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是一本讓人沉醉的書。豆瓣評分高達8.9分,這是我讀過最清新自然的文字。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生活畫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讀《阿勒泰的角落》有感范文精選6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我們了解到的邊疆:貧窮原始,經濟落后,教育不普及……但李娟筆下的阿勒泰更像是一個人間仙境,一個世外桃源,人們生活在一片樂土上,放牧耕種,遙遠的布匹,透在窗板間的“我”,看到近在身邊的明月以及夢里的貓。
似乎是因為我也正生活在落后小城的一角,于是感觸更多,更難以忘懷。臨近高三,就愈發向往大城市,向往城市的夢幻喧囂與自由,卻忽略掉了身邊的美:潔凈的藍天白云,到溫泉小鎮20公里的路程,到原始森林小溪山谷只需不到三小時的車程,生活美好,沒有波瀾,沒有緊迫,飯后散步的路上也時刻遇到熟人。
阿依鄧、庫蘭……小孩子們也沒有壓力,生活在自然之中,快樂悠閑。農活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無謂做與不做,作者也在這小地方里獲得人生的安寧與快樂。
人生的意義不正在于這簡單的平凡之中嗎?不被一個忙字所支配,而是享受周圍的一切。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只雪兔,離春天只有20公分,頗像那個晚課,我們一起看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安迪夜夜挖通道直至通向自由。也許一只失敗的雪兔才更符合著生活的本質,成功是藝術,而失敗才是常事,但沒關系,雪兔的失敗為他收獲了一家人的愛。
每個人都很平凡,但每個人都很幸福。
李娟的文字是質樸的,真正的返璞歸真。她的書和那些假裝質樸的書完全不一樣,讀她的文字,沒有那種驚艷的感覺,但是有種細水長流的安穩的美好,可能是因為李娟的散文重在樸實的敘述,而不是詞藻的華麗堆砌。
看李娟的故事,看她寫阿勒泰的孩子們,寫她家和附近的狗,寫她遇見的所有稀奇古怪的事和她家里各種各樣可愛的人,那些故事并不都是出人意料,也不是多么引人注意,但當你翻開書,總是會控制不住地被吸引,被抓住,想要了解更多,甚至忍不住發笑,忍不住感嘆??粗臄⑹?,感覺這些事似乎都發生在身邊,而不是發生在離自己非常非常遠的角落。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那個叫喀甫娜的姑娘,作者和她的關系,在我看來是那種介于無話不說的朋友和彼此認識的人之間的那種關系,事實上,對于作者的感受,我非常有同感。我似乎有很多這樣的關系,甚至都做不到像作者和喀甫娜二人一樣互贈東西的程度,只是彼此相熟,卻從未到可以隨意聊天。每次遇到除了尷尬的寒暄,就只剩下尷尬的沉默。記得誰說過,“最好的關系不是無話不說,而是在一起不說話也不會尷尬”,我為了避免這種尷尬,在很遠的時候看見了人,就會躲開,甚至會繞很大一個圈,走到她的身后,為了不碰面。但同樣的想法,我或許就沒有那種勇氣將它公之于眾,而李娟卻會大大方方的承認,有種純真的勇敢。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開始怯于承認,承認會的,不會的,喜歡的,不喜歡的,剩下的就只有模棱兩可地打太極。說實話,看完李娟的文字,我是羞愧的,羞愧于不敢承認。不敢像李娟一樣承認自己的小心思。
李娟的勇敢,如同孩子一般,帶著不畏一切的純真,帶著可以打敗一切的樸實。她的勇敢,也給了讀者勇氣,去擺脫社交里的虛假,就和她一樣,活在純真里。
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一中高三一班 陸秀妍
讀完《阿勒泰的角落》,滿滿的都是感動,像吃了一顆甜而不膩的糖,腦海里浮現出一幕幕小時候的情景。也忽然覺得我把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叫做“故鄉”多少有些生疏了,叫“老家”才更親切。
老家不大,站在不高的小山坡上就能看到全村。村里連個像李娟家那樣的雜貨鋪都沒有,買東西要到好遠的地方去。村路不好走,賣東西的車也是百年來一回,來一回就在村里激起不小的動靜,像是發生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男女老少,不管買不買東西,都出來湊個熱鬧,看看車上會藏著些什么稀世珍寶。其實,車上也無非是幾樣水果蔬菜,或是洗衣粉之類的日用百貨。在賣東西的車邊,老太太們拄著拐杖站在一起聊天,中年婦女們坐在大石塊上談天說地,小孩子們則蹲到地上玩沙子,堆砌著他們心中的城堡。
每年的臘月是村里的殺豬月,這個月就算不做飯也不會餓著。今天你家殺豬,明天他家殺豬。村里有個風俗,無論誰家殺豬,都會叫全村的人去嘗嘗鮮,殺豬的那家人會在提前一天晚上就找好幫手,誰是第一把刀,誰是灌血腸的,誰是抓豬的,分紅明確。第二天一大早,被找到幫忙的人就自動來到了這戶人家,天氣冷,呼出的氣都是白霧,大伙進屋抽根煙喝杯水,暖和暖和說會兒話,等人都差不多到齊了,就準備動手。有時趕上雪天,干活的人的眉毛上,睫毛上都是亮晶晶的雪花,進進出出會踩到屋里一地的雪,化了以后就被踩成一個個大腳印,稍不留神還會被冰滑倒,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一般都忙得顧不上管孩子。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被滿屋的豬肉被嚇哭了。
殺完豬,男人們去屋里談天說地,女人們在廚房幫忙做飯,煮殺豬菜。殺豬菜,其實就是把干白菜和鞋廠豬肉一塊煮了,味道卻出奇得好。飯好了就去鄰居家借桌子借凳子借碗借盤子借筷子。小孩子這時候會被派去請村里的人來吃飯,有推脫不來的,爸爸媽媽還要去請第二遍第三遍,那是真心實意的請,而不是假裝客套。村里有的老人牙都掉光了,也要請來,實在不來的,飯后也會送點豬血腸和殺豬菜過來。
有時村里同一天有好幾家殺豬,這個時候被請吃飯的人家就會很為難,去這家那家會很遺憾,于是乎一家三口就分三家去吃飯。有的人有時候從這家吃完出來,經過另一家門口也會被叫進屋喝幾杯。有時喝完了,還會一起打打麻將。天晚了就乘著月色回家,我始終都覺得老家的月亮確實比別處的亮,老家的星星也比別處更密更閃,別處的星星總是稀稀疏疏像是禿了的頭頂。村里總是靜得讓人心安,盡管沒有一盞路燈,卻比走在亮處更讓人覺得安全。
串門是村里人的一個習慣,閑暇時,人們愛去鄰居家坐坐。來串門的大多也算不上客,自然也沒有那么多招待客人的禮節,倒杯水,拿點瓜子,嗑著瓜子也能聊一個晚上,他們的話題無非就是上上下下幾個村子里的新鮮事:誰家的女兒又生了個大胖小子,前院的三嬸的遠房侄女家又添了一對小羊羔,后院的大娘明天就去城里接送小孫女上下學了。
記憶里的村子沒怎么變過,除了新修的水泥路和大橋,以前的小土路一下雨全是坑,混合著路邊的糞堆匯成一灘散發著特殊氣味的水坑,在被小雞小鴨踩上幾腳斑斑點點,確實不咋討人喜歡。村頭的橋連接起小村與外面的世界,沒有這座橋,修這座寬敞的水泥橋之前,留在我記憶里的是座大鐵橋,聽媽媽說以前還有木頭橋搭在岸兩邊顫顫的窄窄的一條,人踩上去搖搖晃晃。到了春天,天氣回暖,小孩子們就時常去捉那些藏在石縫里的小魚,褲子弄濕了,就爬到河邊的大石頭上曬會太陽,把褲子曬干了,再下水去玩兒。膽大的男孩子還會下水游泳,我是不敢去的。
村子里很少有什么新鮮人物來,村里的人也很少有出去的,他們帶了一瓶水和干活的工具出去勞動,晚上回家喂雞喂豬,料理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務,他們也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吵過架后依然會互相串門,農忙時互相幫著干活,家里種的什么菜也會送一點給對方,他們很簡單很開心很淳樸,那是我的老家,那些人是我的家人。
總以為這樣的一本書一定寫了很久吧,寫得快些,那些角落里繁瑣的小事怕是要被落下,任何一點倉促都是對它的褻瀆。她像個絮絮叨叨的女孩子,有一搭沒一搭地在你耳邊說著什么。細碎時恨不得把什么都念叨一遍,可若是開朗起來,又似乎什么都算不得重要了。她把光陰拆散了講給你聽,她笑,哭著笑,恨不得把她的全世界都搬過來,真實得仿佛在眼前發生,但又總是隔著什么似的。當你終于習慣了他的磨人,準備好好聽聽她的或想想你的人生時,她卻俏皮地轉身離開,像書中一樣對你說“一輩子,還早著呢!”
她的日子沒有過完,我們的也還早著。
書里的光陰是稀釋了的,仿佛是被人催促著。作者很善于抓住那么一兩件事展開,或者說她只是信手拈來,把從記憶里浮現出來的,哪怕給她一點觸動的東西都寫下,卻不經意間感化了許多人。她寫著關于普通人的文章,可細細品味,卻似乎很遙遠,她的生活總讓人覺得干凈得有些飄渺??梢蛔忠痪涞娜碎g煙火又無比真切。
它的緩慢驚艷了多少人?我以為阿勒泰的角落,毋寧說角落中的阿勒泰。它仿佛是坐落在世界角落某種孤獨的具象,可卻又不自知般的以為,或許世界就這么大吧。一份從容輕易抹去了孤獨中憂傷的成分,還剩平和與那綿柔的亙久,流連文字的長河后,緩緩地浸潤著每一顆從它身畔掠過的心靈,一點點溶解著他們的躁動。
生命終究只是一種形式,生活也不過是個過程。有人轟轟烈烈,最后也只是暗淡在夜空中煙火的灰燼;有些人平平庸庸,但時間也泯滅不了他們曾經在這世上激起過漣漪的事實。當一切趨于虛無與平淡,抑或我們的所有都成了到達高潮的前奏,最重要的是此刻,此刻我們存在著。
時間會對懂得生活的人手下留情,這或許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
作者筆下的阿勒泰是一片凈土,一個讓人無比向往的地方。
游牧地區的人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趕著羊群四處游牧,沒有固定的物質來源,連普通的生活用品都很稀少,環境惡劣,夏天干熱,冬季又極度嚴寒,晝夜溫差大。但生活在這片自然的土地上的人們野蠻,恣意生長,擁有著最淳純潔樸實的靈魂,他們堅強純潔,或溫柔安靜或活潑熱情,雖生活貧苦,卻滿足與而幸福。那里沒有爾虞我詐,人們相處得輕松自然。在喀吾圖向牧民放債,只需在紙上記上名字,最后他們一定會將錢還上。一個淺淺的寫在薄紙上的名字,就能緊緊縛住一個人,這樣的方式若是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敢賭呢?利益至上的社會里,沒有擔保,向陌生人借錢,可能會被當做笑話來看待吧。
那些居住在她的四周,常常與她打交道的貧窮的原住民,孤獨的游牧者,也都有著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生活方式。作者也能與他們相處得很好,透過他們的內心去認識體諒他們。作者筆下的他們滑稽有趣又可愛,活得那么真實,卻又那么寂寞艱難,讓我無比向往這樣的生活,平凡踏實。
平凡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意外之喜:忙碌奔波的生活中出現的林林給作者的生活帶來了快樂幸福;冬天坐爬犁回橋頭的路上,在純然平靜的天空中出現了完美的環形彩虹……我喜歡這樣干凈的生活,簡單卻舒服。
“我所面對的是古老的,歷經千百年都沒有什么問題的生活方式,它與周遭的生存環境平等共處息息相關,也就成了一種與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作者如是說。我再次打開書,感受著真正的自然,感受著原始的生命狀態,感受這獨特的風景和令人沉醉的生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