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收獲,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寫心得體會時,我們應該注重內容的準確性和言之有物。以下是一些經典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和學習。
即將步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相當必要的。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記得那是大一的下學期,帶我們《數學分析》課的是任親謀老師,他衣著樸實大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個智者,那種親和力完全讓我感到溫暖,聽其授課如沐春風,受益匪淺。他雖操一口陜西方言,但我也不覺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識在他講出來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傳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啟迪心靈,這才是我夢中的大學教授。每每在大學校園里見到他,都猶如陽光灑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溫暖,感覺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來無福再得其授課。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皫熣?,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去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呢?我想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對一門課程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嘗試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如材料閱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以及課案設計等,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思想指導實踐,立竿見影,少走些彎路。在實踐中領略,感悟理論思想,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結合自己的專業在教育事業上有所建樹,力爭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做一個專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個機械式的教書匠,那樣的話,自己也痛苦,國人也失望,國家下這么大的氣力搞免費師范生教育,培養未來的教育人才,為什么???不就是國情所需,情勢所需嘛!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人才濟濟不假,但教育戰線上的人才卻遠遠不夠??!因為中國地大物博??!自然,人口也不少!國家要進步,要發展,要騰飛啊,所以人口素質得先上去。所以,作為一個準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應該的,教育不好就萬萬不該了。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思維與語言密切聯系著,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物質外殼,正常的人是憑借語言來思維,用語言來記錄和交流思維活動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p>
在教學實驗中我深刻認識到,科學教師自身語言的規范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科學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因此,當一名科學教師應重視自己的示范作用。教師準確、規范、清晰、精煉的語言,時刻影響著學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上,如果教師的語言精煉,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我對自己這樣要求:可以預設的語言要在教學設計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隨機性的語言要在平時多練,對自己嚴格要求。每上一節課,課后,我都反復分析本節課的科學語言,是否有明顯的問題,如果有,及時記下,加以改進。此外,我在課堂上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糾正、示范、引導,讓學生逐漸學會用準確、規范的科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科學語言密不可分,因為思維與語言是切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一名科學教師,要從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科學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系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于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后,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心理學作為一門關注人們思維、情感和行為的科學,對教育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我教育生涯的過程中,我學習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并應用到教育上。在實踐中,我體會到了心理學對于教育的指導作用,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心得。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五個心理學的教育心得體會。
首先,了解個體差異。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著不同的個體差異。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對待所有學生。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了解并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例如,有些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和消化知識,而有些學生則可以更快地掌握知識。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通過了解個體差異,我們可以更好地照顧每個學生的發展,并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其次,關注學生的情緒與情感。情緒和情感對于學習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積極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例如,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調整心態和情緒。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心理素質。通過營造積極、和諧的教育環境,我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第三,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思維、情感和行為的認知和體驗。而自主能力則是個體獨立進行決策和行動的能力。在教育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可以通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同時,我們也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自主選擇和決策權,讓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我們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并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四,強調合作與互動。心理學研究發現,合作與互動對于學習和發展非常重要。在教育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促進他們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例如,我們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同時,我們也要搭建起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平臺,積極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教育過程的參與者和創造者。通過合作與互動,我們可以構建積極的教育氛圍,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最后,不斷反思和改進。教育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我們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完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時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效果,及時糾正錯誤,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例如,當我們發現某個教學方法并不適合某些學生時,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同時,我們也要時刻關注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和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理念,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通過不斷反思和改進,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導。
綜上所述,心理學對于教育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了解個體差異、關注學生情緒與情感、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強調合作與互動以及不斷反思和改進,我們可以更好地實施教育工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發展潛力。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我將繼續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不斷探索和創新,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師不僅要具有本體性知識,還要具有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是教學實踐的基礎,而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把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的重要條件,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也是教師職業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的優勢所在。實踐證明,知識面越廣,能在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愈能運用自如,易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學校對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關注,建議我們閱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習與教學的中間學科或者聯系學科。該學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學原理的簡單應用,也不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和差異心理學等幾門與教育有關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簡單組合。作為一門擁有自己理論觀點的獨立學科,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教師深入理解學習與教學中的種種現象及其實質,這就涉及知識(或能力)觀、學習觀和教學觀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類獲得的知識的類型及其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選擇合適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才能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使學生也得到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學習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包括學生的認知發展,社會和情感發展,智力與創造力以及特殊學生。學習心理包括學習的行為主義觀,學習的認知觀,學習的社會認知觀和建構主義觀,復雜的認知過程。教學心理包括制訂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動機,有效課堂教學,學習結果的測評。其中我對學習心理這部分感觸比較深。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并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于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于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后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于語言文字符號中的信息,或者說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后,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系起來,嘗試著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了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于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于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著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于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說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這個理論以后,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和教學中,善于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于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教學理論才最為有效?對于各種學與教的理論模型,教師應該根據什么標準進行選擇?對不同性質的知識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又該怎樣運用教學策略?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教師應采用什么教學方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在教學心理的有效課堂教學這一章節。傳統的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焦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他們通常采用強制性的教導方法,伴以獎勵和懲罰行為,協調與學生的互動關系,最終達到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的目的。而學生的地位則比較被動,僅僅作為教師備課時的相像對象,以及上課時的教授對象,學生更多地采取順應、被動等行為。隨著行為主義影響式微,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影響逐漸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將學生置于學習過程的中心,引發了教師的角色轉換。教師不僅僅要呈現于解釋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在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有時會誤解它的真正含義:明確目標和認真備課沒有那么重要;只要學生參與討論或其他形式的社會互動,學習就必然發生;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比較微弱。所以要明確理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真正含義:學生處在教學活動中心,以平等身份與教師互動的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發現法、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法。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更有效,發現法更實用中學生的課堂教學,它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讓學生運用歸納推理的方式得到隱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討論法是旨在激發思考、挑戰態度與信念并發展人際交往技能的一類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是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特定的學習需要而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討論法符合學習的認知主義觀,這是因為學習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時積極主動的,而且也強調學習的社會方面。由于現在我們大班額的教學使得個別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并不那么實用,所以教學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的社會,技術不僅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計算機]、影碟、錄像、因特網和教育電視等對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巨大的潛力。與傳統教學相比,實用技術的教學對學生所做的課堂作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強調問題解決技能與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時,還要求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如不僅要評估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也要評估學生所獲得的問題解決、思維與研究技能,甚至還有學生的動機。結合教學方法要合理合適的實時的選擇技術進行教學。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原則,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其次,要做一個學生心理輔導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輔導員就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輔導員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輔導員。輔導員自己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因此,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加以引導。第三,要做一個學生心理輔導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而且要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去指導學生,使學生在心理上更健康,并且還要懂得如何更好的去適應社會、適應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第四,要做一個學生心理輔導的老師。在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要當一名優秀的輔導員真不容易,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且應有很強的.責任心。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極強的責任心,要有深厚的愛心,對每位學生負責。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最后,要提高心理素質,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因為思想素質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良好的思想品質是學習能力的保證,在輔導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概論》中以“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別差異”、“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校群體心理”、“學生心理健康”六章的篇幅闡述了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這樣一個思想。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都是學生這是一個客觀事實,而現實生活中有個別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正是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個別教師在學校管理中高高在上不尊重愛護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學生、在課堂上只會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實施有效教學。只有真正認識到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這一客觀事實,才能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完善學生品德、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技能的有效教學目的`。
其三是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自古以來人們將教師定位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圣人和智者的角色,但這一定位隨著歷史的變遷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代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角色的多樣性。書中對教師的職業角色定位為教書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導向、自我定向四大類角色。作為第一類教書育人角色的教師從品德和能力上必須能承擔人類知識的傳授者和言傳身教的示范者這樣的重任;第二類行政管理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第三類心理導向角色的教師必須做好人際關系的協調者和心理衛生工作者;第四類自我定向角色總體來說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社會對每一位教師的期望,為了回報社會這一期望教師在自我定向的角色中必須扮好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和學生家長的代理者。
作為一名成人教育工作者對我而言,我覺得應定位為學生集體的領導者、課堂紀律的管理者和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只有這樣定位才能夠關心尊重學生為學生服好務、才能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才能夠在成人學員的考試中堅持原則維護考試紀律保證考試的公正性,維護好學校的聲譽。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日益受到重視。在當今教育領域,心理學的應用也不斷加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心理學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我積累了一些關于心理學的教育心得體會,我認為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了解心理學知識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首先,了解心理學知識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都有所不同。當我們了解了心理學知識,就能更好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例如,對于內向的學生,我們可以采取一些鼓勵和引導的方法,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而對于外向的學生,我們可以采取一些合作學習的方式,讓他們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來提高學習效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就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現個體的發展和班級整體的進步。
其次,心理學知識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有效的教學工具。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是一個個充滿挑戰的學生。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或許對學習缺乏興趣,或許無法集中注意力,或許存在學習障礙等等。了解心理學知識,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教育心理學中的正向激勵理論,采取一些獎勵措施和鼓勵方式,增加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認知心理學中的策略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習效果。心理學的知識為教學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有效的工具,使我們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再次,心理學知識還能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處理教育中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教書育人,還需要處理一些學生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有時候,學生之間的爭執或紛爭會影響到學習氛圍和團隊凝聚力的建立。了解心理學知識,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之間的心理沖突,從而采取一些合適的方式幫助他們化解矛盾。例如,對于沖突雙方,我們可以通過合理地引導和互相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彼此的不同和相似之處,從而消除誤解,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心理學的知識為解決教育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法,讓我們能夠更加科學地應對挑戰。
最后,心理學知識還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持續地學習和成長。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技巧。例如,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整的方法,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強項和不足,并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只有不斷地學習和使用心理學知識,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在實踐中成長,始終保持教育活力和創造力。
總之,心理學的教育心得體會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通過了解心理學知識,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工具,處理教育中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我相信,只有將心理學的知識應用于教育實踐中,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閱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敘述比較多,盡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于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系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征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并且因為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作為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后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復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么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為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為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于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于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并長期保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并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倍谧约旱慕虒W中,對這條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么東西,并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F在看來,這只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么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系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系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并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信息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才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為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為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后盾。比如,關于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為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隨之而來的焦慮、疲憊等問題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普遍。作為一個教育從業者,我意識到了閱讀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并積極閱讀相關書籍,從中受益匪淺,下面我將介紹我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學習、發展和教育的學科,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重要的理論。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適應性心理、認知心理、行為心理等多個方面。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們可以了解學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特征,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擁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學科興趣和學習方式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就是如何了解學生、滿足他們的需求并促進他們的學習進步。通過了解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特點,我們可以更好地進行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適當的課程內容,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三、教育心理學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解決教育難題。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不良行為、學習困難、情感問題等。但是,只有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例如,如果學生因為缺乏自信而表現不佳時,我們可以通過激勵他們、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克服情感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教育心理學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發展。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是一種自我發展的途徑。通過了解自己的認知和情感屬性,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發揮自身的特長。同時,在學習中,學生也會遇到很多問題,通過自我認知,學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且更好地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
五、教育心理學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科學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指導,選擇更加恰當的教育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他們學習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了解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更好地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來靈活調整課程內容,提升課堂的生動性和參與性。
總的來說,教育心理學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了解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特點,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
要想明確課程和教學的關系,就必須知道“課程”究竟指的是什么?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紜。從現行的教育教學觀念對一門學科的定位來說,我們可以把“課程”視為一種“在教學目標、內容、計劃等方面都已設計和編制完備的靜態的產品”。
已經設計和編制好的課程一旦被選用,課程就進入了實施階段,課程實施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換句話說,教學是以“課程為中介而展開的教師與學生的統一行動?!币虼恕敖虒W”可以說是一種動態的、實施課程的活動過程。
不少課程論者把教學看作是課程領域的一個部分。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教學,課程設計和編制變成了一件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美國學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個隱喻,對于我們思考和認識課程與教學的關系十分的有益。
“隱喻一:課程是一幢建筑的設計圖紙;教學是具體的計劃和詳細的說明。教師則是施工的工匠,教學效果是以達到設計圖紙的要求程度來衡量的。
隱喻二:課程是一場球賽方案,這是賽前有教練和球員一起制定的;教學則是球賽進行的過程。球員要根據賽場的具體情況隨時作出明智的反應。
隱喻三:課程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樂譜;教學則是作品的演奏。同一樂譜,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關鍵在于指揮家和樂隊對于樂譜的理解和演奏技巧?!?/p>
這三個隱喻告訴我們課程和教學肩負的任務不同,但它們之間又存在著先后相續、動靜有致的聯系。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想方設法的做一個出色的工匠、球員和演奏者,卻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學科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如何確定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如果能加強課程研究,使自己對所擔負的課程教學任務有一個清醒的、明確的認識,那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就會容易得多。
當我們跳出課堂、跳出學科,站到課程的位置,用課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時,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和發現。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這樣學,也會在自己的頭腦里變得清晰和淺顯。
課程與教學的關系,我們明確了之后,可以再重新審視這三個隱喻,來思考自己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課堂的師生關系,是工匠與材料的關系?還是教練和球員的關系?還是指揮和樂隊的關系?不一樣的師生關系,能反映出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教學思考,不一樣的教學情態和效率。我們可以對照這三個關系和三個隱喻來檢討自己的教學,來審視和規范自己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認識。
自從開始學習教育心理學以來,我慢慢地學會了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一過程中,我深刻地意識到了教育心理學對于教學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我也逐漸找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想分享一些這方面的經驗和感想。
第二段:理解學生。
在教育心理學中,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學生的性格、個體差異、學習風格、學習習慣等等的知識。通過理解學生的這些方面因素,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的學習。比如,我發現有些學生更喜歡聽課,而有些學生更喜歡看書,所以我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課堂教學方式。此外,我也注意到學生的學習進程不盡相同,因此我也會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三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育心理學中,我們還學習到了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我的教學中,我嘗試著通過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和案例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比如,我會組織一些課堂小游戲,或是講解一些原理并配以鮮活的實例。通過這些方法,我發現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他們也能發現學習的內容其實并沒有那么枯燥無聊,而是很有趣味和挑戰性的。
第四段:挖掘學生的潛力。
在教育心理學中,我們也學習了關于如何挖掘學生的潛力的知識。在我的教學中,我嘗試著去發掘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才能。比如,有些學生可能在某些科目上并不出眾,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有各種各樣的特長。我會嘗試鼓勵和引導這些學生發掘他們的潛力和熱情,也會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施展才華。這樣,我相信學生們都會感到更加自信和充實,也能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能力。
第五段:結尾。
總的來看,學習教育心理學對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和指導。通過對學生的掌握和理解,我也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找到了一些對于學生更加有益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堅持這些原則,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環境。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們成長和發展,我會不斷地在教育心理學學習和實踐中探尋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教育心理學老師不僅要具有本體性知識,還要具有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是教學實踐的基礎,而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把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的重要條件,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方向,也是教師職業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的優勢所在。實踐證明,知識面越廣,能在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愈能運用自如,易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學校對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關注,建議我們閱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學習這門課程,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也對學習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習與教學的中間學科或者聯系學科。該學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它不是普通心理學原理的簡單應用,也不是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和差異心理學等幾門與教育有關的心理學分支學科的簡單組合。作為一門擁有自己理論觀點的獨立學科,教育心理學有助于教師深入理解學習與教學中的種種現象及其實質,這就涉及知識(或能力)觀、學習觀和教學觀這三方面。只有在了解了人類獲得的知識的類型及其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選擇合適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才能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使學生也得到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教育心理學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心理,第二部分是學習心理,第三部分是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包括學生的認知發展,社會和情感發展,智力與創造力以及特殊學生。學習心理包括學習的行為主義觀,學習的認知觀,學習的社會認知觀和建構主義觀,復雜的認知過程。教學心理包括制訂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動機,有效課堂教學,學習結果的測評。其中我對學習心理這部分感觸比較深。它既介紹了學習的本質,并對不同的流派提出的學習理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認為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它讓我開始了對學習的思考,第一次去嘗試理解人類是怎樣學習的。行為主義、認知派、人本主義、構建主義等對人類的學習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其中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佩服和敬仰這些偉大的心理學家的同時,我學會了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他們提出的理論基本都能在某一方面對問題得到很好的解釋,但也必然會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仔細深入的思考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對我們的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人類學習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關于認知領域的學習過程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我主要學習了六個方面的內容:知識的學習、學習策略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動作技能的學習、學習的遷移、品德的形成。這是對認知領域和行為領域的學習過程的詳細介紹。這幾方面的內容都是很實用的。而且我個人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喜歡學習這部分的知識。
掌握知識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知識的定義,知識的分類,知識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認知和概念學習,這些關于知識學習的內容讓我對"知識"二字有了不同的認識,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沒學習之前雖然覺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識,但卻不能用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學習了教育心理學后才知道知識是指存在于語言文字符號中的信息,或者說是主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形式。學習了這門課程后,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能用心理學的一些術語和理論來解釋學習中的一些現象。在不經意間就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聯系起來,嘗試著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去理解、解釋。
學習策略的學習這章內容,我認為非常重要,雖然在我們的日常學習中經常會使用某些策略,但從未系統的考慮過,經過學習,我們可以系統條理的`了解我們在學習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這部分知識給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輔導,幫助不善于使用學習策略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
智力和創造力是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智力的測量。對于如此抽象的智力,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量表進行量化,對神奇的智力進行測量,這讓我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所在。教育心理學把心理和教育融為一體,把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到教育中來,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對于創造力的培養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隨著年齡的增長,創造力似乎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幼兒的創造力水平很高,而成年人的創造力水平則比較低。
對于動作技能的學習,知識的遷移,以及品德的形成等方面的內容也同樣讓我獲益匪淺。例如:知識遷移的學習定勢說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了解了這個理論以后,可以知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和教學中,善于運用已有的學習定勢,因勢利導,促進新的學習和問題解決,同時,還可以避免由于學習定勢對問題解決帶來的干擾。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教學理論才最為有效?對于各種學與教的理論模型,教師應該根據什么標準進行選擇?對不同性質的知識是否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又該怎樣運用教學策略?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教師應采用什么教學方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在教學心理的有效課堂教學這一章節。傳統的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課堂的焦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他們通常采用強制性的教導方法,伴以獎勵和懲罰行為,協調與學生的互動關系,最終達到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的目的。而學生的地位則比較被動,僅僅作為教師備課時的相像對象,以及上課時的教授對象,學生更多地采取順應、被動等行為。隨著行為主義影響式微,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影響逐漸擴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將學生置于學習過程的中心,引發了教師的角色轉換。教師不僅僅要呈現于解釋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在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時,教師有時會誤解它的真正含義:明確目標和認真備課沒有那么重要;只要學生參與討論或其他形式的社會互動,學習就必然發生;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比較微弱。所以要明確理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真正含義:學生處在教學活動中心,以平等身份與教師互動的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發現法、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法。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討論法和個別化教學更有效,發現法更實用中學生的課堂教學,它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系列事例,讓學生運用歸納推理的方式得到隱含于其中的原理。而討論法是旨在激發思考、挑戰態度與信念并發展人際交往技能的一類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是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特定的學習需要而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討論法符合學習的認知主義觀,這是因為學習者在形成自己的理解時積極主動的,而且也強調學習的社會方面。由于現在我們大班額的教學使得個別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并不那么實用,所以教學時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信息技術的社會,技術不僅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教學方式。不同形式的科技手段,包括計算機]、影碟、錄像、因特網和教育電視等對提高教學效果都有巨大的潛力。與傳統教學相比,實用技術的教學對學生所做的課堂作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更加強調問題解決技能與研究技能的使用;同時,還要求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如不僅要評估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也要評估學生所獲得的問題解決、思維與研究技能,甚至還有學生的動機。結合教學方法要合理合適的實時的選擇技術進行教學。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獲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并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采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扒榫场辈粌H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為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進行多指標競。
d提倡團體競爭。
e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后,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行為,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閱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獲,對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小學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于自學。在通讀本書后,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于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書中沒有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系可以說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說誰包含了誰,誰從屬于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后,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關于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于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1、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中學生的記憶達到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初中生的記憶容量不僅明顯高于小學年級,也高于大學生的成績,達到11.04+0.4,超出成人的短時記憶容量.
2、有效的記憶策略。
由于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師應根據記憶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記憶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只要包括:
(1)復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采用復數的方法。
閱讀時,復述的次數越多,記憶效果越好。
(2)背誦。
把一些信息內容背下來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能夠隨時提取這些信息。背誦即出生的把學習過的內容說出來。
(3)結果反饋。
有反饋的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反饋能使人們檢查自己的學習的狀況,使人們知道哪些方面需要增加練習。
(4)記憶線索。
在編碼過程中出現的刺激往往是最好的記憶線索。例如,在一項研究中,被試的任務是記住一個有600個單詞組的詞表。當他們讀詞表中每一個但單詞時,都給他們呈現另外3個單詞,而這些單詞與那個需要識記的單詞在意義上有緊密的聯系。在后來的測驗中,在有那些聯系詞作記憶線索的條件下,被試的記憶量可高達90%。
(5)記憶個體的身心調節。
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調解情緒狀態、集中注意力、保持充足的睡眠。
《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案例拿出來與供大家分享,學習怎樣分析中學生的厭學心理,學習怎樣處理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情況,分析解決處理中學生厭學情況時的注意事項。
案例。
中學生厭學心理。
1、基本情況。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王同學,男,初二年級學生,對學習無興趣,上課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覺就是思想開小差,或者大聲亂插嘴,小動作不斷,經常忘帶著書本和作業,提醒、批評、警告等均收效甚微。由于老師經常批評該同學,其他同學極少與他交往,而且普遍討厭他,僅有個別其他班學生與之為友。常伴有自暴自棄的心態,想發火,時有逃學去打電腦游戲。
2、原因分析。
王同學的情況是厭學心理的表現,厭學心理的產生原因包括:
(1)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學生本身的交際障礙、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缺失等都能導致學生厭學行為的產生。從他本人來看,王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敢以及環境關系和人際關系等,導致他產生心理困擾。
(2)家庭因素。家長素質低,對孩子教育不當。例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強制學習、買各種復習材料,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導致厭學。不良家庭環境、問題家庭的增多程了孩子厭學的另一大誘惑,如離異家庭重組、單親家庭等。
(3)學生教育的因素??荚?、升學壓力大,學習負擔重,教學內容難、單調枯燥、重尖子生、輕差生的現象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大原因。在學校他認為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他,故意與他作對,從而導致厭學,甚至逃學。
3解決方案。
(1)從賞識開始,進入心理輔導。王同學厭學,但是對大電腦游戲很精通,第一次咨詢就從電腦游戲開始,肯定他的聰明。接著給他分析學習覺得苦累是因為長期不認真學習,沉迷于游戲,對學習失去興趣,造成了厭學。通過分析客觀事實,使王同學形成正確的認知和情感。
(2)給家長做心理疏導。引導家長走出家教的誤區。使家長認識到,家長的過分保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家長認清教育孩子的學習的意義,從而進一步構建學習型家庭。
(3)與其他老是共同。與任課教師溝通,使其配合在課堂上讓王同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正確率的提高,使他的學習自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與班主任聯系,在班級中挑選兩個讀書好的學生跟他做朋友,在學習上幫助他,使他感到同學的可親、集體的溫暖,從而進一步消除它的厭學心理。
4小結。
厭學是目前中學生諸多學習心理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過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在對待中學生厭學的心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立足于培養自主性、主體性。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對人、事的片面看法,幫助他們面對紛繁的環境,培養其自主性、主體性的觀念。
(2)通過適當的集體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了每個學生能夠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學生集體是極為重要的。
(3)改變學習及指導方法。學業不良厭學的重要原因,教師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逐步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針對厭學學生的不同人個特點,要特別注意啟發他們的自覺、自制,培養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知道他們制定計劃,引導他們為實現目標而腳踏實地的行動并形成習慣。及時樊噲、賦予責任、強化冬季是培養良好習慣、提高眼學生自信心的方法。
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怎樣與家長溝通,怎樣處理中學生的厭學心理,怎樣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讓我掌握到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意識到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明確了自己將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涵蓋了很多關于人類思維、學習、行為、情感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作為一個學習本課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我收獲了很多,對教育心理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第二段:理論方面的學習。
在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過程中,我主要學習了不同的理論模型和框架。在學習這些理論時,我學習到了人的大腦是如何處理信息,學習、記憶和思考等方面的機制。例如,我學習到了許多適用于學習的模型和理論,例如針對兒童的學習和年齡相關的學習障礙等等。掌握這些理論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可能出現的學習障礙,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第三段:實踐方面的學習。
除了理論方面的學習,實踐也是教育心理學學習中重要的一環。在本課程中,我學習了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和輔導,以及如何處理學習障礙和行為問題。這些技能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例如,我學習了如何與學生家長溝通以解決學生的問題,如何評估學生的表現以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等等。
第四段:學習對于我的意義。
在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過程中,我理解到個人的差異和理解學習障礙所起到的作用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至關重要。此外,我還了解到了怎樣互相理解和溝通,來促進更好的學習氛圍。這些學習讓我清晰地看到了教育工作者如何將其技能和能力應用到兒童教育和成人培訓領域中,以及如何在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實現更積極的效果。
第五段:結論。
總之,教育心理學不僅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對于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技能,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的教育目標和期望。學習教育心理學是一項獨特的、繁重卻有趣的過程,我希望今后能夠做出更多的貢獻,成為一名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首先一點,我從感性上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說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系,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共性的總結中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
不光是理論,書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于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小學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于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于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后,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給我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為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為我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為不管今后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么東西,現在才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數據中了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作為一名剛剛踏進教育行業青年教師,我在教育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有很多需要學習之處,所以參加培訓時,我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結果可謂是是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高等教育心理學》是我十分喜愛的一門學科,它是融合了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通過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心理及學習動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明確了如何引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更加優質地完成學業,也使教師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完成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高等教育一般擔負著培養各種專門人才和開展科學研究的雙重任務。所以說高等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是極其重要的,沒有高等教育,社會的難以發展前行的。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師又扮演者格外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社會的代言人,是各種新思想新觀念的輸出者,同時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學生大多都會以教師的言行為榜樣。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一言一行直接熏陶學生的道德品質,并影響學生的世界觀、教育觀和價值觀。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相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自身的特。
點。所以我們對大學生教學應該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方式,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大學生學習的學習動機,這里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生活的,朝向一定目標的心理動因和心理傾向。然后明確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內驅力、誘因和目的。最后通過適當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1)加強學生的成就動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業成敗歸因,學生無論在成功還是失敗之后,可以對原因進行正確的定位和分析,避免再次錯誤的發生,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2)正確合理使用獎懲手段,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行為主觀判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之后,會對自己更加自信,會更愿意進行學習和探索;(4)鼓勵學生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實現新舊知識的搭接和轉換,減少遺忘。
向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問題有:職業倦怠、心理挫折、人家交往障礙和角色沖突。一般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社會文化觀念的影響、社會支持系統缺乏有力的支持、工作和教育變革的現實壓力、經濟壓力和教師的個人因素等。對于上述問題以及成因,提出維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有:(1)有關部門要關心和維護高校教師的合法權利;(2)建立和完善對高校教師的社會支持系統;(3)學校應該加強人性化管理,避免盲目給教師定任務;(4)教師個人方面應該采取適當的方式積極宣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出現問題時要積極求助,積極應對。
文檔為doc格式。
由于要忙于今年上半年高中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所以即使是星期天,自己還得抽空把自己應該看的書再看一看,今天我看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四章,以下是我的學習與心得:
1.一般來說,由內部動機支配的行為更具有持久性。
2.某學生認為考試成功是自己學習能力強,其歸因是內部、穩定、不可控的。
3.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當學生從事較容易的作業時,教師應使其心理緊張程度控制在較高的水平。
4.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5.避免失敗者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如果成功的幾率大約是50%,他們會選擇回避這項任務。
6.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理論是班杜拉。、
7.一般認為,動機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調節與維持功能。
8.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與學習期待幾個方面構成。
9.影響學習者成功或失敗的不可控因素包括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與外界環境。
10.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分為內部動機,外部動機。
11.自我實現作為一種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創造的需要。
12.根據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近景的真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動機兩種。
13.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要素個體成敗和歸因方式。
14.成敗歸因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維納提出的。
15.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16.內部動機:是指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
17.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工作效率與動機的關系。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線性關系,而是到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18.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的動機,即人們追求和由成功帶來的積極情感的傾向性;避免失敗的動機和由失敗帶來的消極情感的傾向性。
19.激發學習動機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通過今天的學習與體會,使我更加清醒地意識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方法之一,那就是一、如何幫助學生分析學業上失敗的原因,是老師本人的原因還是學生的原因,二、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表揚和獎勵比批評更重要的道理。三、注意自己上課提問時,難度要適當,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成功的幾率,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四、學會如何運用正強化的方式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因為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
今天的時間抓得很緊,自己也覺得很開心。
隨著國家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閱讀教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人作為一名教師,深刻認識到閱讀教育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了解閱讀教育的內涵和方法,我閱讀了心理學家們的著作,擷取了不少寶貴的心得體會。
一、閱讀教育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心理學家們認為,閱讀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弘揚人文精神。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學生面對的信息泛濫,閱讀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同時,閱讀達到的境界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自我調節能力和自信心。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育才是真正發揮作用的方法。
心理學不僅僅強調觸及學生內心,還強調面向學生的解決方法。閱讀教育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差異性的培育,才是有效的閱讀教育方式。這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調整和轉變,做到善于發現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需求,靈活運用閱讀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
三、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是閱讀教育的一個關鍵。
閱讀能力是一種高級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在不斷的實踐和培養中進行提高。教師需要善于引導學生逐漸走向自主閱讀、受益終身的方向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更像是一名讀者之前,引導學生去探索閱讀,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環境、氛圍與長期的耐心付出,這一切都反映在閱讀教育中。
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并在其中創造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從而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教師自身也需要具備長期的耐心和意志力,這樣才能在閱讀教育這條漫長的路上穩重而堅定地前行。
五、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與道德情感,切實貫徹“德育兼顧”的教育方針。
最后,閱讀教育的目標始終是“學做人,學做事”。閱讀不僅能夠啟迪人們的思想,還可以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品德情操等良好習慣和道德情感,這是不能替代的。因此,在閱讀教育中,要注重學生的德育培育,切實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綜上所述,心理學家們提出的閱讀教育理念,對我們的教育實踐具有啟示意義。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秉承這些理念,不斷調整和提高閱讀教育的質量,不斷發掘學生的潛力,并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帶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閱讀世界,成為一名“讀者之前”,切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