,設置符合本地的選聘條件,旨在選聘一批高素質人才。在各縣區選聘條件上的共性便是突出本土優勢,吸納戶籍在本地的優秀人才,這是j市實行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最大的亮點和獨特之處。與此同時,也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村“兩委”干部參加選聘,進而實現內外人才的銜接。
2.2.2用才:鎮(街)干部儲備人才。
鎮(街道)對鄉村振興助理員進行定期考核,構建良性的育才機制。鼓勵助理員進“兩委”,并對助理員參與學歷進修和公務員招考不設關卡,助理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區委(縣委)固定出部分事業單位名額用于招錄服務期滿且表現優秀的助理員,旨在打通助理員個人成長的渠道,解決因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助理員將自己視為鄉村的“過客”導致服務鄉村的熱情不高的后患之憂。對表現不合格的助理員,選聘單位可與助理員解除勞動合同。
3.1規范基層黨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神經末梢”,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不斷延伸,國家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規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皩崿F鄉村振興,做好農村工作,必須要充分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而廣大農村黨支部面臨著黨員結構老齡化嚴重和組織缺乏活力的問題。鄉村振興助理員擔任服務村級黨組織的書記助理,助理員的到來給基層黨組織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他們協助村級黨組織書記規范黨建工作,定期開展三會一課等黨員活動,配合各鎮(街)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工作,讓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在疫情防控期間,助理員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j市新引進的許多助理員還未到上崗時間,便積極投身于基層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自費印制宣傳單及橫幅,日夜堅守在村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2推動惠農政策落地開花。
鄉村振興助理員的工作場所是在鄉村,助理員具有雙重身份,他們即是鎮(街)政府選拔的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主體之一,同時又是任職鄉村的服務者和管理者,承擔著溝通政府部門與村民的橋梁作用。他們定期前往鎮街政府學習最近的惠農政策,并協助鄉鎮政府實施政策。例如,為了建設美麗新農村,國家在農村開展“改廁工程”,改廁的出發點和目的非常明確,但由于村民已經習慣使用旱廁,所以在政策實施的初期阻力很大,助理員利用自己的“熟人”身份,到對改廁反應比較強烈的村民家中,做溝通工作,助理員利用鄉村天然的“信任網絡”使得農村改廁率達到了90%以上。
3.3帶領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鄉村振興助理員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積聚的能力為家鄉的脫貧致富貢獻力量。j市l區的一名助理員,曾在大城市做銷售工作,受父母的影響放棄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來到自己所在的家鄉做一名鄉村振興助理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幫助村民打通銷售彌胡桃和紅棗的銷路,讓村民不再有后顧之憂。像這樣的助理員在j市不在少數,又如s鎮一直有種植金銀花的傳統,為了更好的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助理員主動提出建議,幫助村民拍攝金銀花采摘節的宣傳片,也有熱愛觀看短視頻直播的助理員自己做起網絡直播,幫助村民銷售金銀花。除此之外,在鄉村振興助理員的帶領下,村民更愿意配合扶貧小組的工作,早日實現脫真貧、真脫貧,打通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
3.4加強鄉村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源泉活水,鄉村振興若沒有文化作支撐,那么就會變成一個規劃整齊,毫無生氣的軀殼。原有的鄉土文化需要有人去復興,更需要有人去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文化。j市l區的鄉村振興助理員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秉持著“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的原則,打造“五點半課堂”,為更多的兒童打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復興農村教育,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除此之外,諸多鄉鎮為增進鄰里感情,舉辦“廣場舞原創大賽”,評選文明家庭與文明個人,充分調動村民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弘揚文明新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鄉村振興助理員面臨的困境及不足。
4.1人才截留問題。
“權小責大,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柏熑沃赜谔┥?,權力輕于鴻毛”是基層干部工作的真實寫照。國家制定的“三農”惠農政策都需要借助鎮(街)政府來實施,但是由于鎮政府的編制是有限的,開展工作經常會出現人手不足的尷尬情況。肖唐鏢指出“表面上看起來鄉鎮人滿為患,但實際上各種各樣的中心工作一波接一波,自上而下有很多的檢查評比需要考核,需要更多的人手”。所以部分縣區出現將本應駐村的鄉村振興助理員截留在鎮政府。他們通常會被分配到黨政辦,抑或者組宣辦這些比較繁忙的部分,整日與文字材料打交道,失去了接觸村民的機會,以至于當助理員臨時下村開展工作時處于很尷尬的境地。缺少了深入了解群眾,大展身手的平臺,那么助理員也就失去了其設置的合理性。
4.2自治與他治的矛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農村基層民主制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村民通過村民大會定期選舉出有影響力值得群眾信任的,作為本村的領軍人物。鄉村振興助理員作為鎮(街)政府派出的協助村“兩委”進行鄉村振興建設的主力軍,但是進駐村莊的助理員沒有實權,因而與村兩委成員關于如何治理鄉村的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時,只能等兩委成員發生思想轉變時再實施。抑或者村干部認為年輕人想法多,富有朝氣,便完全撒手讓助理員來管理村莊。在治理村莊,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上,村兩委成員與助理員的作用同樣重要。村兩委成員因為長期生活在群眾之間,對村情村況非常熟悉,應該充分發揮其在這方面的作用。年輕的助理員在外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視野開闊,但是其對“三農”問題和村莊的實際情況仍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和經驗,因而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要處理好村委會成員與助理員的關系。
5結束語。
[2]程毅.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及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設計——以上海市金山區為個案[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04):56-61+65.
[3]楊雪冬.壓力型體制:一個概念的簡明史[j].社會科學,2012,(11):4-12.
[9]吳小青,黎春嫻.“三社聯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3(04):16-21.
[14]張宇.治理視角下新社會階層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17]楊林偉,曾紹倫,王強,等.鄉村振興的內涵界定、政策體系與實施路徑[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4):71-80.
[提要]發展鄉村全域旅游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本文選擇浙江省松陽縣為案例研究,從全域視角出發,總結分析鄉村旅游發展面臨著規模偏小、層次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等問題。并提出加強政府主導規劃、突出特色主題、打造智慧平臺、完善交通系統等四個方面策略,以便統籌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增加農民創收,助推松陽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全域旅游;農民創收。
本文為2018年12月5日麗水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8年麗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打造全域旅游,推進“三旅”融合——以松陽縣為例”(項目編號:lc201823)。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2月4日
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順應廣大農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發展旅游業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重要方法。全域旅游是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促進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帶動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新理念和模式。發展全域旅游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有效載體,帶動農村三產融合,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一種新型模式和路徑。
松陽縣是麗水市建制最早的縣,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當前松陽已在全力發展全域旅游,根據“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目標要求,舉全縣之力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全域視角探索松陽鄉村旅游業發展一方面可推動當地產業融合升級,增加農民創收,另一方面也希望為其他地區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參考,同時為麗水建設大花園,把握創建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機遇,實現“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提供助力。
(一)松陽鄉村旅游發展取得的成效。近年來,松陽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立足超優生態優勢和古村人文特色,大力發展高品質生態農業、旅游業和創意文化產業,以做強百億茶業、復活百座古村、建設百里綠道、辦好百場節會、打造百個藝術家工作室的“五個百”工程,努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鄉村振興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2,039元增加到2018年的17,546元,年均增長9.9%,其中2018年增幅居全省第三位。鄉村旅游業發展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松陽依托傳統村落特色優勢打造高端精品民宿,目前全縣共建成民宿(農家樂)500余家,2018年接待游客252.3萬人次,經營收入1.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26%,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迎來春天。
(二)松陽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松陽的鄉村旅游業發展依然尚未成熟,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1、從頂層設計看,缺乏鄉村旅游統一規劃,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占大多數,投入少、規模小、分布散、品牌效應差,整體呈現出“小、亂、散”的發展局面。
2、從產品內容看,旅游產品單一,形式簡單,同質化競爭嚴重,民宿發展仍停留在農家樂水平上,未能充分發揮鄉村超優生態和地域文化底蘊優勢,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優勢。
3、從產業配套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依然有待強化和提升,接待能力低。農村交通條件差,民宿客房數量少且檔次不高,衛生設施簡陋,極大影響了游客體驗感。休閑娛樂服務項目缺乏,內容較為單一,趣味性不高,沒有形成完善的養、吃、住、行、游、購、娛產業鏈。
4、從人才支撐看,松陽鄉村地處偏遠,經濟落后,對旅游創意設計、規劃管理、宣傳營銷等各方面專業人才吸引力較弱,同時鄉村人口流失嚴重,當地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和鍛煉,服務和管理專業水準都有待提升。
(三)小結。松陽鄉村旅游在村景數量、地域分布和農民創收上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層次較低、特色不明、效益不高的問題,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瓶頸制約。在此背景下,發展全域旅游將會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出路,把鄉村列入全域旅游的范疇,從全域的視角統籌鄉村以及城鄉發展,最終實現助推鄉村振興的目的。
(一)政府主導,構建鄉村全域旅游規劃體系。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全域旅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著力構建鄉村全域空間規劃體系,實施差異化的鄉村旅游規劃導向,完善全域旅游的規劃和實施機制,推廣基于新技術的鄉村規劃管理模式。
1、政府部門應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根據各個村莊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準確定位鄉村的發展方向和旅游主題,科學制定鄉村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既不盲目開發又不浪費資源,合理布局旅游要素,做到“處處皆是景”,實現景點全域化。
2、加大力度增加財政投入,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向鄉村旅游發展傾斜的配套優惠政策,比如加大對農民自主創業建設經營民宿、種植農產品等的財政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全域建設鄉村公共廁所、公共停車場等旅游配套設施,實現資源全域化。
3、強化政府在鄉村旅游品牌營銷、宣傳推廣等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主導作用,為鄉村旅游從業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指導制定科學、先進、有效的營銷策略,提高“千年古縣,田園松陽”的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管理機制,加強管理和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提高服務水準,為鄉村全域旅游保證人才輸入,實現人才全域化。
(二)因地制宜,完善特色主題旅游產品體系。因地制宜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原則。松陽田園風光資源豐富、民俗傳統保存完整、生態環境優良,要著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民俗體驗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和綠色健康旅游等。作為名副其實的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國”縣域樣板、“最后的江南秘境”,松陽超優生態環境和獨領風騷的農耕文明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其境域內各個鄉村因其地理位置、生態資源、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特色不一,大體分為景村共生型、景區依托型、資源活化型、潛力挖掘型四種類型村莊,要分類施策,科學整合,形成特色主題系列產品。景村共生型村莊資源豐富且周邊有景區,鄉村旅游相對成熟,但同質化競爭嚴重,景觀條件下降,這類村莊要突出產品特色,避免同質,提高娛樂休閑體驗,著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區。景區依托型村莊自身無明顯特色資源但周邊有景區,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但對景區依賴性強,這類村莊要加強與景區的溝通聯系,完善交通設施,實現“村景貫通”,努力發展新業態。資源活化型村莊自身特色明顯但周邊無景區,這類村莊要堅持保護自身特色,根據實際情況適度、有規劃地開發,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跟上。潛力挖掘型村莊自身缺乏特色資源且周邊無景區,這類村莊可以從文化產品培育角度入手,深度挖掘文化資源內涵,打造文創產品特色品牌,促進文旅融合。(三)協同推進,打造全域旅游智慧平臺體系。松陽智慧旅游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政府高度重視旅游信息化建設,將智慧旅游作為全縣重點推進的旅游工作列入“十三五”規劃。一要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充實全縣門戶網站上的旅游專題網站,結合兩微一博公眾號平臺,完善全方位宣傳體系。二要加強旅游大數據平臺建設,通過后臺實時監控統計客流量、游客咨詢、酒店民宿入住率及旅游收入等數據,整合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資源并科學調整分配。三要構建全域旅游智慧平臺,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為端口,向游客開放景區介紹及門票購買、周邊餐飲及預定、實時交通、醫療配套等旅游管理服務,構建集個性定制和金融支付于一體的全域化、綜合性旅游交易服務平臺。四要探索鄉村旅游線上營銷模式,構建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全域民宿線上預定及管理平臺、農產品銷售平臺等,為游客提供旅游oto服務。
(四)內外連接,完善全域交通網絡系統。交通網絡是全域旅游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發達的全域交通網絡將為全域旅游打通發展的血脈。近年來雖然金麗溫鐵路、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衢麗鐵路都進一步完善了松陽交通網絡系統,但復雜的山區地形仍制約著鄉村旅游點的交通條件。一要構建四通八達的對外交通網絡,爭取早日開通高鐵、機場等大型交通系統,全面完善大路網格局。二要完善農村公路網建設,加強鄉村與城市、鄉村與鄉村之間的道路交通銜接,設立交通樞紐,建起全域旅游的“微循環”。三要依托當地生態資源,完善旅游交通專線、自駕風景道、慢行休閑綠道等綜合旅游交通體系,形成覆蓋全域的“慢行交通體系”。松陽大木山騎行茶園是中國首個騎行茶園景區,目前已建有休閑健身騎行環線8.3公里,專業越野賽道7公里,有效串聯中國綠茶第一鎮——新興鎮和卯山國家森林公園、松陰溪景觀帶等旅游資源??山梃b大木山騎行綠道成功案例,結合自然資源條件,打造“松陽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走廊”——特色綠道觀光系統。
主要參考文獻:
[1]項曉艷.全域旅游驅動鄉村振興:內在機理與實踐路徑[j].江南論壇,2019(11).
[2]李漢勤.松陽:以“五個百”工程助推鄉村振興[j].政策瞭望,2019(2).
[3]莫艷愷.麗水市鄉村旅游轉型提升發展研究[j].開發研究,2011(2).
[4]楊冬琳.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發展研究[a].共享與品質——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c].2018.
[5]何躍武.東部落后地區智慧旅游發展研究——以浙江麗水為例[j].延邊黨校學報,2018.34(2).
前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創新性舉措,也是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新的戰略部署。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黨中央關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號召,推動農村統計調查工作更好地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按照上級統計部門統一安排部署,筆者通過對樟樹市張家山街道徐家堎村和中洲鄉西塘村兩個行政村和20份個人調查問卷的調查,嘗試淺析基層在實行“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
徐家堎村委位于樟樹市張家山街道,距離市區有13公里,下轄4個自然村,戶籍戶數502戶,常住戶數485戶,常住人口2295人,耕地面積2827畝,主要以種植水稻和蔬菜為主。由于地處市郊,當地的農戶大都在家務農,閑暇之時去城里做零工,生活倒也安逸。最近幾年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大有改進,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鄉風民俗純樸,尊師重教,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全村上下大力推行村民自主自治,發展村級經濟,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34元。近年來,在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脫貧成果顯著:2015年底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75人,2019年年底只有1戶貧困戶,貧困人口1人。
西塘村委位于樟樹市中洲鄉,距離市區有55公里,下轄12個自然村,戶籍戶數478戶,戶籍人口2016人。全村耕地面積4420畝,山林地面積5800畝,2016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850元,是十三五規劃的省級貧困村。經過全村干部群眾齊心協力開展脫貧攻堅戰,2019年實現了整村脫貧的可喜成績。
通過召開座談會和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我們收集了20份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提交的問卷。大家一致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感觸最深的就是生活富裕了,交通便利了,村里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而且變寬了,醫療保障更全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攀比之風也漸長,特別是結婚彩禮這塊。徐家堎村的彩禮已高達20多萬,除了彩禮有的女方還要求男方在市里買房,有的還要買個10多萬的車,結婚費用高達七八十萬。再有一個請客送禮也是農戶生活中較大的開支。大家普遍反映影響鄉村振興的因素有資金、人才和技術,希望能有機會參加農業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培訓。
首先,農村勞動力流失,空心化趨勢嚴重。目前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形成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極不合理分布。這種人口的單向不可逆流動,不僅使得一些生態條件脆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出現了大面積的鄉村凋敝景況;更使得山區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缺少了必要勞動力的支撐。像中洲鄉的西塘村,全村戶籍人口478戶2016人,其中整戶外出1250人,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謀生,加之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生態環境脆弱,工農業發展基礎薄弱,使得人口流失無法逆轉,造成該村目前勞動力嚴重匱乏,呈現嚴重的老齡化和空心化。
其次,脆弱的生態條件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中洲西塘村由于山區村嚴酷的自然生態條件影響了人們的生存環境,更加劇了該村的人口流失,使得這里大片土地嚴重撂荒,土壤更加貧瘠,形成了惡性循環。
最后,農民思想觀念滯后、文化素質較低,鄉村振興的實施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撐??陀^講,大部分農民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農業的生產和經營上,這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形式變化的需要,也制約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部分農戶甚至缺乏改善生活質量的內生動力,具有普遍“圖安穩”的思想觀念。
一是要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發展,以“一村一品”帶動鄉村形成產業發展的循環系統。像徐家堎村距市區較近,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民發展蔬菜種植和稻田養蝦產業,現已建好1000畝蔬菜大棚基地和600畝的稻蝦養殖基地。西塘村已建成130平米的平菇種植大棚12個,千畝枳殼基地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中。深入進行農產品開發,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將特色食品產業化,打造綠色農產品產業基地。
二是實現鄉村人的振興。推動鄉村人的振興,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既要鼓勵下鄉發展、回鄉創業,也要帶動職業轉換,大力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職業培訓。要讓青年在鄉村找到實現人生出彩的機會和舞臺,重點是實現鄉村要素與城市要素的結合,將城市需求與鄉村的供給、鄉村的需求與城市的供給,通過青年人返鄉創業、城市居民下鄉創業、農村居民留鄉創業結合起來,實現全要素綜合配給。
三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一要在產業振興與人的振興帶動下,賦予傳統鄉村文化新的內涵,發展新鄉村文化;二開展農村度假休閑游,通過對環境、設施等的改善吸引游客,發展自然休閑娛樂、農家樂等;三要挖掘鄉土文化人才,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保護鄉土風情、傳統村落等,讓鄉土文明在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中綻放新的活力。
四實現鄉村生態振興。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既要實現鄉村生活生態環境美,又要實現鄉村居住生態環境凈,如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
參考文獻:
[1]莊龍玉,龔春明.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理念與路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8(6).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此為主題對“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這是我們黨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全新戰略部署,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新要求,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意義十分重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村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再加上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農業基礎仍不穩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二元結構依然沒有解決,不少農村存在“空殼”、“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現象,等等。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是城鄉發展思路的戰略性轉變,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站在全局高度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當前,農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其突出。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的發展不可能消滅農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農民都搬到城里去,農民總體上應當就地城鎮化。我們的目標應是,雖有城鄉之別,而少城鄉之差。必須通過城鄉融合發展,把更多的公共資源配置到農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市鄉村共生共榮,這才是切合實際地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三產融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原則。在戰略實施上,要堅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為紐帶,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途徑,精心謀劃,穩步推進。在加大政策傾斜的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激活鄉村的資金資產資源,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堅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加快建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把各類人才引向農村,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工作隊伍,培育現代新型農民。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下力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體作用。
作為一個涉農工作者,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就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部署,把各項政策學懂弄透,在做實上下功夫,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實實在在的舉措,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實,為我省鄉村振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集團財務政策也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受到我國相關政策和相關技術的影響,不同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不同行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中的企業集團財務政策更是得到了人們的重點關注,我們需要不斷完善當前的企業文化產業體系,進一步革新企業生產經營制度,優化企業文化經濟政策,不斷推動我國企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當然,企業集團的財務政策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及時找到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政策;問題;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近幾年,我國的企業發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在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滿足我國時代發展的要求,企業的發展不僅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的市場發展方向,還關系到我國企業財務報表的發展,財務報表的自身準確性直接影響我國企業的相關決策,同時還能作為企業某個時間段發展的考核準則。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少企業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成效,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之后,國家的外貿經濟發展效果越來越好,直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企業集團的財務政策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良好的財務政策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企業集團的長遠發展。
1.企業集團應該采取集約化方案,完成產業聚焦任務。
結合我國相關政策不難發現,我國的優惠政策逐漸向產業方面靠攏。企業集團的政策體系設計主要以產業為中心展開,通過采取科學的產業政策推動我國主導產業的聚集,從而推動我國園區的轉型工作落實。進一步推動我國金融機構的發展,研發出新的金融產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加大企業集團發展基金的創建力度,不斷完善其風險制度,大力支持企業集團發展資金中貸款風險的補償力度,進一步優化企業集團相關企業的融資操作方案,采取科學的投資政策推動我國企業項目發展,及時核實企業內部金融服務管理工作,增加金融方面的管理控制力度。企業不同部門的項目費用數據應該如實記錄下來,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成本費用使用記錄標準。特別是針對企業各項人工費用、材料、維修費用等的使用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不同部門應該結合預算需求進行日清月結。
2.應該認真落實好企業集團運行管理工作。
首先,我們應該認真制定良好的企業集團運行管理方案,市場策劃和市場目標得到明確之后,還應該積極了解同行業其他產品的優勢,結合企業集團的發展需求及對企業利潤需求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目標,并按照企業集團的成本管理方式來進一步了解企業集團的產品成本管理,并制定科學合理的銷售標準,創建完善的市場銷售網絡,不斷優化企業集團的費用管理方式,把目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創建科學合理的市場銷售網上平臺,進一步確定好企業集團中的費用標準,盡量把企業集團費用控制愛合理范圍內。此外,還需要借助科學的成本管理方式完善企業集團目標成本規劃,結合目標導向型成本管理方式的需求,企業集團的成本管理需要進一步明確產品目標成本。產品目標成本的計算具體如下所示:產品市場價格-企業集團目標利潤=產品目標成本。只有明確了企業集團目標成本,就能夠進一步確保相關目標的認真落實,如果無法再有效的時間內完成目標成本,就應該接受相應的懲處,進一步實現企業集團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集團的綜合競爭力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并取得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鄉村發揚起來,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家庭美滿幸福安康。鄉村振興像光一樣照亮了我們的生活。
二年前,只要一出門隨處可見的垃圾和亂涂亂畫的墻,讓人看見就很不愉快不想出門。近些年鄉村振興,人們都文明有禮,以前的垃圾坑變成里湖,亂涂亂畫的墻也變成了姜太公釣魚的情景。在這個湖邊還有一個棕色的涼亭夏天遮陽擋雨很好用,涼亭幫還有很多花和小石頭,小孩子們夏天都光著腳在小石頭上玩耍大人們則在涼亭里打麻將玩撲克牌等……自從鄉村振興改設后原本安安靜靜的村莊變得歡聲笑語十分熱鬧,隨處可見的垃圾沒有了變得十分干凈,每個路口都有兩個大垃圾桶每天還有人會定時清理,東邊是小孩子們玩耍的地方是孩童們的專用場地,南邊的廣場則是中老年人的天堂,一到晚上唱歌跳舞打鼓的地方,顯得格外熱鬧。鄉村振興使村莊改頭換面給人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和快樂。幫助了那些孤苦伶仃的人們,讓他們過得開心不再受凍挨餓衣食無憂的過好每一天。微不足道的我們又能做什么?只有不添麻煩別不遵守規矩,不聚集不賭博。好好學習加油努力為村莊甚至為國家作出偉大的貢獻,讓美好的明天更燦爛更輝煌。
鄉村振興帶給人們許多快樂和方便。我們也應用行動向他們表示感謝。還有一些健身器材為幫助我們鍛煉身心。推選村干部是為了激勵那些年輕人的斗志,讓他們有上進心。讓他們一身做則,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建設方式千千萬,鄉村振興占一半。為美好明天加油,讓我們共同努力吧讀書人!
鄉村振興戰略在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成為20__年六大重點工作之一。20__年及下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將進入落地實施,農地流轉、農民增收與消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收儲價格更好反映市場供求,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p>
20__年,是十九大召開后的第一年,黨中央在本年度的一號文件中再次以“三農”為主題,可以說這既是對于之前工作的延續,更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于“三農”工作的指導。
這其中對于鄉村振興的“重點、關鍵、保障、基礎、根本、前提”等六大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產業興旺是重點。對于最為基層的農村而言,如果沒有一個興旺的產業去支撐其發展,就不可能有明顯的進步與提升,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才能夠體現獨特性,才能夠可持續。
生態宜居是關鍵。誠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銀山不顧及綠水青山,這只能是走不可持續發展的老路,有悖于我們當前所倡導的綠色發展的理念。
鄉村文明是保障。沒有一個好的投資或者發展的外部環境,那么就沒有一個穩定的基礎,發展的前提是穩定,大環境的穩定就是最強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礎。實現鄉村文明一方面是要依靠我們正確的引導,積極的宣傳,從思想觀念上轉變原先落后的、不文明的行為,另一方面就是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徑,從客觀上監督管理不文明等行為,從基礎上提供保障。
總而言之,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總要求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個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政府對城鄉關系進行歷史性的重新定位,實際上是一個戰略轉型,即城鄉一體,農村優先,最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種轉型說明,農村農業工作是中國全局性、戰略性、決勝性的工作。
我們所有發展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與否是檢驗我們改革發展的重要指標,只有實現了全面的生活富裕,才是從本質上實現了擺脫貧困的前提,從根本上實現了鄉村振興。這幾個方面,環環相扣,相互聯系,既是對先前“三農”工作的總結,也是對接下來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性的指導,只有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去推進,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落實,終將實現我們的鄉村振興。
書記提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懊利愔袊背蔀槿h、全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美麗鄉村振興更應該成為我們這群出生于鄉村、生活于鄉村、奮斗于鄉村的基層干部的共同追求。
一、生態優先,綠色規劃,確??沙掷m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美麗鄉村振興要堅持生態優先,將生態文明貫穿于全過程,首先就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科學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全局。要以尊重鄉村自然文化特色為前提,以提升鄉村整體風貌品質為目的,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示農村農業生態特色,圍繞農村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工業、農業和旅游業發展規劃、文化特色產業相銜接,有序推進,要做到開發與保護結合,凸顯可持續發展。
二、保護為重,個性開發,留住美麗鄉愁。
美麗鄉村振興必然要開展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需避免僅靠“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層白灰,一白遮百丑的建設;需避免強行一致、千篇一律、沒有個性的建設;需避免大包大攬、大拆大建、勞民傷財的建設。要堅持保護為重,留要保持特色,改要因地制宜,拆要集約節約,不能披紅掛綠大搞形象工程,也不能把老風貌全盤推到重來,更不能大拆大建浪費群眾的血汗錢,應結合各村實際,突出重點,注重挖掘傳統農耕、人居等文化豐富的生態理念,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建設,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從歷史深處和傳統根部重尋精神資源,留住自然風姿和人文血脈,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標準打造鄉村旅游目的地,留住美麗鄉愁。
三、多措并舉,全面整治,完善基礎建設。
書記說:“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比绾谓o鄉親們造福?歸根結底是要完善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臟亂差現狀,建設便利美麗的和諧家園。要進一步提高縣鄉道路、橋梁質量,構建農村交通良好的骨干網架,提高通達水平;要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村飲水條件;要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要加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使用,防止水體污染,確保群眾健康安全;要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垃圾分類收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廢棄物循環利用;多措并舉,全面整治,全面提升,建設煥然一新的美麗鄉村。
四、創新管理,推動自治,培育先進力量。
振興美麗鄉村,關鍵在人,關鍵在發揮大多數人的力量。當前,我市推行的“黨建引領·活力村莊”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應深入推進。繼續堅持“本灣本土本地”的原則,將“三支先進力量”(政治上先進的農民黨員、經濟上先進的致富能手、治理上先進的鄉賢)引進村莊理事會,重點圍繞“服務黨建、助力發展、村莊整治、調解維權、科技服務、文明創建”等“六進理事會”開展服務群眾工作,構建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指導、理事會搭臺、村民廣泛參與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形成“黨建促自治、黨建帶治理”的良好態勢,實現自己的村莊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村民自己管的目的,為美麗鄉村振興培育堅強有力的治理力量和群眾基礎。
五、發展產業,培植動力,建設富美新農村。
產業興百業興,美麗鄉村振興要把振興經濟擺在突出的位置,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培育鄉村產業、鄉土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農村經濟繁榮。大冶鄉村振興的“大莊模式”,在培育集體產業、帶動鄉村旅游上做好了新文章,值得廣泛學習借鑒。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合理統籌規劃,提檔升級休閑農業,強化農業產品、農事景觀、鄉土文化的創意設計,開發一批兼具農業、旅游、文化屬性的多功能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升級版,建設田園型、生態型、觀光型、特色性美麗宜居村莊,塑造精品旅游名鎮,通過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不斷培育鄉村內生動力,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農村。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在中央會議上、在調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農”問題發表重要講話。此次集體學習前兩個月,總書記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
定戰略、明思路、論辦法,習近平主席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重要講話,為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鄉村振興,是關乎中國廣大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國家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下的一項偉大工程,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下,正逐步成為現實,一步一步的向著目標邁進。
振興鄉村,聚焦三農,需要解決面對的問題很多,這時候就要嚴格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從上抓起,嚴格落實《鄉村振新戰略規劃(20__-20__)年》的行動綱領。實施鄉村振新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健全現代化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最突出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顯著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時代的呼喚,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來說,就是要切實把習近平同志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應認識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在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進程中同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樣的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鄉村振興要想取得突破性進展,遵循國家策略,提高農村的經濟收入是十分關鍵的,要想讓農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強農業的幫扶和現代化農業作業的發展,讓鄉村的土特產有銷路,打開市場。另一方面是可以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經濟收入。在發展的同時,同樣要貫徹國家的政策要求,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可持續發展。
國家重視農民,特設了農民豐收節,由此可以看出,國家重視農民的辛勤勞作,同時也為了農民的豐收帶來了許多好的政策,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同時也要保留綠水青山,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提高農民的收入。在此同時,農村也要大力引進發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資金,大力發展具有代表性的、產業化的特色農產品。同時在互聯網的助推下,開拓網絡市場,將市場擴大化。
要以科學、全面、實用、精準為原則,大力發展鄉村事業,圍繞中央一號文件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的約束性指標、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務,落實好鄉村振興的計劃,未全面實現小康生活努力,為了讓鄉村城鎮共同發展努力。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逐漸從靜止的狀態向開放流動轉變,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扎根于城市,鄉村空心化的趨勢愈發嚴重。逐漸空心化的鄉村,振興無從談起,人才的流失和緊缺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最大難題。***總書記2018年6月在山東考察時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山東省作為教育大省和人才大省,人才流失成為阻礙山東全面發展的絆腳石,為了更好的留住人才,各地市紛紛出臺各種吸引人才回流的措施。山東省j市2018起開始實施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廣泛吸納本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本文將以鄉村振興助理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鄉村治理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在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困境。
鄉村在我國社會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兩個一百年目標中的過程中,任務最繁重的環節在農村”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戰略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是鄉村的人才振興。鄉村的人才振興要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人才作為鄉村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全面振興來說意義重大。鄉村的產業發展靠人才,鄉村的文明建設靠人才,大到國家的繁榮發展,小到鄉村全面振興無不需要人才的引進。當前,農村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農村的空心化和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具有生機與活力,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主體作用的青壯年流向城市。各地為了將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紛紛出臺各種引進人才的政策措施,實現人才的外引與內造相結合,為鄉村產業的振興、文化的振興、生態的振興和組織的振興積聚力量。
1.2鄉賢理論。
“鄉賢”一詞最初是指鄉村社會中有作為的官員,或者具有一定影響力,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去世后獲得的榮譽稱號。隨著時代的發展,鄉賢文化的內涵不斷向外延伸。如今人們將具備德行、才華和愿意為故鄉及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稱之為“新鄉賢”。鄉賢曾在基層治理中發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古代有“皇權不下縣”的政治傳統,縣級以下社會治理主要依賴于以鄉賢為代表的地方精英進行管理。黃宗智將這種治理方法概括為“簡約治理”,這種結合了村莊社區和地方精英的治理模式不僅沒有破壞傳統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反而對鄉村的治理秩序起到了正向的作用。在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沉的大背景下,由于國家對村級治理的要求提高,村干部失去了鄉村治理的主動性,進而出現了治理內卷化的問題。我們應該認識到鄉村秩序的動力來源是生活在鄉村中的本土人才。眾多學者的研究也表明,“嵌入型人才”雖然對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如若只是不斷的吸納外來人才,忽視對本土人才或新鄉賢的培養和發掘,就會陷入人才流失的窘境。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2本土鄉賢:鄉村振興助理員。
2.1鄉村振興助理員機制的內涵和優勢。
為補齊鄉村振興人才缺乏的短板,進一步選優配強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積極引導廣大青年人才投身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中,不斷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山東省j市探索打通本土青年人才回引的新渠道。自2018年起,j市充分發揮山東作為一個教育大省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面向社會廣納具有鄉土情懷,熱愛鄉村工作的社會人才,實施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鄉村振興助力員簡單來說就是基層培養的一批有膽識能干事的“儲備村官”。j市各區縣招聘鄉村振興助理的政策文件尤其突出本土屬性,選聘條件的“硬杠杠”是“具有與報考崗位一致的鄉鎮戶籍”,旨在將發掘“本土型人才”與引進“嵌入型人才”融會貫通。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指出“鄉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是由一個天然的“信任”網絡編織而成,在這樣一個“知根知底”的環境中,陌生人是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成員之間的信任,以大學生村官和駐村書記為代表的“嵌入型人才”由于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且因為自身的關系網絡和語言等問題很難融入其中。陳毅在上海金山區關于大學生村官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中發現,“有近兩成的大學生村官在入職后短期內無法實現與村民的正常交流”。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因其方言的種類繁雜,導致大學生村官在開展工作的第一個環節便遭遇了挫折。而鄉村振興助力員憑借著“熟人”的身份,用最短的時間和適應期開展工作。j市l區對鄉村振興助理員的考核也表明“擁有本鎮/村戶籍的人對村情民情了解得更多、更深入、鄉土情結也更濃厚。實踐表明,選聘出來的本村戶籍人員有著更強的責任感與歸屬感,融入村級工作的狀態更加高效良好?!?/p>
鄉村振興必須要突破人才短缺的制約瓶頸,中國的人才群體非常龐大,關鍵之處在于如何將人才從城市吸引至農村,農村的人才振興關鍵是要“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讓人才在鄉村有事可干、有情可托、有利可得,j市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創新人才的管理方式,為更好的留住人才打下基礎。
2.2.1引才:突出“本土”屬性。
j市各縣區在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情況的基礎上,設置符合本地的選聘條件,旨在選聘一批高素質人才。在各縣區選聘條件上的共性便是突出本土優勢,吸納戶籍在本地的優秀人才,這是j市實行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最大的亮點和獨特之處。與此同時,也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村“兩委”干部參加選聘,進而實現內外人才的銜接。
2.2.2用才:鎮(街)干部儲備人才。
鎮(街道)對鄉村振興助理員進行定期考核,構建良性的育才機制。鼓勵助理員進“兩委”,并對助理員參與學歷進修和公務員招考不設關卡,助理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區委(縣委)固定出部分事業單位名額用于招錄服務期滿且表現優秀的助理員,旨在打通助理員個人成長的渠道,解決因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助理員將自己視為鄉村的“過客”導致服務鄉村的熱情不高的后患之憂。對表現不合格的助理員,選聘單位可與助理員解除勞動合同。
3.1規范基層黨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神經末梢”,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不斷延伸,國家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規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皩崿F鄉村振興,做好農村工作,必須要充分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而廣大農村黨支部面臨著黨員結構老齡化嚴重和組織缺乏活力的問題。鄉村振興助理員擔任服務村級黨組織的書記助理,助理員的到來給基層黨組織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他們協助村級黨組織書記規范黨建工作,定期開展三會一課等黨員活動,配合各鎮(街)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工作,讓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在疫情防控期間,助理員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j市新引進的許多助理員還未到上崗時間,便積極投身于基層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自費印制宣傳單及橫幅,日夜堅守在村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2推動惠農政策落地開花。
鄉村振興助理員的工作場所是在鄉村,助理員具有雙重身份,他們即是鎮(街)政府選拔的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主體之一,同時又是任職鄉村的服務者和管理者,承擔著溝通政府部門與村民的橋梁作用。他們定期前往鎮街政府學習最近的惠農政策,并協助鄉鎮政府實施政策。例如,為了建設美麗新農村,國家在農村開展“改廁工程”,改廁的出發點和目的非常明確,但由于村民已經習慣使用旱廁,所以在政策實施的初期阻力很大,助理員利用自己的“熟人”身份,到對改廁反應比較強烈的村民家中,做溝通工作,助理員利用鄉村天然的“信任網絡”使得農村改廁率達到了90%以上。
3.3帶領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鄉村振興助理員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積聚的能力為家鄉的脫貧致富貢獻力量。j市l區的一名助理員,曾在大城市做銷售工作,受父母的影響放棄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來到自己所在的家鄉做一名鄉村振興助理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幫助村民打通銷售彌胡桃和紅棗的銷路,讓村民不再有后顧之憂。像這樣的助理員在j市不在少數,又如s鎮一直有種植金銀花的傳統,為了更好的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助理員主動提出建議,幫助村民拍攝金銀花采摘節的宣傳片,也有熱愛觀看短視頻直播的助理員自己做起網絡直播,幫助村民銷售金銀花。除此之外,在鄉村振興助理員的帶領下,村民更愿意配合扶貧小組的工作,早日實現脫真貧、真脫貧,打通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
3.4加強鄉村文明建設。
***總書記指出“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源泉活水,鄉村振興若沒有文化作支撐,那么就會變成一個規劃整齊,毫無生氣的軀殼。原有的鄉土文化需要有人去復興,更需要有人去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文化。j市l區的鄉村振興助理員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秉持著“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的原則,打造“五點半課堂”,為更多的兒童打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復興農村教育,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除此之外,諸多鄉鎮為增進鄰里感情,舉辦“廣場舞原創大賽”,評選文明家庭與文明個人,充分調動村民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弘揚文明新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鄉村振興助理員面臨的困境及不足。
4.1人才截留問題。
“權小責大,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柏熑沃赜谔┥?,權力輕于鴻毛”是基層干部工作的真實寫照。國家制定的“三農”惠農政策都需要借助鎮(街)政府來實施,但是由于鎮政府的編制是有限的,開展工作經常會出現人手不足的尷尬情況。肖唐鏢指出“表面上看起來鄉鎮人滿為患,但實際上各種各樣的中心工作一波接一波,自上而下有很多的檢查評比需要考核,需要更多的人手”。所以部分縣區出現將本應駐村的鄉村振興助理員截留在鎮政府。他們通常會被分配到黨政辦,抑或者組宣辦這些比較繁忙的部分,整日與文字材料打交道,失去了接觸村民的機會,以至于當助理員臨時下村開展工作時處于很尷尬的境地。缺少了深入了解群眾,大展身手的平臺,那么助理員也就失去了其設置的合理性。
4.2自治與他治的矛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農村基層民主制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村民通過村民大會定期選舉出有影響力值得群眾信任的,作為本村的領軍人物。鄉村振興助理員作為鎮(街)政府派出的協助村“兩委”進行鄉村振興建設的主力軍,但是進駐村莊的助理員沒有實權,因而與村兩委成員關于如何治理鄉村的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時,只能等兩委成員發生思想轉變時再實施。抑或者村干部認為年輕人想法多,富有朝氣,便完全撒手讓助理員來管理村莊。在治理村莊,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上,村兩委成員與助理員的作用同樣重要。村兩委成員因為長期生活在群眾之間,對村情村況非常熟悉,應該充分發揮其在這方面的作用。年輕的助理員在外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視野開闊,但是其對“三農”問題和村莊的實際情況仍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和經驗,因而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要處理好村委會成員與助理員的關系。
5結束語。
[2]程毅.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及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設計——以上海市金山區為個案[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04):56-61+65.
[3]楊雪冬.壓力型體制:一個概念的簡明史[j].社會科學,2012,(11):4-12.
[9]吳小青,黎春嫻.“三社聯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3(04):16-21.
[14]張宇.治理視角下新社會階層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17]楊林偉,曾紹倫,王強,等.鄉村振興的內涵界定、政策體系與實施路徑[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4):71-80.
摘要: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對提高農民精神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鄉村旅游業是貴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本文基于貴州旅游業的現狀,進一步梳理貴州旅游模式,剖析貴州旅游業在基礎設施、人才管理、品牌樹立、產業開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省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應對措施,為更好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策。
引言。
報告中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處理好“三農”問題的關鍵,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分,也是逐步成為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當地的基礎設施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進而產生許多工作崗位,為當地的貧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使人民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村民通過美麗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收益,生活在生態宜居的地方,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就會大大提高。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會被更深層次地發掘弘揚,一些古老建筑、優秀的傳統少數民族文化就會被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居民的思想會更加開放,與外界的交流會更多,為了更好地吸引外界游客,村民會積極學習,進而提升本村文明風氣,這對于鄉村精神文明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貴州經濟的發展增速雖然較快,但相對于一些發達地區增長空間較大,鄉村旅游業起步相對較晚,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本文將貴州省旅游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與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對貴州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提出了一些措施。
1貴州省旅游業的現狀。
貴州是名副其實的旅游大省,打造了“爽爽的貴陽”等膾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且旅游業也是全省經濟支柱產業。據貴州省統計局數據,2019年,貴州省接待游客113526.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318.8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21%、30.07%,占據貴州省2019年gdp的很大一部分。在鄉村旅游業的推動下,國家政策的傾斜與扶持,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旅游+農業”等模式的不斷發展,貴州省大部分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貧困鄉村擺脫了貧困,建成了新型的農村。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好花紅鎮好花紅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處納灰村入選了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對于貴州省來說,鄉村旅游業一直是當地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產業。
1.1“山地旅游+地方特色”模式。
貴州省依靠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擁有較多豐富多彩、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舒適宜人氣候條件。同時貴州的歷史文化底蘊頗為深厚,從1930—1936年,紅軍的足跡遍及貴州的68個縣(市、區),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如婁山關戰斗遺址、會址、烏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點。這些豐富的資源條件,形成了目前貴州旅游產業的一個發展模式,創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體功能區,形成了特色突破、多極拉動的旅游模式。
1.2“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
貴州省發揮交通與旅游區位優勢,做好荔波、赤水、七星關、碧江、玉屏、盤州、獨山、道真、威寧、桐梓、思南、從江、羅甸等多個旅游門戶,創建了多個優質的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了“云游貴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和相關旅游服務app,形成了以花溪青巖古鎮、黃果樹瀑布等景區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智慧景區,引領帶動了貴州旅游產業的高質量、智慧型、全方位的發展態勢。
1.3產業融合模式。
貴州省創建了旅游業和農業相互融合發展的特色旅游模式,形成了具有貴州獨有的特色鄉村旅游。在貴州山地特色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出了觀光體驗、休閑創意等特色功能融合模式,通過發揮區域種植、養殖特色,合理系統地設計和規劃,建設鄉村商業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應,同時依靠當地特色的民風民俗文化、生態田園風光等優質旅游資源,提供多種多樣的體驗式游玩服務,讓游客充分地沉浸式觀光暢游,創新打造了一批具有貴州獨有特點的農業與鄉村旅游休閑示范區,為突出“爽爽的貴陽”的城市形象定位和宣傳多彩貴州作出貢獻。
2貴州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由于地勢原因,貴州省山區較多,導致鄉村發展建設較為緩慢,一些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衛生等方面設施較為落后。而對于游客而言,這些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和旅游體驗感息息相關,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游客的反饋將決定這些旅游景點是否可以長久發展。很多景區在村鎮,然而有些道路坑坑洼洼,并未得到很好的修繕,停車場位置不足使得出行不方便,景點之間不能快速直達,基本沒有公共衛生間,衛生間多為村鎮村民自建,衛生環境較差,旅館多為自家房屋改造,住宿條件簡陋,衛生不達標等一些問題都將會帶來游客一些負面反饋,導致游玩時間縮短,經濟收益減少,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宣傳,不利于景區的長久發展。
2.2缺乏專業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對于旅游業的發展而言,不可或缺的就是專業化的管理人才。然而對于鄉村旅游業而言,很多景點都是依靠當地居民經營,以農家樂、民宿為主,性價比較低,村民由于缺乏專業的經營與管理知識,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導致綜合素質偏低,服務水平和質量均有待提高。同時,還因為管理制度混亂,缺乏規范化統一的管理制度,使得鄉村旅游業呈現一種雜亂無章的粗放式經營狀態。要想實現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多個部門之間協同合作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然而現存的問題卻是難以形成統一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以及缺乏現代化專業化的管理人才。
2.3鄉村旅游品牌缺失。
對于旅游業而言,一個知名的品牌顯得尤為重要。一些知名旅游勝地和城市文化旅游景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對于貴州省當地的鄉村旅游業而言,則缺少品牌。鄉村旅游業主要依托于當地政府,靠政府的力量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很少會與第三方合作,如旅行社、旅游公司等。同時,由于鄉村旅游規劃并沒有制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對于鄉村旅游的財政支撐可能是有限的,會阻礙當地鄉村旅游業的優化配置和資源整合。臨近的鄉村之間未必能夠形成利益共同體,產生集群效應。大部分都還處于“農家樂”這個層面,不能創新推出更具有發展前景的旅游品牌,缺乏競爭力。
2.4安全意識薄弱。
安全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保障,目前貴州省的鄉村旅游還存在一些安全問題。貴州地形比較復雜,有很多瀑布和大水潭,安全隱患較大。安全設施落實不到位,如,瀕臨水潭的地方沒有安裝防護欄,缺乏安全警告牌等。一些森林探險項目存在安全問題,如,一些巖洞沒有開發,就對游客開放,探險項目沒有配備專業的導游,而是由游客自行聯系當地的村民來引導,甚至在旅游旺季,人手不夠的時候,由當地未成年人充當導游,引導游客進山探險;而且山里部分地方沒有通信網絡,遇到突發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2.5環境保護不力。
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綠色手段,幫助實現鄉村振興。然而在實際的鄉村旅游產業開發過程中,有些人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對當地的旅游景點大肆開發,一些洼地、峰林、峰叢、溶洞、暗河等遭到破壞,甚至破壞了原有的歷史遺跡、生態資源等,使其變得面目全非,最終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而且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夠,只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生態環境的修復。如,直接將廢水排到河里,就地焚燒垃圾等行為。
3.1推動基礎設施與旅游區域的協調發展。
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是要保證旅游景區有配套的基礎設施,如加寬美化鄉村連接縣城的道路,修建公共衛生間并配備工作人員定時清掃,對餐飲及住宿情況進行持續監督,通信網絡全覆蓋等。只有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舒適的景區環境,游客才能在游玩時感到身心舒暢,擴大景區的口碑,游玩人次才會增加,鄉村旅游才能更好地發展。由此可見,基礎設施的提升、人居環境的改善,是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的基礎性保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在規劃區域旅游時應將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在內,將餐飲、住宿等行業與鄉村旅游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共推貴州旅游業的經濟發展。
3.2完善旅游業規劃,保障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自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后,貴州旅游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緊抓這次機會,開發旅游資源,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利于貴州將自然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添磚加瓦。但是大開發不等于濫開發,不能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尋找平衡,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保障自然資源不受損害,要積極保護當地的峰林、峰叢、溶洞等自然景觀,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提高當地居民和游客保護環境的意識,只有在保障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旅游業經濟才能持續穩步增長。
3.3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突出鄉村旅游特色。
通過挖掘各地民族的歷史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農耕文化等,把鄉村旅游和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起來,保留少數民族村寨的原汁原味,提升鄉村旅游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游發展的特色化,讓游客在游玩的同時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鄉村旅游要準確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將旅游產業延伸至其它產業。如,在保留傳承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開發鄉村養老、影視基地、婚紗攝影基地等其它旅游產品,打造獨有的鄉村旅游品牌。
3.4加強人才培訓,提高鄉村旅游專業服務能力。
鄉村旅游業面臨著人才緊缺的現狀,為了解決這種局面,要培養旅游專業人才,要開展好職員素質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能力。對于鄉村旅游的經營者來說,可以將鄉村居民進行統一管理,進行培訓,并通過建立與培訓相關的考核制度來評價培訓情況,提高鄉村旅游職員的整體專業能力。此外,還可以采取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為農村輸送旅游專業人才,這不僅能夠提高整體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質量,還能節省大量的培訓費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下,貴州省的鄉村憑借著特有的旅游資源和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快速發展,但還存在鄉村旅游品牌缺失、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貴州的鄉村旅游業要積極查找問題、改進問題,激發鄉村旅游市場,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加快貴州省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鄧小海,肖洪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轉向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05):42-49.
[5]陳永馳.河南省鄉村振興進程中鄉村旅游業發展路徑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弊鳛椤捌叽髴鹇浴敝?,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一項重大戰略,是對“三農”工作作出的一個新的戰略部署、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背景下,認真領會鄉村振興的新內涵、新要求、新標準,積極謀劃鄉村振興的政策舉措和具體路徑,讓農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一、將農業與二三產業結合,打造產業興旺的高地。農村產業是薄弱,必須借助外力才能有所發展,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以工促農,推行農業招商引資,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鍛造和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將農業與文化、鄉村旅游、鄉村休閑等三次產業深度鏈接,打造生態農業、田園鄉村、生態鄉村,吸引市民下鄉,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通過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不斷為農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實現產區變園區、園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農民變股民、店鋪變電商、民房變客房、糧站變銀行。
二、與環保工作相結合,打造生態宜居的勝地。長期以來,農村給人的印象就是臟兮兮、臭烘烘、亂糟糟,讓人惡而遠之。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農村環境,否則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生態?!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鄉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首先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在農村環境治理實施上下功夫。要大力建設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加快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體系,使農村生話環境更清潔。要在發展綠色農業上下功夫。農村不是高污染企業的“避風港”,要堅決將有害環境的企業擋在農村之外,確保農村是綠色企業的凈土。要在提升農民環保意識上下功夫。要開展農村環境宣傳教育,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環境教育幫助農民樹立科學的環境價值觀,讓農民樹立強烈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參與保護家園的意識。
三、與農村改革創新相結合,打造生活富裕的寶地?!靶】挡恍】?,關鍵看老鄉?!币ㄟ^農村農業的各項改革創新,更好地解決農村發展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等重大問題,加快補上“三農”這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盤活資源促增收。農村有大量閑置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資源、秀美山水是資源、空閑民房是資源、民俗文化是資源等等,要開動腦筋,大膽創新,讓這些空閑資源活起來,加快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步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提高效益促增收。同樣的一畝地,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同樣大有可為,要結合地方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創新農業生產模式,探索“種養結合”等高效模式,提高生產效益。精準扶貧促增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已進入攻堅階段,行百里者半九十,難走的路在后半程,扶貧工作越往后難啃的硬骨頭越多,農村生活富裕不能丟下貧困戶,眼下,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持續探索產業扶貧的新模式,助推貧困農戶脫貧奔小康。
四、與基層黨建相結合,打造鄉村治理的陣地。小鄉村也是大社會,不可忽視治理,鄉村穩,基層才能穩,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進。加強鄉村治理,關鍵是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村級黨組織的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工作引領,不斷增強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不斷提升村級治理水平,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同時,村民自治是基層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現,必須堅持參與村務、管理村務的主體地位。
五、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打造鄉風文明的福地。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村傳統文化是農村的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堅持從農村和農民實際出發,全面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全面準確地宣傳中央強農惠農的重大政策,讓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走進農村、走進農民,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農民的思想潮流。把弘揚傳統道德與培育文明新風結合起來,引導村民熱愛生活、健康生活,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充分挖掘鄉村文化特質,賦予其時代內涵,使之成為培育新時期平利精神的一個有效載體。建好農村宣傳文化陣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讓鄉村文化活起來,留住鄉村之“魂”,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一、進一步端正指導思想:
學校一班人要進一步端正指導思想,提高思想認識。__x中學作為完全中學,初中部與高中是一個有機地、緊密相連的整體,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要平衡投入,平衡管理,一樣的重視,一樣的支持,綜合協調,全面發展,整體提高。盡管該校是教育局直管的副科級事業單位,但是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初中的管理事宜當地政府管理為主,直接接受鄉鎮中心學校的管理與指導,這是一種特殊的管理體制,大家要理解,要清楚。初中的考核結賬算在__x鎮中心學校,但成績首先是__x中學的,如果考核算賬成績不理想,對__x中學、對__x鎮中心學校都不利,教育局、鎮黨委政府、__x的老百姓也有想法,這一點大家心中要明確要有數的。
二、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
要按照縣教育局的管理職責和權限劃分來,__x中學和鎮中心學校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形成合力,為了振興初中的教育教學質量作出共同的努力。
一是形成有初中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初中與高中的教育規律不盡相同,教育教學管理也不一樣,各有各的特殊性和規律,所以,初中不能完全照搬、套用高中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要根據全縣初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的精神和中考的要求形成適合初中的管理模式。
二是加強初中部的管理力量,要讓有事業心、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人擔任管理崗位的工作,要明確崗位目標任務與工作職責,平衡分配管理崗位任務,加強履職考核,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機制。
三是完善初中部內部的管理機制,對初中要明確責任和工作目標,要適當授權和放權,要加大必要的經費投入。四是制定明確的管理考核方案。鎮中心學校對x初的要有一個明確的考核方案,明確目標任務。x中要在學校層面對初中部明確目標任務,初中部對個班級、教師也要制定明確的考核評比方案,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的班級和教師身上。
三、進一步健全激勵機制: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種考核獎懲政策,建立一套適合初中實際情況的以教育教學獎懲為主的激勵機制,健全各種管理與獎懲激勵制度,完善各種考核考評方案和操作落實的辦法。
二是學校指定的各種政策、方案、制度、辦法、機制要公正公開公平,要以調動學校干部、教師、職工、學生等不同層面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為主要目的。
三是要樹立他們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
四是通過制度管人、管事,通過狠抓過程的管理來抓落實。
五是學校干部要期帶頭示范作用。
要做到吃苦、吃虧在前,享受在后,在經濟待遇的分配、各種榮譽的評選、教學任務的落實上要先顧一線的業績突出的教師,不能是先顧領導自己,不能在一些小事的不當處理上對教師產生挫傷感,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偰繕丝側蝿?、階段性的目標任務要具體,要落實??己思钜獓栏?,要體現出干的多與干的少、干的好與干的差、干的效率高與低,干的成本的高與低的差別來,只要起點一致、程序公正、考核評價科學、多溝通多交流多聯系。
四、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由于是完全中學,管理體制、分配機制等方面存在著不同,這是事實,也就產生了教師待遇上的客觀的不平衡,初中教師在思想上有時不平衡,工作積極性、工作責任心勢必受到了影響,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初中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認真做好初中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初中教師的認識,轉變初中教師的思想,調動初中教師的積極性和責任性、敬業奉獻精神,提高隊伍的活力與創造力,保證隊伍內部的和諧,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要通過教育引導教師端正思想認識,從實際出發,從國家的政策,從全縣同類初中相比較來看待待遇問題,不能形成一種偏離教育價值觀的導向。待遇問題很重要,但是待遇首先受國家的分配政策指導,還要受當地的財力與消費水平的制約,三是與工作量的多少、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的復雜程度、投入的工作成本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收入與付出總是程正比的。
五、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
加大學校的德育工作力度,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樹立明確的理想和學習目的,養成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和吃苦精神,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依靠長期的堅持養成的,所以要迫切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加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樹立學生的理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的的管理,不在于防和堵,關鍵在于教育和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關鍵在于班主任的工作,及其他科任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形成教育合力。
六、進一步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明確教學中心地位,規范教學過稱管理,教學管理要務實,要有針對性,要充分發揮教學管理的引導作用,要提高教學管理效率。教學過程管理要從針對上面的要求出發,以解決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要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改一年備考為三年備考,該單科備考為全科備考。在教學管理上,要摸索出一套性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激勵制度,特別強調要注重教學管理過程的落實,不能水面一棍,光搞形式不注重實效。
七、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落實階段目標。具體來說:
一是要完成中考的目標任務,以縣錄取重點高中的平均比率為標準,即2%的人數為重點高中錄取目標。重點高中的指標分配一般參考當年的中考成績、辦學規模人數、歷年辦學效益、日常教學管理水平、三年前升重點高中學生今年的升造率等因素,從這里可以看出,每年分配重點高中人數的既要參考當年中考的直接結果,還要參考平時的學校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是要完成普高上線率,普高上線越多,就相應的減輕了當年的中職招生任務,這是一舉兩得的事。
三是提高各學科中考的人均分、降低低分率。
四是鞏固直升率,對于各種轉出的學生要及時辦理學籍異動證明,避免流失,保證直升率,不能攤空頭人數。
五是要完成好中職春招任務,完成春招任務的人數在最后算中考成績時,將這部分人數從應考人數中剔除的,這樣,既完成了中職招生任務,又提高了直升率,相應的提高了人均分、降低了低分率,這樣做對于提高中考的綜合成績有較多的好處。
所以初中要掌握這計算成績積分的要領。六是要提高各種學生競賽的獲獎人數與級別,各種競賽獲獎的人數與級別將作為提前預錄分配指標數的重要參考依據。七是要對平時的各種檢查視導要高度重視,平時的檢查視導情況的好壞將作為辦學效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將作為重點高中錄取分配指標的重要參考依據。
八、進一步改善學校社會形象。
__x中學這幾年發展變化進步較大,社會形象和社會影響較好,需要繼續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加強與各方的溝通與聯系,積極改善初中外部發展環境,改善社會對初中的輿論影響,讓當地群眾滿意。
九、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
一是加強教育與引導,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重點是要抓好責任心、責任意識、增強教師的集團榮譽感、危機意識、敬業奉獻精神。
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素質。要以校本研訓作為教師學習的主要活動載體與形式,鼓勵教師自覺的學習提高,要學習最新的教育科學理論、學習理論、學科新知識、學生管理理論等,轉變觀念,更新思想,提高認識,擴展視野。
三是加強能力鍛煉,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特別是要加強新理念下的備課、上課、說課、評課、反思、輔導、學生管理、班級管理、學生心理輔導等基本的教師業務能力建設。
十、進一步端正領導工作作風。
學校領導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要帶頭示范,處事要公正公平、要提倡多吃苦,要淡泊名利,要講究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農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此為主題對“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這是我們黨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全新戰略部署,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新要求,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意義十分重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村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再加上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農業基礎仍不穩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二元結構依然沒有解決,不少農村存在“空殼”、“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現象,等等。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是城鄉發展思路的戰略性轉變,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站在全局高度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當前,農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其突出。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的發展不可能消滅農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農民都搬到城里去,農民總體上應當就地城鎮化。我們的目標應是,雖有城鄉之別,而少城鄉之差。必須通過城鄉融合發展,把更多的公共資源配置到農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市鄉村共生共榮,這才是切合實際地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三產融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原則。在戰略實施上,要堅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為紐帶,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途徑,精心謀劃,穩步推進。在加大政策傾斜的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激活鄉村的資金資產資源,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堅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加快建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把各類人才引向農村,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工作隊伍,培育現代新型農民。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下力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體作用。
作為一個涉農工作者,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就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部署,把各項政策學懂弄透,在做實上下功夫,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實實在在的舉措,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實,為我省鄉村振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鄉村振興戰略在價值、制度及組織三個維度上的創新是新時代的產物。價值維度上的創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維度上的創新是重要保證,組織維度上的創新是強勁支撐。這些創新耦合形成鄉村振興發展的不竭動力,將日益推動鄉村振興由藍圖走向現實。
繼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出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們黨對多年“三農”工作的繼承與創新,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正在形成。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之處可以從價值、制度、組織三個維度來認識,意義重大。
明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文件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確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
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把黨領導農村工作的傳統、要求、政策等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這意味黨對“三農”的領導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鄉村和企業掛職、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這些制度創新有助于構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
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打造一支新時代“三農”工作干部隊伍。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證。為此,文件強調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h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按照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要求,打造新時代的“三農”工作干部隊伍。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著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上述經營主體及農業企業、家庭農場主、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的骨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須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文件指出,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積極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國現有兩億多小規模兼業農戶,多數年齡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婦女?,F階段的迫切之舉,是采取針對性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使之分享到現代農業發展紅利。
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行業組織,帶領中國農業“走出去”。文件提出,積極支持農業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農業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能夠引導小農戶參與系統內的分工協作,使農民由傳統的農業生產者向具有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投資意識、風險意識的現代產業工人或農業企業家轉變,從而解決土地配置細碎化、生產經營分散化問題,整體提升農業的產業層級和質量效益。農產品行業協會是由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以及相關科研、教學和其他組織、個人參加,為維護和增進全體會員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礎上依法組織起來的非營利性組織。農產品行業協會可以跨地域、跨組織發展,能夠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水平上提高農民和農業經營者的組織化程度,實現小農戶和農業經營與國內外市場對接,降低市場風險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帶領中國農業“走出去”。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載體之一,也呈現了新的發展活力。本文根據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要求,首先對鄉村振興的發展重點和路徑進行簡要分析,然后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鄉村振興示范點規劃研究為例,探索并闡述鄉村振興戰略在村莊具體建設中的實施路徑。
1政策梳理。
2012年,黨的十八大先后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的戰略部署。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并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基本原則[1]。
2建設重點。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0字總要求[2],圍繞村居產業發展特點,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以實現“三生”共融為目標,以增加村民收益、完善產業結構為前提,以改善村居環境、增加村民幸福感為主導,以當地文化為依托,結合食、住、行、游、購和娛等因素,將生態旅游體驗融入村莊產業規劃,把握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時代脈搏與發展契機,將整治提升村容村貌、補齊設施短板、加強基層治理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具體建設重點。
3.1開展產業提質增效行動。
通過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推動農業由平面擴張向立體拓展,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第一,以農業為本底,推動農業品牌化建設,發展市民農園、共享農業、體驗農業等豐富市民和農民的文化生活,發展都市型農業。第二,組織開展農業區“控、搬、拆、改、撿、修、建”綜合整治,推進觀賞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景觀化改造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地景觀化。第三,通過美麗田園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業休閑化,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農業一產三產化。第四,加強產業整合,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第五,建設綜合型網絡服務平臺,普及和推廣電子商務應用,對村內居民提供購物、售物、繳費、創業和資訊等方面一站式生活服務;對外全面介紹村莊文化及當地人文、特產、風土人情等,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全面展示村莊并發展電子商務。
3.2開展村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
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發揮美麗鄉村作為鄉村振興的載體作用。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施策,通過選取重點、由點成線、由線及面,開展“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3]的美麗鄉村全覆蓋行動,分類打造不同村莊。
3.3開展文明素養提升行動。
挖掘村莊生態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生活習俗等,對地方文化進行活化展示和體驗。目前,培育“新鄉賢文化”已寫進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4],因此要加強對優秀鄉賢人物的挖掘、整理、展示,培育鄉賢文化,傳承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包容文化等,構建“黨建+村委+文化”的工作模式,為村莊管理與發展集聚新動能。
3.4開展基層治理行動。
堅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提升黨在鄉村振興中的統領作用。全力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加強村級“兩委”班子建設,落實“黨員入戶”“星級考核”“鎮街領導包村駐村”制度。
4案例分析——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鄉村振興示范點規劃研究。
4.1村莊概況。
黃龍村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西南部,南臨順德水道,北靠三樂路,佛山一環、北滘立交橋貫穿該村。黃龍村有200多家企業,農業經濟約占整體經濟的1/3,主要是基于高效環保的都市農業,水產品和花卉是農產品的兩大支柱。
4.2現狀問題。
第一,黃龍村黨員占比高,村內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果顯著,但示范效應仍有待提升。第二,村莊空間布局結構較為完整,空間尺度宜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村莊面貌雖已有很大改觀,但缺乏對資源的有效整合,導致村莊未形成有競爭力的旅游項目。第三,村莊農業后備支撐力強,工業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面臨更新迭代帶來的工業發展瓶頸和缺乏品牌支撐的問題。
4.3空間布局與路徑分析。
根據村莊現狀特點,整合村莊資源,未來村莊規劃形成五大功能區:黨建核心區、創新工業區、休閑體驗區、田園觀光區和水鄉風情區。
4.3.1黨建核心區。一是擴大基層黨建輻射范圍,實現黨建全覆蓋。該路徑主要包含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第一,突出黨建精神,加強基層理論宣講,組織開展黨建活動和黨建精神學習、宣傳活動,加強村莊在精神層面的融合;第二,完善黨建設施,補齊黨建設施短板,建設黨群活動中心;第三,加強黨建要素與村民生活的融合,一并建設黨建設施與村莊公共服務設施,構建“黨建+社建”雙中心。二是建設黃龍大道,營造濃郁黨建氛圍。結合村莊主要的入村道路,通過增加黨建紅色要素,打造一條不同于其他的黨建大道。三是構筑黨建紅色環,打造黨建考察線路。黃龍村將習近平視察線路和村莊河涌水系整治結合,構筑一條核心考察線路,進而串聯村莊主要節點要素。
4.3.2創新工業區。綜合考慮現狀廠房運營情況、建筑質量、地理位置等因素,遵循土地集約、廠房集聚的原則,對園區劃分為產業提升區、騰挪區、配套區和復墾區,并形成三大發展路徑。第一,積極對接周邊大型企業,融入產業集群[5]。充分利用周邊電器工業園的平臺和集群效用,與大型工業園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對黃涌工業區轉型升級,發揮其工業載體和服務功能,承接大型企業功能外溢,定向生產,發揮后備支撐作用。第二,對接設計城,引入創意元素。黃龍村村級工業園距離廣東工業設計城2km,可承接其部分功能發展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吸引創客入駐。第三,加強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園區環境,從根本上服務好企業。4.3.3休閑體驗區。以旅游體驗為宗旨,以村莊戶外田園為對象,打造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旅游居住富有特色的嶺南水鄉環境[6]。
4.3.4田園觀光區。依托村莊周圍農田,通過設置田園游樂園、游賞步道、自行車騎行道等,打造一個都市休閑農業片區、集生態都市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片區。
4.3.5水鄉風情區。依托水塘景觀設置趣味魚塘、養殖魚塘、魚塘觀光塔、水上觀光棧道等參與性項目,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并配套旅游設施,延長產業鏈,拓展銷售市場,發展從生產到銷售的全業態產業鏈。
4.4田園社區建設。
通過研究結合黃龍村實際,制定“四清、兩拆、七整治”的建設內容。其中,“四清”即清雜物、清垃圾、清道路、清河涌,“兩拆”即拆亂搭亂建、拆廢棄市政桿箱和廣告牌,“七整治”即公共服務設施整治、河涌整治、五邊地整治、建筑整治、公園整治、道路整治及標識系統整治。通過“清、拆、整”建設內容的實施,未來黃龍村人居環境質量將得到明顯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并增。
另外,在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建設方面也進行了相應的規劃說明。鼓勵構建“黨建+兩委+鄉賢參事會+家族議事會”的基層治理模式,積極調動社會能人參與村莊建設。同時,制定“四化、四開”管理內容,保障美麗村居建設的長效建設,“四化”即環衛保潔公司化、項目管理科學化、市場管理規范化、停車管理制度化,“四開”即開展庭院美化活動、開展文明家庭活動、開展文化活動、開展幫扶活動。
5結語。
鄉村振興是一個科學性、系統性工程,應充分考慮村莊的特色和優勢,在保持村莊自然風光的同時,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化特色的鄉村振興方案。本文在探究鄉村振興實施路徑的過程中,強調在村莊建設的過程中應將基層治理、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進行有效融合,充分挖掘鄉村優勢,優化和提升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圖解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8(3):30.
[2]高強.農民合作社在鄉村振興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8(2):47.
[3]杜倩倩.“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美麗鄉村東壘下[eb/ol].(2018-09-14)[2018-12-22].http:///a/2247487092/2/.
[5]王傳寶.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地方產業集群升級機理研究:以浙江產業集群升級為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6]楊小麗.中國鄉村旅游現狀與發展對策[j].低碳地產,2016(12):353.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此為主題對“三農”工作進行了部署。這是我們黨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全新戰略部署,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新要求,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意義十分重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村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再加上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農業基礎仍不穩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二元結構依然沒有解決,不少農村存在“空殼”、“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現象,等等。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是城鄉發展思路的戰略性轉變,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是站在全局高度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當前,農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其突出。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的發展不可能消滅農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農民都搬到城里去,農民總體上應當就地城鎮化。我們的目標應是,雖有城鄉之別,而少城鄉之差。必須通過城鄉融合發展,把更多的公共資源配置到農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市鄉村共生共榮,這才是切合實際地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之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三產融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原則。在戰略實施上,要堅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以產業融合為紐帶,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途徑,精心謀劃,穩步推進。在加大政策傾斜的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激活鄉村的資金資產資源,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堅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加快建立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要把各類人才引向農村,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工作隊伍,培育現代新型農民。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下力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體作用。
作為一個涉農工作者,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就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部署,把各項政策學懂弄透,在做實上下功夫,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實實在在的舉措,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以釘釘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實,為我省鄉村振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以此為主題部署了三農工作。這是我們黨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三農工作的新戰略配置,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新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農村面貌也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但由于歷史債務多,加上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矛盾突出,具體表現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業基礎不穩定,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二元結構仍未解決,許多農村存在空殼、空殼、空殼、活力衰退等。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又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方向,是城鄉發展思路的戰略轉變,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建議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是全球高度統一城鄉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措施。目前,農村發展失衡問題尤為突出。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現代化的發展不能消滅農村,也不能把所有的農民都搬到城,農民整體上必須當場城市化。我們的目標應該是,雖然有城鄉之分,但少城鄉之分。要通過城鄉融合發展,將更多的公共資源布局到農村,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使農民也能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城鄉共生共榮,是實際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三產融合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原則。在加大政策趨勢的同時,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激活鄉村資金資產資源,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機聯系。要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結合,加快建立有效的鄉村管理體系。要把各類人才引向農村,培養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民的工作團隊,培養現代新型農民。要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加大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體作用。
作為農業相關人員,要貫徹執行十九大精神,認真理解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配置,理解各項政策,實際下功夫,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實際措施,推進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以釘子精神全面執行,為我省鄉村振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國擁有幾千年的鄉村文明和農耕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提升,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條件.鄉村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是禮儀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將傳統鄉村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進一步傳承、弘揚,為實施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優秀鄉村文化培育健康文明新風是鄉村文化成果的重要體現,傳承弘揚鄉村優秀文化,樹立良好的家風典范,對規范成員個體行為、維護社會秩序、促進鄉村振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進一步發掘、研究、規范鄉村文化,制定完善的村規民約,使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合,摒棄糟粕、取其精華能更有效促進家國共建,推動鄉村振興.
如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傳承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振興,探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的新途徑.如何讓農耕文化的優秀菁華成為建構農村文明的底色,是擺在我們面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時代課題.為此,我們以漢中市鎮巴縣黎壩鎮為案例,探討鄉村振興戰略的文化課題,探尋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之道.
黎壩鎮位于鎮巴縣西南部,距縣城60公里,總面積103.7平方公里,鎮村公路總里程97公里.有水田4488畝,旱地3622畝;是全縣唯一田多于地之鎮,有林地10.5萬余畝、荒草坡28萬余畝.轄6個行政村1個社區共36個村民小組,2452戶9352人.經過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全鎮共有6個貧困村576戶1922人.黎壩鎮以加快建成“特色農業強鎮、鄉村旅游名鎮、綠色能源重鎮”為定位,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畜牧養殖、農副產品加工、鄉村旅游、餐飲產業等五大主導產業.
1.制定黎壩鎮《村規民約》.為了推進黎壩鎮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和脫貧致富的步伐,進一步推進“誠、孝、儉、勤、和”的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樹立良好的村風、民風,創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促進經濟和諧發展,建設文明生態新農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的要求,從村風民俗、尊老愛幼、社會治安、消防安全、鄰里關系等方面制定黎壩鎮《村規民約》.
2.成立了三會即互助資金協會、鄉賢文化促進會、紅白理事會.黎壩鎮成立有互助資金協會6個,納入貧困戶會員263戶,發動幫扶單位為每戶貧困戶繳納入社會費500元,同時政府入注資金160萬元作為貸款或村內融資本金,可面向全村社員提供產業資金支持.通過政府牽頭,在企業、合作社、社會團體法人之間建立利益連接機制,將現有的各村資金互助協會與各村扶貧互助合作社建立合作共贏關系,實現兩社合一.成立鄉賢文化促進會7個,從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本土退休老干部、老黨員以及在當地有一定號召力和影響力的民間大咖、在外學者、致富帶頭人、回鄉創業青年等人中組建鄉賢工作者隊伍,挖掘鄉賢人才,弘揚鄉賢文化,充分發揮其在村民自治和基層治理中的巨大作用,引導鄉賢當好美德傳承者,引導村民爭當文明戶、好媳婦,爭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成立紅白理事會7個,理事會主要借助村規民約、家規家訓、志愿勸導、活動教化等方式規范和約束村民行為,遏制低俗惡俗之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實施了“鄉賢文化促進會”工程.為繼承優秀傳統,弘揚鄉賢文化,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助推脫貧攻堅,在全社會樹立崇尚節儉、文明健康、風清氣正的鄉風民風,2017年在全鎮實施了“鄉賢文化促進會”工程,評選出了5名有德高望重、品格端正、義行善舉、學識淵博的鄉賢骨干,讓鄉賢成為引領經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促進鄉風文明的“實踐者”.真正發揮鄉賢在當地的示范引領作用,并成立村鄉賢文化促進會,設會長1名,負責鄉賢文化促進會日常工作,結合本鎮鎮情民意,確定工作重點,打造特色亮點.
4.結合“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鎮上高度重視,大力宣傳,制造濃厚的宣傳氛圍.黎壩鎮境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并重,生態旅游與文化旅游共存,人文景觀包含根植于民間的傳統文化“儺文化”(即端公戲),有紅色文化(1934年紅四方面軍12師34團留下的川陜革命根據地遺址),以及傳自清嘉慶年間的黎壩巡檢署遺址等,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承,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是黎壩鎮鄉村旅游開發,鄉風文明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獨特的民間文化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鎮上抓住脫貧攻堅和國開行項目機遇,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實施交通建設項目3個710萬元,安全飲水工程6個494萬元,環境整治項目26個1296萬元,校安工程1個170萬元.全鎮居民飲水、用電、行路、通訊和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使鎮容鎮貌得到改變,生產生活進一步得到改善,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用足用活移民(脫貧)搬遷政策,通過統規統建,新建蘭花坊、梅花苑、菊花園3個安置點,實現“三有”(有房、有土、有業)安置242戶916人;通過維修換新顏,用危房改造項目維修加固與重建安置67戶94人.既圓了群眾的新居夢,也進一步完善了集鎮建設.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鄉村逐漸從靜止的狀態向開放流動轉變,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扎根于城市,鄉村空心化的趨勢愈發嚴重。逐漸空心化的鄉村,振興無從談起,人才的流失和緊缺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最大難題。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6月在山東考察時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山東省作為教育大省和人才大省,人才流失成為阻礙山東全面發展的絆腳石,為了更好的留住人才,各地市紛紛出臺各種吸引人才回流的措施。山東省j市2018起開始實施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廣泛吸納本土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本文將以鄉村振興助理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鄉村治理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在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困境。
鄉村在我國社會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兩個一百年目標中的過程中,任務最繁重的環節在農村”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戰略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是鄉村的人才振興。鄉村的人才振興要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人才作為鄉村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對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全面振興來說意義重大。鄉村的產業發展靠人才,鄉村的文明建設靠人才,大到國家的繁榮發展,小到鄉村全面振興無不需要人才的引進。當前,農村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農村的空心化和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具有生機與活力,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主體作用的青壯年流向城市。各地為了將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紛紛出臺各種引進人才的政策措施,實現人才的外引與內造相結合,為鄉村產業的振興、文化的振興、生態的振興和組織的振興積聚力量。
1.2鄉賢理論。
“鄉賢”一詞最初是指鄉村社會中有作為的官員,或者具有一定影響力,為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去世后獲得的榮譽稱號。隨著時代的發展,鄉賢文化的內涵不斷向外延伸。如今人們將具備德行、才華和愿意為故鄉及社會作出貢獻的人稱之為“新鄉賢”。鄉賢曾在基層治理中發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古代有“皇權不下縣”的政治傳統,縣級以下社會治理主要依賴于以鄉賢為代表的地方精英進行管理。黃宗智將這種治理方法概括為“簡約治理”,這種結合了村莊社區和地方精英的治理模式不僅沒有破壞傳統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反而對鄉村的治理秩序起到了正向的作用。在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沉的大背景下,由于國家對村級治理的要求提高,村干部失去了鄉村治理的主動性,進而出現了治理內卷化的問題。我們應該認識到鄉村秩序的動力來源是生活在鄉村中的本土人才。眾多學者的研究也表明,“嵌入型人才”雖然對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如若只是不斷的吸納外來人才,忽視對本土人才或新鄉賢的培養和發掘,就會陷入人才流失的窘境。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2.1鄉村振興助理員機制的內涵和優勢。
為補齊鄉村振興人才缺乏的短板,進一步選優配強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積極引導廣大青年人才投身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中,不斷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山東省j市探索打通本土青年人才回引的新渠道。自2018年起,j市充分發揮山東作為一個教育大省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面向社會廣納具有鄉土情懷,熱愛鄉村工作的社會人才,實施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鄉村振興助力員簡單來說就是基層培養的一批有膽識能干事的“儲備村官”。j市各區縣招聘鄉村振興助理的政策文件尤其突出本土屬性,選聘條件的“硬杠杠”是“具有與報考崗位一致的鄉鎮戶籍”,旨在將發掘“本土型人才”與引進“嵌入型人才”融會貫通。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指出“鄉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是由一個天然的“信任”網絡編織而成,在這樣一個“知根知底”的環境中,陌生人是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成員之間的信任,以大學生村官和駐村書記為代表的“嵌入型人才”由于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且因為自身的關系網絡和語言等問題很難融入其中。陳毅在上海金山區關于大學生村官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中發現,“有近兩成的大學生村官在入職后短期內無法實現與村民的正常交流”。尤其是在南方地區,因其方言的種類繁雜,導致大學生村官在開展工作的第一個環節便遭遇了挫折。而鄉村振興助力員憑借著“熟人”的身份,用最短的時間和適應期開展工作。j市l區對鄉村振興助理員的考核也表明“擁有本鎮/村戶籍的人對村情民情了解得更多、更深入、鄉土情結也更濃厚。實踐表明,選聘出來的本村戶籍人員有著更強的責任感與歸屬感,融入村級工作的狀態更加高效良好?!?/p>
鄉村振興必須要突破人才短缺的制約瓶頸,中國的人才群體非常龐大,關鍵之處在于如何將人才從城市吸引至農村,農村的人才振興關鍵是要“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讓人才在鄉村有事可干、有情可托、有利可得,j市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創新人才的管理方式,為更好的留住人才打下基礎。
2.2.1引才:突出“本土”屬性。
j市各縣區在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情況的基礎上,設置符合本地的選聘條件,旨在選聘一批高素質人才。在各縣區選聘條件上的共性便是突出本土優勢,吸納戶籍在本地的優秀人才,這是j市實行鄉村振興助理員計劃最大的亮點和獨特之處。與此同時,也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村“兩委”干部參加選聘,進而實現內外人才的銜接。
2.2.2用才:鎮(街)干部儲備人才。
鎮(街道)對鄉村振興助理員進行定期考核,構建良性的育才機制。鼓勵助理員進“兩委”,并對助理員參與學歷進修和公務員招考不設關卡,助理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區委(縣委)固定出部分事業單位名額用于招錄服務期滿且表現優秀的助理員,旨在打通助理員個人成長的渠道,解決因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助理員將自己視為鄉村的“過客”導致服務鄉村的熱情不高的后患之憂。對表現不合格的助理員,選聘單位可與助理員解除勞動合同。
3.1規范基層黨組織建設。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神經末梢”,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不斷延伸,國家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規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皩崿F鄉村振興,做好農村工作,必須要充分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而廣大農村黨支部面臨著黨員結構老齡化嚴重和組織缺乏活力的問題。鄉村振興助理員擔任服務村級黨組織的書記助理,助理員的到來給基層黨組織帶來了新鮮的血液。他們協助村級黨組織書記規范黨建工作,定期開展三會一課等黨員活動,配合各鎮(街)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頓工作,讓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在疫情防控期間,助理員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j市新引進的許多助理員還未到上崗時間,便積極投身于基層疫情防控的工作中,自費印制宣傳單及橫幅,日夜堅守在村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2推動惠農政策落地開花。
鄉村振興助理員的工作場所是在鄉村,助理員具有雙重身份,他們即是鎮(街)政府選拔的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主體之一,同時又是任職鄉村的服務者和管理者,承擔著溝通政府部門與村民的橋梁作用。他們定期前往鎮街政府學習最近的惠農政策,并協助鄉鎮政府實施政策。例如,為了建設美麗新農村,國家在農村開展“改廁工程”,改廁的出發點和目的非常明確,但由于村民已經習慣使用旱廁,所以在政策實施的初期阻力很大,助理員利用自己的“熟人”身份,到對改廁反應比較強烈的村民家中,做溝通工作,助理員利用鄉村天然的“信任網絡”使得農村改廁率達到了90%以上。
3.3帶領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鄉村振興助理員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積聚的能力為家鄉的脫貧致富貢獻力量。j市l區的一名助理員,曾在大城市做銷售工作,受父母的影響放棄大城市工作的機會,來到自己所在的家鄉做一名鄉村振興助理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幫助村民打通銷售彌胡桃和紅棗的銷路,讓村民不再有后顧之憂。像這樣的助理員在j市不在少數,又如s鎮一直有種植金銀花的傳統,為了更好的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助理員主動提出建議,幫助村民拍攝金銀花采摘節的宣傳片,也有熱愛觀看短視頻直播的助理員自己做起網絡直播,幫助村民銷售金銀花。除此之外,在鄉村振興助理員的帶領下,村民更愿意配合扶貧小組的工作,早日實現脫真貧、真脫貧,打通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
3.4加強鄉村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源泉活水,鄉村振興若沒有文化作支撐,那么就會變成一個規劃整齊,毫無生氣的軀殼。原有的鄉土文化需要有人去復興,更需要有人去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文化。j市l區的鄉村振興助理員充分利用自己的專長,秉持著“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的原則,打造“五點半課堂”,為更多的兒童打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復興農村教育,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除此之外,諸多鄉鎮為增進鄰里感情,舉辦“廣場舞原創大賽”,評選文明家庭與文明個人,充分調動村民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弘揚文明新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1人才截留問題。
“權小責大,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柏熑沃赜谔┥?,權力輕于鴻毛”是基層干部工作的真實寫照。國家制定的“三農”惠農政策都需要借助鎮(街)政府來實施,但是由于鎮政府的編制是有限的,開展工作經常會出現人手不足的尷尬情況。肖唐鏢指出“表面上看起來鄉鎮人滿為患,但實際上各種各樣的中心工作一波接一波,自上而下有很多的檢查評比需要考核,需要更多的人手”。所以部分縣區出現將本應駐村的鄉村振興助理員截留在鎮政府。他們通常會被分配到黨政辦,抑或者組宣辦這些比較繁忙的部分,整日與文字材料打交道,失去了接觸村民的機會,以至于當助理員臨時下村開展工作時處于很尷尬的境地。缺少了深入了解群眾,大展身手的平臺,那么助理員也就失去了其設置的合理性。
4.2自治與他治的矛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農村基層民主制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村民通過村民大會定期選舉出有影響力值得群眾信任的,作為本村的領軍人物。鄉村振興助理員作為鎮(街)政府派出的協助村“兩委”進行鄉村振興建設的主力軍,但是進駐村莊的助理員沒有實權,因而與村兩委成員關于如何治理鄉村的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時,只能等兩委成員發生思想轉變時再實施。抑或者村干部認為年輕人想法多,富有朝氣,便完全撒手讓助理員來管理村莊。在治理村莊,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上,村兩委成員與助理員的作用同樣重要。村兩委成員因為長期生活在群眾之間,對村情村況非常熟悉,應該充分發揮其在這方面的作用。年輕的助理員在外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視野開闊,但是其對“三農”問題和村莊的實際情況仍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和經驗,因而走鄉村善治之路,必須要處理好村委會成員與助理員的關系。
[2]程毅.大學生村官現狀調查及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設計——以上海市金山區為個案[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4(04):56-61+65.
[3]楊雪冬.壓力型體制:一個概念的簡明史[j].社會科學,2012,(11):4-12.
[9]吳小青,黎春嫻.“三社聯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3(04):16-21.
[14]張宇.治理視角下新社會階層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0.
[17]楊林偉,曾紹倫,王強,等.鄉村振興的內涵界定、政策體系與實施路徑[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4):71-80.
[摘要]鄉村振興是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措施。然而,由于農村區域廣闊,農村發展極不平衡,大部分農村公共設施和基礎條件落后,農村經濟發展動力嚴重不足,部分農村空心化現象突出,因此,鄉村振興面臨新的課題。本文對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關的治理措施,希望對于拓寬鄉村振興思路有所幫助。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志碼:a。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要走出現階段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必須加快鄉村經濟的發展,根據鄉村實際做好發展統籌規劃?,F階段,我國大部分鄉村經濟實力不足,鄉村基礎條件較差,鄉村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缺少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的硬件資源,鄉村建設資金不足,鄉村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鄉村人員外流較多。部分鄉村出現“空心戶”“空心村”現象,因此,必須增強鄉村吸引力,重視鄉村人員外流問題。在這種背景下,研究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鄉村建設嚴重滯后,城鄉差距愈加明顯?,F階段,隨著城鎮化速度加快,城市擴張明顯,一些大中型城市建設表現突出,與廣大農村形成鮮明對比,建設資源和公共資源向城市聚集,鄉村建設嚴重滯后,城鄉差距愈加明顯,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大部分農村基礎設施與城市相差明顯?,F階段,雖然國家加大了對鄉村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但由于鄉村范圍廣闊、受眾面廣,能夠改善的環境條件相對有限[1]。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條件相對較差。農村與城市差異逐漸擴大,原因在于鄉村農業生產的特殊性,由于廣大農村條件千差萬別,大部分農村仍然依靠手工為主以戶為單元的家庭勞作方式,使改善農村的生產條件存在較大難度。鄉村人居環境因鄉村規劃滯后呈現無序狀態,鄉村環境狀況堪憂。三是農村公共服務能力較差。由于公共資源向城市傾斜,農村公共服務能力較差,如小學、中學撤并使部分農村孩子就近上學難;鄉村醫院醫療條件較差、待遇差,難以留住醫護人員,醫療資源向城市集中,農村居民就近就醫難。
第二,鄉村發展動力不足,大部分鄉村經濟缺少主體產業支撐。鄉村經濟是社會管理較為特殊的對象,它是以鄉村管理為主體的治理單元,由此導致鄉村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障礙,特別是許多鄉村沒有發展規劃,排除在統一的城鎮建設規劃之外,鄉村建設處于自發狀態。加上政策對于農村土地利用的限制,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性質,除了土地流轉之外,不能進行其他開發活動,影響農村利用土地發展經濟的步伐,導致大部分鄉村以農業經濟為主,缺少主體產業支撐,鄉村發展缺少必須的資金來源,鄉村發展后勁不足。以村為單元的大多數村級集體經濟空心化。承包制和農村稅費政策改革后,村集體缺少了以收取提留為主的收入來源,集體經濟呈現空心化。大部分鄉鎮經濟實力較差,投入建設改善基礎設施的能力不足,難以吸引到優勢項目和優勢企業入駐,經濟發展缺少動力[2]。
第三,鄉村吸引力功能弱化,鄉村人員外流現象嚴重。由于社會優勢資源向城市集中,農村吸引力明顯下降,鄉村人員外流現象十分明顯。部分家庭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鄉村值守的人員只有老人和孩子,出現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部分家庭舉家外遷,只留下空房子,成了“空心戶”,由此出現了部分“空心村”。在農村中從事農業勞動的青壯年勞動力缺乏,大部分鄉村中老年人成為農業勞動的主體,從事簡單的農事勞作,甚至部分出現了農田荒蕪現象。
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家庭的田畝少,農業投入成本高,農業收益低,農村居民從事農業勞動不能滿足生活的需要,由此導致鄉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二是新一代農村居民的鄉村觀念淡薄,缺少傳統鄉村文化價值觀念吸引,在城市環境熏陶下對鄉村依賴性減弱,選擇離開鄉村,而鄉村吸引力差,沒有可以補充的人力資源回流;三是現階段城鎮化與鄉村建設脫節導致鄉村人員外流增加,使鄉村發展缺少勞動力,而且有加劇趨勢。
我國鄉村范圍廣,地理形態差異較大,發展環境參差不齊,因此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結合各地發展實際,按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統籌規劃,選擇好鄉村振興路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鄉村基礎建設投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F階段,要消除城鄉差別,必須增加對鄉村的投入,在政策和資金上向農村傾斜,針對各個區域內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推進,有序進行鄉村治理。一是做好區域內鄉村建設規劃,促進鄉村建設有序開展。我國鄉村范圍廣,地理形態差異較大,因為發展狀況和區位差別形成的經濟條件懸殊,因此,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有序開展。要充分重視大部分鄉村發展缺少規劃的問題,以縣域為單位編制鄉村發展規劃,納入全域發展范圍,統籌運行;要將城鎮化與鄉村建設結合起來,促進鄉村環境的整體改善。二是加大鄉村農業水利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改善農業生產狀況和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的穩定發展。三是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進行鄉村道路規劃建設、鄉村人居環境建設,通過城鎮化改變鄉村分散難管的狀況,從而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四是做好鄉村公共配套服務措施。在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方面增加對鄉村的投入,做好鄉村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優化鄉村資源條件,提升鄉村宜居指數[3]。
第二,加快培育鄉村支柱經濟,促進農村支柱產業發展。鄉村經濟增長緩慢、發展后勁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支柱經濟,因此,要加快培育鄉村支柱經濟,改變鄉村經濟狀況,促進鄉村支柱產業發展。一是加快推進現代鄉村農業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各地要根據區位特點,尋找并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品,集中開發農戶單個的土地,實行農業產業園管理,推廣“一村一品”或“一鄉一品”集中耕作模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壯大鄉村經濟實力,增加農村居民收入。二是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田園經濟。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必須考慮農業經濟效益,對傳統的種糧種菜模式進行改革。比如,針對城市居民對鄉村旅游的向往需求,有條件的鄉村可以從發展休閑農業入手,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在滿足城市居民的旅游娛樂需求的同時,提升休閑農業的附加值。又比如,可以讓部分少地居民體驗田園生活,組織他們從事鄉村田園管理,從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三是發展鄉村工商業。振興鄉村經濟,必須加大鄉村招商力度,做實鄉村發展基礎,壯大鄉村經濟實力,使鄉村發展有資金保障。
第三,重視鄉村人員外流現象,增強鄉村吸引能力。人是發展的決定因素,鄉村振興必須依靠鄉村人員發展,因此,鄉村人員外流問題,應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F階段,在城市化加速發展和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必須針對鄉村實際,增強鄉村吸引力,使鄉村人員流動保持在合理范圍,優化村級結構,進行鄉村、村組間的合理布局,有效節約與利用農村土地資源,防止空心村的出現。一是要加強鄉村人文建設,培育本土鄉村文化,讓鄉土文化價值觀能夠吸引新一代的農村居民,使他們增加對鄉村的留戀,從而愿意投身到鄉村建設。二是加強鄉村組織建設,發揮鄉村各級組織的凝聚作用。要選用有號召力愿意投入鄉村建設的人士充實到鄉村各個崗位,發揮他們的影響作用,從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吸引更多的人回歸鄉村、熱愛鄉村,投入鄉村發展。三是加強鄉村社會管理,促進鄉村和諧發展。要在鄉村培育文明新風,改善鄉村公共衛生環境臟亂差的現象,豐富鄉村業余文化生活,提升鄉村生活幸福指數。
由于我國鄉村范圍廣,發展條件千差萬別,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要改變鄉村落后面貌,防止人員外流,必須加快鄉村經濟發展。具體來說,應加強鄉村基本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做好鄉村規劃,培育鄉村支柱產業,做好鄉村社會治理,提升鄉村幸福指數,從而吸引鄉村人員回歸,促進鄉村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管程程.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6-7.
摘要:本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闡述農民—職業農民—新型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內涵,探討新型職業農民身份、地位和作用,并將其分為5種,剖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面臨的6個難題。據此,提出8項法治保障建議:各級政府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培育規章制度、制定統編通用公用教材與各地專業的實用教材制度體系、鼓勵完善培育職業農民的師徒新路徑制度、建立與完善師資隊伍庫建設管理制度、完善網絡媒體教育培訓培育制度體系、建立完善培訓培育與農事基地融合發展的制度、實施題庫考核認定制度和強化新型職業農民的財政扶持與監管力度。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法治保障。
一、新型職業農民內涵歷史由來及種類。
20__年,我有幸作為__大學__學院暑期三下鄉隊伍的一員,于20__年__月__日,來到__村參加立時五天的三下鄉活動。
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模范村,全村230戶村民耕種者為數不多的1550畝土地。他們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開放的良機,大力發展高效田和制種業,種植了蘋果、柿子、黃煙、葫蘆、辣椒、西紅柿、西瓜等作物。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令人贊賞,各種村務工作開展得有條有理,村里的治安良好,無刑事案件發生。村兩委工作認真負責,心系村民,重視教育。村辦學校也村里及附近村莊的適齡兒童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為此,__村贏得了x市文明村莊、x市文明標兵、x市先進基層黨組織、x市模范村委會等多項稱號。
到這樣一個模范村開展三下鄉活動,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揮自身的智力優勢和知識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教育作出自己的貢獻,積極向廣大人民學習,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己,完善自我。
一、送科技文化下鄉。
為了發揮專業優勢,我們的下鄉服務以科技、文化服務為主,我們去了大量圖書和宣傳材料,主要是有關農業技術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通過它們,開闊了村民的視野,我們還為村民義務維修家用電器,提供法律咨詢和解決各種問題。雖然我們所能提供的東西是有限的,但畢竟把科技春風帶進了農村,吹進了村民心中。
作為本次三下鄉活動的重頭戲,我們還在__村小學開辦了小學生義務輔導班。我們一共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四個輔導班共計50余名小學生、初中生前來聽課。在各種輔導班上,大家竭盡所能,不僅為同學們解決了各科所存在的疑難問題,還積極地給大家講歷史故事,上書法課,做趣味數學題,教英文歌曲等。同時,我們還利用各種機會對同學們進行人生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立志將來為祖國,為家鄉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和同學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大家待我們有自己的親人,是我們感到好象回到了家中一樣。我們還和同學們一起聯歡,開展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比賽,為他們播放科普電影及動畫片等。
二、了解農村實際情況,提高自身素質。
我們通過走訪老黨員,聽老人講周家村從解放前一直改革開放后的巨大變化。老人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黨,廣大老百姓就不能翻身做主人,沒有黨,廣大人民就不能走上致富道路。我們在于基層黨員干部的座談會上,我們了解了周家村的基本情況,村里農民主要靠種植果樹和制種致富。
由于本村人多地少,他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種植了200畝種子,100畝x西瓜,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__年他們還在房前屋后種上了柿子樹,去年又種植了1000棵,按每棵柿子樹收入200元計算,去年僅柿子樹一項,全村就收入了40多萬元。__村取得的成就,多半歸功于村兩委(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他們利用改革開放的良機,積極采用新技術,開拓市場。村領導心系村民,處處為百姓謀利益,敢于承擔責任。但是,村兩委普遍感到村里經濟還主要停留在種植上,而農村經濟要想發展,必須上項目,深加工,辦企業,走出去。但領導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能人帶頭。我們也積極為村里出謀劃策,并表示回去以后多宣傳__村,提高__村的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引進外資,引進人才。
我們還對村里部分村民進行了農民生活問卷調查和婚姻、經濟、教育觀念問卷調查。通過這些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農村經濟收入顯著提高,村民也更加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村民的各項意識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村民越來越重視自身及下一代的文化素質的提高。
中國百姓祖祖輩輩吃大米,對大米的依戀如同鄉愁一般,鐫刻在我們的基因之中。新鮮優質的大米,在燜煮時就能飄香千米,勾出塵封已久的食欲。待到盛出開飯,晶瑩的米粒、滿口的香甜,瞬間讓食客回到童年記憶之中。大米是母親的巧手在平淡生活中創造出的花朵,最無論離家多遠都能品嘗到的溫暖。今天,我們把目光投向一個盈滿大米香甜的地方——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
朝鮮族地區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水稻之鄉”。享有盛名的延邊稻米,晶瑩剔透,清香撲鼻。和龍市位于朝鮮族自治州南部,土地總面積506861.55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479017.13公頃,占總面積的94.52%。這座美麗富饒的東北小城,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鄉村振興,農民笑容更燦爛。
國家的報告多次提出了對“糧食”的關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還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和龍大米聲名鵲起,新鮮優質的大米銷往更多遠方城市。據報道,“和龍大米味道香甜,我們這邊人都喜歡吃,另外和龍是我們寧波對口扶貧城市,那里山清水秀東西品質好,所以我們連續兩年采購和龍大米給職工搞福利?!闭憬幉ㄊ雄粗葶y行去年春節從和龍采購了1050公斤大米,受到員工廣泛好評。
和龍市各級政府、基層組織都積極致力于鄉村振興,積極推廣本地農產品,讓農民增加收入。除了大米,各類農產品的產業化都逐漸走向成熟。在和龍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辣白菜、大米、野山參、林下靈芝、桑黃等五大主導產業已經開始顯現他們的帶動作用,給集體經濟分紅、提供就業崗位、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貢獻力量。
農產品比以前賣得更快、價格更高。農民們在家門口銷售本地特產,辣白菜、大米、野山參、林下靈芝、桑黃、林蛙油、松籽……同時為了推動這些優質農產品的銷售,和龍拓展銷售思路,結合和龍優質旅游資源進行營銷,推出共享稻田、鄉村旅游觀光加農產品采購線路,近年開始在上海、寧波等十個大中城市建立銷售網點,推動農產品走高端路線。
同時,各產業發展也創造了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和龍市年輕人選擇留在家鄉,不再像過去那樣拋家舍業、背井離鄉。經濟收益不斷提升,就業形勢持續好轉,家家團聚不再分離,和龍的農民笑容更燦爛了。
人文建設,民風淳樸有魅力。
韓劇里,觀眾總能看到韓國民眾的餐桌上擺滿了辛辣、涼爽的小菜,酸甜的冷面讓人胃口大開,烤盤上滋滋冒油的五花肉讓人垂涎欲滴,用蘇子葉包上咬一口,齒頰留香!
“共享稻田”項目是和龍市近年來大力推廣的人文經濟建設項目,上文提到的寧波市鄞州銀行職工們就參加了和龍的共享稻田項目,每人認領一定面積的水稻田,可以通過視頻查看稻米生長情況。參加了“共享稻田”的全國各地人民,在品嘗了香甜的和龍大米后,都想去和龍旅游參觀。
和龍市光東村、延安村等村還借此發展了民宿旅游。在廣袤的田野上,一排排木制小屋,一棟棟畫著美麗圖案的民宿和小院落,每年都接待大量游客,特別是五一、十一節慶,全國各地大批游客紛至沓來,賞民族歌舞,品朝鮮族美食,看淳樸的自然風光。
有香甜的大米,有鮮亮可愛的朝鮮族服飾,還有淳樸的民風。越來越多對朝鮮族文化感興趣的“驢友”開啟了他們的和龍之旅。
未來可期,貧困縣的大逆襲!
現在百花齊放的和龍市,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桑黃產業的興起是和龍市靠產業致富的一個縮影。
圓蔥曾是八家子鎮種植的主要農作物。但是,圓蔥附加值低、受市場影響波動大,始終無法讓村民徹底擺脫貧困。
五年前,和龍市重新謀劃發展路線,大膽提出利用自然條件優勢,結合科學技術,種植高端作物。在聯系當地一家科技生物公司進行科研考察后,他們驚喜地發現,這里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繁育桑黃。桑黃又稱“森林黃金”,市場價可達每公斤六七百元。之后市政府開展東西部對口幫扶協作,和龍市與寧波市鄞州區結成幫扶對子,八家子鎮獲寧波援建幫扶資金1765萬元,給桑黃產業立項再添良機。他們流轉南溝村、河南村35公頃土地,種植了71.8萬袋桑黃。2019年,八家子鎮利用東西協作扶貧資金2400萬元,在河南村重新維修冷棚15棟,種植桑黃13.5萬袋;南溝村新建120棟冷棚,種植桑黃58.3萬袋。
據報道,桑黃產業讓全鎮771戶1337名貧困戶脫了貧。依托東西部對口幫扶協作平臺,和龍在全市范圍內建設了1000余座桑黃大棚,同時,當地還推動桑黃產業向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龍頭企業、村集體和村民形成了產業帶動、利益聯動、效益共享的發展機制,全市不僅有6700多名脫貧戶通過產業分紅增加收入,還吸納解決脫貧戶就業500多人。
2019年11月18日,和龍市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這個貧困縣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讓更多人動容。
未來五年,和龍繼續將發展農業農村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將和龍打造成為“特”“優”現代農業新高地,努力推動辣白菜、大米、野山參、林下靈芝、桑黃五個主導產業,蜂蜜、松籽、油香雞、林蛙油、冷水魚五個優勢產業發展。和龍市也將啟動綠色健康食品產業園建設,在精深加工上尋求突破。圍繞五大主導產業,建項目、建基地、建品牌,優化產業布局、優先發展骨干企業,著力打造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確定發展目標和支持措施,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集中發展綠色生態產業,讓農民在創業中增收,靠產業致富。
曾經的“貧困縣”,現在的排頭兵,逆襲還在繼續。這座縈繞著米香、孕育著“森林黃金”的東北城市,正吸引著更多人去品嘗她的香甜、探索她的奧秘。
農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和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加以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是全國的命脈所在,如果沒有農業、農村、農民,城鎮必將失去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基礎?!靶】挡恍】?,關鍵看老鄉”。建設美麗鄉村,長期以來一直是人民群眾的期盼。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千百年后,人們所向往的村美、水清、樹綠的美麗鄉村正在成為現實?!稗r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三農”作為國之根本的地位持續在加強。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必將進一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拿利愢l村。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美麗鄉村建設是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載體,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作為山川秀美、農業大市的懷化,我們更有希望的田野,更是大有可為。因此,要積極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努力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
首先,要堅持優先發展經濟。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根本。美麗鄉村應該是富足的鄉村,貧窮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為動力支撐,特別要立足于農村當地的優勢資源,做大做強支柱產業,以項目帶動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我們不僅創建“美麗”,更要經營“美麗”;不僅打造景觀,更要打造產業,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只有產業發展了,農村才能集聚人氣,形成良性循環,充滿生機活力。所以,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不斷延展農業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培育農村新業態,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
其次,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鄙鷳B是美麗鄉村的氣質,是美麗鄉村的外在之美,物質富裕而環境臟亂差同樣不是美麗鄉村。在過去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以損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事例不勝枚舉,尤其是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更加突出。當前,如何進一步處理好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需要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拿出切實可靠的解決辦法。要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廣大農村群眾環保意識;要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要規范畜禽養殖,科學合理處置畜禽糞便,等等。只有生態環境好了,才能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也才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再次,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廣大農村群眾的物質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對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別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來愈強烈。生活之美、生態之美、鄉風文明,內外兼修才算得上美麗鄉村。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深刻認識當前農村社會風尚、村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回應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要積極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鄉風民俗,提高農村社會的文明程度,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人際關系。著力培養新型農民,推動農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發展道路;要積極回應農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榮發展農村文化,讓農民群眾享受到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廣大農村建設成更有古道鄉愁、更加和諧穩定、更富人文情懷的美麗鄉村。
最后,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茖W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全力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并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明確了新時代鄉村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將更加有力地促進農村和諧穩定。要順應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機遇,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作用,加大農村基層干部培養力度,充分發揮村集體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積極搭建新鄉賢與鄉村社會結構有機融合的平臺,構建兼具鄉土性與現代性的現代鄉村治理模式。
近期,我鎮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鄉村振興,我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各村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一起商討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村莊該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從商討的結果來看,很大一部分村莊只是提出一些近期工作任務,根本談不上鄉村振興策略。因此,我對鄉村振興的發展有了以下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形成鄉村振興合力,培養新農人隊伍。農民是勤勞能干的農民,但是他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的農耕上。換句話說,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很多農民的思想跟不上當下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膽鹇苑结槥橐?,把各行業中熱愛“三農”優秀人才吸納進來,充實農村工作隊伍,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等鄉村振興合力,通過培養新農人隊伍和解放思想,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人才和思想基礎。
給村干部以適當壓力、發揮村民主人翁精神?;疖嚺艿每烊寇囶^帶,村干部作為全村發展的帶頭人,必須要有與時俱進、居安思危的精神狀態。如果一個村的村干部滿足現狀,不思進取,那么這個村莊的發展也就止步于當下,落后于未來。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制定振興戰略時,要以村民愿不愿意,答不答應,高興不高興為尺度。只有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他們才會關心村里的鄉村振興戰略,把它當成自己的事。因此,黨委政府要給村干部以壓力,使村干部有緊迫感,緊跟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帶領村民致富,同時充分發揮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使鄉村振興戰略落在實處。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黨的領導。只有在黨的正確引導和帶領下,鄉村振興戰略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繪制出藍圖,把工作落實到位,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同時,鄉村振興也離不開黨的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開創了“三農”工作的新局面。因此,鄉村振興需要繼續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加大各種資源配置的投入向農村傾斜,為實現農村振興打好政策和設施基礎。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促進我國鄉村發展與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指導策略。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復雜且龐大的工程,該工程自實施以來,雖然獲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鄉村振興視野下如何建設美麗鄉村進行了探討,以期促進我國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路徑。
美麗鄉村建設是我國建設美麗強國的迫切需求,同時也是鄉村振興的絕對要求。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多個方面,不僅包括外在表現,還有美麗鄉村豐富的內涵,它包括文化建設、人才建設、環境建設、產業建設、生態建設等??傊?,建設美麗鄉村工程龐大,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協作配合,在遵從國家戰略下全面推動美麗鄉村的建設和發展。
1.1背景。
如今,我國已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其經濟結構不斷完善和優化,社會得到發展和進步,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實質性改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如今這一矛盾已得到有效解決,我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不平衡發展主要體現在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之間的差距,為解決這一矛盾,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1]。戰略體現出了黨和國家建設美麗鄉村的堅實本心,同時也是促進我國鄉村發展的重要戰略。
1.2戰略意義。
我國鄉村處于嚴重衰落水平,這嚴重阻礙了我國各項任務的發展,同時也是導致我國社會性質長期處于初級階段的主要枷鎖。只有全面推動農村各方面的發展,才有可能解決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以及實現中國夢。此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背景下,促進城市與農村的共同進步、和諧發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然而城鄉差距非常大,只有縮小這一差距,才能實現共同富裕這一百年目標??傊?,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和實施對我國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1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問題。
美麗鄉村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建設工程,然而我國在這方面卻缺乏經驗。雖然改革開放制度的深度實施,可使我國多借鑒國外經驗,但基于我國人口多、鄉村人口占比高的基本國情,借鑒國外經驗這一舉措并不可取。從我國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來看,我國在試點選取上缺乏公平性,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而鄉村之間也存在差異。然而在進行鄉村試點選擇時,往往選擇那些發展良好的鄉村,這并不利于實現美麗鄉村的全面建設。試點選擇應進行全區域覆蓋,根據鄉村條件來合理決策相應的試點周期,同時還需要對不同的試點效果進行全面的記錄和評價。
2.2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模式問題。
美麗鄉村在建設過程中往往過度依賴于固有模式,未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應變,不僅會產生較高的建設成本,而且缺乏創新性,使鄉村建設按照模板而生,使鄉村丟失了自身獨特的個性。借鑒不是復制和套用,而是對他人方法的參考和借鑒,雖然某些地區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因地制宜才是應遵循的第一準則,生搬硬套嚴重不符合美麗鄉村建設初衷。
3.1解讀鄉村,明確鄉村多樣化發展。
建設美麗鄉村的前提就是對鄉村進行全面了解,只有充分掌握鄉村的各項特征,美麗鄉村建設才能取得可靠性成就。鄉村與城市不同,鄉村特色豐富,其發展模式具有多樣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文化方面,不同地區的鄉土文化各有不同,這主要與當地的習俗有關。其次是鄉村的產業多樣化,比如畜牧、種植等??傊?,美麗鄉村建設必須要保留符合鄉村的多樣化特征。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美麗鄉村[2]。
3.2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供給。
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中,應當遵循本質,保留地區特色,挖掘鄉村文化和文人,做到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地域特征來實施不同的建設策略,切不可千篇一律,使鄉村丟失了原有的生態氣息,更要杜絕依據城市建設來開展相應的鄉村建設。具體可分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合理規劃。充分掌握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方針和目標,并引入一定的建設理論,在其指導下對實施建設美麗鄉村策略進行合理規劃,然后再結合當地市、縣、鄉、鎮區域的特征進行完善。二是具備較為完善的治理體系,針對美麗鄉村建設這一任務來建立領導小組,用來實時監管建設工作,促進建設工作有序進行。三是要依據政策管理,美麗鄉村建設需要依據一定的制度和政策,確保工作有章有序。四是加強宣傳和培訓工作,美麗鄉村建設是每個人的職責,對此需要做好宣傳工作,使每個公民都能夠參與到建設工作中來。另外,還可以針對農民開展培訓工作,推進新型職業農民的產生。五是充足的資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深遠而龐大,必須保證充足的建設資金,在頂層設計中借助多渠道來籌措資金(圖1)。
3.3依靠科技創新,鼓勵多方參與。
任何一項工程建設,都離不開先進科技和優秀人才的支撐。同樣,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來說,必須要牢牢把握這2個重要方面。應重視人才培養工作,促進農民向職業性農民轉型,同時還要具備先進的引入機制,使各方知識人士都能夠積極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對此,首先要做好人才教育工作。一是針對受教育兒童,不僅需要投入較多教育資金,還需要引進優秀專業的師資隊伍,為他們提供更為優良的教育條件,同時在進行義務教育的同時為他們灌輸相應的生態文明理念,為美麗鄉村建設打下穩固的基礎。二是針對農民,開展相應的培訓課程。農民是鄉村建設的主體,必須要重視對農民的教育,加強科技推廣,使農民在掌握一定生產技術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鄉村生活中做到節約和環保。其次,做好人員引入。一方面,可以組織相應的委員會來建立一個專門的咨詢部門,供有意向人士提供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應的智力團隊,為有效建設美麗鄉村提供可實施策略,從而推動美麗鄉村的全面建設和發展[3]。另外,還需要嚴格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引入外來的先進經驗,并將其融會貫通,進而形成符合自身發展的建設模式[4]。
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國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了機遇,同時也是促進我國各項發展的關鍵基石。因此,必須采取可行性策略來建設美麗鄉村,從而有效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促進我國社會的共同繁榮。
5參考文獻。
[3]張強,張懷超,劉占芳.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j].經濟與管理,2018,32(1):6-11.
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7月13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下稱《報告》)報告在羅馬發布。報告預測,在全球范圍內,由于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饑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報告說,疫情使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凸顯,需要各方共同應對。在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和全球糧食體系脆弱的大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和戰略成為日益迫切的重要課題。
隨著全社會營養健康意識的提高,尤其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質量的糧食需求量也將呈剛性增長趨勢,優質糧供給不足的問題會更加凸顯。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也應看到我國糧食領域的主要矛盾已經顯現。從世界范圍看,《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6.9億人遭受饑餓,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與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萬。其中,亞洲饑餓人數最多,非洲饑餓人數增長最快。具體我國而言,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形勢如下:
一是實現糧食供給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全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277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以上,稻谷、小麥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自給率多年穩定在95%以上。特別是今年在遭遇新冠疫情的情況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億斤;早稻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470萬畝,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態勢。糧食連年豐收,為我國應對風險挑戰、穩定經濟社會大局發揮了“壓艙石”“穩定器”作用。2019年人均糧食占有量474.9公斤,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目前,全國小麥、稻谷庫存量大體相當于全國居民一年的消費量,谷物庫存消費比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
二是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改善。我國把扶持糧食生產作為強農惠農政策的重點,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結構持續優化。今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我國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夯實農業基礎。4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11部門單位聯合印發《關于2020年度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通知》,扎實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順利實施。農業補貼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農機購置補貼重點向糧食作物傾斜,對小麥、水稻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玉米、大豆實行生產者補貼,對產糧大縣實施獎勵政策,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糧食支持政策體系。
三是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日益錯綜復雜。這次新冠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具體貢獻:一是有充足的原糧儲備;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儲備;三是布局建設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和應急儲運企業。從國際比較看,這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農產品市場劇烈波動,而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裕、價格穩定。但是,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食品消費升級,糧食需求相當長時間內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糧食生產供給又面臨耕地和水資源硬約束、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國外進口不確定性增加等挑戰,未來糧食供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箵粜鹿谝咔槠陂g,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例如,“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薄耙哟蠹Z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蔽覈鴮嵤┘Z食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如下:
以我為主、立足國內。這是中央立足全局、著眼長遠提出的重大戰略要求,充分體現了對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必須正確把握這個戰略立足點,就是要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十幾億中國人不能靠買飯吃、找飯吃過日子,不能把糧食安全的保障寄托在國際市場上。否則,一有風吹草動,有錢也買不來糧,就要陷入被動。當然,立足國內,并非所有糧食和農產品都要完全自給,還要充分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適當增加農產品進口,但要把握好規模和節奏,防止沖擊國內生產,給農民就業增收和國際市場帶來大的影響。
谷物自給,口糧安全。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確保糧食安全任務依然艱巨,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糧食生產氣可鼓而不可泄,“十六連增”后必須防止出現滑坡。實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必須始終堅持抓好糧食生產不動搖,進一步明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優先次序。綜合考慮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和資源條件,首先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樣定位,絕不是減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決不能將此誤讀為可以放松國內糧食生產,而是要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
增加產能,重視科技。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忘記歷史、盲目樂觀,不能今天溫飽無虞,就忘了昨天餓肚子的滋味;不能糧食連年增產,就看不到今后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和壓力。盡管實現了“十六連增”,但我國糧食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臉色,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可控性還不高。提高糧食發展穩定性,最根本的是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此,要保護耕地、完善政策、強化科技,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持續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科技貢獻率。
糧食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民生物資,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所謂“衣食足,倉廩實,天下安”。不久前,中央提出“六?!比蝿罩?,“保糧食能源安全”位列其中,這也是糧食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和體現,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健全糧食生產資金支持。堅持完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加大保險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加快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對產糧大縣財政獎補力度,推廣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讓糧食主產區抓糧得實惠。大力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創新“花錢買服務”機制,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是改革和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鉤機制,新增補貼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探索主銷區與主產區、調出區與調入區的利益補償機制,努力使主產區種糧不吃虧,讓重農抓糧的地方在工作上有積極性。
三是構建糧食安全應急體系。這次疫情期間,一些地方遇到了采購“無處”、捐贈“無門”、通關“無路”、配送“無序”等現象,不少糧食物資無法第一時間運到急需的地方,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應急體系,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常態化、制度化,建立穩定常態化的具有權威性的應對協調體制機制,保障當重大疫情發生時能夠快速決策、快速解決糧食應急保供。
五是完善糧油統計信息系統。這次疫情的發生,還警示我們在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產品儲藏運輸設施和條件建設上,既要有能力保障糧食多元化供給,更要有相應的應急調控和調運機制,滿足市場供給,規避市場波動,穩定糧價,穩定市場,穩定預期。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準備啟動應急預案。提升統計上報水平,一旦發現苗頭性的突發情況,黨和國家可以立即獲得第一手資料。
__x地處縣城南部,所在轄區共8個行政村,2個農村社區。__x把農村基礎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城鄉二元結構差距逐步縮小。
(一)發展農業產業。
目前,農業產業調整成效明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以省果樹所種植技術為支撐,依托__x、____等產品,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以海宏牧業為養殖龍頭,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銀行+農戶”的肉羊生產模式?,F有耕地6105畝,農業人口8362人,年出欄育肥羊達到20000只,生豬出欄量9360余頭,能繁殖母豬148余頭,年產肉雞65000余只。在堅持以農戶為主體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系。積極與農業大學、省果樹所對接,在產業結構調整、新品種引進、產業技能培訓上下功夫。__x村在農綜開發的基礎上與農業大學合作,并簽訂合同共建140畝試驗田,更好的促進科技成果面向實際應用和需求轉化,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雖然目前__x產業調整成效明顯,但還存在很多問題:
1、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基本還是以種植玉米等農作物生產生活;
2、種植技術不發達,缺少專業農技人員的培訓指導,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還需加強;
3、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夠,幫扶方式方法還需改進。
(二)改善生態環境,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要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農業綠色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建設生態宜居鄉村。
(三)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鄉村發展離不開穩定的村級環境,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通過完善村規民約、社會誠信體系等,不斷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達到改進村風民風的實效,切實營造和諧的鄉村發展環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下,經過長期的不斷努力,各村文化機制體制不斷健全,文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逐漸豐富。
2、各個基礎設施建立健全,體育健身場所和圖書館等進一步完善,建立長效運行機制,免費對群眾開放。
3、目前,各村基本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且完善夕陽紅養老院基礎設施建設,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會心理的影響,制約鄉村發展也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心理和教育有關。千百年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致使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是圍繞“遠離農村、遠離農業”展開的,“不好好學習,就當農民”,是鄉村家長、教師激勵孩子學習動機的最有效口號。人們骨子里潛移默化的滲透著一種觀念,農民不是一個體面的職業,甚至只要和農業、農村有關的人與事都會“低人一等”,這樣的說法雖然略顯極端,但卻是當前社會上的一種普遍觀念。
(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在攻堅脫貧方面,__x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系統內的低保貧困戶7戶9人,五保貧困戶23戶24人,全面強化包村干部責任到人,統籌推進,結對幫扶,政策兜底。為認真落實扶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確保貧困人口一戶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脫貧。但在在脫貧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維的培養和運用,針對不同的貧困類型采取相對的形式對貧困對象進行幫扶,并且要加強扶志的力度,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的幫扶,真脫貧、不返貧。
實現鄉村振興,首要的要明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思路:進一步加強扶持政策落實,推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加強平臺載體建設,加強集群發展和特色產業建設。依據戰略思路,找準戰略重點,結合推進情況,全面規劃,合理確定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進土地合理流轉,促進農業規?;洜I?!暗亍笔寝r民生產生活、農村發展的載體。長期以來,農民缺乏新動力、新途徑。特別是農村耕地“碎片化”,無法大面積進行創新型生產發展。土地流轉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办柟毯屯晟妻r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边@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合理合法地將手中閑置土地流轉出去,盤活土地利用價值。
(二)當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蓬勃興起,要繼續鼓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并重點扶持解決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在發展中面臨的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等難題。
(三)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農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力度,實行長效保護機制,改變農村居民對環境保護的態度,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問題。有效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全面推進鄉村綠色發展。
(四)傳承發展鄉土文化,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保障,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鄉村特點的有效方式,傳承發展農村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完善農村基本陣地建設,建立更加長久的運行機制,挖掘本土人才,從思想上振興農村。
(五)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擺脫貧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更加精準脫貧,強化脫貧質量是我們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創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情況。將扶貧與扶智、扶志將結合,鼓勵推動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力爭做到全部脫貧不返貧。
(六)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額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地位,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
1、完善農村工作領導機制,建立實施鄉村戰略領導責任制,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3、根據黨的領導,開展工作,制定適合本村的工作條例、機制。
【內容摘要】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并為此提供內生動力,也是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現實需求,意義非凡。文章簡要探討了目前我國鄉村文化建設機遇與挑戰,并從文化空間角度、人才隊伍角度和文化服務體系角度分別提出了解決鄉村文化建設的路徑。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意見》于2月21日公布,迎來了中國第18個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一號文件。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偉大勝利,在此基礎上要趁熱打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我國關于農民農村農業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出臺促進鄉村大力發展的政策法規,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鄉村文化是傳統農業社會經久不息的積淀,蘊含和承載著豐饒的物質和精神資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和充足的精神支持。
2020年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全面勝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農民闖出新路子、打開新局面、搶占新時機、干出新成績,昂首闊步、大刀闊斧、鼓足干勁,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中國農村新未來。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取得關鍵成效的重要契機,同時也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舉措,而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有力法寶。黨的十九大報告將“鄉風文明”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上,鄉風文明乃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關鍵之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可以深化農民群眾對鄉風文明是認同感。梁漱溟先生曾言,“中國文化以鄉村為本,以鄉村為重,所以中國文化的根就是鄉村”。鄉村文化作為農民重要的精神食糧,汲取和滋養了農民幾千年。鄉村文化建設不僅是從表面上改變村容村貌,更深層次地增強鄉村社會的凝聚力、整合力,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了一定基礎。鄉村振興戰略從鄉村產業上、鄉村人才上、鄉村文化上、鄉村生態上和鄉村組織上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因此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二)鄉村文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內生動力。鄉村全面發展的基礎在于可持續的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農民是鄉村建設的主體和主力軍。中國的改革最先源于中國農村,從改革開放前的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到改革開放后的大包干、取消農副產品統購統銷制度、稅費改革,再到新時代的精準扶貧、智慧農業、鄉村振興等。農業無疑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而農民就是這扎根和立本的人。農民是最有生產積極性的群體,農民群眾素質與鄉村振興的效果緊密相連,鄉村要振興,文化須先行。通過發揮文化的教化作用來提升農民群眾的綜合素養,培育新時代有文化會技術能經營的新農民;運用文化的力量來解決農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釋放鄉村文化中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價值理念,進而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三)鄉村文化建設是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現實需求。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其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3]脫貧攻堅過程中,農民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物質基礎得到了豐富,其生活上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但對美好生活又有了新的期待和向往。要想更好地發展和滿足農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就必須要有豐富的文化滋養,就必須推動高質量的文化發展。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面臨的機遇。定方向、明大局,把握大勢才能贏得未來。鄉村文化作為鄉村社會的重要精神內核,其不可替代性有著重要機遇。一是鄉村文化建設在政策上、資金上以及技術上都脫離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保障,并且還需要黨的堅強領導作為根本保證。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這一契機和機遇,可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其發展勢頭迅猛、發展前景良好。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應用的普及,當前的新時代中國農民也緊跟時代步伐正不斷邁入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直播帶貨,新型農業,農業電商正在興起,前景不可估量。二是農民“城居化”和市民“村居化”的相互交融,正逐漸形成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協調推進的新局面?!靶蓍e農業”、“觀賞農業”、“植物工廠”以及“特色農業”等的出現,一方面既拓展了農業空間、又促進了自身發展、還保留了自然和生態的美麗家園;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城鎮的發展,這為城鄉融合發展的促進搭建了無形的文化橋梁。與此同時,農民開始走出鄉村、走進城市、走向世界,眼界開闊,提升了他們的市場分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三是在鄉村社會中逐漸創造了很多文學藝術形象,甚至各行各業中的先進典型也在鄉村被樹立和廣泛宣傳,勤勞致富的明星事例更是枚不勝舉,這些都是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源于農民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在需求,大量地域文化、村莊文化得以挖掘,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守住鄉土文化的根,進而留住鄉愁。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一是鄉村傳統文化衰落。一方面鄉村人口消失、民宅廢棄、土地拋荒等帶來了自然村莊的萎縮,使得鄉村文化的載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消失或破壞。另一方面網絡也改變了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方式,抖音、微信的大力推廣運用,使得一些傳統鄉村公共文化生存的空間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風俗來應付的”。[4]鄉村文化在受到工業化、現代化沖擊的時候,亟需涵養鄉風、醇化民風、凝聚民心,做好鄉村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有效融合。二是鄉村文化建設人才隊伍匱乏。一方面,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創業,留守群體因其客觀因素不能很好或無力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另一方面,傳統鄉村文化的傳承面臨斷層的困境,老一輩人因年齡、身體狀況力不從心,甚至一些傳統工藝傳承人因為生存的壓力不得已放棄了手藝,進入了其他行業。這將導致部分技藝“膝下無人”,此后銷聲匿跡,再無傳承,造成一些稀缺文化資源滅絕的現象。三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滯后。用于鄉村文化建設的資金主要源于兩種方式,分別是上級政府撥款(專項資金)和村民自籌。一方面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到鄉村文化市場,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中。有效防止文化供給與農民文化實際需求相脫節和農民群眾精神寄托出現“真空”地帶的現象;另一方面,提高對鄉村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防止出現鄉村文化服務流于形式、無人管理、名存實亡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危機與挑戰,鄉村文化振興應運而生、勢在必行、一往無前。
鄉村文化建設不僅是鄉村文化的振興,還是鄉村的振興。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脫離不了文化的智力支撐作用和價值引領作用。面對當下我國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危機與挑戰,從以下三方面尋找優化路徑、借此擺脫困境,為鄉村振興加油助力、舔磚加瓦。
(一)重塑鄉村文化空間,增強鄉村文化自信。隨著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鄉村文化賴以生存的土壤逐漸沒落,致使以鄉村為土壤的鄉村文化生活漸漸衰敗,因此,鄉村文化的繁榮亟需整合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重新構造鄉村文化空間。一是留住“鄉愁”,即保護保存承載鄉愁記憶的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一些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歷史性特征的物質文化遺產。二是要做好對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許多民歌、戲曲、傳統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承載著鄉村文化,既可以了解鄉村的風俗風貌,也可以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三是要豐富鄉村文化內涵,增強鄉村文化自信。鄉村文化建設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引領,離不開現代文明的浸潤滋養,更離不開人民群眾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因此立足于鄉村發展的實際和人的生存需要,開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同時要建設現代化的產業園,打造田園綜合體,深入挖掘鄉村中蘊含的生態理念、價值規范和人文底蘊,牢牢守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
(二)充實鄉村文化建設人才隊伍,培育新時代職業農民。一是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經濟,穩住鄉村主體。文化的發展不能脫離繁榮的經濟基礎,推動鄉村經濟的大力發展,可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吸引農民就近工作帶來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從而有剩余心力參與到文化建設中。圍繞產業振興,可通過“文化+農業”來發展特色農業,全力打造綠色有機優質農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此外,還可以依托“文化+生產”發展鄉村文化企業、依托“文化+旅游”開展鄉村旅游業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二是有力發展鄉村教育,培養“草根文化”生力軍,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傳承和弘揚優秀的鄉村傳統道德,深化對鄉村文化、鄉風文明的認同感,加強對農民的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教育與引導。立足于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并結合其風俗風貌培養“草根文化”隊伍,發揮扎根鄉村社會的優勢,創造出具有大眾化、平民化的鄉土文藝作品。三是積極發揮鄉賢的重要作用,中國鄉賢文化彰顯著厚德載物、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維持鄉村社會秩序、教化民眾、純化鄉風的重要精神力量。具體措施可以樹立新鄉賢典型,策劃、舉辦多種引領鄉風文明的活動,同時在基礎教育中融入鄉村特色向中小學學生滲透優秀的鄉村文化,開展關于鄉村文化的實踐課程。
(三)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鄉村文化建設要想取得好的成效,除了依靠政府本身,還需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到建設中來,群策群力,添磚加瓦。一是多渠道增加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投入。資金不夠,努力白費。匱乏的資金會導致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不足等難題。轉變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公共財政在鄉村覆蓋的范圍,不斷提高用于鄉村文化事業建設的文化建設經費的投入比例,設置專項資金,??顚S?,同時完善經濟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和參與,大力扶持和支持非營利性群眾文化服務機構進入鄉村,進而活躍農村文化,豐富農民生活,提升農民的文化修養、精神面貌,提高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二是樹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新理念,提高服務效能。樹立“小政府、大社會”的有限政府理念,將“自上而下”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和理念向“自下而上”轉變,即由“政府主導”轉變為“村民自發”?;蚴菍ⅰ白陨隙隆焙汀白韵露稀眱煞N路徑相結合,以提高服務效能。與此同時,健全的農村群眾需求表達反饋機制也很必要。三是重視人才培養,強化鄉村文化服務隊伍建設。通過“選調生”“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專項政策,公平、公正、公開選拔優秀的大學生到基層投身于鄉村文化建設工作中。同時完善管理和激勵機制以保證文化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和創新性,為人才隊伍增加活力。四是完善培養和學習機制。東漢思想家王充曾言,“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币环矫?,要對負責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工作人員和領導干部進行培訓;另一方面,要依托各級文化服務站,創辦形式多樣的文化人才培訓班,對民間的藝人和傳承者進行培訓,推動鄉村文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2]李劼.梁漱溟鄉村教育理論與實踐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5。
[3]林昌華.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11-15(01)。
[4]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
作者:婁金敏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