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一種通過闡述觀點、分析問題和提出結論的文章,它能夠促進思考和引發討論??偨Y應該是一個有價值的文檔,我們需要學會提煉和歸納。以下是裝修的經驗總結,希望對大家的裝修有所幫助。
摘要:自主創新學習,就是讓學生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實現自主性發展,使自身素質得以優化。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如何做呢?筆者認為:首先是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其次是優化課堂結構,轉變教學手段。第三是加強學法指導,改變評價模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優秀的教師那里,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教師并不把現在的結論,對某一定律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教師讓學生有可能提出好幾種解釋,然后在實際中去對所提出的每一個假設進行肯定或否定……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就不是消極的掌握,而是去獲取,即靠努力獲得,因此,知識就變成信念?!彼哉f,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正確指導下,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自主探索的學習研究活動,在已有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發展創新素質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在探索適應課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新一輪的課改浪潮中,老師們使出了渾身的解數,積累不少經驗,當然也存在一些困惑。針對這一客觀現實,結合教學實踐,我想談談幾點體會:
首先是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此次課改和以往的課改最大的區別在于不僅教科書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教師必須重新調整心態,要敢于放下架子,關注自己的學生。過去的歷史教學偏重于抓基礎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然而,歷史學科的功能決定了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更應當重視培養學生思維創新能力,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為了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增強學生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我首先在備課上多下功夫,打破常規單一的主觀備課形式,針對不同內容、不同學生,采用多方案、多策略、多假設、多收集資料的方法,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的教案。其次,課堂上該放手時就要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我在上初一新教材《大一統的漢朝》這一課時,我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播放漢武帝的錄像,并指導學生自編自演了關于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短劇。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調動他們自主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
其次是優化課堂結構,轉變教學手段。以往的教學模式是單一的教參內容的直接呈現,現在要轉變為創設情景,讓學生進行協作學習,主動探索,從而把握文本,吃透文本;讓課堂變為開放的課堂,給學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由被動接受型轉變為主動發現型。在教學中,新課標要求,課堂應是師生互動的課堂,課堂的主體應是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創設相應的情景十分必要,像松軟適宜的土壤有利于種子的萌芽一樣,創新的環境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是實現主體性教學和培養創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創新的課堂要求我們采取民主的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創設良好的氣候和土壤。心理學和創造學的研究表明,創新始于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沿著知識再發現的過程,探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學生會提出一些無價值的、幼稚的問題,教師要溫和、巧妙地將其引到更深的層次,決不可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第三是加強學法指導,轉變評價模式。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闭f的就是方法的重要性。一直以來我們教師大多數只重視自己教法的多樣性,很少研究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講的過多,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不管效果,看中的只是最后的分數。這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而不是主動的學習。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注重過程,關鍵是教會學生“打魚”的方法,而不是把結果告訴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己真正學到東西,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此外,傳統的評價學生的方式往往以考試為主,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陷入僵硬的定勢,急功近利,單純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生也便成了考試的機器,要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幾乎不可能。在新的課改中,我們不妨嘗試引入些新的評價方法,比如,開學初,我們為學生設計并發放了“歷史伴我成長學習記錄袋”,學生可將平時的個人代表作品、活動課表現、課堂發言(次數及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作詳細記錄。先學生自評,再小組互評,并如實地將結果填入記錄卡,這些都可以算作平時分記入學期總分,學期結束時老師可根據記錄卡結合考試的成績作客觀的總評。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樣既重視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既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改進的良好習慣?,F代教學評價要真正體現為人的發展服務的觀點。
當教師給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轉變了自己的教學觀念后,我們才可以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創造的作用,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自主學習風格,把歷史知識的學習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愿學、樂學、會學、善學?!?/p>
教師是學校課程實施的主體,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國新課改提出的新課程理念對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實踐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隨之調整,教師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位。筆者認為教師既要當好導演角色,也要當好演員角色,靈活地駕馭課堂,切實做好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下面主要從當好導演和演員兩方面來淺析一下,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發揮課堂上的指導作用。
教師要有建構主義的眼光,熟知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在社會生活影響下的變化與要求。并根據社會對課程內容變革的要求改革教學方式,以全新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導演的角色作用。首先教師是一個設計師,對于分組學習,學生自由組合不利于針對學情的搭配。教師必須先進行設計。給以指導,確定組長,然后培訓組長,然后教師和組長共同分選組員,達到分組的最佳搭配。對于分組活動要引指導、調控、評價。這些就好比導演拍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為什么這樣做。還有下節課要做什么。教師先給學生明確任務,指導其學會據自己的情況,完成預習,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學習策略并發展元認知能力。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個人終身教育的社會?!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
(二)發揮課堂上的引導作用。
教師為教好自己所教學科必須掌握學情,只有掌握學情才能有的放矢。就像導演必須了解你手下的演員素質和功底一樣。首先對學習的內容,學生基礎怎樣,如何引導?自己采取怎樣的做法才能有效?例如“羅斯福新政的背景”這一問題的設計,在了解學情的情況下,可以肢解成小問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以減輕學生的思維壓力,然后再引導學生用同樣方法分析其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變通,增強課堂活力,從而切實組織學生演好課堂這部戲。
(三)發揮課堂上的輔導作用。
二、教師的演員角色。
(一)演好情境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情境。情境導入就是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情境手段之一,導入的成敗有時成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優秀的教師都注意花功夫在課堂導入上。好的導入,讓教師借助課堂這一舞臺,適時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講服飾的變化,可以讓學生欣賞課件上的錄像,親眼目睹這一變化,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欲望。帶著好奇,討論服飾變化的表現,背景,帶來的影響,折射出的歷史內涵。此舉不僅讓人耳目一新,而且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感官,使其在良好的感覺中,在強烈的求知欲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仍回味無窮。
(二)發揮語言魅力。
以“舌耕為業”教師必須具有豐富形象的語言,它是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果?!币粋€優秀的教師必須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能將其教學的歷史內容準確、形象、靈活地表達出來,能把某一歷史事件繪聲繪色地講述,能通過語言描述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到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聽覺看到活生生的歷史人物,能正確區分一些詞語的內涵,給學生以明確的信息。語言表述要重點突出,同時語速要適中,抑揚頓挫,起伏停頓、輕重緩急,也要恰如其分。通過得體適中的語言表達,聲情并茂的朗誦,給學生以語言熏陶,從而達到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效果。
(三)善用體態語言。
教師體態語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教學的組織和知識的傳播所使用的一系列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勢、身姿、服飾和空間語言等等。有科學家經過測試說:“人的記憶,80%是靠視覺來確立的?!笨梢婓w態語的使用是多么重要。所以教師在講課時為增強視覺效果,運用有聲語言的同時,常伴隨著相應的.體態語,借以增強直觀性,加強表達的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或者彌補口頭語言的某些不足,甚至教師得體的服飾之美同時能給學生以美的熏陶與享受。記得在高一的時候,年輕的女老師,給我們以終身難忘的印象。她長得不是非常美,但我們每每上她的課,紀律特好,大家特喜歡上她的課。她穿著的服飾落落大方并且透著一種讓人心怡的美。漂亮而不奇異,明快而不妖艷,典雅而不華貴。她給我們的是鼓勵的目光,善于與學生頻頻進行眼神交流的教師,可以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學效果。她講課帶著一種學生喜歡的微笑,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由于體態語自身的獨特性和其運用的獨特性,我們應更好地發揮這一作用。它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實在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角色與體態語應達到和諧統一。
歷史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勇于探索,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新的形勢下只有對教師的角色做出全新的調整,把握和定位好教師的角色,才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才能真正實現培養目標,才能真正讓新課程在我們的歷史教學中煥發出她迷人的風采。
參考文獻:
[1]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文化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自心理學家莫雷諾()創設心理劇后,角色扮演也就成為團體輔導、咨商,以及教學上的重要技術。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個人學習角色扮演的機會,使個人能設身處地去扮演一個在實際生活中不屬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嘗試和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增加角色學習,擴展生活知覺,促進行為的彈性和適應性。黃定華(:9)認為,角色扮演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能讓充滿好奇與想象力的學生有機會在各種可大可小、有時現實有時虛擬、表演性的或非表演性的、發生過的或從未發生的情境中釋放熱情,從而使口語得到鍛煉,英語能力得到提升。筆者在英語教學的課堂實踐中切身感受到在英語的課堂中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來設身處地地鍛煉英語口語確為一種學習英語的好辦法,下面就“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過程及其在英語教學中對教與學的影響和作用一一闡述。
二、角色扮演法的概念。
角色扮演教學法(劉靈:42)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法。它倡導在氣氛活躍的課堂上,學生扮演各種“真實的”生活角色,模仿各種現實語言交流活動。
一般來說,應用角色扮演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五個階段。
1.創設英語交際的情景。
為了能更好地做好角色扮演,師生可創設交際情景,培養創新精神。英語教學是一種有聲的教學,教師應創設英語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直觀、明了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教學商場貿易對話時,可采用現場貿易法進行教學。教師扮演售貨員,學生扮演顧客,可以選擇講臺上自己要買的東西,但必須用固定的英語句型來“成交”。在創設的自然情景氣氛中,學生輕松地學會了基本貿易英語。
2.分配角色。
角色扮演是一種小組合作學習,但小組活動并不是讓幾個人一組念念單詞、讀讀課文等就算是小組合作學習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要給小組布置任務,如就餐時的用語,可用whatwouldyoulikefor…?組織會話;其次,小組成員要有分工,例如不同的角色,餐廳服務員,一起用餐的媽媽和女兒等;最后,每個組員在小組中積極進行語言活動,相互之間共同加工,完成whatwouldyoulikefor…?的整個會話活動。
3.模擬對話。
當扮演的所在場景與角色都分配好以后,就輪到模擬對話了。角色扮演者要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語言、動作、神態等要與該角色相符。在模擬對話中,要盡量模擬該角色應有的語音語調等,如活潑可愛的小孩子,他的語音語調應該是輕快的;淳樸的農民,應該是忠厚老實的……。此外,在模擬對話的練習中還要學會傾聽,即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語言,能掌握別人說話的要點。在模擬對話中,角色扮演者之間應互相幫助提點對方的不足與改進之處,這也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模式。
4.表演。
表演前的準備做好了,該是表演的時候了,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為了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語言使用,運用不同的方式去操練英語口語,還可以適當地使用交換角色表演來訓練學生對英語交際語言的掌握。交換角色表演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嘗試,而不拘泥于一種表演模式。在英語教學這個開放式的課堂里,學生的`角色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在多樣中體會到變化,體會到不同的人使用語言的不同的特點、差異。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寓課堂內容于真實生活情景中。
角色扮演首先繼承和發揚了“交際法”,是“交際法”學科內所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技巧(胡紅輝,)。它要求教學活動中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各自扮演指定的角色,進行情景對話,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在語言表達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各盡所思,暢所欲言。在這個追求創新與個性發展的時代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了自我發展的空間。
2.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提倡同學共同進步。
常見的合作學習活動有(蕭若瑜,):游戲活動、情景對話、角色扮演、小記者采訪記錄、設計并表演小話劇。通過這些合作學習活動,能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合作精神,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提高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提倡同學共同進步。
3.對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發展良好的自我獨立意識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楊淑英在《英語課本劇與提高能力》一文中說道:英語教學不只是傳授語言知識,更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發展良好的自我獨立意識。思維的創新性是指能夠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方式。
4.幫助學生了解東西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這是不可置疑的事實。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門外語的過程,同時也是了解對象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掌握對象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程度直接影響到一個人語言知識的使用能力,也是能否得體地運用語言的前提。很難想象,一個缺乏對象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人,能在這個國度里與人進行正常的交際。所以,外語教師還肩負著傳授異國文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使命?!敖巧缪荨闭每梢酝ㄟ^各個小故事反映出說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宗教信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結論。
綜上所述,角色扮演在英語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技巧之一,運用此方法可以使學生把學到的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在我國缺少英語學習自然情景的情況下把英語口語化。它使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學生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強化,從而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使學生的能力多方面得到提高。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嘗試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首先,我分析了角色扮演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然后,我發現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角色扮演時學生參與不均衡、角色扮演教學流于形式。因此,為有效提升角色扮演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我提出了加強小組合作、豐富角色扮演的內容等有效的解決措施。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關鍵詞]角色扮演;小學英語;教學。
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使得小學英語教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為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將來學好英語奠定基礎,我嘗試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角色扮演可以讓抽象的教材內容,生動形象起來。而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能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真正融入角色,熟練掌握英語知識,也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才能達到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本文中我將詳細闡述如何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
(一)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知識。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教材內容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接受能力較弱等特點。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英語知識,并且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教材內容,這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思考問題,同時,還可以活躍枯燥無味的小學英語課堂氣氛,最終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知識。
(二)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英語學習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升口語水平。在以往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產生了制約。但是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在課堂中便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口語練習環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頻繁交流,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一)角色扮演時學生參與不均衡。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時,存在這樣一個普遍現象,即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通過調查得知,在角色扮演中,平常在英語課堂中表現積極的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而平常在課堂中較為沉默的學生,很少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而表現積極的學生會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致使其他同學更加沉默寡言,兩極分化情況尤為嚴重。這使得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全部參與到角色扮演的學習中來,不能得到全方位發展,進而達不到角色扮演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角色扮演教學流于形式。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節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左右,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四十分鐘內完成教學內容,并且還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這對英語教師而言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沒有較強的規則意識,所以教師將角色扮演應用到課堂當中,學生無法理解該教學模式的真正用意,單純覺得有趣,而教師還需要對課堂知識進行講解,從而疏忽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很難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另外,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會出現閑聊、看熱鬧等現象。學生開心過后,英語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提升,致使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流于形式。
(一)加強小組合作。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盡量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實力均衡,互相之間能夠優勢互補,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當中,不僅能夠提升個人能力,小組成員之間的英語水平均會有所提高。讓小組之間進行角色扮演練習,然后再由教師進行提問,這樣學生可以進行多次練習,從而熟練掌握課堂知識。小組之間進行訓練時,教師要嚴格監督,防止部分學生趁此機會濫竽充數??傊?,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指導,關注學生是否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注重學生的交流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以小學英語人教版(pep)五年級上冊unit2《myweek》parta的教學為例,有一段對話是:“teacher:ng:ng:r:howareyoutoday?xiaohong:fine,?teacher:iamfine,ftenreadbooksontheweekend?xiaoming:yes,ng:no,idon’t.”教師可以利用這段對話,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角色扮演,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這樣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教材的知識內容,并且提高口語能力,還可以將所學內容應用實際生活當中,有效實現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
通常情況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將本節課所學內容講完,學生熟練掌握課堂內容后,才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但是,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熟練運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就無法拓展思維,發揮想象力,也無法從角色扮演中真正學習到英語知識,英語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提升。不過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能為教師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提供幫助,因為在現有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熟練運用教材內容,并且及時創新,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位學生參與到角色扮演的課堂中來,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知識,進行知識創新,這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知識面。例如,以小學英語人教版(pep)五年級上冊unit1《what’shelike?》partb的一段對話為例?!發ihong:whoisyourheadteacher?xiaoming:::what’she/shelike?xiaoming:::ishe/shestrict?xiaoming::yes,sometimes.”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示范該段對話應該怎樣正確發音,讓學生熟讀。然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進行練習。讓學生真正熟悉教材的內容以及知識后,教師進行提問,并及時糾正其中的錯誤。最后,因為學生對對話內容以及知識已經很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與創新,并運用本節課知識點,談談其他任課教師是怎樣的。如果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內容進行對話,并且應用到實際當中,那么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學習英語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所以,教師要肩負責任,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熟練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并且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角色扮演教學的最大價值,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為學生將來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南金燕.角色扮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祖國,(19):263.
[2]蔡志葉.淺析角色扮演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未來英才,(24).
摘要:隨著人們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視,音樂教育在我國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甚至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運用現狀,以及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意義,并提出了在高校中實現音樂德育功能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高校;德育教育。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和社會上各類道德事件的頻發,我國各高校開始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而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用、高素質、有道德、創新型人才。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做好學生的道德建設,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做好音樂德育教育與其他德育教育方式的配合工作。
一、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運用的現狀。
從古至今,音樂教育在學校德育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在當下的高校中,音樂的德育教育作用已經得到了一定的運用。在春秋戰國時期,音樂的德育功能已經被哲人們發現??鬃犹岢??!叭酥畬W,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梢娙说膶W習,最終應當以音樂作為最高境界。一個人的德育水平,與他的音樂造詣有著一定的關系。一個人的道德若有問題,音樂便不夠真誠。在古代,人們將音樂作為一種必學的內容,屬于表達情感的一種工具,是影響人思想的一種手段。而現在,音樂更是發揮出了它的德育作用。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應當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感情,表達出作者的價值觀,并且對欣賞者有著一定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當下我國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已經發揮出了它的價值。比如,大部分高校都會開設音樂選修課,以此來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世界中的真善美。但是,在實踐運用中,音樂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高校并不注重音樂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即使開設了選修課,學生也只將其當作一種修學分的課程,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音樂課的價值。教師在教學中選材不當,比如有的教師更偏向于向學生普及音樂的基本知識如旋律、節拍等等,而忽視了音樂對人的感召力,忽視了音樂的力量。好的音樂教學應該讓學生在課后有所感悟,如通過中國古代音樂讓學生了解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經歷的滄桑,了解歷代英雄人物的優秀品格;通過抗戰時期的音樂讓學生了解抗戰背景,內心受到一定的感觸,對抗戰英雄懷有敬佩之心,并擁有愛國情懷。但是目前的高校音樂教學并沒有完全做到這些,大部分高校會比較注重音樂對學生性情的影響,會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世界中美好的、真實的、善良的、情感存在。這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它的缺陷在于并不全面,不能讓學生的道德受到全面發展。并且在音樂教學中,有的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對音樂本身的感受,而忽視了音樂背后的故事,這樣使學生不能對音樂有系統的了解,不能真正發自內心的對音樂有所感悟。
二、高校實現音樂德育教育的具體途徑。
(一)增強教師教育能力,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一所高校的教育水平,主要由高校教師的水平決定,教師水平高了,教育質量自然也會提高。要實現高校的音樂教育德育功能,教師必須通過自身努力和與外界的交流,增強自身的教育能力,不斷創新音樂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做好表率,雖然身為音樂教師,但也肩負著德育的重任。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盡可能為學生塑造一個正面的形象,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優秀品質,并向自己學習,以自己為道德榜樣;其次,教師要保持不斷的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到最先進的知識,并且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們保持學習音樂的興趣;最后,教師在教學選材中要格外注意因選材不當可能給學生的道德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審慎選材,選取正面的、激勵人心的、高尚的、具有正確價值觀的音樂教材。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中表現的真善美的感受力。
音樂的功能在于放松人們的心情,舒緩人們的心理壓力,激起人們內心共鳴,找到靈魂的.歸宿。大多數人都是喜歡音樂的,但是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部分人只感受到音樂的節奏、旋律感等,并沒有去發掘音樂中表現出的真善美。高校在音樂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真善美的感受力,在情感上認同音樂中表現出的美、幸福,進而對美好的生活產生渴求,并在實踐生活中學會追求音樂中的美與幸福,將真善美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東西,并以之為傲。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合適的音樂題材,比如《音樂之聲》,讓學生們感受到女主角和孩子們的天真無邪,感受到純真的愛情的力量;比如童謠《真善美的小世界》,讓學生們回顧童真年代,激起學生們對真善美世界的向往。
(三)開展音樂專題教育。
高??梢圆欢ㄆ诘脑谛乳_展音樂專題教育,增進學生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和歷史的了解,增進學生對各國優秀道德文化的掌握,從而讓學生們在文化甄別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實踐操作中,高校的音樂教師可以自發組織音樂專題講座或者音樂欣賞主題講座。講座包括中國傳統音樂、抗戰時期的音樂、現代代表性音樂,以及國外代表性音樂等。在專題講座中,讓學生們欣賞這些音樂,感受到音樂的力量,感受音樂中表達的內容和情感,而后再由專家進行音樂點評。比如,在講座中,負責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欣賞樂府詩,讓學生了解古人愛情的純真、偉大的政治抱負、郁郁不得志卻決不放棄的強大內心;讓學生欣賞抗戰歌曲,了解抗戰時期人們內心的無奈、生離死別時的感傷,為了保家衛國的大義凜然而將丈夫孩子送上戰場的母親和妻子、為了抗戰而犧牲生命的英勇無畏的戰士。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欣賞世界名曲,如《小夜曲》《命運交響曲》等等,學生們在欣賞這些音樂的過程中,認識到命運多舛,人們不屈服的精神。也認識到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不單單只為了簡單的活著,而要懂得活著的有價值。通過專題教育,學生們在音樂的感召中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學會了接受不同的優秀的文化,并將其深深的印到自己的骨子里去。
(四)開設音樂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高校要實現音樂教育的德育作,可以開設音樂實踐課程,讓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音樂中情感表達的了解,并在實踐中將其變成自己的思想?!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論學生在理論上對音樂掌握的多么好,沒有親自實踐,便很難將其變為自己的東西,難以在心靈上與音樂的作者產生共鳴。而學校開設音樂實踐課程,便是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增進對音樂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音樂選修課,但是主要都以課堂音樂欣賞為主,音樂實踐課程很少。因此,在未來的音樂課程設置中,各大高校要開設音樂實踐課程,比如音樂合唱課、琴藝比賽課、聲樂演唱課等等,讓學生們自己進行實踐,親自參與到音樂演唱中,感受音樂的魅力。音樂實踐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身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且讓學生在實踐性音樂表演中不斷進步,最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形成敢于直面困難、堅強勇敢樂觀的性格。除此之外,音樂合唱課還能讓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培養出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
(一)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具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德育教育的一種具體途徑。無論何時,我們都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力量。在抗戰期間,“九一八”事變后,一曲《松花江上》,如泣如訴,激勵著人們共赴國難,同仇敵愾;“七七事變”后,麥新創作的《大道進行曲》慷慨激昂,尤其是最后那一個“殺”字,充分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鬼子的痛恨以及大刀隊隊員的英勇。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于愛國的抗戰的歌曲,如《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之歌》《八路軍進行曲》等等,這些歌曲無不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心理,展現了抗戰時期人民軍隊的豪邁、勇敢、無堅不摧的氣概。這些歌曲不僅鼓舞了當代人,更激勵和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華民族后代子孫。學生們在這些音樂的熏陶中,民族意識更加強烈,對歷史更加了解,對抗日英雄更為崇拜。同時,也明白了現在所得到的安寧和平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這些音樂通過自身旋律、歌詞等等,對學生進行感召,從而激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激發出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讓他們明白自己肩負著保衛前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國土的使命。
(二)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從古至今,音樂一直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民歌的吟唱到朝堂的歌舞協奏,音樂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古代的才子佳人,大都通曉音律,擅長使用笙簫、琴等樂器。除了樂曲,古人所作詞曲也很有深意,如《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北磉_了深刻的人生哲學。在音樂教育中,教師選材適宜,必然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古人的風采,從而學會分辨是非善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音樂了解歐美等國家的風采及人文,從而對不同的文化都有所了解,并意識到世界文化本就是不同的,讓學生們在音樂教育中學會求同存異,接納不同的文化,學會對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三)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對自我角色的正確定位。
音樂教育能夠讓學生認清自我,并學會對自我角色進行正確的合理的定位。教師在音樂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便能夠認識自我,并努力提升自我。比如,在大合唱中,學生能夠在參加合唱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所屬的位置,以及團隊協作的力量;在日常學習中,學生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滿足于現狀。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從而變得謙卑;在合唱、集體舞等合作表演的過程中,對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并對自我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
(四)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質。
音樂教育還能夠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質。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進行合理選材,運用音樂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將音樂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對于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并且音樂教育使人放松,只要教師進行合理選材,便能夠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在放松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質。音樂是具有美感的,而美的東西一般人都不會拒絕;音樂是充滿活力和感召力的,好的音樂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從而培養人們的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質。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以及一些流行曲,如《陽光總在風雨后》《朋友》《長亭外(送別)》等等,有的激勵人心,讓人們在困境中決不放棄,有的告訴人們友誼的珍貴,有的描述依依惜別之情。學生們在學習這些音樂時,內心會有所感觸,并受到一定的影響,明白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并學會堅強,不輕易認輸。
四、結束語。
總之,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它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對自我角色的正確定位,并且能夠推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質。雖然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只要我們增強教師教育能力、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中表現的真善美的感受力、開展音樂專題教育,以及開設音樂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和發揮團隊合作能力,并且在音樂教學中有機結合,便能夠提高音樂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發揮出音樂德育教育的作用,在其他德育方式的配合下,提高高校學生的道德修養,最終促進高校整體德育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梅枝.論高校德育和音樂教育的融合[j].黃河之聲,,(15).。
[4]吳穎.淺談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j].大眾文藝,2014,(3).。
本文論述了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優勢,改善外籍教師的英語教學的若干建議.
作者:王虹作者單位:湖北經濟學院,外語系,湖北,武漢,430205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5)分類號:h3關鍵詞:外籍教師教學利弊
【論文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體育教師在新課程理念與目標的實現、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評價完善等方面,都要做很大的轉變。這就要求體育量要打破舊觀念束縛,解放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新課程要求。
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已正式在實踐層面上拉開序幕教師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在這一輪空前的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應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轉變教學觀念教學策略.全面提高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從而真正適應新世紀基礎教學改革和發展新趨勢和新要求。
1、教師應轉變成才觀和發展觀。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體育教師要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來反思特殊案例從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學生的策略。通過對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途徑。
2、樹立新型師生關系觀。
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處于“我教你練”、“我講你聽”的地位學生完全任由老師擺布受老師灌輸。學生的技術技能主要來自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顯然是不平等的。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地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因此在實施新體育課程標準中,教師要由以往的居高臨下轉向師生平等從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從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要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僅能言傳也要身教同學生一起運動一起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新課程要求教師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因為學生身體健康的形成是一個主體的建構過程.不是在整齊劃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們要尊重差異性尊重多樣性,尊重創造性?,F在的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了解、影響、激勵、鼓舞?!?/p>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的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它是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體育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播體育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從而養成終生鍛煉的好習慣,這一點首先要從對體育老師因中小學生親敬而模仿開始。
3、形成教材創新使用觀。
長期以來體育教師把教科書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參考書教師只能按照教科書規定的內容進行教學。這不僅禁錮了教師的創造性也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舊教科書本身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特點,從而使體育教科書成為學生最不喜歡閱讀的課本之一。根據新課程理念體育教材要體現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地區特色。這給體育教師帶來了發展的機會、展示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特別是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從而成為具有個人特色的校本教材。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體育教師利用課外活動搞一些各式各樣的體育比賽.如籃球、排球、足球、廣播體操及拔河等比賽讓學生把課中學到的技術技能,通過比賽的形式發揮出來。通過活動學生們的形態、神態都有明顯的好轉大部分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學過的知識創編一些基本的技巧組合。
所以說新型的體育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開發能力.做到用活教材、開發教材。
4、實行科學評價觀。
長久以來,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分注重幾項指標定量分析只見分數不見人這樣的評價存在一定的缺陷.是不科學的。它漠視了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的運動興趣和上升幅度。因此是不科學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挖掘學生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培養體育人文精神,由此要求我們體育教師樹立正確評價觀。因此在實施新課程評價的時候既要有教師對學生進行的評定還要有學生對自己進行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評價,實現評價的多元化,最終使評價民主化、科學化。
例如:在50米跑的考核時我們不是簡單地看學生能跑多少秒,然后相應給他們的分數,而是根據他們上下學期或上下學年成績提高的幅度,再加上這次考核的絕對成績進行綜合的評分(學生要建成績檔案)。又如:技巧的考核,一改過去教師單一打分的做法而采用教師50%,學生互評30%,學生自評20%的綜合評分或者采用’“我真棒”、“我能更好”、“我要加油“、“我要努力”“四種鼓勵性的評價。實踐證明,這樣的評價更能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使后進生看到進步的曙光尖子生朝著高峰前進。
5,重點轉變觀(由,“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教學的結果而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把教學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提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一概括一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從教學角度上講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它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新課程倡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揭示動作技術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技術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形成正確技術動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學校教育的創新就是要著眼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創新能力把學生的智能發展弓響最高水平,把學生的本質力量激發出來培養出全面發展有個性思維的新型人才。許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過立志追求,不懈探索實踐和倡導出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革新了教育的模式打破了教育的舊制.推動著學校教育的發展和創新為教育教學的創新作出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操作基礎。學校體育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有著特殊的育人優勢,更應順應教育發展的主流,去積極革新創新出具有現代性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人們對體育運動越來越重視,活到老,運動到老。只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這給我們體育教師帶來了新的要求前蘇聯教育家瑪雅科夫斯基說:“你要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教師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成為這樣的榜樣?!?/p>
總之.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觀念:體育教學不應看作是一種目的而應是“終身體育”的基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體育的樂趣。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無法適應新時期大學擴招后的.需求,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構建了“綜合英語+口語課程+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英語第二課堂”新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為進一步研究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提供了重要參考.
作者:施波作者單位:湖南商學院北津學院,湖南,長沙,410219刊名:希望月報(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monthly年,卷(期):2007“”(8)分類號:h3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吹浇處熢O置的這些教學目標:理解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主旨;積累精彩的詞語和句子;培養自學課文、質疑問難的習慣和方法…….要達成這些教學目標,圈點評注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作者:陳建敏作者單位:興仁鎮初級中學,四川,鄰水,638500刊名:華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12)分類號:g427關鍵詞:圓點評注閱讀教學運用
人的認識能力有一種模糊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大致地把握它們。這種模糊性是普遍的、絕對的,而精確性則是相對的。兩者相依存而又互相轉化。既然人的認識有這樣一種模糊性,那么它們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依據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充分運用“模糊法”進行模糊教學,使教學更加合乎科學性,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運用“模糊法”進行閱讀教學的:
一、根據教材選取的目的,學習目標模糊顯示。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把它們編排在不同的單元里,要求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并不一定是作者寫作初衷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名篇的內涵必然大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教學目標的揭示,不能和盤托出,只能保持一定的模糊性。如果一味追求講細講全,挖掘微言大義,不但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教學效果,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江雪》一詩,是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之后,通過對江鄉雪景的吟詠,抒發了自己在“永貞革新”失敗后“至死不屈”而又孤獨苦悶的情懷。小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一千多年以前的詩人,在當時情況下的復雜處境和那種特殊的心態。因此,我就根據編者的要求,對參考書上介紹的詩人處境和寄托等概不和學生提及,只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作模糊處理,體會詩人錘字煉句的功夫,欣賞詩人優美的詩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漁翁不畏嚴寒的高尚品質,使學生目標更加明確具體,更加切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
二、根據學生認識的局限性,疑難問題模糊解釋。
小學生不可能把每篇課文的全部內容都徹底弄清楚,有的必須在當時弄懂,有的則需要隨著學生自己知識的增長逐步認識,逐步作出解釋。對一時不能解釋清楚的問題就必須“模糊”一下,把疑難暫存起來,如果企圖畢其功于一役,想在一堂課內全部加以解釋,結果會越解釋越糊涂,以至不可收拾。例如,教學《看月食》一課,學生提出了“月亮為什么會懸在空中而不會掉下來!”,“月亮為什么有時候是彎彎的,有時是圓圓的?”,“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白兔嗎?”,“月亮上黑是什么?”,“月食是怎么回事?”等等。為了有利于課文的學習,我用電化教學的手段把為什么會產生月食的現象作一直觀演示,對其他問題只作模糊解釋:“同學們,等你們學的知識多了,看的書多了,不但會弄清你們提出的另外一些問題,還會發現宇宙中有好多好多更加有趣的自然現象?!?/p>
實際教學中我們最不放心的是詞語教學,對每一個詞語都力圖作出準確的解釋,殊不知有些詞語可以通過語言給一個較確切的定義,有些詞語,對小學生業來說,只能用模糊化的手段作模糊解釋,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意會。例如,《草原》一課,“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边@句中“灑脫”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意思是:“(言談、舉止、風格),自然,不拘束?!边@個解釋雖然準確,但小學生會咬筆思考:“言談、舉止、風格、自然、拘束”又是什么意思?所以照抄詞語解釋,硬逼著學生接受,顯然是不合適的。于是,我就引導學生認真讀書,聯系上下文去理解,讓他們意會“灑脫”在文中是“自由、隨便、愛怎么就怎么的意思”,這樣教,效果比較理想。
[1][2]。
項目教學法是當前職業教育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體現了高職教改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指導思想。在高職禮儀課程中進行項目教學法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學科本身的發展、完善和成熟,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教學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一、項目教學法在禮儀教學中的實踐。
(一)圍繞職業活動組織教學項目。
本課程借鑒“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思路,深入企事業單位,與行業專家座談,向用人單位咨詢,與兼職教師探討研究,分析一般文科崗位群所需的禮儀知識、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總結出共性問題,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按照職業能力要求、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禮儀知識、技能、態度進行了解構與重構,設置了八個項目情境,每一個典型情境都清晰地反映職業工作過程,即塑造儀表形象、打造儀容形象、規范儀態形象、組織與參加宴請、處理辦公室事務、拜訪與接待客戶、組織商務活動和儀式、禮待外賓。情境設計注重內在邏輯關系,按照由易到難、從單項訓練到綜合實訓逐層遞進的原則設置。這些學習情境基本覆蓋了禮儀課程的學習目標和素質要求,從而真正把工作中需要的.、用得上的禮儀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形成基本能力,成為其終身受益的素養。
(二)基于行動導向的項目實施。
禮儀課項目教學法采用行動導向,以任務驅動來展開教學。項目實施包括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兩大內容。校內教學保證知識傳授,建立基本禮儀素質;校外實踐則是校內實訓的加強和延伸。
1.校內教學突出培養基本能力。
它遵循資訊準備、計劃決策、實施項目、檢查項目四個步驟。
在資訊準備環節,教師要對項目進行適當引導,以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任務并達到教學要求。計劃決策環節由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法、頭腦風暴法、引導文法等方式交流合作,尋找完成任務的方法,教師負責答疑解惑,推動教學進程。實施項目是實踐教學的關鍵步驟,小組按照既定計劃采用表演法來獨立完成。在實施中,學生結合個人特點分飾不同角色,小組團結協作完成任務,這樣就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實現知識到技能的正遷移。在團隊合作中,學生感受到真實的職場氛圍,體驗了人際溝通的技巧要領,熟悉了職場禮儀規范,進而養成禮儀行為習慣、培養了崗位職業能力。
檢查貫穿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通過自查、小組互查和教師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保證情境項目的完成質量。
2.校外實踐側重鞏固訓練成果。
在校內教學中,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情境來生成能力,但這種能力還需通過社會實踐來內化和強化。因此,我們加強校外實踐,進行校外實訓和禮儀展示活動。校外實訓。
將學生帶到校外做綜合項目實訓,通過企業參觀、企業實習、乘車、購物、就餐、娛樂等具體項目活動來考察學生的社會行為,評價其禮儀行為的規范性、禮儀習慣的養成度。
禮儀展示。包括成立學院禮儀隊、組織每年一度的“青春人文杯”禮儀大賽、選拔優秀生為學院以及省內大型活動提供禮儀服務等形式來完成。
(三)多元化評價構建準確科學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對檢測教學狀況、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評價方式有四種:學校、家長、企業和社會。
學校評價由師生共同進行,通過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三級評價方式來完成。家長評價,請學生家長填寫禮儀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對教學效果做定量評價。
企業評價:通過企業參觀、實習等方式,讓學生親歷職場禮儀,企業領導的評價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能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問題所在。
社會評價:在學生為校外活動提供禮儀服務后,請用工單位填寫《服務反饋單》,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利于其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項目教學基于發展性教學評價觀,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整個學習過程進行適當評價,融預測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為一體,使評價更加準確、客觀、全面、科學。
二、存在問題與應對策略。
項目教學法使高職禮儀課煥發生機,學生在分析任務、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實踐了禮儀知識、鍛煉了工作能力,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定問題。
1.學生駕馭項目的能力不足。
項目設計涵蓋的知識點豐富,能鍛煉和考核學生的多項技能。但項目情境首先向學生呈現一個大的任務,學生往往表現得比較盲目,對任務缺乏整體評價能力。因此在具體教學中,要靈活設置項目任務,可適當降低任務難度或在資訊環節做更詳細地講解。
2.綜合能力培養與專項能力訓練的沖突。
項目教學加強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但一些強調熟練性、規范性的知識點(像手勢禮儀、站坐行姿等),須通過微格訓練的方式做專項能力提高;把它放在大項目里,以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那就只能淺嘗輒止,其能力提高無法得到保證。所以要考慮以項目教學法為主,適當地增加單獨的專項訓練課,以保證學生基礎禮儀素質的扎實。
3.項目教學評價的深入度不夠。
評估是項目教學成功不可忽視的環節。項目教學采用多元化評估體系,考核由“點”到“面”,由“面”及“體”,可謂多角度立體化評價。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提升學生的評價能力,保證評價質量;另一方面,建立與對家長、企業溝通的暢通渠道,使其評價趨于合理客觀。
通過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我們解決了傳統禮儀教學中重“知”輕“行”、重“道德規范”輕“行為養成”的老問題,將學生的親身體驗、素質生成作為教學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清華大學出版社,
2.胡翔環,《從禮儀需求現狀探索禮儀教育的實踐途徑》,《職業教育研究》。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嘗試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首先,我分析了角色扮演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然后,我發現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如角色扮演時學生參與不均衡、角色扮演教學流于形式。因此,為有效提升角色扮演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我提出了加強小組合作、豐富角色扮演的內容等有效的解決措施。
來自 FanWEn.CHAZiDIAn.CoM
[關鍵詞]角色扮演;小學英語;教學。
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使得小學英語教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為有效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將來學好英語奠定基礎,我嘗試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角色扮演可以讓抽象的教材內容,生動形象起來。而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能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真正融入角色,熟練掌握英語知識,也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才能達到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本文中我將詳細闡述如何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
(一)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知識。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教材內容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接受能力較弱等特點。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英語知識,并且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教材內容,這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思考問題,同時,還可以活躍枯燥無味的小學英語課堂氣氛,最終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知識。
(二)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英語學習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升口語水平。在以往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產生了制約。但是將角色扮演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在課堂中便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口語練習環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頻繁交流,這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一)角色扮演時學生參與不均衡。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時,存在這樣一個普遍現象,即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通過調查得知,在角色扮演中,平常在英語課堂中表現積極的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而平常在課堂中較為沉默的學生,很少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而表現積極的學生會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致使其他同學更加沉默寡言,兩極分化情況尤為嚴重。這使得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全部參與到角色扮演的學習中來,不能得到全方位發展,進而達不到角色扮演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角色扮演教學流于形式。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節課的時間只有四十分鐘左右,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在四十分鐘內完成教學內容,并且還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這對英語教師而言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沒有較強的規則意識,所以教師將角色扮演應用到課堂當中,學生無法理解該教學模式的真正用意,單純覺得有趣,而教師還需要對課堂知識進行講解,從而疏忽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很難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另外,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會出現閑聊、看熱鬧等現象。學生開心過后,英語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提升,致使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流于形式。
(一)加強小組合作。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盡量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實力均衡,互相之間能夠優勢互補,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當中,不僅能夠提升個人能力,小組成員之間的英語水平均會有所提高。讓小組之間進行角色扮演練習,然后再由教師進行提問,這樣學生可以進行多次練習,從而熟練掌握課堂知識。小組之間進行訓練時,教師要嚴格監督,防止部分學生趁此機會濫竽充數??傊?,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指導,關注學生是否參與到角色扮演中來,注重學生的交流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以小學英語人教版(pep)五年級上冊unit2《myweek》parta的教學為例,有一段對話是:“teacher:ng:ng:r:howareyoutoday?xiaohong:fine,?teacher:iamfine,ftenreadbooksontheweekend?xiaoming:yes,ng:no,idon’t.”教師可以利用這段對話,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角色扮演,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這樣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教材的知識內容,并且提高口語能力,還可以將所學內容應用實際生活當中,有效實現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
通常情況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將本節課所學內容講完,學生熟練掌握課堂內容后,才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但是,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熟練運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就無法拓展思維,發揮想象力,也無法從角色扮演中真正學習到英語知識,英語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提升。不過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能為教師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提供幫助,因為在現有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展開。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熟練運用教材內容,并且及時創新,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位學生參與到角色扮演的課堂中來,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知識,進行知識創新,這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知識面。例如,以小學英語人教版(pep)五年級上冊unit1《what’shelike?》partb的一段對話為例?!發ihong:whoisyourheadteacher?xiaoming:::what’she/shelike?xiaoming:::ishe/shestrict?xiaoming::yes,sometimes.”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示范該段對話應該怎樣正確發音,讓學生熟讀。然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進行練習。讓學生真正熟悉教材的內容以及知識后,教師進行提問,并及時糾正其中的錯誤。最后,因為學生對對話內容以及知識已經很熟悉,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與創新,并運用本節課知識點,談談其他任課教師是怎樣的。如果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內容進行對話,并且應用到實際當中,那么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學習英語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所以,教師要肩負責任,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熟練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并且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角色扮演教學的最大價值,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為學生將來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南金燕.角色扮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祖國,2017(19):263.
[2]蔡志葉.淺析角色扮演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未來英才,2015(24).
[3]丁瑩.角色扮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5(33).
[內容]。
一、運用電教手段,導入新課。
拉開新課帷幕的方法有許多。如引人入勝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深思的提問……但根據教材特點,恰當地運用錄音,幻燈等創設情境,則能在較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上課伊始,我出示自制燈片:列車將開動,志愿軍戰士和朝鮮親人揮手告別的情景。然后,用富有吸引力的語氣深情地講述:這是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勝利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光榮任務,凱旋回國。這時,他們已踏上了歸途的列車,戰士們一個個從車窗里探出身子,揮動著手,望著成千上萬前來送行的'朝鮮親人,滿含熱淚,深情地喊:“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學生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深深吸引著,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教師順勢設問:“志愿軍戰士為什么稱朝鮮人民是親人呢?稱朝鮮的土地為親愛的土地呢?”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教學便從這里開始。
二、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難點。
小語閱讀教材,都是經專家精選的,文質兼美的文章。由于學生見識有限,有些課文的內容學生不易理解,沿海的孩子不知《草原》的遼闊,內地的孩子較難理解《海底世界》,農村的孩子較難領會魯迅筆下的“高墻院子上四角的天空”。北方的孩子很難體會《瀑布》那“如煙、如霧、如塵”的意境,課堂上往往出現“啟而不發”的場面。如果運用電教手段,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認識、觀察事物的良好條件,教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瀑布》一課,對瀑布聲音的認識、理解,可通過播放“浪涌岸灘,風吹松林”的錄音,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達到葉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與親”的境地再通過瀑布錄像,化遠為近,化虛為實,讓學生認真觀察,細細品味。那“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教學《詹天佑》一課,講到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鐵路時,我運用抽拉燈片演示火車行進過程,形象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不僅明白了課文內容,更欽佩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三、運用電教手段,理解詞語。
理解詞語的訓練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基本的訓練。理解詞語的方法有許多:聯系上下文,查字典等。但教學中往往出現教師用語言表達而學生的認識仍不夠清晰的情況,此時,若恰當地用上電教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學生對“追上去”“迎上去”不大理解,可設計活動燈片,通過觀察動片讓學生明白:小蝌蚪面對面向鯉魚“游”過去叫“迎上去”;小蝌蚪從烏龜后面朝同一方向“趕”上去,叫“追上去”。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直觀地理解,品析了詞義,語言訓練也就到位了。
此外,閱讀教學中還可利用抽拉燈片指導背誦,如教學《狐假虎威》一課可用動片演示:狐貍和老虎怎樣向森林深處走去?百獸看到了都嚇得怎樣?學生邊看邊說邊記。也可制作或填空或比較句子的文字燈片,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這樣既加大了訓練密度,又加快了信息反饋的速度,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僅僅是“手段而已”。它是根據教學目的采用的,必須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材因時選用,并與其它教學手段相結合,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人的認識能力有一種模糊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大致地把握它們。這種模糊性是普遍的、絕對的,而精確性則是相對的。兩者相依存而又互相轉化。既然人的認識有這樣一種模糊性,那么它們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依據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充分運用“模糊法”進行模糊教學,使教學更加合乎科學性,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運用“模糊法”進行閱讀教學的:
一、根據教材選取的目的,學習目標模糊顯示。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把它們編排在不同的單元里,要求學生達到的學習目標并不一定是作者寫作初衷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名篇的內涵必然大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教學目標的揭示,不能和盤托出,只能保持一定的模糊性。如果一味追求講細講全,挖掘微言大義,不但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教學效果,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江雪》一詩,是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之后,通過對江鄉雪景的吟詠,抒發了自己在“永貞革新”失敗后“至死不屈”而又孤獨苦悶的情懷。小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體會一千多年以前的詩人,在當時情況下的復雜處境和那種特殊的'心態。因此,我就根據編者的要求,對參考書上介紹的詩人處境和寄托等概不和學生提及,只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作模糊處理,體會詩人錘字煉句的功夫,欣賞詩人優美的詩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漁翁不畏嚴寒的高尚品質,使學生目標更加明確具體,更加切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
二、根據學生認識的局限性,疑難問題模糊解釋。
小學生不可能把每篇課文的全部內容都徹底弄清楚,有的必須在當時弄懂,有的則需要隨著學生自己知識的增長逐步認識,逐步作出解釋。對一時不能解釋清楚的問題就必須“模糊”一下,把疑難暫存起來,如果企圖畢其功于一役,想在一堂課內全部加以解釋,結果會越解釋越糊涂,以至不可收拾。例如,教學《看月食》一課,學生提出了“月亮為什么會懸在空中而不會掉下來!”,“月亮為什么有時候是彎彎的,有時是圓圓的?”,“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白兔嗎?”,“月亮上黑是什么?”,“月食是怎么回事?”等等。為了有利于課文的學習,我用電化教學的手段把為什么會產生月食的現象作一直觀演示,對其他問題只作模糊解釋:“同學們,等你們學的知識多了,看的書多了,不但會弄清你們提出的另外一些問題,還會發現宇宙中有好多好多更加有趣的自然現象?!?/p>
[1][2]。
摘要:當前,企業市場營銷活動在社會經濟運行和企業管理實踐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企業市場營銷工作的好壞,對企業來說將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市場營銷學也因此成為中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由于市場營銷實踐性、專業性較強的特點,傳統的“教師說,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而案例教學法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市場營銷;案例教學;產品組合策略。
一、市場營銷專業特點。
市場營銷學始于西方,產生于20世紀初,致力于研究流通過程與流通運行機制,并探索消費者及供應商行為這一復雜的課題,近幾十年來,市場營銷學家更多地吸收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門建立在經濟科學、行為科學和現代管理理論基礎之上的應用科學。我國對于市場營銷學的研究應用和發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所經歷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引進時期、傳播時期、應用時期、擴展時期。市場營銷理論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就意味著市場營銷除了具有科學性和應用性之外,同時具有其經驗性和權變性。這就要求營銷人員在實際應用中既要尊重科學,又要講究藝術,還要強調權變,更要注重體驗。因此營銷人員不僅要獲得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這就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市場營銷教學案例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1.導入型案例應用。
學院市場營銷所選用的教材就采用這種方式,在講解每一節新的內容或理論時都先給出一個引導案例,通過案例的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而總結得出本節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點。
2.注解型案例應用。
知識點學習后,通過案例加以解釋,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講解促銷策略這一章節時,我主要選取參觀伊利工廠這樣一個學生比較熟悉的推廣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公共關系這一概念的理解,進而理清公共關系的種類及形式。學生對于通過注解型案例的了解,對所學內容更感興趣,也更易于理解。
3.綜合型案例應用。
當需要對一系列相互關系的內容進行全面講解時,可以采用綜合分析型案例。綜合型案例應用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例如,在對“產品組合策略”這一問題的講解中,我主要選取了華龍集團的方便面品牌進行分析。因其不同區域、不同消費者的特點,華龍集團主要采取了新產品策略和產品延伸策略。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華龍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深入分析產品組合和產品線在華龍面系列產品中的內涵以及外延。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1.課前準備。
教師進行課前備課,是進行案例講解的重要內容,主要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仔細設計或通讀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找出案例中的關鍵性問題。設計的案例不僅要緊密結合市場營銷學教學內容,更主要的是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2)判斷展示的案例是否存在著一種或多種分析的序列,確定如何幫助學生按照認知規律形成對案例嚴密的分析序列。(3)設計能夠引起學生討論的關鍵環節,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4)從對學生已有技能及背景知識的了解中,思考學生從這個案例中能做些什么。如果案例比較復雜,就要設法予以引導,進而督促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參與。(5)以上述準備為基礎,寫出簡單的組織教學教案。這類教案與一般的學科教案不同,主要反映的是教師如何組織教學,應設計哪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2.課中實施。
(1)案例導入在學習“產品組合策略案例”時,我引入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案例:華龍面如何由一個地方方便面品牌轉變為全國性品牌,同時與“康師傅”“統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2)案例討論通過課前準備的對華龍集團方便面的不同種類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華龍面為什么會推出不同種類的方便面?如果你是華龍集團市場部經理,你會怎么做?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會展開討論。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滿足不同的顧客需求。進而學生會得出不同方案,有定位在小康家庭的方便面,有適合少年兒童和老年人的方便面,有尊重少數民族推出的`“清真”系列,有回報農民兄弟的“農家兄弟”系列。學生會從消費者群體、消費水平、人口特點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進而歸納出產品組合策略的產品項目、產品線、產品線寬度、產品線深度的概念。
四、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正確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在案例分析和討論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參與討論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案例的參與性,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并闡述自己的觀點。
2.鼓勵創新。
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學生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不同的觀點和答案,這是好事,教師要加以鼓勵,而不應對學生設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學生加以批評。
實施案例分析教學法,推動了教學革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學習的良好環境,它不但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知識進行綜合演練,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地展示現代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2]萬華?,F代市場營銷學。沈陽兵器工業出版社,-08.
(作者單位遼陽技師學院)。
(廣東省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教師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樹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綜合發展。經過教學實踐,發現“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是實現這個目標很好的方法。結合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在“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探究;發展;研學案。
一、對“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的分析。
“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理念是基于當前國內課堂教學改革的多種成功模式,針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高度出發提出的。它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目標性、針對性、高性能為特點,以促進教師工作轉變,變備教材、備教法為備學生、備學法,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學效果好起來、師生負擔減下來為目的,包括問題、探究、發展三大模塊的“課堂教學211法則”。
“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211法則”,即按照2∶1∶1的比例有三個含義:
1.時間的劃分。一節課40分鐘,“1”是分析問題,有10分鐘的時間屬于教師,老師的講不超過10分鐘。即便是在準許的時間內講,教師也不一定是連起來講,而是該講時才講,需要講時才講;“2”是探究討論(自學探究、小組討論)占的時間約20分鐘;另外一個“1”是評價發展,約10分鐘組織學生評價以達到發展的目的。
2.學生分組的劃分。在一個班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4人合作學習小組,通常4人合作小組學生的組成是1個優秀學生,2個中等學生,1個學困生。
3.學習內容的劃分?!?”是25%學習內容是不用講學生能自學會的,“2”是50%的學習內容是通過小組討論才能學會的,另外一個“1”的25%學習內容是小組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經過老師的強調、點撥,評價后才學會的?!?”就是自己學會的,“2”是討論鞏固學會的,“1”是同學幫助、老師點撥學會的。
二、“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
“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分三個基本步驟:
1.把問題變學案、創設情境,這個環節是“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中的“1”,約占10分鐘時間。
2.自主探究、小組合作,這個環節是“2”,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點,約占20分鐘時間。
3.成果展示、評價發展,最后這個環節是另外的一個“1”,約占10分鐘時間。
在這三個步驟中,“把問題變學案、創設情境”這個環節最具挑戰性的,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所以導學案要精心設計,情境創設要適當;“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是信息技術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走向自主的基礎,課堂是否精彩,與小組間能不能默契合作有很大關系,所以小組的建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平時就要注重培養小組內成員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團隊精神,增強小組內的凝聚力;“成果展示、評價發展”是課堂的亮點,學生最大的優點就是有無邊無際的想象力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因此,好的老師能借助點評升華,使課堂亮點百出,精彩紛呈。
1.把問題變學案、創設情境,是信息技術課堂的前奏。
課前,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轉變成問題編寫在研學案里,這個環節是最具有挑戰性的,教師在一定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學情的調查和把握,進行研學案的編寫工作。信息技術的研學案發揮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梳理信息技術教材內容、搭建學與教的橋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的媒介,它具有“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簡言之,研學案的作用就是使教學能夠適應學生實際學習的需要,溝通教與學,把教學過程由“灌”變為“導”,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同時還起到引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課前發放的研學案通常要求學生依據學案,通過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參考資料、上網等渠道進行預習,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寫下預習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如基礎知識部分可在課前完成,通過課前預習,對基礎知識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對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做到心中有數,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聽課,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采用研學案知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嘗試解決有關問題,目的明確,不僅能把學生直接引入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在自學中深入思考,提高自學能力,而且也便于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使學生的課前預習真正落實到實處。
情境創設,是信息技術課堂的開始。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聯系舊知識、聯系生產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情境的創設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啟學生的心智是多么重要。
創設“角色”情境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教學情境。創設“角色”情境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本著一個原則:“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情境是要為教學服務的”,選擇的情境應能使教學內容與之有機地融為一體,要避免情境內容的牽強附會,不要盲目追新,切忌生搬硬套。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許多聰明的、天賦很好的學生,只有當他的手和手指接觸到創造性勞動時,他們對知識才會覺醒起來?!蔽艺J為,教師應當好像導演一樣,根據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而創設不同的“角色”,把講臺變成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思維的火花。如,在設計“表格數據的處理”學案的時候,選擇的“角色”就可以是如何做班主任的小助手,幫助老師進行期中考試成績分析,這一個情境雖然普通,但是卻很典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并且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帶著問題一步步去建構自己的知識,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上“搜索引擎”一課的時候,讓學生扮演一個導游的“角色”,講解如何運用搜索引擎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在上“文本信息加工”一課時,讓學生扮演“個人名片”的評委,分別對不同的作品打分等。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下,精神集中、情緒高漲,在這樣的狀態下掌握知識,既迅速又牢固。
2.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是信息技術課堂的核心。
學生在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明確了課堂的教學目標后,就開始小組討論與交流。
自主探究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適時地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點撥,讓學生在探索和體驗中得出結論。這樣做才能逐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在學習“網頁的鏈接”一課時,我首先要學生明確本節課要學習的三個任務,在每個任務之后都有一個屏幕錄像演示動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借助屏幕錄像演示動畫獲得幫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小組討論、嘗試解決。教師巡回查看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情況,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點撥。出人意料的是,我發現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學能力都很強,在課堂上我只需點到為止即可。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小組中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齊心協力完成指定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倡導師生之間應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學生之間也應如此。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相互幫助、相互溝通的`過程。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給予他人幫助,或者接受他人幫助。因為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幫助的人不只是教師一個人,還有每天在學習中朝夕相處的同學。利用小組合作方式開展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能學會學習,而且使學生樂學、好學。
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4名學生組成,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4人合作小組中的1名優秀學生資源,又要給優秀學生提供“自助餐”,保證他們學得更好,這是第一層目標。第二個目標,要通過小組互相討論,促進2名中等的學生“向上分化”,把其轉化成優秀生,以此擴大優秀生比重。第三個目標是把學困生向著中等的群體推進。從理論上“消滅”了學困生,充分體現了教育對每個學生的尊重。
在合作小組討論的學習過程中,小組長要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班內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巡視和參與,了解各組探究情況。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學生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
3.成果展示、評價發展,是信息技術課堂的亮點。
在小組討論后,進行小組成果交流展示,也就是全班學生一起交流。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后,相應的評價方式也應兼顧自主與合作。采取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的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在評價中的自主性,又使學生養成了在評價中學會聆聽、接受、合作,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好習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評價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師以評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學生以評價培養自信、自立、自強。師生雙方通過評價獲得反饋信息,引導著師生的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成果展示評價的目標是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除了評價學生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和技能外,還要評價學生創作過程和創作成果進而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而不是對學生進行成績評比,成果展示評價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的、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切實支持了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提高評價的效率和質量。
成果展示環節是一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交流思想的環節。信息技術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每節課都能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形成一件件電腦作品。學生在組內通過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挑選出“最優秀”的作品,教師通過網絡廣播將作品在全班展示,并讓學生邊演示自己的作品,邊講述作品的創作過程和意圖,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大家共享。學生在剛開始評價作品的時候,往往憑直覺說好與不好,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也就是說讓學生掌握評價的標準。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掌握了評價標準,學生評價時才能做到胸中有“則”,才能評得中肯恰當。在剛開始時可以直接告訴學生評價的標準,比如,對學生制作的“個人名片”作品進行評價時,可以告訴學生從比例是否協調,色彩是否搭配,整體布局如何、細節上有無缺陷等方面入手進行評價。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育學生要善于發現“亮點”,也就是作品中大家值得學習的部分。因為評價不僅僅是挑剔,更重要的是傳播和發揚美的事物。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意識、綜合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老師在這種模式下也從課堂上解放出來。這說明“211問題、探究、發展教學模式”是適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廣性。雖然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由于筆者的能力有限,所以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王麗珍,劉志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探究型教學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03)。
[2]苗逢春。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理念與實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張麗霞,張立新。信息技術教學原則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4(02)。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