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不斷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偨Y要緊扣主題,突出重點,避免在總結中出現無關緊要的東西。下面是一些情感表達的示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1、溫故知新。
任何新知識的獲得,都必須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語文基礎知識的內容,前后左右都有內在聯系,系統性、連貫性較強。因此,講課時把新舊知識緊密銜接起來十分必要。由已知引入未知,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述,也可以通過提問或練習。讓學生回憶與新知識有關的知識,然后從中引入新課、新概念。這樣教漢語知識,不僅使學生鞏固了以往學過的知識,而且使他們對新知識留下了較深印象。
2、選材舉例。
語文基礎知識,尤其是語法修辭知識中的概念、規則和方法,都是從具體材料中概括出來的。在教學中,小學生領會這些規律,必須經歷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這一過程。這樣,接觸、分析語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起點,是形成概念,理解語言規律的基礎。因此,在備課和講課時,要十分認真地選取和使用語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比較,找出規律,掌握知識。采用語例,要注意質量和數量。舉例要典型,要聯系語言實際,注意難易結合,正反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采用以下幾種類型:單純性語例;對比性語例;分項式語例;變式語例;復雜型語例;聊誤型語例。
3、重視“操練”。
語文知識教學的任務在于培養學生語言能力,任何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形成,因此一定要防止“學語言,不言語”的偏向,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盡可能多的活動機會,讓他們手、腦、口、耳不停地活動,在運用語言的操練中掌握語言。教師要善于運用教練式的方法,在教學的各個步驟,引導學生主動地、積極地進行語言“操練”。在聽課時,應引導學生對語例進行認真觀察、比較、分析,進行歸納、概括,明確概念,理解法則和規律。語言操練應貫穿教學全過程,不僅在控固舊課時可以讓學生操練,多做應用性的練習,在講新知識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概念。
4、綜合應用。
要指導小學生正確使用語言,還必須把語文知識的教學與最富于綜合表達特征的作文教學聯系起來。學生在作文時,要多方面、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全面反映出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但往往也暴露出運用語言方面的缺點和錯誤。聯系這一實際,可以發揮漢語知識的應用效能,讓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糾正語言錯誤,在糾正語言錯誤的過程中驗證和運用漢語知識。在批閱作文和講評作文時,在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時,都要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文字、詞匯、語法、修辭和文體知識,改正錯別字,糾正用詞造句方面的語病,改正修辭和謀篇布局等方面的錯誤。
5、文理滲透。
小學語文知識教育,應當適當聯系其他學科內容,充分發揮“工具”的作用,為學好其他學科服務。其他學科一般多是科技語體,語言精練,用詞準確,條理清晰,結構嚴密,把這些學科語體引進語文知識的教學領域中,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文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寫作科技說明文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克服以后學習數理化時由于語言能力差造成的困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善于發現、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兒園學習時學生很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學兒歌、背兒歌,興致很高。上拼音準備課時,可給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就會聽得入迷,接下來告訴學生,學會了漢語拼音,我們就可以閱讀有趣的拼音讀物。能了解許多沒有看到過、沒有聽到過的事情,甚至可以去編故事、寫故事。這樣一來,學生勁頭就會很大,能有效地激發兒童學習拼音的興趣。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滲透在故事情節之中,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
二、靈活運用各種游戲和競賽。
小學低年級兒童個性天真活潑,愛唱歌、跳舞,根據這一活潑個性,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正確把握時機,充分利用小學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期,努力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并積極尋找教材內容所包含的趣味因素,把快樂帶入課堂教學。在教學實踐中,可運用以下幾種方法:
1、搶讀字母: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然后教師逐個出示一些字母卡片,學生們舉手搶答,教師讓最先舉手的學生讀出拼音字母,讀對的給該組記10分,得分最多的組為優勝。
2、猜拼音:全班分成若干組,教師給學生們出示若干個(如10個)拼音卡片,讓學生們認讀后,教師任意抽出其中一張放在背后,依次讓各組學生們猜,猜對的組得10分:然后教師再出示另一張繼續讓學生們猜,各組第一排的學生都猜過后,第二排的學生接著猜,最后看哪一組得分多。
3、聽音摘字母:這是一個訓練學生聽認字母能力的游戲。首先教師把所學過的拼音字母寫在卡片上,共寫三組,分別貼在黑板上,然后把學生分成三組。游戲開始,每組的第一名學生在黑板前等候,教師說出一個拼音,這三名學生應立即摘下教師所念的拼音卡片,放到講臺上,摘得對而快的得2分,對而慢的得1分,不對的不得分:在教師念第一個字母時,各組的第二名學生應上前等候,在第一名學生摘完拼音后,教師立即念另一個拼音,游戲接著進行,最后得分多的組為優勝。
4、摘蘋果:教師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張掛滿了蘋果的掛圖,每個蘋果上都寫有一個或一組音節,每一個音節都表示生活中的一樣事物,如水果、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然后問學生:你想摘哪個蘋果?學生自己上來摘下蘋果后,必須帶領全班同學拼讀一遍,讀對了,就把卡片贈送給學生。
三、巧記音形。
怎樣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呢?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象,同桌討論編順口溜,記得準,記得牢。如“鯉魚跳躍t、t、t,拐杖倒放t、t、t,一枝鉛筆l、l、l,像個1字l、l、l”。教學聲母f時,可讓學生想辦法記住音形,在投影的啟示下,引導他們編出這樣的順口溜:“一尊佛像f、f、f”、“傘柄朝上f、f、f”、“像根拐杖f、f、f”。這樣通過學生動腦、討論而編出的順口溜,不僅學生容易記憶,而且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學習拼音的成就感。兒歌是兒童最喜歡的歌謠,唱起來瑯瑯上口,一個個搖頭晃腦。好不得意。
四、說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漢語拼音基礎后,教師就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的拼音讀讀寫寫做做,在實踐中鞏固,在鞏固中發展。漢語拼音是口耳之學,學拼音就是要練口練耳,重學生的模仿實踐,輕教師的理論講解,反復歷練,熟而生巧。歸根結底在拼音教學的備課中把握住以下幾點,就不會偏離我們的課改要求:
1、明確目標:漢語拼音的學習重在考察學生認讀、拼讀的能力,用拼音幫助糾正地方音。
2、拼音教學的難點在于記住形。對于發音??梢岳脤W生的母語資源,結合生活經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讀準音。
3、利用好課文中的情境圖。每篇課文的插圖為我們提供的是一個情境,是幫助學生再現自己真實的生活情境,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說說,而不是老師單純的看圖說話訓練。
4、兒歌學習的目的。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要拔高要求,讓學生記住兒歌中的每一個字。
5、字母的書寫一定要正確。這個正確就是要嚴格按照書上的筆畫一筆一筆的寫。拼音字母有別于英語字母,不能一筆寫成,所以教師要掌握正確的筆順名稱。當然,讓拼音教學的課堂充滿童趣的方法還有很多,但它們只是手段、方法,一切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宗旨的。
五、聯系生活、發展語言智慧。
鑒于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教師如果不為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那么,拼音將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于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地為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激活孩子的語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zhi”這個整體認讀音節時,我請孩子們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告訴大家這個音節不能分開拼,只能整體認讀。因為在教“zi”時,我就是采用故事的形式來帶領他們學習的,因此,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各種各樣有趣的故事被他們編了出來。
低年級語文教學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識字教學相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菰锏?,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課程標準規定的第一學段的識字量1600~1800個就只會成為一句空話。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節課中,老師也是可通過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漢字的積極性。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漢字課堂上進行檢查,這樣,學生就會養成自主識字并發現識記的方法。不過,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或者說是游戲讓學生進行識記鞏固。如:編兒歌、“開火車”、猜謎語等游戲是我們在課堂里常用到的,讓學生眼動,口動,手動,耳動,甚至是心動,全身心投入到識字學習中。這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邊玩邊學,邊學邊記。識記效果會不一樣的。并上好寫字課,讓學生寫規范的字,把字寫漂亮。
根據兒童遺忘“先快后慢”的規律,剛剛認識的字詞,一定在學習后即時復習,采取多種方式反復出現,在感官上直接讓學生感知,這就需要形式的多樣,全體參與,其中游戲的巧妙設計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種形式。讓每個人在游戲中,在語言環境中,合作學習,多次見面,“一回生,而回熟”,多次見面就成了好朋友,還可采取字詞接龍,開火車等,認讀復習。
2、打基礎,要加強朗讀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加強朗讀的訓練,要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貫穿于各個學段之中。在課堂中,我注意了訓練學生的朗讀,要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作為訓練的重點,課上要舍得花時間,要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我朗讀示范、領著學生讀等形式。最終讓學生把語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是能讀出感情。低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小,對故事尤其感興趣。
出處 Fanwen.cHAZIDiAN.cOm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一個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形象性,使學生產生好奇感,為學習下文做鋪墊。接著可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就是小組相互讀課文,正音和教師的檢查。主要是檢查字音是否讀準,是否丟字和添字。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在此基礎上還要讀出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對文章的理解。雖然是低年級,這一步必不可少,否則就會走入泛泛地讀讀這一誤區,但這一步不是分析課文,而是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幫助學生去感悟語言。學生在前面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活動中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漸讀出感情并熟讀成誦。
3、打基礎,要重視寫話訓練。
新課標中對小學生的說(口語交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的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豐富。教師可以把每一次的口語交際的內容,讓學生寫出來。也可以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組織學生開展“小小故事會”、“最有趣的事”小演講等說的活動。然后啟發學生把所講的故事、新聞、有趣的事寫下來。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除了自己做游戲之外,學校也經常組織活動,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寫話的素材。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做的游戲或者參加活動的經過或感受寫下來。如:男同學喜歡溜溜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溜溜球的外形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把溜溜球的玩法寫出來。學生喜歡玩溜溜球,喜歡做這項游戲,而且是自己親身參與的,他們既熟悉又感興趣。這樣,一篇很好的寫小物品的小短文就會躍然于紙上。
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學生喜歡的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等。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這些課文是學生練習寫話難得的素材。例如:《風娃娃》一課,這是學生喜歡的一篇童話故事。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續寫。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一個問題:風娃娃聽了小朋友的勸告,他會怎么做呢?學生結合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閱歷,就會續寫出精彩的故事來?!渡叫小肥且黄獌灻赖墓旁?。學生在理解詩的意思之后,教師可以抓住“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一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古詩改寫成一篇小短文。
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要給與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準,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
2如何學好語文。
語文,做為我們的母語,我們學好是必須的。那么,如何學好語文呢?培養興趣。要想學好語文,首先就要對語文有興趣,有了興趣,那么,你在學好語文上就成功了一半。
多讀。要想學好語文,就要多讀一些好的文章。只有多讀了,你才能很好的學好語文。多寫。只讀不寫是不行的。只有寫多了,才能真正的學好語文??梢栽囍鴮懸恍┪恼?、詩之類的。寫的多了,作文自然好了。
多思考。多想一下好的優秀的文章是怎么寫的,多學習一下。多想一下,并做一些記錄,方便以后查看。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學習心得。
這樣,你會更好的學習語文,會得到最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和技巧。那樣,你學習語文就不愁了。多做語文習題。多做語文習題是需要的。做的多了,考試的時候自然得心應手。
下筆如有神。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
至少要堅持每周練習寫作兩次: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獲。三年里,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謂“筆磨禿”。平時筆磨禿,考場上自然下筆如有神。
學習語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好基礎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課堂。在老師講課前讀三到五遍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做好預習,以便于課堂知識的吸收。
語文的課外閱讀是大多數同學的失分點。做好課外閱讀,應該多讀書,多做題。多讀書,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瑣碎的時間,或是每天安排一點時間,用來看一些好書、一些好的文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速讀。
在現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二、精讀。
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談感受。
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三、勾畫、摘錄法。
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并注上音;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號。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鉆”過、“爬”過的痕跡。當然,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等作適當的摘錄,如麗詞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
四、默讀法。
默讀是語文學習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之一。默讀跟朗讀不一樣,朗讀講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讀只講究“兩到”,即眼到、心到,默讀時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能讀出聲來。要求較高的默讀,要做到邊看邊思考,而且要有比較快的速度。
邊看邊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話、每段話的意思看懂,讀完一段就想一想,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連起來,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
7、討論法: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獨立思考、合作交流;
8、電教法:(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主探究法:自主學習,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教師發揮指導作用。
情境教學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進入課文,發展聯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學習語言,培養能力。(分角色表演)。
讀寫結合法:從讀學寫,以寫促讀,實現讀寫交融、同步發展。
講授法、觀察法、多媒體輔助法、示范法、比較法、實踐法。
字音教學:
形聲字——拼音助記、多音字——據詞定音、音近字——比較辨析。
字形教學:
(1)筆畫分析法。筆畫分析法就是用數筆畫的方式來識記字形,這種方法適用于獨體字的教學。
(2)部件分析法。即通過對漢字組合的各個部件的分析來識記字形。這種方法適用于合體字的教學。
字義教學(高年級):
直觀法(實物、教具,如“袖”“仰”)。
聯系法(生活實際、上下文,如“吏”)。
選擇法(讓學生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選擇正確的義項,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據文本選擇一個)。
構字法(造字規律,如:“傘”、“筆”“擄”等字)。
比較法(同義詞、反義詞)。
運用法(組詞、造句:也、把)。
1、教學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
3、課時安排。
4、教具準備。
6、教學過程:
(1)導入。
(2)整體感知。
(3)重點品讀。
(4)拓展延伸(課內外結合、讀寫結合)。
(5)總結(4、5可對調)。
(6)布置作業。
(7)板書設計。
四、教材分析(文本解讀)。
1、內容:體的把握、內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語言的品味。
2、文體:《語文課程標準》的第三學段目標要求的是記敘文、詩歌、說明文。
3、內容的梳理:篇章結構、整體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題、表達方法。
4、語言的品味:語音、字形、字義、句子(語文文字的運用)。
5、文意的理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或感染。
根據所提供的教材內容進行教材分析和教學設計,對有關教學案例進行評析(教材內容及教學案例主要取自第三學段)。
五、具體教學設計及典型案例關于教學目標的教學設計。
1、依據:
常規的:根據階段目標、單元導讀等;考試的:根據階段目標、教材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
2、內容:
包括生字詞要求、朗讀要求以及結合教材文本得出的目標(具體用詞方面可以是:理解、掌握、學會)。
3、策略:
(1)教學目標的描述無需和三維目標一一對應,需要有效整合(比如一個目標求里可以包括階段目標和知識技能、或者是方法和情感等,即將三維目標拆開來寫)。
(2)要熟悉第三學段的階段目標(尤其是閱讀目標)、實施建議(提高學生的什么素養,抓住語文教育的什么特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熟悉小學高年級教材、單元要求及學科知識的要求。
(4)參考教材設計前的文本分析題,可將之作為教學目標的一部分。
關于教學重難點的設計:
1、內容:
語文教學重點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必須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容,是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帶有規律性的語文知識。
2、確定標準:
(1)最基本的,即基本性知識。
(2)最核心的,在一篇課文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篇章結構、整體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題、表達方法等,如一篇課文的主題思想,一句話的真實含義。
(3)最主要的,主要章節、段落、主要人物、主要線索、重要詞語等。
(4)最有用的,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的。
(5)最關鍵的,對實現教學目標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嗎,能牽一發動全身的“那一發”,要做重點處理。
語文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學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這就更要求語文教師博覽群書,不斷地豐富、充實和發展自己,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濃縮課文內容,通過活生生的語言因素,來達到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有的課文比較淺顯,中心較明確,教師可充分利用幻燈、錄音等教學手段編制信息傳遞程度,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后,用省下的時間指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二、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空間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三、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果都是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為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于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圖畫再現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華,必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于接受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
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和啟發,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于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風是一位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一年四季風的特征,理解了這些風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四、要善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適中,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動什么腦筋就會覺得沒意思,如果太難,學生會感到摸不著邊際,失去信心。提問要緊扣課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學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說出一二。學生有好勝心理,是愿意思考問題的,關鍵在于都是要善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學生。
五、走下講臺,充當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讓學生充當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臺,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六、充分利用多媒體。
現在,多媒體普遍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并茂,直觀的聲像、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有助于學生合作、主動地學習,達到開啟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境界。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鞓返臅r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華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探究。
小學五年級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對閱讀文本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通過閱讀語文課文所描寫事物與場景理解作者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進一步學習作者表達、描述及說明某事物的方法。小學五年級學生通過閱讀還可以學習描寫、說明、敘述、抒情和議論等寫作方法。語文是一科有情有義有愛有恨的學科,小學五年級學生通過閱讀文學名著中經典意境和人物形象,受到富于表現力的詞語文字的感染,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對人物對生活加深理解和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藝術審美情趣得到提升。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堂朗讀是必修的共性行為,而課外的閱讀應該是一種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個性化的行為,老師要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加強閱讀能力、閱讀體驗,提高閱讀方法和閱讀水平。
一、形成以學生為課堂閱讀主體觀念。
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一代人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提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已經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老師在設計教案時,首先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和心理特點。設計多樣化內容豐富的提問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傳統語文閱讀課堂上老師不等學生閱讀課文,就開始講解課文寫作的背景、分析課文的段落、歸納段意和中心思想,學生來不及詳細閱讀和思考,機械地被灌輸機械的記筆記,學生不能體會閱讀的樂趣。新課改在各地實行后語文閱讀課堂上,老師鼓勵學生以大膽朗讀、分組分角色朗讀、競賽閱讀及內心默讀等形式,讓學生用心靈、用眼睛各種感官,深入課文領會所表達的情感、寫作的方法、詞匯的優美。在熱烈的閱讀氛圍中,學生逐漸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體會閱讀帶給人開啟智慧啟迪心靈的愉快感受,使閱讀成為悅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讓學生享受課外閱讀的世界。
對于小學五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課堂閱讀形式只是真正閱讀的鋪墊、引導,課外閱讀才是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廣闊空間。因此有意識的通過各種活動開展課外閱讀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好辦法?!鞍嗉増D書借閱室”,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家里的圖書帶到學校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互相借閱;“古詩天天讀”活動鼓勵學生在誦讀古詩文的意境中修養身心;“超越夢想”是學生展示自己閱讀體會的板報欄目;“親子共讀”體現家校共育又能促進學生與父母共同享受閱讀帶給人的陶醉。各具特色的閱讀活動為小學生提高語言欣賞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奠定扎實基礎。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他所學的內容充滿好奇心,才會主動思考探索,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取得不僅僅是知識講授的有系統性和邏輯性,還包括內心情感的愉悅性,學生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參與課堂教學與呆板木訥的狀態學習效果當然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在講描寫祖國自然山水風光《三亞落日》一課時候,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前老師準備有關三亞風光的多媒體視頻,在課堂上首先聲情并茂領讀有關描寫紅日和大海的段落,激發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配合播放視頻畫面和音樂,讓學生融入配樂的閱讀中,盡情陶醉自然山水之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師讓學生自己反復閱讀課文,學生通過閱讀水到渠成理解了文章的主題、寫作形式、語言的表現形式和教學的目的,在不知不覺賞心悅目的課堂中,完成了語文知識的積累。奠定語文寫作的基礎。
總之,小學五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通過閱讀加強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通過閱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通過閱讀學生積累詞匯、掌握寫作基本方法和技能、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語文閱讀習慣的養成,利用多媒體手段促進語文閱讀課的興趣,努力踐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比較差,但也正是因為年齡小,對許多新鮮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小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聽課的時間也就二三十鐘,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利用好這寶貴的時間來提高課堂效率。一是做一個小學生們都喜歡的教師。一個出色的、學生們喜歡的教師本身就是一門教科書,這也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追求的目標。
如在課堂開始也入階段可以帶領學生們唱唱歌、猜歌謎語、講個小笑話等,很容易就使學生從課間活動的興奮中穩定下來,并集中注意力,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做好準備?;蚴菃枂枌W生們早晨吃得什么飯,最喜歡吃什么等輕松的語題,通過這樣的語題能較快地接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教師在學生們眼中的形象更加親切,并因此喜歡上教師,喜歡上語文課。這個目標的達成將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二是多動手活躍課堂氣氛。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相對枯燥,單純的講解很容易使學生們失去興趣。多動手能夠促進大腦多方面的發展。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多方面的感觀,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幫助很大。最簡單的在講解一個漢字時,不要只是講解它的結構,更重要的是讓讓學生們馬上在紙上寫一寫,可能寫一遍的效果要比教師講解幾分鐘都要好。三是多搞一些課堂小活動,提高小學生的參與感。如針對一些課文進行角色扮演。給學生們發揮的機會,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通過豐富的表情和有趣的表演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體會文中的含義。還可組織一些尋找別字活動、小詩朗誦活動等,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除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樂趣,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一是要突破拼音這個難關。漢語拼音對于語文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拼音就是語文的基礎。但拼音學起來比較枯燥,如何把拼音講得生動有真趣,并降低學習曲線,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在追求的目標。筆者在實踐中發現,教學中的難點主要表現讀音不規范、書寫不規范、音調讀錯等。
對于讀音不規范難以糾正的問題,教師采取把讀音適當拉長并稍夸張一點的讀法來進行糾正,如果不能糾正,就不要一味的重要了,要結合一些常用漢字讀音來進行反復練習,單調也是一樣,要結合學用漢字不斷練習。對于書寫問題,教師可以制作一些書寫規范的卡片,針對學生易錯的部分,讓學生觀察其在四線格上的分布,必要是還要手把手地指導。二是要在識字了多下功夫。
識字是進行閱讀的基礎。教師要在識字上多下功夫,使學生能盡快地掌握常用的3000多個字。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把不會、不懂的字標出來,并教會學生如何熟練地運用字典工具。課上針對生字生詞進行重點講解,這樣更有針對性,效率更高。除外之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認字的技巧,可以從熟悉的字引出生字,如木和羊可能學生們都認識,通過這兩個字帶出樣字。還可以從身邊常見的事物講起,如杯子的杯字,或是看看周圍學生的名字都是怎么念,怎么寫等。三是規范學生的書寫。由于電腦的普及,當下許多人的字寫得不敢恭維。
漢字作為一種溝通工具,首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人能看清,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美觀那就更好了,教師書寫教學的目的也是規范書寫。要做到規范書寫教師首先就要注意自己板書的書寫,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在平時寫字或作業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姿勢,包括坐姿、握筆、下筆等,從細微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課程不緊張的時候,還要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寫字比賽等,培養他們想要寫好字的欲望。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梢赃M行抽讀,多人分段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閱讀中來。在閱讀完后,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評價,鼓勵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還要多推薦一此經典讀物或是出色網文,幫助學生們提高閱讀能力并拓寬視野。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觀察社會中的一些成功人士,我們會發現他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有一些良好的習慣,學校中出色的學生身上也同樣具備這一特點。語文的學習也同樣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沒有多么復雜,貴在堅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先從一些簡單方面做起,如培養學習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培養他們在書上做批注的習慣,培養他們經常查字典的習慣,培養他們寫周記及記錄趣聞軼事的習慣。在平時,如果作業中出現了錯誤,教師要在下節課堂中及講解糾正,培養學生們學在當下的一種意識。
在考試和一些單元測試中的錯誤還要及時記錄下,方便以后復習。另外還要鼓勵學生閱讀一些出色的課外書,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們的情況及時推薦一些出色的課外讀物,使學生們養成熱愛閱讀、會閱讀的能力,以開拓學生們的視野。這些小習慣看似簡單,短時間內也看不到效果。但如果認真堅持下去,語文素養會有較大的提高,量變累積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引發質的變化。
由于現在的小學生在進入小學之前,都已經接受了很好的學前教育,熟悉韻母、生母、整體認讀音節等知識點,學生對知識點已經有所掌握,這樣的現狀雖然給小學低段語文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很大的創新空間,要求小學教師通過更科學的方法進行更深層次的講解,既要讓學生樂于學習,可以學到新知識,又不能讓學生感到枯燥、困難。
首先,小學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具備飽滿且充實的內容,具有較大的彈性空間,教師不僅可以在已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自主創新,學生也可以以書本內容為基礎進行自主學習,開拓了知識面。從另一個方面看,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多元化的訓練,如:編兒歌、口語表達、字詞、拼音等,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多遠化、趣味性的課堂中自由的感悟、體驗、實踐。
再次,語文教材的版本不斷的推陳出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科學性,過去的教學順序是先教單韻母,然后教音節、復韻母和生母,最后教學生整體認讀音節的編排順序,而現在,則大膽的實現了這些知識點的有機聯系,將這些教學內容合理的安排在某一篇或幾篇課文中,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自主了解這些知識點,進行分辨、認識、比較和觀察,總結出這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規律,這樣的安排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思考的好習慣[1]。
二、借助兒歌加深記憶。
調查結果顯示,兒歌是兒童接觸最早的文學形式,在兒童的游戲活動中都伴隨著歡快的兒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這也是小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學習形式,由于兒歌節奏明快、語言活潑、思想單純、內容淺顯、短小精干等特點,所以更加適合兒童的身心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利用這一學習形式,增強漢語拼音學習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拼音識記的準確度和速度。
如:學生在學習聲母時,可以通過以下兒歌來加強學生對聲母的理解:讀聲母要留心,堵住氣兒再發音。像個6字bbb,小猴推車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棍fff,左下半圓ddd,模特表演ttt,一個門洞nnn,一根小棍lll,9字加鉤ggg,機槍向上kkk,一把椅子hhh,i下加鉤jjj,像個9字qqq,一個叉子xxx,像個2字zzz,半個圓圈ccc,半個8字sss,z加椅子zhzhzh,c加椅子chchch,s加椅子shshsh,大樹叉兒rrr[2]。
三、依托文本創設情境。
由于小學低段使用的教材每一篇課文都是由書寫、識字、兒歌、音節、字母等組成,由于沒有文本的烘托,導致這幾個板塊之間雖然有一定程度的聯系,實際學習起來仍然比較機械、枯燥。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特殊的情景,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如:教師在教學8個聲母的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好的學習這方面的內容,將這8個聲母形容成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為了躲避巫婆的迫害逃出王宮,遇到了七個小矮人,給了白雪公主很多幫助,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通過這樣的情景,可以讓原來呆板的知識點變的非常生動,調動學生耳、眼等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拼音[3]。
四、聯系生活提升思想。
小學低段漢語拼音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特點主要體現為小學教材中的拼音安排具有一定程度的時代特點,符合當下兒童的生活模式,并且含有教育意義。如:一年級有一篇課文《外面的世界》,這篇課文不僅要求學生對本文中的生字、詞語熟練掌握,還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督促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生存的環境,關心生活中的人和事。
同時,目前我國的語文教材中漢語拼音課文的教學內容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拼音字母,而是將這些課文中的拼音字母和事物、語言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語言,正確認識生活中的事物,從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種語文教材和之前的傳統語文教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內容上也更加豐富、充實,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教學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以教師為主角的“教授-講授-教授”的死循環模式,課堂上學生沒有一點自主空間,這樣很容易導致學子們的逆反心理,使教學變得毫無意義。相反,在課堂上,若是把主體放在學生身上,而教師只充當引子,主要將理解文章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指引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從而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其重點句子所揭示的事理,以課文“玲玲的畫”中重點句“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為例。筆者通過設計如下三個問題供學生思考:其一,壞事和好事各指什么。
其二,為什么說是壞事變成了好事;其三:從哪里可以看出爸爸和玲玲都有動腦筋;還有一點就是爸爸為什么不直接告訴玲玲該畫什么的原因。很顯然這些問題是一環扣一環緊奔核心思想,當然通過循循誘導,學生也很輕松的明白了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中心思想“遇到問題要勤于動腦”。以上是筆者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事例之一。實踐證明這種通過教師設計問題,由學生自讀課文,而后一一解決問題,遇到難于解決的問題時,先讓學生互相討論后,教師再適當做下點破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很有效,其不僅給足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空間,建立起了學生與課本材料之間的溝通,使得教學過程能夠松弛有度,有效避免了教師為完成教學進度而讓學生盲目跟隨其腳步向前趕的行為,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教學任務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
1、構思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最強的,對新鮮事物大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教學方式設立情境,既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比如說:在教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可以將字通過圖片或是多媒體等形式跟具體的對象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深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去,以課本中“狐貍與烏鴉的故事”的章節為例,可以讓學生想象具體生活中的其他動物并踴躍發言說出他們的名字,這種在學字的過程中將具體生活體驗和所見所聞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對帶動課堂學習氣氛有很好的效果。
2、互動式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所謂互動式教學,不僅包括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且還包括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是提高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能的另一有效方法。在學習部分課文時,可以通過組織活動的形式來進行課程的教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同時選出一些學生來當評委,讓各組同學競賽朗讀,由評委就各組表現打分且給予點評,教師再最后做出總結。整個競賽過程中,先讓各組成員自由發揮朗讀課文的技巧,體會文章的內涵,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熱情的同時,還能做到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從而自我反省,發現自身的優缺點,揚長避短,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讓教師對學生想法的了解更透徹,有利于教師正確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勤于提出、發現有價值的問題是教學中的關鍵,教學實際上是圍繞問題開展的,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激起學生思維的引子,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開闊其思路,指引其對問題的探討,激勵其求知的欲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教師情景的設置來指引學生或者教師直接提問。教師所設置的情境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形象真切、神韻相似,情真意切、意境廣遠、理寓其中。教師在直接提問時,所提問題要確切,不要為問而問,一定要有明確目的;且不要只針對一些出色學生提問,要把對象擴展到所有學生;應啟發學生而不是暗示,暗示會導致學生盲目隨從,而不能實現我們培養學生能力的初衷。
四、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練習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對增大學生閱讀資源,開闊學生眼界,拓展其思維以及積累豐富知識方面有很大影響。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讀書,學會品味文中每個字,每句話的韻味,體會文章的道理或是其背后的寓意,從大量的練習中獲取經驗。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外閱讀書籍,例如,寓言類、科普類、童話類等類型的書籍,像《伊索寓言》《科學小實驗》《安徒生童話》《西游記》等,關于這一點也可以跟家長進行溝通,先讓家長重視起來,適當給予學生一些鞭策,輔助學生養成經常閱讀的好習慣。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課外閱讀,建議家長給孩子有計劃的多買好書,建立家長與孩子間的學習互動、互相鼓舞與監督的學習機制,使學生在家里也能輕松愉快的完成閱讀。在如何讀好某一類書的問題上,教師應該給予家長一定的意見,比如,在閱讀一篇名家著作時,可以建議家長讓學生精讀、重復讀,細細品味文中的深意,總結自己的感悟。
上面已提到,為了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從主客觀方面分析,從主觀方面來說,興趣和習慣對人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俗話說:“21天形成一個習慣,或許好,或許壞?!笨梢娏晳T的力量是很大的。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好”和“樂”對于一個人來說,有著某種追求。其中的“好”和“樂”泛指興趣愛好,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培養學生興趣的方式要多樣化,最好的方式是游戲,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都非常強,所以,利用游戲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更好地進行閱讀學習,如,猜謎游戲,提前叫學生復習和閱讀文章《養花》,注意包括文章內容和字詞,然后在課堂上,對某一名詞進行解釋,如置之不理,問學生可以用什么詞來概括,或者問學生誰能將養花的經過有條理地復述出來。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說:“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庇纱丝梢?,習慣對于一個人是否成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這里,強調的是好的習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好的閱讀習慣,當然指的是閱讀的方式和閱讀技巧,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應著重把握閱讀方式和閱讀技巧的培養,在剛剛開始培養小學生興趣時,可以利用“誦讀”的方法。所謂“誦讀”就是教師富有情感地誦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或者讓學生自由地誦讀文章,自主地感受文章的博大精深。
二、勤思考,多動筆。
所謂閱讀,就是作家經過思考后,將自己的思緒寫成文字,讓讀者也來感受他的思考,這種思考可大可小,可淺顯,可深刻。
1、勤思考。
學無止境,思考無境界,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所謂閱讀,并不是指學生純粹的閱讀,而是指閱讀后,引發的思考與啟發,雖然小學生還處于一種不成熟的階段,但他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卻有著獨特的見解,如,文章《養花》中,大人們看到的也許是一種閑適,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但在小學生的眼里,他們看到的東西卻不同,有一些小學生可能看到種花是需要付出勞動的,因此,得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一些學生可能看到花很美,養花可以給人長知識,帶來樂趣,因此,得出“養花是一種樂趣”。無論是哪一種觀點,教師都要積極引導,并肯定,因為想象本來就無對錯,小學生需要你的肯定與贊頌,他們才會學得更好。
2、多動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苯涍^閱讀后,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進行寫作,將他們內心中對于學習一篇文章后的所有感悟和啟發盡快地寫下來,當然小學生普遍存在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缺點,所以,教師應當最大限度地發揮“引導”的作用,讓小學生能用通俗并準確的語言去概括每一篇閱讀文章,教師可以定期讓小學生寫日記來鍛煉這方面的能力。
新課程要求: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主動獲得社會、自然、人體保健等知識,而且要在訓練學生語文能力和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智力,特別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由于說明文本身具有知識性強等特點,往往使教師只考慮學生理解課文知識,而上成一堂知識傳授課,忽視了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如何改變這種傾向呢?我認為,關鍵是要轉變這種“知識教學”為“素質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提高學生素質上下工夫。
1、在聽、說、讀、寫中加強語言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口頭說話和書面表達能力。說明文教學同樣要體現其他文體教學的特點,重視聽說讀寫每一環節的教學。對于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在課堂上可以加強聽說讀寫訓練,讓學生聽讀課文后,能迅速說出被介紹事物的特點以及相關的知識,也可以指導學生用所學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口頭介紹事物,說清楚事物的特征,教學中還可以加強讀寫訓練,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說明方法進行片段寫作練習,達到以寫促讀,以讀導寫的目的,力求一課一得。
2、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加強思想教育。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不但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體現了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說明文教學應該遵循這一要求,體現這一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教育。其實,在我們中學教材中選編的許多說明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課文大多與人們的品質、情操、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表現祖國園林美的《蘇州園林》。
有展示變幻莫測氣象的《看云識天氣》《大自然的語言》;有反映我國古代及現代勞動人民杰出的智慧和精湛技藝的《中國石拱橋》《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有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斗爭艱苦歷程和革命前輩不怕犧牲精神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有反映祖國科技迅速發展和歌頌在科學技術上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的《向沙漠進軍》等等。這些課文都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可靠的依據。
因此,教師應該緊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蘊含的深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崇高理想等思想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
3、在指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提高自學能力。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聽說讀寫能力,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說明文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在他們提高自學能力的同時,體驗獨立獲取知識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并不失時機地指導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達到“教為不教”的最高境界。
二、變枯燥講解為趣味教學。
由于說明文知識性強而缺乏生動的故事性,學生學起來有枯燥乏味之感,特別是有些教師為使學生理解掌握課文中介紹的知識而不厭其煩地講解灌輸,結果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的乏味甚至昏昏欲睡。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關鍵是教師在備課中要深入鉆研教材,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把學生沒興趣的教材內容和感興趣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師生齊心協力,演好每一臺“戲”。
1、課前激趣,使學生的身心一開始就處于最佳的愉悅狀態,變被動為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如我在教《看云識天氣》這篇說明文時,特地選一個有陰云的天氣,讓學生先猜一猜近兩天是否有雨,在學生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時,出示本節課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學本課來驗證,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性,還可以大膽用生物課、物理課中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操作和觀察分析中認識事物,明白事理。還可以組織多種有趣的游戲和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十幅浮雕內容時,出示十幅浮雕的圖片,并打亂次序,讓學生通過自學后重新編排次序,看誰用的時間最短。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更多的有關說明文的讀寫知識。
三、變照本宣科為知識補充。
中學語文教材中所有入選的說明文中,科普說明文占一定的比例。這類說明文有些由于選編時間較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課文所反映的科技知識已經落后于現代科技發展水平,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培養。從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角度上講,這些教材已經凸顯了它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說明文時,要注意補充新的內容,避免教材的局限性。
比如《中國石拱橋》寫于1962年3月,距今已有50年之久。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紹了我國解放后拱橋方面的新成就。但是,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國的拱橋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拱橋大都采用鋼筋混凝土澆鑄,特別是建橋新技術已經用很粗的螺絲鋼柱把橋面吊到拱圈上,使拱圈由橋下移到橋面上。補充這些新的知識,不僅使學生對課文中的知識有了更新更全的了解,而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
這些新知識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自己去補充去豐富。教完一篇說明文后,可以適當要求學生閱讀有關的資料,如教完《死海不死》后,要求學生閱讀有關的地理書籍,讓學生對死海有更全面的認識。
1)句子不完整。如:戰士的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
改為:戰士的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令人敬佩。
2)用詞不當。如:我的書包里還缺乏一個像樣的鉛筆盒。
“缺乏”用得不恰當,應改為“缺少”。
3)搭配不當。如:他穿著一件灰大衣和一頂紅帽子。
“穿”與“帽子”搭配不當,應改為:他穿著一件灰大衣和(戴著)一頂紅帽子。
4)詞序混亂。如:打乒乓球對我是很感興趣的。
應改為:我對打乒乓球是很感興趣的。
5)前后矛盾。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黃的菜花,五彩繽紛。
“一片金黃”與“五彩繽紛”相矛盾,應把“五彩繽紛”去掉。
6)重復嗦。如:他是我們班成績最優秀、功課最好的學生。
“成績最優秀”和“功課最好”意思重復,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個。
7)不合邏輯,不合事理。如:他在霞光中讀著書,不知不覺過了兩個鐘頭。
“霞光”稍縱即逝,持續兩個小時是不符合現實的。應把“霞光”改為“陽光”。
由于學生有著不同的思想與見解,他們在閱讀時,根據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方法、經驗,對課文中的事物進行再創造。因此,在讀課文時,投入的情感和想象可能不同,所以有必要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加強比較性朗讀。一是同一學生前后幾次的朗讀比較。讀得不好允許重讀,給予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相信學生能讀得更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測試學生在學習不同階段的朗讀情況,有進步的給予表揚。二是不同學生或不同小組同一段落的朗讀比較。教師通過具體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樹立競爭意識。一是鼓勵學生互相挑刺,二是誘導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長處,三是激勵學生勇于挑戰。在這種民主、平等又互相激勵的氛圍中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積極性空前高漲,對課文的理解逐漸進入了新的階段。如《魯班學藝》與《景陽岡》,同樣寫人,都是表現了“技藝高超”這一主題;魯班手藝高強,武松武藝高強,但體裁不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讀、分析,便會得出結論:要反映相同的主題,可以選用不同的體裁?!遏敯鄬W藝》采用民間故事的形式,可以達到目的;而《景陽岡》則運用小說這一形式,同樣達到目的。
二、語文教學中的問題閱讀。
問題式教學的源泉是學生提出問題,問題的誕生需要有寬松、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敢想、敢問,提了可笑的、膚淺的問題決不批評,引導他們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提了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躲閃回避,師生一道走出課堂,找資料、訪專家,努力解決。對大膽提問的學生,不論問題質量如何都給予鼓勵,這樣學生沒有壓力,沒有顧忌,自然就全身心思考提好問題。這種環境的創造者是教師,教師不能用自己預先編好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猜”自己教案里的“謎底”。同時要在學生的學習方法、各種活動、提問技巧、提問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導。
但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其自主能力不等于“放羊”,教師什么都不管,也不是讓學生亂用對自己對象過程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如提出嘩眾取寵無聊的問題、好表現的問題、假問題。這樣的自主步入了誤區,走入了歧途。教師要及時進行調控引導。如我在教學《觀潮》一課,揭題時就有學生質疑:什么是潮水?我就請其他學生為其解疑,但所有學生都只能描述其樣子,說不出個所以然。實際上潮水是海水或沿海地區海洋的水由于太陽或月亮的吸引定時漲落的一種自然現象。那么“一年中潮水的漲落時間、次數固定嗎?”“太陽、月亮是怎么吸引潮水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若不明白潮水是怎么回事時是提不出來的。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一經提出,便可引起學生課外查找、閱讀的興趣。
閱讀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其中,學生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是內因。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愿望,希望積極主動地學習時,質疑才有了“用武之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造成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著重大的意義?!币虼?,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大膽質疑的基礎。
小學生經過幾年的啟蒙教育,已經走出了思維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不僅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思維的綠洲、智能的園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質疑問難的基本素質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開始,學生可能不懂提問,教師可作示范性提問;當他們能提出一些問題時,應積極鼓勵,絕不能笑其膚淺、簡單,挫傷他們的自讀質疑的積極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能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時,就“水到渠成”了。
緊扣重難點設疑問難,分層次有坡度地設計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促使學生用聯系的觀點思考分析問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讀書方法。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段統領全篇課文,抓住這一句讓學生質疑,可引發這樣的思考: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各表現在哪里?作者是怎樣進行描寫的?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議議畫畫釋疑解難,對課文內容的領悟水到渠成。
又如,《鳥的天堂》一課中,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著重寫了大榕樹的長勢。講這部分時,我告訴學生,課文中對榕樹的位置、大小、形狀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是靜態的描寫,并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注意作者是怎樣寫事物靜態的。閱讀課文后學生還不太明白,提出幾個問題:一是寫榕樹的這部分是靜態描寫,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進、臥”等動詞?二是課文中描寫榕樹靜態的順序是由遠及近,為什么寫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時又寫“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一般?!卑堰h景寫在近景中?解答這些問題的難度較大,我沒有急于讓學生回答,而是引導他們反復閱讀課文中具體描寫榕樹長勢的句子,先總結出榕樹大而美的特點,再品味作者怎樣通過語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繪出榕樹的千姿百態。
1、并列關系:一邊...一邊...;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時...有時...;既...又...;又...又...;那么...那么...
2、承接關系:一...就...;首先...然后...;又...;...就...;接著...
3、遞進關系:不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僅、不只、不光)...還(又、也)。
4、因果關系:因為...所以;由于...因此...;之所以...是因為;既然...就...
5、選擇關系:是...還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與其...不如;寧可...也不;寧愿...不愿...
6、轉折關系:雖然...但是;盡管...還;盡管...卻;但是(可、卻、可是、然而、不過、只是、僅)。
7、假設關系:如果(假設、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縱然)...也(還)。
8、條件關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憑...也。
關聯詞語的運用,關鍵在于平時語感的培養,如果一句話當你添上了關聯詞語之后意思表達出現的差異,那么肯定是不對,所以關聯詞語的運用竅門就在于對句子和意思的準確理解和把握。
拼音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真正學會拼音知識。老師應該充分的利用好課本資源,結合教材中豐富多彩的插圖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小學教材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書中插圖較多,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講,這也是最吸引他們注意力的地方。
所以,老師在講解拼音的過程中,可以把每個拼音都配上相應的卡通人物、動物或者風景圖片等,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都可以,用這些有趣的插圖來引導小學生進行觀察,進而聯想出相應的拼音字母。比如說,在學習“z”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用一張在水中游泳的天鵝圖片,讓小學生通過對天鵝的觀察,聯想到字母“z”。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會使小學生感到枯燥,并且可以不斷的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色彩記憶,加強小學生的印象。
剛入學的小學生對于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尤其對于色彩鮮明的顏色或者生動直觀的圖片,都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在拼音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拼音的時候,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鮮明的色彩來強化小學生的記憶,讓小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拼音字母涂色,不同的字母涂上不同的顏色,并且讓小學生在涂色的過程中區分聲母和韻母、單音節和整體認讀音節,將這些音節或字母用自己能區分的顏色涂出來,比如說藍色代表聲母,黃色代表韻母等。這種教學模式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對于強化拼音字母在孩子頭腦中的印象具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通過這種鮮明色彩的強烈刺激,可以讓小學生深刻的記住拼音字母,區分聲母韻母、單音節和整體認讀音節,而且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拼音。
小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單純的只依靠老師課堂上的講授可能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老師利用其它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鞏固課堂知識,加深小學生的印象。有相關的研究表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如果有交流合作的過程,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老師在拼音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比如說,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幾個學生進行合作,或者是采用角色互換的方式,讓一部分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然后互相提問,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的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但是合作學習的過程老師應該進行充分的把握,既不能過分的抑制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讓學生過分的沉溺于合作學習的過程,從而忘記所要學習的知識,使課堂重心出現偏離。
4、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由于學習拼音的小學生都是剛剛走進校園,所以對于學校的環境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心,他們會對全新的環境進行觀察,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室的周圍或者較為顯眼的地方放置一些拼音的標識或圖片,配以色彩鮮明的顏色,進而從視覺上加深小學生對于拼音的印象,增強小學生的記憶,從而更好地掌握拼音知識。
1.刺激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個人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教育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教育學生養成很好的主動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
假設教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長處,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教學盡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帶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氣增加興趣。
2.教育學生閱讀本領。
《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七條總目標一開始就說:“要逐步教育學生具有獨立閱讀本領”。
提起閱讀本領,很多教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便是培養獨立閱讀本領,這是對閱讀本領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并不錯,難題是閱讀本領不但僅是讀懂?!墩Z文課程標準》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边@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別的本領。
課標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本領等。這種各方面的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本領,理解本領是獨立閱讀本領的基礎和核心。
3.養成學生寫作的習慣。
社會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有本身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有本身對生活的體會和認識,有本身的喜怒哀樂(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有本身的內心世界和語言世界,這些與成年人相比,有的時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他們的習作所表現的恰恰就需要是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
假設依據他們的認識本領,而不是有意或無意去拔高他們的認識本領,再加上得力的、充足的語言訓練,假設他們對語言現象、語言的形式有了較多的了解和積累,對一個意思可以選擇更加準確乃至于帶有一點生動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對習作大概就不會感到太困難。
起碼文從字順是不難做到的。也便是說,習作的內容對小學生不是什么太大的難題。教學無非便是處理寫什么和如何寫的難題,寫什么屬于內容的范疇,主要靠學生的生活積累;如何寫屬于形式的范疇,主要靠的是學生閱讀的積累。
如何寫要有關到寫作的基本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基本技能(對動作方式的一種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復聯系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練的動作),要有關到語言的積累,語言的積累不但需要掌握一定數量的的詞匯,了解部分語言現象和語言的形式,還要有對語言比力敏銳的體會本領和理解本領,這些不是作文教學所能處理的難題,而主要應在閱讀教學中加以處理。
所以,閱讀教學就需要結合對課文內容理解,有意識地帶領學生理解課文的表現情況,理解語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樣立意、選材、安頓層次結構和遣詞造句的。
可是教學中一定要將有關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用最淺顯的、適應小學生認知本領的語言來表述。假設,不妨將“立意”說成是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將“選材”表明為針對主要意思所要寫的內容等等。
教材(教材是由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課文多為文章的經典或精品,表現手法高超,自然有許多不適宜小學生學習,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現手法外,還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現手法,假設:寫景物的課文,作者是如何選取觀察(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考查或調查;清朝官員的名稱)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按照如何的次序,將景物寫具體的;寫事的記敘文,作者是如何將一件或幾件事寫具體的,是按什么次序記敘的;寫人的記敘文,作者是如何寫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態、動作行為的,環境描寫與場面描寫和人物相互間的聯系等等。
又如:作者在具體描寫中應用了哪些準確、生動、鮮明的語言,這些語言有哪些特色,這些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及表達效果等。
4、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閱讀又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閱讀中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要充分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的理念,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在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閱讀,去理解詞句。
學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讓閱讀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精神體驗的過程。
5、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學貴有疑”,知識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閱讀也不例外。能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在閱讀中要提出自己的疑問,要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應是開放性的,閱讀不僅在課堂,也在課外,如圖書館、網絡等。閱讀應是挑戰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張揚個性,要有創新。閱讀還應是實踐性的,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6、注重積累,培養語感。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豐富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全部通過閱讀來實現。首先要加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有益讀物。
另外還要注意在閱讀中的積累,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出色的篇段,通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維材料以及佳詞好句,以此來增強語感,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5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