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思維的回顧與升華,是智慧的結晶與延伸。寫總結要注重實用性,能夠讓別人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偨Y范文可以為我們提供新的思維和視角,激發我們對總結的興趣和熱情。
摘要:新課程走進了學校,走進了課堂,影響著素質教育的進程。由于時代的快速變遷、知識經濟的來臨、全球化的課改風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希望能使現存的課程理念和教學實踐“脫胎換骨”,并重新思考現代教育的新方向。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一、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數學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也是21世紀公民必備的科學、文化素養。應當通過介紹數學發展的歷史,了解數學在人類思想發展中的作用,包括了解數學在推動當代社會發展中的社會價值。事實上,教材后面的“閱讀與欣賞”,提高了學生理解與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這種數學素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品味,進而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稑藴省芬笃毡槭褂每茖W型計算器,以及各種數學教育平臺。特別是以統計作為整合的突破口,加強數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在內容上,突出“算法”在整個數學發展中的獨特作用,成為理解數學發展的重要線索,力求把算法溶入到數學課程的各相關部分。
二、新理念呼喚數學教師的角色轉換。
(1)課堂上的主持人。大家看電視時會發現,一場精彩的演出中,主持人雖然是貫串始終,但是并不是大包大攬,由自己親自表演的。他們用簡潔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話語,串起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梢哉f課堂也可以是一個大舞臺,教師或是設懸,或是點撥,或是指導,而不必長篇大論,大包大攬,把思考,討論,研究的時間還給學生,從而真正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作用,培養出富有創新性的人才。
(2)獨具慧眼的發現者。在一個班級里,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欣賞的水平不同,基礎不同。在老師眼里,可能存在文化成績上的“差生”,因此往往戴上有色眼鏡去看待。在這樣的思維定勢下,學生失去學習的寬松環境,對自己缺乏信心,往往會形成惡性循環。教師要擔負慧眼獨具的發現者。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盡力為他們搭建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采用賞識成功的方法,激勵他們的上進心,利用他們嘗試成功喜悅的契機,再循序漸進地進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3)熱情的觀眾。一場激烈的球賽,總少不了熱情的拉拉隊,他們的吶喊助威給球員們帶來了動力和激情,不管是成功或失敗,只要有這種熱情,球員們都會有無窮的動力。同樣,作為當今的學生,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承受著一定的壓力,他們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訓或教師的責問,是理解和支持。我們教師就要做好熱情的觀眾。在課堂上,讓他們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藝。精彩時報以掌聲,給予充分的肯定,失誤時,評論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見。不因為學生一兩次的失誤而對他喪失信心,當老師對學生充滿信心時,也正是學生發奮拼搏大步邁向成功的時候!
三、新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設計的主要思路。
教師的教學策略要實現新轉變,由重知識傳播向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學內容選擇向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要多下功夫。
(1)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的提出是思維的開始。數學教學是一種“過程教學”,它既包括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過程,也包括人的思維過程。前一種過程教材已有所體現,但思維過程是隱性的、開放的,教師必須周密設計系列性問題,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找準問題切入點,給學生提供思維空間,使學生在生動、緊張、活躍、和諧的氛圍中,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使認識過程變為再創造的過程。
(2)創造民主的學習氣氛。
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包含著互為前提、互相促進的'認知結構和情意、氣氛狀態兩個方向。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氣氛因素的積極作用,達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學境界。
(3)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反思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一些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發現,人們的學習主要依賴于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受式學習,另一種是探究式學習,兩種學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我們的基礎教育過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學習。實際上,學生自主求知活動應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抽象性、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教師可作適度點撥;對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應放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發生、發展的探索過程,讓其動手、動腦、實驗、操作、交流、質疑,從中體會原理、領會實質,自覺構建認知結構和操作模式。
(4)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
數學教育應堅決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機械灌輸的教學模式,代之以讀、講、議、練、師生對話、課堂討論等以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方式,使問題解決、數學應用、數學交流、數學建模成為課堂的主流,要沖破以教材為本位的束縛,在課堂中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把握好啟發的時機、力度,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使得他們對知識的內化程度和能力的形成速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育模式也不能一成不變,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分層要求,使學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長,各成其才,整體發展,全面提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布魯納的“發現法”,盧仲衡的“自學輔導法”,以及“單元教學法”、“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法”,甚至“講解法”,“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范例教學法”等等,這些古今中外的教學模式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
(5)提倡合作學習。
在學生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個很好的形式,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性的商議,這時,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快樂的,不同的人會獲得不同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課堂中去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我們在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的學習的同時,也要倡導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學會學習。
(6)提倡多元化的問題解決方案。
問題的解決方案要向開放的、多元化的方向方展。問題的解決要不拘泥常法、不恪守常規,善于開拓、變異、發散,從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徑求得問題解答。所有這一切都為了形成學生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結語。
總之,要結合《標準》的學習,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及時審視自的教學,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發展空間,師生一起攜手探究數學知識。我想,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才能使學生在不斷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和體驗成功感,使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諸方面同步發展。
新一輪思想政治課改革旨在發展,目的是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覺悟方面有所收獲,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認識到要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注意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四個點”,即結合點、生命點、興奮點和情感點。
一、尋找結合點,體現教學的生活性。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要堅持這個原則,首先必須全面理解理論與實際的關系。應當說,掌握理論是聯系實際的基礎,因此,必須先學好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較好地分析當今社會紛繁復雜的經濟、政治和其他社會現象;同時,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因為理論若脫離實際,勢必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學中就會把思想政治課講成純理論條條,變成是“空洞的說教”。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很好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關鍵在于尋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即考慮“實際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聯系?”的問題。當今世界瞬息萬變,實際存在的問題包羅萬象,無可勝數,如果信手拈來,勢必會浪費時間與精力,因而,科學尋找“結合點”,選擇實際問題極為重要。我想,教師選擇的“點”應是學生熟悉的、貼近生活的,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會實際和學生中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并有目的、有重點的分析說明,這樣,教學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才能確保讓學生感興趣。例如,講授“按規律辦事”內容時,可先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一些規則,如足球、籃球比賽不能缺少規則等,引導學生明白生活中是不能沒有秩序的,進而用類比方法讓同學明確自然界、人類社會也有自身發展的規律,人們必須遵守自然界、人類社會中確定不移的秩序,即規律。講授“普遍聯系”觀點時,可針對“美伊戰爭對世界的影響”這一熱點問題,組織同學圍繞“薩達姆被抓住之后,國際社會會出現哪些反映?”的主題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由于立場、利益的不同,各國的反映也會不同的”這一結論,最后達到“事明理喻”,即明確聯系是普遍的觀點,等??梢哉f,這種緊扣社會問題與學生現實實際的“生活化”教學,既能促使課堂教學盡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從而輕松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論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覺悟。
二、體現“生命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教學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個性都處于變化之中的個體,學生是“認識的主人”,而不是機器,不是“認識”、“知識”的“容器”??梢?,學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體”,教學就是要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活潑的、發展的學習主體。思想政治課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師唱“獨角戲”、搞“一言堂”的現象,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討、自我教育與自我體驗。比如,在教學中可運用“讀、議、講、練”教學方式,通過情景設置,組織學生進行充分討論與互動交流,讓教學成為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最優化結合的過程?!白x”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指導看書,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自學,能自己領悟理論知識,發現問題,質疑釋疑;“議”就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用基本原理作指導,同時聯系實際地進行討論,不能脫離教材想當然地亂討論?!爸v”就是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并解答學生自學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是在學生自學和討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目的是使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更加明確、更加系統?!熬殹本褪窃谧詫W、討論、講解的基礎上,對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題目進行練習,目的是為了鞏固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練習,發現學生學習上的漏洞和教師教學上的薄弱環節,可以及時得到彌補。如在講《學會交往》中“人際關系”內容時,就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步驟:先由學生課下自學兩點:一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二是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接著,著重對后一個問題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講自己的看法或做法,而教師則重點講解調節人際關系的幾種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后,全體學生每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中完成的。這樣,不僅學得印象深刻,而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指導了自己的行為。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就是需要教師做好“疑”字文章,也就是要使課堂成為學生“提疑”、“質疑”和教師“答疑”、“解疑”有機融合的、互動式的教學。這里,提疑、質疑是前提,講疑、答疑是關鍵,解疑是目的。面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要加以歸納分類,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指導,例如,屬于教師在教學中學生沒有弄清楚的,并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可采取集中講解、答疑的方法解決;屬于教師在教學中學生沒有弄清楚的,而帶有特殊性的問題,但又比較重要,可利用每節課前或結合新課,進行分散答疑;若是不屬于講課內容,或有些還未講到的問題,則可采取個別答疑的方法,等等。這樣做,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調動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改變“說教者”的形象和“灌輸者”的地位,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能得到充分的調動與發揮。
三、刺激興奮點,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學缺乏趣味性,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導致學生“厭學”,因此,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將科學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實際上,教學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是相輔相成的,當學生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有助于他們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時,他們會感到極大的滿足和樂趣;加強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目的也是使學生更加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所以,兩者結合起來并不困難,問題在于教師是否肯下功夫。例如,講到“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時,利用課后思考題p116“試試”第1題,先請同學寫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的面積公式”,然后請同學找出“這五種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同學們經過熱烈的討論,得出其共性為“s=1/2(a+b)h,s是面積,a是上底,b是下底,h是高”,這樣,學生能較快地理解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的觀點。這既有利于化抽象為具體,鍛煉和提高學生分析與概括、歸納與演繹推理的能力,又能體會哲學與數學科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哲學的積極性。
尋找“興奮點”是科學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的保證,教師一方面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在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做好課前教學的準備工作,如廣泛搜集、積累可供教學用的各種資料,像一些生動的文學、歷史、科學故事,各種有趣的問題,發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尋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開闊學生視野的豐富知識等;還可收集一些剪報,加以分門別類整理;或寫一些教學卡片,買必要的工具書、參考書,甚至是上網查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讓學生“愿學”、“樂學”。當然,講究教學“趣味性”,并不能脫離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使“趣味”成為教學內容的外加東西,游離于科學知識之外,像這樣的教學,絕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教學,其效果必然是無效的。所以,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政治課由“自發”變為“自覺”行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然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程感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
四、抓住“情感點”,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素質教育要求把師生情感的和諧作為課堂教學應努力追求的一種心理環境,因此,如何科學地運用情感的功能來優化課堂教學,使教學活動中的認知和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主題。思想政治課教學也同樣要努力追求一種感情抑揚頓挫,或奔騰似江水,或抒緩如清流的課堂教學環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笨梢?,要使課堂教學富有“人情味”,充滿“活力”,師生之間建立純潔的情感聯系至關重要,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抓住“情感點”去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關心他們的成長,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以博得學生的信任,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的綜合活動“穿彩衣”正在進行,孩子們拿著彩紙撕著、剪著?;顒咏Y束時,大部分孩子已完成作品。一個小男孩拿著完成了大半的作品猶豫著,最后終于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要求:“老師,等我一會兒好嗎?”年輕的教師略微停頓了一下,馬上輕輕地對他說:“好的,我們等你一會兒?!苯處熯呎泻艉⒆觽兿嗷ソ榻B作品,邊用眼神鼓勵男孩加油。男孩投入地操作著,可能由于著急,他的手有點顫抖。大約過了一分鐘,男孩終于完成了作品,他興奮地高舉著自己的作品跑向教師:“老師,我完成了?!蹦贻p的教師回應他一個熱烈的擁抱,男孩的笑容燦爛無比。
這一幕讓我感觸很深。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此類情景屢見不鮮:操作活動中,對動作較慢的孩子,教師最常說的是:“等有時間的`時候你再做完它好嗎?”一句話使孩子顯得十分無助;游戲中,教師一聲“活動結束了,趕快把東西收拾好”讓孩子的興趣頓時消失;問答環節中,有的孩子站起來因緊張一時說不出答案,教師的一句“請先坐下,等想好了再回答”讓原本忐忑的孩子欲言又止。今天,這位年輕的教師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個別,用了一分鐘的時間幫助孩子體驗到了善始善終完成任務的快樂。
一分鐘,雖然很短暫,但包含了對孩子的理解和寬容。正是因為這一分鐘,使教學環境顯得和諧、民主、自然,孩子們保持了活動興趣,滿足了探索欲望,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獲。
一、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么認真的聽課,不能那么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后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里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為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愿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蔽议_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于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于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過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追求較高的教學效率和效益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的核心是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的本質和內涵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關注的是教學效益,即教學能否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主體價值的實現。教學的目標也不僅僅限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需要體現出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育價值目標的追求。
大家知道,教學的有效性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實施有效教學的方法與手段應根據學校的實際來設置,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許多學校都在積極嘗試與探索的途徑。校本教研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校本教研不但要研究學生、教師,更要研究教材,新課程背景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要以新課程為導向,立足課堂教學,以課程實施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在不斷探索中總結新鮮經驗,力求創新。
《實踐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果》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我校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應對新課程改革,進一步落實學校提出的“有效教學”的理念,促進教師熟悉、研究新課程,克服教學中存在的“低效”、“無效”的個別現象,積極倡導各個教研組開展自編《教學案》工作,并提出了編寫的原則與要求。我們數學組經過幾年的努力與嘗試,形成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成果,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下面就我們組如何編寫與操作學案談談其中的感受與體會,以供大家參考:
如何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教學載體是課程標準與教材,它們也是校本教研的主題。因此,我們組統一思想,首先是對新課程理念與要求進行研究,使老師們真正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標準,不僅要真正掌握課程標準體現的新理念,而且能準確理解把握課程標準對具體教學內容的要求,增強主動性,避免盲目性,避免不分青紅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盡量突出學科的本質內容。其次,通過分析與討論,使大家對編寫教學案與作業的目的、意義有充分的認識,并對編寫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發揮教研組成員的集體智慧,避免單干,從而引導全組老師積極參與這項工作。
開展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要解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所面臨的困惑和疑難問題,加強針對性,從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改革中面臨的問題,決定教研活動的方向,確定教學研究的內容。針對目前個別老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刻板的講授,機械的訓練等問題,決定開展對學案與作業的研究與編寫,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達成課堂教學的高效益。經過全組老師的多次研討,在參考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編寫目標與要求:
1.高中數學學案的版式與要求
嚴格按照《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與《浙江省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數學)》的要求,由本組部分優秀教師在結合自身實踐的基礎上,根據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并圍繞學生“如何進行有效學習”與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進行編寫,編寫內容嚴格根據規定課時執行,要為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提供有效的幫助,它可以為學生的預習與課堂學習、教師的備課與課堂教學提供很好的素材,特別強調針對性、創新性與可操作性,并有統一格式,其中每課時包括以下五個欄目:
(1)課標要求:緊扣課程標準與浙江省學科指導意見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進行編寫,目的是讓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能較好地把握學習內容的要求,其中打“※”部分為發展要求。
(2)問題探究:著眼于本堂課的引入環節、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及學習本課時內容的'必要性上進行設計,并能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問題的呈現力爭能夠提供學生真正經歷探究的過程,從而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典例分析:以教材例題為基礎進行挖掘、引申、拓展,盡量以題組的形式呈現,在充分發揮教材例題的的價值與導向作用的基礎上,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掌握教材知識。
(4)隨堂訓練:以教材中練習、習題為基礎進行選用,問題呈現方式多樣,與課堂教學同步,并能很好地配套教學內容,同時在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與思想層次上有所體現。
(5)自主園地:為學生與教師在學與教的過程中進行自主記錄、反思提供必要的空間,目的讓學生能夠對每堂課的知識框架與思想方法進行梳理,也可以對自己認為的“重點內容”進行記錄。
2.高中數學學案配套作業的版式與要求
以課時為單位,與學案同步,作業題以教材中的練習、習題及復習參考題(處理好與學案內容的關系,不要與學案中的題目重復)為主,另外也參考了浙江省教研室編寫的作業本及其它復習用書(最好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問題),但不是完全照搬,每課時都有一定量的自編題,關注知識點的分布,思想方法的滲透、思維能力的提高等環節,題目編排有層次性,解答題的設計能突出對學生的書寫規范性訓練,探究題能真正能提供給學生一個探究的空間,而不是只講技巧的難題。每課時的作業為一張8開紙,題量為10道題,題型為3道選擇、4道填空、3道解答題。設計時能考慮教師批改作業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如選擇題的括號右對齊,解答題的解答過程要簡明等,欄目設計如下:
(1)鞏固與落實:對基礎知識進行訓練,重點圍繞本課時的“三基”設計一些簡單題目;
《實踐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果》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4)糾錯與反思——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切實有效地抓好學生的訂正反思工作,同時做好自己對作業的點評反思工作。
我們數學組是一支具有高專業素養的團隊,許多老師具有較好的教學水平及教科研能力。根據大家確定的目標與方案,將高一、高二所有教材(共10本)的學案的編寫工作都分工到位,每冊學案為一小組,每小組共有4個成員,每個小組都落實一位經驗較豐富的教師負責(主編),其中必修1(戴海林主編)、必修3(陳興政主編)、必修4(鄭玨主編)、必修2(林克涌主編)、必修5(賈海燕主編)、選修2-1(林金培主編)、選修2-2(李敏主編)、選修2-3(胡云華主編)、選修1-1(吳存國主編)、選修1-2(黃慧軍主編),從2017年開始編寫,并在當年完成了第一稿,計劃開始在學案較成熟時開始著手編寫與學案配套的作業本,并由各學案主編負責相應的作業本,這樣不但可以配合學校提出的關于控制作業量的舉措,而且使本校學生有更適合的作業。在編寫過程中要求具有新課程理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問題著重于探究,能在充分研究《數學課程標準》、《學科指導意見》及教材、教參和充分考慮瑞中學生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編寫,多采用自編性題組,能嚴格按課時編寫,難度、容量適中。對教材內容、教學方法、課后習題進行篩選、增補、創新,通過研討,大家認為在編寫過程中對教材的研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結合哪些內容進行思想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滲透;
(5)教材呈現順序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如何調整。
研究課堂教學,變革教學方式是數學校本教研的主陣地,教學研究只有與課堂結合起來才有生命力,以課堂為中心的校本教研能確保教師的精力和智力準確、恰當、高效地投人到教學實踐中去,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根本保證。從2017年起,我們陸續完成了相應教材的學案初稿,并投入試用,每個老師在如何使用學案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及時總結,充分利用組內自編的學案進行課堂教學研討,對學生如何在課前、課堂、課后使用學案都進行了實踐與探索,并認真進行反思與總結,為下一輪修改積累了寶貴的素材。通過對高一、高二部分老師的開課、聽課與評課,教研活動多次組織教師(尤其是使用年級的備課組教師)對學案的使用效果與可操作性進行研討,同時由任課老師負責,通過調查、座談等方式充分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并提出修改方案,這樣不斷提高了教師對教材理解的深入程度,而且有效地改進與提高學案的質量。期間陳興政與薛文文老師在瑞安市對外公開課中就學案的可操作性作了很好的嘗試,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組的學案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充分展示了學案的作用與價值。
通過大家在學案教學中的不斷嘗試與反思,逐步加深了對編寫教學案的目的、意義的理解,從而有效促進對學案形式、內容等方面的不斷完善與深化。在經歷了從編寫——試用——修改——再試用——再修改的多次反復后,目前,我組的學案已較成熟,2017年已完成十本教材相應的教學案第二稿的修改,并進行第二輪的再試用,配套的作業本也都在編寫與修改中,其中必修1、必修3、必修4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整個編寫與修改過程中,不但使每位教師更加深入了解新課程內容,同時為提高大家的教研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過對已編學案的使用,大家發現可操作性強,它可以為學生的預習與課堂學習、教師的備課與課堂教學提供很好的素材,從而很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摘要: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的重要載體。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教學中往往特別注重知識點的記憶,使思想政治課變得枯燥乏味,不少學生缺乏興趣。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是當今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也是檢驗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的重要方式。
學生之所以對高治課缺乏興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長期形成的教學模式缺乏吸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新課改的推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心。作為一名任職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多年的教師,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進行教育教學方式轉變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注重轉變教育思想。
實施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調動教和學的積極性,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實現教育教學質量高、學生素質高。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壓抑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失去了學習興趣。而素質教育要求在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注重引導學生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注重做好教學設計。
好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保證。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師在課下認真備課,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要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教師指導,學生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設置師生共同參與具體活動,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參加課堂教學的組織和評價等活動,形成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較為完整的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通過圖、文、聲、像和動畫等多種形式,使傳統教學中無法且難以表達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注重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怎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搞好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堂上,只要抓住“活”字、“新”字就能事半功倍。
所謂“活”,就是說課堂氣氛要生動活潑,避免枯燥乏味,教師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思想政治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始終處于良好的吸收知識狀態,從而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謂“新”字,就是說在當今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科學瞬息萬變的新時期,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保證教學內容要新、知識要新、觀點要新、教學手段要新。
四、注重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僅是教學的一項任務,更是教學中應達到的重要目標。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在提高學習效率中的功能。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措施,我認為主要有五點:一是興趣引導,激發自學愿望;二是布置作業,培養自學習慣;三是課前測試,強化自學意識;四是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五是轉變觀念,提高自學能力。
五、注重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因此,對學生思維能力、創造意識的訓練和培養是貫穿素質教育思想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縱向思維、橫向思維、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特別要注重原則與策略同行,主要概括為五項原則和四種策略,即: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自覺實踐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全面發展的原則,舉一反三的原則;“學習理論,觀念先行”,“調查研究,摸清學情”,“依據教材,分步實施”,“自學質疑,主體發展”。
六、注重對學習困難生的情感教育。
相當多的學生學習困難并不單純是智力低下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師長期忽略了學生心理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的培養,從而導致情感信息中斷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他們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使其不斷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可對學習困難學生實行優先政策,如優先提問答問、優先批改作業、優先上臺演講、優先個別輔導等,讓他們從心理上消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同時,要及時肯定他們每一次成功的表現,讓他們產生成功感,從而為他們學習新的內容準備下良好的心境。
參考文獻。
1.劉飛關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法探析[j].《西部科教論壇》,。
2.韋娟論析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j].。
學生經歷用集合間的關系及運算類比得出事件間的關系及運算的教學過程,正確理解事件的包含關系,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對立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幾個基本性質,會運用它們處理教材中的例、習題,進一步體會類比思想,提升理解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事件的關系及運算,概率的幾個基本性質。
難點:事件的關系及概率運算,類比思想的滲透。
三、教學輔助。
骰子、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
學生解答后,把集合改為事件,事件出現向上的點數為,事件出現向上的`點數為奇數并寫出擲一顆骰子的其他事件。我們的啟示:類比集合的關系及運算研究事件的關系及運算,引出課題。
2.引導探究,發現概念與性質。
先讓學生類比得出一些關系及運算并相互交流,再觀看多媒體課件內容(教材的重點內容),加深對事件的關系及運算的理解,師生形成的共識如下:
2.1事件的關系及運算。
2.1.1包含關系。
一般地,對于事件與事件,如果事件發生,則事件一定發生,這時稱事件包含事件(或事件包含于事件),記作(或)。不可能事件記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2.1.2相等關系。
如果事件發生,那么事件一定發生,反過來也對,這時,我們說這兩個事件相等,記作。
2.1.3并事件。
若某事件發生當且僅當事件發生或事件發生,則稱此事件為事件與事件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記作(或)。
2.1.4交事件。
若某事件發生當且僅當事件發生且事件發生,則稱此事件為事件與事件的交事件(或積事件),記作(或)。
2.1.5互斥事件。
若為不可能事件(),那么稱事件與事件互斥。其含義是:事件與事件在任何一次試驗中不會同時發生。
2.1.6對立事件。
若為不可能事件,為必然事件,那么稱事件與事件互為對立事件。其含義是:事件與事件在任何一次試驗中有且僅有一個發生。
2.2概率的幾個基本性質。
2.2.1范圍。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為。
2.2.2概率的加法法則。
如果事件與事件互斥,則?;コ饧臃▌t。
2.2.3概率的減法法則。
如果事件與事件對立,則,即,。對立減法則。
3.在應用中加深理解。
例1從裝有個紅球和個白球的口袋任取個球,那么以下選項中的個事件是互斥但不對立事件的是()。
“至少有一個紅球”與“都是紅球”“至少有一個白球”與“至少有一個紅球”
“恰有一個白球”與“恰有兩個紅球”“至少有一個白球”與“都是紅球”
例2如果從不包括大小王的張撲克牌中隨機抽取一張,那么取到紅心(事件)的概率是,取到方片(事件)的概率是,問:
(1)取到紅色牌(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的概率是多少?
師生共同處理,重思路剖析及輻射。
練習。
教材第面練習。
4.歸納小結,反思提升。
介紹事件的關系與運算,概率的幾個基本性質的理解及簡單應用,滲透類比思想。
5.作業。
教材第面練習。
五、板書設計。
3.1.3概率的基本性質。
1.引例3.概率的基本性質4.小結。
2.事件的關系與運算例題練習。
六、教學反思。
部分學生對“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不理解,并舉例擲一顆骰子,出現向上點數為,擲一枚硬幣,出現正面向上。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并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教師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對數學教學諸要素、諸環節的再認識、再研究、再整合的過程。是教師思維再活化、再碰撞的過程。反思使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積極的、不斷的反思,對教學中自己的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的觀察和分析。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過進行總結。它能夠幫助教師及時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種教學現象、得失和靈感。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新問題,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見解。從而作出更理想、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學決定。提高教學實踐的實效性。并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比如我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中,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的教學環節是首先由生活中的情景――旭日東升引入,讓學生發現地平線和太陽位置關系的變化,從而引出課題: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然后由學生用硬幣畫圓后平移直尺,自主探索發現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給出定義,聯系實際,由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直線和圓相交、相切、相離的現象,緊接著引導學生探索三種位置關系下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半徑的大小關系,由題組練習進行應用,最后去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由旭日東升(太陽與地平線相離、相切、相交)引入,學生比較感興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線與圓位置關系的現象,體驗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發生好奇,這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數學的好方法。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的基本特點之一就是密切關注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2.在探索直線和圓位置關系所對應的數量關系時,我先引導學生回顧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所對應的數量關系,啟發學生運用類比的思想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很輕松的就能夠得出結論,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充分理解位置關系與數量關系的相互轉化,從而為下節課探索切線的性質打好基礎。
3.新課標下的數學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為此,在例題之后我安排了基礎練習,中考中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和易錯題,使學生體會到學數學的重要性,體驗“生活中處處用數學”。
同時,我也感覺到本節課的設計有不妥之處,主要有以下三點:
1.學生觀察得到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后,是由我講解的三個概念:相交、相切、相離。學生被動的接受,對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以改為讓學生下定義,師生共同討論的形式給學生以思維想象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
2.雖然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是體現讓學生自主操作探究的原則,但在讓學生探索直線和圓三種位置關系所對應的數量關系時,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交流的時間,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此處應充分發揮小組的特點,讓學生相互啟發討論,形成思維互補,集思廣益,從而使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3.對習題的處理應重在幫助學生掌握方法,我在講解習題時沒有及時進行方法上的總結,致使部分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思路不明確。教師要根據情況,簡要歸納、概括應掌握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鞏固和擴大知識,吸收、內化知識。
通過反思使我認識到: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施展自己的才華,使學生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養成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個性品質。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探究的環境,營造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效果。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一個老師是否優秀,不只取決于他有多高學歷,更不只取決于他有多高深的學問,而取決于他能否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診斷、糾錯和創新.一位對自己教學不斷反思的老師,能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安排.新課的導入,情境的創設、遷移過渡、操作試驗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準備,周密布置.
總之,科學有效的反思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再創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和教師的學習注入了活力,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師生將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進一步和諧、融洽了師生關系,激發了教師和學生合作探究知識的愿望,構建師生互動機制,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完善教師教學藝術,為師生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獲。
一、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么認真的聽課,不能那么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后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里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為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愿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說“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蔽议_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于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于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每一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喜歡自己的課堂,聽懂自己所講的知識,并且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然而,現實卻很殘酷,很多時候由于這樣和那樣的原因,有些學生不能跟著老師進行學習,導致自己的學習效果很差。因此,教師,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爭創高效課堂。而在國培這兩天,聽到很多專家的講座,讓我有很多感觸!
首先,教師要不斷學習,讓自己博學多才,提升自己的教學魅力。很多學生都是有很強的求知欲的,他們會被老師的淵博的知識所吸引,不知不覺的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下去的。所以,我們廣泛學習,不斷提高!
其次,教師要巧妙備課,研究教材,研究教學,讓自己的課堂設計符合初中階段的學生的年齡特點,讓自己的課堂增加一些趣味性。這些趣味性的東西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去能力學習,自覺的安排的自己的拓展學習。
再次,教師要認真研究自己所講授的知識,爭取能夠形象,生動,深刻的講解知識點。這樣學生不但能夠集中注意去聽教師的講解,而且對于老師的講解也會印象非常深刻的。
另外,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并且,對于這些活動的安排要反復斟酌,這些活動的安排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要密切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生好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經常給予學生一些鼓勵,對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幫其糾正。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很多的方法都可以把內容傳授給學生,但是最佳的教學方法確是效果最好的。因此,我們在課前一定要認真的研究我們所要教授的內容,根據內容的特點,確定教法。
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夠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層次,并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
課堂教學是教師完成其“傳道”、“授業”、“解惑”任務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完成學業,發展智力,豐富情感,形成高尚審美情操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這是我們組在探究的課題。我發現,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教師要有精湛的教學技藝和科學的教學方法。
一、有效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 “有備而來”,方能“胸有成竹”。對于教師而言,你備好了課,不一定能上好課,但是你要想上好課,卻必須要備好課。于是,備好課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課的前提。 1、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領會教材意圖,了解每單元的內容和教學重點、難點,構思備課。 為了備好課,我努力做到對教材內容了然于胸,了解每道題的設計意圖,確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和教法學法。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備講,備導。要想上課的效果好,我進行了精心設計,力求為上課的重點服務,力求為引導學生服務。3、備學生。學生是上課的主體,因此要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時調控,恰當引導。我班的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力較差,主動提問的動力不足,理解能力差,因此我在這些方面會特意做好引導的準備。精心的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認真的備好每一節課,努力地提高課堂質量,讓學生們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
2、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于發揮學生
想象
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年齡關系,學生的思維發展處于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復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3、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
什么
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三、及時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本人認為,每堂課后,及時認真的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得失,是一種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很好辦法。我們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或失敗的因素,提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分析課堂教學中成功的原因,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獲得不斷提高的認識過程。通過不斷探索與研究,不斷反思與總結,總能尋覓到適合當前教學實際的潛在規律,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反思》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交往、權利和義務,雖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還處于逐步認識并付諸行動階段,尤其對“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這至關重要的問題也不甚清楚,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還很缺少自覺維護正義和公平的意識,有些學生甚至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懂得該怎樣維護自身權利,于是經常采取消極的態度和做法,忍氣吞聲,放任不良行為的肆意蔓延。而本節課就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出發,通過理論闡述和事例介紹,重在培養學生的維權意識,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努力引導學生做一個追求公平、維護正義的公民,將來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現代人?!蹲杂X維護正義》一課貼近學生生活,通過“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做有正義感的人”兩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既有理論知識有明確了正義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對學生具有實際行動的指導意義。
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我采用學生合作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案例、情境中激發學生興趣,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正義是自身道德品質的一方面。
本課教學設計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感受見義勇為的積極意義,從而樹立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敢于和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意識。特別是運用比較詳實的'見義勇為的事例為依據,激發他們維護社會正義的內心需求。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活動展示,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本節課我挖掘了課文的內在聯系和邏輯線索,對教材進行了處理、稍加整合,使本節課的設計更符合思維的邏輯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認識水平和情感體驗。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嘗試,使我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結果的快樂,也看到了學生那種渴望創新、探索、渴望表現的要求,也是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可塑性。對于我在今后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提供基礎,我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飛。
一、把握知識結合點。
通過大量研究調查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產生于學生認識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能正確把握知識結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因為只有抓緊住這些結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述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原則中的平等互利原則時要結合市場的一般特征和市場交易原則,這樣既可以復習以前的知識又能使學生真正了解這一原則,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某種新穎的、好的效果。
二、設疑、解疑。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痹诮虒W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講解我國的階級斗爭“社會主義時期,剝削階級在我國已被消滅,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將長期存在并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的狀況時可以問學生這句話是否矛盾應怎樣理解,待學生思考、討論、發言后在解答。一問一答,使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引起興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覺悟,這比平鋪直敘講理論更有峰回路轉之效。
三、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激發興趣。
教材中一些理論比較抽象,但這不能和枯燥無味劃等號。如果我們在注意理論性、科學性的同時,能講究一點趣味性,把闡述理論同形象化敘述融為一體,就可以使理論增添感情的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斷提高自己思想認識水平。尤其在講授中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以少勝多的效果。例如“瞎子摸象”講全面的觀點;“刻舟求劍”講發展的觀點;“緣木求魚”講規律的客觀性;“掩耳盜鈴”講主觀唯心主義;“守株待兔”講偶然性與心然性等。比喻恰當,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強鞏固。
四、充分利用教材激發興趣。
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畫、圖片和資料,這些資料都是精心挑選的,具有較高典型性的。教師必須重視這些現成材料,充分運用這些會使學生情趣盎然,學習興趣倍增,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生動又形象。運用這種方法達到了既掌握知識,又用知識理解社會現象的目的,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愿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素質教育關于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雖然現成的東西似乎沒有新意,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只要教師認真備課,善于吸收消化,靈活運用,同樣也能激發學興趣。
五、創設情景,樹立學生主體思想,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教學成效往往取決于能否增強學生的認知過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愿學”,從而將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素質?!笆谌酥~”只能飽餐一頓,“授人之漁”終生受用。教師不試著讓學生學會自己走路,學生就永遠不會學習,永遠依賴于老師這一拐杖。因此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教師要從原來的“教”改為“誘”,從原來的“教”改為“導”。教師的任務是在教學中創造一切條件,千方百計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句話說明教學應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統一。在教學中,科學而又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并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政治課不僅有了文字和聲音,而且有了圖像和動畫,學生一堂課接受的信息量多了,而且對知識的理解更透了。教學應是教師誘導學生使之生疑,導向使之釋疑。多設疑,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個問題問下去后,一定要留有學生思考的時間。有些問題在回答過程中出現偏向,可以加以引導,千萬不能越皰代俎。
六、從政治課學科特點出發,把政治理論與具體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政治理論一般都比較抽象,從理論到理論,學生肯定不愛聽。為了讓同學更好地理解知識,發展他們的能力和提高他們的覺悟,我把生活實際,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拿到教學中來,并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理論來解釋實際,運用到實際中去。
2、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
政治課教學有一個任務,那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二哲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學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學生認為教師在講大道理,所講的道理和現實的反差比較大,因此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不要光講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學生談談他們的觀點和認識,再有爭對性地進行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的錯誤所在,這樣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思想意識。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認真轉眼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學反思,顧名思義就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最早出現在國外課堂教學中。主要過程是在一堂課結束之后,教師對這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回顧,然后做出反饋,針對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總結,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提供有力的指導性意見,逐漸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在課堂中運用教學反思的一般都是處在一線的中高級教師。他們能用敏銳的目光偵查出學生在這堂課的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根據有關教學理論科學地分析自身的問題,然后總結得出經驗,并運用相關教學理論分析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然而,教學反思跟我們通俗意義上所講的反思有較大不同,不僅僅在于反思課堂的某一個方面,更是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仔細回顧和總結,查漏補缺,不留死角,力爭發現教學中的每一個問題。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的目的除了評價總結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所有組成部分外,還在于觸發教師們的自我反省意識。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兩點:第一,對教學模式的反思。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照本宣科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課改的標準。以前的課堂上,教師講課占課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并沒有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中,學生基本上都是被動學習,并沒有完全汲取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長此以往,地理教學課堂模式逐漸僵化,教師漸漸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識,課堂效率無法提高。所以,教師們應該從教學模式開始反思,改變舊的教學理念,積極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并合理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第二,對教案設計的反思。教案設計在初中教學中占有主導整個教學過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學運用到課堂實踐中的主要途徑。教師在寫教案的時候不僅要對自己之前設計的教案進行反思總結,而且要對比分析其他教師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設計質量。
3.1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并不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助引導作用的學習活動。完成這項活動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學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與學生之間是否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聽課,記筆記,做作業,要明確自己不僅充當教育者的角色,還要作為學生的朋友,多與他們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了解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學習地理時遇到的問題。初中生還處于對地理知識的啟蒙階段,必須以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帶動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幫助他們發現地理的樂趣,從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礎,為進入高校的地理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3.2及時在課堂上反思。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課堂教學。教師要利用寶貴的四十五分鐘時間抓住學習重點,給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初中地理的知識點比較系統,整合度較高。教師完全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將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識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因此在課堂上進行的反思教學相當關鍵。教師應該在授課的時候時刻注意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對哪方面的知識比較感興趣,比較容易接受哪種教學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陸的變遷》一課時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原因,并運用板塊運動說明火山、地震帶分布的規律。這堂課對第一節“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師應該反思在講“大洲和大洋”時用的教學方法效果好不好,學生學習的興趣高不高。比如在講“大洲和大洋”時,教師通過給學生看地圖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發現學生上課的時候集中度不夠高,課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講授《海陸變遷》時就可以換一種方式,用視頻展示的形式給學生講解板塊運動的過程。通過教師這樣對課堂進行反思,就在短時間內及時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4.結語。
初中地理是學生地理學習的重要階段,是為學生進入更高學府進行地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學法,時常運用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發現自身與學生的不足,及時加以改正,進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只有科學地結合初中地理教學特點進行教學反思,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發現初中地理知識的樂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才能實現達到貫徹落實我國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新目標。
文檔為doc格式。
由于一個偶然的機緣,我的同一課題的公開課《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學校和海珠區先后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師生、生生互動為出發點,用問題貫穿知識點,在教師的提問和學生交流、回答中完成教學任務。這一點在區公開課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反映積極,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舉手踴躍,回答問題也很到位,課堂氣氛一直很活躍;教師也一直保持較好的心境,根據學生的回答循循善誘,比較好地在師生順暢的交流中完成整節課的教學。然而,在校上公開課時,情況卻不盡人意。學生反映不夠積極,同樣的問題提出后,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回答問題也要么鉆牛角尖,要么答非所問;老師的情緒也越來越低落,由開始時的耐心引導到后來干脆離開學生的回答,自說自話,最后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后草草了事。
同一教學設計,同一教案,同一教師,學生的素質也相當,但教學效果相去甚遠。這樣的結果促使我們去思考:為什么同樣的教學設計會得到絕然不同的結果,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校公開課上的不順利?通過對兩個公開課的詳細的分析,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
首先是教學硬件環境的差異。為了上好校公開課,我們特地借用了學校能容納100多人的電教室。該教室的設備較先進,大屏幕投影比較清晰,又配備有有線和無線麥克風。但大電教室的一個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太大,講臺、控制臺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過遠,足足2米有余,過大的空間坐下相對較少的同學,造成師生心理距離增大,配合就缺乏流暢感。同時,無線麥克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連續性,根據人的記憶規律,在頭腦中想到但不立即說出來,只能保存4~6秒,而學生之間傳遞無線麥的時間,往往超過6秒,這個時間差造成學生“想到了,但說不出”的尷尬局面。而在區公開課,我們改在物理實驗室進行,雖然是物理實驗室,但教室內的設備和學生平時上課的配置是一樣的,學生首先就沒有了環境陌生感,再加上教室小,密封性能突出,學生回答問題不需要使用麥克風,在很大程度上放開手腳,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環境的改變,是本教學設計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是課前的引入設計上的差異。在上校公開課,為了給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我有意將平時課前都有的一個環節省略了,這個環節的內容是將各小組上一節課的表現情況加以公布。在校公開課中,這個表面上看來保證課堂結構完整的舉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它無意中直接向學生傳遞了一個信息―――公開課,不要向平時那么隨便。正是這個信息,使得許多平時敢于表達與教材不同意見的同學悄然無聲,使得同學有意地生搬硬套課本的'知識點,結果反而打亂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節奏。學生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反過來又迅速讓教師產生了緊張,教師的緊張與學生的緊張在互動中不斷得到強化,致使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抓不住教師提問的主要意思,在要求結合實際舉例時,舉例與觀點不夠切合等現象。不得以,教師就進入自問自答的表演狀態。相反,在區公開課中,我吸取了前面失誤的教訓,課堂引入完全按平時上課的方式進行,平時怎么上現在就怎么上。而這種平常心態在師生互動中也同樣得到了加強,使得本節課取得非常圓滿的效果。一個貌似與本課無關的環節其實也是本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缺少了這個環節,課堂教學就顯得零碎,缺少一條暗線。
最后,教師的情緒變化大。在對這兩節公開課的不同效果進行反思時,本人認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具有相應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教學控制能力。上校公開課時,由于學生的緊張感,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滿意,本來這是一種正?,F象,但是教師在此時顯得過于急燥,并將這種不滿意不由自主地通過表情―――不再微笑,言語―――打斷學生的發言,動作―――不再去學生間傾聽學生的發言等,表現出來。這無形中加劇了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感到受挫折。另外,也造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老師的引導的話學生聽不懂,學生的發言老師也覺得答非所問。最后,校公開課老師只有在自問自答中結束。從教學效果來看,課上完了,但學生在難點問題的理解上仍未解決,而教師也覺得很沮喪,自己設計得好好的教案怎么就沒有效果。而在區公開課中,因為急于表現,部分學生也有答錯的時候,但這時的教師比較有耐心,仍然面帶微笑,重復一遍自己的提問,并對自己提問中的關鍵詞加以強調,提醒學生注意教師提問的中心意思,這樣就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很好地控制了課堂教學。
從以上三個方面綜合來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并不一定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實踐中教師如何去掌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課堂中教師的心理調節和控制。公開課是這樣,非公開課也一樣,教師心理調節得好,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學生在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極易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因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我們知道,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因此,要寫好作文,必須同時具備兩種能力: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和表達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能力。而且,顯然認識能力的高低對作文質量的優劣起著決定作用。因此在作文訓練中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思考等基本的認識能力,這不但和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具有同等的意義,而且是我們小學作文啟蒙的首要任務。
但是,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對于學生認識能力的培養,以及怎樣達到認識能力的循序發展,往往處于一種無所作為的狀態。每逢作文,教師對文體的要求、寫作方法的運用常有比較具體的指導,而對學生如何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生活閱歷中去發現、認識、提煉等,卻很少或者就不作指導。將作文過程看作僅僅是運用表達能力的過程,忽視學生在作文訓練過程中的思維訓練,其結果是導致了學生寫的能力的畸形發展致使學生作文思路日益狹窄,文思枯竭,形成大家很有感觸的現象:學生作文興趣的低落、作文畏懼心理增強,甚至出現“克隆”作文、抄襲作文,影響學生實際作文能力的提高,嚴重制約了作文教學的質量的提高。
因此,從這個角度,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我們可以從“閱讀”和“生活”兩個方面著手,騰飛“閱讀”“生活”雙翼,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這里的閱讀,有著十分寬泛的`外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在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綜合功能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富有成效的開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他們不僅涉獵學生優秀習作,學生報刊,還要涉獵一些童話、寓言故事、科普讀物,乃至更廣泛的媒體閱讀?!疤諟Y明,好讀書,不求甚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里的“閱讀”,其目的并非是在無形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也不是單純為了“寫”,那么是為了什么呢?一句話,是為了學生的認識能力的提高。
閱讀活動是一項復雜的智力活動,它需要多種智力因素的參加和有效配合,從一定意義上說,閱讀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因為閱讀的過程必須要進行不斷的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聯想、歸納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等等,這些方面的發展變化,最終將對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學生閱讀量的增多和閱讀面的擴展,不僅能讓學生更多的感知規范的書面語言,為學生在認識客觀事物過程中提供更豐富的知識背景,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的閱讀內容的刺激感知理解的多次反復過程,逐步形成和發展良好的認識能力。這一切,無疑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會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
生活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我們在重視“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生活”。同樣,這里的“生活”,并非一般意義的生活。為了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我們應該積極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活動,一方面學生生活得更有意義,一方面更要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思考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會體驗生活、品味生活、理解生活,會讀生活這本書。
由此看來,“閱讀”和“生活”是相輔相成的,并且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方面有著共同的推動作用,所以把它們形象的比喻為學生作文能力是“雙翼”。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只要讓學生騰飛起“閱讀”“生活”的“雙翼”,注重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就一定能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不斷提高。
由于一個偶然的機緣,我的同一課題的公開課《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學校和海珠區先后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師生、生生互動為出發點,用問題貫穿知識點,在教師的提問和學生交流、回答中完成教學任務。這一點在區公開課上表現得非常突出,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反映積極,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舉手踴躍,回答問題也很到位,課堂氣氛一直很活躍;教師也一直保持較好的心境,根據學生的回答循循善誘,比較好地在師生順暢的交流中完成整節課的教學。然而,在校上公開課時,情況卻不盡人意。學生反映不夠積極,同樣的問題提出后,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回答問題也要么鉆牛角尖,要么答非所問;老師的情緒也越來越低落,由開始時的耐心引導到后來干脆離開學生的回答,自說自話,最后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后草草了事。
同一教學設計,同一教案,同一教師,學生的素質也相當,但教學效果相去甚遠。這樣的結果促使我們去思考:為什么同樣的教學設計會得到絕然不同的結果,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校公開課上的不順利?通過對兩個公開課的詳細的分析,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
首先是教學硬件環境的差異。為了上好校公開課,我們特地借用了學校能容納100多人的電教室。該教室的設備較先進,大屏幕投影比較清晰,又配備有有線和無線麥克風。但大電教室的一個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太大,講臺、控制臺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過遠,足足2米有余,過大的空間坐下相對較少的同學,造成師生心理距離增大,配合就缺乏流暢感。同時,無線麥克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連續性,根據人的記憶規律,在頭腦中想到但不立即說出來,只能保存4~6秒,而學生之間傳遞無線麥的時間,往往超過6秒,這個時間差造成學生“想到了,但說不出”的尷尬局面。而在區公開課,我們改在物理實驗室進行,雖然是物理實驗室,但教室內的設備和學生平時上課的配置是一樣的,學生首先就沒有了環境陌生感,再加上教室小,密封性能突出,學生回答問題不需要使用麥克風,在很大程度上放開手腳,可以隨意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環境的改變,是本教學設計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是課前的引入設計上的差異。在上校公開課,為了給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我有意將平時課前都有的一個環節省略了,這個環節的內容是將各小組上一節課的表現情況加以公布。在校公開課中,這個表面上看來保證課堂結構完整的舉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它無意中直接向學生傳遞了一個信息―――公開課,不要向平時那么隨便。正是這個信息,使得許多平時敢于表達與教材不同意見的同學悄然無聲,使得同學有意地生搬硬套課本的'知識點,結果反而打亂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節奏。學生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反過來又迅速讓教師產生了緊張,教師的緊張與學生的緊張在互動中不斷得到強化,致使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抓不住教師提問的主要意思,在要求結合實際舉例時,舉例與觀點不夠切合等現象。不得以,教師就進入自問自答的表演狀態。相反,在區公開課中,我吸取了前面失誤的教訓,課堂引入完全按平時上課的方式進行,平時怎么上現在就怎么上。而這種平常心態在師生互動中也同樣得到了加強,使得本節課取得非常圓滿的效果。一個貌似與本課無關的環節其實也是本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缺少了這個環節,課堂教學就顯得零碎,缺少一條暗線。
最后,教師的情緒變化大。在對這兩節公開課的不同效果進行反思時,本人認為,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具有相應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教學控制能力。上校公開課時,由于學生的緊張感,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滿意,本來這是一種正?,F象,但是教師在此時顯得過于急燥,并將這種不滿意不由自主地通過表情―――不再微笑,言語―――打斷學生的發言,動作―――不再去學生間傾聽學生的發言等,表現出來。這無形中加劇了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感到受挫折。另外,也造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老師的引導的話學生聽不懂,學生的發言老師也覺得答非所問。最后,校公開課老師只有在自問自答中結束。從教學效果來看,課上完了,但學生在難點問題的理解上仍未解決,而教師也覺得很沮喪,自己設計得好好的教案怎么就沒有效果。而在區公開課中,因為急于表現,部分學生也有答錯的時候,但這時的教師比較有耐心,仍然面帶微笑,重復一遍自己的提問,并對自己提問中的關鍵詞加以強調,提醒學生注意教師提問的中心意思,這樣就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很好地控制了課堂教學。
從以上三個方面綜合來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并不一定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實踐中教師如何去掌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課堂中教師的心理調節和控制。公開課是這樣,非公開課也一樣,教師心理調節得好,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學生在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極易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因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情緒是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心理體驗?,F代心理學的研究已證明:愉快、歡樂、適度平穩的情緒能使中樞神經活動處于最佳狀態,保證體內各系統的協調一致,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因此,一堂好課,教師的心情必然是良好的,教師精神煥發地走上講臺,以精煉簡潔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豐富切實的'例證、工整適量的板書講授課堂內容;學生則能聚精會神地聆聽教師講課,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大膽回答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不佳,往往有如下的表現:一是教師情緒低落,精神萎靡,講課時提不起精神,語音低沉,索然乏味,課堂氣氛沉默,缺乏生氣和活力;二是教師心煩意亂,六神無主,精力難以集中,講授內容頻頻出錯,導至學生思維混亂,疲于應付;三是教師有時情緒沖動,有時牢騷滿腹,易于動怒,常對學生發無名之火,學生情緒壓抑,思維的積極性受挫。
教師的任何情緒,都會嚴重影響自己對知識的講解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教師情緒不佳呢?分析起來有三種原因。首先,身體是情緒的載體,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會影響情緒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比如一個教師患有某種疾病,或長期的身體虛弱,或休息不好,還有女教師的生理周期等,都會對其情緒產生不良影響;另外,一個健康的人一天的情緒也是不斷變化的,一個人的生理節律不同,情緒變化的規律也不一樣;人生活于社會之中,其情緒往往會受一些社會客觀因素的影響,如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遭受挫折;領導對待自己不公平;同事或夫妻間鬧矛盾;工資待遇、住房、職稱評定沒能滿足要求等都會造成情緒不佳;教師的情緒有時還會受到學生的影響,比如一個教師本來情緒不錯,若當他走進教室發現學生亂成一團,滿屋狼藉或者黑板沒擦時,很好的心情就有可能一落千丈;講課過程中若有些學生調皮搗蛋,不認真聽講,或者學生死氣沉沉等,教師的情緒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針對導致教師情緒不佳的這些因素,要保持教師授課時始終有良好的情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鍛煉,強身健體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是具備良好情緒的前提。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虛弱多病的身體不僅會使自己的情緒不佳,而且還會使干任何工作都感到力不從心。因此,為了能搞好教學工作,廣大教師在工作的辛苦之余,應力爭抽出時間加強體育鍛煉,練就一個健康的身體。
2.修心養性,泰然處事社會是復雜的,不如人意的事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有些人在失意面前悲觀、懊悔,而有些人卻能夠處理得當,泰然處之。關鍵還是一個人在主觀上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如果我們能夠一心獻身于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做到遇困難時堅韌不拔、對待他人寬厚仁慈、對待名利不斤斤計較、對待挫折不悲觀喪氣,那么我們在工作中就能時常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當然,要做到性格開朗,泰然處事,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行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凡事都能想開一點,我們就一定可以做到樂觀向上,泰然處事。
[1][2]。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交往、權利和義務,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還很缺少自覺維護正義和公平的意識,有些學生甚至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懂得該怎樣維護自身權利,于是經常采取消極的態度和做法,忍氣吞聲,放任不良行為的肆意蔓延。
而本節課我就針對學生的這一問題出發,采用活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學習方法逐步學習本框題,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懂得有正義感是做人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知道正義要求每一個人都遵守社會制度規則和程序,樹立自覺遵守社會制度規則和程序的意識培養自覺維護正義,自覺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的習慣。
今年高考試題具有以下特點:(1)各科試卷整體平穩,在試卷結構、題目數量、題型和賦分比例等方面和考試說明保持高度一致,沒有出現超綱現象,沒有出現科學性和政治性問題。首次依據新教材命題,在嚴格遵循新教材和新考試大綱的基礎上,三科命題順利實現了“平穩過渡,穩中求變”。(2)各科試題平和,難度適中,注重基礎,突出能力,導向正確,區分度好(3)試題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時代感強,北京特色逐漸顯現,對于今后中學的教學、教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理綜生物試題也基本具有以上特點。前三個選擇題比較基本,只要認真復習,都可以做對,第四、五題難度加大,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有關蜜蜂的試題綜合性強,考到了生物間的關系,性別決定、動物的行為類型、遺傳的基本規律等。不育逐級設問,難度逐級增大。我個人認為“蜜蜂”這個“實驗”材料選擇得不夠好,一是學生對它不太熟悉,另外它是分為“工蜂”(雌性,受精卵發育成,不育)、“蜂王”(雌性,受精卵發育成,可育)、“雄峰”(雄性,未受精卵發育成),這個物種具有特殊性。還有它的“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只有“工蜂”才表現出來,“蜂王”和“雄峰”應該不可以稱為“衛生型”和“非衛生型”,題中的遺傳圖譜給出“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容易誤導考生這一對相對性狀,當然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可巧由于雄峰“來源”特殊,測交后代同樣表現出四種類型。海淀區20__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練習的48題與這道題十分相似,但是,題干中提示了“半衛生型”,避免了以上的誤導。由于海淀考生可能都做過這道題,雖然在互聯網上也可以找到這道題,但是作為北京市的高考題出現,顯然這道題對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是不太公平的,要是純屬偶然的話,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是運氣差。最后的一道題是關于微生物的,個別問(如接種方法:平板畫線)有些刁鉆,大學本科四年,微生物接種、培養肯定做過若干次,但是我在做題時沒有答出來,我估計考生能答出來的應該微乎其微,但是它的出現可能會促使各個中學把無菌室建立起來,讓學生不再“紙上談兵”,我估計即使學生動手操作,也不一定能答對。
通過自己“參加高考”,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磿鉀Q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里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么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復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于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么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復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大量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例如,微生物的生長曲線一定是所有生物教師都復習的:四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意義,與生物群落“j”型增長的區別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考它的縱坐標的含義是什么。我做完高考題后再看答案,心想這下可完了,在復習過程中這點我沒有強調讓學生看書。結果印證了我的想法:抽查了昌平區六百多份試卷,此空無一人得分,幾乎所有的考生都答成了微生物。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完成,學生在校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在課堂里,學生在課堂里的活動是他們在學校的主要活動。正因為如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著學生學習的好差和學校教育的成敗。
當前,就數學課堂而言普遍存在著三大難題:一是教師信不過學生,自己講的過多,結果是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長期得不到鍛煉與提高,慢慢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二是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多,造成了不必要的負擔,使學生身心俱疲;三是“積重難返”形成大量的后進生,令許多老師束手無策。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課改熱潮,“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創新教學理念”等等新的教育理念飛遍神州大地。的確,“照本宣科”已被學生所唾棄,“滿堂灌”已被學生所敵視,“題海無邊”更讓學生感到“回頭無岸”。
近三年來,在縣教研室的正確指導和親切關懷下,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作為教育一線的我通過在校本教研中不斷的反思和創新,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水平,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春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中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20冬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名列前茅;春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20冬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春所任教班級學生數學期末統考成績在本校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全縣同年級同學科一分二率排名第一。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是因為有縣教研室的正確指導和親切關懷,因為有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持,因為有同學的密切配合,也因為有自己在校本教研中不斷的反思與創新,下面我把自己從教學實踐校本教研中反思出來的一點點心得例舉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反思一:因事而異,因人而異,采用“八引導”先把學生引進數學的大門。
1.學科價值引導。
就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學科價值,懂得為什么要學習數學知識。
一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悠久歷史;
二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與各門學科的關系,特別是它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要讓學生明白數學在工農業生產、現代化建設和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讓學生明白當前的數學學習與自己以后的進一步學習和能力增長的關系,使其增強克服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自覺性,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
2.愛心引導。
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特別是對于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應主動關心他們,征詢他們的意見,想方設法讓他們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向他們奉獻一片摯誠的愛心。
3.興趣引導。
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創設生動形象、直觀典型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有語言激趣、變式激趣、新異激趣、遷移激趣、活動激趣等等。
4.目標引導。
數學教師要有一個教學目標體系,包括班級目標、小組目標、優等生目標和后進生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都有前進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標要既有長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總體性的又有階段性的,既有現實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對于學生個體,特別是后進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過“暗示”和“個別交談”使他們明確目標,給他們加油鼓勁。
5.環境引導。
加強校風、班風和學風建設,優化學習環境;開展“一幫一”、“互助互學”活動;加強家訪,和家長經常保持聯系,征求家長的意見和要求,使學生有一個“關心互助、理解、鼓勵”的良好學習環境。
6.榜樣引導。
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己心中的榜樣,一是要在教學中適度地介紹國內外著名的數學家,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二是要引導學生向班級中刻苦學習的同學學習,充分發揮榜樣的“近體效應”;三是教師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7.競爭引導。
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建立競爭機制,引導學生自覺抵制和排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比、學、趕、幫爭先進。
8.方法引導。
在數學知識教學、能力訓練的.同時,要進行數學思維方法、學習方法、解題方法等的指導??傊?,中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是多方面的,其消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產生的原因也是復雜的。與此相應,引導中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也應是多樣的,沒有固定模式。我們數學教師要不斷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況,改進教法,引導學生自覺消除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讓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這塊園地中開出鮮艷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反思二:教學中堅持“四重”原則,讓學生們有騰飛的根基。
1.重基礎。
就是教師要認真鉆研新課標和教材,嚴格按照新課標提取知識點,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清楚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體系及其各自在結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實際。
二是指數學教學內容要盡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
三是要加強實踐,使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初步體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3.重過程。
揭示數學過程,既是數學學科體系的要求也是人類認識規律的要求,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利用數學過程來學習方法和訓練技能,較之掌握知識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要揭示數學問題的提出或產生過程;二是要揭示新舊知識的銜接、聯系和區別;三是要揭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四是要對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規律進行概括和總結??傊?,要以啟發誘導為基礎,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揭示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進而達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
4.重方法。
數學方法是在數學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的具體途徑、手段和方式的總稱。所謂重方法,一是要重視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又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手,掌握數學知識,掌握數學過程,掌握解題方法;二是要重視學法指導,即重視數學方法教學。數學學法指導范圍廣泛,內容豐富,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教材,審題答題,進行知識體系的概括總結,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定,對解題過程和數學知識體系、技能訓練進行回顧和反思,等等。
反思三:精彩生動、簡煉精準的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為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重要的創造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是情感交流的紐帶,是知識的載體。形象的比喻,激勵的話語,幽默的解釋,緊迫的疑問,巧妙的點撥,使抽象變具體,深奧變形象,乏味變有趣。另外,教師的書面語言(板書)和姿態語言(教態)也顯得尤為重要。黑板上的一個記號、一種格式,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能渲染課堂氣氛,給學生的思維激起陣陣漣漪,把教學推向高潮。所以,教師的語言應注意準確、生動、鮮明,具有啟發性、針對性、靈活性、激勵性和教育性,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倘若教師語言羅嗦重復,模棱兩可,詞不達意,拖泥帶水,怎不令學生昏昏欲睡呢?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語言還要做到節奏鮮明,抑揚頓挫,疾徐有序,切忌一節課一個調,從而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反思四: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與剖析如畫龍點睛,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著名數學家教育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數缺形而少直觀,形缺數難入微”,言簡意賅地解釋了“數形結合”的思想,這點在理科上尤為重要。
如何運用直觀手段呢?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嘗試:
(1)彩色粉筆的巧妙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和進行對比,有時可用彩色粉筆書寫和描述。彩色粉筆一般用于需提醒學生注意的詞語、公式、數字或圖中的關鍵線條,但是彩色粉筆不宜運用過多,否則會干擾學生的思維,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自制教具。因我校教學條件有限,我在數學課上經常制作各種類型的教具,如平行四邊形,由平行四邊形演變為矩形、菱形、正方形;制作圓柱體、圓錐體,通過各種教具的演示,學生很快地掌握教學內容。
(3)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自發現規律。如上《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我要求學生動手剪兩個圓,自己擺一擺、動一動,學生很快就發現兩個圓之間有五種位置關系。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比較復雜的圖形變換,動態過程的演變都可借助多媒體教學進行生動的展示。
實踐證明,恰到好處地使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具,能加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和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反思五:讓知識貼進生活,讓生活走近課堂,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本身就是課堂,如果知識能學以致用,學生就會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因而會更用功學習,所以,教師應從生活現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識應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實例轉化為課堂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很有意思很有價值的,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
如我在教學“圓的有關性質”時,問學生現實生活中有那些物體是圓的?學生紛紛答到:鐘表、車輪、按鈕、鏡面…….我繼續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其他形狀呢?這時,學生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心里產生了疑問,此時老師再加以引導:或許是因為圓的輪子有什么特點?我們這節課就來揭開這一謎底。于是,學生明確了目標,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
任何一個學科都來源于生活,只要我們老師善于發現,善于思考,就能把本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反思六:整體把握教材,面向考點,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教材相當于教師的槍,老師必須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教畢業班的,前5年的考題,都要瀏覽一遍,考什么,怎樣考,考到什么程度,這些都要有的放矢地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我上完一節課,經常要讓學生“挑戰中考題”,把歷年曾考過這個知識點的題型都讓學生做一做,這樣,把考題貫穿于平常教學當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七:多讓學生錯,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答案,失敗乃成功之母。
有句話說:人是在錯誤中長大的。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大可不必事無巨細都講,可多讓學生去犯錯誤,特別是學生板演時做錯了更好,老師可以對錯誤當場分析,總結經驗教訓;還可以在改作業過程中收集錯題,開一節“診斷課”,讓學生當小醫生,找出毛病,并對癥下藥。這樣做的效果比老師單純講好得多。但要注意消除被拿來當錯誤范例的同學的心理障礙。
反思八:多關心愛護頑劣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從此課堂內外無“敵人”。
由于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初中生有些比較頑劣,每個班都有10多個調皮厭學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制造出不少麻煩。對于這部分學生,如果老師處理不好,就會上不好課。我認為,無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老師都要多關心這部分學生,盡管他們氣得你直冒煙,但課后你還得找他們談心,聊家常、聊生活、談未來、談理想,只要你把他們當朋友當弟妹,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以良好的態度對待你,在你的課堂上也不會怎樣放肆。相反,如果科任老師管不了學生只會找班主任,只會抱怨學生不好教,也不找學生談心了解情況,這樣學生永遠不會信服你,你的課他仍會搗蛋,這樣就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了。
反思九: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多練,甚至讓學生來做“小老師”
在上個月的教務主任培訓會上,黃兆茂主任介紹說,一個知識如果由老師直接灌輸講解,第二天能記住理解的學生只有30﹪左右,如果讓學生進行練習,第二天能記住理解的學生就可達70﹪左右,如果讓學生來討論、交流,甚至讓學生來講解,第二天能記住理解的學生則可達96﹪左右.事實證明,讓學生多講、多練,甚至讓學生來做“小老師”是最高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盡量精簡自己的語言和過程,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堂設計,把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讓他們多開口、多動腦、多動筆,遇到適合的環節和內容,我還會讓學習程度較好學生來做“小老師”給大家或本小組講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自己再作一些必要的補充。
一堂課只有僅僅的四十五分種,如何充分利用好這四十五分鐘,努力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永無止境、值的我們做老師的探究一輩子的課題。以上僅僅是我個人教學生活中的一點膚淺的反思而已,就象一個在大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幾個貝殼,在眾多大家的先進理念與方法之中,顯得是那么的膚淺與微不足道。但我并不氣餒,我堅信,在縣教研室的正確指導和親切關懷下,只要我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熱愛數學,善于鉆研,善于總結,善于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一節課比一節課好,一定會越來越受學生歡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