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常常需要經過團隊合作撰寫,涉及多個專業知識領域。在報告中,可以適當運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來增加報告的吸引力和說服力。通過閱讀報告范文,可以了解到其他作者的觀點和研究方法。
我縣社區黨建工作在縣委的領導和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委組織部的具體指導下,在促進城鎮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保持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居委會18個,建有黨支部的14個(1個聯合支部);其中社區居委會8個,建有黨支部的7個(川纖社區未建立黨支部),有黨員600人,社區黨支部書記14名,平均年齡51歲,其中書記主任“一肩挑”的11名。
一、基本做法。
為努力開創我縣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我們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的總體思路:堅持一個指導,構筑四個機制,著力五項突破,實現五個目標。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構筑社區黨建共建、社區事務共管、社區文明共創、社區穩定共保的新機制;著重在解決黨組織設置問題、班子建設問題、黨員教育管理問題、工作條件問題、服務職能問題等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實現建強一個班子、建好一支隊伍、形成一個機制、探索一條途徑、創造一個環境的工作目標。
2、抓組織建設。2003年我們利用社區區劃調整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優化配置社區資源,將16個社區合并為8個社區,并按照“一社區一支部”要求,合理調整了社區黨組織設置,建立了社區黨建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堅持以社區黨建帶動群團組織建設和抓好群團組織建設促進社區黨建的原則,加強社區居委會、婦代會、共青團等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
3、抓班子建設。我們著重抓了社區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結合社區調整,我們把那些熱愛社區工作、年富力強、有組織能力、有文化、熱心服務群眾的優秀人才選拔進社區領導班子,使社區領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堅持每年對社區黨支部書記和主任進行一次集中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
4、抓強化服務。我們圍繞“富民、育民、樂民、便民、利民、安民”的原則,切實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全面提高社區服務功能。第一,加強社區共建活動,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建立了社區聯系制度,每個社區均由縣級領導聯系,牽頭抓總,縣級部門和駐縣單位分別聯系,全縣共有63個縣級部門參加了社區共建活動。社區與共建單位一道,經常開展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主要內容,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多層次的思想教育活動;開展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文化、體育、衛生、科技活動,廣泛深入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開展爭做文明市民、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文明街道活動。同時,在共建單位的幫助下,各社區的辦公條件得以較大完善,建立了籃球場、健身活動室等可供社區居民活動的場所,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第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們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深入開展“雙向培養”、“黨員教育管理示范點、黨員示范崗、黨員文明示范戶”創評和民主評議黨員等活動,在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發揮作用上下功夫。堅持從嚴治黨,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教育、引導居民黨員在維護社會治安、建設文明社區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探索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途徑和方法;組織社區在職黨員積極投身于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以黨員志愿者活動為載體,動員他們利用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積極參加社區內各種社會性和公益性活動。第三,加強社區黨建規范化建設。我們根據社區工作新特點,統一制定了《社區黨支部的主要職責》、《社區黨支部建設目標》、《黨支部書記職責》、《黨員活動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團支部工作職責》、《婦代會工作職責》、《黨員電教室工作職責》、《社區工作考核辦法》、《聯席會議制度》、《共駐共建投入機制》、《社區黨建聯誼會制度》和社區書記、主任每周工作匯報制度、社區干部值班制度等一系列。
規章制度。
進一步規范了社區黨建工作并要求各社區做到“八有”:有活動室、有黨旗、有制度、有牌子、有報刊、有電視、有vcd、有記錄。第四努力做好社區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社區干部經常深入居民群眾之中調查情況發現問題研究社情分析民意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實解決廣大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人才優勢用多種方式為群眾解疑釋惑教育引導群眾正確認識改革、正確看待社會現象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發揮好化解矛盾保持穩定。在2003年我縣5000名“農轉非”人員一次性安置工作中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社區黨員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帶頭給群眾做思想工作帶頭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決定為此項工作在短時間內圓滿完成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主要經驗。
在近幾年的社區黨建工作中,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機制,狠抓思想、工作和物質三項載體,促進了社區黨建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1、抓思想載體,營造濃厚的社區黨建工作氛圍。2003年,我們對調整后的社區干部進行了大規模培訓,強化“四種意識”。一是核心意識。明確羅江鎮黨委為抓社區黨建第一責任集體,社區黨組織為直接責任集體,充分發揮鎮黨委和社區黨支部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增強社區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主人意識。主人意識就是責任意識,我們通過組織社區和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所有的社區成員和社區單位樹立起社區責任觀念。認識到人是“社區人”,單位也是社區的一個細胞,都應該是社區工作的參與者,都應該在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工作中發揮作用;三是共建意識。我們通過建立縣級部門聯系社區制度,縣級領導督促各部門履行職責,努力營造了“社區是個家,建設靠大家”的濃厚氛圍,形成社區黨建工作的合力;四是服務意識。我們始終將服務作為社區工作的重要工作,通過不斷增強社區黨組織的服務意識,及時了解和掌握群眾的思想情緒,傾聽群眾的呼聲,掌握群眾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化解矛盾,解決困難,帶頭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增強了社區黨的工作的滲透力。
2、抓工作載體,構筑社區黨建工作網絡體系。一是建立了社區聯系制度。全縣8個社區均由縣級領導聯系牽頭抓總,縣級部門和駐社區單位分別聯系,并納入目標管理,逗硬獎懲。二是確立了社區示范工作思路。2003年我們確定了3個社區為示范社區,以爭創市級示范社區和省級示范社區為重點,努力提高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制定并下發了示范社區標準。堅持做到八進社區:文明新風進社區、文體活動進社區、健康教育進社區、法制教育進社區、科技知識進社區、計劃生育進社區、綜合治理進社區、警務工作進社區,整體提高社區的服務功能。三是大力推行標準化社區建設。我們始終堅持走社區黨建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的道路。各個社區均制定了規范的各種運行制度。黨員先鋒工程、分類管理、雙向培養、黨員示范行動等各項制度均規范上墻。制度化、規范化的社區黨建為抓好社區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組織保證。我縣朝圣社區和景樂社區各項制度、各項工作內容規范上墻,辦公條件得以較大完善。社區建有警務室、藍球場、健身活動室等可供社區居民活動的場所,社區還成立了“夕陽紅”老年志愿者服務隊、“姐妹”舞蹈隊,定期開展活動,社區文化氛圍濃厚,整個社區服務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抓物質載體,實現社區黨建工作區域資源共享。隨著社區黨建內容的不斷拓展和深入,社區黨組織的物質條件不足的矛盾將日益突出。我們通過有效地整合社區內的所有資源,實現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創建社區黨建工作新型的物質載體。我們充分調動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的積極性,找準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做好黨建工作的結合點,讓轄區內各單位、各部門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社區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初步建立了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區公共資源管理機制。我們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則,積極探索社區建設融資新渠道,吸引社區成員單位增加投入,不斷改善社區黨建工作的物質條件。同時,我們積極開展特色小區共建和社區志愿者共建等各種社區黨建結對共建活動,實現共處社區、共謀發展、共享資源、共建文明,逐步探索出一條依靠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共建社區文明的社區黨建工作新途徑。2003年,全縣有63個縣級部門參與到社區共建活動中,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問題45件,為社區黨組織提供9.83萬元的資金和物資,為一個無辦公場所的社區建起了價值20余萬元的辦公樓。
三、存在的問題。
1、由于社區黨建工作是一個新領域,如何做好社區黨建工作,使之形成有效合力,推進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有待于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3、社區支部書記、主任的工資低,每人每月只有300元(社區支部書記兼主任的情況下),支部委員無報酬促使社區干部隊伍不穩定。
4、社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個別社區辦公條件較差。
四、下一步打算。
1、以制度建設為保證,加強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
2、以各類幫扶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社區黨員模范帶頭作用。
3、以提高素質為目標,探索社區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
4、以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為重點,認真抓好社團和民辦非企業的黨建工作。
6、提高社區干部的工資待遇,改善辦公條件,加強陣地建設,解決“有錢辦事”和“有地方辦事”的問題。
7、建立和完善社區干部選拔任用激勵機制。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社區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我市農村社區建設起步于2019年。2019年被確定為全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農村居民群眾需求為導向,以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為載體,以創新農村社區管理體制機制為重點,陸續出臺并實施了一攬子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案。尤其是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確立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村級組織承辦、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有力促進了農村社區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良性互動,初步形成了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優化村莊布局。一是著眼群眾需求。傾聽民意、反映民聲、讓民做主、為民說話,始終把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實際。依據地區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水平,以及村莊自然肌理與資源環境條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強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發展方向。堅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美好鄉村建設無縫對接。在執行規劃時,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與各項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四百工程”、城鄉社區結對共建、“陽光村務”、創先爭優、“平安家園”等活動載體中設置和融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內容、標準和要求。同時,及時完善規劃,體現群眾需求,最大限度地調動基層干部群眾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積極性。
第二,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打破城鄉壁壘。一方面,全面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行一元化戶籍登記管理和外來人口居住證制度。全面落實戶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現了城鄉低保、養老、醫療并軌,就業和社保城鄉一體。目前,全市74萬戶籍人口已全部登記為“銅陵市居民戶口”;辦理流動人口《居住證》3.7萬張。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圍繞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市場配置、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1+8”方案的具體內容,在明晰所有權、保障收益權基礎上,完善配套政策,實行常態管理,努力從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目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基本完成;農房測繪工作已全部結束,截至目前,累計申請房屋登記76561余戶,受理65451余戶,發證2623余本。建立了農村產權綜合交易機構和農村產權抵押融資、保證保險等運作機制,防范小額貸款可能存在的風險。
第三,堅持政策引導,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導方面,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文明和諧幸福社區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攻堅。去年又專門下發了農村社區建設“五五工程”計劃,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農村社區建設日常運行規范化、資產效益最大化、服務組織多元化、村務黨務公開陽光化、服務團隊專業化。在資金投入方面,幾年來,市、縣(區)兩級結合民生工程,投入資金5200多萬元,先后建成133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去年8月份銅陵縣被民政部授予“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示范單位”。同時,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對農村居民小區進行綜合整治,促進了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滿意度有了較大提升。在持續加大“輸血”的同時,不斷增強農村發展的“造血”功能,積極謀劃產業項目。近年來,圍繞農村發展需求,謀劃項目437個,總投資54億元,其中產業項目32個,總投資50億元。
第四,堅持民主公開,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擴大公開范圍,在廣泛征求基層意見、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指導縣區編制《村務公開目錄》,除國家政策法規統一規范的內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內容納入村務公開目錄,保障農民群眾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創新公開形式,探索實踐村務公開“6+4”工作法,統一財務審批和公開程序,做到常規性工作按季公開,固定性工作定期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真正讓群眾參與村務管理全過程。同時,建立公開承諾制度,明確辦事時限和質量,向群眾公開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和決策過程。堅持民主管理,對照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要點,統一部署、適時檢查,確保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認識基本到位,但觀念轉變不夠。部門、縣區、鄉村、農民對要不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思想是較為統一的,但在具體推進中,一些干部對“什么是新型農村社區”理解不深,習慣于憑老經驗辦事,缺乏有效的組織、協調和推進,有以“物”代“人”的現象;部分群眾對“誰來建新型農村社區”有片面認識,存在“等、靠、要”思想,參與積極性不高;少數部門和干部對“怎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把握不準,特別是對如何與美好鄉村建設相銜接研究不深,忽視鄉土文化,以城市規劃建設的思維建設農村。此外,受客觀條件和經濟條件影響,還有少數基層干部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中自我減壓、降低標準。
二是規劃比較齊全,但具體落實不夠。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單個農村社區功能而忽視區域及區域間的整合。比如,就單個農村社區的規劃來看,有的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甚至是應有盡有,但從整個區域來看,彼此間定位不準確、特色不鮮明、重點不突出,社區間未能形成彼此呼應、相互補位的有效體系。二是少數規劃設計缺乏了論證,未能充分考慮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地方產業承載能力和實際財力,客觀上使基層干部和群眾在具體落實中產生抵觸情緒。三是由于農村村莊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質與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這些也增加了規劃落實的難度。
三是措施相對有力,但頂層設計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既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城鎮化,意義重大。若干年前,在《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中,就曾對相關問題有所闡述。就現實而言,一方面,從市級及市級以下層面,各級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進城鄉保障方面實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加速農村土地流轉等措施,都有力促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業化”的特征為主,未能實現更大領域和更高層次的銜接。許多工作仍停留在“單兵推進”層面,需要進一步總結探索。
四是合力已經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夠。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有兩大經濟要素:一是資金;二是土地。從資金方面來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對不足。近兩年全市投入“農林水”的資金達6.8億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農田水利、農技推廣、農資補貼等剛性需求上,投入農村綜合改革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份額較小。二是集體經濟較為薄弱。2019年全市144個行政村,無經營收益的有56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下的有53個,經營收益在10萬元以上的只有35個,僅占25%,難以支撐農村社區建設和管理維護。三是社會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程度不高,資金投入未能實現多元化。從土地方面來看,農村建設用地審批程序多、指標少;少數農戶小農意識強,農村土地流轉發展不平衡,局部地區成片流轉難度大,影響人口集聚、資源整合和公共服務的延伸,給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帶來了困擾。
第一,突出規劃先行,構建城鄉一體發展的新格局。一是堅持城鄉一體、產城聯動。以縣區規劃、產業規劃和城市整體規劃為依據,做到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與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整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四規聯動”,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統籌性。打通城鄉之間、農村社區之間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渠道,促進農村社區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有效組合和多向流動。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條件、資源配置、生態環境等因素,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既與周圍的自然山水環境有機融合,又與未來的區域發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時,結合村莊歷史沿革、村民居住習慣,合理確定社區建設規模,科學規劃空間布局,穩妥有效進行合村并點,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效益。三是堅持創新模式、量力而行。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當前綠化提升、“三線三邊兩小”整治、美好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把農村發展與城鎮化建設、重大項目布點、重點產業發展統籌考慮。同時,針對村莊不同特點,采取針對性辦法。比如,對具有較好經濟基礎和對外交通條件,有一定建設規模和基礎設施相對配套,周邊用地能滿足改擴建需求的村莊,進行重點建設,打造亮點;對規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建設需要,必須整體拆遷的村莊,進行拆遷新建;對配套設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莊,進行舊村整治、改造提升;對具有特殊人文景觀(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觀,需要保護的村莊,進行特色保護。
第二,突出政策引領,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體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增加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拓展農村用地空間。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減掛鉤、相鄰滾動、合村并點、集中連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設用地、空閑地和廢棄地,最大限度挖掘農村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資金集中投入。一方面,進一步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實行“五個一點”,即:通過市、縣、鄉各級財政安排一點,積極向上爭取一點,整合政府資源籌集一點,共建單位協調幫扶一點,發動社會力量捐助一點,解決項目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加強對投入資金的監管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投入產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繼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等綜合配套改革,率先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待遇”,真正使農民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社會保障、醫療、科教文體等方面的權利。
第三,突出產業支撐,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以銅陵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加大科技投人,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的的創新模式,不斷加大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和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加快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體系。二是在產業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的要求,針對目前存在的生姜、鳳丹等傳統特色農業產業種植規模小、集聚效應弱、加工企業少、產業帶動力不強、銷售平臺單一、市場開拓不夠等特點,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科學發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品牌效應,努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三是在規模生產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積極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培養一批技術水平高、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及時兌現獎扶政策,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提高合作經營能力,引導幫助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設,增強農村社區服務的新功能。一是提升農村社區服務供給平臺。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區道路、水電管網、通訊設施及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凈化標準,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以完善醫療計生、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就業培訓等事關群眾日常生活的服務項目為重點,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兩欄一校一場所”配置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水平,使各類公共服務真正“落戶”農村、“扎根”農村。二是拓展農村社區服務供給網絡。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建立起村、鎮、縣(區)一體的社區服務供給網絡。借鑒城市社區的經驗做法,發展壯大各類農村社區非盈利型社會組織,對市場和政府職能進行補充。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工作,協調社保、衛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關職能部門根據自身職責搞好相應服務的延伸和覆蓋,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減輕社區事務負擔。三是創新農村社區服務供給模式。一方面,不斷提升政府或社區的公共產品供給水平、層次和覆蓋范圍。比如均衡教育向農村區域的進一步延伸和覆蓋。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補貼、購買等方式,鼓勵其他社會主體參與公共產品的提供,提高服務效率??梢灶A見的是,當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公民社會都參與提供公共產品服務之中,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被打破時,從單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轉向平等互動、彼此合作、相互協商的多元關系,農村社區服務質量和水平必然實現新的突破和提升。這也是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題中之義。
第五,突出基層民主,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在農村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由原黨支部書記或從合村并點的村(居)黨支部中選拔優秀黨員擔任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在此基礎上,對社區黨員重新組合,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產業和行業支部,探索實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農村合作組織黨支部設置模式。拉長基層黨支部服務產業和行業的鏈條,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另一方面,增強群眾參與意識和能力。加強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根據新的形勢與任務,創新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建立健全農村社區自治章程、社區黨組織議事制度、社區協商議事會制度、社區居民代表大會制度、社區居民公約和社區各類專項工作制度,探索開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務由居民自治組織去完成,從制度上保證社區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居民權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實效,健全各方協調聯動的新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力量。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和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動領導力量從過去的重城市、輕農村轉變為城鄉一體、統籌推進,切實發揮指導、協調和督導作用,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序推進。
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偨Y美好鄉村村企合作共建機制的經驗,廣泛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發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采取捐資捐物、獻智獻力等形式,開展幫扶和互助活動,形成各級各部門乃至全社會各負其責、各盡其能、支持配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是加強督查考核。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對各縣區及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績效管理考核范圍,切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時加強日常督促檢查,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法,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促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扎實開展,走在全省前列。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宣讀了駐馬店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在這種大背景下,本課題組7~9月通過對駐馬店部分縣鄉(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驗和實踐的考察,對全市推進城鎮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新型農村社區是指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通過小村并大村、大村擴容和空心村治理,進行資源整合而建設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居住方式與產業發展相協調、基礎設施和社會化公共服務相配套的現代化農民居住區。
駐馬店市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要本著“規模要大、檔次要高、功能要全、環境要美”的原則,堅持做到科學規劃、群眾自愿、就業為本、試點先行、積極穩妥、量力而行。
近年來,駐馬店市結合實際,確定中心村,整合自然村,抓好示范村,依據“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節約土地,保護農田”的原則,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發展產業為主線,強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目前,全市新開工建設的51個試點社區開工建設48個,其中21個萬人社區開工建設18個、5000人社區已全部開工建設。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0.2億元,其中財政投資1.6億元、整合部門資金1.3億元、社會化運作資金17.3億元。累計建成住房9726套,在建5478套。修建水泥道路12條、總長21.3公里,配套排污管道21.3公里,鋪設供水管道13.3公里,架設電力線路12.6公里。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周期長,工作量大,困難較多,全面高標準的推進該項工作,實現較大突破,還面臨著不少制約因素。
1、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主要途徑是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增減掛鉤,但相關政策不夠完善,存在與現實脫鉤的問題,因此,用地問題是制約社區建設的瓶頸。
2、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來源單一、投入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
3、農民收入偏低,拆遷有一定資金壓力。
4、高標準社區尚未成型,示范帶動作用不強。
針對駐馬店市目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際,今后的工作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多元投資模式和良性融資渠道,滿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需求。一是將財政用于支持新型農村社區中建設道路、文化廣場、水電等各項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以較少的資金投入獲得最大的支持效果。二是要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通過捐資捐物、投工投勞,支持和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三是要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四是要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支持力度。五是通過城鄉建設用地置換指標有償轉讓,積極盤活建設資金。
2、遵循城市化進程規律,以高起點科學規劃確保有序建設。我們要遵循“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鎮建設相結合”的原則,著眼于城市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制訂高標準,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等。
3、實施重點突破,強化示范帶動。對已啟動的新型農村社區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從中選取部分具有較好條件的社區,作為全市社區建設的示范點,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4、完善服務體系,拓展社區服務功能。完善各種服務設施,建造一個集居住、購物、辦公、教育、醫療、健身、休閑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現代高尚社區。具體來說:一是著力推進便民服務體系建設。二是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三是著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四是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教育服務體系建設。
5、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的管理與服務水平。
6、以農民合作組織為載體,以產業發展為聯結,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1、要將“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同城市的發展聯系起來,不能孤立進行。
2、要保證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不能流于形式。
3、要踏踏實實,量力而行,穩步前進,不能急于求成。
4、要實事求是,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不能脫離實際。
5、要防止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發生新的腐朽。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宣讀了駐馬店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在這種大背景下,本課題組7~9月通過對駐馬店部分縣鄉(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驗和實踐的考察,對全市推進城鎮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新型農村社區是指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通過小村并大村、大村擴容和空心村治理,進行資源整合而建設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居住方式與產業發展相協調、基礎設施和社會化公共服務相配套的現代化農民居住區。
駐馬店市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要本著“規模要大、檔次要高、功能要全、環境要美”的原則,堅持做到科學規劃、群眾自愿、就業為本、試點先行、積極穩妥、量力而行。
近年來,駐馬店市結合實際,確定中心村,整合自然村,抓好示范村,依據“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節約土地,保護農田”的原則,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發展產業為主線,強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目前,全市新開工建設的51個試點社區開工建設48個,其中21個萬人社區開工建設18個、5000人社區已全部開工建設。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0.2億元,其中財政投資1.6億元、整合部門資金1.3億元、社會化運作資金17.3億元。累計建成住房9726套,在建5478套。修建水泥道路12條、總長21.3公里,配套排污管道21.3公里,鋪設供水管道13.3公里,架設電力線路12.6公里。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周期長,工作量大,困難較多,全面高標準的推進該項工作,實現較大突破,還面臨著不少制約因素。
1、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主要途徑是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增減掛鉤,但相關政策不夠完善,存在與現實脫鉤的問題,因此,用地問題是制約社區建設的瓶頸。
2、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來源單一、投入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
3、農民收入偏低,拆遷有一定資金壓力。
4、高標準社區尚未成型,示范帶動作用不強。
針對駐馬店市目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際,今后的工作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多元投資模式和良性融資渠道,滿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需求。一是將財政用于支持新型農村社區中建設道路、文化廣場、水電等各項涉農資金整合使用、管理,提高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益,以較少的資金投入獲得最大的支持效果。二是要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通過捐資捐物、投工投勞,支持和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三是要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四是要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支持力度。五是通過城鄉建設用地置換指標有償轉讓,積極盤活建設資金。
2、遵循城市化進程規律,以高起點科學規劃確保有序建設。我們要遵循“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城鎮建設相結合”的原則,著眼于城市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制訂高標準,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等。
3、實施重點突破,強化示范帶動。對已啟動的新型農村社區進行一次全面評估,從中選取部分具有較好條件的社區,作為全市社區建設的示范點,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4、完善服務體系,拓展社區服務功能。完善各種服務設施,建造一個集居住、購物、辦公、教育、醫療、健身、休閑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現代高尚社區。具體來說:一是著力推進便民服務體系建設。二是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三是著力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四是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教育服務體系建設。
5、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的管理與服務水平。
6、以農民合作組織為載體,以產業發展為聯結,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1、要將“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同城市的發展聯系起來,不能孤立進行。
2、要保證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不能流于形式。
3、要踏踏實實,量力而行,穩步前進,不能急于求成。
4、要實事求是,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不能脫離實際。
5、要防止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發生新的貪腐。
社區警務是依托社區而建立起來的新型警務機制,是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社區的形成、發展和完善,社區警務正以其獨有的社會綜合功能,為社區管理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得到越來越多的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推動了公安機關與人民群眾的進一步融合。新的形勢要求公安機關必須建立與社區發展相適應的警務運行機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區,警務前移到社區,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發動群眾,充分依托社區加強社會治安的預防、控制、管理和服務工作,實現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被動打擊向主動防范的轉變,單一治標向綜合治理的轉變,管理為重向服務為主的轉變,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體化的治安管理長效機制,實現社區長治久安,群眾安居樂業,然而,在社區警務運行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正牽摯、阻礙社區警務的發展,亟待得到有效解決。為此,本人就如何深入推進社區警務工作開展了專題調查?,F就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對策作個粗淺分析,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近年來,我局把社區警務作為夯實基層基礎、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率的重要支撐,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警務室等級達標為抓手,強力推進社區警務建設,社區警務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我縣屬于山區縣,農村派出所和農村警務室居多,基層普遍存在警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嚴重制約了社區警務戰略發展。
從前期的社區警務運行來看,我局社區警務工作已經基本正常運作。但影響、制約社區警務工作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社區警務警力嚴重不足、功能發揮不夠。社區警務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區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屬性決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區警務是社區群防工作的組織形式,是群眾與犯罪作斗爭的陣地,也是公安機關與人民群眾進行信息互通的基層中樞。
而現實工作中,由于基層公安工作任務繁重、警力嚴重不足,社區民警難以專心沉入社區開展警務工作,甚至有的農村警務室“無警可駐”,民警在社區警務中往往只是應付式的等候、登記、處理,沒有變被動為主動,沒能將社區的警務工作統籌考慮與合理計劃,而是簡單地按命令執行,局里安排一次行動就搞一下,沒有充分發揮社區警務的組織引導功能。社區民警深入基層廣泛收集信息的同時,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組織指揮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機關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這種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體現:
首先,思想認識不到位。派出所和社區民民警都沒有將群防群治這項工作提高到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社會治安的高度來認識,派出所對群防群治工作沒有明確計劃、目標和落實措施。
其次,范圍拓展不廣。派出所只對專職巡邏隊(有的是民兵應急分隊)、銀行等重點單位的經警還有所聯系,對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基本上沒有管,沒有組織。
第三,隊伍運作不力。社區民警牽頭組織協調不夠有力,未將其串聯成有效的`防控網絡,導致各種群防群治力量的運作無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體系。雖然有了一個警務室,在群眾看來有了依靠的場所,但是民警還是單兵作戰,缺乏穩固的根基。
為進一步提高社區管理與服務水平,近日,xx區民政局聯合區人社局等相關區直部門成立調研課題組,深入到xx路街道、xx路街道、xx社區、xx樓社區、xx社區等3個街道以及10個社區,對社區工作現狀、社區人員管理、社區辦公設施等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提出對策建議。
近年來,xx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始終堅持把加強社區建設作為構建和諧xx的基礎工程,社區建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截止目前,xx區共有11個街道,成立了151個社區居委會,其中127個純居型社區居委會,23個單位型社區居委會(家委會),各社區均成立了社區黨組織。社區常住人口約58萬,流動人口約20余萬,每個社區平均服務居民1500戶、4100人。20xx年11月,xx區順利推行了“村改居”工作,將8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并劃歸到相關街道管轄。截止目前,全區共建設街道服務中心8個、社區服務中心60個,1000平米以上社區服務中心24個,占中心總數的35%,500平米以上共35個。先后打造了xx、xx、xx、xx、xx、xx等26個精品社區服務中心,其中19個通過了全市和諧示范社區驗收,發揮了典型示范、輻射帶動作用。xx區社區居委會委員職數按照每個社區3-5人,20xx戶以下3人,20xx戶以上5人標準配備;社工配備以社區服務對象為主要依據,按照每名社工服務500戶居民標準配備。目前,全區共有社區工作者799名,其中委員455人,社工349人,平均年齡34.6歲,大專以上學歷541人,新一屆社區工作人員年齡、xx結構合理,配置優化。
xx區的社區建設工作20xx年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20xx年被省民政廳評為“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xx街道被評為“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xx路xx社區被評為“全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20xx年xx路xx社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
通過實地走訪一些社區,與社區干部、群眾代表進行座談,發現重點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社區居委會本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在實際工作中社區居委會卻成了政府的下屬機構。長期以來,承擔了大量行政職能工作,來自各個層面、各個部門,經常性的、臨時性的工作難以計算。通過粗略統計,目前xx區社區居委會承擔著諸如黨建、精神文明建設、民政、社保、醫保、再就業、計生、教育、綜治、城管、衛生、文體、科普等80多項具體事務。按照居委會組織法的要求,社區居委會有宣傳教育、文明創建、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和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社區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的職責。但實際工作中,居委會扮演的并不是一個協助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操作者。大多數情況是各職能部門及街道辦事處直接將工作任務下派到社區,要求社區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代收費用、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特別是一些經濟、房管、統計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則也交給居委會單獨完成,無形中為社區增添了很大的壓力。以xx區其中一個社區近一個月的工作為例,除需做好日常工作外,要入戶填寫近400戶的非物業小區轉準物業小區的問卷調查,填寫100多份的禁煙調查,同時要做好城鄉面貌提升,小區綠地認養的入戶調查,并做好常態化的小廣告清理以及居民糾紛的調解。而且還會有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任務分配下來。目前xx區社區委員與社工每個社區最多有9個人,只有1名再就業協理員,為盡快完成各項任務,社區同志需要加班加點,很難完成工作任務。
通過調研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應由社區辦理的工作主要有:失業證的辦理及年審、社保補貼的審核與發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收繳,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代辦、衛生費收繳、日常環境衛生治理、計生證的辦理,人口系統的錄入、低保的辦理與審核、殘疾證的辦理、老齡困難補貼、各類救助、經濟適用房的申報等;但社區承擔的工作中有較大難度的有:開墻建店治理、境內經營商戶安全生產、經濟普查、住房狀況調查、流入流出人口登記、拆違拆遷等情況統計及問卷調查。
同時,社區需要建立多種臺帳,按照各個部門的布置,社區需建立的臺帳有15項40多本。特別是這些臺帳中,如黨建、低保臺帳、殘疾人臺帳、已婚育齡婦女臺賬等社區相對還好掌握,但流動人口臺帳也需社區建立,由于暫住證的辦理在派出所,社區并不能準確掌握,工作起來難度大,不能保證質量,類似這樣的臺帳應由派出所等職能負責。
此外,社區需要出具各類證明信、蓋章的名目有20多種。按照工作職能,應由社區出具的證明信及蓋章的有:社區居住證明信和不練xx功證明信2種。如果居民提供相關依據可以出具的有:親屬關系證明信、無工作單位的政審證明信、畢業生基礎信息證明信、出租車年檢證明信,結婚證遺失時夫妻關系證明信、家庭困難證明信。社區無法確認真實性、不能出具證明信及蓋章的有:開墻破店辦營業執照證明信、唯一住套住房證明信、賣房各項費用繳清證明信、住院證明信、身份證丟失、存單丟失及其它票據丟失證明信、法定繼承人證明信、貸款資質誠信證明、保險公司投保車輛損壞程度證明、死亡證明等15種,這些主要集中在住建、銀行、保險、公安、衛生等領域。這些不該由社區出具的證明信牽扯了社區大量的工作精力,使社區工作更加繁重,同時也承擔著很大的法律責任。
目前,許多部門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社區,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區居委會陷于被動應付的境地,致使社區居委會出現了“一多三少”的現象。即:居委會的工作多;居委會人員走街串戶了解情況少;少數社區組織社區群眾開展活動少;對社區民間組織培育指導、組織社區志愿服務少。由于工作量大,工作人員少,居委會無時間無精力為居民開展服務,導致了居委會無法真真正正滲透到社區居民的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自治組織的性質,淡化了居委會和居民的關系。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普遍反映現在是工作越來越多,可與居民的距離卻越來越遠。為杜絕這種現象的產生。有關部門應該盡快轉變職能,轉變工作方式和作風,切實尊重和保障居委會的自治地位,變管理社區為服務社區,變領導社區為指導社區。從居委會自身講,目前我們在工作中明顯存在著兩種錯位:一是角色錯位。居委會工作人員在協助政府工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會把社區居委會也視作一級政務機關,把辦理居委會日常事務視作為處理“政務”。這里就有一個角認知上的偏差,其實居委會工作人員本質上是大家推舉出來,帶領居民開展社區自治的服務者,而不是行政工作人員。二是思維方式錯位。工作起來只是跟著相關政府部門亦步亦趨,而不懂得從居民的實際需要出發開展工作。正是這兩種錯位導致了一方面社區依附于政府,缺乏自治理念和自主精神,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一方面居民和居委會產生的距離感,淡化了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削弱了社區居委會對居民群眾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區居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職能,對基層管理的良性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自20xx年以來,xx區按照當時社區居委會數量核定,每年安排社區工作經費200余萬元,六年來一直未予增長。20xx年,區財政擔負20萬元作為“村改居后”新增社區工作經費。xx區社區工作經費標準為每1000戶撥付1萬元,增長1戶增加11元,平均每個社區每年安排工作經費1.8萬元。造成社區工作經費緊張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撥付的這區辦公經費不能滿足社區每年需支出需求。試舉一例:xx區一個辦公用房剛好達到300平方米,辦公設施較為完備的社區居委會,每年的費用大約需要2.5萬元左右,其中包括:電話費1500多元、打印、復印材料報表1000多元、報刊費20xx多元、日常非娛樂性活動經費3000多元、辦公用品1000多元、水電費4000多元、各類活動器材、辦公設施維修費4000多元。有關部門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墻,制作展板,每年此項支出至少5000多元。按社區內有100個樓門組長,每年每人給30元補貼要3000元。如果是社區用房面積大、管轄戶數多、開展活動多的社區開銷遠不止于此。二是一些職能部門工作延伸到社區,但“費不隨事轉”,未對社區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很多時候社區協助職能部門工作,如宣傳、調查等需要的費用還需要社區從自己的經費中自行擔負。三是各種形式的考評、檢查、達標升級活動,需準備相關書面材料,制做宣傳單、展板等,除去其它日常辦公開支,社區經費所剩無已,社區普遍反映事多錢少,運轉困難。除以上原因外,個別街道辦事處還存在占用社區工作經費的現象。
社區矯正作為一種與監禁矯正相對應的非監禁行刑方式,通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罪犯進行改造,極大地降低了行刑成本,避免了監禁改造的交叉感染,更有利于其順利回歸社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當前,社區矯正工作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社會管理工作,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這一特殊群體的管理和服務,既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的內在要求。
(一)基本情況。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于xx年開始試點,xx年在全國試行,湖北省作為全國的第二批試點省份,于xx年開始試點。孝感市作為全省第二批試點地區,于xx年在孝南區廣場街進行試點,安陸市社區矯正工作于xx年在全市全面推行。近年來,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職,社會各界密切配合,使全市社區矯正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各級社區矯正組織按照提認識,建機制,增投入,夯基礎,重創新,強隊伍,勤督辦,求實效的工作思路,不斷完善工作措施,穩步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學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人性化幫扶社區矯正工作模式,目前,安陸市在矯人員260人,累計接收469人,解矯209人,總體上管控得力,做到教育管理常規化,檔案文書標準化,監管幫教人性化,為矯正對象順利回歸社會創造條件,社區矯正工作扎實開展,為維護安陸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工作現狀。當前,全市社區矯正工作力量總體薄弱,社區矯正組織不很健全,各鄉鎮雖成立了領導小組,但相應的工作職責、制度落實不到位,影響工作開展。司法所是基層從事社區矯正的工作主體,但從目前司法所的編制、人員配備現狀看,工作力量與工作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司法所的設置上,按國家規定每個所應配3-5人,除社區矯正外還有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多項職責。安陸市現有16個基層司法所,其中,一人所10個,2人所6個。在工作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基層司法所認真執行日常監管教育工作。一是嚴把接收環節。所有到市局報到的矯正對象,除攜帶相關法律文書外,還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和2張照片,由市局統一設計并印制了矯正通知書、送達回執,確保了服刑人員都能按時按要求到指定司法所報到。二是逐人建立檔案。通過全國社區矯正信息平臺,各所把所有矯正人員的檔案信息資料全部錄入管理系統。各司法所根據矯正人員提供的基礎資料,逐人建立紙質檔案,確保電子與紙質檔案同步相符。
在實踐中,從大體情況看,全市社區矯正工作主要基層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承擔,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矯正網絡。雖然社區矯正工作在吸納社會志愿者、整合社區力量幫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處于構思起步階段居委會成員和矯正對象單位及近親屬作為矯正小組的成員,責任心不強,成立的矯正小組大部分均沒有盡到小組的職責,矯正小組人員素質也有待提高。
(三)監管情況。雖然我國制定了一些關于社區矯正的法律,但是關于社區矯正的執行權問題卻是一片空白。我國《刑法》規定,依據人民法院判決的內容不同,刑罰分別由公安機關、監獄、人民法院執行。社區矯正工作是刑罰執行活動,目前沒有正式法律予以明文規定。對于社區矯正工作的主體司法行政部門只賦予了義務,并沒有給予作好此項工作的權利,社區矯正屬于一種行政執法,也代表法律的嚴肅性,司法所工作人員的身份沒有定位,無統一著裝,無執法證件?,F階段司法行政各級部門在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過程中,在執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時一味的寬無邊但對矯正人員的管理卻嚴不足,造成這種被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行政獎懲與刑事獎懲缺乏有效銜接,直接導致對社區服刑人員考核獎罰的部分內容形同虛設,對抗拒改造、不服從管理的社區矯正人員卻很難收監執行;二是對于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管屬于刑罰執行性質,而現階段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身份與社區矯正所面臨的發展形勢極不相稱。隨著《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出臺,公安由管理主體成了輔助力量,而司法行政機關自己的執法隊伍卻沒有及時建立填補公安退出社區矯正執法工作后的權力真空,造成了司法所在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時缺乏有力的權力保障,司法所工作人員缺乏有效的強制管理手段,監管工作缺乏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遇到緊急情況,無法對服刑人員直接采取強制措施,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刑罰執行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三是現在穩定工作壓倒一切,出于穩定的需要,在工作中基于管理工作考核的制約和人道主義精神,司法所工作人員對社區矯正人員遇到的困難不得不設法解決,雖然這有利于社區矯正工作實現維穩目標,但是也助長了極個別社區矯正人員以此為要挾。寬而不嚴的工作方式嚴重影響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推進。
文檔為doc格式。
1、黨員自我提高意識不高。部分黨員學習積極性不高,總是自我感覺良好,放松了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鍛煉,工作不思進取,面對一成不變的工作,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也不管那“鐘”撞響沒撞響。
2、發展農村黨員力度不大,整體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當前農村黨員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女黨員偏少的隊伍結構,以及農村黨員發展工作面臨著的嚴峻形勢。導致農村黨員隊伍和領導班子出現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情況將越來越嚴重,這種狀況已很難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嚴重影響了農村黨組織的活動,大大削弱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農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3、黨員、干部管理機制落后,操作實效不明顯?!饵h章》針對黨員隊伍制定了黨員管理制度,機關針對干部建立了一些規章制度,但在新形勢下黨員、干部管理出現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由于不能總結完善原有制度,不能很好的根據形勢的發展、工作的需要健全規章制度,導致制度缺乏操作性,如對部分黨員不積極參加組織生活、不按時交納黨費、不履行黨員義務等現象就沒有相應的具有操作性的處罰機制。
二、黨員和干部隊伍建設的主要對策。
1、進一步加大對黨員和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素質。要完成好農村各項工作任務,解決好農村突出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農村穩定,加快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提高黨員、干部思想文化素質和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本領應作為當前工作的一項首要任務來抓。要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培訓、輪訓長效教育機制,認真抓政治理論、業務知識、電腦、法律、經濟以及實用技術、技能的培訓,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2、進一步加大黨員干部的交流力度,調動積極性。部分干部在一個地方、一個崗位干的時間長,自認為是“老資格”了,組織上該“考慮”、“照顧”了,自己可以適當“休息”了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現象可采取干部交流的措施來激發干部的積極性,特別是一些大鄉鎮、中心鄉鎮的干部,在交流、提拔時給予適當傾斜,為能干事的干部創造發揮才能的平臺,為想干事的干部提供表現的機會,充分調動干部的積極性,激發創造性。
3、進一步完善農村黨員發展的長效機制,優化黨員隊伍。一是制定農村黨員發展規劃,黨員發展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黨委和村支部要有長期的發展規劃和當年發展計劃,做到職責清楚,任務明確,對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比例結構、標準程度都有具體的布置。從解決少數村長年不發展或難以發展黨員的問題入手,建立健全發展黨員工作責任制,對淡化黨員發展工作和違反發展程序的進行責任追究,大力推進發展黨員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二是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后備隊伍儲備機制。從抓入黨積極分子后備隊伍建設入手,把能夠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致富能手、生產技術能手、農村女青年、村組干部、共青團及返鄉的知識青年和退伍軍人等納入到黨組織的視野,使他們逐步了解黨、認識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4、進一步建立健全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管人。建章立制,用制度管理干部、約束干部,激發干部工作積極性,考核的辦法公開、考核的結果通報個人,使干部知道自己的勞動成果,還要記錄存檔,作為干部獎懲的依據,作為年度考核、評優、提拔培養的重要依據。同時制定的制度要切合實際,在廣泛征求意見,取得絕大多數人支持的前提下訂立,制度一經訂立,必須嚴格執行并共同遵守,特別是領導班子成員要帶頭遵守,做出榜樣和表率。
5、進一步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密切黨群關系。推進黨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扎實開展“為民、務實、清廉”教育,切實解決依靠誰、相信誰、為了誰的問題,使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兩個務必”,始終做到勤政為民、干凈干事。堅持聯系群眾的制度,健全領導干部基層聯系點、處理來信來訪等制度。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特點,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和水平。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認真落實“四大紀律、八項要求”,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要堅決破除“官本位”意識,不斷增強群眾觀念,始終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調查研究,密切聯系群眾,切實轉變作風,狠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時時處處堅持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大力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優良作風,想群眾之所慮,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求,扎扎實實地解決好關系全局和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各種緊迫問題,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我國的“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臵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社區矯正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運用各種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門、社區等各方力量,著力對社區范圍內的假釋、監(所)外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緩刑等罪犯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我縣緊緊圍繞社會管理創新的新要求,大膽創新實踐,不斷在破解難題中求發展。按照“收得下、管得住、聯得上、矯正好”的工作目標,始終堅持嚴格管教與誠心關愛相結合、嚴肅執法與熱心幫扶相結合、日常管理與心理矯正相結合的理念,通過規范管理、幫助教育、心理疏導三管齊下,著力在探索創新管理教育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了“富源模式”并在全省推廣。
一、取得的成效。
信息管理平臺,為我縣社區服刑人員配發了303部gps定位手機,并為每部手機每月交納30元的基本信息費;建立了完備的社區服刑人員數據庫,建立縣、鄉(鎮)兩級社區矯正數字化監管指揮系統,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情況準確、信息暢通、資源共享;實現對轄區內所有社區服刑人員動態管理、實時教育的網絡化管理模式,實現了由單純的“人防”方式向“人防”、“技防”相結合方式的根本轉變,改善了基層司法行政機關人員不足的制約社區矯正工作的瓶頸問題,有效防止了社區服刑人員脫管、漏管現象的發生。
(三)成立“社區矯正執法大隊”,構建社區矯正刑罰執行實體。
按照寓社區矯正于社會管理創新之中的要求,在縣司法局成立全省首家社區矯正執法大隊,內設宣告室、綜合室、管理教育室、刑罰執行室、心理矯治室,構成集入矯宣告、管理教育、心理咨詢等功能為一體的社區矯正常設機構。在11個鄉鎮司法所成立社區矯正執法中隊,作為刑罰執行的實體,制定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具體履行監督管理、教育矯正,幫困扶助等社區矯正的刑罰執行職能。為依法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提供了規范的平臺,彰顯了社區矯正的法治理念,體現了社區矯正的嚴肅規范,落實了社區矯正的根本要求,提高了矯正質量和效果,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四)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充實社區矯正工作力量。
險,以確保社區矯正工作扎實開展、穩步推進、取得實效。
(六)成立社區矯正檢察室,依法規范社區矯正工作??h檢察院在縣執法大隊設立社區矯正檢察室,以實現對社區矯正工作的法律監督。主要是對監外執行罪犯的刑罰交付執行、變更執行、終止執行等環節和監管措施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并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社區服刑人員的合法權益。
(七)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心理矯治,創新教育矯正工作。
2011年11月10日在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辦公廳聯合督查組的督查活動中,我縣的社區矯正工作得到公安部常務副部長一行領導的高度肯定。我縣2009以來我縣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883人,累計解除矯正345人。目前在冊社區服刑人員538人,其中緩刑469人,假釋30人,管制2人,暫予監外執行20人,剝奪政治權利17人。共組織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公益勞動792人次、集中學習686人次、個別談話教育834人次、心理矯治專題教育834人次。社區服刑人員無脫管、漏管現象發生,重新違法犯罪率從2009年的3%下降到2010年的1%,2011年以來無重新違法犯罪。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了社區服刑人員重新違法犯罪,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存在的問題。
(一)電信部門網絡覆蓋面不全,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工作手機與“司法e通”信息管理平臺的對接不相匹配,導致社區矯正工作者在8小時工作時間以外無法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管。
(二)制度不規范,執法與執行上分離。
成共識難度較大。法律文書的傳遞、社區服刑人員的交接、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等銜接工作,經常出現不到位、不合拍、不重視等情況。特別是鄉鎮司法所與派出所的協調、溝通,由于職能轉變還存在思想認識上偏差,司法所人員裝備上的嚴重不足,影響了刑罰執行的效率與質量,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非常被動。
(四)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少,隊伍整體素質不高。負責日常監督管理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只有基層司法所干警及少數聘用人員,在工作中不僅要對社區服刑人員實施管理考核、獎懲及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和公益勞動,還要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解決心理、生活、就業、上學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這就要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法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和組織協調能力,才能較好地勝任工作。
三、對策和建議。
(一)電信部門從技術層面解決社區矯正工作者的工作手機與“司法e通”信息管理平臺的對接問題,同時拓寬網絡覆蓋面,建設更多的信號基站,確保社區矯正工作者能全方位、更有效的全面監管社區服刑人員。
社區服刑人員,經派出所繼續查找回所報到的,由派出所宣告。二要確保社區服刑人員接受監督管理,防止脫管漏管。在社區矯正“執法主體”與“工作主體”適度分離、配合時期,法、檢、公、司各部門應加大銜接工作力度,制定規范性文件界定具體職責和工作程序。凡涉及社區服刑人員的報到、請銷假、行為和心理矯正、參加公益勞動、匯報思想以及就學、就業、家庭事務等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凡社區服刑人員不接受、不服從監管或違反監管規定,需要采取強制措施、提請收監、重新追究刑事責任的,則由公安機關負責。
112-。
社區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元,社區減災是減災救災工作的基礎,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是加強減災能力建設、減輕災害損失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我省社區減災工作的現狀怎樣?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推進社區減災工作?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武漢市青山區、江夏區、江漢區和武昌區,宜昌市伍家崗區、夷陵區和長陽縣,孝感市應城市和云夢縣、潛江市等10個市(縣、區)15個社區進行了調研,并對全省城鄉社區減災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
一、全省社區減災工作的現狀
全省現有社區5550個,其中,城市和鄉鎮社區3852個,農村社區1698個。自2010年民政部部署社區減災工作以來,我省以貫徹落實《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為契機,以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為載體,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教育,完善基礎設施,在探索中推進社區減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減災工作機制初步建立。武漢、黃石、宜昌、襄樊、十堰等大中城市通過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減災工作指揮體系,加強了對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據統計,全省有1990個社區建立了綜合減災機構,占全省社區總數的35?9%。武漢市青山區鋼花街,建立了街道、社區、門棟三級防災減災工作組織指揮體制,明確了各級防災減災工作職責任務;宜昌市伍家崗區大公橋街勝利四路社區建立了以社區黨委書記為組長,物業管理公司責任人、轄區單位領導、社區民警、居民代表為成員組成的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構筑了比較完善的社區減災工作管理體系。
(二)宣傳教育活動初顯成效。各地在社區減災工作中,注重宣傳形式的多樣性、宣傳內容的針對性和宣傳對象的廣泛性,通過掛橫幅、貼標語、辦黑板報和宣傳欄、發放減災知識宣傳資料和《公眾應急救助手冊》、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災害應急演練活動,使社區居民掌握必要的減災自救基本知識和技能。據統計,全省有2149個社區設立了防災減災宣傳櫥窗,占38?7%;有2171個社區開展了防災減災知識講座,占39?1%;有3276個社區印發了防災減災宣傳資料和宣傳手冊,占59%。武漢市青山區119社區通過制作宣傳板報,懸掛警示牌和避災疏散示意圖,定期舉辦專題講座,為每戶居民配發《應急救助手冊》,對孤寡老人、獨居老人和殘疾人予以重點關心,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有效地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技能,2008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三)減災基礎設施逐步加強。武漢等大中城市在開展社區減災活動中,加強社區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配備消防器械,在關鍵部位設置逃生設備、逃生導向標志,配備簡易挖掘工具、急救器材、照明器材和呼救裝置;將社區中心休閑廣嘗綠地、學校操場和其他空地等劃定為社區應急避難場所,確保災害發生后社區居民能安全有序地疏散。據統計,全省有1637個社區劃定了應急避難場所,占29?5%,共設立避難場所2585個。青山區119社區把緊臨社區的武鋼一小劃為應急避難場所,與學校簽訂協議,設置“防災減災避難場地”標識和居民逃生線路,遇有重大災害或險情,學校迅速打開校門,供社區居民緊急避險。宜昌市按照“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原則,設立了45個固定應急避難場所,總面積達519萬平方米,按每人5平方米的標準計算,可容納約104萬人避難;按地震裂度達到六度時疏散22萬人計算,人均疏散面積約23?6平方米。該市按不同的災害類型,對應急避難場所進行合理功能分區,設置了應急避難標識標牌,完善了應急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設立了應急指揮部、住宿、餐飲、物資儲備、醫療、臨時廁所、廣播、安保、消防等區域,一旦災害發生,災民能夠快速有序地進入應急避難場所,并得到妥善安置。
(四)應急救助預案逐步建立。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廳的統一部署,各地在社區減災工作中,比較注重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制定和演練。據統計,全省有3923個社區制定了社區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占70?7%。武漢市江夏區烏龍泉礦社區針對工礦社區的實際,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應急搶險搶修工作方案,并定期進行了演練。宜昌市萬壽橋街道張家店社區針對轄區內排查的6處災害隱患,在預案中按照災害類別明確了災害預警方式、人員轉移路線和救助措施等,增強了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武漢市武昌區秦園社區定期組織不同類別的防災減災應急演練,社區8000多居民踴躍參與,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安全感。
(五)減災志愿活動開始起步。社區志愿者作為社區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力量,平時協助社區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工作,遇有災害時協助做好災害應急準備、緊急救援、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在社區減災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據統計,全省有2582個社區建立有社區志愿隊伍,占46?5%,社區志愿者隊伍總人數達488252人,其中在中國志愿者協會注冊的志愿者達214149人。如江夏區烏龍泉礦社區根據政治面貌、年齡和技術特長,將50名志愿者分成“兩隊四組”,即黨員先鋒隊、團員突擊隊,扶貧幫困組、文化娛樂組、公益事業組、未成年人和殘疾人援助組,充分發揮每一個志愿者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作用。在武漢市青山區119社區,5132名居民中就有注冊志愿者753人,平均100個社區居民就有15個注冊志愿者,他們活躍在多個領域,積極開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防災減災、搶險救災等活動,“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在這個社區蔚然成風。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通過開展社區減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避險自救技能,促進了社區的安全與和諧,但是全省社區減災工作的整體水平還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工作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城鄉發展不平衡和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從全省范圍看,城市社區減災工作比農村社區開展得好;武漢市和宜昌市中心城區由于工作主動、抓得早,減災工作已納入當地黨委、政府議事日程,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廣泛深入,因地制宜劃定減災應急避難場所,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減災工作整體水平較高,其他地區相對滯后。調研組發現,有的社區條件很好,但認識不夠,工作力度不夠;有的條件相對較差,存在畏難情緒,工作積極性不高。
(二)災害應急預案體系不完善。一是基層預案制定存在空白點。全省29?3%的社區沒有制定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二是預案內容不科學。有的預案比較陳舊,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修訂;有的預案照抄照搬,套用固定模式,針對性不強;有的預案內容簡單,應急措施不具體,操作性不強。三是預案演練不夠。全省有83%的社區沒有對災害應急預案進行演練,預案的實際作用缺乏實踐檢驗。
(三)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一是社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滯后。多數社區沒有明確設立應急避難場所,已明確設立的避難場所標識有待進一步完善,功能分區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恩施州共有城鄉社區117個,只有11個社區設立了應急避難場所,其中只有5個社區設立了應急標識和指示牌。二是社區應急物資儲備缺乏。絕大多數社區沒有建立專用的應急物資倉儲設施,救災應急存儲物資缺乏。如荊州市498個社區只有14個社區儲備有應急物資,只有1個社區與商家簽訂了應急救助物資購銷協議。三是農村社區缺乏必備的防災減災設施。農村居民住房防災抗災標準普遍較低,災害應急避難場地和應急逃生標志普遍缺失。
(四)防災減災意識比較淡保一是多數基層政府和組織對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防災減災是務虛的工作,沒有抓經濟、抓發展實在,不愿意把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防災減災工作中來。二是大多數社區居民親身經歷的災害性事件較少,難以形成對災害的感性認識,有的認為災害離自己比較遠,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防災避災知識。如在發生雷電和爆發山洪時,有些人強行外出或渡河,被雷電擊中和被洪水沖走,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如,今年6月19日下午,隨州市出現雷雨大風天氣,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兩名學生在大樹下躲雨,接打手機時遭雷擊,導致一人死亡一人重傷。三是大多數社區居民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需要付出現實成本,而預見的結果在未來不一定存在,付出往往得不到回報,使得社區居民在生活中不重視防災減災。一般的居民家庭都沒有配備安全繩、急救包、滅火器等自救設備。
今年,為落實中央關于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推進農村發展,十三屆三次全會研究決定在全市實施“雙千雙萬”連心工程駐村工作組通過下村實地開展幫扶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工作積極性和干部隊伍的穩定。村民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班子建設、經濟收入、環境衛生、道路建設、教育就醫、庫區補助、農村養老、大病救助等方面。
二、幫扶工作
畝的連片土地開發建設蓮藕池,同時利用藕池發展泥鰍養殖,充分利用資源空間,實現效益最大化,逐步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盈余、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等目標。目前地上附著物已清理完成,正開工建設。二是發展務工經濟,加強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聯系,加大對村民就業信息服務力度,積極引導外出務工和創業經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困難救助上,一是加強與民政部門的聯系,盡可能將符合救助條件的貧困群眾納入保障范圍。二是積極拓寬社會救助渠道,工作組在走訪中了解到該村有2戶特困家庭,因家中主要勞動力患病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經濟來源而難以維系,工作組組長李瑞同志多方協調,爭取東方時代廣場對2個家庭進行長期固定救助,每月分別給予200元救助金,并安排其賦閑在家的女兒進入東方時代廣場上班,改善了家庭的經濟狀況,縮短了工作組與群眾心與心的距離。民生實事上,一是協調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村線路整網工程,改變目前供電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現狀。二是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發動全體村民積極參與,齊心協力凈化環境,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升群眾滿意度。工作推進上,在落實好市里要求的“1+3”聯戶工作的基礎上,建立“村干部聯黨員、黨員包農戶”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三、思想認識
開展包村聯戶工作是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生命線,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干部只有在接“地氣”中才能增“底氣”、聚“人氣”,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了人氣,干部講的話才用人聽,干起事來才有人跟,困難面前心才齊,我們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興旺發達。包村聯戶也是一項很有意義的人生體驗,與群眾坐在一起,嘮一嘮家常話,不僅能縮短心與心的距離,也能學到在機關學不到的知識,提高在機關難以提高的本領,是一筆終生受益的財富。
為深入貫徹落實組織部《關于在全縣深入開展“百團進百村、千人訪萬戶”活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推動社區創先爭優活動,促進我縣社區健康發展,為、縣政府全面掌握我縣村居發展現狀,做出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我工作組就社區各類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充分聽取社區干部和居民不同意見。在此調研基礎上,本工作組經過認真歸納總結,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社區簡介
xx-xx社區居委會地處泗洪縣城北,前身為xx村,2002年區劃調整改為社區居委會。轄區2.2平方公里,劃為4個片區,東起,西至,南起,北至。社會人口14369人,4519戶,勞動力9305人;2011年人均收入11392元,村級經濟收入以房租為主,集體年收入在42萬元。轄區內共有村級衛生院2所,學校6所。在城市化進程中,社區擺脫以土地為主的農業經濟建設,在原有的土地上新建集中居住區、加工生產項目、公共服務項目,其中“三來一加”項目6個,社區干部創業點9處,優秀黨員創業點70余處,個體工商戶505戶,通過各類公共和經濟建設帶動社區健康發展。
1、隊伍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
社區兩委班子成員14名、小區協理員4名,3個黨支部、13個黨小組總計113名黨員。社區辦公場所于2001年建成使用,建成面積400平方米設立:黨建、綜治、計劃生育、安全生產、婦女兒童保障、信訪穩定、村建、民兵之家、勞動保障等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
2、所獲榮譽
社區多次受到省、市、縣級政府表彰。2015年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村”,2015年榮獲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多次被授予“文明社區”稱號,2015年被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11年在xx年終綜合評比中排名第一,并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單位。
二、調研走訪中存在的問題
1、社區環境治理、老舊小區改造希望迫切
通過對居民的走訪調研,從居民主要反映的問題來看,對社區內老舊小區的改造最為迫切,轄區內的文明小區由于年限久遠,道路破舊、下水道堵塞、垃圾清理、周邊菜市場占道經營等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
2、四類人員反映需求
大部分的困難居民每月都能從政府領導幾百元的低保補助,但是他們更希望政府能夠多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提供自己能夠適應的崗位工作;拆遷戶反映最為強烈的是拆遷補助較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有限,無力承擔高額的商品房費用。信訪戶認為政府信息不公開,特別是涉及經濟補償的如拆遷補助、公平待遇等自己的權益無法得到有利保障。創業大戶希望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減免稅收,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
3、社區硬件設施建設滯后
社區辦公場所環境簡樸,14民社區兩委干部也只有4間辦公用房,各類硬件沒有配套到位,嚴重制約著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更談不上規模的擴大和社區服務功能的完善;便民利民的基礎設施建設葉不完善,警務室、服務大廳、農產品超市不夠健全,制約社區居民日常辦事。
4、工資待遇有待提高
工作人員日常開展新農保、醫療保險的征收,低保戶、拆遷戶、信訪戶的走訪動員,社區衛生環境整治,以及為居民辦理各類大小事務,但是一年也只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基層人員的工資待遇有待提高。
三、針對社區工作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管理,改善環境
針對老舊小區的環境問題,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居民參與的方式,政府加大改造資金投入并對社區內的違法亂建行為進行嚴厲查處。
2、加大困難人員的幫扶力度,拆遷、信訪戶的宣傳引導政府一方面通過對困難戶的資金補助解決其日常生活所需,一方面可以購買公益性崗位為其提供就業的機會。針對拆遷戶和信訪戶的問題,首先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其次對其提出的要求要按照相關程序進行走訪調查,滿足其合理要求。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便民工作平臺上級各相關部門在資金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給予社區更大的支持。使社區盡早建成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設立“五室一廳一欄一廣場”(即綜合辦公室、綜合活動室、綜合警務調解室、文化圖書室、衛生計生室、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社區公開欄、文體活動廣場),充分滿足便民服務、居民議事、文化娛樂等功能需要,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分考慮社區內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經濟等資源的合理配臵,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社區社會組織及駐區單位協作共建機制,加強社區服務。
5、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帶動轄區居民致富
此次調研中,xx社區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三來一加”項目也較少,社區干部和優秀黨員應在服務居民的同時,引進大型服務型企業進入社區,創新發展,新建創業項目帶動社區人民致富。
6、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政治與經濟待遇
組織部門應按照 “兩委”干部年齡、工作年限、所作貢獻提高其政治待遇,提拔重用有能力的基層工作人員,讓其感受到有光明的政治前景,能夠更好的服務基層;財政部門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待遇。
xx直屬黨總支、支部共有78個,共計黨員約4049人,年齡在35歲以下的為403人,36歲至45歲的為804人,46歲至54歲的為672人,55歲至59歲的為496人,60歲及以上為1674人。研究生學歷為50人,大學本科學歷1061人,大學???098人,中專438人,高中、中技436人,初中及以下為963人。
二、xx縣直機關各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現狀。
1、能深入學習,進一步加強機關黨的思想建設。在組織好新《黨章》和《條例》的學習,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各級黨組織結合我縣和本部門的實際,對縣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思路和目標措施,分階段、分專題、有計劃地開展了學習活動,做到了計劃合理,形式多樣,任務落實,形成了氛圍。各機關支部積極推行黨員學習“六個一”制度:讀一本好書、寫一本好筆記、撰寫一篇學習心得、上交一篇調研文章、進行一次黨性剖析、開展一次談心活動,并加強對“六個一”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2、深入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進一步推進機關黨的組織建設。各機關支部切實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規定進一步理順黨的組織關系,深入開展規范化機關黨組織創建活動,進一步擴大創建對象,完善創建內容,健全和完善規范化機關黨組織考核標準。為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積極探索縣直機關黨組織與聯系村(“掛包幫”活動幫扶村)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活動,針對一些農村黨組織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協助抓好黨員教育、建立完善組織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實幫助農村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農村黨員的組織觀念和黨性意識,深入開展“結對助創業、服務促創業”活動,切實為農村黨員、黨組織解難事、辦實事。建立了黨員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開展了以關心黨員,教育黨員為目的的黨員民主生活,以及各機關黨組織定期開展了機關黨員建言獻策活動、談心談話活動,暢通了黨員意志的表達渠道,從而保證黨組織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高質量地做好黨員發展工作。把好黨員發展關,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重視機關業務骨干的入黨培養。抓好黨員源頭教育,協助黨校辦好發展對象培訓班,大力推進效能建設。
3、健全創新機制,推進機關黨的制度落實。各基層黨組織把“三會一課”制度落實到實處,組織黨員定期集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時事政治,了解黨和國家大事,認真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提高黨員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覺性,提高執行力,確保黨的路線方針和縣委的決策部署得以貫徹執行。能嚴格黨員發展制度,遵循黨員發展的“十六字”方針,認真做好發展黨員中的培養、預審、政審、考察、談話、審批、轉正等各個環節的工作,落實黨員發展的公示制度,積極推行發展黨員的“票決制”,嚴把黨員入口關。
三、xx縣直機關各基層支部黨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1、對機關黨建工作重視程度還有不平衡的現象。從調查情況看,多數單位重視機關黨建工作,把黨的工作同業務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定期聽取匯報,及時研究黨建工作。但也有少數單位對機關黨建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存在多年的“重業務、輕黨務”的現象和“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2、縣直機關黨的基層基礎工作還比較薄弱。其表現在:一是少數機關黨組織認為機關黨建是務虛工作,沒有硬指標,因而沒有興趣去抓,即使抓了,也是被動應付。二是絕大多數單位的機關黨組織雖然是健全的,但黨內生活和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不經常,“部門黨組(黨委)代替機關黨組織”工作的現象依然存在。因此機關黨建工作作用不明顯。三是機關黨務干部隊伍建設還比較薄弱。黨務干部接受黨建專題業務培訓的機會少,工作視野不夠寬闊,思路不夠清晰,致使機關黨建工作得不到正常開展。有的認為黨務干部成長難、交流難、提拔難,影響了不少同志的工作熱情;黨務工作與業務工作相比,務虛多、要求高、難度大,少數黨務干部“人心思走”盼望交流換崗的現象客觀存在。
3、新形勢下黨建工作方法研究不夠,圍繞中心抓黨建的辦法不多。一是對機關黨建工作如何融入到縣委的中心工作中去,服務經濟發展這個大局,缺乏深入研究,探索建立機關黨建工作與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與各單位業務工作有機銜接、相互促進的體制機制不夠,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業務工作“兩張皮”的現象仍然存在。
4、工作內容枯燥,方式方法單一。在內容上,一些單位進行思想教育,主要集中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傳達學習等政治方面的內容。方式方法主要以“學文件、聽報告、看錄像、搞討論”為主,簡單陳舊。習慣用老經驗辦事,缺乏創新精神,機關黨建工作創新意識不強,思路不寬,工作載體不夠豐富,效果不明顯。
5、部分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少數黨員干部的榮譽感不強,先鋒作用不明顯,不注意維護形象,思想不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開始淡化,組織觀念淡薄;少數黨員干部學習興致不高,進取意識不強,深入基層不多,工作作風比較散漫,心態浮躁,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得過且過,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6、黨員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展現。有的黨組織及其領導班子不重視民主的平等性,黨員主體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存在民主不平等、民主不充分等問題,部分黨員得不到黨組織應有的關愛。
7、離退休黨員難管理。有的黨員退休后遷居外地,有的黨員年老體弱、行走不便,存在組織生活過得不正常和黨費交納、動態管理困難等問題,致使部門黨組織在跟蹤教育、掌握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8、黨建經費保障不夠到位。機關單位工作運轉主要依靠財政撥款,然而有限的財政撥款只能支撐和保障常規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用于黨務工作開支的經費卻沒有列入預算。這樣以來,黨建工作的開展就舉步維艱。黨務工作也是機關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失去了經費的保障便無法正常開展,陣地硬件建設、黨員活動開展和學習資料購臵等常規工作都難以進行,黨建工作自然就無法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9、崗位分工不夠明確。機關黨建工作能有效有序開展,首先是確保崗位職責分工明確,避免重復和交叉、交替工作任務。
10、班子隊伍年齡結構呈老齡化。在走訪調查的基層黨組織中,大部分班子隊伍結構偏大,缺乏活力,不能及時有效的開展基層黨建工作。
以上問題的存在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
1、有的黨組織就黨建抓黨建,黨建與業務存在“兩張皮”現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有些單位有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認為經濟工作和業務工作是硬指標,黨建工作是軟任務,黨建工作擺不上應有的位臵,對機關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導致有部分單位機關黨建工作流行形式,被動應付。有的黨支部認為機關黨建工作是“軟任務”、“虛要求”,工作彈性大,做多做少、抓與不抓都不會影響大局;有的黨支部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工作上支持不力,機關黨建工作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少數黨支部未能履行好職責,不能很好地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習慣就黨建抓黨建,未能把黨建工作同當前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很好地結合起來,找不準機關黨建工作緊貼中心、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和著眼點;工作一般化,不能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抓得不緊,思想政治工作滯后。
2、相當部分機關黨組織創新意識不強,存在“平庸化”現象。近年來,通過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黨員先進性等學習教育活動,以及創建“學習型黨組織”、創建“六型機關”、“黨員示范崗”等活動,機關黨的建設得到不斷加強。但是從黨建工作的特色和影響看,少數機關又明顯“遜色”,顯得有些“平庸”,很少創新工作亮點,黨建創新意識不強,黨建載體不夠豐富,效果不夠明顯。許多黨務工作者工作上的“應付”態度。有些人認為當書記,是因為年紀大了,是組織上的過渡性安排,搞起工作來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被動應付。有的工作要求低,得過且過,只求過得去,不求得表揚,滿足于組織一下學習,發展幾個黨員,完成好組織部門安排的業務。有的沒有計劃性,抓工作沒有自己的思路和系統的安排,照搬上級文件、坐等上級指示,猶如“珠算子”,推一下動一下。有的工作處于自成體系、自我封閉、上下不溝通、左右不聯絡的狀態。有的方法比較單調,習慣于憑老經驗辦事,缺乏新思路、新舉措、新招術,活動沒有活力,工作缺乏效力。
3、有些機關黨員思想觀念和宗旨意識衰退化,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不明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對黨員隊伍思想形成了沖擊,致使部分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甚至發生動搖,對共產主義失去信心;有些黨員只顧自己個人的得失,而丟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部分黨員組織觀念淡薄,不起黨員作用,更有少數黨員認為當黨員吃虧了,他們認為現在的黨員是只能奉獻,不求索取,只有交黨費,而沒有黨組織的溫暖,只有帶頭而沒有盼頭,不愿意繼續當黨員了,黨組織的概念在他們心中已經模糊淡化了。一些黨員認為自身素質比較高,整天開會、讀書、看報紙、看文件,自己的學識、經驗足夠讓自己工作起來得心應手,不用太過學習、不用充電提升自身素質也不會掉隊落伍。
4、一些地方黨內民主沒有充分體現,黨員民主意識不強,黨員主體地位不同程度缺失。有的單位黨內生活教育和實踐活動重視不夠,抓得不緊,制度松弛,甚至流于形式,放松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教育引導不夠,致使一部分黨員對黨的信念不牢、信仰不夠、信心不足,黨員民主素養和民主意識不強。個別黨員和領導干部,對黨內民主生活的優良傳統和方針原則,特別是對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知識、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準,沒有把黨內民主上升到黨的生命的高度來看待,致使民主意識淡化,民主作風缺乏,影響了黨內民主的健康發展。一些基層黨組織片面的強調黨員履行義務,黨員一些權利得不到落實,對黨員參與黨的生活不夠重視,不能廣開言路,暢所欲言,黨員沒有機會講話,不同意見不能夠平等討論和坦誠交流,存在黨員不會講話,不講真話,不講心里話等現象。一些年老、生病等老弱或困難黨員得不黨組織及時的關心和關懷。
四、推進機關黨建工作的主要對策思路。
新時期機關黨建工作面臨的客觀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機關黨建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徑,扎實推進機關黨建工作。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增強做好機關黨建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要更新觀念,做到四個認識和樹立:深刻認識黨政機關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機關黨建必須“走前頭”的思想;深刻認識機關黨建工作服務大局、服務中心的重要作用,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想;深刻認識新形勢、新任務對機關黨建工作的新要求,樹立堅持高標準,創造性地開展機關黨建工作的思想;深刻認識機關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黨務干部的重要職責,樹立理直氣壯抓黨建,盡心盡職抓黨建的思想。
二要健全機關黨建工作責任制,實行部門黨員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推動機關黨建各項工作的落實。全面落實機關黨建工作目標管理制度,把機關黨建工作作為考核干部考評和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之一,量化考核指標,硬化考核標準,強化考核措施,加大獎懲力度,真正把機關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責任落到實處。對不抓部門黨建工作和抓不好黨建工作的黨組織負責人,采取組織措施予以調整。
2、加強領導,不斷優化機關黨建工作環境。各單位各部門要把機關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和指導,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是要把機關黨建工作擺上重要位臵,黨組織領導要經常聽取機關黨支部的工作匯報,交任務、壓擔子、提要求,切實支持機關黨組織開展工作,履行好職責;二是部門領導要帶頭參加機關黨支部活動和自覺接受部門黨組織的監督,以實際行動支持單位黨組織開展工作;三要認真解決機關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人員、辦公設施和工作經費方面給予有效保障。
3、圍繞中心,找準工作位置。機關黨組織要主動圍繞工作中心思考問題,開展活動,發揮作用;擺正黨務工作與業務工作的關系,把黨建工作的立足點放在服務中心工作、經濟工作上,努力做到部門想什么我們抓什么,部門抓什么我們落實什么;及時向部門黨組(黨委)匯報黨建工作情況,積極主動爭取黨組(黨委)對機關黨建工作的重視與支持,反映基層黨員干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做好黨員干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統一干部思想,落實好部門的各項工作。
4、與時俱進地改進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努力增強“五性”:
一是增強工作的主動性。主動思考工作,不坐等上級指示;主動提供服務,不坐等別人上門;主動開展工作,不事事按部就班。
二是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工作目標要有針對性,工作內容要有針對性,工作措施要有針對性,工作對象要有針對性,工作重點要有針對性。
三是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善于經常分析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做到超前預見、主動適應,不斷創新活動載體,使機關黨建工作始終保持鮮明的時代待征和旺盛的生命力。
四是增強工作的科學性??茖W地決策工作,科學地安排工作,科學地評估工作。同時,積極采用電化教育、微機管理、網絡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開展工作。從而,使機關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由單一型轉為多樣型,由封閉型轉為開放型,由傳統型轉為科學型。
五是增強培植典型意識。要善于調查研究,總結機關黨建工作先進典型,分層分類培植典型,通過“育盆景建花園”的工作法,全面推進機關黨建工作,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5、以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為載體,大力加強黨員教育工作。認真組織和動員黨員干部學習政治理論、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全面提高機關各級領導班子執政能力,提高黨員干部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一是著重圍繞抓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學習,積極開展理想信念和形勢任務教育,廣泛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主題教育活動。認真制定好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工作規劃,明確學習內容和要求,充分發揮理論中心組的龍頭作用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分層次有重點地抓好理論武裝工作。
二是創新教育培訓方式,加大資源的整合力度。重點依托黨校、邀請專家和教授等陣地和載體開展學習教育,培養高素質黨員隊伍;通過舉辦“機關支部書記論壇”,舉辦機關黨務干部學習培訓班和知識競賽等活動,提高黨員干部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組織參觀革命圣地、開展專題活動、舉辦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及比賽等,以教為主、寓教于樂、使機關黨員干部喜聞樂見,切實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實、做巧、做好。
三是進一步健全領導干部學習日、干部中心組學習制度等學習制度,創新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進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學習培訓的考核激勵機制,從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考核激勵、組織領導等方面加強管理,努力營造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
6、加強機關黨組織自身建設,進行機關支部黨員、干部交流輪崗,建立一支穩定的黨務干部隊伍,這是加強和改進機關黨建工作的基礎?!按蜩F還需自身硬”。機關黨組織必須用改革的精神,加強自身建設。要加強機關黨組織班子建設,調整崗位設臵,改變年齡結構問題,提高管理和帶動黨員干部隊伍的能力;要推進機關黨建工作的思路創新、機制創新和制度創新,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要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主動貼近實際、貼近工作、貼近黨員,提高機關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那些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干部選拔到機關黨的工作崗位上,提高黨務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解決后繼乏人的問題;要加大學習培訓和交流、輪崗的力度,有關主管部門應把黨務干部的學習培訓納入工作計劃,為黨務干部提供進修、學習、考察、參觀、交流的機會,拓寬知識面,使黨務干部成為“專黨務、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要建立黨務干部與行政業務干部的雙向交流和定期輪崗制度,打破黨務干部“終身制”,改善黨務干部隊伍的結構;組織部門要關心黨務干部的培養和使用,疏通黨務干部隊伍的出口,把那些長期從事黨務工作的優秀干部,充實到地方和相應機關的干部隊伍中,解決長期從事黨務工作干部的后顧之憂。廣大黨務干部必須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重任,愛崗敬業,不斷地學習進取,埋頭苦干,努力使自己成為既熟悉業務工作,又精通黨務工作的行家里手。
7、以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為基礎,進一步推進基層黨內民主建設。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這是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增強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把這些要求貫穿到黨的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到黨內民主建設的各個方面。
一是探索完善民主參與制度。認真貫徹落實《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努力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機關廣大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創優爭先”活動,調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不斷激發黨員內在動力和創造力。
二是探索完善民主討論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完善黨務公開、黨內征求意見和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拓寬黨員廣泛參與決策的渠道,使廣大黨員真正參與黨內事務,活躍黨內生活,激發黨員熱情。
三是探索完善民主選舉制度。通過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探索在機關基層黨組織中選擇1-2個實行黨組織書記差額競選制,逐步擴大其他委員差額選舉比例。
四是探索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積極探索健全黨內監督的途徑和手段,努力拓寬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監督作用,不斷提高民主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三承諾三問責三評議”制度,即黨員向黨組織承諾、黨員代表向黨員承諾、黨員領導干部向黨組織群眾承諾;黨員向黨代表問責、黨代表向黨組織問責、黨組織向黨的領導干部問責;黨員評議黨員、黨員評議黨員代表、黨員群眾評議黨員領導干部。
五是探索建立黨員關愛制度。注重人文關懷,關心黨員切身利益,通過建立貧困黨員幫扶互助金,建立黨內關愛制度,切實為黨員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使廣大黨員深切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是建立黨員過政治生日制度。針對一些黨員存在黨員意識淡泊,理想信念不夠堅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以及黨員與黨組織溝通渠道不暢等問題,開展為黨員過“政治生日”活動,即由支部在黨員入黨的“紀念日”當天,為每個黨員贈送一份“生日禮物”以示祝賀,體現黨組織關心溫暖,并通過開展重溫入黨誓詞、談心談話、黨課教育等活動,讓每位黨員回顧入黨以來的工作、思想成長過程,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以此進一步激發黨員的歸屬感、光榮感和責任感,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街道辦事處雖然成立了數年,對全縣城市建設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領導和部門、單位對街道社區認識不到位;日常工作中,個別領導和部門、單位對街道社區支持不夠,甚至有極少數領導和部門根本沒有社區這個概念,對街道社區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支持和參與。更有甚者,將社區當成其“二級單位”,直接對社區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現“什么事都要社區參與,什么人都可以指揮社區”的不良工作機制,把社區當作“筐”,什么事都往里裝,許多業務不經過部門分解,直接壓到社區。導致社區承擔的行政事務過于繁重,更談不上勤于服務居民。調查中發現,駐區的部門、單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認單位不認社區,社會性工作突出部門、行業特征,根本不能體現社區特點。加之,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認識模糊。普遍認為社區就是開證明、管衛生,對社區活動缺乏了解,對社區工作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主動性不夠,諸如此類現象的存在,延緩了社區的健康有序發展。
街道辦事處辦公條件簡陋,不能適應新時期社區發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要。當前街道社區辦公場所存在如下不足之處:一是辦公場所相對不固定,不利于社區的長遠發展;二是辦公場所太小,30名計生干部沒有辦公室,只能聚集到一間大會議室辦公,過于簡陋的辦公場所條件嚴重制約著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更談不上規模的擴大和社區服務功能的完善;三是辦公條件簡陋,雖然現有十幾間辦公用房,但只是在一個樓層大廳內用簡易的木制框架和簡易木板隔置而成,冬不保暖,夏不隔熱,潮溫陰暗,如遇停電,整個房間、樓道一片黑暗,沒法工作。而且這種簡易辦公房還存在極不安全的火災隱患。四是根本達不到當前省政府提出的要建設“四室三站一場”的城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嚴重阻礙著街道社區工作的全面發展。
街道辦的職能職責不清,功能定位不準,工作內容不明。一是目前社區居委會對自身性質不明,屬性不清,定位模糊,職責不明,雖然社區居委做了大量的社區管理工作,但他們的管理職權卻沒有從根本上得到上級職能部門的授予和法律的認可,使社區居委在開展工作時顯得沒有權威,缺乏力度。二是與轄區相關職能單位職責不清,混亂管理,多數部門往往把社區看作“二級單位”,直接對社區安排工作,形成“什么事都要社區參與,什么單位都可以指導社區工作”不良工作格局,而且,絕大數是只安排不投入,直接導致社區負擔過重。如街道社區本無居民宅基地審批職能,但要承擔土地矛盾糾紛調解等,類似情況普遍存在。三是村居混住,外來雜居,社區管理“兩張皮”。紅旗隊村雖地處街道社區,但紅旗隊村計劃生育、環境衛生屬街道辦管理,黨建、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工作由城關鎮負責。類似交叉管理的諸多問題還很多,嚴重制約著街道社區工作的正常開展。
社區成立以來,在面向社區服務的同時,有關職能部門把大量的工作任務下到社區,實行了重心下移、職能下延,而部門工作任務進入社區后,卻沒有按“費隨事轉、權隨責走”原則來開展工作,沒有把工作或活動所需經費轉移到社區,給社區帶來了很多困難和矛盾。如有的部門搞一些調查工作只發一張樣表,要社區按戶數復印分發;有的部門下達工作任務還需社區制作畫版、臺帳,要完成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還需街道社區投入大量的資金,街道社區的環境衛生要求街道辦管理負責,但居民的衛生費用和其他所有收費是由城建部門收取,街道社區本身沒有固定的財政來源,辦公經費相當嚴重短缺。上述問題的存在,促使社區干部為了應付事務,設法開辟財路,但對真正應承擔的社區建設等工作卻無法投入精力、財力。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要把社區居民委員會建成這樣一個組織,需要社區全體居民的`積極參與才行。然而(!)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廣大社區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社區工作,參與共建積極性、共建意識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對于社區干部的下區調查、人口摸底、計劃生育排查置若罔聞,對于計外懷孕、超生現象,沒有任何強制性措施,工作起來顯得蒼白無力,看到社區干部上門干脆閉門不理,甚至有謾罵現象,許多共建單位對參與社區共建、支持社區活動也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街道社區行政級別低,對共建單位來說往往顯得“人微言輕”,工作無法推進。
社區制與過去的單位制、街居制有所不同,從管理理念上來說,它強調以居民為主,以人為本,關注社區居民的物質利益、精神文明、政治參與、生活交往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方面日常事務,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但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社區干部對自身的定位較多地停留在“政府派出機構”的理念上,還沒有從根本上樹立“以服務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而在社區服務范圍、服務方式、服務手段等方面還有待改進。在調查中同樣可以看到對社區管理工作力度不夠造成的負面影響,此類情況集中表現在計劃生育、系列創建活動等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內人口結構更趨復雜,流動性加大,管理難度增加,存在的矛盾日益尖銳;社區計生工作承載的工作量與計生隊伍管理體制形成明顯反差。目前,街道辦計生站仍為副科建制,隊伍人員太少,與鄉鎮計生工作相比,明顯存在管理體制不順,重視不夠。計生執法主體資格不明確,不能有效地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
現在,我縣街道社區人口已達到2萬多人;對比外市、縣城市(咸陽市渭城區文匯路辦事處、富縣、洛川、子長、寶塔區、**、安塞等)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可以看出我縣此項建設嚴重滯后。目前,街道辦人大機構只設人大聯絡員一人(副科);每次人大召開會議時,轄區人民代表與城關鎮人民代表一起組團;在人大閉會期間,人大代表的組織、聯系和履行代表職務等各項活動,僅靠聯絡員一人完成,工作力度明顯不足,嚴重影響到城市基層民主法制建設。
近期,根據工作安排,我們課題組成員深入到15個城市社區,采取聽介紹、看現場、發問卷、訪群眾等方式,對如何加強社區黨建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安陸市現有城鄉社區共17個,其中,城市社區15個、農村社區2個。15個城市社區中,除安棉社區正在籌建外,其它14個社區均在運行,轄區總人口45234戶、143420人,共有社區干部111人,社區黨員干部92人,建立黨總支15個、黨支部64個、黨小組126個,社區直管黨員1745人,其中:駐區單位黨員480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員86人,婦女黨員316人,流動黨員126人。社區黨員主要由原居民區黨員、轄區內改制、破產國有企業黨員、復退軍人黨員、大中專畢業生黨員和個體工商戶黨員、務工人員黨員等構成。
近幾年來,我市社區黨建工作較好地發揮了在服務經濟發展、服務居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區與駐區單位在黨的組織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管理上條塊分割的現狀,在一度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社區工作的全面發展。
二、主要成效。
自20xx年社區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相關職能部門緊緊圍繞城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便民、利民、為民”為出發點,積極推進社區黨建工作,促使社區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鳳凰、李園社區曾先后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基層低保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榮譽稱號,蒿橋社區被省民政廳授予“全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迎春社區被省政府表彰為“20xx年度百佳社區居民委員會”。
一是社區組織設置不斷完善。按照“以黨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建立黨總支14個、黨支部64個、黨小組126個,社區共有直管黨員1745名,全市所有社區中建立了黨員聯絡服務站和黨員活動室,修訂完善了《黨員活動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五議五公開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制定下發了《安陸市社區組織載體建設實施方案》、《社區黨組織產生意見》、《社區黨支部選舉辦法》、《社區協商議事會章程》4個規范性文件,廣泛開展黨組織和黨員服務承諾、黨員“設崗定責”、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結對幫扶”等主題實踐活動,不斷為社區黨建工作注入了活力。
二是社區工作條件明顯改善。近3年來,我市在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區辦公條件上累計投入314萬元,有效地改善了社區辦公條件,絕大多數社區都配齊了電腦、打印機、空調、辦公電話、檔案柜、辦公桌椅等必要的辦公設備。全市15個城市社區中有11個社區都有一定面積自主產權的辦公和服務設施用房,其中面積最大的鳳凰社區達1149平方米,300平方米以上的有8個,社區便民服務功能得到不斷提升。
三是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市15個城市社區建立便民服務網點21個,社區圖書室藏書2.6萬冊,“一站式”社區服務大廳14個,居民學校15個,慈善超市14個,老年福利服務設施3個,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99人,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17個,社區警務室15個,民政、勞動、計生、衛生、公安、建設、國土、綜治等部門職能,已陸續下放到社區服務窗口,初步建立起較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
四是社區組織活動豐富多彩。各社區黨組織以深入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建立廉政漫畫長廊和政務公開欄,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力開展了“文明小區”、“文明樓院”、“五好家庭”創建活動及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科普活動,“文明社區”創建、“廉政文化進社區”、“平安法制社區”創建、“減災示范社區”創建等一系列示范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形成了“黨建帶群建、群建促黨建”的生動局面,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當前,我市社區黨建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和制約因素,突出表現在:
一是組織凝聚力量退化,黨建工作動力小。少數社區黨組織班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辦法不多,社區黨務工作者業務不夠熟悉,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對解決社區黨建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緊迫感不強,社區黨組織生活的形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黨員的多種文化需求。并且,由于社區工作涉及綜治維穩、計劃生育、民政救助、宣傳文化、環境衛生、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等方方面面,在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壓力下,社區干部不得不身兼數職,疲于應付。在這些工作中,屬于行政職能方面的事務占了比較大的比例,社區干部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上,開展社區服務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足夠保障,社區黨建工作被不自覺地“邊緣化”。
二是黨員隊伍年齡老化,干部整體素質低。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大批下崗職工黨員轉入了社區,社區黨員數量增加,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現象日益突現。以安棉社區為例,84名社區黨員中,離退休黨員56人,占67%,黨員的平均年齡達到50歲,社區黨員隊伍老齡化現象比較突出。同時,全市111名社區干部中45歲以上的52人,占總人數47%,大專及以上學歷46人,僅占總人數41%,社區干部年齡偏大,且中年人多,家庭壓力大,難以全身心投入社區工作,社區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難以適應現代社區建設的需要。
三是黨建工作經費弱化,資金投入保障少。全市111名社區工作人員中,除5人月工資在1500元以上外,96%的社區干部待遇遠遠低于當地企事業單位同類人員工資水平,且在現行激勵機制中,對優秀的社區干部雖然有物質上的獎勵,但在干部成長使用、干部離職后的待遇等方面沒有相應的激勵保障措施。此外,絕大部分社區都沒有經濟實體,上級撥款僅能夠維持社區干部的基本工資和辦公費用,一部分社區還要通過拉贊助或爭取轄區單位和企業老板的支持才能保障干部工資待遇和維持工作的正常運轉,而經濟來源最為困難的富麗、楚躍兩個社區活動經費投入少之又少,尤其是楚躍社區黨總支李書記今年已“自掏資金”4萬元用于發放人員工資,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嚴重緊缺,社區工作運轉困難。由于沒有必要的土地、資金等基本要素,發展社區本級經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通過社區的自身發展,實現自給自足的難度還很大。
四是陣地設施建設軟化,綜合服務功能弱。由于社區自身辦公經費緊張,黨建活動經費少(20xx最新民營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對陣地建設投放力量不足,無法支付黨員教育所必須購買的學習資料和電教設備等資金,加之辦公場所有限,導致黨員學習教育工作效果欠佳。例如,安棉、中山、富麗、楚躍4個社區辦公用房沒有實屬產權,現行辦公用房面積小,辦公設施簡陋,遠遠不能滿足服務居民的需求。另外,個別社區由于辦公硬件設施相對落后,缺乏電腦、打印機等現代化辦公資源,加之黨員流動性大,無法建立起詳細的黨員電子檔案,在開展黨員教育活動時,有些黨員根本無法聯系上,給社區黨員教育學習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也就談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四、幾點建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安陸實情,立足社區建設實際,我市社區黨建工作要緊緊圍繞“加強社區黨的建設,推動社區管理創新”的目標,強化凝聚、服務、管理、維穩“四大功能”,努力提升轄區廣大居民幸福指數,促進社區和諧穩定發展。
一是要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采用“領導辦點、單位聯點、干部駐點”的辦法,以點帶面,強化市級領導及各部門對社區黨建工作的領導、協調和幫促,充分調動和運用社區內的各種資源,形成黨建共抓、文明共創、資源共享、社區共建的良好氛圍。對府城街道要建立單獨的考核體系,把街道黨工委從傳統的體制中解放出來,不再過多地參與經濟工作,切實轉變到履行領導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職責上來。
二是要全面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成立社區“大黨委”,廣泛吸納轄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居民黨員代表、黨員民警進入社區黨委班子,將轄區內的社區黨組織、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全部納入統一管理,推行“社區建黨委、樓群建小組”做法,構建“社區黨委-居委會黨支部-樓群院落黨小組”“三位一體”區域化黨建網絡,通過召開大黨委聯席會,共同研究社區存在的困難和難題,為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三是要理順社區各類組織關系。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要擔負起領導職責,并支持和保證他們依法、依照各自章程開展工作。社區其他組織要在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的領導下自我運作、自我管理,集中研究解決社區建設中的宏觀問題,改善黨的領導,從而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分工協作、運轉有序的社區組織體系。
2、凝心聚力,構筑社區服務大平臺。
一是要聚集物力,切實解決好社區黨組織的辦公用房和活動場地問題,讓社區黨組織“有地方辦事”。要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區資源,堅持自建、共建、幫建相結合,添置設施設備,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社區“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網絡化建設,確保每個社區都能正常開展活動,充分發揮社區便民、利民的積極作用。
二是要聚集財力,切實解決好社區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問題,讓社區黨組織“有經費辦事”。堅持從實際出發,逐步建立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投入相互補充的社區黨建工作經費的多元投入機制,通過“財政撥一點,黨費補一點,單位助一點,自身籌一點”等多渠道籌集資金。要把社區專職工作者人員經費、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社區辦公經費和社區建設事業費全部納入同級財政部門預算管理,并隨財力增長逐步增加。有關部門需要委托社區承擔有關工作任務的,應向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申報,實行“準入制”,并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落實好人員和經費。黨費的使用要適當向社區傾斜,可以設立社區黨建專項資金,支持社區開展黨建工作。
三是要聚集人力,切實解決好社區人才隊伍匱乏的問題,讓社區黨組織“有激情辦事”。繼續采用“公推直選”等方式,把黨性強、能力強、熟悉黨務工作、熱心服務群眾的黨員選進社區黨組織班子,并采取從機關派、企事業單位聘、大學畢業生中選、社會上招等方式,選拔一批優秀人才充實進社區領導班子,提高班子的領導能力;開展大規模社區干部輪訓活動,增強社區干部能力;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從年富力強、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的優秀社區干部中定向招考公務員和副科級領導干部,建立健全工資福利定期增長機制,滿腔熱忱地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并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一套有利于社區工作者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社區干部依法辦事、服務群眾和發展社區事業的能力。
3、創新管理,打造社區共建大模式。
一是要強化共建責任意識。要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社區共駐共建的實施意見,并通過召開專門會議、發放倡議書等形式,深入宣傳共駐共建的目的和意義,大力營造共駐共建氛圍。市委組織部還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督促駐社區單位分別與所在的社區簽訂目標責任書,以契約的形式使共建雙方結成優勢互補、互惠雙贏的共同體,通過責任落實增強共建動力,使社區黨組織的的凝聚力、輻射力得到應有的體現。
二是要建立共建長效機制。堅持“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理念,進一步建立健全由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牽頭、駐區單位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遵循社區主導、共同需要、平等參與、雙向互動四條原則,構建橫向聯系框架,引導轄區內共建單位主動參與社區建設。
三是要豐富共建活動載體。組織轄區單位從社區群眾迫切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人手,積極開展各種志愿服務、咨詢、文化娛樂和社會公益性共建活動,為民多辦實事,多做好事,多解難事,使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進一步增強共同搞好社區黨建的信心和動力,推動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4、群策群力,共建和諧社區大家庭。一。
是要搞好社區服務,滿足居民群眾物質需要。要以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五務合一”示范建設工程為契機,全面整合社區服務資源,著力建設“黨員幸福之家”、“群眾陽光驛站”,使之成為社區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群眾、凝聚社會的工作平臺,廣泛動員和依靠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服務,為社區群眾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提供有力的物質支撐。
二是要發展社區文化,豐富居民群眾精神生活。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組織動員駐區單位和社區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創文明社區。要著力打造社區文化品牌,堅持先進性與群眾性、教育性與娛樂性相結合,增強社區黨組織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的能力。
三是要推進社區民主,尊重居民群眾合法權益。社區黨組織要認真落實黨員、群眾對基層組織建設和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積極推行黨務公開,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和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探索并不斷完善重大事項聽證協商、社區成員議事會等制度,著力提高社區民主管理水平,并要積極疏通社區群眾利益訴求渠道,努力把社會不穩定因素解決在社區基層,保障社區群眾安居樂業。
按照xx省政府出臺“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實施十個重點項目”宏觀調控政策依據,加強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服務功能全覆蓋。建議上級各相關部門在組織領導、政策傾斜、資金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給予街道辦更大的支持。力爭使街道社區盡快、盡早建成“四室三站一場”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機構,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街道社區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中辦發[20xx]23號文件)提出的縣委政府領導,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街道社區工作指導方針。針對目前我縣街道社區工作中區域界限不明、體制不順、權責不清的問題。我們認為:一是應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采取有力措施理順體制關系,重點理順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的關系,理順社區居委會與城關鎮紅旗村的關系等,為社區建設的順利推進創造一個良好的體制環境。二是重新劃分街道辦的管轄區域和管轄對象。尤其是明確街道辦與勞山鄉臭河子村、城關鎮金莊村交界處的區域劃分以及管轄對象,街道辦與城關鎮紅旗村交叉管理造成的職責不清、權限不明等問題。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我縣城區周邊村隊將逐漸劃入城區,縣上的城市規劃已明確,按照規劃可暫將城關鎮紅旗村、金莊村劃入街道社區轄區,向南延伸至五里橋磚廠處,已文件形式明確街道辦行政區劃。三是明確和加強街道社區職能和職責,明確和強化政府部門在社區建設中的職責。建議成立xx縣城市管理辦公室,設在街道辦,明確管理辦公室的具體職責,將城區居民的管理、城市管理的部分職能納入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并配備相應的機構和人員,加強此項工作,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面向社區,增強為社區建設服務的意識,以社區為平臺,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工作重心下移。建議政府職能部門要做到“五個到社區”,即:工作人員配置到社區、工作任務落實到社區、服務承諾到社區、考評監督到社區、工作經費劃撥到社區。四是為社區建設提供政策、法律保障。社區建設要持續健康地推進,必須要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為此,我縣可以根據《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辦發[20xx]23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對社區居委會的職能定位、權利義務、選舉制度、辦公用房、干部待遇等作一明文規定。如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街道社區工作的決定,以此保障街道社區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五是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制度。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交給街道社區工作任務的同時也將完成此項工作所需的權利和必要的經費交給街道社區,做到“誰辦事、誰用錢,誰負責、誰有權”,從而保證街道社區在協助工作時或在承接社會性服務職能時做到“有職、有權、有錢”。
解決城區街道社區工作經費不足、設施不全的問題,需要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街道、社區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多渠道籌集街道社區工作所需的資金。首先,縣級財政要基本保證街道社區工作的資金需要。其次,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切實執行“費隨事轉”的制度。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交給社區居委會工作任務的同時也要將完成此項工作的經費劃撥給街道社區。第三,街道和社區居委會適應開展一些有償(低償)服務。民政、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要為街道和社區居委會開展有償(低償)服務提供一定的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以增強他們的“自我造血”功能。此外,也鼓勵街道和社區內的單位(特別是共建單位)和非公有制企業贊助街道社區建設和開展各種公益性活動。
街道社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提高廣大居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因而服務就成為街道社區工作的主題,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加強和改進我縣街道社區工作,就要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拓展服務范圍,把服務社區居民、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放在街道社區工作首位。街道社區要不斷拓寬服務范圍,完善服務功能,要認真做好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社會救濟和優扶對象的福利性服務,還要做好幼托服務、婚喪習俗改革服務、家政服務、便民服務、再就業服務等社會性服務工作,切實發揮好社區居委會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范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一是建立健全社區自治制度,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二是加強社區人大工作,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社區建設工作。借鑒咸陽市渭城區文匯路辦事處、富縣、xx陵、洛川、安塞等縣街道辦等工作體制,建議設立街道辦人大工作聯絡組,科級建制,配備相應人員,專門從事人大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形成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三是放權支持社區自治。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尊重社區居委會的選免權、社區事務決策權,對政府部門的評議監督權等自治權。在城市規劃、建設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關部門應通過社區征求居民意見,保障社區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為便于社區在轄區內開展計生、綜治、文明創建等工作,縣委、政府及其部門在確定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年度考核等時,要經批表彰單位所在社區的同意。
展觀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村(社區)黨建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關系到農村的改革發展穩定。近期,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走訪群眾等多種方式,以期盡可能全面了解農村(社區)基礎黨建相關情況,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層黨建工作的現狀。
×××共有基層黨委×××個,黨工委×××個,黨總支×××個,黨支部×××個,其中村黨支部×××個,社區黨支部×××個。黨員×××名,其中在職黨員×××名,離退休黨員×××名,流動黨員×××名,大學本科及研究生學歷×××名。近幾年,×××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和領導核心作用,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政治保障。
二、主要做法及經驗。
通過調研,我們感到各級黨組織能夠圍繞單位的改革與發展來開展黨建工作,積極研究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基層黨建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較好地推進了黨建工作和各項事業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一)基層黨建重落實,組織工作的領導力明顯提升。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強村(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的有關文件。以“三級聯創”、“結二聯五”活動為抓手,建立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選派選聘工作、非公有制企業和社區黨建聯系點制度。及時充實調整區村(社區)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明確第一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和具體責任人職責,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機制,促進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夯實隊伍抓黨建,村(社區)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明顯提高。圍繞發展選干部,著眼發展配班子,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黨員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尤其選好配強“一把手”?!痢痢聊?,全面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村(社區)干部的文化、年齡等結構得到改善,能力素質明顯提高。村(社區)黨組織普遍建立完善了村(社區)“兩委”議事決策程序、黨員議事會、民主評議黨員干部、黨組織黨員服務承諾和聯系群眾、村(社區)務黨務公開、村(社區)民自治章程和村(社區)規民約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促進了村(社區)工作規范化管理。
(三)依托載體強基礎,村(社區)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明顯增強。開展承諾,服務群眾。各級黨組織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認真整改。認真開展幫扶承諾、上崗承諾、創建承諾等,務求實效。推行“一線工作法”,確保工作落實。
(四)激發活力促保障,村(社區)基層黨組織的內動力明顯增強。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工作扎實開展。突出各方聯動,實現結對共建全覆蓋;突出以城帶鄉,實現城鄉互動優勢互補;突出作用發揮,實現城鄉互助共同發展。
二、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簡析。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和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對加強和改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村(社區)的實際情況表明,絕大多數村(社區)支部和黨員能夠在發展村(社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但是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如何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中更好地發揮作用,還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部分基層黨組織能力弱化。部分基層黨組織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執政水平等方面,存在著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問題。從黨組織自身看,村(社區)人才缺乏,發展黨員后備力量不足,村(社區)黨組織戰斗力削弱,“無人辦事”問題比較突出。還有一些后進村、貧困村尚未改變落后面貌,有些村雖然經過整頓,但變化不大,有的還出現反復。從黨組織功能定位上看,一些基層黨組織功能定位不明確和功能轉換不到位,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農村黨員年齡老知識老作用弱傾向明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的活動范圍日益擴大,觀念日益更新,農民的價值觀趨于多樣化。農村黨員缺乏活力、凝聚力、戰斗力。部分基層干部的理論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傳達貫徹上級決策部署時,層層打“折扣”;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時,致富無門,帶頭無方,守攤子,混日子,使得農村面貌長期得不到改善。
(三)村(社區)黨員隊伍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到位。當前,村(社區)黨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普遍存在隊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黨員隊伍中產生了多元影響,一些黨員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一些黨員素質能力不強起不了作用,一些黨員長期外出失去了作用,一些黨員品質不佳起了消極作用。這些都成為村(社區)黨員教育管理的難點問題。主要原因:
一是村(社區)人才儲備不足,選擇范圍較小,人才難覓;同時村(社區)黨員的老化現象、有文化的年青人長年外出務工經商,黨支部找不到培養“苗子”,也嚴重影響了村(社區)人才的儲備,致使村(社區)黨員結構難以改善。
二是村(社區)干部沒充分認識到開展黨組織活動的重要性,村(社區)黨組織開展活動相對較少,沒有認真嚴格按要求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基層黨組織缺乏對黨員的關愛,致使黨員的榮譽感、歸屬感降低,因而青年人普遍缺乏入黨的愿望,黨組織也缺少發展新黨員的動力。
三是村(社區)干部待遇相對較低、工作難度大,人才難留,雖然現在村(社區)支書、村(社區)主任的待遇超過了×××元,但比起在外經商、打工的來還是偏低,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許多有才能的年輕人不情愿入黨,更不屑于當村(社區)干部,而寧可外出發展。
四是村(社區)干部選拔渠道不寬,整體素質提升緩慢。許多中青年黨員和群眾外出尋找發展機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造成有的村(社區)能外出的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大多數是老人、兒童,在這“空巢”現象籠罩下的村(社區),難以找到合適的黨員發展對象。
(四)村(社區)集體經濟實力仍然比較薄弱。有的在發展壯大村(社區)集體經濟方面思想重視不夠,發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導致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單一,來源萎縮,甚至出現“空殼村”(社區)的現象。有的雖然有一定的集體經濟收入,但債務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經濟上的“負債村(社區)”。有些村(社區)組織沒有集體經濟,“無錢辦事”的問題依然突出,缺乏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也嚴重影響了村(社區)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要原因:
一是受自身文化素質的限制,觀念陳舊,服務意識淡薄,領導能力在科學發展面前顯得滯后,不能與時俱進,發揮不了村(社區)干部的“領頭雁”作用。
二是有的基層干部由于存在學習浮淺、心態浮躁、作風浮華、工作浮夸等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導致出現了大局意識缺失、責任觀念淡薄、理想信念喪失、宗旨意識淡化、領導能力不強等不良傾向,缺乏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艱苦奮斗的精神,滋生出了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直接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有的村(社區)黨組織主要成員不僅缺少應有的領導水平和能力,而且缺乏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知識和本領,甚至有極少數黨員變為群眾的“尾巴”。工作方法簡單陳舊,存在著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
四是缺乏資金支撐。村(社區)黨組織在發展公益事業、提供服務等方面沒有堅實的財力支撐而顯得力不從心,在依法管理村(社區)務方面明顯力度不夠,缺乏管控能力。
三、做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黨的基層組織是團結帶領群眾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任務的戰斗堡壘。要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農村、城市社區黨組織建設,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全面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秉h的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在基層,基層黨組織事關黨的執政地位鞏固。
(一)以加強班子建設為重點,在抓選配、建機制上狠下功夫。
一是創新村(社區)干部選拔任用機制。健全和完善基層干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任機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多渠道選人,注意從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返鄉創業青年、農村致富能手中發現人才,把那些思想作風正、觀念新、懂經營、善管理、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人選拔到班子中。重點選好基層黨組織書記,通過“兩推一選”把一些政治素質強、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優秀黨員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同時,繼續做好選派、選聘到村(社區)任職工作,進一步選好配強村(社區)班子。
二是完善基層干部培訓機制。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建立健全定期培訓制度,制定長遠培訓規劃,保證培訓時間、內容、人員、經費四落實。努力改進培訓方式,采取集中輪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觀摩相結合、理論知識學習與實用技能培訓相結合等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理順領導管理體制。正確處理好村(社區)黨支部和村(社區)委員會之間的關系,在保證村(社區)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的同時,充分保障村(社區)委員會依法行使職權,通過建立健全村(社區)“兩委”成員崗位責任制度、村(社區)“兩委”成員聯席會議制度、重大事項集體研究制度、村(社區)委員會定期向村(社區)黨支部報告工作制度、村(社區)務黨務公開制度、黨員議事會制度等,進一步規范村(社區)黨支部與村委會的工作,形成順暢的工作體系。理順村(社區)配套組織建設,把村(社區)委員會、合作經濟組織、協會組織、共青團、婦代會、民兵營等組織建設好,重視黨小組、村(社區)民小組和治保調解組織的建設,積極引導它們依照各自的章程和規定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效發揮作用,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社區)組織建設在村(社區)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的整體合力。
四是健全村級后備干部隊伍選拔培養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村(社區)后備干部隊伍選拔、培養、管理、領導等制度。積極從農村(社區)優秀青年、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下崗分流人員、優秀務工人員、農村中的能人、科技示范戶等人員中進行選拔。堅持重素質、看發展,重能力、看主流,重作風、看公論,建立起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村(社區)后備干部隊伍。通過建立村(社區)后備干部檔案庫,完善后備干部學習培訓、培養聯系、結對幫扶等制度,加強動態管理。適當給村(社區)后備干部壓擔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務,加快村(社區)后備干部的成長。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二)以增強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為關鍵,在抓隊伍、樹形象上從高從嚴。
一是抓好發展黨員進出口工作。按照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堅持新時期黨員標準,嚴格程序,認真落實“四項制度”,切實把好黨員隊伍“入口關”。重點抓好在優秀青年、致富能手、后備干部、婦女中的發展黨員工作,不斷壯大黨員隊伍力量,改善黨員隊伍結構。加強對基層發展黨員工作的跟蹤管理,堅決杜絕出現連續數年不發展黨員的農村黨支部。加強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保持一定數量的入黨積極分子常數,確保發展黨員工作“長流水不斷線”。堅持從嚴治黨方針,以《黨章》為指導,從實際出發,科學界定不合格黨員標準,改進和完善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建立健全黨員出口機制,暢通不合格黨員出口,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是樹立基層黨員干部良好形象。加強對基層黨員干部的培訓,進一步完善培訓教育工作統一規劃和分級負責制度,依托市委黨校海城區分校抓好培訓,提高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切實改進領導方式方法,轉變工作作風,帶領和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樹立良好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建立健全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管理、監督的各項制度,構建農村(社區)黨員干部管理新機制。積極探索基層黨員干部制度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種有效的監督機制。加大懲處力度,嚴肅查處基層黨員干部的違紀違法行為,做到警鐘長鳴;充分發揮基層黨員作用。針對不同類型的基層黨員加強管理、分類指導,充分發揮作用。對能人黨員要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對老黨員要通過成立各類監督小組,發揮監督反饋、參謀指導作用。
(三)以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為目標,在抓兩頭、帶中間上增進活力。
一是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圍繞創建“五個好”村、社區黨組織為目標,進一步強化領導,立足實際,合理制定創建規劃,豐富創建內容,提高創建質量。加強對“五個好”村、社區黨組織的動態管理,嚴格考評標準,推動“三級聯創”活動廣泛、深入、扎實開展。
二是培育推廣先進典型。加大對現有典型的培育工作,強化典型培育措施,推動老典型上新層次,新典型出新經驗,單項典型邁向全面典型。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一村(社區)一品一特色”,增強先進典型的先進性和代表性,提高典型的層次和水平。通過健全完善爭先創優、評比表彰等制度,進一步總結、宣傳和推廣先進典型經驗,發揮典型作用,以點帶面,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推進后進村、貧困村整頓轉化工作。建立整頓組織和目標方案,認真查找原因,對癥下藥。把村(社區)班子建設作為整頓工作的重點,切實加強以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社區)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村(社區)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加大發展黨員工作力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理順村(社區)黨支部和村(社區)委員會關系,理清發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
(四)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為根本,在抓發展、增后勁上筑牢基礎。
一是推進“一村一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針對當地條件、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走特色發展路子,實現集體經濟多樣化發展。有資源的地方要合理規劃,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協會”的經營模式,培育一批先進典型,通過發揮典型的示范輻射作用,引導農民自覺調整產業結構,依靠科技致富。
二是完善管理機制,合理開支。加大對村集體資產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落實村級零接待、村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村務黨務公開、民主管理等制度,管好、用好村集體資產。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發展。制定落實相關政策,幫助、鼓勵農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資金、項目、人才、技術和信息上進行綜合幫扶,立足各村實際,幫助找準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增強村集體經濟自身“造血功能”,加快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五)以增強村(社區)組織建設活力為導向,在抓領導、促規范上提高水平。
一要抓好村(社區)黨支部陣地建設。繼續抓好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逐步改善村(社區)辦公條件。充分發揮黨員活動室的作用,努力把黨員活動室建設成為黨員學習教育活動娛樂的場所,加強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的場所,村(社區)依法治村(社區)、參與村(社區)活動的場所。通過增加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改變村(社區)容村(社區)貌,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提高村(社區)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
二要加快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組織建設責任體系,明確責任人職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繼續健全和完善黨建聯系點制度,加強指導,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水平,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經?;芾?。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qitafanwen/944715.html