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造力,豐富生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偨Y不僅要指出問題,還要提出具體的改進計劃和行動方案。以下是一些精心策劃的市場調研報告,供大家在制定市場策略時參考和借鑒。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會正確的讀寫分數,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在多種活動中理解知識,發展智力。
3、培養創新和實踐的意識。
一、認識二分之一。
例1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
直觀演示,學生操作。
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來表示。
用新的數來表示。
二、認識四分之一四分之三。
例2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然后把一份圖上顏色。
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沒有圖顏色的就是3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
三、學習各部分的名稱。
例3看圖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掛圖。
由學生說出是幾分之幾。
師板書,介紹這些數就是分數,上面的叫分子、下面的叫分母、中間的線叫分數線。
四、課堂活動。
1、1題。
先用紙折一折,問:平均分成了幾份?然后填空。
2、2題。
同方同學,你讀我寫,互相交換。
3、說一說生活中,什么地方要用到分數?
第二課時練習。
教學內容:書107--10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提高應用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交代本課的任務。
完成練習十九的1--7題。
二、基礎練習。
1、1題用分數表示下圖中的陰影部分。
2、2題在每個圖里選適當的部分涂上顏色表示他下面的分數。
三、發展練習。
1、3題用下面的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對嗎?
注意是否平均分。
2、4題選出合適的分數來表示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此題的陰影部分不是連續的。
3、5題看圖填空。
4、6題寫出下面的分數,并指出分母和分子。
5、7題。
1個面包切成同樣大小的10片,爸爸吃了4片,爸爸吃了這個面包的()分之()。
《初步認識角》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
教材分析:
角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主要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
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能在圖形中找角。
過程與方法: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教學重點: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教學難點: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一.創設情境
1、拼圖形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那我們一起玩一個拼圖游戲好不好?課件出示拼圖要求:
(1)用4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2)用3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3)用2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
2、交流各自拼出的圖形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用4根小棒拼成一個什么圖形,用3根小棒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師:用兩根拼成的是什么圖形?請同學們展示一下。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進而告訴學生,像這樣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叫做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ò鍟n題)
二、探究新知
1、聯系生活,找角
(1)師指導學生指角方法。
師:說起角啊,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看!這是一塊三角板,上面有很多角,老師找到的就是這個角(師演示指角的方法)
(2)先讓學生指給同桌看,再請學生到前面把找到的角指給同學們看。
2、初步感知,認識角(1)抽象出數學中的角。
師:許多同學不但會找角,還能準確地指角,但是,我們數學中的角是什么樣子的,大家想知道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2)師描角師:剛才我們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現在老師就把這部分在黑板上描下來。(3)認識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扇子、剪刀、鐘表抽象出角的過程)師:通過大家的仔細觀察,我們找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請大家再仔細觀察課件演示,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課件閃動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同桌互說,進行匯報。
找學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指,教師板書)
3、練習反饋。
(1)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角?為什么?
(2)下面的圖中各有幾個角?(課件出示:問題討論)
4、角的大小比較
(1)師: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知道了數學中的角是怎樣的圖形,接下來老師和大家進行一個活動——做角,用2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成一個活動角,根據活動角的變化畫出三個大小不同的角。
師: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畫的這些角,哪個大,哪個小嗎?你是怎樣判斷的?同桌討論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討論后匯報。
我們知道了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來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播放視頻)這說明什么?(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2)學生活動。
學生用活動角造角。(任意造一個角、造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再造一個比老師的角小的角)
同桌一大一小玩造角游戲。
5、自主探索,折角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活動角,轉動活動角的一條邊可以得到很多角,那我們能不能用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呢?自己試試看?!?/p>
學生自己試折,折完后同桌互相展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教師巡視,如果學生折疊有困難,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在展示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說出角的頂點、兩條邊。
誰愿意到前面把你折的角展示給大家?
6、體驗感悟,畫角
(1)學生嘗試畫角。
師:我們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也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那你們想不想自己畫一畫角呢?(打開課本58頁找學生讀要求)
師: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想好了自己試著畫一個角。
(2)演示正確畫角的方法。學生指揮,老師畫,強調用直尺。 (3)學生再次畫角。
師:如果你對自己剛才畫的角不太滿意,你可以再畫一個角,注意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三、總結收獲
師:現在回憶一下,我們都學了角的哪些知識?(學生匯報)角的知識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只是初步的認識了角。
師:這節課,大家學習的都很好,也很積極,老師想用一個符號評價大家的表現,猜猜是什么?(學生猜測)是一個對勾,這上面有沒有角?角的頂點在哪兒?邊在哪兒?其實角就在我們身邊,而且無處不在。(欣賞圖片)
四、布置作業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這部分內容又是今后學習角的基礎,對于二年級的兒童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難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編排上從孩子熟悉的校園生活場景圖導入,教材把這些角都用色線標示出來,由此引出角,讓學生了解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折一折來進一步感知角,最后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制作的角,教材這樣的安排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
該年齡階段的學生主要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有待發展,對建構角的概念有一定的難度。但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平面圖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處觀察到角,對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讓他們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經歷“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構建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認識——鞏固角的概念”的教學環節,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認識角,做到“做中學,樂中學”。
1、結合教材主題圖,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尺畫角,能比較角的大小。
1、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用直尺畫角,能比較角的大小。
課件、三角板、硬紙條、圓形紙等。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交流式評價: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交流,在交流中對學生進行評價。
表現性評價:通過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適當對學生進行點撥。
選擇性評價:通過評價樣題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1、通過課堂觀察、提問,檢測目標1達成。
2、通過練習檢測目標2的達成。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一個圓形,露出一部分。
教師再出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一個長方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師:我們再來猜一猜怎么樣,猜猜這個信封里面又會是什么圖形?
師:這次你們為什么不猜成圓形?你是根據什么來猜測的?
師:對,大家真聰明(邊說邊取出長方形)。這可是個長方形,大家數一數這個長方形有幾個角(四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角(幻燈片出示課本38頁主題圖。)。
師: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有角,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美麗的校園里哪里有角。(學生觀察主題圖并從中尋找角)。
2、觀察角。
在校園里有角,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上也有角,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39頁例1)。
角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師指著第一個角講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再指著第二個角讓學生說各部分名稱,最后教師說角的各部分名稱由學生指出來。
師: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每個角都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練習:
判斷下面這些圖形是不是角?(有這個重要的發現,就能判斷這些圖形是不是角)。
根據角的特征找一找在我們的周圍那里有角。
角真是無處不在,在我們學過的圖形里也有角,看一看,是什么圖形。
3、折一折。
出示一張圓形。
師:圓里有角嗎?那你能動手折一個角嗎?動手折一折。
4、感悟角的大小。
這是同學折的角,這是老師折的角,一樣大嗎?看來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我們要研究的重要的數學問題。請同學們有準備好的卡紙做一個角。
展示一個學生的角。它的兩條邊會活動,在數學里叫活動角。老師領著學生做活動角變大變小的游戲。
師:和同桌說一說你的角是怎么就變大的,怎么就變小的。(讓學生說說,老師示范再說一說)。
(老師拿出一個邊很長的角。)。
師:誰能用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怎么知道那個角大呢?怎么比?(讓學生示范比一比)。
練習:播放動畫《紅角和藍角的大小之爭》。
先猜一猜那個角大再看動畫。
總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和兩條邊叉開的距離有關。
5、畫角。
(教師演示畫角,并說明畫角的方法。)。
師:你們想試試嗎?一起來畫一個角吧。畫完后再畫一個和剛才的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三)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認識了角,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欣賞生活中的角。
教師小結: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們還會繼續學習。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02~103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1結合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兩位小數,并能正確讀、寫小數。
2能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價格等,并進行相互交流。
3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初步認識一位、兩位小數,并能正確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件。
一、感知小數
1、故事導入
講以前張三讀了很多書,給沒讀過書的小王借100個大洋,并寫了借條,還錢時只還了1個大洋,張三卻贏了官司的故事導入課題。
(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新知。)
2、逛商店
師生一同走進國家超市一角(出示課件:整合例1例2商品圖及價格,同時出示一排用整數表示價格。)
你認識哪些商品的價格?
其實,商品的單價都不用整數表示,(出示正確表示方法)像這些表示商品價格的數,都是小數。
二、區別小數和整數
1、出示一排小數,一排整數,問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多一個點。
師板書并說這個點就叫小數點,學生齊讀并記住。
2、結合12.68元表示幾元幾角幾分?6角表示十分之六元,8分表示一百分之八元,引導學生認識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整數部分:個位、十位等
小數部分:十分位、百分位等
3、引導讀12.68,認識小數點的后面有兩位小數。
三、認識小數、讀小數
1、出示例1:認識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并讀小數。
2、四人小組交流:怎樣讀小數?
匯報,評議。
出示,齊讀,記住讀小數的方法。
3、出示例2:指名讀小數并說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引導小結:表示商品單價的數都是小數,并且是兩位小數。
四、書寫讀小數、寫小數
1、書寫讀小數與寫小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同桌交流后匯報,評議,小結:一個小數讀作什么要書寫成大寫,反之書寫成小寫但要注意小數點的位置與寫法。
2、出示幾個小數,學生在練習本上書寫讀法,教師巡視指導。
出示,集體訂正。
3、出示幾個小數的讀法,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小數,教師巡視指導。
出示,集體訂正。
4、同桌互說小數,要求對方寫出小數并書寫讀法。
五、課堂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根據學生回答,適時點評)
2、課前老師講的故事,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嗎?(借條100——1.00)
3、小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請小朋友們課后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數?
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通過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數學意義上的角;學生通過實物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設置從現實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感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生自己制作角,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一、創設情境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雙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爺爺在修剪枝葉
……
(長方形、正方形、圓、球等)
二、講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這些圖形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課件出示園丁剪草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里拿著的剪刀,張開時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圖形,(課件出示角)這個圖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們把它叫做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生1:在鐘面上,時針和分鐘形成了角。
生2:老師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認識角
師:(課件演示)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數學中我們怎么來表示角呢?我們看(課件出示抽出來的角)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孩子們,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子的?
(生閉眼想角的樣子)
師:你能用手比劃一個角嗎?
(生用手比劃角)
師:同學們都很棒,現在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三個角,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角的尖尖的這部分是角的頂點,我們看一看,角有幾個頂點?
生:角有1個頂點
(生說師板書)
師:我們再看,這兩條線,我們把它叫做角的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角有幾條邊?
(師生共數)
師:角有幾條邊?
生:角有2條
(生說師板書)
師:這兩條邊都是什么樣子的?
生:這兩條邊都是直直的
師:(指板書)現在誰能說一說,角有什么特點?
生:角有1個頂點和2條邊(多找幾個人說)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角有1個頂點和2條邊,那誰能說一說這是這個角的什么?(指課件中角的頂點)
生:這是角的頂點
師:這是角的什么?(指課件中角的邊)
生:這是角的邊
(課件出示練習)
4、找生活中的角
5、折角
6、比較角的大小
(生自由發言)
師:那到底哪個大,哪個小呢?我們來一起比較一下吧(師比較)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這兩個角是一樣大的,雖然這個角的兩條邊比這個長,但角的大小并沒有改變。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我們看(出示活動的角)
(生觀察)
師:這時候的角比剛才大還是???
生:比剛才大
師:這時的角比剛才
生:比剛才小
師:現在同學們想一想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板書)
師:與兩條邊的長短有沒有過關系呢?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師:誰能說一說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7、畫角
生:想
師:現在我們看黑板
(師在黑板上畫角,生看)
(生在練習本上畫角)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和角交上了朋友,誰能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本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好多不足之處。自己覺得最有進步的地方就是時間的安排問題上,一節課講完了習題,以前總是講不完自己準備的內容。最大的不足是,自己對本節的一個環節——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設計的不合理,通過修改,最后把重要的東西丟掉了。以后還需要注意,有的教學內容不能為了節省時間就舍去。
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下:
1在導入時,說發現什么平面圖形之前還是要加入讓學生們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東西這一環節,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2折角之前需要有一個做活動角的過程,而且要求邊長長度一樣。然后讓同桌進行小組合作:變大變小、一樣大等。接下來可以加入折角。這樣目的很明確,讓學生真正明白角的大小是與什么有關的。
3為了體現合作探究,不能怕時間不夠,而放棄學生自己先嘗試畫角的過程。
4學習卡用途不大,以后書上的習題直接在書上做,還有畫角可以在練習本上做。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掌握用直尺畫角的方法,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驗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與課時設置
主體畫掛圖或多媒體課件、三角板、硬紙條、圖釘、圓形紙片等。
環 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
1.課件或圖片出示校園生活情景圖(有角的地方可以隨機閃動。)
問: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數學知識?
(不必強求學生把所有的角都說出來,只要能說出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演示。
3.談話: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角,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角?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角。
學生觀看課件后先在小組內把看到的情景說出來,組內達成共識后,再進行班內交流。
1.直觀感知角。
(1)引導學生小組內說一說、指一指身邊物品中的的角,并用手感覺一下物品中角的樣子。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指點角時一般只指角的頂點處,匯報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才能組成角。)
2.初步認識角。
(1)展示實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龍頭、球門框。)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指角時一般只指角的頂點處,匯報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才能組成角。)
2.初步認識角。
(1)展示實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龍頭、球門框)
(2)去掉實物,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
a.先在抽象出的圖形中依次閃動角的頂點和邊,然后注明各部分的名稱。
b.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匯報交流時,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出角的樣子。
學生觀察由實物抽象出角的過程,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
小組交流角的特征,明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c.拿出畫有角的圖紙,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4)閉眼想像角的樣子。
3.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角。
(1)用紙折角。
a.提問:你能用圓形紙折一個角嗎?比一比看誰折的又快又好?
b.展示學生折的角,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折的。
(選大小不同的角進行展示,出現不規的角,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
c.讓學生體驗角的頂點和邊的特點。
(2)硬紙條做角。
a.小組合作,制一個活動角。
b.移動角的兩邊,觀察角的大小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么?
4.畫角。
a.自己試畫一個角。
b.演示畫角的方法。
c.按照正確畫法畫角。
5.引導學生小結。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此些新的收獲?
學生閉眼想像角的樣子,并用手勢劃出來。
學生動手折角,有的同學可能不會折,小組同學間可以相互幫助,折完后小組內說一說折的方法。
學生把小組內好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邊展示邊說明折的方法,并用手指一指角。
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和邊,自己獨立體驗。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和圖釘,先想一想怎樣做,然后動手做出活動角。
小組的一名同學移動活動角,其他同學觀察比較,把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再畫一個自己感覺滿意的角。
學生暢談收獲。
1.投影出示練習八的第1題,判斷下面的圖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話,請說明理由?
2.完成練習八的第2題。
訂正時老師可以投影出示,學生邊指邊說。
3.比較角的大小。(練習八的第3題。)
訂正是可以用活動的投影片演示一下,用以驗證比較的結果。
4.拓展題。
下圖中有幾個角,數數看?
全班學生用手勢進行判斷,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數的結果。
學生先觀察,然后再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直觀地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3、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愿望。
通過實踐活動對角有直觀的認識。
簡單的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生每人準備彩紙、活動角。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前交流:屏幕出現機器貓叮當在天空中飛行的動畫。今天我們把小叮當和大雄請來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同學們高興嗎?我們先去大雄家看看發生什么事了吧!
大雄:“叮當,叮當快來啊!老師要我找出物體表面的角,角是什么啊?”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角嗎?你們能不能來幫幫大雄???”
播放動畫:小叮當帶著大雄在看藏在生活中各處的角——閃爍角所在的位置。
學生回答后師:對,這就是角,這節課我們大家就來一起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動手操作,體驗角的特征。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請同學們從下列實物中找找。(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來)。
2、折一折、摸一摸直觀感知。
(1)、師:你能用紙折出一個角嗎?(生動手折角)。
(2)、閉上眼睛,摸一摸手里的角,你發現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感覺“頂點”是尖尖的,而“兩邊”是直直的。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師示范畫一個角。讓學生觀察老師是怎么畫角的,后講述角的各部分名稱,向學生說明:我們通常用小弧線來連接兩條邊來標出角。
(2)、讓學生到講臺上來指指課件所示實物中抽象出來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3)、師:如果一個圖形有多個角,為了便于區分他們,我們可以把每個角編個序號,例如我們把它編號為1。記作:1,讀作:角1。
4、學中練。
(1)、下面請小朋友來做一個游戲好嗎?用手勢來判斷下面圖形是否是角,若不是,請說出理由。(課件出示)。
(2)、完成課本中67頁指一指的內容:請你用鉛筆標出圖中的角。
三、做一做,體驗角的大小,
1、用學具做成一個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
(1)、任意拉一個角,同桌比比兩個角的大小,并說一說比較的方法。
(2)、在小組內比一比誰的角大。
(3)、如果想使你的角變大一些,應怎么辦?
(4)學生演示方法,師引導學生理解: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
(5)、接著請同學們看看紅三角,黃三角來比一比誰的角大?(課件出示兩個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三、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1、談話:同學們表現真棒,大家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叮當對你們的表現滿意極了,所以他決定帶大家到處轉轉。
四、全課小結。
談談你本堂課的收獲?
五、拓展練習。
請你再仔細的觀察,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有角?聽說過哪里有角?然后把它們寫下來,題目就叫“我所知道的角”。
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通過生活中一定數量的具體事例,充分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意思。理解通過練習掌握一定情境下如何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量,以及正、負數在特定情境中所表示的意義。
一、情境導入。
1、自我介紹。
師:孩子們大家好,認識我嗎?(不認識)那老師就來介紹一下自己。
師:通過剛才老師介紹的這些數字信息,你們對老師有了一些了解了嗎?
2、記錄信息。
(1)在一次數學競賽中,某位同學口算題得10分,搶答題失10分;(2)公交車上,第一次上來8人,第二次下去6人;(3)商店八月份賺了2000元,九月份虧了1000元。
3、反饋信息。
情況一:直接記錄數字。
不能沒關系,我們再來看另一位同學的記錄方式。情況二:文字。
師:你們的想法和數學家的一模一樣,人們就用這種方法表示意思相反的量。數的前面加上了符號,就產生了新的數。
1、同學們,你知道像下面這行的數叫什么數嗎?(板書:負數)那么上面一行呢?(板書:正數)。
正數都有一個符號(正號),它的寫法和加號一樣,這個數就讀作:正十。那這種呢?這叫負號,它的寫法和減號一樣,這個數讀作:負十。我們用正負數可以表示意思相反的量。剩下的數學生齊讀。
2、下面我們來舉手搶讀,并說一說是什么數。大屏幕上逐一出示:-100+6.8-1.8-3/436師:36與前面幾個數有什么不同?(前面沒有正號和負號)。
指明:36也是正數,為了書寫方便將正號省略。以前學過的數除0以外都是正數。
追問:負號可以省略嗎?
3、舉幾個正數和負數的例子。學生邊說邊板書。
三、借助溫度,加深意義。
1、師:同學們,剛才通過分析與討論,我們已經認識了數家庭里的新成員---負數這個新朋友,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生活,去進一步地了解負數,認識負數。
2、天氣預報。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天氣預報節目,仔細聽,邊聽邊看。
教師讀:北京-5~5℃;哈爾濱-15~-0℃;上海5~10℃;???5~25℃(1)你看到了負數嗎?誰來讀一讀。
(2)師:下面我們來關注北京的溫度,你聽到的和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在什么地方?(-5表示零下5度,而5表示零上5度。)。
哪個溫度更冷一些?那么與“0”度相比呢?那么這樣看來,“0”度在這里是?(分界點)。
(3)科學家把自然狀態下,水剛開始結冰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簡稱0度。比0度高的叫零上溫度,比0度低的叫零下溫度,他們表示的意思正好相反。下面,我們一起去溫度計上找找—5度和5度。(出示課件)3在溫度計上感受正負數與“0”的關系。
(1)(出示未標刻度的溫度計)為什么指不出來?那應該怎么樣?(先確定0度的位置)。
(2)再出示標好的溫度計。
師:現在你能找到5℃的地方了嗎?那么—5℃應該在哪里?你能告訴大家嗎?(3)師:剛才我們知道哈爾濱的最低溫度是-15℃,-15℃在哪里?應該往下數幾格?課件演示。想像一下,假如現在真的是-15℃了,你會怎么樣?用你的表情或動作告訴我。
(4)漠北最低溫度達到零下50度左右。這個溫度計上能標出來嗎?那大概位置在哪?越往下溫度越低。
(5)師:請你們也來當氣象播音員,讀出下面的溫度。越往上溫度越高。
(6)課件圈出零上溫度,這些數都是負數。圈出零下溫度,這些都是負數。0度在中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四、體會生活中負數的應用。同學們,剛才通過溫度計,我們進一步地認識了負數這個新朋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負數。
1、周末老師在商場乘坐電梯,想要去3樓購物,我應該按那個鍵。買完東西要去地下2層取車,應該按那個鍵。
問:這里3和-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地平面用那個數表示?
2、回到家后老師有記賬的習慣,翻開11月的賬本。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負數的歷史。
七、板書設計:
(正號)+。
10、+。
8、+2000……正數。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號)-。
10、-。
6、-1000……負數。
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那我們就來玩一個猜猜看的游戲。(出圖)每個圖形下面都藏著一幅圖,看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根據露出來的一角猜出圖上畫的是什么!
(學生隨意猜,教師隨機畫角)。
知道老師畫的是什么嗎?那我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畫角呢?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角隨處可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請同學們拿出老師課前發給你們的吸管,能用它來做一個角嗎?觀察這個角,說說看你發現了什么?其實角的每一部分都是有名字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而且愿意到前面來當小教師為大家介紹介紹。(板書)。
下面請大家把你的角變小,變大,再變大???,把角的兩條邊張開或合上就會使角的大小發生變化。
折好了的小朋友舉起來展示一下,大家折的角大小一樣嗎?同桌間比一比誰折的角大。
誰來匯報一下你們兩人比角的方法和結果。
下面我要來考考小朋友們的記憶力了,剛才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老師在圖上畫了幾個角,誰還記得老師是怎么畫的?咱們一起來畫一個。
畫好的同桌互相欣賞一下。
下面來看黑板上這幾個圖形,哪個圖形上有角呢?誰愿意到前面來任選一個圖形給大家指指哪里是角。
圖形上我們能夠找到角,再來看看我們這間教室,在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呢?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
3.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
一、創設情境 目標導學
1. 播放暖場音樂—《一閃一閃亮晶晶》
2.出示主題圖,板書課題
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師指名多位學生上臺展示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師:當這些生活中的物品脫去華麗的外衣,像這樣形狀的圖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動雅學
(一)角的特征教學
過渡:(板書抽象的角)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些角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獨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學說
1. 教師歸納:所以角有一個尖尖,我們把它叫做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線,我們叫做邊。
2.同桌互說
3.小結:所以我們說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和老師一起說一說。
4.數學游戲:誰的眼睛明又亮
過渡: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游戲,你們想玩兒嗎?
(1)第一關:判斷角。出示紅卡:第1題
獨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匯報
師小結:所以我們在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時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有一個條件不滿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關: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說明原因)出示紅卡:第2題
師:大家都會判斷這些是不是角,其實角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這本數學書上就有好多角,在這個面上,這里有角,這里也有角,在這個面上呢,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頂點和邊)
師:那這個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師小結:我們從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許多數學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過渡:生活中處處都有角,我們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角
1.課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結: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師:這怎么比???(上臺演示說理由)
(三)畫角
1.自主嘗試畫角
2.播放動畫,規范畫角
3.拍照作業,欣賞角
三、點撥指導 提升領悟
師:我們不僅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還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過比、折、畫的方式認識了角。那你們能用今天的知識解決藍卡嗎?請拿出藍卡第一題。
四、檢測反饋 博學拓展【出示分層實踐卡】
本節課內容是小學數學第三冊38-39頁的內容。這是一節幾何初步知識課程,要求學生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本節課我共分5部分來進行,第一部分是:情境導入,找找角。第二部分是:動手操作,畫畫角。第三部分:自主探究,創造角。第四部分:游戲活動,比比較。第五部分:聰明思考,動動腦。通過這5個環節來完成本節教學內容。
這節課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教學對象是低段學生,他們好奇心強,同時又非常好動。于是我首先通過“猜圖形”游戲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角。通過觀察主題圖,讓學生們找角,提問個別回答,對于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這時我讓同桌相互說,讓學生對角形成初步的認識,課堂氣氛也更活躍了。但不足的是:由于平時我的語言不夠簡練,生怕這個毛病影響這節課,于是在上課時,我時刻提醒自己盡量少說,結果在這一環節,學生找完了角,同桌相互說完之后,我只是草率的出示了課件,缺乏了總結,這是一大失誤。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剪刀上、飲料的吸管上……找角,把這些角描出來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來正確的摸出所找到的角。通過摸角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來總結摸角的感覺,此時我加以點撥,自然地引出:“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頂點,“直直的”地方叫角的邊。課件出示角,讓學生指出頂點和邊,通過觀察、思考得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另外接下來的第二部分“動手操作,畫畫角”我認為學生掌握得很好,通過觀察課件畫角,讓學生說畫角的過程,最后通過編兒歌,加深印象,牢固的掌握了畫角的步驟。在第三部分創造折角時,我做的不到位,對學生放手不夠,給學生活動的時間較短。
最不成功的是第四個環節,我應該先出示活動角,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這個角變大呢?”或者問:“怎樣才能把這個叫變小呢?”通過活動、觀察、使學生體會到:
(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有變,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口”的大小有關。然后再出示:紅角和藍角的爭吵,這樣以來學生就能很快的判斷出誰大?誰???從而也不會在這兒浪費時間。
總之這節課,存在很多的問題,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如:課前多創設一些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一、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總結。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生動活波、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二、注重語言表達。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在談聽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紹“我是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講完故事之后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所以,教學時,為了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經過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構成技能。
首先,在教學導入的環節,我從學生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平面圖形出發,用漂亮的云朵娃娃把他們遮住一部分,讓學生猜出他們各自是什么圖形并說出理由從而引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環節經過觀察角的集合來發現角的共同特征,并讓學生多動手、多討論,指出角的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本事。
其次,當孩子們已經掌握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后,讓學生確定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明理由,進一步加強了對角的特征的認識和理解。
這一節課的難點是: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叉開程度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其實我首先讓學生用兩支鉛筆做出一個實物角,指出活動角的頂點和兩條邊,讓學生多操作幾次,玩一玩活動角,讓他們感受一下兩邊一張一合時角的大小變化,讓孩子操作、討論、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有什么關系。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很好的培養到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本事,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進取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課分為四個環節: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多媒體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調活動,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去發現、去創新。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缺少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整合。
2、不應只讓學生認識固定角,還要讓學生認識移動角,如生活中的雨刷器工作時形成的角等。充分的聯系實際生活。
這節課孫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上課開始,孫老師利用課件展示主題圖——學生熟悉的校園一角,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什么?找出呈現在各中圖形中的角;同時讓學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體上有角。通過找角的活動,使學生對角圖形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由具體到抽象,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孫教師敢于放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師組織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辯一辯,畫一畫的活動。
先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讓學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個角,說一說有什么感受??偨Y出角的特征: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這樣為學生學習畫角找到了依據。
畫角這一環節,孫教師通過用美麗圖畫打扮高密慶?!笆弧眹鴳c節,引導學生想到需要畫角,激起學生很想學習畫角的強烈愿望。這里教師先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引一引的方法,解決了畫角這一重點。這里過渡比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孫老師先利用同學們比較喜愛的孫悟空與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欲望,從而讓學生各顯身手獻計獻策,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勢,通過兩角的重合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教師把鞏固知識融于游戲創造性地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運用掌握,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在課的最后,孫老設計由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用學生自由選擇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進一步鞏固角有大有小而與邊的長短無關,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正節課的教學設計融趣味性、知識性、創造性、思維性為一體,增強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各個環節的設計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使學生一舉多得。
本節課如果再在學生出現端點與頂點分得不十分清楚時,抓住一學生說的頂點時進行強調教學頂點就更好了。
同學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小精靈聰聰也非常喜歡,并且他還把我們的校園畫成了一幅美的畫兒,想不想欣賞一下?(出示校園主題圖)
1、 從這幅畫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其實,有一位新的數學朋友也藏在畫中,猜猜看,它是誰?
3、 對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師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爺爺帶的剪刀里,還藏在……,又藏在……,哎呀,到處都是它的足跡!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角。(板書課題)
(一)聯系實際,初步感知。
1、 老師先來了解一下,你們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
3、 老師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嗎?誰過來邊指邊說給大家聽。
(二)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 剛才大家找到的這些是否都是角呢?數學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接著研究好不好?(電腦演示,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
2、 你認為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 誰來指出這個三角板的一個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6、 現在,誰再說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樣的?
(三)鞏固練習:
1、 現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對嗎?誰來判斷?(出示圖一)
2、 看來,數角時不漏數,也不要錯數,考考你?。ㄒ来纬鍪緢D一、二、三,讓學生數角)
(四)實踐操作,豐富認識
1、 學習用尺子畫角。
(1) 要想設計,不會畫角怎么行?那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漂亮的角呢?小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個小組想出的畫角方法既快又好?(師巡視)
(2) 哪個小組匯報一下?(生交流),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老師也來畫一個。你們能再畫一個開口方向和這個不同的角嗎?(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畫,并相互欣賞)
(3) 畫得真好,能標上它的各部分名稱嗎?
2、 做角。
(1)、下面我們放松一下,做一個小巧手的游戲,好不好?你面前有許多材料,除了圖形中原有的角,你還能做出其它的角嗎?看誰做的角最巧妙,老師這兒還有獎品鼓勵呢!
(2)、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做出的角?(生紛紛出示用線繩拉出的角,用圓形紙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紙殼做成的活動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這位同學說用重疊的方法驗證一下,試一試,你發現了什么?(電腦演示重合的過程)
(4)、對,科學家也發現了這個秘密,齊讀一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1、 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都解決了哪些問題?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角的初步認識》設計說明
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使學生形成關于角的正確表象: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課的一開始,人學生熟悉的校園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二、 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1、 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2、 學生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自由選擇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發現角有大有小,為進一步探究角的大小與其邊的長短無關做好鋪墊。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時,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發起學生急于探究新知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獻計獻策,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勢,通過重合兩角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當然這一點用傳統媒體也是可以實現的。象活動角,伸縮角等等。
三、 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四、 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后,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畫,來引導學生利用角一創作畫,融趣味性、創造性、思維性為一體,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可謂一舉多得。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我從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入手,在考察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復習了以前學習過的簡單平面圖形,并從一部分圖形中引出本課的主角:角。
接下來是很多師生互動的環節,如讓學生上講臺,大屏幕的圖形上指一指哪里有角,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很想自己找一找角。由組長分發已經準備好的三角尺,孩子們每人都有機會找角。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學生自己探究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在反復說清角的組成以后,通過一個簡單的判斷題,考察了全班的掌握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第二個動手操作是讓學生自己做一個角,并嘗試把角變大或者變小,學生操作起來沒有問題,但是問他們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時,由于二年級孩子所了解的詞匯有限,他心里很明白但是表達的并不清楚,這對孩子來說是個難點。我通過反復操作,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張開的大小有關,并在兩個邊長不同但是張開大小一樣的角的幫助下,完成了另一個難點的學習,再通過小手表和大掛鐘的對話,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第三個活動是用紙自己折角,還有畫角,整節課下來,我通過四個比較大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角,了解角,到最后可以畫出角。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很舒服,孩子們可以在我的引領下,把學具按照要求收放整齊,語言表達也還不錯,最重要的是,我沒有把知識強加給他們,我們是在互相探討中學會了關于角的知識,回到班級里,我得到的反饋也是不錯的,孩子們對這部分內容學的很扎實。
這也給我一個啟示,很多常態課是需要給孩子充分發揮的機會的,老師不能嫌麻煩就剝奪了孩子的動手學習的機會,要知道,他們自己動手探究來的知識,遠比我們直接告訴他,要學的扎實的多,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發揮的機會,讓他們盡可能展示自己。
1、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由“角”字帶給你的想法到情景圖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交流。各環節過渡比較自然,而且自我感覺流暢。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后通過巧妙剪角游戲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么?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边@一情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說: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樣子的?這樣問應該會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動角過程中,我拋給學生的問題是:“你發現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說不到點上。后來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么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著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課分為四個環節:一是通過觀察活動,初步感知角的特征;二是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三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本節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節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節與環節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在動手操作環節中,學生領悟的不夠,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后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現還是讓孩子感悟太少,應該把這個環節吃透,再后面進行的話就很順利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