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撰寫和閱讀報告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能。寫報告前,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優秀的范文和樣例,學習其結構和表達方式。下面列舉了一些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寫報告時有所幫助。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工作會議精神和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兩個“著力”,建設“幸福資陽”,及時分析研判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市農民工就業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思路,確保全市農民工就業穩定,我們于20xx年8—9月在全市開展了農民工就業形勢分析的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20xx年1—9月,全市共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158.11萬人,同比增長2.73%,其中男94.83萬人,占59.98%;女63.28萬人,占40.02%。按年齡劃分:16—20歲16.14萬人,占10.21%;21—30歲28.29萬人,占17.89%;31—40歲86.25萬人,占54.55%;41—50歲23.74萬人,占15.02%;50歲以上3.69萬人,占2.33%。按文化程度劃分:不識字或僅識字的12.99萬人,占8.22%;小學38.83萬人,占24.56%;初中58.23萬人,占36.83%;高中及中專文化44.66萬人,占28.25%;大專及以上3.4萬人,占2.14%。按區域劃分:省內89.14萬人,占56.38%;省外68.73萬人,占43.47%;外派勞務0.24萬人,占0.15%。省內除就地就近轉移在資陽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陽、綿陽等省內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經濟較發達地區。按工種劃分:加工制造業51.31萬人,占32.45%;建筑行業55.56萬人,占35.14%;服務行業25.58萬人,占16.18%;其他行業25.66萬人,占16.23%。
從農民工就業現狀和形勢分析看,我市農民工就業呈現出五個特點、四個轉變。
1.五個特點。
(1)就業從事行業多樣化。農民工就業相對集中,省內是就業重點。從事行業多樣化,幾乎涵蓋所有行業,但主要以建筑業、服務業、商業、農業為主。從總體上看,體力勞動型輸出仍占大部分,靠腦力勞動實現就業的相對較少。
(2)就業形式以血緣、地緣和業緣為主。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農民工就業以血緣、地緣和業緣關系聚集,有組織輸出的不到勞務輸出總數的一半,大多數農民工就業方式仍然是自找門路、投親靠友或者通過勞務市場中介。在陌生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為了生存與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緣、地緣及業緣為紐帶的聚集現象。
(3)勞動報酬差距大。據調查統計,我市外出農民工收入高的達到5000元/月,低的不到1000元/月,差距主要來自于青壯年勞動技能型和老年體力型之間。勞動技能型務工人員,其工作相對穩定且收入較高,而老年體力型務工人員,其工作不穩定且收入低。
(4)年齡及性別結構差異明顯。從年齡上看,外出農民工中,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青壯年約占70%,是勞務輸出的主要對象。從性別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達到6∶4。男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主要有技術工人、生產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女性農民工從事的職業,依次為各類服務員、生產工人、一般職員及辦事員。年齡差異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文化素質整體較低。調查顯示,約69%的農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質的差異,決定了這些農民工只能從事靠出賣體力的簡單而繁重的臟活、累活,且工薪待遇低。另外,由于文化素質不高,行業歧視、地域歧視甚至人格歧視時有發生。
2.四個轉變。
(1)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轉變。勞務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經過逐年技能提升培訓和多年在外務工積累的實踐經驗,找工作相對容易且收入逐年增加,這部分農民工年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月收入大都在2500元以上。個別專業技術過硬的農民工月薪上萬,安岳籍農民工高級服裝設計制作師謝宗體年薪百萬。我們在xx縣八廟鄉龍井村和吉慶村走訪了20位務工人員,通過調查了解,20xx年1—6月份,日均收入為70—80元有12人,90元以上有8人,日均收入約為88元;20xx年同期,這20位務工人員日均收入為60—70元有6人,70—80元有11人,90元以上有3人,日均收入約為80元。20xx年年初以來,農民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
(2)由季節型向常年型轉變。由于新農村建設、工業開發、城市建設、退耕還林等項目的實施,加上招商引資和回引創業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落實,大批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農村剩余勞動力由過去多是農閑外出務工,農忙回家種田,到現在轉變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年底回家團聚。
(3)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農村青年特別重視實用技能的學習培訓,以前依靠體力勞動干粗活的農民工,通過培訓和多年的實踐操作,逐步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磚工、焊工、裝飾裝修工、電工、縫紉工、家政服務員和廚師等新型農民工,技能型農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種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型農民工越來越多。
(4)由無序型向有序型轉變。過去招工要去宣傳甚至做思想工作?,F在外出務工已經成為新生代農民工的理想和追求,是新興職業。而且隨著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工作,政府引導、部門組織、中介參與、職業培訓、安全護送、維權服務等多措并舉的勞動保障體制不斷完善,農民工上規模、成建制的轉移輸出增多,全市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農民工就業工作更加規范有序。
20xx年,我國經濟增幅放緩到6—7%之間,對我市勞務經濟的影響不大。由于我省特別是我市的經濟發展迅速,第三、四季度用工需求量增加。預計,到12月底,全市轉移輸出的總規模將達到160萬人以上,比20xx年同期增長1.6%以上。但,春節回鄉過節的農民工中,估計將有3萬人不再外出務工,其中2萬人將就地就近就業,0.5萬人將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之后重新就業,約0.5萬人暫時失業在家。預計,20xx年,全市轉移輸出總規模將與今年基本持平,但勞務收入將穩中有增。
因此,今、明兩年,我市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農民工返鄉潮,勞務經濟將持續平穩發展。但,由于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也將給我市帶來一些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一是增加了市內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二是農村矛盾、問題、不和諧因素增多,社會管理成本增高,難度加大。三是部分農民收入減少,特別是農民現金收入減少,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會商品購買力。四是給農村社會治安帶來新的壓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量加大。
(一)進一步穩定輸轉規模,拓寬就業渠道。
一是鞏固和拓展輸出規模。以鞏固現有規模為基礎,堅持“立足西部、鞏固南部、拓展東部、擴大海外”的思路,進一步暢通渠道,多管齊下,培育勞務輸出新的增長點,擴大技能型農民工輸出比重,實現輸出勞動力由數量型向技能型轉化。
二是抓好勞務市場組織建設。重點抓好龍頭企業、勞務公司、勞務中介、勞務經紀人等市場組織建設,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水平,從而提高勞務經濟效益。
三是加大就地就近轉移力度。以“1+4+2”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連片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等為載體,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繼續實施“農民工人才回引工程”。在突出抓好工業開發和發展服務業的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的就業潛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拓展農業功能,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
(二)進一步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
一是培訓項目為載體,加大培訓力度。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大力實施勞務精品培訓戰略,積極抓好勞務“品牌培訓”、“企業在崗培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新型農民培訓”、“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勞務扶貧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培訓項目的實施,提高農民工就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工從“就業——穩定就業——選擇性就業——充分就業——體面就業——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循環。
二是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勞務培訓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市通過聯合擴張辦職教、吸引社會力量辦職教等多種方式,不斷擴大職教規模。進一步加強農村新成長勞動力職業教育,進一步擴大農村未升學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或勞動預備制培訓的覆蓋面。
三是進一步加強勞務培訓基地建設。重點改善6個省級勞務培訓基地的硬件及軟件設施,打造高素質培訓師資隊伍,增加培訓數量,提高培訓質量。
(三)進一步鼓勵和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
堅持“以創業促進就業”的思路,積極鼓勵和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搭建創業平臺。
一是提供創業培訓。各縣(市、區)依托勞務培訓基地,充分利用“創業培訓”和“農村青年技能培訓”等項目,對有創業意愿和創業條件的回鄉農民工實施創業培訓。
二是搭建融資平臺。大力發展會員制擔保機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全市已有的3家會員制擔保公司。進一步整合就業系統小額擔保貸款、工會創業小額貸款、團市委小額信用貸款、婦聯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等項目,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工創業的融資需求,讓他們成功創業,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就業。
三是搭建創業平臺。積極為回鄉農民工建立創業園區,為回鄉農民工提供就業、創業條件和平臺。在目前已有的50個農民工創業基地基礎上,再興建一批農民工創業基地,進一步拓寬創業基地覆蓋領域。
四是搭建政策平臺。繼續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引導和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意見》(資府辦發〔20xx〕14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回鄉創業政策扶持體系、服務體系和組織保障體系,大力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
(四)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進一步抓好農民工權益維護,堅決杜絕和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傷害農民工利益的事件。
一是大力推進農民工參保。推進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繳納住房公積金(五險一金)。
二是建立和實施居住證制度。農民工持居住證和在居住地已就業相關證明,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購、醫療衛生等多種服務,從制度上逐步讓尚未落戶的農民工享有城鎮的基本公共服務。
三是進一步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將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確保農民工隨遷子女能夠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四是不斷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
五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繼續開展“留守學生關愛行動”,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增加投入,充分依托現有的公共服務設施,在農村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村推進建立兒童活動場所、托管機構等關愛服務陣地。加大農村文化設施投入,豐富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推進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六是保障農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權利。進一步規范職工代表大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組織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工作,落實農民工的民主權利。加強農民工基層黨、團組織建設,注重在優秀農民工中發展黨、團員,積極引導農民工參加工會,提高農民工的組織化程度。
(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民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農民工工作的組織協調。進一步加強市、縣(市、區)農民工工作協調機制建設,增加編制,落實人員,保障經費。進一步建立健全鎮(鄉)政府農民工工作常設機構和專兼職崗位,充實工作力量。加強縣(市、區)與鎮(鄉)兩級之間的溝通與配合,提高統籌協調和工作指導能力。進一步建立健全考評機制,落實相關責任。
二是加強農民工統計監測和調查研究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民工統計調查抽樣方法、調查手段,充分利用聯網數據,全面、系統、準確地采集農民工統計信息,掌握農民工隊伍的發展變化趨勢,為市、縣(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基礎信息依據。
三是引導農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農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國情省情市情的宣傳教育,使農民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法紀教育,提高農民工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倡導農民工勤于學習,不斷提升文化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養成愛護公共環境、講究文明禮貌、崇尚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提高農民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能力。
四是努力營造尊重關愛農民工的社會氛圍。廣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關于做好農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宣傳優秀農民工和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典型事跡。引導和鼓勵農民工進行文藝創作,開展農民工文藝創作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的作用,及時總結推廣各級各部門創造的鮮活經驗,在全社會營造尊重農民工、關愛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作者:楊宇閣。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第二部分: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范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后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后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了解企業用人標準,盡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盡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2.4問卷調查的結果。
2.您認為當前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多選)。
3.您將來想要到什么樣的單位就業?(多選)。
4.您對就業地區的選擇是什么?
5.您對上述地區的選擇原因是什么?
6.如果求職較為困難,您對去基層工作是否愿意?
7.你進入畢業時期的去向?
8.如果你現在去求職,你覺得你自己最具競爭實力的方面是?
9.如果是自主創業,認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您所欲就業的類型是否與您的專業相符?
11.您認為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途徑是什么?
12.請問你的擇業觀念是什么?
13.你期望你畢業后的工作薪資是多少?
2.5調查結論。
1.大學生對就業前景關注度不夠。
2.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社會就業形勢不夠了解。
3.大學生對自我認識不夠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學生的就業觀仍需改善,
5.學校、社會指導與輔助力度不夠。
第三部分:調查分析。
3.1大學生就業現狀認知與分析。
據了解,相對于“史上最難就業季”20__年來說,220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名,相對去年增加28萬,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可預計“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的220年高校就業人數高達810萬;同時220年上半年全國民營企業有6.7萬家倒閉,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
220年,中國經濟已悄然進入新“拐點階段”,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這使得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更趨復雜,同時也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F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20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220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3.1.213、14年的就業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0__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博士生和碩士生的就業率最高,均為86.2%;其次是??粕?,為79.7%;本科生的就業率最低,為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據表明220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呈現突出特點:理科類就業率較高,就業率較高的前50個專業,就業率均超過了全國本科平均91.8%的就業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學、安全工程、地質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護理學專業,都是理科專業。
3.2影響大學生未來就業因素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64.7%的同學認為“應屆畢業生不具備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缺乏工作經驗,沒有競爭力”是最大的障礙,有45.2%的同學認為企業需要較高職業能力,專業技術人才,對專業面太窄的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總量減少,30.5%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檔次影響了未來就業,32.6%的同學認為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了解不夠,還有21.2%的同學認為靠關系才能找到好工作。從這些資料里可以看出來,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大學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經驗得到重視,但仍有方面存在著不少的矛盾。
當前各大學校組織的各類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是為了鍛煉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旨在更好的應對當前就業市場的挑戰。同時大學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時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工作、勤工儉學、打工兼職等,為自己將來的就業收獲經驗。
我們同學們處于一種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不足的情況,特別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來的要求,只能勉強適應其中的一、兩條,有些同學基本上很難找到自己覺得能被看重的崗位,更談不上熟練、精通這樣的要求。
3.3大學生就業的選擇。
3.3.1工作崗位的選擇。
根據調查結果,55.2%的畢業生選擇了到工作穩定,福利相對較好的國有企業,這種就業觀也是比較理性的。50.5%的畢業生選擇先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關于工作崗位的選擇上,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是畢業生選擇的熱門企業。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選擇哪種企業,都要對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學生就業地點的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省會城市或發達地區這樣的一二線城市在求職者的選擇工作地點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鄉縣級城市,另有相對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對發達地區,個別人選擇其他地方如海外。
選擇工作地的主要標準:過半數的人將個人發展機會作為首選標準??梢妼τ诿媪志蜆I的學生而言,發展前景是首要考慮因素,然后是生活條件,宜居程度等。
這反映了大學生自身擇業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比較實際。他們一方面希望能有一個較高的工資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另外又關注單位和個人發展前景,都顯得比較實際,沒有人愿意去偏遠的地方。
3.3.3去基層工作意愿趨勢。
調研結果顯示明確愿意不愿意去基層工作的求職者比例都有下降趨勢,而表示可以考慮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表明求職者對于去基層工作的態度總體上視乎更模糊。
3.4大學生畢業時的去向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52.2%的同學認為直接找工作就業,有創業想法的人數占16.4%超過想考研的人數14.4%,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10.2%求職考研兩手準備,極少數人認為3.9%出國深造,也有人認為可以緩幾年。
在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開始憂心自己畢業后該何去何從了。擺在大家面前最為清晰的,是兩條路:繼續深造(考研/留學)和找工作?,F在研究生擴招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么要考研。千萬不要只是為了逃避就業的壓力。
過很多好的就業機會,所以也應該花點精力關注一下就業信息。
3.5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和就業途徑。
調查結果表明,有56.7%的學生認為“親自到用人單位應聘”是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有49.3%的學生主要是“通過人才市場中介、網上中介或者學校網站”,這說明大學生正習慣于通過市場雙向選擇而求得職位。另外有12.5%的學生首選“依靠父母、親戚關系”獲得就業,占25.3%的碩士和博士生選擇由“學校推薦”??傊?,概括目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式主要靠市場和父母的關系。從目前就業途徑的選擇看,網上擇業所占比例有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作為一種就業的有效途徑,正越來越被大學生青睞。
在大學生就業信息獲取方面,網絡中介成為了一種潮流。網上求職可以極大地縮短用人單位與學生之間在溝通中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實現資源共享,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建立職業信息資料庫,通過網絡途徑實現就業,是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梢园l現,在求職渠道上,社會招聘會、學校招聘會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會作為求職主要形式之一,在現在和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3.6大學生就業觀念分析。
3.7大學生期望月薪。
調研數據表明:近一半的求職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間,22.1%的求職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間,少數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盡管物價在上漲,但求職者期望的月薪并沒有隨之水漲船高,依舊保持與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與建議。
4.1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4.1.1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經濟增長。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4.1.2就業容量小,就業人數多。
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狀況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高校的擴招、企業的改革、我國中小企業太少(日本1.25億人但有中小企業660萬個,而中國13億人只有中小企業1100萬個),就業容量不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現等眾多的因素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日益嚴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4.1.3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著缺陷。
社會實踐能力缺乏,大學生自身素質不夠完善且有下降的趨勢,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較多的只注重書面知識,興趣范圍也有限,這使得他們在競爭職位是難以勝出。
4.1.4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著誤區。
1.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到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導致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在東部地區、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2.不當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謂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崗位,怕麻煩,一有困難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資很高的公司就業,或者擔當公司的要職等,這些想法都不切實際。
爭激烈,比較誘人的職位又有限定,但是畢業生卻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及為數不多的大城市,廣大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則少有人問津,部門方面畢業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外資企業、政府機關等,對廣大的基層單位不愿理睬。這充分反映當前大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最終導致已經畢業,但是還沒找到就業單位的局面,這主要是由于個人的自我設計過于理想化而與社會需求不對稱。
4.1.5就業制度上存在障礙。
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干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
4.1.6學校對于大學生就業關注意識不強。
許多學校熱衷于升格改名,辦學模式貪大求全,學術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趨同性愈來愈強,競爭區間愈來愈窄。與此同時,學校對于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規劃力度不夠,同時現今中國的大學仍以學習為主,對于學生自主創業、自主實踐的鼓勵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夠。很多高校決策不作市場和社會調查,陷入閉門造車、一廂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顧市場需求的變化。
4.2大學生就業建議。
4.2.1學生層面。
1.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1)正確就業定位。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
2)做到靈活就業。轉變到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
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
3)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尋找與自身條件。
相適應的、適合于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2.大學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大學生應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處理人魚資源的能力等。
2)加強社會實踐。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
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充分利用招聘會、網絡資源等途。
徑,主動把自己的真才實學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自不易的就業機會。
4.2.2學校方面。
1.改革教學過程與教育方法。
教育過程與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夠主動的融合各門各類知識,成為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舊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
2.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
3.召開就業講座,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學校應多開展類似就業指導的講座,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創業,進。
行教育改革。加大對社會市場狀況的了解并將之用于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相應的知識。
4.2.3企業方面。
1.招聘標準與程序的變動。
1)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為經驗論、為學理論,摒棄用人歧視。
2)選人標準要合理。企業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
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制定合理選人標準。
3)確定合理招聘程序。確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再按考。
核程序進行后,擇優錄用。
2.與學校的合作。
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加大與學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踐機會,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4.2.4政府方面。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1.就業措施變動與關注。
1)政府則應該完善就業渠道與途徑,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便利。
2)應該增加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度,積極跟進報道大學生的就業情。
況,從而讓大學生時時刻刻了解有關就業的相關情況,更好的做好就業規劃。
2.加強政策實施。
無論是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崗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有相關的政策出臺,關鍵是讓這些措施落到實處,讓大學生真正受益。
從20xx年第一批擴招后的大學生畢業以來,就業難的問題每一年都會被輿論拾起,成為人們眾說紛紜的焦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20xx年學子們在為工作奔波忙碌時,對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大學生面對就業市場眾生相,無奈之余,只好“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本科生遍地都是,碩士生也沒那么稀罕,博士都擴招了,所謂的高學歷還能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嗎?不看學歷看能力,學歷只不過是求職就業的“敲門磚”,很久以前人們這樣說。時過境遷,曾經被人們看好的高學歷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開企業的大門。
研究生白送都沒人要。
根據麥可思對20xx年考研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34%的人選擇考研的理由是“就業前景好”,在眾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然而,研究生的就業前景真如學子們想像中那么好嗎?在論壇上,有一位網友發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沒人要”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其他網友的共鳴。在20xx年各大媒體不時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屢吃閉門羹的事件,學子這邊手持高學歷期盼企業能夠多看自己一眼,企業那邊挑挑揀揀到頭來還是棄之門外。
就學歷來講,研究生在求職中處于“上不去、下不來”的尷尬位置。同樣在論壇上,一位hr這樣說:“我們公司只有研發部門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崗位還真是沒有這個必要;如果要讀研究生,那就讀到博士,這樣出來才會有‘銷路’?!?/p>
選擇考研,學子們本想以此為就業拓寬道路,期待獲得可以給自己增重的學歷砝碼。然而,當他們走出象牙塔再次面臨就業的時候,卻發現學歷在市場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縮水。
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學歷。
20xx年廈門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學歷的洗碗工,其條件之高被網友怒稱“這是對國家學歷的藐視!”雖然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條件,豐富了工作內容,可被傷自尊的網友還是“窮追不舍”。相比之下,有些網友則顯得“淡定自如”,51job論壇網友“時間換空間”回帖說:“聽到這樣的消息,15年前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另有網友則在高唱“你傷害了我,我一笑而過,你要求貪婪我只能懦弱”。
這一事件,不僅直射學子就業難,同時也使學歷貶值的問題凸現出來!
學歷貶值,大學真的無用?
當所有看似殘酷的'事實集中呈現我們眼前時,人們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結論,讀完大學,有了學歷依然很難找到工作。學歷貶值、大學無用論便在學子們的腦海中應運而生。
前不久,“熊貓燒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獄,國內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紛紛向他發出邀請函。李俊因“毒”得“名”,“熊貓燒香”雖不是為“名”而作,卻讓大眾看清這位連高中都沒有考上的水泥工藝技校生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天賦。早年李俊曾在北京、廣州等地闖蕩過,無一例外地被數家網絡安全公司因學歷低而拒之門外。在51job論壇上的一項調查顯示,43%的人曾遭遇過“學歷歧視”,位居各種常見就業歧視的前列。
高學歷敲不開企業的大門,除了埋怨社會的不公,企業的苛刻,大學生能否從自身的角度來考慮“敲門”方式存在的問題呢?在采訪德勤華東區校園招聘經理胡艷紅時,她一再強調:“德勤非??粗貞笇W生在校的學習成績、組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許多大學生以學不到東西為由揮霍四年的青春時光,或者為拿一紙文憑而晃晃度日,面對hr的“火眼晶晶”,這樣的學生定會“原形畢露”!
高學歷敲不開企業的大門的原因之一,不是學歷貶值,而是學歷的“含金量”降低!學生在校不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實習時不積累為人處事能力,再高的學歷對于企業來說只是一張象征意義的白紙而已。
20xx年9月末媒體報道“哈爾濱大學生‘回爐’短訓就業受寵”,新年伊始,廣東曝出“技校生就業好過大學生”,“企業爭搶技校畢業生,造成人才提前‘脫銷’”等類似的新聞。即學即用的技校培訓pk“華而不實”的大學教育,學子們心寒之余,不得不“識時務者為俊杰”,紛紛加入“回爐”培訓的行列。
曾經有一些專家和學者認為大學生“回爐”技校是一種人才和教育資源的浪費,然而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凸顯,大學畢業生為了增強就業競爭力回技?!俺潆姟钡默F象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同,“回爐”大學生也從當初的“個別現象”發展到今天成為一個群體。
技校生受寵,大學生“回爐”,曾經的“天之驕子”,如今卻需要技校的“鍍金”才能真正發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員曾燕波在解釋這一“反?!爆F象時說:“技校、職校不可能替代大學教育,當大學畢業生紛紛回潮讀技校尋找就業出路時,拷問的不是教育體制,更深層次折射出的是當前經濟結構的問題。目前,我國的產業結構不完善導致一些重要產業對大學生的需求有限,社會上需要大學畢業生從事的白領崗位不足?!?/p>
掙扎在職場中的大學生千辛萬苦找到工作,還來不及慶幸自己拿到了眾人相傳的20xx元薪酬的市場價,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統計數據無疑又一次刺傷了學子脆弱的心靈。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xx人口與勞動綠皮書》顯示:“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和有經驗的青年農民工的搶手,兩者工資待遇有趨同的趨勢。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1歲和22歲的大學畢業生與同齡的青年農民工的工資分布進行對比,都是“千元檔”,甚至青年農民工的平均工資水平略高于大學畢業生?!?/p>
社科院的這一統計也許是無心之舉,可已經覺得倍受歧視的學子們這下似乎又被揭了傷疤。媒體上沸沸揚揚的炒著“大學生與農民工同酬”,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所長蔡昉也表示:“部分青年農民工進入勞動力市場較早,積累了經驗技能,具備一定的就業競爭力,可能會與剛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業競爭關系?!?/p>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主要使用人群,大多數青年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形勢嚴峻。
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應屆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20x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為495萬人;到了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已增至630萬人。從20xx年開始,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規模以每年近30萬人的數量增長,20xx年為699萬人,20xx年為727萬人,今年將達749萬人。
伴隨高校畢業生人數“水漲船高”,留在國內一線、二線城市工作、生活的門檻進一步提高了。據財新等媒體報道,有關部門縮減了20xx年度高校畢業生進京落戶的計劃指標,各中央單位在20xx年基礎上指標壓縮17%;畢業生進京落戶條件比以往更加嚴格,并實施違規責任追究制等。
部分應屆畢業生還反映,稱已簽訂就業協議的國企以無法解決北京戶口為由,要解除就業協議。引起應屆畢業生不滿的是,某一線城市對市屬用人單位引進落戶的應屆畢業生提出年齡限制,要求畢業當年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
國內一線、二線城市高門檻、高房價、高房租的“三高”壓力令大學畢業生對這里“望而卻步”。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在互動空間上有28.6%的人認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國內某教育協會秘書長向本報記者透露,連他們這類中介組織都有很多人求著給孩子的就業協議蓋章。有的家長就說,幫忙蓋章先交差,畢業后來不來就業是另外一回事。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畢竟是少數。有的網友認為,大部分高校畢業生還是要進入用人單位工作,急需解決的是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
當下,國內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感到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與用人單位卻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畢業生規模與社會用人需求出現結構性矛盾。
有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內高校壓力最大的是在每年6月,開具派遣證明、畢業生離校后,巨大的就業壓力就由教育部門轉到了人社部門。
關于如何應對當前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高峰,有關人士介紹,首先是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次是在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第三,在高校全面推進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等。
此外,如何幫扶大學畢業生實現有序就業和科學創業?《中國工商時報》等媒體刊文建議,一方面,建立健全與實施國家層面的就業規劃,確保各類畢業生均衡有序就業。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學歷教育和學歷待遇,對就業規劃、指引、幫扶以及創業保障等一系列體系、機制進行再造或優化。
有時候你必須硬著頭皮,朝著你堅持的東西走下去!加油!同學們!
許多醫院過度關注畢業生的學歷,入門級的學歷就是研究生,低于碩士研究生的不予考慮,根本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這就導致了,很多基層醫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級人才的單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該到基層醫院就職的本科、??漆t學生沒有單位接收。這是引起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原因。
還有部分醫院過度的追求工作經驗。招聘條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經驗、5年以上工作經驗,我們不否認,醫生這個崗位工作經驗是相當重要的,但是醫院忽視了一點,任何一位醫生的工作經驗都是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當然有很多小醫院不具備培養人才的條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經驗的醫生,這就導致了醫學生的就業路越來越窄,這是引起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另一個來自用人單位的原因。
1.就業人數上升,就業率日趨下降。
由于高等醫學院校連年擴大招生規模,醫學畢業生的總量明顯增加,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人才供需之間的天平也越來越失衡,醫學畢業生也不例外。
各層次醫學畢業生由供不應求變為“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粕┻^于求”。重點院校比普通院校就業率要高;同一所學校內各專業就業率也有差異,預防、影像學、麻醉學和檢驗需求旺盛但畢業生少,臨床等專業畢業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業率略高于后者。但總的看來,醫學生一次就業情況正呈逐年下降趨勢,中心城市更是難以插足。
2.新增崗位不足,且層次逐漸拉高。
經過多年的不斷培養和補充,城市的醫療人才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還出現了飽和或超編,很多醫療機構正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調整,用人指標有限,難以大量接受畢業生。而醫學生都渴望進入中心城市的大醫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醫院現有醫療人員數量飽和,要想進入比較困難。大醫院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比較高,除了個別崗位和特別優秀的人才,大醫院的臨床科室人員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碩士或博士以上學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李系仁介紹,大醫院要碩士、博士,目前這種用人取向全國都如此,本科生多為麻醉、影像、檢驗等專業部門接收。其他學歷的除非是特別優秀的,否則不予考慮。因為現有醫療人員數量已經飽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質量。一家醫院的人事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該院博士將享受人才引進待遇,碩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計劃內指標”,而本科生實行的是“聘用制”。
3.逃避就業現實,轉而走考研之路。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畢業生也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找工作,一邊準備考研,這或許就是在逃避就業現實。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在這種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考研也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既能在校園里繼續享受單純的生活,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暫時有效地規避現實的就業壓力。根據了解,目前,考研已經成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最多的選擇,考研人多,落選的自然也多,因此連續考幾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許多醫學院校里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不就業族”?!安痪蜆I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請出國留學或自主創業。在沈陽醫學院,有一個班級90%的學生選擇了考研,尤其是醫療專業的女生。他們說,現在醫療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很難留在大醫院,他們要通過考研擺脫現有就業困境。許多同學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繼續考??佳?、出國留學已經被醫學院校大本學生們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1.就業傾向及薪資預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惡,畢業生的就業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選擇迎頭而上面對困難,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當然,這些人中大部分還是希望去省、市當中的大醫院,哪怕只是能去見習,積累經驗,對于自己事業的發展也是有很大幫助的;還有的人則會選擇考研,不斷學習,掌握知識,為今后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堅固的基礎;當然也會有人想要出國留學,增長見識,繼續深造……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異的。而至于醫學生的薪資預期問題,他們所期望的薪酬,與現實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41%的人選擇xx~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掙到5000元以上。
有調查表明,畢業生畢業去向首選是東部沿海地區,達36.5%,最主要的原因是東部沿海經濟比較發達,收入水平較高;次選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選為小城鎮;相當一部分畢業生不愿意選擇去農村醫療機構工作,待遇明顯偏低和業務發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畢業生認識到去農村醫療機構就業的必要性,卻只有32.7%的畢業生選擇會去農村醫療機構就業。
每個人對于就業,都是會有各個方面不同思考的,這因人而異。但是,大多數人的考慮,也存在著許多的共通之處:首先會考慮與自己的專業相關聯的工作,來確定所挑選工作的范圍;其次是考慮哪種工作更加地適合自己;再來是工作的性質,工資,與家里的遠近等等這些也都是在考慮之列的?!虼?,在就業的過程中,有學多的學問,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第一個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誠信問題:當我們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書成為難題之后,醫學生們就想到通過其他的各方面的證書來提升自己的身價,所以大學期間就努力考取各種各樣的技能證書,但是忽視了專業技術的學習,導致近幾年的醫學生的專業技術掌握程度越來越差,到醫院工作后不能都達到一個畢業生應有的職業技能。這個自身的原因也導致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第二,近幾年的大規模擴招也波及到了醫學院,原來醫學院的招生分數線一直是遙遙領先,而近幾年,醫學院校的招生分數線也是日益降低,這就導致醫學院校的生源質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終的畢業生的質量受到影響,最終也造成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個高收入的工作,醫學生也不例外,在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一味的考慮高薪工作,這就導致了與許多就業機會擦肩而過,這個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
師資力量雄厚的重點院校的教師都重視科研,對于本科生的教育不夠重視,這就導致了畢業生質量下降,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而民辦學校,對于本科甚至??齐A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視,但是自身的師資力量不夠雄厚,許多私利學校都在其他學校請老師講課,這樣勢必也會影響到畢業生的質量,對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變化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目前,我國醫療改革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基層醫療保健單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很多醫療機構正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調整,用人指標有限,難以大量接受畢業生;除此之外,大醫院對應聘者的學歷也設置了較高的門檻。而在醫療改革新時期的當下,與大城市大醫院門庭若市人滿為患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小醫院、偏遠地區醫院對醫學本科生有很強烈的需求。但是由于條件相對較差,很多醫學生不愿意去,因此出現了一邊抱怨工作難找一邊抱怨人才難求的狀況。不過在近兩年,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提倡下,社區醫院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與政策的不斷加深,所催生出的社區醫院消費市場為各類的醫學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其中,護理專業、外科、內科、中醫學人才,都是在社區醫院非常緊俏的。福瑞醫生人才網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近期醫藥行業銷售領域每天發布近2千個職位,占每天所發布職位的20%左右,醫藥銷售代表和經理職位更出現了一“將”難求的現象。對于醫藥行業求職者而言,大多數銷售從事的是醫療器械和一些醫藥產品的銷售,醫藥行業的銷售人員不同于其它行業,它對專業性有著很高的要求,而且如果是醫療器械銷售,大多還要求和大型醫院有著良好的關系。因此,醫學生應當隨時關注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隨之調整自己的就業策略。
醫學生如何應對就業?
1.降低自身期望,從實際出發。
現在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時代,醫學畢業生要適時調整就業觀和期望值,與社會協調同步發展。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醫學生理當從自己的自身環境、能力出發,適當地降低對就業的期望值,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降低就業層次,搶先到那些目前經濟雖然欠發達,但發展后勁足、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城市去施展才華。
如果大醫院找不下工作,那么就去中小醫院找;假若城市中找不到工作,那就應該擴寬自己的視野,適當地走向山區,走向農村,走向基層,去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一方面,可以比較有效地減緩農村地區嚴重缺乏醫務工作者、人才的局面;兩一方面,也可以使剛畢業的本科生先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同時積累經驗,為以后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牢牢的基礎。
2.提高就業能力,多參加培訓。
為了增強競爭力,提高醫學生學生自身素質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醫學生要明確社會對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會的需要去充實、完善及提高自己,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包括參加學校,社會舉辦的各項實踐、輔導活動,以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正確指引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及時進行心理咨詢,改變自己的消極認知,疏導不良情緒,調整就業的心態,做好心理準備,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斷改進自身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態培養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來促進就業。
3.拓寬就業思路,增強自信心。
醫學畢業生應當拓展就業領域,不必拘泥于專業對口,敢于到那些與醫學專業相近或相鄰的新興行業工作,如保健、康復、美容、醫藥、家庭護理、計劃生育、臨終關懷、養老院等:要敢于從事相關職業,一些交叉學科的專業人才如保險公司的醫藥核賠師、醫藥公司的醫藥代表、專門處理醫療事故的律師;要敢于到那些新辦的外資或私營的醫院去,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業空間,方便自己能個更快地尋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時,醫學生要加強自己的自信心建設,給予自己充分的肯定,以更好的心態去對待現今緊張激烈的就業環境。那么,就要求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面對的機會是非常多的,比如可以面向農村、中小衛生醫療機構和非公有制衛生醫療機構就業、面向小城鎮衛生醫療機構就業、面向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就業、面向醫療保障部門和衛生執法監督部門就業、面向基礎醫學研究和相關醫學領域就業、面向世界就業、就學延緩就業、創業代替就業等等,這些都是可供選擇的方向。
當前就業形勢情況調研報告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需要全面分析當前所面臨的形勢,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又要把握促進就業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一)建立就業協調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并把促進就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強力推進。為了加強我市就業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由24個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組成的市促進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出臺了“消除零就業家庭”等若干項促進就業政策措施。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也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從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進就業工作的協調機制,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了促進就業的目標責任制,進行年度考核。
減免增值稅4412人次減免稅額594.28萬元;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減免稅收262.8萬元。
1579個(其中社區220個,村1359個),在村民組設立信息員43681名。與此同時,全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市各級勞動部門主辦的區域性中心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已達13家,市、縣勞動部門舉辦的公共培訓機構14家,在鄉鎮共建立公共及民辦職業介紹機構100多家,建立縣、鄉就業培訓機構60余家,為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推進統籌城鄉就業。我市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兼顧的原則,在穩定城鎮就業工作的同時,把就業工作重點快速向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方面轉移。大力實施農民工素質就業計劃。開展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緊緊圍繞勞動力需求和本地企業用工緊缺工種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培訓,同時還積極為參加培訓的農村勞動力提供技能水平鑒定評價服務,不斷提高農民工素質。全市農民工技能培訓人數達39103人,共有近3萬人通過培訓成功實現就業,就業人數占培訓總人數的84%。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市針對返鄉農民工的特點,積極開展調查摸底,了解返鄉農民工的技能情況、求職愿望和技能培訓需求,對有創業愿望的積極組織創業培訓,有一般技能培訓需求的及時安排培訓。大力實施“1511”工程。即培養1000名創業者、解決500戶“零轉移農戶”轉移就業、創建100個充分就業鄉村、建設100個培訓基地,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渠道。
8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和有創業愿望人員參加了培訓,已有3087人實現成功創業或自謀職業,累計帶動再就業人數達萬余人。
(六)推進就業援助。我市將零就業家庭就業幫扶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城區先后開展了“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消除零就業家庭”、“再就業百日幫扶”等專項援助活動,在農村開展了“春風行動”、“消除零轉移就業農戶”、“創建轉移就業鄉村”等活動,從而建立了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就業援助體系。全市(含縣區)共走訪下崗失業人員困難家庭3200多戶,確定援助對象2812位,簽訂服務協議2812分。截至目前,幫助272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業崗位;為71戶“零就業家庭”開展了就業援助,并有129位“零就業家庭”成員成功就業;援助“零轉移就業農戶”524戶,有703人實現就業。全市共舉辦專場招聘會126場,發放政策宣傳材料14.5萬份,2萬余人實現就地就業。
(一)就業局面復雜、壓力大?!靶略鼍蜆I壓力大、轉移就業壓力大、再就業壓力大、總量規模壓力大”是我國就業的特點,而且未來一段時間就業壓力將繼續增大。人口基數大、新增就業人口不斷增長,加之產業結構升級帶來的就業結構性矛盾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等,是現階段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權威部門統計,“xxx”時期,我國進入新的人口勞動力增長高峰,5年新增勞動力總供給將達5000多萬,特別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會持續增長。但勞動力就業需求崗位只能新增4000萬個,勞動力供求缺口將達1000萬個左右。
(二)經濟結構調整影響就業。國內經濟周期進入減速通道,經濟調整將影響就業。相關數據顯示,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動的就業已由“九五”時期的94萬人,減少到“十五”時期的80萬人,并且呈持續下滑狀態。自xx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保持了8年的擴張勢頭,從xx年3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已經由持續的擴張轉為收縮,gdp增速逐季回落,盡管xx年下半年中央已連續出臺了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經濟下行的趨勢并未改變。xx年,面對空前嚴重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央已經和將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但宏觀調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調整的力度和時間,而不可能消除經濟調整,經濟增長放緩勢必要影響就業。
(三)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沖擊。全球金融危機已對我國就業產生了不利影響。一是國外需求下降,出口企業訂單減少,導致企業停產或裁員。從去年下半年,我市對返鄉農民工的監測可以看出,提前返鄉的農民工大多是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依賴出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二是影響投資信心,導致就業崗位增長減緩。有的企業雖然未受大的影響但本來打算擴大投資,增加就業崗位,卻選擇了觀望。三是影響消費信心進而影響就業。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沒有消費,就業能促進消費、拉動內需,這也是中央將“保增長”與“保就業”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受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以及我市市情特點,當前,我市勞動力就業存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四個矛盾”:
二是結構性的矛盾。從我市當前產業轉型看,一方面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機械制造等項目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勞動者選擇就業的機會減少,體力型勞動者就業空間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勞動力素質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勞動力數量龐大但整體素質偏低,一般勞動力數量嚴重過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問題并存,“有事沒人干”和“有人沒事干”的現象同時存在。而且隨著我市經濟結構性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逐步加快,這些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尤其“4050”下崗職工因年齡和技能原因,再就業更為困難。同時,福利企業經營比較困難,殘疾人下崗失業增多。
三是勞動者就業觀念與市場機制不相適應的矛盾。多數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寧可去競爭技能要求不高,工資待遇低的崗位,也不愿意花時間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當前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斷蔓延,我市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用工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業再就業工作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四是就業多元化與管理培訓落后的矛盾。當前就業工作呈現用工單位多元化,就業渠道、就業方式多元化的特點,各級政府在管理與服務中存在諸多困難。目前我市就業服務機構尚不健全,服務條件、手段落后,勞動力網上市場即無形市場尚未形成,就業培訓體系不完善。特別是就業培訓種類繁雜,質量不高,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尤為突出,加之一些企業用工行為不規范,合同簽約率不高,社會保險的參保率低,勞動監察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責,切實推動《就業促進法》的貫徹落實。促進就業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政府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各級政府要全面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貫徹《就業促進法》,把促進就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任務,建立健全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遵循市場對就業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主體責任,要把就業作為政府業績的重要考核指標,也要堅持將就業形勢作為制定改革發展措施的主要評估指標,擴大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以保證就業年度計劃的落實,努力實現全市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
二要進一步開發就業崗位,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要緊緊抓住中央擴大內需帶來的就業拉動效應,大力爭取國家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快寧宜城際鐵路等各類投資項目推進,堅持在發展中擴大就業。全面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石油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林漿造紙、機械制造等主導產業結構升級,不斷培育經濟增長點,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經濟發展,加快發展旅游業、商貿流通業、餐飲業、社區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勞務經濟,大力發展公益事業,千方百計挖掘就業崗位資源,帶動各類勞動人員就業。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社區建設和應征入伍,切實引導好高校畢業生就業。
三要進一步抓好創業載體建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要實施積極的創業政策,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繼續加大政策引導、創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繼續開展全民創業行動,采取積極措施,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著力在提高創業意識、增強創業能力和優化創業環境方面下功夫。加強創業載體建設,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項目推介、專家指導、法律援助等創業服務。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進一步研究、落實減輕企業用工負擔的政策措施,鼓勵用人單位吸納“4050”人員和殘疾人就業。加強創業典型宣傳和創業教育,引導和激勵有志者投身創業。
四要進一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高培訓效果。要鼓勵和支持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開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積極整合勞動、婦聯、團委、職業教育等社會培訓資源,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實行工學結合,拓展培訓專業。要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實現培訓專業與經濟發展、培訓方式與就業意愿、培訓內容與就業崗位的相互對接。充分發揮就業服務中心在技能培訓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勞動者的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研究和探索就業技能培訓高效機制,著力提高培訓合格率和就業率。
五要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要著力構建城鄉就業服務平臺,制定和完善相關工作標準和管理制度。在加快推進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建設的基礎上,要加大資金投入,逐步推進村級平臺建設。結合勞動力動態管理要求,利用就業服務網絡和信息,對城鎮勞動力、農村勞動力、被征地農民、新成長勞動力實施動態管理,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建立公共就業服務資金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各界為公益性就業服務提供捐贈、資助。加強社會職業中介機構管理,促進依法開展就業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形成開展促進就業工作的合力。
北京市教委3月19日下發《北京高校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計劃本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同時,構建“一街三園”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在中關村等地分別建設三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以及“大學生創業一條街”,為大學生創業免費提供場地支持。建設“中關村大學生創業一條街”“大學生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咨詢、輔導、培訓、融資、交流等全方位服務。
創業服務縱深化、專業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業咖啡模式將創業的各個元素以最具親和力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糅合在一起,滿足創業者的多方面需求也推動產業發展,正在被全國各地有所創造地復制。模仿這種模式,專門為大學生服務的創業大街顯然價值不小??梢韵胍姷氖牵涸囧e學習的需求更加被強調,和高校各院系的關系更加緊密,文化更加年輕化……當然,這些都需要在市場推動和政策細則引導下實現。如果僅僅是隨便規劃出一條街建起房子,那么就丟掉了創業大街的精髓了。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學生周雷成立的公司到昨天正好一年,他昨天盤點收入,這一年他個人獲得純利潤8萬元,這些是“誠信”的回饋。
周雷是信息系大二學生,“重信”兼職團隊負責人。周雷介紹,因家庭困難,他剛進大學就在校外做兼職??墒羌媛氝^程中他遭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大一那年“十一”,他通過中介找到一份發傳單的工作,講好80元/天,可7天下來,中介老板卻變卦了,只給60元/天,他只能自認倒霉。后來,他又不斷聽到身邊同學朋友兼職中遇到的各類“不誠信”事件,拖欠薪酬、臨時變卦、跑單等。周雷暗下決心創建一支“重信”兼職團隊,為許多和自己一樣的大學生兼職“保駕護航”。
周雷告訴記者,去年4月團隊成立,現在核心成員有3人,“重信”是團隊的名字,也是經營理念。團隊出去“找活”,然后分給兼職的大學生,工資由他們團隊發。
去年9月,團隊承接了一個房地產公司兼職,可完成后,事前和對方談好的5萬元報酬卻遲遲不給,為守承諾,三人自討腰包將5萬元先墊付給學生。后來5萬元雖討回來了,但是中間曲折只有他們知道。
合伙人兼室友李闖說,周雷是一個有夢想、肯吃苦的人,他創建兼職團隊,一方面是為自力更生,另一方面也是想為身邊的同學朋友做點事,現在同學們想找兼職,都會來找他,因為找他“靠譜”。
在我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背景下,隨著產業結構變化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需求會有所變化。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要改變以“存量決定增量”的增長模式,重點對以后的“增量”進行結構性調整,以適應人才需求的變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我國的專業學位中,專業碩士研究生為主體,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同于學術研究生,不是根據學科來設置的,而是根據職業和崗位需求來設計的。與學術研究生相比,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規模和結構更要密切集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高等教育優化結構、提高質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基本保證。
工程和工科類人才培養,無論是學術研究生,還是專業碩士研究生中都是占比最高,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占到了全部專業研究生在校生的29.65%,學術研究生更是高達35.64%。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和第二產業的比重下降,工科人才所需占比會逐步呈下降趨勢。隨著我國工業化發展階段由中期階段到后期階段,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第三產業占比會進一步上升,第二產業占比進一步下降,我國工程專業研究生在專業學位研究生中的占比會進一步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培養的絕對數量與規模會有所下降,而是在研究生整體培養規模的相對比例可能會有所下降。
從國際比較看,歐美發達國家的人文社科類碩士研究生一般高于理工農醫類碩士研究生。2011年,美國工學研究生占比約為9.0%,英國工學研究生占比為7.4%,澳大利亞工學研究生比為6.9%。
從學科分布來看,從2000年到2010年,在美國,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的碩士學位年授予數與理工農醫類學科的碩士學位年授予數漸漸拉開距離。在2000年,美國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共授予碩士學位32萬個,占當年美國碩士學位授予總數的70%。至2010年,該類學位的年授予數已接近50萬,占當年美國碩士學位授予總數的71%。而同期,在理工農醫類學科,美國每年授予的碩士學位數均低于18萬。
2001年以來,英國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數一直超過理工農醫類的碩士學位授予數。自2001年至2011年,英國高校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授予的碩士學位數由45095個增長為106290個,理工農醫類學科授予的碩士學位數則由20000個左右增長至56235個。
當然,日本情況比較特別,理工農醫高于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自2001年至2011年,日本理工農醫類學科碩士學位的授予數一直維持在4萬個左右的規模,而同期,該國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授予的碩士學位數則一直低于2萬個。并且,日本的工科碩士研究生占比例較高,大約為40%。
工科類人才除了規模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結構應該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科技、信息產業及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進行進一步優化培養結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一個國家或地區未來經濟持續增長起關鍵作用的先導性產業,其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事關國家的經濟命脈和產業安全。如信息技術是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支柱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發展動力,如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元器件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制造業、雷達及廣播設備制造業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計算機輔助產業等是發展的重點,相關專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應該得到加強?,F代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也是淘汰落后產業,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技術資金密集、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重要保障。應根據汽車制造業、通信設備制造業、鐵路運輸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金屬加工機械制造業、日用化學產品制造業、農林牧漁專用機械制造業的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
總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規模占比會有所降低,培養結構會進一步優化,這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變化和以科技進步、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公共服務不健全,政府職責不到位情況突出,基本公共服務過度市場化,導致我國各地發展嚴重不均衡,也導致我國公共服務水平差異較大,而且推進城鎮化戰略,挖掘內需潛力,關鍵在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首先要積極發展教育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目前,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培養質量存在較大問題,關鍵是師資培養培訓。2012年,我國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占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4.35%,而美國教育類研究生占比為20.8%,是所有專業研究生中最高的,英國教育類研究生占比為16.6%,也是較高的。我國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培養還有較大空間。同時也存在結構優化問題,應改變師范類院校培養教師的單一渠道,擴大綜合性大學參與培養培訓教師的空間,這既有利于提高培養質量,也有利于加強競爭,提高服務水平。
其次適度擴大醫學類、健康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2012年,我國醫學類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中,臨床醫學占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13.0%,口腔醫學為0.76%,藥學為0.25%,中藥學為0.34%,護理為0.1%,公共衛生為0.24%。在美國,醫學及相關學科占比為10.1%,英國為13.4%。雖然我國醫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占比較高,但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應該加大醫學類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規模,同時也要優化結構,加大護理、健康學科等方面的人才培養規模。
除教育、醫學衛生健康之外,公共組織與服務、法律等也需要發展,但與國際相比,與我國實際需求相比,法律專業、公共管理專業占比已經很高了,高發展的發展空間不大。2012年,我國法律碩士占到了6.82%,公共管理占到了4.00%。美國公共管理與服務占比為4.7%,英國法律專業研究生占比為4.1%。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水的生產和管理業、燃氣供應和管理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環境管理業等方面也急需一批專業高層次人才,可以考慮適度提高這些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模。
我國產業結構中,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從1978年到2013年的35年,我國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3年的46.1%,第三產業的就業比例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3年的38.5%。服務化程度穩步提高,服務化占據經濟和就業的主要地位。第三產業發展中,以文化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文化藝術業、旅游業、體育產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等都既能滿足新時期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又能拉動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此,需要培養一大批適應新時期需求的文化產業、新聞傳播、體育、旅游管理等專業學位研究生。目前,這些方面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剛剛起步,如2012年,體育專業研究生占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1.11%,應用心理專業研究生占比為0.31%,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占比為0.70%,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占比為0.16%,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占比為0.18%。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生培養規模,同時適當考慮新設一批專業學位,因為原來的這些專業學位主要是依據公益性產業來設置的,現在也要考慮到營利性、經營性產業的發展需求來培養人才。
根據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求適度擴大和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保障服務業、金融業、郵政業、計算機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未來需要一批高層次人才。目前,我國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占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1.33%,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占比為0.59%,保險專業學位研究生占比為0.22%,還有許多新興服務業缺乏相應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渠道。應根據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增加個別專業學位類型,適度擴大個別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模。
2012年,我國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占比為1.87%,風景園林占比為0.42%,林業為0.12%。美國的生物與農業類研究生占在校研究生的比例為5.5%。我國是農業大國,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應提高農業科技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開設相關專業學位類型,除了現有的農林管理類專業外,更要根據產業發展培養技術人才,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生產能力和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發展趨勢。
1、減少結構性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到村任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通過放松戶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工作;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積極吸納和穩定大學畢業生。
2、減少或推遲供給:加大力度落實部隊征兵更多面向大學生;研究生或第二學位擴招。通過見習實習制度,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4、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所有高校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同時將就業指導課列入必修課。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失業登記,提供職業介紹,培訓等系列服務。
5為困難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
(四)針對返鄉農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實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土地承包權益;穩定糧食和食品價格,有利于農民工返鄉務農提高收入。
2、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3、一些勞動力輸出地方已經出臺支持返鄉農民工的政策:3個月以上未能重新就業的,當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的70%給予失業救助,救助期不超過半年。上述政策措施對穩定現有的就業崗位、解決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的農民工群體和青年群體的就業問題將發揮作用,但還遠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機對中國就業局勢的影響,需要全社會各方的重視和支持,特別是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按我國目前的情況,國民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新增幾十萬個就業崗位,可見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機會。同時,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積極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大學生“就業優先”的思想,工作重心從以前的就業管理轉變到就業服務上來,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輿論氛圍,減輕了大學生的精神壓力,為大學生就業創造了寬松、公平的環境。
(二)不同專業的就業形勢。
外語專業的、懂得世貿()組織規則經濟類的、管理類和財會類的學生將繼續搶手;隨著it業的逐漸復蘇,社會對計算機類、電子類專業的學生會有更高的需求,學生的就業可能比較樂觀;中文專業學生適應面廣,有一定的功底,社會提供了許多崗位:記者、秘書、管理等,都適合他們去做;社會科學等專業的學生,報考公務員可以解決一部分這類學生的出路,但由于公務員崗位競爭十分激烈,因此就業不太樂觀等。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但是社會對不同的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層去,都可以找到工作。
(三)用人單位招聘制度的變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更多的是從實際需要出發來選擇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這樣一種環境,無疑將給一般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及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民營企業成為吸納畢業生的重要渠道。
民營企業有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成為接納畢業生就業的一支新生力量。隨著個體、民營經濟的繼續發展,其需求崗位必然將進一步增加。這就要求廣大畢業生,積極轉變就業觀念,不僅要將目光放在大公司、大企業上,還要適應形式要求,投身到充滿生機活力的民營企業中去。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因素。
1、地理不平衡性。中國地域寬廣、人口聚集不均、地區各種因素差異決定著我國就業形勢的差異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有一定的差異。
2、畢業生就業市場管理體制有待于健全完善。畢業生就業制度由“統一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一個改革性的大飛躍,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各種刺激?!半p向選擇”從不利因素上講,給那些拉關系走后門的人開了“綠燈”,解決了工作問題?!皳駜灧峙洹痹凇半p向選擇”中難以有效實行。雖然學校通過評選優秀畢業生或提供信息,主動推薦等做了一些工作,也能體現到部分畢業生,而那些通過關系到好單位的畢業生無須與其他學生競爭,這樣就造成畢業生素質好差與用人單位好差及需要脫節。
3、結構性矛盾突出。龐大的就業力量,客觀上造成大學畢業生的增長速度大于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速度,供需矛盾突出。
4、高等教育和經濟轉型速度沒有完全協調起來,教育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由于高校擴招造成了生源質量下降的現狀,在教學質量上增加了難度。因此,學生培養質量難以與市場需求接軌,遠遠跟不上經濟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步伐。
5、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越來越趨向現實。學校和社會不是隔絕的,社會上消極、腐朽的東西,弱化了他們將所學知識去報效祖國和人民,立志到艱苦地方去創業的思想。
6、就業平臺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由于人才市場的不完善、學校對學生就業指導力度不到位、學校與社會單位的協調不夠等原因,仍然存在信息和供需溝通渠道不暢、社會用人制度相對滯后、就業競爭環境欠公平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
7、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放松。家長、教師、校園環境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都是非常廣泛和深刻。家長對子女的關心教育容易停留在學習成績上,而對子女的道德品質培養、心理輔導、勞動教育等有所忽視,這些弊端影響學生在擇業上,貪圖安逸,講究功利實惠;學校在教育指導思想上重智育、輕德育,重理論、輕實踐,不敢嚴格管理學生的現象也是存在的,使一部分學生走向社會后,政治方向模糊,把文憑和學位當作換取名譽、享受地位的條件,引起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不滿。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自身因素。
大學生職業能力不足。表現在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不扎實、綜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專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1、職業規劃能力比較欠缺,很少有大學生對自己做出詳細的探查,明確自己的素質、能力、個人特長、興趣、學習、工作方式及對工作環境的喜好等,依次做出決定和計劃。
2、大學生就業觀念落后、回報期望過高、就業盲目性大。有的學生還無法接受就業制度的改革,缺乏對自我客觀、系統、科學的認識,常出現高估自己的能力;有的學生對自身的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使自己陷于不戰自敗的困境中;有的學生在獲取職業信息和職業目標的篩選能力上不強,常采取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等。很多大學生并不了解因為擴招、下崗工人多而再就業等多方面原因帶來工資標準降低,進入大城市、大企業的要求更高、機會更小等就業行情,因而在就業中沒有目的性,不但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也浪費了就業機會。
3、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低,創新意識不強,綜合素質不高。在高校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試教育觀念在較大程度上依然居主導地位。學校培養高分低能、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許多高校依然存在。大部分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上自覺意識不濃,條件不完善、渠道不通暢。
4、部分大學生文明禮貌欠缺,不注重細節。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評判好與壞、對與錯,在生活中表現得自私、封閉,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或與大家不能很好的合作。但是,現今的用人單位幾乎都特別注重團隊合作,因此很多學生失去了機會。
高校畢業生畢業分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望與發展。搞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由于大學畢業生就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高校的教育和指導也應該是廣泛的,將就業指導和教育結合起來,不僅為畢業生傳遞信息,起到“媒介”作用,更重要的要教育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補充自己,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一)深化就業指導,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科學就業觀。
1、教育學生正確理解畢業分配政策的內涵。強調市場經濟下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并不意味排斥國家的宏觀調控,國家的政策界定了擇業的目標和出發點:為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面向基層,充實生產、科研第一線,學以致用,人盡其才。
2、高校應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加強國情與艱苦創業精神相結合,教育和引導廣大畢業生,堅定樹立科學的、務實的事業觀和奮斗觀。學校要引導畢業生分析就業形勢,確立就業目標,教育畢業生擺正個人和集體、個人和國家的關系,要有知難而上、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在現實中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最能發揮個人才智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二)教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大學生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個人修養,才能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歡迎。因此,學校要讓大學生清楚:市場經濟的需要和發展的趨勢只能使競爭越趨普遍和激烈,優勝劣汰,誰也回避不了,必須使個人適應這個要求。市場經濟中,復合型、應用型和開拓型人才適應性強,需求量大,學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和引導畢業生要以這些人才的標準加強學習和鍛煉,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為行為準則,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三)完善就業平臺,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和服務。
1、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專業化、專門化、職業化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教育畢業生對自己認知,對社會認知,對職業的知識、性質、特點、發展前途、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及市場需求等應有全面的了解;學校要幫助畢業生了解自己的特長、興趣、心理承受力、合適的職業類型等,逾越自己條件或對自己缺乏信心都會使擇業失敗。
2、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進行有效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控能力、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3、學校和社會通過網絡、電話、郵寄等多種溝通方式相結合,使信息暢通無阻,保證大學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適合自己的信息。
4、要進一步規范就業市場,實現各種就業渠道相互貫通、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見習、實行、參觀考察、提供模擬招聘會和面試機會。
總之,當代大學生要正視現實社會的嚴峻性和挑戰性,強化競爭意識和開放意識,不斷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念,時時注意把自己打造成適合社會的合格成員。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同時,也促進個人的成功并不斷發展完善。
[1]張遠。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的若干思考[j]。教育藝術,1996,(4)。
[2]郭建峰,劉啟輝。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調查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5,(8)。
[3]高曉琴。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和方法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8)。
[4]王宏衛。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與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16)。
學號1102120xx2。
日期220xx年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并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發化;新職位的涌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復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鄭州華信學院大四學生。
三、調查時間:2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100%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了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67%。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45%,還有22%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群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占65%,愿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于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愿意,只把其作為后不選擇。調查人群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20xx元左右,而對于1000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并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85%,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于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了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了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于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后。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于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系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并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我校青少年書法教育活動堅持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20xx年被評為第十三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組織工作先進集體”;20xx年被評為江蘇省第三屆中小學書法展示賽優秀組織單位;20xx年11月被《書法報》社授予“全國硬筆書法實驗基地”,被評為江蘇省第四屆中小學書法展示賽優秀組織單位;20xx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被評為“好字行天下杯”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硬筆書寫大賽暨現場總決賽優秀組織單位等。學校師生在國家級、省級書法比賽中獲獎一百多人次。目前,學校書法教育已逐漸形成特色,飄香翰墨已逐漸浸潤師生心田。
現將我校開展書法教育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根據《關于加強連云港市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通知》和《連云港市中小學書法教育實施方案》,我校成立了書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以校長室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務處督導評價、年級組具體落實、書法工作室專業引領、語文教師組織指導的四級管理網絡,確保了書法教育工作有組織、有制度、有計劃、有措施、有活動、有評價,各項工作開展的扎實有效。
20xx年學校聘請了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會員、書法報社全國硬筆書法講師團專家成員、贛榆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楊光擔任專職書法教師,成立了書法工作室,負責書法興趣小組活動和全校師生書法專業指導工作。
每年暑假,由書法工作室負責組織教師“三筆字”培訓,要求全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參加。至今有兩期150多位學員畢業,第三期培訓擬于今年暑期進行。
學校還不定期地聘請外來名家舉行講座。20xx年3月,中國通用格發明人、寫字教育家、書法家黃德廉先生來校對全體教師進行了“通用格寫字法”培訓。他從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示范,總結出“十二字”書法精髓,為教師提供了一條快速規范寫好漢字的有效途徑,也為教師輔導學生寫好漢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導方法。推動了華杰書法教學的發展。
20xx年我校組織一百多位教師參加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全國第七屆教師“三筆字”書寫大賽,楊光老師獲硬筆一等獎和毛筆一等獎;劉健、王有亮、顧紹蕾、郝田媛等老師分別獲得毛筆、硬筆六個二等獎,另有十九人三等獎,五十六名優秀獎,獲獎率在80%以上。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通過培訓和比賽活動,教師的書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滿足了日常教學需要。
書法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為了使學生真正能寫好漢字,學校對學生寫字能力的訓練分成四個板塊進行。
一是開設寫字課。七八年級每周開設書法課一節,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課間時間進行訓練。
有段時間,由我校劉建老師書寫語文教材中的規范漢字,提供給學生使用。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和摸索,由楊光老師負責,組織編寫了書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內容涵蓋硬筆楷書、行楷書和毛筆字。目前師生統一使用楊光老師編寫的書法校本教材,訓練以硬筆為主、兼習毛筆。教師根據教材安排和教學需要,制定寫字教學計劃,認真備課上課。
學校要求利用書法課進行書寫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書寫習慣?!肮すふ麑懽?,堂堂正正做人”是書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們的.教育目標。
二是落實每天練習。學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鐘時間練字,由班主任管理,語文老師指導。每天的練習,鞏固了寫字課的教學成果,提高了學生常態書寫的水平。
三是開展書法興趣小組。為了培養特長學生,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學科都利用下午大課間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學生書法興趣小組命名為“展懷書院”,有專業的書法老師指導,內容以毛筆為主。學生在學習書法技能的同時,掌握書法的基本理論,豐富自身的素養。興趣小組學生每年為學校書畫展提供大量優秀作品,許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學樓墻面上,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是堅持日常寫字規范。我校課堂教學改革以來,“三環五模六度”模式堅持五分制多元評價標準,其中“美觀性”一項要求“板書工整,要點清晰,概括性強,有吸引力”。此外,學生使用校本導學案有“書寫等第”的評價;每學期教務處組織的校本視導將書寫作為檢查的重要內容予以量化評估。這樣,每堂課上,每一次作業,學生都要認真書寫,教師都要認真指導和要求。規范書寫已形成常態。
學校每學期初舉行一次“振興寫字”啟動儀式。由校領導和書法教師參加,對全體學生進行寫字教育。
每學期舉辦一次師生書畫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慶之前,學校出資,美術組組織,全體師生舞文弄墨,畫畫兒、寫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時間訓練,以爭取拿獎。
每學期舉辦書法教學觀摩課活動。由楊光、劉建等老師執教,全體語文老師參加,研究書法教學,提高教師書法課的教學水平。
每學期開展一次班級文化展評活動?;顒觾热莅ò嗉壄h境氛圍設計、學生學習小組展示環境設計等,師生書法作品和板書書寫評比納入班級考評,分三個等級獎勵。
學校還與澳大利亞官方牽頭,與馬斯頓學校和葉柔嘎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實施學生互訪交流事宜。20xx年常務副校長楊國詩帶領訪學團與澳洲姊妹學校進行訪學交流,師生書法作品漂洋過海,成了雙方感情交流的紐帶。
此外,學生每學期手抄報評比由團委組織,參加省市各級比賽由美術組組織,活動很多不能一一贅述。僅以20xx年為例,我校一百余名學生參加書法報社和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橫峰杯”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硬筆書寫大賽,劉常羽榮獲金獎,另有兩人獲銀獎,七人獲優秀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書法興趣,培養其對書法的深厚感情,學校下力氣美化校園。和以前相比校園環境有了很大變化。
學校新改建的大門宏偉典雅,由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九字校名,頗有“龍騰虎臥”的氣概。進門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軍方撰文、楊光書寫的《華杰賦》,頗有“鋪陳流暢”的風范?!爸腥A英杰”墻上歷代先賢鮮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時刻激蕩著學生的情懷。校園西隅的“百草園”,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漢字,配上魯迅的訓導話語,發人幽思。國粹廊的楹聯等書法作品,令人流連忘返……校園內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文化氣息,為現代化教育,為學生求學成才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在正對校門的英華樓上,六個大字“華杰創造未來”赫然映入眼簾;悅讀廳內閃耀著“我們從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觸摸著大廳內的地球儀,教育的國際視野悄然印在學生的心目中。
學校開展書法教育,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校書法教育才剛剛起步,目前師資力量不足、學生興趣不濃等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所以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提升為理論,更好地推動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為培養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人才作出更大貢獻。
我校青少年書法教育活動堅持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20xx年被評為第十三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組織工作先進集體”;20xx年被評為江蘇省第三屆中小學書法展示賽優秀組織單位;20xx年11月被《書法報》社授予“全國硬筆書法實驗基地”,被評為江蘇省第四屆中小學書法展示賽優秀組織單位;20xx年學校被評為江蘇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被評為“好字行天下杯”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硬筆書寫大賽暨現場總決賽優秀組織單位等。學校師生在國家級、省級書法比賽中獲獎一百多人次。目前,學校書法教育已逐漸形成特色,飄香翰墨已逐漸浸潤師生心田。
現將我校開展書法教育工作的情況總結如下:
根據《關于加強連云港市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通知》和《連云港市中小學書法教育實施方案》,我校成立了書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以校長室為核心,逐步形成了教務處督導評價、年級組具體落實、書法工作室專業引領、語文教師組織指導的四級管理網絡,確保了書法教育工作有組織、有制度、有計劃、有措施、有活動、有評價,各項工作開展的扎實有效。
20xx年學校聘請了中國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會員、書法報社全國硬筆書法講師團專家成員、贛榆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楊光擔任專職書法教師,成立了書法工作室,負責書法興趣小組活動和全校師生書法專業指導工作。
每年暑假,由書法工作室負責組織教師“三筆字”培訓,要求全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參加。至今有兩期150多位學員畢業,第三期培訓擬于今年暑期進行。
學校還不定期地聘請外來名家舉行講座。20xx年3月,中國通用格發明人、寫字教育家、書法家黃德廉先生來校對全體教師進行了“通用格寫字法”培訓。他從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示范,總結出“十二字”書法精髓,為教師提供了一條快速規范寫好漢字的有效途徑,也為教師輔導學生寫好漢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導方法。推動了華杰書法教學的發展。
20xx年我校組織一百多位教師參加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全國第七屆教師“三筆字”書寫大賽,楊光老師獲硬筆一等獎和毛筆一等獎;劉健、王有亮、顧紹蕾、郝田媛等老師分別獲得毛筆、硬筆六個二等獎,另有十九人三等獎,五十六名優秀獎,獲獎率在80%以上。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通過培訓和比賽活動,教師的書法技能得以提高,基本上滿足了日常教學需要。
書法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為了使學生真正能寫好漢字,學校對學生寫字能力的訓練分成四個板塊進行。
一是開設寫字課。七八年級每周開設書法課一節,利用周四或周五大課間時間進行訓練。
有段時間,由我校劉建老師書寫語文教材中的規范漢字,提供給學生使用。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和摸索,由楊光老師負責,組織編寫了書法校本教材三本,教材內容涵蓋硬筆楷書、行楷書和毛筆字。目前師生統一使用楊光老師編寫的書法校本教材,訓練以硬筆為主、兼習毛筆。教師根據教材安排和教學需要,制定寫字教學計劃,認真備課上課。
學校要求利用書法課進行書寫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書寫習慣?!肮すふ麑懽?,堂堂正正做人”是書法教育的核心文化,更是我們的.教育目標。
二是落實每天練習。學生利用中午二十至三十分鐘時間練字,由班主任管理,語文老師指導。每天的練習,鞏固了寫字課的教學成果,提高了學生常態書寫的水平。
三是開展書法興趣小組。為了培養特長學生,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學科都利用下午大課間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學生書法興趣小組命名為“展懷書院”,有專業的書法老師指導,內容以毛筆為主。學生在學習書法技能的同時,掌握書法的基本理論,豐富自身的素養。興趣小組學生每年為學校書畫展提供大量優秀作品,許多作品直接展示在教學樓墻面上,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是堅持日常寫字規范。我校課堂教學改革以來,“三環五模六度”模式堅持五分制多元評價標準,其中“美觀性”一項要求“板書工整,要點清晰,概括性強,有吸引力”。此外,學生使用校本導學案有“書寫等第”的評價;每學期教務處組織的校本視導將書寫作為檢查的重要內容予以量化評估。這樣,每堂課上,每一次作業,學生都要認真書寫,教師都要認真指導和要求。規范書寫已形成常態。
學校每學期初舉行一次“振興寫字”啟動儀式。由校領導和書法教師參加,對全體學生進行寫字教育。
每學期舉辦一次師生書畫展。每年元旦和五月校慶之前,學校出資,美術組組織,全體師生舞文弄墨,畫畫兒、寫字。很多人要提前一段時間訓練,以爭取拿獎。
每學期舉辦書法教學觀摩課活動。由楊光、劉建等老師執教,全體語文老師參加,研究書法教學,提高教師書法課的教學水平。
每學期開展一次班級文化展評活動?;顒觾热莅ò嗉壄h境氛圍設計、學生學習小組展示環境設計等,師生書法作品和板書書寫評比納入班級考評,分三個等級獎勵。
學校還與澳大利亞官方牽頭,與馬斯頓學校和葉柔嘎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實施學生互訪交流事宜。20xx年常務副校長楊國詩帶領訪學團與澳洲姊妹學校進行訪學交流,師生書法作品漂洋過海,成了雙方感情交流的紐帶。
此外,學生每學期手抄報評比由團委組織,參加省市各級比賽由美術組組織,活動很多不能一一贅述。僅以20xx年為例,我校一百余名學生參加書法報社和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橫峰杯”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硬筆書寫大賽,劉常羽榮獲金獎,另有兩人獲銀獎,七人獲優秀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書法興趣,培養其對書法的深厚感情,學校下力氣美化校園。和以前相比校園環境有了很大變化。
學校新改建的大門宏偉典雅,由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九字校名,頗有“龍騰虎臥”的氣概。進門迎面的文化石上由杜軍方撰文、楊光書寫的《華杰賦》,頗有“鋪陳流暢”的風范?!爸腥A英杰”墻上歷代先賢鮮明的形象和沉郁的.文字在時刻激蕩著學生的情懷。校園西隅的“百草園”,石刻的“野草”、“朝花夕拾”等漢字,配上魯迅的訓導話語,發人幽思。國粹廊的楹聯等書法作品,令人流連忘返……校園內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文化氣息,為現代化教育,為學生求學成才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在正對校門的英華樓上,六個大字“華杰創造未來”赫然映入眼簾;悅讀廳內閃耀著“我們從這里走向世界”,一只只稚嫩的小手觸摸著大廳內的地球儀,教育的國際視野悄然印在學生的心目中。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