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乃國家生存發展之基石。國家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安全統一與穩定,皆離不開其堅實保障。確保內政自主、主權不受侵犯、領土完整無損,實現祖國統一,促進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國防力量之重要不言而喻。我們應居安思危,積極推行全民國防教育,共筑國家安全防線,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大學生國家安全觀論文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政府的主導和輿論的導向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對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視,首先體現在無論是在政策的制定,還是具體工作的推進,或者是氛圍的營造方面,政府都起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在傳承歷史文化、凝練民族精神、弘揚主流思想等方面,政府又成為把握方向、為國家安全教育的有效實施保駕護航的舵手。在這些國家里,從宏觀的學校培養目標到微觀的教學內容,從人才培養模式到具體的教學方法,甚至于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教師的選拔與任用,都強烈地滲透著國家意志和政府權力。
二、實踐為重
國家安全教育如果僅僅停留在內容的宣講和空洞的說教上,那么成效可能微乎其微。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有一個普遍認知,即“學校的課堂教育只是國家安全教育的一個環節”,雖然這一環節很重要,但是課堂教學必須與個體的實踐活動有機融合,使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了解國情、了解世情,感受課本上難以言喻的真實世界。在堅守學校系統的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學校鼓勵學生廣泛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達到從“了解”的程度到“培育”和“形成”良好的國家安全意識。而這一切,絕不是學校能獨立完成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為學生提供參加實踐活動的可能性。
三、危機意識
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是資源小國,在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注重強化公民“危機意識”,將“生存”作為全體公民的共同追求。政府不僅要求每一個公民須熟悉本國的歷史和國情,還要了解本國與鄰國的關系及在亞洲、世界的地位。新加坡的學校教育更是告誡國人:“在激烈競爭的世界市場上,新加坡是一個小國,他在充斥著妒意的鄰國夾縫中生存,猶如一葉扁舟行駛在驚濤駭浪的大洋上,處境極為危險,稍有不慎,便會船沉人亡?!边@種形象的比喻把個人的命運放置于國家存亡的大環境之下,使兩者休戚相關。
四、發達國家國家安全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1.鞏固強化政府在高校國家安全教育中的決定性作用
國家安全教育是一項必須由政府倡導和推行的全民教育活動。近年來,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是治理體系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政府管理大學的重點落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導、管評價等方面。而由政府倡導和推行的國家安全教育正是政府在高校發揮作用的重要方面。政府是國家安全教育的唯一的領導者、規劃者,也是最重要推動者和實施者,政府的高度重視,是保證國家安全教育良好效果的堅強后盾。無論是國家安全教育目標的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導,還是抵御境外意識形態的滲透、探索網絡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政府在其中都應發揮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國家安全教育中的領導核心作用,首先要把握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方向,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還要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凝聚人心、振奮斗志、促進團結,為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辯證看待利用東西方文化成果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和交融比以往更顯頻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某些境外背景可疑的外教在從事教學活動的同時,騙取任教學校師生的好感和信任,再進行非法傳教;一些敵對組織假借學術機構的名義,向國內高校贈送書籍刊物,企圖攻擊黨的政策、詆毀社會主義制度;在部分合作辦學的學院中,黨團組織被架空,思想政治工作完全被西化的管理覆蓋。面對這樣的情況,高校在實施國家安全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傳統文化在增強學生國民意識、珍惜現有幸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高校要注重拓寬大學生的視野,理性地吸收西方優秀文化,學習西方文化中獨立自主的精神、豐富的藝術創造、先進的科學技術等,幫助大學生以更加開放積極的心態充分利用一切有價值的文化資源。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應主動順應時展的潮流,做到既弘揚本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能夠借鑒吸收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正確處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
3.理論結合實踐、顯性教育融合隱性教育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側重于采取正面的、顯性的教育方式,主要通過在學校開設與之相關的課程進行,強調理論的灌輸與知識的傳授。傳統的課堂教學雖然可以向學生系統地講授相關知識,是在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最直接、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途徑。但是這一方法實際效果并不明顯,枯燥的教學內容和單一的教學模式甚至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使得國家安全教育在高校很難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要采取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顯性教育相比較而言,隱性教育更容易被學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接受。事實上,在高校利用隱性教學資源、轉變教學方式也是實現有效教學、應對全球化浪潮、維護國家利益的必然選擇,更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的長遠考慮。高校要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刻板的說教轉變為知識的熏陶、情緒的感染和思想的引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可“顯性課堂教學”。有效的國家安全教育一定建立在對國家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真切了解的基礎上,因此實踐活動是高校國家安全教育不能忽視的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不斷提升國家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4.針對“95后”特性,加強憂患意識教育
歷史反復證明,一個民族若是缺乏憂患意識是危險的,一個國家若是不能居安思危是沒有前途的?!?5后”大學生成長于網絡時代。從他們在網上的意見來看,部分學生對我國所處的國內國際形勢了解較少,或根本不關心,缺乏應有的憂患意識。因此,幫助大學生正確認清中國的國情和在世界的地位,應成為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多數大學生覺得個人在應對國家危機時所需承擔的責任較小,他們往往對個人發展的擔憂多于對國家、民族的憂患。這些都表明,當今大學生的憂患意識還不足,亟需通過合理的途徑讓他們清醒認識到自己面臨的各種深層危機和嚴峻挑戰,真正形成一種民族的集體危機感。
經調查統計,目前海南省高職院校畢業生普遍在與外國人交往過程中,警覺性不強。對一些從事間諜活動的人員不能加以區分甄別,極有可能在工作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成為這些人利用的對象。有的同學為了練習外語的聽說能力;
有的虛榮心作祟,將結交外國朋友的多少作為炫耀的資本,工作生活中主動去與外國人搭訕、交朋友,缺乏辨別能力。特別是有些畢業生由于國家安全意識的薄弱,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缺乏警惕,往往在不經意間泄露國家機密,甚至經不起金錢、美色等種種誘惑,不惜喪失國格人格,出賣情報,給國家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二、國家安全教育的缺失,海南省高職院校責無旁貸
(一)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模式老套,滯后于形勢任務的變化
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培養重要性認識不足,許多高職院校認為,大專生今后主要在一些低端行業就業,接觸不到國家核心利益,過多地關注國家安全意識培養意義不大,因此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上。1.國家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高職院校對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內容設置偏少。有的即使開設了國家安全教育課,也主要是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教育流于形式,走過場的現象依然突出。由于教育主管部門沒有作出明確的要求,因此,大多數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沒有專門的課程設置,而只是零星的散落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中,并且所占的分量也非常少。2.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陳舊、淺顯。許多高職院校在進行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所傳授的知識相當一部分還是以前陳舊的知識,對于當前國家安全形勢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國家安全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涉及較少。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不能跟上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不能緊貼時代脈搏,自然不能滿足學生需求。3.國家安全教育理念落后。在傳統的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許多高職院校側重于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即教育學生認清西方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政策,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在施教過程中,有的片面地把國家安全理解為傳統安全即政治安全和國防安全,誤導了學生。雖然有部分學校教師在授課時較為全面地涉及到國家安全的7個方面,但由于課時限制、自身知識儲備等問題也僅僅是淺嘗即止、缺乏深度。而作為新時期的國家安全教育應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圍繞國家安全的基本內容為學生進行講解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自覺性。
(二)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配套設施缺乏,學生了解國家安全知識的途徑有限
高職院校在國家安全教育方面投入不多,導致配套設施缺乏。我們課題組走訪三亞幾所高職院校,發現幾乎所有學校都沒有一塊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板報、櫥窗、橫幅或標語,學校網站上也沒有開辟有關欄目。學校圖書館有關國家安全教育方面的書籍也是鳳毛麟角。而且據了解,很少有學校外請國家安全部門或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進行有關國家安全方面的知識講座,更談不上建立國家安全教育基地之類的場所。因此,學生除了從有些課堂上能夠了解到一點有關國家安全的知識外,其他的途徑幾乎被堵塞了。
(三)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知識匱乏,國家安全意識淡薄
我們課題組對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的學生進行了一項有關國家安全知識方面的問卷調查。經統計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國家安全認識不全面,國家安全知識匱乏;
對哪些行為會危害國家安全知之甚少;
對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國家安全意識十分薄弱。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國家安全教育受教學內容限制,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內容單調、枯燥乏味,引不起學生的興趣;
二是部分教師由于沒有受過專門的培訓,自身知識掌握不全、缺乏深度,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三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無用論”思想的影響,對國家安全知識的學習重視不夠,再加上國家安全教育一般都不是考試課程,學生沒有考試的壓力,也就不愿學、不想學。這也是導致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改進國家安全教育教學模式,海南省高職院校義不容辭
高職院校作為教學的載體,理應把國家安全教育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頂層設計,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努力改進國家安全教育的不足之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切實增強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一)堅持把課堂教學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出發點,努力增強學生國家安全意識
課堂是教師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了解掌握國家安全知識的主要來源。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好這一舞臺,在大力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同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與國家安全教育是緊密相連、互為促進的。學生愛國了,有了民族氣節,自然不會干危害國家安全的事,因此,我們要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基礎。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保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增強民族認同感,教育學生不做傷害民族、危害國家的事。要讓學生把愛國與維護國家安全等同起來,把維護國家安全作為愛國的重要舉措、作為人生的行為準則、作為平時工作生活學習的自覺。要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找準自己人生的目標,正確對待金錢美色,自覺抵制各種誘惑。要加強《國家安全法》的教育和學習,增強學生遵紀守法意識,使學生始終能夠做到自覺遵守《國家安全法》,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二)堅持把人生實踐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落腳點,努力提高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海南地區的高職學生在校內學習的時間一般為兩年半。院校學習后,最終大家都會走向社會,走向實踐。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提高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夠自覺做到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牢記國家安全利益,能夠鑒別間諜的真偽,抵制間諜的誘惑,不叛國、不出賣國家利益、不做有損國家利益的事。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哪些行為是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哪些人是間諜,一旦發現間諜要積極主動向公安機關或國家安全部門報告。通過院校系統的國家安全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走好人生的道路。
(三)堅持把資源整合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切入點,努力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將以往涉及到國家安全方面的教學內容進行資源整合,作為一門系統課程提煉出來,或作為形勢政策教育的一部分,并加大教育的課時量,同時將考查課改為考試課,用考試成績來檢驗學生關于國家安全知識掌握的程度。加大對高職院校教師國家安全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緊跟國家安全形勢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授課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國家安全知識的興趣度。同時利用網絡等新興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通過板報、櫥窗、橫幅、標語等形式,營造濃厚的國家安全教育氛圍;
在學校網站開辟國家安全知識專欄,為圖書館增添相關書籍,外請國家安全部門或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進行知識講座,協調軍隊或國家安全部門,組織學生到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參觀見學??傊?,只有堅持多管齊下,努力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摘要]認清國家安全新形勢,樹立憂患意識,強化國防觀念,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是加強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融合發展,注重結合實際,促進教育成果轉化,是保證國防教育取得實效的有力措施。要堅持把國防教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促進黨委政府、企事業單位履行國防職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建設強大國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國家安全;新形勢;國防教育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國家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安全統一和穩定。無論是確保國家的內政不被干涉、主權不被侵犯、領土不被分割,還是實現祖國統一,促進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都不能沒有強大的國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穩定,鞏固國防的重要內容。
一、國家安全新形勢對加強國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當今世界風云變幻,世界軍事變革日新月異,雖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的主流,但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矛盾、沖突仍然存在,各種勢力的斗爭日趨激烈,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影響著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寧。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在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的同時,面臨的國防壓力也不斷增大,一些西方大國、臨國不愿看到中國的強大,想方設法阻止中國的發展和前進。
這種政治經濟軍事格局,使我國的周邊環境更為復雜,也面臨著更多的安全威脅。我國鄰國眾多,政治格局多極化;陸海兼備,自然環境差異大;東強西弱,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國間矛盾交織,軍事沖突較多。而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更面臨著祖國統一形勢嚴峻;與周邊國家海洋領土爭端有增多的趨勢,海洋權益存在復雜糾紛;邊界爭端尚未全部解決;少數分裂勢力影響邊疆安全穩定等等諸多挑戰。這些因素都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國防教育力度,使廣大干部群眾時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的憂患意識,營造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良好氛圍。
當前,中國正經歷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過程。處于“由大到強”階段的國家安全要適應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既要重視傳統安全,又要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新的國家安全體系。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為此,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國家安全新形勢,強化國防觀念,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尤為重要。黨的對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這是新形勢下加強國防教育的基本遵循。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增進全民國防意識、國防知識、國防技能和身體素質,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不斷強化國防觀念、國防能力,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的必然要求。
二、國家安全新形勢為推動國防教育提供了新動力。
國防教育作為鞏固和加強國防而對公民進行的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途徑。要進一步明確國防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方法途徑、保障措施等,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普及和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奠定基礎。
黨的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圍繞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搞好全民國防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把愛國擁軍熱情轉化為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協調發展的實際行動,不斷深化國防教育成果。
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安全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國家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趨勢不斷增強,對搞好國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新形勢的需要,不斷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是鞏固國防,促進國家安全的重要任務。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必須圍繞時代主題和形勢任務,樹立與科學發展觀要求相適應的國防觀。要著眼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大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國防建設的方針政策,加強國家安全新形勢教育,普及和深化國防法規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觀念,樹立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觀念,樹立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觀念,樹立依法履行國防義務的觀念,切實打牢建設和鞏固國防的思想根基。
把國防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中國夢”宣傳教育與國防教育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共同推進。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國防教育,調動各層面、各類群體的積極性,依法開展國防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歷史、國防法規、國防形勢教育,把國防教育成果轉化為企事業單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員工素質、履行國防職能的實際成果,轉化為雙擁共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實際行動,增強國防教育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堅持齊抓共管,按照《國防教育法》規定,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國防教育辦公室組織協調,軍地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形成整體合力,認真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熱愛國防、關心國防、獻身國防的積極性。統籌國防教育與城市文化傳播,把國防教育融入城市歷史文化宣傳活動,在弘揚城市文化的過程中,強化公民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和國防意識。
三、國家安全新形勢下深化國防教育的新舉措。
雖然我國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社會持續向好發展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帶領全國人民攻艱克難,穩中求進,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偉大征程,全國人民對美好未來的信心更加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充滿期待,強國強軍、鞏固國防已成為全國人民的普遍共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為強化國防觀念,加強國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要豐富載體、更新手段、創新舉措,加強思想引導,開展輿論宣傳,注重實踐培養,突出工作重點,使國防教育與時代發展合力合拍、同頻共振,為建設強大國防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勇、張仲田著:《蔣介石年譜》,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
[2]宋春等主編:《中國國民黨臺灣四十年史》,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時殷弘著:《美國在越南的干涉和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
[4]吳康和、袁勝育主編:《當代國際關系史》,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領域的拓寬,越來越多的外資以并購的方式流入中國。在參差不齊的外資進入我國的過程中,如若不對其進行審查,我國的國家安全必將受到嚴重的損害。但是過度的審查勢必會影響外資的進入。如何權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達到既要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目標,同時不影響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關鍵在于制訂明確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
關鍵詞: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標準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177(2019)10-
1問題緣起
隨著各國經濟不斷滲透,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以外資并購的形式進入其他國家。外資并購在國際投資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其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其對國家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1]各國認識到外資并購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來加強國家安全審查。[7]但是因為“國家安全”這一概念的模糊性,有學者認為,國家安全審查越來越淪為東道國貿易保護的工具。
自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對外資的引進,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因而我國進一步打開國門,改進投資環境以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但是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國家安全問題逐漸顯現出來。一國不能為了發展經濟而置國家安全不顧,國家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底線。那么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在于將引進外資與保護國家安全相結合。于是我國制定了國家安全審查制度,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由于我國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不完善,其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2“國家安全”的定性
何為“國家安全”?只有對“國家安全”作出明確的定性,才能夠制定有效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國家安全,是一個范圍極其寬泛的概念。不同的國家賦予其不同的涵義,但都沒有作出明確的界定。因為“國家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各國監管機構對外資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皆具不確定性。某一外資是否具有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是不明確的客觀考量因素與東道國監管機構主觀意思的判斷。
國內外學界為了解決“國家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各抒己見,從政治、法律等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定性。那么“國家安全”是政治術語,還是法律詞語呢?對“國家安全”概念的明確定性是設立國家安全審查標準的基石。
2.1“國家安全”是政治術語
將“國家安全”納入政治領域,這是基于對國家安全內在價值的判斷。國家安全的本質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具有抽象性,一直是政治范疇內的詞匯。部分學者將國家利益等同于國家安全,從而得出國家安全是政治術語的結論。
在此基礎上,政治理論界對“國家安全”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從國內角度來說,一國的國家安全是指一國自身政權穩定以及社會不斷發展;從國際上來說,一國的國家安全是指一國能夠以獨立的姿態立足于國際社會以及抵抗來自國際環境中的威脅。雖然國家安全審查是在法律背景下進行的,但其核心是一個政治問題。外部的合法化表現不會改變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內部政治特征。這種認識是準確認識、合理建立和有效運用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根本依據。
2.2“國家安全”是法律術語
隨著各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家安全”已超越政治領域,進入法律領域。作為法律概念的“國家安全”,是指一國正常平穩的法治秩序,與國家主權獨立、國家利益不受到非法活動的干擾相統一的一種狀態。
相較于政治詞匯的抽象性,在設立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時,如果將國家安全的概念放至法律范疇中,那么該概念能夠得到明確的定性,這對于國家安全審查標準的設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換言之,“國家安全”作為法律術語,可以使得該概念得以確定,從而可以擺脫該概念一直以來的模糊性。法律意義上的“國家安全”是國家安全審查標準明確化的前提。
筆者認為,“國家安全”是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概念。國家安全,歸根結底,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不可避免地與國家政治相聯系。因而,“國家安全”的本質是一個政治詞匯。同時,筆者認為,“國家安全”也是一個法律詞匯。隨著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東道國對于外國投資普遍持謹慎的態度,對于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外資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不從法律角度確定“國家安全”的含義,則可能導致東道國肆意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實則進行貿易保護,這將不利于對外國投資者合法利益的保護,嚴重損害現行國際貿易制度。所以在“國家安全”政治本質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法律上的確定,有利于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公正公平與公開,從而平衡外資引進與國家安全保護之間的關系。
3我國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
在2011年2月3日,我國出臺了外資并購中國家安全審查標準,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從并購安全審查范圍、審查內容、工作機制、審查程序這四個方面作出了規定。安全審查范圍和審查內容的規定相當于確立了我國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這對于控制在外資并購中的國家安全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
3.1審查范圍
根據該通知第1條的規定,我國外資并購安全審查的對象是指并購我國重要的軍事、能源、農產品、基礎設施、運輸、技術等關乎我國國計民生的企業并取得并購企業控制權的外國投資者。當外國投資者持有并購企業50%以上的股權,或者持股比例雖不足50%,但是能夠實質控制公司時,即構成擁有并購企業的控制權。在并購過程中,只要外國投資者通過股權并購、資產并購或者直接收購我國國內企業中任一方式來進行,其都會進入我國國家安全的審查范圍。
該通知雖然規定了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的范圍,但是該項規定頗原則化,沒有作出具體解釋,這不利于外國投資者明確判斷某項并購交易是否會納入我國的國家安全審查范圍中。
3.2審查內容
根據該通知第2條的規定,我國在對外資并購進行國家安全審查時,將從四方面的因素進行考量:(1)此次并購是否會影響我國的國防安全;(2)此次并購是否會破壞我國經濟的穩定運行;(3)此次并購是否損害我國社會基本秩序;(4)此次并購是否破壞與我國國家安全有關的關鍵技術的研發能力。
但是該通知第2條存在以下三個弊端:(1)審查標準缺乏可操作性,制度透明度不高,且容易產生過高的行政成本和權力濫用的問題;(2)四個方面的審查內容沒有包括應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和間諜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保護民族工業的國際競爭以及外國政府參與投資等考量因素。并且僅僅使用“影響”這一抽象用語,對“國家安全”威脅的識別效果不佳,應予以適當補充與完善;(3)缺乏兜底條款,完全封閉的列舉式立法模式將無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型國家安全威脅。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發展,新型經濟模式正在不斷涌現,其對于我國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我國現有的國家安全查標準難以發揮保護國家安全的作用,因而其必須與時俱進,不斷作出完善,以達到保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國家經濟的雙重目的。
4如何完善
4.1審查范圍明確化
國家安全審查只針對“外國投資者”、“外資”,因而只有對這兩個概念作出準確界定,才能明確國家安全審查的范圍。
如何定義“外國投資者”?通過橫向對比各國的定義,筆者發現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在內,以投資者的國籍或者投資企業的設立地作為判斷標準。然而隨著企業股權結構的復雜化,某一“外國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可能是本國人。根據我國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該“外國企業”在并購我國企業時,仍應進入我國國家安全審查的范圍,這無疑會增加我國政府部門的負擔。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不將上述投資者納入審查范圍中,這樣可以達到既不影響國家安全,又促進吸引外資的目的。
如何定義“外資”?在國家經濟交往中,以“投資者的國籍”作為“外資”的界定標準,是習慣做法,其中設立地標準、資本來源地標準、實際控制主義標準普遍為各國所采用。我國可以借鑒美國做法,在“設立地標準”兼“實際控制地標準”的基礎上,引入“資本來源地標準”,這會使得“外資”的界定更清晰,有利于國家安全審查范圍的明確化。
4.2拓寬安全審查內容
我國的國家安全審查內容從對國防安全、國家經濟穩定運行、社會基本生活秩序與涉及國家安全關鍵技術研發能力的影響力這四個方面進行了規定。換言之,外國投資是否具有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因素,我國監管機構將從這四項內容進行審查。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安全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變化,因而國家安全審查的內容也要增加,否則漏掉很多對國家安全有很大威脅的因素將會使得國家安全審查制度難以將損害國家利益的外資隔離在國門外。
在外資并購過程中,有三種情況將威脅國家安全:(1)如果東道國的關鍵商品或者服務依賴于被并購方,則外資并購的結果會使得東道國不得不依賴于對供應商企業具有控制權的外國投資者。那么一旦外國投資者拒絕提供、延期提供或附條件地提供此關鍵商品或服務,東道國的社會穩定將受到嚴重的威脅;(2)外資并購會被國外不法勢力作為監視、調查、破壞我國政治、文化等的渠道;(3)外資并購會導致我國的重要技術、專業技能被轉移給外國機構或者外國機構所屬的政府。
我國列舉式的審查內容難以涵蓋所有的威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信息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日益增大。然而根據現有規定,互聯網信息安全并不屬于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內容。置之不顧的結果必然會危害國家安全,不利于我國國家利益的保護??植乐髁x、宗教主義等新型國家安全威脅因素的出現,并不比傳統的國家安全威脅的影響小。故建議增加兜底條款,將日新月異的國家安全威脅納入審查內容中。
4.3細化對“控制權”的解釋
通知采取絕對控股及相對控股兩種方式來解釋“控制權”,即投資者擁有被并購企業的50%以上股份,或者股份雖不足50%,但是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但是上述解釋太狹隘,其單純從持股比例、表決權的角度來判斷,沒有涵蓋其他實際控制被并購企業的方式,例如通過合同約定而達到實際控制被并購企業的方式。筆者建議通過從投資者對被并購企業的“重大事項”是否具有決定權來判斷其是否實際控制該企業?!爸卮笫马棥卑?1)企業主要資產的買賣、租賃、抵押等;(2)企業解散;(3)企業重要設施的關閉、遷移;(4)對企業重大合同不履行或解除;(5)對上述事項的所涉協議進行修改。
4.4增強安全審查標準的可操作性
我國國家安全審查標準較模糊,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不強。在對外資并購進行國家安全審查時,可以從該外資并購對我國國防安全所依賴的國內產業帶來的影響、該國內產業滿足國防安全需求的能力及其重要性、該外資并購與國家政策、產業政策和經濟政策是否相符合、該外國投資者對國內產業和商業活動的控制對我國國家安全是否造成影響、對我國國家安全領域中的國際技術領導地位的潛在影響、對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等因素進行考量。通過對上述因素的判斷,改善現有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增加其可操作性。
5結語
由于“國家安全”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所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安全審查標準做出具體且操作性較強的規定。因為外資并購的形式日益紛繁復雜,太過具體的國家安全審查規定反而不利于保護本國的國家安全。[5]但是不確定的安全審查標準在保護東道國國家安全的同時,會損害外國投資者的利益。投資者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來預先判斷自己的投資是否會威脅東道國的國家安全,從而導致投資者不愿意向該國投資,最終將損害東道國的經濟利益。因而,確定我國的國家安全審查標準對于我國繼續實施“引進來”政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慕亞平,肖小月.我國外資并購中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J].法學研究,2009(5).
[2]王東光.國家安全審查:政治法律化與法律政治化[J].中外法學,2016(05):1289-1313.
[3]丁丁,潘方方.對我國的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分析及建議[J].當代法學,2012(3):131-138. [4]王小瓊,何焰.美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立法的新發展及其啟示——兼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31條的實施[J].法商研究,2008(6):11-21.
[5]甘培忠,王丹.“國家安全”的審查標準研究——基于外國直接投資市場準入視角[J].法學雜志,2015(5):36-46.
[6]邵沙平,王小承.美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探析——兼論中國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構建[J].法學家,2008(3):154-160.
[7]江山.論中國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的法律建構[J].現代法學,2015(5):85-95.
[8]梁忠前.國家安全概念法理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1995(4):77-82.
[9]李治國.中國國家安全審查法律制度簡析[J].中國外資,2011(6):218-219.
[10]姚建宗.法律的政治邏輯闡釋[J].政治學研究,2010(2):32-40.
[11]吳慶榮.法律上國家安全概念探析[J].中國法學,2006(4):62-68.
[12]許芳.海外并購的額外法律風險及其對策——由中海油并購優尼科案引發的思考[J].法商研究,2006(5):75-80.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5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