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還應包含教學反思和評估,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難點和錯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大家可以通過學習優秀的教案范例,提高自己的教案編寫水平。"
17船。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船的演變,體會人類的智慧和科技的發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以讀為主,逐段閱讀,扶放結合,引導自學、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從船的演變,感悟人類的智慧與社會的發展。
2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未來的向往。
重難點、關鍵: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船的演變。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17船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認識船演變的最初階段。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如果讓你出去旅游,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為什么?
2學生發言。
3教師小結導入新課。
4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1學生默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讀讀、記記。
2分段指名讀課文。
3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5指名強調識字重難點。
(1)字音。
棍噴穩艦扁。
(2)字形書寫。
噴艦。
6回到課文,同桌合作練習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找一找:船的演變經歷了哪幾個變化?
四學習課文的確1、2自然段,了解船的發展變化。形式。
1具體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紹了船的哪幾種發展形式。
各有什么特點。
(3)朗讀這段。
2小結學法:默讀課文——找出船的發展形式——弄清各自特點——認真讀文體會。
3學法導讀,放手自學第二自然段。
獨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東西。
配船槳: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風力跑得快。
五總結課堂,初步感悟。
1學生齊讀課文1、2自然段。
2說說:你從船的這些演變中,體會到了什么?
3設問,引導課后自學:接下來,船的發展又經歷哪些變化呢?請大家課后繼續讀文,并查找有關船的其他資料。
4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7船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的內容,了解船的演變。
2體會人類的智慧和社會的發展。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欲望。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各種船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文中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并擴詞。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導言: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船的幾種發展形式,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學法導讀,自學課文3——5自然段。
1回憶上節課的學習方法。
(1)指名介紹學法。
(2)教師強調:默讀課文——找出船的發展形式——弄清各自特點——認真讀文體會。
2同桌合作,運用學法自學課文3——5自然段。
3獨立填寫自學反饋表。
船的發展形式多樣。
特點。
體會。
4指名反饋:展示、介紹表格中填寫的內容,評議。
(1)船尾大輪上裝槳:輪子轉動就能走。
(2)蒸汽機帶動輪槳:速度更快。
(3)原子能發動機:大、先進(客輪、貨輪、軍艦。
油輪、潛水艇……。
5總結感悟。
(1)教師引讀板書內容,加強感知船的演變過程是日益先進。
(2)思考、交流:從船的演變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人類的智慧與探索;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創新。
(3)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三拓展激勵,結束課堂。
1拓展:說說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紹介紹。
2激勵:正是因為人類的聰明才智、不斷探索,才使得船從一根樹干演變成為今天豪華的客輪、龐大的貨輪,威武的軍艦,神奇的潛水艇。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相信同學們也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加上勤奮努力,為祖國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3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8祖沖之。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祖沖之對科學的執著與探索精神。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以讀為主,抓住重點字詞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著探索和研究。
2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
重點、難點、關鍵: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祖沖之對月食的執著探索和研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18祖沖之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讀通課文,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2讀好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3學習課文1~~3自然段,了解祖沖之對月食發生的時間的研究。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月食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認識人物。
板書課題介紹祖沖之。
二讀通課文,學習文中生字詞。
1學生自由輕聲讀文,并標出段落序號。
2從文中找出本課生字新詞,讀讀認認。
3分段指名讀課文。
4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5認讀生字詞。
(1)字音。
資證州置剩準。
(2)字形。
敲剩。
6同桌互讀課文。
三讀好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學生正確、流利地齊讀課文。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祖沖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反饋,評議、補充。
4學生根據提示,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1)祖沖之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
(2)祖沖之用事實向人們證明月食是自然現象。
5指名分段,評議。
(1)第一部分;1——3自然段。
(2)第二部分:4——6自然段。
6男女分段比賽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會祖沖之對科學的執著探索。
1教師導言:祖沖之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在這一篇課文中主要講他研究什么呢?(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
他為什么想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又是怎么研究的?結果呢?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的2——3自然段,邊讀邊想。
3交流。
(1)研究的原因:人們的愚昧——發生月食慌作一團,認為月食不吉利。
(2)研究的過程:刻苦認真——翻閱、分析、研究、驗證。
(3)研究的結果:清楚月食發生的原因,準確推算月食發生的時間。
4指導朗讀。
五總結課堂,設置導讀。
1談談:讀了課文1——3段的內容,你對祖沖之又有哪些新的了解?
2學生發言。
3教師導讀:祖沖之經過努力準確地推算出月食發生的時間后,又是如何讓人們相信月食是一種自然現象呢,請大家課后繼續讀文、思考。
4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8祖沖之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體會祖沖之對科學的熱愛與執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欲望。
教具準備。
課前觀察月亮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出示生字卡,學生開火車認讀并擴詞。
2說說:人們剛開始是怎么看待月食的?祖沖之又是如何去研究月食發生的時間的?
3學生齊讀課文1——3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體會祖沖之對科學的熱愛與執著。
1導讀:祖沖之又是如何讓人們相信月食是一種自然現象呢?
2學生自由讀4——6自然段。
3交流。
(1)人們的愚昧,不相信月食是自然現象。
(2)祖沖之對月食的胸有成竹,對科學的堅信與執著。
4分角色讀書4、5自然段。
5結合朗讀,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坦然、處置、皓月當空、燈火輝煌”——體會祖沖之的平靜,及當時環境與月食現象的反差,感悟科學是不容置疑的。
6學生讀6自然段。
7引導想象:眾人為什么全呆了?你知道他們當時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嗎?
8學生自由發言,體會:愚昧的人們面對真實的科學難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心里。
三總結全文,拓展了解。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2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收獲。
3拓展延伸,了解月亮的變化。
4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9看門人的魔鏡。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安東尼制作顯微鏡的認真、執著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安東尼的認真與執著,勇于實踐探索的精神。
2體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重難點、關鍵:
1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安東尼的認真與執著。
2引導學生培養各自的興趣愛好。
課時劃分。
兩課時。
19看門人的魔鏡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讀通課文,學習文中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的大意。
3理清文章段落,學習課文本、1、2自然段。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實物顯微鏡。
教學過程。
一觀看實物,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顯微鏡,學生認識。
2說說:顯微鏡有什么作用?
3你知道顯微鏡是誰發明的嗎?
4介紹安東尼,導入新課。
二讀通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教師導讀:那安東尼是怎么發明顯微鏡的呢?大家自讀課文。
2教師出示有關閱讀要求。
(1)正確朗讀課文,標出段落序號。
(2)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讀讀記記。
(3)找出你不理解的詞語,想想問問。
3反饋生字學習情況。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理解段落。
1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引導弄清題意。
(1)“看門人”指的是誰?
(2)“魔鏡”指的又是什么?
3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誰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講了安東尼由于自己的愛好,用玻璃磨制鏡片,經過反復實踐研究,制作成了顯微鏡,看到了各種微生物,因此聞名歐洲。)。
4學生根據提示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簡介安東尼第一個看到了微生物。
(2)第二部分:3、4、5、自然段。安東尼由于自己的愛好,用玻璃磨制鏡片制作成了顯微鏡。
(3)第三部分:6——12自然段。安東尼用顯微鏡看到了各種微生物聞名歐洲。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認識安東尼。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說說:讀了課文,你對安東尼有了哪些了解?
3小結,引導感知安東尼身份的平凡與看見微生物的偉大。
4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五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9看門人的魔鏡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體會安東尼制作顯微鏡的認真、執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導學生培養各自的興趣愛好。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文中生字新詞,開火車認讀。
2全班齊讀。
3說說:第一個看見微生物的安東尼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體會安東尼制作顯微鏡的認真、執著。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3——5自然段。
2思考:
(1)安東尼有什么愛好?
(2)安東尼是怎樣制作顯微鏡的?
3交流。
(1)安東尼的愛好是磨制鏡片。
(2)安東尼由于自己的愛好,很快學會了用玻璃磨制鏡片這門手藝,他心靈手巧,磨制出比芝麻大一點點的鏡片,把鏡片鑲在銅片或銀片里,并為此做了個架子,裝上兩個平行的鏡片,就做成了一架精美的顯微鏡了。
4從中你認為安東尼是一個怎樣的人?(心靈手巧、勤奮向進)。
5有感情的讀3——5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體會顯微鏡給安東尼帶來的影響。
1提綱導讀,合作學習。
(1)認真默讀課文6——12自然段。
(2)安東尼通過顯微鏡發現了什么?這些發現給安東尼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3)說說;從中你認為安東尼是一個怎樣的人?
2交流。
(1)了解顯微鏡下的發現,體會安東尼制作顯微鏡的認真、執著。
a安東尼通過顯微鏡發現了什么?
b指名讀7、10、11自然段,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認真、執著。)。
c安東尼是通過怎樣的觀察才成為第一個看到微生物的人呢?學生讀6自然段。體會安東尼的認真、執著。
d抓關鍵句,體會安東尼的認真、執著。
“他喜歡把自己觀察的東西放在顯微鏡下幾個月,仔細看上幾十次、幾百次?!?/p>
(2)感悟顯微鏡下的發現給安東尼帶來的成就。
指名說說這些發現給安東尼帶來的成就,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齊讀課文第8、9、12自然段。
有感情的讀12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深刻感悟。
1學生齊讀課文內容。
2說說:從安東尼制作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過程當中,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認真執著、勇于實踐、不斷探索。)。
3談談;讀了課文,你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4教師小節。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用玻璃制作顯微鏡。
19看門人的魔鏡人類的眼睛更銳利。
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20海底世界。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獨立識字。
2抓住課文的中心句、抓住段中重點詞句來理解朗讀體會,了解海底世界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與物產的豐富,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重難點、關鍵。
1體會海底世界的特點。
2抓住文中重點詞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寫法。
課時劃分。
兩課時。
20海底世界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文中描寫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的部分。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海底世界的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幾幅大海的圖片,引導欣賞,感受美。
2引導學生用學過的詞語來形容大海的美。
3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試讀課文。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3交流。
4通過剛才的朗讀,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找出中心句,把課文分為三部分。
1哪一句最直接概括了大海深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痹诮虒W中,我時時刻刻關注這一理念,盡量用這一理念在課堂中教學……《小小的船》雖然是一篇老課文,在今天它踩著新課程的鼓點,帶著新理念走進課堂,經過一番推敲,上完了這節課,我覺得頗有感悟。
一、走近生活,創設體驗情境。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睘榱藢崿F語文的生活化,我讓學生交流平時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币恢恢恍∈帧班А钡嘏e起在桌子上,有的說:“我看到的月亮像豆芽”“像香蕉”“像月餅”“像大玉盤”“像吃飯時用的盤子”“像小乒乓球”“像個半圓”“像眉毛”……學生的答案千奇百怪,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關注學生,成為體驗的主人。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睂W生在教學過程中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我們應該讓學生在新語文課程所營造的廣闊的空間中自由翱翔。為了完成學生在聽讀中識字這一目標,我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后讓學生采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識字,瞧:有的組成四人小組同來學習,有的小老師在考小伙伴了,有的在拼讀音節呢,有的在畫畫。其中一位同學畫了一顆大星星,里面寫個“星”,還有的同學畫上一只小船,然后告訴小伙伴,這是“船”,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同學畫了只月亮,并給它加上眼睛和嘴巴,然后告訴老師,這是“月”字,月亮的眼睛就是“月”字中的“一”,月亮的嘴巴就是“月”的第二“一”???,學生們學得多有意思,我真為他們感動。
三、活動多樣化,豐富體驗的方式。
在教學中應可能地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唱兒歌,表演兒歌,畫畫兒歌,想象描述兒歌……學生在多種角色體驗中獲得新的感受。
四、重視體驗,讓個性飛揚。
在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祖國語言文字,用“心”去咀嚼語言文字的美,去體驗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種體驗,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而應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己去感悟體驗。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議論,聽著這充滿幻想、天真可愛的童言,我好像捧著一顆顆鮮活個性的童心,陶醉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世界中。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晴朗的夜空很美。
2、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3、能背誦全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晴朗的夜晚天空很美。
2、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具準備:
1、用硬紙板做一個圓月亮和一個彎月亮。
2、準備一塊小黑板。
3、錄音磁帶、字塊。(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的小提琴獨奏)。
4、幻燈。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引言:小朋友,在晴朗的夜空,我們常??匆娞焐嫌性铝?,你們喜歡看月亮嗎?
老師跟大家一樣,也喜歡看月亮,老師請小朋友看這個月亮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出示圓月亮)。
月亮有時是圓的,有時是彎的,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出示彎月亮)。
2、看圖:老師請小朋友邊看圖,邊聽錄音,想一想,這是真的船嗎?是什么?(出示幻燈)。
下面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你能看出是什么時候?
再請小朋友連起來說,圖上畫的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請一個小朋友讀第一句,彎彎的月兒講了什么?(板書:彎彎的)。
彎彎的和彎的比一比,你認為哪個詞美?為什么?
彎彎的比彎的更彎一點,而且彎得更可愛,看起很美,討人喜歡,所以,課文里用彎彎的這個詞來形容月亮的形狀。
4、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小小的船又講了什么?(板書:小小的)。
課文里為什么用小小的船而不說小船呢?我們把這句話連起來讀一遍。(指導朗讀)。
5、這只船除了彎彎的、小小的,還是怎樣的?(指名讀二句)。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講了什么?(板書:兩頭尖)。
圖上畫了什么?與上圖比較一下,課文里為什么說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
我們學完了一、二句,現在把它連起讀,想一想,這兩句都寫了月亮的什么?(齊讀一、二句)。
6、這樣美的船你們想不想上去坐一坐?
老師帶你們去,因我們離月亮太遠,所以要坐上最快的火箭,小朋友系好安全帶,閉上眼睛,準備。(按錄音)。
到了,睜開眼睛,我們到了哪兒?(指幻燈:太空)。
你現在感覺怎樣?你看到了什么?(板書:星星、月亮)。
我們來到月亮上,把彎彎的月兒當小船,藍天可以當作什么?星星可以當作什么?
(課間休息)。
7、我們一起讀書上的第三句。
比較句子。(出示小黑板)。
我看見星星和天。
閃閃的是什么意思?這個詞寫出了星星一亮一亮的,好像對我們眨著眼睛。(板書:閃閃的、藍藍的)。
藍藍的寫出了什么?把天寫得更美了,所以第二句好。
第一個句子用的是看見,第二句用的只看見??匆娭豢匆娪惺裁床煌??只看見的范圍小些,看見的范圍大些,為什么只看見,是因為藍天,星星太美了,吸引了目光,所以只看見。
我們一起讀二句。
請小朋友把第三句連起讀一遍,我只看見要讀重點,閃閃、藍藍讀輕。
8、這篇課文學完了,為了讓小朋友讀得更好,請小朋友跟著錄音讀一遍。(請人讀)。
有表情地齊讀,注意老師怎樣指導的。
同學們讀得好,下面把書關上,老師讀前半句,小朋友讀后半句,看誰記得???
再齊背誦一遍,同學們讀得很好,這首詩不但小朋友喜歡,我們音樂家把它寫成歌來唱,會嗎?(齊唱)。
9、今天小朋友學得很好,下面我們做個游戲,老師考一考小朋友怎樣。這個游戲的名字叫找朋友是把老師給的字塊看一下,哪些詞放在一起合適,拿這兩個字塊的小朋友就站在一起,剩下的小朋友就拍手唱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
字塊是:彎彎的、小小的、藍藍的、閃閃的、月兒、星星、藍天、小船。
全體小朋友齊讀字塊上的詞。
小朋友再動動腦筋,這些詞除了剛才的放法外,還可以怎樣放?意思大體不變。又變換放法:天藍藍的,月兒彎彎的,星星閃閃的,船小小的。
通過游戲,小朋友們知道了,有的詞放法不同,但意思大致相同。
10、打開書,指導課后三題。
讀、查課后作業。
1、認識9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門”。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麗,生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自制的生字卡片每人一份。
2、課件、歌曲《閃爍的小星》伴奏帶、歌曲《小小的船》磁帶。
3、課前讓學生收集謎語,并了解有關月亮的傳說或故事。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激趣:同學們喜歡唱歌嗎?大家一起來唱《閃爍的小星》好嗎?(放伴奏帶,師生共唱)今天,我們請星星弟弟和藍天姐姐來我們這里做客好嗎?播放課件(藍藍夜空圖),看深藍色的夜空中星星象什么?你還希望有什么?你平時都看到過什么樣的月亮?(圓圓的、彎彎的)你見過的月亮都象什么?點擊課件(彎彎的月亮來了。)你看它象什么?這么美的夜空,這么美的月亮,老師要用一首歌來贊美它!(師唱歌曲《小小的船》)你們也想唱嗎?學完課文以后,相信你也一定會唱的!(板題,齊讀。)。
(樹立課程整合的意識,充分利用歌曲和動畫這些教學資源,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引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他們交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如詩如畫的情境中欣賞美,感受美。)。
2、猜謎: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能把你收集到的謎語讓大家猜猜嗎?(猜謎語)老師也有個謎語請大家猜:“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保ń處熯m時引出課題。)。
(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活動引入課題,開擴了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增長了知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引發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這首兒歌就藏在語文書里,你能快速找到它嗎?找到了你就讀一讀。(自由朗讀)。
2、指名讀,師生評議。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試讀,用鼓勵性的評語充分肯定優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大膽發言,勇于表現。)。
賞讀。
請同學們給老師一次表現的機會好嗎?(播放課件,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老師讀得怎么樣?請大家評一評吧。
(建立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角色的互換,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欣賞兒歌的美,音樂的美,動畫的美,在和諧的氣氛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識字。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對學生的識字情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2、自由讀文,邊讀邊畫,遇到不熟的和不認識的要多讀幾遍。
(養成邊讀書邊動手動腦的習慣,學會讀書的方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習語文的成就感。)。
3、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考,互助。
4、匯報:點擊課件,認讀生字(“只”有兩個讀音,提示學生要注意。)組詞,用喜歡的字說話。認識“門”字框:猜謎,一個人站在門里。(可找一名學生做動作,大家猜字)。
5、游戲:照鏡子。(小組內先練習,然后老師出示生字卡片,大家和老師照鏡子。)。
朗讀。
1、把這些生字送回課文你還認識嗎?請你打開書自己讀一讀吧?。ㄗ约哼x擇方式朗讀)。
2、指名讀。(提示學生讀準字音,“月兒”、“船兒”的“兒”要讀輕聲,“在”、“坐”是平舌音?!伴W”、“船”讀翹舌音。)。
(朗讀是學生感悟課文的基礎,創設朗讀情境,
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小的船》教案二》,來自網!
朗讀與識字相給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寫字。
1、出示“白、田、電”,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這三個字,你發現了什么?(這三個字的“口”都要寫得上寬下窄,“田”要寫得略寬一些,“電”中的`“口”要扁一些。)。
2、仔細觀察每個字的每一筆寫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
3、教師范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提示“口”的寫法。
4、學生先描紅,再自由練寫,比比誰寫得工整,漂亮。
5、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游戲: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寫上生字生詞,摘到星星的同學把字詞讀準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2、齊讀課文。
精讀。
1、課件出示夜空圖和第一句話。指名讀,問:讀了這句你知道了什么?(指導朗讀,范讀、同桌讀、指名讀。)。
2、出示第二句話。問:“尖尖的”什么樣?領讀,指名讀,齊讀。
3、想象:這么美的夜空中有這樣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閉目想象:你就是宇航員,去月球旅游。播放音樂,音樂停止后,睜開眼睛,說說你有什么感覺?一路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在美妙的情境中感悟課文內容,豐富自己的感知。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尊重學生個性體驗,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4、出示第三句話,自由練讀。怎樣讀好聽?想象坐在小船上的感覺,美美地讀出來。
5、朗讀全文。(配樂,可適當加上動作。)。
(欣賞月夜的美景,聆聽優美的音樂。美妙的意境,激發學生想象。在這種奇特的感受中朗讀,學生定會釋放自己的真情,在自由誦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大自然的無限神奇。)。
背誦。
請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月亮船上,邊表演邊背誦全文。(配樂)。
(在真實的體驗和虛擬的角色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背誦任務,使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一次愉快的旅游。)。
演唱。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自由發揮,邊唱邊表演。
練習。
出示“我會說”:彎彎的月亮像藍藍的天空像閃閃的星星像。
(先組內練說,再匯報。自由選擇句子,鼓勵學生說出與眾不同的內容,給學生發展的空間,尊重學生的選擇。)。
擴展。
1、把你了解到的有關月亮的傳說或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2、晴朗的夜空多美呀!請你把看到或者想象到的星空畫下來。
寫字。
1、出示生字“見”,指名讀,書空。
2、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字,看好每一筆的位置,先描紅,再自己練寫。(教師隨機指導寫字姿勢和寫字方法。)。
3、展示有代表性的作業,讓學生評一評,指出優缺點。
初中作文教案(10)2011-02-1917:00初中作文教案按教材內容分配為兩個課時,包括初中作文教案第一課時和初中作文教案第二課時,本篇為初中作文教案的第1課時,可能內。
中作文教案的使用,請各位語文教師對初中作文教案及本空間其他有關內容提出好的建議。
課題寫自己最熟悉、最動情的東西課型寫作課時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習根據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選擇材料。
2.訓練學生如何將紛繁復雜的材料寫成一篇生動的記敘文。
重點目標1難點目標2。
教法討論、交流、互動教具。
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激
情
導
入怎樣才能使自己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涌,一揮而就呢?解決這個問題比較便捷的途徑在哪里呢?都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時,凡是自己平時熟悉、關心的東西,可寫的內容就很多,而且也容易寫好;相反,要是碰到自己不熟悉,沒什么感受的話題,寫起來就費勁了??梢妼懽约菏煜さ臇|西非常重要。
聽,體會選材的重要性。
寫
作
指
導(一)凡作文要感人,必須先感動自己。換位思考,探究原因,醞釀感情。
(二)抓住細節,寫出動人點,爭取有現場感,使人如身臨其境。
(三)借用技巧,注意渲染,將人、事、景、情、理巧妙結合,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大膽創新。
口訣:灌注真情,以情馭文;善抓平淡,寫出神奇;借用技巧,大膽創新。
寫
作
要
求1、要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要有意義。
2、寫的事情最多兩件即可,經過要詳細,有細節描寫,記敘要素要完整。
3、記敘中要有一定的抒情和議論語言。
明確寫作注意的事項。
范
文寫給父親。
父親躺在病床上,一雙干枯的手緊緊地拉住我的手。那張飽經風霜的臉已經瘦得皮包骨頭了;只有那雙眼睛睜得大大的,無限依戀地看著我。他已是癌癥晚期了。我望著他,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在我淚眼的模糊中,健康的父親出現了。他含笑地看著我,我也親昵地看著他。我多少次在父親的眼睛里照見了自己的身影,啊,我的身影一映到那愛的海洋中便變得十分美麗了。記得我童年時體弱多病,父親每天清晨帶著我去跑步,手把手教我練健身操,就這樣,我慢慢強壯了。父親就像棵大樹,我就是在這棵大樹的蔭蔽、保護下長大的。
父親緊握著我的手微微地顫抖起來…忽然,他的手漸漸地松開了。從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淚,但嘴角卻帶著一絲微笑…我凝視著,凝視著父親的臉,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移開。
我思索著,思索著那最后一絲微笑的含意…??!我終于明白:那微笑是父親勤勞一生,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甜蜜;是父親對我在教育戰線上工作的殷切希望。
道自己的女兒取得一點成績時定會含笑九泉的。
閱讀范文,并分析本文的寫作特色,討論文章是否符合剛才的寫作要求。
思考:假如我寫這篇文章,我會怎么寫?談談自己的寫作思路,與之比較異同。并摘抄精彩語句或段落。
寫
作
練
習1、回顧上學以來的經歷,寫一件你最動情的事。
2、想一想,在家中,哪些事你最熟悉?寫出來,500字左右。
明確寫作要求,思考,寫作。
(原創作者:山東省莘縣妹冢鎮中心初中鄧銀鳳)。
1.認知目標:認識8個會認字,會寫“天、只、兒、兩、見”5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6課。本課是一首短小優美的兒童詩,詩歌描繪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詩畫相配,內容生動,詩句優美,更富有想像力,讀起來朗朗上口,饒有趣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的積累,很適合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理念。
本課是葉圣陶先生的名作,詩歌以簡潔明快、豐富有趣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靜謐的夜晚,也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溫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把孩子們帶入豐富、生動的畫面之中,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和想像世界,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和朗讀能力,通過他們的畫筆展示腦海中的夜景,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彎彎的月兒”和“小小的船”之間的聯系,發揮想像,體會晴朗夜空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激發興趣。
屏幕顯示:配樂出現一幅美麗的圖畫:一個小女孩兒張開雙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興地看周圍一閃一閃的星星和藍藍的天空……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用自己的話說說。
評:利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現美麗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晴朗夜空這一優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探究的欲望。
2.揭示課題。
你們看,這月兒彎彎的,兩頭尖尖的,像什么?(小船)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小小的船》。
3.讀課題。
看到課題,齊讀,然后師問: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師再問:課文真的是寫船嗎?請同學們看課文、看彩圖,讀課文找依據,釋題:實際上把彎彎的月兒比作小小的船。
評:讓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想知道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停下來,借助拼音多讀幾次,再往下讀,把要求會認的字和會寫的字畫出來,把生詞多讀幾遍,不會的向同學、老師請教,再多讀幾遍。
評: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互相檢查讀,當個小老師,糾正讀得不對或不準確的字音。
3.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認讀,去掉拼音認讀,通過開火車讀,當小老師帶讀,及時表揚。
4.四人一小組為單位,輪流讀一遍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認真聽、仔細評。
評: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這樣做,引導學生互幫互學,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和合作,讓學生當小老師,形成生生互動。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范讀全詩。啟發想像:你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評: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愿望,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3.挑戰讀。誰愿意來讀讀課文?后問:誰向他挑戰?
評: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體現學生的主動性。
4.齊讀。邊看課件邊模仿著讀,要求讀流利。
5.小組比賽讀。由4人學習小組合作讀,學生評議,評出讀得好的小組,獎小紅花。
評:有助于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6.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那句詩讀給大家聽,喜歡讀哪句就讀哪句。
評: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7.說話訓練,填空。
的月兒()的船,
()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的船里坐,
只看見()的星星和()的天。
評:加強語言的感受和積累,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
四、書寫生字,指導識記。
1.做采蘑菇的游戲。
評:用采蘑菇的游戲來促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生字的興趣。
(2)在三個蘑菇的后面分別貼上本課的五個生字中的三個“天”、“只”、“兒”,然后請3名同學到前面來做采蘑菇的游戲,其他的同學可以唱《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邊采蘑菇邊播放歌曲。)。
(3)采完之后,師問:呀,你采的蘑菇真大呀!請你告訴同學們,你采到這個蘑菇的名字是什么嗎?告訴大家:“我采到的蘑菇叫某”。這個蘑菇想讓大家一起來喊一喊它的名字,它就會笑了,一起來喊,再喊一聲。
(4)師問:你是怎樣記住這個蘑菇的名字的?告訴同學們好不好?其他同學有更好的方法來記這個字的,也可以到前面來說。
評:讓學生在自己喜聞樂見的游戲中識字,增強識字的興趣,體現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
(5)給蘑菇找朋友。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這個字組成詞語呢?如果你不能組成詞語,或者你想到的詞語讓別的同學說了,那你可以用它說一句話,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多又好!
評:練習組詞說話,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寫字教學分散在兩個課時安排,可以調節學生身心,也可以落實寫字要求。
(6)讓學生觀察筆畫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筆順,然后老師示范,讓學生描紅,獨立書寫,評講,看誰寫得美。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誰來告訴大家,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課后,請同學們再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2、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3、《氓》的情節和主題。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后人經常把它們并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
但是再后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表現手法來分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比喻,是《詩經》開創的修辭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迸d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衛風氓》是一首敘事詩。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敘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誦讀全詩,要安排好抑揚頓挫的語氣語調,反映情節發展的節奏,表現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調。
1、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楹?,“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彼诤薅嘤诎?,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2、《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教學目標: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c、體會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為順序的?)及神奇壯麗的幻境(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
重點:反復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難點: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提問:你見國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采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3、齊讀課文一遍。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再次朗讀課文。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晌覀儸F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么?(課后查閱資料:參考高中物理第二冊191頁)。
1、課后朗讀課文。
2、課后課后查閱資料。
1、知識目標:了解課文內容,把握父親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切合文章聯系實際感悟真情。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父輩的堅韌,體悟父輩的艱辛與責任。
誦讀課文把握父親人物形象。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朗讀、討論、點撥。
多媒體。
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1、檢查預習,認清字詞。
2、講述故事情節(簡要概括主要情節,理清思路)。
問題探究(一)
1、作者為什么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筆墨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過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很詳細,這是為什么
4、父親回來時,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么理解(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小結)
問題探究(二)說說父親
1、說說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2、說說為了臺階,父親付出了什么你從哪里讀出來的(跳讀、思考、討論、交流)。
1、思考文章的標題能否用“父親”或者“新屋”等來替換,原因何在。
2、你從文中讀出了我對父親怎樣的情感反復咀嚼文末句話,體味一下。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全文的重點—“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這對于學生來說,確確實實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審美情趣的好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許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許多人習慣認為。這句話寫出了潮來前‘。睜”的特點。和‘。潮來時”的“動”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當然不錯。但我認為,僅這樣理解還不夠,還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寫這句話的匠心所在—那就是‘。越往東越寬”實際上是簡略地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這種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潮的形成有決定作用。為表現人潮的奇特、壯觀埋下了很好的伏筆。
1.學生課下搜集了不少潮汐的資料。對大潮有所了解。
2.課文描述的“潮來時”的景象。學生很難見到。理解體會起來有一定難度??赏ㄟ^反復朗讀及觀看錢塘江潮的錄像。使學生置身其中。切身感受。
3.學生朗讀描寫潮來時的語句時??赡軞鈩莶粔?。老師應注意適時指導,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人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應重讀“白色戰馬”、“飛奔而來”等詞語。以突出大潮的勢不可擋。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
2.能力目標:積累運用文章中的精彩語句,如“人聲鼎沸”、“山崩地裂”、“籠罩”、“屹立”等詞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與合作探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人好河山的熱愛、贊美。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包括觀潮錄像、課文內容)。
學生:課前查閱搜集有關大潮知識的資料,朗讀課文。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梢阅x,可以放聲讀??梢酝酪黄鹱x,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設計意圖: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
學生可能會說自己讀愉的知識。如:“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海寧市鹽關鎮是最好的觀潮的地方;課文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敘述的……學生也可能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時,老師可鼓勵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索,通過下面的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學習需要。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與信心。鼓勵學生以學定教。
二、仔細品讀,深入理解(一)學習“潮米時”一部分(播放錄像)老師范讀這一部分課文,學生切身體會潮來時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
1、領會文章深刻的主旨,體會文章對于殘酷戰爭的控訴。
2、領會這篇微型小說蓄勢和鋪墊的特點,體會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重點: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1課時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戰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戰爭是統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爭的陰霾下,處于戰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
在未細讀文章之前,學生憑借著已讀過的文章或看過的影片可能對戰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可以請學生自由發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戰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后展開對文章的閱讀。
可讓學生簡要復述。
1、兩個小姑娘“不加思慮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來”說明了什么?
參考:1、說明了小姑娘的缺乏關懷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淺。
2、“他們的母親”揭示了老婦人和陣亡兒子之間的關系,用“他們的母親”的稱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兒子的極端痛楚顯露無遺。
3、第一處“靜”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懾力,是外在的。全文結尾處的“靜”是懾入人心的震驚和痛,是內心的流血。
文章敘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這場戰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于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爭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后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后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巨大痛苦……這是戰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于戰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
這篇小說是怎樣表現戰爭災難這一主題的?鼓勵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自主批注,組內交流研討。
教師點撥,可以從情節的設置、人物的刻畫等方面入手探討。
例如一開始老婦人讓人不能捉摸的數數“一、二、三”,一直到小說結尾處由老兵說出她是因兒子相繼死去而變瘋的瘋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個兒子的數字。還例如一開始小姑娘們的嗤笑,當老兵說出真相后車廂里的一片寂靜。
以反映戰爭為主題,根據你已讀過的詩詞或看過的電影,寫一篇小小的讀(觀)后感。
1、抓住“緊急、焦急萬分、赫赫戰功”等詞語,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從而體會出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品質。
2、通過抓住“理應為國為家分憂”,來學習課文第二段。從而帶領孩子理解國之憂和家之憂。
3、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通過對“披、跨、渡、過”動詞的比較理解,認識一個英勇善戰、英姿颯爽的木蘭。
4、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誦讀《木蘭詩》,給孩子以中華語言文字的熏陶。
通過對于關鍵字詞的理解,運用反復體會誦讀的方法,體會花木蘭愛國、英勇的特點,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古時候有個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蘭),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2課,齊讀課題《木蘭從軍》。
1、復習生字詞。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這課的`生字詞(開火車讀齊讀兩遍)。
出示詞語:
征兵朝廷戰袍理應父親弟弟勝利將士燕山將軍渡黃河女扮男裝赫赫戰功焦急萬分年老多病。
2、出示“理應”(指名讀)。
(1)指名理解詞義(可用擴詞法)。
(2)理應的意思就是道理上應該這么做。
(3)今天顧老師又交給大家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就是把這個詞分解了,分別給它擴詞,
1.花木蘭是個女的,在當時,她應不應該去從軍?自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問題。
2.花木蘭她不應當去從軍的理由是什么?(多請幾個孩子說不能從軍)。
(一)理解國之憂。
1、國之憂是什么?(北方經常發生戰爭)齊讀本句(。
2、齊讀“緊急”。理解“緊急”的意思。
那么國家在什么情況下,才會下達這么大的“緊急”征兵文書啊?
(快要打敗仗了)如果戰爭失敗了,我們失敗了,將會有是什么后果?多請兩個(國土被侵吞,老百姓流離失所)。
(二)理解家之憂。
1、國之憂是如此,那么家之憂又是怎樣的呢?(出示描寫父親和弟弟情況的句子)。
2、父親年老,弟弟年幼,他們無法承受戰場上那么激烈的斗爭??墒?,國家在此時正處于危難之中,家里又沒有人可去打仗。那你們說一說,此時,國憂和家憂加在一起,花木蘭此時的心情是什么樣兒的?(緊張,焦急萬分)。
3、出示“萬分焦急”
(1)讀好,理解“焦”的字形。
(2)讀好“家之憂”
(3)“國之憂、家之憂”連以來讀。
4、總結為國為家分憂(重點突出“理應為國為家分憂”)。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木蘭身為一個女子,卻有著一顆保衛國家的忠心,所以,她覺得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父親年老,弟弟年幼,木蘭身為一個女子卻有著一份保衛家園的責任,所以,他覺得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
(三)通過擴展其他人物形象,體會木蘭的決心。
(出示家人的對話)請你跟你的同桌兩個人,想一想,說一說。(開始)(出示對話)。
2、分別請孩子和父親、母親、弟弟對話。
3、花木蘭就這樣女扮男裝去了戰場,此時此刻,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木蘭呢?(指名說,勇敢,孝順,堅強)。
(四)引入《木蘭詩》的描寫。
同學們,木蘭詩中也有幾句是描寫這段的。(音樂鍵入)師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哎)。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p>
1、就這樣木蘭告別了親人,踏上了征途:“披戰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弊屛覀円黄鹱x讀。
比較句子:“木蘭告別了親人,踏上了征途:“穿戰袍,騎駿馬,過黃河,爬燕山,來到了前線?!?/p>
2、你覺得哪句話好?你讀出了什么?還是和你的同桌說說,兩個人商量商量。
3、誰來說說?(要指名說說)為什么披戰袍比穿戰袍好?(披講出了英姿颯爽)跨駿馬(一氣呵成,動作干練的形象)渡黃河(強調了速度快)“渡黃河”指過黃河的過程很艱難。如此之難,花木蘭有沒有退縮?為什么是過燕山不是爬?指名讀(過燕山)。
4、你們看這四個字用得過好啊,面對著滾滾的黃河水,木蘭毫不畏懼,面對著巍峨連綿的燕山,木蘭勇往直前,在我們以后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會運用合適的動詞,這樣能夠幫我們更好地樹立人物形象。
5、我們再一起去品讀品讀這句話。
8、引入《木蘭詩》。
木蘭在戰場上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叭f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泵鎸χ珊拱偾姷馁p賜,木蘭她什么也不要,她只要()。
1、(出圖)大家看,木蘭順利回家以后,脫下了戰袍,穿上了心愛的女裝。將士們來看木蘭,他們會有什么表情,又會有什么動作,還會說些什么呢?你能學學嗎?還是請你在下面和你的同桌練一練。(女孩子當木蘭,男孩子當將士)。
2、男女生上臺表演。
3、我們誰也沒有想到昔日英勇善戰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4、引入《木蘭詩》。
你看木蘭回鄉以后“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一。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p>
1、是啊,同學們,誰也沒有想到木蘭是名女子,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為國征戰12年,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在這一切之后,她只是回到了家鄉,什么都不要,所以人們說花木蘭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2、我們從這位古代的女英雄身上學到了很多,我們今天學了課文,也知道了一首流傳了千年的《木蘭詩》。課下,和你的父母一起去讀讀。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致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仿佛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詩歌描繪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么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3、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a、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b、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c、體會山市的形成(是以什么為順序的?)及神奇壯麗的幻境(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d、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
:反復朗誦,積累文言詞語。
探究山市形成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一、導入(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
提問:你見國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
(學生自由發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投影補充、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采青蓮)。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一遍。
四、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下能解決的句子。
2、四人小組交流疑難句子,合作解決。(未能解決的全班交流)。
3、山市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是以什么為順序的?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表現了山市的變化是迅速還是緩慢?)。
4、山市的具體變化如何,畫出描繪的詞語?
5、請學生以這個過程,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圖畫或語言的方式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6、再次朗讀課文。
五、探究山市形成的原因。
開頭,我們提到了海市蜃樓,這種奇觀古人是無法解釋的,才有了大蛤蜊哈氣而成的想象??晌覀儸F代人已經懂得了它的科學道理,你知道么?(課后查閱資料:參考高中物理第二冊191頁)。
六、布置作業。
1、課后朗讀課文。
2、課后課后查閱資料。
2、揭露官吏的橫暴。
3、同情人民的苦難。
體會老婦的話對表達文章中心的作用。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簡介作者:
1、介紹背景。
2、簡介作者。
二、出示教學目標:
《石壕吏》簡案第1頁共2頁。
三、整體感知:
1、質疑,畫出難懂的句子。
2、談談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圖理解課文:
1。根據圖畫找出對應句。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
五、說一說:
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復述課文——“走進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
老嫗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賞音樂《家和萬事興》。
1.了解與本課有關的文學常識及本課的寫作背景,朗讀、背誦全詩。
2.學習《賣炭翁》中的人物描寫與對比手法的運用。
3.體會《賣炭翁》一詩的諷喻含義,感受詩人對以賣炭翁為典型代表的廣大勞苦人民的同情及對“宮市”的憎惡。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唐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實而作),這首“為事”所作的詩歌——《賣炭翁》,是白居易諷喻詩中的杰出詩篇。
2.諷喻詩有什么特點?
特點: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僚殘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壓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一類詩歌,是為民而作的詩歌,體現了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顿u炭翁》一詩直接點明了本詩的諷刺目的:揭露了宮市給人民帶來苦難,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鞭撻和抨擊。
3.介紹“宮市”。
宮市為什么會給人民帶來苦難呢?什么是宮市?從字面上理解,宮是皇宮,市是買、采購的意思,所謂宮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監”)到市場上去購買皇宮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宮使,即皇帝的使者。本來,為皇宮采購物品,是由官吏負責的,但到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采購權也被他們奪去了,宦官以宮使的身份到市場上去為皇宮購買物品,實為掠奪。
目標導學二:理清結構,分析人物形象。
明確:地點——市南門外。
人物——賣炭翁、黃衣使者、白衫兒。
事件——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運炭以至被掠奪的經過。(板書:燒炭—運炭—搶炭)。
2.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3.“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外貌描寫。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發耳邊鬢角的顏色?!盁熁鹕薄笆负凇闭f明燒炭艱辛。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4.“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心理描寫。天冷可自己身上“衣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愿自己受凍。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目標導學三:感受對比,體會作者情感。
文章多處使用了對比,既有賣炭翁自身的對比,又有賣炭翁與宮使的對比,請從文章中找出這些句子,并說說各自的作用。
明確:(1)“一車炭,千余斤”與“半匹紅紗一丈綾”對比,寫出宮市掠奪的殘酷。
(2)“牛困人饑”與“翩翩兩騎”對比,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
(3)“衣正單”與“愿天寒”對比,強烈對比之中寫出了賣炭翁為生活所迫的悲苦無奈,“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催人淚下。
小結: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元和初年,這正是宮市危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十分了解,懷著對人民深切的同情寫出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顿u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詩歌當中的一首。它描寫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但《賣炭翁》的意義遠不止對宮市的揭露。詩人在賣炭翁這個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平。讀這首詩,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賣炭翁一個人,透過他,仿佛有許許多多種田的、打魚的、織布的人出現在我們眼前。他們雖然不是“兩鬢蒼蒼十指黑”,但也各自帶著勞苦生活的標記;他們雖然不會因為賣炭而受到損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著辛酸和仇恨的淚水?!顿u炭翁》這首詩不僅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對于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全詩通過賣炭翁辛勞燒炭、艱難運炭上市、炭被宮使掠奪的悲慘經過,借賣炭翁的不幸遭遇,為百姓鳴不平,用賣炭翁的形象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擊中唐的弊政之一“宮市”以及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本文的教學目標在此次教學過程中很好地實現了,學生對詩歌的描寫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掌握得不錯,這種以學生理解分析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比較適用于較淺顯的詩文篇目。
不足之處學生們在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中,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本文所反映的深刻的社會情感和現實意義,需要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明白現在的美好安穩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