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是一項緊迫且系統的工程,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完善產業與人力資源支撐,并擴大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群”規模。同時,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積極引進科技中介機構,培育科技服務業,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以推動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新質生產力專題研討會上的交流發言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黑龍江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重要性。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尤其是通過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和新動能,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進入新發展階段后,我們要準確把握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內在邏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在此機會下,圍繞中心組研討交流主題,我愿意談幾點體會。
一、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的,是在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互動互促中形成的,代表著生產力水平的躍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代表著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程度更高,是構筑起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的關鍵??萍紕撔率峭苿庸I化、現代化的核心力量。幾次工業革命都是由科技創新引起的,推動了產業形態的顛覆式變革,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并帶來要素生產率的顯著提升。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引領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9世紀中后期,以電力技術、內燃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標志,推動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促進了電力、化工、石油、汽車等產業的快速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始于20世紀下半葉,伴隨著半導體、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的出現與廣泛應用,引領人類步入信息時代,催生了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幅提高了生產力水平。如今,我們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依然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新質生產力的生成邏輯是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在互動互促中形成的。生產要素包括實體性要素和滲透性要素。實體性要素涵蓋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等,而滲透性要素則包括科學技術、數據、信息、人才、管理、文化等。隨著時代的變遷,滲透性要素不斷呈現新特征、新形態,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些生產要素的聚集、交匯、互動,往往會產生新技術、新工藝、新生產方式,催生出一批新興產業。從新質生產力生成邏輯看,新要素的創新活動創造出新技術、新工藝,而新技術、新工藝則推動形成了新產業。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新質生產力??萍紕撔屡c產業創新的緊密結合,使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產率大幅提高,引領著產業發展方向。最后,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和國家戰略布局的重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爭相搶占戰略制高點。國家競爭、區域競爭本質上是新質生產力規模與水平的競爭,這也是世界各國爭奪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產業先機的原因。因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對于國家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
二、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為探索差異化的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之路,我們應根據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邏輯、產業發展趨勢、科技創新特點和區域特質,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通過暢通新要素的聚集、新技術的創造以及新產業的形成,增強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萍紕撔率切沦|生產力的源頭。我們要重點解決“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小試中試—孵化和商業化—產業集群”鏈條中的斷鏈問題,以推動科技創新催生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和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同時,我們要優化配置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通過財政科技投入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提高協同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全鏈條全方位的提升。暢通科技創新到全面創新的鏈條,放大科技創新的效應,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重大科技創新不僅創造新技術,還帶來生產方式、產業組織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變革,共同激發和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涌現和發展壯大,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我們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僅要創造新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還要積極推進管理、模式、業態、體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創新,實現與科技創新的良性互動,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為此,我們需要暢通戰略研究、政策支持和強化落實的政策推進鏈,形成政府引導與市場作用的合力。創新活動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支持。我們應著力打造“研究—制定—落實—評估—優化”一體化的政策推進鏈,解決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難點和阻礙。同時,我們要強化相關部門和省市縣的協同聯動,優化辦事流程,精簡審批環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高政策的知曉度和精準度,采取有力有效的舉措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破解發展瓶頸,我們要暢通與國內外創新合作的開放鏈。推進高水平、多領域的創新合作是彌補我省創新資源,尤其是高端創新資源不足的必然選擇。我們還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以需求為導向,打造公平高效、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新要素、新技術和新產業的涌入。此外,我們要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加快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建設,形成互聯互通的人才市場、技術市場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促進人才、技術和資金等創新要素向河北流動。在關鍵領域,我們要以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引進一批國內外的高端創新資源。
三、深入運用新質生產力。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準確把握。在實踐中,我們要站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本質內涵與突出特征,正確處理以下四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實體性要素與滲透性要素的關系。勞動者、勞動資料等實體性要素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而技術、人才、信息、數據等滲透性要素則在產業發展的具體環節和領域發揮作用。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推動實體性要素與滲透性要素深度融合,產生更大的組合效應,提升整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二是處理好包容性與規范性的關系??萍紕撔潞托庐a業的發展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不確定性等特點,既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包容與支持。對于一些在認識和前景不明的新技術、新產業,我們應按照鼓勵創新和發展的原則,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針對其性質和特點分類制定和實施相應的監管規則和標準,既留足發展空間,又推動其規范發展和健康發展,確保質量和安全。三是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從新質生產力的生成路徑來看,通過技術創新并推進產業化、形成新產業是一般規律。同時,傳統產業通過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也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化工、鋼鐵、煤炭等產業可以通過科技創新改變產業形態,在化工新材料、鋼鐵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實現突破。因此,我們要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加大以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力度,壯大新質生產力的規模。四是處理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關系。從創新路徑來看,一般是由科技創新再到產業創新。然而,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邏輯也在發生變化。例如,蘋果等公司改變了單向模式,產品的技術升級與完善過程是在與消費者互動中完成的,既推動產品實現了技術與工藝的升級,也促進了產業生態的形成。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的生成邏輯,多模式、多路徑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準確把握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內在邏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借此機會,圍繞中心組研討交流主題,我談幾點體會。
第一,要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底層邏輯。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的,是在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互動互促中形成的,代表著生產力水平的躍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代表著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程度更高,是構筑起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的關鍵。從本質上看,科技創新是推動工業化、現代化的核心力量。從人類歷史上看,幾次工業革命都是由科技創新引起的,推動了產業形態的顛覆式變革,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并帶來要素生產率的顯著提升。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新型生產工具代替了手工勞動,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19世紀中后期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技術、內燃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標志,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也催生了電力、化工、石油、汽車等產業的快速發展。20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伴隨著半導體、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的出現與廣泛應用,人類步入了信息時代,催生了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如今,我們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既是科技創新引領的過程,也是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的過程??萍紕撔聨砹水a業體系、經濟體系質的躍升,也推動了經濟社會全方位的顛覆式變革。從生成邏輯看,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在互動互促中形成新質生產力。生產要素既包括了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等實體性要素,也包括了科學技術、數據、信息、人才、管理、文化等滲透性要素,而后者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呈現出新特征、新形態,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些生產要素的空間聚集、流動交匯、高頻互動,往往會產生新技術、新工藝、新生產方式,催生出一批新興產業。從新質生產力生成邏輯看,新要素的創新活動創新出新技術、新工藝,新技術、新工藝又推動形成了新產業。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相互作用,形成了新質生產力??萍紕撔屡c產業創新的緊密結合,使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產率大幅提高,引領著產業發展方向。從戰略地位看,新質生產力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和國家戰略布局的重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世界各國紛紛搶占戰略制高點。我們常說國家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其實本質上是新質生產力的競爭。擁有高端人才等只說明擁有了新要素,而把新要素、新技術轉換為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關鍵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國家競爭、區域競爭根本上是新質生產力規模與水平的競爭,這是世界各國搶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產業先機的原因所在。
第二,要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一論述意蘊深刻,道出了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所在。要根據新質生產力形成邏輯、產業發展趨勢、科技創新特點與區域特質等,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探索差異化的新質生產力形成與發展之路。暢通聚集新要素、創造新技術、形成新產業的鏈條,增強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內生動力??萍紕撔率切沦|生產力形成的源頭。要重點解決“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小試中試—孵化和商業化—產業集群”鏈條中的斷鏈問題,使科技創新催生出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和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要優化配置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以財政科技投入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提高協同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全鏈條全方位提升。暢通由科技創新到全面創新的鏈條,放大科技創新效應,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重大科技創新不僅創造出新技術,還帶來生產方式、產業組織、商業模式等系列變革,共同激發和驅動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和發展壯大,加速了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在創造出新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同時,積極推進管理、模式、業態、體制、文化等方面的創新,實現與科技創新的良性互動,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暢通戰略研究、政策支持、強化落實的政策推進鏈,形成政府引導與市場作用的合力。創新活動需要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要著力打造“研究—制定—落實—評估—優化”一體化政策推進鏈,消除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難點與阻點。要強化相關部門和省市縣的協同聯動,優化辦事流程,精簡審批環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高政策知曉度、精準度,以有力有效舉措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暢通與國內外創新合作的開放鏈,破解發展瓶頸。推進高水平、多領域的創新合作是彌補我省創新資源特別是高端創新資源不足的必然選擇。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以需求為導向打造公平高效、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新要素、新技術、新產業的涌入。要深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加快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形成互聯互通的人才市場、技術市場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促進人才、技術和資金等創新要素向河北流動。以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為重點,在關鍵領域引進一批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
第三,要處理好發展新質生產力幾個關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深化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準確把握。實踐中,要站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本質內涵與突出特征,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處理好實體性要素與滲透性要素的關系。勞動者、勞動資料等實體性要素,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要素;技術、人才、信息、數據等滲透性要素,不是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產要素發揮作用,而是滲透、融入產業發展的具體環節、具體領域發揮作用。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推動實體性要素與滲透性要素深度融合,產生更大的組合效應,提升整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處理好包容性與規范性的關系??萍紕撔?、新產業的發展具有高投入、高風險、不確定性等突出特征,既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也需要政府與社會的包容與支持。對一些新技術、新產業,在認識不清、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應當按照鼓勵創新和發展的原則,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針對其性質、特點分類制定和實行相應的監管規則和標準,留足發展空間的同時,推動其規范發展、健康發展,確保質量和安全。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從新質生產力生成路徑看,通過技術創新并推進產業化、形成新產業是一般規律。同時,傳統產業通過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也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化工、鋼鐵、煤炭等產業,可通過科技創新改變產業形態,在化工新材料、鋼鐵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實現突破。所以,要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加大以科技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力度,壯大新質生產力規模。處理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關系。從創新路徑來看,一般是由科技創新再到產業創新。但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加快發展和廣泛應用,由科技創新到產業創新的邏輯也在發生變化,出現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情況。比如,蘋果等公司改變了由科技創新再到產業創新的單向模式,產品的技術升級與完善過程是在與消費者互動中完成的,既推動產品實現了技術與工藝的升級,也促進了產業生態的形成。因此,我們要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生成邏輯,多模式、多路徑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币簿鸵馕吨?,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以創新驅動為發展指向,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因地制宜把科教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筑牢實體經濟根基,助推產業提質升級,以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我市緊扣全市高質量發展創新提升目標,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了思想引領與路徑遵循。新年伊始,再上征程,我市以落實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部署為抓手,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就需要大力培植新質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引領XX經濟高質量發展。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多措協同并舉,以科技創新涵養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要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必須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主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在技術層面,就需要科技創新堅持一體化設計,發揮自身優勢,推進原始創新;發揮集體優勢,推進集成創新;堅持“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的理念,推進開放創新,實現三者的有效貫通。對我市而言,要立足區位和政策優勢,繼續完善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政策框架,大力支持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科技創新園、正泰—XX大學聯合創新中心、智匯原、臨空智港等平臺建設,進一步發揮市域高校資源豐富優勢,發掘駐咸科技研發機構潛能,增強域內企業科技創新意識,激發社會各界創新意識,培育良好的社會科技創新氛圍,使科技創新有政策依據、平臺支撐、主體依托和社會保障,為新質生產力的生發提供充足的智慧給養。
面向未來發展,以產業革新壯大新質生產力??萍紕撔率切沦|生產力的內核,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呈現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后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币m應經濟新常態,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就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緊盯產業發展前沿,推動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更新換代,提高其科技含量、信息含量和價值含量,推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構建,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高效銜接、民生性產業與戰略性產業協同發展,使曾經的新興產業成為現在的主導產業,使現在的新興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對我市而言,必須珍視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榮譽,主動發揮高新區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和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的帶動、輻射作用,做響裝備制造工業城市品牌,繼續支持隆基光伏、LCD面板顯示、彩虹新能源等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助力G8.5+基板玻璃、敏華智能家居等433個市級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保證神電高壓電器、百佳年代光伏等122個項目順利建成,力爭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再創新高,為新質生產力的生發提供堅實的產業依托。
科學引留培用,以人才興咸創造新質生產力??萍紕撔率菍嵤﹦撔买寗影l展戰略的核心,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皥猿秩瞬艦楸?,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并舉、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相結合”是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三條重要經驗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進一步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耦合,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為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遵循,提出了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的用人觀。對我市而言,必須繼續發揮域內及鄰近區域高校資源豐富優勢,加強與之常態化交流互動,開展重點領域人才聯合培養,發揮其“蓄水池”“增壓閥”“導航器”作用,加強第二屆“人才興咸”大會的后續對接、落地工作,出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培養引進政策,鼓勵各類科技型企業、單位在成果轉化、評價認定、股權激勵等方面敢于探索,干出實績,真正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為新質生產力的生發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保障。
此外,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注定是一個緊迫而周密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完善產業支撐和人力資源保障,還需要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發展“基金群”規模,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積極招引科技中介機構,培育發展科技服務業,構建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因此,只要全體科技工作相關單位和人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守正創新,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高度的歷史自信錨定科技前沿,聚焦新興產業,積極創造,主動協同,新質生產力在XX的生成以及蓬勃發展都將指日可待,XX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絢麗新篇也將潑墨成書。
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同志們:
剛才,聽了6位同志的現場發言,也看了其他同志的書面發言,大家都緊扣主題,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談認識、講體會、說打算,學得深入、講得很好,達到了預期。主要有三點感受:一是進一步強化了理論武裝。大家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深入領會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有了更加準確的把握,更加深刻領悟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定自覺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二是進一步找準了方法路徑。大家堅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結合各自分管的領域和部門工作實際,圍繞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設性意義的好想法、好建議,關鍵是下來后大家一定要認真落實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三是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擔當。大家通過學習研討,深刻認識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生產力迭代升級、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必須增強使命擔當,把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任務落實好,以優異的實干實績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把我們黨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最新成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科學指引。全縣上下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下面,圍繞學習研討主題,和大家交流三點體會。
一、要聚焦科技之變,系統理解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
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從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演進過程看,無論處于什么時代,生產力的發展都是科技進步和新興產業推動下自然的和歷史的產物,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而新質生產力是一個重要的原創理念。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原創性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讓人耳目一新的詞匯。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準確定義,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這充分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新趨勢、新規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為澎湃發展新動能、激活發展新引擎、塑造發展新優勢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一,從基本內涵來看,新質生產力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呈現全新質態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不是傳統生產力的局部優化與簡單迭代,而是對傳統生產方式的顛覆性變革。與傳統生產力相比較,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要素呈現全新質態的先進生產力,關鍵在于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勞動者、智能設備等新勞動資料、數字空間等非物質化的新勞動對象,以及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和數據新要素等。特別是在當今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鏈接、滲透、賦能萬物,賦予了勞動資料數字化的屬性。比如,智能傳感設備、工業機器人、光刻機、云服務、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勞動資料,在算力、算法上所展現出的高鏈接性、強滲透性、泛時空性,都是以往任何技術革命無可比擬的,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與生產各環節的深度融合,推動著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和高效匹配,日益形成“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同時,新質生產力更加強調的是質態,而不是業態,具體來講,即使是最傳統的農業,如果通過革命性技術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組合,也能形成新質生產力。
第二,從表現形式來看,新質生產力是依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依托的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經濟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具有高度的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更加強調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特別是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和演化,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實現了對產業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滲透和賦能,給當今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推動著生產力的躍遷。與傳統生產力不同的是,新質生產力所涉及的領域主要是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領域,在國民經濟中表現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就X來講,我們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已有一定基礎,比如,我縣有以X為代表的X,以X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森林碳匯等為代表的綠色產業,以X、X等企業為依托的電子元器件制造業,以X、X為支撐的先進裝備制造業等等,這些產業都蘊含著新質生產力且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第三,從主要特征來看,新質生產力是體現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強調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的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將催生新型生產關系,擺脫傳統增長路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能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相較于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具有領域新、技術含量高的特點,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從這方面來講,不得不承認,我們相較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還很薄弱、條件還較滯后、差距還是很大的,必須要抱著理性的態度、客觀的立場、足夠的定力,來客觀看待區域發展的落差,并充分挖掘我們的發展潛能和優勢,把X的傳統產業改造好、新興產業培育好、未來產業謀劃好,逐步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基底,加快發展動能的轉變,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更有質效地推動高質量發展。這里,需特別強調的是,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新質生產力都有著明確的內涵和外延,絕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舉措都披上新質生產力的外衣,甚至不顧實際條件,硬往新質生產力上面靠。尤其是套概念、講空話、喊口號對新質生產力的泛化和濫用,不僅容易迷失發展方向,更會錯失發展機遇。
二、要聚焦時代之變,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趨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聚焦時代之變,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第一,要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加速演進,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國圍堵打壓遏制無所不用其極,在經濟、科技等領域搞“脫鉤斷鏈”。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核心關鍵則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生產力水平的競爭本身就是國際產業鏈分工話語權的體現。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國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就X而言,不發展新質生產力,就難以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推動更多優勢特色產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就是一句空話。因此,我們要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在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中作出X貢獻、在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中贏得X發展。
第二,要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來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經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環,然而,當前我國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隨著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經濟轉型,我國將更多地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必將成為我國經濟深度轉型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就X而言,不發展新質生產力,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發展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甚至導致我們在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上同其他地區特別是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我們必須時刻牢記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全力以赴做好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這篇大文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奮力推動X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效。
第三,要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一方面,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另一方面,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分配不公的問題漸漸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成為緊迫要求。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更高質量和更多數量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關鍵動力,是構建人類美好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既可有力推動傳統生產方式的根本改變,又可極大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還可帶來勞動條件的改善,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決定性作用。就X而言,不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民群眾就難以實現物質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富足,也難以滿足他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因此,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他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要聚焦發展之變,精準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現實路徑
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因此,我們要精準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和現實路徑,結合縣情實際,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產業升級為支撐,以資源稟賦為依托,以人才隊伍為根基,不斷在求“新”求“質”中抓住新機遇、開創新局面,為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第一,要推動科技創新??萍紕撔履軌虼呱聵I態、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當前,我縣科技創新能力還比較弱。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聚焦主導產業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著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要壯大企業主力軍。企業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是最活躍的科技創新主體。要強化科技型企業培育,推動高??蒲性核c企業“產學研”合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傳統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引導資金、技術、項目、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角。要建好平臺主陣地??萍紕撔聸]有良好的平臺載體,就難以發揮規模效應和乘數效應。要積極打造一批產業應用技術研究創新平臺和科研平臺,大力謀劃實施系列重大科技項目,扎實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要強化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建立完善相關政策,縮短創新成果轉化周期,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要發展數字生產力。當前,重點就是要加快推動城鎮智慧化改造、鄉村數字化建設、旅游場景化創新、政務便捷化服務,在數字賦能千行百業上實現新突破。
第二,要強化產業支撐。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堅持先立后破,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脫胎換骨,讓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全面落實六大重大科技戰略行動和向科技要產能專項行動,以技改和數字化為抓手,對優勢輕紡、新型建材、特色食品、電子信息、生態康養等特色優勢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要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都是新興產業。我們要結合縣情實際,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礦產資源精深加工、大數據及電子信息等經濟效益高的產業,推進風力發電場等項目建設,做好釩礦資源“富礦精開”文章,加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要積極發展新材料全屋定制家居、大健康藥食同源產品等“風口”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加快崛起。要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未來產業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技術,發展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產業。今年1月,工信部出臺了《關于推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給我們布局發展未來產業帶來了機遇,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意見》精神,結合自身產業實際超前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第三,要厚植生態優勢。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推動發展方式創新,切實培育好綠色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綠色產業。要持續深化“雙碳”行動,全力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逐步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園區和綠色工廠,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要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實施林業碳票制度,建立占用補償、損害賠償與保護補償協同推進機制,積極參與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市場化交易,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半篇文章”。同時,要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第四,要注重改革開放。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就是主要抓手。要持續深化改革。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財稅金融、教育醫療、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加快構建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比如,我們的企改、園改、醫改、機改等都屬于新質生產力的范疇,要找準“小切口”推動大突破,每年突破幾個重點、解決幾個難題,積小勝為大勝。要擴大對外開放。要搶抓“橋頭堡”政策機遇,緊盯服務和融入兩個關鍵,聚焦產業培育、園區共建、文旅融合等重點,找準政策紅利與我縣的契合點、切入點、著力點,強化產業承接和互聯互通,積極把大灣區的人才資源、轉移產業、合作項目引入X。要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實施外貿倍增計劃和外貿產業培育行動,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更好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全力招商引資。要聚焦我縣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建鏈、延鏈、強鏈,繪制“一圖三清單”,千方百計招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和優強企業。要對標大灣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大力整治營商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擦亮政務服務特色品牌,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第五,要夯實人才根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而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因此,我們要按照新質生產力對生產力要素,特別是對人才要素的躍升需求,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結構。要建優創新創業平臺。積極搭建以縣內重點企業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高校為主的創新平臺,統籌配置科研項目攻克、建好人才基地等資金資源,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融合發展。要建立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要引育科技創新人才。要以貫徹落實省、州“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為抓手,不斷整合完善各類科技創新人才引進計劃,深入研究產業薄弱環節和高能級平臺建設的科技創新人才缺口,制定優化引才目錄,不斷拓寬人才引進渠道。要持續優化科技人才培育模式,摸準重點領域、行業培育對象,強化后續扶持和跟蹤,積極構建以縣管專家、“三名工程”為主的人才梯隊培育體系,讓各類科技創新人才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流動聚集。要培育新型勞動者隊伍。要建立健全“產學研”聯動機制,持續加強農業、工業、服務業等領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開展各層次、各領域的技能競賽,著力打造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勞動者隊伍。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在X大地蔚然成風。
同志們,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在布局未來、競爭未來、創造未來,意義十分重大。全縣上下務必要提高政治站位,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系列重要論述,不斷深化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州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當好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為X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源源不斷注入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