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那么些不經意的瞬間,我們是否記得記錄下來?總結不僅要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還要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和目標。大家一起來看看以下這些總結范文,相信會有一些收獲。
本單元以“智謀”為題,選編了兩篇傳統智謀故事作為主體課文。通過學習課文,不僅要使學生了解賀龍和包拯兩位歷史人物,而且要引導學生從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
《包公審驢》是單元主體課文之一,它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以毛驢為線索,主要講了王五的好毛驢在市鎮被人偷換成了一頭瘦驢后,氣憤地到官府報了案。包公運用智慧,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為“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三個部分,贊揚了包公辦案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包公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包公的資料。
2.教師準備小黑板或課件,檢測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猜一猜”游戲(教師說,學生猜。)。
“火盡爐冷平添心猿意馬?!辈乱粋€字。(“驢”字)(教師板書:驢)。
我國宋代有一個著名的清官。廬州人,執法嚴明,善于斷案。(教師板書:包公)。
2.說說你對包公還有哪些了解?(生說)教師肯定學生所說的有關包公的事,補充解說:“公”是古人對人的一種尊稱,他原名包拯,有多個官銜當過開封府府尹。因為北宋建都在開封,開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長”了。是個大官。
3.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發生在包公身上,還與驢有關。(教師板書:審)學生齊讀課題。
4.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包公為什么要審驢?驢子不會說話,他怎樣審驢的?)那好,我們就帶著問題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詞。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概括,教師指導。)。
3.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加三個小標題。(驢被偷換,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展示小黑板或課件)。
2.指名學生讀,師生共同正音。
3.特別指導學生注意多音字:掙、差、圈。
4.對比記憶字形。
審()案()吭()衙()役()。
神()按()炕()銜()投()。
5.選擇你理解的詞語練習說話,提出你不懂的詞語。
6.教師特別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聞所未聞、驚慌失措、冒名頂替、懊惱。
四、朗讀課文。
自由選擇合作學習伙伴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個斷案故事。
2.用簡單的話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品讀課文。
1.引讀故事的起因。
(1)包公為什么要審驢?課文哪幾段寫了?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記出描寫毛驢的句子,仔細讀一讀,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3)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出示句子,對比朗讀:
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毛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
驢還拴在樹上,驢背上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的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
(4)順勢引導、朗讀:想想王五面對兩頭毛驢時是什么心情?指名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2.細讀故事經過。
(1)帶著問題小組合作朗讀課文3~9自然段。說說你讀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問題,小組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
(3)小組匯報共同學習讀懂的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辦案的方法,很聰明。)。
“不要給它吃,不要給他喝,把它嚴嚴實實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包公十分熟悉驢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謀來源于他淵博的知識。)。
“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就上哪?!保ㄕf明包公知道毛驢會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換毛驢的賊。)。
(4)問題解答場: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思考解答。
(5)讀了這部分課文,包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教師板書:足智多謀)。
(7)提出要求: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個同學要投入角色,聯系故事情節,體會角色說話時的神態、動作和心情;角色的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改動。
(8)生排練、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3.齊讀故事結果。
(2)生齊讀課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偷偷調換,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計謀,他的計要是正當的。)。
2.其實,古代人們利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馬光砸缸》等,讀一讀這些故事,體會他們的聰明才智!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智謀》中的一篇主題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即劉五用以養家糊口的、漂亮的驢被人在市鎮上掉包,他無奈將驢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驢能夠認路的特點,通過巧妙“審”驢,捉住了小偷。
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為“換驢——審驢——找到驢”三個部分。而包公審驢部分是本文的重點。在包公審驢的過程中,包公巧用計謀,對于疑難案件從容應對,凸顯了包公的足智多謀。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行的。
二、學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國藝術舞臺上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形象,他黑臉如木炭,一身正氣,孩子們在影視作品中對他有所知曉。本課基于孩子們對包公的這一點認識,通過神奇的“審驢”案使孩子們加深對包公的了解,并從中受到教育。
三、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正是依據此理念,通過三次閱讀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熟知故事大概意思。從而體會包公斷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謀。
四、教學目標(第一課時)。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通過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我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通過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六、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一)、音樂導入。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重點理解詞意。
(四)、再讀課文概括大意,列小標題。
(五)、觀看短片,深入回顧。
(六)、拓展訓練。
(七)、課堂小結及作業布置。
七、板書設計:
換驢(小偷)告驢(劉五)。
審驢(包公:餓驢三天,痛打四十大板,放驢,跟蹤驢)找到驢。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生作文大全。
小孩每天一早起來,提著一籃油條,一邊跑,一邊嚷:“賣油條咯,賣油條咯:又香又脆的油條,兩個銅錢買一根?!庇幸惶?,他把油條全賣完了,坐在路邊一塊石頭上,把籃子里的銅錢一個一個的數了一遍,正好一百個。他賣油條,把一雙手弄得油乎乎的,用手數銅錢,把銅錢也弄得油乎乎的。他瞧著這些油乎乎亮閃閃的銅錢,可高興了,心想:“今天賣了一百個錢,可以給媽媽買藥了?!?/p>
小孩跑了一個上午,可累壞了,他把頭一歪,靠在石頭上,就呼呼地睡著了,睡了好一會兒才醒來?!鞍パ?,我得趕快給媽媽買藥去了?!毙『⒄酒饋硪豢?,糟了,籃子里的銅錢一個也沒有了。小孩又著急,又傷心,嗚嗚地哭了起來。這時候,正好包公帶了人馬打這兒走過。
[1][2][3]下一頁。
包公是個不畏權貴、剛直不阿、家喻戶曉的好官,那出《鍘美案》,好多人都會哼幾句。但有一個案子,卻讓他愁上眉頭,因為原告來者不善。
那時,朝中有個六十多歲的老太監,深得皇上信任。這老太監聽說包公名聲大噪,很是不爽,就想了個歪點子,想讓包公出洋相,掃包公的威風,臊包公的臉皮子。
這天,這個老太監叫人捉住一只差不多跟貓一樣大的老鼠,將它的尾巴切了,血淋淋地關在籠子里,親自送到包公跟前道:“這只大老鼠,自以為本事比貓還大,橫行霸道,欺東霸西,居然潛入皇宮,竄進我家,偷吃了金饌玉肴不說,還咬壞了當今皇上御賜給我的金袍玉帶。請大人明察公審,看這只可惡的老鼠該當何罪?”
這不是故意來挑釁嗎?包公愁上了眉頭。
包公是個正派人,對這種割卵求榮的太監,打心眼里就討厭。何況這批人,平時胡作非為、仗勢欺人,他也早就想在大庭廣眾之下揭穿他們的老底,讓太監們出丑。因此包公一聽這老太監要告老鼠的話,就明白是咋回事——不過是城隍娘娘懷胎,心頭有鬼罷了。包公一點也不推辭,欣然接下案子。
老太監心中大喜,他想,看包公你如何收場。
包公把驚堂木一拍,一聲大吼:“王朝、馬漢,速速前來,將罪犯帶上公堂!”
這聲勢,像要審大案要案。隨著一聲吆喝,王朝、馬漢早把那只裝在籠子里的老鼠帶上公堂。原告老太監是朝中有身份的人,因此特給他設了個座兒。
包公斜睨了一眼那老鼠,手上一用力,把驚堂木狠狠一拍,大聲喝道:“大膽老鼠,仰仗誰的勢力,竟擅入皇宮,又潛入民房,吸盡民脂民膏不說,還敢咬壞公公的金袍玉帶,真是罪大惡極?,F在原告在此,本官法紀森嚴,定嚴懲不貸!”
聽著包公在那兒裝腔作勢,老太監怎么聽也不是味兒,這不是指著冬瓜罵葫蘆,月亮壩里談禿子嗎?好你個包拯,還真看不出你的膽呢。本公公可不是停妻娶妻的陳世美!
老太監還在想,突然又是一聲驚堂木拍案,只見籠中老鼠受驚,抓腮撓腿,上躥下跳。
包公字正腔圓,開始正兒八百地宣判:“被告老鼠,現原告舉證在此,你咬壞公公玉帶金袍一事,證據確鑿,事實清楚。你還有什么話可以辯解?”
老鼠會有什么話辯解?真是天下奇聞。
“被告老鼠,既然你不辯解,本官現在宣判——”
老太監在一旁好笑,包龍圖呵包龍圖,你裝怪也裝得太認真了罷,看你如何下臺!
包公宣判道:“爾這鼠輩所為,已是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不把你處以極刑——五馬分尸不能泄恨。姑且看在公公面上,判處你閹刑,割斷你的情根,叫你來世成為五官不齊、六根不全不人畜不畜的混帳東西。王朝、馬漢,大刑侍候,將罪犯帶下去實施閹刑!”
宣判完,包公走下臺,對老太監深深一揖,然后道:“請問公公千歲,本官判得公正與否?量刑是否妥當?如有不妥,萬請公公指正一二?!?/p>
老太監此時是猴子爬到黃蓮樹,討到的是苦果子。他只好打腫臉充胖子,忙不迭點頭道:“大人英明,判得公正!難怪天下人都說你是我大宋第一好官喲!”
包公雙手一拱道:“多謝公公,下官敢不認真?要不是我投鼠忌器,看在公公的面子上,一刀把這惡大惡極的老鼠剮了,現在只好處個閹刑,真是便宜了它!”
老太監哪還敢說什么,忙喊備轎回去,包公卻攔住他說:“公公勿忙走,待驗過了刑再走不遲!”
老太監在那兒臉紅一陣白一陣,周身像是十個貓兒在抓,額上滾下豆大的汗,半晌才悟過來道:“別,別啦,我還有事?!?/p>
說完比老鼠溜得還快。
包公哈哈哈的笑聲,老太監聽在耳朵里,比那只受刑的老鼠還難受。
包拯是宋朝的一位官員,他非常聰明,任何復雜的案子都難不倒他,人們都叫他“包公”。
在包公所管的地方,有戶貧窮的人家,家里有生病的父親和母親,還有一個小孩。為了賺錢給父母買藥,小孩每天一早就起床,提著一籃子油條去集市上賣。他總是一邊跑,一邊叫賣:“賣油條!賣油條!又香又脆的油條,兩枚銅錢一根?!?/p>
一天,這個孩子把油條全賣完后,坐在路邊的一塊石頭上數錢。被他數過的銅錢,沾上了他手上的油,變得亮閃閃的。
看著這些錢,小孩可高興了,心想:正好一百個銅錢,今天可以給父親和母親買藥了。因為叫賣了一個上午,小孩感到很累,便靠在石頭上休息,沒多久就睡著了。
小孩,睡了好一會兒才醒來。他睜開眼睛一看,遭了,籃子里的銅錢全都不見了。他又著急,又傷心,嗚嗚地哭了起來。
這時候,包公正好從這里經過。他看見小孩哭得很傷心,就問:“孩子,你為什么哭呀?”
小孩哭著對包公說:“嗚嗚……我賣油條賺來的錢不見了?!?/p>
“錢去哪里了?”包公問。
“不知道。我靠在這塊石頭上睡著了,醒來就發現錢不見了?!?/p>
包公想了想,說:“我知道了,一定是這塊石頭偷了你的錢,讓我來審問這塊石頭,見它把錢還給你吧!”
人們聽說包公要審問石頭,覺得很奇怪,都跑來看熱鬧。
只見包公對那塊石頭說:“石頭啊石頭,是不是你偷了小孩的銅錢?”見石頭不說話,包公又問:“石頭啊石頭,是不是你偷了小孩的銅錢?快說!快說!”
可石頭還是一聲不吭,因為石頭是不會說話的呀!沒想到包公仍然繼續問:“石頭,你再不說實話,我就打爛你的頭?!?/p>
石頭還是沒說一句話。手下的人聽包公這么一說,就拿起棍子,噼里啪啦地打起石頭來,一邊打,還一邊喊:“快說,快說!”
看熱鬧的人一邊偷笑,一邊嘰嘰喳喳地說:“石頭怎么會偷錢?”“石頭怎么會說話?”“別人都說包公聰明,原來是個糊涂蛋!”
包公聽了,就說:“我還沒審完,你們怎么就說我是糊涂蛋呢?現在,我罰你們每個人都拿出一個銅錢來!”說完,包公叫手下的人借來了一個盆子,倒上水,讓看熱鬧的人都往盆子里丟銅錢。
看熱鬧的人沒辦法,只好排著隊往盆子里丟銅錢?!皳渫?,撲通,撲通……”有一個人剛把銅錢丟進盆子里,包公就叫手下把他給抓了起來。包公指著那個人說:“你是小偷,你偷了小孩的銅錢!”
大家都覺得很奇怪,這是怎么回事呀?
包公說:“小孩賣油條時手上沾上了油,所以他的銅錢上也有油。你們瞧,只有這個人丟下銅錢時,水面上浮起了一層油。所以,一定是他偷走了小孩的銅錢?!?/p>
小偷聽了,急忙把一百個銅錢還給了小孩,并跪下求饒。小孩找回了丟失的銅錢,開心極了。圍觀的人們贊不絕口地說:“包公真聰明啊!”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智謀》中的一篇主題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即劉五用以養家糊口的、漂亮的驢被人在市鎮上掉包,他無奈將驢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驢能夠認路的特點,通過巧妙“審”驢,捉住了小偷。
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為“換驢——審驢——找到驢”三個部分。而包公審驢部分是本文的重點。在包公審驢的過程中,包公巧用計謀,對于疑難案件從容應對,凸顯了包公的足智多謀。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行的。
二、學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國藝術舞臺上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形象,他黑臉如木炭,一身正氣,孩子們在影視作品中對他有所知曉。本課基于孩子們對包公的這一點認識,通過神奇的“審驢”案使孩子們加深對包公的了解,并從中受到教育。
三、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正是依據此理念,通過三次閱讀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熟知故事大概意思。從而體會包公斷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謀。
四、教學目標(第一課時)。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通過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我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通過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六、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一)、音樂導入。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重點理解詞意。
(四)、再讀課文概括大意,列小標題。
(五)、觀看短片,深入回顧。
(六)、拓展訓練。
(七)、課堂小結及作業布置。
七、板書設計:
xxxx年9月25日―26日,我有幸和另外3位同事在義烏實驗小學參加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主辦的“中國教育夢―全國名師好課堂小學教學觀摩活動”。
上課開始,李老師先做了一個小游戲,通過出示一些表動作的詞語,分別找同學做動作和猜詞。詞語的出示上是按照先易后難的規則進行的。因為這節課采用的是借班上課的形式,做這個課前熱身主要是拉近師生的距離,活躍一下課前的氣氛,做好課前的過渡工作。師生相互之間由陌生變熟悉了之后,就問了下孩子們為上課做了那些準備工作。孩子們積極回答,老師點評補充。出示本課的一些比較難讀、難寫的詞語考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然后出示包含有上述詞語的課文句子,進行朗讀,并相機做出指導。出示“驢”字,然后讓孩子們組詞。孩子們組詞展示。而李老師就分別出示2個字、3個字、4個字、7個字的有關驢的詞語:蠢驢、犟驢、驢打滾、驢肝肺、黔驢技窮、卸磨殺驢、驢唇對不上馬嘴。這個環節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擴充孩子們的課外語文知識,進行一個知識的積累。我覺得挺好的,每節課如果都能這樣適當的給孩子們補充些課外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老師的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亮點。在出示課文人物時,不單單是每個人物只有一張十分直觀的人物圖片,而是多張圖片。就包公而言,有電視劇上的角色圖片、有戲劇上的包公圖片、有畫家筆下的包公形象……還配有電視劇《包青天》的主題音樂,很是感染人。一下子就把包公那種公正嚴明、剛正不阿、足智多謀……的形象渲染了出來。聽課的孩子們在這個環節注意力出奇的集中。
這節課的結束部分,李老師設計了讓王五給包公送錦旗。這部分屬于情感升華部分,按一般常理,對這部分的處理,絕大多數老師會直接總結包公的人物形象,而李老師別具匠心,通過送錦旗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總結。他叫了3個孩子上臺,一個孩子寫上:“包公審驢,鐵面無私?!币粋€孩子寫上“包公審驢,天下無敵?!弊詈笠粋€孩子寫的是“包公審驢,當機立斷,聰明過人?!崩罾蠋熆戳丝春诎迳虾⒆铀鶎懙膬热?,他讓孩子們說說最喜歡哪個贈言,為什么?通過這種形式的討論,把第一個贈言排除了。本文內容并不是表現包大人的鐵面無私的。在討論中孩子們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探究……這個環節設計的真好!
聽完課,不得不被他幽默機智的語言、靈動和諧的課堂氛圍、扎實的語文訓練所折服。他在教學后和老師們共享了他的教學研究――“情理課堂”的教學思想,使在場的語文老師受益頗多。他認為“情理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顯文理、學理、道理等理性成分,力求課堂教學活動入情入理、情理相融。更形象地說,以理為骨、以情為肉,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骨肉豐滿?!痹凇扒槔碚n堂”中我們要做到“激發情感、創設情境、凸顯情趣、注重文理、注重學理、傳授道理”這六點,讓我們又重新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進行了深一步的了解。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學習、多反思,讓名師們的精彩課堂成為我教學路上的一盞盞明燈,指引著我教學前進的方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為“換驢——審驢——得驢”三個部分:王五借以養家糊口的、漂亮的驢被人在市鎮上掉包;他無奈將驢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驢能夠認路的特點,通過巧妙“審”驢捉住了小偷。審驢的過程中,包公的巧用計謀、對于窮人的一視同仁,對于疑難案件的從容應對都讓我們嘆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這篇課文屬記敘文,記敘順序非常清晰,故事情節不復雜,易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審驢”這一重點部分。
二、學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國藝術舞臺上家喻戶曉的一個人物形象,他黑臉如木炭,一身正氣,孩子們在影視作品中對他有所知曉。本課基于孩子們對包公的這一點認識,通過神奇的“審驢”案使孩子們加深對包公的了解,并從中受到教育。
三、設計理念。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正是依據此理念,通過三次閱讀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熟知故事大概意思。從而體會包公斷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謀。
四、教學目標(第一課時)。
1、大聲快速讀課文。
2、找出文中生字和新詞語,做上標記。
3、用-----畫出描寫主人公包公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
4、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五、教學流程(分六個環節開展)。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知文大意。
(三、師生共學,積詞學句。
(四、整體感知,細知文義。
(五、課堂檢測,鞏固新知。
(六、課后練習,深化學習。
1、摘抄生字新詞,比一比看誰記得快。
2、你來當導演:
把課文編成課本劇,小組演一演。
3、包公用的計謀是三十六計中的哪一計?
六、設計思想。
這堂課我基本上是按照“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模式”設計的。
這次教學我選擇的是第一課時,主要想完成兩項重點目標:一、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二、讓學生掌握熟練地閱讀方法。從課堂教學一開始我就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促使他們去自學。因為自從給五二班代課以來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的孩子心理太壓抑了。長期的老師代辦教學讓學生形成了課堂等待。致使課堂教學過程學生的沉默。這種狀況讓我時常發慌,但卻不能發火。孩子們已經被太多的要求下的惜語如金,我們只有慢慢的去引導,師生共同去實踐。加之學生作業中錯字別字,語言不通等等問題,都給我們指出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嚴重的有問題。因此我從一開始就將注重基礎,培養自學放在重要的位置。
學習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方法,讓我真切的看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魅力。更加堅信了我“重基礎,養自學”教學思路。
在對課文的理解方面,這節課我注重的是對課文的整體感受,我認為只要學生能大體知道文章的故事梗概就已經成功了。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一環節基本上使學生完成的。從學生的回答來看70%學生掌握了課文大意。
七、課后反思。
示課活動已結束,但是那一課的教學情境仍然歷歷在目。我覺得在四方面有所進步:1、能相信學生,敢于給學生放手學習的機會。2、基本掌握了魏書生六步教學的過程。3、導學比較自然輕松,教學過程流暢。4、掌握了制作課件的相關方法,能獨立完成課件的制作。但也發現了許多問題:1、形式過重,實效不強。2、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課堂閱讀不夠深入。3、朗讀指導力度和方法比較欠缺。4、導課環節過于費時,效果不佳。5、注重了課件的應用,忽視了板書的設計。
這是智謀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本文講述了包拯的智勝故事,說明了智慧的重要性,給人深刻的啟示。學習本課,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包公這位歷史人物,還要從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豐富自己的知識,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發揮聰明才智。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激qing澎湃,越是沉悶的課堂越會讓他們反映遲鈍,無生氣。
三、設計意圖:
(一)開篇利用包公的臉譜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喚起他們的積極性。
(二)通過聽故事,培養學生的聽力、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三)通過自讀,力圖讓學生理清課文思路,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通過分析1-2自然段,讓學生了解盜賊換驢的原因。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生字及新詞。
2、從包公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
3、培養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發揮聰明才智。
(二)過程與方法。
1、自讀感悟。
2、教師引導。
3、小組合作。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豐富自己的知識。
五、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一(包公的臉譜)。
教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同學們認真地看看他是誰呢?
學生:包公。
教師:你知道包公是誰嗎?誰來介紹一下?
學生:包公是一個政治家,他斷案如神……。
教師:出示圖二,小結。
過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包公審驢的故事,教師板書:包公審驢。
(二)抽生讀課題。
(三)聽老師講故事。
出示:圖三(聽的要求)。
1、學生聽故事。
2、交流感受。
(四)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提示(圖五)。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學習。
3、交流:
(五)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段。
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女生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段講了誰?發生了什么事?
交流:
學生a:我知道了王五的驢被人偷換成了。
教師:王五原來的驢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毛色發亮漂亮轡頭。
教師:現在呢?
學生:毛色難看漂亮轡頭。
教師:這頭驢不見了,王五的反映?
學生:先是大吃一驚然后驚慌失措、東奔西走、到處尋找最后又氣又恨,懊惱。
教師:驚慌失措懊惱是什么意思?
學生:略。
教師:王五最后怎么做的?
學生:決定去告這頭驢。
2、學習第二段。
出示:自學提示:(圖六)。
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
交流:
教師:包公一共說了幾句話?
學生:三句。
教師:包公是怎樣審驢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套驢嘴、關驢---打驢----放驢。
引導理解:
套驢嘴、關驢:
教師:哪里知道的?
學生: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王朝,馬漢!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別給它吃,別給它喝!把它嚴嚴實實地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
指導朗讀。
教師: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其他人怎樣看?抽生讀第4自然段思考。
交流:衙役們—沒笑出聲來。
其他人---不敢笑。
公堂的威嚴。
打驢:
教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打的?用波浪線勾畫描寫驢樣子的句子。
抽生讀,交流感受:
生:驢已經很可憐了。
教師:包公怎么說的?抽生讀,評讀。
放驢:
教師:想象此時的驢是什么樣的。
學生:略。
教師:包公又怎么說?
學生:末了,包公下令道:“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兒就上哪兒?!?/p>
指導朗讀,體會。
(六)學習第三段。
交流:
學生:找到了驢,捉住了小偷。
(七)總結。
教師:你覺得包公的辦法怎樣?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學生:評價包公。
教師: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學生:交流。
(八)作業:下來收集有關智謀的故事。
七、課后反思。
本課的容量大,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都要非常熟悉課文,做到心中有數。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各種讀的方式,有自讀,有范讀,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其次,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每一個環節。
我上了這堂課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一是,我沒有注意語言,對于學生的回答我沒有作出及時、恰當的評價二是,課件運作的流程不是很流暢,這還需要反復錘煉。三是,沒有注意細節,把“聞所未聞”讀錯了。四是,本來是想給包公的話加小標題,結果由于時間關系講過了,就沒有板書。
八、附:部分課件內容。
自學提示:
1、請默讀3-9自然段,邊讀邊用橫線勾畫包公說的話。
2、思考:包公是怎樣審驢的?請用自己的話說說可以分成幾個步驟?
包公的話:由于字數多,故打印出來,用實物投影看。
1、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抓“寶貝”、“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奇案”等重點詞理解課文。
2、引導學生概括故事內容、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整體把握課文,精讀課文中“審驢”部分,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提有價值的問題,抓住包公的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
4、通過學生課本劇的編排,培養學生表達和合作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cai。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包公的資料、表演道具。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1、在我國戲劇舞臺上一直塑造著這樣一個人物:面黑如炭,斷案如神,剛正不阿,他就是——包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包公斷案的故事——《》。板書課題。2、一看課題我們就知道,這案子非同一般,包公居然審的是不通人語的——驢,這真是一樁——奇案。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梳理主要問題,寫在黑板上)3、這是一篇記事的文章,記事的文章就應該由幾部分組成?4、你能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課文分成三段嗎?再給每段起一個小標題??焖贋g覽課文,試分一分。板書:為什么審????怎么審?????結果怎樣???換驢????????審驢????????得驢(一)學習第一部分1、為什么要審驢?自讀課文第一部分2、找出描寫兩頭驢的詞句勾出來王五的驢,為什么被稱為四條腿的寶貝?王五是怎樣對待他的驢?為什么王五會驚慌失措,又氣又恨呢?3、對比讀,感受兩頭驢相差太大,理解王五當時的心情。?4、勾劃出描寫王五此時心情、動作的句子,指導朗讀。(二)學習第二部分1、包公是怎樣審的,找出包公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語句,用波浪線勾下來,讀一讀。2、自讀3-9段,做批注:勾畫自己最感興趣的語句,自己感受較深的語句,寫下自己的認識,記下自己的疑問。3、集體交流,匯報所得,抓住包公的表現。(1)“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說明包公經過思考,已找到了解決辦法。(2)“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不要給它吃,不要給它喝,把它嚴嚴實實關上三天!”――說明包公了解驢的本性,他這樣做為驢自己找家門墊定基礎。??當學生交流到此,順勢指導學生讀出包公威嚴、胸有成竹、沉著的語氣,并感受包大人遇事沉著、足智多謀的品質。(3)“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可見包公做事果斷,決不心慈手軟。(4)“與此同時,這個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了,人們都十分吃驚,這真是有生以來聞所未聞的奇案”――理解“聞所未聞”一詞,抓住“奇案”?奇在哪里?又是怎么審的?這叫“奇審”,審案的人真是“奇人”那。3、小結“審驢”這一部分說一說包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三)學習第三部分引導學生讀這一部分,小結能成功找到驢的原因。?1、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包公:欲擒故縱、假癡不顛,聲東擊西;王五:將計就計;小偷:偷梁換柱)包公所使用的計謀應用在斷案正途,可稱為智謀,偷驢人使用的計謀用在歪門邪道上,只能被稱作陰謀。只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應用在正確的地方,將來才能是一個有用之材。2、請你評價一下文中人物:包公、王五、偷驢人。3、表演課本劇。通過理清課文線索,為學生理解閱讀課文做好鋪墊。?????????????在閱讀時注意比較,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王五丟驢時焦急的心情。????????????激發學生質疑能力,引導學生自主釋疑。??????????????引導學生認識計謀應該用在正確的方面,不要耍小聰明,應該有大智慧。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教學之前,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反復修改,但內容多,教學任務重,還是很擔心不能完成預設。前期預習工作做得到位,再之前進行了智慧故事大賽,讓學生對我國智慧謀略故事有了了解,對我國古代智謀文化很感興趣,學生學習興趣高,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預期目標。
本課以課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質疑,順勢梳理課文脈絡,引領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在指導學生讀的基礎上,給出自學提示,尊重學生對文本的感受,實現個性化閱讀。通過粗讀與精讀相結合,抓住主要內容,結合課文的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在課堂實施中,對課文的第二部分的設計,僅僅做了教法的設計,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提出怎樣的問題,是否圍繞課文主線,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心里并沒有底,但現場學生活躍的思維,精彩的回答讓之前的種種顧慮煙消云散,老師并不是主講,只是引路人,點播者,讓孩子充分進行了自我展示,自我學習,自我解讀文本才是這節課所要體現的新課標精神。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值得與同行共同探討改進。
研究過程中的收獲。
孩子的能力增強了,心理素質也增強了。老師通過做課,對文本對學生有了新的認識。精心準備一節課效果真的很不錯,但節節課這樣上,就太累了。在階梯教室上課聽課感覺很爽。
課前談話:
課堂教學:
一、導入。
剛才我們了解了斷案如神的包青天,想看看他是什么樣子嗎?這就是影視中包青天的形象。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包公斷案的一個小故事,題目叫做《包公審驢》。教師寫課題,引導學生學習生字“審”,解釋驢。
齊讀課題。
二、質疑:
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教師著重板書。
三、初讀:
1、下面你最想干什么?好了,好的,在讀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咱們看誰讀的又準又快?下面開始讀吧。
讀完的請舉手,能通順的讀下來的請把另一只手也舉起。
2、及時發現難點也是學習的好習慣,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覺得哪些段落不是很好讀?(引導學生重點讀,隨機提示吭的寫法,衙役的寫法)。
3、引導:這個故事中一共出現了哪些角色?(王五、包公、衙役、群眾、驢)地點也有變化(市鎮門口、公堂、田莊小偷家)。
誰來簡要的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四、重點精讀。
1、你覺得哪個地方最精彩?找到這一部分,一開始出場的是誰?
2、王五這句話是怎么說的?
引導學生來讀。
王五的驚慌失措、又氣又恨、懊惱極了。
驚慌失措的王五來到大堂上向包公訴苦:……。
看看這頭毛色難看的瘦驢,王五又氣又恨,他說:……。
3、包大人聽了王五的申訴之后,是怎么做的?
投影出示:包公了解了案情……。
指名讀這句話。
注意把包公的表現讀出來。讓我們感受到那個場景。
你覺得包公怎么樣?
生氣,威嚴,嚴肅。
指名讀。
他為什么這樣?
教師范讀。
分角色讀這一部分。
4、教師采訪:包公你為什么下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命令?餓驢?
(足智多謀)。
5、衙役們有什么表現?看出什么來?
6、人們呢?投影出示。指名讀。
7、這個案件“奇”在什么地方?
五、在這個故事中,除了包公以外,還有一個人也能算得上聰明,他是誰?(分析兩者的不同)。
六、當小偷被抓來之后,包公和小偷一定有一番對話,兩個人一組設計一段對話。
作業:
課外讀一讀包公斷案的故事。
教材分析:
《包公審驢》是五單元主體課文之一,課文講述的是宋朝著名清官包拯斷案的小故事。整個故事以毛驢為線索,主要講了劉五的好毛驢在市鎮被人偷換成一頭瘦驢后,氣憤地到官府報了案。包公運用智慧,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為“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三個部分,贊揚了包公辦案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受電視劇的影響,對包公的神奇斷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曉。課文故事性很強,學生閱讀興趣很容易調動起來,且易讀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指導學生合作編演課本劇,進行與文本的對話和對故事的再創造。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包公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包公的資料。
2.教師準備課件,檢測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經??措娨?,知道這是誰嗎?幾百年來,在我們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曾塑造過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他的臉像木炭一樣黑,額頭上印有月亮牙,他為官清廉,一身正氣,秉公辦案,替民做主。人們稱他是“包青天”。
2.你們看過包青天電視劇嗎?說說你對他的了解?(學生交流)。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關于包公的資料。)課件出示包公資料。
包公,姓包,“公”是古人對人的一種尊稱,他原名包拯(999-1062)字希仁,瀘州人(今安徽合肥人)。我國宋代一個著名的清官。執法嚴明,善于斷案。有多個官銜,當過開封府府尹。因為北宋建都在開封,開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長”了,是個大官。
3.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發生在包公身上,還有這頭毛驢,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教師板書:包公審驢)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過渡:同學們想知道的真多,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歸類成三大問題。)(板書:驢子又沒犯罪,包公為什么要審驢?驢子不會說話,他怎樣審驢?結果如何呢?)(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讀文,想想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詞。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概括,教師指導列出小標題。)(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
3.看來“毛驢”是這個故事中的重要線索!那你能根據這些小標題標出相應的自然段嗎?(板書:1-2起因、3-10經過、11-12結果)(過渡:故事的脈絡已清晰,文中還有一些生詞需要我們去認識積累。)。
三、檢查生詞認讀情況(課件展示)。
1、認讀書中的認字條和田字格的字。
3.指名學生讀,指導學生注意:掙、差、圈(是文中的多音字)轡頭耷拉衙役(是文中出現的新詞)。
4.畫橫線的詞語需要同學們理解并造句。(聞所未聞、驚慌失措、冒名頂替、懊惱悉心照料)。
(過渡:同學們真厲害,詞語障礙已清掃,現在我們進行問題闖關。)。
四、細讀品味。
1.了解故事的起因--包公為什么要審驢。
(1)指名讀課文1、2自然段,現在同學們,劃出描寫兩頭毛驢的句子,仔細讀一讀,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2)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出示句子,對比朗讀:
劉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毛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讀出對驢的喜愛語氣。)。
驢還拴在樹上,驢背上的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的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ㄗx出驚慌失措、又氣又恨的語氣。)。
(3)(過渡:看來鑒別一頭驢的好壞,只要看一眼毛色就知道了?,F在這兩頭驢差別太大,又是劉五唯一的財產,此時的劉五面對兩頭毛驢會是什么心情?指名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句子。(教師適當評價。)。
(過渡:就這樣,王五帶著滿腔憤怒和希望來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對著這樣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是如何審案的呢?請看故事經過。)。
2.細讀故事經過--怎樣審驢?
(1)默讀課文3~10自然段。請同學們勾畫出包公審驢的語句。
(2)學生交流重要的句子,教師課件出示。
“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王朝,馬漢!趕緊把嘴套給驢套上!不要給它吃,不要給它喝!把它嚴嚴地關上三天?。鎸@位特殊的被告“毛驢”,包公開始也犯難,但經過思考,馬上找到了辦案的方法,包公了解驢的本性,他這樣做為驢自己找家門墊定基礎。說明包公很聰明。)。
“喂,當差的!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
(用勁打驢,可見包公做事果斷,十分熟悉驢的本性,讓驢“受夠了驚嚇”才能飛奔回家。他的足智多謀來源于他淵博的知識。)。
“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就上哪?!保ㄕf明包公知道毛驢會逃回自己的家,包公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換毛驢的賊。)。
(3)教師引導學生讀出包公威嚴、胸有成竹、沉著的語氣,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靜,足智多謀的品質。
3.齊讀故事結果。(疑問三、結果如何)。
(1)(過渡:這頭瘦驢在包公的審訊下,三天沒吃沒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夠了驚嚇,它能去哪兒呢?)。
(2)學生齊讀課文第11、12自然段。
(病驢跑回了自己原來的家,劉五的驢找到了,小偷也被捉住了。包公斷案果真料事如神?。。?。
4、同桌討論:包公審驢高明在哪里?讓我們共同來贊一贊包公吧!
包公運用智慧,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抓住動物的本能),巧妙地破了案。(教師板書:秉公辦案、一絲不茍、與眾不同、出神入化、遇事冷靜、足智多謀、深思熟慮替民做主)。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是害人害己,要不得的。劉五也使用了計謀,他的計謀是正當的,可以幫助自己。)。
六、心靈啟迪。
本單元以“智謀”為題,通過學習課文,同學們不僅要了解包拯這個歷史人物,還要從包拯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良好習慣。
七、寫法指導側面描寫的作用(襯托人物包公斷案如神)。
八、總結全文。
課文主要寫了劉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氣憤地跑到___________。包公運用_____,從______找到突破口,巧妙地______。贊揚了包公辦案_______________。
八、課外作業。
1、包公不僅審過“驢”,還審過“石頭”,你們想讀一讀嗎?課件出示《包公審石頭》的資料。
2、古代人們利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馬光砸缸》、《草帽計》等,讀一讀這些故事,再次體會他們的聰明才智!
作者郵箱:sheshuhongm@。
開學不久,我們幾位青年教師就在學校領導的精心組織與安排下來到了外實校進行跟班學習。通過整整一個星期的學習,大家都有所收獲。昨天是我們上匯報課的日子,領導還專程請來了教研室的老師對我們進行指導,同時也邀請來了我的師傅——姚老師。說實話,這給了我很大的壓力,想到領導對我們都如此的關心,如果自己不用心的話怎么說得過去呢!
翻遍了課本,發現里面的文章都不是那么好上,正猶豫的時候領導的一句話點醒了我:“這就是一節隨堂課?!蔽蚁胍彩?,這樣其實還減輕我的負擔。于是我還是照往常一樣備課,只是更關注了一些細節問題。
這篇課文故事性很強,通俗易懂。在本課中我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思路:激發學生質疑——想讀;引領學生自主釋疑——要讀;指導學生會讀。
1、想讀:一開課,我便以課題中的“審”字入手,讓學生產生疑問:為什么要審問這頭驢子?激發他們想讀的欲望。
2、要讀: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包公審驢時,我讓同學們自己去找審驢的過程,并且思考從中可以看出包公怎么樣。在反饋時大家都找的很好,并且在概括的時候能準確的說出其過程。
3、會讀:首先是要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其充分的思考時間。但在這過程中并不是漫無目的的,我會讓孩子們動筆去找重點詞句去理解。
但我發覺整節課下來重點并不是很突出,在前面的朗讀上花的時間太多,以致后來講到包公審驢的過程時有些草率,有些匆忙。
課后,教研室的呂老師、王老師和姚老師都分別對我這節課作了指導。首先是板書不規范,可能這跟我平時上課也不注意這點有很大的關系。
還有些環節顯得是多余,比如說查字典、換人稱朗讀,這顯得浪費時間而且用意不明白。其次在處理一些問題時完全可以聯系生活,這樣學生的印象可能更深刻。
還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要完全相信書本,有時應大膽的去質疑。其中呂老師就講到在這篇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開頭一句話就有些問題,仔細讀了之后發覺確實不夠通順,如果加上幾個字意思就清楚多了。真的是“盡信書不如無書”??!
這節課結束了,有進步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前方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希望能通過平時的積累能快速地讓自己成長起來。
xxxx年9月25日―26日,我有幸和另外3位同事在義烏實驗小學參加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主辦的“中國教育夢―全國名師好課堂小學教學觀摩活動”。
上課開始,李老師先做了一個小游戲,通過出示一些表動作的詞語,分別找同學做動作和猜詞。詞語的出示上是按照先易后難的規則進行的。因為這節課采用的是借班上課的形式,做這個課前熱身主要是拉近師生的距離,活躍一下課前的氣氛,做好課前的過渡工作。師生相互之間由陌生變熟悉了之后,就問了下孩子們為上課做了那些準備工作。孩子們積極回答,老師點評補充。出示本課的一些比較難讀、難寫的詞語考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然后出示包含有上述詞語的課文句子,進行朗讀,并相機做出指導。出示“驢”字,然后讓孩子們組詞。孩子們組詞展示。而李老師就分別出示2個字、3個字、4個字、7個字的有關驢的詞語:蠢驢、犟驢、驢打滾、驢肝肺、黔驢技窮、卸磨殺驢、驢唇對不上馬嘴。這個環節的'用意很明顯,就是擴充孩子們的課外語文知識,進行一個知識的積累。我覺得挺好的,每節課如果都能這樣適當的給孩子們補充些課外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老師的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亮點。在出示課文人物時,不單單是每個人物只有一張十分直觀的人物圖片,而是多張圖片。就包公而言,有電視劇上的角色圖片、有戲劇上的包公圖片、有畫家筆下的包公形象……還配有電視劇《包青天》的主題音樂,很是感染人。一下子就把包公那種公正嚴明、剛正不阿、足智多謀……的形象渲染了出來。聽課的孩子們在這個環節注意力出奇的集中。
這節課的結束部分,李老師設計了讓王五給包公送錦旗。這部分屬于情感升華部分,按一般常理,對這部分的處理,絕大多數老師會直接總結包公的人物形象,而李老師別具匠心,通過送錦旗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總結。他叫了3個孩子上臺,一個孩子寫上:“包公審驢,鐵面無私?!币粋€孩子寫上“包公審驢,天下無敵?!弊詈笠粋€孩子寫的是“包公審驢,當機立斷,聰明過人?!崩罾蠋熆戳丝春诎迳虾⒆铀鶎懙膬热?,他讓孩子們說說最喜歡哪個贈言,為什么?通過這種形式的討論,把第一個贈言排除了。本文內容并不是表現包大人的鐵面無私的。在討論中孩子們學會了質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探究……這個環節設計的真好!
聽完課,不得不被他幽默機智的語言、靈動和諧的課堂氛圍、扎實的語文訓練所折服。他在教學后和老師們共享了他的教學研究――“情理課堂”的教學思想,使在場的語文老師受益頗多。他認為“情理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既注重情感、情境、情趣等感性因素,又凸顯文理、學理、道理等理性成分,力求課堂教學活動入情入理、情理相融。更形象地說,以理為骨、以情為肉,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骨肉豐滿?!痹凇扒槔碚n堂”中我們要做到“激發情感、創設情境、凸顯情趣、注重文理、注重學理、傳授道理”這六點,讓我們又重新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進行了深一步的了解。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學習、多反思,讓名師們的精彩課堂成為我教學路上的一盞盞明燈,指引著我教學前進的方向!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包公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包公的智謀。
2、 熟讀課文,并能試著背誦描寫包公語言、動作、神態的重點語句。
3、 體會作者寫作方法,并試著運用寫一個小偷落網的片斷。
一、 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包公審驢》一課,請大家認真看老師板書。齊讀課題。
通過學習課文,咱們知道了這是一個什么案子?
生:奇案
二、 深入學習,自主探究
師:這件奇案奇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寫的,你從中又能體會到什么?請同學們一邊仔細讀書一邊思考并在相應句子的旁邊做好批注。
生自主學習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三、 學生匯報,教師點撥引導解決重難點
奇在哪里?
預設1:審的是驢而不是人
預設2:小偷沒有偷走而是換走驢子 讓學生讀讀相關句子
預設3:小偷審驢(或者說審案)的方法很特別
按照順序具體讓學生找,說,讀
第一處:教師概括板書:餓驢三天
第二處:學生概括 痛打餓驢
第三處:放驢尋偷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從包公審驢的方法上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說不出來就討論,生:包公很有智慧
生:小偷最終落網了………
指名2到3名小包公上臺,評選最佳小包公
全體同學試著背誦
三、拓展運用:體會寫作方法,并試著寫作
那么如此足智多謀的包公作者是怎樣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小組討論
匯報:語言、動作、神態
文章結尾怎么寫的?一起讀讀。
寫,指名朗讀
四、 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包公審驢》一文,作者運用了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栩栩如生、足智多謀的包公形象。其實智慧人人都有,只是看用在何處。這節課我們學到這里,感興趣的小組可以把這篇課文編演成課本劇,也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有關包公的故事。
板書設計:
包公審驢
一件 餓驢三天 包公 語言
奇案 痛打餓驢 智慧 動作
放驢尋偷 神態
本設計主要體現激發學生質疑――想讀,引領學生自主釋疑――要讀,指導學生會讀這一特色。
1.激發學生質疑,以課題為切入點,讓學生產生疑問,有想讀的欲望。
2.放手自學,引領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脈絡;指導精讀重點部分,學生獲得閱讀感受與體驗,實現個性化閱讀,深入讀的愿望被調動。
3.指導學生會讀。首先是讓學生自讀自悟,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突出重點內容,教師做畫龍點睛的指導,學生在自學與老師指導的過程中查漏補缺。其次,精讀與粗讀相結合,通過抓住主要問題,結合課文的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法得當,閱讀方法進一步得到鞏固。
本單元以“智謀”為題,選編了兩篇傳統智謀故事作為主體課文。通過學習課文,不僅要使學生了解賀龍和包拯兩位歷史人物,而且要引導學生從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和態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作用,從小養成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勤于動腦的習慣。
《包公審驢》是單元主體課文之一,它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以毛驢為線索,主要講了王五的好毛驢在市鎮被人偷換成了一頭瘦驢后,氣憤地到官府報了案。包公運用智慧,從毛驢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為“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三個部分,贊揚了包公辦案足智多謀、出神入化。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受電視劇的影響,對包公的神奇斷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曉。課文故事性很強,學生閱讀興趣很容易調動起來,且易讀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指導學生合作編演課本劇,進行與文本的對話和對故事的再創造。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驚慌失措”、“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描寫包公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體會包公辦案的深思熟慮和足智多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包公的資料。
2、教師準備小黑板或課件,檢測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猜一猜”游戲(教師說,學生猜。)。
“火盡爐冷平添心猿意馬?!辈乱粋€字。(“驢”字)(教師板書:驢)。
我國宋代有一個著名的清官。廬州人,執法嚴明,善于斷案。(教師板書:包公)。
2、說說你對包公還有哪些了解?(生說)教師肯定學生所說的有關包公的事,補充解說:“公”是古人對人的一種尊稱,他原名包拯,有多個官銜當過開封府府尹。因為北宋建都在開封,開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長”了。是個大官。
3、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發生在包公身上,還與驢有關。(教師板書:審)學生齊讀課題。
4、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包公為什么要審驢?驢子不會說話,他怎樣審驢的?)那好,我們就帶著問題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詞。
2、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概括,教師指導。)。
3、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加三個小標題。(驢被偷換,狀告毛驢;細審毛驢;找到毛驢。)。
三、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展示小黑板或課件)。
2、指名學生讀,師生共同正音。
3、特別指導學生注意多音字:掙、差、圈。
4、對比記憶字形。
審()案()吭()衙()役()。
神()按()炕()銜()投()。
5、選擇你理解的詞語練習說話,提出你不懂的詞語。
6、教師特別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聞所未聞、驚慌失措、冒名頂替、懊惱。
四、朗讀課文。
自由選擇合作學習伙伴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個斷案故事。
2、用簡單的話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品讀課文。
1、引讀故事的起因。
(1)包公為什么要審驢?課文哪幾段寫了?
(2)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劃記出描寫毛驢的句子,仔細讀一讀,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3)學生交流回答。教師出示句子,對比朗讀:
王五像愛護珍寶一樣愛護它。他不但把這頭驢喂得毛色發亮,還親手給毛驢做了一個漂亮轡頭。
驢還拴在樹上,驢背上鞍子還是那個鞍子,套在驢嘴上的轡頭也是自己親手做的那個漂亮的轡頭,可是驢卻是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了!
(4)順勢引導、朗讀:想想王五面對兩頭毛驢時是什么心情?指名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2、細讀故事經過。
(1)帶著問題小組合作朗讀課文3~9自然段。說說你讀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問題,小組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
(3)小組匯報共同學習讀懂的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包公了解了案情,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辦案的方法,很聰明。)。
“不要給它吃,不要給他喝,把它嚴嚴實實關上三天!到時我再來審它!”“把這頭冒名頂替的蠢驢打四十大板,要用勁打!”(包公十分熟悉驢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謀來源于他淵博的知識。)。
“現在把它放了,隨它愛上哪就上哪?!保ㄕf明包公知道毛驢會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換毛驢的賊。)。
(4)問題解答場: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思考解答。
(5)讀了這部分課文,包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教師板書:足智多謀)。
(7)提出要求: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個同學要投入角色,聯系故事情節,體會角色說話時的神態、動作和心情;角色的語言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改動。
(8)生排練、表演,師生共同評議。
3、齊讀故事結果。
(2)生齊讀課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偷偷調換,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計謀,他的計要是正當的。)。
2、其實,古代人們利用智慧解決問題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馬光砸缸》等,讀一讀這些故事,體會他們的聰明才智!
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毙抡n標強調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它不僅要看教師“教”得怎樣,更要看學生“學”得怎樣,甚至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是怎樣教的。在新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要為課堂生成營造空間,給學生搭建一個個展示個性的舞臺。
《包公審驢》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通俗易懂。在教學設計時,教師的問題預設注重了激發學生的課堂生成,為他們的生成打下了鋪墊。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中:
1、小組合作學習故事的經過部分,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由小組討論。在后來的學習成果匯報和班級交流中還有“問題解答場”環節,讓學生自由交流小組中沒有解決的問題,保護并培養學生自主質疑、解疑的能力,促進課堂生成新的情況。而后通過師生共議,幫助學生篩選問題、解答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中就提出了一個很有探討意義的問題:“課文第四段好像與故事無關,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當時就為提問的學生鼓起了掌,因為這一段是典型的側面描寫,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襯出包公的機智、遇事冷靜的品格。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把這個教學點淡化了,只在朗讀中帶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中關注到了這一點,并生成了這樣的新問題來研究,彌補了我教學設計中的不足。
2、在學完課文以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意欲引導學生發現課文要贊揚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謀。但是在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跟著我備課設定的思路走。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學生提到了偷驢賊、王五都用了計謀,并分析出偷驢賊的計謀用錯了地方,而王五則用計謀幫助了自己。
在課堂實施中學生還生成了很多的新情況:自主提問時提出與課文相去甚遠的問題;再讀完課文結局后,還要小組合作表演包公審偷驢賊的過程。如果一味的遷就學生,很可能無法完成計劃的教學任務,如果著重完成教學預設,課堂將會死氣沉沉。我們如何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既尊重學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學任務,一舉雙得呢?這是我要探索的問題,也是值得與同行們共同探討的問題。
《包公審驢》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通俗易懂。在教學設計時,教師的問題預設注重了激發學生的課堂生成,為他們的生成打下了鋪墊。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中:
1.小組合作學習故事的經過部分,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來由小組討論。在后來的學習成果匯報和班級交流中還有“問題解答場”環節,讓學生自由交流小組中沒有解決的問題,保護并培養學生自主質疑、解疑的能力,促進課堂生成新的.情況。而后通過師生共議,幫助學生篩選問題、解答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中就提出了一個很有探討意義的問題:“課文第四段好像與故事無關,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當時就為提問的學生鼓起了掌,因為這一段是典型的側面描寫,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襯出包公的機智、遇事冷靜的品格。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把這個教學點淡化了,只在朗讀中帶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中關注到了這一點,并生成了這樣的新問題來研究,彌補了我教學設計中的不足。
2.在學完課文以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意欲引導學生發現課文要贊揚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謀。但是在課堂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愿跟著我備課設定的思路走。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學生提到了偷驢賊、王五都用了計謀,并分析出偷驢賊的計謀用錯了地方,而王五則用計謀幫助了自己。
在課堂實施中學生還生成了很多的新情況:自主提問時提出與課文相去甚遠的問題;再讀完課文結局后,還要小組合作表演包公審偷驢賊的過程。如果一味的遷就學生,很可能無法完成計劃的教學任務,如果著重完成教學預設,課堂將會死氣沉沉。我們如何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既尊重學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學任務,一舉雙得呢?這是我要探索的問題,也是值得與同行們共同探討的問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